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捐赠支出的会计处理
捐赠支出的会计处理
捐赠支出在会计核算中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计入“营业外支出”账户。对外捐赠表现为无偿将自己的财产送给相关利益人,捐赠资产包括现金资产和非现金资产。在捐赠业务发生时,会计上按照实际捐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和应该支付的相关税费合计计入当期的“营业外支出”,抵减当期会计利润。因为捐赠行为不会引起所有者权益增加,仅仅表现为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出,所以会计核算中不确认收益的实现。
捐赠支出涉税问题:
1.捐赠的是货物、劳务时,不论是自产的、委托加工的还是外购的,均视同销售计算增值税。
2.捐赠的是自产的应税消费品要视同销售,计算消费税。
3.捐赠的是土地使用权、不动产时,要视同销售计算营业税。
4.在计算所得税时,捐赠支出受三个方面限制:捐赠途径、捐赠对象、捐赠金额。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08]160号文件又进一步详细规定,公益性社会团体是指依据国务院发布的《基金会管理条例》和《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的规定,经民政部门依法登记、符合以下条件的基金会、慈善组织等公益性社会团体。
财税[2008]160号文件还规定可以扣除的公益事业捐赠支出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规定的向公益事业的捐赠支出,具体范围包括:
1.救助灾害、救济贫困、扶助残疾人等困难的社会群体和个人的活动;
2.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
3.环境保护、社会公共设施建设;
4.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其他社会公共和福利事业。
税法不主张企业将财产无偿捐赠出去的行为,但是考虑到企业对于社会公益事业的支持应该鼓励,所以在捐赠支出税前扣除的问题上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进行规范。在定性方面体现国家宏观政策的导向问题,要求企业捐赠的途径和接受捐赠的受益对象要符合规定;在定量上体现要约束企业“量入为出”的基本原则,要求按照会计利润的12%与捐赠额孰低进行确定。
不符合税法规定条件的捐赠支出均不可以税前扣除,要进行纳税调增处理。
【例】某木材生产企业年末结账时营业外支出明细账中捐赠支出的发生额时8万元,当年利润表中体现实现的利润总额为90万元。
捐赠支出的明细账中记录捐赠的具体情况如下:
1.通过县政府向本地希望小学捐赠自产实木地板500平米用于教学楼机房改造。实木地板单位成本每平米140元,每平米售价(不含税)320元。企业直接按照成本转账-借记“ 营业外支出70 000”,贷记“ 库存商品70 000”。
2.企业将外购的100套棉衣,直接捐赠给当地福利院。这100套棉衣买入时企业借记 “库存商品10 000”,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 700”,贷记“银行存款11 700”。捐赠后,企业的账务处理是借记“营业外支出10 000”贷“库存商品10 000”
假设无其他纳税调整事项,根据以上资料,分析企业涉税问题。
1.捐赠地板应视同销售,应交的流转税包括:
增值税=320×500×17% =27 200(元)
消费税=320×500×5%=8 000(元)
正确的会计处理是:
借:营业外支出 105 200
贷:库存商品 7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27 200
——消费税 8 000
企业少计了支出35 200元。
2.外购货物(棉衣)用于捐赠也视同销售
应交增值税=10 000×17%=1 700(元)
企业少计支出1 700元。
两项业务合计涉及的企业所得税的调整问题:
企业实际的捐赠支出=80 000+35 200+1 700=116 900(元)
其中符合条件的捐赠支出=116 900-11 700=105 200(元)
企业实际的会计利润=900 000-35 200-1 700=863 100(元)
捐赠扣除限额=863 100×12%=103 572(元)
纳税调增=105 200-103 572=1 628(元)
捐赠木地板,所得税方面,捐赠视同销售,所得税纳税调增=500×320-70000=90000(元)
捐赠外购棉衣,所得税方面,视同销售,售价等于购进价格,所以,不需要所得税纳税调整。
所以计算所得税时一共纳税调增的捐赠金额=11 700+1 628+90 000=103 328(元)
@@@###(2013.07.17考题)王三师做分录: 对外捐赠10万商品(成本8万)的分录: 借:营业外支出97000.00 贷:库存商品 80000.00 应缴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费)17000.00
第二篇:接受捐赠会计处理
例如:今年接受捐赠设备一套,发票(与公允价值相同)金额2000万,当期如不考虑捐赠设备时的应纳所得税额为100万。因非货币性资产捐赠收入金额较大,并入一个纳税缴纳确有困难,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核同意,可以在不超过5年的期间内均匀计入各应纳税所得额。由于捐赠设备应纳所得税=2000×25%=500万,按5年分,每年缴纳100万 借:固定资产 2000 贷:营业外收入 2000
