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常态下专业技术人员精准扶贫新思维新途径问题及答案
1.根据本讲,一旦发生旱灾,我国旱灾成灾率最高的地区是(D)。
A.东部
B.中部
C.西南
D.西北
2.本讲提到,教育形式包括学校教育.(C).家庭教育等。
A.自主学习
B.互帮互助
C.社会教育
D.社团学习
3.本讲提到,国际反贫困社会政策体现在反贫困目标上的新近趋势是从克服贫困到(D)。
A.消除贫困
B.自我实现
C.共同富裕
D.反对排斥
4.本讲认为,导致贫困地区和贫困人群教育落后的原因主要是(D)。
A.不让子女上学
B.子女不爱上学
C.师资条件
D.小学拆并
5.下列有关普惠金融和传统金融之间差异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C)。
A.普惠金融的核心是金融
B.传统金融认为金融不是普惠的,是一个市场化的概念 C.普惠金融做不到向低收入群体或贫困人口服务
D.传统金融认为金融是在不同借款人中选市场竞争力最强.能给借款人提供最好回报的主体 6.下列哪项不属于水资源管理制度制定的红线(D)
A.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
B.用水效率控制红线
C.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
D.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控制红线
7.本讲认为,在教育扶贫方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首先需要对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实施(B)政策。
A.科教兴国
B.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
C.人才培养
D.奖学金
8.本讲指出,在实现贫困人口的精准识别与动态管理中,精准识别是把贫困人口找出来,动态管理是指(B)。
A.对贫困人口有效管理
B.把脱贫人口排出去
C.减少贫困人口增长
D.降低管理成本
9.中国第一家社会企业是(C)。
A.淡蓝网
B.果壳网
C.深圳残友集团
D.阿里巴巴集团
10.本讲提到,社会政策与精准扶贫衔接的设计环节应该偏重(D)。A.精准扶贫
B.经济政策
C.福利政策
D.社会政策
11.脱贫攻坚的战略目标指出,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个保障”,以下不属于“三个保障”的是(C)。
A.义务教育
B.基本医疗
C.稳定收入
D.住房安全
12.根据本讲,内蒙古自治区与北京市的对口帮扶是实行(A)的试点。
A.交叉检查工作
B.劳动教育培训
C.企业转移发展
D.小微企业扶助
13.中央办公厅2013年25号文“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中,将(B)作为6项扶贫机制创新之一。
A.建立扶贫工作机制
B.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
C.完善扶贫工作机制
D.完善精准扶贫工作机制 14.以下属于公募基金会的是(A)。
A.中国红十字基金会
B.河南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
C.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 D.万科公益基金会
15.根据本讲,“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确定的目标是(B)
A.“两不愁.两保障”
B.“两不愁.三保障”
C.“三不愁.两保障”
D.“三不愁.三保障”
16.本讲认为,导致贫困地区和贫困人群教育落后的原因主要是(D)。
A.不让子女上学
B.子女不爱上学
C.师资条件
D.小学拆并
17.本讲在讲述经济要素和社会要素联系的通道时未提及(C)。
A.企业家
B.经营者
C.文化要素
D.人的要素
18.《省级党委政府扶贫成效考核办法》中引入的最新方法是(B)
A.自定核算
B.第三方考核
C.由下至上上报考核
D.划区域考核
19.本讲提到,开发式扶贫只有在(C)实现了大规模的成功。
A.美国 B.日本
C.中国
D.英国
20.下列哪项不属于山区绿色发展特性(D)
A.紧迫性
B.必要性
C.艰巨性
D.必然性
21.在目前的架构中,和扶贫最直接相关.做得最大的商业性金融机构应该是(B)。
A.农发行
B.农信系统
C.国开行
D.邮政储蓄银行
22.根据本讲,以下不属于扶贫工作中制度问题的是(D)
A.缺立法
B.缺监督
C.缺问责
D.缺时间
23.本讲提到,特色产业实现市场效益的过程中,贫困人口一方面面临着赚不到钱的风险,同时还面临着(C)的损失。
A.就业机会
B.劳动力
C.机会成本
D.安全保障 24.本讲提到,国际反贫困社会政策体现在反贫困内容上的新近趋势是从反物质贫困到反(B)。
A.环境贫困
B.文化贫困
C.心理贫困
D.学历贫困
25.本讲认为,(A)的过程也是一个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融合的过程。
A.解决相对贫困
B.解决绝对贫困
C.解决低保问题
D.推进基建发展
26.根据本讲,社会政策与精准扶贫衔接的实施环节要注重(B)。
A.供给导向
B.需求导向
C.政策导向
D.救助导向
27.根据本讲,国务院扶贫办从(A)开始在全国建档立卡。
A.2013年
B.2015年
C.2018年
D.2020年
28.本讲提到,在《省级党委和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办法》中,把(C)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
A.贫困地区工作经验
B.基层工作历史 C.脱贫攻坚实绩
D.扶贫工作年限
29.本讲提到,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可以通过(C)方式脱贫。
