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所得税征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时间:2019-05-15 00:16: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个人所得税征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个人所得税征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第一篇:个人所得税征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当前个人所得税征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我国于1980年9月颁行了《个人所得税法》,其后又历经1993年10月、1999年8月、2008年7月、2011年9月四次修订,个人所得税的税收收入亦随我国经济运行质量、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而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在全国相当多的省、市,个人所得税已成为仅次于营业税、增值税的第三大地方税种,成为地方财政的重要支柱之一。个人所得税作为国家调节公民收入的重要经济杠杆,加强征收管理,可以缓解社会分配不公的矛盾,抑制通货膨胀,促进社会安定团结,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然而,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产业结构加速调整,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经济更趋活跃。个人收入已呈现出多元化,个人收入差距明显拉大,高收入者人群不断地分散和扩大,收入来源存在多样性和隐蔽性。而经四次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条例》已显得越来越不适应,突出表现在有些立法不够切合当前实际,税法规定不够严密,对收入控管薄弱,新形势新情况相关政策配套跟不上,征管手段落后,处罚力度不够,同时纳税人自我申报、代扣代缴意识差,偷漏税现象严重。因此,加强个人所得税征管已显得尤其重要。下面本人就从当前个人所得税管征现状进行剖析,并谈谈一些解决办法。

一、目前我国个人所得税征管现状

1、税收调节贫富差距的作用在缩小。原则上讲,收入高,掌握社会较多财富的人,应为个人所得税的主要纳税人。而我国的现状是:处于中间的、收入来源主要依靠工资薪金的阶层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占全部个人所得税收入的比例约占一半;应作为个人所得税缴纳主要群体的上层阶层(包括在改革开放中发家致富的民营老板、歌星、影星、球星及建筑承包商等名副其实的富人群体),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只占个人所得税收入总额不到10%。

2、全社会依法纳税的意识依然淡薄。与过去社会公众不知税法、不懂税法相反,通过近年来税务部门持续、广泛的宣传和培训,现在大部分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已经了解或主动了解税法,但却主观存在隐瞒收入,故意偷逃税的意识,中国可能是世界上做富人成本最低的国家了,大家都不会问你缴税了吗?好象你只要有钱成功,理所当然地接受公众的尊敬,而且富人总是最有话语权,大家都着急和你做朋友,甚至还有人给你献计献策帮助你逃税,以此获得你的好感。

3、对隐形收入缺乏有效的监管措施。由于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期,收入分配渠道不规范,金融系统发展滞后,导致现实生活中个人收入的货币化程度较低,现金交易频繁,并产生大量的隐形收入、灰色收入。目前,在中国要想搞清楚谁是真正的“富人”很不容易。一个常识是,现在浮在表面的有钱人,比如正被税务部门重点监控的私营企业主和演艺明星,充其量只是有钱人的冰山一角。高收入群体中,企业单位的负责人占的比例最高,而很多自称有钱的人实际上并不是很有钱;很多实际很有钱的人却从来不敢说自己有钱。这使得税务部门重点监控的纳税人监控的不在重点上。

4、税务部门征管信息不畅、征管效率低下。由于受目前征管体制的局限,征管信息传递并不准确,而且时效性很差。不但纳税人的信息资料不能跨征管区域顺利传递,甚至同一级税务部门内部征管与征管之间、征管与稽查之间、征管与税政之间的信息传递也会受阻。同时,由于税务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缺乏实质性的配合措施(比如税银联网、国地税联网等),信息不能实现共享,形成了外部信息来源不畅,税务部门无法准确判断税源组织征管,出现了大量的漏洞。同一纳税人在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内取得的各项收入,在纳税人不主动 2 申报的情况下,税务部门根本无法统计汇总,让其纳税,在征管手段比较落后的地区甚至出现了失控的状态。

5、扣缴义务人代扣代缴质量不高。虽然国家税务总局早在1995年就制定并下发了《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办法》,对扣缴义务人的权利和义务作了明确而又具体的规定。但实际生活中,部分扣缴义务人或迫于领导的压力,或责任心不强、业务水平不高、法制观念淡薄,故意纵容、协助纳税人共同偷逃税,将该扣缴个人所得税的收入不计或少计入应纳税所得额。

6、个人所得税的处罚远远不能到位。个人所得税的处罚是和其违章违法行为联系在一起的,而其违章违法行为主要表现在偷逃税问题上,我国个人所得税偷逃税问题,早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的个人收入调节税执行期间就曝露出来,当时对各种“名人”、“权贵”的偷逃税案件处罚不力,其负面的示范效应非常大。同时,90年代初开始暴力抗税事件也在全国范围内屡屡发生,加之法律对其的制裁也没有及时到位,使违法犯罪者更加气焰嚣张。虽然近几年执法环境对个人所得税征管有了一定改善,但整体个人所得税征管还是“富人争相偷逃税、工资薪金万万税”,富人的财富与纳税额显然是不成比例的。再加之能够缴得起较高个人所得税的,一般都是有一定地位和名望的,税务部门对他们偷逃税被查住的最多也是补税罚款,有的甚至任其发展、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事。

二、个人所得税难以征管的原因

1、我国公民缺乏缴税的传统和文化。长期以来政府的财政主要来源不是税收,而是国营企业上交的利润,它占财政总收入的80%~90%。税收在财政中所占的比重仅在10%左右,个税所占比重则更是微乎其微。而与外国人纳税光荣的观念相比,我国公民的纳税意识比较淡薄,没有人愿意把已经进入自己口袋里的钱再掏出来。只要纳税成本大于逃税成本,其理性行为必然促使其在交易活动中钻空子,投 3 机取巧,以竭力偷逃税款。只要有操作的空间,就决定了纳税人有逃税的可能。

3、社会评价体系不重视依法纳税。现在个税偷逃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社会评价体系有问题。有人一方面为社会捐款捐物,另一方面又在大肆偷逃税。因为社会和个人似乎都认为捐赠比纳税更有价值和意义;另外社会不觉得偷税可耻,别人也并不因此视你的诚信记录不好,不与你交往,或与你断绝交易。而在国外偷税就是天塌下来的大事,只要你有偷逃税行为,不但你在经营上会因此受阻,而且你的行为会受到公众的鄙视。这就是我们评价体系的偏差。

4、处罚制度执行不力,逃税几乎不需要承担任何的风险。在一些发达国家,到每年的报税季节,不管你是蓝领还是白领,也不管你是球星歌星还是政治人物,都得把自己上一年的收入和该交的税额算清楚,如实报给税务部门。税务部门则随机抽查,一旦查出有故意偷漏的行为,不管是谁,轻则罚款补税,重则入狱,身败名裂。而我国现行税收征管法规定,对偷税等税收违法行为给予不缴或者少缴税款五倍以下的罚款。由于税务机关只注重税款的查补而轻于处罚,致使许多人认为偷逃税即便被查处了也有利可图。另一方面,在税收执法过程中,由于没有规定处罚的下限,税务机关的自由裁量权过大,因而人治大于法治的现象比较严重,一些违法者得到庇护时有发生。所有这些都客观上刺激了纳税人偷逃个税的动机。“要富贵,去偷税”甚至骗税成为一部分人的致富秘诀。

5、纳税人的权利与义务不对等。一是在纳税人中的工薪层与高收入阶层间存在着权利与义务的不对等现象。虽然在理论上,税法面前人人平等,但在事实上,以工薪为惟一生活来源的劳动者所得在发放工薪时即通过本单位财务部门直接代扣代缴,税款“无处可逃”;而高收入阶层及富人却可以通过税前列支收入、股息、红利和股份的再分配、公款负担个人高消费和买保险、现金交易等多种手段“合理避 4 税”。高收入者和富人占有的社会资源多,纳税反而更少,这种反差在社会上会形成一种不好的导向。二是在纳税人与政府的关系上,同样存在着权力与义务的不对等。政府收了税,就必须为纳税人提供各种服务。交完税之后,对怎么花这些税款无发言权,甚至被贪官污吏们挥霍浪费时,纳税人也无权过问。应该说公民有交税的义务,同时也有监督政府如何使用这些钱的权力;国家有收税的特权,但也有为纳税人服务并接受监督的义务。

