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市重点湖泊蓝线管理办法[5篇范例]

时间:2019-05-14 21:37: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黄冈市重点湖泊蓝线管理办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黄冈市重点湖泊蓝线管理办法》。

第一篇:黄冈市重点湖泊蓝线管理办法

黄冈市重点湖泊蓝线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三稿)

第一条 为加强黄冈市重点湖泊形态保护及生态资源保护,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城市蓝线管理办法》、《湖北省湖泊保护条例》、《黄冈中心城区蓝线管理办法》,结合黄冈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重点湖泊是指我市列入湖北省保护名录里的湖泊水面面积10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及城中湖泊。

本规定所称重点湖泊蓝线,是指重点湖泊地表水体保护和控制的地域界线。

蓝线范围包括湖泊水域、岸线等以及湖泊保护区。湖泊保护区按照湖泊设计洪水位划定,包括湖堤、湖泊水体、湖盆、湖洲、湖滩、湖心岛屿等。城市规划区内的湖泊,湖泊设计洪水位以外不少于50米的区域划为湖泊保护区;其它重点湖泊保护区外围根据湖泊保护的需要划定,原则上不少于保护区外围500米的范围。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城市(乡)规划区内蓝线的划定、监督和管理。

第四条

市、县(市、区)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是重点湖泊蓝线划定的行政主管部门,负责重点湖泊蓝线的划定管理工作。

住建、国土、水利、渔业、环保、林业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照各自职责,依法做好重点湖泊蓝线监督和实施管理工作。

第五条 相关县(市、区)人民政府、黄冈经济开发区管委会,黄冈白潭湖片区筹建委员会、龙感湖管理区及其辖区内的乡镇、街道办事处、社区和村(居)民委员会,要认真履行属地管理职责,及时采取措施加强监管,协助做好重点湖泊蓝线管理工作。

第六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湖泊和遵守重点湖泊蓝线管制的义务,有对违反重点湖泊蓝线管制行为进行监督检举的权力。

第七条

重点湖泊蓝线范围应当在编制城市(乡)规划时划定。其划定、报批、公示应当与城市(乡)规划同步进行,但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不得公开的除外。

第八条 划定重点湖泊蓝线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重点湖泊蓝线应当根据城市(乡)规划所控制的湖泊界限划定;

(二)重点湖泊蓝线控制范围应当包括为保护重点湖泊水体而必须进行控制的区域;

(三)重点湖泊蓝线划定应当考虑堤防、防洪、环保、景观、排灌等需要;

(四)控制范围清晰,附有明确的地理坐标及相应的界址地形图;

(五)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国家有关技术标准、规范的要求。

第九条 划定蓝线,应当明确下列内容:

(一)在城市(乡)总体规划编制阶段,应当确定城市(乡)规划区范围内需要保护和控制的重点湖泊,划定重点湖泊蓝线,明确重点湖泊蓝线保护和控制的要求。

(二)在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阶段,规定重点湖泊蓝线范围内的保护要求和控制指标,明确蓝线的控制范围。

(三)在划定重点湖泊蓝线时应与《黄冈市城市总体规划》及相关县(市、区)的城市(乡)总体规划相衔接。

第十条

重点湖泊蓝线正式方案形成前应征求相关部门及市民意见。重点湖泊蓝线划定后,应报市人民政府审批,并报省住建厅备案。批准的重点湖泊蓝线由市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向社会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为三十天,接受公众监督。

第十一条 重点湖泊蓝线一经批准,不得擅自变更或调整。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对重点湖泊蓝线提出变更或调整:

(一)城市(乡)规划修改对城市(乡)用地布局的调整引起重点湖泊蓝线的变化,需根据新的城市(乡)规划作相应变更的;

(二)经论证批准的城市(乡)重要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穿越或占用重点湖泊蓝线的;

(三)其他确有必要调整重点湖泊蓝线,并经专家论证、城市(乡)规划法定审批机关批准的。

第十二条 确需对重点湖泊蓝线进行变更或调整的,应向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由城乡规划部门会同水利、环保等行政主管部门组织论证后按城市(乡)规划审批程序报批。

第十三条 重点湖泊蓝线内属城市功能性公共市政基础设施包括道路、绿化、管线等建设项目,应当依法向市或县(市)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规划许可手续。涉及住建、水利、渔业和文物保护等其他行政审批事项的,应当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相应审批手续。

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出具规划条件,审查总平面设计方案,核发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应当符合重点湖泊蓝线要求。

在湖泊蓝线管理范围内从事各类活动,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湖泊蓝线范围内的土地,应当优先安排湖泊整治、湖泊绿化以及其它有利于湖泊保护工程;

(二)各类建筑物的改建、扩 4

建应当严格限制;

(三)城市建成区内沿湖建筑物应当符合城市建筑要求;

(四)有利于水环境保护。

第十四条 因其他特殊情况需要临时占用重点湖泊蓝线内用地的,应当依法办理相关审批手续并限期恢复。

第十五条 纳入重点湖泊蓝线划定的各类用地、建(构)筑物、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及其控制范围,市、县(市)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要求做好规划控制工作。对现有不符合重点湖泊蓝线所确定性质的用地,应当限期整改;对不符合重点湖泊蓝线的建(构)筑物及其他设施,应当限期拆除迁出。

第十六条

在重点湖泊蓝线范围内禁止下列活动:

