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扶贫开发的措施(5篇模版)

时间:2019-05-14 21:44: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扶贫开发的措施》,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扶贫开发的措施》。

第一篇:中国扶贫开发的措施

中国扶贫开发的措施

2004-08-28

(一)逐年增加扶贫投入

近20年来,随着国家财力的不断增强,中国政府安排的专项扶贫投入不断增加。199年中央各项扶贫专项资金达到了248亿元,与1980年的8亿元相比,增加了近30倍。中国政府安排的扶贫专项资金累计达到了1378.1亿元。其中财政资金273.6亿元,以工代赈资金349亿元,信贷扶贫资金755.5亿元。按照中央要求的配套比例(1996以后30-50%),地方政府的扶贫投入的力度也相应加大。

(二)强调扶贫到村到户

进入九十年代以来,中国的扶贫开发由注重区域经济发展转向突出扶贫工作到村到户。《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不仅将扶贫到户作为一项重要措施,而且把解决贫困农户温饱的各项指标也量化到户。1996年和1999年的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两次对扶贫到户作了进一步强调,要求每个贫困县都在逐村逐户调查了解贫困状况,摸清底数,实行县建薄、乡造册、户立卡,做到工作到户、项目到户、服务到户、效益到户。

几年来,各地在实践中探索出了许多行多有效的扶贫到户方式,一是干部包扶到户。即组织各级干部与贫困农户结成“一帮一”对子,采取签订责任状等方式,明确干部包扶任务,为贫困户办好事、办实事,二是实体带动、效益到户。通过经济实体(主要是农副产品加工型企业),带动贫困农户解决温饱问题。最主要做法是“公司+农户+基地”,即鼓励企业与农户的收入。三是异地开发、移民到户。将贫困农户从生产生活条件恶劣的地区迁移到沿海或条件较好的地区。四是社会各界、帮扶到户。即组织社会各界对贫困农户进行帮扶。扶贫到户的关键是扶贫资金到户。中国政府在认真借鉴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扶贫经验基础上,积极组织实施小额信贷扶贫到户,取得了很好的效果。1998年初,国务院扶贫开发小组专门召开了全国扶贫到户工作座谈会,明确了全国范围推广小额信贷的基本方针,即积极试点、认真总结、规范发展、逐步推广。两面三刀年来,资金规模和试点范围不断扩大。1999年,全国投入的资金总量达到近30亿元,覆盖240多万贫困户。目前,中国小额信贷的试点、推广在充分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初步实现了本土化和规范化,进入了扩大范围、扩大规模的新阶段。

——老母鸡换大水牛

李新芝是云南省禄劝县翠花乡八得村的贫困妇女。家庭缺少必要的劳动工具,生活十分困难。

1996年,云南省在全省25个乡开展小额信贷试点,翠花乡是试点乡之一。李新芝听说小额信贷“贷穷不贷富,贷女不贷男”,就自愿参加小额信人贡项目。她与其他4户一起成立了一个小组,贷到了1000元钱,她用一千元购买了一只一直想都不敢想的大水牛。

小额信贷要求按期还款一次。为了保证还款,她省吃俭用,将鸡蛋和老母鸡都积攒起来,到集市上卖了换钱,用于归还小额信贷本息。一年时间,李新芝顺利还清了借款。村民都说,小额信贷让李新芝用“老母鸡换来了大水牛”。2000年月4月,国务院扶贫办与中国农业银行联合组织了小额信贷扶贫到户培训班,结合学习陕西省商洛地区规范化远用小额信贷经验,加快小额信贷的推广工作。

——陕西商洛地区的小额信贷扶贫到户 陕西省商洛地区是集中连片的贫困地区,也是全国推广小额信贷扶贫到户时间最早、规模最大的地区之一。商洛的小额信贷从试验示范开始,不断探索,走出了一条规范化的、符合当地实际小额信贷发展道路。

商洛的小额信贷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1996年6月到1997年5月,商洛地区按照孟加拉格拉米银行模式进行试点。专门成立了扶贫社“单线”运行小额信贷,但扶贫社独立运行只能依靠高息支撑操作成本,贫困农民难以承受。1997年5月到1998年底,商洛地区决定由政府中门扶贫社“双线”运用小额信贷。即政府部门负责小额信贷的规划和监督,扶贫社负责小额信贷向银行承贷承还,并农户发放贷款、提供服务。这种机制在资金到户方面的作用是明显的,但存在着扶贫社作为非金融政策对小额信贷进行规范化调整,建立了由政府、金融机构、扶贫社“三线”运行的新机制。政府按照扶贫政策提供指导和监督,银行直贷到户,扶贫社向农户提供服务,银行为扶贫社提供一定的工作费用。

商洛地区“三线”运行的小额信贷机制符合我国金融政策的规定,也符合商洛地区的实际情况,同时保留了小额信贷“整贷零还”、“小组联保”、“中心会议”三大机制,实现了小额信贷的本土化。2000年,国务院扶贫办和中国农业银行联合在陕西商洛举办培训班,在全国范围推广商洛地区的经验和做法。

——国务院扶贫办外资项目管理中心小额信贷扶贫试验

国务院扶贫办外资项目管理中心在秦巴扶贫世行贷款项目中设置了小额信贷扶贫试验项目。

该试验项目致力将小额信贷这种扶贫到户方式进行本土化和规范化试验,其主要特点是:第一,在设计的定位上更加注重技术培训、管理培训等服务,而不是更强调信贷服务,称之为小额信贷支持性服务社;第二,项目在管理上实行专业化管理,建立支持性服务社这种政府支持下的民间社团,成员采取公开招聘上岗的管理方法,实行全面责任管理与合约管理;第三,技术和管理服务规范化,提高其项目成功率;第四,专门设计了提高农户综合能力和心理能力的培训项目;第五,严密的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使借代风险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第六,独立公正的监测制度确保该体制有效运转和管理水平的提升。

目前两个试点县的规模在全国已成为最大的,实现了运作机构的自负盈亏和持续发展。并通过与中国扶贫基金会合作在贵州、广西、四川等省进行世行贷款持续发展持贫项目的推广。

(三)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开发

80年代中期全国扶贫开发之初,科技部等十多家中央国家机关即率先帮扶贫困地区。此后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开发的部门、单位不断增多,规模也不断扩大。各帮扶机构都有特定的帮扶对象和明确任务,不脱贫,不脱钩。《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实施以来,中央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民主党派及人民团体参与社会扶贫范围越来越广,力度越来越大。定点帮扶的单位由81个增加到138个,到1999年底,这些单位共派出3147名干部到贫困县挂职扶贫,直接投入资金44亿元,帮助贫困地区引进国内外各种资金105亿元。

各省、区、市以及贫困地、县了积极开展定点扶贫工作。1995-1999年间,各省直部门先后有4.6万余名干部到贫困县、村挂职扶贫,直接投入资金和物资87.62亿元;帮助引进各类扶贫资金102.68亿元,开展扶贫项目2万余个,帮助引进技术人才1.3万余名,引进技术近7000项。

