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胆道术后T管引流的护理
胆道术后T管引流的护理
摘要:
本文综述了胆道术后T管临床观察与有效护理.主要包括:病人的心理护理、健康教育、T管的管理、并发症的防治等。认为对患者护理时,要观察患者的具体病情以此来采取有效的护理方式,这也能有效的降低患者在实行完T 型引流术后的并发症,且能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促使患者病情的康复。
关键词:胆道术后; T管引流 ; 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5-0023-02
胆囊切除加总管探查T 型管引流术在临床上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手术[1],且此类患者术后的护理工作也是十分重要的,若相关护理人员没有做好护理工作的话,就会导致患者在术后出现T 型管引流不通畅从而引起胆漏,还有可能导致患者的T 型管脱落,从而引起患者的胆汁性腹膜炎需让患者承受再一次的手术痛苦[2]。所以,T管的护理一直以来受到专家的重视,在病人的配合、管道的管理、并发症的防治、健康教育等方面进行了较多研究,现综述如下。心理护理
放置T管引流的患者由于病情较长,医疗费用多,医务人员缺少对病人的健康教育,大部分患者对自己的病情不够了解,不了解T管的知识和担心T管脱落,使病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抑郁等心理障碍[3],所以,在置管过程中对患者进行适时的心理疏导很重要。根据患者的文化水平和接受能力,在查房、治疗、护理时,术前、置管过程、拨管等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向患者介绍T管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增强患者安全感和手术的 信任度,寻求患者亲属的情感支持和经济支持。还要讲解心理、情绪对疾病的影响,使其全面了解自己的疾病 同时,使患者认识到T管在解除梗阻、引流胆汁、控制感染等多方面 的重要性,以及不使 用T管或T管脱出(落)可能造成严重并发症的 不良后果,加强患者对疾病及T管知识的了解,从而促进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能使患者的焦虑、恐惧心理明显减轻,积极配合术后T管的护理。另外患者在拨管中因害怕疼痛或拔管后出现意外及对拔管缺乏常识,表现精神上非常紧张,在拔管时用力屏气使腹肌张力增高拔管时阻力增加。同时也会引起引流管口周围肌肉痉挛收缩,影响引流管的顺利拔出,如果强行拉出会造成胆管裂伤引起胆汁性腹膜炎。因此对拨管的护理较为重视,医师在给患者拨管时,由责任护士站在患者的左侧双手握住患者双手,目光对视嘱患者随护士口令和护士一起吸气、呼气。此法转移了患者的注意力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无1例患者因紧张、恐惧而发生拔管困难。置管期间的观察和护理
