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旅游小城镇的业态规划 ——古镇项目
旅游小城镇的业态规划 ——古镇项目
业态规划是旅游小城镇规划的重点之一。无论是面向本地消费者还是旅游者,旅游小城镇必须得有足够的休闲业态才能留住人,才能吸引消费者消费,才能具有活力。本文将从休闲业态角度进行梳理,借鉴国内外成功案例,尝试建立古镇类旅游小城镇的休闲业态配比关系,以及核心商业区规模与客流量、消费力的关系,从而指导现实中的开发与建设。
一、休闲业态的类型
作为以旅游者为主要服务对象的休闲业态,绿维创景通过梳理,认为旅游小城镇的业态主要包括旅游商品类、餐饮类、休闲娱乐类、宾馆客栈类、演艺类和服务配套类六大类。
二、从旅游小城镇案例看休闲商业业态配比
(一)从国内旅游小城镇案例看休闲商业业态配比
1、大理古城
大理,文献之邦,拥有1200年历史的南诏古国,有30余年的近代旅游发展史。大理古城总营业面积3万平方米,核心商业区面积为2万平方米。2014年,共接待游客918.1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35.01亿元,人均消费1470元。
(1)商业业态
大理古城业态,按照商铺面积分,商品经营占46%,服务及配套占37%,餐饮业占7%,休闲娱乐占10%。
大理古城业态,按照商铺数量分,商品经营占80%,服务及配套占7%,餐饮业占8%,休闲娱乐为5%。
2、丽江古城
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丽江古城至今有将近30年的旅游发展史,22个少数民族聚集,6200多户,3万多人。丽江古城总商业经营面积3万平方米,核心商业区面积约1.6万平米。2014年,接待游客1731.1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38.38亿 元,人均消费1377元。
(1)商业业态
丽江古城的业态,按照商铺面积分,商品经营占46%,餐饮酒吧占17%,休闲娱乐占10%。
丽江古城商业街业态分布(按数量分)比例
丽江古城商业街业态分布(按数量分)比例
3、凤凰古城
凤凰古城是一个以苗族、土家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集地,风景秀丽、历史悠久、名胜古迹甚多,商业总经营面积约1.5万平米。2014年,凤凰古城共接待国内外游客956.18万人次,旅游社会收入80.98亿元,人均消费846.9元。(1)商业业态
凤凰古城的业态,按照商铺面积分,商品经营占45%,餐饮业占27%,休闲娱乐占19%,服务及配套占10%。
凤凰古城业态,按照商铺数量分,商品经营占78%,休闲娱乐占4%,餐饮占14%,服务及配套占4%。
(二)未来中国旅游小城镇开发商业业态借鉴
上述三座古城(或称旅游小城镇)是国内目前开发运营非常成功的经典案例。借鉴其古城面积、小镇商业营业面积、客流量、常住人口的关系可以对未来我国旅游小城镇的开发规模形成非常高的适用度,且可保证商业经营的丰满度。
旅游小城镇的总面积不宜超过3平方公里,核心区不宜超过1平方公里,小镇常住人口约2万左右,开发成熟期年客流量约1200万(日均约3.3万人),人均消费约1200元。
旅游小城镇的规模不宜再大。因为在现有水平上,大理餐饮业和旅馆业由于旅客停留时间短住宿少,生存状态欠佳;丽江古城新建三条商街营业率为20%,经营惨淡,只有开发时定位为旅游商街而最终沦为为本地人服务的七星街经营状况良好。
2、业态配比
根据前述对中国三大知名休闲古镇的相关统计,按照面积计算,理想的旅游小城镇业态配比为:餐饮7%(向上浮动一般不超过3个百分点,最高不超过15个百分点)、旅游商品经营50%、休闲娱乐10%(未来休闲娱乐比重可适度上浮)、服务及配套10%、宾馆客栈5%、剩余18个百分点在旅游商品经营、休闲娱乐和服务及配套之间灵活分配。
3-4m比较宜人且宜于氛围打造,如果宽在10-20m,需要通过街心景观、排水沟等控制步行街道宽度部分在2-3m,不宜再宽。商街长度600m为最佳,通过后期延伸,不宜超过1500m。
商业街核心商业区面积约1.5万㎡,总营业面积约3万㎡,商户量在500以上,户均面积约20-25㎡,其中商品类高度密集商业街,户均面积不超过10㎡,其他约18-25㎡,其中大的餐厅和酒吧等一般面积较大。
