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0亩土地即可打造乡村旅游生态庄园

时间:2019-05-14 21:32: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420亩土地即可打造乡村旅游生态庄园》,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420亩土地即可打造乡村旅游生态庄园》。

第一篇:420亩土地即可打造乡村旅游生态庄园

420亩土地即可打造乡村旅游生态庄园 ——山合水易“北京满庭芳·‘鲜葡生态庄园’

概念性规划”

乡村旅游规划——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

许多投资商很想做一个乡村旅游生态庄园的项目,但是却苦于土地资源不够,认为要打造一个庄园需要千亩以上的土地,其实不然。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对北京满庭芳·“鲜葡生态庄园”的概念性规划,就成功见证了将420亩土地打造成乡村旅游生态庄园。

位于房山区良乡镇刘丈村的北京满庭芳生态观光园处于南六环、良官路、长周路和京广铁路的包围之中,距离北京城区约1小时车程,交通便利。从2003年发展至今,满庭芳生态观光园已经形成了以种植优质无核葡萄为主的生态观光模式,同时也是北京地区最大的美国红宝石无核葡萄种植区。除了葡萄种植区,满庭芳生态观光园还开辟专区种植时令无公害蔬菜、农作物,并开发了会员蔬菜种植区、土鸡养殖区。为了顺应市场,在已有基础上扩大规模寻求更好发展,该生态园找到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经过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专家们的规划设计,该项目围绕区域内的发展环境,形成了大棚示范种植区以及滨水区,进一步丰富了资源类型,同时为未来的发展开辟了新的思路。本项目的420亩地,分布在不同的三个区域当中,周围被农田、乡间小路阻挡。因此,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的专家们将三个区域通过鲜食葡萄种植的主题相串联,在主题一致的基础上,形成不同的品质和体验方式,总结为“一廊,三区”,即葡萄生态走廊、鲜果时光景区、农业种植示范区、滨水度假社区。

(一)一廊:葡萄生态走廊

葡萄生态走廊是项目中各个区域的串联点,基本通过葡萄廊道、生态小路等形式串联,游客可以不行或者乘坐电瓶车来完成整个区域的游览,同时有效的与项目外的农业景观相协调。

(二)三区:鲜果时光景区

占地80亩的鲜果时光区,是项目原有服务区的升级改造。由于区域内高压线密集,不适合开发高端体验类项目,因此在大力发展葡萄种植的基础上,增加区域内的休闲功能。其核心功能包括:葡萄种植、停车集散、农耕体验、有机种植、鲜果采摘、儿童游乐、生态住宿、商务会议等。

(三)三区:农业示范园区

此区域占地150亩,主要以大棚种植为主,培养优良品种。旨在满足各农业团体、企事业以及机关单位、学校的农业科普需要。(四)三区:滨水度假社区

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的专家们将这180亩的区域打造为休闲社区,依靠现有红宝石葡萄的种植、以及大面积的水塘、良好的片区环境,使其区别于其他两块区域,形成高端度假及VIP活动区域。

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对北京满庭芳·“鲜葡生态庄园”的成功规划,为乡村旅游开拓了更广阔的市场。

第二篇:打造绿色庄园经济建设美丽乡村汇报

打造绿色庄园经济建设美丽乡村汇

打造绿色庄园经济建设美丽乡村汇报 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已经成为我们党的行动纲领和奋斗目标,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省委书记秦光荣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云南团全体会议上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建设美丽云南、推进生态文明”。市委提出了“构筑生态高地、建设大美临沧”的战略思路。县委提出了以“绿色生态、和谐发展”为主题,建设“美丽凤庆、生态凤庆、森林凤庆”,走“一产发展生态化、庄园化,二产发展绿色化、园区化,三产发

展特色化、品牌化,城镇建设聚集化、宜居化,环境保护制度化、长效化”之路,建设生态环境优美、经济快速发展、城乡共同富裕、社会和谐稳定的生态文明县,实现天蓝、地绿、水清、景美、民富的“美丽凤庆”目标。应该说,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