2.1 胆汁的颜色、气味、性质和量可直接反应病情发展变化情况[4]。所以术后要准确记录。胆汁量在正常情况下,术后T管引流的胆汁一般应由少到多再从多到少,如术后1-2天引流量约为100-250ml/d,3-4天引流量约500ml/d,经手术解除梗阻、药物治疗胆总管炎症消退,括约肌松弛,胆总管下端通畅,T管引流量也逐渐减少至200ml/d左右,量过少可能因T管堵塞或肝功能衰竭,量过多可能因胆总管不够通畅所致。胆汁色泽正常为深绿色或棕色,较稠,但清而无渣。术后 1~2天胆汁显混浊的淡黄色,以后逐渐加深,清亮,显黄色。草绿色: 胆汁内的胆红素受细菌作用或受胃酸的氧化。白色: 胆囊颈管或肝胆管内由于长期梗阻,胆汁中胆色素及胆盐被吸收,由胆囊黏膜,胆管黏膜所分泌白胆汁所代替,这种白胆汁都在手术后几小时内引流出来。脓性、泥沙样浑浊说明胆管内炎症感染严重或泥沙样残余结石。红色: 胆管内有出血情况,主要由于胆管内发炎而引起小血管破裂。如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注意观察患者体温、脉搏、腹痛、大小便颜色及黄疸情况,及时为疾病的诊断提供有效依据。
2.2 妥善固定 防止滑脱: 术后妥善固定“T”管是确保引流通畅及避免受压、扭曲、脱落的有效措施[5].传统的T管固定方法是在腹壁戳孔,“T”管从戳孔处穿出给予缝线捆绑,再在戳孔的腹壁处与皮肤穿连予以固定 2 ~ 3 针,术后腹部伤口予腹带包扎,用胶布固定T管于腹壁皮肤,将接无菌引流袋用别针或持钩固定床旁。有报道[6]导致T管滑脱的常见原因有术后T管缝合线撕脱导致固定不牢,T管角 度放置不当等。刘贤芬[7]采用改良腹带制作成T管固定带;孙建华[8] 自制蝶形胶布固定T管。廖永慧[9]引流管固定器行T管固定。以上的固定方法极大地避免了因T管固定不牢可致早期滑脱,提高患者的带管满意度,舒适度和生活质量。具体体现在疼痛减轻,T管牵拉、扭转、脱出减少,患者可适当活动,易于保持个人清洁,伤口美观,术后恢复快等方面极大地减轻患者的身心压力,减少了创伤与应急反应,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和生活质量的改善。
2.3 保持引流通畅,防止T管梗阻:随时观察,避免牵拉扭曲;挤压T管时应将一手靠近腹侧管固定T管,另一手由T管近端向远端挤压,不可反向挤压,以免引起逆行感染,也不可贴近腹壁处挤压,以免造成T管脱出[10]。李水英等[11]采用改进方法:即挤压时一手用力压住远离腹腔段引流管10~15cm处(从腹腔管穿出腹部皮肤处开始向外计算),使引流管闭塞;另一手握成半拳状挤压靠近腹腔段引流管,即示指、中指、无名指、小指指腹及大鱼际肌用力、快速挤压引流管;然后两手同时松开,由于重力作用腹腔内积液可自引流管排出,反复操作。此操作产生的瞬间负压可达到0.001MPa。挤压时使挤压力与手掌的反作用力恰好与引流管直径重叠,进行快速反复挤压时,可使气流和液体反复冲击引流管口,防止血凝块形成堵塞管口;也可能与挤压时气流对引流管口冲击作用,将血凝块或坏死脱落组织存留在腹腔中,以及在挤压时产生的极低负压(0.001MPa)和液体的重力作用只将液体引流出来。此方法既能保持腹腔引流管通畅,又不会增加患者疼痛感觉。效果较好。
[4] 陈水茹,高利云.用3M软纱布外科胶带固定引流管[J].护理研究,2005,19(10):1995。
[5] 李济乾.胆管探查T管引流术后并发症的防治[J].临床医学,2008,28(9):50~51.[6] 刘贤芬.97例采用改良腹带固定T管前后的临床调查分析[J].医学信息,2011.24.2
[7] 孙建华.自制蝶形胶布固定引流管[J].护理学杂志,2011,12。
[8] 廖永慧,高敏,冯,等.用引流管固定器在T管固定中的效果分析[J].华西医学,2013,28(4)596。
[9] 吕红梅.浅谈胆道术后患者T管引流的护理体会[J].医学信息,201009 2484 02