(一)违反重点湖泊蓝线保护和控制要求的建设行为;

(二)禁止向水域和滩地倾倒和排放《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中禁止向倾倒和排放的有毒、有害的污水和废弃物;

(三)禁止在湖泊内设置行水障碍物、建筑物或种植高杆植物;

(四)禁止打井、挖坑、埋葬、建窑、垦种、放牧和毁坏护坡、林木、草皮等;

(五)禁止炸鱼、毒鱼、电鱼;

(六)禁止埋设管道、电缆以及在湖泊蓝线附近进行生产、爆破等活动;

(七)禁止任意平毁和擅自拆除、变卖、转让、出租现有工程设施;

(八)其他对重点湖泊蓝线构成破坏性影响的行为。第十七条 市、县(市)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按照职责要求,定期对重点湖泊蓝线的控制和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及时纠正违反城市(乡)规划、影响重点湖泊蓝线实施的行为。违反本办法规定在重点湖泊蓝线范围内进行各类建设活动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湖北省湖泊保护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由相应主管部门进行处罚。

第十八条 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水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它相关部门,违反本办法规定,批准在重点湖泊蓝线范围内进行建设、未公示重点湖泊蓝线的、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监督管理职责的,对有关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九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第二篇:宿迁市河道蓝线管理办法

宿迁市河道蓝线管理办法

时间:2006-10-27 来源: 作者:

第一条 为了加强河道工程管理,保障防汛安全,改善水环境,促进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江苏省水利工程管理条例》、《江苏省河道管理实施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宿迁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蓝线,是指河道工程的保护范围控制线。河道蓝线范围包括河道水域、沙洲、滩地、堤防、岸线等以及河道管理范围外侧因河道拓宽、整治、生态景观、绿化等目的而规划预留的河道控制保护范围。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河道、湖泊、干渠等。本市行政区域内河道、湖泊、干渠等工程应当划定蓝线。主要有:

(一)流域性河道、湖泊:淮河、怀洪新河、新汴河、新濉河、老濉河、徐洪河、中运河、淮沭河、新沂河、洪泽湖、骆马湖等。

(二)区域性河道:西沙河、西民便河、废黄河、总六塘河、邳洪河、大涧河、北六塘河、柴米河、沂南河、岔流新开河、沭新河、古泊善后河、前蔷薇河、黄泥新伍河等。

(三)骨干排涝河道:老汴河、拦山河、安东河、濉河、濉北河、利民河、黄码河、高松河、成子河、马化河、朱成洼河、肖河、五河、古山河、张稿河、淮泗河、葛东河、泗塘河、小黄河、刘柴河、爱东河、颜倪河、邢马河、邢西河、柴塘河、老涧河、马河、南崇河、北崇河、塘沟河、柴南河、古屯河、柴沂河、路北河、东民便河、山东河、友谊河、虞姬沟、万公河等。

(四)县乡河道和灌溉干渠工程。

第四条 市、县(区)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河道蓝线的监督管理工作。市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市区河道蓝线管理工作;县(区)河道管理机构或才派出机构受同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委托,负责河道蓝线的日常管理工作。

第五条 河道蓝线应当根据流域防洪规划、宿迁市城市总体规划、宿迁市城市防洪排涝规划和其它专业规划等划定,合理确定河道蓝线控制对象和范围。河道蓝线划定应当明确河道整治用地界线;各县(区)在改、扩建或者整治河道时,应当符合河道蓝线规定。

第六条 流域性河湖、区域性河道的蓝线由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划定,其中省管以上河道、湖泊的蓝线应报省水行政主管部门或流域管理机构批准。河道蓝线一经划定,不得擅自进行调整。确需调整的,应当报原批准机关同意。

第七条 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水利工程管理范围内的土地是水利工程的组成部分,土地所有权属国有,由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使用。河道蓝线内侧和河道管理范围外侧之间的土地、构筑物权属及其使用权不变,树木的所有权性质不变。蓝线管理范围内用土应严格控制,总的原则是不得减少水域、陆域,不得对现有构筑物擅自进行改建、扩建,不得擅自改变土地用途。

第八条 市区(2108平方千米范围内)河道蓝线位置:骆马湖一线大堤通湖大道以西至中运河边,通湖大道以东背水坡堤脚外50米。新沂河南堤背水坡堤脚外70米。废黄河有老堤防的河段背水坡堤脚外100米,无明显老堤防的河段从河口向外200米。中运河、徐洪河背水坡堤脚外50米。总六塘河河口向外100米。二干渠、三干渠、西沙河、西民便河背水坡堤脚外30米。其它河道、渠道的蓝线位置的:有顺堤河的,顺堤河外河口外10米;无顺堤河的,背水坡堤脚外50米。

第九条 非市区(2108平方千米范围以外)河道蓝线位置:

(一)流域性河道湖泊、区域性河道的蓝线位置,由市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县(区)水行政主管部门另行划定。

(二)骨干排涝河道、县乡河道、干渠等,背水坡堤脚外10—20米。具体的蓝线位置由各县(区)水行政主管部门划定。

第十条 规划部门在编制规划、核发证照时,凡涉及到河道蓝线范围内的,应当事先征得水行政主管部门同意,方可办理有关证件。

第十一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需要临时占(使)用河道蓝线范围内水域的,应当报经水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后,按照批准的要求实施;国土部门在审批单位或个人临时占(使)用河道蓝线范围内土地的申请时,必须征得水行政主管部门同意。经批准同意临时占(使)用的单位或个人要按照有关规定交纳占用补偿费,并负责占(使)用期满后恢复原状。