打造绿色庄园经济,建设美丽洁净乡村,新华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和人文优势。新华有大美,缺少的是发现;新华是美玉,缺少的是雕琢;新华有优势,缺少的是宣传。新华的美美在生态,占凤庆十分之一的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森林覆盖率就达%;新华的美美在山川,新华山川秀美,自有“三山、四凹、七面陂”之称;新华的美美在富裕,新华以烤烟、泡核桃、咖啡、畜牧业、林下产品等产业为主,实现经济总收入亿元,人均收入5790元,在全县13个乡镇中名列前茅;新华的美美在风情,新华有占总人口72%的彝、苗、白等少数民族,民风淳朴,多民族聚居,人杰地灵,人才辈出。

打造绿色庄园经济,建设美丽洁净乡村,新华重点构筑“四大体系”。一是构筑完备的生态森林体系,打造森林乡村。新华境内生态环境多样,生物群落组合复杂,植物资源丰富,亚热带、寒带植物均有分布,林木、竹草、花藤、果药近500种,不管是杂木,还是高大的乔木,都有利于生态体系平衡和完善。广泛动员群众在房前屋后、道路两侧大量植树造景,结合新家园行动计划,建盖具有民族特色的民居房,使房屋和村庄影映在美丽清秀的树丛中,形成独特的景观效果。二是构筑发达的生态产业体系,打造庄园经济。大部分群众可能会认为,生态建设就是植树造林,这样的想法很不错,但生态不单只是森林。新华的生态产业建设素来都做得非常好,林烟、林果、林下产品种植与开发、咖啡种植等都为新华两万五千多群众致富奔小康创造殷实的经济基础,但是很多

资源在新华还是一块处女地,还没有得到合理的开发和利用,优势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例如,新华的泡核桃果香皮薄,品质很好,营养成分比其他地方的要高,尽管今年来市场价格在不断攀升,但群众都还只是卖初果,新华就连一个初加工的工厂也没有,大部分的钱还是被外部的商家所赚。其实,新华距凤庆虽然是13个乡镇中最远的一个,但这就是一个独特的区位优势,只要发展起来,就会形成一个周边地区无法替代、无法辐射而自身又有极强活力的巨大市场,发展前景非常好。三是构筑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打造文化品牌。文化价值是无限的,文化就是品牌。新华的很多东西都具有自身的文化价值,关键靠挖掘,生态建设也需要通过故事、传说等赋予丰富的文化内涵,塑造良好的生态品牌。例如,紫微的苗族文化就大有发展前景,建设以平坦为支点、胜利片区为面、接漾线为主轴的特色乡村建设带,依托小湾库区百里长湖,开发“原生态民族文化

旅游”线路,倾力打造新华“游百里长湖、品深水江鱼、赏民族文化”的民族文化旅游品牌,推进集食、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文化旅游服务业,就是加强特色乡村建设的具体措施。四是构筑规范的生态乡村体系,打造洁净乡村。新华将高举“彝乡苗林唱紫微”的大旗,以凤庆十大特色乡村之一的紫微平坦自然村100户民居房建设为突破口,大力推进环境优化、村庄美化、产业提升、素质养成四大工程,全面建设“山川秀美、乡村洁净、农民富裕、社会和谐、人居温馨”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打造绿色庄园经济,建设美丽洁净乡村,新华重点采取四项措施:一是加强领导,建立机制。乡、村两级把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作为农民致富奔小康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摆上议事日程,落实工作责任,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抓紧抓好。明确分工,并落实乡主要领导和驻村干部的具体职责,按照一揽子挂钩制度,认真落实好。二是发动

群众,依靠群众。广泛深入地开展宣传发动工作,提高农民群众对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意义的认识,动员和组织广大农民群众参与到具体的活动中来,使广大农民群众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主人翁的作用,克服“等、靠、要”思想,自己动手,艰苦奋斗,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三是典型示范,全面推进。在全面开花的基础上,重点在条件具备、时机成熟、群众积极性高的村寨搞好一两个示范点,用实实在在的例子,看得见摸得着的样板来说服群众,用典型引路,示范带动,在全乡范围内全面推开。四是加强监督,严格考核。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对农村干部和驻村机关干部的短期目标和年终考核,与本人经济利益挂钩,并作为年终考核的重要依据。

第三篇:东营:打造生态文明乡村

我市实施四大“提升工程”

