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化学选修4期中复习考试及答案范文
化学选修4期中复习考试
一、选择题(共18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热效应:H+(aq)+OH(aq)=H2O(1)⊿H=-57.3kJ/mol。向1L0.5mol/L的NaOH溶液中加入下列物质:①稀醋酸
②浓硫酸
③稀硝酸,恰好完全反应时的热效应⊿H1、⊿H2、⊿H3的关系正确的是()
A.⊿H1>⊿H2>⊿HB.⊿H1<⊿H3<⊿H2 C.⊿H1<⊿H2<⊿H3
D.⊿H1>⊿H3>⊿H2
2.在2L密闭容器中加入4molA和6molB,发生以下反应:4A(g)+6B(g)4C(g)+5D(g)。若经5s后,剩下的A是2.5mol,则B的反应速率是()A.0.45 mol / L·s
B.0.15 mol / L·s
C.0.225 mol / L·s
D.0.9 mol / L·s
3.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的根本原因是()
A.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相等
B.正逆反应都还在继续进行
C.正逆反应的速率均为零
D.正逆反应的速率相等
4.已知反应mX(g)+nY(g)qZ(g)的△H<0,m+n>q,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通入稀有气体使压强增大,平衡将正向移动 B.X的正反应速率是Y的逆反应速率的m/n倍 C.降低温度,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变小
D.若平衡时X、Y的转化率相等,说明反应开始时X、Y的物质的量之比为n:m 5.下列是4位同学在学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一章后,联系工业生产实际所发表的观点,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速率理论是研究怎样在一定时间内快出产品
B.化学平衡理论是研究怎样使用有限原料多出产品 C.化学反应速率理论是研究怎样提高原料转化率
D.化学平衡理论是研究怎样使原料尽可能多地转化为产品
6.对可逆反应:A(g)+3B(g)
2C(g)∆H <0,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升高温度v(正)、v(逆)都增大,但v(正)增的更大 B.增大压强v(正)、v(逆)都增大,但v(正)增的更大
C.增大A的浓度v(正)会增大,但v(逆)会减小 D.采用催化剂一般v(正)、v(逆)同时增大,而且增大的倍数相同
7.右图是关于反应A2(g)+3B2(g)2C(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的平衡移动图象,影响平衡移动的原因可能是()
A.升高温度,同时加压
B.降低温度,同时减压
C.增大反应物浓度,同时减小生成物浓度
D.增大反应物浓度,同时使用催化剂
8.某温度下,在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A(g)+3B(g)2C(g)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n(A)∶n(B)∶n(C)=2∶2∶1。保持温度不变,以2∶2∶1的物质的量之比再充入A、B、C,则(C)
A.平衡不移动
B.再达平衡时,n(A)∶n(B)∶n(C)仍为2∶2∶1 C.再达平衡时,C的体积分数增大
D.再达平衡时,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 9.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A.溴水中有下列平衡Br2+H2OHBr+HBrO,当加入硝酸银溶液后,溶液颜色变浅 B.合成氨反应,为提高氨的产率,理论上应采取降低温度的措施 C.反应CO(g)+NO2(g)CO2(g)+NO(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达平衡后,升高温度体系颜色变深
D.对于2HI(g)H2(g)+I2(g),达平衡后,缩小容器体积可使体系颜色变深 10.可逆反应mA(g)+nB(g)pC(g)+qD(g)的v-t图象如下右图,如若其它条件不变,只是在反应前加入合适的催化剂,则其v-t图象如下右图: ①a1>a2 ②a1
2⑦两图中阴影部分面积相等 ⑧右图中阴影部分面积更大,以上说法中正确的是()
A.②④⑤⑦
B.①④⑥⑧
C.②③⑤⑧
D.①③⑥⑦
11.高温下,某反应达平衡,平衡常数K=
c(CO)c(H2O)。恒容时,温度升高,H2浓
c(CO2)c(H2)度减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焓变为正值
B.恒温恒容下,增大压强,H2浓度一定减小
C.升高温度,逆反应速率减小
D.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O+H2O
CO2+H2