此外,各社会组织、民间团体也积极开展“希望工程”、“光彩事业”、“文化扶贫”以及“幸福工程”、“春蕾计划”、“贫困农户自立工程”等多种形式的扶贫活动,支持贫困地区的扶贫开发,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积极影响

——“希望工程”、“光彩事业”和中国扶贫基金会“贫困农户自立工程”

1、“希望工程”。

1989年10月,为了救助失学儿童,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发起并组织实施了希望工程。

希望工程的救助方式主要有:一是向从未入学、中途辍学或即将失学的儿童提供助学金(小学阶段的书本费)。金额开始是每学期向每个儿童提供50元,直至小学毕业。二是帮助贫困地区改造危旧校舍,改善办学条件。建设一所“希望小学”的资助标准是20万元,不足部分由当地政府提供。三是加强贫困地区师资力量建设。对长期工作在贫困乡村基础教育第一线的教师予以表彰和物质奖励,并建立“希望工程全国教师培训基地”,对贫困地区的小学教师进行短期培训。1999年,希望工程工作重心向优秀受助生的跟踪培养以及教师培训、现代化教学设施等方面转移。

在全社会的积极支持下,希望工程10年来得到了成功开展。截止1999年底,累计接收海内外外捐款18.42亿元,资助失学儿童229.65万名,援建希望小学7812所。极大地推动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的发展。

2、“光彩事业”。

1994年4月,为配合和推动《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等十位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倡议开展扶贫开发为主旨的“光彩事业”。得到了中央统战部、全国工商联的充分肯定和支持,并成立了光彩事业促进委员会,在全国推动这项事业的发展。

光彩事业主要是组织民营企业家,根据互惠互利的原则,对贫困地区进行投资。通过项目拉动,帮助贫困地区发展经济,增加贫困人口收入,改变贫困面貌。光彩事业实施6年来,得到了全国民营企业家和港澳台侨工商界人士的热烈响应,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截至1999年底,参与光彩事业的民营企业家已有3508位,实施项目3829个,投资到位资金105.21亿余元,安排就业76.15万人,捐资办学及其他公益事业12.17亿元,扶助192.92万贫困人口解决了温饱问题。

3、中国扶贫基金会“贫困农户自立工程”

中国扶贫基金会自1989年3月成立以来十余年中,在国内外各界扶贫事业人士的支持下,实施各类扶贫项目总投资达5亿多元。其中,重点投资的项目?quot;贫困农户自产工程“。

该项目立足于中国扶贫基金会的扶持下,帮助贫困农户能够依靠资源瓶颈因素,提高现有资源的配置效率,并使贫困农户能够依靠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得以脱贫并能持续发展。

位于我国西北的黄土高原常年降雨量低于400mm,年蒸发量高,干旱缺水造成人类生存和发展;位于西南的贵州省由于喀斯特地貌严重缺土,土地跑水、跑肥、跑土,致使耕地土层薄、土质差,粮食产量低,不足以维持人的生计;大西南的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地处高寒山区,由于社会发育较差,人们吸能与牲畜共居于低矮、潮湿的破土层中,过着无衣、无被的生活。在对上述情况进行实地考察并对贫困户进行登记造册和项目设计后,基金会分别确定了以解决人率饮水困难为目标?quot;西北饮水项目”、解决群众温饱问题的“西南搬石造地项目”、解决彝族群众人畜混居问题的“大凉山彝族住房改造项目”第三个贫困农户自立工程项目。自立工程三个项目分别于1997年初开始实施,至1999年底,各完成两期。

在甘肃省通渭县、陕西省榆林市各实施的两期饮水项目,总计投资507.5万元,共建水窖1890眼、水泵23处,解决了2018户,8871人及4098头大牲畜的饮水因难。

贵州省关岭县造地项目,总投资1529.78万元,完成造地面积22315.9亩,新增土地2959.4亩,受益农户7217户,33554人。四川大凉山彝族住房改造项目,总计投资1492.9万元,共完成3181户住房改造,使13193人改变了人畜混居的状态。

(四)开展东西扶贫协作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实施差别发展战略,鼓励一部分区域条件好的地区先发展起来,实践证明明,这一战略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特别是是东部沿海地区发展更快。但差别发展不是目的,当沿海地区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中国政府开始把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作为基本的政策趋向。为实现国民经济的均衡、健康发展,加大扶贫开发力度,中国政府组织沿海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对口支援内地贫困省、区。1996年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对东西扶贫协作工作进行了具体安排部署,明确:北京帮扶内蒙古、天津帮扶甘肃、上海帮扶云南、广东帮扶广西、江苏帮扶陕西、浙江帮扶四川、山东帮扶新疆、辽宁帮扶青海、福建帮扶宁夏、大连、青岛、深圳、宁波帮扶贵州。从此,协作双方根据“优势互补、互惠互利、长期全作、共同发展”的原则,在企业合作、项目援助、人才交流等方面开展了多层次、全方位的扶贫协作。1999年4月,国务院扶仙开发领导小组召开了全国东西扶贫协作经验交流会,进一步提出:东西扶贫协作要以改变贫困地区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解决贫困地区群众温饱问题为重点,在努力扩大对口帮扶的同时,开展各种形式的经济合作,把东西扶贫协作工作推向一个新阶段。4年来,东部13个省市政府和社会各界累计捐款、捐物折款16.4亿元,双方签订项目协议4146个、协议投资206亿元,实际投资近57.9亿元,从贫困地区输出劳动力42.8万人,劳动收入13.3亿多元。此外,协作双方在干部交流、人才培训、援建学校、建设基本农田、修筑公路、解决人畜饮水困难等方面,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2000年4月,教育部和国务院扶贫开发小组又提出了东部发达省市学校对口帮助支持西部学校的要求和措施,东西扶贫协作又增加了新的内容。——青岛红星化工集团在东西协作中获得大发展

青岛红星化工集团是国家无机盐产品生产的重点骨干企业,有着30多年的历史。主产品钡盐属资源密集型产品,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象红星这样的企业要想在远离资源的青岛发展是非常困难的。进入九十年代后,红星陷入了严重的亏损困境,近4000名员工的“饭碗”出现了危机。

1996年国务院作出了组织经济发达地区与内地贫困地区开民兵扶贫协作的决定,青岛等4个计划单列市被确定帮扶贵州省。贵州地处内陆,但资源丰富。钡盐储量占全国的50%。红星集团认识到这一政策对自身的巨大意义,开始自觉走向西部,决定将贵州作为集团的大化工基地来建设。1996年8月红星化工集团投资1.2亿元在贵州省安顺地区开工建立了全资子公司镇宁红蝶钡业公司,年产4.5万吨碳酸钡产品。1998年又投入3600万元上了二期工程。镇宁红蝶钡业公司将贵州的资源优势与青岛老三管理、技术、市场优势结合起来,实现了优势互补。取得了“双赢”的效果。首先是不仅救活了老厂,而且带动老厂实现 了大发展。1998年,镇宁红蝶完成产值1.2亿元,销售收入8081万元,实现利税1100万元,出口创汇1500万美元,镇宁红蝶带动了青岛红星,下岗职工又重新返回岗位。青岛红星目前正乘势而上,进一步向其他西部地区开拓。

