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儿童身心健康管理的心得
k
儿童身心健康管理的心得
四(7)班
石静妈妈 各位老师、家长,大家好:
我是石静的妈妈,今天.能让我在这里和大家共同交流、探讨孩子的教育,我感到十分荣幸!首先我要对各位老师们付出的辛勤劳动表示真诚的感谢,同时感谢老师,为大家提供了这次相聚的机会。说心里话,在座的各位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都比我强多了,再说我的孩子也不算是特别优秀的,即便这样我还是感到很幸福,感谢老天给了我一个身体健康、心灵充满阳光的孩子,每天快快乐乐的生活。王老师让我谈下孩子身心健康的管理,对此谈谈我个人的看法,不当之处请各位家长多多指教!
身心健康顾名思义包括身体和心理两方面的健康,以往家长可能更关注孩子身体的健康,有些家长可能会想:小孩子天真烂漫,不会有心理问题。其实,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儿童期就可能会出现心理问题或障碍.目前我国儿童心理问题的发病率为12%至16%,患有心理疾病的儿童为2%左右。不少孩子幼儿期或学龄前期就出现了心理异常,只是表现比较轻微,没有引起家长的注意,孩子上学读书后,这些心理疾病影响了学习成绩,家长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呢?我请教了专家,说应包括下面五条:(1)有正常的智力,有求知欲;
(2)情绪良好,能经常保持愉快、开朗、自信的心情,能逐渐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保持乐观向上的心境;(3)能学会与周围人正常的交往,懂得分享与合作、尊重别人、乐于助人;(4)能自我接纳,有自制力,能积极面对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困难,适应环境;(5)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全的人格。绝大多数孩子应该是这样的。儿童心理有问题表现在哪里呢?一般来说,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情绪表现:恐惧,焦虑,不愿上学,容易生气,敌意,想轻生等。二是行为表现:离群独处,不与同年龄小朋友一起玩,沉默寡言,少动,精神不集中,过分活跃,有暴力倾向、逃学、偷东西等行为。三是生理表现:头部腹部疼痛、恶心、呕吐、厌食或贪食、早醒、入睡困难、耳鸣、尿频,甚至全身不适,而到医院检查又没有身体疾病。
对于儿童的心理问题,如果不及时干预会引起严重的心理和精神障碍,影响他们的适应社会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学业成绩,甚至可能发生极端事件。因此,心理健康要从小抓起。作为家长不能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更重要的是“人格的培养”,而现在正是他们人格形成的关键期。我个人不建议像网上说的“虎妈,鹰爸”的管教方式,这种强悍的管制对孩子来说是一种教育伤害,有时不会一下子显现出来,但它一定会潜伏在生命中,以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就像一些学生跳楼、自杀等,还有最近复旦大学的研究生投毒,所以说培养孩子的情商比智商更重要。
因为每个孩子都各有特点,所以在教育孩子的方法上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因此,我一直在寻找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和方法。我时常翻阅《卡尔维特的教育》、《哈弗女孩刘亦婷》、《13岁前妈妈改变孩子的一生》等书籍;向别的家长请教。通过学习,不断调整自己的教育方法。
我们在对石静的教育上首先把她当做朋友,尽量多的时间陪她,和她一起看电视、一起看书,和她一起笑,一起运动,多沟通、多交流,比较尊重她,同时要求她也要尊重别人。许多事情让她自己做决定,有意提供与人交流的机会,比如出去吃饭会让她告诉服务生我们的一些要求,比如添个什么菜啊,要买单啊,等等;邀请小朋友到家里玩,让她自己招待她的客人,自己决定玩什么,吃什么。她的合理要求一般都会满足,她喜欢看书,只要她提到的我都给她买回来,像名著早早读一套,沈石溪的动物小说系列、黄蓓佳的、许又彬的,还有动物百科什么的,她的书架已经放不下了,一般我等她看完一批再买一批。节假日会带她出去旅游,地点、内容先让她定,她没有要求我们再定。我记得去年十一,她说想去济南,我很好奇就,问她为什么,她说因为马上要学一篇课文《泉城》,她想看看真的趵突泉,于是我们就带她去了济南,不仅看了泉水,还爬了山,去了老舍纪念馆,她很开心,路上居然背给我听还没学到的课文。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看书和旅行的过程中我觉得她在成长。当然,有民主就有集中,一些规矩还是要立的,我从来不会因为考试没考好而惩罚她,但她如果不尊重长辈,和小朋友玩不知道谦让,或者不讲卫生、不懂礼貌,我是要教训她的。教训完之后,我会把她揽在怀里,告诉她妈妈是爱她的,只是她的行为让妈妈生气,她是个好孩子,好孩子不应该那样做的。这样她在改正行为的同时还是很有安全感的。很多孩子受了惩罚就会想妈妈是不是不爱我了,这对孩子的心理是一种伤害,所以家长要避免这类情况发生,惩罚完孩子后一定要告诉她你依然是爱她的。
