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加快科技改革发展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充分发挥科技支撑引领作用的意见
关于加快科技改革发展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充分发挥科技
支撑引领作用的意见
中共科学技术部党组
关于加快科技改革发展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充分发挥科技支撑引领作用的意见(2012年2月10日)
2012年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也是做好“十二五”科技工作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为贯彻落实中央对科技工作的新要求,全面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加快科技改革发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发挥科技支撑引领作用,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对科技工作的新要求
当前,全球经济结构和增长模式正在深度调整,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为引领的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蓄势待发,科技创新能力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显著提升。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发挥科技支撑引领作用的要求十分迫切,全社会对加速科技进步和创新更加期待。我国已成为科技大国,但与世界科技强国相比,总体科技水平特别是自主创新能力还有待提高,科技体制机制还需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竞争的要求进一步完善,科技改革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科技进步和创新,明确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最根本的是要靠科技的力量,最关键的是大幅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要坚持创新发展、跨越发展、融合发展、可持续发展,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战略部署,强调要促进文化与科技融合,推进文化科技创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强调要着力加强自主创新,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科技,要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这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为科技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
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科技工作,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条主线,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突出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着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切实增强科技进步和创新在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惠民生中的支撑引领作用,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二、切实增强科技支撑引领作用
1.扎实推进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实施。充分发挥重大专项对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促进相关产业发展的核心引领作用,加快推进重大专项实施,加速专项成果的集成应用和产业化。进一步凝练主攻方向,突出战略任务的系统性和集成性,重点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研发一批重大战略性产品,实施一批重大示范工程。完善重大专项组织实施机制,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型举国体制,加强政府协调指导,突出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促进政产学研用紧密结合。建立决策、执行、评价相对分开、互相监督的运行机制,重视绩效管理,加强监督评估和资金使用监管。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顺应世界科技和产业发展方向,适时调整充实重大专项。
2.积极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推进新兴技术和新兴产业融合,着力突破和掌握核心关键技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方向,组织开展产业技术路线图和知识产权战略研究。围绕创新链跨领域跨计划组织实施一批重点专项,加快形成重大产品和技术系统。整体提升国家高新区发展水平,发挥核心载体作用,集聚各类创新要素,加快发展创新型产业集群。充分运用市场机制,确定产业发展方向和选择技术路线。切实发挥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重要作用。发挥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孵化高成长初创企业的独特优势,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和优秀管理团队参与科技成果产业化,促进技术和人才优势尽快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
3.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提升传统产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加快突破一批产业共性关键技术,促进先进适用技术研发和推广。深入实施节能减排科技专项和全民科技行动,加强节能减排技术的示范应用。以信息化带动传统产业及产品的升级换代,促进制造业向高端发展。激发科技型小型微型企业发展活力,创造新的就业岗位。实施现代服务业科技行动,完善技术支撑体系,加强技术集成与商业模式创新,改造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培育发展新兴服务业,推进科技服务业创新发展。
4.大力加强原始创新。加强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积极抢占未来科技竞争制高点。坚持目标导向和自由探索相结合,注重研究基地、创新团队建设和青年科学家培养,加大稳定支持力度。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和重大科学研究计划要加强对跨学科、跨领域联合攻关的支持,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增强科学发现能力。
深入开展战略高技术发展前瞻性研究,准确研判世界高技术发展方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问题,组织实施一批重大战略高技术研究项目,提高前沿技术突破能力,赢得发展先机和主动权。
5.着力促进科技惠及民生。围绕关系民生改善的重大科技问题,扎实推进全民健康、生态环境、防灾减灾、公共安全、村镇建设等重大民生科技工程,组织实施一批民生科技示范项目。加快培育发展民生科技产业,推进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科技产业化基地建设,实施创新医疗器械服务基层医疗机构行动。深入实施应对气候变化科技专项,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科技支撑。利用现代技术改善农村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促进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发展。加强社会管理领域信息化技术研发,以信息化促进社会管理科学化。
6.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创业。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按照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的要求,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引领支撑现代农业建设,促进城乡统筹。面向现代农业发展需求,加强前沿技术和基础研究,着力突破重大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继续实施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大力推进种业科技创新。推进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建设,加强“一城两区百园”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及涉农创新基地和科技服务平台建设。大力推进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行动,推动产学研、农科教紧密结合,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农业科技创新创业。加快公益性推广服务、社会化创业服务、多元化科技服务“三位一体”的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
7.推进文化科技创新。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按照面向需求、系统推进、促进融合、加强创新的思路,实施文化科技创新工程。加强文化领域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和转化应用,提高科技创新对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传播等关键环节的系统支撑能力。依托国家高新技术园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等建立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培育一批高附加值、多功能、多业态的新兴文化产业集群。加强文化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丰富文化科技产品,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三、抓紧推进科技体制改革
8.深入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完善企业主导技术研发创新的体制机制,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决策、投入、组织和成果应用的主体。以产业发展为导向,完善产业链和创新链,加快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和发展。面向行业、区域和企业创新发展,整合各类优质创新资源,形成一批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综合运用政策、计划、基地、人才等措施,广泛调动各类企业创新积极性,培育一批创新型企业。加大企业参与科技计划组织实施决策咨询的力度,产业目标明确的科技项目要由企业牵头承担。引导企业开展基础和前沿技术研究,推动科研院所、高等学校与企业人才双向交流。深入推进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市)工作,加强评估检查,总结推广经验,扩大试点范围。
9.深化科研院所管理体制改革。按照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和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总体要求,进一步深化科研院所改革。坚持技术开发类院所企业化转制改革方向,增强持续创新和行业服务能力,依托转制院所建设一批共性技术研发基地,在高新技术产业化和行业技术创新中发挥骨干作用。深化社会公益类院所分类改革,以增强科技创新和公益服务能力为目标,强化功能定位,优化改革方案,完善配套政策,加大支持力度。完善科研机构设置管理办法,建立综合绩效评价制度,推进现代科研院所制度建设。研究制定具体政策措施,引导和扶持各类新型科研机构发展。