[10] 李水英,张梅,刘帆,等.腹腔引流管挤压方法的改进[J],护理学杂志,2009年5月第24卷第10期(外科版)
[11] 吕红梅.浅谈胆道术后患者T管引流的护理体会[J].全科护理,2010,09,2484
[12] 郑培秋.华支睾吸虫病术后胆汁分泌亢进21例分析[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9,31(22):2292-2293
[13] 马桂丽.胆道术后患者“T”管引流的护理策略[J].中华综合志,2006(2)112-114
[14] 李佳历.56例胆总管切开引流术后T管的护理体会[J].中原医刊,2004年8月第31卷第15期
[15] 卢爱丽.胆总管探查术后 T 管的护理体会[J].临床合理用药,2013年1 月第 6卷第 1期上
[16] 曹伟新,李乐之.外科护理学[M].4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1:315
[17] 夏天.T型引流管拔除后胆汁性腹膜炎l4例报告[J].腹部外科,2008.21(5):319
[18] 蒋??,鲁玲.胆总管探查术后留置T管的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年第10卷第1期(上半月版)
[19] 朱佩钦,邓静.胆道术后提高T管引流的护理[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4,4(3):66-67.[20] 曹伟新,李乐之.外科护理学[M].4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1:315
[21] 袁慧丽.道术后T型管抬高引流的护理体会[J].医药论坛杂志,2011,32 2:197
[22] 刘俊,张维康,刘绍彬,等.常规拔除 T 管后胆漏 10 例报到并综合文献116 例分析[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04,10(11): 745.[23] 林晓光.胆道手术T管引流的应用体会[J].中外医疗,2008,9(19):141
[24] 蒋??,鲁玲.胆总管探查术后留置T管的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 10 1 58
[25] 俞莉红,汪满春.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T型引流管的院内护理及院外管理[J]当代护士2010年5月下旬刊(专科版):37
第二篇:胆道T管引流及护理
胆道T管引流及护理
一、目的:
1、引流胆汁、减轻胆道压力。
2、支撑胆管,防止胆管狭窄。
二、适应症:
1、原发性或继发性胆总管结石、胆道蛔虫、肿瘤等行胆总管探查术后。
2、肝外胆管扩张、胆管直径在1.2-1.5cm以上。
3、肝总管内脓性胆汁或泥沙样胆汁。
4、肝总管坏死、穿孔。
5、肝外梗阻性黄疸。
三、护理
1、T管妥善固定:T管接引流袋后,用胶布固定于腹壁皮肤上,防管道脱落。
2、保持T管有效引流:
(1)平卧位引流管高度应低于腋中线,站立或活动时应低于腹部切口,防引流液逆流。(2)T管不可受压、扭曲、折叠,应经常挤捏。
(3)定时更换体位,防引流管斜面紧贴组织造成引流不畅。
(4)血块及小结石堵塞管腔时,应反复挤压引流管或等到渗盐缓慢低压冲洗。
