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舞蹈走进社区走向群众(模版)

时间:2019-05-14 21:39: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让舞蹈走进社区走向群众(模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让舞蹈走进社区走向群众(模版)》。

第一篇:让舞蹈走进社区走向群众(模版)

让舞蹈走进社区走向群众

艺术,是由各个不同的艺术品种所组成的。作为艺术之一的舞蹈,同样是一个非常广阔的天地,它也是由各个不同的种类、不同的样式、不同的风格的舞蹈所组成的。作为欣赏提高升美的舞蹈艺术来讲,重要的是观众的参与,如果失去了观众群体,那么舞蹈就会走向没路。所以要发展舞蹈艺术、提升群众的舞蹈欣赏品位,缩短舞蹈与观众之间的距离,首要的一点就是要让舞蹈走进社区,走向群众中去。让群众参与进来,形成互动,以此推动舞蹈不断地向前发展。

在没有产生语言之前,原始人首先是用身体的动作来沟通情况和交流思想、情感的。原始舞蹈之所以在民间有广阔的空间,是因为其存在有着极强的实用功能,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传授生产经验和组织劳动。(2)锻炼武士,教育儿童。(3)记录民族历史。(4)治病功效。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经济的繁荣、人们生活节奏的逐渐加快,肢体语言也被逐渐地抽象化、艺术化,并最终成为一门可供欣赏的舞蹈艺术来加以表演。这又带来一个重大的变革,即人们生活节奏的紧张,生活理念的变革,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也逐渐被一些新的通信工具所替代。舞蹈的本质功效也已在逐渐地发生着变化,有些专家指出,现代人类的智力发达了,但肢体却退化了。我们应当注意到的是人们使用肢体的机会少了。因此,社会需要舞蹈的发展,这不仅是由于舞蹈只当做一种欣赏的手段参与其中,重要的是舞蹈发挥着其他的一些功能。这些功能是舞蹈艺术作为一个整体所发挥出来的。舞蹈作为一门艺术存在,不仅是训练完美的体形,更为重要的是,它是双向的结合体,即塑造完美体形的同时,也不断地增加人们对舞蹈中美的认识,对世界美的认识,对人们用肢体表达思想的意识作出一种回应。从历来一些专家对舞蹈的功能的概括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舞蹈艺术对社会的作用与影响,是通过生动鲜明的舞蹈形象,以审美为中介实现的。就是说舞蹈的认识内容、道德倾向以及其他功能都必须与舞蹈美感因素相结合,并以舞蹈审美的形式表现出来。这就是舞蹈艺术之所以是特殊的意识形态的“特殊”之所在。所以舞蹈的功能可归纳为:以富有魅力的动态艺术形象,使人悦目赏心,陶冶性情,美化心灵,促进人民的身心健康和社会风尚的完善,进而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不断发展。舞蹈既然有如此众多的意义和价值魅力存在,那么如何使发展?首先就是要走向大众,走向群众的生活中去。

(一)舞蹈要走进社会,走向群众中去。只有社会这一大的群体才是舞蹈甚至是一切文化意识存在的根本所在。走到群众中去进行文化宣传,将民族化和大众化统一起来,为人们喜闻乐见的业余文化活动。舞蹈走向群众的起点离不开社区,并成为社区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如果对社区文化在中国的当前现状来分析,应当归为不理想状态。紧张忙碌过后的人们,常以上网、聚众赌博等活动来度过忙碌后的休息时间。这种不良行为的产生,有着严重的社会根源。所以在社区中推广舞蹈,有助于社区中的人们相互之间进行交流情感、相互学习,也有助于人们身心的全面提高。这样对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国民素质有着很强的现实义意。健康的身心是当前整个社会的要点所在,也是体现国民素质的重要方面。虽然舞蹈已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在社会中的功用也逐渐地发生了变化,但其根本的功能却无法改变。引导社区的整体审美水平,提高审美情操。优秀的舞蹈作品在培养社区观众的审美能力、提高艺术修养方面,有着很重要的作用。马克思就曾说过:“艺术对象创造出懂理艺术和能够欣赏美的大众。”就是说,优秀的舞蹈作品能够培养人们高尚的艺术趣味和审美能力。

身体素质的提高,加强社区的活力。高楼大厦和现代的生活节奏阻隔了人们之间的交流,而舞蹈正是一个群体的艺术,可以将同一社区为单位的人们聚居起来,丰富他们的文化,加深社区成员之间的理解,引导一个“和谐社区”的发展。如在社区中开展有意义的舞蹈比赛,或是在社区中进行定期的舞蹈培训,这样的活动可以减少人们因无事可做而聚众赌博等一些不良现象的发生。也可以让人们的心灵得到放松。尤其是现代社会老年群体的增多现象极为严重,如何让这些老年人能够过上一个舒造、愉快的晚年生活。舞蹈是最好的方式。根据最新调查研究表明,舞蹈者在跳舞时,伴随着音乐节奏,抬手、举足、跳跃、旋转,会使肌肉胫腱紧张、松驰,各关节曲直、旋拧,从而导致人体出现从垂直稳定的平衡状态到前倾后仰、左旋右转的不平衡状态,以及跳起又下落的与地心引力的对抗等一系列动作都会刺激人体动觉、平衡觉、听觉等器官,由此而产生的神经冲动反映到大脑,然后大脑依靠多种分析器共同参与作用,直接由动作知觉引起美感意识。另外舞蹈还会对人的体格(包括人的生长发育水平、体形和姿态)和体能(包括摄取、排除、改造、适应、运送、储备等能力)这两个方面产生作用。跳舞可以使全身得到运动,这样有助于身体各器官系统的全面发展。比如,对内脏健康的影响。经常运动可使心肌发达、体积增大、搏动力强、心跳慢而有力。挺胸抬头可使胸部得到充分扩展、胸围扩张、吸氧量增大,能保证机体氧分的充分供应。腹腰动作能对肝、胰、脾、肾、胃、膀胱、大小肠、肛门,起到按摩和揉挤的作用,可以促进肝内血液循环,提高胃、肠的消化和吸收能力,增强肾上腺的分泌功能,改善体内的物质代谢,增强膀胱和肛门括约肌的收缩,从而增强肌体的排泄能力。总之,舞蹈以其特有的方式,运动着人的四肢以及内脏,从而达到强身键体,延年益寿的功效。