4、商业业态分布
除旅馆客栈外,其他的商业街业态呈现相对集中的混合业态,绝对集中的业态一般商街长度比较宜人,便于旅游者到附近商街处餐饮、休闲。
(三)旅游观光休闲产品(白天+黑夜)
开发较为成功的旅游小城镇,无论是像丽江、大理和凤凰这样的历史古镇,还是像彝人古镇、滦州古城这样的新建仿古旅游小城镇,旅馆客栈类业态与其他业态比均呈绝对弱势,究其原因是游客停留时间少,住宿客少。
在大众度假时代来临的背景下,国民的休闲度假需求逐步显现,但不少散客认为这些古城商业化氛围过浓,丧失了古城风貌和底蕴,服务差,过于喧嚣的酒吧夜生活让古城变得妖冶媚俗而避之唯恐不及,因此停留时间短。团队客在上述古城停留时间更短。有限的平均停留时间,不得不造成“走马观花”的观光旅游方式和“拉练式”、“赶鸭式”的食、住、行服务接待方式,使游客无法体验旅游资源的文化品位和丰富内涵,直接造成游客的人均消费水平偏低和旅游产业的整体收益偏低。这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从旅游团队的运作方式来看,短期内团队客在古城的停留时间弹性不大,因此旅游小城镇要想赢得未来红利,需要在散客上下功夫,延长散客停留时间,变观光客为休闲客和度假客,相应配备优质的、白天和夜晚结合的休闲产品和度假产品。
第二篇:旅游项目规划
旅游六大要素的主要旅游项目及创意策划
09旅游管理3班雷志成20094033031
(一)食类型旅游项目
食类型旅游项目包括食品、餐饮类型和餐饮方式。
在食品项目的策划中,应该体现特色化,精细化、品牌化。特色化、精细化和品牌化,是通过精细的制作和周到的服务,形成品牌菜肴、品牌宴席和品牌服务;餐饮类型作为旅游项目,主要是强调餐饮环境、餐饮方式和菜谱的设计。例如宾馆餐饮、宴会餐厅、主题餐饮、特色餐馆、饮食一条街、农家宴、户外烧烤等;餐饮方式作为旅游项目,主要强调餐饮服务方式与餐饮娱乐活动的设计。例如餐饮+歌舞表演、餐饮+康体活动、餐饮+郊野娱乐、餐饮+酒水(菜肴)赠送、餐饮+门票赠送等餐饮方式,都具有激励消费的效果。
(二)住类型旅游项目
旅游住宿项目有星级酒店、经济型酒店、地方主题酒店、地方特色建筑酒店等类型。经济型酒店有青年旅馆、汽车旅馆、家庭民居旅馆等;地方主题酒店有户外野营、假日村、度假木屋等;地方特色建筑酒店有北京四合院、傣家竹楼、湘西苗家吊脚楼、黔西南石板屋、陕北窑洞、东北大炕、闽西土楼、壮族干栏、蒙古包等。
在旅游住宿项目设计中,要挖掘整理具有地方文化特色住宿资源,提升传统的住宿功能,形成合理的档次结构和创新的布局体系,使旅游者通过住宿也能够享受到旅游目的地独特韵味的风情与文化,使特色的住宿也成为旅游地的吸引物。
以北京九华山庄为例,它综合了温泉度假、医疗保健、康体娱乐和会展四大功能,已经成为全国屈指可数的度假酒店。其温泉每年营业额6000万元,国际体检中心目前已达到年营业额9000万元。
(三)行类型旅游项目
行,在旅游活动中就是旅游交通。旅游交通主要分为旅游客源地和旅游目的地之间的交通(飞机、火车、豪华旅游列车、游船、旅游大巴、房车、自驾车等)、旅游目的地与旅游景区的交通和旅游景区内的交通(环保观光车、电瓶车、自驾车、小火车、自行车、马车、黄包车、游艇、豪华游轮、直升机、飞船、游船、骑马(骡驼、大象)、竹筏、滑竿、滑道、索道、雪橇、观光电梯、索桥等)。
由于旅游客源地和旅游目的地的交通体系具有非旅游的属性,难以按旅游要求进行变动,在旅游交通策划时,主要考虑旅游目的地与旅游景区的交通,尤其是旅游景区和旅游度假区内的旅游交通。
(四)游类型旅游项目
游,就是游览观光。根据旅游资源特征,游览观光有自然风光、城市风光、名胜古迹、城市文化、民风民俗、城市历史、宗教、历史文化名城、商务、度假等不同内容类型。
游类型旅游项目策划主要是游览内容、游览线路、游览时间和游程。游览内容策划要研究旅游地和旅游景区,究竟有哪些是值得让旅游者去观赏体验的旅游项目。在游憩方式策划时,不仅是对旅游景区游憩设计,还要对旅游目的地大环境各种旅游资源的旅游项目设计。游览线路要根据旅游者消费行为设计,主要有闭合线路、组团线路、联点线路和单点线路等四大类。游程设计是对旅游者全部旅游行程的系统设计,包括路线选择、交通工具、景点及滞留时间、游乐安排、娱乐安排、购物安排、住宿安排、餐饮安排等等。无论是从旅游目的地,还是从旅游者的角度出发,只要旅游目的地有迷人的旅游景区、便捷的交通工具、完善的住宿设施,旅游者就愿意在旅游目的地多加逗留时间。游类型旅游项目策划就是为了让旅游者在旅游目的地享用更多的观光休闲旅游项目,消费更多的游览时间。
