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唯物论基本原理及其方法论(合集五篇)

时间:2019-05-14 21:51: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中政治——唯物论基本原理及其方法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中政治——唯物论基本原理及其方法论》。

第一篇:高中政治——唯物论基本原理及其方法论

基本原理及其方法论

(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及方法论要求

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方法论要求: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二)物质和运动辨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要求 原理内容: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运动离不开物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离开运动谈物质和离开物质谈运动都是错误的。

方法论要求:看待和分析任何事物,都不能把它看成是一成不变的,要善于在运动中把握事物,不能静止地看问题,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我们既要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的观点,又要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

(三)运动和静止辨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要求

原理内容: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是运动的特殊状态,物质世界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方法论要求:我们既要承认事物的绝对运动,又要看到事物在运动中存在着相对静止。既要反对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形而上学不变论,又要反对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坚持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四)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要求

原理内容: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方法论要求:

1.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

2.在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为人类造福。

(五)意识能动作用原理及方法论要求 原理内容: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人的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1)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意识对物质的指导作用有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2)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方法论要求:这一原理要求我们一定要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

(六)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及方法论意义

原理内容: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则会把人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方法论要求:

1.实践和认识的辨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分析和解决重大的现实问题时,要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2.做到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与时俱进。反对教条主义地对待理论,反对思想僵化的观点;反对只强调实践决定认识,否定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的形而上学,也反对片面夸大认识的反作用,否定实践决定作用的唯心主义。

(七)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及方法论意义

原理内容: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方法论要求: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不顾历史条件的变化,不顾过程的推移,真理也会变成谬误。在人们的认识活动中,谬误往往是人们获得真理的一个必经环节,因此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我们可以通过分析谬误、克服谬误而发现真理和发展真理。所以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错误。

(八)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及方法论意义 原理内容:

①认识具有反复性;人的认识要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从认识的主体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还会受到不同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从认识的客体来看,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变化性,使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有一个过程。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②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的主体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的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③认识具有上升性: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表明人的认识运动不是圆圈式的循环运动,而是波浪式、螺旋式的前进或上升。因此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方法论要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重要辩证关系

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①意识能够能动地认识客观事物 ②意识能够能动地改造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方法论】:(1)一切从实际出发。(2)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认识。【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与党的指导思想、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工作计划之间的关系,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立足于基本国情;说明社会主义既是物质的富有,也是精神的富有,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说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的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1>尊重客观规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 <2>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方法论】: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人类各项成功的活动都是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结合。如农业的发展、工业的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和消灭病虫害、防治SARS、宇宙飞船的成功发射,卫星成功发射,科学上探索发现、各种工程的兴建等等。

第二篇:高中政治 马哲原理方法论归纳

一、唯物辨证法的联系观

1、联系的普遍性

原理:联系是普遍的。(1)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联系;(2)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3)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方法论:要求我们树立联系的观点,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2、联系的客观性

原理:联系是客观的。(1)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2)人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方法论: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联系,切忌主观随意性。

3、联系的多样性

原理:(1)事物的来联系是多种多样的;(2)人们容易看到直接的、表面的和眼前的联系,忽视间接的、本质的和长远的联系。

方法论: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4、整体和部分的辨证关系

原理:整体和部分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1)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部分影响整体,关键部分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2)整体处于主导地位,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1)树立全局观念,立足全局,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实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2)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5、系统优化的方法

原理:(1)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的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2)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方法论:要求我们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1)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2)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3)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4)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二、唯物辨证法的发展观

1、发展的普遍性和实质

原理:(1)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发展具有普遍性;(2)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方法论:要我们树立发展的观点,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支持新事物的发展。

2、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前进性: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它在旧事物的母体中孕育产生的。

(1)克服了旧事物中消极的、过时的和腐朽的东西;(2)汲取了旧事物中其中积极的、合理的因素;(3)增添了为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反映了社会进步的基本要求。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

曲折性: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1)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2)新事物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弱点和不完善的地方,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也有一个过程;(3)旧事物在开始的时候往往比较强大,总是顽强抵抗和极力扼杀新事物。

方法论:要求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做好充分打扰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

3、量变和质变的关系

原理: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方法论:(1)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2)要果断地

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三、唯物辨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矛盾

1、对立统一规律

原理:(1)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2)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两分法,用一分为二的全面分析方法看问题。

2、矛盾的普遍性

原理: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方法论:要求我们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3、矛盾的特殊性

原理:(1)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2)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3)形成了事物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

方法论: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辨证关系

原理:(1)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①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②特殊性包含着普遍性;(2)两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坚持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5、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

主要矛盾的重要性原理:主要矛盾在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看问题、办事情要抓住重点。

主次矛盾关系原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

6、矛盾的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

主要方面的重要性原理:矛盾的主要方面在在事物的发展中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看问题、办事情要抓住重点。

主次方面关系原理: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

四、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1、辩证否定观

原理:(1)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2)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3)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4)辩证的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方法论:辩证法的本质是革命的、批判的、创新的。要求我们必须树立革命的、批判的精神和创新的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既要尊重书本知识,尊重权威,又要立足于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时间的穿那个新与发展。

2、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

方法论:要求我们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3、创新是名族进步的灵魂

(1)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2)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3)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第三篇:高中政治哲学原理及方法论

ChloeQiao

唯物论

1.自然界物质性原理(自然界是物质的)

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収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収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方法论:尊重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人类社会物质性原理(人类社会是物质的)

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収展的产物.从构成要素看,人类社会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1地理环境2人口因素和3生产方式.这些要素的客观性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3.世界物质性原理

