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我国个人所得税存在的问题及改善的策略
浅谈我国个人所得税存在的问题及改善的策略
摘要:个人所得税的发展是人们一直关注的问题,作为调节个人贫富差距的重要手段,它承担着重要的责任。从近几年的发展情况来看,我国新的个人所得税法,逐渐暴露出许多问题。本文以现阶段个人所得税存在的问题为研究对象,具体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使其日趋公正、公平,从而有利于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全面发展。
关键字:个人所得税
策略
税率
征管体系
纳税意识
一、个人所得税的发展背景
个人所得税是国家制定的用于调整个人所得税征纳双方权利与义务的法律规范。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个人所得税的改革经历了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立法阶段。1980年9月1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并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开始建立。
第二阶段,补充完善阶段。1986年9月,针对我国国内个人收入发生很大变化的情况,国务院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收入调节税暂行条例》,规定对本国公民的个人收入统一征收个人收入调节税。
第三阶段,理性改革阶段。2003年7月,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公布了一份名为《我国居民收入分配状况及财税调节政策》的报告,建议改革现行的个人所得税税制,适度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同时对中等收入阶层采取低税率政策。2005年10月27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再次审议《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会议表决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起征点1600元于2006年1月1日起施行。2007年12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个人所得税起征点自2008年3月1日起由1600元提高到2000元。2009年8月17日,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明确个人所得税若干政策执行问题的通知》,明确规定年底双薪收入不再单独作为一个月的工资薪金所得计征个人所得税。2009年11月12日,财政部下发《关于企业加强职工福利费财务管理的通知》,规定将企业职工福利补助纳入工资总额,这福利要缴个人所得税。2009年11月18日,国家税务总局下发《关于个人转租房屋取得收入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明确对个人转租房屋取得收入征收个人所得税。2009年12月31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和证监会联合发布《关于个人转让上市公司限售股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有关问题的通知》。
可见通过这几次不断深化的改革,我国的个人所得税税收体制得到不断的完善与发展。
二、个人所得税的重要作用
(一)调节收入分配,缩小贫富差距,体现社会公平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各地居民收入、生活水平存在一定差距,全国统一工薪所得费用扣除标准,有利于促进地区间的公平。如果对高收入地区实行高费用扣除标准,低收入地区实行低费用扣除标准,反而将加剧地区间的不平衡,这将与个税本来的调节意义背道而驰。目前,各地实行统一的纳税标准,对收入较低的西部地区将产生很大益处,西部相当部分中低收入阶层将不必缴纳个人所得税,该地区纳税人的税收负担将会减轻,有利于鼓励消费,促进落后地区经济的发展。
(二)增加财政收入,促进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
国家税务总局的统计数据显示,自1980年个人所得税开征以来,收入连年大幅增长,个人所得税的绝对额和相对额均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而且其逐年递增率远远高于税收收入和国内生产总值,个人所得税制组织收入的作用逐步得到强化。特别是1994年新税制实施以来,个人所得税以年均48%的速度增长,是同一时期增长速度最快的税种,目前已经成为我国最重要的税种之一,这种重要性不仅是要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我国的财政收入,还能够调节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作用,从而保持社会的稳定发展。
三、目前我国个人所得税存在的问题
(一)征管制度不健全,偷税、逃税、漏税现象严重, 破坏了税收公平原则
个人所得税是所有税种中纳税人数量最多的一个税种,征管工作量相当大,必须有一套严密的征管制度来保证。但是目前我国个人所得税实行代扣代缴和自行申报两种征收方式,其申报、审核、扣缴制度等都不健全,征管手段落后,难以实现预期效果。自行申报制度不健全,代扣代缴制度又难以落到实处。税务机关执法水平也不高,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到了税款的征收。由于受目前征管体制的局限,征管信息传递并不准确,而且时效性很差。同时,由于税务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缺乏实质性的配合措施(比如税银联网、国地税联网等),信息不能实现共享,形成了外部信息来源不畅,税务部门无法准确判断税源组织征管,出现了大量的漏洞。同一纳税人在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内取得的各项收入,在纳税人不主动申报的情况下,税务部门根本无法统计汇总,让其纳税,在征管手段比较落后的地区甚至出现了失控的状态。
在现行税法规定的11个应税项目中,目前只对工资、薪金所得,对企事业单位承包经营和承租经营所得,和对个体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征了部分税款,其他应税项目基本上没有征到多少税。即使征收的应税项目,流失现象也相当严重。如工资薪金所得主要是代扣代缴,但有相当一部分企事业单位特别是各类新办公司,未落实代扣代缴。浙江省某公司去年发放工资奖金达145万元,平均每人4万元左右,没有对任何一人代扣代缴税款。嘉兴市某公司1993年中层以上领导年收入超过万元的有10人,只有1人缴纳了个人收入调节税。济南市征收的个人所得税总额,自行申报的仅占3%。浙江省通过抽查发现,个体户中偷逃税收的占63%。从目前已掌握的情况来看,个人所得税至少有一般被偷逃掉了。据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会同中央电视台《中国财经报道》对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七百余位居民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仅有12%的受访居民宣称自己完全缴纳了个人所得税,与此同时,有将近24%的受访居民承认只缴纳了部分或完全未缴纳个人所得税,是完全缴纳者的两倍。由此可见,纳税人纳税意识淡薄,加之征管制度不健全,导致偷税、逃税、漏税现象严重, 从而破坏了税收公平原则。
(二)税率档次设置不合理
在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法中,对个人所得税税率采取两种征收方式,一是累进税率, 二是比例税率。其中在累进税率又设计了两个不同的累进税率表,个人工薪实行九级超额累进税,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承营所得实行五级超额累进税率(5%—35%)。个人工薪最高一级适应税率为45%,而个体工商户最高一级适应税率仅为35 % ,两者相差10%。就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情况而言,这种税率设计是不合理的。特别是针对高收入的群体而言,工薪是显性的合法收入,高工薪尤其是年薪制的推行将极大地受到个人所得税这一不合理设计的制约。