第十二条 因城市建设、经济发展以及其它重点工程建设等特殊需要,确需改变河道蓝线位置、长期占(使)用河道蓝线范围内的水域、陆域并改变其用地性质的,由建设单位委托有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进行论证。报经水行政部门审查批准后,建设单位需就近兴建替代工程或者采取等效补偿措施。补偿方案需报经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后实施。建设项目竣工投入运行后,工程所在单位需按照规定到水行政主管部门办理有关证件、交纳占用补偿费。

第十三条 在河道蓝线管理范围内从事各类活动,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河道蓝线范围内的土地,应当优先安排河道整治、河道绿化以及其它有利于河道保护工程;

(二)各类建筑物的改建、扩建应当严格限制;

(三)城市建成区内沿河建筑物应当符合城市建筑要求;

(四)有利于水环境保护。第十四条 在河道蓝线范围内禁止下列活动:

(一)禁止损坏河湖及其配套建筑物的机电设备、水文、通讯、供电、观测等设施;

(二)禁止在堤坝上扒口、取土、打井、挖坑、埋葬、建窑、垦种、放

牧和毁坏护坡、林木草皮等;

(三)禁止炸鱼、毒鱼、电鱼;

(四)禁止在河床内设置行水障碍物、建筑物或种植高杆植物;

(五)禁止向水域和滩地倾倒和排放《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中禁止倾倒和排放的有毒、有害的污水和废弃物;

(六)禁止埋设管道、电缆以及在河道蓝线附近进行生产、爆破等活动,不得危害水利工程安全;

(七)禁止圈圩、打坝、采砂;

(八)禁止任意平毁和擅自拆除、变卖、转 让、出租现有工程设施。

第十五条 在河道蓝线范围内,凡属影响防汛抢险、除涝排水、行洪畅通、水环境保护、城市景观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其它设施,应当限期迁出、整改或拆除。

第十六条 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河道蓝线的控制和实施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并向同级人民政府提出报告。

第十七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河道蓝线、服从管理的义务,同时也有监督河道蓝线管理、对违反河道蓝线管理行为进行检举的权利。

第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由水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法律法规规定进行处罚。

第十九条 规划、建设、国土、计划、交通、水务等部门应当密切配合,各司其职,严格把关,不得在河道蓝线范围内违反规定办理相关手续。对违反规定、在已经划定的河道蓝线范围内擅自批准建设项目的有关责任人,由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二十条 各县(区)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办法制定具体实施细则。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由市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15日后施行。

第三篇:武汉市湖泊整治管理办法

武汉市湖泊整治管理办法

第207号

《武汉市湖泊整治管理办法》已经2010年4月12日市人民政府第101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0 年8月1日起施行。

第一条 为了加强湖泊保护与水环境治理,改善湖泊生态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武汉市湖泊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的湖泊整治活动。

湖泊整治是指通过截污、清淤、岸线整治、绿化、水生态修复、生态调水、湖泊规划控制范围内养殖业结构调整等措施实施的湖泊保护与水环境治理活动。

第三条 湖泊整治应当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源头严防、全程管理。

第四条 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将湖泊整治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将湖泊整治和日常维护管理工作纳入绩效考核体系,实行目标管理。

第五条 区人民政府是本辖区范围内湖泊整治工作的责任主体,负责辖区范围内湖泊整治工作。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市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管理委员会按照本办法关于区人民政府及水行政主管部门管理职责的规定,负责其管理区域内的湖泊整治工作。

跨区湖泊按照岸线和水面相结合的原则确定湖泊整治责任主体,江湖连通工程也可由市人民政府直接确定相关部门负责,相关区人民政府予以配合。

第六条 市水行政主管部门是湖泊整治的主管部门,负责统筹、组织、协调全市湖泊整治工作,并对各区湖泊整治工作进行监督、指导和考核,具体职责如下:

(一)编制湖泊整治规划并组织实施;

(二)会同有关部门编制湖泊整治计划,并确定有关区、部门和单位湖泊整治工作任务和工作目标;

(三)督促湖泊整治责任主体落实湖泊整治工作任务和工作目标,并对其完成工作任务和工作目标情况进行考核;

(四)开展湖泊保护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教育等。

发展改革、国土规划、财政、环保、城管、农业、林业、园林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做好湖泊整治工作。

第七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违法填占、侵害湖泊。

第八条 湖泊水域线为湖泊最高控制水位;湖泊绿化用地线以湖泊水域线为基线,向外延伸不少于 30 米;湖泊外围控制范围以湖泊绿化用地线为基线,向岸上延伸不少于300米。

湖泊水域和绿化用地除按照规划建设必要的市政公用设施外,禁止建设任何建筑物、构筑物。

禁止在湖泊外围控制范围内安排可能对湖泊产生污染的建设项目和从事危害湖泊的活动。湖泊外围控制范围内土地的开发利用,应当与湖泊的社会公共使用功能相协调,预留公共进出通道和视线通廊。