6、税法界定模糊和有欠合理。一是税法界定模糊导致的避税。就民营企业家而言,目前中国的税法漏洞并不足以说明他们在逃税。中国税法规定有11项所得应缴个税,而民营企业家的收入在个税的11项所得中哪种都不是。另外,就民营企业家而言,法律没有规定民营企业家必须在自己的企业中为自己开工资。在这种情况下,谁有权来谴责他们为什么不缴工资税目的个人所得税?因为从某种角度上说他们可能就没有法律意义上的个人所得税。另外,我国个税实行代扣代缴和个人申报相结合,但并没有规定个人收入有申报的义务,这就必然导致税基削减式避税。二法律欠缺导致的逃税。例如由于个人所得税采用分项纳税,由于大多计税项目都存在费用扣除,故实行分项计税就必然发生多次、重复的费用扣除,致使个人收入难以综合计量及有效监督,最终导致税收不完全。又如个税的费用扣除没有充分考虑医疗、教育、住房、赡养等实际支出及下岗、失业等现实情况,因此,有可能造成部分低收入家庭税负过重而使个税难以如实征收。再如费用扣除标准过低,致使工薪阶层成为纳税主体,造成与调节贫富差距的愿望相勃,这从客观上促使逃税情绪的产生。

三、加强我国个人所得税征管的对策及建议

1、完善现行个人所得税税制。

(1)正确选择税制模式,实行混合税制。突破分类税制对收入项目划定的局限性,选择实行混合税制,覆盖个人全部或大部收入。将 5 性质相同的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经营收入等劳动性所得进行归并,避免了因收入性质界定不准而造成的征纳分歧,对易于控管的收入实行代扣代缴等,既能充分发挥分类税制的长处,又能弥补分类税制的不足。

(2)调整税率级距,提高边际税率。就税率水平而言,应避免过高的税率对生产、经营、投资产生抑制、扭曲作用和诱发纳税人的偷税动机。按照混合所得税制模式,我国目前仍可实现累进制和比例制两种税率。对综合所得的个人所得税应当尽量采用具有一定累进程度的超额累进税率,税率档次以不超过六级为好(即最高税率不超过30%)。

(3)减少免税项目,扩大税基。现行税法中关于津贴、补贴、奖金、中奖等方面的免税优惠应予取消,对残疾人和遭受自然灾害、意外事故损失等的减免优惠可通过特别扣除来解决,这也是国际通行的做法。

(4)适当提高费用扣除标准,建议调整为4000-5000元。关于个人所得税的费用扣除项目,多数国家分为五大类:所得的生产成本、个人基本扣除、受抚养扣除、个人特别扣除、鼓励性或再分配扣除。税前扣除要确保纳税人本人和所扶养对象的基本需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现行扣除标准宜由3500元提高到4000-5000元。另外,对一些纳税人经济困难的特殊情况可予以照顾,给予特别扣除;对从事国家鼓励类产业的人员,费用扣除标准也可适当增加20%-50%左右。

2、建立严密有效的征管机制。一是研究制定有效的征管措施,进一步堵塞个人投资者的个人所得税征管漏洞;二是加快建立个人所得税重点纳税人的监控体系,在全国范围内建立针对高收入重点纳税人的档案管理系统,对其实施重点追踪管理,将真正的高收入者纳入到税收重点监控的对象中来;三是强化重点所得项目和重点行业的征 6 管,进一步加强对演出、广告市场演职人员和投资参股企业的个人征收管理力度,对影视、演出等文艺团体的个人所得税和利股分红所得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四是在强化高收入者个人所得税征管的同时,也要对其投资企业的流转税、企业所得税和其他各税严加管理,形成各税对高收入者加强征管的合力;五是加强对高收入者的税收检查工作,在部署每年的税收专项检查时,要始终把高收入者的个人所得税缴纳情况作为检查重点;六是加大打击偷逃个人所得税的力度,严厉查处逃税者,增大逃税者的预期风险和机会成本,制定惩罚的实施细则,对逃税者的惩处制度化、规范化,减少人为因素和随意性。其中简便易行而卓有成效的惩罚手段是建立记录并予以公告。加大税务检查概率,尤其要重点检查那些纳税不良记录者。对数额巨大、情节严重的偷逃税案件,按照有关法律规定,移送司法机关立案审查;七是完善代扣代缴制度。代扣代缴便于实现从源头上对税款的计征,是个人所得税征收的有效方法。在我国要明确规定扣缴义务人的法律义务和法律责任,若扣缴义务人不履行义务,应给予严厉处罚并追究其法律责任;八是奖励诚信纳税。对依法诚信纳税的公民,根据建立的信用记录,确定相应的奖励制度。九是借鉴税收法制较为健全的国家和地区的做法,将公民纳税与个人利益相联系,比如依法纳税的公民,在养老和医疗等方面享受不同程度的优惠待遇。

3、实现数据资料一定范围内的共享。充分发挥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协税护税作用,形成治税合力,才能收到调节收入分配的良好效果。地税部门一方面要和工商、银行、海关、司法、房地产、证券部门以及街道办事处等单位建立经常联系制度,互通信息,以全面掌握个人有关收入、财产的资料信息。如向金融部门了解个人储蓄存款及利息收入和资金往来情况;向工商部门了解工商登记和变更登记有关资料;向证券部门了解各类有价证券的转让及股息、红利支付情况等。另一方面地税部门内部也要在制度上确定协调与沟通的具体办 7 法,真正实现信息共享,避免各自为战的不良倾向。

4、建立并积极推行个人信用制度。首先,切实实施储蓄存款实名制,建立个人帐户体制,这项举措在2000年实行,但只是初步,还很不完善。每个人建立一个实名帐户,将个人工资、薪金、福利、社会保障、纳税等内容都纳入该帐户,这需要税务、银行、司法部门密切配合和强大的计算机网络支持。其次,实行居民身份证号码与纳税号码固定终身化制度,做到“全国统一、一人一号”。第三,国家要尽快颁布实施《个人信用制度法》及配套法规,用法律的形式对个人帐户体系、个人信用记录与移交、个人信用档案管理、个人信用级别的评定、披露和使用,个人信用主体的权利义务及行为规范做出明确的规定,用法律制度保证个人信用制度的健康发展。

5、规范发展税务代理中介机构。税务代理以中介的立场,按照税法规定,客观公正地计算应纳税所得,确保纳税人诚实纳税,保护国家利益不受侵害,同时还可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帮助纳税人尽可能少纳税款。因此作为独立的社会服务机构,税务代理受到征纳双方的欢迎,能够发挥沟通信息和协调双方关系的作用。今后要规范税务中介机构的业务范围、服务标准和收费标准,真正实现税务中介机构社会化,成为独立的专业化社会服务机构,更好地服务于双方的信息交流。

6、切实加强居民境外收入的税收管理。随着我国加入WTO,中外经济往来及人员交往会大量增加,税务机关应主动利用与协定缔约国情报交换的有利条件,核查中国居民在境外取得的收入,督促其在国内缴纳个人所得税,以维护国家税收权益。

第二篇:中国食品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

管 制 经 济 学

中国食品安全问题及解决办法

姓 名 胡 克 学 号 120107100112 学 院 经济与国际贸易学院 班 级 12经济(1)教 师 朱晓燕

2014年12月

中国食品安全问题及解决办法

摘要:近些年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品安全问题日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并发展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中国的食品安全“四面楚歌”,各种恶性的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国民素质的提高和道德的力量,绝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强大的国家、一个受人尊敬的国家。由此可以看出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已迫在眉睫。

关键字:食品安全;管制;法律制度;消费者

一、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food safety)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根据倍诺食品安全定义,食品安全是“食物中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公共卫生问题”。食品安全也是一门专门探讨在食品加工、存储、销售等过程中确保食品卫生及食用安全,降低疾病隐患,防范食物中毒的一个跨学科领域,所以食品安全很重要。

二、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

食品安全问题的存在不止于当今,其产生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不管是食品开发商利欲熏心,各部门责任边界暧昧不清,还是法律惩罚力度欠缺,质监松懈等问题,都是引发食品问题的表面因素,更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现有食品安全监管的领导体系制度上。以下从多个角度对食品安全问题产生原因做具体分析。

(一)法律体制的羸弱

1.法律体系不健全 由于我国有关食品安全的法律不完善,作为保障我国食品安全核心的《食品卫生法》,并无法对整个链条的每一环节进行严格而有力地监管,致使许多执法空隙和安全隐患的存在。

首先,现有的一些食品其安全的标准水平规定偏低。许多指标不仅没有达到国际标准,甚至远远低于国际指标,而更多重要的标准至今还尚未制定出来,形成食品安全隐患的巨大漏洞,这都为那些不法厂商、企业提供了可乘之机,违法生产超低标准、不合标准的食品的行为愈演愈烈。