目前我国的个人所得税税率为5%—45%,而美国的为15%—39%,同时美国个人所得税采用六级超额累进税率结构,低税率的级距较大,充分考虑了低收入人群的利益,同美国这一发达国家比较而言,我国个人所得税税率明显偏高,特别是边际税率,这使得我国更容易出现收入大户偷逃税款,税款严重流失等现象。而且边际税率过高容易削减人民的工作积极性,不利于调节社会公平、缩小贫富差距。
(三)征收难度大,征税成本高
个人应税所得额零星分散隐蔽,且直接涉及公民个人利益, 客观上已给征收工作增加了难度。再加之相当部分纳税人不配合、不协作, 使征收工作变得难上加难。如某市某企业领导班子某年既获得了政府奖, 又拿了内部承包奖, 收入额度远远超过纳税标准。从4月下旬的近4个月时间里, 税务人员数十次向纳税人和有关经办人宣传政策。对方就是工之不理,始终不愿配合税务机关的检查。直至税务部门向市委市政府反映, 该企业有关人员才接受了检查, 申报缴纳税款20000元。其中最多的一人纳税90000元。类似这样的纳税人, 在目前不是少数。可见,个人所得税在我国是征收难度大的税种。
由于个人所得税征收难度大, 其征收成本也就特别高。例如刚刚建立的地方税务机构, 有的地方连基本经费都没有完全解决, 根本就没有财力来保证个人所得税的征收。还有在征收高收入的纳税人群中,纳税人的应纳税款往往较高。因此,就有部分的纳税人不配合税务部门的征税工作。但是税务部门为严肃执法, 层层请示至国家税务总局。国家税务总局答复税收法律运用适当, 依法征税是正确的。可是仍有纳税人不服, 又向法院提起诉讼。税务部门逼迫应诉, 组织多人深入调查取证。纳税人在大的事实面前, 才决定撤诉。但是就是为此类的征税工作,税务部门付出了大量的资金和精力,造成了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征税成本高。
(四)税制模式不能充分贯彻原立法原则,法律体系不完善
现阶段,发展市场经济对个人所得税提出的最迫切的要求是调节个人收入关系,保证个人收入分配的公平、公正,以实现市场经济的公平与效率。而新的个人所得税采用分类课征办法,不能全面地衡量纳税人的真实纳税能力。一方面会造成所得来源多、综合收入高的人不纳税或少交税,如分类所得制采用单项扣除制,并且有些征税项目按年、次征收,造成一些纳税人通过分解收入、划分不同项目,变一次发放为多次发放,或通过改变发放时间,增加费用扣除额等手段,使单项收入低于起征点,从而达到少纳税或不纳税目的。而另一方面对那些所得来源少、收入相对集中的人却存在多交税的现象。
同时个人所得税法律体系不完善,主要表现在税收执法时受地方政府机关影响,个人所得税按月为计征不科学,税前扣除标准扣除项目不公平等方面。在个人所得税的征管中,有的应征的税收不起来,只管住了工薪阶层,使之成为个人所得税纳税的主要群体;有的人收入具有季节性,如有的本月收入较多但下月可能失业没有任何收入;有的上半年有收入但下半年收入少甚至没有收入。这就是个人所得税法的原则性、概括性过强,可操作性不足,给逃税者可乘之机。
四、改善的策略
(一)提高公民的纳税意识
税收满足了国家行使权利和职能的需要,而国家权利和职能的行使,给纳税人提供了很多好处:如纳税人享受到了安全、稳定的生存环境,便利的交通条件, 廉价的教育费用等等。但是,一直以来我国纳税人对纳税的理解是片面的。很大一部分人只注意到了纳税是自己的义务,而没有关注到纳税行为给纳税人带来的更多的是权利。因此, 在全社会范围内,从小学开始,在学生中开设相关的课程、讲座,从小培养公民纳税意识;在各学校、各居民社区开展各种形式的宣教活动;通过各种媒体、网络扩大纳税宣传,在社会中树立起纳税典范,给予积极纳税的公民精神奖励,充分调动公民自觉纳税的积极性,切实提高公民的纳税意识。
同时要扩大纳税人的知情权,增加政府财政预算、财政开支的透明度,使纳税人真实感受到是国家的主人。纳税人不仅征税过程清,而且税款流向也明白,使纳税人的纳税抵触情绪消除。政府职能的正常运转与纳税人的纳税行为密切相关,政府部门使用纳税人提供的资金,纳税人享有监督政府部门工作和接受政府部门服务的权利,纳税人的监督能有效防止诸多重复建设、浪费,也是遏制腐败的一剂良方。
(二)制定合理的税率档次
目前我国个人所得税的税率结构有悖公平,容易使得纳税人产生偷逃税款的动机,因此重新设计个人所得税的税率结构十分必要。根据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住房、医疗、保险等因素,设立相应的扣除项目。税率的设计上适当降低个人所得税边际税率,减少累进级次。现行税率存在不公平问题,主要体现在工薪所得与劳务报酬所得负担不公平,所以必须对现行个人所得税税率进行适当调整,在综合征收的基础上,适当降低最高边际税率。合理设计累进级次,更好地体现对高收入的调节导向。
尽管个人所得税法经过了几次修正,但是都没有充分的考虑通货膨胀、经济水平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等因素,应当适当提高减除费用标准和增加扣除项目。可以允许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级政府根据本地区的具体情况,相应确定减除费用标准,并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备案,这样做既可以更好地符合实际状况,也有利于调节个人收入水平。同时,要根据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适当的增加一些扣除项目。
(三)建立健全个人所得税税收征管制度,完善相关的法律体系
搞好个人所得税的征收管理,对偷漏税行为查处、打击得力是关键之一。要着力信息化,提高征管水平,建立具有开放性、监控性、标准性、高效性的个人所得税征收体系。运用高科技手段,对个人收入及纳税情况进行及时地跟踪监控。建立跨行业、跨地区的公民收入监督信息共享体系, 有效地对公民收入所得进行监督,使纳税公民据实申报,打击偷逃税行为。另外,也可仿效发达国家建立个人税务号码,加强银行功能,减少经济生活中的现金流转。还可建立个人收入申报档案,代扣代缴明细账制度纳税人与扣缴义务人向税务机关双向申报制度,强化对个人收入的全员全额管理、对高收入者的重点管理、对税源的源泉管理,加快个人所得税信息化建设,提高税收监管效率。
同时,针对当前征收个人所得税的一些漏洞,立法部门应完善相关的法律体系。例如有些地区的个人所得税按月为计征不科学,税前扣除标准扣除项目不公平。因此就需要在相应的征收法律体系中针对这一现状做出相应的调整。还应针对不同纳税人群体的具体收入情况,把税收征管的法律体系的内容细化,针对不同的情况设立不同的税率标准等等。
五、结束语
虽然个人所得税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它所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的采取相应的改善策略。不断的完善个人所得税的法律体系,建立健全税收征管制度,加大税收宣传力度,切实提高广大公民的自觉纳税意识。从而从根本上推动个人所得税的发展,使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王立军:《对个人所得税税制改革的几点建议》,《现代农业》2010年第7期
和志刚:《浅谈我国个人所得税的调整与优化》,《经济师》2010年第7期 聂海斌:《关于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的探析》,《经济师》2009年第8期 郭再高,邵纯:《对完善现行个人所得税税制的思考》【J】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5,3 刘志英:《关于个人所得税制的思考》 《税务与经济》2003年第4期 夏秋:《完善个人所得税的几点设想》 《上海财税》2003年第5期
谷莉:《思考我国个人所得税现状分析及改进》 《福建税务》2001年第3期
第二篇:我国个人所得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个人所得税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
一、提出问题
个人所得税1799年首创于英国,是指对个人所得额征收的一种税。随着经济的发展,该税种所占地位越来越显著。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个人所得税的税收收入亦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而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在全国相当多的省、市,个人所得税已成为地方财政一项重要的支柱。但仍然有不够完善的地方,个人所得税的偷漏现象相当普遍、严重,个人所得税占税收总额比重过低,个人所得税征管制度不健全,税收调节贫富差距的作用在缩小等弊端客观存在。若此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势必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减少财税收入,扩大贫富差距,影响社会安定,阻碍经济发展等不良现象的发生。
二、分析问题
