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型采石场开采设计及方案编制》编写大纲(暂行)
《小型采石场开采设计及方案编制》编写大纲(暂行)
1概述
1.1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1.2方案设计编制依据及基本原则 1.2.1简述建设方委托设计内容
1.2.2开采设计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
1.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 2.矿山地形地质图、生产总平面现状图、采场现状图 3.主要开采设备清单等 4.其它
1.2.3安全、技术、经济方面的要求。
2地质及矿产资源
2.1矿床地质情况简述
2.2水文地质条件及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2.3 拟开采矿区外部环境,如与相邻矿山、水库、地表建筑物、高压输电设施、铁路、公路等关系的说明
3开采方案
3.1矿山开采情况
矿山开采历史及现状情况简介,如创办时间,原生产能力,采场现状描述,开采工艺,采场及设备设施等。
3.2 产品方案及生产规模 根据业主要求确定产品方案及生产规模。
3.3 开采方式
根据开采区地形、矿岩物理力学性质情况,确定采用分台阶开采或是高台阶分层开采方案。3.4 露天开采境界 3.4.1采场边坡参数的确定
分台阶开采应确定边坡参数:台阶高度,台阶坡面角,安全平台、清扫平台、运输平台宽度,终了边坡高度,最终边坡角。
高台阶分层开采应确定分层台阶高度(但台阶高度最大不得超过20米),分层台阶高度,分层台阶坡面角。3.4.2露天境界圈定
根据3.4.1中确定的边坡参数,圈定露天开采境界。绘制开采终了境界剖面图及开采终了境界平面图。3.5开拓运输
根据采石场地形的展线条件,规划运输道路。3.6采剥工艺 3.6.1采剥方法确定
1、确定采剥工作台阶开段沟位置、工作线布置及推进方向,采剥工作面推进方式。
2、采用台阶开采方式时按机械(包括小型潜孔钻、挖掘机或装载机)开采确定台阶高度、台阶坡面角、最小工作平台宽度,段沟底宽,铲装设备工作线长度;当采用高台阶分层开采工艺时,分层平台 控制参数应符合《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小型露天采石场安全生产暂行规定》的规定。3.6.2采剥工艺简述
1、凿岩、爆破作业:选用凿岩设备型号、孔网布置、孔距、孔深、倾角,采用的爆破方式,炸药、爆破器材种类,爆破制度。合格块度、二次破碎方法,靠近终了边坡凿岩爆破方式及控制要求。
2、装载运输作业:简述装载方式、装载设备选型,运输设备选型。
3.7露天防排水
当采石场有较大径流量时,对需采取的防排水设施加以明确。包括:境界外截排水沟、台阶排水沟、场地排水沟等设施。矿石加工
4.1根据产品方案选定矿石加工流程、流程图 4.2根据矿山规模选择破碎、筛分、输送设备 4.3厂址选择及厂区布置,原则上应避开爆破指向区域 排土场
5.1 排土场位置的选择,应保证排弃土岩时不致因大块滚石、滑坡、塌方等威胁采矿场、工业场地(厂区)、居民点、铁路、道路、输电及通讯干线、耕种区、水域、隧洞等设施的安全;
5.2 排土场不宜设在工程地质或水文地质条件不良的地带;如因地基不良而影响安全,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5.3 排土场选址时应避免成为矿山泥石流重大危险源,无法避开时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防止泥石流灾害的发生。
5.4 排土场址不应设在居民区或工业建筑的主导风向的上风向和生 活水源的上游,废石中的污染物要按照《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堆放、处置。
5.5 排土场位置选定后,应进行专门的工程、水文地质勘探,进行地形测绘,并分析确定排土参数。
5.6 内部排土场不得影响矿山正常开采和边坡稳定,排土场坡脚与矿体开采点和其他构筑物之间应有一定的安全距离,必要时应建设滚石或泥石流拦挡设施。
5.7 在矿山建设过程中,修建公路和工业场地的废石应选择地点集中排放,不能就近排弃在公路边和工业场地边,以避免形成泥石流。5.8 排土场的阶段高度、总堆置高度、安全平台宽度、总边坡角、相邻阶段同时作业的超前堆置高度等参数,应满足安全生产的要求在设计中明确规定。
5.9 排土场防排水设施及措施。包括:境界外截排水沟、台阶排水沟、场地排水沟等设施。
6辅助设施及总平面布置
6.1压气设施 6.2供配电设施 6.3爆破器材存储设施
6.4总平面布置,原则上应避开爆破指向区域
7环境保护
7.1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
7.1.l地质灾害评价及可行的监测预防措施 7.1.2对开采引起的区域地质条件影响评价 7.1.3边坡稳定性评价
7.1.4对矿山闭坑时造成的地质灾害提出处理措施
7.2矿山环境影响评价
7.2.1粉尘、废石、噪声主要污染物的治理措施
7.2.2对露天开采、废石(废土)排弃对矿区生态环境的影响及植被恢复效果评价;对生产粉尘、噪声的影响及防治效果评价。
8安全生产与工业卫生
8.1保证安全生产的主要措施 8.1.1可靠性分析
1.露天矿最终边坡角,最终边边坡高度、台阶高度,工作帮坡角选择、防止边坡坍塌及周边建筑物的安全可靠性分析。2.露天矿排水系统特点、排水能力等安全可靠性分析。3.爆破器材库安全可靠性分析。应符合《爆破安全规程》(GB6722)的相关规定。
4.爆破作业安全可靠性分析。应符合《爆破安全规程》(GB6722)的相关规定。
5.特殊开采条件下安全措施的安全可靠性分析。6.开采移动范围圈定的合理性分析。
7.地表移动范围和塌陷范围的安全管理措施的可靠性分析。8.工业场地稳定性总体评述。
9.各建(构)筑物和设施与移动线距离是否符合安全规定。10.各建筑物之间距离(如消防通道)是否符合安全规定。11.锅炉房、油库、炸药库、氧气站、乙炔站等易燃、易爆场所安全措施的可靠性分析。12.露天矿爆破危险区域安全措施可靠性分析。
13.露天矿排土场安全状况分析(避免为泥石流发生创造条件)。14.矿山机械、电气设备选型的安全可靠性分析。如破碎机、皮带运输机、空气压缩机的安全分析(包括降低噪音措施)。15.叙述矿山电源及供电系统可靠性分析。
16.电器设备的接地、防漏电、防过流三大保护装置可靠性分析 17.露天矿通信系统安全可靠性分析等。18.地表供水系统的可靠性分析。
19.消防水池容量、消防管理系统安全可靠性分析。
20.排水系统(地表)可靠性分析(是否会造成矿区洪涝灾害)。21.其它。8.1.2安全技术措施
在可靠性分析的基础上对影响开采安全的因素提出预防措施。
8.1.3矿山安全管理机构
1.矿山安全管理机构及人员配备 2.矿山安全管理机构组织系统
3.安全管理、防洪防暑、灾害检测、安全教育培训、人员配备及职责
8.1.4安全管理措施
包括: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负责人、安全员、特种作业人员的取证,安全教育培训,爆破器材安全管理规定,按工种、岗位、设备制定安全作业规程等方面的要求。8.2工业卫生
防粉尘、防噪声措施,个体防护措施
