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平均住院日管理办法
武汉市第一医院缩短平均住院日的具体措施
平均住院日是衡量医院医疗质量和综合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是反映医院内涵建设和工作效率的重要指标。现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缩短平均住院日具体措施如下:
1.入院前能做的或能够预约的检查、检验项目全部在门诊完成,提高门诊诊断的确诊符合率。
2.规范诊疗行为,积极开展临床路径诊疗模式。
3.严格无菌操作,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
4.在住院诊疗过程中,实施不同阶段的病情评估制,落实三级医师负责制,保证诊疗的及时性。
5.提高科间会诊质量及效率,严禁出现推诿、推责和以大量辅助检查代替会诊意见的现象。
6.提高床位有效使用率。出院前复查有计划进行,避免盲目性。7.医院要进一步完善信息系统功能,提高信息处理技术水平,在诊疗过程中尽量通过网络传递信息,确保临床工作更加科学、高效、准确。职能、后勤管理部门要进一步优化管理模式与工作流程,确保 临床日常诊疗工作高效运转,出现突发事件能反应敏捷、处理到位。
8.医院制定相关的医疗质量与安全核心制度,组织学习考核,在工作中监督管理落实,根据落实情况,实施相应的奖惩制度。
9.开展日间手术及择期手术预约管理等,可以通过医疗流程优化、合理配备人员及手术设备,充分发挥麻醉复苏室的作用,延长手术室的开放时间,缩短连台手术衔接时间和休息日开展择期手术。
10.护理人员要转变服务观念,提高主动服务意识,确保“以病人为中心”的措施落到实处。医院要加强护士“三基”培训,提高业务和技术水平,确保护理安全。加强病情观察和健康教育,保证病人得到高效、优质的护理服务,减少医院感染和并发症发生。
11.充分挖掘医技科室内部的潜力,提高辅助诊断的时效性。医技科室要重视人员配备与人才培养,改善内部运行机制,合理排班,确保临床科室能够及时预约、检查和领取报告单。
12.执行院间检验检查互认制度,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检查。
第二篇:关于缩短平均住院日管理办法
关于印发《缩短平均住院日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科室:
“平均住院日”是体现医院服务能力、医院管理效益及医疗技术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为了有效地解决目前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难题,切实落实“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合理利用医院现有医疗资源,根据《卫生部关于改进公立医院服务管理方便群众看病就医的若干意见》(卫医管发〔2010〕14号)和卫生部《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1年版)》(卫医管发〔2011〕33号)的要求、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缩短平均住院日管理办法。
一、实行临床科室缩短平均住院日为中心的综合目标管理责任制
1、加强对临床科室医务人员的教育和监管,提高其缩短平均住院日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在医院统一组织领导下,医务科直接负责对平均住院日的管理工作。各级管理工作者及医护人员必须明确缩短平均住院日是提高医院效率和收益,提升医院形象,维护患者切身利益的重要手段。
2、通过科学方法制订平均住院日标准。在我院平均住院日的基础上,根据科室临床工作实际,医院制定各临床科室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日具体目标。以全年全院年平均住院日≤9天为目标,对各临床科室设置具体平均住院日目标(见各临床科室综合目标责任书)。