着力打造生态文明乡村

稿件来源:葛铸聪

本报讯 为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扎实推进生态文明乡村建设,我市按照“打造生态农业强市,建设生态文明乡村”的思路,重点实施了四大“提升工程”,努力在高效生态农业产业培育、生态农业模式创建、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农产品品牌培育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目前,全市新开工重点生态农业项目105个,计划投资137.69亿元,已完成投资65.74亿元。上半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6201元,同比增长19.8%。全市高效生态农业呈现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为全市生态文明乡村建设注入了强大而持久的动力。农业优势特色产业提升工程。编制完成了《黄河三角洲(东营)高效生态农业发展规划》,在确保粮食稳产高产的基础上,大力培育提升棉花、蔬菜、渔业、畜牧、林果花卉、休闲观光农业等优势产业,初步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色、比较优势突出、经济效益明显的优势农产品产业带。按照高起点定位、高标准发展的思路,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快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意见》,大力打造全国最大的工厂化高档食用菌生产基地。今年已开工建设荣丰年产5万吨、方华年产5万吨、晨阳年产5万吨等工厂化高档食用菌项目10个,年内全市工厂化高档食用菌生产能力将突破15万吨。同时,10处市级“放心蔬菜”生产基地建设竞相发展,进展顺利。

农业产业化提升工程。按照“一化带四化”的思路,大力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通过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大力推进基地规模化、产品标准化、生产组织化、市场国际化。全市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53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561家,带动80%以上的农户进入产业链经营。今年新开工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项目87个。高度重视品牌培育和“三品”认证工作,充分发挥品牌对特色农业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全市已有290个农产品、160万亩生产基地通过“三品”认证,农产品注册商标285件,16件农产品商标被认定为国家级或省级著名商标,21个农产品获得国家级或省级名牌产品称号。发展会展经济,举办黄河三角洲农产品博览会,搭建农产品贸易平台,不断开拓国内外市场。

农业园区提升工程。充分发挥农业示范园区的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在重点抓好市高效生态农业、现代畜牧业、现代渔业三大农业示范区建设的同时,积极引导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建设,提升一批现代农业园区。目前,全市已建成和在建现代农业园区85个,建设总面积突破90万亩,累计总投资103.4亿元。同时,大力扶持、引导农民、合作社、企业发展高标准农业大棚,全市各类农业大棚发展到10万个。

农业科技提升工程。以中德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农牧业技术培训中心为依托,积极探索新的农民科技培训模式。深入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创业培训和阳光培训工程,不断提高全市农业科技素质。不断加大农业实用技术和新技术的推广力度,全市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农业病虫害统防统治覆盖率在全省率先实现100%。加快推进农作物种业“育繁推一体化”建设,全市已有4家种子企业取得了常规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有4家转基因种子企业取得了由农业部核发的转基因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积极开展专业防治和统防统治工作,东亚飞蝗和危害极大的二点委夜蛾玉米病虫害综合防治成效显著。加快推进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全市农业优势特色产业技术体系已初步形成。(记者 葛铸聪 通讯员 韦巍)

第四篇:打造生态文明美丽乡村着力推进乡村旅游发展.

打造生态文明美丽乡村 着力推进乡村旅游发展

几年来,泉州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实施宜居环境建设决策部署,以抓好美丽 乡村建设为抓手,有力推动乡村旅游稳步发展,努力把广大农村建设成为“村庄秀美、环境 优美、生活甜美、社会和美”的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主要做法是:

一、因地制宜,丰富内涵,打造幸福美丽乡村

泉州市美丽乡村建设于 2012年 9月在全省率先启动,如今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近年 来,全市从建设“发展好、生态美、百姓富”的美丽乡村出发,重点实施“村庄环境整治、村庄建设管理、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素质提升、体制机制创新、社会和谐”等六大工程,连 续 2年评选 10个“美丽乡村”和 10个“美丽乡村入围村”,生态文明建设得到全社会 共同认同和广泛参与。全市已建成 10个省级生态县, 132个省级以上生态乡镇、1659个市 级以上生态村,南安、德化、永春 3个国家生态县(市通过环保部考核验收,洛江、安溪 国家生态县(区通过环保部技术评估。