舞台艺术舞蹈和群众的距离缩短。从近几年来的各种舞蹈比赛中可以发现,群众参与舞蹈大赛的积极性和人数逐年增多。这些群体越来越会欣赏舞蹈,越来越趋向于专业化。这说明社区舞蹈工作的开展已经有了一定的效果。真正地提升了一部分观众的审美趣味。这也是中国舞蹈艺术发展的一个良好的基础。

舞蹈走进社区,走向群众。在社区中开展起来,是发展舞蹈事业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不同的社区开展活动,针对不同社区的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舞蹈走进社区,既可以提高身心、增进友谊,也可以提高审美趣味,同时还可以使民间传统舞蹈文化得以保存,这既是提高国民素质的一个良好起点,也是建立和谐社会的根本要点所在。

(编辑/永安)

第二篇:让生活走进课堂 让课堂走向生活

让生活走进课堂 让课堂走向社会

顺德区顺峰小学

陆志豪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新课程,它与以往的思想品德课有所不同的是,课程在内容上更贴近生活,以学生自身生活为出发点,通过课堂上构建一个活动,来模拟生活真实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使学生的品格得到培养,情操得到陶冶,素养得到提高。要想真正教好《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就应该多想方法,不断创新,在探索中求进步、促发展,我坚信只有自己心中拥有太阳,才能给人以阳光,只有掌握了爱的艺术,你的心血才会浇灌灿烂的希望之花。

一、让生活走进课堂。

“道德是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没有能与生活分离的纯道德生活”。因此,生活既是道德教育的起点,也是道德教育的终点。思想品德在本质上不是形而上的抽象的教条,而是与生活密切相连的生动素材。儿童对世界的认识首先是从他所面对的现实生活开始的,生活中的许多情景和时间都蕴涵了丰富的道德内涵,如家庭生活中蕴涵着家庭伦理,集体生活中蕴涵着团结、友爱与合作,社区生活中蕴涵着公共道德和环境意识等。因此,在上课前,笔者都会精心设计每节课的每个块面的活动。如在设计《让爷爷奶奶高兴》时,设计了四个块面的活动——亲子游戏、采访爷爷奶奶、回忆成长往事、用行动去关心爷爷奶奶。这四个活动并非随意拼凑,而是遵循这学生内在情感线索,由对家庭成员的了解到体会到爷爷奶奶的艰辛,直至到从内心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爷爷奶奶的疼爱。从而爱父母、爱家庭,爱爷爷奶奶,在整个活动中学生经历了这样一个情感升华的过程。可以这么说,活动对于《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来说就是它的生命所在,那么在组织学生活动,使学生通过活动得到发展这方面应该注意什么呢?以《让爷爷奶奶高兴》这一系列活动来看,首先活动的主题来源必须使学生所关注的日常生活,具有实践意义。因为只有当学习发生在有意义的背景中,即与学生的生活世界发生联系时那种学习才是有效的。而这一单元的主题是家庭,这是学生最早接触的社会小环境,他们是通过家来认识社会,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培养最初的道德感、责任感的。当《让爷爷奶奶高兴》这一主题一经确立后,我便围绕这一主题设计了活动方案,开展了许多活动。比如让学生去了解家庭成员的年龄、生日,制作生肖卡等,孩子也都纷纷说了自己愿意帮助父母亲、爷爷奶奶做力所能及的事,但在课堂上与学生交流时,他们其实并不了解自己的爷爷奶奶,个别孩子甚至对爷爷奶奶的严格管教非常反感,很明显课堂上所说的对爷爷奶奶的关心不是发自内心的。虽然按照教材的编排活动可以结束了,但我作为活动的引导者抓住契机将活动继续向纵深开展。因此有了《让爷爷奶奶高兴》系列活动之二《伸出爱的手》。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发现许多孩子对于家这个生于斯,长于斯的地方显得既熟悉又陌生,对于爷爷奶奶的认识则停留在浅层次上,而对于自己在家庭中所处的位置,自己应负的责任则全然不知。因此,激发起他们了解爷爷奶奶的欲望,围绕着他们对父母提出的一个个实实在在的问题,从而立体地、全方位地凸现了一个个辛勤工作,关爱家庭的爷爷奶奶形象。由游戏而产生的对心灵的触动到自主的去了解,这些都是在活动中不断动态生成的新的内容。也就是说,活动在具体情境的交互作用下不断产生了新的内容,产生了新的活动目标。在活动中,准确地把握了学生的新的动向,引导学生将活动不断向深处开展,使学生有所获。

二、教学方式生活化。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可以在各种活动中实现。学生知识的获得单靠教师的灌输和学习书本上的东西是不够的,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中,应尽量把学生的目光引到课本以外的、无边无际的知识世界中去,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习做人,并把道德寓于儿童的生活中,使儿童在生活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品德。例如教学二年级《秋天在哪里》这一课时,我首先带领学生亲自到大自然中寻找秋天,感受秋天的美,把学生引到课本以外的生活世界中去。其次,通过学生亲自体验秋天、观察秋天,让学生了解秋天“不仅美丽,而且是个充满生机的季节”,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在大自然中的乐趣。最后,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寻找、体验感受到的秋天,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和秋天玩。在玩中,学生真正感受到秋天带给他们的快乐,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因此,内心深处就有了一种想去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三、在课堂上感受生活。美国教育家杜威说:“教育即生活。”其实,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就是生活的阐释!生活是品德教学唯一的源头活水。如果我们的课堂脱离了现实生活,就成了无源之水。我们在使用手中的课本时,就特别注意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因为课本只是一个蓝本,特别是品德与社会课,三分在课内,七分在课外。所以我们的课堂必须要充满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品德,拥有品德。品德课的目标应当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觉得目标通过努力是能做到的。我们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本着先从学生个体经验出发,再与现实的道德规则、教学材料结合起来,形成具体的能反映社会现实和发展需求及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目标体系,使教学目标更优化,让其成为连接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及课堂教学与学生个性发展的枢纽。如学习礼貌待人的系列内容时,我们除制定知识目标:讲礼貌是尊重别人和友好的表现,是我国的传统美德之外,还制定了能力目标:在与他人交往时,要做到态度诚恳、和善、谦恭,语言温和、友好、有分寸,真正有效地促使学生在生活中形成品德。