例如武夷山三日游、桂林一日游、武夷山—福州—厦门六日游等。
(五)购类型旅游项目
购类型旅游项目有纪念品、土特产、工艺品、成人玩具、旅游纪念品店、国际名品店、特色专营店、土特产店、工艺美术店、画店、成人玩具店、古董店、手工艺品店、旅游购物中心等。
购类型旅游项目策划主要考虑购物类别、购物方式和购物空间。鲜明的民族民间文化特色和工艺精美的旅游商品,是旅游工艺品走俏的关键。因此旅游商品设计要注重文化内涵,突出地方特色,根据各类旅游者的文化、心理、消费需要进行针对性地设计,要有独特的创意和良好的质量,避免片面追求低成本、仿制、粗制滥造。在规划设计上坚持高标准、高品位、高质量、多档次、分类设计,旅
游商品就可以取得丰厚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回报。
例如国内第一个主题公园——锦绣中华缩微景区起步,相继成功建设了锦绣中华、中国民俗文化村、世界之窗以及欢乐谷等四大主题公园和一批旅游文化项目,并且在全国引领了旅游房地产的热潮。
(六)娱类型旅游项目
娱,就是旅游娱乐。旅游娱乐项目可以按性质分为文化娱乐型、游艺体育运动型、表演型、参观型、参与型、文化休闲型、游乐刺激型、室内观赏型、农家乐、康体类、教育类、奇异类、生态类、节事类、养生类、主题类等类型。另外特种娱乐项目有水上水下活动项目、夜间娱乐项目等。水上水下活动内容十分丰富,规划的重点是解决水域利用的矛盾和水体生态环境的保护。可以根据不同用途,通过功能分区加以解决,如分设游泳区、划船区、冲浪区等。在海滨旅游娱乐区,必须对水下旅游资源进行必要的控制,以保护珊瑚礁、海洋生物的生长水域环境。
旅游娱乐项目策划主要思考项目特色、娱乐场馆和娱乐组织。旅游娱乐项目的特色就是民族化、地方化、民俗化的体现,把丰富的文化内涵寓意在新奇的娱乐方式中,让旅游者得到独特的游乐享受。地方民族文化节是最佳的旅游娱乐组团方式,既展示了旅游地的民族文化,又通过集中的方式把各种传统的民间游乐方式表达出来,让旅游者既增长了知识,又得到全面与深刻的游乐体验。
例如桂林的印象刘三姐集漓江山水风情、广西少数民族文化及中国精英艺术家创作之大成,是全世界第一部全新概念的“山水实景演出”,该项目以自然造化为实景舞台,运用环境艺术灯光工程及独特的烟雾效果工程,创造出如诗如梦的视觉效果,演出集唯一性、艺术性、震撼性、民族性、视觉性于一身,带动了游客的多感官体验。
第三篇:古镇旅游规划与保护研究专题
在古城镇开发中如何把握传承与创新的关系
——以湖南靖州渠阳古城为例
靖州,全国唯一的苗族侗族自治县,地处湘西南的一个神秘地方,经历了千年岁月的沉淀,“八邦会靖”的繁荣,如今又承载着二十六万苗侗汉各族人民跨越式发展的梦想;渠阳古城,渠水蜿蜒流淌,往日“见船不见水,见排不见江”的盛况只能凭残存的码头会馆去想像。
我公司积极探索古城镇开发中传承历史文化和创新发展的辨证关系,在传承与创新中推进渠阳古城的开发。
一、渠阳古城现状分析
渠阳古城,也称靖州古商城,建于后晋,明朝时成为湘黔桂三省边界地区的商业重镇,清乾隆以后更是形成了“八邦会靖”的繁荣局面。古城是楚王与五代时期苗侗领袖杨再思交战的古战场,也是历史上湘黔桂三省(区)边界地区的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中心,丰富多彩的苗、侗民族文化是其一道绮丽的风景。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古城已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性开发,目前古城遗迹仅剩下以土桥街为核心的三条历史街区,原真性文化承载物缺失。
古城现存的主要问题一是防洪压力大,若发生20年一遇的洪水,就会淹没老码头至街巷的区域,建设防洪设施难以保住沿河建筑;二是古城现有民居保护价值不大,除11个县级文物保护点之外,大部分建筑保护价值不大,若要全部拆迁,有一定工作难度以及资金压力;三是古城建筑风貌混乱,环境卫生状况不佳,居民居住条件差;四是土地价值不高,商业开发难度大。
二、古城开发的难点
渠阳古城的开发所面临最大的难题——是以保护为主还是撤掉重建?
