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监督弱化的原因及对策

时间:2019-05-14 21:35: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会计监督弱化的原因及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会计监督弱化的原因及对策》。

第一篇:会计监督弱化的原因及对策

摘要: 会计监督对维护国家财政和经济法规,强化单位内部的经营管理,进而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作用。针对目前存在的会计监督弱化的现状及原因,提出了强化国家监督和加强立法,建立完善的内部监督机制和加强社会监督等一系列相应的治理对策。

关键词: 会计监督;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19-0178-02

0 引言

会计监督(accounting supervision)是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对会计工作进行控制,并利用正确的会计信息对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综合的协调、控制、监督和督促,以达到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经济效益的目的[1]。会计监督对会计工作的顺利进行,对各项经济工作的开展,以及对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意义重大。但是,近些年来我国会计监督工作出现了诸多问题,极大地损害了国家和单位的利益,干扰了财务工作的正常运转以及经济发展的顺利进行。因此,分析会计监督弱化的原因并思考解决的对策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会计监督弱化的主要原因

1.1 国家监督缺失且立法滞后 国家监督不健全,是会计监督弱化的关键。有效开展国家会计监督,可以保证各单位经济活动依法有序的进行。但是,从目前来看国家监督仍存在不完善的地方。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环境的变迁,旧的会计制度亟待更新,新的会计制度正在建立健全和完善中,已出台的会计制度中也难免有疏漏和不完善之处,由此导致了会计信息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影响。新的《会计法》对监管主体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未作出较为具体的规定,同时很少涉及政府会计监管缺乏的风险责任机制,如《会计法》中对监督不力或监督效率低下应承担何种责任的问题还未涉及,这就使监管工作很难到位。1999年修订后的《会计法》第四条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同时,也提到将追究刑事责任,但对于如何处罚仍不明确。因此,要实现《会计法》的立法宗旨,即“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加强经济管理和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还需要在会计立法方面花大工夫,下大力气。

1.2 会计法规之间不协调 会计法规是以会计理论为指导,将会计工作所应遵循的各项原则和方法,用法规的形式进行肯定,保证会计工作正常进行,以达到一定目标的经济管理法规。其主要内容包括会计事务的处理以及有关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的规定。在我国,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通常由财政部制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厅、局和国务院各业务主管部门,在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不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订本地区、本部门的会计制度或补充规定,报财政部审核批准或备案。各单位必须按照会计制度的规定处理会计事务。但在依据会计法规进行会计监管时,有时仍存在着部门分割和部门立法的冲突,同时存在着部分措施缺乏照应、相互交叉或存在抵触等情况,由此造成了会计监管法律环境的缺失,最终使监管部门很难对会计违法行为进行有效监管和处理。

1.3 处罚不力 加强会计监督的前提是有法可依,而关键是执法必严。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违约行为所带来的收益远远高于处罚成本,难以发挥法律对违法犯罪的震慑力和威慑力。2003年的《关于审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赔偿案件的基本规定》,将有助于遏制我国证券交易中的违法违规行为。但是却没有明确规定因虚假陈述而遭受损失的投资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权利,投资者的权利没有程序上的保障,因此也就难以追究虚假陈述人的民事责任。而民事赔偿责任对造假者来说,意味着巨大的成本风险,其作用绝不是行政责任所能代替的。

1.4 企业内部监督机制不健全 企业内部监督机制不健全,是导致会计监督弱化的直接原因。目前很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表面看起来十分完善,但实际执行过程流于形式,大多形同虚设。就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而言,企业内部会计监督不完善主要表现在:①会计事项相关人员的职责权限不明确,导致会计政策、财经纪律流于形式;②会计人员管理体制陈旧,监督困难重重;考核奖惩机制不够健全;③会计人员业务和道德素质有待提高等。

1.5 社会监督不力 社会监督不力,是会计监督弱化的重要原因。目前,我国会计行业存在着社会监督不到位的现象,缺乏一些必要的行业规范和行业管理制度,其生存面临着严重的压力。社会审计独立性缺乏,导致会计师事务所面临着严重的竞争压力和生存危机,必然会迎合委托人,制造一些虚假信息,致使企业会计监督不力,严重地阻碍了会计行业的健康发展。强化会计监督的主要对策

2.1 强化国家监督 普遍存在的会计监督弱化的问题,已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重视和关注,强化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会计监督已成为共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加强对各单位会计行为的国家监督,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国家监督职能落实的如何,直接关系到会计监督主导作用的发挥。具体针对到国家监督的操作层面,可以重点加强国家对会计行业的法律监督,可以由国家检察机关对国家各类监督机制进行整合,可以强化国家财政行政部门和司法部门的监督工作,并使有关部门的监督权力形成联动效应,这也是强化国家对会计行业进行法律监督、依法促进财务行政和司法公正,进而保障国家有效实施各类会计法规的一条重要的有效途径。

2.1.1 尽快完善会计法规和会计制度 国家有关部门对会计制度中存在的遗漏或模糊的地方,应抓紧修补,对未出台的具体会计准则应尽快出台,力求财经法规和财会制度条块分明、界限清晰、内容具体、规定明确和可操作性强,使各级财会人员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2.1.2 协调政府监督 协调政府监督要建立政府监管行为的社会评价和责任约束机制,目的是杜绝官僚主义,防止公权私用,实现政府监管规范化、科学化。政府各监督部门在监督过程中要做到依法监督、相互协调,各司其职、各尽其责。

