第一篇: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管理工作的思考
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管理工作的思考
内黄县公安局宋村派出所 冯贵民
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市场经济不断完善的过程中,由于经济结构、利益格局和社会各个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治安管理工作也遇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亟待解决。
一、当前治安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工作思路尚不适应新形势下的治安管理工作。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治安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部分领导、民警的工作方式、工作思路没有及时跟上形势,存在误区。具体表现在:一是对治安管理工作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由于治安管理和防范是一项长期工作,工作量大,周期长,一时看不出明显成绩,有的单位没有将治安管理工作摆到应有的位臵。抓治安管理工作的思维方式老化,仍习惯于事后的处臵打击,治安管理和治安防范工作处于被动应付状态,难以适应现代动态治安防控的要求。二是治安管理和防范工作缺乏长远规划和延续性。在以往的治安管理实践中,往往是根据当前的社会治安状况,开展针对性的“专项行动”。然而,各专项行动在内容上和作用上,缺乏长远的规划,没有延续性,仅仅局限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三是基层治安堡垒作用没有充分发挥。派出所警力不足,深入社区工作的时间难以充分保障,与动态的社会治安环境不相适应。四是基层民警习惯于“听从指令”不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从而影响了基层民警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有效发挥,不能从辖区的治安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开展管理、防范工作。
(二)非警务活动牵扯了大量的警力。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治安部门从事一些临时性工作甚至非警务活动增多。处臵群体性上访事件、大型活动等工作,很大程度上牵制了治安部门的警力和时间,使日常治安管理工作受到较大冲击。一些地方治安部门疏于日常治安管理工作,管理意识淡漠,工作缺乏经常性、主动性,日常检查工作不规范、流于形式,造成失查漏管,违法违规经营现象屡禁不止,安全隐患得不到及时有效整改。
(三)基层警力不足,影响了整体治安防范。目前,范围广、内容多、任务重是派出所工作的一个特点,各业务部门的工作都向派出所延伸,向派出所下达指标,派出所民警长期超负荷工作,压力巨大。警力严重缺乏,使派出所面对复杂的治安局面显得力不从心,在某种程度上既制约了各项治安管理业务的正常开展,也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民警的工作积极性,仅以人口管理工作为例,内黄县18个派出所共有民警114 名,负责管理73万常住人口的任务,其工作的繁重可见一斑。
(四)行业场所的管理机制亟待探讨解决。随着行政审批制度的取消,公安机关对大多数行业场所由事前审批验收控制变为事后监控管理,一些原有的工作模式已经不能使用,公安部目前尚未制定新的管理办法,我们自身亟需探索管理新机制。如:取消了暂住人口管理费后,外来人口出现失管失控状态;取消了行业审批备案后,洗浴业、足疗、茶社等场所存在藏污纳垢问题,成为违法犯罪人员落脚藏身、逃避公安机关打击的“避难所”,因上述行业不属于“场所”,《娱乐场所治安管理办法》对其无约束力,致使公安机关的事后监督职能面临窘境。另外,部分派出所疏于日常治安管理工作,管理意识淡漠,工作缺乏经常性、主动性,日常检查工作不规范、流于形式,造成失查漏管,违法违规经营现象屡禁不止,安全隐患得不到及时有效整改;特别是在部分行政审批项目取消后,认为“取消审批就是取消管理”,造成不会管理甚至放弃管理的现象,存在管理的“真空”和“盲点”。
二、进一步加强治安管理工作的对策
(一)转观念、换思想,明确新形势下的工作方向。无论从国际的大趋势,还是从国内改革、发展的角度来看,社会必然出现大开放、大市场和大流通的格局,新旧体制的转换、新旧观念的转换,都可能诱发违法犯罪活动。同时,开放的社会空间、动态的社会环境、地区间和境内外广泛的社会联系也为犯罪活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为新的犯罪类型、手段的互相感染、传播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新产业、新行业的大量产生,新的犯罪活动也将相伴而生,并往往先于法制和治安措施而滋生蔓延。社会的发展还必然造成新的社会关系增多,利益多元化,矛盾大量增多,其中许多社会矛盾和负面因素都以治安问题的形式表现出来。面对这样的形势,治安工作必须服从服务于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把对党、对人民、对法律负责有机统一起来,把管理、打击、服务有机结合起来,树立和遵循“以防为主,打防结合”的指导思想,加大管理的力度,严密防范措施,实现由反应型向主动型的转变,达到积极治安、主动管理、超前遏制,防患于未然。在确立指导思想时,要明确处理好三个关系:即管理与服务的关系、打击与服务的关系、管理与打击的关系。管理与打击是辩证统一,相互促进的,同时,又都是服务的手段,为经济发展服务、为现实斗争服务。但服务又不是放弃管理与打击,放弃职责。对于违反法律的行为,要坚决制止,不允许人为地设臵法律的禁区、特区。
(二)抓基层、打基础,夯实治安管理工作根基。要完成新时代所赋予的神圣职责,关键在于夯实、打牢治安管理基础工作,固本强基,以使职能作用充分发挥。首先,要结合公安机关警务改革,科学界定职责,做好本职工作。治安部门要承担起管理社会治安秩序,防范危害社会稳定和人民生活安定的案件事故的发生,打击扰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治安秩序违法犯罪活动,服务建设小康社会的职责。治安部门必需立足本职,干好主业。第二要合理配臵警力,优化人才结构。要把知识面宽、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较高的复合型人才充实到治安部门,实现治安部门民警向素质能力型和数量规模型的双重发展,切实提高整体战斗力;对权力较为集中岗位的民警要定期交流,但业务性较强的岗位交流不宜过于频繁。第三要加强对基层派出所治安管理工作和治安派出所工作的指导,落实治安管理属地原则。在治安行政管理权下放给基层派出所后,督促、检查基层派出所治安管理责任落实情况,充分发挥其属地治安管理职能作用和治安科监督指导作用。第四要开展经常性的治安排查工作,以排查治安隐患、不安定因素、列管单位、人员和物品基本情况为重点,建立并落实排查工作责任制,防止失查、漏查,做到情况清、底数明,变静态管理为动态管理,牢牢把握治安管理工作主动权。第五要坚持“全面、准确、快捷、翔实”的原则,以获取深层次、预警性治安信息为目标,广泛物建高质量的治安耳目和培养治安信息员,积极拓宽信息渠道,努力构建全方位、多层面、高效能的信息网络,科学筛选、归纳、分析、研究获取信息,全面掌握社会治安动态,为科学决策提供有力依据。第六是确立“现住”原则,严格实有人口管理。构筑起适应市场经济形势下对人口的动态管理要求的体系,全面落实对辖区实有人口的管理,防止漏管、失控。重点加强对流动人口和人户分离人口的管理。对辖区暂住人口要做到人来登记,人走注销,底数清楚,情况明了。在登记、办理暂住证时对各种证件要坚持既认真审核,严格把关,又要充分发挥公安机关的职能作用,尽最大努力为流动人口提供服务,要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坚决纠正把管理简单理解为登记的问题;对居住在辖区的本县人口不管其户口在何处,对他们的身份、职业、单位等情况都应当了解掌握,特别是对其中有违法犯罪活动嫌疑的,更应当注意了解掌握,及时列入重点人口进行管理。