1、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存在公平缺失问题
第一,有多个收入来源和收入来源较单一的两个纳税人,收入相同缴纳不同的税收。举个例子,甲每月工资薪金所得为4000元,乙每月薪金所得3500元,同时取得劳务报酬500元。则前者需要纳税,而后者则无需纳税。这迫使纳税人要通过把部分工资薪金转化为补贴的形式来避免交税减轻负担,寻求公平。第二,当前的个人所得税计征模式实际上并没有考虑家庭生活成本且没有真正体现出量能纳税原则。以两个同样的三口之家为例,第一家夫妻双方月各收入2000元钱,总收入为4000,可是他们都不需要交税:另一家一对夫妇,妻子失业,丈夫月收入4000元,则丈夫每月还需要缴纳15元税。如果不同家庭所赡养老人和其他生活成本的高低不等也会导致各自家庭的生活成本不一样。
2、个税免征额的地区无差异带来的问题
对于《个人所得税法》的修改,一直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是应该规定一个浮动的比例,这个浮动的目的就是考虑到地区的差异问题,考虑到地区发展的不 1
平衡问题。例如:一个人月收入4000,在对于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甭说购房、供房,即使要维持个人的正常生活都不容易,而在x地,相对而言就可能是高收入了。如此大的地区差异没有在个税起点上得到表现,而是采取“一刀切”的懒汉式思维,其不公平性是显而易见的。另一种观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各地居民收入、生活水平存在一定差距,全国统一个税起征点,有利于促进地区间的公平。如果对高收入地区实行高起征点,低收入地区实行低起征点,反而将加剧地区间的不平衡,这将与个税本来的调节意义背道而驰。统一起征点的好处是简洁、明了、征收方便。因此,这之间就难免存在一些不可调和的矛盾。
3、税收调节贫富差距的作用在缩小
按理说,掌握社会较多财富的人,应为个人所得税的主力纳税人。据某网站公布的数据:在我国处于中间的、收入来源主要依靠工资薪金的阶层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占全部个人所得税收入的46.4%;应作为个人所得税缴纳主要群体的上层阶层(包括民营老板、歌星、影星、球星及建筑承包商等名副其实的富人群体),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只占个人所得税收入总额的5%左右。高收入人们的主要收入来源并非工资,而是其他所得,虽然有累进制所得税,但是对真正高收入的人,征税征不到他们。
4、公民纳税意识淡薄逃税,偷税现象比较严重
个人所得税可以说在我国是征收管理难度最大、偷逃税面最宽的税种。人们的收入水平逐渐提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就造成了个人收入的多元化、隐蔽化,税务机关难以监控。公民法制观念不强是纳税意识薄弱的重要原因。现实社会中权利义务不对等‚履行纳税义务与否‚并不影响对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享有。既然能享受权利又不履行纳税义务‚必然使“纳税光荣”只剩下空洞的口号‚丧失了法律公平、正义之本。在税法宣传上更多的是宣扬纳税人的义务而淡漠纳税人的权利‚弱化了纳税意识。对于年薪12万以上的纳税人,在纳税人不主动申报的情况下,税务部门根本无法统计汇总,让其纳税,在征管手段比较落后的地区甚至出现了失控的状态。
三、对策
1、选择合理的税制模式
首先,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考虑适应国际经济发展的趋势,我们应摒弃单纯的分类征收模式,确立以综合征收为主,适当分类征收的税制模式。因为,现在世界上几乎没有国家采用单纯的分项税制模式征收个人所得税,我们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必须要融入到世界经济发展的大潮中来,必须要努力适应国际经济发展的趋势,仍然采用单纯的分类税制模式已经行不通了,必须要通过改革首先向混合制过渡,然后再向综合制发展。其次,分项税制模式,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缺乏公平,征管效率低下,不利于个人所得税的职能作用的发展。而以综合所得课税为主、分类所得课税为辅的混合制真正立足于我国的国情有利于体现量能纳税的原则,真正实现个人所得税调节个人收入、防止两极分化的目标。
2、提高征收管理手段,减少税源流失
用现代化手段加强税源控制。采用一些发达国家的做法,为每个有正常收入的公民设立专用的税务号码,建立收入纳税档案,使个人的一切收入支出都在税务专号下进行。与此相联系,针对长期以来储蓄存款的非实名制使公民个人的收入不公开、不透明,以致严重妨碍税务机关对个人所得税税源控制的现状,改个人储蓄存款的非实名制为税务、银行联合且微机联网前提下的实名制,增加个人收入的透明度,使公民的每项收入都处于税务机关的有效监控之下,使每个公民的收入纳税情况都一目了然,进而可堵塞税收漏洞,防止税款流失。其次,充分发挥代扣代缴义务人的作用。对个人所得税实行源泉控制,由支付单位作为代扣代缴义务人扣缴税款,这是我国现行税法的要求。这种做法既符合国际惯例,也适合我国现阶段税收征管手段落后,专业化征管力量不强、急需形成社会征收网络的实际情况。为此,针对前些年代扣代缴义务人的扣缴税款作用未能很好发挥的现实,建立扣缴义务人档案,规范代扣代缴义务人扣缴税款和申报的程序,督导纳税人正确使用扣税凭证,加强对扣缴义务人的宣传明白其不履行税法规定的扣缴税款的义务,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使代扣代缴税款工作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化。
3、加强个人所得税的征收管理
为了保证新税制的顺利实施,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征管必须做相应改革,争取
尽快建立一套科学、严密、有效的征管新体系。①控制税源,掌握主动。②强化个人申报制度,提高公民纳税意识。③健全掌握纳税人收入情况的辅助制度。④税务部门要配备足够数量的征管力量,建立一支具有权威性、拥有相应技术手段的监察队伍。
4、增强全民纳税意识
长期以来,国民在纳税方面都处于被动状况,这与我国的国情、国民素质、历史原因、税收管理等都有直接影响。虽然依法纳税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但能主动纳税、依法纳税的公民目前也是很有限的。以往相当部分纳税人过分依赖税务机关,平时对于自己要纳什么税,交多少税,很少关心,很少自己去看有关税收法规,至于一般普通百姓更生疏,直到税务人员找上门才知道自己要纳税的。可见,提高公民纳税意识,关键的环节是提高公民法律意识,这样才能让公民意识到纳税不仅仅是一种守法行为,更是爱国的表现。提高新时期公民纳税意识,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既要从宏观的理论深入地分析,又要从微观的实践中总结经验;既要根据我国的国情,又要参考发达国家的经验。这样,才能提高新时期公民的纳税意识,使税收真正起到调控、促进经济健康运行和发展的作用。所以提高公民的纳税意识,才是政府应思考的重中之重。
5、加大对逃税、偷漏个人所得税行为的查处、打击力度
搞好个人所得税的征收管理,对偷漏税行为查处、打击得力是关键之一。针对现阶段我国对个人所得偷漏税行为查处打击不力的现状,笔者建议,全国应进行每年多次的个人所得税的专项检查,加强税务部门与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通过立法,赋予税务机关一些特殊的权力,增强执法的力度;对查处的偷漏税行为,加大对纳税人罚款的数额,并将其偷税行为公之于众,以做到“罚一儆百”,促使其他纳税人依法纳税。同时,对一些偷漏税构成犯罪的纳税人,必须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以维护法律的严肃性。
第三篇:我国个人所得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引 言
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居民收入迅速增加,人民生活水平明显的改善和提高,市场将在资源配置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市场经济可以有效的提高效率,却无法兼顾公平。因此,政府应当恰当地运用经济杠杆和必要的行政手段,通过再分配过程加以调节。个人所得税作为具有调节功能的财政工具,理应担此重任。