12.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对反应CO2(g)+ H2(g)CO(g)+ H2O(g)进行甲、乙、丙、丁四组实验,实验起始时放入容器内各组分的物质的量见下表: 上述四种情况达到平衡后,n(CO)的大小顺序是()
物质
物质的量 实验
CO2 H2 CO H2O
a mol a mol 0 mol 0 mol 甲
2a mol a mol 0 mol 0 mol 乙
0 mol 0 mol a mol a mol 丙
a mol 0 mol a mol a mol 丁
A.乙=丁>丙=甲
B.乙>丁>甲>丙 C.丁>乙>丙=甲
D.丁>丙>乙>甲
13.X、Y、Z三种气体,取X和Y按1:1的物质的量之比混合,放入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X+2Y2Z,达到平衡后,测得混合气体中反应物的总物质的量与生成物的总物质的量之比为3:2,则Y的转化率最接近于()
A.33%
B.40%
C.50%
D.65% 14.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反应:M(气)+N(气)R(气)+2L此反应符合下面图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正反应吸热,L是气体
B.正反应吸热,L是固体
C.正反应放热,L是气体
D.正反应放热,L是固体或液体 15.在两个恒容容器中有平衡体系:A(g)2B(g)和2C(g)D(g),X1和X2分别是A和C的转化率。在温度不变情况下,均增加相同的A和C的物质的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X1降低,X2增大
B.X1、X2均降低
C.X1增大,X2降低
D.X1、X2均增大
16.298K下,将1mol蔗糖溶解在1L水中,此溶解过程中体系的∆G = ∆H-T∆S和∆S的变化情况是()
A.∆G>0,∆S<0
B.∆G<0,∆S>0
C.∆G>0,∆S>0
D.∆G<0,∆S<0 17.某温度下,反应SO2(g)+
1O2(g)2SO3(g)的平衡常数K1=50,在同一温度下,反应2SO3(g)2SO2(g)+ O2(g)的平衡常数K2的值为()
A.2500
B.100
C.4×10-D.2×10-2
18.已知:4NH3(g)+5O2(g)== 4NO(g)+6H2O(g)△H=--1 025kJ/mol,该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若反应物起始物质的量相同,下列关于该反应的示意图不正确的是()
二、填空(本题包括5个小题,共46分)
19.(10分)在100℃时,将0.200 mol的四氧化二氮气体充入2L抽空的密闭容器中,每隔一定时间对该容器内的物质进行分析,得到如下表格:
时间 C(N2O4)C(NO2)试填空: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达到平衡时四氧化二氮的转化率为________%。
(2)20s时四氧化二氮的浓度c1=________mol·L-1,在0~20s时间段内,四氧化二氮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mol•L-1•s-1。
(3)若在相同情况下最初向容器中充入的是二氧化氮气体,要达到上述同样的平衡状态,二氧化氮的初始浓度为________mol•L-1。
20.(12分)将一定量的SO2和含0.7mol氧气的空气(忽略CO2)放入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550℃时,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反应:2SO2+O2
催化剂 加热 0 0.100 0.000 c1 0.060
0.050 c2
c3 0.120
A 0.120
b 0.120
2SO3(正反应放热)。反应达到平衡后,将容器中的混合气体通过过量NaOH溶液,气体体积减少了21.28 L;再将剩余气体通过焦性没食子酸的碱性溶液吸收O2,气体的体积又减少了5.6L(以上气体体积均为标准状况下的体积)。(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_______。(填字母)
a.SO2和SO3浓度相等
b.SO2百分含量保持不变
c.容器中气体的压强不变
d.SO3的生成速率与SO2的消耗速率相等 e.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2)欲提高SO2的转化率,下列措施可行的是_______。(填字母)
a.向装置中再充入Nb.向装置中再充入O2
c.改变反应的催化剂
d.升高温度
(3)写出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的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K可表示可逆反应的进行程度,K值越大,表示__________,K值大小与温度的关系是:温度升高,K值_________________。(填一定增大、一定减小、或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4)求该反应达到平衡时SO3的转化率_______(用百分数表示)。