其次,对违法者处罚相对过轻。根据我国现有《食品卫生法》的相关规定,食品安全违法者均做罚款处理,违法企业也仅是责令“停止生产经营”、“没收违法所得”,或者处以额度不高的罚款,只有“情节严重”才会被“吊销卫生许可证”。但相对于某些暴利型产品,罚款显得微不足道,处罚行为显得杯水车薪,违法者不怕被罚,食品安全问题只增不减。

2.执法部门的失责

执法部门的不作为。执法部门针对食品违法者的执法行为不到位,不能尽其所责是执法部门最大的不作为。在食品法已经存在缺陷的条件下,执法人员不能严禁恪守法律条款对食品违法问题做严厉的打击,甚至为避免麻烦和安全对违禁食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对于消费者的投诉,更是存在处理速度慢,推诿扯皮等突出现象,严重损害到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二)生产环节问题

1.食品生产集中化程度低

食品生产集中化程度低,就造成了标准的难以实施,产品质量的信息难以汇总。不利于企业增强良性竞争意识,提高食品质量。而作为食品来源的农鱼牧业,其质量状况受到农药、环境、污染等多方面的影响。无法从食品源头进行监控,必然导致食品不符合安全卫生要求。

2.生产利益驱使

生产者缺乏社会责任感。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均追求利润最大化,质检过严必然提高成本,使利润缩减。相对而言大企业控制较严,但是三鹿“三聚氰胺”事件的发生让我们看到了大企业的严格质量控制形同虚设。更有利益的驱使下的食品生产者,置消费者生命安全与不顾,生产违法违规的食品以牟取暴利。

(三)管理缺陷

中国的食品监管一直采取分段管理为主、品种管理为辅的方法,整个体制错综复杂,各部门要么职责分工不清,分段执法、各依一法,重复执法,要么无人监管、相互推诿。这就给某些食品行业违法生产、销售不合格食品提供了违法渠道。而有些政府为了经济指标的提升,放松对监管部门的监管,从而导致质管部门和监管部门没有把握好质量关。

(四)消费者的盲动

消费者缺乏食品安全意识,也是食物安全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多数消费者由于低收入,消费能力不足的基础上缺乏相应的常识,往往忽略食品的质量问题。更有消费者抱着侥幸心理购买无质量保障食品,认为这种食品使用并无大碍。在消费者这种心理的支持下,无疑为问题食品的销售打开了门路。其次,消费者权益无法得到保障。对食品安全引发的消费者权益损害,消费者却面临着索赔困境。原因在于①食品质量责任不易认定;②消费生产信息不对称,费者举证存在困难③食品安全鉴定费用高,消费者自认倒霉心态严重。这些都是造成权益受损后索赔难的重要原因。

三、食品安全管制

(一)政府切实履行监管职责,加强对食品质量的安全监管

加强对食品的准入市场管制,提高食品的准入市场门槛,严防“三无”食品流入市场;有效规范食品生产者的生产、经营行为,坚决取缔无证生产、无证加工食品的行为;整合食品安全监督、检测资源,更新检测装备,加强对食品质量安全的监测,对食品从生产、加工、管理、贮运、包装到销售的全过程都要进行严格的监控;全面严厉打击生产、销售假劣食品和不合格食品的违法犯罪活动;规范食品采购渠道,从源头上控制不安全、不合格食品流入市场。集成食品安全管理主体,变多头管理为责任主体明确的单一垂直管理体系。加强源头控制,治理环境污染,推广可持续农业技术,减少农牧业中化学制药的使用,保障消费者获得安全的食物供应。

(二)完善中国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

首先,应当建立科学、完善的食品安全标准系统。对此,我国可以借鉴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进一步细化和规范食品安全生产领域内的法律制度,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食品安全方面的具体标准。同时,要提高中国的食品安全标准,使中国的食品安全标准与国际标准相接轨。其次,要加强法律法规对危害食品安全行为的惩罚力度。通过借鉴国外的巨额赔偿制度,对生产和销售质量不合格、不安全食品的厂商处以高额罚款,情节严重的还应当加重追究其刑事责任,以达到足以震慑其危害食品安全行为的作用。

(三)向广大消费者宣传、普及食品安全方面的知识

促使消费者增强食品安全意识,提高辨别问题食品的能力,自觉抵制“问题食品”,把食用不合格食品杜绝于消费者的消费观念之外。我们可以通过网络、电视、报纸、杂志、广播等工具,定期组织健康饮食宣传活动,有计划地报道食品安全知识,并且要及时曝光生产、销售假冒伪劣食品的一些不法厂商及其商品,披露最近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以保障消费者的消费知情权。

(四)新闻媒体要严守职业道德,避免跟风乱报道

强化企业责任。作为一个食品企业,生产安全的食品,不仅是它长期生存的基本前提和根本保证,也是其应该具备的社会责任和基本道德。因此,必须严格按照食品标准生产和加工食品。要建立从原材料进厂到成品出厂的全程质量监控,不能仅仅把重点关注在最终产品的监测上,而是要对原辅材料的供应、食品加工、流通等每一个环节进行分析、控制,建立质量信息的可追溯机制。完善食品安全快速反应机制,发现质量问题,及时处理,把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要提高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实现规模种植或规模养殖,控制原料质量。

四、总结

接连不断的食品安全问题,给人民群众的健康,带来了损害,引发了消费者对不良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谴责,对政府监管部门的不满,使食品安全的问题成了社会舆论的焦点。分析问题产生的本质原因并就根本入手研究解决办法是食品安全问题解决的最佳,也是唯一途径。

参考文献

[1]中华新闻网.关注中国食品安全问题 [EB/OL].http://news.china.com/focus /shipinanquan/.

[2]百度百科.食品安全 [EB/OL].http://baike.baidu.com/link?url=xYj0DYKyB allYyf7UuqxpMAUDkqk7X9sC0IMt0rvoS_LIoL3C7oJuTC2VYqYR81SslGwWpiPPTTHOLhr8w0Ydy9OUjmn2eF1v6RQWhMpUKW .

[3]周凯 .“问题馒头”拷问超市食品安全监管【J】.中国青年报,2011. [4]中国政策论坛.六部委直面食品安全问题 呼吁做食品要有良心【M】.学术期刊,2011.

第三篇:九年级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

九年级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

现在九年级学生普遍没有升学意识,虽然每天来得很早,但学生到教室后没有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虽然在上次家长会和学生会议上针对早自习读书的状态,对学生和家长进行了指导,但由于学生和班主任的认识问题,读书声音仍然没有多少改观。学生到教室后,学习气氛不热烈,据了解每个班只有几个同学能自觉学习,由于班级整体学习气氛不好,这些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竞争气氛也会受到慢待。班主任每天很早在早自习来到教室,但对学生不做情绪上的调动,对学生早自习的任务不明确,学生没有任务观念,学习起来就没有劲头。和家长的联系也存在相当严重的问题,学生家长反映,其他学校再利用校信通方面比我们学校要好。他们每次对学生布置的作业和家长沟通的好。而我校可能很少利用校信通和家长进行沟通。任课教师在布置作业和改作业上也存在问题,表现为不勤奋。给学生和家长的印象不好。这一切都需要我们进行完善。

怎么完善,我先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学校主管领导到班里听课,通过听课进行学情和教情的调研,分析老师在教科方面和班主任在管班方面存在问题。找准对策,对班主任和教师进行沟通,提出相应要求。

2、找学生座谈,让学生就班级管理方面、老师教课方面、教师改作业方面、班级存在问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等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广开言路,征求学生对目前九年级的意见和建议。然后学校进行研究,据此制定下一步在以上几个方面的整改措施。

2、召开教师会议,听一听教师目前对三年级管理的意见和建议,让教师也充分发表意见,让教师对目前情况进行分析,提出合理化建议,通过群言堂达成共识,制定出一些整改措施,使一些措施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并将学生意见对教师反馈,让教师从中了解学生的心声。

3、对教师进行常规要求,从严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对教师的备课、讲课、改作业和课后辅导的各环节认真检查,要求教师做好本职工作,保证好教师教育教学环节的质量。

4、召开班主任会议,让班主任多了解班级情况和每一个学生的生活、心理和学习情况,要分层做好每一个同学的思想工作。利用自习和空余时间多找学生谈心,解决学生学习和生活问题。

5、年级和班级多层次召开学生会议,对学生进行鼓劲和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保持兴奋的学习状态。