第二篇:企业会计监督弱化的原因及其对策

摘 要

会计监督是指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凭借经授权的特殊地位和职权,依照特定主体制定的各种合法制度,对特定主体经济活动过程及其引起的资金运动进行综合地、全面地、连续地、及时地监管和督促,以确保各项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合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会计法规定,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①。然而,近年来一些单位会计监督职能弱化,导致造假账、违法违纪行为屡有发生,严重损害了国家、社会及企业各方面的利益,严重影响了国家的宏观经济决策。尽管国家采取了许多整顿措施,但并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只有认真分析造成会计监督弱化的原因,对症下药,才能有效遏制会计监督弱化的趋势。本文就我国会计监督的现状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并针对于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希望能对遏制会计监督弱化有所裨益。

关键词:会计监督 法律制度 企业制度 企业领导人 会计人员素质 引言

会计监督是对经济活动合法性、真实性和有效性进行监察的手段.强化会计监督是经济生活的客观需要,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但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会计监督职能的实施却有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怎样看待会计监督中出现的问题,建立什么样的会计监督机制,才能更好地发挥会计监督职能的作用,使国家财产不受损失,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我国会计监督的现状

2.1 企业会计信息失真

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作为企业经营管理参谋的财会部门理应严格执行有关财经法规,如实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保证会计数据的准确和会计信息的真实。但是,一些会计人员按照企业负责人的意图在会计核算中进行所谓“技术处理”,造成了会计数据虚假,会计信息失真。

2.2 偷逃税款现象严重

从每年的财税大检查中可以看出,不少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账目不清、数字不实,存在偷漏税现象,所查出的违纪金额令人触目惊心。

2.3企业中个别人收受回扣屡禁不止

有些单位为了促销,采用“回扣”的形式,这本是薄利多销,扩大销售的一种经营策略,然而,有些人不是将正常意义的回扣降低采购成本,而是乘机损公肥私,个人收受回扣,慷企业之概,流入个人腰包,甚至于某些不法分子,为贪图高额回扣不惜高价购入残次品、假次品、伪劣品,以次充好,造成产品质量、工程质量低劣。严重的造成不可挽回的灾难性错误。对此,财务部门本应加以监督,然而由于行使监督权不力,回扣现象已成为我们树立廉洁作风,加强廉政建设的一大障碍和社会毒瘤,为广大群众所深恶痛绝。会计监督弱化的原因

导致会计监督弱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综合性的,下面从内部和外部两方面论述导致企业会计监督弱化的原因。

3.1 外部原因

a.国家相关法律制度和会计准则不完善

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获得了飞速发展,市场经济深入人心,社会生活日新月异,新问题、新矛盾也层出不穷。我国现行的会计制度则过于笼统,与市场经济发展的特殊性不相适应。目前,会计制度的补充规定往往还以各种文件形式出现,显得尤为零散,缺乏系统归类,不便于会计机构及其从业人员及时掌握,也不利于公众对会计信息的共享和会计信息系统的建立。

《会计法》为会计从业人员依法履行会计监督职能提供了可靠的保障,但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制度没有随之配套,达不到应有的目的。如上市公司出具虚假的会计信息,按现行《证券法》的规定,要严厉处罚造假者,但对虚假信息使用者所遭受的损失却没有要求造假者给予相应的经济赔偿。

b.国家监督机制不健全

我国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国家监督,如财政监督、税收监督、审计监督,应该说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国家监督中存在部门多头监督的问题,财政、税务、审计等部门都有相应的监督权,各种监督的功能交叉、标准不一,加之分散管理,缺乏横向信息沟通,未能形成有效的监督合力,而且各职能部门权责脱钩,即只重权利,不重责任,只注重我能管的对象,我应管的范围,却不管因工作失误而应承担的经济责任,出了问题就相互推委。再者,接受地方政府领导的财政、税务机关更多的是为地方利益考虑,对与地方经济有密切联系的企事业单位往往制约不够,在进行监督时,深度及力度就打了一定的折扣。

c.社会监督质量低下

以注册会计师接受委托,依法对被审计企业进行审计为代表的社会监督,是适应社会化大生产、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发展而出现的。社会监督以其特有的中介性和公正性而得到法律的认可,具有很强的权威性和公正性,是市场经济秩序的维护者。但由于我国注册会计师的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缺乏严格的规范和管理,部分注册会计师和会计事务所出于自身的利益,争抢业务,往往过分地顺从被审企业的要求,审验质量差,签证可信度低,起不到应有的公证、监督作用,有的注册会计师在利益的驱动下甚至为企业出具虚假的审计报告,这无异于为企业内部经营者的会计作假开了“绿灯”,严重影响了注册会计师以及会计师事务所社会监督作用的发挥。

d.处理问题时没有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在很多情况下,即使已经查出某个企业的违规、违法行为,但是最终对其的处罚力度通常都相当轻,没有严格按照法律办事。《会计法》中明确规定: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照本法规定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帐簿和其他会计资料,提供虚假财务会计报告。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对依法履行职责、抵制违反本法规定行为的会计人员实行打击报复(②)。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会计工作中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还十分严重,出了问题往往是以罚代法,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会计监督职能的发挥。会计人员按照法律办事,抵制领导意志往往遭到打击报复,但却没有人对此进行追究。这使得会计人员在法律与领导命令冲突时往往选择后者。《会计法》《注册会计师法》都明确规定,会计人员、会计师事务所违规操作,编造假账,出具虚假审计报告、验资报告等违法违纪行为,都应受到行政处罚和法律的制裁。但在现实生活中,会计人员的从业行为不仅没有受到严格的监管,而且即使出了问题,往往也是以行政处罚代替司法追究,以经济处罚代替法律责任,甚至对责任人的处罚“点到为止”,从而丧失了法律、法规的严肃性。