(三)想对策、抓规律,认真做好治安基础调查研究工作。治安基础调查是制定治安管理对策的前提,只有通过深入地调查研究才能对工作对象的规律和本质特征有正确的认识,也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提出符合实际的对策。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时期,治安管理原来的体制、管理办法都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各种新情况、新问题,绝对不能靠经验来处理问题,必须到社会实践中去调查研究,按照治安管理的客观规律,制定符合广大人民群众要求,适合我国国情的治安管理对策。社区民警要把治安基础调查研究工作作为一项日常性的基础工作,贯穿于基层治安管理的各个方面。要充分依靠群众,以治安状况、治安环境和人口基本情况为重点,调查社会生活中与社会治安管理工作和与违法犯罪有关的人、事、物、时间和地点等方面的治安信息,使派出所基层基础工作在治安管理、治安防范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四)广张网、巧整合,着力构筑运转协调的治安防控体系。农村地区的“三张网”建设在全力推进治安防控体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是构建农村治安“民防网”。基层派出所要切实加强对治保组织和专、兼职巡防队的指导,充分发挥群防群治组织的作用,积极推行“院户联防、邻里关照、打更巡逻”等行之有效的措施,组织群众维护好农村治安。内保部门要在构建单位内部治安防控网上下工夫。全面推进《企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的贯彻落实,“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办好自己的事”。督促、指导单位建立健全治安保卫组织和责任制,加强专职治安保卫力量建设,落实内部治安防范措施,提高防范水平。同时在企业和学校周边构筑治安防控网,完善企地、警校共建“安全单位”、“安全文明校园”活动,不断开展治安乱点专项整治,加强企业、学校周边治安环境治理,强化出租房屋和暂住人口的治安管理,及时发现和解决突出治安问题,切实维护好企业及学校周边的治安秩序。治安部门要努力构建场所特业防控网。澄清底数,掌握信息,加强检查,牢牢掌握对这些治安防范重要阵地的主动控制权,消除藏污纳垢、滋生犯罪的温床。第二是加强“警防网”建设。以巡警、交警、派出所民警和专职巡防队为主体,以治安联防等群防群治力量为补充,完善巡逻勤务机制,确保对重点区域、路段、部位、时间的有效控制,逐步形成出警迅速,运行高效的防控机制。第三是推进“技防网“建设。目前突出的问题就是农田水利设施被盗和机动车被盗案件有增多趋势。断电报警器、无线报警器、视频监控、GPS卫星定位等先进装备,在单位、机动车以及农田水电设施、通讯线路等方面的广泛应用推广,可以有效防止盗窃案件的发生。
(五)看形势、顺潮流,进一步加强特种行业、娱乐服务场所、危险物品治安管理工作。按照市场经济的需要,国务院、公安部取消了特种行业、娱乐服务场所大部分审批制度和出租房屋治安许可制度,保留了典当、拍卖、印章刻字、旅馆业等四项行政审批权,对特种行业和娱乐服务场所的治安管理工作影响巨大。针对这一现状,治安部门要进一步加强监督检查,通过制定工作标准或规范等形式,进一步细化检查内容,改进工作方法,变行业、场所治安管理工作中的事前监督,为事中、事后监督检查。确保行业、场所的治安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内黄县近年来爆炸物品案件呈上升趋势,如何做好民爆物品的管理,事关重要。在当前国际国内的大气候影响下,加强民爆管理工作势在必行。在今后的民爆管理中,要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爆炸物品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为依托,真正将民爆物品的安全管理工作纳入社区管理工作之中,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逐级落实危险物品的检查和管理责任。治安部门要指导派出所对辖区内的危险物品使用单位逐个建立档案,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指导社区民警加强对危险物品的购买、使用、储存、销售及出入库等环节的检查和指导,同时进一步对社区民警的业务培训,使民警了解危险物品的种类、性质,掌握管理方法,确保安全。
第二篇: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社会治安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全区社会治安
防控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
为实现全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总体目标,根据公安部《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和浉河区《关于将创建文明城市有关内容纳入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的通知》精神,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全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提高社会治安防控能力,提升驾驭社会治安局势的能力和水平,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覆盖全面、反应迅速、打击有力、防范严密、控制有效”为目标,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专群结合、依靠群众”的方针,通过加强“人、地、物、事、组织”等治安要素管控,着力构建以社会面巡逻防控网、城乡农村防控网、实有人口管控网、内部单位防控网、行业场所防控网、社会信息资源网、预警防范宣传网、区域警务协作网、技术视频防控网、虚拟社会防控网为支撑,形成“党政领导,公安牵头,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防控格局,为全区社会生活的长治久安、建设美丽浉河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治安环境。
二、工作目标
按照“全面设防、一体运作、精确指导、有效管控”的要求,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加强“人、地、物、事、组织”等治安要素管控,全面提升浉河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强化社会面的治安管理、防范与服务能力,发现、控制和打击违法犯罪的能力明显增强,刑事案件高发的势头得到遏制,治安问题突出的区域、部位得到有效整治,影响社会治安全局的多发性案件稳中有降,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对社会治安的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三、工作任务
(一)社会面巡逻防控网