10.积极推进协同创新。充分发挥部省会商机制作用,集成中央和地方科技资源,协同推进区域创新能力建设,深入开展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促进形成各具优势和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完善科技工作重大问题会商机制,加强与教育部、中科院、工程院、自然科学基金会、中国科协的工作会商,加强工作沟通和协调。切实增强科研院所、高等学校知识创新能力,强化产学研合作创新的战略伙伴关系,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深化部际合作,加强国家科技计划与相关行业计划的有效衔接,集成资源推动行业和领域科技进步。加大对军民两用技术研发和共建研发基地的支持力度,促进军民科技融合发展。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技术交易市场、创业投资机构等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加强各方面协同配合,推动形成技术创新、知识创新、国防科技创新、区域创新、科技中介服务等相互促进、充满活力的国家创新体系。
11.深化科技计划和经费管理改革。聚焦国家重大需求跨计划配置资源,促进各类科技计划的有机衔接。完善科技需求征集和项目形成机制,加快建设项目储备库。建设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全面推行网络申报和视频评审,完善评审专家责任制度和信息公开制度。加强过程管理,落实项目承担单位的法人责任,实施项目专员制,加强项目中期评估、验收和档案管理,建立国家科技报告制度,开展科技项目标准化评价试点。加强科技项目经费管理,落实科研课题间接成本补偿机制和绩效支出政策,完善预算评估和调整程序,探索建立科研经费信用管理和绩效评价制度,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12.完善科技评价和奖励制度。充分发挥科技评价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建立分类指导、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进一步完善评价标准,优化评价办法,简化评价程序,激发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积极性,促进各类科研活动主体明确定位、突出特色,引导形成正确的科研价值取向。完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体系,着力提高奖励质量,适当精简奖励数量,根据奖项特点改进评审标准和评审办法,加大对优秀青年科学家、工程师和创新团队的奖励。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设奖,强化质量和品牌导向。
13.促进科技与金融紧密结合。贯彻落实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探索科技资源与金融资源结合的新机制。创新投入方式,优化投入结构,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引导社会资金投入科技创新。启动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加大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的支持力度,促进科技型小型微型企业发展。加强与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的合作,推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发挥科技专家在银行信贷评审中的独特作用,加大对企业创新发展的信贷支持,大力发展科技保险,积极支持地方发展创业投资,支持科技型企业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努力构建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投融资体系。
四、大力加强科技发展的能力和环境建设
14.推进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牢固树立科学人才观,坚持以用为本和需求导向,把实施科技规划纲要与教育、人才规划纲要有机结合,注重在重大创新实践中培养、造就和集聚人才。加快实施创新人才推进计划等重大人才工程,促进科技领军人才和优秀创新创业团队不断涌现,支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脱颖而出。加大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强化后续支持和跟踪服务。深入落实加强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等政策措施,遵循科技人才成长规律,营造有利于科技人才潜心研究、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激励科技人员在服务国家目标中实现个人价值。
15.加强科技条件建设和开放共享。强化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加强基础性、前沿性、公益性和共性技术研究平台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综合实验服务基地和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等,要围绕国家、区域科技和产业重大需求,加强资源整合和开放共享,不断增强支撑服务能力。加强创新方法研究与推广,推进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和应用示范。促进科技计划实施中的科技资源汇交,加强平台运行管理和绩效考核,建立以开放服务为导向的激励机制,促进科技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16.增强基层科技发展和服务能力。坚持面向基层、重心下移,统筹中央和地方科技资源,合力推动基层科技发展。国家相关科技计划要加大对基层科技工作的倾斜支持,星火计划、火炬计划、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以及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要聚焦地方主导和特色产业发展,加速科技成果向基层转移转化。加强科技援疆援藏工作,加大科技扶贫开发力度,促进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依靠科技加快发展。发挥全国县(市)科技进步考核的导向作用,促进基层加强科技能力建设。加强科技管理干部和实用技术人才培训,提高基层科技人员素质能力。基层科技管理部门要切实履行组织协调职能,增强科技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服务能力。
17.扩大对外科技合作。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充分利用全球创新资源,在更高水平上推进自主创新。以全球视野搭建合作创新平台,积极参与全球重大科技问题的合作研究,加强面向发展中国家的技术交流与合作,营造更加开放的创新环境,提高国际影响力。研究制定国家科技计划对外开放的政策措施,鼓励海外高层次人才和在华外资研发机构参与国家科技计划实施。促进国际科技合作专项与相关科技计划的有机结合,优化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布局,提升我国科研机构和企业科技创新国际化水平。
18.建立健全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充分发挥科技创新政策的支持引导作用,进一步加大科技规划纲要配套政策落实力度,建立重点创新政策落实情况的评估和发布机制。深入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技术转让等税收优惠政策,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发挥中关村、东湖、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先行先试作用,总结完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扶持科技人员创业等政策,逐步加大政策推广力度。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加快研究制定扶持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科技计划项目知识产权对外转让管理办法等政策措施。推动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条例制定工作。
19.加强创新文化建设。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勇于创新、团结协作、无私奉献、报效祖国的精神,营造学术民主、鼓励探索、宽容失败的氛围。加强科研诚信制度建设和科学伦理教育,强化科技人员的诚信意识和社会责任,发挥科研机构和学术团体的自律功能,完善学术不端行为查办机制。大力开展科学技术普及,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办好科技活动周等重大科普示范活动,不断提高公众科学素质。加大科技宣传力度,主动回应社会关切,提高科技舆论引导能力,充分运用各类媒体拓宽传播渠道,唱响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主旋律,为科技改革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五、加强党的建设,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
20.认真做好迎接党的十八大和学习贯彻大会精神工作。党的十八大将于今年下半年召开,要按照中央要求认真做好迎接大会召开的各项工作,把学习贯彻大会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切实增强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严明政治纪律,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认真总结十七大以来科技工作的巨大成就和宝贵经验,加强宣传和舆论引导,营造喜迎十八大的浓厚氛围。大会召开后,要迅速组织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兴起学习宣传贯彻大会精神的热潮,深刻领会十八大对科技工作的新要求,制定贯彻落实意见,努力开创科技工作新局面。
21.立足本职创先争优。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围绕中心任务创先进、立足本职岗位争优秀,努力创造一流业绩。认真总结经验,表彰先进,积极构建创先争优的长效机制。大力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进一步丰富学习内容,创新学习方式,完善学习机制。大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强化党建工作责任制目标管理,加强党内民主,推进党务公开,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生机活力。切实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加强群团组织建设,发挥工会、青年、妇女等组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
22.建设高素质科技管理干部队伍。大兴求真务实、艰苦奋斗、密切联系群众之风,完善重大专题调研制度,深入基层一线开展调查研究。加强理论武装和实践锻炼,加大教育培训力度,不断提高科技管理干部队伍素质。以思想政治建设为根本,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坚持以德为先用人导向,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统筹推进复合型机关公务员队伍、专业化事业单位干部队伍和职业化科技驻外干部队伍建设。
23.加强反腐倡廉建设。认真学习贯彻十七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精神,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全面完成《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各项任务,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深入开展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主题教育,加强作风建设和廉政文化建设。加强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监督,认真组织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实施及其经费管理使用情况监督检查,深入开展专项治理,高度重视信访举报工作,进一步加大案件查办力度,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建立长效机制,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