3.2 内部原因

a.企业缺乏系统有效的内部规章制度

在新形势下,如何建立建全企业内部系统的、有效的规章制度,尤其是内部控制制度,这是强化会计监督的首要前提。然而有些单位为了应付检查和考核,流于形式地模仿抄搬一些空洞的制度挂在墙上;或者是很费神地制定了很多好的内部监督控制措施,但实际上由于种种原因并没有真正执行,这种情况不在少数

目前企业的会计监督的手段普遍还比较落后,主要集中在事后稽核、会计检查上,定性检查的多,定量检查的少,工作缺乏规范。例如,我国财政支出实行的是国库分散支付制度,财政经费按期拨付到各单位或各部门在银行开立的账户,由其自主使用,这种支付制度存在很多弊端,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支出过程脱离财政监督,财政部门只能靠各支出部门的财务报告进行事后监督,不能及时发现和制止支出过程中的违纪违法行为。

b.企业领导人观念落后,强行干预会计工作

目前,在一些单位中企业管理者为了追求自身短期利益最大化,指使、授权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做假账,伪造会计凭证,办理违法会计事项,从而使得会计工作受制于管理当局,不能独立行使其监督职能,破坏了正常的会计工作。比如“郑百文”“红光实业”等诸多案例表明,在企业造假过程中,企业领导人扮演了指挥人的角色。为了包装上市,指令会计人员虚报瞒报,坑害了广大社会公众股东,破坏了社会经济秩序。

在扩大企业自主权,采取多种经济体制和经营方式,搞活企业的同时,经济领域出现了各种形式的承包经营、租赁经营和股份经营等。一种要搞活经济,会计人员必须让位的论调和思潮在经济领域有所滋长。一些单位和个人视会计监督和财政纪律为“紧箍咒”和“绊脚石”。打着改革开放、搞活经济的幌子。置会计法规和财经纪律与不顾,采取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办法来“搞活经济”。由于处在新旧体制交替之时,企业的领导人没有充分认识到会计的作用,导致会计监督的严重弱化。

c.企业的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职业道德观念不强

一般来说,企业虚假的会计信息也是出自于会计之手,因此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以及职业道德观念在会计监督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会计人员的监督意识不强,法制观念淡薄,缺乏职业风险意识,惟命是从,那么在权大于法的思想支配下,在领导的指使下,很容易有意造假,使得会计信息失真在所难免。加强企业内部会计监督的措施

上述现象及原因,直接影响着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进程,为了促进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必须采取相应措施,强化会计监督,引导和监控一切经济活动依法进行

4.1完善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加快相关法律的制定

会计准则及相关法律是一切会计工作的指向针,是衡量会计操作是否正确、得当的标准。我们必须进一步充实、完善它,为企业会计监督职能作用的发挥提供保障。一套高质量会计准则将能消除信息不可比与不透明,可以导致高质量的财务报告。但我国至今尚未出台高质量的会计准则与相关法规,所以会计准则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制订已是迫在眉睫。另外,我国已颁布了新《会计法》,但还没有相关比较明确的实施细则,我认为应尽快出台《会计法》实施细则,提高《会计法》的可操作性。成立专门的准则制订小组,充分考虑我国企业会计工作的实际特点,并结合国外同行的先进经验,制订出符合我国国情的会计准则、法规。

4.2加大国家监督力度,明确职责

代表国家利益的财政、税收、审计等经济监督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严格加强会计报告管理,严肃查处编造、篡改会计报表和弄虚作假的行为。为解决多头监督问题,财政、税务、审计部门要合理分工,建立责任制,各负其责。第一,税务监督应当是政府部门对各企业会计工作监督的主要手段。税务监督的对象是纳税人依法纳税情况,财务会计资料是其监督的基本内容之一。因此,如果税务监督的职能到位,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财务会计工作中的违法违纪问题。第二,财政监督应当以会计信息质量为主要对象。各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整体上的社会经济秩序,财政部门作为管理会计工作的职能部门,应当承担起管理和监督的职责。第三,审计监督主要承担国家投资项目的监督。在具体操作上,审计监督应当与财政部门有明确的分工,避免重复;第四,财政、税务、审计监督应当加大处罚力度,树立监督权威。

4.3加强注册会计师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注册会计师的经济警察作用

尽管我国的注册会计师在执业质量方面不尽如人意,但从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看,仍必须不断发挥注册会计师的有效作用。财政部门必须切实抓好对注册会计师执业质量的监督管理。最近几年,财政部门在理顺注册会计师管理体制、培训注册会计师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这是非常必要的。但对我国注册会计师执业的监管,关键还要靠规则和约束力。注册会计师再多、水平再高,执业中不守规则,只会发挥负作用。因此,要发挥注册会计师在社会监督中的作用,必须从对注册会计师的执业监管抓起,刹住出具虚假审计报告的歪风;在操作上,可以由财政部门会同证券监督管理部门对上市公司的会计报表和审计报告逐一进行审查,一经发现注册会计师出具虚假报告的,即予以重罚,以纯洁注册会计师队伍,树立注册会计师执业的信誉。同时,扩大注册会计师队伍的规模,提高注册会计师的业务水平,扩展查账、验资的范围,保证整个社会会计信息的准确性。