21.(12分)在火箭推进器中装有强还原剂肼(N2H4)和强氧化剂(H2O2),当它们混合时,即产生大量的N2和水蒸气,并放出大量热。已知0.4mol液态肼和足量H2O2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蒸气,放出256.65kJ的热量。
(1)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已知H2O(l)====H2O(g);△H=+44kJ·mol-1,则16 g液态肼燃烧生成氮气和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是________kJ。
(3)上述反应应用于火箭推进剂,除释放大量的热和快速产生大量气体外,还有一个很突出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已知N2(g)+2O2(g)====2 NO2(g);△H=+67.7 kJ·mol-1,N2H4(g)+O2(g)=== N2(g)+2H2O(g);△H=-534 kJ·mol-1,根据盖斯定律写出肼与NO2完全反应生成氮气和气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12分)已知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在容积为V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 A和1mol B,保持恒温恒压下反应:A(g)+ B(g)试回答有关问题:
(1)升温时,A的反应速率_______(填“加快”、“减慢”或“不变”)C的反应速率_______(填“加快”、“减慢”或“不变”)此时 v(A)_____v(C)(填“大于”、“小于”或“相等”)(2)若平衡时,保持容器容积不变,使容器内压强增大,则平衡_______。A.一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一定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一定不移动
D.不一定移动
(3)若使温度、压强在上述条件下恒定不变,在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 A和2 mol B,则反应达到平衡时,C的体积分数为_______;容器的容积为_______。
C(g)△H<0。达到平衡时,C的体积分数为40%。参考答案
1.D 2.C 3.D 4.B 5.C 6.B 7.C 8.C 9.D 10.C 11.B 12.A 13.D 14.B 15.A 16.B 17.C 18.C 19.(1)N2O42NO2
60(2)0.070 0.0015(3)0.2 20.(1)bc
(2)b(3)94.7% 21.(1)a +g=1.3(2)0 1.3(3)0 0.4
(4)0≤b≤0.9 222.(1)可逆反应的进行程度越大
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2)0.03(3)①平衡 大于 ②d a
23.(1)加快(2)D(3)40%
10VL 7
第二篇:期中复习考试动员
精心准备迎接期中考试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好!同学们,时间如流水一般,静静地从我们的身边悄然流逝。回首过去,开学的情景仿佛还是昨天,转眼间我们就要面临本学期的期中考试。因此,今天我讲话的题目是:精心准备,迎接考试。
期中考试是一次阶段性考试,是检验同学们前面所学知识的最好方式,更是展现我们学校学生优良学风的重要窗口。考试也是一种考验,一种让我们敢于正确评价自己,勇于承认学习上的失误和不足,严于自我约束的考验。满怀信心地迎接期中考试,争取优异的成绩,是我们共同的心愿,为了我们在期中考试中能够获得成功,我希望大家在以下几个方面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1、认真有效的复习。
同学们,复习要讲究方法,只有有效的复习,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孔子说过“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意思是学了新知识,然后有计划地按时地去复习它,也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心理学研究表明,遗忘是人的必然,世上从来就没有真正过目不忘的人,学得的知识需要不断的重复的记忆,才能使它在你的大脑留下深深的印痕。著名的桥梁学专家茅以升记忆力超人,很多人曾经询问他的记忆秘诀,他回答说:“说起来也很简单,就是重复!重复!再重复!”是啊,学过的东西,只有反复复习,才能牢固地记忆,并能应用自如。由此可见,复习对每位同学都显得尤为重要。复习的时候,首先就是上课认真听讲。随着期中考试的临近,每一位老师都会对自己所教授的学科做一个系统的整理。而此时同学们所需要做的就是跟随老师把所学过的知识细细的梳理一遍,并且及时查漏补缺。其次,复习时要充分利用时间。有人说:一个用“分”计算时间的人,比一个用“时”计算时间的人,时间多出59倍!我们要充分利用点点滴滴的时间,争取多记几个公式、概念,多背几段文章、几个单词,多温习一遍老师在课上讲的重点„„保持这样的“挤”的恒心,锲而不舍,才能使有限的时间变成无限的资源!