深入贯彻落实中央要求,扎实做好今年各项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开拓进取,锐意创新,以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和更加优异的工作业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中国科技网)
第二篇: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支撑特色产业发展
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支撑特色产业发展
2010年,亭湖〃〃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增强半导体光伏、光电特色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全年累计获得专利授权30项,为区域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一、以产品创新为核心,搭建创新平台,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科技创新平台,是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基础和载体。2010年,〃〃以实施科技创新计划为契机,继续以产品创新为核心,大力加强科技自主创新平台建设,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着力夯实创新基础并取得积极成效。一是着力建设企业技术创新平台。突出企业自主创新的主体地位,集成科技资源,重点抓好伯乐达光伏技术中心、微磁传感器技术中心等项目建设。二是搭建产学研合作创新平台,打造技术合作战略联盟,开展产业关键共性技术联合攻关。2010年,围绕LED光伏、光电等特色产业的技术需求,组织开展产学研重大科技交流交易活动2次,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5项;与中科院光电研究所、清华大学等重点大学、院所所合作建立产学研基地3个;签订产业技术合作协议书10多项。
二、整合科技资源,建设特色产业创新基地,推进特色产业快速发展
特色产业创新基地是推进产业技术创新和做大做强特色产业的重要载体。2010年,〃〃围绕“建设全市一流光电产业园”-1-的建设目标。按照规划先行、配套先行的思路,着力抓好园区配套服务区的规划建设。光电园区规划核心区4平方公里,外部拓展区7平方公里,结合编制园区城市设计,在园区东南角、飞驰大道南侧规划了约1平方公里的配套服务区,布局了光电科技体验馆、休闲商业街、展览交易中心、研发中心、科学家工作室、产业学院、中小企业园、酒店接待中心、企业公馆、管理和技术人员公寓、花园式独立办公楼、商务办公区等配套设施。
三、加强特色产业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建设,营造和优化创新氛围,服务产业技术创新
2010年,我市通过加大创新投入力度、制定出台产业优惠政策措施、建立创新工作机制以及建立产业人才小高地等措施,重点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区域特色产业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优化创新环境和创新氛围。一是科技创新投入大辐增加,创新条件明显改善。2010年,〃〃光电产业共投入技改资金1500万元,比2007年的500万元增长300%,连续两年大幅增长。二是制定和出台相关产业发展优惠政策措施,为产业科技创新提供政策保障。近年来,亭湖〃〃为了光电产业快速发展,制定和出台了优势产业技术改造、成果转化和人才引进等一系列财政补贴和税收减免政策措施,有力地推动产业的快速发展。整合各类科技资源,重点引进中科院院士、科学家1名、教授2名、副教授3名、博士8名,并建成省级技术中心、半导体研究中心、光电研究所和博士后工作站。三是积极探索科技创新工作机制,为科技创新保驾护航。亭湖〃〃把建立和落实党政主要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考核责任制,作为促进区域科技进步的首要工作来抓紧抓
好。成立了创新工作领导小组,同时建立“一把手抓科技创新”机制,为推进〃〃科技创新提供机制保障。四是依托产业创新平台和创新基地,本着“不求为我所有,但求为我所用”的用人理念,采取多种形式引进区内外高校院所的高层次人才、智力资源,建立产业人才小高地,为特色产业发展、创新提供人才智力支撑。
第三篇:增强企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工作情况
增强企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县域经济协调健康发展
平邑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孟君
(2008年1月)
近年来,我县大力实施“科技富民强县”工程,积极营造崇尚科技进步、注重自主创新、走科学发展之路的良好环境,着力提高企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和水平,努力增加科技对经济的贡献份额,有力地促进了我县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我县企业科技自主创新的基本情况
(一)加强科技研发平台建设,自主创新体系初步建立。多年来,我县始终把企业作为科技创新体系中的主体,引导和支持企业加强企业技术中心、研发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积极组织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进行交流,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单位采取多种合作形式共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研究中心、行业技术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突出加强与中科院、山东大学、长沙矿院、山东农业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等高等院校的科技合作与交流,签订科技合作战略协议,打造以科技系统为纽带、技术成果和转化推广为两极、辐射乡镇和企业的上下联动、左右互动的产学研合作交流平台。经过多年的摸索和实践,我县已初步建立了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府支持为依托、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较好地支撑了企业技术创新。目前,我县拥有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2家,其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家;天宝化工等4家企业建立了市级企业技术开发中心,临工桥箱建立了国家级技术中心平邑分中心;种子公司实施了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九间棚农业科技园承担了省重大专项计划;临工桥箱、天宝化工、金信建材、天安药业、精工齿轮等企业都承担了一些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科技项目。天宝化工的岩石膨化硝铵炸药和平邑鲁安电力设备有限公司开发的支柱绝缘子等系列品种分别被评为国家级 1
新产品和山东省科技技术进步三等奖。
(二)运用高新技术提升传统产业,自主创新产业不断壮大。我县以“一区两城一带”建设为载体,以提升信息化水平、技术升级、保护环境、保障安全、降低消耗、资源综合利用为目标,以提高产品研发和精深加工能力为方向,大力提升传统产业的设计、制造、装备和管理水平,提高传统产业的科技含量,增强市场竞争力。集中力量培育壮大以康发、奇伟等优势企业为代表的果蔬罐头加工产业,全面提升我县罐头产业集群的档次和规模;重点扶持金信新型建材、拜尔建材等石膏骨干企业,不断拉长石膏产业链条,提高石膏产品的附加值,加快培植壮大石膏产业集群;在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专项资金安排中优先投向机械、建材、石膏、化工、食品、黄金、金银花加工等重点领域,以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带动产业集群的发展,现已初步形成了果蔬罐头、石膏建材、金银花加工和机械制造等四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积蓄后劲。目前,我县的137个果蔬罐头品种中已有32个品种走在了国家同类产品的前列;金银花加工业被省科技厅列为重点发展的地方特色产业;机械制造、石膏建材被科技计划指南上明确规定为的重点支持对象。2007年,四大产业实现总产值59.9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39.8%,利税4.2亿元,占全县工业利税总额的33.6%,成为我县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三)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自主创新产值逐步提高。我县以增加企业产值为目标,加快科技成果服务体系建设,建立了成果转化平台和技术转让交易平台,积极组织先进适用技术和科技成果的引进、推广,集中力量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进行重点扶持,实现关键领域的重点跨越,企业科技自主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力日益加大。2007年,全县纳入高新技术产业统计的19家企业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34.34亿元,同比增长39.71%,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3.65%,占
比较上年提高了3.17个百分点,增长幅度居全市第5位。今年上半年,全县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7.48亿元,居全市第5位,同比增长36.84%,居全市第6位,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23.55%,居全市第7位;高新技术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1亿元,居全市第4位,占规模以上工业投资额的19.6%,居全市第3位,比重较年初提高11.7%,居全市第2位。
(四)建立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自主创新环境日益改善。我县在落实好各级有关财政科技投入的各项规定,根据新《科技进步法》的要求实现法定增长,确保地方财政用于科学技术经费的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的同时,充分利用好当前国家从紧的货币政策和有“保”有“压”的调控政策,加大金融机构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通过开展科技贷款等活动,引导金融资本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项目给予优先支持,逐渐形成了以财政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支撑的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先后制定出台了《平邑县科技进步考核办法(试行)》、《关于认真做好专利申请与保护工作的通知》等促进高新产业发展、加强科技创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10余项。每年选择一批骨干技术中心进行重点扶持,对建成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的,给予企业法定代表人5万元的现金奖励;建成省级工程技术中心的,给予企业法定代表人2万元的现金奖励;对争创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的,给予企业法定代表人10万元的现金奖励;对争创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的;给予企业法定代表人3万元的现金奖励。科技投入保持逐年增长,各级领导对自主创新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提高,各部门对企业自主创新工作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全社会尊重科技、尊重人才的氛围日益浓厚,为我县企业自主创新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二、我县企业科技自主创新工作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一是高新技术企业规模偏小。全县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比全市平均水平低2.1个百分点。石材、石膏、罐头、中药材等产业中,普遍缺乏核心技术,科技基础比较薄弱,多数企业仍然是劳动力、资本、资源、能源等要素驱动型企业,进入市场的很大一部分产品还是初级产品、低档产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缺乏影响力。特别是今年国家将对高新技术企业进行重新认定,标准更严,门槛更高,我县现有的12家高新技术企业都将面临重新认定的考验,形势十分严峻。