4.4加大执法力度,彻底解决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问题

市场经济的本质是法制经济。任何经济活动都要依法,并且出现违法行为时要严格按照法律办事,充分体现法律的强制性。对于会计监督来讲,其职能作用的发挥也需要法制来引导。《会计法》中明确规定: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照本法规定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帐簿和其他会计资料,提供虚假财务会计报告。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对依法履行职责、抵制违反本法规定行为的会计人员实行打击报复②。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会计工作中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还十分严重,出了问题往往是以罚代法,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会计监督职能的发挥。会计人员按照法律办事,抵制领导意志往往遭到打击报复,但却没有人对此进行追究。这一问题的存在一方面使《会计法》的尊严受到损害;另一方面也严重挫伤了遵纪守法人员的积极性。

4.5强化企业内部控制,为会计监督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

企业内部环境的优劣对于会计监督职能作用的发挥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如果企业各个部门的职责分明、目标明确,内控制度严密,则其会计管理水平就会较高,会计信息的揭示就及时,会计监督职能作用就能得到有效发挥。

具体说来,我们在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时应考虑:

(1)控制成本与控制效果之比应小于一,防止实施的成本大于收益而产生经济损失。

(2)不相容的职务必须分割并且相互制约,杜绝相互串通作弊。

(3)在岗的各环节业务人员要精干,要充分体现人尽其才、人尽其用,切忌任人唯亲。

(4)要制订相关条例防止企业内部行使控制职能的管理人员滥用职权、营私舞弊,尤其是企业领导人越权管理。

4.6培养高素质会计人才,加强法制意识建设和会计职业道德

加强对会计从业人员的监督管理,提高会计队伍的整体素质,是强化会计监督的根本要求,也是会计人员后续教育的要求。培养高素质的会计人才,必须使其具备较强的法制观念,这样才能在国家会计法律体系下真正履行会计人员的职责。优秀的会计人员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会计人员工作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具有客观、公正、严谨的工作态度,并且敢于坚持原则和勇于执法,在处理会计事务中坚持秉公办事。另外,会计人员不仅要懂得业务知识,还应具备参与管理、决策、进行分析的能力,以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的需求,全面提高会计工作的水平。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1999)第四章 第二十七条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1999)第一章 第五条

[3] 刘玉.关注企业会计监督弱化的问题.广西经贸,2003,(1).[4] 陈玉媛.对会计委派制与内部控制制度的深入思考.财经问题研究,2003,(1).[5] 刘杜屏.会计监督弱化成因分析.中州审计.2001-12

[6] 潘泓君.浅谈会计监督.管理科学文摘.2006(2)

[7] 谈会计法与会计监督.旭峰网.2006-11-5

第三篇:会计监督弱化分析及对策研究

会计监督弱化分析及对策研究

摘要:会计监督是我国会计界一个长期争论的问题,虽有《会计法》的约束,但是实践中仍存在企业会计监督不力的状况,企业各种违法违纪行为屡差不止,会计报告严重失真,许多经济犯罪多与会计监督力量薄弱有关。那么,究竟要如何强化会计监督呢?本文就这个问题进行了思考,阐述了会计监督的内涵、强化会计监督的必要性,通过对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针对性地提出了进一步强化会计监督的途径和对策。

关键词:会计监督,内部监督,政府监督,社会监督

Abstract: the accounting supervision and the accounting profession in our country the problem of a long-term argument, although the“ accounting law” constraint, but the practice still exist in the accounting supervision of the poor conditions, enterprises of various violations of repeated difference more serious distortion, accounting reports, many economic crime and accounting supervision strength weak relation.So, how to strengthen accounting oversight? This paper think, elaborated the connotation of accounting supervision, strengthen accounting supervision, accounting supervision through the analysis on the problems and reasons, and puts forward the ways to further strengthen accounting supervision and countermeasures.Key words: aggrandizement,accounting supervision,internal supervision;,government supervision,social supervision

目录

1.引言...................................................................5 2.会计监督概述...........................................................5 3.会计监督弱化的表现.....................................................5 4.进一步强化会计监督对策.................................................6 4.1加强内部监督的对策................................................7 4.1.1建立健全的公司内部控制制度...................................7 4.1.2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7 4.1.3实行会计委派制...............................................8 4.1.4建立科学合理的责、权、利平衡和兼容机制.......................8 4.1.5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会计人员素质...............................8 4.2加强社会监督的对策................................................8 4.2.1会计师事务所应注重提高自身的执业质量.........................8 4.2.2强化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性...................................9 4.2.3加强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及后续教育的监管..........................9 4.3加强政府监督的对策................................................9 4.3.1财政监督应当以会计信息质量为主要对象.........................9 4.3.2税务监督应当是政府部门对各单位会计工作监督的主要手段........10 4.3.3审计监督的再监督作用应当更加有力...............................10 4.4加快法律体系建设的对策...........................................10 5.结束语................................................................10 参考文献................................................................11 致谢....................................................................12