四、将课堂延伸至社会的生活中。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希望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开展活动,恰恰给学生创设了发现、研究、探索的场所和过程。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得到一种情感体验。如在“遵守交通规则、安全才能回家”主题中,结合大部分学生回家要过马路,就开展 “交通知识知多少”的竞赛活动。让学生自主收集交通资料,制作交通标志。在比赛的过程中,与同学们共同竞争、交流。课外,又将自己收集到的资料制作成小展版,进行展览,强化安全意识。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要善于联结课堂内的生活与课堂外的生活,教学应从课堂生活拓展到儿童的学校、家庭和社会生活,最大限度地、立体地整合各种教育资源。要让学生积极地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并通过活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生活经验。

五、让课堂走向社会。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要把教育从鸟笼里解放出来„„鸟的世界是树林,教育的世界是整个社会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道德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教学时,我们应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组织、安排教学内容,让学生走近社会生活,从而引导学生去热爱生活、学习做人,形成良好的品德。

课程来源于社会社会生活,回归于生活。如果要让学生愿意并积极参与活动,必须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点设计组织活动内容。儿童在自己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才能自然地运用自己的经验,积极参与活动,并深入体味活动的内涵,加深对生活和自身的理解。因此,我觉得教师要关注来自学生生活的各种信息,关于捕捉并遴选其中有价值的内容,生成符合教育目标的主题,设计各种教学活动。儿童对源于自己生活的活动会特别感兴趣,有很强的参与欲望。这样,他们活动时就会有高涨的热情和自己独特的感受。

“回归生活、关注儿童现实生活”是小学思品课程的首要特征。因此,我们应该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读好生活这本“大书”。从课堂走向社会生活,可以让学生对学习产生足够的兴趣,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由狭窄的课堂教学变为融入生活的生活化教学。我们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生活走进课堂,让品德融入社会生活中。

第三篇:让舞蹈走进小学音乐课堂

让舞蹈走进小学音乐课堂

舞蹈艺术是音乐艺术的姊妹,很多时候二者甚至水乳交融,其关系比其他姊妹艺术可能更嫡亲些。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有系统有规范地融入舞蹈艺术教学,合理分配教学时间,注重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强调成品舞蹈的赏析,对学生的人格成长、情感陶冶以及智慧的提高等,具有重要价值。它既可以美化学生的形体气质,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愉悦学生身心健康,更能增进学生的合作体验,拓展学生的想象创新。从学生的实际和需求出发,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来进行教学,才能让学生获得美的体验,使学生在终身的工作和学习中变得更富有情趣,更富创造性。

一、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实施音乐与舞蹈结合的教学意义

(一)美化形体气质

舞蹈艺术是人体动作的艺术。它是以身体动作练习为其主要内容来进行教学、训练的,它要求人的身体情感、精神共同参与活动。因此,首先在训练中通过脑力活动和体力活动的和谐结合,有益于开发中枢神经对动作的支配意识。在训练中也由于肌肉和骨骼的发展,舞蹈的同时还能有效地提高身体各部位的协调性和灵活性。在舞蹈中特别要求的身体姿态,如:收腹、挺胸、提臀、抬头等,还非常有助于训练和保持良好的形体姿势,塑造美的气质。

(二)丰富情感表现

在新的音乐课程标准中,表现与社会交往价值被提高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位子。人类在互相交往中,许多观点都是通过语言来表达。但在语言产生前,肢体表现是人类信息交流、传情达意的主要方式。而舞蹈就是这种肢体表现的发展和艺术化。它跟音乐一样具有一定的情感性。如能根据舞蹈动作的情感意识和文化特征,在动作训练中结合对动作文化内涵和对动作情感表达的学习,就更有益于丰富学生情感表现。“言之不足咏之、咏歌不足舞蹈之”,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结合舞蹈艺术的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创造性表达个人情感的形式,对于学生来说,自我表现的形式越多,自多发展的潜力也就越大。挖掘人本身就具有肢体表现的这种本能,让学生从小就养成敢于自信地用各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有助于提高人的社会交往能力。

(三)愉悦身心健康

音乐教育所承担的任务不仅是让学生在音乐实践中学习一些基本的音乐文化知识技能技巧,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音乐审美的体验中享受成功的欢愉。而舞蹈发展至今它的生命力不仅仅体现在情感、情绪的独特表达方式,更在于舞蹈过程是一个身心发展,健康体魄的过程。它符合人体最本能的动感要求,不仅通过自身的参与,真正缓解紧张,获得身心的愉悦,更重要的还健康了体魄。

(四)增进合作体验

对于小学生而言,在一定程度上,音乐艺术主要还不是一门知识,而是一种内心体验,一种审美愉悦的体验,一种全员参与,互相合作的体验。而舞蹈是人类群居、交流的产物是建立人群亲近、融洽合作的纽带,与其它艺术相比,更重要的特征是它的群众性。因此,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融合舞蹈教学就更能充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更能促进学生体验交流。

(五)拓展想象创新

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促使人才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培养具有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接班人已成为教育的头等大事。在新一轮的课标中,也非常明确地指出:中小学音乐教学,目的在于通过音乐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而在舞蹈的动作训练中,不仅要求从情感表达需要去探索肌肉、节奏、力度、空间等的变化,更通过多重角度的变化去寻找新的动作,从而达到对现有动作规则的超越和突破,促进创造性表现的增长。

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实施音舞结合之教学,加深“舞与唱”、“舞与乐”、“舞与说”等内容的教学,通过动作探索练习和音乐即兴练习,有益于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发展他们的想象力,激发他们的创造欲,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二、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实施音舞结合应注意的问题

音乐教学如何实施与舞蹈的综合,这是个大问题,这里仅略谈些个人的感触。

首先,要注意恰切理解《标准》的“综合”理念。《标准》指出:“综合应以音乐为主线,通过具体的音乐材料构建起与其他艺术门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将其他艺术表现形式有效地渗透和运用到音乐教学中,通过音乐为主线的综合艺术实践,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音乐的意义及其在人类艺术活动中的价值。”因此在教学实践中,需要体现音乐与舞蹈的综合时,是将舞蹈渗透、运用于音乐教学之中,应突出音乐为主线,而不是进行舞蹈教学。

其次,对于用形体动作表达音乐情绪,教学中很注重让学生自主探究、即兴表演。在这个过程中,我认为还应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是能在尊重学生创造性的基础上,将学生表现的动作加以规范,提高其表现力。应先让学生创造,再统一归结到教师设计的动作上来。