2、保持良好的心态。
期中考试来临,有些同学想到的第一个字就是“怕”,还没有上考场就紧张得不行,怕自己考不好、怕考差了会被老师批评被父母责备等等。这主要是你的心态出了问题。怕什么呢?对基础好的同学来说,你应该相信自己的实力,要树立能考好的信心;对基础不够扎实的同学,也应该相信自己努力了,就有理由考出理想的成绩。所以,我希望同学们以平常心态来看待考试,既要在行动上认真复习,提高自己的自信心,又要沉着冷静地对待考试。只有当你的情绪处于最好状态又充满自信时,你的个人能力才会得到最好的发挥,在考试中发挥出自己的最佳水平。
3、养成良好的考试习惯。
考试既是知识的检测,又是意志的磨炼,只有讲究考试技巧,注重考试策略,才能在考试中避免粗心等原因造成的失误。希望同学们要科学对待考试,认真分析试题,仔细推敲,不可粗心大意,要先易后难。希望大家一定要铭记:遇到容易的题千万不可忘乎所以,一定要细心谨慎;遇到难题切莫惊慌失措,我难别人也难,不可畏惧,认真思考,化难为易。力争做到基础题不失分,勇敢挑战难题。并注意合理分配答题时间,保持卷面整洁美观。
4、以诚实对待考试。
考试不只是对知识的检验,同时还是对同学们诚实守信品格的一次考验。我想同学们都不是第一次参加考试,对考试的纪律都很清楚、明白。考试是严肃认真的,来不得半点弄虚作假。学习上有付出才有收获,有勤奋才有成果,考试作弊是自欺欺人的做法,不能弥补自己学习上的漏洞,相反会让自己失去诚实的宝贵品质。在这次考试中,我希望同学们要自尊自爱,自觉遵守考试纪律,共同营造良好的考风,在我们的校园形成刻苦学习的学风。
这次期中复习考试的安排。期中考试的科目是语文、数学、英语三科。这个星期的星期一至星期四上午共3天半期中复习;星期四下午考语文、英语。星期五上午考数学。
同学们,学习和考试都体现为一种能力,一种吃苦耐劳、克服困难的能力。只有经过锻炼和洗礼,我们才能不断地走向成熟,才能拥有一份属于自己的满意收获,才能有心情去享受丰收的果实。希望同
学们精心准备,沉着迎考,成功一定属于你们!
谢谢大家!
2013.11
第三篇:期中复习考试动员
期中复习考试动员
同学们:大家好!
时间过得真快,我们又将迎来本学期的期中考试。根据中心学校工作的安排,11月15、16(即本周四、五)二天为各年级期中考试时间。
期中考试既是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及学生学习的一次综合检阅,也是对同学们思想品德、学习态度的一次考验,希望同学们思想上高度重视,方法上灵活高效,时间上充分利用,在全校形成浓厚的迎考氛围。
为此利用早操时间对同学们提出以下几点要求:
1、认真复习。要做好复习迎考准备,做好考前的复习工作是我们取得较好成绩的前提条件。由于期中复习时间短,我们更应该周密安排复习时间,希望每一位同学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把所学的知识认真整理、归类,争取做到熟能生巧,融会贯通。
2、细心考试。考试时要沉着冷静,要对自己充满信心。考试既是知识的检测,又是意志的磨炼。考试时要沉着冷静,要对自己充满信心,认真分析试题,仔细推敲,先易后难。遇到难题莫惊慌,要认真思考。许多人考不好是因为粗心大意,把会做的题随手做错了,我们要吸取教训。做到基础题不失分,争取战胜难题,并注意把握时间的分配。
3、严肃考风。考风是校风的具体反映,没有好的考风,就不会有好的学风,没有好的学风,就不会有高标准的教学质量。考试是严肃的,来不得半点弄虚作假,学习上有付出才有收获,有勤奋才有成果,考试作弊是自欺欺人的做法,不能弥补自己学习上的漏洞,相反会让自己丢脸给班级摸黑。希望同学们从维护我校良好的校风出发,从维护自身形象出发,人人自觉遵守考试纪律,向学校、向家长、向自已交一份真实的、令人满意的答卷。
考试进度及时间安排见期中质检监考安排表。
我衷心希望同学们勤奋学习,认真复习,以良好的心态、不懈的努力去应对考试;要坚信“地到天边我为界、山登绝顶我为峰”。最后预祝同学们期中考试取得好成绩!谢谢大家!