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具有客观物质性,人的意识也是物质的.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

1我们想问题办事情,一切从实际出収,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2反对主观主义.3坚持无神论反对有神论.4.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原理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乊中.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1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不存在脱离物质的运动.3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唯物;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5.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原理

1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 2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3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只承认静止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是相对主义和诡辩论.6.规律的原理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方法论:1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能远背规律,一旦远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2.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収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3.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収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7.意识能动作用原理

1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人的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主观创造性、自觉选择性

2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迚;萎靡的精神

ChloeQiao

是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並失斗志.3意识对客观事物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収展起促迚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収展起阻碍作用.方法论:

要求我们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充分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8.一切从实际出収,实事求是 理论依据: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要求我们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収

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要求我们按规律办事,实事求是 怎么做:

1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収,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做为我们行动的依据.2充分収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迚,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3要把収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4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认识论

1.实践及其特点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能动性、社会历史性.2.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原理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収展、动力、目的和归宿.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2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会把实践引向歧途.方法论:

1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检验和収展认识.2坚持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3坚持理论和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3.真理的客观性原理

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真理与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4.真理的具体性条件性原理

1真理是有条件的:仸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就会变成谬误.2真理都是具体的:仸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

ChloeQiao

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3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5.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认识的三性)

1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认识具有反复性(1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认识受各种条件的限制/从认识的主体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和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从认识的客体来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2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2认识具有无限性

3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并不表明认识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而是一种波浪式前迚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即认识具有上升性.方法论:在实践中认识和収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収展真理.联系观 1普遍性

原理:联系是普遍的

方法论: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形而上学的观点看问题.2客观性

原理:联系是客观的.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方法论:1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2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3多样性

原理: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

方法论: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収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4整体与部分

原理:整体和部分是辩证统一的,相互区别,相互联系,密不可分.1(整体和部分是相互区别的)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収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2(整体和部分又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影响部分.方法论:1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乊和的理想效果

2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収展推动整体的収展.5系统优化 原理: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

方法论: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1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2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

ChloeQiao 的有序性3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4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

収展观

1普遍性原理:収展是普遍的 方法论:用収展的观点看问题

収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迚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2前迚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原理:(1)事物収展的前途是光明的.—1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进大前途的事物,克服了旧事物中消极的过时的腐朽的东西,汲取了其中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并增添了为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因而具有旧事物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23略

(2)事物収展的道路是曲折的—1新事物的収展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2新事物不可避免的存在着弱点和不完善的地方,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也有一个过程2旧事物在开始时往往比较强大,总是顽强抵抗和极力扼杀新事物.方法论:1我们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2还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迚道路上的困难,勇敢的面对挫折与考验.事物的収展是前迚性曲折性的统一.量变与质变

辩证关系:1事物的収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2质变又为量变开辟新的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3事物的収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迚.方法论:1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2在量变已经达到一定程度,只有改变事物原有的性质才能向前収展时,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3坚持适度原则 矛盾

1矛盾的同一性斗争性

原理: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方法论:用一分为二,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或对立统一矛盾的观点看问题)——同斗关系原理:2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2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乊中3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収展.矛盾是事物収展的源泉和动力.2矛盾普遍性

原理: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每一事物収展过程的始终,即时时有矛盾.方法论:矛盾的普遍性客观性要求我们承认矛盾,分析矛盾,敢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3矛盾特殊性

原理: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三种情形:1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2同一事物在収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3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

ChloeQiao

性.)

方法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普特关系原理: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系.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乊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世界上的事物无论怎样特殊,它总是在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不同场合可以相互转化.-方法论:要求我们既要从特殊性中概括出普遍性,又要在普遍性指导下研究特殊性.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4主次矛盾

原理:在事物収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収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是主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収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是次要矛盾.主次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方法论:善于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统筹兼顾,恰当处理好次要矛盾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5矛盾主次方面

原理: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是次要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相互依赖,又相互排斥,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方法论:看问题既要全面,要分清楚主流和支流,着重抓主流.辩证否定观

原理:1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収展自己.2辩证的否定是収展的环节,是联系的环节.3辩证的否定既不是简单的肯定一切,也不是简单的否定一切,而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克服的是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的是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方法论:立足社会实践,树立创新意识.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辩证法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

方法论:密切关注变化収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旧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些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树立创新意识

价值观导向作用

原理: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反作用.对人们行为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导向作用.方法论:要求我们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収挥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第四篇:高中政治必修4 原理及方法论

2011年高考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原理与方法论要求

Ⅰ辩证唯物论(物质和意识、规律和主观能动性)(共8条原理)

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原理内容〗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物质性)。意识是物质的派生(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相符合。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

〖反对〗二元论&唯心主义&实际工作中的主观主义(违背世界物质性原理的表现)。

二.物质和运动辩证关系

〖原理内容〗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方法论〗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要善于在运动中把握事物,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唯心主义)或离开运动谈物质(机械唯物主义)。割裂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三.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

〖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在肯定物质是运动的同时,也承认静止的存在。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方法论〗既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又要看到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坚持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反对〗反对割裂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把事物说成是不可捉摸的不可知论、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四.物质决定意识原理

〖原理内容〗世界的本质是物质,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反对〗反对不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反对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

五.意识能动作用原理(或意识反作用于物质原理)

〖原理内容〗(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人的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自主选择性。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①意识对物质具有指导作用(反作用),正确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方法论〗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反对〗反对否认意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和片面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六、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重点掌握】

〖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阻碍作用。〖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和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七、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重点掌握】