1、强化街面巡逻防控。巡防大队、湖东派出所、五星派出所要根据城区治安状况和人员分布等因素,按照“一个区域、一项方案、一张图表”的要求,制定具体到点、线、面、部位的巡防方案,设臵必到点和必巡线,形成覆盖辖区街面及各个社区的巡逻防控网。以“警力跟着警情走、警务围着民意转”为要求,合理部署警力。以“昼夜巡逻相结合,普遍巡逻和重点区域巡逻相结合,流动巡逻和设卡盘查相结合”为手段,开展全天候、网格化巡逻,实现“抓现行、打流窜、保平安”的目标,着力提高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2、强化乡镇办事处政府所在地社会面巡逻防控。除主城区外的集镇、省道沿路乡镇要建立专职巡逻队伍,在乡政 2
府所在地适时组织巡逻。经费由乡镇政府列入财政预算,由各派出所统一管理、统一考核,统一使用。
3、延伸巡逻综合服务职能。公安分局要在主城繁华地段、人员密集场所设立治安岗亭。形成以巡警、交警、城区派出所为主的战斗实体,落实24小时值班备勤;同时结合治安大队、社区警务大队、行政审批中心等业务科室,拓展业务范围,接受群众咨询、代办公安业务、开展便民服务,将治安岗亭建设成“机动执勤点”、“便民服务点”、“警民联系点”,充分展示人民警察的良好形象。
(二)城乡农村防控网
1、深入推行农村(社区)警务战略。
一是要确保现有警务区(室)的开门率。结合辖区实际,采取“一村(格)一警、警协结合”的模式,责任区民警长期驻区工作;警力不足的可实行“一警多区”,一个责任区民警可兼顾两至三个警务区(室),每周轮流在警务区工作,协勤民警长期驻区,在责任区民警的指导下开展工作,确保警务区(室)的开门率和管事率。同时把握招商引资、企业进驻的机会,取得企业的支持,在厂区、施工工地等部位设立警务区(室),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二是提升警务室职能。工作中要以警务室为中心,吸收驻地治保会和企业保卫人员,形成警民联防的格局,通过例 3
会、培训、检查等活动强化公安机关对基层治保力量的组织领导,使警务区成为社会治安管控的聚集地和枢纽。同时要完善警务区(室)的设施建设。在警务室配备必要的警务装备,强化人员培训,提升民警素质。一旦发生案件、事故能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制止事态、先期处臵,缩短治安管控半径,提升快速反应能力。
三是要全力推行“警民互动”工作机制。进一步引深“公安民警大走访”活动,通过开办民警微博、网上警务室、警民恳谈会、警营开放日等形式;广泛收集社情民意,密切警民关系,取得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2、加强农村(社区)治保组织建设。
一是要健全组织机构。各乡、镇、办事处党委、政府,要督促各行政村建立健全治保组织。对各村治保成员的选拔,派出所要起主导作用。对工作不负责任、年龄偏大、有违法犯罪劣迹的,绝对不能吸收到治保会中。要尽可能把大学生村官、退伍复转军人等素质较高的人员利用起来,以便更好的指导和使用。
二是要落实办公阵地。要依托目前正在开展的“一村(格)一警”和警务室建设,设有专门的办公场所、门牌、制度、台帐。日常工作要常态化,治保会成员要轮流值班。坚决杜绝“空场所、空人员、空制度”的形式主义。各乡镇、4
办事处要将派出所对治保会的考核纳入综合考评,以此来推动人员、报酬和经费的保障。
三是要强化督促指导。公安机关要把治保会作为开展工作的重要阵地和落脚点,将治保会作为重要的信息来源和防范辅助力量,加强联系,强化指导,使治保会切实发挥作用。
3、加强群防群治力量建设。依托农村、社区支村(居)两委,组织和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社会治安防控,进一步壮大群防群治力量。健全治安联防队员、党员、大学生村官、治安志愿者及“红袖章”等群防群治队伍,大力推行党员联户、排班轮值、邻里守望、院户联防等群防群治工作措施。重大节日期间,组织村支两委干部、治保会成员开展义务巡逻。
4、实行介入式治安防控。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进一步在居民小区、城中村等场所推行提前介入平安创建工作,暨把住建等部门要将新建住宅小区安全防范设施作为综合验收内容之一,不合格的不得交付使用。同时向农村延伸,因地制宜,全面落实防范措施,提高群众防范意识。
5、建立矛盾化解机制。要强化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坚持抓早、抓小、抓苗头,发动广大民警进社区、进农村、进单位、进家庭,紧紧围绕征地拆迁、劳资纠纷、企业改制、环境污染、医患纠纷、涉法涉诉等矛盾易发领域,紧紧围绕 5
失地农民、下岗职工、复转军人、刑释解教人员等重点群体,在党委、政府领导下,各部门密切配合,不间断地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会同司法行政部门大力推广“公调对接”机制建设,采取联合设立调解场所、聘请专职调解员、建立信息沟通和移送调处机制等方式,建立公安行政调解与人民调解紧密衔接、良性互动的工作机制。依托“大党(工)委”、社区警务室、居(村)委会等基层组织,把老党员、老干部、基层法律工作者、社会工作志愿者组织起来,成立矛盾纠纷调解小组,深入细致地调解家庭矛盾、邻里纠纷。同时,紧紧依靠党委、政府,会同有关主管部门,积极稳妥地处臵各类突发事件,切实维护辖区社会稳定。
(三)实有人口管控网。
1、加强高危人员管控。密切关注涉稳、涉恐、涉毒、在逃、重大刑事犯罪前科、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等重点人员的基本情况和吃住行消娱等动态信息。加强对重点青少年群体和心态失衡、有严重人格缺陷等特殊人群的帮扶帮教和心理疏导,协调建立常态化的帮扶机制;公安、卫生、民政等部门要加强对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的监管和医疗救治;对于上访老户等特定对象,通过“入户走访、真情感化、困难帮扶”等方式,加强交流沟通,缓解他们与监管机关的对立情绪,掌握其真实的思想动态和诉求;要加强公安机关与司法行政 6
部门的对接,对监外执行人员开展社区矫正;加强对境外来华人员管理,及时清理遣返“三非”外国人。
2、严密暂住人员管控。要按照“以证管人、以房管人、以业管人、以信息管人”的要求,强化暂住人口和租赁房屋管理,落实暂住人口和租赁房屋登记、核查制度,并通过工作督察、考核,将暂住人口和租赁房屋真正纳入管理。
3、创新人口管理工作方法。借鉴城区公安分局租赁房屋中介网的经验做法,通过互联网,搭建警民互动、办事平台,鼓励群众自主申报,提高科学管理和服务水平。
(四)内部单位防控网
各单位要按照“预防为主、突出重点、单位负责、政府监管”的原则,进一步加强内部保卫力量建设,特别是治安保卫重点单位,必须成立保卫机构,配齐、配足保卫人员,明确工作责任,落实工作制度,确保单位内部安全。
提高技术防范水平。各单位要在出入通道、重点部位、临街路面安装视频监控,要确保监控设备正常运行,存储时间不少于30天;金融、涉爆、涉枪等重点单位在安装视频监控的同时要普及电子围栏入侵报警系统的建设,实现对重要部位、易发案部位全覆盖,并为与110报警平台对接做好前期准备;
完善常态监管和应急联动机制,将辖区所有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内部保卫工作纳入公安机关指导、监督范围,做到重点突出、分级负责、问责有人;加强反恐防暴、灭火救援预案修定、完善和实战演练;加强对重点目标和重要设施的安全防范;积极开展“平安单位”创建活动。
(五)行业场所防控网
切实加强旅馆业、旧货业、公章刻制业、寄递业、开锁业、机动车修理业、二手手机市场、网吧及娱乐服务场所等特种(特殊)行业、场所治安管控工作。工商、文化、质检等部门要积极配合公安机关落实开业前的备案和告知制度,将相关法律、法规以各种方式明确告知行业、场所经营者享有的权力和承担的法律义务与责任,实行法人责任制。督促行业、场所建立健全治安安全规章制度,严格落实名制登记制度,创新服务管理模式,积极开展等级化服务管理,大力推广计分动态考核,逐步引导行业、场所经营者自律化管理水平。
全面落实枪支弹药、民用爆炸物品、烟花爆竹、剧毒化学品、易制爆化学品、放射性物品等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措施,严防发生安全事故;加强治安乱点和突出治安问题的整治,深入开展“扫黄打非”工作,不断净化社会治安环境;