三、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实施音舞结合教学的策略

1、兴趣是一切学习的动力,是学生主动进行学习和研究的精神力量。在新课标理念中,就把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培养作为教学的首要任务和目标。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他们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接受学习为探索学习,便成为音乐学习中的首要问题。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实施音舞结合,教学就必须从学生的需求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及身心特点,把一系列的舞蹈知识、技能技巧、简单化、儿童化、趣味化、游戏化,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让学生在自身的参与体验中来欣赏音乐舞蹈,来学习音乐舞蹈,来创新音乐舞蹈。

2、《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是音乐教学的指针。我们依据《标准》来学习、认识这个问题。《标准》“基本理念”之七是提倡学科综合,指出音乐教学的综合其中包括音乐与舞蹈的综合。《标准》的“总目标”中明确了将其他艺术表现形式有效地渗透和运用到音乐教学中的“综合”目标。《标准》的“内容”部分分别从“表现”、“创造”角度对舞蹈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大致如下:

能够随着音乐的节奏走步、跳步。(1—2年级)

能够感知音乐主题、乐句和段落的变化,并能够运用体态、动作表情作出相应反映。(3—6年级)

能够配合歌曲、乐曲用身体做简单的动作。(1—2年级)

能够在律动、集体舞、音乐游戏、歌表演等活动中与他人合作。(1—2年级)

创造:

能够在唱歌或聆听音乐时即兴地做动作。(1—2年级)

能够即兴创编同歌曲情绪一致的律动或舞蹈、并参与表演。(3—6年级)

能够用简单的形体动作配合音乐节奏。(1—2年级)

能够用简明的表演动作表现音乐情绪。(1—2年级)

接触与了解戏剧、舞蹈等艺术表演形式,认识音乐在其中的作用。(3—6年级)

四、实施音舞结合教学的注意点

(一)必须强调规范性系统性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在实施音舞结合教学时,必须明确自己是在传授知识,而知识就应有一定的系统性与规范性。在教学中教师就不能想到什么就教什么,应遵循“循序渐进”这一教学原则,必须给教学制定出总目标和学段目标,让教学有系统性,同时也必须讲究知识的规范性。

(二)必须注重保持学生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任何教学都必须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出发,在音舞结合的音乐教学中,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的兴趣显得更为重要。由于长期以来教育及社会多方面的影响,“舞蹈是女生做的事”这一观念深深地扎根在学生的心中,只有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特别是男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慢慢地去改变学生的观念,让学生变“被动学生”为“主动学习”。我在刚刚给三年级上音乐课时,不少男孩子不太喜欢上音乐课,对于舞蹈更是没有多大的兴趣,但是我根据男孩子的心理特点从他们感兴趣的地方入手,例如:男生特别爱摔跤、骑马,我就从蒙族舞入手,先和他们聊,问他们到过大草原没有?骑过马没有,引起他们的兴趣后,问他们看过蒙族舞蹈没有,然后再给他们跳几个很帅气的舞蹈动作,让他们知道男孩子跳的舞和女孩子不一样,他们要表现得是男孩子阳刚的一面,不作女孩的动作。就这样男孩子不光很喜欢上我的音乐课而且在我挑选男生舞蹈队员时都特别积极、踊跃。——是的,他们也喜爱上了舞蹈!

(三)必须加强舞蹈成品赏析

舞蹈是一门综合艺术,更是一门可视艺术。它是集美术、音乐、表演、服饰、文学、历史、地域文化等一身的综合艺术。本学期,我在每个班安排了两节舞蹈成品赏析课,在课上教会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位来了解舞蹈,同时懂得欣赏舞蹈。只有了解懂得了才会去欣赏,只有欣赏了,才会去喜欢。有人曾对电视观众做过一个简单的口头调查,发现对电视或舞台上的舞蹈节目经常是关注地大多数是受过舞蹈培训的,而那些没有舞蹈经历的人几乎不看舞蹈节目,即使去看也只是看舞蹈外在的服饰,队形及热闹程度等而忽略舞蹈真正要所表现的内容。因此,在实施音舞结合教学的同时,必须侧重舞蹈成品的赏析,让学生从小就学会并懂得去欣赏舞蹈。

(四)必须合理分配教学时间

在小学课堂教学中,一节课四十分钟显得尤为珍贵,教师在这有限的时间里既要教一定的音乐知识技能,又要教学一定的舞蹈知识技能,只有合理地分配按排好时间,才能保证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如我在每节课都按排出5-8分钟的时间做一些形体基训动作的教学,或是结合音乐教材中的歌曲来编排一些简单的动作,让学生无论在歌唱或是舞蹈方面都得到发展。如在教学《我是草原小牧民》时,就结合蒙族舞蹈来进行教学,教授他们《骑步组合》,让喜欢唱歌的同学来唱歌,喜欢跳舞的同学来跳舞,一堂课上有歌有舞,一个小节目就这样诞生了!同时也可以在学期中特按排出一些课进行集体舞的教学,在教授一年级音乐课中我编排了舞蹈《闪烁的小星》,在教授二年级音乐课中我编排了舞蹈《我的家在日碦则》,让学生通过学习藏舞来感受西藏风情。我是这样安排集体舞课的时间的:每3-4周一次一节集体舞课,让学生在不段的复习巩固中学习知识。

总之,舞蹈和音乐是艺术中两个独立而又相互联系密切的分支,舞蹈是看得见的音乐,音乐是舞蹈的灵魂,在小学艺术教育中,实施音舞结合教学,开辟一个介于艺术课程与音乐课程之间的教学课程,是一种立即可行的教学方式。是一个值得每一个音乐教学工作者去尝试与探索的课题。

舞蹈艺术是音乐艺术的姊妹,很多时候二者甚至水乳交融,其关系比其他姊妹艺术可能更嫡亲些。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有系统有规范地融入舞蹈艺术教学,合理分配教学时间,注重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强调成品舞蹈的赏析,对学生的人格成长、情感陶冶以及智慧的提高等,具有重要价值。它既可以美化学生的形体气质,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愉悦学生身心健康,更能增进学生的合作体验,拓展学生的想象创新。从学生的实际和需求出发,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来进行教学,才能让学生获得美的体验,使学生在终身的工作和学习中变得更富有情趣,更富创造性。