一是抓组织领导。成立泉州市、县(市、区、乡(镇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全 面落实分级负责制,实行“一把手”负总责,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同 时把美丽乡村建设列为泉州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 纳入各级班子和单位绩效考评内容, 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二是抓规划设计。统筹城乡发展空间布局,按照“农村工业向开发区集中、农民向中 心村和社区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 的指导思想,精心编制和执行村庄建设规划、整治 规划和近期集中建设区修建性详细规划等三个梯次规划, 不断提高村庄建设科学化水平。同 时注重因地制宜, 突出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 按照 “聚落保存、老屋再生、闲置空间再利用” 原则,做到“不劈山、不砍树、不填池塘河流”,保护好乡村的碧水蓝天、蛙声鸟语,让人 能够“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三是抓典型示范。以入选东亚文化之都为契机,注重挖掘、总结、提炼美丽乡村建设 文化内涵,提升美丽乡村示范村品位。今年泉州市重点选择自然资源优势、经济基础较强、文化内涵丰富、民风民俗纯朴的村、镇作为重点培育对象, 着力打造 5个美丽乡村示范乡镇 和 5条美丽乡村示范线, 培育建设 20个美丽乡村示范村, 塑造一批可看可学可复制的精品。

四是抓资金投入。泉州市、县两级财政均设置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资金, 2013年、2014年市财政分别安排 5000万元、6200万元专项资金,采用以奖代补等形式用于重点示范段建 设、农村卫生保洁奖补、建立涉农小额贷款风险补偿基金、扶持林下经济、成片花卉美化彩

化、造福工程建设等 “美丽乡村” 项目建设补助。据不完全统计, 全市 3563个 “六大工程” 建设项目完成投资 29.14亿元。

五抓环境整治。围绕“布局美、环境美、建筑美、生活美”要求,抓好县、乡、村、户四级联动,全力推动县城景区化、镇村景区化、农户庭院景观化,提升农村人居环境。今 年泉州市纳入全省美丽乡村建设“千村整治、百村示范”任务有 132个村庄,其中 11个村 庄列为示范村, 项目总投资 14.31亿元, 计划投资 8.32亿元, 现已完成投资 1.76亿元。为保证农村公共卫生清洁保洁,泉州市要求各县(市、区必须按农村人口年人均 30元安 排财政预算,并按农村人口的 1— 2‰配备保洁员。2014年泉州市、县两级财政共安排农村 环境卫生清洁保洁经费 2.53亿元以上。市 “美丽乡村” 环境卫生考评覆盖中心城区外的 152个乡镇(街道,每月抽评 310多个村和 60多段道路,引导和推行乡镇一级考评工作,建 立健全农村公共卫生清洁保洁机制。

六是抓宣传发动。加大媒体宣传力量, 借助报刊、广电、网络等各种媒体大幅报道 “美 丽乡村”建设,激发群众广泛参与的积极性。先后举办首届“刺桐红”杯泉州美丽乡村摄影 大赛、“泉州 ? 美丽乡村”书画艺术节、“美丽乡村在泉州”等主题宣传活动,开辟走进美 丽乡村等电视专栏,营造创建工作良好氛围。

二、突出特色,培育品牌,打造乡村旅游精品

泉州依山面海、四季常春,山水滨海景观皆具,人文资源独具特色,发展乡村旅游已 迅速成为泉州市旅游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亮点。

(一抓住契机,推动乡村旅游快速发展。泉州市抓住“美丽乡村”建设为发展乡村 旅游的有利时机,把“宜游”融入“宜居”之中,引导乡村将旅游元素融入“美丽乡村”建 设,积极探索“生态美”与“百姓富”有机结合的新路子。一是按照“一村一品”的原则, 引导有条件的乡村从村容村貌、生态环境、历史文化、民风民俗、建筑风格、农业生产、旅 游商品等方面, 挖掘资源个性和特色,凸显宜游功能。比如, 永春针对游客追求回归自然需 求和怀旧心态,以“拳、香、茶、食、画”为载体,在传统静态生态观光为主的基础上,将 白鹤拳文化、香文化、茶文化巧妙地融入乡村旅游产品策划。二是立足传统乡村岁月和地方 特色的人文元素,让 “美丽乡愁”成为乡村旅游独有的品牌印记, 将文化特色作为资源有序 整合的主线,抓好古村落、古民居、古树名木的保护开发,丰富乡村旅游文化内涵,打造一 批乡村旅游精品。

(二分类指导,促进乡村旅游健康发展。泉州市乡村旅游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农民 为主体,按照发展、规范、提升的工作步骤,有序引导,形成乡村旅游点、线、面发展新格 局和多类型乡村旅游产品体系。一是做好绿色生态文章。如安溪、德化立足优质生态环境和 山水景观,在生态优先基础上,增强亲和性、知识性、参与性等体验内容,结合茶文化、陶