个人所得税是对个人(自然人)取得的各项应税所得征收的一种税,是国家运用税收这一经济杠杆调节收入分配的有力工具。个人所得税自1799年由英国首创,历经两个世纪的发展和完善,已成为现代政府公平社会财富分配、组织财政收入、调节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并成为大多数发达国家的主体税种。我国个人所得税开征较晚,自1980年以来,国家先后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个人收入调节税暂行条例》和《城市工商户所得税暂行条例》,开始征收个人所得税。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居民个人收入水平的连年提高,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得到了迅速发展,税收收入基本上呈几何级数增长:1985年突破了1亿元,1993年达到46.82亿元,1994年税制改革中将以上三税合并,实施新的《个人所得税法》,税制改革后,1995年即达到了145.91亿元,至2003年已达到1417.18亿元。从1999年10月1日起对居民储蓄利息开征利息所得税,至此,个人所得税已进入中国的千家万户,与每个公民的利益直接相关,引起理论界和大多数百姓的普遍关注。
90年代以来,我国的个人所得税的税收收入亦随我国经济发展,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而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在税收总量中所占的比重逐年快速提高。个人所得税在地方税收收入中的比重也逐步增长。在全国相当多的省、市,个人所得税已经成为仅次于营业税的第二大地方税种,成为地方财政的重要支柱之一。例如,在北京市,个人所得税就已经成为地方工商税收中仅次于营业税的第二大税种。据统计,北京市个人所得税收入上升很快,个人所得税近5年来平均每年递增49%,占地税的20%左右。从个人所得税在整个税收收入中的变化情况看,个人所得税已成为近年来各税种中税收收入增长幅度最快的一个税种,1993年以来年平均增幅达40%,1998年我国个人所得税收入为1993年的7倍。1994年全国征收个人所得税72.67亿元,比上年增长55.28%,占各项税收收入比重为1.41%。1995年全国征收131.39亿元,比上年增长80.8%,占各项税收收入比重为2.2%;1996年全国征收193.06亿元,比上年增长46.95%,占各项税收收入比重为2.8%;1997年全国征收259.55亿元,比上年增长34.44%,占各项税收收入比重为3.2%;1998年全国征收338.58亿元,比上年增长30.45%,占各项税收收入比重为3.7%;1999年全国征收414.3亿元,占各项税收收入比重为3.9%;2000年全国征收约660亿元,占各项税收收入比重为5.21%,其中银行存款利息个人所得税为149亿。个人所得税已成为我国税收体系中最具活力、最具增收潜力的税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个人收入水平的普遍提高,个人所得税将保持其持续快速增长的势头,成为财政收入的重要税源。同时,我们也不得不看到飞速发展背后的问题。
二、我国个人所得税存在的问题分析
我国目前的个人所得税政策存在不少的问题,比如,缩小收入差距的作用比较小;存在横向不公平现象;以及在税收征管等方面的问题。
1、我国个人所得税缩小收入差距的作用较小
陈卫东在其《从国际比较看中国个人所得税发挥再分配功能的改革思路》一文中,通过我国与英美两国个人所得税的比较发现并指出,所得税的累进性使它在缩小收入差距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我国个税在设计上存在累进度发挥作用不够,并且分类所得税有利于高收入者合法避税。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首先,中国个人所得税在税制累进度设计上存在的缺陷。税收累进度是个人所得税缩小收入差距的基础,只有真正做到不同收入级距能按不同边际税率纳税,才能现实达到税收的累进征收效果。可惜的是,我国的个人所得税设计虽然在税率形式上是累进的,但与中国收入分布的现实不太适应,所以其高边际税率被真正执行的不多,从而失去了个人所得税在调节收入差距上的累进性。此外,扣除也偏大。在与美国以及与世界发展报告中人均GNI(国民收入)与中国近似国家的个人所得税税率表进行比较,我们不难发现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所得扣除额相对于人均GNI而言过高。也就是说,在相同税率之下,累进性越强,处于收入分配相对位置排序的个人所获的应税收入面临较高税率。而我国由于制度上的缺陷,使得税率累进性不强,从而降低了调节收入差距的作用。
其次,所得税规模偏小,也起不到应有的缩小收入差距作用。在设计1 9 9 4年的税制时,主要想解决的问题是促进经济发展,所以当时强调税收中性,本着促进经济效率优先的原则。在当时宏观经济的背景下,个人所得税在缩小收入差距作用不可能得到强调,而且在保证财政收入的前提下,也不可能以个人所得税为收入主体,使得个人所得税整体规模很小,即使在个人所得税规模最大的2 0 0 2年,所有税收收入中个人所得税仅占6.9%,只有整个GDP的1.16%。这对于调节收入差距的作用当然是杯水车薪。若没有重大的税制结构改革与调整,中国个人所得税在调节收入差距中的作用很难得到较大幅度提高。
2、我国个人所得税横向公平的缺陷分析
首先,中国目前实行的是分类制的个人所得税,己经失去了应有的效力。我国个人所得税法从立法实施到现在己经有十多年了,其间经济环境变化很大,虽然税法本身己经做出了一些调整,如对利息所得的征税,但基本上是迫于形势压力而非主动改进。分类所得税在设计时是合理的,因为当时个人信息体系极不完善,获取个人收入整体情况不容易(即使要得到也要付出相当大的管理成本)。随着时间的推移,分类所得税对不同收入来源适用不同税率和扣除的弊端也就显示出来了。从决定累进程度的因素来看,如果有两个纳税人有相同收入,但其中一人只有一个收入来源,而另一人却有多个来源时,税收公平原则将受到严重损害。因为不同收入来源都分别有宽免和与所得相关的扣除对应于应税所得的减少,而单一来源收入者却只有惟一的宽免和与所得相关的扣除。由于在收入来源确定上的相对模糊性,高收入者通常可以充分利用多个宽免及扣除减少纳税。举例来说吧,一人工资1300元每月,另一人则每月有8 0 0元工资再加800劳务报酬,前者需要纳税,而后者则无需纳税,税收公平性受到了严重损害。另外,当前所得分类过多过细且有歧视倾向,最为典型的表现就是工薪所得适用九级超额累进税率,而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适用五级超额累进税率,如果换算为比较,个体工商户年应税所得边际税率为3 0%时,工资薪金所得边际税率才为1 5%,这显然不能满足横向公平的要求。
其次,扣除额未充分考虑纳税人享受相同数量所得的能力差别。即使个人的偏好相同,取得相同数量的所得,由于其性别、健康状况、职业、年龄、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不同,也会导致对同类商品的消费能力不同。如赡养人日多少、残疾人与正常人、老人与青壮年、脑力劳动者与体力劳动者、身体患有重大疾病的人与健康人在消费能力上有很大差别。现行扣除额并未考虑这一点,无论何种人,就同一类所得而言,一律一个标准,并没有考虑特殊的扣减。这一点美国的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的就比较详细,更加人性化。但是其前提是必须有详细准确的个人收入情况、信用情况的记录,而我国这方面比较落后。
再次,扣除额未考虑所得之外的附加福利和取得不同所得的成木差别。从所得之外的附加福利来看,扣除额并未将附加福利加以考虑。现在各类企业以附加福利形式增进个
人消费能力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附加福利一般是以实物形式体现的,一些行业由于其丰厚的财务实力会为员工提供很多便利的条件,存在很多有助于生活水平提高和增进文明、身心健康的福利措施。取得相同数量不同性质的所得,其付出的成木不一样,同质同量的所得对不同的纳税人而言,其付出的成木也不一样,不同的人由于处于不同的社会环境,所付的成木中不只是包含劳动体能的付出,还包含着决策、管理、风机遇、荣誉和精神等很多无形的付出。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成木的外延和内含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用原始、传统的扣除办法已经不能满足横向公平的要求了。
3.个人所得税征管上存在的问题
我国个人所得税于1980年9月开征,1994年进行了初步修改,开始实施新税制。各级税务机关不断改进和加强个人所得税的征收管理,从而推动了个人所得税收入的连年高速增长。然而,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当前的个人所得税征管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首先,对个人收入不能实施充分有效的监控,对高收入个人的税收调节力度不强,个人所得税流失较为严重。据统计,2001年中国7万亿的存款总量中,占全国人口不到20%的富人们占有80%的存款比例,其所交的个人所得税却不及个人所得税总量的10%,全国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主体仍然是工薪阶层。在收入监控上,缺乏必要的部门配合和监控手段。我国现行的法律制度未规定各级税务机关有权对纳税人的资产进行评估及相应的法律配套措施。