1.引言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完善市场的进一步发展,会计工作已发生了很大变化,会计涉及范围不断扩大,业务处理也日趋复杂,投资者、债权人和社会公众等对会计信息的披露的时效、范围、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现代企业制度下如何加强会计监督已成人们关注的焦点。为了规范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加强会计监督已成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中一项重要内容。

2.会计监督概述

所谓会计监督,是指会计工作人员依据《会计法》赋予的职权,将《会计法》规定的各项内容适用于具体的人和事,对企业经济业务事项的合法性、真实性和有效性所开展的监察、督促,落实法律规定应依法办理的业务内容。会计监督包括内部监督、社会监督和政府监督三部分。内部会计监督即单位内部控制系统中的会计监督,是以建立、健全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为中心的内部控制;社会会计监督即实施由社会中介机构、注册会计师执行的审计监督;政府会计监督即由财政、审计、税务、人民银行、证券监管和保险监管等部门在其行政职能所行使的执法监督。会计监督是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和有关法规,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对企业经济活动中所提供的会计事项的合法性、真实性的确认。其直接目的是保证企业会计信息的合法性和真实性。3.会计监督弱化的表现

益,但是却没有相应的法律条款对其直接责任人进行制裁,使得会计监督形同虚设。有的企业在新的财务制度运行之后,仍用传统的做法来看待新制度,没有按新制度的要求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使得出现“新制度、老观念、老办法”,会计管理混乱。再者,在会计监督过程中有些概念很模糊,比如说会计监督、审计监督概念模糊,执法机构职责、权限有待明确。因此随着我国经济多元化的发展,如果有针对性的会计制度和核算体系还不健全,也就难以适应复杂多样的经济活动。

4.1加强内部监督的对策

4.1.1建立健全的公司内部控制制度

4.1.3实行会计委派制

会计委派制是现代制度下加强所有者监督,维护所有者权益的需要,是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委派制的目的是将执行会计监督的会计人员与被监督企业分离,不存在人事与经济利益关系。只有这样才能消除会计人员的后顾之忧,才能真正的发挥会计的监督作用,使之具有公正性。因此,实行会计委派制、借助企业外部会计专业力量进行会计监督是必要的、可行的。并且政府实行会计委派制消除了会计人员与企业管理当局在经济利益上的共同关系,再加上新《会计法》确定的法律责任,相信长期困扰的会计信息失真的顽疾将得到根治。

4.1.4建立科学合理的责、权、利平衡和兼容机制

企业是一系列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契约组合,投资企业的股东是委托人,投身企业的经理是委托人,企业得靠经理来经营管理,如何既考虑短期经营业绩又兼顾长期经营业绩的激励契约是最优的,防止经理的短期行为和对股东权利的侵扰,抑制董事和经理层通过粉饰财务报告来谋取私利;同时对经理激励奖罚。一个由“基本薪水”+“奖金”(主要取决于业绩)+“股权激励”(取决于长远业绩)组成的经理人激励机制应运而生。

4.1.5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监督管理,提高会计队伍的整体素质,是强化会计监督的基本要求。针对我国目前会计人才市场供过于求,但高素质人才稀缺的现状,应加大职业后教育的培训力度和广度,提供多层次,多渠道的教育平台,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技术和综合业务能力。对新入门的会计人员应严格把关,那些既不能胜任工作又无培养前途的会计人员,进行岗位分流。进一步强化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以“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为执业信条和基本理念。会计人员还应具备较高的风险管理能力,随着知识经济的飞速发展,会计人员面临的经济业务越来越复杂,这就要求会计人员能够在保持职业的谨慎性和规范性的同时,要从整体的角度,用科学的分析方法,明确的理解力和准确的判断力,找出解决的办法和思路。

4.2加强社会监督的对策

4.2.1会计师事务所应注重提高自身的执业质量

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广大投资者、债权人及社会公众的切身利

益。因此每个会计师事务所都应认真做好质量的控制工作,用制度来确保执业质量。要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合理、有效的全面质量控制政策与程序,并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各项条款的落实。承接业务应谨慎,防止客户风险转移。推行“双承诺制”,即客户向事务所承诺提供真实、完整、合法的会计凭证、会计资料,承担相应的经济法律责任。对单个项目实行全过程控制。业务项目的每一步都应按操作规程扎扎实实的做好;彻底执行三级复核制,各级都应明确集体复核内容和承担责任,层层把关,级级负责,确保审计项目的所有环节自始至终符合会计准则的要求;完善督导程序,加强督导力度。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主任会计师必须对质量控制负责,总结经验教训,掌握业务规律,提高执业水平。4.2.2强化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性

独立性是注册会计师执行鉴证业务的灵魂。为了彻底摆脱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的依赖关系,保证其独立性,应当改变目前的审计聘任制度。建议由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出面组织成立一个独立的审计业务聘用委员会,充当被审计单位与事务所的“中间人”,被审计单位定期向该组织上缴费用,该委员会则负责进行上市公司评级、招标选择事务所、支付审计费用等工作。

4.2.3加强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及后续教育的监管

对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的监管是提高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水平的强制性因素,有必要在中国注册师协会设立职业道德管理机构,以保证监管的专业性和权威性。同时也要完善注册会计师继续教育制度,杜绝继续教育走形式、学习不深入的现象,以增强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意识,提高行业监管水平。建立健全注册会计师监管制度,改进目前以清理整顿、检查为主的监管手段,最后采用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水平追踪制度,建立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信用档案,也是保持注册会计师提高职业道德水平的外在驱动力。