〖原理内容〗规律的概念: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被改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

〖方法论〗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即坚持实事求是),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反对〗反对否认规律的客观性和企图创造规律或消灭规律的唯心主义观点,反对不讲科学,不顾客观规律的冒险盲干的主观主义。

八、客观规律性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辩证关系)【重点掌握】

〖原理内容〗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尊重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

〖方法论〗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反对〗片面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否认规律的客观性、盲目蛮干的唯心主义错误;片面夸大规律的客观性,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无所作为的机械唯物主义错误。

Ⅱ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一、实践和认识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

〖原理内容〗(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意识):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能指导人们提出实践活动的正确方案,因而对于人们的实践活动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3)〖方法论〗①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投身实践,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认识;②重视认识的反作用,特别是科学理论对实践的巨大指导作用,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做到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反对〗教条主义地对待理论,思想僵化;不以认识为指导的盲目的实践。反对只承认实践决定作用忽视认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错误,也要反对片面夸大认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错误。

二、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原理【重点掌握】

〖原理内容〗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但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方法论〗 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错误。

三、认识过程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原理内容〗认识具有反复性,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的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方法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Ⅲ唯物辩证法(联系6+发展3+矛盾7+创新2)18 辩证法的联系观6

一、联系的普遍性原理【重点掌握】

〖原理内容〗联系是普遍的。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每一个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方法论〗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既要看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又要看到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联系。

〖反对〗割裂事物之间的联系,用形而上学孤立的的观点来认识和处理问题。

二、联系的客观性原理

〖原理内容〗联系是客观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自在事物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

〖方法论〗①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②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反对〗否定事物的联系,或主观臆造联系,把本来不存在的联系强加给事物。

三.联系的多样性

〖原理内容〗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

〖方法论〗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自身的主观条件;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总之。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反对〗以一种联系概括事物之间多种多样的不同联系,否认联系的多样性。

四、联系的条件性原理

〖原理内容〗事物之间都是有条件地联系着的,无条件的联系是不存在的。任何具体的联系都依赖于一定条件,随着条件的改变,事物之间及事物内部因素之间的联系的性质、方式也要发生变化。

〖方法论〗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具体分析事物之间联系的条件性。〖反对〗忽视联系的条件性,认为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相互联系。

五、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

〖原理内容〗(1)整体和部分是相互区别的:①含义。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②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处于被支配的地位,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2)整体和部分又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①相互依赖。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部分。②相互影响。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方法论〗树立全局观念,立足于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反对〗只考虑整体利益,忽视局部利益的做法;只重视局部、部分利益而置整体利益于不顾,把整体和部分割裂开来。

★整体重要性

〖原理内容〗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不具备的功能,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部分。

〖方法论〗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部分重要性

〖原理内容〗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方法论〗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六、系统和要素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方法论〗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优化趋向。

〖注意〗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但整体和部分与系统和要素并不是完全一样的。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3条原理)

一、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原理(发展的普遍性原理)【重点掌握】

〖原理内容〗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地变化发展之中,都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历史,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方法论〗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有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坚持与时俱进。)〖反对〗形而上学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二、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事物发展的总趋势)【重点掌握】

〖原理内容〗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事物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这是一切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方法论〗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积极鼓励、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的成长,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在曲折的道路上问鼎事业的辉煌。

〖反对〗把事物看成是一帆风顺的盲目乐观主义;看不到光明前途的悲观失望思想。

三、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原理(发展的状态)【重点掌握】

〖原理内容〗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不断前进。

〖方法论〗:(1)任何事情都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2)在量变已经达到一定程度,只有改变事物原有的性质才能向前发展时,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重视量的积累;不失时机,促成质的飞跃;坚持适度原则)

〖反对〗忽视量的积累,急于求成,盲目乱干;忽视质的飞跃,条件具备时优柔寡断,畏缩不前。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7条原理)

一、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的两个方面。矛盾即对立统一。对立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属性;统一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是始终不可分割的。矛盾具有斗争性和同一性两种基本属性。

〖方法论〗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两点论、两分法。(即既要看看矛盾双方的对立关系,又要看到矛盾双方的统一的关系;既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又要在统一中把握对立;既要看到矛盾的这一方,又要看到矛盾的另一方;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促进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变。)

〖反对〗:反对片面看问题(一点论)。

二、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重点掌握】

〖原理内容〗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即事事有矛盾;每一事物从产生到灭亡都存在着自始自终的矛盾运动,即时时有矛盾。矛盾的客观性是指矛盾是一切事物所固有的,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方法论〗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还要坚持一分为二,两分法。

〖反对〗回避、否认和掩盖矛盾,遇见矛盾绕着走的做法,片面地看问题的观点(一点论,绝对化,片面化)。

三、矛盾的特殊性原理【重点掌握】

〖原理内容〗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它主要有三种情形:①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②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形成了事物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③同一事物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方法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反对〗:对具体事物不作具体分析,千篇一律地用一种方法解决不同事物的矛盾,反对把理论当成不变的教条,生搬硬套。

四、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

〖原理内容〗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①两者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世界上的事物无论怎样特殊,它总是和同类事物中的其他事物有共同之处,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②两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由于事物范围的极其广大和发展的无限性,在一定场合为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特殊性。反之,在一定场合是特殊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普遍性。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不断实现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补充:这一原理是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坚持这一原理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事物,掌握“由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有助于学会“解剖麻雀、抓好典型,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等科学的工作方法。)〖反对〗:注意既要反对只看到矛盾的普遍性,忽视矛盾的特殊性,看不到事物之间的差别;又要反对只看到矛盾的特殊性,忽视矛盾的普遍性,看不到万事万物的联系。