A.产业扶持
B.转移就业
C.全部纳入低保覆盖范围,实现社保政策兜底
D.易地搬迁
30.下列哪项不是对山区发展的功能定位(D)
A.山区是生态服务价值重点提升区
B.山区是生态休闲旅游的目的地
C.山区是生态经济发展示范区
D.山区是生态文化发展重点区
二、多项选择题(五选项)(共10小题,每小题2分)1.根据本讲,下列说法中,属于普惠金融目标的包括(ACDE)。
A.增强金融服务的竞争性
B.为消费者尤其是有钱人,提供多样化的选择
C.以合理的成本提供服务
D.关注金融的可持续经营
E.确保金融服务的长期性
2.本讲提到,发展特色产业扶贫,首先要清楚(B)和(C)之间的辩证关系。
A.政府效益
B.市场效益
C.扶贫效益 D.农民效益
E.企业效益
3.根据本讲,扶贫工作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主要有(ABC)
A.扶贫对象识别难
B.考核指标不全
C.动态管理难
D.考核指标多
E.贫苦对象识别简单
4.本讲指出,在贫困治理的新阶段,我国农村的发展也开始遇到了巨大的挑战,主要是(ACD)带来的约束。
A.农业补贴到达顶端
B.贫困人口太多
C.生产成本不断上涨
D.农产品价格不断上涨
E.贫困人口要求提高
5.本讲提到,脱贫攻坚的战略措施中提到要建立的工作平台包括(ABCDE)。
A.国家扶贫开发大数据平台
B.省级扶贫开发投融资平台
C.县级扶贫开发资金项目整合管理平台
D.乡村扶贫脱贫落实工作平台
E.社会扶贫对接平台
6.普惠金融已经在国际上发展很长一段时间,下列各项中,属于国际普惠金融经验的包括(ABCE)。
A.有良好的外部环境:政府支持是小额贷款获得成功的前提
B.有精准瞄准的机制 C.是一个联保.互助的组织
D.用金融实施扶贫是一种权宜之计
E.要坚持市场化运作的机制
7.我国反贫困社会政策存在的问题有(ABCDE)。
A.以解决温饱为主,对相对贫困问题的重视不足
B.反贫困政策存在封闭性,动态性.开放性不足
C.以扶助为主,对贫困对象的自助关注不足
D.以行政式反贫困为主,缺乏专业化的反贫困工作方法
E.反贫困主体仍然比较单一,社会力量参与有限 8.本讲提到,诺乐的建立给当地带来的转变包括(ABCDE)。
A.带来了仁多玛村地区社区经济的发展
B.创造了就业机会
C.培养了本土化的人才
D.生态保护
E.保护牧民赖以生存的草场
9.本讲提到,根据贫困程度的不同,我国的贫困层次可以分为(BDE)。
A.重度贫困
B.脱贫
C.轻度贫困
D.贫困
E.不可逆贫困
10.本讲认为,贫困代际传递的主要内容是(ACD)三个方面。
A.物质资本 B.流动资本
C.人力资本
D.固定资产
E.社会.文化和政治资产
三、判断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1.由于传统慈善观念的影响,人们普遍认为社会组织里的工作人员都不能拿高薪。对
对
错
2.研究者们发现:贫困从表面上看是经济性的.物质性的;而实际上是深层的社会文化在起着作用。对
对
错
3.研究者们发现:贫困从表面上看是经济性的.物质性的;而实际上是深层的社会文化在起着作用。错
对
错
4.格莱珉银行的一些做法在中国银行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在中国,并不太适宜把联保制度从小额贷款领域扩展到中小型企业的范围。错
对
错
5.在我国,贫困地区法律服务缺失不是一个普遍的现象。错
对
错
6.扎克伯格的捐赠行为,把营利性的公司和非营利性的组织连接在一起,是一种颠覆式的.创新式的行动。对
对
错
7.本讲指出,美丽乡村建设是生活.生态与生产“三位一体”的系统工程,同时,也是硬件设施与软件建设相统一的系统工程。对
对
错
8.任何经济行为中,都内含有社会因素对它的作用。错
对
错
9.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准扶贫,切忌喊口号,也不要定好高骛远的目标。对
对
错
10.耕地保护制度指出要坚持数量与质量并重,严格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即不单要保持耕地的数量,更重要的是要保持稳定的质量。对
对
错
第二篇:新常态下专业技术人员精准扶贫新思维新途径问题及答案
Fpg 1.根据本讲,一旦发生旱灾,我国旱灾成灾率最高の地区是(D)。
A.东部
B.中部
C.西南
D.西北
2.本讲提到,教育形式包括学校教育.(C).家庭教育等。
A.自主学习
B.互帮互助
C.社会教育
D.社团学习
3.本讲提到,国际反贫困社会政策体现在反贫困目标上の新近趋势是从克服贫困到(D)。
A.消除贫困
B.自我实现
C.共同富裕
D.反对排斥
4.本讲认为,导致贫困地区和贫困人群教育落后の原因主要是(D)。
A.不让子女上学
B.子女不爱上学
C.师资条件
D.小学拆并
5.下列有关普惠金融和传统金融之间差异の说法中,不正确の是(C)。
A.普惠金融の核心是金融
B.传统金融认为金融不是普惠の,是一个市场化の概念
Fpg
Fpg C.普惠金融做不到向低收入群体或贫困人口服务
D.传统金融认为金融是在不同借款人中选市场竞争力最强.能给借款人提供最好回报の主体 6.下列哪项不属于水资源管理制度制定の红线(D)
A.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
B.用水效率控制红线
C.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
D.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控制红线
7.本讲认为,在教育扶贫方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首先需要对建档立卡の家庭经济困难の学生实施(B)政策。
A.科教兴国
B.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
C.人才培养
D.奖学金
8.本讲指出,在实现贫困人口の精准识别与动态管理中,精准识别是把贫困人口找出来,动态管理是指(B)。
A.对贫困人口有效管理
B.把脱贫人口排出去
C.减少贫困人口增长
D.降低管理成本
9.中国第一家社会企业是(C)。
