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紧扣发展主题,增强创新能力,发挥企业科协作用
紧扣发展主题,增强创新能力,发挥企业科协作用
要深刻理解和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实现企业又好又快发展,就必须紧密联系当前公司改革发展的实际,联系自己的工作学习实际,紧扣企业发展主题,把加快创新作为推动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泉,坚持围绕发展,不断增强善于创新实践的自觉性,才能使企业发展充满生机和活力。
一是要善于学习和解放思想,夯实创新的思想理论基础。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企业员工的思想观念也在不断解放,可以说人们对于发展认识的程度越高,奋斗目标越明确,整个社会就会越加充满活力,企业发展就会越好越快。创新就是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首要的表现应该看思想观念是不是适应时代的要求,适应企业自身发展的要求,是不是起到了引导和推动创新作用。当前,公司正步入加快发展的关键阶段,与市场经济发展的形势相比,与铁路运输加快发展的要求相比,在认识水平和思想观念上仍然有比较明显的差距,适应新形势下加快发展的要求,就要从我做起,争做学习型员工和管理者,做到善于在学习中解放思想,提高认识,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和指导实践,真正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保守落后不合时宜的观念和做法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切实增强创新的自觉性。
二是要善于发现和分析问题,紧紧把握机遇推动创新。
当前,国有企业改革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机遇大于挑战。对于公司来说,就面临着一个重要的并可以大有作为的发展机遇期,当前铁路运输高速重载和环保对车辆以及新产品的需求,既是对我们的挑战,也是我们所面临的又一大好机遇。能否再次抓住这一重要机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能否用最快、最短的时间,加大各项工作创新力度,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但是从近几年连续跨越发展的较高起点上继续前进,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将更加艰巨。所以,要实现公司“十二五”期间各项奋斗目标,打造公司六项核心竞争力,必须大力推动科学技术、经营管理、企业文化等方面创新,通过创新,达到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发现和把握了机遇就有了创新的载体,从公司过去的发展也不难看出,凡是能够把握机遇大胆创新的时候,公司都有明显的进步和发展。当今世界机遇并不少见,但往往最缺少的是发现机遇的眼睛和头脑,缺少抢抓机遇的意识和行动,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机遇可遇而不可求。这就需要发现和正视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增强变革创新的针对性和可行性。作为企业的员工,则要把公司的发展机遇与自己的本职工作联系起来,寻找发现可以发挥优势作用的时机和着力点,积极立足岗位开展创新,在不断的探索中发现机遇、创造机遇,在不断的实践中把握机遇,增强实践创新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三是要敢于解剖和反省自己,增强勇于创新的精神。
“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创新就是要干前人或自己没干过的事,创新就是不断自我否定的过程,创新就是在不断的探求解决新问题的新举措。它必然会遇到保守思想、习惯势力等诸多困难和阻力,但创新作为时代发展进步的潮流是不可阻挡的。要实现公司又好又快发展,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增强忧患意识,危机意识,增强创新精神,并以此统一公司上下的意志,激励和鼓舞广大员工大胆创新迎接新的挑战,向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前进。实践创新需要智慧,但更需要的是敢于创新的勇气,需要敢想、敢干、敢闯的精神。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企业都要有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如果没有奋发图强,勇于开拓进取的精神,就没有创新发展的生机和活力。我们党的伟大之处就在于能够及时发现和纠正自己的缺点错误,作为一个企业,我们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经验和教训都是宝贵的财富,关键是如何看待自己的成绩和不足,是否能置身于时代发展大的背景和环境之中,对照检查存在的问题和差距,以共产党人大无畏的精神和姿态,经常自觉地解剖自己、反省自己,敢于正视自己的落后和差距,能够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敢于否定自我,超越自我。唯此,才是创新的关键。同时,应该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时刻做到谦虚谨慎,戒骄诫躁,要努力营造鼓励推动创新的环境氛围,创新需要广大员工群众的理解、参与和支持,创新既需要领头羊,也需要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只有这样,才能在前进道路上不怕困难挫折,战胜艰难险阻。
