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物权法上的排除妨害请求权(小编整理)

时间:2019-05-14 21:49: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析我国物权法上的排除妨害请求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析我国物权法上的排除妨害请求权》。

第一篇:浅析我国物权法上的排除妨害请求权

【排除妨害请求权】浅析我国物权法上的排除妨害请求权

一、什么是排除妨害请求权

(一)妨碍、损害与妨害

排除妨害请求权系因妨害行为而引起,因此,妨害行为的界定自然重要。与妨碍和损害相比,妨害行为是一种持续侵犯他人享有之物权但又未必造成实际损害的行为。详言之,妨害行为具有如下特征:

1、妨害是一种干扰和侵犯他人物权的行为或事件。须注意,这里的“干扰和侵害物权”不等于“侵权”,而是泛指对他人物权强行施加了一种广义上的“不利影响”,从而破坏了他人物权的完好性和他人行使物权的顺畅性。自然力导致的事件也可能构成妨害,如大风吹倒某人的树,拦住了邻居的出口。

2、妨害是一种持续性的行为或事件(状态)。一次性行为则不构成妨害,对此,若对权利人造成损害,可请求损害赔偿;若无损害,则既不能请求损害赔偿,也不能请求排除妨害。但自然事件引发的持续性障碍则可能构成妨害(如某人在自己土地上堆放的物滚落到邻居园子里)。正是由于妨害行为具有此特征,排除妨害请求权适用诉讼时效才不会造成对权利人保护不周的后果。关于诉讼时效问题,容后详述。

3、妨害状态并不要求存在实际损害。实际损害是侵权损害赔偿的要件之一,不是排除妨害请求权的要件。这是妨害不同于损害的关键所在。

4、妨害状态可能存在实际损害。当存在损害并满足因果关系、过错要件时,权利人享有损害赔偿请求权;不过,权利人并非只能寻求此种救济,如果这种损害是一种持续性损害,那么权利人还可以只提起排除妨害请求权。[2]因而,在这个意义上,妨害不同于妨碍;根据文义解释和体系解释,《民法通则》134条(责任方式)“排除妨碍”中的“妨碍”,是与“损害”相并列而存在的,妨碍的状态中不可能包含损害。

5、妨害还包括现在没有实际损害但有可能产生实际损害的行为。这种情形下赋予物权人排除妨害请求权,有些类似于合同法上的预期违约规则,可称之为“预期侵害”规则。就此而言,妨害是一个专有名词,是妨碍所无法替代的。

(二)排除妨害请求权和消除危险请求权

依据《物权法》,排除妨害请求权分为排除妨害请求权和消除危险请求权。二者的主要差别在于,前者给他人物权带来的不利影响是现实存在、持续存在的,而后者给他人物权带来一种现实的损害危险。根据物权法的规定,消除危险请求权实际上是一种另类的排除妨害请求权。

1、排除妨害请求权。首先,排除妨害请求权不等于恢复原状请求权。恢复原状一般是针对己物遭受损害时权利人提出的请求;而排除妨害则是针对自己物权的行使受到不当限制而提出的请求,二者有本质区别。其次,排除妨害请求权只能在干扰行为达到“妨害”程度时才可提起;物权人应当容忍他人轻微的侵扰行为。个案中侵扰是否达到妨害的程度,由法官根据正常人的忍受度来加以确定。再次,排除妨害请求权的要件不包含行为人的过错,即只有两个:妨害状态;他人行为与妨害状态之间的因果关系。另外,根据物权法条文可知,排除妨害请求权仅仅是物权保护的方式之一;单从此条文不能认为,对人身权的侵害(如隔壁夜晚音响声太大无法入睡)也能提出此请求权。对于此类的“侵扰”,只能求助于《物权法》相邻关系部分的规定。

2、消除危险请求权。这里的危险,首先必须是现实危险,而非权利人主观认定的危险。其次,这里的危险一旦“实现”,不必然构成侵权法上的损害。根据法条明确规定,这里的危险只要达到可能构成现实妨害的程度即可。[3]另外,消除危险的行为既可能是积极作为,也可能是消极不作为,具体内容,取决于请求权人的诉讼请求。