其次,多给她一些表扬和鼓励,有了进步,随时鼓励表扬她,让她有成就感,比如夸她书桌整理得干净,起床的速度越来越快等等,促使她再接再励;即使有退步,可以提醒她,千万不能拿自己的孩子和别的孩子作比较。这样会挫伤孩子的积极性和自尊心,有一次,我拿石静和别的小朋友比,她不高兴了,“你总是拿我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比,为什么不拿我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比”。是的,我们每个孩子身上都有很多闪光点,我们如果经常表扬鼓励孩子,孩子一定会有更出色的表现。对于她的一些负面情绪,我们给予积极应对。记得刚上学时,有一天,她很难过的对我说:“妈妈,同学叫我大头!”我把她搂在怀里,用夸张的语调说:“哇,你的同学观察力一级棒,一下就发现了你的特点,大头的孩子聪明,不是说了吗,大头、大头,下雨不愁,别人有伞,我有大头!”她听了情绪立刻好了,还嘴里哼哼:“大头、大头,下雨不愁。。。”。还有三年级的时候,我们在外面报了英语兴趣班,一段时间学下来,考试她考了最后一名,她不肯继续学了,我安慰她说没关系,我们只要尽力就可以了,因为班上8个小朋友只有一个和她同级,其他的比她高一年级。又过了一段时间考试还是最后一名,她说:“妈妈我是差生吧?”这时候我发现再这样下去她肯定没自信了,因为总是最后一名,我必须帮她改变现状。于是我给她设定了目标:争取倒数第二!我说这个要求不高吧,她点点头,下一次考试她真的得了98分,倒数第二!她很开心!因为自己达到了设定的目标,自信心也随之提高了。有了自信心,她就会更加努力地去做好每一件事。如果我一直逼她非要第一名的话肯定是我们大家都难过,而且会打击她的自信心。
第三,我觉得父母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父母应该从小就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同情心和感恩的心,培养她懂得分享。我的父母都是老师,从小就这样教育我。他们现在远在新疆,每周我都会打电话问候,也经常会买些东西寄回去,石静有时会问我为什么这样做,我告诉她我的爸爸妈妈养育我不容易,现在我要好好孝敬他们。平时朋友需要帮忙,我们总是尽力而为。记得今年三八妇女节,她用零花钱给我买了一个小花戒指,祝我三八戒快乐,虽然是一块钱的,但我让我感动了很久。还有月初我在国外,石静特意打电话提醒我别忘了给她的好朋友买个生日礼物,她自己倒没要求。我觉得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自己受的教育更大。记得有一次朋友一家到我家吃饭,她的先生腿缝了两针所以不能喝酒,过了几天,石静问我们叔叔的腿好了没有,我们当时好惭愧,居然没想到问下朋友,我说你自己打个电话问下吧。结果,石静一打电话,我朋友激动得不行,没想到孩子也会关心他,回头就请我们吃饭,不过说我们没良心,还不如孩子。因此,我也很感谢我的孩子,在教育她的过程中我们共同成长。有人说过:在指责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怨天尤人,在敌意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好斗逞能,在嘲讽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消极退缩。在鼓励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充满自信,在赞许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爱人爱己。希望我们的孩子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爱人爱己!作为父母,对孩子总是有那么多的爱,那么多的观察和体会。与大家分享教育孩子的经验和教训,是一个快乐的过程。说得不对的地方,希望大家批评指正。谢谢老师们、谢谢家长们!。
第二篇:如何关爱留守儿童身心健康
浅谈如何关爱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
阜南县新村镇中心学校
倪国波 2015年3月18日
浅谈如何关爱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
【摘 要】:在我们的身边存在着一群这样的孩子,父母常年在外打工,而他们被迫留在家乡,留在爷爷奶奶的身边,对于这些孩子而言,父母已变为一年两年才露个脸、见个面的符号和概念,他们有着一个共同的名字——“留守儿童”。于此同时,针对留守儿童的一些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比如说安全问题,教育问题,身心健康问题等。
【关键词】:留守儿童 教育 身体健康 心理健康
据调查,在我国农村,有越来越多的留守儿童出现。何为留守儿童,就是随着中国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脚步的加快,大量农村青壮劳动力进城务工,其子女却留在家乡生活,被称为留守儿童。我所任教的学校,是一所典型的乡镇中学,许多学生的家长,随着打工浪潮远走他乡,“孩子在家上学,父母外出打工”的现实状况,让这些孩子因留守而缺少家庭的亲情温暖,因父母的远离而缺少良好的家庭教育。没有父母之爱的他们感到“孤寂无助”,缺乏安全感,容易产生自卑、叛逆等一系列心理问题。