(六)社会信息资源网
1、场所信息收集。主城区和乡镇办事处政府所在地的商业区和人员密集场所,按照每条主街道、商场(超市)每200平方米建立一个“报警服务点”的标准,将从业人员中的治安积极分子培养成信息员,并在门店、柜台等醒目位臵悬挂标志,承担警情报告、信息收集、防范宣传等任务,一方面方便群众与公安机关的联系,另一方面形成了“全民参战”的防范格局,有效震慑违法犯罪。
2、行业信息收集。公安机关要发挥对宾馆、废旧金属回收、出租车、歌舞娱乐、网吧、游戏厅等行业的管控优势,将每个场所的法人、前台工作人员和出租车司机确定为治安信息员,将信息上报的数量、质量作为考核行业场所的一项重要内容,广辟信息渠道。
3、农村信息收集。偏远地区和农村,要将当地的小商店、小饭店、卫生所等人员流动较大场所的业主建立为信息员。对于工作中提供有价值线索的,辅以经济鼓励,从而调动广大信息员的工作积极性。
(七)预警防范宣传网
要依托短信平台的广泛性和便捷性,将各行业、单位、场所以及基层治保组织负责人的手机号码分类打包,根据社会治安状况,适时以“短信包”的方式进行警情通报和防范宣传;同时要利用各单位、商铺电子显示屏广告宣传的空当,9
轮翻进行警情通报和防范宣传;电视台、报社要配合公安机关开辟专门栏目,进行防范宣传,使防范宣传更具有针对性、广泛性、实效性。
(八)区域警务协作网
坚持“常态、共享、联动、共赢”的基本原则,以情报信息共享、执法办案协作、网络安全合作、重点人员共同监管、治安问题联合整治、突发事件互援共处等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各警种之间的协同作战、不同派出所辖区相邻责任区的警务协作、与相邻区域警务协作机制,真正形成警种联动、区域联动的快速反应机制。
按照“扼守要道、辐射周边,全面查控、利民便民”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治安检查站建设,在出市、出乡镇主要路口,因地制宜、科学布设具备信息查询、图像监控和查控堵截等基本功能的治安检查站;遇有紧急任务时,迅速启动检查卡点,形成整体作战,诸警联动的格局。
(九)视频技术防控网
要在区委、政府的领导下,以公安机关为主导,把视频监控系统建设作为“平安建设”的重要内容,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多渠道保障、分阶段实施,力争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建成规划布点合理、技术标准统一、视频资源共享的数字化、集成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全天候视频监控 10
系统,实现对主要公共区域、场所、街道、治安保卫重点单位及周边区域、治安复杂区域等部位和交通要道的全覆盖。要正确处理已建和新建的关系、公安机关建设和其他部门建设的关系、政府投入建设和社会单位自筹资金建设的关系,公安机关要切统筹社会视频资源,并与警用地理信息系统、公安指挥调度等系统进行有机整合。
1、进一步完善“天眼工程”建设。要加大建设力度,力争视频监控覆盖县城的所有街道、出入口、辖区的主要交通要道和城区出口、车站、广场等人员聚集地和公共复杂场所。各乡镇要科学规划,切实加大乡镇所在地、居民区、重点乡村公路、重点村和重点出口的视频监控建设。
2、加强公安公路检查站和治安卡点视频监控建设。以柳林、十三里桥、吴家店等交警中队交通检查站为点,升级改造重要进出城区道口治安卡口,建设高清智能卡口,安装视频监控装臵,联网运行。
3、加强行业单位场所的视频监控建设。要加快推进重点单位、民爆库房、金融单位、网吧、党政机关、企事业、学校、行业、场所及社会组织等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单位外围视频监控系统必须覆盖单位周围路面,并留有接入公安机关平台的端口,保证视频监控系统正常使用。
(十)虚拟社会防控网
要加强互联网的管理。指挥中心和各派出所要加强监督互联网营业场所业主严格落实实名制登记制,加强对涉及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信息的监控,并牵头组织宣传、文化、工商、信息通讯等单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进行研判分析,互相通报情况,加强网络舆情控制化解工作,为领导决策和落实预警措施提供重要依据。各警种要强化网络评论员队伍建设,提高网络不稳定因素的发现、引导、控制和处臵能力。
四、主要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为加强和完善全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须成立加强和完善全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领导组,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公安分局,主要负责组织、协调、指导、督促、落实全区防控体系建设各项任务。各乡(镇)、办事处、各单位也要建立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做到级级有人抓、层层有人管、具体有人干,保证社会治安防探体系建设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明确责任,齐抓共管。构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是一项全局性的工作,是全区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的一项重要工作。各乡镇、办事处、各部门、各单位要树立全局意识和整体观念,充分依托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平台,按照“属地管理”原则,自觉服从区、乡镇、办事处、综治部门在防控体系建设方面的领导,自觉接受公安机关的业务指导,积极主动地 12
做好社会治安防范工作。各级综治及成员单位要进一步明确责任,积极参与到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中来;政法部门作为主力军要主动发挥重要作用。领导组办公室要拿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和配套措施,将工作目标分解到具体单位,分步骤、分层次地抓好实施工作。宣传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努力营造人人关心、人人参与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舆论氛围;同时,要加强新闻舆论的监督,对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中正反两个方面典型予以宣扬或曝光批评。财政部门要做好经费保障工作。人社部门要协助做好人员招聘等工作。住建部门要做好防控体系重点工程的规划用地的保障工作。组织、纪检、监察等部门要配合做好防控体系建设的考核、奖惩工作。其他各有关部门、单位要结合各自的职能做好配合工作,切实承担起维护社会治安的责任。各部门要加强协作,形成合力,提高工作效率。各乡镇、办事处、各单位、各部门加大经费投入,解决经费问题,确保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三)落实责任,严明奖惩。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日常检查督促和阶段性考评工作由领导组负责。各级综治部门和公安机关要把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纳入综治及公安工作的考核内容。要紧紧围绕防控工作目标,制定科学的考核办法,把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形式考核与实绩考核有机结合 13