二、排除妨害请求权性质:物权请求权而非责任方式或侵权请求权

在大陆法系,物上请求权传统上历来被认为是物权这种绝对权所固有的保护方法,是其他救济制度无法替代的。传统物上请求权包括返还原物请求权、排除妨害请求权(含消除危险请求权)、损害赔偿请求权。但近来,对此质疑的声音并不鲜见。有学者主张我国物权法不必规定物权请求权,直接沿用《民法通则》民事责任方式的规定既可。[4]有学者认为,所谓的物权请求权全都可以归于侵权请求权范畴内。[5]其实,就性质而言,排除妨害请求权当属物权请求权无疑。理由如下:

首先,物权请求权的存在是物权优先效力体现的重要途径。物权是绝对权,而债权是相对权。物权优先于债权。二者并存时,效力有高低之分。物权请求权作为绝对权请求权,其效力高于债权请求权。

其次,物权请求权与债权(侵权)请求权的主旨不同。前者在于恢复物权的完美状态,后者主旨在于损害赔偿。应当说,在某种意义上,前者的要求低于后者。

再次,物权请求权与债权请求权的要件不同,证明要求不同。前者不要求证明过错,后者则要求。证明难易程度显然有别。

我国一向继受的是大陆法系传统。基于以上理由,我国应当恢复排除妨害请求权作为物权请求权的传统。当然,应当剥夺损害赔偿请求权作为物权请求权的资格,因为它是典型的侵权请求权。

三、关于排除妨害请求权的两个疑难问题

(一)行使主体问题:不动产承租人?

从第三十五条的表述来看,排除妨害请求权的行使主体是“一切享有物权的人”,即包括所有权人和他物权人。理论上,这些物权的权利人均可提出排除妨害请求权。有疑问的是:承租人对租赁物(尤其是居住房)的权利受到妨害,是否可提起此请求权?

从传统观点来看,答案似乎不言自明。承租人对租赁物享有的是债权,而非物权,因此,承租人不可提起排除妨害请求权。但设想一个简单的场景:承租人的邻居在自家院子里打井,明显危及到承租人所租住房屋的安全,对此,承租人却不享有消除危险请求权。这种局面似乎不能令人满意。[6]如前所述,排除妨害请求权针对的是对自己行使物权构成不当影响的行为或事件,其重点在于权利的顺畅行使,而非物的安全完好。在上例中,由于隔壁邻居的行为,承租人行使租赁权事实上已经受到了重大影响,因此完全符合排除妨害请求权的内在发生机理。

事实上,难题在于概念法学的桎梏。不过,一旦承认租赁权具有准物权的性质,那么这样的概念束缚也就不存在了。笔者认为,租赁权完全称得上是一种准物权。理由如下:首先,承租人对租赁物享有直接支配的权利;其次,承租人对租赁物之权利具有排他性。不仅可以对抗出租人,也可以排除其他任意第三人的干涉。再次,承租人对租赁物之权利具有优先性。“买卖不破租赁”,就是这种优先性最集中的体现。这种优先性是法定的、不可剥夺的。最后,从权能上看,承租人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乃至部分处分的权能,其范围之广丝毫不逊于某些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正因为如此,德国著名物权法学家沃尔夫认为,“租赁关系因此脱离了债权人和债务人债法上的相对关系,而获得了与物权一样对第三人的适用效力„„租赁关系中出现了一种人们称之为债权物权化的现象。”[7]

实际上,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立法例均对不动产租赁关系予以特别保护。如《日本民法典》第六百零五条(承租权的对抗效力)规定:“不动产租赁实行登记后,对以后就该不动产取得物权者,亦发生效力。”之所以如此,其原因在于租赁关系有其自身的特殊重要性。首先,租赁关系使物之使用和收益价值得以最大化,符合所有权的中心由“所有”向“利用”转移的趋势。其次,租赁对没有产权的广大民众的基本生活,对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均有重要意义。再次,一般情况下,土地、房屋的承租人在经济上处于弱势地位,无法与出租人取得事实上的平等地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承租人与出租人经济地位上的差距已有所改善)。因此,法律赋予了承租人特别的保护,其中主要表现在法律尽力维护租赁关系的稳定,赋予租赁权准物权地位。

因此,从更好保障租赁权的实现,维护租赁关系稳定的角度出发,法律应当规定,不动产承租人,至少在完成租赁登记后,在不动产租赁权的行使受到妨害或有妨害之虞时,有权提起排除妨害请求权。

(二)诉讼时效的问题:不适用诉讼时效?