镇宁红蝶也有力地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投产以来,共为当地缴纳了1430万元税金,安排了650名农民进厂工作,带动其他配套就业岗位1500多个,同时带动运输、采矿、服务等产业增收1.37亿元。为镇宁县群众解决温饱作出了贡献。

(五)自愿移民搬迁

为了解决“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特困地区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中国政府在实施“三西”建设之初就提出了“有水走水路,水路不通走旱路,水旱路不通另找出路”的指导方针,鼓励和支持条件恶劣的贫困农户通过移民搬迁、异地开发的方式,开辟解决温饱的新途径。此后,中国政府在历年扶贫开发的有关文件中明确提出:在缺乏基本生产和生活条件,确实找不到其它路子的少数特困地区,要实行异地开发搬迁扶贫。并规定:移民搬迁的贫困人口除享受扶贫开发的优惠政策外,各地在制定出极点应的具体政策措施,提供各种优惠条件,确保搬迁一户,稳定一户,解决一户温饱。

中国的扶贫移民开发按照群众自愿、就近安置、量力而行、造当补助四项原则进行。这些年来,各地的移民开发创造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做法。主要有:

1、插户移民。由贫困户自行投亲靠友,分散安置,政府给予一定补助。如宁夏规定,迁入县可以从现有水浇地中划给移民农户2亩耕地、每户安排2间住房。

2、政府建移民开发基地安置移民。建基地前,各地对迁入地的情况进行周密调查,并进行可行性研究,即要保证可稳定解决迁入户的温饱问题,又要保证不破坏迁入地的生态环境。

3、吊庄移民。甘肃、宁夏在“三西”建设移民开发中,采取搬迁初期两头有家的形式,等移民点已得到开发,生产生活基本稳定后再完全搬迁。

4、“三三制”办法。组织部分村民移民搬迁,部分村民外出务工经商,部分村民就地解决温饱。

据不完全统计,这些年来,各级政府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迁移安置260万贫困人口,其中已稳定在迁入地居往的达241万,占92.9%,使全国需要自愿移民的搬迁贫困人口由750万减少到了500万左右。

(六)劳务输出

由于移民搬迁受到资源、投入以及社会文化等诸多限制,自愿移民的数量有限的,为了鼓励生存条件极为恶劣的贫困社区和更多劳动力能够走出家门,实现就业并增加收入。中国政府鼓励有组织地输出贫困乡村劳动力,实现异地就业。劳务输出异地就业不仅能使贫困劳动力增加就业和收入,更重要的是劳动者通过异地就业可以学习技术,新生活方式,新工作方式,开阔眼界,接受新的文化观念,增强自信心,提高自我发展的能力。

贫困劳动力输出后,通过亲帮亲,人帮人,形成了很好的滚雪球效应,使劳务输出异地就业成了贫困地区农民增加收入、东部生产生活方式以及文化和技术向西部传播的使者。如全国劳务输出最多的省份--四川省,每年有800~1000万人实现异地就业,通过邮局寄回家的资金每年接近或超过200多亿元。

——中国西部人力资源开发中心“劳务输出”项目

为了探索有组织地输出贫困社区的贫困劳动力,组织他们实现异地就业,开发人力资源,国务院扶贫办在西南扶贫和秦巴扶贫世界银行贷款项目中,设计?quot;劳务输出“人力资源开发项目。国务院扶贫办牵头成立了贫困地区异地就业指导委员会,并成立中国西部人力资源开发中心,对项目进行专门的设计、指导、管理和监测。

该项目的主要目标是:

1)在特定的贫困乡和贫困村中对剩余劳动力进行入户登记,建立剩余劳动力的资源库,作出输出对象的母本。

2)通过市场开发与输入地企业签订用工合同,明确所招劳工的要求、条件及其权利、义务等。

3)在剩余劳动力资源中选择符合条件的贫困劳动力作为输出对象。4)进行体检和培训,有专门的通俗教材和录相教材,除了培训外出打工的技能和自我保护知识外,强?quot;心里定位”的培训,经增强输出后的适应性。5)按劳工需求提供必要的贷款。6)派人护送和安置。7)选择民工联络员并定期填表以掌握动态信息并进行后续管理。

8)计算机系统管理和监测抽查,以保证项目的良性运转并具有学习机制。

劳务输出项目1995年开始执行以来,已在57个贫困县的贫困村中稳定输出了32万贫困剩余劳动力。

大量的原始录资料和独立监测研究表明,该项目不仅使32万最贫困劳动力实现异地就业,使近150万人口的实施每年增加6-8亿元的现金收入,解决了温饱问题。更重要的是通过项目的组织和管理,使这30多万贫困劳动力在异地工作、生活、观念的冲突中学习了适应冲突,提高其自我发展的能力,成为贫困社区中一代全新的劳动力,这对于贫困家庭和贫困村彻底摆脱贫困,走上稳定发展的道路,意义更是十分重大的。该项目受到世界银行和其它国际组织的高义赞扬。

(七)加强村级组织建设

解决贫困群众的温饱问题,归根结底需要贫困地区的干部、群众苦干实干,共同努力。关键是建设一个好的村级组织。为此,中国政府在扶贫开发中强调加强农村村级组织建设,提高农户的自组织程度,引导农户对扶贫开发的积极参与。

村级组织建设的重点是解决农村社区“有人管理,有钱办事,有章理事”的问题。

有人管理,就是在农村社区选好能够发展农村社区经济、帮助贫困群众提高收入水平的带头人。首先是要建设一个坚强有力的村级组织。山东省沂蒙山区在实践中总结出一条经验是:“给钱给物,更要建立一个好支部”。目前沂蒙山区整体解决温饱问题的实践证明明,强有力的基层组织是实施扶贫开发的重要组织保证。二是在贫困地区大力推行村民直选,根据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通过直接选举,真正将群众拥护、有能力带领群众改变贫困面貌的人选举为村干部。这项工作目前已在贫困地区全面开展,深受群众欢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三是加强农村贫困地区基层干部的培训工作,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素质。有钱办事,就是通过开展扶贫开发,切实提高农村社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壮大集体经济力量。主要是加强和改善村级集体经济的服务功能,使村集体通过为农户提供服务提高自身的经济实力,进而更好地服务社区。

有章办事。一是严格实行村务公开,要求:村级财务的各项收入、扶贫资金的发放使用、承包合同的和签订和变更、计划生育指标等各项事务都要向村民公开,接受全体村民的检查和监督。二是加强村级民主管理的制度建设,完善村民自治制度,使贫困地区农村村级建设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贵州罗甸县大关村党支部书记何元亮带领群众劈山造田解决温饱 贵州省罗甸县大关村党支部书记何元亮,带领村民劈山造田,十几年如一日,硬是靠自己的双手,造出一块块良田,彻底改变了贫面貌。