若选择以保护为主,保留古城原貌,保护现存的古街区,未来发展将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渠阳古城与附近的黔阳古城、洪江古城整体特色相近,且在资源品级、风貌保存方面不如后两者,很可能会被形象遮蔽,难以进行旅游开发。若选择完全拆掉重建转而发展房地产,就意味着完整地毁掉了历史,湮灭了文化,是没有社会责任感的做法。
三、问题解决方案——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
1、开发理念
用传承与创新的理念去解决渠阳古城的开发问题,我们要传承古城的历史文脉,传承苗侗民族文化,传承古城历史街区的肌理以及建筑风貌;同时在建筑空间、消费空间、融资模式、经营模式等方面大胆创新;通过旅游产业的植入,对渠江两岸环境的整治,旧城的改造,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提升城市土地价值,创造县域新的经济增长点,将古城改造为具有新功能的新天地。
古城的文脉不仅指古城的传统格局和风貌,还包括古城发展的历史延续和文化特色。历史街区的效果、生活性和市俗性反映了古城某一历史时期的风貌特色,历史街区中返璞归真的居住形态——个性与交往空间的并存是一种本质性的需求,是人们追求物质生活时的精神场所。因此,应该保留古城历史街区的肌理,作为古城再造的基础。要努力寻求历史文化街区与现代商业成功结合的经营模式。在保护与开发的基础上,形成汇聚苗侗风情体验、餐饮、购物、宅院酒店、娱乐休闲、商务会议、情景再现等业态的苗侗风情之城,构成渠江两岸独特的吸引元素和靖州语汇。要实施经营城市的战略,加快民间资金向民间资本的转变,通过多样化的融资方式,开辟城市建设资金的新来源。
2、总体定位
古城的产业定位为发展休闲、娱乐、餐饮、购物、院落式酒店、商务、会议和旅游房地产的产业聚集区;将其功能定位为靖州的“城市客厅”、“休闲娱乐及夜生活中心”,把渠阳古城打造为靖州的“城市名片”,使之成为靖州旅游的主要承载体之一。
3、具体发展策略
(1)完善功能分区
设置入口服务区,依托渠阳古城现存历史街区打造文化观光体验区,构建苗侗风情体验区以及苗侗风情休闲带。
(2)文化价值的提升
一是文化的植入:包括古城文化的直观、静态展示,如雕塑、建筑等;二是文化的演绎,把节庆文化、民风民俗等融入到主题娱乐、参观游览、活动表演中;三是文化的延伸,将传统文化元素延伸到商业领域,构建文化商业休闲多产业模式;四是文化的创新,通过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延伸,加入现代人对休闲生活的需求,把文化创新的价值落实到游客的生活方式中。
(3)建筑风貌的打造
对原已定为保护单位的建筑要按规定要求进行严格保护。在原有历史街区基础上,遵循“修旧如旧”原则,引入多义景观概念,营造景观意象,通过挖掘该区域的文脉进行景观重塑。充分利用苗侗传统建筑元素,在传统建筑外壳中植入崭新的功能。建筑外观为传统苗侗风情,而建筑内部的结构则按照21世纪现代都市人的生活方式、生活节奏、情感世界度身定做。
利用条石构筑退台式防洪堤,防洪堤上形成休闲空间,依地势修建吊脚楼,可同时满足防洪需求、景观需求和休闲需求。沿河修建苗侗风情建筑,二重檐民居,修筑亲水平台,保持亲水环境和沿水而居的建筑形式。保持传统的街巷机理、码头空间,拓展沿河休闲空间、街巷购物的娱乐空间。营造鼓楼、风雨廊道和亲水广场等开放空间,苗侗风雨桥连接渠江两岸休闲空间,同时也增加了风雨桥上的观光休闲体验。
(4)商业业态的选择
要依靠富有文化内涵、内容丰富、风情独特的产品与业态打造,形成以旅游、休闲为主,集餐饮、购物、娱乐等功能于一身的,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浓郁苗侗文化氛围的复合型休闲、文化、娱乐中心。
结语——古城、古镇、古村落都是我们祖先的遗产,是我们与历史之间的“桥梁”,亦是我们传授下一代,告诉他们祖先的存在之物证。没有它们,我们只有“空间”而无“时间”。
希望渠阳古城的开发模式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成为古城镇开发的新的突破,但也需注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旅游体验视角下古城古镇古村落旅游开发