关于排除妨害请求权及其他物权请求权是否适用诉讼时效,争议很大。总的来说,有肯定说、否定说和折中说。[8]

《物权法》草案第44条曾规定:“权利人请求排除妨害或者消除危险,不适用诉讼时效。”后来,此条被删除。

笔者认为,排除妨害请求权应当适用诉讼时效。理由如下:

首先,所谓“绝对权(物权)请求权不适用诉讼时效”这种看似毋庸置疑的说法实际上并没有合理可信的内在依据。众所周知,权利从性质上区分,可以分为请求权、支配权和形成权。形成权对应于除斥期间,而只有请求权才有诉讼时效。至于这种请求权是物权请求权还是债权请求权,则并无限制。[9]事实上,德国法上物权请求权大多适用诉讼时效。例如,《德国民法典》第197条第1款规定,基于所有权和其他物权所产生的返还请求权的时效期间为30年;第1004条规定,物上排除侵害请求权和停止侵害请求权的时效期间仅为3年。

其次,“持续性行为无法适用”这种说法也很奇怪。“我们知道,如果停止侵害请求权、排除妨害请求权、消除危险请求权适用诉讼时效,在人格权遭受侵害或者受到现实的极可能发生的威胁的情况下,显然不合伦理。例如,怎么能因时间的经过,就任凭行为人侵害权利人的生命、健康、身体、自由、名誉、隐私等,而无权令其停止?”[10]实际上,无论对于物权还是人格权,对于已完成的损害,只能请求侵权法上的损害赔偿;对于仍未停止的持续性侵害,则根据一般法理,诉讼时效应当从侵害行为终了之时才起算,此时根本不会有诉讼时效经过的情形发生。可见,这种担心是对诉讼时效起算点的一种误解。

因此,物权上排除妨害请求权根据诉讼时效法理,应当适用请求权。只不过,该请求权只有在持续的妨害状态系基于自然事件引起时(如风吹倒邻居的大树拦住了出口)才有意义,对于持续性妨害行为导致的持续性妨害状态而言,则无意义。因为如前所述,在后者,持续妨害行为若未结束,则时效并未起算;[11]妨害行为一旦结束,排除妨害请求权也就不可再提起。

四、排除妨害请求权与“相邻关系请求权”的异同

(一)二者的交叉及原因

《物权法》与35条排除妨害请求权有紧密关系的当属“第七章相邻关系”。此部分共九个条文,其中绝大多数可与排除妨害请求权构成请求权规范的竞合。如第九十一条规定,“不动产权利人挖掘土地、建造建筑物、铺设管线以及安装设备等,不得危及相邻不动产的安全。”显然,若真的出现此种局面,权利受到妨害的一方既可以依据第三十五条享有排除妨害(消除危险)请求权,也可以依据第九十一条享有“相邻关系请求权”(姑且如此称呼)。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说,物权法中的数种相邻关系请求权都是排除妨害请求权这一一般性条款的具体体现。

为什么会出现二者交叉重叠的情形呢?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是排除妨害请求权的产生原因——妨害状态,大部分都是由于相邻近的人或物造成的。这种原因行为或事件的性质,决定了这两类请求权必然存在竟合与交叉。

(二)二者的不同点

排除妨害请求权与相邻关系请求权虽然存在大范围的竞合,但二者毕竟不是一回事。具体而言,它们存在以下区别:

首先,二者的义务主体不同。排除妨害请求权的义务主体自然是权利人之外的任何人。相邻关系请求权的义务主体只能是相邻不动产权利人。当然,这种相邻绝非仅指“地理上的毗邻”。但无论如何,相邻关系请求权的义务主体要比排除妨害请求权的义务主体狭窄得多。

关于权利主体,有必要一提。前文续及,物权法规定排除妨害请求权的权利主体只能是物权人,笔者认为还应把不动产承租人纳入进来。同样,在相邻关系,依物权法的表述,权利主体是“不动产的相邻权利人”。从措辞上看,是否限于不动产的物权人并不明确。就应然层面而言,不动产的合法占有人(包括承租人)理所当然地应当被包含在内。

其次,二者方向不同。排除妨害请求权的方向是将外在介入降至最低,相邻关系请求权除了这一层外,还有一个方向是取得介入对方不动产领域的正当根据。一方的退让克制正是另一方的便利所在。为了便利也可能动用相邻关系请求权。

