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终末处理
终末处理流程
2018年5月修订
一、普通区域床单位终末处理
(一)普通区域指非感染病人的区域。该区域床单位终末处理方法:
1.病人转科、转院或出院后,用清水湿式擦拭床单元,当有明显污染或病人死亡时,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液擦拭,作用30分钟后再用清水湿式擦拭处理床单元。
2.室内通风换气,时间不得少于30分钟,必要时可用紫外线消毒。
3.紫外线灯管表面必须保持清洁,每周用75%酒精纱布或棉球擦拭一次,照射时间不得少于30分钟。4.紫外线灯照射消毒有记录。
(二)普通区域床单位处理操作流程
1.工作人员洗净双手,戴口罩,着装整齐,将用物按要求放置于晨间护理车上,推到床旁。
2.首先将床单位上的床单、枕套和被套撤下,放入晨间护理车的污物袋内。3.打开病室门窗通风换气。
4.用抹布依照从床头柜桌面、抽屉、四壁、床头、床身、床架到床椅的顺序,依次擦拭。
5.洗手,或卫生手消毒双手。
6.按照《基础护理技术操作规程》的要求铺好床铺备用。
二、特殊区域床单位终末处理
(一)特殊区域指感染病人(包括传染病病人)、高度易感病人的区域,当以上区域病人转科(院)、出院或病人死亡后,床单位的终末消毒严格按照《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的相关规定执行。
(二)严格按照普通区域床单位处理的基础上,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护理车的污物袋内套黄色垃圾袋。
2.隔离病房在拆被服之前应先进行环境物表消毒。
3.根据感染病人感染情况,必要时工作人员操作时戴手套,穿隔离衣,撤下被服后脱下手套、隔离衣,消毒双手后再铺清洁备用床。
4.床垫、棉被、毛毯、枕芯用床单位紫外线照射消毒并记录。
三、注意事项
(一)严禁在病房内清点衣被。
(二)含氯消毒剂必须现配现用,浓度符合标准要求。
(三)处理甲类传染病、特殊感染性疾病及不明原因传染病病人的衣被应先消毒或灭菌后再送洗衣房洗涤;或焚烧。上述感染性病人使用的一次性衣被用后按照感染性废物处置。
第二篇:手术终末处理
2013-8-27修改
手术间终末处理常规
一、常规手术终末处理(按标准化预防措施)
㈠洗手护士将布类上的巾钳取下,薄膜巾撕去后将所有布类放入布袋内,将房间地面垃圾捡干净。
㈡将所有台上用的器械、电刀头、无影灯灯罩等取下规范放置在外走廊治疗车上,由工人将此车推到污物洗涤间预清洗后,再与供应室回收人员交接回收。㈢分类处理各物品
1.将初步去除肉眼血迹的器械与供应室工作人员交班。
2.输液管、输血器、电刀头、吸引器管、吸引瓶、手套丢入黄色垃圾袋内。㈣用1:500含氯消毒剂拖地,用1:500含氯消毒剂擦拭桌面,手术床。㈤整理铺好床铺,要求整洁,无外露。㈥补充壁柜内术中所用物品。
㈦填好标本送检单,标本标签,及时送检。
二、乙型肝炎阳性等手术的处理
㈠乙型肝炎、梅毒、HIV、绿脓杆菌感染等病人除常规处理外,还需贴橙色接触隔离标记以示警告。㈡污物
垃圾袋及布袋贴上橙色隔离标记统一处理。
三 烈性感染手术的终末处理
㈠术前准备用物,力求简单并选较差的器械为宜,尽量用一次性包,含脓血的物品尽量控制在手术台上,勿随意放置。
㈡术前尽量将不需要的物品放在室外,配备两名巡回护士,室内外各一名。㈢在隔离手术间或负压手术间进行,手术门外挂“隔离手术”标识。
㈣关闭手术室空调或中央空调及空气净化装置,避免空气流通造成交叉感染。㈤术中用过的物品全部焚烧,非一次性物品另行消毒灭菌处理。㈥将手术用过的器械在手术间内用1:2000消毒液浸泡30 分钟,然后用清水清洗器械并在手术间打包,由室外护士用清洁包布在外层再次打包,包外写明器械名称及隔离种类,将器械包与供应室人员进行当面交接。
㈦手术完毕医务人员将手套、衣服、鞋、鞋套及帽子留在手术间内一起熏蒸。㈧手术间熏蒸,用6g/平方米高锰酸钾,12ml/平方米甲醛熏蒸。关闭净化,用报纸封闭门缝,24小时后净化通风,再进行彻底清扫手术间。㈨熏蒸后布类及垃圾及时送出手术间。㈩常规空气培养合格后方可使用手术间。
(十一)标本外套两个袋子,门外护士填写病理单,外贴隔离标志,立即联系送病理科。
(十二)吸引瓶内吸入含氯消毒液。
2013-8-27修改
2.锐器损伤预防措施
2.1遵循普遍防护原则
对锐器损伤树立标准防护的理念是防止锐器损伤的关键,即将病人的血液、体液、排泄物等均按传染性的物品对待,预防污染其他物品及感染医护人员。采取的防护措施有:在进行可能接触到病人血液、体液的操作时应戴手套。使用双层手套能够针对手套破损造成的危险提供较好的保护作用。