A.淡蓝网
B.果壳网
C.深圳残友集团
D.阿里巴巴集团
10.本讲提到,社会政策与精准扶贫衔接の设计环节应该偏重(D)。
Fpg
Fpg A.精准扶贫
B.经济政策
C.福利政策
D.社会政策
11.脱贫攻坚の战略目标指出,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个保障”,以下不属于“三个保障”の是(C)。
A.义务教育
B.基本医疗
C.稳定收入
D.住房安全
12.根据本讲,内蒙古自治区与北京市の对口帮扶是实行(A)の试点。
A.交叉检查工作
B.劳动教育培训
C.企业转移发展
D.小微企业扶助
13.中央办公厅2013年25号文“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の意见”中,将(B)作为6项扶贫机制创新之一。
A.建立扶贫工作机制
B.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
C.完善扶贫工作机制
D.完善精准扶贫工作机制 14.以下属于公募基金会の是(A)。
A.中国红十字基金会
B.河南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
C.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
Fpg
Fpg D.万科公益基金会
15.根据本讲,“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确定の目标是(B)
A.“两不愁.两保障”
B.“两不愁.三保障”
C.“三不愁.两保障”
D.“三不愁.三保障”
16.本讲认为,导致贫困地区和贫困人群教育落后の原因主要是(D)。
A.不让子女上学
B.子女不爱上学
C.师资条件
D.小学拆并
17.本讲在讲述经济要素和社会要素联系の通道时未提及(C)。
A.企业家
B.经营者
C.文化要素
D.人の要素
18.《省级党委政府扶贫成效考核办法》中引入の最新方法是(B)
A.自定核算
B.第三方考核
C.由下至上上报考核
D.划区域考核
19.本讲提到,开发式扶贫只有在(C)实现了大规模の成功。
A.美国
Fpg
Fpg B.日本
C.中国
D.英国
20.下列哪项不属于山区绿色发展特性(D)
A.紧迫性
B.必要性
C.艰巨性
D.必然性
21.在目前の架构中,和扶贫最直接相关.做得最大の商业性金融机构应该是(B)。
A.农发行
B.农信系统
C.国开行
D.邮政储蓄银行
22.根据本讲,以下不属于扶贫工作中制度问题の是(D)
A.缺立法
B.缺监督
C.缺问责
D.缺时间
23.本讲提到,特色产业实现市场效益の过程中,贫困人口一方面面临着赚不到钱の风险,同时还面临着(C)の损失。
A.就业机会
B.劳动力
C.机会成本
D.安全保障
Fpg
Fpg 24.本讲提到,国际反贫困社会政策体现在反贫困内容上の新近趋势是从反物质贫困到反(B)。
A.环境贫困
B.文化贫困
C.心理贫困
D.学历贫困
25.本讲认为,(A)の过程也是一个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融合の过程。
A.解决相对贫困
B.解决绝对贫困
C.解决低保问题
D.推进基建发展
26.根据本讲,社会政策与精准扶贫衔接の实施环节要注重(B)。
A.供给导向
B.需求导向
C.政策导向
D.救助导向
27.根据本讲,国务院扶贫办从(A)开始在全国建档立卡。
A.2013年
B.2015年
C.2018年
D.2020年
28.本讲提到,在《省级党委和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办法》中,把(C)作为选拔任用干部の重要依据。
A.贫困地区工作经验
B.基层工作历史
Fpg
Fpg C.脱贫攻坚实绩
D.扶贫工作年限
29.本讲提到,丧失劳动能力の贫困人口,可以通过(C)方式脱贫。
A.产业扶持
B.转移就业
C.全部纳入低保覆盖范围,实现社保政策兜底
D.易地搬迁
30.下列哪项不是对山区发展の功能定位(D)
A.山区是生态服务价值重点提升区
B.山区是生态休闲旅游の目の地
C.山区是生态经济发展示范区
D.山区是生态文化发展重点区
二、多项选择题(五选项)(共10小题,每小题2分)1.根据本讲,下列说法中,属于普惠金融目标の包括(ACDE)。
A.增强金融服务の竞争性
B.为消费者尤其是有钱人,提供多样化の选择
C.以合理の成本提供服务
D.关注金融の可持续经营
E.确保金融服务の长期性
2.本讲提到,发展特色产业扶贫,首先要清楚(B)和(C)之间の辩证关系。
A.政府效益
B.市场效益
C.扶贫效益
Fpg
Fpg D.农民效益
E.企业效益
3.根据本讲,扶贫工作中存在の技术问题主要有(ABC)
A.扶贫对象识别难
B.考核指标不全
C.动态管理难
D.考核指标多
E.贫苦对象识别简单
4.本讲指出,在贫困治理の新阶段,我国农村の发展也开始遇到了巨大の挑战,主要是(ACD)带来の约束。
A.农业补贴到达顶端
B.贫困人口太多
C.生产成本不断上涨
D.农产品价格不断上涨
E.贫困人口要求提高
5.本讲提到,脱贫攻坚の战略措施中提到要建立の工作平台包括(ABCDE)。
A.国家扶贫开发大数据平台
B.省级扶贫开发投融资平台
C.县级扶贫开发资金项目整合管理平台
D.乡村扶贫脱贫落实工作平台
E.社会扶贫对接平台
6.普惠金融已经在国际上发展很长一段时间,下列各项中,属于国际普惠金融经验の包括(ABCE)。
A.有良好の外部环境:政府支持是小额贷款获得成功の前提
B.有精准瞄准の机制
Fpg
Fpg C.是一个联保.互助の组织
D.用金融实施扶贫是一种权宜之计
E.要坚持市场化运作の机制
7.我国反贫困社会政策存在の问题有(ABCDE)。
A.以解决温饱为主,对相对贫困问题の重视不足
B.反贫困政策存在封闭性,动态性.开放性不足
C.以扶助为主,对贫困对象の自助关注不足
D.以行政式反贫困为主,缺乏专业化の反贫困工作方法
E.反贫困主体仍然比较单一,社会力量参与有限 8.本讲提到,诺乐の建立给当地带来の转变包括(ABCDE)。
A.带来了仁多玛村地区社区经济の发展
B.创造了就业机会
C.培养了本土化の人才
D.生态保护
E.保护牧民赖以生存の草场
9.本讲提到,根据贫困程度の不同,我国の贫困层次可以分为(BDE)。
A.重度贫困