8.3消防措施
1.消防人员配置 2.爆破器材库的消防措施 3.矿石加工厂区的消防措施 4.辅助设施的消防措施
9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10报告主要附件
1、项目有关主管部门的批准文件(复印件)
2、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封面(复印件)
3、采矿许可证(副本复印件)
11报告主要附图
1.矿区地形地质图(1:500-1:5000),大小比例尺各一张 2.矿区地质剖面图(1:500-1:1000)3.矿山总平面布置图(标注含矿区范围、爆破警戒线)(1:1000)4.开采终了境界平面图(1:1000)
5.开采终了境界剖面图(1:1000),沿长轴方向至少有1张图,垂直长轴方向有3张以上图纸。
第二篇:小型露天采石场开采方案编写大纲
常州市小型露天采石场开采方案编写大纲
(试行)
1概述 1.1矿区概况
1.1.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1.1.2本方案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1.1.3矿区位置、企业隶属关系和性质
1.2方案设计编制依据及基本原则
1.2.1建设方委托设计内容 1.2.2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
2开采要素
2.1地质概况 2.1.1矿区地质 2.1.2矿床地质 2.1.3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2.2开采历史及现状 2.3开采范围确定 2.4开拓运输
2.5采矿工艺及设备选择 2.6采矿方法 2.7防排水 2.8采场最终境界 2.9边坡要素及稳定性评价 2.10排土场
2.11供配电及辅助设施
3爆破设计
3.1爆破方法及爆破器材选择 3.2爆破安全参数计算 3.3爆破警戒范围
4安全生产的主要措施
4.1矿山安全技术措施
4.2地质灾害评价及可行的监测预防措施 4.3矿山闭坑时的地质灾害处理措施
5附图
5.1地形地质图 5.2采场工程平面布置图 5.3采场剖面图 5.4开采最终境界图
第三篇:小型采石场开采设计指导意见
小型采石场开采设计指导意见 云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
印发小型采石场开采设计指导意见的通知
各州、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各有关单位:
《小型露天采石场开采设计指导意见》自2009年1月1日起执行,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〇〇八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小型采石场开采设计指导意见
1概述
1.1矿区位臵、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1.2设计编制依据及基本原则 1.2.1设计范围及内容
1.2.2开采设计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
1.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工作报告
2.矿山地形地质图、生产总平面现状图、采场现状图 3.其它
1.2.3安全、技术、经济方面的要求 2地质及矿产资源
2.1矿区地质、矿床地质情况简述
2.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和环境地质条件)3开采方案 3.1矿山开采现状
矿山开采历史及现状情况简介:如创办时间,原生产能力,采场现状,开采工艺,采场及设备设施(主要开采设备表)等。
矿山外部环境描述:如与相邻矿山、水库、地表建筑物、高压输电设施、铁路、公路等关系的说明。3.2 产品方案及生产规模
根据业主要求确定产品方案及生产规模。3.3 开采方式
根据矿区地形、岩石物理力学性质等情况,确定采用分台阶开采或分层开采方案。
3.4 露天开采境界 3.4.1采场边坡参数的确定
分台阶开采应确定边坡参数:台阶高度,台阶坡面角,安全平台、清扫平台、运输平台、最小工作平台宽度,最终边坡角。
分层开采应确定分层台阶高度(台阶高度最大不得超过20米)和台阶坡面角(严禁拦腰爆破、掏底爆破、形成伞岩陡岩)。3.4.2露天境界圈定 根据3.4.1中确定的边坡参数,最高标高、最低标高,上口境界、下口境界,圈定露天开采境界。绘制开采终了境界剖面图及开采终了境界平面图。3.5开拓运输
根据矿区地形条件,规划运输道路。原则上山坡露天矿运输道路应当规划至山顶,由山顶向下分台阶分层开采。运输道路布臵要结合设备选型、性能,考虑运输线路最大坡度、最小转弯半径。3.6采剥工艺 3.6.1采剥方法确定
1、确定采剥工作台阶开段沟位臵、工作线布臵及推进方向,采剥工作面推进方式。
2、采用台阶开采方式时按机械(包括小型潜孔钻、挖掘机或装载机)开采确定台阶高度、台阶坡面角、最小工作平台宽度,段沟底宽,铲装设备工作线长度;当采用分层开采工艺时,分层平台控制参数应符合《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GB16423-2006)、《小型露天采石场安全生产暂行规定》(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第19号令)的规定。3.6.2采剥工艺简述
1、穿孔、爆破作业:选用凿岩设备型号、孔网布臵、排距、孔距、孔深、倾角,最小抵抗线,采用的爆破方式,炸药、爆破器材种类,爆破制度,岩石合格块度、二次破碎方法,靠近终了边坡凿岩爆破方式及控制要求。
2、装载运输作业:简述装载方式、装载设备选型,运输设备选型。装载运输组织形式、运输线路等。
3、排废(土)作业。3.7露天防排水
当矿区有较大径流量时,对需采取的防排水设施加以明确。包括:境界外截排水沟、台阶排水沟、场地排水沟等设施。4 矿石加工
4.1根据产品方案选定矿石加工流程 4.2根据矿山规模选择破碎、筛分、输送设备
4.3矿石加工厂址选择及布臵,原则上应避开爆破指向区域 4.4废石处臵(排放)5 排土场
设计中应明确规定以下内容:拟建排土场立项地质勘察资料。
5.1 排土场位臵选择(应保证排弃土岩时不致因滚石、滑坡、塌方等威胁或影响采矿场、工业场地、厂区、居民点、铁路、道路、输电网线及通讯干线、耕种区、水域、隧洞等设施的安全)。5.2 排土场主要构筑物(含拦挡设施设计)。
5.3 排土方式(排土工艺、排土顺序、排土场的阶段高度、总堆臵高度、安全平台宽度、总边坡角、废石滚落可能的最大距离、相邻阶段同时作业的超前堆臵距离等参数,应满足安全生产的要求)。5.4 排土场警戒标志。
5.5 排土场观测、监测设施及管理。
5.6 排土场防排水设施及措施。包括:境界外截排水沟、台阶排水沟、场地排水沟等设施。5.7 排土场复垦。6总平面布臵及辅助设施
6.1总平面布臵(工业场地原则上应避开爆破指向区域)6.2压气设施
6.3供配电设施、给排水设施、机修车间、居住区 6.4爆破器材存储设施 7地质与环境保护 7.1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