四是要发挥企业科协作用,搭建好服务科技创新的平台。
企业科协是企业高层管理者与科技人员之间的纽带和桥梁,是科技人员展现才华的舞台,是企业发展的参谋和智库。要发挥好企业科协作用,企业科协就要通过自己的工作,积极为科技人员创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氛围,激发科技人员的创新热情和创造活力,培养和举荐优秀科技创新人才,为增强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提供智力支撑。要紧紧抓住企业需要人才,用好人才的实际要求,把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落到实处,搭建好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平台。要注重认真研究和准确把握企业科技工作的特点及规律,完善科技工作者的利益表达机制,重视开展和建设科技工作者之家活动,主动与有关技术部门、群团组织配合协作,努力增强科协组织凝聚力,让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创新热情充分涌动,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进一步拓展服务领域,为广大科技工作者开展学术交流、成果转化、信息咨询提供服务,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攻关、技术交流、技术咨询活动,开阔科技人员视野,加大对优秀科技工作者的表彰、奖励和宣传力度,把“讲、比”活动融入到企业发展之中,不断提升科技人员的创新水平,使企业科技创新成为规模效益持续增长的重要保障。
总之,我们要突破前人,也要突破自己。科协工作要发扬永不自满和主动进取的精神,任何安于现状、因循守旧、不思进取、无所作为和等靠要的思想观念,对于发展、创新都是有害的,都是不利于企业发展的。要把改革创新精神真正落实到科协工作行动中,就必须牢牢把握企业发展这一主题,不断增强工作的预见性、主动性,强化持续创新意识,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和水平,勇于担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使命,为实现企业又好又快发展贡献力量。
责编/杨芳
第二篇:发挥企业科协作用 助推科技创新发展——大北农科技集团科协2014工作报告
发挥企业科协作用 助推科技创新发展
——大北农科技集团科协2014工作报告
北京大北农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科学技术协会(简称“大北农科协”)于2010年9月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批复(京科协发【2010】32号)成立,是北京市科协的基层组织,是企业科技工作者的群众组织,是企业管理决策层联系企业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是大北农集团科技创新进步的重要力量,其宗旨是为企业发展服务,为提高企业员工科学素质服务,为企业科技工作者服务。同年12月申请成立“院士专家工作站”,建站至今共有11位院士进站工作,是市科协首次在农业企业中设立的“院士专家工作站”,也是北京市第一家民营企业设立的“院士专家工作站”。
目前,大北农科协下设8个二级科协,科技会员1851人,是一个包括97名博士、506名硕士等组成的一个高层次团体,其中海外高层次领军人才6人,其中入选“千人计划”3人,“海聚工程”人才5名,“高聚工程”人才1人,通过高智资源为集团科技创新服务。大北农科协在中国科协指导下,在北京市科协直接领导下,在大北农集团领导的高度重视下,与公司相关部门和二级科协密切合作,组织全体科协会员,开展相关活动,做好建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实施技术创新战略管理,科技人才不断突显
围绕大北农集团公司技术进步、技术创新和提高经济效益,根据集团研发特点和需要,积极组织科技人员参与大北农集团公司新产品开发、新技术引进、市场开拓和技术创新,成为集团创建世界级农业科技企业的中坚力量,积极开展国内外专业技术与学术交流,努力搭建企业技术与学术交流平台,不断提高员工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科技业务水平,期间不断涌现出优秀的科协会员,陆续荣获“第二十一届北京优秀青年工程师”(付维来)、“第二十二届北京优秀青年工程师”(张军)、“第十一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北京市,侯艳红)等称号。
二、全面开展创先争优工作,大力开展科技工作者活动 集团科协把精神文明建设放在企业的科技创新活动之中,每年在二级科协的所有科协会员中开展评选评优评先工作,并组织召开技术创新工作交流会及颁奖会,科协成立两年来,共奖励技术创新优秀团队16个,技术创新先进个人40人,颁发聘书并颁发奖金,共奖励金额47万元,极大的促进了技术创新队伍的积极性和工作干劲。努力向“讲、比”活动积极靠拢,使科协群众组织真正成为大北农的“科技工作者之家”,努力使科协群众组织真正成为大北农的“科技工作者之家”,荣获“先进科技工作者之家”称号;
三、持续开展科学技术普及宣传工作