大关村原来的自然条件非常恶劣,山大沟深坡陡,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有山无土,属于极端贫困。这个村1984年有1312人,只有62亩水田,人均0.5分田,人均口粮150公斤,人均收入不到50元。从1984年开始,村党支部书记何远亮带领全村人民劈石造田,把石头炸开砌梯,从附近山里抬来泥土造田,然后种水稻。10多年来共计投工10万多个,造地900多亩。全村还大种经济林,有杜仲、银杏、黄柏360亩,共6800株,修大小水窖225个,走经营性农业的道路。目前这个村人均已达到8分田,人均粮食410公斤,人均收入850元,还修了7公里的乡村公路,生态环境也有很大的改善。

大关村的变化这么大,其经验概括起来就是八个字:“苦干、实干、团结、互助”。何远亮深受大关村村民的拥护,在他身上体现了广大贫困地区的干部群众艰苦奋斗、勤劳勇敢,依靠自己的双手改变自身生存环境的精神。大关村的事例也说明农村村级基层组织的重要性。可以说,大关村没有一个好的支部书记何元亮,就不可能改变那么快。有了好班子,才能有好路子,才能解决温饱,改变面貌。

(八)扩大与国际组织在扶贫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进入九十年代,中国政府积极探索借鉴国际反贫困验,不断扩大与国际组织在扶贫领域的合作。1992年,中国政府与世界银行联合召开了“90年代中国扶贫战备的研讨会”后,双方于1995年在中国最贫困的西南地区实施综合性、跨行业、跨部门的扶贫开发项目--世界银行中国西南扶贫开发项目,开始了中国政府在扶贫领域与国际社会的合作,具体组织、协调、管理中外合作的扶贫开发项目,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在扶贫领域的国际合作中,世界银行与我国的扶贫合作投入规模最大,目前已经开展了西南、秦巴、西部三个期扶贫贷款项目。援助总规模达6.1亿美元,覆盖9个省区、91个贫困县,800多万贫困人口。

——中国世界银行扶贫贷款援助项目

1、中国西南世界银行贷款项目。该项目于1995年7月开始在地云南、贵州、广西3个省、区最贫困的35个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实施。项目总投资42.3亿元,其中利用世行贷款2.475亿美元,国内相应的配套资金为21.8亿元,项目建设内容包括: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二三产业开发、劳务输出、教育、卫生、机构建设和贫困监测等8个方面。该项目是我国第一个跨省区、跨行业、综合性的扶贫项目,也是迄今为止利用外资规模最大的扶贫项目。

2、中国秦巴山区扶贫世界银行贷款项目。该项目于1997年正式在四川、陕西、宁夏三省、区最为贫困的26个国家重点扶持贫困县实施。项目总投资29.88亿元,其中利用世行贷款1.8亿美元。项目建设内容在西南项目的基础上增加了小额信贷试验项目。项目建成后将稳定解决秦巴山区230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

3、中国西部扶贫世界银行贷款项目。该项目在内蒙古、甘肃、青海三省区最为贫困的20多个国家重点扶持贫困县实施,项目建成后将使超过200万贫困人口稳定解决温饱问题。

——西南项目和秦巴项目的主要特点

西南扶贫世行贷款项目和秦巴扶贫世行贷款项目,是国务院扶贫办主持设计和组织管理的外资项目,项目总投资73亿元人民币,稳定解决近600万人口的温饱问题。

这两个是项目是中国政府和世界银行联合进行的贫困社区综合治理扶贫试验项目,它的特点是综合性扶贫。其主要特色如下:1)以往国际组织在中国开展的项目,大多为单项扶贫项目,共主要优点是管理简单,主要缺点是每户做一方面的项目,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户的问题。西南项目和秦巴项目,强调划定社区、综合治理、一揽子解决问题。项目在贫困社区中设立了基础设施项目,以解决人畜饮水、不通公路的问题;设置了土地与农户开发项目,以解决基本农田建设、畜牧业和种植业方面的问题,增加农民收入;设置了劳务输出和小额信贷项目,以解决异地就业和力资源开发问题;设置了教育、卫生项目,以解决乡村两级的基本社会服务和保障水平问题;设置了二三产业项目,以解决当地生产的农副产品的销售和加工问题;设置了机构建设项目,以解决项目管理能力建设问题。2)以往的项目都有面宽、钱少的特点,西南和秦巴项目强调要集在力量打歼灭战,人均投资强度不低于1500元,1个5口之家投资要达到7000~8000元,这是从根本上提高贫困社区、贫困人口资产水平和收入平台的重要保证,不仅仅追求我们为穷人做了什么,而是要追求我们为穷人解决了什么问题。3)西南项目和秦巴项目的特色还体现在它的管理上。国务院扶贫办专门成立了外资项目管理中心,按照国际标准对项目进行组织、管理、监测,引入了先进的管理手段,并把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管理推进到县乡两级,使项目的设计目标基本得到了实现。

世界银行持量检查团在对项目进行检查后在给世行的报告中写道:“检查团认为 西南扶贫项目的准备和实施是完全令人满意的,有几个方面是世行援助项目中完成得最好的,该项目虽复杂、庞大,但项目实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项目不仅使贫困人口受益,而且还为检验新的创造性的扶贫方式提供了场所。检查团认为,该项目一方面为中国其它地区提供了创造性的扶贫方式,另一方面还为其它发展中国家提供借鉴。„„虽然世行以往的经验证明明,开展类似西南项目的复杂的跨部门项目会遇到众多的问题,但检查团认为,由于中国政府强大的机构力量等一系列因素的原因,尽管项目很复杂,但目前西南项目总体上进展顺利。„„项目还有其它几个独特之处,即:国家一级大力参与,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学习和高度协作的精神,强调帮扶到村、到户,受益农户投工投劳以及具有创新意义的劳务输出分项目”。

其他国际组织、各国政府以及非政府组织也与我国在扶贫领域开展了广泛合作。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我国开展一些扶贫试验性项目以及培训和研究项目。欧盟、英国政府、荷兰政府、日本政府、德国技术合作公司(GTZ)、亚洲开发银行、福特基金会、日本凯尔、日本协力银行、世界宣明会、香港乐施会以及其他一些国际机构也都在我国开展了扶贫项目,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信息来源:中国扶贫开发服务中心(www.xiexiebang.com)

作者:

稿件来源:中国扶贫开发服务中心

第二篇:扶贫开发工作及扶贫措施落实情况调研报告

在认真听取乡镇党委、政府介绍安居工程建设基本情况的基础上,采取查、看、访等形式作深入调查,取得了一定收获。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此次对三个乡镇的调研,涉及8个行政村、25个村民小组。三个乡镇在xxxx年实施的安居工程建设项目中,第一批共安排了222户、931人,其中坡头镇142户