7.1.l地质灾害评价及可行的监测预防措施
7.1.2因开采引起的区域地质灾害评价及相应预防措施 7.1.3矿山闭坑可能造成的地质灾害预测及处理措施 7.2矿山环境影响评价
7.2.1粉尘、废石、噪声、废水主要污染物的治理措施
7.2.2露天开采、废石(废土)、废水排弃对矿区生态环境的影响及植被恢复效果评价;生产粉尘、噪声的影响及防治效果评价。8安全生产与工业卫生 8.1保证安全生产的主要措施 8.1.1可靠性分析
1.露天矿山最终边坡角,最终边坡高度,台阶高度,工作帮坡角选择、防止边坡坍塌及可能影响周边建筑物的安全可靠性分析。
2.露天矿山排水系统、排水能力等安全可靠性分析。3.爆破器材库推荐选址安全可靠性分析。
4.穿孔、爆破、铲装、运输作业安全可靠性分析。5.特殊条件下开采安全措施的可靠性分析。
6.地表移动范围和塌陷范围的安全管理措施的可靠性分析。7.工业场地稳定性总体评述。
8.露天矿山爆破危险区域安全措施可靠性分析。各建(构)筑物和设施安全措施可靠性分析,各建(构)筑物和设施与地表移动范围、塌陷范围的安全距离是否符合规定。
9.叙述矿山电源及供电系统可靠性分析。10.其它。8.1.2安全技术措施
在可靠性分析的基础上对各类安全影响因素提出预防措施。8.1.3安全管理机构 8.1.4安全管理
包括: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工种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检查、安全教育、设备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的取证;爆破器材安全管理,按工种、岗位、设备制定安全操作规程等方面的要求。8.2工业卫生
防粉尘、防噪声措施,个体防护措施 8.3消防措施
1.消防人员配臵 2.爆破器材库的消防措施 3.矿石破碎站的消防措施 4.辅助设施的消防措施 9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10报告主要附件
1、项目有关主管部门的批准文件(复印件)
2、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工作报告封面(复印件)
3、采矿许可证(副本复印件)
4、工商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或工商核准通知(复印件)11报告主要附图
1.矿区地形地质图(1:1000-1:5000)
2.矿山总平面布臵图(标注:矿区范围、工业场地、矿山设施、爆破警戒线)(1:1000)
3、基建终了境界平面图(1:1000)4.开采终了境界平面图(1:1000)5.开采终了境界横剖面图(1:1000)6.开采终了境界纵剖面图(1:1000)
第四篇:小型露天采石场安全开采方法
小型露天采石场安全开采方法探讨
一、自然条件决定多数小型露天采石场较难实现多台阶开采
初步调查,我省小型露天采石场绝大部分为山坡型采场,年生产规模多为3-5万吨,开采境界(范围)一般不足0.01Km2,采场最大采高一般在20-50m之间(个别采高超过100m)。由于矿业权许可的开采境界小,采场地形地貌原始坡度又较陡,因此若采用多台阶开采,台阶之间布置机械运输道路困难,技术上往往不可行,采场内采用人工运输,台阶之间需要多次转运,经济上又明显不合理。小型露天采石场采用多台阶开采自然条件不足,推广困难。
二、我省小型露天采石场开采方法现状 经过近年的边破安全专项整治,我省小型露天采石场淘汰了掏底崩落开采和扩壶爆炸开采等开采方式,遏制了较大事故,一般事故也明显下降。但因自然条件限制,只有少数采石场实现了台阶开采,目前大部分采石场停留在“一面坡”开采。“一面坡”开采由于边坡上没有安全凿岩作业平台(便道),作业人员长时间在边坡上使用安全绳、安全带“猴子式”作业,行走不方便,处理边坡危石不方便、不安全,因此边坡高空坠落事故、物体打击事故仍然多发,偶尔还出现坍塌事故。
三、推广高阶段小分层的分层开采方法
(一)行业对小型露天采石场开采方法规定。
《小型露天采石场安全生产暂行规定》(原国家安监局令第19号)第十二条,对小型露天采石场开采方法规定如下:“作业单位应当采用台阶式开采,淘汰落后和不安全的开采方式,严禁采用扩壶爆破、掏底崩落等开采方式”、“不能采用台阶式开采的,应当自上而下分层顺序开采。实施浅眼爆破时,分层高度不得超过6米;实施中深孔爆破时,分层高度不得超过20米。分层凿岩平台宽度不得小于4米;最终边坡角根据岩体的稳定性确定,但最大不得超过60度”。显然,矿山企业应优先采用台阶式开采,不能采用台阶式开采的要分层开采。(二)“一面坡”开采必须改进完善。“一面坡”开采虽然可实现从上而下开采,但由于没有分层凿岩平台或平台宽度不足,因而不符合19号令的规定。如果我们把“一面坡”改为“二面坡”,两面边坡之间始终保留4m宽的凿岩作业平台,并控制边坡的倾角,就满足了19号令允许的分层开采方法。即高阶段小分层的分层开采方法,四川省安监局2004年编印的《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管理与技术》内部培训教材等有关资料,称此开采方法为“规则台阶开采方法”。(三)高阶段小分层分层开采方案。
在自然山坡或原有的岩面及设备条件下,遵循“采剥并举,剥离先行”的原则。将采剥作业面,沿岩面走向方向划分为一定厚度的竖条带,即采掘带。如果采掘带长度较大及有必要,可沿岩面倾向方向把配置独立采掘运输设备的范围定为采区。采用高阶段小分层,坡面上允许只有一个台阶,开采顺序始终自上而下,宜采用倾斜眼,一次布置2-4排炮眼,合理布置炮眼并确定适宜的装药量和装药结构。采用毫秒延时雷管,使布置在同一平台的所有炮眼一次同时起爆,直接把岩面岩石一次性掀到岩底,减小高差运输,并形成规则的安全台阶。当进行第二次钻爆作业时,作业人员已在一定宽度的规则的安全台阶上进行作业。这种开采方法开拓工程量小,操作技术较简单,露天矿山均可采用。开采顺序:自上而下,从前而后。如图示
(四)高阶段小分层开采安全技术实施要领。
1、加强对矿(场)长、凿岩工、爆破工等关键人员的安全基本知识及专业爆破技术的培训,保持特种作业人员的相对稳定性。
2、爆破技术人员,应保证一周以上的现场技术操作辅导及现场检查指导,尤其对定炮孔位置、单孔装药量、雷管联结方法和其他各项技术参数,必须亲自把关,要边操作,边讲解技术理论,并在爆破后加以验证和改进。
3、保证钻孔质量。根据岩石硬度及成孔情况,手风钻小孔径炮眼深度宜3-5m。前后排炮眼倾角要一致,保持顶、底部炮眼的抵抗线基本相等;前后排炮眼孔底基本在同一高程。避免爆破后留根坎。
4、必须使用延时雷管一次爆破多排炮眼。小孔径单排炮眼一次爆破无法形成4m宽的平台,必须凿2-4排炮眼一次起爆,前后排炮眼实现毫秒差(微差)爆破。宜采用塑料导爆管雷管入孔(排间雷管要有段别差),孔外瞬发电雷管起爆;或导爆索入孔并同排串接,孔外秒差或微差电雷管起爆。
(五)高阶段小分层开采安全特点。
1、改善了工人在采场边坡上的作业条件,使之有一个较为宽敞的作业平台,避免工人必须戴保险带“猴子式”凿岩方法,减少高空坠落事故。
2、始终坚持自上而下逐块段进行开采,杜绝掏底开采所形成的“伞檐状”或“阴山坎”现象。由于开采岩面坡度由炮孔位置予以控制,从而大大减少了露天矿山极易发生的坍塌事故。