瓷文化, 打造全省首家以农耕文化为主题的安溪尤俊农耕文化园、以生态休闲为主的德化云 龙谷等绿色生态乡村旅游精品。二是把握蓝色滨海特点。如晋江、泉港利用滨海资源、渔村 风情, 把现代渔业和观光体验及海洋知识传授有机结合起来, 积极发展休闲渔业、海鲜美食, 培育晋江衙口旅游区和围头战地文化渔村、泉港惠屿岛等蓝色滨海乡村旅游精品。三是加强 标准化建设。以开展乡村旅游星级评定为抓手, 促进乡村旅游逐步向服务规范化、管理标准 化。全市现有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 3家、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 2家、四星级乡村旅游经营 单位 6家、三星级乡村旅游经营单位 5家、省级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 2个、水乡渔村 9家。

(三找准定位,拓展乡村旅游客源市场。一是依托节庆平台展示乡村旅游。成功举 办德化陶瓷文化生态旅游节、茶文化旅游节、闽台对渡文化节暨蚶江海上泼水节、永春北溪 桃花节、泉港涂岭猪脚美食节等,积极推介各地乡村旅游资源和精品线路。二是开展“泉州 人游泉州”活动。着眼于撬动本地客源市场,举办“泉州美丽乡村游”启动仪式,分批分期 组织全市 80家旅行社考察我市乡村旅游资源,推出山海互补“泉州人游泉州”的乡村游精 品线路和主题旅游专栏。三是加强美丽乡村旅游推介。组织旅游企业赴厦门举办 “泉州美丽 乡村游”大型广场推介会,制作《漫画泉州》、《海上丝路、古韵泉州》等宣传折页投放在 车站、机场、码头、酒店等游客集散中心,不断提升乡村旅游品牌效应。

(四培育品牌,增强乡村旅游竞争优势。一是统一乡村旅游品牌形象。要求市、县 两级在对外宣传推介时,统一使用“泉州美丽乡村游” Logo ,提升美丽乡村整体形象。二是 开展泉州特色伴手礼暨特色小吃征选活动。已连续举办两届,共有 70种旅游商品入选泉州 伴手礼正式名录, 扩大旅游特色商品和特色小吃知名度。三是利用网络技术助推乡村旅游发 展。着手建设全市统一的旅游资讯发布平台和电子商务平台, 及时引入微博、微信等新的营 销手段,积极引导一些乡村旅游经营单位引进二维码、wifi 等设备。泉州市“智慧旅游” 手机移动终端 App 即将上线。四是以台湾元素助力乡村休闲旅游。泉州市先后与台湾乡村旅 游协会和台南、澎湖旅游协会建立合作关系, 通过学习借鉴台湾乡村旅游成功经验来推动泉 州乡村旅游发展。如去年南安香草世界度假村成功入选闽台乡村旅游 “ 1+1” 交流合作基地, 晋江围头村入选十大“闽台乡村旅游试验基地”。

第五篇:建设美丽乡村 打造生态家园

建设美丽乡村 打造生态家园

——向化镇北港村美丽乡村创建调研报告

在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第一次提出了要建设“美丽乡村”的奋斗目标,进一步加强农村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综合整治工作。对于农村地域和农村人口占了绝大部分的崇明来说,要实现十二五期间提出的生态岛建设的目标,就必须加快美丽乡村建设的步伐。加快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环境治理和保护力度,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大力加大农村地区经济收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统筹做好城乡协调发展、同步发展,切实提高广大农村地区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10月初,趁国庆假期,根据本次青年干部培训班的要求,我到向化镇北港村就美丽乡村建设经验进行了实地调研,现将调研成果作如下报告:

一、北港村美丽乡村创建的理论基础

(一)项目建设是继续推进向化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村庄改造工程是根据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加快实现村庄“生态环境优美、民宅村容整洁、乡村特色浓郁、居住安全文明、设施配套完善”的目标,是推进向化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需求。

(二)项目建设是推进向化镇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

村庄改造工程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通过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向化镇生态环境、村容村貌和公共服务水平,加快“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村风文明和谐美”的美丽乡村建设。

(三)项目建设是促进向化镇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契机 通过村庄改造工程,提升向化镇乡村旅游软硬件环境,加强旅游资源的整合和宣传力度,不断丰富乡村旅游发展内涵,推动向化镇乡村旅游的迅速发展。