6、给班主任指导校信通的使用问题,正确利用校信通,把对学生的作业布置和作业要求和家长沟通,使学生在家的时间,得到家长的配合,因为走读学生在家的时间很多,要好好利用。

7、加强年级长的管理,给年级长压担子,让其对年级作深入细致的工作,使下一步工作做的踏踏实实。

总之,九年级工作应该引起学校重视,尤其是一把手和业务校长要有工作力度和决心,如果工作不得力,今年的九年级会很糟糕,升学的前景很暗淡

第四篇:XX公司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

ERP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一、需要部门间协商的问题

1.会计期间问题

由于车间生产周期、考核等原因,导致车间和仓库会计期间不统一,比如有的车间每月16日出报表,而有的仓库是每月20日出报表,而财务的结账日期是每月月底,导致财务、仓库、车间对帐比较麻烦,统计口径不一致。

解决方法:建议业务部门和财务门统一结账日期,以减少对帐麻烦,并且能保证统计口径一致,保证各种统计报表的准确性,便于仓库甩帐。

原辅材料统一到25日,成品还是按自然月

2.由于往来单位名称变更,造成生成采购入库单时是变更前的名称录入,但录入发票时却成为新往来单位的名称,不能正常核销发票。

解决方法:对于往来单位名称变更,建议财务部直接变更原单位名称,不要用另外启用一个新编号,这样就可以解决该问题,另外需要XX明确往来单位变更流程,及时通知相关部门。

3.目前在ERP系统中,可以通过录入发票和付款单形成业务部门掌握的应付款,也可以通过权限分配,查询财务部门的应付款,采购部门以哪个帐为准?

以财务部门为准

4.遗留问题。

仓库存在遗留问题,即帐上记有物料的数量,但厂家没有一直开发票,物料已被车间领走,实际仓库已没有物料,有些时间较长,已不能分清厂家。

建议解决方法:

A、对这一部分物料,财务、仓库等部门协商统一处理,保证帐实相符。

优点:解决问题比较彻底,更免去了每个月大量的暂估冲销。以后可以避免这种事情发生,使帐面更为清楚。

缺点:处理起来可能困难较大,许多业务现有人员不太清楚,不能确认那笔业务肯定能处理

掉。

B、遗留问题不纳入系统,继续保持手工帐,做为备查记录,系统只核算现有实际的物料。优点:保证了系统物料的准确性,使包括生产计划中各种核算数据的更为准确。

一旦遗留问题发生业务还有备可查。

建议采用该方法处理遗留问题。

5.外贸产品价格差异比较大,事先无法确定价格,目前按计划价核算,调整比较频繁。

解决办法:建议仓库跟财务部商量,统一为‘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

6.新来的厂家在系统中维护不及时,导致录入采购入库单查询不到该单位。

解决方法:需要XX内部协商,书面明确岗位职责和流程,什么岗位什么时间必须在ERP系统中维护,维护后以什么方式通知相关岗位。

7.仓库跟财务的存货核算流程,在ERP系统如何实现?

解决方法:仓库和财务抽出专人,跟浪潮实施顾问讨论并最终确认实现流程。

8.采购订单和采购发票不能及时正确录入,导致仓库保管员录入采购入库单时无法及时参照订单,无法和发票及时核销,相关统计报表无法从系统中及时查询。

解决方法:该问题需要XX部门间协商。明确岗位职责,什么时间什么岗位必须录入什么样的单据,在某操作员不在时,谁来替代该岗位的工作,书面明确流程,否则,ERP系统的数据及时性无法保证,甩手工帐就比较困难,信息滞后也会导致各部门不会真正应用ERP系统,来处理日常业务。

9.限额计划不准确,对于车间紧急追加的物料,有时直接电话通知,在系统中不能及时录入,导致

领料时无法参照限额计划。限额领料计划在实际业务中无法真正控制领料。

解决方法:ERP系统本身是一个多部门协作共同运行的系统,所以部门间的工作职责分工明确、相互配合是非常关键的。建议XX部门之间首先明确岗位流程,对紧急追加物料是否进行限额管理,部门之间需要加强配合和沟通,保证上下游数据的及时、准确传递。

限额要求生产出及时录入

二、涉及到采购业务流程的问题

1.采购计划由生产计划生成后,由于仓库数据目前不准确,造成采购计划需要手工修改。

解决办法:建议在仓库数据不准确的情况下,可以暂时不用通过生产计划系统生成采购计划,直接手工录入或者暂时不用采购计划。

2.目前的比质比价处理从货源清单录入、到比价单完成,基本上都是业务员一人完成,并且只是把

手工审批结果录入。

解决办法:该流程目前在系统中只是其一个备查作用,实际应用意义不大,建议在ERP系统可以取消该流程。

3.关于小试、中试材料。

解决办法:建议小试、中试材料不纳入系统处理。

4.外贸采购员提出:因外贸订单较多,涉及品种繁多且较为琐碎,外贸包材每次需改版,相对来说都

是新产品,如果做订单将浪费大量人力物力。另外外贸发票的录入,因大部分是新品种、新规格且原料版本不完全相同,客户也有大部分新户,目前财务部、生产部和国际贸易部均不能同步进行,也给录入带来很大困难。

解决方法:需要XX内部协商解决,最终确定是否通过系统来录入。

5.外贸采购员提出:物料编码建议同品名、版本不同的合并。

解决方法:需要XX内部协商解决。

6.ERP系统中下发的采购计划品种不全。

解决办法:造成系统生成采购计划不全,有三种原因:

1)采购计划生成时考虑到现有库存情况,以及在途的物料,对不需要采购的物料,系统不再显

示该品种。而目前包括采购订单在内的各种数据还不准确,所以这就需要各部门及时准确录

入,形成准确的数据,才能保证采购计划准确。

2)物料的换算关系没有维护齐全,ERP运算后形成的数量为0,造成形成采购计划品种数量为0。

强烈建议物料维护人员正确维护主计量单位和生产计量单位之间的换算,另一方面计划员在下达计划时,发现物料数量为0的采购计划,应及时提醒物料维护人员添加换算关系。

3)物料清单维护时不全或不准造成生成的采购计划品种不全。需要认真检查物料清单的准确性。

7.ERP系统中形成的采购计划数量和车间上报的限额计划不符。

解决办法:生产计划运算出生的采购计划考虑了在途物料、安全库存、现有库存、采购批量等因

素,而车间上报限额时更多是人为判断车间库存,还需要采购人员人为的分析库存情况,确

定后才能最终生成采购计划。所以系统形成的采购计划和车间上报的限额肯定是有差别的。

三、涉及到仓库业务流程的问题

1、初始化时将材料库设为待检库和合格库和不合格库,其优点是:可以很方便的统计出合格、不合格、待检物料的数量和金额,管理上比较细致,生产计划计算时可以分仓库考虑,不合格库物料可以不考虑。缺点是操作相对复杂,必须进行从待检到合格库的调拨处理,比手工增加了一道手续。另外查询‘库存余额月报和日报’时由于调拨处理,造成在统计收入、发出时,虚增了发生额,但不影响余额。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建议解决方案如下:

1、按目前的方式处理,在查询‘库存余额月报和日报’时,如果不区分待检库、合格库、不合格库,查询报表的人员需要清楚对于收入和发出数存在虚增,重点关心期初数和结余数,否则,请单独分合格库、不合格库、待检库分别查询。这涉及到操作习惯问题。

2、取消目前的待检库、合格库、不合格库设置,只设置一个库。

 保留手工到货记录,对待检、合格、不合格情况进行登记。

 到货后登记手工到货记录后,仓库保管员参照订单录入采购入库单。

 物料检验合格后,登记库存帐,处于待检状态的物料不登记库存帐。

 如果检验不合格,可以直接删除该采购入库单,在到货记录上登记不合格物料情况。

 在查询‘库存余额月报’时,包含‘未记帐单据’,查询出来的数据包括待检和合格物料,由

于不存在调拨处理,所以就避免了发生额虚增的现象。

优点:保持了原来业务风格,操作简单,统计整个仓库时无发生额虚增现象。

2、关于人员和机器的配置问题:仓库提出计算机不够用,存在两人使用一台微机的情况,另外仓库人

员既管帐,又管物料收发,所以在录入及时性上存在一定困难。

解决方法:需要XX部门间开会讨论解决办法,必要时提交高层领导协调解决。

第五篇:个人所得税存在的问题及意见

四、我国个人所得税改革的几点建议改革

完善个人所得税制的基本思路是借鉴国外经验,结合我国现有的征管条件和税收法制环境现状,建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征收模式,即对工资薪金所得、经营所得等所得项目,采取综合征收;对其他所得分类征收。在税制要素的设计上,要扩大课税所得范围、改进扣除办法、适当调整税率、清理税收优惠。在征收管理上,要全面引入计算机,建立纳税人个人登记制度、个人财产登记制度,完善纳税申报制度、源泉扣缴制度,明确征纳双方的各项权利、义务和法律责任。正如钱晟教授所言:“第一,新生贵族的分配渠道不规范,很多隐性收入、灰色收入不为人知,更谈不上纳税;第二,现金交易普遍,存款实名制提供了征税的前提条件,但是征税机关又无权查,这是银行法的规定;第三,权大于法的现象依然存在。”鉴于此,个税征收方式应综合与分类相结合,对工资以外的收入加强个人申报,完善个人所得税的征管,加大个人所得税的执法力度,加强对高收入者个人所得税的管理,完善代扣代缴制度。沿着这个思路,笔者想从四个方面谈谈改革个人所得税制的问题。