二是企业自主创新水平偏低。我县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普遍薄弱,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高附加值的产品比重较低,技术创新对外依赖程度偏高。全县每年取得的科技成果和专利中,真正有较大突破的不多,成果转化率不高,在专利授权中,最能体现创新能力的发明专利所占比例极少,科技与经济脱节的问题仍很突出。企业普遍存在技术装备水平不高、高科技主导产品少的问题,一些企业仍停留在赚取加工费、包装费的水平上,仅仅凭借廉价劳动力和资源消耗来赢得暂时的竞争优势。
三是企业自主创新动力不强。作为创新主体的企业,有的在认识上存在偏差,认为科技创新是政府部门的事,企业只管享用科技成果,吃“现成饭”;有的目光短浅,小富即安,满足于现状,无意于长远发展;有的处于起步阶段,基础较弱,缺少外部支持,怕冒风险;有的创新行为存在短期化倾向,只上一些短、平、快项目,走一步看一步,部分企业对科技创新不愿投入、不敢投入。
三、推进我县企业科技自主创新工作的思路和几点建议
自主创新是提升企业科技水平和市场竞争力的关键,也是调整我县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提高企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是我县实现经济社会全面腾飞的必然选择。在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县推进企业科技自主创新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建设创新型平邑为总抓手,以“自
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为主线,强化政策引导和科技投入,树立创新意识,转变发展观念,加快建设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自主创新体系、产学研合作服务体系和科技奖励评价体系,把增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发展模式转型、促进平邑新一轮发展的重大举措,作为引领和支撑平邑未来发展的主导战略,大力培植高新技术产业,加快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努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将是我县迈上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的关键期,也是各项工作全面推进、各项事业全面提升的持续跨越期。我县只有以科技创新作为主导战略,才能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缓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瓶颈制约,为实现富民强县提供重要的支撑。为此,特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大财政性科技投入。建议上级有关部门以建设创新型城市为契机,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财政性科技投入,建立起财政科技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按照国家规定的要求,使科技三项经费达到本级财政支出的1.5%。设立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资金来源以政府为主导,企业、科研单位和其他社会资金多方参与,为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提供资金支持,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建立健全企业科技创新评价指标体系,加大财政补贴、奖励力度,对研发机构健全、研发投入比例高、发明专利多、新产品开发多的企业,政府用以奖代补的方式进行奖励。
(二)积极争取税收激励政策。《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明确提出,要“实施激励企业技术创新的财税政策”。建议上级部门抓住这一有利时机,组织税务、科技部门积极争取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如企业研发投入实行税前扣除,允许企业加速研发仪器设备折旧,对中小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实行税收优惠等,激励企业开展技术创新。
(三)畅通科技型企业融资渠道。要建立银企工作沟通机制,由政府部门牵头,定期组织金融机构与科技企业联系会,沟通情况,加深理解,真诚相待,互相支持,促进银企合作。鼓励金融机构加强和改善对高新技术企业,特别是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对重大产业项目、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给予优惠的信贷支持,为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提供资金支持。
(四)优先培植我县特色产业。建议上级部门以省委省政府支持鲁南经济带加快发展为契机,把我县纳入鲁南星火产业带,加大对我县果蔬罐头、金银花、石膏建材等优势特色产业的扶持力度,对其承担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计划项目优先给予资金匹配,加快培植特色产业链和特色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引导省内先进地区到我县建立创新创业服务载体建设。
(五)建立选拔培养人才的长效机制。建议上级科技部门邀请专家学者和科技界精英,免费对科技企业管理者和科技人员进行科技形势和管理知识的培训,不断提高企业管理者的科技水平和管理水平。随时收集人才市场供给和企业需求信息,建立科技人才供需库,适时组织供需见面会,为企业引进人才提供配套服务。完善收入分配机制,促进技术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对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给予重奖,并为其进行高层合作、交流、考察、研究创造机会。
(六)强化企业自主创新的主体地位。根据国际经验,技术研发投入占销售额比例在1%以下的企业,是很难长期生存的,比例为2%左右的企业仅可以简单维持,只有比例达到5%的企业才有竞争力。由此可见,企业要赢得未来发展的主动权,必须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建议上级部门要认真制定鼓励企业投入的政策措施,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坚持财政资金与企业科技项目挂钩,激励企业增加科研经费,使规模以上企业技术研发经费占当年销售额的比例达到1%,大中型企业达到2%,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真正使企业成为科技投入的主体。
第四篇: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作用全面推进东丽区率先发展解读
Dual Current Control Scheme for PWM Converter Under Unbalanced Input V oltage Conditions Hong-seok Song, Student Member, IEEE, and Kwanghee Nam, Member, IEEE Abstract— Voltage unbalance in a three-phase system causes performance deterioration of a pulsewidth modulation(PWM converter by producing the 120-Hz voltage ripples in the dc link and by increasing the reactive power.To eliminate the dc-link voltage ripple and the dc component of the reactive power, both positive-and negative-sequence currents should be controlled simultaneously, according to the paper by Rioual et al.We used two synchronous reference frames:a positive-sequence current regulated by a proportional integral(PIcontroller in a positive synchronous reference frame(SRF,and a negative-sequence current regulated by a PI controller in a negative SRF.In the positive SRF, which rotates counterclockwise, the positive sequence appears as dc, while the negative sequence appears as 120Hz.In contrast, in the negative SRF, which rotates clockwise, the negative sequence appears as dc, while the positive sequence appears as 120Hz.By deleting 120-Hz components using a notch filter in each SRF, one can measure positive-and negative-sequence currents separately, and use them for constructing two feedback controllers.Since the negative-sequence current is also controlled in its own SRF by a dc command, this approach yields better performance without increasing the control gain.Note that, since the controller is implemented by a software routine in the digital signal processor chip, using two SRF’s does not require additional hardware.We demonstrated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control scheme by using computer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s.Index Terms— Current control, dual control scheme, pulse-width modulation power converters, rectifiers, symmetrical com-ponents, synchronous frame control scheme, voltage unbalance.I.I NTRODUCTION V OLTAGE unbalance in a three-phase system gives rise to 120-Hz voltage ripples in the dc link and increases the reactive power [1].Enjeti and Choudhury [1]proposed a