借:所得税费用 600(500+100)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400 应交税费-所得税 200(100+100)
新会计准则对企业接受资产捐赠价值需计缴所得税的问题没有提及。实际上无需提及,一是因为到目前为此,税法对企业接受捐赠资产价值需作为计税所得额计缴所得税的规定没有变化,所以,在涉及相关税务问题时,仍应按照税法规定计缴所得税;二是因为将接受捐赠资产的价值计入“营业外收入”这样的会计处理与税法对此问题的处理保持了一致,所以,一般情形下,企业今后无需再对接受捐赠资产进行纳税调整的会计处理。
另外,对由于企业取得的捐赠收入较大,经批准可在不超过5年内的期限内分期平均计入企业应纳税所得税计交所得税的问题,所以,对于上述问题可以通过“递延所得税负债”科目进行核算。
具体处理步骤如下:
1、接受时:按新会计准则确定的价值(公允价值),借记“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原材料”等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捐赠利得”科目。
2、企业计缴所得税:如果捐赠收入金额不大,所得税费用负担不重,直接借记“所得税费用”科目,贷记“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科目。
如果捐赠收入金额较大,所得税费用负担较重,应按照捐赠资产计算的所得税费用借记“所得税费用”科目,按照计算的递延所得税负债贷记“递延所得税负债”科目。
对于捐赠方,会计处理相对简单,直接按照其账面价值结转计入营业外支出即可,同时对涉及的相关税费要按照视同销售原则计算。
第三篇:浅谈公益性捐赠支出
浅谈公益性捐赠支出
作者:李延勇
(一)正常分录 借:营业外支出 贷:银行存款
(二)异常分录
(三)涉税问题
(四)会计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第三条指出:公益事业是指非营业的下列事项:
1、救助灾害、救济贫困、扶助残疾人等困难的社会群体和个人的活动。
2、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
3、环境保护、社会公共设施建设;
4、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其他社会公共和福利事业。
(五)税收规定
《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51条规定:公益性捐赠,是指企业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分,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规定的公益事业的捐赠。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第三条指出,公益事业是指非营利的下列事项:
1、救助灾害、救济贫困、扶助残疾人等困难的社会群体和个人的活动;
2、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
3、环境保护、社会公共设施建设
4、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其他社会公共和福利事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第10条指出:公益性社会团体是指依法成立的,以发展公益事业宗旨的基金会、慈善组织等社会团体。
企业所得税法第52条规定:公益性社会团体,是指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基金会、慈善组织等社会团体:
1、依法登记,具有法人资格
2、以发展公益事业为宗旨,且不以营利为目的
3、全部资产及其增值为该法人所有
4、收益和营运结余主要用于符合该法人设立目的的事业
5、终止后的剩余财产不归属任何个人或者营利组织
6、不经营与其设立目的无关的业务
7、有健全的财务会计制度
8、捐赠者不以任何形式参与社会团体财产的分配
9、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民政部门等登记管理部门规定的其他条件。
《企业所得税法》第9条及《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53条规定:企业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在利润总额12%以内的部分,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利润总额,是指企业依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规定计算的会计利润。
《财政部 海关总署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支持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8】第104号)规定:自2008年5月12日起,受灾地区企业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取得的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款项和物资,以及税收法律、法规和本通知规定的减免税金及附加收入,免征企业所得税。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执行中若干税务处理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202号)
三、关于特定事项捐赠的税前扣除问题