3、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色、量、性状:正常成人每日胆汗分泌量约为600-1000ml或800-1200ml,呈黄色、稠厚无渣。术生24h内引流量约为300-500ml,恢复饮食后可境到每日600-700ml,以后逐渐减少至每日200ml左右。术后1-2天胆汗量混浊的淡红色或淡黄色,以后逐渐加深,呈黄色。
4、严格无菌操作,预防感染:(1)按无菌操作更换引流袋。
(2)在改变体位或活动时注意引流管的水平高度不要超过腹部切口高度,防引流液返流。(3)遵医嘱预防性用抗生素。
5、保护引流管口周围皮肤:每日用75%酒精或0.5%碘伏消毒,T管周围垫以无菌纱布,局部涂氧化锌软膏或皮肤保护膜,防止胆汁浸渍皮肤引起破溃或感染,保持敷料清洁干燥,如有渗液,及时更换敷料。
6、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1)、黄疸:在T管引流通畅情况下,术后黄疸时间处长,可能是肝功能受损、胆管狭窄或术中损伤胆管等。应密切观察血清胆红素,肌注vk1,防抓伤皮肤,保持皮肤清洁。(2)、出血:术后早期出血多由于止血不彻底或结扎血管线脱落所到,后期出血可能为T管压迫胆总管形成溃疡或局部炎症出血。应密切观察出血量,若第小时超过100ml、持续3小时以上,或病人血压下降、P细速、面色苍白等休克征象,应立即通知医生并配合抢救。(3)、胆瘘:多因胆管损伤]胆总管下段醒阻、T管脱出所致。注意观察腹腔引流情况,若切口处有黄绿色胆汁样引流物,每小时50ml以上者,提示有胆瘘发生。长期有胆瘘者,要保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纠正营养失调。
7、拔管:(1)、拔管指征:
①术后两周,病人无腹痛、发热,黄疸消退,血象、血清胆红素正常 ②胆汗引流是减少,每日少于200ml,色清亮
③胆道造影显示胆管通畅,或胆道镜证实胆管无狭窄、结石、异物
④夹管试验阴性:饭前饭后各夹管1小时,逐渐增加到全天夹管1-2天无不适主诉。同时满足以上4个条件,可拔管。(2)、拔管方法:拔管前先行T管造影,如显示通畅,再开放引流2-3天,使造影剂完全排出。继续夹管2-3天,仍无症状后给予拔管。(3)、拔管后护理:拔管后局部伤口用凡士林纱布堵塞,1-2天会自行封闭。拔管一周内,观察病人体温、有无黄疸及腹部症状,应警惕胆汁性腹膜炎的发生。
四、健康教育:
1、向病人解释T管放置的重要性,置管的时间,以便病人主动配合。
2、嘱病人尽量穿宽松柔的衣服,以防引流管受压。
3、引流管及引流袋始终保持在出口以下平面,防止引流液返流。
4、带管出院指导:
(1)每日在同一时间更换引流袋,用碘伏消毒管口,记录引流液的颜色、量及性状。(2)引流管口定期换药,周围皮肤涂氧化锌软膏,若敷料渗湿,及时到医院处理。(3)在T处出皮肤处标明记号,嘱病人随时观察是否脱出。(4)长期带T管者,应定期去医院冲洗。
(5)避免提举重物或过度活动,防止牵拉T管而致其脱出。(6)定期复查,若发现引流液异常或身体不适等,应及时就诊。
五、T型引流管护理操作流程:
1、核对医嘱,查对病人床号、姓名、手术部位。
2、评估病人的病情、意识状态、局部皮肤情况、心理状态、合作程度等。
3、洗手戴口罩,备齐用物至病人床旁。(治疗盘内放无菌引流袋、碘伏、胶布、棉签、量杯、治疗碗内放无菌纱布一快血管钳一把。)
4、再次核对病人,并说明更换引流袋的目的及方法,以便取得病人的配合。
5、检查伤口周围皮肤,暴露引流管,松开固定胶布,注意保暖。
6、左手捏紧皮管,右手向上或向下挤压引流管,观察有无阻力。
7、用血管钳夹住引流管尾端上3-6cm。