——以成都市洛带古镇为例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旅游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体验已经成为当今旅游市场的一个重要诉求。在旅游规划与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如何设计出适应市场需求的体验旅游产品以及对目前现有的产品进行整合和升级,是当前旅游规划界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对于古城古镇古村落来说,由于在旅游开发中需要重点保护其建筑风貌、建筑艺术及其承载的特定地域文化与环境空间,因此,旅游娱乐项目的开发受到限制,如何在古城
古镇古村开发体验旅游产品,对国内众多的人文类旅游资源开发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一、体验旅游是顺应体验经济发展的必然
美国未来学者阿尔温〃托夫勒在1970年出版的《未来的冲击》一书中,最早提出了“体验经济”这一概念。他预言,随着人们越来越富裕,一切也越来越短暂。消费者无情的摈弃了旧的占有欲,开始像收藏财富一样,自觉而又热心的收藏体验。而学者约瑟夫〃派恩与詹姆斯〃吉尔摩在他们1999年合著的《体验经济》一书中,对体验经济作了较为系统的阐述。认为体验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之后的第四个经济发展阶段。
体验经济是企业以服务为舞台,以商品为道具,为消费者创造一种难忘的值得回味的经历。在体验经济时代,旅游者的消费需求也在发生变化。游客的体验深度不断加深,开始向更高层次的“自我实现”升华,情感的比重在旅游活动过程中大大增加。同时,对于文化的体验与消费也将占据越来越大的比重,旅游者更希望通过旅游活动创造一次难忘的旅游经历。可以说体验旅游是顺应体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体验旅游正成为一种新的旅游趋势。
二、体验旅游是旅游市场发展的必然产物
中国大众旅游市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目前正在向深度体验方式转变。传统观光旅游虽然也是一种体验活动,但是体验的深度较浅,仅仅停留在走马观花式的游览阶段,旅游活动对于旅游者来说也只是停滞在悦耳悦目的体验层面。同时市场上多数旅游产品的开发也仅仅是迎合大众旅游市场的需求,多为观光类型的旅游产品,观光山水,观光寺庙,观光古迹等。殊不知游客的需求层次正在悄悄发生变化。多年的大众旅游市场培育,已经使游客对于浅层观光的旅游产品感到疲惫,希望有更深一层次的体验旅游产品。而近几年城市周围乡村体验旅游雨后春笋般的出现、深圳欢乐谷的品牌延伸、芜湖方特欢乐世界的成功,正说明体验旅游市场的到来。
乡村体验旅游不同于传统的对优美的乡村田园自然风光的观赏,而是深入到乡村农民的日常生活中。在农事体验中了解农民的生活状况,在旅游主体与旅游客体之间形成互动,达到更深一层次的愉悦。深圳欢乐谷取得巨大的成功之后,相继在北京、成都、上海建设欢乐谷主题公园,目前已经成为国内都市主题公园体验旅游的第一品牌。芜湖方特欢乐世界于2008年4月开业,仅去年开业当年就接待游客量150多万人次,引起全国的关注。欢乐谷与方特欢乐世界,都为主题公园旅游体验项目,通过游客的参与
为其创造一次刺激、快乐的旅游经历,体验现代科技文化与时尚文化。
所有这些正成功的说明旅游市场对于体验旅游产品的若饥似渴。同时,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旅游供给在体验产品方面的严重不足。
三、古城古镇古村落旅游体验产品的开发——以成都市洛带古镇为例
洛带为成都市四大古镇之一,于三国时期建镇,原名甄子场。传说因蜀汉后主刘禅的玉带落入小镇旁的一口八角井而得“落带”之名,后演变为“洛带”。经过旅游规划后,使旅游业得到迅速发展。2008年在汶川地震的影响下全年接待游客量仍达398万人次,直接旅游收入达2亿元。