企业发生为汶川地震灾后重建、举办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等特定事项的捐赠,按照《财政部 海关总署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支持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8‟104号)、《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 海关总署关于29届奥运会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3‟10号)、《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2010年上海世博会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5‟180号)等相关规定,可以据实全额扣除。企业发生的其他捐赠,应按《企业所得税法》第九条及《实施条例》第五十一、五十二、五十三条的规定计算扣除。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公益救济性捐赠税前扣除政策及相关管理问题的通知》(财税[2007]6号)特别指出:“具有捐赠税前扣除资格的非营利的公益性社会团体、基金会和县及县以上人民政府及其组成部门在接受捐赠办理转赠时,应按照财务隶属关系 分别使用由中央或省级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公益救济性捐赠票据,并加盖接受捐赠或转赠单位的财务专用印章”。
公益捐赠注意事项:
1、对于捐赠的内部授权。《财政部关于加强企业对外捐赠财务管理的通知》(财企[2003]95号):“企业对外捐赠,应当由经办部门和人员提出捐赠报告,捐赠报告应当包括以下内容:捐赠事由、捐赠对象、捐赠途径、捐赠方式、捐赠责任人、捐赠财产构成及其数额以及捐赠财产交接程序。企业财务部门应当对捐赠方案进行审核,并就捐赠支出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进行分析,提出审核意见后,按照企业内容管理制度提交企业董事会或者经理(厂长)办公会审议决定。
2、关于捐赠的标的物。《财政部关于加强对外捐赠管理的通知》(财企[2003]95号)指出:“企业可以用于对外捐赠的财产包括现金、库存商品和其他物资。企业生产经营需用的主要固定资产、持有的股权和债权、国家特准储备物资、国家财政拨款、受托代管财产、已设置担保特权的财产、权属关系不清的财产、或者变质、残损、过期报废的商品物资、不得用于对外捐赠。”
3、捐赠商品价值的确定。部分企业以自产的产品对外捐赠,存在虚高报价的情况,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但与税收密切相关。对此项行为按照公允价值优先的原则,如果能够取得可以事后反复验证的公允价值,应该按照实际的经济利益流入为基础确认销项税额。
第四篇:广告费支出的税务及会计处理
广告费支出的税务及会计处理
现代企业的竞争离不开市场营销,而市场营销的重要手段就是广告,所以说,广告费的支出已成为企业的一笔重要且巨额的费用,按照《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广告费列入“营业费用”,作为会计利润的抵减额。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00]84号)的规定,自2000年1月1日起,纳税人每一纳税发生的广告费支出不超过销售(营业)收入的2%的,可据实扣除;超过部分可无限期向以后结转。另外,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部分行业广告费用所得税前扣除标准的通知》(国税发[2001]89号)的规定,自2001年1月1日起,制药、食品(包括保健品、饮料)、日化、家电、通信、软件开发、集成电路、房地产开发、体育文化和家具建材商城等行业的企业,每一纳税发生的广告费支出不超过销售(营业)收入的8%的,可据实扣除;超过部分可无限期向以后纳税结转。但是,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粮食类白酒广告宣传费不予在税前扣除问题的通知》(财税[1998]45号)的规定,自1998年1月1日起,对粮食类白酒的广告宣传费一律不得在税前扣除。此外,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或行业管理规定不得进行广告宣传的企业或产品,企业以公益宣传或者公益广告的形式发生的费用,应视为业务宣传费,按规定的比例据实扣除。为了扶持高新技术产业,从事软件开发、集成电路制造及其他业务的高新技术企业,互联网站,从事高新科技创业投资的风险投资企业,自登记之日起5个纳税内,经主管税务部门审核,广告支出可据实扣除。上述高新技术企业、风险投资企业以及需要提升地位的新生成长型企业,经报国家税务总局审核批准,企业在拓展市场特殊时期的广告支出可据实扣除或适当提高扣除比例。
因此,由于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两者就广告费用确认、扣除标准等不完全相同,使得广告费用包括在应税所得中的期间和包括在会计收益中的期间不一致,从而使同一个期间内的应税所得和会计收益之间存在时间性差异。可见,广告费支出所得税处理是一个跨期分摊问题。广告费用也可归属于暂时性差异中的时间性差异,目前国际上针对暂时性差异适用的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包括递延税款法、损益表债务法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我国有关法规要求企业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例:某公司广告费执行税前扣除比例为2%的政策,2003年至2006年销售收入、实际支出的广告费、税前允许扣除的广告费、产生(转回)的暂时性差异税基和累计应税暂时性差异的调整数见下表:
再假设企业从2003年至2006年会计收益分别为1000000元、-500000元、2000000元、2000000元,2003年和2004年所得税率为40%,2005年为30%,2006年仍为30%。设此企业只有一项暂时性差异即广告费差异。应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会计处理过程如下:
2003年末应纳税时间性差异的影响为8000元(20000×40%),会计处理为:
借:所得税400000
递延所得税资产-可抵扣递延所得税80000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480000
2004年末,税前会计利润为-500000元,企业当期亏损,应纳税时间性差异的影响为40000元(100000×40%)。此年末不需要作会计分录,但要在“递延所得税资产-未使用纳税亏损”备查账簿中记录40000元。
2005年末首先计算应纳税时间性差异的影响为-30000元(-100000×30%),会计处理为:
借:所得税600000
贷:应交税金570000
递延所得税资产-可抵扣递延所得税30000
职位描述及应聘要求
1、复核销售订单,并签字确认,作为后期发货价格执行依据。
2、根据出纳提供的当天收款情况,及时正确登记客户往来账,并每日与出纳对账。
3、对发货清单进行审核,与订单、生产任务单、批件核对无误后,并在确认已经收到货款的情况下签字准予发货。
4、日常凭证填写、输机、转账、记账、结账;固定资产明细账、无形资产台账、长期待摊费用台账日常管理等,进行总账管 理,每月与明细账核对相符。
5、登记发货清单等日常销售基础资料,提供销售分析资料,如销售月报、产品销售明细表。
6、及时给销售中心提供所需历史数据等资料,并协助营销中心编制销售预算。
7、定期与经销商对账,如出现差异及时查明原因进行相关处理。
8、自查日常工作,征求协作部门人员意见,对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和意见。
9、完成上级交办的其他临时任务。
第五篇:接受捐赠的会计处理
接受捐赠的会计处理
新会计准则对企业接受资产捐赠价值需计缴所得税的问题没有提及。实际上无需提及,一是因为到目前为此,税法对企业接受捐赠资产价值需作为计税所得额计缴所得税的规定没有变化,所以,在涉及相关税务问题时,仍应按照税法规定计缴所得税;二是因为将接受捐赠资产的价值计入“营业外收入”这样的会计处理与税法对此问题的处理保持了一致,所以,一般情形下,企业今后无需再对接受捐赠资产进行纳税调整的会计处理。
另外,对由于企业取得的捐赠收入较大,经批准可在不超过5年内的期限内分期平均计入企业应纳税所得税计交所得税的问题,所以,对于上述问题可以通过“递延所得税负债”科目进行核算。
具体处理步骤如下:
1、接受时:按新会计准则确定的价值(公允价值),借记“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原材料”等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捐赠利得”科目。
2、企业计缴所得税:如果捐赠收入金额不大,所得税费用负担不重,直接借记“所得税费用”科目,贷记“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科目。
如果捐赠收入金额较大,所得税费用负担较重,应按照捐赠资产计算的所得税费用借记“所得税费用”科目,按照计算的递延所得税负债贷记“递延所得税负债”科目。
对于捐赠方,会计处理相对简单,直接按照其账面价值结转计入营业外支出即可,同时对涉及的相关税费要按照视同销售原则计算。
接受现金捐赠如何做账
企业接受现金资产捐赠时,由于该捐赠项目的价值在捐赠日就已经实现,因此企业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库存现金”或“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
如果接受现金捐赠的企业属于外商投资企业,则核算要求与其他企业有所不同。外商投资企业接受现金捐赠时,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库存现金”或“银行存款”等科目,按接受捐赠的现金金额与现行所得税税率计算应交的所得税,贷记“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科目。按接受现金捐赠的金额减去应交所得税后的差额,贷记“资本公积——接受现金捐赠”科目;终了时,企业应根据年终清算的结果,按接受捐赠的现金原计算的应交所得税与实际应交所得税的差额,借记“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
【例】甲公司属外商投资企业,2008年10月8日,接受其华侨捐赠现金100000美元,当日汇率为1:8.1,企业适用所得税率为33%,应做如下会计分录:
借:银行存款——美元户810000(100000×8.1)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202500(810000×25%)
营业外收入——接受现金捐赠607500
假设2008年12月31日,甲公司年终清算的结果表明,上述接受现金捐赠实际应缴纳的所得税为202500元。即与原计算应交所得税267300元的差额为64800元。应作如下调整会计分录:
借: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64800
贷:营业外收入——接受现金捐赠64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