一、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成因分析
1.缺乏良好的亲情教育
“留守儿童”自年幼便远离父母,缺乏与父母的联系,从而缺乏一种稳定而和谐的亲子关系,长期处在这种特殊的生活环境中,极易表现出胆小、迟钝、呆板、不与人交往、怀有敌对、破坏等不良的人格特点。这些不良的人格特点会直接影响到留守儿童的身心发展,致使“留守儿童”往往在情绪上变得焦虑、悲痛、厌恶、怨恨、忧郁;在性格上变得孤僻自卑,缺乏自信,存在不同程度上的心理问题。
2.监护人不能完全胜任对孩子的管教
调查结果表明,有很多的“留守儿童”由祖父母辈进行监护抚养。老一辈的思想观念比较陈旧,用传统的教育方法去教育现代的儿童是行不通的;还有一部分是由亲朋好友或老师做监护,对于别人的孩子,通常是不敢管、管不了、也没法管,于是采取通融政策,只要不犯大错误即可。在这种特殊的教育环境下,“留守儿童”养成了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最后导致出现一系列的不良问题。
3.学校教育因素
学校对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学校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施加影响的教育场所。现在大多数的学校、老师只关心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而忽略“成绩差”的学生。“留守儿童”属于特殊的社会群体,其生活条件和学习条件明显的比其他同龄儿童差,学习方面显得困难重重,自然而然不引起学校、老师的注意,加之“留守儿童”性格孤僻,沉默寡言,人际关系十分敏感,作为老师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不能给予及时的引导,极易产生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
4.社会因素
首先,我国的产业结构发展不合理,工业发展快,而忽视了农业发展,致使农村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外流,加之经济条件的限制,使得父母不得不把孩子留置家中,从而导致“留守儿童”的数量越来越多。
其次,社会教育制度不够完善,使得社会上存在大量的行为不良少年,他们整天游手好闲,拉帮结派,偷摸拐骗,对社会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响。“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的管教,缺乏及时的引导,很容易受不良分子的诱惑、拉拢,最终误入歧途。
再次,因有关部门缺乏对游戏场所的有效监管,致使众多未成年“留守儿童”整天沉迷于游戏场所,产生厌学、逃学、学习干劲不足等不良的学习心态。
5.自我调控因素
以上引起“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原因均属于外部因素,而外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留守儿童”本身的自我调控系统就是其内部因素。自控能力差的“留守儿童”比自控能力强或者一般的“留守儿童”在情绪、情感、学习心态和行为方面更容易产生不良的心理问题,从而影响其人格的健康发展。
二、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
1、缺乏父母关爱
父母对孩子的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父母的关爱对孩子的成长不可或缺。对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时期的中学生来讲,在学习、生活、自身的变化等方面有太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也只有父母才能有效解决。而留守儿童的家庭不能充分给予孩子们精神上的支持和知识上的帮助,这样根本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好多孩子甚至都希望父母能在家中而不出去打工,或者能跟在父母身边,他们渴望亲情、渴望父母的关爱。
2、自我封闭,性格孤僻
这些孩子在年幼时便与父母长期分开,家庭环境的不稳定使他们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从而带来较强的孤独感。他们由于缺乏感情依靠,性格内向,遇到一些麻烦事会显得柔弱无助,久而久之变得不愿与人交流。长期的寡言、沉默、焦虑和紧张,极易使这些孩子形成孤僻、自卑、封闭的心理。这样的儿童在人际沟通和自信心方面自然比其他的孩子要弱。
3、情绪失控,容易冲动
留守儿童一般年龄在16周岁以下,正处于身心发育时期,情绪欠稳定,再加上意志薄弱,容易造成情绪失控和冲动。他们还容易对周围人产生戒备和敌对心理,这种敌对心理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攻击行为。有些儿童总感到别人在欺负他,一点小事就斤斤计较,对教师、监护人、亲友的管教和批评也易于产生较强的逆反心理,严重者往往还有暴力倾向。