3、将平均住院日列入医院考核体系。平均住院日作为一项单独考核、奖惩指标,纳入各科室各部门的岗位职责、医疗质量考核、绩效考核体系。
各临床科室在上年平均住院日基础上,以每年递降5%为本科室平均住院日目标,实行月度绩效考核,对平均住院日有明显改善科室给予奖励。
4、严禁以“压缩平均住院日为目的”的重复出入院现象。
二、开展单病种质量管理和临床路径工作
1、按《医院临床路径管理实施方案》要求,所有临床科室均参与临床路径试点工作。
2、各临床科室根据“住院年排名前5位病种”,至少选择2个病种纳入临床路径管理。
3、各临床科室应严格执行“试点病种”临床路径管理,临床路径完成情况纳入月度绩效考核。
4、按《医院单病种质量控制与管理实施方案》的要求,开展单病种质量控制管理工作。
三、严格实行“住院时间超过30天患者”评价与管理
1、医务科、质量控制科负责对每月“住院时间超过30天患者”进行评价与监管。
2、各临床科室对“住院时间拟超过30天患者”要实行科主任 “专项大查房”,组织全科进行病情讨论及长时间住院原因分析,分析结果病历中要有专门记录。
3、各临床科室在每月底前将本科室“住院时间拟超过30天患者”情况提前上报医务科、质量控制科审核。
4、医务科、质量控制科组织相关人员每月对科室上报的“住院时间拟超过30天患者”情况进行合理性审核,对于有不合理病例的科室,医院将责令科室立即办理出院,并实行绩效考核扣分。
5、对于“住院时间拟超过30天患者”的病例,医院每月在医疗质量会上进行通报反馈。
四、合理调配全院病床,减少患者住院等候时间
我院今年新成立了以老年病、高血压病为主的内七科和以中医专业、康复专业、疼痛专业主的内九科,可以收治非危急重症患者,在保障医疗质量与安全的基础上,合理地利用全院病床资源,有效地减少了相关专业科室患者住院等候时间。
五、利用“信息化建设”和“弹性工作制”,缩短影响“平均住院日”各环节的等候时间。
1、通过医院信息系统中LIS、PIX(正在建设)系统,建立辅助科室——临床科室间检查结果(放射影像、检验、超声、病理等)的实时报告,2、开展住院前预约检查,有效地缩短患者住院期间、术前及术中等候检查结果的时间。
3、影像、超声科室实行“弹性工作制”,通过“早上班、晚下班、周六、周日上班”等措施解决CT、MRI、超声预约时间长问题。
六、落实双向转诊制度
普通病例、慢性患者及需要康复治疗的患者分流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下级医疗机构。建立长期的社区帮扶机制,建立医院出院患者信息追踪和康复期医疗委托服务制度。
七、重点加强影响平均住院日关键环节的控制
(一)加强手术室、各手术科室、麻醉科的配合。手术室应合理安排手术,对手术患者接、送及接台手术制定规范的流程;设立麻醉恢复室,加速手术室的周转;手术医师必须提前进入手术室,与麻醉、手术室护士共同进行安全核查,保证第一台手术及时进行。
(二)加强各临床科室的配合。强调首诊负责制,严格会诊医师资格和时效管理,保证会诊质量和会诊时效性。疑难危重病例及时向医务处报告,由医务科组织相关科室、专家会诊,提出全面有效的诊疗方案,缩短疾病诊治时间。
(三)确立医技科室质量时限目标。加强检验科、影像科、病理科、心电图室等医技科室的时效性管理,优化流程,缩短辅助检查的等待时间,减少无效就诊时间。各科室应按照规定的检查时限出具报告,周末常规检查项目均应正常开展。积极推行同级医院化验结果互认制度。
(四)医护人员应严格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操作规范,预防院内感染发生。通过院内感染监控管理网络,对重点科室定期检查。
(五)强化质量效益观念和规章制度,尽量减少并发症发生。附:缩短平均住院日的具体措施
三台县人民医院 二0一三年七月二十日
三台县人民医院 缩短平均住院日的具体措施
为了有效利用卫生资源,为了患者节省住院费用,根据卫生部《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1年版)》(卫医管发〔2011〕33号)的要求,现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缩短平均住院日具体措施如下:
1、积极开展临床路径诊疗模式和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管理,规范诊疗行为。