其次,个人所得税征管存在许多不足。①征管手段落后。我国目前实行代扣代缴和自行申报两种征收方法,申报、审核、扣缴制度都不健全,征管手段落后,难以实现预期效果,还没有形成综合信息网络系统。②征管人员数量不足,素质不高。目前,我国有近百万税务人员,但真正致力于个人所得税征管的不多。大约有一半以上的税务人员学历低,并且有一部分原先学的并非税收专业,其专业知识和业务技术不能适应税收实际工作的需要。我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的新时期,新事物的不断出现,使得个人所得税征收与监管还存在不少的问题。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国家在积极地探讨进一步完善个人所得税体制的方式方法。随着我们对于问题本质的逐步认识,个人所得税现在所存在的问题会得到解决。
三、我国个人所得税改革的几点建议
1、从分类制所得税向综合制所得税转变。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综合所得税较之分类所得税在缩小收入差距上起的作用更大。出于稳定的目的,当前不可能一步到位,改革方案应当采取渐进而非激进方式。所以在政策调整上,首先应当是考虑实际,对分类所得税进行一些适当改进,然后在条件合适的时候再向综合所得税的转化。当前个人所得税改进的重点是使其累进性真正体现出来,从上面比较可知,税法在税率设计上不合理,高税率形同虚设。为此,需要对个人薪金所得适用税率及纳税级距进行调整。在条件适宜时可以由当前的分类所得税向综合所得税进行转化。我们认为这些适宜的条件有:人均GNI达到中等收入国家的水平;社会上交易的实现大多使用转账支付;银行、税务、海关等之间实现计算机联网,能够实现对纳税人的信息共享;纳税人的法律意识有极大程度的提高;对违反税法的处罚相当严厉且行之有效。这是进行个人所得税改革的长期目标,其需要很长的时逐步进行。
2、完善个人所得税的“扣除额”制度。借鉴世界各国的通行做法,结合中国实际情况
应将扣除额系统化、规范化、层次化、弹性化。在具体操作时,既要考虑到扣除额自身的科学性要求,又要考虑到扣除额应弥补所得确认环节的局限,以及在所得确认环节不能实现的特殊因素。根据不同年龄,扣除额应有所区别,按年龄大小采用累进扣除,以充分考虑实际的消费能力;扣除额可以按家庭人日多少,按人均规定扣除额数量;应建立费用扣除的通货膨胀弹性,对扣除额实行“指数化调整”;根据物价指数调整费用扣除,以消除通货膨胀导致的税基的增加,使对名义税基课税转变为对实际税基课税。
3、建立诚信纳税档案和激励机制。例如,税法宣传和增强纳税意识工作,充分利用当今电子信息技术,建立诚信纳税档案数据库,同时也能为税收监控提供数据信息,为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信用体系提供依据。要树立纳税光荣,偷税可耻的社会风气。现阶段代扣代缴的征税方式,不仅未向纳税人提供完税凭证,甚至纳税人连自己缴了多少税都说不清楚,应该为纳税人出具完税凭证,这样既可方便纳税人保管和使用,同时也是一种精神激励。
我国的个人所得税从体制上到实际征收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仅仅靠以上几点建议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有更多的学者、政策制定者、以及纳税人进行相互的交流,循序渐进的对我国的个人所得税进行改革,只有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听取各方意见,采纳各方智慧才能最终解决存在于我国个人所得税征收监管中的各方面问题。
文献:中国财经报
陈卫东.《从国际比较看中国个人所得税发挥再分配功能的改革思路》
陈锷 论个人所得税的公平原则.经济师2009.1;4
孟超。我国个人所得税流失及其治理对策--------管理视野
靳东升.个人所得税的改革与完善要实现税收公平.载于《税务与研究》,2005;6
2007年财政收入增长结构分析.载于国家财政部2008政策解读
马国强.中国税收.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第四篇:浅谈我国个人所得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08级会计三班李丹妮 学号:14083801561
浅谈我国个人所得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近年来,个人所得税已成为我国社会关注程度最高、改革力度最大的一个税种,也是最具活力和潜力的一个税种。但由于我国的个人所得税起步晚,发展尚不成熟,个人所得税在职能定位、税制设计和税收征管方面都存在一些弊端,面临着全面深入的改革。本文就搜集掌握的相关资料,紧密结合当前国内个人所得税实际,借鉴国际经验,从理论与实证的结合上,就个人所得税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较为深入系统地分析,并就今后如何在改革中进一步完善个人所得税提出一些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个人所得税,税制,改革,建议
前言:个人所得税是对个人(自然人)取得的各项应税所得征收的一种税。个人所得税最早于1799年在英国开征,经过20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的一个重要税种。目前世界上已有140多个国家开征了这一税种。在发达国家,个人所得税占总税收比重平均为30%左右。我国2007征收个人所得税3186亿元,占税收收入的7%,比重在逐年增加。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个人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取得收入的渠道和方式日益多样化,使得个人所得税征管日趋复杂和困难,其对收入的调节分配作用受到质疑,税制的公平和效率问题广泛争论,改革和完善的要求日益迫切。
一、个人所得税的功能
税收职能由税收的本质所决定,是税收作为一个经济范畴所具有的内在功能,具体表现在税收的作用。税收的功能具有内在性、客观性和稳定性特征。税收的基本功能具体为组织财政收入功能、收入分配功能、资源配置与宏观调控功能。个人所得税作为一个重要的税收范畴,其基本功能同样为组织财政收入功能、收入分配功能、经济调节功能(或资源配置与宏观调控功能)
(1)个人所得税的组织财政收入功能。个人所得税以个人所获取的各项所得为课税对象,只要有所得就可以课税,税基广阔,因此个人所得税便成为政府税收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2)个人所得税的收入分配功能。市场经济是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但由于在分配上是按照要素的质量和多少进行分配,往往会造成收入分配的巨大差距,从而影响社会协调和稳定,进而损害效率。个人所得税是调节收入分配,促进公平的重要工具。个人所得税调节收入分配主要是通过累进税率进行的,在累进税率下随着个人收入的增加,个人所得税适用的边际税率不断提高,从而低收入者适用较低的税率征税,而对高收入者则按较高的税率征税。这有利于改变个人收入分配结构,缩小高收入者和低收入者之间的收入差距。
(3)个人所得税的经济调节功能。微观上,个人所得税对个人的劳动与闲暇、储蓄与投资、消费等的选择都会产生影响。宏观上,个人所得税具有稳定经济的作用:其一,自动稳定功能或“内在稳定器”功能,指个人所得税可以不经过税率的调整,即可与经济运行自行配合,并借这种作用对经济发生调节作用;其二,相机选择调节,在经济萧条或高涨时,采取与经济风向相逆的税收政策,对个人所得税的税率、扣除、优惠等进行调整,实行减税或增税的政策,从而使经济走出萧条或平抑经济的过度繁荣,保持经济的稳定
二、我国个人所得税存在的问题分析
(1)分类税制造成税负的不公平
当前世界各国对税制模式的选择不外乎三种:分类制、综合制及混合制。我国采用的分类制有违税收公平的原则,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这种模式的弊端也随之显露出来。我国现行的分类制把征税对象分为11类,并对不同的所得采取不同的税率征收,采取分类定率,分项扣除,分项征收的模式,虽具有不同性质的所得实行差别待遇的优点,但更容易造成对税收负担公平原则的扭曲,难以体现“多得多征,公平税负”的原则。它会使在同等收入水平下,所得来源多的综合收入由于扣除项目多而缴较少的税收,而所得来源单一,由于扣除项目少,而缴相对多的税收;收入来源丰富但不在法定范围内而综合收入高的富人群体可以缴纳较少的税甚至可以不缴税,而综合收入较少、来源比较常规和单一的工薪阶