第九条 国土规划部门应当按照城市规划和湖泊保护的要求,科学控制湖泊外围控制范围内建筑物、构筑物的高度、体量、密度和间距等规划设计条件。违法审批的,一律无效。

第十条 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对湖泊规划控制范围内已有的建筑物、构筑物和设施进行清理,对不符合湖泊保护规划、严重影响湖泊保护的,应当采取措施,逐步予以整治。

第十一条 区人民政府应当在市人民政府规定的期限内完成辖区湖泊岸线整治和固定工作,并以湖泊绿化用地为主形成环湖绿化带。

第十二条 湖泊周边实施城市新区开发、旧区改建以及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应当按照雨水、污水分流的要求建设排水设施;在尚未实行雨水、污水分流的地区,应当实行污水截流,并逐步向雨水、污水分流过渡。

第十三 条禁止向湖泊排放未经处理或者虽经处理但未达到国家、省、市规定标准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禁止向湖泊倾倒垃圾、渣土及有毒、有害物质。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中心城区湖泊规划控制范围内新设排污口。

第十四条 区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科学合理调整湖泊周边的产业结构和布局,禁止有污染的建设项目在湖泊规划控制范围内选址,依法关闭、停办、合并、转产湖泊周边小煤矿、小炼油、小水泥、小玻璃、小火电等企业;组织搬迁湖泊规划控制范围内的规模化牲畜养殖场,控制面源污染。

对暂时不能调整的产业,应当在规定期限内建设水污染防治设施并保证正常运行;在规定期限内不建设水污染防治设施并运行的,该产业项目不得继续投入生产或者使用。

第十五 条禁止向中心城区湖泊水域投药、投肥进行渔业养殖。

远城区湖泊应当根据湖泊保护规划确定的功能进行使用,具有养殖功能的,渔业部门应当根据水质监测结果颁发养殖许可证,引导经营者进行生态养殖;对不适合养殖的水质不得颁发养殖许可证。对现有养殖湖泊,水质恶化的,区人民政府应当立即治理,并实施产业结构调整;水质尚好的,应当制订5年期产业结构调整规划,逐步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第十六条 市、区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城乡一体的原则,通过水资源合理配置等措施,构建江湖连通水网,实现水系连通,改善湖泊水生态系统。

第十七条 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湖泊保护规划,按照有利于保护湖泊、改善生态环境的原则,编制湖泊整治规划。

中心城区的湖泊整治规划由市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和所属区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远城区湖泊整治规划由区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区有关部门编制,经区人民政府批准,报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跨区湖泊整治规划由该湖泊整治责任主体组织编制,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十八条 市、区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湖泊整治规划和保护要求,根据湖泊实际情况,会同有关部门制订湖泊整治计划,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区人民政府湖泊整治计划报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湖泊整治计划包括湖泊整治名录、整治时限、整治内容、整治方式和整治要求。全市湖泊整治计划由市水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向社会公布。

市人民政府与区人民政府签订湖泊整治责任状,确保湖泊整治工作的落实,区人民政府也应当与区相关部门签订湖泊整治责任状,落实湖泊整治责任。

第十九条 市、区财政部门应当统筹安排,建立湖泊整治专项资金用于湖泊整治工作,并建立稳定的专项资金增长机制。市级湖泊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各区湖泊整治和维护的补助和奖励。

湖泊专项资金的筹集使用管理办法由市财政部门会同市水行政主管等部门制订,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

第二十条 鼓励多渠道筹措资金投资湖泊整治,探索建立水资源保护与水环境治理投融资平台和投融资机制。

第二十一条 湖泊整治实行 “一湖一策、一湖一景”,遵循有利于湖泊自然修复、有利于建立良性生态系统的原则,制订湖泊整治项目实施方案。

第二十二条 湖泊整治应当达到下列目标:

(一)湖泊水质达到湖泊水功能区水质管理目标,入湖水质不低于湖泊水功能区水质标准;

(二)湖泊自然修复能力恢复或者增强;

(三)湖泊岸线固定;

(四)湖泊配套建设的排水泵站、污水处理设施、园林小品等市政设施应当与湖泊景观相协调;

(五)湖泊周边污染源得到有效防治。

第二十三条 湖泊整治实行项目法人制。项目法人应当通过招标方式确定。湖泊整治项目法人应当具有相应的技术等条件,并具有从事湖泊整治和环境保护工程的经验。参与投标的单位应当编制湖泊整治项目实施方案,其方案应当包括截污、清淤、湖泊水生态系统修复、岸线整治、湖泊配套市政设施建设、水土保持和绿化建设等内容。

湖泊整治责任主体应当与依法确定的中标人签订湖泊整治合同,合同应当包括项目名称、金额及付款方式、履行期限和方式、双方权利与义务、违约责任、解决争议的方法等内容。

第二十四条 湖泊整治项目法人在施工之前应当将湖泊整治项目实施方案依法报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水行政主管部门可以采取专家论证等方式对该实施方案进行审查。

第二十五条 根据不同湖泊的具体情况,湖泊整治可以采取下列措施:

(一)清水入湖,污水全收集全处理;

(二)生态清淤;

(三)生态护坡,固定岸线,建设滨水绿化带;

(四)建设人工湿地;

(五)建设植物浮床;

(六)采取生态养殖,控制藻类生长;