2.2 针头的使用 2.2.1 注射器针头
医护人员在使用注射器操作后习惯回套上针帽,是造成刺伤的重要原因,尤其在忙碌的工作时,仓促的回套针帽,容易发生针刺伤。为避免针刺伤的发生,医护人员应养成良好的操作行为,立即并小心地处理使用过的注射器针头[4]。
2.2.2 手术缝针
不要对缝针进行校正,更不可用手直接拿取缝针,应使用持针钳或镊子。2.3 设立传递锐器的“中间区域”
所谓“中间区域”指被预先指定的放置锐器的区域,并且医护人员均能十分方便地从中拿取锐器,这样可以减少用手直接传递锐器。使用“中间区域”传递锐器,也被称为无接触传递技术。
2.4 尖锐物品的处理 2.4.1 尖锐物品处理原则
将所有使用过的一次性手术刀、缝针、注射器针头等直接丢弃在利器盒里;避免双手回套针头,如需重盖,应使用专用的针头移除设备或使用单手操作技巧完成;不要徒手弯曲或掰断针头。
2.4.2 利器盒的要求
材质坚硬,不能被利器穿刺;开口大小合适,能轻易容纳利器;利器盒安置在适当并容易看见的高度,安置在利器的附近;利器盒装满3/4后便及时更换并移去。
2.5 针刺伤后的紧急处理
戴手套者应迅速按常规脱去手套;立即用健侧手从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挤出血液,同时用流动水冲洗伤口;用0.5%碘伏,2%碘酊,75%乙醇对污染伤口进行消毒;抽血做进一步
2013-8-27修改
检查,如被有传染病污染的锐器损伤,应采取预防接种及治疗,并定期复查,上报相关部门,进行医学观察,建立档案。
2.6 重视职业防护教育,建立锐器损伤报告管理制度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
1.1 化学性危害:手术室使用的化学物品种类繁多,主要包括各类化学消毒剂、各种麻醉废气、抗肿瘤药物等。这些物质在起到消毒、灭菌、治疗等功效的同时也给人类的健康带来潜在的巨大危险。
1.1.1 化学消毒剂的危害:手术室常用的消毒灭菌剂如甲醛、戊二醛、环氧乙烷等,轻者刺激皮肤,引起接触性皮炎、鼻炎、哮喘,重者中毒或致癌。甲醛可刺激粘膜引起职业性哮喘,急性大量接触更可导致肺水肿[1]。
1.1.2 手术室废气的危害:麻醉废气污染的危害:麻醉废气在机体组织内蓄积后,可能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包括心理行为改变、慢性遗传学影响以及对生育的影响等,吸入麻醉废气可对听力和记忆力产生影响,孕妇可引起自发性流产[2];其他废气:手术中电刀切割、电凝肌肉、脂肪时组织产生烟雾焦味可引起烦躁、头痛、头晕。关节置换术中的骨水泥异味使人头痛,甚至发生过敏反应。
1.1.3 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影响:恶性肿瘤切除术,术中应用抗肿瘤药物也很普遍,护士在准备及输注药物过程中通过皮肤、呼吸道、消化道吸收少量药物进入人体,对人体最严重的毒性反应是骨髓抑制。
1.2 生物因素、意外损伤的危害:手术室护士每天工作中不可避免地接触到患者的血液、体液、排泄物等容易被传染各种疾病;锐利器械、针头等不当的操作会发生血源性感染,研究表明,医务人员因针刺伤或损伤接触受污染的血液,感染乙肝的危险性为2%~40%,感染丙肝为3%~10%[3]。电损伤:高频电刀、电钻等设备的广泛使用,大大增加了护理人员电击伤、电灼伤的概率。1.3 物理因素的危害:噪声危害:手术室属于噪音污染严重的科室,因集中了现代化的监护、抢救设备及器械等,噪音常>90 dB[4]。长期如此工作会造成人的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的紊乱,如睡眠障碍、血压升高、心悸、焦虑等,影响注意力,降低工作效率。辐射损伤:长期过量照射会使人产生疲乏无力、记忆力减退、睡眠障碍、头晕、恶心等症状。粉尘吸入:手术室敷料、棉球、一次性口罩、帽子等粉尘极易吸入呼吸道引起过敏性鼻炎,日积月累可造成呼吸系统损伤。1.4 与职业相关的危害
1.4.1 手术室工作性质:手术室护理人员工作繁忙,劳动强度大、连续长时间工作及空腹、饮食不规律等,易导致护士患溃疡病、偏头痛;站立时间过长导致下肢静脉曲张、慢性腰痛、颈椎病等;长时间憋尿及禁水易引起泌尿系感染。
1.4.2 患者方面的因素:护士经常面对手术患者紧张、恐惧、憔悴的面孔,手术中各种创面、坏死组织、恶性肿瘤等刺激也会对护士的心里产生影响,经常接受这种刺激会导致护士神经过敏,过分担忧自己及家人的身心健康等;或在工作中,遇到一些因醉酒及精神方面疾病所致的外伤急诊手术,由于此类特殊患者已丧失了正常的理智,也会对护士的身心带来一定伤害。防护措施