五、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

〖原理内容〗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矛盾,其中必有一种矛盾,它的存在和发展,决定或影响着其它矛盾的存在和发展。这种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则是次要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方法论〗办事情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抓重点、抓中心、抓关键;又不忽视次要矛盾的解决,统筹兼顾。

〖反对〗既要反对办事情不分主次,“眉毛胡子一把抓”;又要反对只抓主要矛盾,忽略次要矛盾的“单打一”

六、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

〖原理内容〗每一个矛盾中的两个方面的力量是不平衡的。其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叫矛盾的主要方面。而处于被支配地位的方面叫矛盾的次要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看问题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主流;但又不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即支流。

〖反对〗把矛盾双方同等看待,甚至颠倒主次,混淆事物性质。

七、主次矛盾、矛盾主次要方面辨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

〖原理内容〗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处于支配作用,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主次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矛盾的主次要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方法论〗: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

创新(2条原理)

一、辩证的否定原理【重点掌握】

〖原理内容〗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辩证的否定既不是简单地肯定一切,也不是简单地否定一切,而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克服的是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的是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

〖方法论〗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因此,我们不仅要尊重书本知识,尊重权威,还要立足于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取得成功。

〖反对〗把否定理解为外力作用的结果,要么肯定一切,要么否定一切的形而上学否定观。

二、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原理

〖原理内容〗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方法论〗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反对〗因循守旧、不思进取、思想僵化、抱残守缺、固步自封的观念和行为。

▉历史唯物主义(历史观

3、价值观

1、人生观4)(共8条原理)Ⅰ历史观(3条原理)

一、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辨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

〖原理内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具有阻碍作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方法论〗树立实践第一的思想,在分析社会现象时,要尊重社会实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同时要确立先进的正确的社会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反对落后的消极的社会意识,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反对〗机械唯物主义、历史唯心主义。

二、两大基本规律的矛盾运动原理

〖原理内容〗(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反之,就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又一基本规律。

〖方法论〗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点、矛盾分析方法和阶级分析法,认识和把握阶级社会的各种现象;树立改革创新的意识,不断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和经济基础发展的方面和环节,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

三、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重点掌握】

〖原理内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方法论〗(1)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2)树立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我们的基本思想和根本方法。坚决反对脱离群众的倾向和作风。(或:在实践中要正确处理个人与群众的关系,要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为人民群众服务;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坚持“从群众中来,到时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反对〗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前提出发,夸大英雄人物的作用,否认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否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宣扬少数英雄人物创造历史的历史唯心主义的英雄史观。

Ⅱ价值观、人生观(5条原理)

一、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原理【重点掌握】 〖原理内容〗价值观是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大的导向作用。表现在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对人生道路的选择等方面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导向作用。

〖方法论〗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坚持正确的价值观,牢固树立集体主义的价值观,正确处理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三者之间的关系。

〖反对〗忽视价值观修养的错误思想。

二、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

〖原理内容〗人的价值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自己所属的社会、他人以及自己的需要。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一方面人通过自己的活动,付出了心血和劳动,满足了社会和他人的需要(社会价值);同时自己也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得到社会对自己价值的承认,从而实现了对自我的满足(自我价值)。二者是辩证统一关系,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和源泉,处于首要地位,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本前提和条件。

〖方法论〗要求我们把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统一起来,在对社会的贡献中实现自身的价值,〖反对〗割裂二者关系,片面强调其中某一方面的错误。

三、个人与社会相统一原理

〖原理内容〗社会发展是个人发展的基础。社会发展也离不开个人发展。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只有在集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

〖方法论〗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的价值,正确处理好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即既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充分利用社会提供的条件,同时又要为社会的进步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

〖反对〗超脱社会,企图孤立于社会的个人英雄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社会条件、社会环境而无所作为的观念和做法。

四、人生价值的实现原理

〖原理内容〗人要在劳动和奉献中体现和创造价值,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方法论〗要求我们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个人的价值,同时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个人素质,埋头苦干,要有顽强奋斗精神,充分利用好客观条件。

五、理想和现实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①理想来源于现实。②理想高于现实。③理想可以转化为现实。

〖方法论〗要求我们必须把理想植根于现实之中,才有可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对理想的追求既要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顺应历史发展的要求;又要符合自己的实际,从自己的实际条件出发。

第五篇:远程教育研究方法论的基本原理之探讨

艾迪顿教育通-轻松创建自己的学习系统远程教育研究方法论的基本原理之探讨

[提要] 系统的研究方法论是一门学科成熟的标志之一。在我国的远程教育研究领域,探讨远程教育研究方法论的一般原理的文章至今很少。本文的目的旨在分析远程教育研究的基本原理,包括远程教育研究的特征、研究分类以及研究过程。作者把远程教育研究的特征概括为五方面:解决远程教育中的理论和实践问题;选题以一定的科学理论为依据;科学的设计程序和严谨的数据/资料分析;研究者的专门知识和技能;以及研究结果的交流。关于远程教育研究的分类,按照远程教育的目标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评价研究、研究和发展、以及行动研究;根据远程教育研究的过程分为问卷法、访谈法、观察法、相关法、实验法、准实验法、认知和非认知测量、历史法、以及人种学研究;根据远程教育研究中资料收集技术不同而分为质的研究和量的研究。远程教育的研究过程包括选择领域、文献研究、确定课题、研究设计、研究方法、数据和资料收集、分析结果、以及撰写论文等八个步骤。本文以远程教育研究中的实例对远程教育研究的特征、分类、以及过程进行了详尽的阐述。作者希望,本文能帮助远程教育工作者了解远程教育研究的基本原理,并运用于远程教育研究的实践之中。