(七)其他生态整治措施。

在湖泊整治过程中采取生态调水的,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当制订湖泊生态调水调度预案。有关部门、单位和个人应当服从统一调度和指挥,严格执行调度指令。

第二十六条 湖泊整治项目法人应当严格按照批准的湖泊整治项目实施方案进行施工,保持项目区域内环境整洁、卫生、有序,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水土流失,控制废水、固体废弃物对水环境的污染及危害。

第二十七条 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湖泊整治工程建设质量、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指导和监督项目法人按照批准的湖泊整治项目实施方案实施湖泊整治。

第二十八条 湖泊整治项目竣工后,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按照批准的湖泊整治项目实施方案依法进行验收;验收合格的,方能移交湖泊权属单位或者维护管理单位。

第二十九条 湖泊权属单位或者维护管理单位应当正当合理利用湖泊,负责湖泊规划控制范围内的绿化和湖泊水面的保洁工作,不得破坏绿化带和岸线;湖泊整治过程中,应当积极配合开展湖泊整治工作,涉及产业结构调整的,还应当配合开展产业结构调整;对填占、侵害湖泊的行为应当及时制止,并向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有关部门报告。

第三十条 区人民政府应当建立湖泊日常维护管理的长效机制,巩固和深化湖泊整治成果,确定辖区每个湖泊的维护管理单位,落实日常维护管理经费,切实加强湖泊的日常维护管理。

跨区湖泊由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协调湖泊整治责任主体和其他责任单位划定日常维护管理区域。跨区江湖连通工程应当实行统一管理。

第三十一条 湖泊日常维护管理应当建立区、街(乡、镇、场)行政首长负责制和沿湖社区(村)、企事业单位责任制。市人民政府每年和区人民政府主要行政负责人签订湖泊维护管理责任状,区人民政府主要行政负责人每年和辖区沿湖街(乡、镇、场)主要行政负责人及沿湖社区(村)、企事业单位签订湖泊维护管理责任状。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名单每年由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向社会公布。

第三十二条 市、区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采取措施,公开湖泊整治信息,保障社会公众知情权;鼓励社会公众以志愿者或者其他形式参与湖泊整治和湖泊保护活动。

单位或者个人有权对填占、侵害湖泊的行为进行举报;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公布举报电话,及时受理举报,并限期予以处理。

第三十三条 市、区环保部门应当组织开展湖泊水质监测工作,定期分析监测情况,评估整治结果,并每月向社会公布水质监测情况;发现污染物超标应当及时查找原因,并及时报告同级人民政府,同时通报同级水行政主管部门。

区人民政府应当制订湖泊保护应急处置方案,发生突发性水污染事故时,湖泊日常维护管理单位应当及时上报区人民政府,区人民政府应当采取应急处置措施。

第三十四条 对在湖泊整治工作中作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市、区人民政府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三十五条 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监察、督查、目标管理等部门对各区湖泊整治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监督检查情况每季度向市人民政府报告,并向社会公布。

建立湖泊保护问责制,对不制订湖泊整治规划、不实施湖泊整治计划等不履行整治职责行为或者履行整治职责时乱作为的,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督促改正,责任单位在规定期限内不整改或者整改不符合要求的,由监察部门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具体问责办法由市监察部门会同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制订,并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三十六条 湖泊权属单位或者维护管理单位不配合或者阻扰湖泊整治的,由区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依法予以处罚。阻碍、抗拒水行政主管部门依法执行职务,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七条 对填占、侵害湖泊的行为,按照《武汉市湖泊保护条例》等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违反本办法有关规划、土地、环保、城管、农业、林业、园林等管理规定的,由有关部门依法处罚。

第三十八条 本办法从2010年8月1日开始施行。

第四篇:益阳大通湖湖泊保护管理办法

益阳市大通湖湖泊保护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条【制定目的】 为保护大通湖湖泊生态环境,改善大通湖湖泊水质,充分发挥大通湖涵养水源、蓄洪抗旱、调节气候、提供水产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生态环境功能,保障大通湖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大通湖湖泊保护范围】 大通湖湖泊保护范围涵盖大通湖区河坝镇、北洲子镇、金盆镇、千山红镇、南湾湖办事处,南县华阁镇、明山镇、乌嘴乡、青树嘴镇、茅草街镇,沅江市草尾镇、黄茅洲镇、阳罗洲镇、四季红镇、南大膳镇的行政管辖范围,面积1316平方公里。

前款规定的保护范围,划分为重点保护区域、一般保护区域和外围保护地带。具体保护范围划分如下:

(一)重点保护区域:大通湖湖泊水体,大通湖湖堤及外侧100米内区域,五七运河、金盆运河、大新河、苏河(明山电排口)、老三运河、青树嘴运河等通湖河流及两侧50米内区域;

(二)一般保护区域:大通湖湖堤外侧100米起至陆域纵深1000米内区域;

(三)外围保护地带:大通湖湖堤外侧陆域纵深1000米以外的其他区域。

第三条【工作原则】 大通湖湖泊保护管理工作应当遵循严格保护、属地负责、分级管制、全民共治的原则,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大通湖湖泊生态环境保护,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模式和绿色生活方式。

第四条【市人民政府及其相关行政主管部门职责】 市人民政府对大通湖湖泊保护工作及湖泊生态环境质量负总责。

市人民政府建立大通湖湖泊生态环境保护协调机制,对大通湖湖泊保护范围内的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管理、产业结构调整、水污染防治、防洪抗旱等规划的编制、实施进行协调。