二、北港村美丽乡村创建的成功经验

(一)加强领导,认真组织,明确职责

向化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美丽乡村建设,成立了由镇长汤学锋任组长、镇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分管副镇长丁玲杰兼任办公室主任。创建村北港村同时成立工作小组,并根据创建要求,明确工作职责、人员分工,对照前期排摸出的问题逐项落实责任,确定整改时限,确保创建工作顺利开展。

(二)加强宣传,深入发动,全民参与

为了确保向化镇北港村美丽乡村建设创建工作的有效推进,镇政府及时召开北港村美丽乡村创建工作会议,镇相关责任部门参加,会议根据创建要求,明确工作目标、细化工作任务,统一思想认识,形成工作合力。北港村两委班子把创建工作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专门召开了由全体村民代表、生产队长、全体党员参加的北港村美丽乡村创建动员大会,向与会人员宣传了创建工作的目的、意义,并要求大家在思想上与村委会保持高度统一,做到美丽乡村创建工作家喻户晓,人人参与,为创建工作营造良好氛围。

(三)对照申报要求,及时做好前期整改

向化镇紧紧围绕崇明美丽乡村建设要求,对照入围条件,进行了认真的分析、梳理,根据申报创建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予以了及时整改,为创建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

创建中基本符合条件的内容有:

1、基层组织建设方面

北港村2014年在全县党组织晋位升级中被评为“好”;2012、2013被评为市县级生态文明村。

在村级财务规范化管理方面,北港村经县农委检查考核已达到规范化的管理要求。

2、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方面

1)农村公路。经对北港村全村18km农村公路的、17km农村道路实地检查,农村道路路面比较整洁,对部分道路两侧堆放物和农作物,北港村近期发动全体村民进行清理,部分路肩有缺土和桥梁损坏的由专管部门及北港村加紧还土和维护。对道路破损的,经核实全村农村公路和道路有1445㎡需维修,作好标记并委托专业队伍做好维修工作。

2)农田水利。北港村已完成了农田水利规划,其中镇级河道6.4km,村级河道48.95km,圆涵φ60×8m28道,改造衬砌支渠3km,同时做好全镇农田水利规划及轮疏方案的调查摸底工作。对六滧渔业村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已委托专业公司社会化养护管理,对镇河道采取河道保洁专业化养护。

3)土地流转。根据县政府土地流转相关政策,北港村可耕地面积5800亩。该村截止至今年一季度为止,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服务中心共签订流转合同76份,流转面积4047.41亩。流转用途为粮食、蔬菜、瓜果以及生态林等,对原有二户土地流转不规范农户的流转合同进行整改。通过整改使全村的土地流转合同合法、规范。经核查,该村没有不规范的土地流转,均符合创建要求。

3、生态环境和“两违”整治方面

向化镇十分重视生态环境和“两违”整治工作,把上述工作作为全镇工作的重点。

1)在拆违止违方面,镇政府多次召开拆违止违工作会议,并加强对该项工作的检查力度,形成镇、村二级巡查网络,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有效地遏制违法建筑的发生。由于镇村二级的重视,到目前为止北港村未出现违法用地行为,也无新增村民未批先建现场发生。

2)生态环境建设要求。为了美化北港村的生态环境,北港村与全体村民签订生态环境建设承诺书,北港村村民自觉参与到生态环境建设中,对部分存在的小粪坑污水乱排放、河平台农作物违章搭建和路肩农作物乱种植等现象,农户都表示自愿清除。同时镇、村做好监督和检查,一旦发现有破坏生态环境现象要及时制止。

4、文明创建方面 2012、2013北港村已被评为市县级文明村,全村户籍家庭数1170户,实有家庭数1130户,参与创建家庭数1130户。创建率80%。

5、社会管理方面

近年来,向化镇对北港村加强社会管理,有关部门加强对北港村指导。为确保工作得到实效,特成立社会管理工作小组,村支书任组长,村委会主任任副组长。通过全村共同努力,北港村未发生失控或工作不当而引发的群体性非正常上访事件和极端个访事件,未发生重大安全事故、重大刑事案件和治安事件以及“法轮功”等邪教组织宣传煽动案件,也未出现食物中毒、重大动物疫情的环境污染等事件。在村实有人口登记准确率达90%以上,且实有人口管理工作考核排名在全县前列。村内重点人员居住登记信息准确率达100%,管控达100%,村内来沪人员所持有的居住证均符合办证要求。全村育龄妇女627人,已婚502人,2013年新生儿中报户口25人,其中当年新生儿16人,出生率9.8‰,计划生育率100%,外来育龄妇女出生87人,无计划外生育,计划生育率100%,符合创建条件。