3、露天矿山安全台阶能承接上部采场边帮滑落的部分浮石,起到安全平台的作用,有利于保护岩底装运作业人员的安全,可减少物体打击事故。同时,每次爆破后,能依托较为宽敞的作业平台,轻松地清理上坡面的危石、浮石。
4、采用多排孔爆破,一次爆破炮眼多,减少了爆破频率,可减少爆破事故。同时,微差爆破,可减少爆破后的大块率。但由于高阶段小分层开采要求把大部分矿岩抛掷到采场底部,故应采用相对较大的爆破作用指数(宜采用减弱抛掷爆破),并且由于此种开采方法所分阶段较高,爆落下的爆堆相对分散,给装运工作带来一定的不便。
第五篇:福建省小型开采矿山有关报告编写提纲
福建省国土资源厅文件
闽国土资综„2007‟216号
福建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福建省小型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提纲》、《福建省小型金属、非金属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提纲》和《福建省小型普通建筑材料用砂石粘土矿产资源储量核
实报告编写提纲》的通知
各市、县(区)国土资源局(地矿局、矿管办),各地质勘查单位,省国土资源评估中心、省国土资源档案馆:
现将《福建省小型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提纲》、《福建省小型金属、非金属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提纲》和《福建省小型普通建筑材料用砂石粘土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提纲》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请县级国土资源局(地矿局、矿管办)将本通知要求转达辖区内的矿山企业。
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请及时向厅矿产储量管理处反馈。联系电话:0591-87665723;电子信箱:fzhsl@126.com。
附件一:福建省小型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提纲 附件二: 福建省小型金属、非金属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
编写提纲
附件三: 福建省小型普通建筑材料用砂石粘土矿产资源
储量核实报告编写提纲
二○○七年八月十四日
主题词:国土资源 矿产资源储量 核实 通知
抄送:国土资源部,省经贸委,各省属矿业公司,省地勘局,省煤田地质局,本厅领导、有关处(室),存档。
福建省国土资源厅办公室
2007年8月17日印发 附件一:
福建省小型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提纲
本编写提纲适用于小型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名称统一为:福建省××县(市、区)××矿区(井田、矿段,下同)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
第一章 概况
第一节 工作目的和任务
简述本次资源储量核实的主要目的,采矿权人对资源储量核实的具体要求,承担核实工作的单位和核实依据的地质资料名称。
第二节 位臵、交通及核实区范围
一、位臵
核实矿区的行政区划位臵(至村一级),位于市(县)城区的方位、直距。矿区区间经纬度坐标。
二、交通
矿区交通情况,与最近车站、码头距离(附交通位臵图)。
三、核实矿区范围
核实矿区采矿权设臵情况,包括:采矿许可证证号、有效期、边界起止拐点号及直角坐标、开采标高和面积。若开采范围扩大的,还应当写明扩大后的矿区拐点直角坐标、开采标高、面积。同时,须附采矿许可证范围、资源储量核实范围、申请扩大开采范围的叠合图件(在地形地质图中标示出)和申请扩大范围的批复文件或者勘查许可证复印件。
四、自然地理
简要介绍工作区的自然地理条件,包括地形地貌、最高最低海拔标高、河溪及气象等资料。
第三节 矿区地质勘查及矿山开发简史
一、以往地质工作
简述以往地质工作情况(含资源储量核实工作),主要工作量,取得的主要成果,提交的勘查报告全称及批准(认定、备案)机关、文号、批准(认定、备案)的资源储量和主要结论,说明各报告勘查范围、对象、与本报告的关系。
二、矿山设计、开采和资源利用概况
应详细叙述矿山建设时间、开采时间、设计单位、设计规模、实际生产能力、开采范围(包括开采标高)、开采对象、开拓方案、采矿方法、采空区分布情况、历年采出矿石量、累计动用资源储量、开采回采率、矿山生产成本、经济效益及开采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本次工作情况
叙述本次工作起止时间和投入的主要地质工作、完成主要实物工作量(列表),取得的主要地质成果,提交报告时间。
第二章 矿区地质
简述矿区所处区域地质构造位臵。
叙述矿区地层、构造、岩浆岩特征,重点是对含煤地层和煤层影响的构造及岩浆岩。
第三章 煤层与煤质特征
第一节 煤层特征
矿区煤层赋存层位、层数、分布范围,各煤层厚度、结构及其变化和煤层的稳定性。
第二节 煤层对比
说明参加资源储量估算的煤层对比依据、对比可靠程度标准、对比结果评述。如与核实依据的报告无大变化,可略去此节。
第三节 煤质特征
叙述各可采煤层的物理和化学特征及工艺性能,确定可采煤层煤类,简单评价煤的工业利用方向。
第四节 共(伴)生矿产
若核实范围内有共(伴)生矿产的,要叙述共(伴)生矿产种类,各组分含量、总量,评价综合开采的技术可行性和经济意义和开发利用情况;新发现共(伴)生矿产的,应初步查明矿产赋存情况,初步评价其工业利用价值。
第四章 开采技术条件
第一节 水文地质条件及开采后的变化
1、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现状。叙述未采矿体主要分布标高,矿体最低标高,当地侵蚀基准面标高及矿井最低排泄面标高。矿山疏排水影响范围内各含水层、断层破碎带以及与地表水体水力联系的变化情况,地下水补、径、排条件的变化;阐明矿井的直接与间接充水因素以及上部采空区对深部充水的影响;分析勘查报告估算的涌水量和历年矿井系统涌水量的差异,利用矿井实际涌水量资料估算下一水平的涌水量;指出矿山开采过程中发生的主要水文地质问题,产生原因,矿山采取的应对措施及效果,评述对矿山开采的影响。老窑、采空区积水情况及与周边矿井水力联系。
2、矿区水文地质条件预测评价。预测分析矿山深部开采可能诱发或者加剧水文地质问题及变化趋势,提出防、治措施的建议。说明矿山供水水源地现状。对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重新做出评价。
第二节 工程地质条件及开采后的变化
1、工程地质条件现状评价。叙述井巷和采空区揭露的工程地质情况,根据井巷支护,对其稳固性重新做出评价。评述矿区内已发生的工程地质问题、发生部位、产生原因、对采矿的影响程度,矿山采取的工程措施及其效果。
2、工程地质条件预测评价。预测未来矿山开采过程中可能诱发或加剧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提出防、治措施的建议。对矿区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程度重新做出评价。