起来。要出台科学、公正的考核标准,严格考核,兑现奖惩,把控制发案率和群众的满意度作为衡量综合治理考核的重要标准,对于防控体系建设得好,防范工作扎实,长期不发生治安问题的地区和单位,要进行表彰奖励,对治安责任人和主要责任人给予必要的奖励。对治安责任人失职,防控工作不落实,导致本地区、本单位治安问题突出的,要追究其责任。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责任人要对单位的治安防控工作负总责,对因管理不善、失职渎职造成严重后果的,综治部门要坚决行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一票否决”权。
第三篇:关于进一步重视加强农村地区社会治安防控工作的思考
关于进一步重视加强农村地区
社会治安防控工作的思考
近年来,我区通过“平安鄞州”创建,下大力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社会治安形势总体较好,治安案件、刑事案件发案数量稳中有降,其中七类刑事案件、“两抢一盗”等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案件下降较多,人民群众对辖区社会治安的安全感满意度逐年上升。但同时我们也看到,社会治安状况存在地区间不平衡、不协调现象,尤其是受警力不足和治安防控经费投入少等多种因素制约,农村地区社会治安形势不容乐观。如何补上这块“短板”?从我们走访调查和情况分析看,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给予重视与支持。
一是要切实加强农村地区社会治安防控工作组织领导。社会治安是基层人民群众最直接最基本最实在的一个重要民生问题,也是中央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最基本内容。基层党委政府要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头等重要位置,把辖区社会治安防控工作列入重要民生工程、基础工程。尤其要从社会治安组织领导体系、群防群治队伍建设、技术与物资器材防范、必要经费投入等方面予以保障,建立健全农村地区社会治安“人防、物防、技防”相配套、公安机关专业力量打击与村居群防群治力量预防相配合的全方位、全时段治安防控体系,确保辖区人民群众安居乐业,1
实现“富一方百姓,保一方平安”目标。
二是要切实加强农村地区社会治安群防群治队伍建设。农村地区远离城镇地方偏辟,客观上居住群众和企事业单位较少,治安防范力量薄弱,尤其是警力不足问题比较突出。社会治安群防群治一直是我国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二十年来的一条成功经验,既弥补了广大农村地区治安警力物力不足,又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自治自理积极性,实践证明效果较好。当前,要建立健全农村治保队伍组织,建好农村治安巡防队伍,根据实际情况需要建立起重要时段的联防队、夜巡队。要加强农村治安志愿者队伍建设,动员村里老党员、老干部和妇联青年组织参与治安志愿巡逻与执勤。要建好农村和美家园共建会,依托覆盖全区农村的和美家园共建会组织,动员组织广大外来务工人员参与群防群治工作,争当和谐促进员,共同建设美好家园。要加强农村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注重推选热心村务事务、威信较高、公正处事的老干部、老党员担任“老娘舅”、“和事佬”,调处日常邻里纠纷,处置一般信访事项,把大量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源头,防止一般民事纠纷、信访事项引发的治安事件或刑事案件。要加强农村地区保安队伍建设,在学校、幼儿园、企业单位配备一定数量的保安员队伍,有条件的和治安相对复杂的村也要在新村社区和村口周边配备必要保安力量,站岗执勤,守护辖区平安。近年来,我区的咸祥镇南头村、集士港镇岳童村中由村治保队员、村干部、老党员和广大村民群众参与的治安巡逻志愿者队伍、夜
巡小分队、治安信息员、治安执勤岗等多种形式群防群治队伍的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三是要切实加强农村地区社会治安技术装备力量建设。相较于中心城区和城郊集镇,农村地区社会治安防控技术措施与物资器材投入不足是一个长期的“致命伤”。要改变这一状况,必须依靠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和上级财政的倾斜,有重点地加强农村地区治安防控科技防范与物资器材的投入。要大力加强村级视频监控系统建设。采取以区、镇两级财政统筹为主,村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补贴的办法,在外来人口较多、治安相对复杂和经济条件较好的村居,大力推广安装治安视频监控系统,尤其是在主要村口路口、人员集中场所,以及学校(幼儿园)、企业单位、集贸市场等,安装24小时视频监控探头,用先进科技技术的力量来弥补警力和群防群治力量的不足和防范空挡。要大力推广经济实用的治安防范措施。可安装家庭防盗门窗、治安报警警铃、电话联防报警等,单位及住宅小区安装电子门禁系统、110联防报警系统、重要部位CK报警系统等。要重视加强巡防队伍装备器材建设。给巡防队伍和保安力量装备必要的防暴防身器材、配备必要的巡逻交通工具和通信设备,确保一旦有事能及时制止与果断处置。近年来,我区下应街道湾底村、史家码村,古林镇礼嘉桥村等安装村级视频监控系统,治安形势大为改善。瞻岐镇、古林镇等采取联片联防的方法,每个片区建立治安防范工作站,配备治安警用车辆和相关防暴器材,加强巡逻与执勤,治
安案件、“两抢一盗”案件明显下降。
四是要切实加强对农村地区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的管理。当前,农村地区外来务工人员(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管理还大多处于松散、自主、无序状态,临时性非正常用工、合同劳资关系不清、出租有安全隐患房屋、群租群居、违章乱搭乱建等,服务管理不规范现象比较普遍,这也使得农村地区社会治安状况长期难以改善。加强农村地区外来务工人员(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管理已成为镇乡基层解决社会治安突出问题,维护基层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课题。要加强外来人口综合管理员(简称综管员)队伍建设。严格落实500:1综管员配备要求,加强综管员队伍业务素质培训,认真做好外来务工人员来鄞登记、做证(暂住)、就业保险、入学就医、计划生育等服务管理工作,暂住外来人口任务较重地区,要适当增加综管员人手,确保本区域内外来务工人员(流动人口)信息登记一人不漏、一个不少。要加强企业单位规范用工和安全管理。企业招录用外来务工人员要按严格按照劳动用工规定办理相关手续,开展必要的安全知识学习和岗位技能培训,同时,还要注重关心外来务工人员的日常生活起居。一些有条件的企业采取单位内部公寓用房和在周边村庄统一租房给员工的做法,较好解决企业外来员工居住分散、上下班不便、条件简陋和安全隐患多等问题。要加强农村居民出租房屋规范管理。村(居)民委员会对村(居)民出租房屋要进行必要备案登记、安全检查和房东管理培训,力求做到房屋租赁合同(协议)
手续规范齐全,出租房屋安全合格,避免一些违章建筑和带有安全隐患的房屋非正常出租。要加强出租房屋出租信息、承租人资料和变更注销等情况登记与备案,确保每一间出租房屋情况清楚。