7、检查无菌引流袋是否密封、过期,打开外包装,检查引流袋有无破损或管子扭曲,将引流管挂于床沿,再将引流袋外包装垫在引流管接口下方。
8、用碘伏棉签消毒引流管连接处,先以接口为中心,环行消毒,然后再向接口上下纵形消毒2-3cm。
9、、左手取消毒纱布捏住连接处的引流管部分,脱开连接处。
10、再用碘伏棉签消毒引流管口边。
11、连接无菌引流袋,松开血管钳,并挤压引流管,用胶布将引流管固定于腹壁。
12、整理用物,妥善安置病人,协助病人取低半卧位。
13、用量杯接引流液,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及量。
14、终末处理。
15、洗手并记录。
第三篇:T管引流护理常规
T管引流护理常规 【目的】
1.引流胆汁,减轻胆道压力。2.支撑胆道,防止胆管狭窄。3.胆道造影和冲洗。【操作要点】
1.保持T管引流通畅,用别针固定,防止牵拉脱出。引流管不能扭曲、受压,引流袋低于切口30cm以上,下床活动时引流袋应置于胆囊水平以下。
2.观察、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正常胆汁颜色呈深黄色澄明液体,24小时引流液500-1000ml,如有异常及时与医生联系。3.严格无菌操作,每日更换引流袋,更换时常规消毒接口。
4.注意观察及保护造瘘口周围皮肤,如有胆汁侵蚀可用氧化锌软膏保护。
5.注意观察病人有无腹胀、黄疽、食欲情况及大便颜色以了解胆管通畅情况,及时与医师联系。
6.注意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及腹部体征的变化,如有寒战高热、腹痛、反射性腹肌紧张,提示有感染或胆汁渗漏可能,应及时报告医师。7.T管引流时间约7-14天,拔管前应先试行夹管实验,开始每日夹闭2-3小时,无不适逐渐延长时间至全日夹管。如无腹痛、黄疽、腹胀,遵医嘱行T管造影,造影显示胆道通畅,开放T管一天后拨管。拔管后可能有少量胆汁漏出,2-3天可自愈。继续观察腹痛、发热、黄疽、食欲及大便颜色变化。
腹腔引流护理常规
腹腔引流是在腹腔内置一引流物(引流管或引流条)将液体等引流到体外的一种外引流术。
腹腔引流的目的是:预防血液、消化液、渗出液等在腹腔或手术野内蓄积,以免组织损伤,继发感染,压迫组织;排除腹腔脓肿或脓液和坏死组织,防止感染扩散,促使炎症早日消退;促使手术野死腔缩小或闭合,保证缝合部位的良好愈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腹腔引流的适应证】
1.腹部手术部位渗血未能彻底制止,有继续渗血、渗液可能者。
2.腹腔或腹腔内脏器积脓、积液切开后,置引流物,不断排出继续形成的脓液和分泌物,使脓腔或积脓逐渐缩小而愈合。3.腹部伤口清创处理后,仍不能控制感染或有坏死组织未能彻底清除者。4.肝、胆和腹的手术后,可能有胆汁或胰液从缝合处外渗和积聚时。5.消化道吻合或修补后,可能有消化液渗漏者。【腹腔引流的护理】
1.应妥善固定引流管和引流袋(或瓶),防止病人变换体位时压迫引流管或牵拉而脱出,并减少牵拉引流管引起的疼痛。2.注意观察引流液颜色、量、气味、残渣等,准确记录24h引流量。并注意引流液量和质的逐日变化,以了解病情发展的趋势。3.注意观察引流管周围皮肤,有无红肿、破损,观察引流液是否外漏或渗出。
4.保持引流管通畅,如发现引流量突然减少,病人感到腹胀。伴发热,应及时检查管腔有无阻塞或引流管脱落。
5.更换引流袋(或瓶)及敷料时,应严格无菌操作,引流袋或瓶内保持无菌,每日更换1次无菌袋(或瓶),引流管远端接引流袋时,先消毒引流管口后再连接,以免引起逆行性感染。6.注意倾听病人对疼痛的主诉,评估疼痛原因和性质。