[关键词] 远程教育;研究方法论;研究特征;研究分类;研究过程

远程教育研究的性质

从远程教育研究这一术语来看,它包含“远程教育”和“研究”两个概念。要了解远程教育研究的性质,我们必须对研究的涵义有清楚的理解。关于“研究”一词的解释多种多样,贝斯特和卡恩(王文科,2001,第15页)对各种解释作了概括,他们列出了研究的十二项特征,包括以解决问题为导向;从样本推论总体,并预测未来的发展;以观察的资料和实证的数据为基础;观察和描述要准确;收集第一手资料,或为达到新目标运用现有的资料;严格的研究设计和分析;需要专门的知识和技能;力求客观和合理;探索有待解决的问题;在研究中应有耐心;仔细记载研究过程,并撰写研究报告;研究者有时需有勇气。综合以上的所有特征,我们可以把研究的特征概括为五个方面:解决问题;具有科学的依据;研究设计和方法;专门的知识和技能;撰写研究报告。

参考以上一般的研究特征,远程教育研究的特点可以相应地概括为五个方面。

第一,远程教育研究旨在探索远程教育规律,解决远程教育中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远程教育研究不是简单的主观臆想,它不是在办公室里想出来的,也不是停留在文献综合和评论上,而是要对课题进行探索性的研究,收集第一手资料,获得新的知识或解决问题。例如,要了解远程成人学习者学习成功和失败的原因,那就要需要收集能代表总体的资料和数据,分析影响远程成人学习者学习的种种因素,以及探讨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研究的结果有助于远程教育工作者考虑适当的策略,提高学生学习成功的机会。

第二,远程教育研究的选题应以一定的科学理论为依据,并有明确的研究目的、研究题目应该简

艾迪顿教育通-轻松创建自己的学习系统

明清楚,一目了然,并以可以实证的数据或观察的资料为基础。例如,在探讨“在网上教学中学习者的网上参与和学习成绩的关系”的研究课题,研究者可以按一定的标准,把学生分为积极参与者、周边参与者、以及很少参与者,其研究假设可能是:学生的网上参与次数与他们的学业成绩高低成正比例。此研究的目的和问题就很清楚,此课题旨在探讨网上参与是否与学生的学业成绩有关。然而,这只是一种假设,这一假设是否成立,还需要研究来加以证明。进一步的研究可能是收集学生参与网上学习活动的次数和他们的学习成绩,从而获得一定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第三,远程教育研究要有科学的设计程序和严谨的数据/资料分析。无论采用量的还是质的研究方法,都应有严格的研究设计,遵循一定的设计程序,收集具有代表性的数据或资料,对数据和资料的分析要公正和客观。切忌在缺乏客观资料的基础上,凭主观的猜测,得出研究结果。例如,有的研究者按照自己的主观想象,就写出了“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远程教育模式的设想”的文章,这种文章往往是缺乏依据的空谈。要建立一种远程教育模式,要依据大量的具体的研究结果,研究者就是要从事这些具体的研究,从而为政策制定者建立远程教育模式提供基于研究的依据和证据。

第四,远程教育研究需要专门的知识、技能、以及相应的心理素质。一方面,研究者需要远程教育领域的专门知识,了解远程教育的现状和最新发展;另一方面,研究者需要掌握远程教育研究的知识,从课题选择、文献综合、研究设计、研究方法、数据和资料统计与分析、到论文撰写和交流等,研究人员都需要经过专门的训练。同时,研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非常艰苦的过程,尤其是解释研究结果时更需要很强的分析、综合以及前瞻能力,否则在面对一大堆的数据或资料时会不知所措。再者,研究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如在问卷调查中,一般需要十二个步骤:确定领域、文献研究、选择课题、设计问卷、问卷项目效度论证、先行性研究、问卷的信度分析、样本抽样、问卷调查、调查跟进、数据收集和分析以及论文撰写,这样的问卷调查的结果才可靠而有效,这就需要研究者具有为了有所发现而坚持不懈的毅力。最后,研究过程的某些阶段是非常枯燥的,如大量的数据输入,这就需要研究者的耐心和细致。

第五,远程教育研究的结果必须进行交流,这也是研究的最终目的。在论文交流中,撰写符合国际规范的论文摘要和全文尤为重要。根据本文作者多次作为国际会议的论文评审员的体验,发现我国许多研究者申请参加国际会议时,或者忽视了论文摘要的重要性,或者不了解如何按国际规范来写撰写论文摘要,导致提交的摘要只有少量的被接受为宣读论文,大部分是被接受为张贴论文,甚至是拒绝。国际会议论文的审阅一般是根据论文的摘要来评定的,分为三个等级:宣读论文、张贴论文、以及拒绝。由于研讨会需要吸引大量的参会者,很少摘要被拒绝。正规的国际研讨会的会议组委会对每篇提交的摘要,至少邀请两位评审员单独匿名评定,如两位评审员的意见不同,会议组委会将邀请第三位评审员。质量高的论文选为宣读论文,把质量不太高的或不符合会议主题的论文安排为张贴论文。如果研究者不了解论文摘要的要求或缺乏这方面的技能,即使论文全文的质量再高,也失去了宣读论文的良机。按国际教育论文的标准,论文摘要的目的让读者不需要阅读论文全文,就能了解论文的主要内容,论文摘要一般应该包括五个方面:研究的背景信息;研究的目的和范围;采用的研究方法;最重要的研究结果;结论和建议。摘要的字数一般是200至500字。然而,一些摘要只写了几十个字,只谈了此论文主题的重要性,有些摘要写了上千字,内容全部是别人怎样说,接着是自己的结论,缺乏证据和依据,还有的摘要只是说我认为远程教育应该怎样进行,没有科学的理据,成为空谈。由于评审员无法知道这类论文的研究方法、研究结果和研究价值,为了保证宣读论文的质量,无法接受为宣读论文。关于如何撰写论文摘要和全文,将在本专栏专门撰文介绍。