五是要切实加强农村地区社会治安服务管理工作创新。加强和改善农村地区社会治安服务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当前,各地要结合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紧紧抓住农村治安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和管理防控上的薄弱环节,加强领导,创新方法,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扎实有效的措施,逐步改善农村地区治安状况不好局面。2010年以来,一些镇乡(街道)包括邱隘镇、姜山镇、古林镇和集士港镇等地区,采取镇乡(街道)里统一规划布点、统一安装调试、统一培训人员的办法,下决心建设镇级治安视频监控系统,并延伸到村居的主要路口、场所等重点部位,切实改变了辖区治安防控被动应付局面。一些地方试水“治安包干区”的办法,把村里治安工作承租出去,委托专业保安公司来“承包”,推行治安绩效考核与治安责任承包,有效解决了一些村治安巡防队伍人员难凑齐、队员素质差、巡防效果不落实等问题。古林镇葑水港村新村社区推行小区物业化管理,由大学生村官担任物业保安负责人,组建小区物业保安队伍,实行村民(居民)自治管理,人员出入登记查询,巡逻执勤规范专业,小区治安管理、环境卫生、文明创建工作井然有序。一些地方考虑把社会治安与农村下岗和闲散人员再就业结合起来,利用再就业政策
把他们组织起来,经过筛选、培训,成立治安巡防队。这些人戴上红袖标,体现自身“回归社会”价值,心里充满责任感,工作积极性高,认真负责。另外,近年我区一些基层村居推出的电动车喷漆编码、集贸市场“一元钱”停车收费等办法措施,虽然花钱不多,但效果较好,有效解决了电瓶车、自行车和摩托车等“三车”失窃多发问题。这些创新做法与有益尝试值得各地学习借鉴。
作者:胡贤君(中共宁波市鄞州区委政法委)
第四篇:关于进一步完善财政预算管理工作的思考和建议
为了加快构建结构合理、制度创新、操作规范、运行高效、管理科学、公开透明的财政管理新机制,民进松江区委会围绕如何进一步深化预算体制改革,强化预算管理和监督等主题进行了专题研究,形成以下思考和建议。
一、财政预算管理工作现状
(一)财政预算管理工作取得的绩效
近年来,财政部门围绕财政改革和财政管理的中心工作,进一步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加强和改进预算编制和执行的管理,积极探索实现财政科学管理的新途径,部门预算管理工作呈现有序推进、不断完善的良好局面,具体体现:
1、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不断加大对公共领域的投入,保障和改善民生。一方面,增加财政投入,推进解决地区间财力不平衡问题,另一方面,重点支出得到保障,社会保障和就业、科学技术、教育、卫生和文化事业等社会事业加快发展。
2、实行部门预算精细化管理,不断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部门预算编制实行“两上两下”的编制流程,申请项目的可行性论证报告由预算委员会论证,预算编制科学性和准确性逐步提高,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预算编制方法改革不断深化。
3、强化预算执行约束,不断增强预算的严肃性。编制预算时将预算内、外资金,包括历年结余资金,上级部门拨入专款,在区分资金来源和性质后,统一编进部门预算,实施综合预算管理;预算执行中优先安排净结余资金解决临时性、突发性经费需求,通过努力逐步压缩和控制预算结余的规模。
4、加强预算管理的制度建设,不断促进财政管理规范性。财政部门建立、健全和完善财政财务管理的机制和制度,先后制定了20多项制度,初步建立和完善了制度约束机制、网上运行机制、信息适时监控机制、责任追究机制和电子消费模式,促进财政管理的规范性。
(二)财政预算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预算编制不够规范
(1)预算编制范围不够全面。一是部分非税收入(基金收入、资产经营收益)等财政性收支尚未全额纳入预算编制范围;二是街道财政成为区级预算的“虚拟财政”;三是个类资金、个别事业单位因财政预算监管缺失游离区级预算管理范围之外。
(2)部分预算安排的专项资金未全面体现充分性和必要性。一是项目建设资金管理效益性未充分显现;二是预算安排的专项资金,部门和单位挪作它用;三是区财政安排的定向培训、购置设备补贴等预算拨多用少,结余滞留单位。
2、预算执行不够严谨
(1)部分预算调整未按规定执行,应调未调影响本级预算执行数的真实性、准确性。预算编制缺乏前瞻性、项目评审滞后性影响预算执行严肃性,预算结余资金总体规模过大,控制和压缩规模的任务任重道远。
(2)部分部门预算单位财务收支游离账外、违反规定转移收入、截留专项补贴款挪作他用、将上交款滞留下属单位并予以列支、未按规定核算预算结余等违纪违规问题依然存在。
3、预算绩效考评效果未充分显现
(1)绩效评价缺乏相关的绩效计划。绩效评价具有事后特征,由于不清楚项目实施前信息资料,对于绩效指标拟达到的目标也就缺乏比较基础,致使绩效考评流于形式。
(2)绩效评价缺乏与部门预算管理的合理衔接。绩效评价与部门预算的编制、执行等环节密不可分,但目前的绩效评价与预算管理尚未形成联动机制,当前的绩效评价传递的信息相对有限,难以体现绩效评价结果价值。
4、事业单位国资管理待加强
(1)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是公共财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未建立事业单位资产监管的长效管理机制,部分事业单位的改制、转制、歇业动态和资产处置等管理和监督工作尚显滞后,工作带有一定的随意性。
(2)行政的隶属性导致事业单位存量资产占有的非公平性、非公开性和财政拨款的非合理性。一些事业单位用财政拨款保障工资支出和正常运营费用,用存量资产从事经营活动,赢得利益提高或改善职工福利待遇,导致事业单位改革缺乏动力,进展缓慢。
二、思考和建议
为实现预算管理、资金管理、资产管理、财务管理、信息管理“五位一体”和预算单位、主管部门、财政、审计、纪检监察部门监督和评价“五位一体”的基本模式,针对区财政预算管理的现状,提出如下思考和建议:
(一)以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为目标,进一步调整预算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1、坚持以人为本,保障重点支出。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开展预算管理工作,进一步深化财政支出管理制度改革,控制一般性支出,降低政府运行成本,使财政资金更多投入到惠及民生社会事业项目,充分体现财政资金“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本质属性。
2、围绕中心,构建改善民生的长效机制。区级财政预算编制应贯彻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理念,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积极探索有效的财政保障方式,支持构建改善民生的长效机制。
(二)以建设“支出标准”体系为核心,提高预算管理的公正性和公平性
1、统一标准,完善基本支出定额管理。要夯实基础,推进基本支出预算编制的规范化,逐步建立部门政府公共资源合理占用与费用定额相结合的预算管理体系。要严格执行人事部门制定的公务人员薪资标准和统一的公用经费定员定额标准,全面加强部门基本支出的预算管理。
2、加强基础信息数据库建设,探索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有效方式。要建立完善部委办局和街道等部门预算单位基本支出定额标准的基础信息数据库,实现行政单位资产、人员、编制等基础数据的动态管理(含部门借用的人、财、物),为基本支出测算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夯实预算管理的基础。
3、统筹兼顾、积极研究建立项目支出标准体系。项目支出预算标准体系范围涉及项目管理各个环节和多领域的各类标准,面广量大,技术性强,必需统筹规划,合理分工,明确职责,逐步实施。
(三)以精细化管理为手段,提高预算管理的全面性和合理性