一、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实施音乐与舞蹈结合的教学意义

(一)美化形体气质

舞蹈艺术是人体动作的艺术。它是以身体动作练习为其主要内容来进行教学、训练的,它要求人的身体情感、精神共同参与活动。因此,首先在训练中通过脑力活动和体力活动的和谐结合,有益于开发中枢神经对动作的支配意识。在训练中也由于肌肉和骨骼的发展,舞蹈的同时还能有效地提高身体各部位的协调性和灵活性。在舞蹈中特别要求的身体姿态,如:收腹、挺胸、提臀、抬头等,还非常有助于训练和保持良好的形体姿势,塑造美的气质。

(二)丰富情感表现

在新的音乐课程标准中,表现与社会交往价值被提高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位子。人类在互相交往中,许多观点都是通过语言来表达。但在语言产生前,肢体表现是人类信息交流、传情达意的主要方式。而舞蹈就是这种肢体表现的发展和艺术化。它跟音乐一样具有一定的情感性。如能根据舞蹈动作的情感意识和文化特征,在动作训练中结合对动作文化内涵和对动作情感表达的学习,就更有益于丰富学生情感表现。“言之不足咏之、咏歌不足舞蹈之”,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结合舞蹈艺术的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创造性表达个人情感的形式,对于学生来说,自我表现的形式越多,自多发展的潜力也就越大。挖掘人本身就具有肢体表现的这种本能,让学生从小就养成敢于自信地用各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有助于提高人的社会交往能力。

(三)愉悦身心健康

音乐教育所承担的任务不仅是让学生在音乐实践中学习一些基本的音乐文化知识技能技巧,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音乐审美的体验中享受成功的欢愉。而舞蹈发展至今它的生命力不仅仅体现在情感、情绪的独特表达方式,更在于舞蹈过程是一个身心发展,健康体魄的过程。它符合人体最本能的动感要求,不仅通过自身的参与,真正缓解紧张,获得身心的愉悦,更重要的还健康了体魄。

(四)增进合作体验

对于小学生而言,在一定程度上,音乐艺术主要还不是一门知识,而是一种内心体验,一种审美愉悦的体验,一种全员参与,互相合作的体验。而舞蹈是人类群居、交流的产物是建立人群亲近、融洽合作的纽带,与其它艺术相比,更重要的特征是它的群众性。因此,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融合舞蹈教学就更能充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更能促进学生体验交流。

(五)拓展想象创新

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促使人才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培养具有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接班人已成为教育的头等大事。在新一轮的课标中,也非常明确地指出:中小学音乐教学,目的在于通过音乐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而在舞蹈的动作训练中,不仅要求从情感表达需要去探索肌肉、节奏、力度、空间等的变化,更通过多重角度的变化去寻找新的动作,从而达到对现有动作规则的超越和突破,促进创造性表现的增长。

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实施音舞结合之教学,加深“舞与唱”、“舞与乐”、“舞与说”等内容的教学,通过动作探索练习和音乐即兴练习,有益于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发展他们的想象力,激发他们的创造欲,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二、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实施音舞结合应注意的问题

音乐教学如何实施与舞蹈的综合,这是个大问题,这里仅略谈些个人的感触。

首先,要注意恰切理解《标准》的“综合”理念。《标准》指出:“综合应以音乐为主线,通过具体的音乐材料构建起与其他艺术门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将其他艺术表现形式有效地渗透和运用到音乐教学中,通过音乐为主线的综合艺术实践,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音乐的意义及其在人类艺术活动中的价值。”因此在教学实践中,需要体现音乐与舞蹈的综合时,是将舞蹈渗透、运用于音乐教学之中,应突出音乐为主线,而不是进行舞蹈教学。

其次,对于用形体动作表达音乐情绪,教学中很注重让学生自主探究、即兴表演。在这个过程中,我认为还应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是能在尊重学生创造性的基础上,将学生表现的动作加以规范,提高其表现力。应先让学生创造,再统一归结到教师设计的动作上来。

三、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实施音舞结合教学的策略

1、兴趣是一切学习的动力,是学生主动进行学习和研究的精神力量。在新课标理念中,就把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培养作为教学的首要任务和目标。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他们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接受学习为探索学习,便成为音乐学习中的首要问题。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实施音舞结合,教学就必须从学生的需求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及身心特点,把一系列的舞蹈知识、技能技巧、简单化、儿童化、趣味化、游戏化,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让学生在自身的参与体验中来欣赏音乐舞蹈,来学习音乐舞蹈,来创新音乐舞蹈。

2、《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是音乐教学的指针。我们依据《标准》来学习、认识这个问题。《标准》“基本理念”之七是提倡学科综合,指出音乐教学的综合其中包括音乐与舞蹈的综合。《标准》的“总目标”中明确了将其他艺术表现形式有效地渗透和运用到音乐教学中的“综合”目标。《标准》的“内容”部分分别从“表现”、“创造”角度对舞蹈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大致如下:

能够随着音乐的节奏走步、跳步。(1—2年级)

能够感知音乐主题、乐句和段落的变化,并能够运用体态、动作表情作出相应反映。(3—6年级)

能够配合歌曲、乐曲用身体做简单的动作。(1—2年级)

能够在律动、集体舞、音乐游戏、歌表演等活动中与他人合作。(1—2年级)

创造:

能够在唱歌或聆听音乐时即兴地做动作。(1—2年级)

能够即兴创编同歌曲情绪一致的律动或舞蹈、并参与表演。(3—6年级)

能够用简单的形体动作配合音乐节奏。(1—2年级)

能够用简明的表演动作表现音乐情绪。(1—2年级)

接触与了解戏剧、舞蹈等艺术表演形式,认识音乐在其中的作用。(3—6年级)

四、实施音舞结合教学的注意点

(一)必须强调规范性系统性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在实施音舞结合教学时,必须明确自己是在传授知识,而知识就应有一定的系统性与规范性。在教学中教师就不能想到什么就教什么,应遵循“循序渐进”这一教学原则,必须给教学制定出总目标和学段目标,让教学有系统性,同时也必须讲究知识的规范性。

(二)必须注重保持学生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任何教学都必须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出发,在音舞结合的音乐教学中,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的兴趣显得更为重要。由于长期以来教育及社会多方面的影响,“舞蹈是女生做的事”这一观念深深地扎根在学生的心中,只有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特别是男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慢慢地去改变学生的观念,让学生变“被动学生”为“主动学习”。我在刚刚给三年级上音乐课时,不少男孩子不太喜欢上音乐课,对于舞蹈更是没有多大的兴趣,但是我根据男孩子的心理特点从他们感兴趣的地方入手,例如:男生特别爱摔跤、骑马,我就从蒙族舞入手,先和他们聊,问他们到过大草原没有?骑过马没有,引起他们的兴趣后,问他们看过蒙族舞蹈没有,然后再给他们跳几个很帅气的舞蹈动作,让他们知道男孩子跳的舞和女孩子不一样,他们要表现得是男孩子阳刚的一面,不作女孩的动作。就这样男孩子不光很喜欢上我的音乐课而且在我挑选男生舞蹈队员时都特别积极、踊跃。——是的,他们也喜爱上了舞蹈!