集团科协以科普宣传服务广大群众、服务社会,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和技能,大北农集团每年出版发行《知识创新农业》报纸,免费向全国农村发放,主要发放对象是广大的农民群体,普及养猪、饲养等各种农业知识,为三农服务,为三农创富,据不完全统计,每月免费下发的材料在几十万之多,影响范围越来越大,影响的群体越来越多,将科普惠农工作做到实处,持续开展科学技术普及宣传工作,以科普宣传服务员工、服务社会,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在海淀区的科普工作中表现突出,被评为“2011海淀区科普工作先进集体”。
四、深入开展“讲理想、比贡献”竞赛活动
在充分学习研究国家四部委《关于在企业深入开展“讲理想、比贡献”活动的意见》的基础上,集团科协对组织在企业“讲理想、比贡献”活动中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制定了大北农科协各种章程、制度和“讲、比”工作管理办法,从评比、奖励机制入手,使“讲、比”工作有章可循。成立了以大北农科协各个研发中心负责人为主要成员的“讲、比”领导小组,列出工作时间表,严格遵照管理办法执行各项工作。在工作开展上讲求工作实效,定期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沟通,并及时调整改进,建立了活动动态报告制度,加大宣传力度,增强了“讲、比”活动在企业工作中的影响力。为了更好地开展“讲、比”活动,激励科技人员的创新意识和工作积极性,大北农科协积极搭建科技工作者“讲理想、比贡献”交流平台和组织各种竞赛活动。经过集团科协在“将、比”活动中做出的努力,集团科协评为2013-2014北京市“讲理想、比贡献,奋力实现中国梦”活动“先进集体”。
五、积极创造条件,注重人才培养工作
高度重视人才大北农科协还积极组织全体科技工作者参与和申请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工作,将职称审定工作纳入到科协工作中来,让更多人的提升专业技术技能,提升职称资格,据统计,经评审通过的并获得高级职称的有3名,中级职称的18名。
集团科协自建立以来公司已累计申请国内外专利630项,其中发明专利388件,其中319项已获得授权,包括128项发明专利、90项实用新型专利、101项外观设计专利。
六、扎实开展大北农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工作
集团科协院士专家工作站共引进院士11位,在北京市众多院士站之中脱颖而出,充分利用高智力优势、加快人才素质培养。利用进站院士的高智力资源,我分站博士后将优先推荐进站院士作为其学术导师,和企业导师一块联合培养,在开展科研项目和课题立项上提供高端智力支持,为其把握正确的研发方向和研究重点,在研究过程中能够少走很多弯路。
优化创新资源、协同发展。院士及其团队在开展各项研究课题,我分站博士后也能够积极参与进去,既能够实现成果的合作开发,有能够协助企业培育科研骨干力量。院士站成立至今,集团、分站博士后与在站院士专家团队成果产业化合作带来了良好运营成效。集团动物医学研究中心在进站院士陈焕春、夏咸柱、刘秀梵、张改平的指导下,经过自主研发于2011年5月份顺利获得了猪圆环病毒2型灭活疫苗国家新兽药证书,直接创造社会经济效益上亿元;集团饲用微生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与范云六院士团队多次商谈植酸酶玉米的产业化方案,实现在绿色环保的基础上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现已初步达成合作意向;集团植保产业与中国农科院植保所郭予元院士团队成员邱德文研究员合作,共同启动“新型生物农药—灰葡萄孢植物免疫蛋白”研究课题,开展合作研发与推广全方位战略合作。
院士站工作的推进和建设,极大的提高了集团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博士后分站已成为培养企业高端科技人才的摇篮以及集团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的平台,全面提升了企业的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双站”双剑合璧,协同发展,在高智力支撑的企业发展战略下,在以博士后一大批骨干科研队伍的辛勤专研下,集团科研成果不断涌现,科研成果产业化进程加快,我们将继续紧密结合集团发展实际,以创新需求为导向,逐步建立进站院士及其专家团队和博士后科研项目对接的长效机制,完善人才协同培养的合作计划。经过多年的努力和经营,于2014年被评为“北京市优秀院士专家工作站”,并在全国“讲、比”活动中作为44个院士专家工作站之一被评为“创新团队”。
建立科协至今,大北农科协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的开展,加强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极大提高了集团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在今后的工作中,集团科协将全面落实十八大精神,在北京市科协的领导下,积极履行桥梁纽带职责,广泛团结和组织科技工作者,为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服务,为首都发展服务。我们坚信,有各级领导的鼎力支持,有众多院士专家携手共创,我们一定能够不断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农业科技创新做出更大的贡献,共同谱写我国农业事业的新篇章!