伤口引流护理常规
伤口放置引流物的目的是排出局部或体腔内的积液、积脓、积血等,起到预防和治疗感染的作用;保证缝合部位愈合良好,减少并发症发生。
(一)被动引流
又称开放式引流,引流物凭借体内液体与大气压间的压力差或依靠体位及毛细管作用和虹吸作用使液体排出体外。这类引流除了易受血凝块及纤维蛋白质阻塞而引流不畅外,还易发生逆行感染。因开放式引流起着双向通道的作用,体内液体可以流出,体表细菌也可沿管道出口自由进入体内,导致感染。
(二)主动引流 又称闭式吸引引流。鉴于开放的引流的缺点,近年来,国内外多采用闭式引流,使用时将引流管和负压源相接,从而使管内产生持续的负压吸引作用,引流效果良好。
(三)伤口引流并发症及护理
1.在伤口引流过程中,可发生感染,出血,损伤周围的血管、淋巴管、神经等组织,压迫内脏空腔脏器引起漏或瘘管,以及引流管滑脱、阻塞和掉入体腔等并症。在护理过程中,必须注意预防和观察,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放置引流物的位置需正确,引流物应按体位放在引流部的最低位,以保持引流通畅。注意引流管不扭折、不受压。如管腔被血块、粘液或坏死组织等堵塞,可松动引流管或轻轻抽吸和冲洗引流管。
3.防止引流物掉入体腔或伤口内,深部引流物必须用缝线固定于皮肤上,或用安全别针固定。拔除时,先轻轻予以松动或扭转,使与周围粘连部分分离,然后拨出,以免折断在伤口内。放置引流物的类型、数量、位置必须详细记录,取出时应进行核对。
4.密切观察引流液的性质及量,准确记录,以资比较。为预防目的而放置的引流物,一般在术后24-48小时拔除,为治疗目的放置的引流物,应在引流液减少后,逐步外拔,让窦道从底部向外逐渐愈合,防止遗留残腔。
5.连接负压源的引流管如遇活动性出血,应立即停止负压吸引,以免加重出血。甲状腺手术后则例外。
胃空肠造瘘的护理措施
1.心理护理:长期置造瘘的病人对造瘘有很大的心理反应,因此现评估病人对造瘘的接受情况、对造瘘后相关功能的了解程度以及对自我表现形象改变接受程度,向病人解释造瘘的必要性及作用,因人而异的进行心理护理,使病人接受显示,配合治疗。2.造瘘管要妥善固定,避免因病人床上活动时造瘘管牵拉周围皮肤引起的疼痛和脱出。
3.保持管导通畅,灌食前要用温开水冲洗,确定管子是否通畅,灌食后清除食物附着在管壁上,防止残渣堵塞管腔,防止细菌繁殖而引起胃肠道感染。
4.根据病人的病情需要合理配置高热量流食或要素饮食,入肝硬变病人给予低蛋白饮食。营养液硬现用现配,避免放置时间过长而变质。避免渣滓堵塞管路,滴入速度不宜过快,匀速滴入,并保持适当温度,以防肠道反应。
5.开始滴注营养适应体浓度、小剂量,以后逐渐增加,避免出现腹泻。若出现腹泻可经造瘘口注入止泻药物。灌注期间密切观察病人的反应,又无恶心、呕吐、腹胀腹痛、腹泻等情况。
6.准确记录灌入的食品种类、量及时间,每日计算摄入的总热量,评估病人的营养状况,保证机体代谢所需热量。7.灌食前可以先让病人闻食物或咀嚼食物,刺激唾液和胃液的分泌,有助于口腔卫生,咀嚼过的食物要让病人吐处。
8.每日评估造瘘口皮肤情况,并清洁造瘘口周围皮肤,保持清洁 干燥。如出现皮肤红肿、破损、疼痛等胃肠液浸润现象,除清洁皮肤外,还需再造瘘口周围涂氧化锌软膏或凡士林,并可以使用人造皮货保护膜保护造瘘口周围皮肤。9.滴注瓶及配制器材应每天更换,消毒,防止胃肠道感染。
10.严重代谢应激,高度麻痹性肠梗阻或腹泻急性期病人应慎用空肠造瘘营养 支持。严重吸收不良综合症的病人,在实行空肠造口营养支持之前,应献给予一段时间的静脉营养,以改善肠酶及细胞代谢。