(三)必须加强舞蹈成品赏析

舞蹈是一门综合艺术,更是一门可视艺术。它是集美术、音乐、表演、服饰、文学、历史、地域文化等一身的综合艺术。本学期,我在每个班安排了两节舞蹈成品赏析课,在课上教会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位来了解舞蹈,同时懂得欣赏舞蹈。只有了解懂得了才会去欣赏,只有欣赏了,才会去喜欢。有人曾对电视观众做过一个简单的口头调查,发现对电视或舞台上的舞蹈节目经常是关注地大多数是受过舞蹈培训的,而那些没有舞蹈经历的人几乎不看舞蹈节目,即使去看也只是看舞蹈外在的服饰,队形及热闹程度等而忽略舞蹈真正要所表现的内容。因此,在实施音舞结合教学的同时,必须侧重舞蹈成品的赏析,让学生从小就学会并懂得去欣赏舞蹈。

(四)必须合理分配教学时间

在小学课堂教学中,一节课四十分钟显得尤为珍贵,教师在这有限的时间里既要教一定的音乐知识技能,又要教学一定的舞蹈知识技能,只有合理地分配按排好时间,才能保证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如我在每节课都按排出5-8分钟的时间做一些形体基训动作的教学,或是结合音乐教材中的歌曲来编排一些简单的动作,让学生无论在歌唱或是舞蹈方面都得到发展。如在教学《我是草原小牧民》时,就结合蒙族舞蹈来进行教学,教授他们《骑步组合》,让喜欢唱歌的同学来唱歌,喜欢跳舞的同学来跳舞,一堂课上有歌有舞,一个小节目就这样诞生了!同时也可以在学期中特按排出一些课进行集体舞的教学,在教授一年级音乐课中我编排了舞蹈《闪烁的小星》,在教授二年级音乐课中我编排了舞蹈《我的家在日碦则》,让学生通过学习藏舞来感受西藏风情。我是这样安排集体舞课的时间的:每3-4周一次一节集体舞课,让学生在不段的复习巩固中学习知识。

总之,舞蹈和音乐是艺术中两个独立而又相互联系密切的分支,舞蹈是看得见的音乐,音乐是舞蹈的灵魂,在小学艺术教育中,实施音舞结合教学,开辟一个介于艺术课程与音乐课程之间的教学课程,是一种立即可行的教学方式。是一个值得每一个音乐教学工作者去尝试与探索的课题。

第四篇:走进群众

走进师生,坚持“四心”服务

开展好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指导意见》确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方法步骤和重点举措,认真贯彻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抓住反对“四风”这个重点不放,确保“主题不变、镜头不换;力度不减、标准不降。”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校长办公室为保证活动力戒一阵风,不虚不偏,取得成效、实效,在工作中要坚持走进师生、俯下身子、沉下心去,做到“四心”服务,把改进作风的要求真正落实到基层,真正让群众受益。

一、要树立宗旨观念,胸怀满腔真情,在情感上对师生做到一片丹心。党员领导干部对师生怀有深厚感情,真正把师生当作朋友、当成亲人,自然就会想师生之所想、急师生之所急,一片丹心为师生办好事、办实事,赢得师生的信赖和支持。一是要树立群众观念。始终代表最广大师生的根本利益,是执政为民的基本要求。校长办公室是全校行政工作的协调枢纽,为做好服务工作,办公室党员领导干部牢固树立群众观念,联系服务群众做到“真心”、“经常”,把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反映上来,把群众的困难和要求安排下去,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使群众能够在切身感受中增强对校长办公室工作的信任和支持,以圆满完成综合协调任务。二是要真心和群众沟通。党员领导干部与师生进行有效沟通交流,首先要有鲜明的立场,即是要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只有这样说话做事才能从群众角度出发、为群众着想。其次要实事求是。校长办公室是校长行使行政领导和管理职权的综合行政部门,负责学校大政方针的起草和修订等,因此必须实事求是,善于听真话,敢于说真话,起到群众与学校沟通的桥梁作用。再者还要让群众听得清楚,听得懂。必须掌握语言沟通的艺术,讲求生动活泼的表达技巧,遵循群众语言的特点,学会换位思考,在姿态上不居高临下,让群众易于接受,能够产生共鸣。最后,要充分利用好新媒体。当前,各种先进的信息传播手段在沟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办公室成员注重学习借鉴,善于运用信息化手段与师生进行沟通和交流,主动运用政务微博、校长信箱、QQ群等方式加强与群众互动交流,听取群众对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让网络新媒体发挥出更好的沟通效果。

二、要倾听师生呼声,掌握方式方法,在态度上对师生做到竭力尽心。走进群众,要倾听师生的真实心声,竭力尽心了解其所思所想、所求所愿,要在倾听中获得群众的信任,赢得群众的支持。一是要尊重群众,拜群众为师。群众是我们所有智慧的源泉,是检验事情正确与否标准。办公室要做好领导的参谋助手,必须拜群众为师,虚心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情于民,不断总结完善师生创造出来的新经验新做法。这就要求办公室党员干部要经常深入基层,广听各方意见,要从师生的呼声中听出责任和义务,了解师生的困难和诉求,找出改进工作的方向;从师生的诉求中听出目标和动力,进一步树立科学发展观,多办顺应民意、化解民忧、为民谋利的实事。二是要端正态度,主动贴近师生。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目的是要为民务实清廉,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通过真正为群众解决问题来取信于民,不能重形式、走过场。这必然要求党员领导干部要走进师生就要放下“官架子”,把自己当成师生中的普通一员,站在师生立场想事,服从师生需求谋事,维护师生利益办事。在与师生交往中,要克服畏难情绪,不怕“掉架子”;克服埋怨情绪,不怕“丢面子”;克服急燥情绪,不怕“碰钉子”,真正与师生打成一片、融为一体。三是要正确把握,认真对待群众意见。对群众提出的关于我们工作作风、方式方法上存在的批评意见,我们要对号入座,找出身上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四个方面的问题,坚决改正。对涉及学校建设和发展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要进行认真研究分析,精心梳理分类,并透过现象看本质,用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维方式,正确把握民意,找准问题根源,找到解决出路。