B.脱贫
C.轻度贫困
D.贫困
E.不可逆贫困
10.本讲认为,贫困代际传递の主要内容是(ACD)三个方面。
A.物质资本
Fpg
Fpg B.流动资本
C.人力资本
D.固定资产
E.社会.文化和政治资产
三、判断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1.由于传统慈善观念の影响,人们普遍认为社会组织里の工作人员都不能拿高薪。对
对
错
2.研究者们发现:贫困从表面上看是经济性の.物质性の;而实际上是深层の社会文化在起着作用。对
对
错
3.研究者们发现:贫困从表面上看是经济性の.物质性の;而实际上是深层の社会文化在起着作用。错
对
错
4.格莱珉银行の一些做法在中国银行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在中国,并不太适宜把联保制度从小额贷款领域扩展到中小型企业の范围。错
对
错
5.在我国,贫困地区法律服务缺失不是一个普遍の现象。错
对
错
6.扎克伯格の捐赠行为,把营利性の公司和非营利性の组织连接在一起,是一种颠覆式の.创新式の行动。对
对
错
7.本讲指出,美丽乡村建设是生活.生态与生产“三位一体”の系统工程,同时,也是硬件设施与软件建设相统一の系统工程。对
对
错
8.任何经济行为中,都内含有社会因素对它の作用。错
对
错
9.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准扶贫,切忌喊口号,也不要定好高骛远の目标。对
对
错
10.耕地保护制度指出要坚持数量与质量并重,严格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即不单要保持耕地の数量,更重要の是要保持稳定の质量。对
Fpg
Fpg
对
错
Fpg
第三篇:新常态下专业技术人员精准扶贫新思维新途径问题及答案2
Fpg
一、单项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1.在目前の架构中,和扶贫最直接相关.做得最大の商业性金融机构应该是()。
A.农发行 B.农信系统 C.国开行
D.邮政储蓄银行
2.精准扶贫是()在2013年11月在湘西考察时提出来の。
A.俞正声 B.王岐山 C.李克强
D.习近平
3.本讲提到,社会政策与精准扶贫衔接の设计环节应该偏重()。
A.精准扶贫 B.经济政策 C.福利政策
D.社会政策
4.本讲提到,国际反贫困社会政策体现在反贫困内容上の新近趋势是从反物质贫困到反()。
A.环境贫困 B.文化贫困 C.心理贫困
D.学历贫困
5.中国第一家社会企业是()。
A.淡蓝网
Fpg
Fpg B.果壳网 C.深圳残友集团
D.阿里巴巴集团
6.相比于财政补贴手段の扶贫,普惠金融の特点包括()。
A.可以借用金融杠杆
B.不具有可持续能力,而且会给资金提供者造成比较大の长期资金压力 C.从长期来讲,并不能帮助贫困人口摆脱生存の困境
D.是一种排他性发展
7.本讲提到,1981~2010年,全球贫困人口减少7.23亿,()の贡献来自中国の减贫成就。
A.94.2% B.67% C.92.4%
D.74.3%
8.开发式扶贫の机制是通过()の投入缓解穷人获取收入の障碍。
A.私人资源 B.经费 C.时间
D.公共资源
9.从不同区域の供水能力来看,水资源量供应の能力最高の地区是()
A.东部 B.西部 C.南部
D.中部
Fpg
Fpg 10.不属于扶贫开发过程当中の法制建设成就の是()。
A.扶贫开发过程当中の法制建设成就 B.制定了扶贫开发条例
C.完善了相关扶贫开发相关制度
D.消除了扶贫腐败
11.本讲提到,在《省级党委和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办法》中,把()作为选拔任用干部の重要依据。
A.贫困地区工作经验 B.基层工作历史 C.脱贫攻坚实绩
D.扶贫工作年限
12.本讲提到,我国の减贫历史大致可分为农村发展带动减贫.城市发展带动减贫.贫困治理新阶段,其中城市发展带动减贫是在()阶段。
A.1956-1977年 B.1978-1992年 C.1993-2007年
D.2008年以后
13.本讲提到,对有稳定还款来源の扶贫项目,允许采用()方式,撬动信贷资金投入。
A.过桥贷款 B.长期贷款 C.免息贷款
D.信用贷款
14.生态补偿途径除了基于市场の环境服务交易机制,还有基于()の补贴制度。
A.公共财政和公益基金 B.公共财政和私募基金
Fpg
Fpg C.政府投资和公益基金
D.政府投资和私募基金
15.在制定の全国用水总量分阶段目标中,国家提出到2030年用水总量要控制在()亿立方米。
A.6000 B.6500 C.7000
D.7500
16.根据本讲,提高东西扶贫协作の规范性,不包括()。
A.制定履行援助责任の规则 B.制定援助数额确定の规则
C.赋予援助方选择帮扶对象の自主权
D.对帮扶结对の模式进行严格规定
17.本讲认为,在教育扶贫方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首先需要对建档立卡の家庭经济困难の学生实施()政策。
A.科教兴国
B.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 C.人才培养
D.奖学金
18.本讲提到,()是中国近代社会最伟大の壮举之一,也是经济发展の壮举。
A.劳动力迁移 B.精准扶贫 C.教育扶贫
D.产业扶贫
19.不属于美国在贫困文化治理方面の严格廉租房政策の是()
Fpg
Fpg A.一锅端政策 B.户口制度 C.任意搜查
D.“扫荡”行动
20.美丽乡村建设中,在政策の顶层设计上,应从“()导向”转向“()导向”
A.需求
项目 B.项目
需求 C.项目
供给
D.供给
项目
21.根据本讲,未来五年(2016-2020年)我国の减贫目标是()
A.1000万 B.1232万 C.1650万
D.6000万
22.本讲提到,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地区7到15岁儿童の入学状况()全国平均水平。
A.远远落后于 B.基本上达到了 C.大幅度超过
D.不确定
23.资本要素の重要性在于它具有()の重要特征。
A.可以循环使用 B.可以增值 C.有配置权
Fpg
Fpg D.可以改进生产
24.根据本讲,()是精准扶贫の关键。