feedforward control algorithm for the pulsewidth modula-tion(PWMconverter with unbalanced input supply.Their technique computes sequence component and PWM gating signals as they counteract the generated abnormal harmonics.Vincenti and Jin [5]derived an unbalanced transfer matrix in terms of input phase voltages based on the input positive-and negative-sequence components.Rioual et al.[6]derived voltage equations for positive and negative sequences sepa-rately, and obtained positive-and negative-sequence current commands for a constant dc-link voltage and average-zero reactive power.The average-zero reactive power implies that the dc component of the reactive power is equal to zero, when Manuscript received April 19, 1998;revised December 29, 1998.Abstract published on the Internet June 18, 1999.This paper was supported in part by ERC-ACI, 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The authors are with the Department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Poha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hang 790-784, Korea(e-mail: kwnam@postech.ac.kr.Publisher Item Identifier S 0278-0046(9907253-6.the higher order ac components may not be zero.To achieve such goals, the negative-sequence current should be controlled along with the positive sequence.However, Rioual et al.[6]did not implement a negative-sequence current controller.Instead, they controlled both positive-and negative-sequence currents in the positive synchronous reference frame(SRF.To synthesize the current command in the positive SRF, they transformed the negative-sequence command into one in the positive SRF, and added it to the positive-sequence command.Note that, since a negative-sequence current command appears as 120-Hz ac in the positive SRF, the current controller should track the 120-Hz ac command.The control bandwidth, therefore, needs to be large enough to accommodate the 120-Hz command.However, in a practical situation, there are sampling effect, quantizing effect, one-step delay, and the limit in the PWM frequency.Due to such physical limits, a high gain may cause instability and, thus, the current bandwidth cannot be easily extended.Although the bandwidth is larger than 120 Hz, a significant amount of the phase delay at 120Hz results in imperfect tracking.In this paper, we used two synchronous reference frames, measuring the positive sequence in the positive SRF by eliminating the negative sequence with a 120-Hz notch filter.In the same manner, we also measured the negative sequence in the negative SRF.Separately measured currents are used for two feedback proportional integral(PIcontrollers, namely, the dual current controller.One regulates only the positive-sequence current in the positive SRF, and the other regulates only the negative-sequence current in the negative SRF.This approach allows the negative-sequence current to be controlled completely in its own SRF as a dc signal.Thus, there is no reason to increase the control gain at the risk of making the system unstable.This implies that, under normal PWM switching frequency, the complete dc voltage regulation and average-zero reactive power can be achieved.II.M ATHEMATICAL D ESCRIPTION OF THE PWM C ONVERTER U NDER THE U NBALANCE C ONDITION An unbalanced three-phase input voltage
{ is the angular frequency.Throughout this paper, it is assumed that
Fig.1.Structure of a voltage-source PWM converter with unbalanced input voltage E abc.positive sequence, and the second term, rotating clockwise, denotes the negative sequence.The PWM converter model is described in Fig.1.The voltage equation in the stationary frame is given by(2 where , i.e., the converter pole voltage is generated by converter switches such that it has a negative sequence, as well as a positive sequence of angular frequency of.Applying(1to(2and equating the terms of positive sequence
and the terms of negative sequence separately, we obtain the two decomposed subsystems [2], [6](3(4 where and , we obtain the real power , such that [6]
(5 are caused by the voltage unbalance.Real power varies with time for have to be nullified.One also needs to nullify the dc
component(7 Removing dc-link voltage ripple and achieving the average-zero reactive power necessitates to
make , and remain.This implies that an alternating reactive power exists, although the average reactive power is equal to zero.However, the limited degrees of freedom prevented any other way of nullifying all coefficients.Equation(8tells us that negative-sequence
current should flow if input voltage contains a negative
sequence
SONG AND NAM:DUAL CURRENT CONTROL SCHEME FOR PWM CONVERTER
955 Fig.2.Structure of the proposed dual controller.control objectives are achieved by flowing negative-sequence currents.III.D UAL C URRENT C ONTROL S CHEME B ASED U PON P OSITIVE AND N EGATIVE SRF’s
We used two current controllers, namely, the dual current controller, for positive sequence and negative sequence sepa-rately.The positive sequence was controlled in the positive SRF, while the negative sequence was controlled in the negative SRF.The current commands appear as dc in their frame, and there was no need to build a tracking controller for an ac signal.Thus, there was no strong reason to expand the bandwidth of the PI controller by increasing gains at the risk of making system unstable.A.Current Measurements
To implement the dual current controller, both currents were measured separately.The(measuredcurrent is denoted in the stationary frame by(9 By multiplying
and , we obtain expressions in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SRF’s,respectively are determined by(12 956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 VOL.46, NO.5, OCTOBER 1999
(a(b(c Fig.3.Simulation results of the dc-link voltage, d – q axes current commands, current responses in the stationary frame, real power P , and reactive power Q.(aA conventional PI controller(bThe unbalance compensator [6].(cThe proposed dual controller.where are
determined by
–
is identical to that of obtain-ing the current components.C.Current Commands Since the current command
SONG AND NAM:DUAL CURRENT CONTROL SCHEME FOR PWM CONVERTER 957
编者按:3月 31日,东丽区召开了 2009年科技工作会议。区委书记张有会在会上讲话,从 科技创新的重大意义、科技创新的工作重点、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建设等三个方面对东丽区 的科技工作进行了全面分析,指明了东丽区科技事业的发展方向。
同志们: 东丽区科技工作暨奖励大会, 是区委、区政府决定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主要任务是以 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总结部署我区的科技工作, 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率先发展的巨大推动力, 加大科技创新力度, 加快实现建设创新型城区目标。刚才, 受表彰的个人和单位的代表作了 典型发言, 介绍了科技创新的实践经验, 讲得很好,希望大家学习借鉴。戴东强同志代表区 政府对科技工作进行了总结和部署, 我完全同意, 各单位要认真抓好落实。几年来,我区科 技战线的全体同志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
感, 勇于探索, 奋力攻关, 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我 区先后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全国科普示范区和天津市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科技进步 综合水平位居全市前列。科技工作者为此都付出了大量心血、智慧和汗水, 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此, 我代表区委、区政府向获奖的个人和单位表示热烈的祝贺, 向为我区科技进步和社会 发展作出贡献的各位科技工作者致以诚挚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当前, 东丽发展正处于快速 工业化、城市化非常关键的阶段, 经济社会发展方式都在发生重大变化, 科技创新将发挥着 无可替代的作用,加强科技工作已成为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的迫切要求。下 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科技创新的重大意义