2、严格无菌操作,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
3、在住院诊疗过程中,实施不同阶段的病情评估制,落实三级医师负责制,保证诊疗的及时性。
4、提高科间会诊质量及效率,严禁出现推诿、推责和以大量辅助检查代替会诊意见的现象。
5、提高床位有效使用率。出院前复查有计划进行,避免盲目性。
6、积极开展微创手术。
7、有计划地安排择期手术住院日,避免周五、周末收治。
8、加强门急诊管理,提高门急诊收治科系的准确性。
9、周末、节假日安排上级医师查房,保证新入院患者得到及时准确的诊治。
10、辅助科室检查项目全年无变化,无节假日之分。
各科室要积极推进落实相关上述措施,努力缩短科室的平均住院日,使科室的平均住院日达到控制目标。
三台县人民医院 二0一三年七月二十日
第三篇:缩短平均住院日具体措施
新华医院缩短平均住院日的具体措施
平均住院日是衡量医院医疗质量和综合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是反映医院内涵建设和工作效率的重要指标。同时缩短医院平均住院日也是今年等级医院复审的一项重要内容。现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缩短平均住院日具体措施如下
1、规范诊疗行为,积极开展临床路径诊疗模式。
2、严格无菌操作,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
3、在住院诊疗过程中,实施不同阶段的病情评估制,落实三级医师负责制,保证诊疗的及时性。
4、提高科间会诊质量及效率,严禁出现推诿、推责和以大量辅助检查代替会诊意见的现象。
5、提高床位有效使用率。出院前复查有计划进行,避免盲目性。
6、各科室制定出院标准,当次住院的主要疾病得到控制的后续治疗在门诊或社区医院进行。对慢性病人或术后病人待情况稳定后转至卫生院或社区医疗机构进行康复治疗。
7、有计划地安排择期手术住院日,避免周五、周末收治。
8、检验检查科室周末全部开放,病人入院前尽可能在门诊做好必要的化验和检查, 入院后即可进行治疗和手术。
9.为了进一步缩短住院床日,采用“日间手术”模式,所谓日间手术,是指需要实施手术的病人当日来院,经术后恢复观察,24小时内即可回家。
10.提高信息化建设水平加强信息化建设,实现电子病历,进一步完善信息系统功能,提高信息处理技术水平,在诊疗过程中尽量通过网络传递信息,确保临床工作更加科学、高效、准确。职能、后勤管理部门要进一步优化管理模式与网络办公模式,确保临床日常诊疗工作高效运转,出现突发事件能反应敏捷、处理到位。
医务部 2012年11月
第四篇:缩短平均住院日措施
医院缩短平均住院日具体措施
一、对各科室平均住院日进行二级监控,将平均住院日纳入院、科室质量监控指标体系。医院结合各科收治病种及上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求,对各临床科室制定切合实际的平均住院日控制指标,并定期对各科进行监控;各科应结合本科室实际,制定相应计划并组织落实。
二、各科加强计划收治。及时周转病床,控制加床,对全科病人的检查、手术计划安排;规范入院前检查,确保门诊入院诊断正确率的提高,能在门诊先做的检查尽量避免患者收入院后再做;严格执行首诊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疑难病例讨论等医疗核心制度,主管医师及时查看病人,上级医师在规定时限内及时查房,及时提出诊治意见;对病情复杂、危重、疑难的病人及时进行会诊、讨论,尽快明确诊治方案。
三、严格执行医疗规范及操作规程,合理检查,避免重复检查及过度检查。对于一些特殊的或需要预约的检查,主管医师应提前与相关科室进行沟通联系,如检查前需要患者做相应准备的,应及时告知患者,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等待时间。
四、尽量做到专科专治。减少和避免因非专科收治造成的诊治检查延误。
五、及时与手术室、麻醉科沟通,及时安排手术。
六、合理安排科内医师的工作,保证治疗、手术及时安全。
七、加强三基知识、专业技术知识学习及考核,不断提高专业技
术诊疗水平,减少差错、事故的发生,避免不必要的纠纷等造成术前住院日的增加。
八、加强医疗护理工作,减少和避免院内感染,减少并发症发生。