泌尿外科引流管(支架管)的护理
1.长期留置尿管的男病人,每日应用0、2%的碘氟溶液擦洗尿导口分泌物。女病人进行会阴冲洗。2.保留泌尿系造瘘管的病人,应每日更换造瘘口的敷料,保持造瘘口处皮肤的清洁与干燥。3.带管卧床的病人,引流管的长度应合适(一米以上),避免因翻身等活动造成引流管的脱出。4.尿液及伤口引流袋每日更换,严格无菌操作。
5.移动病人时应注意引流管、引流袋的位置(引流袋应低于插引流管的位置),防止尿液或引流液的反流,引起逆行感染。
6.护士应定时(每半小时)对保留引流管的病人进行巡视,观察量、尿液、引流液的颜色及性质,注意有无结石、组织、脓血块等沉淀物。保持引流通畅,勿打折。引流不畅时可适当挤压,在允许范围内可对管腔进行冲洗。
7.气囊导尿管起到固定、压迫止血的目的。插管后按气囊注入量要求注入气体或液体,拔管时将囊内气体或液体抽出后在拔出导管。不拔管时不能随意抽出囊内气体或液体。如气囊破裂及时换管。
8.泌尿系某些成型手术,一般备有支架管,为了促进组织的愈合,保留时间相对长些,应做好支架管的护理,防止受压及脱出,必要时用支被架保护,并做好病人的健康指导。
9.保留引流管的病人应鼓励其多饮水,以保证足够的尿量及减少尿液对创面的刺激,24小时尿量应在2000ml以上。
胸闭引流的护理 1.注意无菌操作
胸闭引流通常在手术室放置,但在某些情况下,如治疗血胸气胸脓胸。此项操作可在急诊或床边进行,但应遵循操作规范,防止医院性感染。
2.引流装置的位置
胸闭引流主要靠重力引流,水封瓶应置于病人胸部水平下60-100cm,并应放在特殊的架子上,放置被踢倒或抬高。搬运病人时,先用两把止血钳双重夹闭引流管,在把引流管置于床上,搬运后先把引流管放于低于胸腔的位置,再送止血钳。3.引流管的长度与固定
1)引流管的长度以能将引流管固定在床缘,且能使它垂直降到引流瓶为宜。过长易扭曲还会增大死腔影响通气 过短使病人翻身或做起以前拉倒引流管
2)固定引流管时可将引流管两端的床单拉紧形成一凹槽,再用别针固定。4.维持引流通畅
密切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放置受压扭曲堵塞和滑脱
检查引流管是否通畅的方法:观察是否有液体排出和长管内 水柱的波动,正常的水柱上下波动4-6cm。5.引流量的观察与记录
1)水封瓶在使用前需先倒入无菌生理盐水,并在瓶上贴一长胶布,注明液面高度、倒入液体量、日期和时间。2)密切观察引流量的变化和性质。
引流量多且为血性应考虑出血的可能,应立即通知医生。引流液混浊,有异味,或有时无残渣,应考虑瘘的发生和 感染。
引流量过少,应考虑引流管是否通畅。6.胸腔引流管的拔出及注意事项:
1)拔管前:胸腔引流管放置48小时后,如查体及胸片证实肺以完全复张,8小时内引流少于50ml,无气体排出,病人无呼吸困难,可拔出引流管。
2)拔管时:应取半卧位或半坐位,鼓励患者咳嗽,挤压引流管后夹闭,嘱患者深吸一口气屏住,在病人屏气时拔管,拔管后立即用凡士林纱布覆盖伤口。
3)拔管后:要观察患者有无呼吸困难气胸和皮下气肿,检查引流口覆盖情况,是否继续渗液,拔管后第二天应更换敷料。
第四篇:乳腺癌术后引流管护理
乳腺癌术后引流管护理1、2、3、4、妥善固定引流管;
保证有效的负压吸引(10-20KPA)和引流通畅; 观察引流液色、质、量并记录;
引流过程中若有局部积液、皮瓣不能紧贴胸壁且有波动感,应报告医师,及时处理。
第五篇:引流管护理
胸腔闭式引流护理