(一)采取更符合国情的税制模式现行个人所得税实行的是分类税制,这种税制易导致处于同一收入水平的纳税人的纳税负担不相同的现象,显然是不公平的。随着居民收入来源的多渠道化,传统分类税制的逐一单项计税不仅操作上繁琐,还易出现有的收入重复计税、有的收入没有计税,更不合理处在于,由于不同收入来源税率不同,甚至导致相同总收入的两个人所缴纳税款不同。为简化个人所得税征收办法,真正达到调节贫富差距的目的,多数居民期望个人所得税征收应采取综合税制。因为综合税制模式综合考虑了纳税人包括各种收入在内的总收入水平,然后以此总收入作为纳税的参考,能比较好地体现公平原则。

笔者认为,从理论上说,综合税制最为合理,符合个人所得税设计思想。但它的有效实施必须以现代化征管手段为前提,目前国家虽然已经对居民的银行储蓄存款实行了实名制,但银行与税务机关的联网工作尚未展开。这种状况导致对纳税人的收入缺乏有效监控。因些以我国目前的征管水平,还不具备实施综合税制的条件,而适宜采用综合和分类相结合的混合所得税制模式作为过渡。混合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分类模式的缺陷,也是向综合模式过渡的有效措施。在采用混合制模式的情况下,对于某些应税所得,如利息、股息、红利所得等,可以按比例税率征收,不必实行综合申报纳税。另外,对于工薪所得可采用预扣代缴的征收方式。除少数工薪收入特别高的纳税人外,大多数可只进行年末调整,而不必申报纳税,这样可大大减少申报纳税人数。

(二)调整费用扣除标准,确定合理的免征额在有关个人所得税的众多话题中,目前人们最为关注的就是个人所得税的免征额问题。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可以发现《个人所得税法》的课税额是800元,而有一些地方已经改了,改到1000元、1200元、1600元不等,这是违法的。可是这也说明我们的法律是滞后的,我们的经济在增长,现在还保持在800元,地方的这些做法也提醒我们要修改《个人所得税法》。地方性法规从法理上讲,地方性法规不能与行政法规,也不能与法律相冲突,与行政法规、法律相冲突就是无效的,既然是无效的,地方这么做了,也促使我们要对法律进行一个修改。今年我国的个人所得税税法修改就涉及将工薪所得减除费用标准从800元提高到1600元,实行了20多年的800元的免征额问题明年起终于得以调整,这对于大多数的纳数人来说应该是得到了很大的优惠。但笔者认为,无论起征点是多少,都是针对个人的,没有计算家庭人口,没有考虑赡养系数,个人收入同样是3000元,两个人都就业的家庭和两个人就业的五人家庭,人均的税收负担差异就很大。实行分类与综合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模式后,应进一步明确和完善费用扣除的内容。扣除 的项目包括纳税人为取得纳税所得发生的支出、基本生计费用和特别扣除费用。基本生计费用扣除指为保证纳税人及其配偶和抚养人口必须的基本生活费用,确定该项扣除必须考虑到纳税人的负担能力和国家的政策情况,必须考虑纳税人对教育、医疗、住房和保险等的支出以及有无抚养人口及其数量。特别扣除主要是为保证中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需要和对特殊弱势群体的扶持照顾进行的薪金所得特别扣除和残疾抚养特别扣除等。对不同的纳税人采用不同的费用扣除标准,有利于公平税负。

(三)九级累进税率结构的合理调整我国当前的个人所得税实行的是九级累进税率。而有关统计显示,当前我国就业者月工薪收入高于5800元的人数不足2%。大部分人的月工薪收入在800元-5800元之间,是工薪个人所得税负担的主力,适用现行工薪所得税九级累进税率中第二级,即10%的人数比例最多,达到了35%,负担了工薪个人所得税的37.4%,使用第三级,即15%的人数达12.4%,负担了工薪个人所得税的47.5%。由此可见目前我国工薪所得税主要由普通收入阶层承担。笔者认为,应将工资、薪金所得适用个人所得税税率全月应纳税所得额第一级不超过500元的5%税率与第二级超过500元至2000元的10%税率合并为第一级,税率为5%,而将原第三级以上税率各降低5%,亦即最高边际税率由原45%调低为40%。这样既体现了宽税基、中税率的立法原则,又可增加财政收入,有利于公平税负。同时,对个人所得税项目中的劳动所得实行同等课税,可避免对同性质所得实行税率上的税收歧视,这种做法顺应了世界性税制改革的趋势。

(四)提高征收管理水平,减少税源流失1.采取有效措施强化个人所得税的征管理(1)积极推进个人所得税全员全额管理。全员全理是我国新《个人所得税管理办法》提出的一个亮点,是我国个人所得税征管的方向。税务机关要通过全员全额管理全面掌控个人收入信息,实现对高收入者重点管理。一是尽快建立起完整、准确的纳税人档案体系。依托个人身份证件号码,编制纳税人识别号,以此为基础,按照“一户式”储存的要求,建立完整、准确的纳税人档案,对纳税人的各项收入来源和与其纳税事项有关的各种信息进行归集和整理,并实施动态管理。同时,纳税人识别号还应强制用于储蓄存款、购买房地产等大宗经济活动,并且广泛用于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二是进一步推进代扣代缴明细申报工作。要求扣缴义务人报送其支付收入的个人基本信息、支付个人收入和扣缴税款明细信息以及其他相关信息。

(2)进一步加强对高收入者的重点管理。实现个人所得税调节社会收入分配的政策目标,主要应体现在对高收入个人严格、有效的征管上。各级税务机关要继续把高收入行业和高收入个人作为加强个人所得税征管的重点,在自行申报、建立档案、税法宣传、代扣代缴、专项检查、案件稽查等各征管环节中,根据不同高收入行业和个人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不同的管理办法,提高管理质量。每年开展的专项检查将继续把高收入行业和高收入个人列为重点对象。对从专项检查和其他渠道发现的偷逃个人所得税以及其他违反个人所得税法的案件,要按照《税收征管法》的规定,严厉查处并给予曝光,而且且惩罚的力度一定要大,一定要强,使偷逃税者望而生畏。

(3)继续推进对税源的源泉管理。一是认真落实扣缴义务人和纳税人向税务机关双向申报的制度。扣缴义务人申报制度是控制个人所得税税源,掌握个人收入的有效手段,对强化个人所得税征管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要继续加强扣缴义务人的扣缴申报工作。同时,要从高收入者开始,逐步扩大纳税人自行申报纳税的范围。对扣缴义务人和纳税人报送的个人收入信息进行交叉比对,建立起有效的个人所得税交叉稽核体系。二是积极建立和落

实与社会各部门配合的协税制度,重点加强与工商、银行、海关、公安、文化、建设、外汇管理等部门的联系和合作,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4)尽快建立起全国统一的个人所得税征管信息系统。要将纳税人量多面广、税源分散隐蔽的个人所得税管好,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管理是必由之路。要按照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原则和“一体化”的要求,加快建立和推广个人所得税征管信息系统,对个人各项收入信息进行收集和交叉稽核,实现收入监控和数据处理的计算机化,在中央、省建立数据处理中心,并逐步实现税务与银行和其他部门之间的联网,掌握个人各种收入。