四百多年前,一群客家人随着“湖广填四川”的移民潮,从沿海地区迁到了成都东郊的洛带镇。在此之后,洛带镇逐渐发展成为我国西部客家人最为集中的小镇。客家居民的迁入带来了众多客家文化的传播。1999年,现成都来也旅游策划公司的团队在为洛带编制旅游规划策划及后来的详细规划时紧紧围绕客家文化这一核心,进行深度的
挖掘和包装,在古镇推出使游客多方位体验客家文化的旅游产品。
(1)美食体验。在洛带古镇,美味可口的客家小吃让游客流连忘返,且每一种小吃都融入了其独特的客家文化内涵。客家伤心凉粉几乎成为到洛带游览游客的必尝小吃。凉粉本是云、贵、川等地普通百姓的日常食品,但是客家的凉粉加上“伤心”二字,就使其具备独特的文化内涵。“伤心”一词意在回忆客家人几百年前的迁徙和进入四川后开创新生活的艰辛。
当普通的凉粉负载了特殊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时,便不再仅仅只是小吃,更成为一种代表,一种客家文化的象征符号。游客品味的也不仅是精彩的美食,更是一种文化,一段让人难以忘怀的历史。
(2)娱乐体验。古镇内的娱乐产品众多,体验性强,最突出的要数客家“火龙节”“水龙节”。“火龙节”“水龙节”都是几百年来被客家人传承下来的特色民俗活动,火龙是为祈福望岁,水龙是为祈雨,都是直接从古代龙舞发展而来,历史悠久,保存了较多的中国古代舞龙最原始的程序和古朴的仪式。
每年春节期间,古镇都会进行火龙表演。舞龙前,舞龙队整装待发,焚香祷告;并以鸡冠之血祭祀,祭祀完毕,龙头率领,龙灯拜年。而“烧火龙”则把整个舞龙活动推向高潮。游客可以使用预备好的焰火鞭炮任意的袭击舞龙者,双方在龙舞和焰火中你来我往,你烧我挡。游客以自己所烧的焰火越多,表示吉财越旺;而舞龙者倘被焰火、鞭炮烧起血泡、疤痕,不仅是勇敢的表现,也预示着大吉大利。
舞水龙也是客家人的又一重要习俗。由于体验性参与性强,水龙节已经成为成都市的一项重要狂欢活动,现已被称为“成都的泼水节”。
(3)购物体验。洛带古镇内众多的民族商品向游客展示这是一个客家人的世界。古镇上有特色工艺品很多,兔子耳朵、橡胶做的假排骨、椰子做的拎包、还有草编的时尚包,各种草鞋、布鞋,客家草编草帽、客家的雨伞等。既有实用的拎包、草鞋等生活用品,也有水晶、假排骨等装饰品,类型多样,可以满足各类不同需求的游客。
可以说,客家文化充满了整个洛带古镇。游客在古镇内的食、住、行、游、购、娱无不感受着客家文化。也正
是客家文化才使洛带古镇重新活了过来,在四川的众多古镇中脱颖而出,成为成都的一张旅游名片。
旅游本身就是一项体验活动,不管游客参与的是什么旅游活动,真正追求的都是一种文化体验。不论旅游项目有多么丰富,活动有多么复杂,终究也只是文化的一种载体。因此在旅游开发中,需要紧紧把握独特的文化内涵,围绕文化开展旅游体验项目的设计。在进行古城古镇古村落文化类旅游资源开发时,尤其如此。在体验经济时代的今天,只有在把握文化内涵的基础上进行旅游体验产品的设计,才能开发出让游客进行深度体验的旅游项目,创造一次难忘的旅游经历,才能吸引游客,留住游客。
旅游对古城古镇的社会文化影响
旅游业是带有文化性质的高度综合的服务行业,所以旅游业的社会文化作用有时更具有隐蔽性,往往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人们的思维观念和价值取向。古城古镇是保留了较多
传统文化,相对封闭的空间。古城古镇旅游兴起后,旅游者与当地居民直接或间接的接触,带来了文化的交流、互动和碰撞,产生了或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一、旅游对古城镇社区文化的积极影响
1、旅游促进了地方文化的再建构
丽江旅游的发展不但相继推动了丽江古城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申报,而且还建成了一批极富传统文化内涵的高质量的景区景点,为当地文艺精品的创作与展示提供了更大的平台,出现了一批深受社会各界广泛好评的优秀歌曲,如《丽江美》、《纳西人》、《蓝月亮》、《七个月亮》等等。濒临消亡的丽江纳西族东巴文化借助旅游大潮的契机乘势获得一定程度地恢复与重建,纳西古乐成为誉满中外的文化精品。宁蒗泸沽湖畔的摩梭人,由于前几十年的社会变动几乎造成其传统文化的完全消失,服饰日渐汉化,民族歌舞活动越来越少,就连他们最具特色的阿夏婚及母系家庭也逐渐发生了新的变化。由于旅游的介入,众多旅游者惊羡于其美妙绝伦的湖光山色和独特的母系文化而纷至沓来,既带来丰厚的经济收益,又唤醒了摩梭人的族体意识,使他们充分感受到自身文化的独特价值而倍加珍视、百般