2.1 化学物质安全使用与防护
2.1.1 提高防护意识:加强防护知识的教育,充分认识到空气污染的危害性,提高防污的自觉性,减少污染源的产生。
2.1.2 改善通风换气条件:保证麻醉机密闭性能良好,防止气源管道漏气,减少麻醉废气的2013-8-27修改
产生,保持室内通风良好。术中使用高频电刀进行烧灼组织时,应用吸引器抽吸烟雾,避免有害气体吸入人体;标本室加强通风设备,标本使用特制塑料袋,扎紧开口,防止福尔马林散发,并及时送检标本。
2.1.3 正确使用化学消毒剂:提倡物理消毒灭菌,减少化学消毒剂的使用。消毒剂集中保存管理,放置于阴凉通风处;易挥发消毒剂密封保存。消毒剂现用现配,浓度准确,使用适量,以保证消毒效果,防止发生喷溅,避免污染空气。
2.1.4 抗肿瘤药的防护: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戴口罩、帽子、手套,被药液污染立即用生理盐水冲洗,把影响程度降至最低;废安瓿和注射器放入固定容器,及时焚烧[5]。? 2.2 生物因素、意外损伤的防护
2.2.1 患者准备:规范手术患者术前检查项目,准确了解其病毒携带情况;对已知感染者的手术进行特别防护和处理;对急诊或未被确诊的患者,一律按照有传染病的患者进行自身防护。
2.2.2 防止意外受伤:在护理操作过程中,思想高度集中,避免忙乱操作,要保证充足的光线,手术中传递器械要穏、慢;禁止手持针等锐器随意走动;禁止将针头等锐器双手复帽;禁止将针头、刀片等锐器物徒手传递,使用后的锐器直接放入利器盒,锐器收集到容器容量的3/4时关闭盒盖。也可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等医用锐器,以防被刺伤。2.2.3 正确使用隔离技术:有可能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的各项操作前必须戴手套,必要时应穿隔离衣、戴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脱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2.2.4 职业暴露后正确及时处理:若不慎将污染的血液或体液溅入眼睛时,立即用大量生理盐水或清水冲洗眼部。如遇刺伤,应及时在流动水中挤出伤口之血液,并用0.5%碘伏消毒损伤部位的皮肤,更换双层无菌手套。必要时,抽血检测,做药物预防。2.3 物理危害因素的防护
2.3.1 降低噪音:在手术间内限制不必要的交谈,做到四轻:说话轻、走路轻、操作轻、关门轻。护士要掌握各种医疗电器的原理和操作规程, 定期做好仪器设备的保养与维修,定期进行检查,及时淘汰陈旧的设备,引进性能好、声音小的仪器设备。
2.3.2 X线的防护:手术室内应设有防X线的专用手术间,术中需要行X线透视的手术,在保证患者安全的前提下,医务人员应暂时回避,如不能回避上台前必须穿好铅衣,参加手术的护士要定期轮换,避免短期内大剂量集中接X线照射,孕期、哺乳期护士避免接触X 线。2.3.3 激光手术的防护:激光器必须设有安全防护装置,定时检查维修、监测激光的防护系统,工作人员佩戴防护眼镜,严禁裸眼直视激光束。2.4 其他危害因素的防护
2.4.1 合理安排工作:在工作安排中,注意合理安排和适当调整洗手护士和巡回护士工作的次数,即保证了工作的连续性,又缓解护士因工作姿势带来的身心疲劳。根据次日手术情况合理调整,灵活安排人员,实行弹性工作制。如此既保证手术的安全配合,也为安排工作提供更宽松、更有利的条件。
2.4.2 加强防护:手术前了解手术持续时间长短,保证术前睡眠质量,大手术前摄取高蛋白、高脂肪的固体食物以延长胃排空时间;穿弹力袜或弹力腿套预防下肢静脉曲张;术中拿取和传递器械时,尽量做到身体与颈部同时转动,以减少颈部转动的幅度和次数。
2.4.3 加强学习:正确认识手术室工作的特殊性,不断加强新业务、新技术的学习,提高手术配合的准确性,提高手术医生和患者的满意度。同时还要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团队协作精神,这样才能够有效的抗衡工作压力。其次要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避免在工作中触犯法律。
2.4.4 注意心理调节,增强心理承受能力,正确对待社会偏见及各种心里困扰。在工作之余,2013-8-27修改