1、细化部门预算编制。一是推进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预算编制的细化工作;二是编制项目申报书内容必须规范,要素必须齐全,可行性报告和评审报告应由专职机构或专业人员签证;三是加强项目申报书的科学性;四是提高项目申报书的准确性。
2、规范预算调整管理。建立规范、科学、有序、可操作性的项目预算调整机制(预算追加听证制度、预算论证制度),在编制预算时必须提交申请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由预算论证委员会论证,并按规定审批和决定。
3、推进项目支出预算滚动管理。稳步推进项目支出预算的滚动管理,加强财政预算结余资金管理,制定相关正向激励机制,加大在预算中统筹安排结余资金的力度,努力提高财政拨款结余资金的使用效率。
4、提高年预算到位率。提高年初预算到位率是细化预算管理的重要条件之一,有预算调配权的一级部门预算单位(主管单位)要按规定及时拨付预算资金,确保预算资金的到位率,确保项目正常实施。
(四)以项目绩效考评为重点,提高预算管理的效益性和有效性
1、完善预算支出绩效考评工作程序,将考评纳入部门预算管理。一是区政府要积极研究绩效考评结果的运用机制,提高财政性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二是部门预算单位要发挥绩效考评的主体作用,不断完善绩效考评体系,提高绩效评价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推进基础工作建设,思考绩效考评指标体系建设。项目绩效考评需要针对不同行业、不同部门特点,制定相应绩效考评指标体系,要重点关注绩效指标选择、绩效基数、绩效目标、考评方法和内容、可支配资源变化和绩效目标调整等因素,突出绩效计划和绩效报告的内容。
(五)以制度建设为根本,提高预算管理的真实性和规范性
1、完善预算制度体系。一是树立“为民执政”和“为政重在理财”的理念,建立和完善现行的预算管理的制度;二是进一步明确和细化财政部门与部门预算单位在预算管理工作中职责;三是完善基金收入和非税收入管理办法,确保基金收入和非税收入全额纳入财政预算;四是调整、充实和完善街道部门预算的管理办法。
2、完善资产管理制度体系。一是加强领导明确职责,细化资产配置、资产使用和资产处置等环节的管理,全面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监管工作;二是建立对资产的动态监管机制,强化对存量资产的管理,研究制定具体的管理办法;三是加强行政、事业资金和资产的监督和管理,为适时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国资预算打好基础。
3、完善非税收入管理制度。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修订和完善各项非税收入的管理办法,适时将国有(集体)资产收益等非税收入全额纳入财政的预算管理。同时,加强非税收入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强化非税收入征管。
4、加强项目支出预算管理。要研究制定规章,用有效的手段达到规范管理项目支出预算的目的,逐步形成项目监督机制、项目绩效考评机制和各种评价监督结果与项目支出预算执行情况的联动机制。
第五篇:关于社会治安管理工作调研情况的报告
关于社会治安管理工作调研情况的报告
内司工委
(2009年6月19日)
为进一步了解我县社会治安管理工作,提高对政府社会治安管理工作报告的审议质量,于本月3日-5日,在常委会副主任陈东升带领下,内司工委就社会治安管理工作进行了会前调研。调研先走访了尧渡派出所、香隅派出所、洋湖派出所,分别在三个派出所召开了由镇人大主席、副主席、镇分管领导、司法所所长、派出所负责人及相关人员参加的座谈会,听取了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并在三所安排一定时间抽阅了部分案卷材料。然后安排一个下午集中在人大接待室抽阅了县局部分案卷材料。最后,在县公安局召开座谈会,局班子成员,治安、交警、法制、经警、刑警、国保、110指挥中心等相关科室负责人参加了座谈会,会上听取了公安局负责人工作情况汇报,并与大家进行了座谈。在基层所调研时,公安局负责同志陪同了调研。调研之前,还向县人大代表发放了调查问卷进行调查了解。现将调研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社会治安管理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效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公安机关依法履行职责,治安管理水平有很大提高,工作作风不断转变,克服了各种困难,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为我县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努力。
一是以《治安管理处罚法》实施(06.3.1)为契机,认真组织干警学习、培训,提高公安机关依法履职的能力;强化治安管理措施,严格依照程序办案、规范干警执法行为;较好地树立了“四种意识”,即证据意识、程序意识、人权意识、时限意识,较好地克服了以往的“执法不知法、执法随意性、执法粗糙等一些不规范的执法行为,案件质量不断提高。2008年以来共查处治安案件1220起,查处违法人员1908人。
二是适时开展打击刑事犯罪活动的各项专项行动,全力维护社会秩序,保持了公安机关对社会治安很好控制能力。组织“命案必破”专项斗争,效果显著,连续三年保持良好纪录(及时侦破2.20抢劫命案,6.3抢劫杀人案,特别是“6.3”抢车杀人案,只用了短短3天);组织开展了“两抢一盗”“扫黑除恶”等专项行动,侦破一大批有影响的刑事案件,严厉打击了杀人、抢劫、爆炸、投毒等严重暴力犯罪,特别是“两抢一盗”发案上升势头得以遏制。据统计2006-2008年城区这类案件(可防性)分别下降34%、36%、37.5%。
三是治安管理有所加强。加大了对治安复杂区域和部位尤其是重点治安乱点的整治力度,加强了人口信息工作;加强了对高危人群的管控和旅店等重点行业的管理;加强了重大活动安保工作;加强了枪爆等危险物品动态监督,最大限度地消除治安隐患。加大了对涉黄、赌等违法犯罪活动的打击查处力度,查处黄、赌案件32起,处理违法犯罪人员238人。同时,加强了道路交通、消防管理工作,08年以来,查处各类交通违法行为28414起;08年全县交通事故和交通死亡人数较往年下降了69.2%、19.7%,今年1-5月又分别下降27.8%、6.25%;未发生过重特大消防事故。
四是防控体系有所完善。城区主要路段、复杂场所、要害部位共安装视频探头31个,全县76个金融网点报警系统完成与110联网。边境省、市际治安重点视频监控系统建成并使用,以“三台合一”的110指挥系统为龙头扁平化指挥体系逐步形成。组建了治安巡逻队,对城区实行24小时巡逻,城区治安防控能力明显提升。
五是基层基础工作有所加强,社区和农村警务不断推进。08年5月,全县11个社区和31个农村警务室全部建成。在此基础上,还不断深化了警务机制和工作的创新改革(如尧渡所实行“三队一室”警务运行模式和根据居民生产、工作规律和治安情况,实行“弹性工作制”、“错时工作制”等等),使警务室真正成为了“群众家门口的派出所”。
六是在工作任务特别繁杂、艰巨的情况下,没有放松队伍建设。
二、问卷调查情况
向全县县人大代表发放175份“社会治安情况调查表”,收回175份。从调查表统计的情况看,县人大代表对我县治安管理工作总体反映良好,工作满意度较高。其中,“你对我县社会治安情况感觉如何?”满意110人,占62.9%;基本满意64人,占36.6%;不满意1人。“你对我县公安机关治安管理工作是否满意?”满意99人,占56.6%;基本满意72人,占41.2%;不满意4人。“你对我县公安干警执法水平和工作作风是否满意?”满意94人,占53.7%;基本满意80人,占45.7%;不满意1人。