4.3加强政府监督的对策

4.3.1财政监督应当以会计信息质量为主要对象

各单位会计信息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整体上的社会经济秩序,财政部门作为管理会计工作的职能部门,应当承担起管理和监督的职责。在监督的方式上,可供选择的途径有二:一是财政部门以社会经济管理者身份委托注册会计师审计各单位的会计报表,财政部门保留对各单位会计报表质量和注册会计师审计报告质量进行再监督的权利;二

是财政部门以国有资产代表者身份,有选择地向部分国有单位委派会计负责人,通过会计负责人对我国有单位的财务会计活动实行有效的控制和监督。4.3.2税务监督应当是政府部门对各单位会计工作监督的主要手段

税务监督的对象是纳税人依法纳税情况,财务会计资料是其监督的基本内容之一。因此,如果税务监督的职能到位,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财务会计工作中的违法违纪问题。4.3.3审计监督的再监督作用应当更加有力

审计监督主要是实施对税务、财政部门行政执法监督的再监督。在具体操作上,审计监督还应当与财政部门要有明确分工,避免重复。

审计工作作为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一个特殊形式,在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独立性方面的缺陷,实际效用大打折扣。因此,必须将内部审计人员从会计、财务人员中分离出来,并直接对董事会复责,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内部审计人员的作用,监督和保护企业的资产、财产安全,监督企业朝着合理、合法、合规的良性方面发展。

此外,财政、税务、审计监督还应当加大处罚力度,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树立监督权威。

4.4加快法律体系建设的对策

会计监督的有效实施,必须要有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做保证,现阶段仍需进一步加强我国的法律体系建设。我国已颁布了新《会计法》,应尽快出台《会计法》实施细则,增强其可操作性;建立和完善统一的会计制度,满足企业多元化经营的需要;明确会计监督、审计监督的执法职责和权限,以实施清晰明了的监督职能;加大法律法规的处罚、赔偿和执行力度,对违法违规的企业及其连带负责人予以曝光,发挥社会舆论的监管作用;同时还要强化一些相关配套及相关法规的实施,加快会计法律体系的建设步伐,使会计监督真正做到有法可依。

5.结束语

会计监督是一项涉及面极其广泛的经济基础工作,只有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协同一致,才能将会计监督落实,才能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确保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受侵害,促进我国经济迅速、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方开信.浅谈会计监督职能的发挥[J].财会研究.2006(3).[2]顾建平.试论完善单位内部监督机制.[J].财会研究.2001(1).[3]赵玉民.加强会计监督的措施.[J].林业财务与会计.2002(10).[4]岳本晓.会计监督弱化分析及对策研究[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5)[5]徐远征.浅谈会计监督体系的建立方法[J].审计月刊.2005(4).

致谢

第四篇:村级党组织影响力弱化原因及对策

村级党组织影响力弱化原因及对策

张亚勇

[摘要]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村级党组织影响力的弱化影响了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形成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本文在深入分析新形势下农村党支部影响力弱化的根源的基础上,探讨如何在新形势下提升村级党组织在农村社会的影响力。

[关键词] 农村党组织

影响力

原因 对策

农村党支部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团结带领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斗堡垒。改革开放以来,伴随农村各项改革的不断进行,农村党支部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环境在不断发生变化,农村党组织对农村社会的控制和动员能力下降,党组织的影响力在不断减弱,有些党组织甚至处于边缘化状态。这直接影响了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形成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深入分析和研究新形势下农村党支部影响力弱化的根源,采取有效途径,不断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影响力,充分有效的发挥农村党组织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已经成为目前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一、农村基层党组织影响力弱化的原因分析

农村基层党组织影响力弱化主要表现为农村党组织在农村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严重下降,对农村社会的动员能力、整合能力降低。这种现状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

(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是村级党组织影响力弱化的经济原因 农村党组织作用的发挥,必须以雄厚的经济为基础,因此,这个基础的状况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党建工作的实效。在改革开放以前,中国共产党在经济上实行的公有经济体制,农村实行的是集体所有制。这种经济体制使农村基层党组织牢牢地控制村庄的管理权,村级党组织掌握着村内经济资源,享有直接决策、管理、控制和利益分配的绝对权威,成为农村实际的“执政者”。但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的经济结构开始从一元经济结构向多元经济结构转化,经济资源从集中向分散转变。同时,伴随非集体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受到很大影响,有些村子几乎无集体经济可言,农村基层党组织与分散的家庭之间的经济联系、经济关系日渐淡化。这种状况,一方面造成农村党支部可控制的经济资源大幅减少,可利用的经济资源严重短缺,权力性影响力的物质基础严重削弱。另一方面,集体经济的萎缩,使广大农民从集体经济中获得的各种利益在减少,甚至消失。农民在经济上对村级党组织依赖程度大为减低,党组织对农民在利益方面的吸引力、影响力大大减弱。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使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权力影响力受到了空前挑战。