再次,二者的依附客体不同。排除妨害请求权是物权保全请求权,不限于不动产,动产物权人也可以主张此种请求权。而相邻关系请求权只能依托于不动产,只有不动产权利人才有所谓的相邻关系。

最后,二者的主旨不同。排除妨害请求权的主旨在于恢复物权的顺畅行使,其重点在于物权行使;相邻关系请求权的主旨在于协调相邻不动产权利人的相互关系,按法条的表述,其重点在于“有利生产、方便生活”。换言之,后者的重心是人的安宁生活,这也是相邻关系在普通法上的对应制度“侵扰”的要义所在。

此外,二者的一般化程度不同。排除妨害请求权属于一般性条款,而相邻关系请求权是具体的列举性规定。除了《物权法》第八十六条到第九十二条列举的排水、通行、采光等规定的外,其他情形若要适用相邻关系请求权必须有法律明确规定,[12]或存在明确的“当地习惯”。就此而言,前者的适用范围比后者大得多。

我国《物权法》明文规定排除妨害请求权这一物权请求权,这对于完善我国法律体系、保障物权实现具有重大意义。不过也要看到,排除妨害请求权的意义不仅在于保障物权,在人身权和知识产权领域,它也有适用的空间。[13]排除妨害请求权在我国其他法律部门的扩展还须寄希望于立法和司法解释的不断完善。

第二篇:物权法关于排除妨害、消除危险请求权的规定

免费法律咨询就上法帮网

关于排除妨害、消除危险请求权的规定

排除妨害也是物权保护的一项基本方式,立法例很多。例如,德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四条规定排除和停止侵害请求权:(1)所有权人受到除剥夺或者扣留占有以外的其他方式的妨害时,可以要求妨害人排除妨害。所有权有继续受妨害之虞的,可以提起停止妨害之诉。(2)所有权人负有容忍妨害义务的,不享有上述请求权。意大利民法典第九百四十九条规定否认所有权之诉:物品的所有人为宣告在自己的物品上不存在他人的权利,可以以惧怕遭受损害为由提起否认所有权之诉。我国台湾地区“民法”第七百六十七条规定所有权人之物上请求权:所有人对于妨害其所有权者,得请求除去之。我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四条第一款规定的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包括排除妨碍。

物权遭受妨害的,物权人有权请求排除妨害。例如,侵权人设置路障妨害通行,物权人可以请求排除妨害。

被排除的妨害需具有不法性,倘若物权人负有容忍义务,则无排除妨害请求权。

消除危险也是物权保护的一项基本方式,立法例很多。例如,意 1 免费法律咨询就上法帮网

大利民法典第九百四十九条规定否认所有权之诉:物品的所有人为宣告在自己的物品上不存在他人的权利,可以以惧怕遭受损害为由提起否认所有权之诉。第一千一百七十一条规定新施工警告:由于惧怕如同在他人土地上进行的施工那样可能给自己的土地、权利或者占有造成损害,土地的所有人、物权人或者占有人可以请求司法机关发出新施工警告,但是,以施工尚在进行并且自施工开始之日起未超过1年者为限。在进行简单的事实审理之后,司法机关可以做出禁止继续施工或者在施工方采取适当的防范措施的情况下准许继续施工的处理决定。在第一种情况下,如果提出的异议没有充分的依据,则控告方应当赔偿施工方因停工造成的损失;在第二种情况下,尽管施工方取得了继续施工的许可.但是,在控告方胜诉的情况下,施工方应当根据判决拆除建筑物或者缩减工程范围,在给控告方造成损失的情况下,还应当向控告方承担赔偿损失的责任。

第一千一百七十二条规定惧怕损害之诉:由于惧怕位于自己享有权利的财产或者占有的财产附近的任一建筑、树木或者其他物品可能发生给自己的财产、权利或者占有造成严重损害的紧急危险,所有权人、物权人或者占有人可以将这一危险告知司法机关,由司法机关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排除危险的措施。必要时,司法机关可以裁定为可能发生的危险提供适当的担保。我国台湾地区“民法”第七百六十七条规 2 免费法律咨询就上法帮网

定所有权人之物上请求权:有妨害其所有权之虞者,所有人得请求防止之。我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四条第一款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包括消除危险。