随着经济的发展,物质文明不断丰富着我们的生活,人们对衣食住行以外的社会问题也逐渐关心起来。治安是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问题,治安问题越来越为人们所关心。从收回的问卷调查表看,县人大代表为对我县社会治安工作也提出了许多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归纳起来看有:进一步加大对法律法规的宣传,营造良好氛围,人人知法、懂法、守法,达到群防群治;进一步加大对犯罪的打击力度,尤其加大对黄、赌的查处和惩治力度;进一步加强网吧的治理力度,尤其对偏远学校周边网吧的治理,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加强校园周边环境的监管;县城及乡镇闹区小偷猖獗,严重影响了社会治安,希望公安机关要加大对盗窃犯的打击、整治力度,加强对流动人口管理,保证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提高群众的安全感;进一步加大对地皮卡的打击力度,为投资者创造一个良好的投资经营环境;进一步加强公安队伍建设,加强对公安干警的教育,着力提升公安干警的素质,做到文明执法、公正执法、严格执法。也呼吁增加基层派出所的警力、加强装备,提高基层派出所的应急处理能力。
三、治安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应清醒地看到,在矛盾凸显时期,我县的社会治安形势依然不能乐观,主要是:
(一)刑案犯罪发案率仍在高位运行,局部有上升趋势,据统计我县入室盗窃、街面“两抢”、街头诈骗等刑事案件发案比例较大。恶性案件不时发生(如2.20、6.3抢劫杀人案件),特别是流窜、团伙作案增多,作案手段和工具不断翻新,犯罪分子胆子越来越大,侵害对象从以往的特定群体向一般群体转化,案发时间和地点从过去特定向不特定转化,恶性案件增多,社会危害性进一步增大,这充分暴露了我们治安防范领域还有很多薄弱环节。
(二)社会不稳定因素还大量存在。就我县而言在建设征地拆迁补偿、林权改革、企业改制、生态环保、医患纠纷、安全生产事故等方面诱发的上访、群体性事件,依然不断发生。有些处理只是表面的,矛盾、问题仍然存在。
(三)警力不足,对治安管理工作上台阶造成影响。目前我县警力和人口比是万分之四点七,排在全省后边,因受警力不足影响,尽管公安机关最大限度的警力下沉到基层一线,也难以有效解决警力不足的问题。目前,距公安部要求的城区派出所不低于20人、建制镇不低于10人、建制乡不低5人,要求还有很大差距。警力不足对社会治安管理以及执行行为规范化及执法质量等诸方面均造成一定影响。
(四)基层基础工作依然薄弱。人防、物防、技防措施落实还不够到位,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基层自治组织,对社会治安工作不敢管、不愿管、不会管现象依然存在,综治工作流于形式;一些乡、镇的巡防经费、人员待遇、安全技术防范装备经费得不到保障,群防群治组织难以为继;对流动人口和私房出租仍没有一个有效的管理办法;对重点场所的管控上,相关部门齐抓共管不够,没有形成合力;社区和农村警务室作用发挥不明显。
(五)公安机关的执法能力和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执法观念还没有根本转变。从这次我们抽查的案卷中看,公安机关执法工作中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如执法行为不规范,办案存在随意性。人权意识、程序意识仍然不强。服务意识有待于加强。
(六)县城交通秩序比较混乱,街道车辆乱停乱放严重。这里主要是几个客观上的顽症没有得到解决,一是车站;二是马自达;三是没有商业或公益的停车场。
以上存在问题,既有社会的客观因素,也有体制和机制的原因,还有我们工作不到位的问题。
四、几点建议
1、加强宣传教育,营造良好氛围。《治安管理处罚法》是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有着密切关系的一部法律,也是一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法律,要充分认识正确实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重要性,要大力宣传这部法律。公安机关要结合这次“江淮普法行”活动的开展,采取多种方式广泛深入地进行《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宣传教育活动。采用以案说法、发生在群众身边的案例来教育群众,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努力增强宣传教育的实效性,切实增强公民自觉遵守法律意识,积极营造贯彻实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良好社会氛围。
2、进一步加大严打整治工作,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公安机关要把严打整治工作作为促进社会和谐,确保重要战略机遇期社会稳定的一件大事来抓,目前,恶性刑事案件和“两抢一盗”“黄、赌”案件是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公安机关要周密部署,加大综合整治力度,要以提升恶性案件侦查破案水平,加大对侵财性案件、流窜作案的打击力度为切入点。坚决遏制盗窃案件的高发势头,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3、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加强对干警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筑牢树立以人为本、执法为民的思想理念,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统一全体干警思想,引导广大干警深刻理解、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内涵和要求,进一步打牢执法为民的思想根基;坚持和谐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实体与程序并重,打击与保护并重的理念,为执法行为规范化建设夯实思想基础。同时要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进一步加强公安执法的内外监督。在内部监督上,要严格标准,严密办案程序,落实工作责任,健全执法责任体系,执法质量考评体系,完善内部监督,从制度、规范上防止错案的发生。在外部监督上,自觉接受人大常委会、检察院等机关的法律监督,自觉接受新闻舆论监督,通过请进来,走出去和问卷调查等方式,广泛征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改进公安执法工作,争取让领导、各界、群众都满意。
4、建立和完善社会治安防控的长效机制,切实维护社会、政治稳定。要充分发挥“三台合一”的警务指挥平台作用,加强社会治安信息网络化建设,及时掌握和了解社会治案信息。要结合实际,合理确定防控区域,明确防控重点区域和重点部位,有的放矢的开展工作。要在主城区全方面建立治安巡逻、特警处置机制(可以考虑从财政予以投入保障,扩大辅警方法予以解决),把治安问题处置在初始阶段,把突发问题控制在最小范围,防止问题扩大、蔓延和质变。要对一些治安复杂地区、行业和某一方面犯罪突出的重点地区和重点问题进行专项整治,以增强治安防范的主动性和实效性。要继续加强社区警务和农村警务建设。逐步提高民警万人比比率,增加城区巡逻人员,努力解决警力不足问题。继续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为公安机关公正、规范执法创造更好保障条件。同时要处处关心基层一线民警疾苦,从优待警,建立健全民警合法权益保障机制,切实消除基层一线民警的后顾之忧。
5、进一步加强对县城城区的交通安全管理。要加大对县城车辆乱停乱放管理,采取疏堵结合办法,解决马自达问题;车站搬迁问题应该列入议事日程;要在城区尽快解决停车场问题;相关部门通力配合,将县城主要街道人行道让出来,消除安全隐患,使城区交通秩序有一个明显的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