685人、杉树乡80户246人,安排的总户数中少数民族126户604人。改建面积5950平方米,其中坡头5380平方米、杉树570平方米;改造面积6171平方米,其中坡头1501平方米、杉树4670平方米;总投资141.626万元,其中坡头84.026万元、杉树57.6万元;国家补助资金88.8万元,其中坡头56.8万元、杉树32万元;群众自筹52.826万元,其中坡头27.226万元、杉树25.6万元;杉树乡改建改造茅草房80户,坡头镇改建改造杈杈房35户、窝棚32户、石草房52户、土草房21户、石木房2户。第二批共安排了240户、993人,其中坡头镇140户607人、果珠乡100户386人,安排的总户数中少数民族196户782人。改建面积4675平方米,其中坡头2105平方米、果珠2570平方米;改造面积8045平方米,其中坡头5770平方米、杉树2275平方米;总投资155.706万元,其中坡头88.72万元、果珠66.986万元;国家补助资金96万元,其中坡头56万元、果珠40万元;群众自筹59.706万元,其中坡头32.72万元、杉树26.986万元;坡头镇改建改造杈杈房3户、茅草房99户、窝棚2户、石草房34户,消除无住房户2户,果珠乡改建改造杈杈房7户、茅草房72户、窝棚5户、石草房15户,消除无住房户1户。

二、我县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扶贫工作所取得的成绩

长期以来,我县扶贫工作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扶贫办、县直有关部门和各乡镇的共同努力及上级扶贫部门的关心支持下,群众得到了很多实惠,干部群众较为满意,特别是近年来由县扶贫部门组织实施的安居(整村推进)工程,为全县的扶贫事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为贫困地区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稳定解决温饱,为创建平安xxxx、构建和谐社会,为实现xxxx“三个三分之一”的奋斗目标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认真组织,规划实施。我县的贫困户大多处于高山、深山区,这些地方少数民族居住相对集中,依靠大面积的扶贫方式已不适宜偏远、分散贫困户分布的实际。因此,把扶贫工作的重点放在少数民族贫困村、贫困户,集中打歼灭战,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科技扶持、技术培训等方面规划实施到村,把扶贫的资金和项目集中落实到户,真正做到雪中送炭,从而实现“整村推进、逐户解决”的目标,使少数民族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能得到尽快解决,进而巩固温饱,防止返贫。

(二)加强以水利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群众主要有“五难”(吃水难、行路难、就医难、上学难、增收难)。而解决水和路是贫困地区最迫切、最需要的问题。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在解决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条件、实现脱贫致富中发挥了重要的支撑和保障作用。

(三)整合扶贫资源,形成扶贫攻坚合力。目前,各地的扶贫物资和渠道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按照“政府统筹,资金捆绑,综合开发,整村推进”的原则,整合各种扶贫资源,以贫困村为单元,以改善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民收入为重点,逐村规划,分步实施,一次脱贫。同时,教育广大贫困群众增强主动脱贫的意识,发挥政府、社会和贫困户三方面的积极性,使扶贫工作通过“外因”推动“内因”的变化,变过去政府“要我干”为群众“我要干”。

(四)加快少数民族地区安居工程建设步伐。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做到人员、机构、经费“三落实”。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遵守规律、宜改则改、宜建则建、宜迁则迁、统筹安排、分步实施、提前准备、相互促进的原则。始终尊重少数民族群众的主体地位和意愿,充分发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使群众与干部之间形成了上下联动、互相配合的良好氛围。积极筹措资金,加快建设步伐。及时组织县、乡两级有关专业人员,科学、合理地制订具体实施方案,对安居房建设的选址、户型、外观、结构、功能等进行详细研究论证。

(五)努力增加农民收入。一是调整传统农业结构,根据我县少数民族贫困户大多处于高山、深山区,天然饲草资源、土地资源丰富的实际,积极推广以畜牧业为龙头带动种植业和产品加工业的扶贫思路,养殖业重点抓了品种优化、增牛增羊、黄牛改良和特色畜禽养殖。二是积极鼓励和支持农民外出务工,从技能培训、牵线搭桥、信息服务等方面为农民及农民施工队提供服务。三是矿业和服务业的开发显示了美好的前景。尤其是煤

第三篇:扶贫开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扶贫开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我市“项目扶贫、整村推进”战略实施几年来,初步形成了“一村一品、一村一业”的格局。扶贫开发工作由“输血式”救助向“造血式”帮扶转化。贫困群众收入有了较快增长,村容村貌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较大的改善,致富信心和创业能力明显增强,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武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市扶贫开发工作几年来走出了自己的路子,取得了明显成效。老百姓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但也面临一些困难、存在一些问题有待于进一步解决。

一、扶贫开发工作的现状

——人均收入稳步提高,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2003年以后,西部山区农民实际年人均收入一直徘徊在400元至620元之间。通过帮扶,西部山区贫困村农民年人均收入已达到800元至1200元。贫困人口由2003年以前的9.6万人减少到2006年底的6.7万人;被重点扶持的 160个贫困村已有45个村实现整体脱贫。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贫困面貌有了较大的改观。近几年来,投资5000多万元,对86个饮水困难村的水利条件进行了改善。共兴建水池52座,水柜4800多个,新打机井12眼,机井配套30多眼,修建引水渠3.2万多米,新建扬水站1处,增加扩浇地1600多亩,使人均占有粮食有原来的120多公斤,增加到360多公斤;西部山区贫困村人畜饮水困难基本得到解决,其中有120多个村群众吃上了自来水。投资600多万元对所有贫困村电网进行了改造,户表以上线路全部进行了更新;2006年对管陶乡水磨头村变电站进行了迁建;为管陶乡宋江岩自然村建立了变电站,消灭了贫困村照明空白点。投资8500多万元对36个村58公里村级道路进行了硬化,对11个村24公里水毁道路进行了大修;对磁山至阳邑段出境路进行了改造扩建;对阳邑至管陶乡柏草坪路进行了重新整修;对25个村35公里街道进行了硬化;为解决群众生产资料进山、农副产品出山和脱贫致富以及旅游开发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社会事业快速发展,文教、卫生、电视、通讯、科技、信息等设施有了较大的改善。围绕“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的指导思想和“科技扶贫”战略,投资2300多万元,新建高标准教学楼6座,对120多所小学进行维修和改造,并充实了160多名专职教师;对贺进、徘徊、阳邑等12所中学进行扩建,为学生就近上学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为解决群众看病难问题,投资500多万元,使贫困村都建有卫生所或医疗室,对西部山区7个贫困乡镇卫生院进行了改造,并配备了先进的医疗设备,基本实现了“小病不出村,一般病不出乡镇和大病不出市”的目标。同时,强化信息网络建设,使所有贫困村基本实现了“三通”,即电灯、电话、电视。另外,贫困山区文化生活也搞得丰富多彩,节庆日各村都开展了“闹花灯、唱大戏”等种种形式的娱乐活动,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

——“项目扶贫、整村推进”和“一村一品、一村一业”初具规模。通过几年的扶持,已搭建了三个平台(晶品果业有限公司、金诺牧业开发有限公司、山岱王特种养殖有限公司);新建了一个农牧业开发基地(玉皇山);二个种植园区(沙名、铺上);二个养殖小区(以吕天井村为中心的养牛小区、以石井河村为中心的养鸡小区);6个大牲畜养殖专业村(武庄、王庄、没口峪、大水、东交、石河湾);5个养猪专业村(寺峪沟、苑府、西洼、坟交、苍洞沟);1个养羊专业村(马庄);10个养鸡专业村(道沟、前渠、禁坡、牛心山、绿树沟、达衣岩、大屯、大水交、马名、新安庄);10个种植专业村(豹子峪、七水岭、赵南庄、前里甲、杨庄、渠沟、庙庄、南坡、大娥峪)。