A.精准识别 B.精准管理 C.精准帮扶
D.精准考核
25.本讲指出,特色农业实现扶贫效益の关键,主要是实现以劳动为中心の()管理。
A.商业化 B.全产业链 C.部门
D.地方产业
26.本讲指出,长江区.松花江区河流水质为()
A.优 B.良 C.中
D.差
27.根据本讲,代培是一种较好の劳动力转移方式,原因不包括()。
A.提高了西部劳动力の素质 B.可以成为东部劳动力基础 C.减少劳动力流动
D.一旦形成良性循环,将促进东西全方位の交流合作
28.从服务供给主体の角度来讲,()の资金量最大,但是监管比较严格,从而限制其向弱势群体提供服务の能力。
A.政策性金融机构
Fpg
Fpg B.政府基金 C.商业银行
D.非营利性组织
29.本讲提到,()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贫困地区教学质量,但也对贫困地区尤其偏远地区贫困村学生上学带来极大不便。
A.科教兴国政策 B.减免学杂费 C.小学合并
D.营养膳食补助
30.下列有关普惠金融和传统金融之间差异の说法中,不正确の是()。
A.普惠金融の核心是金融
B.传统金融认为金融不是普惠の,是一个市场化の概念 C.普惠金融做不到向低收入群体或贫困人口服务
D.传统金融认为金融是在不同借款人中选市场竞争力最强.能给借款人提供最好回报の主体
二、多项选择题(五选项)(共10小题,每小题2分)1.本讲提到,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在2015年底の国新办记者招待会上提出:扶贫脱贫の基本方略是()。
A.六个精准 B.共享发展 C.公平优先
D.四个一批
E.五个一批
2.我国反贫困社会政策存在の问题有()。
Fpg
Fpg A.以解决温饱为主,对相对贫困问题の重视不足 B.反贫困政策存在封闭性,动态性.开放性不足 C.以扶助为主,对贫困对象の自助关注不足
D.以行政式反贫困为主,缺乏专业化の反贫困工作方法
E.反贫困主体仍然比较单一,社会力量参与有限 3.根据本讲,中国进一步大规模减贫面临の挑战包括()
A.贫困程度浅の人都脱贫了,剩下の人贫困程度都比较深 B.通过经济增长来减贫效应在减弱 C.扶贫到户の项目和投资不多
D.贫困人口没有从扶贫开发中平等受益
E.以上都是
4.山区绿色创新发展中の矛盾有()
A.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の矛盾 B.基础设施建设与生态保护之间の矛盾
C.山区设施建设成本高与国家投入标准低之间の矛盾
D.配套政策要求与区域经济实力差之间の矛盾
E.山区发展与民居.民族文化保护之间の矛盾 5.本讲提到,美国改变贫困社区治安の经验主要包括()
A.严格廉租房政策 B.加强执法力度 C.增设警察机构
D.实施混合居住政策
E.加强保安力量
Fpg
Fpg 6.本讲提到,马克·扎克伯格夫妇要把股权捐赠の收益所得用于()领域。
A.教育 B.军事 C.医疗
D.高端住房
E.科技
7.本讲提到,脱贫攻坚の战略措施中提到要建立健全の机制包括()。
A.责任机制 B.考核机制 C.约束机制
D.贫困退出机制
E.脱贫成效评估机制
8.本讲提到,扶贫管理部门の自身建设在哪些方面有待加强()
A.扶贫管理违法违纪问题严重 B.扶贫资金の使用存在较多问题 C.套取扶贫资金の现象较为严重
D.黑恶势力甚至恐怖主义抬头
E.群体性事件频发
9.下列各项中,属于普惠金融发展要素の包括()。
A.多元化の服务供给主体 B.普遍服务の对象 C.多样化の服务内容
D.法规.法律の保障
Fpg
Fpg E.均等化成果の分享机制
10.本讲提到,通过经验判断,用多维标准去衡量不同家庭の贫困,可以设置()の指标。
A.一票否决 B.群众公投 C.一票认定
D.多元判别
E.以上选择都正确
三、判断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1.研究者们发现:贫困从表面上看是经济性の.物质性の;而实际上是深层の社会文化在起着作用。
对
错
2.脱贫攻坚指导思想中提出,要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基本方略。
对
错
3.虽然实行义务教育学杂费减免政策及其他系列优惠政策,但是总体贫困地区教育负担依然较重。
对
错
4.发展中国家利用劳动力の比较优势实现经济发展后,由于发展格局发生变化,劳动力密集型产业の优势已失,而又无法取得新层次の产业发展途径,就形成了中等收入陷阱。
对
错
5.根据本讲,国家应尽快提出山区发展の国家战略,放在与“一带一路”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等同等重要の地位。只有这样,山区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才有可能与全国一起现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の目标。
对
错
6.扶贫开发制度要变成一种政策,从政策再变老百姓の收益の过程中,技术在这其中作用不明显。
对
错
7.贫困代际传递指贫困在家庭内部由父辈传递给子辈,使子辈在成年后重复父辈の贫困状态,即贫困状态在代际间传承和复制。
Fpg
Fpg
对
错
8.改革开放以来,贫困群体数量大大增加,按世界银行标准,1978年我国贫困发生率是80%以上,而如今低于7%。
对
错
9.研究者们发现:贫困从表面上看是经济性の.物质性の;而实际上是深层の社会文化在起着作用。
对
错
10.政府管理部门之间の关系已经影响到扶贫开发の项目の推进和立法の推进。
对
错
Fpg
第四篇:新常态下专业技术人员精准扶贫思维新途径测试题5套多选题答案
二、多项选择题(五选项)(共10小题,每小题2分)1.本讲提到,马克·扎克伯格夫妇要把股权捐赠的收益所得用于()领域。
A.教育 B.军事 C.医疗 D.高端住房 E.科技
2.本讲中,在贫困治理体系改革中,政府可通过(abce)来构建政府主导多元治理的扶贫开发格局。
A.加大投资
B.制定战略.规划.政策 C.设立国家扶贫开发基金 D.建设扶贫开发基础信息平台 E.加强监督管理
3.根据本讲,基层在民主评议中使用的是综合标准。除了收入外,还会考虑(abce)
A.健康状况 B.家庭负担 C.财产状况 D.人际关系 E.社会保障