三、要强化服务意识,解难事办实事,在行动上对师生做到沥血披心。走进师生,关键在于真正为师生解难事,在行动上对师生做到沥血披心。要强化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能力,真正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切实用惠民成果来检验是否真正走进师生。一是要强化服务意识。校长办公室作为学校的窗口单位,其自身形象直接影响到学校整体形象。办公室历来重视职业精神的培养和教育,要求全体党员领导干部要专注于事业,把心思放在工作上,要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反对心浮气躁,坚持任劳任怨,能够在自己的本职岗位上凝神聚力,做实平凡的工作。要主动地研究新事物、新矛盾,敢闯敢试趟新路,正视和克服各种困难,善于总结和借鉴,不断推进创新发展。二是要提升服务师生的工作能力。邓小平同志提出,“什么叫领导?领导就是服务”、“领导者必须多干实事”。服务师生的能力是检验一名党员领导干部素质和本领的重要标志。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要常思能力不足,常怀本领恐慌,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努力掌握新知识、增长新本领,不断提升联系服务师生的能力。三是要进一步提高服务效能。校长办公室在日常工作,做到“不采华名,不兴伪事”,牢牢抓住维护师生利益这个“牛鼻子”,认真帮助师生解决实际困难。通过不断提升干部队伍素质,开展教育培训、岗位定位、服务评比,并学校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努力提升服务水平。在服务师生方面,办公室做到在动机上主动而不消极,在内容上求实而不求名,在行动上扎实而不浮躁,实行“一站式”服务、上门服务、预约服务、延时服务等方式,构建多层次、全天候服务体系,积极为单位和个人提供优质、快捷的服务。

四、要坚持公道正派,树立清廉形象,在作风上对师生做到无愧于心。党员领导干部要以清廉正直的形象走进师生,做到无愧于心,让他们感到可敬。只要让师生看得起、看得上、看得惯,走进就贴心牢靠、扎实管用。一是要秉公用权。如何正确对待和使用手中的权力,对每名党员领导干部来说都是严峻的考验,这也是师生极为关注的事情。校长办公室领导做到坚持依法用权,合理参政设谋,不符合法规制度的事坚决不办,不符合原则规定的事坚决不做,不符合职权范围内的事坚决不插手,以学校是否高度负责的态度为领导决策当好参谋助手,帮助领导科学决策,提高学校运作效率,凝聚师生员工关系。二是要敢于负责。敢负责,是衡量党员领导干部是否干事业、尽心力的标准。敢于负责就要为师生做主,把师生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办公室针对群众反映的存在少数公车私用现象,进行立即整改,进一步规范车辆管理与使用,实行假期“封车”制度,在节假日期间实行“公车封存”,车辆钥匙收缴并集中管理,保证车辆只能用于公务、不得办私事,有效防止节假日期间公车私用等问题的发生。三是要率先垂范。师生对党员领导干部往往是先观其行,再信其言。党员领导干部置身于师生之中,要主动要求师生对自己严格监督,畅通师生监督渠道,虚心纳谏,闻过即改。要求师生不做的,自己首先坚决不做;要求师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带头做到。为此,校长办公室在工作中大力弘扬爱岗敬业、积极奉献精神和“严、细、深、实”的工作作风,抓好政务,办好事务,搞好服务,深入践行“服务基层、服务师生”的办公室理念,实施24小时值班制度、上门服务、优质服务等人性化服务措施,保证办公室人员始终以工作需要为标准,以维护好、实现好学校利益为目标,做好各项服务工作。

第五篇:让生活走进课堂让语文走向生活

让生活走进课堂让语文走向生活

宜宾市四中邬贵英

新课标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新的语文教学要求我们除了在语文课堂上和课本中学习语文外,还要从生活中学语文,从生活中吸取营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是可开发利用的。生活有多宽,语文就有多广。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就非常重视学生与生活的关系,他说“生活即教学”、“社会即学校”。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我在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让学生接触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源,重视各种语文学习的实践机会,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学会观察生活、记录生活、思考生活,尝试在生活中学语文,在生活中用语文,指导学生充分利用生活中学语文的种种渠道和资源。在实践中我主要尝试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在语言交际中学习语文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这就注定了语文与社会生活的密切关联。人与人之间传递信息主要是依靠语言,要学好语文,必须到社会生活中去吸取营养。有人说莎士比亚的作品就是语言的百科全书,而实际上他的语言很多也是来自民间,从他的传记中就可以看出莎士比亚很注意到民间去搜集语言材料,甚至可以说任何一个语言大师都是从社会生活中吸取营养的典范。在实践中我鼓励学生在与进行语言交流时注意正确使用文明语言,并留心倾听别人的语言,对其好的、美的语言加以吸收。每个人的语言都有自己的特色,特别是那些语言丰富的人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经常和别人交流,有意识的学习别人的优点,对自己是一个很大的促进才能达到新课标口语交际的总体要求“能注意对象和场合,学习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

二、在课外读写中学习语文

在新课标环境下老师不再是“教课本”,也就是说师生的阅读视野要有大的拓展,在课外读写的广阔天地中有所作为。在我的教学中,我也进行了一些尝试:

1.开展好读书读报活动。我根据新课标的推荐书目和语文教材的指定阅读书籍,要求学生或买或借,在每周的课余时间循序渐进地进行阅读。还推荐学生订阅了《中学生阅读》、《语文报》,我自己也将平时读书读报时发现的好文章好语句摘抄给学生共享,千方百计提高学生的阅读量,同时要求学生阅读要与积累相结合。“中学生必背古诗文”一定要做到能脱口而出、随手写出,此外还要背一些自选的“古代经典名句”。这样,学生高中毕业时,他们就能积累200多篇古诗文和200多则中外经典名句,使学生的语文功底不断加厚,语文能力逐步加强。

2.课前三分钟进行的语文活动。如读一首小诗,讲一个小故事,唱一支好歌,抄一条名言,记几个条成语,发布一条新闻(包括学校新闻和班级新闻),发表一篇演讲或时事评论,通过这些活动,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觉得语文不仅仅是书本知识,而是一片广阔的田野。