请求消除危险,又称请求防止侵害。侵害虽未发生,但物权面临遭受侵害的危险,存在被侵害的可能,对于这种可能发生的侵害,物权人有权请求相对人为一定行为或者不为一定行为,防止侵害,消除既存的危险,以避免侵害的发生。本文来源:法帮网(www.xiexiebang.com)

第三篇:排除妨害常用法律条文

《民法通则》

第八十三条 不动产的相邻各方,应当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精神,正确处理截水、排水、通行、通风、采光等方面的相邻关系。给相邻方造成妨碍或者损失的,应当停止侵害,排除妨碍,赔偿损失。

第一百三十四条 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主要有:

(一)停止侵害;

(二)排除妨碍;

(三)消除危险;

(四)返还财产;

(五)恢复原状;

(六)修理、重作、更换;

(七)赔偿损失;

(八)支付违约金;

(九)消除影响、恢复名誉;

(十)赔礼道歉。

以上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合并适用。

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除适用上述规定外,还可以予以训诫、责令具结悔过、收缴进行非法活动的财物和非法所得,并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处以罚款、拘留。

《物权法》

第八十四条 不动产的相邻权利人应当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则,正确处理相邻关系。

第八十五条 法律、法规对处理相邻关系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法律、法规没有规定的,可以按照当地习惯。

第八十六条 不动产权利人应当为相邻权利人用水、排水提供必要的便利。

对自然流水的利用,应当在不动产的相邻权利人之间合理分配。对自然流水的排放,应当尊重自然流向。

第八十七条 不动产权利人对相邻权利人因通行等必须利用其土地的,应当提供必要的便利。

第八十八条 不动产权利人因建造、修缮建筑物以及铺设电线、电缆、水管、暖气和燃气管线等必须利用相邻土地、建筑物的,该土地、建筑物的权利人应当提供必要的便利。

第八十九条 建造建筑物,不得违反国家有关工程建设标准,妨碍相邻建筑物的通风、采光和日照。

第九十条 不动产权利人不得违反国家规定弃置固体废物,排放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噪声、光、电磁波辐射等有害物质。

第九十一条 不动产权利人挖掘土地、建造建筑物、铺设管线以及安装设备等,不得危及相邻不动产的安全。

第九十二条 不动产权利人因用水、排水、通行、铺设管线等利用相邻不动产的,应当尽量避免对相邻的不动产权利人造成损害;造成损害的,应当给予赔偿。

第四篇:排除妨害起诉书(本站推荐)

民事起诉状

原告:XXX,女,汉族,XXXX年XX月XX日生,住址XX市XX区XXX楼XX号。身份证号:XXXXXXXXXXXXX 被告:XXX,女,汉族,XX岁,现住XX市XX区XXX楼XXX号。联系电话:XXXXXXXX 被告:XXX,女,汉族,XX岁,住址XX市XX区XXX楼XXX号。联系电话:XXXXXXXX 被告:XXX,男,汉族,XX市XX区XXX楼XXX号。联系电话:XXXXXXXX 诉讼请求:三被告搬出位于XX市XX区XX楼XX号的房屋,停止对原告所有权和居住权的侵害,排除对原告正常居住和生活的妨碍。

事实和理由:

被告XXX与被告XXX系姐妹关系,被告XXX与被告XXX系夫妻关系。原告与XXX系夫妻关系,二人的婚姻为后结合婚姻,被告XXX与XXX系XXX与前妻所生之女。原告与XXX于1977年2月27日结婚,结婚时被告XXX、XXX均已成年。

原告与丈夫XXX于1998年购买了位于XX市XX区XX楼XX号的房屋,并一直居住至今。XXX于2012年4月19日病逝。XXX病逝后XXX、XXX、XXX三被告不念其父与原告共同生活了三十多年的感情,为占有上述房屋强行搬入该房屋居住,并要求原告搬出房屋。三被告经常对原告进行辱骂和殴打,有时还将原告反锁在门外,不让原告进屋休息,给原告的身体上和精神上带来巨大的伤害。

面对被告的辱骂、殴打和无理要求,原告多次拨打110求助,公安民警多次出警解决,当地居委会工作人员也多次出面指责三被告,让三被告搬回自己原来的住所,但三被告不但不听劝阻,反而变本加厉虐待原告。原告是一个75岁的老人,年事已高,体弱多病,经不起三被告如此惨无人道的折腾,故诉诸法律,寻求公力救济。