——劳务输出不断扩大,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通过部门协调,人才市场推荐,厂矿企业录用、工商户招聘和外出打工,累计输出劳务2.3万多人次,是2003年以前的五倍。仅柏林村在普阳钢厂上班的人数达800多人,人均月工资达800元以上,实现了“外出一个工,脱贫一个户”的扶贫效果。有的劳务工还购买了手机、摩托车等高档商品,生活质量有了明显的提升。

——旅游开发初建成效,欲开发的旅游景点不断增加。2003年的西部山区,旅游景点只有10处(号称:十景八线),而且规模小,项目少。通过大力扶持和开发,2006年底旅游景点已发展到15处(包括遗址传说和人造景观),为武安创造旅游城市不断增光添彩。

——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种优育进一步更新。结合西部山区实际,狠抓产业结构调整,积极推广和引进与市场相适应的农副优良品种。大力开发耐旱、抗倒伏、高产量的无公害谷子、蔬菜和优种核桃、花椒、黑枣、柿子及药材等。新增核桃树苗800万棵,花椒600万株,无核黑枣30万株,柿子20万株,其它苗木1000多万株,形成连片开发的经济格局。另外,使荒山和撂荒地得到了有效开发和利用。

——工作思路与时俱进,扶贫政策更加深入人心。随着扶贫开发工作重点转移,结合武安实际,2003年我们在调研的基础上,率先提出和试行15个“整村推进”试点,2005年3月26日,市委、市政府出台了武字(2005)27号《关于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的意见》提出了“项目扶贫,整村推进”和“一村一品、一村一业”扶贫开发新思路,并在全市引起强烈的反响。全市申报“整村推进”项目达160多个,其中有45个项目得到了重点扶持。2004年11月14日和2006年11月7日先后在管陶乡和磁山镇召开了“整村推进”现场观摩会,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以上成就,标志着我市扶贫开发工作思路明确,措施得力,出台政策得民心、顺民意,贫困村干部和群众的整体素质和增收意识进一步增强,大干快上的干劲明显提高,使全市扶贫开发工作步伐又朝前迈出了一大步。

二、扶贫开发工作的主要做法

一是领导重视。市四套班子主要领导亲自抓,主管领导具体抓,经常过问和亲自参与扶贫开发各项活动,不断充实和加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定期召开扶贫工作专题会,研究方案,制定措施,并把扶贫开发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36名市级领导,分别建立扶贫联系点。市直部门和对口帮扶单位及企事业单位都成立了相应的组织,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和常抓不懈的工作机制,受到了好的效果。

二是落实规划。为了加大扶贫开发工作力度,市委、市政府出台了《武安市2001年—2010年扶贫开发十年规划》和计划,各乡村也因村因地制宜,制定了“长抓林、短抓牧”和开发剩余劳力、搞好劳务输出的经济发展规划。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抓好落实,基本做到了规划目标明确,责任到人,形成了“乡乡有规划,村村有工程,户户有项目,人人有任务”开发格局。

三是用足政策。为促进贫困乡村经济快速发展,根据党的先行农村经济政策和确保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先后出台了《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意见》、《关于实施西部山区开发的意见》和《关于加大对扶贫开发工作重点乡镇和重点村扶持力度的意见》、《关于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工作的意见》和计划。明确提出了市财政每年拿出专项资金用于扶贫,市直部门根据业务特点对贫困乡村给予人、财、物、科技、信息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扶持。该优惠的优惠,该配套的配套,该服务的服务,保证扶贫项目顺利实施,文件明确规定了贫困乡村新开发的扶贫项目三年内不纳税,以后如有困难还可以继续减免。千方百计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

四是加大投入。为解决贫困乡村和贫困户项目资金不足问题,市财政每年拿出专项配套资金实行重点扶持。2004年财政投入120万元的基础上,2005年财政投入专项资金150万元,2006年财政投入专项扶贫资金已达到460多万元。

五是制定措施。为调动贫困村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整体效应,我市提出和坚持了“扶勤不扶懒、扶干不扶喊、大干大扶、先干先扶和不干不扶”的扶持原则。近几年来,市财政筹措700多万元的专项扶贫资金,对西部山区种养项目给予了大力的扶持。为帮助群众解决种、养、加和产、供、销后顾之忧,市扶贫办还搭建了三个平台,使种养殖户购销有了保障,收入有了保证。

六是开展对口帮扶。继续实施了“东西对话,贫富结亲”,实施“共富工程”。开展村与村帮扶,富户于穷户结亲。同时还继续开展了“单位包村、干部包户”、“321”帮扶责任制,即市级、乡局级和一般干部分别包三户、二户、一户;扶持资金分别为300元、200元和100元;对口单位根据财力分别资金3万、2万和1万元。并动员社会力量开展“扶贫济困、送温暖、献爱心和“邻里互助活动,实现了有钱出钱,有物的出物,有力的出力,有智的出智,有信息的出信息,在全市形成了“互帮互助,共同致富的团结互助氛围。

七是实施“整村推进”。认真实施市委、市政府提出的“项目扶贫、整村推进”和“一村一品、一村一业”战略,通过宣传发动和政策鼓励,西部山区年新开发项目达160多个,我们采取了竞争机制,对参与种养殖户达到全村的60%以上的贫困村实行重点扶持,真正实现了整村推进战略和整体脱贫效果。

八是强化培训,搞好劳务输出。各职能部门每年根据自身的业务,举办了不同层次、不同规格的培训班达200多起,受教育人达3000多人次。并建立了8个示范园区,进行现场技术培训,培养出各种技术人才达200多名。我们还组织部分干部和群众代表到外地进行参观学习,借鉴他们的经验和技术,使贫困户开阔了眼界,学到了技术,增长了知识,在种养业开发上起到了骨干和带头作用。同时,有关部门还协调厂矿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接受和安排贫困村剩余劳力,年收入分别在3000—10000元。

三、扶贫开发工作面临的困难和存在问题

近年来,全市扶贫工发工作虽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还应看到扶贫开发工作存在一些问题,任务还十分艰巨,主要有:

一是贫困村经济发展不平衡。由于主观和客观条件差异,各村项目开发进度极不平衡。还有少数村干部认识不到位,措施不得力,等、靠、要依赖思想和“小富则安”的传统观念影响,严重制约着本村经济快速发展。

二是对口帮扶力度减弱。对口单位把对口帮扶当作负担,加上缺乏激励和制约机制,使有些单位有其名无其实,工作不到位,任务不落实,严重地影响了对口帮扶进度。

三是上级资金不对口。由于政策原因,我市省第二、第三批扶贫工作重点村得不到省和邯郸市专项资金扶持,使原制定的规划难以实现,致使有些基础建设项目中途流产。

四是“整村推进”方面:个别村镇选择项目缺乏科学论证,正确引导,而是凭领导意志上项目,导致项目效益不好,许多地方的干部不注重调动群众自力更生从事项目积极性,存在着等要思想,资金整合力度不足,基础设施建设薄弱。