2.积极推动有利于个人所得税征管的外部环境的形成税务机关应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推动有利于个人所得税征管的外部环境的形成,例如:配合金融部门,加强现金管理,严格执行个人银行账户实名制,鼓励使用和大力普及信用卡消费,加快各银行间联网建设,实现信息互联互通;配合有关部门,规范职工工资收入管理,推行通过个人银行账户发放工资,将各种渠道发放的现金、实物、有价证券及其它福利等各种形态的收入,依法纳入个人所得税征管范围;加强与金融、保险、证券、房地产、期货等掌握个人收入情况的部门和单位的信息沟通,为税务部门及时掌握各种经济往来和个人收入情况创造条件。

个人所得税制改革势在必行但任重而道远,我们在认识改革的紧迫性的同时,也要认识到它的艰巨性。毋庸质疑,改革个人所得税制对于完善我国税制建设和促进经济发展有着重大而深远的积极意义,但改革就免不了会带来一定的阵痛。这就不仅需要决策者要认真制定各项完备的改革计划和措施以尽量减轻社会的阵痛,同时还要号召全社会的全力支持和配合,以大局为重,保证改革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深圳新闻网:《个人身份证汇集不同收入来源可减少税源流失》、《个人所得税体制改新代版的平均贫富》。

(2)徐滇庆、李金艳《中国税制改革》,中国经济出版社1997年1月出版。

我国个人所得税存在的问题及其改革措施作者:张玉婵

上传时间:2006-4-3 0:0

【摘要】由于现行个人所得税制存在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税收制度不完善等种种问题,使对其进行改革的问题迫在眉睫。从税制模式到具体的征收对象、费用扣除标准和税率结构等等,改革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问题,我们必须在改革目标的指引下,结合我国国情,遵循一定的原则来制定和落实各项计划任务,按部就班地稳步推进改革。笔者于本文中在借鉴他人成果的基础上就我国个人所得税存在问题及其改革措施进行探讨。

【关键词】个人所得税制 税制模式 免征额 征收管理 改革措施

【正文】:自1994年税制改革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完善和发展,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民群众收入水平的大幅提高,以及国家对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的进一步加强,个人所得税收入迅猛发展(个人所得税收入由1993年的46.82亿元增加至2004年的1737.05亿元,占税收总收入的比重从1993年1.33%上升至2004年的6.8%),个人所得税已经成为我国的第四大税种。而现行的个人所得税制从税制模式到费用扣除标准、免征额和税率结构等等存在着税负不合理、不公平等缺点,亟需进行相应的个人所得税改革。

一、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制存在的问题

(一)分类税制模式难以体现公平税负1.分类税制模式不能充分体现公平税负、合理负担的原则。所谓分类税制,就是根据收入来源不同,将收入分成不同应税所得项目,不同扣除税率和征收方式。我国目前对个人所得税实行分类所得税制模式,对纳税人不同性质的所得实行分项征税,对不同的项目采用不同的征税标准和方法。这种税制模式虽然既可控制税源,又可降低稽征成本,但不能全面衡量纳税人的真实纳税能力,不能区别纳税人各种负担状况,不利于纵向公平,容易造成应税所得来源渠道多、综合收入高的人不纳税或少纳税,而应税所得来源渠道单

一、综合收入少但相对集中的人却要纳税的现象,无法充分体现“税负公平”的税收原则。随着对高收入调节力度的不断加大,征管水平能力的不断提高,社会配套条件的进一步完善,我们国家这种税制模式弱点,就显得越来越突出。

2.对非工薪收入缺乏有效监控,造成不同来源的收入之间税负不公。对于工薪阶层而言,由于收入来源单一又实行代扣代缴制,因此其完税率最高,而高收入者由于各种原因收入来源多元化,渠道多而隐蔽,税务部门对其监管的难度较大且征收成本很高,逃税和漏税现象较多。而我国现行税制客观上方便了高收入者进行避税:个人所得税目前分11个项目,一个人可能有1个项目,另一个人可能有好多项目。因此,高收入者一般多源收入,纳税纳得少;而非高收入者收入单一,因此纳税纳得比较多。如月收入同为2000元,若都是工薪所得,应缴纳税款为95元,若2000元所得分别为工薪所得800元,劳务所得800元和稿酬所得400元,则不必缴纳税收。

3.按月、按次分项计征,容易造成税负的不公。现实生活中,由于种种原因,纳税人各月获得收入可能是不均衡的,有的人每月的收入相对平均,有的人的收入则相对集中于某几个月。而依照现行的税法规定,实行按月、按次分项计征,必然造成对每月收入平均的纳税人征税轻,对收入相对集中的纳税人征税重。如某人全年稿酬所得2000元为一次所得,需缴纳税款168元,若分3次分别取得800元、600元、600元,则不必缴纳税款。显然,这种分类税制,容易造成纳税人通过“肢解收入”,分散所得,分次或分项扣除等办法来达到逃税和避税的目的,导致税款严重流失。

(二)费用扣除不合理,造成税负不公现行个人所得税制的费用扣除方法,采用定额和定率相结合的办法。而现实生活中,由于每个纳税人取得相同收入所支付的成本、费用占收入的比率不同,甚至相差甚远,且每个家庭的总收入、抚养亲属的人数、用以住房、教育、医疗等项目支出也存在很大的差异,规定所有纳税人都从所得中扣除相同数额或相同比率的费用显然不合理,违背了个人所得税的的基本原则,即公平原则。

国内外居民税前扣除适用不同标准:国内居民税前扣除额人民币800元;而中国境内的外籍人员,在国内居民扣除基础上再扣除人民币3200元。“入世”后的中国,税收也应当按WTO规则体系和国际惯例进行调整,促进税收公平、公正,消除现行国内外居民纳税的不平等性。

(三)税率模式复杂繁琐,有违税负公平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基本上是按照应税所得的性质来确定税率,采用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相结合的结构,并设计了两套超额累进税率。这种税率模式不仅复杂繁琐,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税负不公:

1.工薪所得的超额累进税率级次太多,一部分税率很少使用。在实际生活中,过多的税率级次,使一些纳税人难以理解且不能接受,由此使部分纳税人为了降低税率级次而想方设法钻税法的漏洞,隐瞒所得。

2.九级与五级超额累进税率的实行,造成税负不公。超额累进税率存在差异,工资薪金所得适用九级超额累进税率,对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适用五级超额累进税率。这种税率制度在世界各国是不多见的,是与国际上减少税率档次的趋势不相吻合的。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承包、承租经营所得的税负轻于工薪所得的税负,造成税负不公。这种税负差别难以起到调节过高收入,缓解个人收入悬殊的矛盾,且有重课工薪收入者的倾向。

3.同是劳动报酬却套用不同的税率,造成税负不公。工资、薪金和劳务所得同是纳税人的劳动报酬所得,却分别套用九级超额累进税率和20%的比例税率,两者的实际税收负担存在较大的差别。课税所得同为4000元时,工薪所得的实际税收负担率为8.88%,而劳务所得的税收负担率则为20%;若一次劳务收入所得超过20000元,适用加成征收时,两者的税负差距进一步拉大,如同为25000元的收入,工薪所得的税收负担率为15.5%,劳务报酬的实际负担率则为24%,成为所有类别中负担率最高的所得。显然对这两类所得实行不同的税率,造成纳税人之间的税负不公。

4.按现行税收征收标准测算,各类所得税收负担水平不一。月所得在4000元以下时,各类所得的税收负担率最高的为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其他依次为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中方人员工资、薪金所得,生产经营和承包、承租经营所得,而外方人员的工资、薪金所得则不必缴税。随着收入上升到20000元以上如为25000元时,则劳务报酬的税收负担率最高,其他依次为利息、股息、红利所得,中方人员工资、薪金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外方人员工资、薪金所得,生产经营和承包、承租经营所得和稿酬所得。可见,数量相同的所得属于不同的类别,税负明显不同,无法体现“多得多征,公平税负”的原则。

(四)税务部门征管作息不畅,个人所得税征管制度不健全由于受目前征管体制的局限,征管信息传递并不准确,而且时效性很差。不但纳税人的信息资料不能跨征管区域顺利传递,甚至同一级税务部门内部征管与征管之间、征管与稽查之间、征管与税政之间的信息传递也会受阻。同时,由于税务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缺乏实质性的配合措施(比如税银联网、国地税联网等),信息不能实现共享,形成了外部信息来源不畅,税务部门无法准确判断税源组织征管,出现了大量的漏洞。同一纳税人在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内取得的各项收入,在纳税人不主动申报的情况下,税务部门根本无法统计汇总,在征管手段比较落后的地区甚至出现了失控状态。这与公民的纳税意识比较淡薄有关,加之个人所得税以自然人为纳税义务人,直接影响个人的实际收入,且征收过程中容易涉及个人经济隐私,并且由于计算困难,扣除复杂,税源透明度低,涉及面广等原因,使得个人所得税成为我国征收管理难度最大,偷逃税面最宽的税种。此外,对偷逃个人所得税行为惩处不力,影响个人所得税征管执法的严肃性。