(二)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持续推进是村级党组织影响力弱化的政治原因

如果说经济体制改革和非集体经济发展挑战的是农村基层党组织直接支配经济资源的权力的话,那么农村基层民主政治的发展则直接挑战的是农村基层党组织权力的合法性。政治意义上的合法性主要是指民众对于组织权力的心理认同。我国自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颁布实施以来,村民民主自治就成为我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一个特色。村民自治的主要任务和内容就是自下而上的村委会选举。村民自治制度和农村民主政治的发展使农村党政关系从一元权力结构向二元权力结构转型,出现了两个权力主体——村党组织和村委会。从根本上说,这两个权力结构的存在都是为了更好地代表和维护农民的根本利益。但是,由于两个权力主体的权力来源不同,导致两个权力主体在实际的权力运行中的矛盾与冲突不断。作为村民自治组织的村委会是由村民直选产生的,其权力来源于村民的授权。村民直选用现代民主政治最为认可和倡导的方式赋予了农村村民自治组织和基层政权组织的权力合法性,大大提升了村委会及村主任的社会威望和权力地位。而村支部的权力来源主要是乡镇党委任命与党员推选。而在同一个村庄内,党员人数总比村民人数少。因此,不少村民认为:由多数村民选举的村主任自然比少数党员选出的村支书要有权威。这在实质上,就是对党组织权力来源或合法性问题的质疑。

虽然现行法律和党内法规对村委会和村党组织的自治权和领导权做了相应规定,但由于现有法律制度未能明确划分领导权和自治权的边界和范围,很容易造成村委会和村党组织两个权力主体之间的矛盾和碰撞,越权、争权的事件屡屡发生。致使村里工作难以正常开展,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同时,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党组织的影响力,使农村群众对党组织的权威产生怀疑和不信任。

(三)农村各种民间组织的迅猛发展是村级党组织影响力弱化的外部原因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农民的利益被纳入国家体系,附属于国家利益,没有自己的独立性。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农民的利益开始从过去被强制压缩在一起的整体利益下分离出来。人们追求正当利益的愿望便被极大地激发出来。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各种民间组织便大量涌现出来。据民政部门统计,截至2004年底,我国已登记注册民间组织近29万个,其中社团15.3万多个,民办非企业单位13.5万多个,基金会936个[1]。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农民已自发成立了近13万个协会[2]。农村大量出现的民间社会组织,既给执政党和政府带来了机遇,也对村级党组织的影响力构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各级党组织是农民表达利益诉求的主渠道,各级党组织是不可替代的沟通工具。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除了各级党组织,“公民又获得了大量可以用来表达利益和政治参与的工具”[3]。在一些民间组织较为发达的农村,民间组织开始成为村务管理的主体和影响村民生活的主导力量,直接间接地控制或影响了部分群众,使农民对村级党组织的依赖程度大为减低,对党基层党组织的认同降低。还有些民间组织为了扩大影响,经常拉拢一些有影响的党员干部参加,使他们成为小团体的代言人。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农村政权主体权威和社会控制的削弱,一些带有宗教色彩的组织和怀有一定政治意图的组织有所增加,一些沉寂多年的旧权威开始复苏,出现了“宗族权威、宗教权威和武力权威”和党政主体权威互动的局面。这些都对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影响力产生了很大冲击,对农村党组织的权威和影响力构成了严重威胁[4]。

(四)农村党组织自身建设滞后是村级党组织影响力弱化的内在因素

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目前村党支部影响力的弱化固然同权力资源的减少有直接的关系,但是党支部自身存在的问题,则是最根本的内在因素。

首先,村级党组织思想建设不到位。高度重视从思想上建党是我们党的一条宝贵历史经验。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党员干部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也日趋多元化。面对环境的新变化,一些村级党组织对农村党的建设工作还不够重视,存在着“重扶贫、轻党建”的倾向;一些支部书记则出现了由于外出务工或转到新经济组织中去“身”不到位,由于书记兼行政职务后将工作重心放到行政上,而对党建工作不重视的“责”不到位,由于心思不在党建工作上而出现“心”不到位的“三不到位”书记;一些普通农村党员干部则出现了党员意识淡化,理想信念动摇;加之少数党员干部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严重,引起群众强烈不满而导致党组织影响力下降。其次,村级党组织组织建设相对落后。农村基层党组织要有影响力,就必须有一个坚强有力的党组织。然而“随着城乡一体化和民营经济的发展,劳动力转移步伐越来越快,党员作为村民中素质较高、经济活动能力较强的群体,他们的流转更加频繁,有的在外打工经商,有的长年在海外,党员流动性大,增加了平时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的难度”[5]。党员外出多、活动性大、管理松散的现实使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受到严重削弱。面对这种新情况,原有的完全按照地区原则进行设置的农村党组织无法适应新的需要,目前许多地方的流动党员无法在异地过上正常的组织生活,从而形成新的组织建设的盲区。在不少的村子,党支部软弱涣散,有的处于瘫痪状态,有的被宗族宗派势力所控制,有的党支部缺乏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党支部领导核心作用根本无从谈起。在很多村子,党员的教育与管理缺失,造成一些党员组织观念、纪律观念淡化;部分先富阶层党员的群众观念下降,自我致富意识强,带领群众致富意识淡薄;流动党员中的“三不党员”(不参加组织生活、不交纳党费,不做党分配的工作)、“口袋党员”(党组织关系接转证明长期放在个人身上,造成流入地和流出地党组织都不能管理)增加;有的党员参与农村赌博、封建迷信活动中;部分党员干部在贯彻落实党的一些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政策、与群众的联系和沟通、廉洁奉公等方面还有差距。特别是一些党员干部以权谋私,侵犯群众利益,使农村党群、干群关系紧张,甚至对立。直接破坏了党在农村的影响力。