九、科室之间、科内医护人员之间加强协作沟通。会诊医师在规定时限内尽快会诊。
十、加强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的管理,规范临床诊疗行为,完善服务流程。
十一、及时与患方进行沟通,使患方及时认可诊治方案并及时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
十二、医技科室缩短入院后检查时间。
医技科室合理排程,在病人高峰期实行弹性工作制,缩短CT、MRI、超声等预约时间。开具检查报告申请单到出具检查结果时间符合相关要求:急诊影像检查结果报告时间≤30分钟,急诊CT检查结果≤60分钟;常规影像检查(X线平片、超声)结果报告时间≤2小时;大型影像设备(CT、MRI、DSA)、各种造影检查、核医学检查检查结果报告时间≤48小时;急诊检验结果≤30分钟;常规检验结果≤24小时;术中冰冻病理自送检到出具结果时间在30分钟。
十三、临床科室应加强对住院病人,尤其是危急重症、诊断治疗效果不佳、对服务不满意、或出现医疗纠纷隐患等重点病人管理,优化服务流程,保证病人及时检查、及时治疗;避免或减少并发症的出现,尽可能缩短住院时间。
十四、每周对科内现有住院病人进行清理,对于患者住院时间超
长,科内要及时查找原因。若反复诊治病情仍无好转时,科里应及时组织讨论、会诊,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如病情复杂需全院多科会诊时,及时上报医务处,由医务处组织安排;特殊情况如本院人力物力不能解决的,及时请外院专家会诊或联系转上级医院治疗(具体按本院请会诊管理规定执行)。
十五、如该患者诊治中存在医疗纠纷隐患,科室在积极诊治同时,还应做好与患方的沟通解释工作,最大限度地避免医疗纠纷隐患的发生;若患者已经有出院指征,但由于其它原因仍执意继续留院的,科室要及时告知其目前已具备出院条件及社保的相关规定。及时向医务部及医保办公室上报相关情况并备案。
十六、积极开展临床路径工作,缩短患者平均住院日。
十七、不断提升医院信息化建设发展程度,合理配置和利用现有医疗资源。争取与上级医院建立远程会诊系统,及时进行会诊。医院加快信息化建设,合理配置和利用现有医疗资源。
十八、医务处及相关职能部门定期对各科平均住院日进行汇总分析,查找原因,提出整改方案,不断改进服务流程,缩短科室及全院的平均住院日。
第五篇:影响平均住院日的原因
病人因素
1、年龄大并存疾病多。
2、病情危重。
3、病人无亲属陪护影响恢复。
4、患者家属对病情不放心主动要求延长住院时间。
5、病人指定手术医师或主管医师造成等待导致住院时间的延长。
2、医院因素
1、诊疗方案考虑不周导致重复检查。
2、门诊未确诊入院确诊时间长。
3、三级查房执行不好导致病人得不到及时处理。
4、诊疗规范落实不到位治疗方式多样不规范。
5、对于并存疾病的忽视导致不必要的疾病分阶段治疗。
6、医嘱执行不及时。
7、科室人员结构不合理或人员缺乏导致诊疗、服务质量下降。
8、慢性病恢复期无分流机制。
9、会诊时间、专科时间长。
10、院内感染影响预后。
11、临床路径、单病种执行不好。
12、急危重症患者处置、抢救不及时导致住院时间长。
13、医疗争议、纠纷导致住院时间长。
14、病理回报时间长、术中冰冻时间长导致住院时间长。
15、各种检验报告不能按时收到某些特殊检查时间长如细菌培养。
16、MR、CT休息日不能开诊检查。MR、CT检查一个病人每日原则上只查一个部位。超声检查只有下午接受预约且预约时间偏长。内镜检查预约时间偏长。
17、由于病人转运因素导致不能按照预约时间进行检查。
18、手术室原因如接送衔接问题接台等候问题休息日入院病人如何安排手术问题等。
19、血源缺乏导致术前等候时间增加。20、放疗病人治疗周期长。
21、新技术开展应用面窄。
22、治疗药物因素常用药物断货进口药物缺乏国产药物治疗效果不好比如阿奇霉素。
3、社会因素
1、医保病人期望痊愈后出院。
2、商业保险病人住院时间长可以得到额外补助。
3、外地医保病人因为出院后需要再次转诊或再次付住院起步费而不愿意出院。
4、因为医保不报销所以病人不愿意在门诊自费检查。
5、工伤、车祸、纠纷等病人期望得到高额补偿而长期住院。
6、医保病人休息日不办理出院手续。
7、职业病人住院有补助所以出现小病大养