合理安排休息与休假,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劳逸结合,加强营养,减少生理、心理疲劳,促进身心健康,提高工作效率。
随着不断更新的各种医疗设备和医药用品的广泛应用,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因素也会随之产生新的变化。应高度重视护士职业的防护问题,制定可行的、科学的管理方法。消除恐惧感和盲目性,从预防入手,安全操作,生物监测,环境保护,应急处理的配合,促进手术室护士的身心健康。
手术间洁具处理要求
1.每个手术间配备专用拖把头。
2.每日将拖把头用500mg/L的84消毒液浸泡,手术结束后用84浸泡过的拖把头进行湿式清扫并且做到一室一用一消毒。3.用过的拖把放到500mg/L84消毒液浸泡半个小时后清洗,晾干备用。
4.传染手术间应有单独使用的拖把头,与其他手术间的分开放置。
第三篇:出院病人终末处理
终末消毒制度
1、病人出院、转科、死亡后都应该对床单位进行终末消毒。
2、及时拆除布类、放入防渗漏的污物袋,特殊感染的病人,应放入有红色标志的防渗漏的污物袋中,封口后送洗衣中心。
3、枕心、床垫、棉被等采用臭氧消毒机进行消毒,有血液、体液污染应送洗涤中心清洗。污染严重无法清洗的应该废弃,并按照医疗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
4、对门把、桌面、抽屉、床面等物体表面用500mg/L含氯消毒液进行擦拭消毒,半小时后用清水擦试。
5、吸引瓶、可重复使用的管道等物品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后,用纯净水冲净后凉干,密闭保存备用。
6、病室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污染严重采用紫外线灯或空气消毒机进行消毒。
7、特殊感染病人使用后物品采用含氯消毒液溶度1000—2000mg/L进行消毒。
8、终末消毒应在病人出院后24内完成。
第四篇:icu终末消毒处理流程图
终末消毒处理流程图
病人转出或死亡
清理病人用物及床单位
用84消毒液擦拭床栏、塔台、监护仪、微量泵等仪器设备
消毒床单位
呼吸机管道丢弃、湿化罐等进行消毒处理
床单位消毒完毕,铺备用床。
监护仪、呼吸机、吸痰器等仪器设备处于备用状态
第五篇:普通区域床单位终末处理
普通区域床单位终末处理
(一)普通区域指非感染病人的区域。该区域床单位终末处理方法:
1.病人转科、转院或出院后,用清水湿式擦拭床单元,当有明显污染或病人死亡时,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液擦拭,作用30分钟后再用清水湿式擦拭处理床单元。2.室内通风换气,时间不得少于30分钟,必要时可用紫外线消毒。
3.紫外线灯管表面必须保持清洁,每周用75%酒精纱布或棉球擦拭一次,照射时间不得少于30分钟。
4.紫外线灯照射消毒有记录。
(二)普通区域床单位处理操作流程
1.工作人员洗净双手,戴口罩,着装整齐,将用物按要求放置于晨间护理车上,推到床旁。2.首先将床单位上的床单、枕套和被套撤下,放入晨间护理车的污物袋内。3.打开病室门窗通风换气。
4.用抹布依照从床头柜桌面、抽屉、四壁、床头、床身、床架到床椅的顺序,依次擦拭。5.洗手,或卫生手消毒双手。
6.按照《基础护理技术操作规程》的要求铺好床铺备用。
二、特殊区域床单位终末处理
(一)特殊区域指感染病人(包括传染病病人)、高度易感病人的区域,当以上区域病人转科(院)、出院或病人死亡后,床单位的终末消毒严格按照《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的相关规定执行。
(二)严格按照普通区域床单位处理的基础上,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护理车的污物袋内套黄色垃圾袋。
2.隔离病房在拆被服之前应先进行环境物表消毒。3.根据感染病人感染情况,必要时工作人员操作时戴手套,穿隔离衣,撤下被服后脱下手套、隔离衣,消毒双手后再铺清洁备用床。
4.床垫、棉被、毛毯、枕芯用床单位臭氧消毒机消毒并记录。(床单位臭氧消毒机使用应按照说明操作)
三、注意事项
(一)严禁在病房内清点衣被。
(二)含氯消毒剂必须现配现用,浓度符合标准要求。
(三)处理甲类传染病、特殊感染性疾病及不明原因传染病病人的衣被应先消毒或灭菌后再送洗衣房洗涤;或焚烧。上述感染性病人使用的一次性衣被用后按照感染性废物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