第三节 环境地质条件及开采后的变化
1、环境地质条件现状评价。评述矿区存在的自然灾害对开采的影响;叙 5 述矿山建设以来,工程经济活动中诱发的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危害对象及影响程度,分析影响和破坏的主导因素,矿山采取的防、治措施及其效果。包括:瓦斯、煤的自燃、煤尘爆炸性、地温等灾害进行对比和评述,提供矿井瓦斯监测资料。
2、环境地质预测评价。分析预测矿山未来的工程经济活动可能诱发或加剧的环境地质问题。根据矿井类型、生产规模、开采方式,结合地质环境背景条件对可能发生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做出预测评价;对上述环境地质问题提出防、治措施的建议。对环境地质条件复杂程度重新做出评价。
第四节 开采技术条件小结
简述工作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条件的主要问题和类型,在综合上述条件的基础上重新确定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复杂程度的综合类型(3类9型)。
第五章 资源储量核实地质工作及质量评述
第一节 核实地质工作方法选择依据和布臵原则
概述核实地质工作方法选择及依据,利用矿山地测资料开展核实工作的,要说明选择利用的原则。
阐述核实地质工作勘查类型和核实工程布臵原则等。
第二节 核实地质工作方法及其质量评述
概述本次核实地质工作方法,重点对地质测量、地质填图、探矿工程编录、采样点选择及布臵、岩矿石的采样、测试、加工、鉴定、分析项目等工作质量进行评述,并以数据加以说明。对于使用矿山地测资料的,也应进行质量评述。
第六章 资源储量估算
第一节 资源储量估算工业指标和对象、范围
一、工业指标
说明采用或变更的工业指标依据的文件、文号及内容(目前我省采用的工 6 业指标普遍按照闽国土资综„2007‟46号文执行)。
二、估算对象、范围
叙述资源储量估算煤层号、估算范围(包括估算标高)。若矿区被分割的,应分别估算采矿许可证内、证外消耗、保有资源储量。
第二节 资源储量估算方法
一、估算方法
说明采用的资源储量估算方法和估算公式。论述选择估算方法的依据和合理性。对开采或勘查中新发现的煤层和原先未估算资源储量的煤层(含共伴生矿产)应根据煤(矿)层的形态、产状、规模特点,结合本次地质工程布臵情况进行估算。
二、参数的确定
资源储量估算参数包括煤层的厚度、倾角、面积、体重等,说明上述参数的求取方法以及特厚点的处理原则,说明各类数值单位及数据取舍原则。
三、煤层圈定原则
说明工程间煤层连接的原则。
四、采空区(或压覆矿产)边界圈定
说明采空区分布情况、采空区边界圈定原则和依据。采空区边界确定应根据测量成果。压覆矿产地段,应叙述压覆矿产边界圈定原则及处理方法。
第三节 块段和资源储量类型的划分
一、块段的划分
说明资源储量估算块段划分原则和块段编号方法(应尽量沿用原块段划分)。
二、类型的划分
根据煤层的地质可靠程度、可行性评价(矿山开发程度)确定的经济意义,对资源储量类型进行划分。具体叙述各类型保有资源储量划分条件及空间分布。
第四节 资源储量估算结果
一、煤
说明矿区截至××年××月底查明资源储量、开采消耗量、增减量、保有资源储量,保有各类型资源储量比例(用表格列出)。
二、共(伴)生矿产
说明共(伴)生矿产资源储量估算采用的工业指标、估算方法、参数确定原则、估算结果,并评述其可靠程度。
三、资源储量估算中需说明的问题
说明资源储量估算中与前叙原则不一致的特殊处理的问题,说明问题应阐明理由、处理原则、方法及评述其影响程度。
第七章 探采对比
对比的基础是最近批准(认定、备案)的储量报告(以下简称依据报告)。若矿区保有资源储量200万吨以下的,可以只写“地质新认识”,放在第五章第三节中叙述,略去本章;若矿区保有资源储量大于200万吨的,按本章要求的内容叙述。
第一节 构造对比
根据矿山生产资料,与依据报告对比,叙述核实矿区内的构造变化情况,岩浆岩对矿体破坏、影响的变化情况。
第二节 煤层、煤质特征对比
与依据报告对比,说明煤层的数量、厚度、结构、可采范围及稳定性和煤质等的变化情况。
第三节 开采技术条件对比
与依据报告对比,说明核实区含水层厚度、富水性、断层导水性等水文地质特征及矿井实测涌水量的变化情况,并分析其原因,如发生突水等水患应分析其产生的主要原因;说明工程地质条件的变化情况,重点分析对比煤层顶底板、瓦斯、煤尘爆炸危害性、煤层自燃发火倾向、地温及地压的变化情况。
第四节 勘查工作对比
分析评述原勘查工程的布臵、勘查方法、手段的选择、勘查类型的划分、勘查工程间距的确定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第五节 资源储量变化及原因
通过资源储量对比,说明资源储量变化情况,分析变化原因。资源储量对比的基准是最近批准(认定、备案)的储量报告,用文表说明重叠范围内资源储量的变化情况,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第八章 矿床开发经济意义研究
矿区已做过可行性研究,经开采后经济意义没有改变的,可略去本章。未做可行性研究的应做概略研究,报告中简要说明矿床开发需求程度。建设开发方案及各主要经济指标,可行性研究的基本结论对矿床开发经济意义及时效性做出评价,提供矿山开发的财务内部收益率、财务净现值、总利润、投资回收期、投资利润率等。
第九章 结论
一、对资源储量核实取得的主要成果、新认识、资料完备程度作出概括的结论性的评述,对今后矿山开发经济效果作概括性的评述。
二、评价开采技术条件,指出需防治的主要问题。
三、指出今后生产勘探和开采、矿山利用等方面的问题和建议。
四、建议注销核实的保有(占用、压覆、残留)资源储量情况。
附 图
1、矿区交通位臵图(为报告插图)
2、矿区(井田、矿段)地形地质图(图中应反映原勘查范围、现范围,采矿权范围、拐点号及坐标等)
3、煤层对比图
4、勘查线剖面图
5、资源储量平面图或立面图(须表示出现估算资源储量内容,同时反映原勘查报告资源储量分布范围、矿权许可证范围、本次核实范围及拐点坐标)
6、全部新增工程原始编录图,即槽、井探素描图、钻孔柱状图;中段平面图
7、采矿工程分布平面图(井上、井下对照图)
8、矿区水文、工程、环境地质图(水、工、环三项应根据矿区开采技术条件复杂程度附其一项或综合图件)
9、井巷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图
附 表
1、新增工程测量成果表
2、新增工程质量一览表
3、新增各类样品分析、测试、鉴定成果表
4、新增化验结果质量(或内、外检对照表)统计表
5、资源储量估算表,包括(1)工程见煤厚度表(2)块段平均厚度计算表(3)体重测定结果表(4)块段面积测定表(5)块段资源储量计算表
(6)消耗、保有、累计查明资源储量表
6、地下水、地表水、矿坑水动态观测成果表
7、井、泉、生产矿井和老硐调查资料综合表
8、矿坑涌水量估算表
9、水质分析成果表
10、矿区环境地质调查资料汇总表
附 件
1、可行性研究或工业指标论证报告
2、有关确定工业指标的文件
3、储量报告审批(认定、备案)文件。以上附图、附表、附件可根据矿种特点增减。
附件二:
福建省小型金属、非金属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提纲