市人民政府成立大通湖湖泊保护管理领导小组,研究和处理大通湖湖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由市人民政府分管生态环境的副市长任组长,市生态环境、水利、农业农村、林业和草原、自然资源、司法、财政、发展和改革、交通运输、工商行政、文化和旅游、公安、应急管理等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生态环境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协调大通湖湖泊保护管理日常工作。市生态环境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实施对大通湖湖泊保护范围内的水污染防治工作的监督管理,组织实施入湖、入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排污许可证制度,制定实施入湖、入河污染物总量控制的污染物名称和控制指标,督查、督办、核查入湖、入河污染物减排任务完成情况,负责入湖、入河污染源的限期治理工作,实施大通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总量减排考核并公布考核结果。

市水利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核定大通湖、入湖河流水域纳污能力,提出限制排污总量建议,审批入湖、入河排污口设置,编制大通湖流域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并组织实施,制定河(湖)长制工作长效机制并组织实施。

市农业农村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指导大通湖湖泊保护范围内的农业、畜禽、渔政管理工作,水生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与市林业和草原行政主管部门一起根据各自职责分工组织实施外来物种入侵的监督管理工作,拟订大通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和畜禽养殖发展规划并指导实施。

市林业和草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指导和监督大通湖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工作,组织实施大通湖国家湿地公园保护管理工作,与市农业农村行政主管部门一起根据职责分工组织实施外来物种入侵的监督管理工作,组织开展大通湖湖堤及两岸景观林带建设和湿地保护与修复工作。

市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船舶油污污染防治和水上交通禁航工作。市发展和改革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协调指导大通湖区、沅江市、南县畜牧业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

市自然资源、司法、财政、工商行政、文化和旅游、公安、应急管理等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大通湖湖泊保护管理工作。

第五条【属地管理与目标管理】大通湖区管委会、沅江市人民政府、南县人民政府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大通湖湖泊和入湖河流水环境质量具体负责。

市人民政府建立目标管理责任制,与大通湖区管委会、沅江市人民政府、南县人民政府签署目标管理责任书,明确目标责任,并进行严格考核。

第六条【大通湖区管委会生态环境保护职责】 大通湖区管委会在市人民政府领导下,负责大通湖湖泊生态环境的保护、修复和统一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一)保护大通湖湖泊生态环境及自然资源;

(二)协助市人民政府开展大通湖湖泊生态安全调查与评估,编写大通湖湖泊保护修复实施方案,提出大通湖湖泊保护管理目标及具体保护修复措施;

(三)科学编制辖区内畜禽养殖、生态水产养殖规划并组织实施;

(四)会同沅江市人民政府、南县人民政府合理划定重点保护区域、一般保护区域和外围保护地带,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五)负责辖区内环湖生态防护林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湖滨湿地修复和大通湖湖泊水污染防治,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六)协助市水利行政主管部门调蓄、编制和实施防洪度汛方案;

(七)牢固树立生态文明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做好大通湖湖泊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

(八)管理其他涉湖和入湖河流事项。

第七条【沅江市、南县人民政府职责】 沅江市人民政府、南县人民政府及其相关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大通湖湖泊保护范围内的畜禽禁养、限养工作,入大通湖通湖河渠及电排口管理工作,防汛工作,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以及辖区内通湖河流两侧的林带建设工作,并依法行使行政处罚权。其主要职责是:

(一)负责辖区内环湖生态防护林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湖滨湿地修复、水污染防治、入湖河道综合治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二)科学编制辖区内畜禽养殖、水产养殖规划并组织实施;

(三)会同大通湖区管委会保护大通湖湖泊生态环境及自然资源,开展大通湖湖泊生态安全调查与评估,编写大通湖湖泊保护修复实施方案,提出大通湖湖泊保护管理目标及具体保护修复措施,合理划定重点保护区域、一般保护区域和外围保护地带;

(四)协助市水利行政主管部门调蓄、编制和实施防洪度汛方案、管护大通湖大堤和拦水坝;

(五)牢固树立生态文明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做好大通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

(六)管理其他涉湖事项。第八条【财政预算】 市人民政府、大通湖区管委会、沅江市人民政府、南县人民政府应当将大通湖湖泊生态环境保护管理所需工作经费、日常管护经费、保护修复经费、生态补偿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第九条【联合执法机制】 大通湖湖泊生态环境保护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应当组织和协调大通湖区管委会、沅江市人民政府、南县人民政府及其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建立和完善跨行政区域、多部门联合执法机制,开展定期巡查,实行动态监管。

第十条【水质监测】 市生态环境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监测大通湖水体、入湖河流、沿湖水闸及排灌站点的水质状况,发现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超过控制指标,或者水质未达到水域使用功能对水质的要求的,应当及时督促大通湖区管委会、沅江市人民政府、南县人民政府采取治理措施。

第十一条【重点保护区域管理措施】 在重点保护区域内,禁止实施下列行为:

(一)排放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含量超标的污水、污泥、清淤底泥等;

(二)向水体倾倒固体废弃物;

(三)在电排口设置排污口,以及新建、扩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排污口以外的排污口;

(四)新建、扩建化工、医药生产项目;

(五)设置剧毒物质、危险化学品的贮存、输送设施和废物回收场、垃圾场;