当今时代, 新科技革命迅猛发展,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 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更新换代越 来越快, 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高新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应用, 正成 为当今世界科技进步的主流, 科技创新能力已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 影响着国 家的强弱兴衰。科技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经济社会发展, 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 刻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 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 运,对我们来讲,科技创新决定着我区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的速度和质量。
首先, 充分认识积极推进科技创新的重要性。科技创新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 是实现 现代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是民族振兴的重要条件和根本保证。纵观世界发展史, 经历过三次 依靠原始科技创新,引领世界潮流的技术革命。响应这些技术革命的国家和民族得以崛起, 而忽视技术革命或对技术革命反应迟缓的国家和民族则逐步走向衰落。18世纪,以推广蒸 汽机应用为引领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使得英国迅速崛起;19世纪,以电气化应用推动的第二 次工业革命,美国、日本和德国从此崛起;20世纪,以信息、原子能、生物技术方面的数项 重大发明及应用,推动了第三次技术革命,美国、日本和西德重新崛起并快速发展。对于一 个区域而言, 科技创新不仅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根本动力, 也是引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 重要力量。目前,我区正处于率先发展的关键时期,科技创新越发显得更加重要。我们一定
要把推进科技进步和建设创新型城区摆到重要的战略位置, 把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作为实现科 学发展的关键环节, 牢牢把握当今科学技术发展的大势, 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互动作用,依靠科技创新,促进产业优化升级,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与效益,为 率先发展不断注入强大动力。
其次, 不断增强科技创新的忧患意识。实践证明, 要在区域发展的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 之地, 必须把科技创新作为主要手段,没有科技作支撑, 没有创新作动力, 就不能实现发展 方式的快速转变, 就不能实现经济发展质态的提升, 就我区而言, 也就谈不上实现率先发展。几年来, 我们大力实施科教兴区和人才强区战略, 加快创新型城区建设, 科技投入不断增加, 科技队伍不断扩大, 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不断推进。先后培育壮大了像赛瑞机器、春发食品配 料等一批高科技企业, 初步构建起高端高质高新的产业结构, 增强了我区经济实力和综合竞 争力。但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 我区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企业以科技求发展意识不够强, 不能瞄准世界科技发展的最前沿, 有效推进集成创新和 消化吸收再创新, 致使企业竞争力不够强。二是科技人才总量少, 尤其缺乏掌握高新技术的 高层次领军人才以及具有研发创意的相关人才。三是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偏小, 拥有自主知识 产权的产品较少, 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不多。因此, 我们必须进一步强化忧患意 识, 增强追求科技进步的紧迫感, 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提升我区竞争力的关键举措。瞄 准世界科技的先进水平, 紧密结合我区发展实际, 加强对产业结构的升级改造, 积极发展高 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 形成新的比较优势。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 的速度,尽快掌握一批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 促进发展方式转变, 实现科技的跨越发展。要 增强科技创新的忧患意识, 必须从实际出发, 高度重视企业技术改造和人才问题, 靠科技进 步和人才支撑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为增强忧患意识,我举两个案例、两个观点, 可以 作为前车之覆,后车之鉴。如印刷厂、皮革厂,因不引进先进设备而停厂,说明了一台设备 决定一个企业的命运,不吃不喝也要引进先进设备。如服装研究所,因人才流失而倒闭,说 明一个人才决定一个品牌、一个行业的兴衰,千难万险也要引进人才。
第三, 不断增强科技创新的机遇意识。当前, 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还在扩散和蔓延, 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市委提出了 “ 保增长、渡难关、上水平” 的目标要求,战 胜金融危机,保增长是首要任务,渡难关是关键所在,上水平是重要保障。实现更长时间、更高水平、更好质量的发展,从根本上讲,取决于科技的力量。当前出台的国家十大产业振 兴规划,市委 30条, 区委 10条措施中都突出了对科技的重视, 对企业自主创新、技术改造 等具体的帮扶措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坚定了企业战胜困难、加快发展信心和决心。可以说 现在是用好政策, 加大科技创新实践的最有利时机, 谁拥有了科技优势, 谁就能占据有利地 位, 谁就能掌握发展的主动权。我们必须坚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 基点,向科技要速度、要水平、要后劲,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持久动力。以提升发展水平为 目标, 以推动科技创新为重点, 以提高产业竞争力为核心, 把自主创新战略摆在更加突出的 地位,引领和支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准确把握科技创新的工作重点
实施科教兴区战略, 建设创新型城区是我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实现东丽率先发展的 重大举措。我们必须牢牢把握经济和科技发展大势, 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大力实施人才 强区战略,加快推进科技创新步伐,不断增强科技创新对实现我区率先发展的支撑力。
首先,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企业竞争力。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 提高自主创 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要坚持走中国特 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 率先发展的主体是企 业,企业做大做强的原动力是自主创新能力,要积极推动企业以科技创新增强市场竞争力。一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凡是竞争力强、发展壮大快的企业都是自主创新能力强的企业, 在当前金融危机严重冲击下, 华为、中兴这些国际化大公司发展很快, 他们每年研发投入都 在年销售收入 10%以上,两个公司员工都在 7-8万人,平均年龄 29岁,研发人员占 50%以 上。高科技企业发展表明,只要是好产品,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三五年企业规模都 可做到几十亿、上百亿。要鼓励和引导企业成为研究开发投入、技术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支持企
业建立高水平研发机构, 完善成果转化机制, 促进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对新认定 的国家级、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给予支持。区财政安排 5000万元支持优势企业技术改造, 对投资在 200万元以上且列入区重点技术改造贷款的项目, 给 予贴息支持, 对列入区重点技术改造且利用自有资金投入 200万元以上用于购置设备、基础 设施建设的项目,年底按投资总额 8%的比例给予支持。安排 2000万元,支持 50家科技型 中小企业发展。组织企业申报国家级和市级各类项目, 2009年争取落实市级以上立项 30项, 争取市级以上资金支持 2000万元, 2010年达到 2500万元。对获得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称 号的企业,按国家和市扶持资金给予 1:1匹配,对获得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称号的企业,按 市扶持资金给予 1:1匹配。二要推进产学研合作。通过财政引导、税收优惠和产权激励等 政策,鼓励企业引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科技资源,建立技术创新联盟和战略伙伴关系, 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机制。引导高等院校、科研院 所面向我区优势特色产业, 与企业联合开展关键和共性技术研究, 使科技优势尽快转化为产 业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科技型中小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并 签订技术合同委托或共同开展项目研发的,每个项目按照经认定的技术合同交易额的 15%给予资助。2009年甄选 10个产学研合作项目作为跟踪重点, 2010年,达到 20项。三 要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品牌是一种无形资产, 品牌经营可将有效投入转化为市场竞争力。要 鼓励企业壮大品牌经济实力,创建自主品牌, 争创名牌产品, 努力打造一批百亿集团、百年 品牌。实施知识产权培育战略, 培育具有示范带动效应的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建立区重大经 济项目立项知识产权状况调查机制和区级重大科技项目知识产权申报机制。对专利拥有量多、实施率高且形成规模化生产的企业给予一定资助。对取得中国名牌产品称号或国家驰名商标 的企业,按市奖励资金给予 1:1匹配,对取得天津市名牌产品称号和天津市著名商标的企 业给予奖励, 对列入区重点品牌培育计划的企业给予申报补贴。每年组织实施知识产权战略 企业 10家,培育市级专利重点示范企业 20家。到 2010年,形成知识产权优势企业要达到 30家。
其次, 实施人才强区战略, 努力构筑人才高地。科技的灵魂在创新, 创新的根本在人才。人才优势是最大的优势, 人才竞争力是最根本的竞争力。我区人才工作虽