远程教育研究的分类

艾迪顿教育通-轻松创建自己的学习系统

对远程教育研究方法进行合理的分类,有助于远程教育工作者了解和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从而提高远程教育研究的水平。然而,关于教育研究的分类各种各样。比较不同的教育研究方法的高校教材,相对来说,我国内地、台湾和美国高校使用的教育研究方法的分类比较接近,其教育研究方法主要是根据研究目的和研究过程来进行划分,分类结果的比较详见表一和表二。

表一:根据研究目的所划分的研究类型

教育研究

基础研究 台湾(王文科,2001)

应用研究 内地(裴娣娜,2001)

评价研究 美国(Bramble, 1997)

行动研究 美国(Gay, 2000)

研究和发展 美国(McMillan, 2001)

预测研究 美国(Wiersma, 2000)

从表一可以看到,根据研究的目的,可以把教育研究划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以及评价研究。一些教科书中把行动研究、研究和发展、以及预测研究也包括在内。

表二:根据研究的过程所划分的研究类型

 人种学研究 实验研究 理论 研究 测试和测量

叙述研究 调查研究(问卷法、访谈法和观察法)台湾(王文科,2001)

相关研究 个案研究 内地(裴娣娜,2001)

历史研究 发展研究 美国(Bramble, 1997)

事后回溯(因果-比较)研究 追踪研究 美国(Gay, 2000)

文献和分析 美国(McMillan, 2001)

趋势研究 美国(Wiersma, 2000)

在表二的叙述研究中,所包括的具体的研究方法有调查研究(问卷法、访谈法和观察法)、个案研究、发展研究、追踪研究、文献和分析以及趋势研究等。

从表二可以看到,根据研究的过程来分,教育研究主要包括历史研究、叙述研究(问卷法、访谈法、观察法、个案研究、发展研究、追踪研究、文献和分析以及趋势研究)、相关研究、人种学研究、实验研究,个别的教科书中也包括事后回溯研究、理论研究、以及测试和测量。

但是,在英国和澳大利亚的教育研究的教科书中,则采用完全不同的分类法。如在英国高校常用的教科书《教育研究方法》(Cohen & Mansion, 1996)中,则把教育研究分为历史研究、发展研究、调查研究、个案研究、相关研究、事后回溯研究、实验研究、行动研究、人种学研究、三角交叉法、角色扮演、访谈法、个人建构法、多维度测量。而在澳大利亚通用的高校教材《研究方法导论》中(Burns,1996),研究方法只是介绍人类文化学、个案研究、以及调查研究。这里要提出的是,在所有关于教育研究的教材中,都会根据资料收集的技术,把教育研究分为质的研究和量的研究。

参照教育研究的分类,根据目前远程教育研究的现状和特点,我们可以按照远程教育研究的目标和按照远程教育研究的方法来区分。根据远程教育研究的目标,可以把远程教育研究分为基础研究、艾迪顿教育通-轻松创建自己的学习系统

应用研究、评价研究、研究和发展、行动研究;根据远程教育研究的方法又分两类:按研究的过程分为问卷法、访谈法、观察法、相关法、实验法、准实验法、认知和非认知测量、历史法、以及人种学研究;依资料收集技术不同而分为质的研究和量的研究。

下面对远程教育研究中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评价研究、行动研究、研究和发展作进一步的介绍。而对于依据研究过程而分的具体的教育研究方法,在以后的文章中会分别介绍,关于质的研究和量的研究,在上期的本专栏中作了详细介绍。

基础研究的目的在于发展理论,它往往通过系统的演绎和归纳的分析过程,从探讨个别的现象着手,进行分析综合,得出一般的原理,从而扩充某一领域的知识。基础研究的结果不一定随即应用于实践。例如,学生在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都在自觉地或不自觉地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发展能力,从而形成自己的思维和学习方式,远程成人学习者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也就成为研究者所关注的课题。那么,我国远程成人学习者的思维方式是怎样呢?他们采用的学习方式又是怎样的呢?他们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是否影响着他们的学习效果呢?要探讨这些问题,我们就需要对不同类型的远程成人学习者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进行调查,最后综合和发展一种远程成人学习者不同思维方式的理论,这一理论可以尝试地运用于远程教学的实践,指导实践,实践的结果又能用来证明、修正、发展关于远程成人学习者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的理论,循环反复,从而不断促进理论和实践的发展。

应用研究是根据基础研究获得的理论,解决面临的实际问题。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是相互相承的,基础研究为应用研究提供解决问题的一般原理和方向,应用研究的结果则能用来支持和修正理论,或为发展新的理论提供所需要的资料。例如,根据一种远程成人学习者不同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的理论,我们可以提出以下的假设:任何一个远程成人学习小组都是由偏爱不同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学习者组成的,因此,在远程教学的活动中,我们应考虑到学生的这些特点,如采用多种的适合不同思维特点和学习方式的学生的教学媒体,就有可能使所有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的成功率。那么,在数学教学中,采用多媒体能否有助于不同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学生进行学习呢?应用研究可以根据成人学习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的理论和假设,进行调查研究或实验研究,探讨新的教学方法的可能性和有效性。研究结果又能检验或修正原有的理论或假设。