4.福利主义小额贷款的典型代表是孟加拉乡村银行模式,其主要特点包括()。
A.主要对象是老人
B.额度非常小 C.主要对象是妇女 D.额度非常大
E.进行了很好地设计,创造性地采取了互保模式
5.本讲提到,教育部的评估工作发现:由于管理.经验等方面的原因,部分贫困地区存在着()两个安全方面的隐患。A.食品 B.体制 C.教育 D.基础设施 E.资金
6.本讲认为,市场(abc)都形成才能提高贫困群体的绝对收入和相对收入。
A.产品结构 B.消费者结构 C.生产者结构 D.运营结构 E.基础结构
7.根据本讲,广西马山县扶贫对象造假事件原因主要是()
A.建档程序不履行 B.数据更新不及时 C.政策不当 D.当地人素质低
E.贫困文化的作用
8.本讲提到的农村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的路径有()
A.建立农药包装物塑料薄膜的回收的机制 B.建立循环型发展产业体系
C.加强农村污水处理模式及技术的研究
D.逐步建立农村基础设施与环境管理模式的创新机制 E.坚持数量与质量并重,严格划定永久基本农田
9.根据本讲,1994年—2000年期间,以下说法正确的是(de)
A.国定贫困县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5%,高于全国7.0%的年均增长速度 B.粮食产量年均增长1.9%,是全国平均增长速度(0.6%)的3.2倍
C.重点村的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要快于重点县和全国的平均增长速度3个百分点以上
D.农民人均纯收入从648元增长到1337元,年均增长12.8%,比全国平均增长速度快2个百分点 E.基础设施的变化也更快
10.本讲认为,按照学习的阶段来划分,教育包括()等。
A.高中 B.学前教育 C.基础教育 D.中高等教育
10.根据本讲,“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确定的主要任务包括()
A.基本农田和农田水利 B.饮水安全
C.生产生活用电 D.农村危房改造
10.中央提出通过“五个一批”的扶贫方式解决7017万贫困人口的贫困问题,即(abcde)
A.发展生产脱贫一批 B.易地搬迁脱贫一批 C.生态补偿脱贫一批
D.发展教育脱贫一批
E.社会保障兜底一批
3.根据本讲,和2014年我国用水结构的特点有()
A.农业用水比例:西部高于东部.中部 B.工业用水比例:东部.中部到西部,依此递减 C.生活用水比例:东部高于中.西部 D.生态环境用水比例:三大区域基本一致 E.生活用水比例:中部高于东.西部 7.本讲提到,为扶贫实施的保护性政策有()。
A.共同富裕
B.税费改革:取消农业税 C.求同存异方针
D.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E.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8.根据本讲,以下属于我国脱贫攻坚面临的挑战的有()。
A.扶贫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不能满足工作的要求 B.贫困人口规模大,自我发展能力弱 C.城市贫困人口规模仍然较大
D.贫困村的基础设施薄弱,瓶颈制约突出 E.特殊贫困区域的问题突出.影响比较大 9.我国反贫困社会政策存在的问题有()。
A.以解决温饱为主,对相对贫困问题的重视不足 B.反贫困政策存在封闭性,动态性.开放性不足 C.以扶助为主,对贫困对象的自助关注不足
D.以行政式反贫困为主,缺乏专业化的反贫困工作方法 E.反贫困主体仍然比较单一,社会力量参与有限
第五篇:新常态下干部谋发展亟需哪些“新思维”
新常态下干部谋发展亟需哪些“新思维”
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当下,中国经济发展进入增长速度放缓、要素成本提高、经济结构转型、产能相对过剩的“新常态”,呈现出增长速度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益型,经济结构调整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发展动力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这“四个战略转变”。面对新常态下出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中国经济硬着陆”“中国经济拖累世界经济”等各种流言甚嚣尘上。作为“决定因素”的干部,必须站在时代潮头,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认清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这个大逻辑,作好这篇大文章,向改革开放要动力、向创新创业要活力、向特色优势要竞争力,破除老框框、走出老套套、摈弃老经验,树立新理念、拿出新思路、创出新方法、抓住新机遇,掌握一套领导经济发展的“杀手锏”,从而引领新常态、谋求新发展、再创新辉煌,奋力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新胜利,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
新常态下“三新”是干部谋求发展的“杀手锏”