(a)手术后护送病人回病室时,需用二把血管钳钳夹胸引流管,搬动时动作要轻巧、慎防将引流管拔出而引起开放性气胸。(b)引流管及引流阍应就算置低于胸腔水平面60~100cm,太短会影响引流,过长则易扭曲增大死腔,影响通气。检查与水封瓶是否密闭,然后开放引流夹。
(c)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术后初期每30~60分钟就要向水封瓶方向挤压引流管1次,引流管要避免受压、折曲、滑脱、堵塞。水封瓶长玻璃管水柱是否随着呼吸上、下波动,正常3的水柱上下波动约4~6cm,如出现气胸或张力性气胸的早期症状,首先应怀疑引流管补血块堵塞。
(d)维持引流系统密封性,为避免空气进入胸膜腔,水封瓶的长管应置在液面下2~3cm并保持直立位。胸壁胸引流管戳口周围要用油纱布严密包盖。如水封瓶打破,应立即夹住引流管,另换一水封瓶,然后开放钳夹,鼓励病人咳嗽,深呼吸以排出进入胸膜腔内的空气;如胸引流管不断排出大量气体时而水封瓶又被打破时,不应夹闭胸管,应立即换一水封瓶,以免造成张力性气胸。如胸引流管接头部滑脱,应立即接上并用胶布固定,助咳排了进入的气体。
(e)病人体位:如术后血压平稳可给予半卧位;使胸腔容积增大,有利于呼吸及引流,并经常鼓励病人咳嗽与深呼吸促使肺膨胀。(f)密切观察胸引流液色、性质、单位时间内引流量,如果术后每小时引流持续在200ml以上3次应做好标记,瓶上贴上胶布条,标上时间,除采取输血、应用止血药外且需保持引流管通畅以防血块堵塞引流管,必要时进行开胸止血。正常引流量第一个24小时内约500ml,并记录引流量、色。
(g)如有引流量过多或且泡漏气严重,根据程度应适当减小胸引流瓶吸引负压,以防出血或影响肺泡裂隙的愈合。
(h)气泡的观察:一般在胸部手术后胸膜腔内有积气,肺泡漏气压力大于大气压力时,气体液体可以从长玻璃下端冒出,这属于正常。但在胸腔手术后,胸腔持续引流下且病人能很好的咳嗽,肺膨胀又良好,这种情况应改变,如在术后48小时骨仍有漏气应寻找原因,如有呼吸音降低、心率加速、气急、胸闷应密切观察有无支气管胸腊瘘发生。
(i)预防感染:一切操作应坚持无菌操作,以免把感染带进胸膜腔,换瓶拔出接管时要用消毒纱布包裹,护理前要洗手,水封瓶内一般要装消毒水500ml。拔管指征;两肺呼吸音清,无漏气,引流量24小时小于50~100ml。胸内虽有积液、积气,但胸引流管已阻塞,经各种处理无法恢复其引流功能。气胸患者引流侧胸腔肺完全膨胀,呼吸音恢复,夹管24小时以上无气急者。拔管后注意点:拔管要观察病人有否呼吸困难,气胸或皮下气肿,要检查引流口密盖情况,是否继续渗液,伤口渗出即时更换敷料。
胸腔闭式引流护理
1、病人取半坐卧位或半卧位。
2、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各类物品均要严格消毒灭菌,预防感染。
3、正确连接各管道,水封瓶用护架保护置于床旁,连接胸腔引流管的长玻璃管必须在水平面下3—4cm。
4、牢固固定引流管,防止脱落。常挤压引流管,保持通畅。避免因胶管扭曲,受压而造成阻塞。引流瓶的液面应低于胸腔60 cm.5、密切观察记录引流液的性状、颜色、量及气体排出、水柱波动等情况,并详细记录.如有两条引流管,应分别记录。如每小时引流量达100毫升以上,应报告医生。
6、每日更换一次引流瓶及连接管.更换时注意无菌操作.先用两把血管钳夹闭引流管,然后换管.防止气体进入胸腔。每1—2小时更换胸壁引流口的敷料1次。
7、嘱病人离床活动时,防止引流管移位脱出或打破引流瓶,勿使引流瓶 和连接管高于胸壁引流口水平,以防引流液逆流进入胸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