三、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作为一名教师,我意识到爱是教育的基石,对于长期生活在“孤独城堡”中、父母“关爱缺失”中的“留守儿童”,他们更需要关爱。教师应把关爱放在首要位置,用平等的爱去温暖每一个学生的心灵。教师应与“留守儿童”多进行沟通,关爱并帮助他们。那么作为老师的我们该如何让这些留守儿童和其他同学一样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呢?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动员留守儿童寄宿在校
由于父母在外务工,陪伴他们的大都是年迈体弱的老人或亲朋好友。他们要么精力有限,思想观念陈旧;要么有自己的工作事物要忙,根本无暇照顾到留守儿童们。且隔代管理,容易放纵、溺爱,对于留守儿童的成长十分不利。因此,动员留守儿童到学校寄宿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因为学校里有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管理,配有专职的全日制管理人员,一方面负责留守儿童的日常生活管理,另一方面还能对住校生进行思想、情感的教育。学校能让他们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
2、完善家庭教育,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留守儿童”由于缺乏家长的教育和管理,没有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饮食习惯以及学习习惯。因此建议一些有条件的学生家长,把孩子接到身边,让其在打工地接受义务教育,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条件。对一时无法把孩子接到身边的,要认真从孩子成长需求的角度出发,寻找和确立孩子的监护人,细致地落实孩子的被监护权。平时一定要常回家看看,并尽量多地和孩子联系,创造更多的时间与机会和孩子沟通、交流,在情感上多给孩子安慰。
3、经常在班级开展一些感恩父母的活动
当前,一些留守儿童感恩意识的缺失较为严重。因为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不回,祖父母的溺爱,让他们只知受惠,不知感恩,享受着别人带给自己的欢乐。在处理人际关系中以“我”为中心,人情味淡薄,不能与人为善。在此,我们教师就应该责无旁贷的担负起树立留守儿童正确的道理理念,召开“留守儿童”座谈会,以“父母为我们做了什么和我又为父母做了些什么”为主题展开热烈讨论。通过正面引导,让他们懂得父母外出务工的艰辛,使他们更能理解自己的父母。
4、提高监护人的素质
教育者必先受教育,提高隔代教育者应具备的基本教育技能和知识储备,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有着积极的意义。祖辈人素质水平低下是学生不良人格形成的重要因素,在目前不太可能改变父母外出的情况下,举办各种形式的祖辈家长教育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
5、加强学校管理,提高教师素质
作为学校应该加强对教师的素质培训,使教师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做到公平、公正,使“留守儿童”拥有与其他儿童同等对待的教育。教师本身应该注重身教而多于言教,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榜样,成为孩子心目中心理健康的表率,引导孩子身心健康发展。学校还应加强制度管理,不能让社会上的不良分子进入学校,以免造成不良影响,避免“留守儿童”结识不良分子,一旦发现,学校、老师应给予及时的引导、帮助,使他们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6、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在外务工人员对子女总体期望过低,留守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动机,没有强烈的进取心和旺盛的求知欲,学习中缺乏主动性。就本人踏入工作岗位这么多年所接触到的父母中,好多父母言谈中认为,农村孩子学业有成的几率不高,将孩子的学业定位在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上,将孩子的前途定位在外出打工上。而留守学生则认为反正初中毕业之后学技术,去打工,照样挣大钱,成绩没有用;有的认为是父母的逼迫才呆在学校的。因此,给予留守儿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非常有必要的。消除他们心中的“读书无用论”。教师要教育学生从小就要树立远大的理想,一个人如果没有理想,就像大海中迷航的帆船。当今社会,信息高度发展,没有文化知识,是不能在社会上立足的。父母之所以在外务工,不能在家里陪伴你们左右,就是因为家乡贫穷落后。因此,你们一定要学好文化知识,树立远大理想,才能改变这落后的面貌。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的身心健康教育问题,是一项牵扯到家庭、学校、社会的重大工程,仅仅依靠任何一方或两方的努力都是不够的。所以我们大家要集中各种力量,共同努力,一起来重视和参与“留守儿童”的教育,促进“留守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净化他们的心灵,让他们都成为祖国最美丽而又最灿烂的花朵。