第三篇:发挥人才作用 促进科协事业发展
发挥人才作用 促进科协事业发展
[摘 要]人才工作是科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做好人才工作,才能做好科协工作。本文结合浙江省诸暨市科协的一些具体实际,说明科协就是做人的工作,而且科协有可能通过服务不同层次人才,进而推进科协事业纵深发展。
[关键词]人才工作 基层科协 发挥作用
浙江省诸暨市科协充分发挥系统人才优势,实施人才战略,把发现、培养、凝聚、举荐、用好人才贯穿于学术交流、科学普及、技术服务、决策咨询和组织建设等科协工作的各个方面,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发挥院士专家团队的引领作用
近年来,诸暨市科协以企业创新需求为导向,研发机构为依托,产学研合作项目为纽带,力促两院院士及其专家团队向本市企业集聚,为企业提供科技支撑,实现科技成果产业化、人才队伍创新化、市场竞争有力化,有效地提高了全市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和综合生产能力。
自2010年5月诸暨市光裕竹业有限公司建立绍兴市第一家院士专家工作站至2016年3月,诸暨市科协已先后指导、服务相关企业建立绍兴市级院士专家工作站10家,其中获评省级工作站2家,1家工作站先后被列入省典型院士专家工作站培育点和省依托院士专家工作站联合培养工程硕士试点企业,6家工作站列入绍兴市院士专家工作站成果产业化培育基地。
为了充分发挥院士及其创新团队在创新驱动战略中的带动和推进作用,诸暨市科协加强与相关部门的联系和合作,通过出台激励机制和加强交流互动等形式,服务企业引进培养高端人才,加强“智本”“资本”联姻,加大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攻关力度,持续推进企业创新驱动和转型升级,其中建立和完善工作站的绩效评价体系,持续提升了工作站的运行质量。在考核中遵循“注重实绩、客观公正、以考促管、激励引导”的原则,形成优胜劣汰、正常进退的动态管理机制,将平台建设、团队建设、工作完成、成果产出等作为考核主要内容,分别落实二级和三级指标13项和32条。考核采用书面审核与现场考核相结合和采用百分制形式进行,对考核优秀的优先推荐申报省级及以上工作站,每年对考核合格的工作站给予经费奖补。
通过不懈努力,使得诸暨市的院士专家工作站作用日益凸显,如菲达环保承担了2个“863计划”项目,其中“高效控制PM2.5电除尘技术与装备”项目获2013浙江省科学技术一等奖;光裕竹业参与的“竹木复合结构理论的创新与应用”项目获2012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洁丽雅的“低温水溶性纤维的改性、纺丝研发”项目已基本完成并申报省重大专项课题;金菱制冷被教育部等认定为第一批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单位;国伟禽业被农业部认定为国家级绍兴鸭资源保种场,培育的国绍I号蛋鸭是我国通过审定的第二个蛋鸭新配套系。2015年据对8家工作站的统计表明,至2014年12月累计获得国家专利270项,其中发明专利43项,参与制定国家标准8个,行业标准57个,组织研发项目85项,其中国家级15项、省级16项,完成研发项目23项,其中国家级9项、省级9项,累计产生经济效益3.07亿元。
二、发挥学会科技骨干的中坚作用
近年来,诸暨市科协坚持“县级科协工作――科普主题,学会主体”和“县级学会活动――服务为重,学术为要”等基层学会工作理念,充分发挥科技社团的学科优势和人才智力优势,建立健全科协服务学会、学会服务会员、会员服务社会的机制,更好地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此,诸暨市科协先后组织实施了以科协为引领,学会为中坚,会员为基础,合作为枢纽,基层为对象的学会服务基层活动,推出了通过定量考核而争创星级学会,以及领军学会和学会领军人物活动,进行“软任务硬化”“硬指标量化”“软活动细化”的探索和尝试。与此同时,诸暨市科协通过组织实施学会重点研究课题、重点学术活动、重点科普服务即学会“三个重点”项目及“金桥工程”的立项管理,并坚持每两年组织评定全市优秀学术论文等举措,坚持精神鼓励与物质激励相结合,有效地调动了所属科协团体加强组织建设,提升服务能力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2015年,诸暨市计算机学会积极实施“诸暨市农村电子商务的创业推动”重点科普服务项目,专门成立了由40多位电商运行、市场营销、平台开发专业人员组成的电子商务专委会,将具体工作分解到4家规模较大、技术领先的会员电商企业,采取“进村入户”的方式互动交流,先后邀请16位省内电子商务专家举办7场次科普培训。学会还在4个街道或乡镇的10个村及有关电子商务园区开展重点技术服务,支持和帮助建设村淘服务中心,加强农村电商创业、人才培养、宣传推广等服务,共惠及5000多人次农民朋友,该项目获诸暨市科协学会重点科普服务项目一等奖。
诸暨市财政税务学会组织实施的“对纳税信用信息的社会化应用之研究”被市科协列入学会重点研究课题项目后,加大了对该课题的组织实施力度,并取得了相应的研究成果。一是调研成果在《中国财经信息资料》等核心刊物上发表。二是调研课题曾先后两次被上级推荐参加省、地市级研讨会,得到了与会专家同仁好评,阐述的一些有价值的学术观点和建议意见,上报国家税务总局和中国税务学会,为纳税信息社会化应用提供决策参考和理论依据。三是提出的“健全目标体系,树立诚信意识,建设信用平台,构建信息共享,发挥中介作用,完善监管机制”等建议,在一些现行税收政策及工作措施中得到采纳,使纳税信用信息社会化得到良性循环。2015年与这两个项目同时获奖的共有27个项目,9年中诸暨市科协已先后表彰奖励学会“三个重点”优秀项目213项。