层反而要缴纳更多的税款。例如在现行的个人所得税制度下,两个人的年薪同样为24000元,如果其中一人是每月取得2000元的收入,则这些收入无需纳税;如果另外一人一个月就得到24000元的收入,其余11个月均没有收入,则按照全月应纳税额=全月应纳税所得额X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这个人需要纳税4125元。在一年里,同样是平均每月2000元的收入,但纳税却是不等的。
(2)税基狭窄、过多的减免税等致使征管范围模糊、狭小
我国个人所得税采用的是正列举方式加概括法,列举法规定了10个应税项目,概括法规定了“国务院财政部门确定征收的其他所得”,列举法主要采用正列举方式,在确定税基范围上限制了征税范围的扩大,虽然用概括法规定了其他认定的应税项目,避免了税基流失,但是因其规定的模糊性,易在征收过程中引起征纳双方的纠纷和纳税人逃、避税行为的发生。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在现行的再分配制度下,我国居民的收入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包括工薪、劳务报酬所得等劳务性收入,利息、股息和红利等资本性收入,还有劳保福利收入、职务补助、免费午餐及其他实物补助形式的收入。在这些收入的新变化下,在现行个人所得税制下都无法自动的成为个人所得税的应税项目,使得所得税的税基过于狭窄。
(3)税率设计不合理
近年来世界不少国家下调个人所得税累进级数及边际税率,可以说减少级距及边际税率已成为世界税率改革的趋势,而我国最高边际税率为45%,累进级数最多为9级,不符合世界税改趋势。我国目前的这种税率结构容易引起以下问题:对同属劳动所得的工资、薪金所得采用九级超额累进税率,最高边际税率为45%,而对个体工商户和承包经营所得则采取5%-35%的五级超额累进税率,最高边际税率为35%。同是劳动所得,税负不一样容易造成税收歧视,进而产生税收漏洞,难以体现公平税负原则;工薪所得的九级超额累进税率,级距过多并且差额小,使得税额计算繁琐,工作效率低,不符合世界范围“简税制”的发展趋势;各类所得边际税率过大,不利于社会经济发展及国际竞争。
(4)征管水平低、手段落后,使征管效率难以提高。
税务征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税务工作的要求,是削弱征管力量,影响征管效率的重要因素;以人工为主的落后征管手段,不能使税务部门及时取得纳税人的收入资料,并对其纳税资料进行处理与稽核;税务代理制度还不完善,不能很好发挥其中介组织的作用;加之与个人所得税征收相联系的诸如财产申报制度、个人信用管理制度没有建立,使得征管效率和监督作用很难提高。
(5)全社会依法纳税的意识淡薄
相当多的人,当自己的劳动所得在免税范围内时高唱“纳税光荣”,一旦应缴纳税款时,心里总不高兴,于是就使出浑身解数进行逃税。越是高收入者逃税的越多,他们或利用权力自定纳税标准,或化整为零,以实物、债权、股权分配等方式逃税,或拉拢税务官员以吃小亏占大便宜等手段逃税。透过这些现象我们分析后发现,公民法制观念不强是纳税意识薄弱的重要原因。
三.我国个人所得税制的改革思路及政策建议
(1)建立合理的税率结构
我国实行的累进税率是九级超额累进,最高税率是45%,名义税率是比较高的,但是能达到最高税率的纳税人很少,造成名义税率与实际税率严重不符。由此,借鉴美国累进税率的设计,我国超额累进税率优化设计重点在于要设计好累进级数、级距和边际税率。就累进级数来说,累进级数越少则征管越简便,但有损税收公平;反过来,累进级数越多,征管越复杂,但税收比较公平,所以我国个人所得税累进级数应当适中。在确定累进级距时,一方面要符合所得分布的实际情况,另一方面要符合公平负担的要求。一般来说,在所得额小时,级距的分布相应小些;所得额大时,级距的分布则相应大些。对于边际税率的设计,理论分析的结果是最优边际税率结构应呈倒U型结构,即低收入段的边际税率由零开始渐趋爬升,到中收入段时达到最高并趋于稳定,收入在爬升到一定高度时,边际税率则渐趋下降,接近于零。虽然该理论是在完全竞争的假定条件下做出的分析,但在不完全竞争经济条件下仍具有意义,而且从世界各国近20年来的税制改革中也可以看出这种理论的适用性。因此,我国的个人所得税的超额累进税率设计也应与该规律相符。适当降低边际税率,可以使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更好地吸引国际资金和人才,以及提高纳税家庭工作、投资和纳税的积极性。
(2).扩大征收范围。
目前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的11个应税项目没有涵盖个人所得的全部内容。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会出现越来越多的应税项目。一些不断出现的应当征收个人所得税的项目应该列入应税项目。因此,我国应当改变目前采取的正列举法,采取概括性更强的反列举法。凡是能够增加纳税人税收负担能力的所得都在个人所得税征收范围之内,对某些特殊的个人所得可以采取列举法予以减免税收,以体现税收上给予的优惠政策。
(3)提高起征点,规范税前费用扣除制度,建立一个全面细致的费用扣除制度
目前我国个人所得税的费用扣除实行的是定率扣除与定额扣除相结合的综合扣除方法,2006年1月1日,个人所得税工薪费用减除标准从执行了25年的800元调整为1600元。2007年12月29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决定,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白2008年3月1日起由1600元提高2000元。但是由于两次改革只是“微调”,且没有对税制模式、税制设计、税收征管、税收征收环境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改革,使得现行的个人所得税依然存在公平缺失问题。
(4)加强税收征管。
首先,努力改进税收征管手段,积极推进税务部门对个人各项所得信息收集系统以及银行对个人收支结算系统建设,实现收入监控和数据处理的完全电子化,进一步提高对收入的监控能力和征管水平。通过银行和税务机关联网工程的建立,逐步缩小现金交易的范围,使所有的收支状况尽可能地置于税银联网的监控下,现金交易减少了,政府便可以通过账户对纳税人的税源实行有效控制;其次,采用源泉扣缴和纳税人自行申报相结合的征管方式,代扣代缴义务人向个人
支付所得时必须同时向税务机关申报,对扣缴义务人不按规定扣缴和申报缴纳税款以及不按规定报送有关信息资料的,要规定明确的法律责任和相应的惩处办法。
结语:在本文中,通过对我国个人所得税的现状分析,主要是对现行个人所得税的主要内容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分析研究,探讨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改革的途径。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的改革已经拉开了帷幕,我们必须制定出一套适合我国国情、适合市场经济需要的个人所得税体系,真正发挥个人所得税在我国税收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敏.关于我国个人所得税深层次改革的思考-------时代经贸.2009年6月.中旬刊.总第136期
2.孟超.我国个人所得税流失及其治理对策------管理视野.2009-01(中).法治与社会
3.樊勇 个人所得税制存在的问题与改革的政策取向——[J].中国科技信息,2005(10):17.4.王金梁.浅议个人所得税改革.税务研究,2005,10:9
5.陈锷.论个人所得税的公平原则.经济师,2009,1:4
6.《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详解(2009版),姜玉莲,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年.
第五篇:我国个人所得税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意见
我国个人所得税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意见
摘要: 我国个人所得税订立太晚,个人所得税法在修订后的使用过程中,不断暴露出一些问题与不足。存在着税制不完善、公民纳税意识薄弱、执法不严、征收范围不全面、征收管理力度不足、起不到应有的调节收入分配作用等问题,导致税款过多流失。故而完善我国个人所得税制,让它更加规范化,符合国际惯例,同时建立科学、合理、严密、有效的税收征管制度,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当下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进程。关键词:个人所得税 ;存在问题;改进意见