(六)开(围)垦湿地;

(七)设置矮围网围构建物;

(八)毒鱼、电鱼、炸鱼;

(九)向水体投放肥料、饵料、药料;

(十)散养河蟹;

(十一)养殖小龙虾;

(十二)捕捞底栖动物和水草;

(十三)妨碍水生野生动物生息繁衍的活动。

第十二条【一般保护区域管理措施】 市人民政府根据大通湖湖泊生态环境保护的实际需要,依法或者授权大通湖区管委会、沅江市人民政府、南县人民政府在一般保护区域内划定畜禽禁养区和限养区,制定禁养区畜禽禁养目录,规定限养区畜禽养殖种类、养殖规模和其他限制措施,并向社会公告。

对一般保护区域内已建畜禽规模养殖场,应当依法拆除,全面退养。

在一般保护区域内,禁止新建、扩建畜禽养殖场。

第十三条【外围保护地带管理措施】市人民政府根据大通湖湖泊保护工作目标的实际需要,依法规定外围保护地带畜禽业、渔业的养殖种类、养殖规模和其他限制措施,并向社会公告。在外围保护地带,各县级人民政府、大通湖区管委会应当采取建设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设施、有计划关闭畜禽养殖场等措施,对污染严重的畜禽养殖场和畜禽养殖密集区域进行综合整治。

对外围保护地带达不到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的畜禽规模养殖场,应当依法拆除。

在外围保护地带,已建、新建、扩建的涉水工业企业应当配套建设水污染防治设施,实现全面达标排放。

对外围保护地带达不到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的工业企业,应当依法关停。

第十四条【生态修复】 大通湖区管委会、沅江市人民政府、南县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开展污染清理、河湖水系连通、水草种植、鱼类放养、有害生物防治等生态修复工程,对大通湖湖泊水系进行生态修复。

对适量投放改善大通湖水质的鱼类,其品种、规格、结构、数量应当经专家论证,放养行为应当经批准并接受全程监管。

大通湖湖泊保护管理领导小组应当制定大通湖湖泊水系生态修复绩效评价标准,组织开展生态修复工程绩效评价,并向社会公布。

第十五条【国家湿地公园建设项目要求】 大通湖国家湿地公园所有建设项目,应当符合大通湖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通湖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要求。

第十六条【违反本办法第十一条的处罚】 违反本办法第十一条规定,由法律规定的相关行政主管部门依法给予处罚。对下列违法行为进行的行政处罚,大通湖管委会及其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可以依法接受市人民政府及其相关行政主管部门的委托以委托行政机关的名义行使行政处罚权,并依法接受委托行政机关的监督。

(一)违反本办法第十一条第一、二项规定向水体排放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含量超标的污水、污泥、清淤底泥以及倾倒固体废弃物的,由市生态环境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生态环境行政主管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八十五条的规定处罚;

(二)违反本办法第十一条第三项规定新建、扩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排污口以外的排污口的,由市生态环境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生态环境行政主管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八十四条的规定处罚;

(三)违反本办法第十一条第四项规定新建、扩建化工、医药生产项目的,由市人民政府或者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八十七条的规定责令关闭;

(四)违反本办法第十一条第五项规定设置剧毒物质、危险化学品的贮存、输送设施和废物回收场、垃圾场的,由市生态环境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生态环境行政主管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六十八条的规定处罚;

(五)违反本办法第十一条第六项规定开(围)垦湿地的,由市水利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水利行政主管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第六十六条的规定处罚;

(六)违反本办法第十一条第七、十项规定在水体设置围栏、网围构筑物以及散养河蟹的,由市农业农村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农村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第四十条的规定处罚;

(七)违反本办法第十一条第八项规定毒鱼、电鱼、炸鱼的,由市农业农村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农业农村行政主管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第三十八条的规定处罚;

(八)违反本办法第十一条第九项规定向大通湖湖泊水体投放肥料、饵料、药料,导致水质达不到治理目标的,由市农业农村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农业农村行政主管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九十四条的规定处罚;

(九)违反本办法第十一条第十一项规定养殖小龙虾的,由市农业农村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农业农村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湖南省外来物种管理条例》第三十一条的规定处罚;

(十)违反本办法第十一条第十三项规定妨碍水生野生动物生息繁衍的,由市人民政府或者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九十六条的规定要求当事人排除危害和赔偿损失。

(十一)违反本办法第十一条第十二项规定捕捞底栖动物和水草的,由市农业农村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农业农村行政主管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第四十一条的规定处罚。

第十七条【对不符合法律要求的已建畜禽养殖场的处罚】 在大通湖湖泊保护管理范围内已建畜禽养殖场未建设污染防治配套设施或者自行建设的配套设施不合格,也未委托他人对畜禽养殖废弃物进行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畜禽养殖场即投入生产、使用,或者建设的污染防治配套设施未正常运行的,由市生态环境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生产或者使用,可以处10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十八条【对畜禽禁养区新建畜禽养殖场的处罚】 在畜禽禁养区内新建畜禽养殖场的,由市生态环境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拒不停止违法行为的,由市生态环境行政主管部门处3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并报市人民政府责令拆除或者关闭。

第十九条【已有规定的遵循】 违反本办法的规定造成大通湖生态环境破坏,法律法规有处罚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二十条【对管理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的处罚】 大通湖管理单位和相关管理机构及其相关工作人员在大通湖保护管理过程中有违纪违法行为的,按照管理权限依纪依法处理。