第四篇:高三期中化学答案
2018—2019学上学期高三年级期中考试化学答案
1-5
CAABA
6-10
CBDBB
11-15
CAABD
16-20
DADDD
21-25
CDABD
26-30
BACDD
31.(8分)
(1)①Fe、Cu(2分)
②GaO2-+3e-+2H2O═Ga+4OH-(2分)
(2)①2Ga(s)+2NH3(g)═2GaN(s)+3H2(g)
ΔH=-30.8
kJ/mol(2分)
②AC(2分)
32.(12分)
Ⅰ.(1)D→B→C→B→E(2分)
(2)用小试管在装置E的水槽中收集气体并验纯(1分)
Ⅱ.(3)4LiH+AlCl3═LiAlH4+3LiCl(2分)
Ⅲ.(4)向量气管中加水至左右出现液面差,静置,若液面差保持稳定,则装置气密性良好(2分)
倾斜Y形管,将蒸馏水(掺入四氢呋喃)全部注入a
g产品中(1分)
(5)(2分)
偏高(2分)
33.(10分)
(1)①第四周期第ⅤA族(1分)
②2H3AsO3+3S2-+6H+═As2S3↓+6H2O(2分)
(2)4H2O+2CN-+O2═2HCO3-+2NH3(2分)
(3)①2H2O-4e-═4H++O2↑(1分)
②阳极H2O放电,c(H+)增大,H+从阳极通过阳离子交换膜进入浓缩室,A-从阴极通过阴离子交换膜进入浓缩室,H++A-═HA,乳酸浓度增大(2分)
③6.72(2分)
34.(8分)
(1)16
g(2分)
(2)NaSO4·10H2O(1分)
(3)HNO3(1分)
(4)4PbSO4+6NaOH3PbO·PbSO4·H2O↓+3Na2SO4+2H2O(2分)
(5)取少量最后一次洗涤后的滤液于试管中,滴加BaCl2溶液和盐酸,若产生白色沉淀,则
沉淀未洗涤完全,若没有白色沉淀生成,则沉淀已洗涤完全(2分)
35.(12分)
(1)AX3(l)+X2(g)AX5(s)
ΔH=-123.8
kJ/mol(2分)
(2)①0.00017(或1.7×10-4
mol·L-1·min-1)(2分)
②bca(2分)
加入催化剂,反应速率加快,但平衡没有改变(2分)
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但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或反应容器的容积和起始物质的量未改变,但起始总压强增大)(2分)
③2(1-)(2分)
第五篇:自然辩证法复习考试答案
简答题
1.如何认识生态自然观和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关系? 答: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式。它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据,以未来人类的继续发展为着眼点。人类对生态文明的探索,是对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表现。生态文明与生态自然观有着紧密的联系,生态文明是生态自然观的应有之义,生态自然观对现今世界生态文明发展及实践有着广泛的指导意义。生态文明的提出,是人们对可持续发展问题认识深化的必然结果。人类通过遵守可持续性、共同性和公平性等原则,通过实施节能减排和发展低碳经济,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人类社会与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人与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仍应以人类为主体,仍应包括改造自然的内容,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和防灾减灾;生态自然界是天然自然界和人工自然界的统一,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目标,生态文明的提出,是人们对可持续发展问题认识深化的必然结果。生态自然观指出,人与自然都是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和谐共处、共同促进的关系。人类的发展应该是人与社会、人与环境、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协调发展。人类的发展不仅要讲究代内公平,而且要讲究代际之间的公平,不能以当代人的利益为中心,甚至为了当代人的利益而不惜牺牲后代人的利益。而必须讲究生态文明,牢固树立起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观。
2.科学与技术的含义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答:科学是一种反映客观事实和规律 的知识与知识体系及其相关的活动事业。该定义包括四层含义:第一.科学是一种反映客观事实和规律的知 识;第二.科学是一种知识体系;第三.科学是一种探求真理推进知识的活动。科学的上述含义表明,科学正 在从一个简单的知识单元和求知活动变成渗透于社会各个方面的全人类事业。技术通常被认为是为达到某 种目的而采取的手段和方法。构成技术的四要素:1.目的性;2.规则性;3.“工具”性;4.“体系”性。
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1.科学和技术的差别: 第一,任务和形态不同。第二,研究过程和劳动特点不同。第三,社会功能和价值标准不同。2.科学和技术的联系: 第一,根本目标的一致性。第二,科学和技术互为前提。第三,科学和技术相互渗透。
3.创造性思维的特征是什么?科学研究中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
答:(1)思维与想像的有机统一;(2)与创造性活动相联系;(3)常用“灵感”出现;(4)分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相结合;(5)分析思维与直觉思维的统一。其基本特征为敏感性、独特性、流畅性、灵活性、精确性、变通性。
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科学探究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培养创新思维的过程。
(一)整合思维的培养。整合思维所追求的目标是:做出正确的选择或者决策,并力求在最短时间内解决问题。
(二)发散思维的培养。发散性思维包括流畅性思维、变通性思维、独创性思维、精致性思维等。
(三)直觉思维的培养。直觉思维是对客观事物的直接判断或抉择,猜出问题的关键所在。
(四)想象思维的培养。想象性思维是对已有的表现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科学探究是一种创新活动,是推动创新思维的一种强烈和稳定的动力源泉,也是创新教育的关键环节。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充分运用科学探究的方式,采用科学探究的内容,学会发现新问题,发现新思路,形成科学的创新思维培养模式。
4.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三种形态及其相互关系?