3.重视积累。千方百计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和知识面,丰富他们的知识积累。知识的积累是有用的经典性、哲理性的文化精华。积累,一是记在本子上,二是记在脑子里。为此,我要求学生每人要有一个课外笔记本,记下自己的生活素材和知识素材。同时也重视训练学生的“背功”,以做到“下笔如有神”。这样做,使学生的说、写的内容显得比较丰富和充实。

4.既重视写的训练,又重视说的训练。在教学中注重为学生创设各种说的机会,如讨论、辩论、讲演等,以提高他们的口才。在高一第一单元讲了孔子和孟子的文章后,就两人关于人性本善和人性本恶的对立观点展开辩论,同学们争锋相对,充分的展示了自己的口才。

5.既重视写,又重视改。这里的改,指的是学生的自改。自改的方法有:集体批改示范,四人小组批改,二人互改,小组评改竞赛等。自改与互改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与他人

交流写作心得”,分享感受,沟通见解,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6.作文与练笔的命题,尽量联系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或社会生活,让他们有事可写,有话可说。像马家爵事件发生后,我就组织学生讨论,并以《心理素质与成材》为题写了一篇作文,结果涌现出很多佳作。

三、在各学科中学习语文

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学生学好其他学科,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学好其他学科又可以反过来促进语文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比如数学、物理、化学等科教材措辞的严谨、内容的条理,都是大可值得学习借鉴的,几何证明题的逻辑性对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很有帮助。在文言文翻译中我们就经常会涉及到一些历史知识,而语文功底也影响着政治历史的答题的质量。

四、在影视中学习语文

影视是学生喜爱且经常接触的。电视新闻的规范语言,电影、电视剧的剧情结构、语言风格、背景材料,等等,引导得法,都可以变为学生学习语文的极好教材。学生在看了喜欢的电视电影之后总有所感触,片中的情感、对白实际是都是学习语文的素材,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也经常联系大家熟悉的东西提高他们的兴趣,最近放了一部电影《天下无贼》,我将主人公胡黎的语言做了一个简单的记录,如“千军易得,一将难求。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等“滑稽模仿”中分析他是一个有很高语言修养的贼,同学们积极参与,饶有兴趣,在交流中学到了很多知识。

五、在网络中学习语文

经调查,学生基本都有上网的经历,网络是一个巨大的图书馆,是信息的海洋,也是人与人之间的全新的交流媒介,合理的引导学生上网学习是学好语文的有效途径。我给同学们推荐了一些好的网站,包括一些好的杂志报纸,像《中国青年》、《南方周末》,或者是一些综合性的网站,也有一些像《中国高中生网》、《高中语文在线》等专业网站,还有《榕树下》、《黄金书屋》等文学网站,也鼓励同学们到一些著名的bbs上去发表言论。通过网络淘金,很多同学都有不小的收获。

六、在各种社会文化活动中学习语文

生活中有许多地方需要用到语文:一个招牌、一条标语、一则广告„„小到请假条,大到法律文件,语文几乎无处不在。要让语文恰如其分地发挥作用,前提就是要学好语文。在研究性性学习实践中,我组织学生走上街头,去搜集广告语、公司匾额、产品说明书、对联、报刊病句、荧屏错别字等,然后加以筛选、梳理,整理成册,还组织了一次活动汇报会,让大家都感受到语文实践的无限乐趣,学生自然也不再觉得学习语文是枯燥的了。

七、在教学活动中充分挖掘学生的生活经验。文学高于生活但又来源于生活。要增进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必须深入的开掘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他们更直接更真切地去获得独特的体验。无论教师多么精彩的讲解都比不上学生的亲身感受。笔者在讲授《就是那一只蟋蟀》时,许多学生朗读时不讲究节奏和音调,我就举了两个例子,一个是将同学们熟悉的周杰伦的《东风破》中的“谁在用琵琶弹奏一曲东风破”这句歌词一字一句地唱了一遍,一个例子是把四川民歌《川江号子》中高亢的“开船罗——”用温柔低沉的声音唱了一遍,结果引得同学们捧腹大笑,在后面的朗读中同学们就很自觉的注意这个问题了。

总之,“语文学习的外延跟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语文学习的领域拓宽之后,语文学习的资源更丰富了,我和我的学生们也深深感到语文课有了旺盛的生命力。语文教学也必须立足课堂,走向课外,走进学生的生活,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下载让舞蹈走进社区走向群众(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让舞蹈走进社区走向群众(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走进廉洁 走向崇高

    走进廉洁 走向崇高 ——六(6)班主题队会 主持甲:在悠悠的历史长河中,无论经历多少沧桑巨变,我们的民族总是坚守着一份对于真、善、美的崇高而纯粹的追求。 主持乙:正是因为有了这......

    走进县委群众工作部

    保稳定促和谐——汪清县委群众工作部纪实——片头——主持人:各位听众,大家好!您现在收听的是《走进吉林》,主持人向您问好。面对当前社会发展中各种矛盾凸显的实际,如何找到破解......

    走进村队走进群众

    走进村队走进群众 — 张易镇“走基层、访民苦、查实情、办实事、转作风”活动调研报告 马永春 新年伊始,按照区委、政府安排,张易镇开展了为期两个月的“走基层、访民苦、查实......

    走进书海、走向精彩演讲稿

    走进书海 走向精彩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亲爱的同仁们:大家**好,我是来自····的·····,首先非常感谢·····,给我们这样一次机会,让我们共同感受“知识改变命运、读书......

    让激励走向个性化

    让激励走向个性化--惠普的激励之道  1939年,在美国加州帕洛阿尔托市(palo Alto)爱迪生大街367号的一间狭窄车库里,两位年轻的发明家比尔·休利特(Bill Hewlett)和戴维.帕卡德(Da......

    走进社区(五篇模版)

    走进社区 今年暑假,老师像往常一样布置完了作业,还给我们每个人发了一张暑假社区活动联系卡,让我们走进社区做实践活动。 8月10日上午9点20分,我来到了顺隆社区服务大厅,里面已经......

    走进社区 走进生活

    走进社区 走进生活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朝 阳 二 小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

    走进社区年终工作总结

    走进社区年终工作总结 来源: 在这次在职党员走进社区共创和谐活动中,有的小组不但规定动作做到位,还积极为社区献策献计,不断涌现出特色亮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