第二十一条【办法的解释及南湾湖农场禁养、限养、退养管理】 本办法由市人民政府大通湖湖泊保护管理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南湾湖农场的畜禽禁养和限养、珍珠和其他水产的退养等工作,遵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中央军委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入推进军队全面停止有偿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并参照本办法的规定执行。

第二十二条【施行时间】 本办法自2018年 月 日起施行。

第五篇:黄冈市重点小学蛔虫监测防治工作总结

学校蛔虫监测防治工作总结

黄冈##小学

蛔虫病感染是我国中小学生,特别是农村学生普遍存在的健康问题,学生感染蛔虫后,危害很多,除导致营养不良外,还降低身体的其他功能。学生时期正是身体的生长发育高峰期,若出现营养不良,会严重阻碍学生的正常生长发育,甚至影响一生的身体健康。

多年来,我们根据《中小学生健康状况综合监测和常见病防治工作实施方案》和《全国学生常见肠道蠕虫感染综合防治方案(试行)》的要求,在上级教育、卫生部门的统一安排下,我们把蛔虫感染率控制在0%,切实保障了学生健康成长。

在控制学校蛔虫感染方面,我们东坡小学也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首先,学校卫生环境得到改善

市教育局要求学校每年的财政拨款的一部分用于学校卫生方面建设,每年寒暑假期,学校都要对现有的校园绿化、学生饮用水、厕所等进行改扩建。

目前,我校的新教学已将近全部竣工,并有一部分教学楼投入使用,学校花了大量人力、物力、钱力在新旧教学楼的卫生环境上,每天都有人定点打扫,并定时地安排专门人员对各个教室、厕所等公共场所进行消毒。

在新楼那里也规划出了花园和小亭子,绿色植被正在逐渐落实,给孩子创造一个健康的绿色校园环境。

其次,加大了健康教育的力度

加强学生健康教育,利用多种形式开展相关的健康教育活动。

1、在班会课上各个班主任老师通过文字、图片和视频对学生进行了深度的教育知识普及,让学生了解到蛔虫的害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受到学生的欢迎。

2、开展黑板报、知识竞赛等活动,让学生参与到蛔虫的监测活动中来,让学生更加清楚地了解蛔虫。

3、开设了健康教育课,做到五落实(即课时、教材、教师、教案、考核的落实),开课率达100%。学校保障了有教师、课本、教案、课时、考分、评价。

4、建立固定的健教宣传阵地,定期地进行蛔虫预防与治疗知识宣传。有完整的健康教育档案,校内环境整治、绿化、改厕工作有较大进展,食堂正在建设中、水笼头正在加紧改造。师生健知知晓率、健行形成率基本达标。小学生健康意识初步形成,对减少学生肠道寄生虫感染初在成效,经过几年来的监测,学生肠道寄生虫感染率都在0%,受到社会和上级领导的表扬。

再次,加强学校与家庭教育的相结合。

因为学校在郊区,不少学生来自附近的农村,而农村因为其特殊环境是蛔虫的高发区,所以蛔虫的预防与治疗在家庭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让学校、老师加强和家长之间的沟通联系,通过家长会和门口宣传栏对家长做好宣传活动,让家长在家里做好预防与治疗工作,这样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通过努力,我校防治蛔虫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们也将再接再厉,为学生提供更好地健康教育服务,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专题活动,切实提高我校学生的健康水平。

黄冈东坡小学学校

2014年10月20日

下载黄冈市重点湖泊蓝线管理办法[5篇范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黄冈市重点湖泊蓝线管理办法[5篇范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重点税源管理办法

    辽宁省国家税务局重点税源企业 风险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推进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税源专业化管理,加强全省重点税源企业风险管理,全面落实信息管税,预测......

    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

    省级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 为规范省级重点实验室和省级重点学科开发实验室(以下统称省重点实验室)的管理,加强省重点实验室建设,促进我校科学研究与学科建设持续、快速、协调发展,......

    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

    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重点实验室是研究所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高水平研究的科技创新基地,是培养科技人才的摇篮,是开展学术交流的重要窗口。 为规范和加强重点实验......

    (9)黄冈市民间组织管理促进会财务管理办法

    黄冈市XXXXX协会财务管理办法(草案)(年月日全体会员代表大会通过)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及本会章程,为加强本会财务管理......

    关于印发《湖泊生态环境保护试点管理办法》的通知(★)

    关于印发《湖泊生态环境保护试点管理办法》的通知财建〔2011〕464号有关省、自治区财政厅、环境保护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按照党中央、国务院让江河湖泊休......

    黄冈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黄冈市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的通知

    黄冈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黄冈市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的通知湖北省黄冈市人民政府黄冈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黄冈市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的通知 黄政发〔2007〕49号各县、市......

    医院重点学科建设管理办法[推荐]

    医院重点学科建设管理办法 重点学科建设是加强医院建设,促进医、教、研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为了加强重点学科建设,更好地形成专科优势,促进重点学科更快、更好的发展,结合......

    重点专科建设管理办法

    Xxxx医院重点学科、专科(专病)建设与管理办法为加强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及省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专病)建设项目(以下简称“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的管理,保障项目的顺利实施,提高专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