评价研究是指在为两种或多种方案的价值做出评价,并做出合适的选择。例如,在探讨我国电大教育中发展网上教学的规模,我们可能要面临这样一些问题:投入大量的资金大规模地发展网上教学值得吗?怎样的投资和产出才是最优化的?新的网上教学优于电视教学吗?为了研究这些问题,研究者需要收集和分析有关的资料,然后根据多项标准来评价,这些标准越客观,研究的结果就越有效。这些标准一般由研究人员、管理人员和教育实践者共同商定。如要研究“在英语教学中,网上教学优于其他媒体教学吗”的课题,涉及的标准可能有学生的态度、教师的态度、学习的学习成绩等等。

行动研究是以改进教育情境中教和学的质量为目的的研究。具体来说,行动研究是在受过专门训练的教育研究者的指导下,由教师、管理人员、或教学的辅助人员,根据自己在教育实践中遇到的问题,采用教育研究的理念和方法,试图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因此,这类研究不像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那样规范和严格,它不注重研究结果的普遍性和理论的发展,而是注重研究结果在实践中的随即应用。例如,有经验的教师会寻找研究人员的帮助,从课程设计和编写、教学媒体的运用、学生的学习支持等领域,进行行动研究。行动研究一般可以分为七个阶段:确定问题、草拟计划、阅览文献、修正问题、选择研究程序、实施方案、和解释资料(王文科,2001,第37-38页)。例如,在远程教育的实践中,如果教师发现一些学生的作业基本上是照抄发给的教材和教学材料,而没有自己去寻找和阅读参考书,这一问题所推出的行动研究计划的课题可能是:“怎样通过对学生作业的评语鼓励学生

艾迪顿教育通-轻松创建自己的学习系统

广泛地阅读”。第二步的工作就是要草拟一个行动研究计划。接下来教师要进行文献研究,寻找是否有现存的有关研究可作参考。根据已有研究的结果、经验和教训,从而修正研究课题和计划,进而确定研究过程,确定详细的行动计划,包括目的、参与者的职责、时间安排、应用的新的策略、及观察学生变化的过程。在实施方案中,一般很少能完全按原计划实行,因此需要不断地根据新的情况做出新的调整。最后分析收集到的资料,撰写研究报告。

研究和发展的目的不在于发展新的知识或检验一种理论,也不是为了解决教育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而是要研究和发展所在教育机构的教科书、补充教材、辅导教材、教学录音和录像带、师资培训教材、教学方法等等。研究和发展完全是根据教育的需要而进行的,其成果需要反复试验,不断修正,达到真正有效才能推广。如我国许多高校的科研处就承担这些任务。研究和发展一般包括八个步骤:第一是收集资料,包括文献研究和现场观察;第二是规划,包括目标、过程、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测试的可行性;第三是开发产品,包括指导书、评定工具等;第四是尝试产品,在小规模的范围内对开发的产品进行试用,并通过问卷、访谈、观察等方法收集试用者的看法,进而修改产品;第五是实地测试,以能代表总体的样本人数对产品进行试用,并进行评定,根据评定的结果,对产品进行修改;第六是再测试,选择一定量的样本使用修改后的产品,进而再次修改和确定产品;第七是宣传和使用,即在有关的期刊和会议上宣传、推广和使用新的产品。

远程教育研究的过程

远程教育研究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它主要包括八个步骤:选择领域、文献研究、确定课题、研究设计、研究方法、数据/资料的收集、分析结果、以及撰写论文。

研究的第一步是选择研究领域。远程教育的研究领域很多,如远程教育管理;远程教学过程;远程教育技术;远程教育经济;远程学习支持;远程教学评估;远程成人学习心理;远程师范教学;远程初等教育;远程高等教育;远程职业培训;远程英语教学;远程数学教学等等。研究者首先确定研究领域,也就是确定研究的大范围。

研究的第二步是文献研究。文献研究是根据选择的研究领域,对现存的有关文献进行收集、综合、以及评论,这是计划和从事一项新的研究的基础,其目的是新的研究能建立在他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旨在得出新的发现。文献研究是研究前的必要准备,而不是研究的结束。一般来说,在撰写研究计划时,研究者应该已经做了详尽的文献收集、综合和评价。另外,文献研究还应贯穿在整个的研究过程之中,这是因为在研究过程中,不断有新的有关文献出现,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更新文献综合。

研究的第三步是确定研究课题。在文献研究以后,研究者就能在选择的研究范围内确定具体的研究课题,如在远程学习支持中,研究课题可能是“远程学习者对网上学习支持手段的观感:浙江电大的调查”;在远程数学教学领域中,研究课题可能是“在远程教学中影响一年级学生数学成绩的因素探讨”;又如,在远程成人学习心理领域中,可能的选题是“远程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对其学习效果的影响”。研究课题的题目要具体、简明而清楚。

研究的第四步是进行研究设计。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研究者需要根据确定的研究课题,考虑自己的研究方案,这就是我们说的研究设计。无论是质的研究还是量的研究,都需要进行研究设计,它的重要性如同建筑中的“蓝图设计”。研究设计包括样本选择(如采用何种抽样技术)、研究工具(如问卷表、态度测量表)、研究过程(如场所、时间、方式、人员)、研究的信度和效度(如采取何种策略提高研究的信度和效度)、研究设备、以及研究进度表等等。