诸暨市科协还先后组织实施和表彰奖励市级“金桥工程”项目422个,组织评定优秀学术论文1305篇,一系列服务学会的措施被采用,在激励并提升学会服务科学决策、服务学科进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助力创新驱动能力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发挥农村实用人才的基础作用
诸暨市科协一直来把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作为实施《科学素质纲要》、加强农村科普工作和服务“三农”的一个重点,并通过“科普服务新农村”“学会为基层服务团”等多种载体和农函大培训、农民素质培训工程、专家联村帮户以及农民技术职称评定,创建科技示范户、科普示范基地等形式,培养和开发农村人才资源,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激发提高农民学习、应用和推广先进实用技术的积极性,促进幸福、美丽新农村建设。
诸暨市农函大分校坚持“实际、实用、实效”原则,坚持把班办到农民家门口,坚持与 “星火计划”“丰收计划”“双学双比”“科技扶贫”“农民素质培训工程”等活动结合,并成立农函大讲师团,自编教材30多种,先后培训农函大学员6万多人次。其次,诸暨市科协促使农村科技示范户从被动辐射向主动推广转变,从带动普及向联动发展方面着眼,制订出台相关意见,向示范户提出主动发挥示范员、报告员、宣传员和联络员的“四大员”作用的示范要求。在此基础上,诸暨市科协也从对示范户的技术扶持向经济支撑延伸,用以奖代补的方式积极培育示范中的示范和典型中的典型,即通过示范项目的管理,组织发动示范户在增加示范面和量的基础上更好地向其他示范户或农户示范辐射推广的方式方法,并拿出必要的经费对由示范户实施的优秀项目进行奖励资助。同时,诸暨市科协坚持对学有所获、用有所得的技术农民评定技术职称。至2015年,全市已评定或晋升农民技术人员首次超过2万人,达到22615人。其中,高级技师首次达到100人,技师1544人,助理技师4373人,技术员和其他16598人。通过农民技术职称的评定,进一步促进了广大农民学习知识、运用技术的信心和决心,从而助推了乡村科技人才成长,培育了一支“留得住、养得起、用得上”的队伍。据对2015年获评农民高级技师的8人调查表明,他们共牵头建立了8家专业合作社,应用推广新技术20多项,带动农户4880多个,联结基地或其他农户面积1865亩,技术辐射达5560亩。
第四篇:增强创新能力 提升龙头作用
增强创新能力 提升龙头作用
刘振江
今年7月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要求大连进一步增强综合实力,完善服务功能,提升核心地位和龙头作用,带动区域加快发展,服务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大连要深刻理解《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纳入国家战略的重大意义,深刻把握《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对大连的定位和要求,进一步强化创新意识,着力增强包括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在内的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大连龙头作用和核心地位。
一、增强以寻求新科学知识、获取新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为目的的原始创新能力
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也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根本动力。一个城市科技创新能力越强,经济发展速度就越快,经济运行质量就越高,综合实力就越强,对外辐射带动作用就越大。因此,重视科技创新,鼓励科技创新,促进科技创新,已成为当今时代城市发展的主导战略和必然选择。其中,以寻求新的科学知识、获取新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为目的的原始创新,不仅可引起科学技术质的变化和发展,而且将带来新兴产业的崛起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也成为提高一个城市科技持续创新能力、转化为一个城市经济优势和竞争优势、推动一个城市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因此,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尤其高度重视科技原始创新,并助推科技成果产业化和商业化,进而使我市城市功能地位和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仅以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而言,2008年我市分别达到8244件和3055件,与5年前相比,分别增长了170%和285%。但是,与国内外一些发达城市相比,我市原始创新能力和创新成果都存在较大差距。