呵护,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摩梭人传统文化的保留与复兴。
2、旅游强化了接待地的民族认同意识
民族认同是民族的社会存在的反映,是对“周围的可感知的环境的一种意识,是对个人以外的其他人和其他民族联系的一种意识”。旅游业的发展,唤起了纳西人对本民族文化的热爱与再认同,引发了民族意识与民族旅游的互动。借助旅游的开发,种种已经或正在消失的象征着民族精神的文化事象由于日益得到海内外尤其是本民族的热切关注,而得以苏生和再现,从而增强了自我民族认同的内趋力。正是在丽江民族旅游的特定场景中,象征性的纳西民族意识借助其身份的再认同得以强化,并在与民族旅游发展的互动中得以传承、延续和发展。
3.旅游并没有影响当地居民的核心文化
旅游的发展,对当地居民的核心文化并没有带来实质性的破坏。一项通过105户摩梭家庭的调查显示,摩梭人仍然保持着其核心的传统文化。家庭成员婚姻形式只有阿夏异居婚(走婚)一种的占了47%,只有阿夏同居婚的为17%,只有一夫一妻制的为13%,另外,23%的家庭中有2种或3种婚姻形式并存,虽然这种变化体现了摩梭人的婚姻形式存
在着向一夫一妻制转化的趋势,但可以看出“阿夏”异居婚的人群比例仍然占调查家庭中的50%以上。主要原因是对摩梭文化保护意识的增强使得摩梭人开始有意识的关注自身的文化,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保护“阿夏”异居婚的作用。在以旅游为主要收入来源的落水村的调查中发现,这里摩梭人的摩梭意识、自信与文化自豪感,胜过其他地区的摩梭人。越来越多的摩梭人意识到吸引旅游者的原因是他们独特的文化,从而开始关注并研究自身的文化,这一切都对人们维持原有的婚姻观念有着促进作用。
二、旅游对古镇居民社会文化的消极影响
尽管旅游者与古镇居民之间的交流和影响是相互的,对于古城镇居民而言,他们同旅游者接触是长期不断的,由于旅游者的不断刺激,对古城镇居民产生叠加影响,因此,旅游对主客双方文化的冲击并不平衡。再加上古城镇通常是一个较小的封闭的社会,在主客文化交流的过程中,经常处于弱势文化的位置,所以古城镇旅游对古城镇居民的社会文化也有消极的影响。
1、示范效应
旅游者以其自身的意识和生活方式介入古镇社会中,引起古镇居民的思想变化,产生各种影响,这种作用称为示
范效应。示范效应是旅游对目的地社会发生影响的主要途径。受示范效应影响最大的是年轻人,老一代居民虽不同程度地受到外界生活方式的影响,但仍保持着祖先们传下来的生活习惯。外来游客不论来自国外或国内,都是相对比较富裕的消费者,对接待地充满好奇而有戒心,他们无意识的行为或不同日常生活的高消费行为往往也会给当地年轻人造成较大的心理冲击而引起心理失衡。
2、对传统工艺的影响
旅游业的发展引起了旅游地工艺美术风格和形式上的变化,也改变了这些工艺美术品原来的意义,一些原来富有宗教和礼仪意义的工艺品现在也变成了纯粹的商品。
3、对传统习俗的影响
某些古镇的传统节日以及风俗习惯常常经过预先安排以娱乐的形式被介绍给旅游者,从而失去了其原有文化意义。传统习俗的商业化、庸俗化,带来“舞台的真实”,真正“典型”的真实风格要么变味,要么消失。
总之,旅游作为一柄双刃剑,虽然不可避免地给古城古镇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但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唯有确立社会性的旅游发展观,寻求一种在旅游开发的同时又能有效保护传统文化及其所依托的文化生态环境、使旅游与
文化持续协调的模式,尽最大可能在旅游开发之初就考虑到将旅游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程度的措施,以真正实现接待地包括社会、经济、环境的和谐发展。
第四篇:古镇旅游规划应该注意些什么
四川远景建筑设计研究院
古镇旅游规划应该注意些什么
一、古老建筑物的保护