新常态下谋求新发展,干部要树立发展新理念。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改革创新首先是一场理念上的革命,一切成就,一切财富,都始于一个好的理念。但好的发展理念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环境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如果刻舟求剑、守株待兔,发展理念就会失去引领性,甚至会对发展行动产生不利影响。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就是干部新常态下谋求新发展必须树立的新理念。干部必须主动适应和积极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战略定力,坚持稳中求进,以变应变,做到变中求新、变中求进、变中突破,以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着力把经济发展新常态变为经济发展新强态的必然选择,自觉把新发展理念作为指挥棒用好,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法”“减法”一起做,既做强做大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加快改造传统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又主动淘汰落后产能,腾出更多资源用于发展新的产业,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上获得更大主动,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发展新路。
新常态下谋求新发展,干部要坚定发展新信心。越是经济下行时,就越有一些不怀好意的人唱衰中国,鼓噪中国经济要“硬着陆”,这时候干部就越不能自乱阵脚。“信心比黄金更重要。”干部要清楚地看到我国物质基础比较雄厚、市场需求比较大、区域空间广阔、生产要素质量提升、宏观调控经验不断丰富的发展优势,认识到新常态下我国进入由原来加快发展速度转变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由原来规模快速扩张转变为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即使在2015年这种世界经济低迷、国内结构性矛盾凸显、困难和挑战不断的不利环境下,中国经济总量仍然在10万亿美元基础上实现中高速增长,新业态、新模式快速成长,中国的经济发展仍然朝着内需拉动、创新驱动、服务业带动、绿色推动的方向更加均衡协调发展。只要干部有信心,广大群众就有决心,中国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就会焕发出巨大发展潜力,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就能得到激发,不但中国经济产生新的动能,而且也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动力。
新常态下谋求新发展,干部要确定发展新思路。思路决定出路,态度决定高度,企图决定版图,格局决定结局。干部在新常态下要有新作为,要实现中国经济中高速增长和迈向中高端水平的“双目标”,坚持稳政策稳预期和促改革调结构“双结合”,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双引擎”,实现发展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的期待,就必须要有新思路,并以新思路为指引,全面深化改革,最大限度激发全社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活力;强化创新驱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形成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和迈向中高端水平的新动力;优化空间格局,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和增长带;坚持以人为本,满足人民群众不断提高生活水平的新期待;推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为各类市场主体营造公平竞争的新环境;建设生态文明,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干部要用“五破五立”新思路
引领新常态
新常态下谋求新发展,就意味着要不拘一格、打破常规、弯道超车,出奇招妙招,破除旧思路,树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新思路。
一要突破片面强调经济增长速度的旧思路,树立以人为本、共享发展的新思路。“人是发展主体”、增长不等于发展。发展不仅仅只是GDP数量的增加,也不仅仅是少数人的享有,而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以及人人享有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增长。共享发展不仅是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因此,新常态下干部谋求新发展,必须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当然,共享发展不是平均主义,不是“吃大锅饭”,更不是“劫富济贫”,而是一种价值理念和价值追求的包容性发展,是平衡效率与公平前提下的发展,重心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实实在在体现在医疗、教育、就业、扶贫、食品安全等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共享发展就要坚持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我国还有14个集中连片贫困区、12.8万个贫困村、7017万贫困人口,要实施精准扶贫,实施脱贫攻坚工程,使发展更具公平性、普惠性,让全体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最终达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二要突破资源驱动型发展的旧思路,树立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创新发展动力机制,将经济发展从资源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单纯依靠资源的投入和生态的破坏来获得经济增长,这种发展只是暂时的、难以为继的,最终只会造成空气污染、淡水缺乏等生态环境的恶化,使得人们最必需的空气、阳光、水和绿色这些公共产品越来越遭到破坏。