五是劳动力转移方面:一是扶贫培训资金投入严重不足,二是专业培训进间短。

六扶贫开发资金投入总量不足。为解决贫困乡村和贫困户项目资金不足的问题,市财政每年拿出专项配套资金实行重点扶持,但由于我市贫困山区和贫困人口多,致使扶贫开发资金投入总量不足,用于项目发展的资金不多,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完善。

四、扶贫开发工作应对措施 目前,全市有6.7万人生活水平在贫困线(683元)和低收入线(944元)以下,共涉及115个村。其中,8个贫困乡镇107个村6.1万人,非贫困乡镇7个贫困村6200多口人。

一是进一步搞好规划,选好项目。按照“整村推进”要求,在搞好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逐村逐户搞好规划,通过好中选良,良中选优等的办法,筛选出30——50个适合当地资源、符合村情民意,并效益好、参与和收益人多的名、优、特、奇、新的种养加项目,给予重点扶持。有条件的乡村可实行“大联盟、小协会”和“公司+农户”、“集体+农户”及村与村、乡与乡连片开发。并由“整村推进”向“区域”推进,刀至全乡推进。进行“统一规划、统一培训、统一购销、统一防疫、统一管理”。确保项目上规模、上档次、创品牌、出精品、推向市场,增加收入。

二是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林牧业发展。2007年,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业”要求,重点发展以牛、羊、猪、鸡、为主的畜牧业和以核桃、板栗、黑枣、柿子、大枣、花椒为主的干鲜果树及蔬菜、药材等多品种项目。年底形成:6个种植园区,8个养殖基地,30个种养业专业村和1个手工业加工厂。有条件的村可采取股份制或留转土地形式,充分发挥农村经济联合社的作用。积极采取“自繁自养”、“自育自种”等模式,滚动发展,使林牧业成为分贫困乡镇和贫因村群众解决温饱、增加收入的主导产业。

三是继续开展对口帮扶。继续动员党政机产、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积极开展对口帮扶,认真落实“单位帮村、干部包户”即“321”帮扶责任制(即:市、乡局级和一般干部分别包3户、2户和1户;帮扶资金为300元、200元和100元;对口单位分别帮扶贫困村3万元、2万元和1万元),一包三年,不脱贫不脱钩,对贫困残疾家庭、独生子女户和优抚对象实行优先扶持。各贫困乡镇、贫困村要加强同市对口帮扶单位联系,争取更多、更有效的扶持。同时,动员富乡、富村、富户与贫困乡、村、户结对帮扶和邻里 互助。积极鼓励工矿老板和个体工商户为贫困村做贡献,实行 互惠互利,使全市形成“团结互助、扶贫济困”和“送温暖,献爱心”的良好社会氛围。

四是抓好劳务输出。市政府要及时掌握和协调涉农部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以及厂矿企业的用人计划和就业信息,为贫困乡村剩余劳力提供就业门路。并搞好技术培训,每年培训不少于10次,受训人员要达到1000人以上,年劳务输出达到8000人次以上,户年实现增收3000元以上。

五是加大资金投入,加大扶持力度。要按照“以自力更生为主、集体帮助为辅、国家予必要的扶持”的扶持政策,坚持“专款专用、重点使用”的原则,围绕“整村推进”战略,集中资金、集中力量对项目好、效益高、参与人多、前景广阔的项目给予重点扶持,继续坚持“扶勤不扶懒,扶干不扶喊,先干先扶,大干大扶,不干不扶”的扶持原则,实行重点扶持。对“整村推进”的重点项目,扶持资金不少于15万元;对投资比较大、资金比较少的“一村一品”项目,可以先给予部分启动资金,帮助其快速发展,确保其项目正常运行。

六是加强监管力度。对申报“整村推进”项目,要严格按照项目申报程序,实事求是写出书面报告,认真填写预算和验收表,申请和预算报告,扶贫办要坚持“报项目必看,完工后必验,合格后必付”的原则,确保项目真实可靠、真正见到实效。对下拨的扶贫资金要坚持“专款专用、重点使用”的原则,严把资金使用关。首先要规范财务报帐手续,严格财经纪律,要实事求是的把项目资金落到实处。并增加透明度,实行公开、公平、公正,自觉接受上级和群众的监督。要经常督导检查,严防弄虚作假,虚报冒领和截留挪用及贪占、私分等违规、违纪、违法事件的发生。

七是认真落实扶贫政策。要紧紧围绕中央、省和我市《2001年—2010年扶贫开发十年纲要(规划)》和上级要求,结合当地实际,继续落实《关于加大对扶贫开发工作重点乡镇和重点村扶持力度的意见》、《关于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在全市开展“扶贫济困捐助月”活动的通知》等文件和优惠政策,使贫困村和贫困户真正看到希望,得到实惠。

八是加强领导。市、乡、村各级要进一步加强对扶贫工作领导,要把扶贫工作列入各级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定期召开扶贫工作专题会、调度会,总结经验,研究方案,制定措施,确保扶贫工作卓有成效的开展。

第四篇:汉中市狠抓扶贫开发重点工作的主要做法及措施

汉中市狠抓扶贫开发重点工作的主要做法及措施

近几年来,我市扶贫开发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办的大力支持和业务指导下,认真贯彻中省扶贫开发方针政策,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围绕扶贫开发工作任务,突出整村推进、移民搬迁工作重点,创新工作思路,夯实目标责任,强化管理措施,狠抓任务落实,各项扶贫开发工作稳步推进。主要做法及措施是:

1、抓重点,连片推进。近几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省扶贫开发各项方针政策,坚持以新农村建设为目标,把整村推进连片开发和千村贫困人口搬迁工程作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牢固树立“打造精品工程、建设一流片区”的思想,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聚力搞好开发建设。在项目组织实施中,做到科学规划,连片推进,试点带动,规范管理,高质量建设,使项目区基础设施、产业开发、村容村貌、人居环境及社会事业得到全面发展,建成了洋县华阳镇、略阳九中金镇等一批具有示范带动性的整村推进样板区和新农村建设示范点,为提升全市整村推进连片开发水平,推进新农村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抓整合,加大投入。不断总结和大力推广“三捆绑、四结合、五到位”的工作机制,坚持“政府统筹、社会参与、资金捆绑、整村推进”的原则,按照“用途不变、渠道不乱、各尽其力、各尽其功”的要求,不断优化资源配置,加大项目资金整合力度。市县扶贫部门积极与相关部门搞好工作协调和计划衔接,各涉农部门认真落实扶贫开发“五到村”责任制,在项目规划、资金安排上与扶贫开发紧密结合,把涉农项目

资金集中用于当年启动建设的扶贫重点村和集中移民搬迁点。2008年以来,全市在建的497个扶贫重点村和61个移民搬迁点共整合各类涉农项目资金5.04亿元,平均每个村整合项目资金90.3万元。