一、平均住院日延长的主要原因 1 入院时情况为“一般”的病人住院时间比“危、急”患者时间长。在外科主要是“危、急”患者没有待检查和等手术的时间。2.患者存在联合感染或并发症延长住院时间。3.因医保病人在周六、周日不能办理网上结算故临床科室在节假日、公休日不办理结账手续延长了住院时间。4.个别病人手术前准备时间长。病人入院后确诊时间延长主要因素有重复检查、辅助科室预约时间长如神经内科做头、颈部MR,需两次完成胃镜检查、超声检查需预约排队。5.医院医疗设备不完善和利用率不高使检查、手术时间延长而影响住院日。6.公费医疗制度中不合理规定的影响改革后的公费、劳保制度规定住院全报或绝大部分报销。而门诊费用限制过紧因此公费病人延长住院日。7.医院个别科室在不同季节追求床位使用率而使“无效住院日”延长。8.已康复患者符合出院条件却延迟出院如工伤患者、车祸患者及公费医疗患者。9.医师主观能动性差甚至为了缓解日常工作强度故意拖延部分病人的出院日期。10.放疗病人住院时间长的原因主要是放疗等候时间过长。现在由于进行放疗定位设备条件限制每周放疗定位时间只有四个下午以致放疗计划定位积压过多现等候时间大约在7-10天。放疗规程为5天连续放疗否则影响治疗效果且放疗中心有定期设备检测和剂量核查工作故在充分利用周六、周日方面存在困难。
二、解决对策 1.通过科学方法结合其他医院实际住院日制订本院和各科平均住院日标准。2.建立规范化诊疗制度。我院收治的肿瘤病人较多对肿瘤治疗的规范化是影响住院时间的一个有力方法尤其是对初发肿瘤病人的常规治疗治疗方案和疗程时间容易明确。医务部已经制订了《规范化诊疗制度》参照卫生部临床路径和单病种质控模式拟在全院范围内从肿瘤诊疗入手逐渐规范本院收治的所有病种的诊疗步骤规范医生的诊疗行为和时间流程减少因为不规范诊疗而引发的过度诊疗和并发症。将常规治疗病人的住院日控制在规定的时间内。医务部负责监督检查诊疗规范的执行情况督导科室落实规范路径。3.科主任负责制科主任对本科室临床路径、单病种和诊疗规范的落实情况要严格把关及时纠正科室人员的不规范诊疗行为。充分运用科室质控小组的功能定期总结分析科室平均住院日的现状和原因并整改提高。提高科室缩短平均住院日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各科室完成既定的平均住院日目标并争取在既定目标基础上有所改进。例如神经内科孙主任利用早交班时间重点督导各组情况各组医师需讲明患者未按时出院原因。医务部、质控部对各科室缩短平均住院日的管理工作进行督导对于放任自流、无主动分析控制的科室进行绩效考核处罚。4.提高手术室利用率。主要解决手术室全天开放上、下午连台手术有关的一系列问题。各手术科室应及时了解手术室内手术数量和时间安排充分利用手术室工作时间尽快安排本科室病人的择期手术缩短手术前等候日数。手术室在手术衔接、手术间清洁整理方面还有改进空间应借鉴其他大型医院的接台处理模式缩短接台时间增加日手术量。建议手术室周六常规开放、开展手术缩短择期手术病人的术前等候日数。医务部将在下一步的围手术期管理工作中重点抓手术接台的流程问题治理工作拖沓的作风。5.手术科室加强对术后病人的管理主管医师要加强责任心严格按规范查房、换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病情已经稳定的病人建议门诊换药处臵。医务部对术后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和非计划再次手术发生率进行追踪管理缩短术后住院日数。6.放疗等候时间长引起的住院时间长的解决措施1对均住院日和减低医保负担。2对于行动不便确实需住院放疗的病人先预约放疗计划和放疗定位时间在定位时间前1-2天再办理住院手续。3建议在医院条件允许时增加放疗定位专用设备扩大放疗业务承受能力缩短放疗前等候时间。以上措施需要医保、财务、绩效等多部门协作实施。7.提高医技科室的效率与积极性。对医技科室主要抓好与“一长二短”即延长工作时间、缩短预约时间、缩短出报告时间有关的一系列问题。建议超声科、胃镜室提前上班、采取弹性工作时间。医技部协助协调安排弹性排班。8.科主任、主管医生和护士做好工伤、车祸、纠纷等特殊患者的沟通工作配合医院及时出院。9.加强出入院流程管理。入院时医生护士及时查看病人尽早开出医嘱尽早联系预约检查缩短确诊前时间。病房护士记帐收费要随时完成周六、周日应照常为可以出院的病人办理科内结账出手续减少因休息日而造成的出院拖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