原告认为,位于XX市XX区XX楼XX号的房屋系原告与丈夫XXX的夫妻共同财产,原告对该房屋享有所有权,且原告自购买该房屋后一直在该房屋居住至今,对该房屋享有居住权。根据我国《物权法》第四条之规定:“国家、集体、私人的物权和其他权利人的物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被告的非法搬入侵害了原告对该房屋的所有权,被告的非法行为及无理 要求妨碍了原告的居住权,被告应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搬出系争房屋;又根据《侵权责任法》及《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相关之规定,被告对原告的辱骂和殴打侵害了原告的身体权和健康权,被告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原告请求人民法院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支持原告诉请,实现公平正义。

此致

XX市XX区人民法院

具状人:XXX

****年**月**日

第五篇:排除妨害案件如何定性

排除妨害案件如何定性?

作者: 汤云仙 发布时间: 2010-07-16 15:20:47

【案情】吴某和牛某系几十年的邻居,2009年4月初,吴某拆屋新建,牛某即阻止,称其建房会对自己的房屋造成损害。故只要吴某一开工,牛某夫妇二人就不顾年迈多病,坐在工地上阻止。吴某因数月无法顺利开工,遂向法院起诉,请求排除妨害。本案如何定性和处理,存在争议。

【争议】

第一种观点:本案应定性排除妨害。排除妨害请求权,是对物权的享有和行使受到占有以外的方式侵害时物权人对妨害人享有请求排除妨害,使自己的物权恢复到圆满状态的权利。牛某的行为造成吴某无法建房,是对其物权(用益物权)行使的妨害,吴某当然可以请求排除妨害,使建房能顺利进行。

第二种观点:本案应定性消除危险。消除危险与排除妨害的区别在于,妨害是现实存在的、持续存在的,危险是尚未发生但可能发生或者必然发生的妨害或损害,是从妨害中派生出来的。本案中,牛某的妨害行为已经结束,但妨害的危险是客观存在的,导致吴某持有多证、手续齐全却不能开工建房。因吴某请求排除的是虽未发生却客观存在的危险,故应定性消除危险。

第三种观点:本案应定性损害赔偿。本案既不能定性排除妨害,又不能定性消除危险,而只能以损害赔偿处理。对物权的妨害行为,如果不是持续进行的,而是短暂即逝或已经结束、撤销的,则尽管妨害行为曾经发生,物权人只能就妨害导致的结果请求损害赔偿等责任。本案中,牛某的妨害行为不是持续不断进行的,且在起诉前已经自行结束,因此吴某只能就损失部分请求损害赔偿。

【评析】

笔者同意第一种观点,理由是:

一、牛某的行为对吴某权利的行使造成了持续性的影响。通常认为,排除妨害的构成要件有三:一是被妨害的标的物仍然存在并由所有人占有;二是妨害人以占有以外的方法妨害权利人行使权利且这种行为是持续进行的;三是妨害必须是不正当的。本案的审查之所以发生争议,主要是因为对第二个构成要件的认识和理解出现了分歧。从表面上看,牛某的行为是间断的,不具有持续性,而似乎只是单个行为的集合。但实际上,只要吴某一开工,牛某就进行阻止,其行为已经对吴某权利的行使造成了持续性的影响,而且按照一般常识判断,受妨害的吴某已不敢施工,因此妨害行为是具有持续性的,故符合妨害的构成要件。

二、牛某的行为是一种现实的妨害,而不是一种将来发生的危险。消除危险是指物权人对有可能造成自己之物损害的设施的物权人请求其消除自己的危险。消除危险请求权与排除妨害请求权之间,既有关联性又有区别,从关联性的角度讲,消除危险是从排除妨害中派生出来的,二者都是因为相对人妨害物权的行为导致的。主要差异在于,排除妨害要求相对人积极地采取措施排除现实已经发生了的妨害;消除危险要求相对人积极地采取措施(作为)或者停止(不作为)某种行为以消除将来必然发生的妨害或损害。由此可见,妨害必须是已经发生的,而危险则是尚未发生的。本案中,牛某的行为已经发生并现实阻碍了吴某物权的行使,因此这是一种妨害行为,而不是一种危险行为,所以吴某只能请求排除妨害而不是消除危险。