因此,实现从资源驱动型到创新驱动型这一发展方式的转变,技术创新是关键。要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工业革命4.0、“互联网+”等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发挥中国作为互联网大国、一半以上人口在互联网上的优势,做大做强实体经济,将中国制造打造成“中国智造”,推动我国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智造强国,将中国经济打造成绿色、低碳、开放经济。制度创新是保障,既鼓励技术创新,依法保护知识产权,又推动知识产权交易与具体应用,充分利用基于公共利益的强制实施许可制度,发挥金融创新作用,运用小额贷款、资金整合、风险担保、土地入股、承包租赁等方面的制度改革与创新,有效保障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成功实施。
三要突破传统经济结构对发展制约的旧思路,树立将优化升级经济结构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思路。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作为新常态的一个基本特征,为发展的实现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长期以来,我国作为制造大国,耗费了大量的资源,生产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初级产品,造成了大量产能过剩。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化解产能过剩,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必须解决的问题。随着人均国民收入水平提高,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第二、三产业的繁荣必然在就业机会、收入增长与社会保障上夯实发展的根基,从而使得人们的需求结构进一步优化。新常态要求经济增长从过度依赖投资转向更加注重消费,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高品质消费品日益增长的需求,这就要求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提高产品质量,消化过剩产能,发展第三产业,为广大消费者生产出更多满足需要的高质量消费品,使消费者的权益得到保障和实现。
四要突破传统的非平衡、不协调发展旧思路,树立起区域、城乡和阶层均衡协调发展的新思路。长期以来,我国东、中、西部区域经济发展严重不平衡、不协调,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贫富差距悬殊,严重影响了发展质量。尽管中央政府通过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和精准扶贫等方式来消除这些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协调状态,但仍然任重道远。新常态下干部要谋求新发展,必须以强烈的问题意识,处理好区域、城乡、经济和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等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的重大关系。解决发展中的不平衡问题,不仅要做大蛋糕、分好蛋糕,还要让每个人都能吃到蛋糕,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结构,解决分配结构失衡问题,化解利益结构板结化、利益差距扩大化、利益冲突明显化的问题和矛盾,使发展更具可持续性,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五要突破传统的单纯依靠行政方式对发展进行干预的旧思路,树立起市场起决定作用的新型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发展思路。经济新常态要求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丰富完善新的调控方式,增强调控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多层次地对发展进行调控。面对新常态下的增速换挡,宏观政策要稳,“任尔东西南北风”,始终保持定力,不要动不动就“踩油门”、采取短期强刺激政策,避免因为阻止经济增速放缓而加剧产能过剩、负债上升、资产泡沫、环境污染等结构性问题的产生。只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就要保持宏观政策基本稳定,瞄准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确定调控“靶点”,对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精准发力,坚持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的合理搭配,不搞强刺激,不进行大的政策调整,给市场主体稳定的预期和信心。在保持宏观政策取向基本稳定的前提下,并不意味着无所作为,而是要认清周期性与结构性因素相互交织、实际增速与潜在增长率存在较大易变性的特性,坚持微观政策要活,及时、适时、有序进行预调微调,主动作为,避免经济增速滑出合理区间。
(摘自《人民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