然取得了一定成绩, 但与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要求相比,与实现东丽率先发展的目标相比,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主要表现在对人才工作的重视不够, 摆位不高;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政策体制还不 完备等方面。这些问题, 迫切需要我们以改革创新的精神认真加以解决, 真正把人才工作提 高到战略和全局的高度, 充分认识加强人才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牢固树立科学的人才观, 认真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着力增加人才数量,提高人才 质量, 着力优化人才结构, 努力培养一批优秀的专门人才和拔尖人才, 为东丽率先发展提供 强大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一要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认真落实区委 《以改革创新精神进 一步加强人才工作意见》 ,完善高层次创业人才引进政策,建立博士后工作站,吸引高科技 人才和研发团队来我区创业发展。企业为主体的各类机构要充分发挥引才聚才作用, 引进一 批掌握核心技术、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学科带头人、科技拔尖人才, 为率先发展储备人才资 源。我在两会期间接受新华网专访时, 曾说过, 具备博士学位的人员, 只要到东丽区逛一逛, 车马费都可以报销;海归人员来我区创业的, 只要有商业计划书, 经过专家论证后,都可以 通过我区科技型企业风投基金给予一定风险金资助;在东丽区创业, 如果确实成立了实体公 司, 可以免收行政费, 提供一条龙具体服务。对国内外拔尖人才携带技术、资金来我区创业, 区财政给予 50至 100万元的资金支持,对重大项目上不封顶;外区人才以技术负责人身份 与本区企业合作承担市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 对技术负责人给予至少 1万元奖励;对新建立 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经国家人事部批准后, 一次性给予 100万元的经费资助。二要培养创 新型人才。建立高水平创新人才继续教育和知识更新服务平台,以重点产业、重点学科、科 研基地、重大科研为依托,扶持和培育一批有科研实力、有产业带动力的优秀创新团队。设 立东丽区博士(专家联系点。每年提供经费 100万元,支持博士(专家与区企事业单位 开展科技活动,对取得合作成果的博士(专家在活动过程中所发生的相关费用给予资助。三要健全人尽其才的激励机制。坚持在创业活动中留住人才,以创新奖励的形式激励人才, 在优质服务中吸引人才, 为各类人才提供优质服务。对在东丽区投资注册的企业引进高科技 人才,享受关于户口、子女就学等方面的政策,按照区人才相关政策规定办理。区委、区政 府要全力营造 “ 拴心留人 ” 的环境,在本区多培养人
才,让引进来的人才都能发挥聪明才智, 让外地人才都想来东丽干事创业,使东丽成为 “ 群英荟萃,少长咸集 ” 的宝地。
第三, 支持高科技企业发展。一个地区若要实现持续发展, 必须将引进高科技产业作为 发展战略。在当前我区土地资源日趋紧缺情况下, 只有加快高科技企业的发展, 才能从根本 上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一要积极引进高新技术产业。围绕我区 “6+1” 优势产业和潜力产 业,加强科技创新,努力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加快临空产业配套区、东丽软件园、滨海重机工业园等园区建设,发挥园区对高新技术企业的聚集、孵化、辐射功 能, 促进产业集群快速发展, 尽快形成新的高新技术产业增长点。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培 育认定力度, 到 2010年, 我区享受高新技术企业优惠政策的企业将达到 15家, 培育高新技 术潜力企业 30家。二要提升改造传统优势产业。推进传统优势产业的技术创新和信息化改 造,鼓励知识产权入股, 加强技术标准推广, 增强传统产业的竞争能力。优化技改专项资金 投向, 鼓励节能环保技术的研发推广,支持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三要不断加 强科技创新的载体建设。提升科技企业孵化器的服务功能, 孵化高新技术企业, 加大孵化器 投入力度,到 2010年在孵企业达到 50家,在孵重点项目达到 30项。继续完善生产力促进 中心等科技中介部门的建设,以 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为基础,不断提升自身服务质 量、服务效益和整体竞争能力,达到市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的标准。
三、加大改革力度,建立和完善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
科技创新, 体制机制是关键。要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建立健全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符合科技发展规律的科技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断解放和发展科技生产力。
首先, 不断完善科技宏观管理的体制机制。要加强重大科技政策制定、科技规划实施和 重要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的统筹协调, 加快建设与东丽城市定位相适应的科技创新体系、知识 创新体系和区域创新体系。结合当前 “ 保增长渡难关上水平” 活动,贯彻落实好 《关于推进科 技创新建设创新型城区的实施意见》、《支持科技
型中小企业加快发展的实施方案》、《科 技型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平台建设方案》、《东丽区科技风险基金设立方案》等文件,有关部 门要把各项政策措施尽快落实到位, 加大对有发展潜力、暂时面临困难的企业帮扶力度, 竭 尽所能力保企业渡难关。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重视专利发明,推进技术要素资本化。大力发展创新文化, 尊重群众首创精神, 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求真务实的价值观念和创 新意识,创造公平、竞争、合作的创业创新环境,营造敢为人先、勇于探索的创新氛围。
其次, 加快建立科技创新的投融资机制。进一步完善公共科技投入机制, 调整和优化财 政投入结构, 加大对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事关产业发展方向、事关民计民生的关键技术 和核心技术的支持力度, 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力度。科技型中小企业获得市级以上科 技计划项目资金扶持的, 区给予相应的资金匹配;科技型中小企业获得市级及以上科技奖励 的, 区给予相应匹配;科技型中小企业被认定国家或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 分别给予一 次性 500万元或 100万元的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承担市级以上及区科技创新专项中的科技 产业化项目, 给予贷款贴息 50%的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上市, 按有关政策优先给予支持。要增强政府投入调动全社会科技资源配置的能力, 鼓励和引导企业增加科技投入, 大力发展 创业风险投资,建立科技企业创业投资基金,区财政出资 3000万元,并与其他资本合作, 成立科技创业风险投资公司。搭建中小企业科技项目贷款担保平台, 区财政出一定资金, 通 过担保平台实现资金的 1:10放大, 达到最大的贷款额度。在 “ 保增长渡难关上水平” 活动中, 我们又为中小企业担保中心增加担保资金 5000万元。要努力建立政府、企业、银行、风险 投资、民间资本等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技投融资体系。
第三, 不断强化服务科技创新的领导机制。推进自主创新,加快科技进步,加强领导是 关键。各部门、各单位要切实加强和改进对科技工作的领导, 强化对科技发展思路、措施的 研究和落实, 推动更多的公共资源投入科技事业。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要带头学科学、用科学,做科技创新的组织者和推动者, 做科技人才的贴心人。创新科技管理模式,建立符 合科技发展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服务于企业的科技管理体制机制。完善科技管理组织, 强 化街乡科技管理职能和人员设置, 形成
我区科技工作合力。各主管部门要更新观念、转变作 风,深入企业,主动服务,指导企业对接政策,真心实意帮助企业渡难关上水平。要加大督 促检查和奖惩力度,真正把科技创新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同志们, 严峻的形势和繁重的任务, 对科技工作和广大科技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使 命光荣, 责任重大。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 高举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按照市委九届五次、区委九届七次全会的各
项部署,大力推进科教兴区和人才强区战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为努力实现 我区率先发展多做贡献。
第五篇:提高科技支撑能力 加快发展方式转变
提高科技支撑能力 加快发展方式转变
——《林业科学和技术“十二五”发展规划》解读
林业在国家生态安全、粮食安全、新能源战略、绿色增长、应对气候变化和区域协调发展中均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十二五”是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科学发展的关键时期,加快林业科技发展,提高科技支撑能力,对更好地完善林业三大体系建设、凸显林业四大地位、履行林业四大使命、发挥林业五大功能,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日前,国家林业局发布了《林业科学和技术“十二五”发展规划》,指明了林业科技发展“十二五”前进的方向。
新科技革命 给林业带来新机遇
实现经济绿色增长,已成为世界各国抢占21世纪国际经济技术竞争的制高点。
《规划》提出,当前,新科技革命浪潮对世界林业发展的影响十分深刻。前沿技术迅猛发展,林木遗传学研究已进入基因组时代,杉木、马尾松育种跨入第三代良种培育新阶段,利用生物质资源代替石油化工原料制备生物基材料已成为国际新材料产业的发展趋势;绿色发展技术方兴未艾,绿色催化、定向合成、多元重组、循环综合高效利用等技术将为林业产业绿色增长提供更多可能,林业碳汇技术成为国际研究热点;森林可持续经营理论广泛应用,多功能林业技术体系日趋完善;林业生物产业技术日新月异,林业以其资源优势已成为生物能源、生物材料、生物医药等生物产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孕育催生新的产业革命,开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林业生物资源高效转化利用技术及产品,实现经济绿色增长。
这些昭示着,科技对绿色发展和未来林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将更加巨大。
我国林业步入了科学发展的新阶段,新形势和新机遇要求我国现代林业发展必须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提高科技支撑能力。
——实现林业“双增”目标,迫切需要依靠科技进步提升森林资源培育技术水平。确保实现林业“双增”目标是当前我国林业发展第一要务。我国森林资源严重短缺,质量不高,人均森林面积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4,乔木林每公顷蓄积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78%。为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森林资源的刚性需求,必须加强高抗林木新品种选育、人工林高效培育、森林结构优化和多目标经营等关键技术研究,构建高水平森林资源培育技术支撑体系,为实现“双增”目标提供坚实的科技保障。
——保障国土生态安全,迫切需要依靠科技进步攻克生态建设技术瓶颈。我国林业生态建设形势严峻,生态环境脆弱区占国土面积的60%以上。要保障国土安全,必须大力推进我国林业生态建设。因此,强化科技在建设和保护森林生态系统、改善和治理荒漠生态系统、管理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和丰富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创新与集成,攻克困难立地造林等关键技术难关,任务十分紧迫。
——提供丰富的林产品,迫切需要依靠科技进步推动产业升级。我国是林产品生产和贸易大国,人造板、木地板和木家具等主要林产品产量稳居世界第一。但我国林产品加工业80%以上为中小企业,人均劳动生产率不到发达国家的1/6,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在国际产业分工中处于产业链低端位置。改变传统的大规模加工生产低附加值产品的高耗低效发展模式,必须加强商品林定向培育、资源高效利用以及高附加值产品开发等关键技术研究,强化特色林下产业技术研发与推广应用,加快培育林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丰富的林产品。
——实现兴林富民,迫切需要依靠科技进步提高林业生产效益。林改关系到5.1亿农民的切身利益,提高25.49亿亩林改林地的生产效益,促进兴林富民,对林业科技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应对气候变化,迫切需要依靠科技进步提高林业碳汇能力。增强林业碳汇能力,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大战略抉择。到2015年要实现森林植被总碳储量达到84亿吨,必须发挥科技在林业应对气候变化中的引领和保障作用,加强退化土地造林增汇、天然林增汇经营、碳汇人工林定向培育、能源林建设、林业碳汇计量监测等领域的技术研发,促进碳汇林业快速发展。