【参考文献】 [1] 刘祖云.社会转型与社会流动:从理论到现实的探讨.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4-9 [2] 刘允明.关爱农村“留守儿童”.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9-33 [3] 段成荣;杨舸;王莹.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调查研究.学海.2005.25-29 [4] 段成荣[1];周福林[2].我国留守儿童状况研究.人口研究.2005.29-36 [5] 胡朝阳;张振乾.中国隐隐的痛——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千万农村留守儿童现状报告.决策与信息:财经观察.2005.6-11 [6] 李金涛.农村“留守孩现象”亟待关注.中国改革:农村版.2003.49-50 [7] 吴永胜;喻本云.父母离了乡,孩子怎么办[N].光明日报.2004
第三篇:加强员工的身心健康管理
加强员工的身心健康管理
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而企业之间竞争的实质就是人的竞争,员工才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但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员工的身心健康问题日益突出。所以如果企业想赢得竞争就必须把员工身心健康管理纳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范畴。企业应针对企业员工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方位的管理与服务。
关键词:员工健康;身心健康管理 ;企业竞争力。
引言:随着市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认识到所有的竞争都是人力资源的竞争,员工是企业最重要的财富。目前,大多数企业对员工的管理仅限于招聘甄选、职业发展规划、绩效考核等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而忽视了员工身心健康管理的重要性。如果员工的身心健康出现了问题,则直接会影响其工作绩效,从而影响企业的发展。所以企业必须高度关注员工的健康状况,加大对健康投资力度。
一、全面认识员工的健康管理
身心健康包括健康的身体和愉快正常的心态。过去,无论是公有制企业,还是非公有制企业,总有一种看法,那就是企业发展中,物的因素占主导,是企业发展中的主体,而人的因素却降格为次要因素,这就使得关心人、爱护人,关爱员工的身心健康成为一种幻想。即使有,也只是嘴上说说而已。富士康“跳楼门”事件的发生,才使当前形势下员工心理健康问题成为关注焦点。
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有42%的企业员工有轻度心理问题,6%左右的企业员工有明显的心理障碍。随着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企业改制改革不断深入,社会竞争不断加剧,员工经历着前所未有的生存与发展的考验,面临着空前激烈的竞争压力,如就业与再就业问题、收入差距问题等。这些压力,使职工在职场中的心理与行为受到影响,产生焦虑、失落、自卑等心理问题和对职业安全感的强烈需求,严重影响职工的幸福感。当然,企业要发展、社会要进步,都离不开人的因素,也就是人的身心健康对企业、社会的和谐发展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人的需求从低到高依次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1.生理需求:对食物、水、空气和住房等需求都是生理需求,这类需求的级别最低,人们在转向较高层次的需求之前,总是尽力满足这类需求。2.安全需求:安全需求包括对人身安全、生活稳定以及免遭痛苦、威胁或疾病等的需求。和生理需求一样,在安全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之前,人们唯一关心的就是这种需求。对许多员工而言,安全需求表现为安全而稳定以及有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退休福利等。3.社交需求:社交需求包括对友谊、爱情以及隶属关系的需求。当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得到满足后,社交需求就会突出出来,进而产生激励作用。4.尊重需求:尊重需求既包括对成就或自我价值的个人感觉,也包括他人对自己的认可与尊重。有尊重需求的人希望别人按照他们的实际形象来接受他们,并认为他们有能力,能胜任工作。他们关心的是成就、名声、地位和晋升机会。这是由于别人认识到他们的才能而得到的。当他们得到这些时,不仅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同时就其内心因对自己价值的满足而充满自信。不能满足这类需求,就会使他们感到沮丧。5.自我实现需求:自我实现需求的目标是自我实现,或是发挥潜能。达到自我实现境界的人,接受自己也接受他人。解决问题能力增强,自觉性提高,善于独立处事,要求不受打扰地独处。重视这种需求的管理者会认识到,无论哪种工作都可以进行创新,创造性,并非管理人员独有,而是每个人都期望拥有的。