要进一步增强我市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大连龙头作用和核心地位,迫切要求我市抓住《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纳入国家战略的重大机遇,从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的前沿以及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需求出发,最大限度地调动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创新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领域的原始创新能力,在关键领域掌握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不断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创新性科技成果和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和重大产业技术,增大科学技术在我市生产和再生产中应用密度,提高技术密集型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在我市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优化和提升我市产业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充分发挥大连在辽宁沿海经济带中的核心作用和带动作用。
二、集成创新也是自主创新的一种重要形式和途径
自主创新不局限于原始创新,也不等于原始创新。创新主体集成现有各项技术,创新出具有市场竞争力新的产品或新的产业,也是自主创新的一种重要形式和途径。特别是在产业关联度、技术相互依存度不断提高的今天,相关技术的集成创新,具有研发投入相对较少、创新周期相对较短、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和产业、开发巨大的潜在市场、带来可观经济效益等特点,它远远超过单项技术突破、创新所产生的能量,也成为推动一个城市经济技术跨越式发展的重大举措。因此,要进一步增强我市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大连龙头作用
和核心地位,也要求我市抓住《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纳入国家战略的重大机遇,强化科学发展和开拓创新意识,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继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破除科技资源配置部门分割、行业分割和条块分割的体制性弊端,按照市场最优化的原则,整合我市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科技资源,吸引国内外各类创新人才采取多种形式来我市工作或为我市提供科技创新服务,由政府出面搭建科技集成创新平台,集中科技创新优势力量,选择具有高度技术关联性和产业带动性的产品或项目,尤其要根据市场需求和我市确定的产业发展规划,重点加强石油化工、装备制造、船舶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等产业科技集成创新工作,尽快实现产业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的集成创新与突破,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掌握核心技术并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企业和企业集团,带动大量中小企业发展,不断提升我市企业和产业整体技术水平,全面增强我市的综合实力和持续发展能力,带动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提升对东北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发展。
三、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并不排斥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也不是闭门创新。在经济、科技全球化的背景下,自主创新更需要利用全球科技资源,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积极参与国际科技合作,一切都要从头开始进行科技创新并非明智之举。我市要充分利用经济、科技全球化带来的创新发展机遇,加强引进技术基础上的消化吸收再创新,有助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实现经济腾飞和跨越,这也是后起国家或地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施赶超战略和跨越式发展战略的成功之举。改革开放以来,我市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显著成就,引进技术基础上的消化吸收再创新功不可没。要进一步增强我市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大连龙头作用和核心地位,也要求我市抓住《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纳入国家战略的重大机遇,充分发挥我市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优势,继续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广泛吸收全球最先进科技成果,改造和提升我市传统产业;从体制机制入手,克服重引进、轻消化吸收再创新现象,把引进与创新有机结合起来;要鼓励大中型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加强