总体思路 一、四、六、八
《规划》提出“十二五”林业科技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现代林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林业科技的自身特点,以推进科技创新为核心,围绕一个目标,突出四大主题,紧扣五大需求,坚持六个结合,完成八大任务,全面推进林业科技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围绕着一个目标:“支撑现代林业建设”的总体目标。为构建完善的林业生态体系、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提供全面科技支撑,建立适应现代林业发展的国家林业科技创新体系,抢占国际林业科技制高点,培育林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林业发展方式转变,支撑实现林业“双增”,引领现代林业科学发展。
突出四大主题:创新主题、强化应用、升级产业、服务林改四大主题。突出创新主题,围绕科技链条,突出创新主体,打造创新平台,建设创新团队,构建现代林业技术创新体系,大力开展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突出强化应用主题,围绕林业生产建设技术瓶颈,加强关键应用技术研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加速成果产业化进程,显著提升林业科技成果推广率;突出升级产业主题,围绕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需求,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前瞻性地部署前沿高技术研究,培育林业生物种业、生物质能源、生物医药、新材料、信息化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突出服务林改主题,以兴林富民、改善民生为目标,加强林改重大理论与政策研究,开发林下经济发展实用技术,强化技术集成与应用,实施林业科技富民工程,增加农民收入,巩固林改成果。
坚持六个结合:一是坚持继承发展,注重近期目标与长远战略相结合。既要瞄准当前,加强生态建设与产业转型升级急需的技术攻坚,又要着眼未来,对林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前沿技术和基础研究进行超前部署。同时,针对林业科研周期长的特点,注重林业科技工作的继承和发展。二是坚持统筹兼顾,注重整体推进与区域发展相结合。以国家统筹、整体推进为主导,重视区域科技在林业科技整体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加大区域特色林业科技的研发力度,促进区域林业科技协调发展,显著提高区域创新能力。三是坚持需求导向,注重生态科技与产业科技相结合。以国家目标和市场需求为导向,按照产业链和生态区布局科技链,加强林业生态攻坚技术与产业升级技术研究,为实现林业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提供支撑。四是坚持优化配置,注重科学研究与能力建设相结合。部署全局性、带动性的重大关键技术研究,重视林业创新研究平台、大型科研基地以及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优化科技资源配置,以科学研究促进能力建设,以能力建设提升科学研究水平。五是坚持自主创新,注重高新技术与实用技术相结合。既要加强源头自主创新,提高林业科技自主研发能力,又要重视技术集成创新,兼收并蓄林业基础理论、高新技术与常规技术,加速林业先进实用技术的转化和应用,增强林业科技支撑能力。六是坚持服务全局,注重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结合。针对林业发展的自然区域分布和社会参与共建的特点,遵循自然规律,强化生态建设,推进产业发展;尊重社会经济规律,加强林业软科学研究,以机制、理论创新带动林业政策、决策创新,服务林业发展全局。
完成八大任务:重点突破林业关键领域核心技术;超前部署林业高新技术研究;前瞻开展林业基础科学研究;着力加快林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全面加强林业技术标准与质量监督体系建设;突出抓好林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优化完善林业科技发展保障服务体系;积极推进现代林业理论和发展战略研究。
发展目标 科技贡献率达到50% 《规划》明确了“十二五”林业科技的发展目标:到2015年,基本建立起适应现代林业发展的国家林业科技创新体系,在新品种创制、森林经营、林业生物产业、信息技术、生态环境改善与治理、应对气候变化、区域林业等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林业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林业科学事业得到全面发展,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0%,重要科技成果总数达到2000项,林业专利数量增加1倍。《规划》对生态建设、产业发展、成果应用、标准化与林产品质量安全、国家林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5个方面作出了科技发展的具体目标要求。
生态建设科技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培育高抗新品种150个以上;获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林木功能基因100个;提供林业重点工程技术规程与建设模式300个以上,典型脆弱生态区造林保存率达到75%以上;开发重大生物灾害控制技术与设备(药剂)50项以上,重大生物灾害测报准确率达到85%以上;研发森林火灾预警防控与快速扑救等重大装备系统10套以上。
产业技术水平显著提高。培育高产优质用材林新品种200个以上,材积生长量提高20%以上;培育高产、超高产经济林新品种90个以上,良种使用率达到65%以上,主要木本粮油新品种单产提高50%以上;研发生物质新材料、生物质能源和生物质化学品等林业资源高效加工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200项以上,林产品附加值提高20%以上;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7个。
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应用水平显著提升。健全林业科技推广体系,完善和建立省、地、县级林业科技推广站(中心)3362个。构建7大林业科技创业链,分区域和类型建立林业科技示范区、示范基地200个;派遣林业科技特派员1万名,培训林业科技推广人员、基层技术人员和林农200万人次;推广林木新品种新技术1500项以上。
标准化和林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显著提高。制修订林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1000项,建设全国林业标准化示范区300个,完善林业标准体系;建立健全各级林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建立林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和风险评估制度,新建国家或局级林产品质量检验机构30个,完善林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和检验检测体系;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和核心技术总量增长50%以上,植物新品种和知识产权保护得到进一步加强。
国家林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建设以国家林业科学中心为主体的国家、区域、企业三个层次的创新中心10个-15个;新建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2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5个、局级重点实验室20个-30个、局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0个、局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58个,建设国家林业长期实验基地50个-80个、林业生物产业基地50个;建立国家级林业数字化图书文献服务中心1个,区域林业图书文献服务中心3个-5个;建设区域林业分析测试中心8个-10个,植物新品种测试中心1个、分中心2个、测试站10个,建立林业转基因生物中间试验、环境释放和生产性试验基地6个,林业知识产权信息预警中心1个。
重点任务 推进现代林业发展升级
《规划》提出8项重点任务,都事关现代林业发展的全局和未来,并被列到了同等重要的位置上。重点任务一:重点突破林业关键领域核心技术。针对我国现代林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以增加资源总量、增强生态服务功能、提高产业效益、服务林权改革为目标,重点加强林业生态建设、森林经营和保护、资源培育与高效利用、林业生物产业、林业碳汇、木本粮油、林业生物能源、林业装备、林业信息化以及区域林业等领域的重大关键技术研究。
重点任务二:超前部署林业高新技术研究。围绕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大科技需求,瞄准国际高技术前沿,重点开展林木、竹藤、花卉、林特产资源高效分子育种及转基因技术研究,引领林业生物种业发展;研究生物反应器规模化合成林源活性物质技术,引领林药产业发展;创制新型生物质材料与绿色化学品,引领林业新材料产业发展;研究林业生物质能源固化、液化、气化等高新技术,开发以木质纤维为原料的第二代生物质能源新产品,培育新能源产业;探索林木光合作用调控、高性能纳米生物基新材料制备、生物质定向解聚与分子重组等前沿技术。在组织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挥主动设计、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引领创新团队和实验基地的作用,强化新技术交融与创新,坚持创新与示范同步,研究与应用并举,培育开发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我国林业产业向着高效、高值、高端、低碳“三高一低”的绿色方向发展。
重点任务三:前瞻开展林业基础科学研究。以增强林业原始创新能力为目标,围绕森林生态服务功能、林业生物灾害防控、林业应对气候变化、林木种质创新、森林资源培育和资源高效利用等方面的重大科学问题开展基础研究,为现代林业发展提供基础理论支撑。开展森林、湿地和荒漠等陆地生态系统的过程与服务功能的基础研究,揭示森林与水的关系以及陆地生态系统的维护与调控机理,阐明森林植被与区域生态环境的关系,提出陆地生态系统生态功能评价的理论与方法,探索气候变化条件下森林可持续经营的生态学机制和固碳减排增汇机制,创新森林灾害生态调控与防治理论。开展林木基因组学、植物学、植物生理学、森林土壤学等基础科学研究,揭示树木生长发育、木材形成、抗逆性、林果营养物质形成和林地退化等机理。研究植被三维结构信息的主被动遥感融合同化反演理论与方法。开展木材生物学合成过程与分离基础研究,揭示生物质热裂解调控、生物降解与生物炼制基础科学问题,研究生物能源用微生物代谢组学与功能基因组学,阐明第二代生物能源催化转化机理。
重点任务四:大力加强林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以科技示范和技术服务为核心,实施项目带动,政策引导,加强林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林业科技创业活动,大力推广先进实用的林业新品种新技术,全面提升林业建设的科技含量和生产水平。
重点任务五:全面加快林业技术标准与质量监督体系建设。深入贯彻林业标准战略,加强标准制修订和实施,完善林业标准体系,加强林业质量安全监管和检验检测机构建设,建立健全林业质量监督体系,开展林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全面提升我国林业标准化和质量监督水平。
重点任务六:突出抓好林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围绕现代林业科技创新对科技条件的需求,着力加强科技创新团队、研究实验平台(基地)、科技信息共享平台和产业技术平台建设,建立和完善支撑科技创新的条件和平台,提升林业科技基础条件水平,提高林业自主创新能力。
重点任务七:优化完善林业科技发展保障服务体系。把握国际林业科技发展动态和我国林业发展新趋势,加大林业植物新品种权保护、生物安全管理、生物遗传资源保护与管理、林业认证和知识产权保护等工作力度,加快国际化进程,更好地激励、保障林业科技自主创新,促进森林可持续经营,推动林业产业发展。
重点任务八:积极推进现代林业理论和发展战略研究。围绕现代林业建设目标和重点任务,前瞻世界林业发展趋势,系统开展林业发展理论、战略、模式和政策研究,构建完备的林业发展理论导向体系、政策保障体系和决策支持体系,为维护国土生态安全、转变林业发展方式、推进林业改革发展、参与国际林业进程等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