企业管理者应该根据马斯洛的层次需求理论,再结合公司自身制定相关具体的员工身心健康管理措施。
一.首先,企业应该满足员工的物质需求。企业通过制定相关的物质满足措施用来满足员工的物质需要。发放合适的工资、资金、津贴、福利等;物质需要是人类的第一需要,是人们从事一切社会活动的基本动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提高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必须要有一定的物质保证。完善的企业福利制度,有以下作用:首先,它能保证和满足员工生活上的需求,解除员工的后顾之忧,因而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增加企业的利润;其次,有利于降低员工的缺勤率,企业福利制度的推行,使员工生活困难减少,这就能处使员工多出勤,出满勤,从而降低员工的缺勤率;更重要的是,有利于激发员工的进取心。一个企业的福利制度搞得好,既能吸引人才,稳定人心,又能提高企业在社会上的声誉,而企业声誉的提高,能增强企业员工的荣誉感,进而激发员工的进取心。
二.制定相关的员工身心健康管理措施。1.建设健康管理部门和三级健康体系
企业领导以其前瞻性的眼光、开创性的战略思维、关怀民生的负责任态度,注重企业的科学发展,“以人为本”关心员工身体健康,实施系统的群体健康管理,企业健康管理应该是全方位的团体医疗保健,包含企业医务管理、现场医疗保健、职业健康管理、健康数据分析、员工健康维护和促进、高端就医六个版块的主要内容。企业健康管理是企业职业健康、员工身心健康、内部医务管理的整合型管理模式。健康管理部门主要进行规划、管理、领导、制定标准/方案/策略、组织培训现场医疗保健团队成员等管理策划性工作;现场医疗保健团队主要由医护专业人员构成,执行健康管理部门部分制定的政策和任务,为员工提供具体的医疗保健服务。现场医疗保健团队成员可以是专职的,也可以是兼职的或外包的。但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所要求的资质,定期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
健康管理作为一项人事政策为员工提供健康管理服务。原因很简单,员工疾病和亚健康状态是导致企业员工医疗保健开支增加的主要原因,同时二.精神激励
精神激励指通过对员工精神上的嘉奖和鼓励,满足员工心理上的需求。比如,人们需要安全感,感觉自己受人爱护和被人理解;要有承认感,需要受到重视,让别人感到他的重要性以及对他的优良的工作绩效能给予信任;想受到别人的尊敬,有尊严等。这些心理上的需求单靠物质激励是满足不了的,因此,精神激励能在较高层次上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其激励深度大,维持时间也较长。它是物质激励的一种有效补充。单纯采取物质激励的形势,就会导致人们只讲“实惠”,“一切向钱看”,“谁给钱,给谁干”,“给多少钱,就干多少活”等。而且只靠物质刺激起来的积极性,就像打吗啡一样,只是暂时的,不是持久的。所以企业应当把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结合起来才能真正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
2.加强对员工进行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
安全健康与员工自身利益密切相关,也关系到企业精神面貌,企业应着力加强员工健康教育的工作务必做实,使企业员工通过学习相关法律法规,接受安全管理知识培训,建立起安全责任意识。安全管理人员则应通过培训,明确企业重点防范目标,掌握先进的安全管理方法。
据统计,慢性疾病、多发亚健康问题和女性疾病或异常的检出率不容乐观,建议围绕相关问题开展系列专项健康促进活动。定期为员工提供各种专题讲座,包括健康讲座、慢性病讲座、职业病防治讲座、员工压力管理讲座、女性专题讲座、急救培训等。开展“三八”或“母 3 亲节”女性关爱活动,以女性专项体检活动、乳腺保健、祝你好“孕”等主题活动的方式关注女性健康,通过有奖问答等互动形式让女员工了解乳房保健的相关知识,提高健康意识,实施健康行为。让女员工充分体验到公司管理层对女性员工的健康照护。
为每位员工建立基础健康档案,包括:体检资料、就诊记录、用药记录、生活习惯等,对有异常的体检指标等保持长期跟踪,定期监测员工健康状况,并提醒员工按时复查。针对员工相对普遍的健康问题,制定改善计划,包括:运动、饮食和心理多方面的健康关怀,并督促执行。
3.实施全方位的管理。
对员工的健康进行全方位的管理,全方位管理是关于健康、安全和环境的管理方法。按照规划、实施、检查、改进的模式,持续地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进行全方位的风险识别和危害评估,确定企业经营活动可能发生的危害。采用统化、结构化、程序化和全员化的管理模式,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鼓励员工保持健康状态,全员参与和全程监控地采取预防措施,及时消除各类事故隐患。