本编写提纲适用于除普通建筑材料用的砂石粘土类矿产外的小型金属、非金属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名称统一为:福建省××县(市、区)××矿区××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
第一章 矿区概况
第一节 工作目的和任务
简述本次资源储量核实的主要目的和采矿权人对资源储量核实工作的具体要求,承担核实工作的单位和核实工作依据的地质资料名称。
第二节 位臵交通及矿区范围
说明资源储量核实的矿区位于所在市(县)的方位、直距,行政隶属××乡(镇)××村,矿区边界、面积和地理坐标,矿区交通情况,与最近车站、码头距离等,并附交通位臵图。
核实矿区范围必须写明采矿许可证证号、有效期、起止边界拐点坐标、开采标高、面积;若有开采矿区范围扩大的,还应当写明扩大后的矿区拐点坐标、矿权面积和开采标高;还必须附采矿许可证范围、资源储量核实范围、申请扩大开采范围的叠合图件(在地形地质图中标示出)和申请扩大范围的批复文件或者勘查许可证(复印件)。
第三节 自然地理
简要介绍矿区的自然地理条件(包括地形地貌、最高最低海拔标高、河溪、最低侵蚀基准面、气象资料等)。
第四节 矿区地质勘查及矿山开发简史
一、以往地质工作
按时间先后简述工作区以往地质勘查工作(含资源储量核实工作)、主要工作量、取得的主要地质成果并作简单评述,还应写明提交报告的时间、编写单位、报告全称、审批时间、审批单位、批准文号、批准各矿种的各类型资 源储量。
二、开采简况
简述矿山开采时间、设计单位、设计采选矿石规模、采选矿方法、开采方式、矿山现在开采的位臵(图上应当标注出采空区的位臵及区域)、实际生产规模、产品规格、生产概况、历年累计采出矿石量、金属量、矿石体积矿物量、荒料量、损失量及开采回采率(荒料率)等。
三、本次工作情况
本次工作起止时间和投入的主要地质工作,完成实物工作量(列表),取得的主要地质成果和提交报告的时间。
第二章 矿区地质特征
简要说明矿区所处的区域地质构造位臵。
叙述矿区内出露的地层(层序、厚度、时代、岩性、岩相及与矿产的关系)、构造(基本构造形态及其复杂程度、主要断层控制程度,说明主要断层、褶皱与矿床控制、破坏等情况)、岩浆岩(种类、时代、分布、岩体形态、产状及其与矿床生成、破坏的关系)、变质岩(变质岩类)、围岩蚀变的特征及与矿体富集的关系。
编写重点要突出与成矿(或破坏矿体)有关的地层、构造、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围岩蚀变及矿化特征。
第三章 矿床地质特征
第一节 矿体形态、产状、规模
叙述矿床分布范围、矿体(层)数量、工业矿体(层)的产状、形态、长度、厚度、延深、品位及其变化规律;共伴生矿体的形态、产状、规模及与主矿种的关系等内容,说明矿体(层)顶、底板围岩和矿体内部夹石情况。
对饰面用石材矿床应对矿体中的节理、裂隙发育情况及其对荒料率、荒料块度的影响进行论述,并提供实际荒料率、荒料块度有关统计资料。
第二节 矿石质量 叙述本区各矿体(层)各类矿石的矿物成分(含金属矿物和脉石矿物)、结构构造、共生关系和生成顺序;矿石化学成分(主要有益组分、有害组分、伴生组分含量),简要说明变化规律;矿石类型和品级,说明矿体氧化带、混合带、原生带情况;矿石的自然类型、工业类型、品级及分布。
对饰面石材矿,应着重对矿石的颜色花纹、结构构造、矿石中的色线、色斑等影响石材装饰性能的分布特征作详细论述,并提供放射性测试结果。
第三节 矿体围岩和夹石
叙述矿体上、下盘围岩种类、蚀变情况,与矿体的接触关系;说明矿体(层)内夹石种类、数量、有益有害组分的大致含量,对矿体完整性的影响情况等。
第四节 矿石加工技术性能
详细叙述生产选矿(或加工)工艺流程,列表反映历年选矿(加工)成果(包括:矿石入选品位、精矿、尾矿品位、产率、选矿回收率和物性指标等),对矿石主要组分工业利用和共(伴)生矿产回收进行评述。
第四章 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第一节 水文地质条件及开采后的变化
主要在收集矿山开采和现有的水文地质资料,叙述矿床开采疏干排水影响范围内各含(隔)水层的岩性、厚度、裂隙(岩溶)发育程度等;矿区主要含水层及断裂构造的富水性、导水性及其与相邻含水层、地表水体的水力联系;说明矿区主要充水因素、初步确定矿区(床)水文地质勘探类型,指出矿区(床)开采后的主要水文地质问题;
阐述矿区、矿坑涌水量变化情况,并预测矿坑涌水量结果及开采后可能发生变化的情况(对于开采矿体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标高以下的,应作详细分析研究)。
第二节 工程地质条件及开采后的变化
根据坑道现有的工程地质情况叙述矿体围岩的岩性、结构、风化蚀变程度和力学性质;矿体顶底板岩石的稳固性、露采边坡的稳固性及矿区工程地质条 14 件、类型做出评价;预测可能出现的工程地质问题并提出防治建议。
第三节 环境地质条件及开采后的变化
叙述矿区采、选矿对环境的污染及防治等内容。简述矿区地质灾害及防治; 编写重点要突出总结矿山开采以来水文、工程、环境地质条件的变化,提出新认识,对开采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建议。
第五章 核实地质工作方法与质量评述
第一节 核实地质工作方法选择依据和布臵原则
对于进行了核实补充地质工作或核实开采时间段内开展了矿山地质工作(或生产勘探)的矿区,应概述地质工作方法选择依据,说明各方法使用目的。表述地质工作方法完成的实际工作量;利用矿山地测资料开展核实工作的,要说明选择利用的原则。
阐述勘查类型和网度的确定原则、勘查工程布臵原则等。
第二节 核实地质工作方法及质量评述
概述本次地质工作方法,重点是测量、地质填图、探矿工程编录、采样点选择及布臵、岩矿石的采样、测试、加工、鉴定、分析项目及分析结果的评述;对上述各工程质量进行评述,应以数据来说明。同时对于使用的矿山地测资料质量应进行评述。
报告应当有岩矿石采样代表性情况的详细说明及其分析结果,应含有益、有害组分的分析。基本分析结果应做内、外检测试(应由具有地质测试资质单位进行);采样和内外检的数量应按有关规定要求进行;
对于开展了矿山地质工作(或生产勘探)的矿区,应叙述工作方法、手段,取得地质成果,并进行工作质量评述。
第六章 矿山保有资源储量核实
第一节 资源储量估算范围、对象
叙述资源储量估算的范围(综合矿体分布的拐点并编号及其坐标、埋藏深 15 度)、矿种和矿体(层)号;矿区被分割的,应分别估算采矿许可证内、证外消耗、保有资源储量。
第二节 工业指标的确定
说明采用或变更的工业指标文件(规范)、文号及内容。
第三节 资源储量估算方法选择依据
说明核实的方法,如对于保有资源储量的核实是采用重算的方法,还是先算采空区消耗的资源储量,后从总量中扣除的;对于未动用块段是如何核实的,跨边界块段是如何分割的等。并论述选择估算方法的依据及合理性,写明采用的资源储量估算方法和估算公式。
第四节 资源储量类型和块段划分原则
一、块段划分
说明资源储量估算块段划分原则和块段编号方法(尽量沿用原块段划分,对已采或采矿权设臵部分,可在原基础上作进一步划分)。
二、资源储量类型的划分
根据矿体的地质可靠程度、可行性评价(矿山开发程度)确定的经济意义,对资源储量类型进行划分。具体叙述各类型保有资源储量划归条件和空间分布。
第五节 采空区(或压覆矿产)边界圈定