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合作,引导高校、科研机构积极参与企业技术创新发展规划及重大课题研究,为企业引进国外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提供技术支持和相关服务,不断增强我市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使我市在引进技术基础上通过消化吸收再创新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和专有技术,缩短与发达国家同行业技术差距,尽快实现从国外输入技术到向国外输出技术、“大连制造”向“大连创造”的跨越,不断提高我市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为辽宁全面振兴和东北快速发展增添新的生机和活力。
四、实施科学发展举措,增强我市自主创新能力
要增强我市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大连龙头作用和核心地位,各级政府要强化科学发展理念,增强机遇意识、使命意识和责任意识,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立足当前着眼未来,进一步解放思想,大力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多渠道增加对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投入,重点引进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等关键领域的高级人才、急需人才和获得国家级学科带头人称号的高层次人才、科技领军人物,优化我市人才结构。充分发挥经济科技的政策导向作用,鼓励和支持大中型企业建立技术研发中心,促使企业不断增加技术研发投入,积极开展技术创新活动,不断采用先进技术装备和工艺;依据市场确立科技创新和发展规划,明确科技创新发展方向和重点,发挥市场对科技创新的导向作用,放大科技成果的市场效应;加大对在连高校、科研院所的扶持力度,组织推动高校、科研院所面向我市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开展关键技术研究,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共同
建立研发中心,支持高校、科研机构选派科研人员与企业合作进行技术开发和创新,真正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城市技术创新体系。实施支持科技创新的鼓励政策,不断加大财政用于科技方面投入,确保财政科技投入的稳定增长,重点支持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增大财政对科技创新型企业奖扶力度,实施促进创新型企业发展免减所得税等优惠政策,激发创新主体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设立企业创新基金、贴息、担保等手段,引导商业性金融资金进入创新型企业,改善对企业科技创新的信贷服务和金融支持;要将研发成果转化作为考核研发人员绩效的重要依据,不断完善促进科技创新的激励机制,进而调动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创新积极性,不断增强我市自主创新能力,逐步提高我市企业和产业的整体技术水平,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断提高我市经济运行质量和水平,加快中国北方科学发展示范城市建设,为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系中共大连市委党校教授)
第五篇:发挥职能导向作用促进企业创新发展
发挥职能导向作用促进企业创新发展
——柳北区长塘镇开展“创造杯”劳动竞赛活动经验交流材料
长塘镇是柳北区依市靠村的市郊重镇,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在建设“五个柳北”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新形势下,如何依托我镇柳州市物流加工园的定位,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我镇经济可持续发展,镇党委政府在开展“创造杯”劳动竞赛活动过程中,坚持把发挥好党委政府职能导向作用,搞好服务协调,充分调动企业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作为促进提高我镇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活动的开展,有力促进了我镇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快速发展,为推进长塘“二次创业”点燃了激情。我们的主要做法和体会是:
一、健全组织,提高竞赛组织的科学性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竞赛的内涵和外延不断得到丰富和拓展。在企业,它不仅包括各种形式的竞赛、创建活动,而且涉及达标、共建、树典型等诸多旨在调动广大职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相关工作。政府职能的转变,要求我们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更加充分利用各种有力资源,加强对企业劳动竞赛的思想政治领导,进一步发挥好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为确保“创造杯”活动在我镇扎实有效地进行,在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前提下,我镇逐步建立健全了镇、企业、班组各个层次“总分式”劳动竞赛领导组织体系,避免了多头领导、相互扯皮、重复检查、标准不一等容