6、村民自治方面

根据美丽乡村整改要求,为使北港村全体村民自觉参与到美丽乡村的建设,2014年3月20日北港村召开村民会议,对北港村村规民约采取表决的方式,表决通过了北港村村规民约,并于2014年4月1日起正式实施。

综上所述,根据美丽乡村创建入围要求,向化镇对北港村在创建中存在的问题认真加以整改,使之基本达到创建要求。

(四)“一村一方案”主要内容

1、基础实施建设和产业发展

1)新建农村道路4.6km,拓宽农村公路9km(宽度1m左右),实施河道保塌3.6km,实施危旧房改造农户15户。

2)实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其中镇级河道6.4km,村级河道48.95km,圆涵改造224m,衬砌支渠3km。改造全村生活污水处理改造,全村建15座污水处理站,受益农户1170户。

3)重点扶持百叶水仙花专业合作社、一亩田专业合作社以及百凤家禽专业合作社。

4)重点推进百叶水仙花基地发展,形成具有北港村特色的水仙花生产基地。

2、生态环境建设

实施村庄改造涉及全村近900户,改造金额约为900万元,主要内容包括:农宅体整修、拆除违章建筑、河道保塌、河道岸坡绿化及道路建设等。同时实施村办事处周边环境改造,在北港村委会周围建公共绿地4000㎡,规划北港村绿化建设2000m,进一步完善环卫基础设施。

重点开展拆违止违工作,特别是对村域范围内的主要道路两侧影响市容市貌的破旧房屋和简易棚舍加大力度重点拆除。

3、文明创建

继续做好生态文明村的创建工作,按照创建标准,认真抓好落实工作。

4、公共服务发展 利用原有存量资产,实施企业转型,开发具有北港特色的书画文化,吸引游客,形成北港村特色文化的新亮点。

根据县委、县政府关于开展“美丽乡村、生态崇明”建设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结合北港实际,准备建一个标准的篮球场,继续完善北港村健身设施;建设一个科普之家,改造40㎡以上的办公用房,并添置各类硬件设施,项目建成运行后,每天参与人数不少于30人;建设一个占地200㎡,建筑面积400㎡的老年活动室,投资总额约为100万元。

5、社会管理类

进一步完善村级联动工作监督机制,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加强监督管理,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联动工作的有效推进。

在信访工作中,充分发挥村级老娘舅作用,在完善信访接待的基础上,加强与群众之间的沟通,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

6、村级组织

进一步抓好村级班子建设工作,充分发挥村干部的核心作用;进一步完善村务、党务公开;规范村级财务制度;加强村级档案管理,按照档案管理要求做到各门类档案齐全,整改规范、制度建设实施到位,全面提升,北港村的档案工作水平。

三、推进我县美丽乡村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乡村基层组织建设

改善农村面貌并不是政府投入资金就行,有了资金还需要村民配合,没有优秀的带头人事情肯定难办。而从目前的部分乡村现状来看,仍有一些基层组织战斗力不强,没能很好地发动群众,部分乡村群众参与建设的主动性、积极性还未被充分调动起来,存在着“干部干,群众看”的现象。

因此,我们建议要继续加强村委班子建设,尤其是乡村带头人的培养,让他们在攻坚克难中做表率,充分发挥“政策宣传员”、“创业示范员”等作用,以开拓进取、务实奉献的精神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使村级党支部真正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坚强核心。

(二)整合资源,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

目前有些乡村建设工作主要停留在拆旧拆破、立面出新层面,建设工作的内涵还不深入。基础设施大多没能配套。如污水处理、垃圾无害化处理等。

我们建议要整合资源,加大投入。一是注重整合各项资源。对国家农业项目、土地整治、农村水利、农业综合开发、“一事一议”、农民创业增收等各项涉农资金,建立统一的协调机制,保证资金使用统一有序,集中投入,真正实现做一个项目、成一个项目。二是建立多元化机制。引导企业等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