答:系统自然观 是在相对论、量子力学、分子生物学特别是系统科学的基础上形成的。系统自然观主张自然界既存在着又演化着,既有确定性又有随机性,既是简单的、线性的又是复杂的非线性的。自然界是确定性与随机性、简单性与复杂性、线性与非线性的辩证统一。
人工自然观 是在工程技术活动的基础上形成的。人工自然观主张人工自然界是人类通过采取、加工、控制和保障等技术活动创造出来的,它具有目的性、客观物质性、实践性、价值性和中介性等特征,它在总体上经历了一个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历程,它既有自然属性又有社会属性,既遵循天然自然规律,有遵循其自身的特殊规律,它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生态自然观 是人们面向生态环境问题,依靠生态科学和系统科学形成的。生态自然观主张自然界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非线性的生态系统;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要与自然界和谐相处;人类改革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是实现人类和自然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界的和谐统一。生态自然观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理论基础。
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之间的关系:
第一,它们都围绕人与自然界关系的主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它们都坚持人类与自然界、人工自然界和天然自然界、人与生态系统的辩证统一,都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二,它们在研究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方面各有其侧重点:系统自然观为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人工自然观突出并反思了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生态自然观站在人类文明的立场,强调了人与自然界的协调和发展。
第三,它们在研究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方面相互关联:系统自然观通过系统思维方式,为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提供了方法论基础;人工自然观通过突出人的主体性和实践性,为系统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提供了认识论前提;生态自然观通过强调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协调性关系,为系统自然观和人工自然观指明了发展方向和目标。
5.如何理解技术的本质?
答:技术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要,在实践活动中根据实践经验或科学原理所创造发明的各种手段和方式方法的总和。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技术活动,狭义的技术是指人类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劳动过程中所掌握的方法和手段;广义的技术是指人类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和改造人类自身的方法和手段。二是技术成果,包括技术理论、技能技巧、技术工艺与技术产品(物质设备)。
技术在本质上体现了人对自然的实践关系,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展现,属于直接生产力,是自然性和社会性、物质性和精神性、中立性和价值性、主体性和客体性、跃迁性和累积性的统一。
6.怎样认识收敛性思维与发散性思维? 答:发散性思维的特点1.全方位性。2.流畅性。3.变通性。4.独创性。收敛性思维的特点 1.目的性。2.聚合性。3.客观性。4.选择性。发散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一种形式,而收敛性思维是理性思维的一种类型,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前者以辐射、扩散、求异为特征,后者则以集聚、合围、求同为特点。发散与收敛思维是辩证统一的,发散是收敛的基础,收敛是发散的目的。不能光强调一种而忽视另一种。发散思维中想象和联想力自由驰骋,收敛思维使想象和联想回到现实。没有发散思维,就很难达到新颖、独特,而没有收敛思维,任何新颖独特的设想也难以具有现实性的品格。因此,为了达到一种平衡,创造性解决问题应训练发散与收敛思维并举。论述题
1.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创新型人才,谈谈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
答: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的一种模式。我国已经是一个经济大国,但还远不是一个经济强国。