二、个人所得税制改革的目标与原则

现行个人所得税制存在的问题严峻而不容忽视,它势必会影响我们整个改革开放和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大局,因此,必须尽快地出台相应的目标与原则,以指引和规范改革的进行。笔者认为,个人所得税制改革主要有以下目标与原则。

(一)个人所得税制改革的目标现阶段,我国个人所得税改革的目标是:适应加入WTO和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完善税制,提高税收征管水平,重视实现调节分配和财政收入职能,更有效地发挥个人所得税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积极作用,逐步将个人所得税建设成为主体税种。

(二)个人所得税制改革应遵循的原则1.调节收入分配,促进公平。促进公平应是个人所得税制改革的的首要原则。现阶段,我国社会收入分配不公的问题已经很突出。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强调的是共同富裕,我们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可前提是勤劳致富,并且希望先富的带动后富的,形成优势效应。但实际情况与我们的政策设想有差距。种种情况表明,我国政府目前确有必要尽快制定相关政策并采取各种措施,加大对收入再分配的调节力度。从理论上说,个人所得税在收入再分配方面有着突出的作用,所以理当成为调节收入的主要手段。

2.与国际惯例接轨,适当考虑国情。加入WTO是现阶段税制改革必须考虑的重点因素之一。个人所得税制改革必须按照WTO的要求,改变现行税法中不符合国际惯例的做法,通过与其他国家税法的国际比较及参考各国的成功经验等,全面与国际惯例接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接轨并非意味着“全盘西化”。改革必须适当考虑我国国情,要与我国现阶段的收入水平和征管能力相适应,同时体现一定的超前性,使改革的先进性和税法的稳定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既向各国普遍做法靠拢,又具有中国特色的个人所得税制。

3.重视发挥财政收入职能。从所得税的职能角度看,财政收入职能是基础,也是发挥调节作用的必要前提。只有税种收入规模达到一定程度,才能较好地发挥个人所得税调节分配的作用。

三、对最新颁布的《个人所得税管理办法》简要分析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完善和发展,居民收入水平大幅提高,个人所得税收入迅猛发展。但是,在对个人所得税的征收管理上,由于我国尚未建立个人收入监控体系,社会初次分配秩序不规范,大量现金交易存在等原因,使得税务机关难以真正掌握个人收入的实际性质及金额,难以做到应收尽收,难以消除现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形式存在的隐性化、多样化现象。为了充分发挥个人所得税调节收入分配的职能作用,加强个人所得税征管,国家税务总局于2005年7月6日颁布《个人所得税管理办法》,从制度建设、技术手段、管理规范等方面,系统、完善地提出了进一步规范和加强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工作的方式、方法。

(一)建立个人收入制度。作为个人所得税征管工作长期以来的重点也是难点,是纳税人个人信息的来源及其真实度。《办法》正是从这一难点入手,提出了要建立个人收入档案制度,实现个人收入“一户式”管理。《办法》要求税务机关必须从源头严格把关,按税法规定审核扣缴义务人申报数据是否包含了支付收入所有个人的基本信息、支付收入额和扣缴税款等明细信息,以及其他相关信息。同时,税务机关应对扣缴单位报送来的明细信息,以及自行申报纳税人申报来的基础信息、收入及纳税信息,以纳税人身份证照号码为唯一标识,建立个人收入“一户式”档案,按人头对这些信息进行分类、筛选、归集、比对和分析,实

施精细管理。

(二)实行全员全额管理。《办法》的另一亮点,就是全员全额管理概念的提出。个人收入档案建立起来后,相关配套管理措施与手段也是不可或缺的。在尽可能地把所有个人所得税纳税人都纳入到税收管理中后,我们可以从中选取管理的重点、难点以及查实高收入个人是否足额纳税,通过对信息的汇总分析、纳税评估,避免纳税人多处分解、漏报少报收入,达到税款应收尽收的目的,最终由对高收入者的重点管理,实现对取得应税收入个人的全员全额管理。

(三)高收入者个人所得税征管的操作层面予以细化。《办法》不仅要求各地将金融、保险、证券、电力、电信、石油、石化、烟草、民航、房地产、高等院校、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中介机构、体育俱乐部等高收入行业人员,个人投资者、影视明星、歌星、体育明星等高收入个人,临时来华演出人员等纳入重点纳税人的范围,而且也要求各地从收入较高、知名度较高、收入来源渠道较多、收入项目较多、无固定单位的自由职业者、税收征管影响较大等人员中,选择一定数量的个人作为重点纳税人,从而对其实施滚动的动态重点管理。

2005年10月27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三次修正案对个税法的修订只是提高了免征额以及加强了对高收入者的税收征管,而对之前公众普遍关注的税率、调节收入分配等问题并没有触动,即在今后一个时期内,普通工薪阶层仍然是缴纳个税的主力军。这个“基本面”,决定了对个税法的争议今后还将持续下去。同时,由于此次调整是“微调”,是“渐进”式的改革,并没有触动整个个税法乃至个税体制的根基,旧的个税法所暴露出来的问题也就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它们仍将在一个时期内继续困扰着“纳税人”和由“纳税人”供养的政府部门。

四、我国个人所得税改革的几点建议改革

完善个人所得税制的基本思路是借鉴国外经验,结合我国现有的征管条件和税收法制环境现状,建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征收模式,即对工资薪金所得、经营所得等所得项目,采取综合征收;对其他所得分类征收。在税制要素的设计上,要扩大课税所得范围、改进扣除办法、适当调整税率、清理税收优惠。在征收管理上,要全面引入计算机,建立纳税人个人登记制度、个人财产登记制度,完善纳税申报制度、源泉扣缴制度,明确征纳双方的各项权利、义务和法律责任。正如钱晟教授所言:“第一,新生贵族的分配渠道不规范,很多隐性收入、灰色收入不为人知,更谈不上纳税;第二,现金交易普遍,存款实名制提供了征税的前提条件,但是征税机关又无权查,这是银行法的规定;第三,权大于法的现象依然存在。”鉴于此,个税征收方式应综合与分类相结合,对工资以外的收入加强个人申报,完善个人所得税的征管,加大个人所得税的执法力度,加强对高收入者个人所得税的管理,完善代扣代缴制度。沿着这个思路,笔者想从四个方面谈谈改革个人所得税制的问题。

(一)采取更符合国情的税制模式现行个人所得税实行的是分类税制,这种税制易导致处于同一收入水平的纳税人的纳税负担不相同的现象,显然是不公平的。随着居民收入来源的多渠道化,传统分类税制的逐一单项计税不仅操作上繁琐,还易出现有的收入重复计税、有的收入没有计税,更不合理处在于,由于不同收入来源税率不同,甚至导致相同总收入的两个人所缴纳税款不同。为简化个人所得税征收办法,真正达到调节贫富差距的目的,多数

居民期望个人所得税征收应采取综合税制。因为综合税制模式综合考虑了纳税人包括各种收入在内的总收入水平,然后以此总收入作为纳税的参考,能比较好地体现公平原则。

笔者认为,从理论上说,综合税制最为合理,符合个人所得税设计思想。但它的有效实施必须以现代化征管手段为前提,目前国家虽然已经对居民的银行储蓄存款实行了实名制,但银行与税务机关的联网工作尚未展开。这种状况导致对纳税人的收入缺乏有效监控。因些以我国目前的征管水平,还不具备实施综合税制的条件,而适宜采用综合和分类相结合的混合所得税制模式作为过渡。混合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分类模式的缺陷,也是向综合模式过渡的有效措施。在采用混合制模式的情况下,对于某些应税所得,如利息、股息、红利所得等,可以按比例税率征收,不必实行综合申报纳税。另外,对于工薪所得可采用预扣代缴的征收方式。除少数工薪收入特别高的纳税人外,大多数可只进行年末调整,而不必申报纳税,这样可大大减少申报纳税人数。