说明采空区分布情况,采空区边界圈定原则和依据;压覆矿产地段,应叙述压覆矿产边界圈定原则及处理方法。
第六节 资源储量计算(重算)参数的确定
一、平均品位的确定
叙述用何种方法求得单工程平均品位、块段平均品位、矿体平均品位。
二、矿体厚度的计算
叙述用何种方法求得块段平均厚度(宽度)。
三、面积计算
叙述用何种方法测定块段面积,并表述测定精度。
四、体积计算
叙述用何种方法、何种公式求得块段矿体体积。
五、体重测定及计算
叙述矿石小体重样品的采集、数量、测定方法,计算矿石体重平均值,对矿体矿石不同品位应采取具有代表性样品进行测定,样品数量及是否测定大体重和湿度校正应按有关规定要求执行。
第七节 资源储量核实估算结果
估算结果应包括:①累计查明的资源储量;②历年累计开采量、损失量;③资源储量重算增减量;④实际保有资源储量。
资源储量核实结果采用列表形式,分矿种、分类型、分品级综合概括全区矿石量、金属量、品位及共伴生矿产的资源储量等。其结果应按照《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1999)新标准进行划分表示,并与原报告探明或核实的资源储量进行对比。
第八节 资源储量估算中需说明的问题
说明资源储量中与前叙原则不一致的特殊处理的问题,说明问题应阐明理由、处理原则、方法及评述其影响程度。
第七章 探采对比及资源储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第一节 构造
根据矿山生产资料,与核实依据的报告对比,叙述核实区内的构造变化影响资源储量的变化情况。
第二节 矿体特征
说明矿体的数量、形态、产状、规模、厚度、矿石质量等影响资源储量的变化情况。
第三节 开采技术条件 根据矿山生产资料,叙述含水层厚度、富水性、断层导水性等水文地质条件,工程地质条件等变化影响资源储量的变化情况。
第四节 勘查工作
分析评述原勘查工程的布臵、勘查方法、手段的选择、勘查类型的划分、勘查工程间距的确定有效性和合理性,影响资源储量的变化情况。
第八章 矿床开发经济意义研究
矿床开发项目已做过可行性研究或经开采后经济意义没有改变的矿区,若开采方式不变可略去本章。若改变经济意义和改变矿产工业用途,变更工业指标的矿区,应根据生产实践,对改变的指标进行经济论证(也可将工业指标论证成果作附件)。报告中简要摘述矿床开发需求程度,建设开发方案及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可行性研究的基本结论对矿床开发经济意义及时效性做出评价,提供矿山开发的财务内部收益率、财务净现值、总利润,投资回收期、投资利润率等。
第九章 结论
叙述本次资源储量核实的地质工作程度、取得的主要成果(保有资源储量核实结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今后工作和开采的建议。
评价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对矿山开采的影响以及在开采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主 要 附 图
1、矿区交通位臵图(可作报告插图)
2、矿区地形地质图(图中应反映原勘查范围。有采矿权设臵的,应表示采矿权范围、拐点号及坐标)
3、含矿岩系(或矿层)柱状对比图
4、勘探线剖面图(采用剖面法估算资源储量的,可与资源储量估算图合并)
5、资源储量分布纵投影图(陡产状矿体剖面法估算资源储量时附)
6、资源储量分布平面图(缓产状矿体剖面法估算资源储量时附)
7、资源储量估算图(平面、纵投影图)
上述附图5、6、7中,除应表示现估算资源储量内容外,还应反映原勘查报告资源储量分布范围、矿权许可证范围、本次核实范围及拐点坐标。
8、全部新增工程原始编录图(坑、槽探素描图、钻孔柱状图)、中段平面图
9、采矿工程分布平面图
10、其它图件(根据不同矿种矿床及勘查手段确定)
11、矿区水文地质图
12、矿区工程地质图
13、矿区环境地质图
11~13号图可按可采技术条件复杂程度附其一或综合图件。
主 要 附 表
1、新增工程测量成果表
2、新增工程质量一览表
3、新增各类样品分析、测试、鉴定成果表
4、新增化验结果质量(或内、外检对照表)统计表
5、资源储量估算表,包括
(1)单工程矿体(层)厚度、平均品位计算表(2)断面或块段平均厚度、品位计算表(3)体重、湿度测定结果表(也可作正文插表)(4)断面或块段面积测定表(5)块段资源储量计算表
(6)消耗、保有、累计查明资源储量表
6、地下水、地表水、矿坑水动态观测成果表
7、矿坑涌水量估算表
8、井、泉、生产矿井和老硐调查资料综合表
9、水质分析成果表
10、矿区环境地质调查资料汇总表
附 件
1、矿石加工技术性能或物理性能试验报告
2、可行性研究或工业指标论证报告
3、有关确定工业指标的文件
4、原“勘查储量报告”审批(认定、备案)文件。以上附图、附表、附件可根据矿种特点等实际情况增减。
附件三:
福建省小型普通建筑材料用砂石粘土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提纲
本编写提纲适用于建筑、铺路、回填、烧制砖瓦的普通建筑材料用砂石粘土类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名称统一为:福建省××县(市、区)××矿区××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
第一章 矿区概况
第一节 工作目的和任务
简述本次核实工作的主要目的、采矿权人对资源储量核实工作的具体要求、承担核实工作的单位。
第二节 位臵交通及矿区范围
核实矿区行政区划位臵(至村一级),位于市(县)城区的方位、直距,矿区交通情况,与最近车站、码头距离等,并附交通位臵图。
核实矿区范围必须写明采矿许可证证号、有效期、起止边界拐点坐标和开采标高、面积;若开采矿区范围扩大的,还应当写明扩大后的矿区拐点坐标、面积和开采标高;还必须附采矿许可证范围、资源储量核实范围、申请扩大开采范围的叠合图件(在地形地质图中标示出)和申请扩大范围的批复文件或者勘查许可证复印件。
第三节 自然地理
简要介绍矿区的自然地理条件(包括地形地貌、最高最低海拔标高、河溪、最低侵蚀基准面标高、气象资料等)。
第四节 矿区地质勘查及矿山开发简史
一、以往地质工作
按时间先后简述核实矿区内以往地质勘查工作(含资源储量核实)、主要工作量、取得的主要地质成果;提交报告的时间、编写单位、报告全称、审批时间、审批单位、批准文号、批准各矿种各类型的资源储量。
二、矿山设计、开采及资源利用简况
简述矿山开采时间、设计单位、开采范围、开采对象、开采标高、开拓方案、采矿方法,矿山现在开采的位臵(图上应标注出采空区的位臵及区域)、设计和实际生产规模、产品规格、生产概况、历年累计采出矿石量(或矿体体积)、损失量和开采回采率等。说明产品规格质量、产品用途、销售情况及经济效益。
三、本次资源储量核实工作情况
叙述本次核实工作的起止时间、核实依据的地质报告名称,投入的主要地质工作,完成实物工作量(列表),取得的主要地质成果等,提交报告的时间。
第二章 矿区地质特征
第一节 矿区地质简况
简述矿区地层、构造及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围岩蚀变及其与矿体的关系、赋矿层(部)位等概况。
第二节 矿体(层)特征