引言:个人所得税是国家对本国公民、居住在本国境内的个人的所得和境外个人来源于本国的所得征收的一种所得税。在有些国家,个人所得税是主体税种,在财政收入中占较大比重,对经济亦有较大影响。个人所得税是一个世界性的重要税种,全世界22个发达国家,17个国家以此税种为主,剩余国家个人所得税税收占税收收入的比例最低的也在14%以上,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个人所得税在聚集财政收入,调控收入分配,调节经济发展方面发挥出了巨大的作用。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跨国人才流动日趋频繁,跨国所得不断增多,国内居民收入来源也更加多样化。面对新形势,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制难以适应,必须进一步完善和优化。
1、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存在的问题
我国于1980年开始征收个人所得税,1994年实施了个人所得税制改革,随历经9次修改,个人所得税收入呈逐年增长的趋势,个人所得税在调节个人收入、缓解社会分配不均、增加国家财政收入方面起了较大的作用。但从整体情况看,个人所得税税款流失严重,其调节力度还鞭长莫及。导致这种局面最主要原因是我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仍有诸多不完善之处。
1.1、征收范围不全面
个人所得税在课税范围的设计上,可分为概括法和列举法。概括法即按课税客体的类别设置,列举法即按课税客体的具体项目分别设置。列举法又可以分为正列举方式和反列举方式。正列举方式即对税法中有确切订立的项目给予课税,尚未出现在税目中的项目不用纳税。反列举方式则是确切规定出不在纳税范围的项目,除此之外所有项目都要纳税。通常地,反 1 列举方式的范围较之正列举方式的范围,通常更接近税源。就我国个人所得税而言是采用的正列举方式与概括法结合的方式,列举法并且规定了十一个应税的项目,使用概括法规定了国务院财政部门明确征收的个人所得。由于我国采采取正列举方式明确了税基范围,极大的限制了征税范围的变大,虽然用概括法规定了其他的应税项目,减少税基的流失,但是因概括法的模糊性,容易在征纳过程中发生征纳双方的纠纷纳税人躲避税务的行为。
1.2、税制模式问题
个人所得税征收方式有三种:
1、分类所得税制,2、综合所得税制,3、分类与综合相结合的混合所得税制。分类所得税制,即纳税人获取的收入按不同来源、性质不同分类,分别对不同类型的所得税制进行课征。其优点是可以广泛采用源泉课征的方法,课征简便,节省征收费用。缺点是,不能按纳税人全面的、真实的纳税能力征税。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实行的就是分类征收办法。此种差别待遇的方式,适合源泉扣缴,但是往往难以全面衡量纳税人的实际纳税能力,同时也没办法体现“多得多征、公平税负”的基本原则。再者此种征收方式缺乏弹性,加大了税收成本。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经济发展和个人收入的增长,税收征管必然会因这种课税模式而十分困难并且效率低下。就现行的这种税制模式有较多弊端:
1、现行个人所得税制模式,不能充分贯彻其立法原则;
2、现行个人所得税模式容易造成合法避税,给征收管理带来困难,导致税源的流失;
3、现行模式对扣除的规定不合理。
1.3、税率问题
国内当前的个人所得税率实际是比例税率和累进税率两种。累进税率是指根据征税对象数额或比例的大小规定不同等级的税率;比例税率是指对同一征税对象,按同一比例征税。在累进税率之中还有工资薪金的九级累进以及个体工商户经营所得的五级累进,加之一些加减征收的方式,使税制混乱、项目繁多,然而对于同属劳动所得的工资、薪水以及报酬所得分别课税,人为造成税负不公。目前我国对工资薪金实行九级超额累进税率,最高税率为45%,与世界各国相比,这一税率偏高。过高的税率一方面会增强纳税人偷漏税的动机;另一方面由于45%的税率在现实中极少运用,这一税率只起象征性的作用,有其名而无其实,却使税制空背了高税率之名。累进税率的级次趋于减少,税率逐渐降低,而对不固定的收入采用不同税率。这与征收个人所得税调节公民收入这一税制改革的方向和宗旨相违背。
1.4、纳税意识薄弱,偷逃税现象严重
我国开征个人所得税已然20多年,但国民的纳税意识仍然十分淡薄然。我国现行两种纳税方式,分别是主动申报以及代扣代缴。被动地扣缴仍然占大多数,主动申报短期内仍无法普及。有的人多处兼职取得收入,用人单位不代扣代缴,纳税人自己也不主动申报纳税,造成税法规定的代扣代缴义务落实不到位。一旦应缴纳税款时,心里总不高兴,于是就使出浑身解数进行逃税。低收入者存有心理不平衡,他们认为个人所得税应只向高收入者征收。而高收入者更不愿缴纳用来调节贫富悬殊的高额税款。由这种心理的存在,加之税制及征管 2 机制的不健全、不完善,使得偷逃税现象十分严重。不仅政府应对此负责,纳税人对此也应当负责。如今,国民个人素质低下,几乎人人都唯利是图,社会道德风气不行。一大部分人已经被这个物欲横行的社会洗脑,违背自己的道德良心,他们的一切行为行动几乎都是基于金钱和权利。因此在面对税收时,他们就想尽一切办法来逃税漏税,进而来增加他们的财富。
2、完善我国个人所得税的意见
伴随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以及经济的高速发展,公民个人收入水平的迅速提高,个人所得税将是一个最有潜力、有发展前途的税种。现行个人所得税制存在的问题严峻而不容忽视,它势必会影响我们整个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大局,尽快地出台相应的目标与原则,以指引和规范改革的进行完善我国个人所得税制是我国税制改革的重要内容。针对目前我国个人所得税存在的问题,我个人认为,应采取以下几项措施: 2.1、改进个人所得税制
目前世界各国通常实行混合所得税制或综合所得税制,实行单一的分类所得税制的国家极少,但由于我国税收征收手段相对落后,公民纳税意识十分淡薄, 实行综合所得税制的条件尚不具备。故而,在我国目前的情况下,完全放弃分类所得税制模式也是当前国情不允许的,这必将导致税源失控,加剧税收流失。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制模式,应先向分类综合所得税制过渡,等待条件时机成熟,则可向更科学、更合理的综合所得税制发展,以确保税制本身各要素的合理性。但在现阶段我国还是应采用综合所得税制为主,分类所得税制为辅的混合所得税模式更为切合实际。其中最难解决的问题在意个人综合所得的测量和监控问题,加之个人收入的构成比较复杂,一部分人的收入表现为实物形式,即使设计出一套科学的综合所得税制,若是征管水平跟不上,就有会因为税基难以计量和监控而无法有效实施了,从而造成更大程度上的无序和资源浪费。所以,就我国目前而言,个人所得税制在近中期可考虑实行分类与综合相结合的混合所得税制。此方法吸收了分类所得税制和综合所得税制两者的优点,既体现了按支付能力课税的原则,对纳税人不同的收入来源实行综合课征,又体现了对不同性质的收入区别对待的原则,对所列举的特定项目按特定办法和税率课征。按照这种混合所得税模式,可以对不同所得进行合理分类。
2.2、建立有效的个人收入监控机制
有效的个人收入监控机制可使隐形收入公开化。建立“个人经济身份证制度”,将其与个人信用同步,让每个公民的一切收入、支出都在这个账号下进行,排除现金交易,严格执行银行储蓄存款实名制,所有的纳税人必须在银行开户并且是实名账户。与此同时,对个人存量财产进行实名登记。只有如此才可能增加个人收入的透明度,使每个人的所有收入均处于税务机关的有效监控之下。保证税务机关对多元化、隐蔽化的收入进行监控,减少偷逃税款的行为。有许多人利用国家税收漏洞来逃税漏税,政府必须加强对其的监管,并对那些逃税漏税者进行严惩,进而达到引以为戒的作用。
2.3、合理设计税率
现目前而言国内现行的累进税率是9级超额累进,最高税率达到45%,名义税率是较为高的,但是实际情况下能达到最高税率的纳税人少之又少,从而造成名义税率与实际税率严重不符。所以,借鉴发达国家累进税率的设计,可对我国超额累进税率优化提供极有价值的参考意见。就我国而言超额累进税率优化设计重点其目的在于要设计好累进级数、级距和边际税率。单就累进级数来说,累进级数越少则征管越简便,但是会损坏税收的公平性;反过来说,就是累进级数越多,征管越复杂,但就税收公平性却可以得到保障,故此我国个人所得税累进级数应当适中。在确定累进级距时,一方面要符合所得分布的实际情况,另一方面要符合公平负担的要求。通常而言,在个人所得数额小的时候,级距的分布相应可以较小一些;个人所得额较大的时候,级距的分布则根据情况应该相应的调大一些。然而对于边际税率的设计,理论的分析结果往往是最优边际税率结构应呈正态分布结构,也就即低收入段的边际税率由零开始逐渐上升,到中收入段时达到最高点是趋于稳定,收入在上升到一定高度时,边际税率则渐趋下降,最后接近于零。虽然这种理论是在完全竞争的假象条件下做出的分析,但在不完全竞争经济条件下仍具有里程碑似的意义,并且着眼于从世界各国近20年来的税制改革中也可以看出这种理论的适用性。因此,我国的个人所得税的超额累进税率设计也应与该规律相符。适当降低边际税率,可以使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更好地吸引国际资金和人才,以及提高纳税家庭工作、投资和纳税的积极性。目前,国际税制改革的趋势是减少累进税率级距。我国个人所得税税率设计的基本原则是体现个人所得税调节收入分配的政策目标,税率的设计宜采用少级距、高边际税率超额累进税率,对大部分纳税人应适用不太高的税率,以体现普遍纳税精神;对高收入者要用高税率,以体现对收入水平的调节。首先削减个人所得税累进税率的档次,可考虑由现在的最高9级简并为5级,对各种应税收入统一适用;其次,工资、薪金所得和劳务所得,性质基本相同,应无差别课税,可将劳务报酬所得并入工资薪金所得,按统一确定的超额累进税率征税。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西方国家一直本着“简化税制、降低税率”的原则,使个人所得税的级距不断减少,税率不断降低。2.4、确定适当费用扣除制度的和征税时间