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前提是更新教育观念。培养创新型人才必须在以下六个方面更新教育观念。第一,传统教育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现在我们谈教育目标主要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第二,教育不再是简单知识的传递,而是使当代学生获得发展的能力。第三,现代教育反映的是知识经济对人的需求,教育方式、教育过程强调个体化、个性化。第四,现代教育应该突出问题取向的方式,让学生提高面对现代问题的解决能力。第五,现代教育更加强调机会平等、过程平等,是尊重个人发展性的教育。第六,传统教育过程是传授和读书,现代教育强调实践性的过程和创新。如果我们能够把上述思想渗透到创新教育实践中,创新型人才培养必将取得很好的效果。
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核心是提高自我发展能力。21世纪最伟大的成就,不只是在征服自然和物质生产方面的科学发展,而应是在终身教育理念指导下,人的潜能的开发,人的自我发展。学习型社会要求,我们的教育不仅要给学生第一次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更重要的是为学生奠定终身教育、自我发展的牢固基础,后一种功能在当代社会显得愈来愈重要
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保证是创新人格。塑造学生创新人格,首先要确立社会责任感。对社会有无责任感,是检验人生境界高低的尺度。要树立正确理想信念,把责任感转化为学习知识、增长本领的实际行动。第二,要培养创新毅力。一个人事业要成功,需要有坚韧不拔的毅力,需要自强、自立、自信的奋斗精神,甚至还要面对失败的风险。第三,要培养创新激情。创新型人才要有干事业的激情。第四,要培养团队精神。现在重要的创新活动已经很少靠个人单打独斗,更多的是跨学科“集群”式的创新。个人只有融入到集体之中,才会有个人的全面发展。第五,要培养诚信品德。诚信是关系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道德品质和行为准则。
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础是创造个性。创新未必是全能冠军,往往是单向冠军。我们教育制度的设计,应该为学生创造个性留出足够的空间。没有个性就没有创造性,没有人才。何谓个性,简单说是人的天赋,一般表现为兴趣、爱好、特长。天赋并不是少数人具有,而是潜藏在每个人身上的潜能。只要充分发挥这种潜能,人便能成为不平凡的人。但由于教育问题,人们这种潜能大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这正是今天天才极少的原因所在。个性发展就使一个人独特天赋的充分发挥,就是独特潜能的发挥。
教育的真谛就是发现学生天赋,加以培养,使其获得成功感。可以讲,你喜欢做的事情,往往正是你的天赋所在,你的事业所在。
塑造学生创造个性的目的在健康成才。成才,需要明确方向定位。第一,要适应社会需要。一个人只有具有了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把个人成才追求与社会需要紧密联系起来,其自身的潜能才能得到充分发挥,才能成为社会需要的有用人才。第二,要发挥自身优势。对自己要有客观的把握,要有一个准确的定位,找寻自己的优势和长处,选择最能发挥自己专长和兴趣的方面作为自己的成才定位。第三,要利用现实条件,全面分析现实条件提供了哪些有利因素、哪些不利因素,这些因素哪些可以直接利用、哪些能够改善和转化、哪些需要暂时等待、哪些无法克服,在此基础上明确成才定位。
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是评价机制。评价机制是导向。现行的评价机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录取学生的标准单一,就是看分数,过分看重考试成绩,分分学生的命根。对学生的评价,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健康、道德、兴趣、爱好。养创新型人才,关键就是改变分数这个指挥棒,跳出分数决定一切的怪圈。
2.结合我国当前经济政治领域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谈谈怎样合理应用科学技术做到可持续发展?
答: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稳步上升,特别是最近几年。在稳步的良好经济 的基础上,当前的经济形势保持较好的势头。然而我国仍然面临着严峻的问题,我国的人口 数目大,资源、能源、环境解决好我国的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问题的重要问题,是实现我国社 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中国的可持续发展能源战略至少应考虑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是如 何确保经济合理的持续的能源供应和高效使用能源,同时解决和能源过程有关的环境问题。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曾在博鳌亚洲论坛中发表讲题为《携手推进亚洲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主旨演讲,强调高度重视科技,支撑实现创新发展,坚持扩大开放,不断实现和谐发展。
科学技术与可持续发展问题是人类走向新文明的问题。传统的自然科学观,把自然界视为僵化的物质,自然界成了一部任人装拆的机器;传统的工程技术观,把自然界视为资源,自然界只是人类改造、征服和利用的原料;传统的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私有制,自然界成了私人所有的财产;传统的社会主义社会,固有公有制,自然界成了大家所有的公共财富。这种传统的科学技术观和传统的社会政治观,已经暴露出狭隘的人类中心主义本质。实质上,自然界并不是一台任人宰割的机器,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无限生机的有机体。特别是地球自然界,是一个人类文化世界与其他非人类生态世界的整体。人类社会的可持续最终取决于地球生态系统的可持续。要改变传统的科学观、技术观和社会政治观,实现向人与自然协同进化方向的转轨,这就不仅仅要研究可持续的科学技术形态,而且也要研究可持续科技的社会文明形态。