企业员工健康管理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只有通过不间断的监控,动态掌握员工健康信息,才能及时发现健康风险,尽早应对,将健康危害降到最低。同时,群体健康管理(企业就是一个工作型社区)若要行之有效,还必须以数据为本,根据客观的数据,进行科学、深入的挖掘分析,发现数据背后的秘密,有针对性的对员工进行健康管理,使有限投入获得最大产出。
4.强化企业文化建设,增强职工对企业的归属感。一是开展节日文化。积极举办迎新春文艺晚会,“春联”征集,迎新年体育、游艺等活动,其中包括篮球、五人制足球赛、扑克牌、象棋、跳棋、跳绳等项目。二是开展假日文化。开展“庆三.八”郊游活动、植树活动;庆“五.一”篮球赛等体育、游艺活动;“五.四”组织青年员工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三是开展休闲文化。利用业余时间组织员工开展好台球、乒乓球、游泳等活动。四是开展师带徒活动,促进员工岗位成才,为企业发展备足后劲。在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在我国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走上工作岗位的今天,以导师带徒的方式对员工进行培训具有更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它不仅体现了企业对青年职工的人文关怀,而且能传承企业优良传统,达到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双提高的目标,同时有利于及时有针对性地解决职工思想和心理上的问题。
5.缓解员工的压力。(1)由专业人员采用专业的心理健康评估方法评估员工心理生活质量现状,并找出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2)搞好职业心理健康宣传。(3)减少外部压力源对员工的侵害,改善工作环境,对工作进行再设计。(4)开展员工和管理者培训。(5)组织多种形式的员工心理咨询。参考文献:
1.周三多 管理学;2.Michael G.Aamdot《工业与组织心理学》;3.戴瑾 健康管理—对企业人力投资的探讨[J] 经营管理 2004;4.如何缓解员工压力和员工心理健康。FT中文网;5.压力聚焦:员工常见心理问题及解决办法。哈弗商业评论;6.杨文士 管理学;7.张德 人力开发与管理;8.社会心理学 戴维.迈尔斯;
第四篇:身心健康证明
身心健康证明
志,性别民族,身份证号码:。年月参加工作。目前身心健康,能胜任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特此证明。
单位:
(公章)
聘用合同证明
志,性别民族,身份证号码:。月参加工作。现为我校在聘教师,聘期自年月日至年。特此证明。
聘用单位:(公章)
师德考核证明
志,性别民族,身份证号码:。年月参加工作。师德考核为。特此证明。
单位:(公章)
考核证明
志,性别民族,身份证号码:。考核为。特此证明。
单位:(公章)
试用期满考核证明
志,性别民族,身份证号码:。
单位:(公章)
第五篇:身心健康教育计划
小学身心健康教育计划
本学年我校身心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及措施如下:
一、定期开设身心健康教育活动
当代心理学的一项重大成果,就是揭示了人心理发展是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每个心理发展阶段中的个体都面临着共同的或类似的心理发展任务。
二、身心健康教育要有机渗透到学科教学
学习活动是学生所有活动中的主导活动,也是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来源之一。成绩与期望值之间的差距引起的无能感,长期学业失败造成的自尊心低落,过分强调竞争的学习环境给学生造成的紧张与焦虑。要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必须把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结合,有机地渗透到学科教学中。
(一)开展学习辅导,促进学生对学习兴趣。
大部分学生学习某门课程成绩低下,情绪低落的原因,一方面是他们缺少掌握该门知识的能力,另一方面是他们在学习动机、学习方法或学习习惯上有不合理的地方。教师掌握了学生学习心理发展的规律,就可根据本学科的特点,通过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潜能,端正学习的动机,掌握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方法,改变不良的学习习惯,从而改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被动无助状态,增强学生对本学科的兴趣,增强自信,提高学习的效率。
(二)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使学生乐学会学