当下我国个人所得税的费用扣除实行的是定率扣除与定额扣除相结合的综合扣除方法,2006年1月1日,个人所得税工薪费用减除标准已然从执行了25年的800元调整为1600元。2007年12月29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决定,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白2008年3月1日起由1600元提高2000元。但是由于两次改革只是“微调”,且没有对税制模式、税制设计、税收征管、税收征收环境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改革,使得现行的个人所得税依然存在公平缺失问题。根据不同纳税人的他们自身的具体情况的不同,合理明确其基本费用扣除。设计基本扣除项目和带有政策导向性的特别扣除额或免税所得,与此同时,费用扣除应根据物价增减指数以及汇率的浮动而灵活地加以改变,真实地反映纳税人的纳税能力,增强个人所得税制的弹性。针对收入高低不同的人群应该采取不同的征收标准,可以将收入属于中低的人群征税基点提高让他们相对少缴税。而将收入高的人群征税基点降低进而 4 让他们多交一些税。就现在而言国内个人所得税所采取了定率扣除和定额扣除两种扣除办法,并没有很好表现出对个体差异的个人照顾即人性化服务,对其应当进一步完善和健全我国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制度。分别从家庭因素、基本生活因素、经济波动因素等不同的视角建立费用扣除制度,使不同经济条件的公民负担合理的税负。从而达到降低基尼系数,达成缩减贫富差距的根本目的,这样也就能使我国经济繁荣、稳定并继续高速的发展下去。基本应扣除项目包括:
1、纳税人每年基本免征额度。这一项免征额度针对有收入的纳税人个人的基本免征额,目的在于为取得应税收入弥补纳税人而付出的代价;
2、家庭抚养人口扣除额。这一项扣除额目的在于弥补纳税人在抚养直系亲属(如父母、配偶、子女等无收入其他亲属)必要的生计、医药费用等的支出;
3、纳税人子女的教育费的扣除。因为我国现行的是九年义务教育,故此,这一项非要扣除目的在于能使纳税人的子女接受大专以上的教育费用。针对纳税人子女可读大专、本科、研究生教育,应当制定相应标准的扣除额,从家庭总收入中扣除;
4、纳税人不动产投资的扣除。重在针对纳税人以及他们的家庭为购买自用的住房等不动产按一定标准和比例设计的费用扣除。这一项项扣除目的在于拉动内需,鼓励纳税人前去购买商品住房,从而带动我国低迷很久不动产行业的发展可谓是具有特别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5、教师收入免税所得。重在针对在职幼儿园、中小学教师的收入应当明确订立为免税所得,不应当对其征收个人所得税,就具体情况而言也可包括大学教师在内。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可提高中华民族整体素质,树立良好而伟大的政策导向,将教师这一日渐低下职业培养为最受人尊敬的职业,这样的政策是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并且能以最小的成本收入损失而交换十分可观的社会效益;
6、纳税人稿酬、版税、演讲等收入免税所得。应当思量对于稿酬、版税、演讲等文艺收入确定为免税所得,事实上实行的个人所得税对稿费收入也有20%免征额,并按应纳税额减免30%的优惠规定。将这些收入确定为免税所得目的在于全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和整个中华民族文明的培养具有积极作用。
2.5、完善税收征管体系
首先,加大力度推进税务部门针对个人所得的所有信息收集的系统以及银行对于个人收支结算系统建设,从而实现收入监控和数据处理的完全电子化,进一步提高对收入的监控能力和征管水平,可降低纳税人与税务机关工作人员串通偷税漏税。通过银行和税务机关联网工程的建立,进一步减小现金交易的范围,尽量让所有的收支状况处在税银联网的监控下,一旦现金交易减少了,政府便可以更容易通过账户对纳税人的税源实行有效监控;其次,采用源泉扣缴和纳税人自行申报相结合的征管方式,代扣代缴义务人向个人支付所得时必须同时向税务机关申报,对扣缴义务人不按规定扣缴和申报缴纳税款以及不按规定报送有关信息资料的,要明确的法律责任规定以及相应的惩处办法。我们应当充分发挥政府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的协税护税作用,形成治税保税的合力,终才能获得调节收入分配的优良效果。地税部门一方面要和各个部门以及街道办事处等单位建立起联系制度,互通有无,尽量全面掌握个人有关收入、财产的资料信息。进而可以完善个人所得税“双向申报”制度。“双向申报” 5 制度自1997年试点以来,已多次被实践证明是成为税源控管、预防税收流失的最有利的措施。设置健全协税护税网上合作系统,从而实现税务管理部门与有关部门间的个人收入信息和交叉稽核系统,促成对征收个人所得税更为有利的社会环境与人文环境。为使确保该项制度进一步贯彻落实,可以明确规定:纳税人都具有向税务机关申报应税所得的义务和责任,代扣代缴义务人向个人支付的一切应税所得。应当设置向税务机关报送明细表的制度,并明确纳税义务人和代扣代缴义务人不作为的法律责任,以便建立起法人或雇主与个人之间的交叉稽核体系,健全个人所得税税源监控机制。换个角度来说地税部门内部也应当在制度上明确协调与沟通的具体实施细则,从根本上真正实现信息共享,避免各自为战的不良倾向。据税务等有关部门统计的数据显示,自行申报的人数在呈逐渐上升趋势,进一步完成由代扣代缴向自行申报制度的过渡也是综合国力、国民素质高的具体表现。再者以计算机网络系统做为基础,设置税务申报、税款征收、信息采集等税务征管系统,连接相关部门的网络,加强个人收入的全方位监控,防止纳税人的偷税漏税行为。加大个人所得税税法宣传力度。各级税务机关应采取各种手段,采用不同形式深入宣传个人所得税法,使每个公民懂法、知法,为个人所得税的征收管理工作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
2.6、增强公民自觉依法纳税的意识
努力深化并加强对公民的道德教育,从而改善国内偷税漏税的社会风气。对公民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让其能够意识到自身行为的错误之处,主动积极的缴税,坚决拒绝做逃税漏税者。并且让他们明白我国的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缴税最终的受益人是他们自己并且还能够增加我国的税收收入,而税收能对我国的公民收入起到调控作用,政府可以把高收入者的一部分收入集中起来,再通过转移支付再分配给那些低收入者和需要救助的群体。公民法制观念不强是纳税意识薄弱的重要原因。法律是关于权利与义务的规定,权利义务是对称的,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享受权利者必履行义务,履行义务者就有权享有权利。现实社会中存在权利义务不对等的现象,履行纳税义务与否,并不影响对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享有。既然能享受权利又不履行纳税义务,必然使“纳税光荣”只剩下空洞的口号,丧失了法律公平、正义之本。加之在税法宣传上更多的是宣扬纳税人的义务而淡漠纳税人的权利,弱化了纳税意识。因此,应大力加强纳税人的合法权利,逐步培养纳税人的纳税意识。培养良好的纳税意识。应当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经验,加大政府支出公开透明度,我们每个公民都应当强化自身的纳税义务以及纳税权利意识,积极地承担自己应尽的纳税义务,凭借纳税义务维护自己的纳税权利,形成良性循环,培养良好的纳税意识。
参考文献:
1、赵迎春、张巍,《我国个人所得税改革的思路》,《税务与经济》2002年第4期;
2、于 兵,《科学合理的设计我国个人所得税税制》,《当代财经》,2003(2);
3、高 萍,《个人所得税制度存在的问题》,中华财会网,2002-05-27;
4、董树奎,《对我国个人所得税现状的分析》,《税务研究》,2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