科学技术与可持续发展,可以理解为两层含义:一是关于科学技术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二是关于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技术问题。前者,重在科学技术本身内在规律的探究,而后者则重在整个世界的可持续发展对科学技术的需求和导向规律。这两大方面包含了非常丰富的内容和发人深省的问题。
科学技术发展既受制于科学家和工程师的自然观和方法论的影响,有其自身的内在规律,也受制于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变化的影响,遵循社会发展的规律。这些科学技术发展的内在和外在规律,在出现全球生态环境问题之前和之后有哪些变化,科学技术是否有一个向生态环境的转向?事实上,科学技术与可持续发展问题,不仅仅存在着科学技术自身内在逻辑和科技哲学观念偏颇的问题,而且也存在着科学技术在应用中缺少生态伦理规范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就要研究科学工作者的责任、义务和任务,进而概括出科技走向可持续发展的伦理导向。试图回答科学技术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伦理定位和科学技术观念的一系列变革问题。
科学技术是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产物,脱离社会和经济的科学技术是不存在的。反之,无论是政治发展,还是经济和社会发展,本质上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发展,那么,科学技术如何促进经济、社会和政治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的经济、社会和政治又怎样反作用于科学技术的发展?这些问题的深入研究要求从“益于人类,促进生态平衡”的双标尺度审视科学技术的结构,以及经济、社会和政治结构,建构它们走向可持续发展的相互依存的结构。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也是自然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改造的历史。如何在不破坏自然界提供的自然资源能力的前提下利用各种资源,如何在不超过自然生态阈限的基础上改造自然环境,这就需要研究和确证自然资本和生态资本观。只有明确了自然资本和生态资本的意义和价值,懂得地球本质上是一个生态资本的世界,就能够摆正科学技术在人与自然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明智地利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科学技术的可持续发展与人类文明的可持续发展密不可分。要研究科学技术发展与人类文明的关系,揭示科学技术的生态观,人类生态的文明史观,以及科学技术走向可持续发展的新的科学发展观。
3.结合现实谈一谈你理解的“科学技术伦理规范”。
答:技术的应用引发了一系列的伦理道德问题,造成了一些较为深远的负面影响, 例如克隆技术,克隆技术的诞生将使人类能够操纵基因,打破种属的界限,人类可以改变物种的基因构成和机能,但是从伦理道德角度来看,克隆人将干预人类自然发展,改变人类亲缘关系,打破人类生育概念和传统生育模式。这些冲突比曾经生命技术带来的冲突更加严重和深刻。
但是我们绝不能因此说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与伦理道德背道而驰,关键是如何正确理解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的关系。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人与科技手段的关系,两者的关系中,人是目的,科学技术是手段,科学技术是为人服务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就是人的发展,人有能力支配科技手段从自然中不断获得自由,与此同时,他也需要尊重工具系统的规律和性能,服从工具操作要求。任何时候都没有绝对的自由,人从自然中获得自由是基于对必然性的认识和遵循。那么人对科技工具的服从,也是对自然规律的遵循,工具系统是以人工装置的方式体现了自然规律。工具技术对人具有一定程度的控制和压抑,这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单方面地发展科学技术,并不能使人一定得到幸福和满足。要缓解和减轻科技手段对人的控制和压抑程度,必须需要伦理道德的关怀。伦理道德表征的是人的主体精神世界。作为人的一种自我意识,人文精神力求发现那些使人成为人或规定人之为人的东西,要穷根究底地追溯人何以作为人存在、人何以会具有那些属人的东西。作为一种主体尺度,伦理道德是人的本质力量的积淀和集中表现,它是人作为主体的一切活动的内在根据。它内蕴的是一种以人为本位、尊重人的尊严和价值、维护人的地位和权利、实现人的目的和理想的人本意识,体征了人类对人生价值和意义的追求,是人的精神的核心和灵魂。科学技术是中性的,所以科学技术是否运用得当,是否合理,这是科学技术本身所无法解决的,因为这不是一个技术上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它是一个伦理道德和价值观问题。所以,为保证科学技术的合理、正当运用,应该用伦理道德来协调其发展,使其发挥对科技的导向与规范作用,让科技发展真正服务于人类。要全面深刻地把握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的复杂关系,使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共同促进、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