叙述矿体(层)数目、空间分布;矿体(层)形态、产状、规模大小(长、宽、延深)、矿层厚度;矿体(层)内夹石(夹层或岩脉)的岩性、分布及对矿体(层)的影响;矿体中裂隙发育情况、矿体顶部风化带和第四系浮土层覆盖及厚度情况。
第三节 矿石质量
叙述本矿区矿石的类型、品级;不同类型品级矿石的颜色、结构、构造、矿物成分、有用矿物的粒度(细度模数)等;矿石化学成分、矿石中主要有益组分含量、有害组分含量。建筑用石料矿产要叙述矿石物理机械性能,包括抗压强度、视密度、松散堆积密度、空隙率等;用于高速公路、铁路及混凝土骨料等重要建筑工程的矿石,需叙述破碎成碎石样品的颗粒级配、坚固性、压碎值、针片状含量、吸水率、含泥量、泥块含量、云母和轻物质有机物及碱集料反应试验等测试结果。用于高速公路的矿石还需叙述磨耗值、磨光值及有害物 22 质SO3含量,对沥青的粘附性等测试结果。
对于建筑用砂矿,如抗压强度、针片状含量、压碎值、磨耗值、对沥青的粘附性等项目测试可不必做。对砖瓦粘土矿需叙述粘土的颗粒组成、塑性指数等测试结果。
若现有矿山或邻近矿山同类型矿石有测试的项目,并具有可比性的,可收集利用,不必再作测试。
第四节 矿区地质新认识
根据开采揭露的地质构造及矿体的变化,说明原勘查报告对矿区地质和矿体特征的主要认识和评价是否符合开采实际及其变化情况,提出对矿床地质的新认识。
第五节 矿石加工技术性能
对建筑石料矿要收集矿山现有破碎加工的生产工艺资料,简述石料和加工技术性能;对建筑用砂矿要收集现有开采选矿工艺资料及使用情况;对砖瓦用粘土矿要收集现有砖瓦的生产工艺资料及砖瓦质量情况。
第三章 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第一节 水文地质条件及开采后的变化
简述矿区地形地貌特征、影响矿山开采的水文地质条件,矿区最低侵蚀基准面标高。在收集矿山开采和现有的水文地质资料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说明矿区主要充水因素,指出矿区(床)开采后的主要水文地质问题。
第二节 工程地质条件及开采后的变化
根据采场现有的工程地质情况叙述矿体及顶底板围岩的岩性、结构、风化蚀变程度和力学性质;对矿体及顶底板岩石的稳固性、露采边坡的稳固性及矿区工程地质条件做出评价;预测可能出现的工程地质问题并提出防治建议。
第三节 环境地质条件及开采后的变化
叙述矿区开采、选矿对环境的破坏影响程度,如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和废石渣、尾矿渣、污水、噪音等对周边环境影响情况;对放射性及有 23 毒有害物质做出预测评价;对存在的问题提出防治的建议意见。
第四章 核实地质工作方法及质量评述
第一节 核实地质工作方法选择依据和布臵原则
对于进行了核实补充地质工作或核实开采时间段内开展了矿山地质工作(或生产勘探)的矿区,应概述地质工作方法选择依据,说明各方法使用目的。表述地质工作方法完成的实际工作量。
简述勘查工程布臵原则和实际工程控制间距。对普通砂石料矿区一般采用垂直平行断面法勘查核实,至少按一定间距布设2~3条垂直矿体(层)走向的勘查线,编绘地质剖面图。
第二节 勘查地质工作方法及质量评述
概述本次核实地质工作方法,重点是地质填图、探矿工程、岩矿石的采样、物化项目测试、加工、分析项目及分析结果的评述。对采场、采坑应进行实测。对上述各项工程质量进行评述,并以数据说明。
对于开展了矿山地质工作(或生产勘探)的矿区,应叙述工作方法、手段,取得地质成果,并进行工作质量评述。
第五章 资源储量核实
第一节 资源储量估算范围、对象
叙述资源储量估算的范围(采矿证核定的开采范围、拐点坐标及开采标高),估算采矿许可证内资源消耗量及保有资源储量。
第二节 工业指标的确定
说明采用的工业指标及其依据的文件、文号。
第三节 矿体(层)圈定的原则
以样品物化测试结果为依据,按采矿权确定的开采范围和工业指标圈定、连接矿体,说明外推原则。对于正在开采或已开采完的矿体应在野外实地测量并在图上画出采空区,重新核实资源储量。
第四节 资源储量块段划分原则
一、块段划分
根据矿体产状及工程控制程度,将矿体中相邻两剖面或两勘探线之间的矿块及剖面外推部分划分为若干块段分别估算资源储量。
二、资源储量类型的划分
根据矿体的规模、形态、产状和复杂程度,结合所圈定矿体的控制程度、开采情况和研究程度,进行资源储量类型的划分。
第五节 资源储量估算方法
根据矿体(层)的形态、产状,结合探矿工程布臵,选择资源储量估算方法并说明选择的合理性。写明估算方法和估算公式。
第六节 资源储量估算参数的确定
一、矿体厚度的计算
叙述用何种方法求得块段矿体平均厚度。
二、面积计算
叙述用何种方法测定块段面积,并表述测定误差精度。
三、体积计算
叙述用何种方法、何种公式求得块段矿体体积及采空区体积。
四、小体重测定
对砖瓦粘土矿应采代表性样测定矿体小体重(按不同类型、品级矿石),并说明体重值求取方法。若矿山已有测定资料,可搜集利用。
第七节 资源储量估算结果
按照《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1999)标准,采用列表形式,分矿种、矿体,分资源储量类型、分品级,综合概括截至××年××月××日矿区资源储量及其共伴生矿产的资源储量情况等。应包括:①原报告探明或核实的资源储量;②累计探明或重算的资源储量;③采空区资源储量;④资源储量重算增减量;⑤实际保有资源储量。
第八节 资源储量变化的主要地质原因 根据资源估算结果,分析说明资源储量变化的主要地质原因:矿体开采标高变化、矿体规模、厚度变化、断层或岩浆岩侵入的影响,采空区资源消耗,原先未估算或新发现的矿体等造成资源储量发生变化等。
第六章 矿床开发经济意义研究
矿床开发项目已做过可行性研究或经开采后经济意义没有改变的矿区,若开采方式不变,可略去本章。若改变经济意义和改变矿产工业用途,变更工业指标的矿区,应根据生产实践,对改变的指标进行经济论证(也可将工业指标论证成果作附件)。报告中简要叙述该矿产品市场需求程度,矿山开发方案及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提供矿山开发的生产成本及销售成本、年利润、投资回收期、投资利润率等财务指标。
第七章 结论
叙述本次资源储量核实取得的主要成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今后地质工作和矿山开采工作的建议。
矿床水文、工程、环境地质条件对矿山开采的影响以及在开采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主要附图
1、矿区交通位臵图(可作报告插图)
2、矿区地形地质图(比例尺一般采用1∶2000、1∶1000或1∶500;图中应反映原勘查范围、采矿权范围、拐点及坐标、采空区范围等)
3、勘探线剖面图(采用剖面法估算资源储量的,可与资源储量估算图合并,图中应标示原勘查范围、采矿权范围、采空区范围)
4、资源储量分布平面图(缓产状矿体剖面法估算资源储量时附)或资源储量分布纵投影图(陡产状矿体剖面法或纵投影图上地质块段法估算资源储量时附)
5、其他图件
主要附表
1、资源储量估算表(含消耗、保有、累计查明资源储量)
2、新增各类样品分析、测试、鉴定成果表
3、其他附表
附 件
1、矿石加工技术性能或物理性能试验报告
2、最近“储量报告”审批(认定、备案)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