3、抓结合,提高成效。一是把扶贫重点村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按照新农村建设标准和要求,认真搞好村级规划,制定实施方案,抓好项目建设与管理,使扶贫重点村建设与新农村建设同步推进,协调发展。二是把整村推进与千村贫困人口搬迁工程紧密结合,在移民搬迁项目安排上将计划指标集中用于整村推进连片开发,做到统一规划、统一管理,聚合资源同步推进,极大提高了扶贫开发综合效益。三是把产业开发与信贷扶贫、互助资金、雨露计划等增收项目结合,通过项目带动、资金扶持、技能培训等方式,加快“一村一品”建设,推进农业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四是把扶贫项目村建设与小流域治理、退耕还林、计划生育、社会扶贫等工作相结合,精心组织和广泛动员全社会积极参与整村推进连片开发建设,形成了各级高度重视,相关部门紧密配合,群众广泛参与的良好氛围。

4、抓培训,提高素质。把贫困乡村干部培训纳入了市县组织部门和扶贫部门对基层干部培训计划,根据扶贫开发工作任务及省市要求,不断加大扶贫开发培训力度。新阶段扶贫开发以来,市上先后对规划内187个贫困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和1230个扶贫重点村村支书、村主任进行了扶贫开发政策、扶贫项目资金使用管理轮训,并坚持每年举办新启动扶贫重点村、移民项目村、互助资金项目村村干部培训班等,年参加培训的县、乡、村干部达1000人以上。同时,紧密结合农业产

业发展,加大对贫困群众的劳动技能、科技实用技术培训力度,三年累计培训贫困人口30多万人次,使贫困群众的生产技能和综合素质得到明显提高,有力促进了农民增收。

5、抓管理,强化责任。一是不断完善管理机制,强化工作责任,坚持党政一把手负责制,并把扶贫开发工作纳入对县区、对部门、对干部综合考核内容,进行绩效考评,奖优罚劣。二是把扶贫开发项目建设纳入市、县政府“阳光政务”工程,将扶贫开发有关政策、资金投向、建设内容、建设标准、工作要求等向社会公开公示,自觉接受社会监督。三是强化扶贫开发项目资金的管理,坚持“重点项目专家评审制”、“重点村建设竞选择优制”、“项目建设跟踪检查制”、“项目资金使用管理公开公示制”、“项目资金县级报帐制”、“项目资金审计制”等管理措施,确保了扶贫开发项目建设的顺利实施和扶贫项目资金的安全、高效运行。四是认真抓好检查。市县建立了严格的检查制度,坚持定期或不定期对项目村建设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研究解决,有力促进了扶贫开发工作的健康发展。

第五篇:扶贫开发

作为全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之一,近年来,枞阳县扶贫办围绕“依托党建抓扶贫、抓好扶贫促发展”的整体工作思路,充分依托部门优势,较好地发挥了职能作用。一是整合培训资源,提高党员干部素质。近年来,该县扶贫办积极整合县内外各种培训资源,加强对农村党员干部的培训,取得了明显效果。一是与县委组织部、县委党校等部门配合,开展村级主要负责人及选派干部、选聘生政策理论培训。2008年,与县委组织部、县检察院联合举办了村党组织书记预防职务犯罪培训班,社会影响较好。二是与县水产局、农委、妇联等部门配合,对农村党员进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2008年,共举办水稻栽培、棉花、大棚疏菜种植、畜禽、水产养殖等实用技术培训班8期,培训农村党员干部2932人次。三是认真实施“雨露计划”,以计算机应用、缝纫、纺织、家政服务、旅游服务等为主要内容,对外出务工人员开展订单式培训。2008年,共举办技能培训班5期,转移培训劳动力1031人,拓宽了困难党员和农村劳动力致富增收的渠道。

二是加大投入力度,加强村级阵地建设。为了使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真正成为基层组织建设的阵地,经县委县政府同意,县扶贫办与县委组织部在认真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先后两批确定了全县因区划调整、规模扩大以及年久失修等原因造成村级组织活动场所不达标的90个村,每村补助5万元,帮助这些村级党组织建立党员活动室,添置电教等设备,使之达到“三室六有”标准,更好地发挥“五个中心”作用。

三是优先安排项目,支持选派选聘工作。为了支持配合县委选派优秀年轻党员干部和选聘优秀大学生到村任职工作,县扶贫办在扶贫项目安排时,优先安排有选派、选聘干部任职的村,并针对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后进村和贫困村的实际,分别安排适当项目,使这些村党组织在全县基层组织建设中较好地发挥了示范带头和争先进位的作用。据统计,2007年以来,县扶贫办共为选派、选聘干部任职村安排项目87个,资金总计300多万元。通过这些扶贫项目建设,加强了选派、选聘干部任职村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解决了许多事关群众生活的实际问题,提高了选派、选聘工作的成效。

四是深入基层一线,积极参与农组工作。县扶贫办虽然人数少,任务重,但始终坚持把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作为扶贫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常抓不懈。每人每年深入农村基层开展专项调研均在15天以上,经常抽调精干人员,配合组织部门开展农组工作督查、评比及选派、选聘干部考核工作,积极主动履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按质按量完成领导小组交办的各项任务。2009年初,为了进一步加强农组工作,县扶贫办及时和县委组织部联系,在广泛征求帮扶单位意见的基础上,对县直单位帮扶贫困村,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帮扶贫困户进行了全面调整,有力地推动了城乡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工作。

下载中国扶贫开发的措施(5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扶贫开发的措施(5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扶贫开发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发展的扶持力度,逐步提高扶贫标准,提高扶贫开发水平”的扶贫开发工作要求。因此,要适应新形势,研究新对策,积极......

    扶贫开发(精选合集)

    扶贫开发 第31期 安徽省扶贫开发 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一八年五月二十八日 颍上县以美丽庄台建设为主抓手 全力推进行蓄洪区脱贫攻坚近年来,颍上县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

    2001年白皮书中国的农村扶贫开发

    中国的农村扶贫开发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二○○一年十月·北京 目 录 前言 一、 扶贫开发的历程与成就二、 扶贫开发的政策保障三、 扶贫开发的主要内容与途径......

    汉中市抓好2010年扶贫开发工作的主要做法及措施

    汉中市抓好2010年扶贫开发工作的主要做法及措施 我市2010年扶贫开发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扶贫办的大力支持和精心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省扶贫开发方针政策,坚......

    中国扶贫开发的意义与当前的形势[推荐]

    中国扶贫开发的意义与当前的形势 【日期:2015-12-23】 【来源:《中国扶贫》杂志2015年第23期】 【阅读 7825 次】 “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时候,我国的国民经济处在崩溃的边缘......

    献给中国扶贫开发二十年大型图片展览综述

    献给中国扶贫开发二十年大型图片展览综述“新世纪、新时代、新定西———献给中国扶贫开发二十年大型图片展览”,从2005年5月开始筹备,到今年3月17日在北京展出结束,历时近两年......

    中国水污染及其治理措施.

    中国水污染及其治理措施 中国水污染及其治理措施 摘要:水是生命之源,是万物生存发展之本,遏制水污染,保障水安全,是现阶段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而中国的水污染程度日益加......

    中国雾霾措施

    继17日遭遇严重污染后,陕西省西安市18日、19日持续笼罩在重度雾霾中。气象部门预测显示,未来一周内西安环境空气质量有可能维持目前状况,甚至还将进一步恶化。 18日下午的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