(三)培育特色产业,增加农民收入

建设美丽乡村一定要有经济支撑。只有经济发展了,农民才能增收,村集体才有财力,才能有内生力推动美丽乡村规划的实施。可以从以下几点作为基本思路:立足本地资源,发展特色种养业;积极招商引资,加快现代农业发展;鼓励农民创业,做好“休闲乡村游”;推进农村土地确权和流转工作。

(四)加强道德建设,培育和美乡风

美丽乡村建设不仅要注重自然环境美化等外在美,也要注重乡风文明等内在美。要通过美丽乡村建设,把生态、洁净、文明的观念渗透到农村及农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潜移默化地改变他们的行为方式。要增加农村教育投入,帮助农民提升综合素质。要积极开展村风评比、村级道德模范评选等文明创建活动,弘扬家庭美德和社会公德,促进村风、民风整体的好转。

(五)认真倾听民声,体现村民意愿

农民是乡村的主人。美丽乡村建设,广大农民是受益者,也是推进主体。因此,政府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切不可以大包大揽取代群众的主体地位。

要倾听民声,体现民意,要在帮助群众明确建设理念,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和基础设施建设,引导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下工夫。对此提出如下建议:一是在规划设计时广泛征求村民意见和充分考虑村民

合理诉求。二是要在建设项目与设施过程吸收村民参与。三是要让村民参与建设资金的有效监督。

(六)完善规划布局,稳妥推进建设

科学规划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是最大的节约。建设美丽的乡村也离不开科学规划的指导。在当前的形势下,美丽乡村的工作不宜快速铺开,搞形式主义,而是要试点先行,稳妥推进。要让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应,避免社会财富不必要的损失和浪费。

(七)加大宣传力度,形成社会总动员

从2013年提出建设美丽乡村至今,我县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形式,开展了美丽乡村宣传发动工作,但由于时间紧、任务重,不少干部、群众对美丽乡村建设仍不甚了解、知之不多。因此建议相关部门在下一阶段建设中,进一步加大美丽乡村的宣传力度。

总之,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是农耕社会向现代化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当前,我县开展的美丽乡村建设,这既是落实县委关于大力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指示精神的具体行动,也是为崇明广大农村老百姓早日过上美好幸福生活的一个重大民心工程,意义深远,责任重大。因此我们要力戒只做表面文章,搞“一阵风”式的建设,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实事求是地推进“美丽乡村”的建设,提升农村、农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实实在在地提升农民的幸福指数,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为崇明县经济社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岛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下载420亩土地即可打造乡村旅游生态庄园word格式文档
下载420亩土地即可打造乡村旅游生态庄园.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建设生态文明打造中国美丽乡村

    建设生态文明打造中国美丽乡村 ——安吉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路径初探 余培发 2010年11月8日,笔者与参加中国生态经济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的部分专家学者一道,从浙江杭州出发,去安......

    致力打造五大生态乡村游品牌

    平远致力打造五大生态乡村游品牌 2007年12月08日 南方日报平远县坚定不移地举生态旗、打生态牌、走生态路,把生态作为经济发展的立足点,充分利用自然及人文资源,大力发展生态旅......

    打造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经验材料

    打造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经验材料今年以来,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始终坚持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乡村振兴的第一场“......

    建设美丽中国打造旅游生态文明村

    建设美丽中国打造旅游生态文明村——以张家界市袁家界村为例□巅峰智业申杰玲王哲十八大首次提出围绕美丽中国的目标建设生态文明,并要求正确认识和把握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

    乡村旅游投资,乡村旅游活动方案,乡村旅游模式,打造乡村旅游_.

    农业观光游正在成为珠江三角洲旅游市场的一个新亮点。目前已形成各具特色的乡村农业旅游景区: ①珠海农科奇观为代表的 “三高农业”展示型; ②顺德陈村花卉世界为代表的特......

    依托资源 错位发展 打造乡村旅游精品

    依托资源 错位发展 打造乡村旅游精品临潼是国务院颁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区内拥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市(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

    打造生态循环农业 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打造生态循环农业 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农业部第28期处级干部任职培训班第二组报告 盐茶古道、丽水金沙。5月28日,农业部第28期任职班第二调研组走进贵州省金沙县,重点就如何平衡......

    加快生态文明建设 打造绿色旅游品牌

    加快生态文明建设 打造绿色旅游品牌荆门市环境保护局毛凯 我们认为打造荆门旅游品牌,首先要立足于本地基础,发挥本地区优势,打造出具有荆门特色的旅游品牌,从环保部门角度来讲,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