1易出现的问题,促进了劳动竞赛运行机制进一步完善。特别是针对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部分企业主(职工)认为开展劳动竞赛需要占用一定的人力、设备资源,影响生产秩序;认为劳动竞赛是国有企业的事,非公企业没有相关的经费保证,只会增加劳动成本;认为劳动竞赛只追求形式效应,并不能很好地促进企业生产效益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作用不大、效果不好等几个误区,我镇在“创造杯”劳动竞赛活动中,根据市、区两级“二次创业”的精神要求,不断加强宣传和引导,让广大企业和员工认识到劳动竞赛在服务企业发展、提高员工素质、促进生产力发展方面不可低估的作用,从而为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思想基础。与此同时,我们在劳动竞赛的组织、制度、内容、形式不断创新和实践,上下形成共识,取得了广大企业职工的有力支持和热情参与。为扩大劳动竞赛范围,我镇结合创建自治区“十佳乡镇工会”活动和第一届区域性职代会的召开,进一步拓展工会组建范围,完善工会工作内容,形成党委领导、行政挂帅、工会主抓、其它部门参与的领导格局和管理体系。
二、拓宽内容,提高劳动竞赛的针对性
为增强竞赛活动的激励性、群众性和创新性,镇党委政府以促进企业改革发展与提高职工两大素质为目的,把“强员工整体素质、促企业健康发展”作为竞赛活动的主要目标,彻底转变“赛业务技能”狭隘观念。根据辖区企业单位的发展状况和员工素质状况,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把只要能够提高生产力水平、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员工素质的项目,都可以作为劳动竞赛的内容,结合镇中心工作任务不断对劳动竞赛活动内容进行充实、调整和完善,提高了活
动成效。两年来,我镇在突出抓好传统竞赛项目的基础上,将开展“创造杯” 劳动竞赛与开展的“安康杯”竞赛相结合,与争创学习型组织、知识型职工活动相结合,指导辖区单位开展竞赛活动。本着“干什么,练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仅2009年,我镇就先后举办了13期职工理论知识、法律知识、业务知识等方面的教育培训,同时大力开展职工岗位练兵、技能比武大赛,通过在干中练,在练中比,以练促干,以赛促学,不断提高职工的技能水平。辖区企业以创新为基础,以节能降耗为目标,对提高工效、降低成本、增产增效等重点、难点问题,组织职工积极投身“六个一”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既提高了企业的效益,也提高了员工的竞争力,也保障职工的经济权益和生命权益。如富城机械有限公司每季度都组织职工开展各类岗位练兵、比武技能大赛,职工提合理化建议达到32条,被采纳12条,付诸实施10多条,为企业创效益10多万元。粤港平安气体有限公司通过工艺创新和加强管理,成本方面节约超过50万元。河腾新型建材公司在2009年攻克技术难点二项,仅推广新工艺一项,就降低费用约1.25万元,节能降耗同比下降约10%。
三、创新形式,增强劳动竞赛的吸引力
发展是硬道理。作为企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劳动竞赛一大任务是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把企业的任务引导到党委政府的总体目标上来,把企业的中心任务化为职工群众的自觉行动。我们通过改变过去镇工会包办大型竞赛的局面,采取在竞赛组织上下结合、在竞赛规模大小结合、在竞赛周期长短结合的方式方法,确保竞赛组织灵活多样,力求在方式上求新;抓重点
和难点,组织激励职工积极投身企业的科技攻关、强化管理、降本增效、献计献策等活动,力求在视角上求准;结合开展“模范职工之家”、“十佳外来创业务工人员”、“创业之星”、“文明家庭”等活动载体,及时表彰宣传,塑造典型,发挥先进标兵典型引路作用,在效应上求大;完善劳动竞赛管理办法,对在竞赛中获得优异成绩的技术能手,在评先评优、增资、晋级、休养等方面优先考虑,在效果上求实,等等,使创品牌树精品的意识深入人心,争先创优氛围蔚然成风,一些重点难点攻关项目得到突破,企业的综合实力得到了增强,职工收入不断增长,从而使活动进一步符合了企业发展的需要和职工群众的愿望,进一步增强了竞赛的活力。
近几年来,我镇各项事业得到长足的发展,特别是2009年,我镇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6.44亿元,同比增长25.6%,不仅出色地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各项生产任务,而且生产经营规模和增长速度都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这些成绩的取得,既是抓住机遇、深化改革的结果,又是与重视发挥企业职工群众参与劳动竞赛,投身经济建设的主力军作用分不开的。回顾近几年来的实践,我们感到,开展劳动竞赛,党委政府重视是竞赛成功的基础,机构健全为竞赛提供了保障,全员热情参与是有力保证,形式丰富是活动活力的源泉,取得实效是关键和根本落脚点。只有不断求得认识和实践上的新的突破,才能进一步发挥劳动竞赛在企业“两个文明”建设中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