艾迪顿教育通-轻松创建自己的学习系统

研究的第五步是选择研究方法。远程教育的研究方法很多,如问卷调查、标准化访谈、结构性观察、相关研究、准实验研究、实验研究、历史研究、个案研究、民族志研究等等。在研究中采用哪一种或哪几种方法的结合,视研究的目的、内容、对象、样本的大小等等因素而定。如本专栏上篇文章所谈,没有一种方法是尽善尽美的,每一种方法都有利有弊,重要的是我们根据研究课题的特点,扬长避短,选择合适的一种或几种方法。例如,如果研究的目的是了解一所电大远程学习者对远程学习支持的总体评价,因为考虑到上千的被调查者,问卷可能是最合适的方法,问卷的好处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获的大量的数据,得出概括性的结论,其不足之处是难以获得对学生答案的理由作深入了解。又如,我们想要非常深入地了解西藏远程学习者的学习障碍,人种学的方法可能是最有效的,但这种方法需要研究者至少一段时间深入西藏地区,与远程学习者直接接触,通过访谈和观察,才能很深入地了解他们的学习困难,这就要考虑到研究者的时间安排和费用。

研究的第六步是收集数据/资料。研究收集的可能是定量的数据,也可能是文字的资料,或者是两者兼有。如通过实验研究、准实验的研究、问卷调查得来的数据是主要是量化的,而通过观察、访谈、人种学的方法获得的记录资料是文字的。数据和资料的收集往往需要一个过程,如在问卷调查中,需要先行性调查,问卷的信度调查;问卷的正式调查;如果收回的问卷不足,需要跟进调查等等。从事数据和资料收集的人员必须有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如访谈必须由经过专门训练的访谈员才能进行,访谈员要能和被访者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能使被访者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特别要防止诱导性问题。在收集数据和资料中,研究者还必须遵循一定的研究道德要求,包括让被研究者清楚地了解研究目的;被研究者愿意参与研究;研究资料的匿名和保密;保证被研究者的隐私权;保证被研究者不受伤害;以及保证研究的公正性等。

研究的第七步是分析研究结果。量的数据的分析技术很多,常用的如频数和百分比、平均数和标准差、T检验、卡方检验、方差分析、多种回归、因素分析、信度分析等等。数据统计和分析可以采用统计软件包操作,最常用的软件是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简称SPSS,目前使用的是10.0版本。文字的资料分析可以采用不同的技术,如事件叙述、归类学、根基理论、以及主题分析等。关于文字资料的分析,常用的软件包是NUD?IST,NUD是指非数字的和非结构性的资料,IST是指索引系统、检索、及资料推理。但NUD?IST目前只有英文软件,还未有中文的文字统计软件包。在完成一项研究以后,大量的数据和资料往往使有的研究者不知所措,这就需要研究者能把握住重要的结果和发现。例如,有的研究者采用问卷的方法调查网上学习者对网上教学的看法,探讨的主题是六个方面:网上教学的优势;网上教学的不足;网上学习的困难;喜爱的教学支持手段;喜爱的网上教学平台成分;以及喜爱的网上互动和管理方式。研究者可以把研究结果相应地分为六个方面汇报,每一个方面用一个表格综合数据,然而用文字描述表中的重点发现。在汇报完研究结果以后,研究者应该对研究的结果进行整体的讨论,以及提出其研究对本领域的知识贡献和实践的价值。

研究的第八步是撰写研究论文。研究报告就是把研究的过程和成果写成文章,它是研究过程的最后阶段。撰写研究报告有一定的规范,主要包括八个部分:题目、摘要和关键词、介绍、研究方法、研究结果、讨论和结论、感谢、参考资料。在“介绍”一部分,应该包括五方面的内容:阐述所要研究的领域,给读者提供一个研究论文的背景;文献研究。评论性地综述现存的有关研究;指出目前所需要的研究课题,也就是所要的研究课题;具体地说明研究目的;研究的意义和价值。另外,在论文每一部分的撰写顺序中,摘要和关键词是在完成所有的论文其他部分后才写。最后,在文字方面,国际教育界越来越强调学术论文的易读性,使用简明的文字,清楚地表达意思,切忌使用晦涩、难懂的语言和词汇。

艾迪顿教育通-轻松创建自己的学习系统

下载高中政治——唯物论基本原理及其方法论(合集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中政治——唯物论基本原理及其方法论(合集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总结[★]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总结 一、唯物论(辩证唯物论) 1.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1)原理: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 (2)方法论:这要求我们看问题办事情要......

    高中政治 哲学生活 世界观方法论 总结

    一.唯物辨证论 1、 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 世界观: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物质具有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物质有阻碍作用) 方法论:①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汇总

    高中政治新人教版必修4 《生活与哲学》原理及方法论 辩证唯物主义之辩证唯物论(一至六) 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及方法论 1、〖原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

    高中政治:矛盾分析法原理及方法论总结.

    11、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原理 [原理内容] ①矛盾无处不在,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即事事有矛盾。②矛盾无时不有,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的始终,即时时有矛盾。③矛盾就是......

    高中政治必修4原理及方法论《珍藏版》

    第一二单元原理唯物论、认识论原理方法论(4、5、6课) 1.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物质性(原理、方法论) 【原理内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人的意识也是在物质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哲学部分原理方法论总结

    唯物论的基本原理与方法论总结 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1)原理内容: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

    哲学原理归纳——唯物论

    哲学原理——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论)部分 1.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唯物论知识点

    (辩证)唯物论 1.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不过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①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②意识能够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