三、排除妨害是物权保护请求权与侵权请求权的竞合,当事人可以自由选择。我国《物权法》第三十五条规定,妨害物权或可能损害物权的,权利人可以请求排除妨害或者消除危险,同时《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四条规定,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主要有:„

(二)排除妨碍;(三)消除危险„

(七)赔偿损失...。由此可见,两部法律的规定是竞合的。按照学界的一般意见,《物权法》规定的是物权保护请求权,属原权请求权,《民法通则》中规定的是侵权请求权,属次生请求权。从理论上讲,物权请求权是权利本身就有的权利,侵权请求权是新生的权利,这两个权利是并行不悖的。对此,著名教授崔建远有一个比较形象的说法,这两个请求权的关系就是中医和西医的关系,物权请求权是中医的方法,不伤筋动骨,吃药就行了。侵权请求权是西医的方法,吃药不行再开刀,开刀不行就截肢。因此,本案中两种请求权发生竞合时,当事人有选择的权利,可以根据“自己利益”的原则,选择对自己最为有利的一个请求权,法院无权干预。吴某请求排除妨害恢复施工,显然比单纯的请求损害赔偿将获得更大的利益。故其选择排除妨害起诉是符合法律规定的。

本案在判决和执行环节又有无障碍呢?如果法院对妨害行为作出否定评判,那么也只是对其前行为的评判,判决生效后再发生妨害行为,法院是否还要进行再次审理判决,又如何保证执行的顺利进行。笔者认为,如果对妨害行为作出了否定性的评判,那么执行内容就是对妨害行为的排除,在判决生效后再发生类似行为,只需采取执行措施即可,无需再行审判。关于执行,鉴于本案中牛某夫妇二人的特殊情况,法院也完全可以邀请地方有关部门参与,多渠道、多方式协调处理。当然,在立案审查的时候,可先行调解,争取化解于诉讼之外,尽量不动用裁判和强制执行手段,以达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下载浅析我国物权法上的排除妨害请求权(小编整理)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析我国物权法上的排除妨害请求权(小编整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5年北京房地产经纪人:排除妨害、消除危险请求权考试试题

    2015年北京房地产经纪人:排除妨害、消除危险请求权考试试题 本卷共分为2大题50小题,作答时间为180分钟,总分100分,60分及格。 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

    上海2016年下半年房地产经纪人:排除妨害、消除危险请求权考试题

    上海2016年下半年房地产经纪人:排除妨害、消除危险请求权考试题 本卷共分为2大题50小题,作答时间为180分钟,总分100分,60分及格。 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

    [法律文书]民事起诉状(排除妨害纠纷)

    法妞问答 www.xiexiebang.com 民事起诉状 原告:姓名,性别 ,民族 , 年 月 日出生,住址: 省 市 区 路 小区 号楼 单元 室。 联系电话:被告:姓名,性别 ,民族 , 年 月 日出生,住址: 省 市......

    物上请求权[推荐5篇]

    物上请求权,也称物权的请求权,是指当物权的圆满状态受到妨害或有被妨害之虞时,物权人为了排除或预防妨害,请求对方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权利。物上请求权的目的为排除妨......

    代理词(齐欣华--胡文山)排除妨害纠纷(模版)

    代 理 词 受本案被告齐欣华的委托,并结合本案事实和法律规定及庭审调查情况,除在庭审中已阐述的举证、质证意见外,补充发表以下代理意见,请法庭参考采纳。 第一、被告李凤霞在此......

    于忠华诉于斌排除妨害案庭审现场

    于忠华诉于斌排除妨害案庭审现场 【案例】1995年5月于忠华承包商河县白桥镇白桥村委会土地一块,经营面粉厂,并相继建造房屋11间、厂房7间及安装了变压器等相关设施设备。2006......

    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浅析

    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浅析 中国《诉讼法大辞典》对“非法证据”的界定:不符合法定来源和形式的或者违反诉讼程序取得的证据资料。与之 对比,我国证据的合法性必须符合以下四......

    余某等诉上海某房地产发展有限公司排除妨害纠纷案

    余某等诉上海某房地产发展有限公司排除妨害纠纷案 当事人: 法官: 文号: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法院 原告余X,男,1951年2月28日生,汉族,株式会社X工作,住本市X路X弄X号X室。 原告喻X,女,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