对于古镇的旅游规划最纠结的地方就是属于古建筑物是应该拆除还是应该 保护,若是拆除,那就缺少了一种社会责任感,毁掉了历史,文化底蕴。所以对于古建筑物,尽量是使用修缮,改造的方式,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同时在设计规划的方案下应该注意,以旧城为一个要点,进行辐射性的设计,尽量保留传统民族文化特色。在新建的建筑物下应该要与古建筑物相适应。
二、太沉重的商业气息
现在很多古镇都是旅游商业一体化的状态。但是商业气息明显是比旅游文化 要沉重的多,导致返客率极低。相信喜欢旅游的都有一种感觉,为什么我到这古镇来旅游除了古镇的建筑外,其他就好像是我在商业街一样。大量的店铺推销着商品,想找到原生的文化根本不能感受到。远景建筑设计研究院专家认为在设计规划的方案下,一定要注意古镇的旅游是为了感受一种氛围,而不是购物。在规划中,要体现民族特色和地域性的旅游方式。不要千篇一律。
三、文化景观的保护
这里的景观包括很多,树木群,一条小溪,一颗百年大树,一块石头。这些 可以成为观赏的物品都是可以成为保护的对象。对于文化方面就更多了,特殊地点的祈祷,生活方式的差异,甚至一个传说。特色食物,物品都是需要保护的。
四、详细的实地考察
对于古镇的旅游规划设计,应该要比普通的规划更加的细致,因为这里不止 是要建造新的房屋,而且需要保留好传统民族特色文化。最好是在实地考察的时候能在原居民家里住一段时间,能让你更加了解这个古镇的文化。
四川远景建筑设计研究院
第五篇:商业项目定位与业态组合如何规划?
商业项目定位与业态组合如何规划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高速推进,城市商业现代化作为商业产业,起到了明显的拉动和促进城市现代化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具体表现在商品交换过程中所涉及的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等“四流”的运动能够达到畅通、高效的目的。因此,像商品交易模式的革新(商业业态革命),便成了一个城市或一个区域商业现代化的标志。
目前我国正在爆发一场业态革命,出现了新型零售业态不断被引入、传统零售业态向新型零售业态转型和主导业态大胆尝试和创新。
一个商业项目要在经营上取得成功,无疑需要涉及到诸多方面的工作,就这一话题探讨一下商业项目的定位及业态的组合规划。
一、项目市场定位规划
准确的商业环境调研和科学分析、掌握影响购物中心发展的静态和动态变量,是做好成功商业规划的前提„„
现代商业地产开发实际表明,购物中心的市场定位从某种意义上讲将比选择地段更重要。详细的调研,清晰的判断,宏观的统筹,果断的决策,是准确定位的要件,这样才能准确把握市场脉搏,确定不同类别的经营模式,避免同质性,创造最大差异化,从而引领市场。
(一)整体商业定位细分、确定目标客户群、把握主体服务对象
1、定位内容:明确主体服务对象,确定目标客户群。
2、定位原则:以目标消费者的真实、持久需求定位(参考年龄段、性别比、收入层次、文化层次、消费层次、消费倾向等调研数据)。
3、定位过程:通过商业环境调查等不同方式的调查,汇总分析得到不同消费群的构成:
A、核心消费群:商圈半径2公里范围内,约10万消费能力较强的高层收入固定居民消费群;主要需求的消费特征:
业态需求——求综合型、一站式消费场所;
业种需求——百货、食品、家电、服装、鞋类、箱包、化妆品、家私、珠宝首饰、书籍酒吧、茶坊、美容等;
功能要求—— 购物、娱乐、休闲、运动、美食、观光等;
消费者结构— 收入稳定、消费意识超前的上层工薪族和生意人。
B、中心消费群:商圈半径5公里范围内,除核心消费群以外约20万的中高层消费人
群;主要需求的消费特征:
业态需求——综合型、一站式消费场所;
业种需求——百货、家电、服装、鞋类、箱包、化妆品、珠宝首饰;
功能要求——购物、娱乐、休闲、运动、美食、观光等;
消费者结构—收入稳定、消费意识较高的中高层收入的消费群。
C、辐射消费群:商圈半径5-10公里范围以内的中高层居民人群消费和外来的旅游客源消费;主要需求的消费特征:
业态需求——综合型、一站式消费场所;
业种需求——百货、服装、化妆品、珠宝首饰、特色土特产;
功能要求——购物、娱乐、休闲、美食、观光等;
消费者结构—消费意识较高的中高层收入的市内及周边县市的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