(二)调整费用扣除标准,确定合理的免征额在有关个人所得税的众多话题中,目前人们最为关注的就是个人所得税的免征额问题。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可以发现《个人所得税法》的课税额是800元,而有一些地方已经改了,改到1000元、1200元、1600元不等,这是违法的。可是这也说明我们的法律是滞后的,我们的经济在增长,现在还保持在800元,地方的这些做法也提醒我们要修改《个人所得税法》。地方性法规从法理上讲,地方性法规不能与行政法规,也不能与法律相冲突,与行政法规、法律相冲突就是无效的,既然是无效的,地方这么做了,也促使我们要对法律进行一个修改。今年我国的个人所得税税法修改就涉及将工薪所得减除费用标准从800元提高到1600元,实行了20多年的800元的免征额问题明年起终于得以调整,这对于大多数的纳数人来说应该是得到了很大的优惠。但笔者认为,无论起征点是多少,都是针对个人的,没有计算家庭人口,没有考虑赡养系数,个人收入同样是3000元,两个人都就业的家庭和两个人就业的五人家庭,人均的税收负担差异就很大。实行分类与综合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模式后,应进一步明确和完善费用扣除的内容。扣除的项目包括纳税人为取得纳税所得发生的支出、基本生计费用和特别扣除费用。基本生计费用扣除指为保证纳税人及其配偶和抚养人口必须的基本生活费用,确定该项扣除必须考虑到纳税人的负担能力和国家的政策情况,必须考虑纳税人对教育、医疗、住房和保险等的支出以及有无抚养人口及其数量。特别扣除主要是为保证中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需要和对特殊弱势群体的扶持照顾进行的薪金所得特别扣除和残疾抚养特别扣除等。对不同的纳税人采用不同的费用扣除标准,有利于公平税负。

(三)九级累进税率结构的合理调整我国当前的个人所得税实行的是九级累进税率。而有关统计显示,当前我国就业者月工薪收入高于5800元的人数不足2%。大部分人的月工薪收入在800元-5800元之间,是工薪个人所得税负担的主力,适用现行工薪所得税九级累进税率中第二级,即10%的人数比例最多,达到了35%,负担了工薪个人所得税的37.4%,使用第三级,即15%的人数达12.4%,负担了工薪个人所得税的47.5%。由此可见目前我国工薪所得税主要由普通收入阶层承担。笔者认为,应将工资、薪金所得适用个人所得税税率全月应纳税所得额第一级不超过500元的5%税率与第二级超过500元至2000元的10%税率合并为第一级,税率为5%,而将原第三级以上税率各降低5%,亦即最高边际税率由原45%调低为40%。这样既体现了宽税基、中税率的立法原则,又可增加财政收入,有利于公平税负。同时,对个人所得税项目中的劳动所得实行同等课税,可避免对同性质所得实行税率上的税收歧视,这种做法顺应了世界性税制改革的趋势。

(四)提高征收管理水平,减少税源流失1.采取有效措施强化个人所得税的征管理(1)积极推进个人所得税全员全额管理。全员全理是我国新《个人所得税管理办法》提出的一个亮点,是我国个人所得税征管的方向。税务机关要通过全员全额管理全面掌控个人收入信息,实现对高收入者重点管理。一是尽快建立起完整、准确的纳税人档案体系。依托个人身份证件号码,编制纳税人识别号,以此为基础,按照“一户式”储存的要求,建立完整、准确的纳税人档案,对纳税人的各项收入来源和与其纳税事项有关的各种信息进行归集和整理,并实施动态管理。同时,纳税人识别号还应强制用于储蓄存款、购买房地产等大宗经济活动,并且广泛用于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二是进一步推进代扣代缴明细申报工作。要求扣缴义务人报送其支付收入的个人基本信息、支付个人收入和扣缴税款明细信息以及其他相关信息。

(2)进一步加强对高收入者的重点管理。实现个人所得税调节社会收入分配的政策目标,主要应体现在对高收入个人严格、有效的征管上。各级税务机关要继续把高收入行业和高收入个人作为加强个人所得税征管的重点,在自行申报、建立档案、税法宣传、代扣代缴、专项检查、案件稽查等各征管环节中,根据不同高收入行业和个人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不同的管理办法,提高管理质量。每年开展的专项检查将继续把高收入行业和高收入个人列为重点对象。对从专项检查和其他渠道发现的偷逃个人所得税以及其他违反个人所得税法的案件,要按照《税收征管法》的规定,严厉查处并给予曝光,而且且惩罚的力度一定要大,一定要强,使偷逃税者望而生畏。

(3)继续推进对税源的源泉管理。一是认真落实扣缴义务人和纳税人向税务机关双向申报的制度。扣缴义务人申报制度是控制个人所得税税源,掌握个人收入的有效手段,对强化个人所得税征管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要继续加强扣缴义务人的扣缴申报工作。同时,要从高收入者开始,逐步扩大纳税人自行申报纳税的范围。对扣缴义务人和纳税人报送的个人收入信息进行交叉比对,建立起有效的个人所得税交叉稽核体系。二是积极建立和落实与社会各部门配合的协税制度,重点加强与工商、银行、海关、公安、文化、建设、外汇管理等部门的联系和合作,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4)尽快建立起全国统一的个人所得税征管信息系统。要将纳税人量多面广、税源分散隐蔽的个人所得税管好,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管理是必由之路。要按照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原则和“一体化”的要求,加快建立和推广个人所得税征管信息系统,对个人各项收入信息进行收集和交叉稽核,实现收入监控和数据处理的计算机化,在中央、省建立数据处理中心,并逐步实现税务与银行和其他部门之间的联网,掌握个人各种收入。

2.积极推动有利于个人所得税征管的外部环境的形成税务机关应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推动有利于个人所得税征管的外部环境的形成,例如:配合金融部门,加强现金管理,严格执行个人银行账户实名制,鼓励使用和大力普及信用卡消费,加快各银行间联网建设,实现信息互联互通;配合有关部门,规范职工工资收入管理,推行通过个人银行账户发放工资,将各种渠道发放的现金、实物、有价证券及其它福利等各种形态的收入,依法纳入个人所得税征管范围;加强与金融、保险、证券、房地产、期货等掌握个人收入情况的部门和单位的信息沟通,为税务部门及时掌握各种经济往来和个人收入情况创造条件。

个人所得税制改革势在必行但任重而道远,我们在认识改革的紧迫性的同时,也要认识到它的艰巨性。毋庸质疑,改革个人所得税制对于完善我国税制建设和促进经济发展有着重

大而深远的积极意义,但改革就免不了会带来一定的阵痛。这就不仅需要决策者要认真制定各项完备的改革计划和措施以尽量减轻社会的阵痛,同时还要号召全社会的全力支持和配合,以大局为重,保证改革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深圳新闻网:《个人身份证汇集不同收入来源可减少税源流失》、《个人所得税体制改新代版的平均贫富》。

(2)徐滇庆、李金艳《中国税制改革》,中国经济出版社1997年1月出版。

下载个人所得税征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个人所得税征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个人所得税征管存在问题及对策

    2015届会计专业毕业生毕业作业 课题名称:个人所得税征管存在问题及对策 学生姓名:XX 指导教师: XX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2015年2月 内容摘要 我国于1980年9月颁行了《个人所得税......

    对我国当前个人所得税征收存在问题的浅析

    对我国当前个人所得税征收存在问题的浅析 2010-3-12 9:44 韦汉勋 【大 中 小】【打印】【我要纠错】 摘要:个人所得税的征收,不仅是税收的问题,还涉及到国家的财政安全和经济安......

    导医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导医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一、导医的重要性 顾客进入门诊大厅,首先见到、接触到的是导医,所以导医的形象、气质、服务、言语、行为很重要,代表着门诊的整体形象。 导医的服务......

    计生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近年来,随着我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区逐渐南移,新建了不少的新社区,我们朝阳街道就属于其中之一,计划生育管理逐渐成为新社区目前计划生育的一大难点。正视计划生育管理存在的问......

    志愿者协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对志愿者协会工作的几点想法 我觉得现在志愿者协会存在几个如下问题: (1) 参与活动,值班的积极性不高。现在办公室值班的人慢慢变少,就是固定的几个人。参与活动也是。这学期除了......

    当前信访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信访工作作为联系人民群众的纽带和连心桥,在为党委政府分忧、为信访人解难、维护社会稳定中确实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得到了信访人的首肯和认同,同样得到了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

    变频供水系统中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

    变频调速供水系统中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 郑 和 刘文锋 (深圳市华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广东 深圳 518040) 摘要:本文从理论上分析变频供水系统中常见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实际解决......

    城市园林绿化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城市园林绿化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一、 城市园林绿化的发展 我国城市园林绿化的整个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是从绿化到美化的过程。 新中国刚成立时,我国城市园林绿化,基本上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