实践证明,忽视学生的需要、兴趣,忽视良好课堂心理氛围的营造,仅仅靠教师单向的传授,仅靠学习方法的改善,依然只强调竞争不讲合作的学习格局,只会增加学习能力较差同学的挫败感。因此在课堂中,教师努力创造一种合谐、民主、平等、轻松的心理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合作性,让兴趣引导学习。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健康愉快的情绪得以保持,自主性得到发展,合作精神、创新精神得到培养。
(三)利用教材与课堂,塑造学生完美人格
教材的编写和制定都蕴含着不少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教师要充分地有意识地运用教材本身的魅力作用,有机地运用它去塑造学生健全人格。例如,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就可根据优秀文学作品的人格教化因素。可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教学机制,对培养学生心理素质有百利而无一害。
三、提高教师心理咨询的意识与知识
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行为,影响到学生身心的发展与成长,最终影响到教育的成败。教师的一言一行,比父母对子女更有深刻的影响。如果教师的心理不健康,必然污染整个教育环境,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严重损害。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建筑在教师的人格的基础上的,“只有人格才能够影响人格的发展和形成,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教师的心理健康对于学生的影响,要比其他因素的影响都来得大。因此普及心理咨询知识,有利于教师正确认识自己,调控自身情绪,积极对待工作,最终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
其次,现代教育改革要求教师具有心理健康知识。现代教育的发展使心理学与教育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教师只有掌握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运用适用学生心理健康的教学方法,采取民主、平等的态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展示学生的个性,才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
再次,学校德育需要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心理健康教育体现的是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我们通过对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开展心理健康课题研究、撰写心理健康论文,介绍好的心理学方面的书刊杂志让教师阅读,让教师参与心理健康教育,从多渠道、多方面摄取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营养,使他们更好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四、良好的校园心理氛围的营造,是拓展学校心理健康范围的重要途径。
人的情绪极易被周围的环境所感染,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若缺少良好的校园心理环境,就像一个人缺了一只胳膊,是不完整的。因此创设一种氛围,影响学生心理十分重要。第一、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工作,加深学生对心理健康的了解。通过校广播、电视、书刊、网络等宣传媒介大力宣传心理健康知识,主要内容应包括心理学家和心理学、完善自我及调节情绪的方法、等。第二、通
过教师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营造良好的群体氛围,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使学生在和谐向上的校园文化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陶冶心理品质。
心理健康教育要做到课内和课外相结合,课程化和学科渗透相结合,普遍性和个别性相结合,家庭和学校相结合,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结合。只有从多种渠道,让学生有所思,有所感,有所得,才能不断完善自我,塑造健康人格,适应社会,发挥潜能。
五、严格执行国家规定,使小学生每天体育活动时间达到一小时,使学生通过锻炼拥有健康的身体。
六、积极配合防疫部门一年一度的小学生健康查体活动,做好活动的组织管理及总结,督促查出问题的学生及时就医。
2008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