再次,村级党组织制度建设不完善。相对于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制度建设无疑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当前农村党组织制度建设的不完善,极大地消弱了党在农村的影响力,表现在一是基层组织党内民主制度发展不足,党员对党组织的认同感和向心力降低。在目前农村党建中,普遍存在民主不足集中有余,一言堂、大权独揽、个人专断一直是无法克服的顽症,使集体领导形同虚设。由于党内民主机制不健全,农村普通党员的民主权利普遍得不到有力保障,他们平时履行的义务很多,而享受的权利却很少。这种权利与义务不对称也直接影响了农村青年入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导致党员对党组织的认同感下降;二是党群关系沟通制度不完善。如今群众向上反映情况、问题,领导了解群众实际,以及群众和普通党员对任用干部、制定政策等实施影响,往往需要花费很大的力气才能实现。这说明,党群之间的沟通渠道不够畅通,反馈机制不够灵敏,导致信息失真、决策失误特别是党群关系恶化。三是党员管理制度不完善。目前农村党务工作的管理制度存在很多漏洞,如在干部管理上出现过粗过乱过散的现象,致使有些党支部只有组织健全没有工作效率,行动起来像一盘散沙,根本发挥不了战斗堡垒作用,带领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更无从谈起。

二、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影响力的对策思考

针对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影响力弱化的现实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影响力的内在要求,要紧密结合当前农村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现状,发扬改革创新精神,从多层面大胆进行理论和实践的探索:

第一,以合理配置权力资源为前提,巩固党组织在农村的领导核心地位。

针对我国现有法律制度未能明确划分领导权和自治权的边界和范围的现状,必须加强对两个权力主体的权力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从根本上避免两权力主体越权,争权事件的频繁发生。必须明确,党支部作为农村的领导核心,对农村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拥有领导权,对本村负有政治领导责任。党支部的职责就是抓大事,把握和驾驭全局;村民委员作为村民民主选举的自治组织拥有管理权,其职责主要是负责处理具体事务,主要办理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向人民政府反映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村委会要自觉地维护村党支部的领导核心地位和作用,重大村务要及时向村党支部汇报,争取村党支部的支持,同时还要定期向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报告工作,接受党组织和村民的监督。

第二,以发展农村经济为基础,把发展经济作为提高党组织影响力的第一位任务。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我们的各项工作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村级党组织要把发展农村经济作为事关全局的大事抓好,尤其是要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只有发展好集体经济,才能解决农村中有钱办事、集中资金办大事的问题;才能强化村级社会化服务,搞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真正为农民排忧解难;才能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使农村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村级党组织要总结经验教训,研究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农村经济的方法和途径,促进村级集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除此之外,农村基层党组织还要把鼓励和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外转移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要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就农业抓农业的单向思维模式,把从农业之外解决农业问题当成打开农村工作局面的一把钥匙,只有大量地转移农民和减少农民,才能最终富裕农民,才能真正提升党组织的经济影响力。

第三,以加强党支部建设为依托,提升村级党支部的组织影响力。

农村党组织的影响力首先和主要的是组织的影响力。因此,提高党支部的影响力,必须切实加强党支部自身建设。

一是要始终抓好支部书记这个关键,培养造就大批优秀的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和党员。“农村要进步,关键在支部”。党支部书记是党支部的主心骨。一个村建设的好坏,除了要有一个一心为公、团结奋斗、开拓进取的领导班子,更应该注重选配好一个党性强、作风正、有能力、爱集体,能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好书记。通过培训提高他们的素质,同时又使他们在组织开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运动中受到党性锻炼,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觉悟和工作能力。与此同时,要把发展党员工作作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来抓,及时吸收政治素质好、能力强的优秀青年入党,培养造就大批优秀的农村基层党员,为党增加新鲜血液,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不断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影响力。

二是要适应农村经济成分多样化、利益主体多样化、社会组织多样化和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发展的需要,创新农村党的基层组织设置模式,扩大基层组织的覆盖面,扩大影响力。一是打破行政村区域的限制,支部随着党员走;二是减少空白点,克服薄弱环节。引导农村党支部跨地域、跨所有制、跨产业整合联建,形成产业链、利益链、区域链、服务链等多种设置形式,把党的组织渗透到民间社会组织中,不断扩大基层党组织的社会影响力。三是要开阔视野,通过挂职、下派等外部输入的方式,把一些优秀的中青年干部通过群众认可的方式配置到农村基层党支部中,优化支部结构,提高整体素质。同时,根据不同的组织确定不同的职能和先进性标准。真正做到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工作;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的组织;哪里有党的组织,哪里就有党员在发挥作用。

三是要完善党支部的民主选举制度,把人民公认原则纳入村党支部的选举过程中,依此增强党支部的合法性基础,提升其影响力。具体做法是:在村党支部的选举中,首先经过全体村民或村民代表民主测评、民主推荐,在此基础上由党员进行真正的民主选举,选出广大村民和党员信得过的党支部书记和委员。然后,以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为契机,依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要求,由支部组织党员公开民主的推选在村民中有较高威信的党支部成员或普通党员作为村民委员会主任的候选人,参与自治村民选举,尽可能使村委会委员和党支部委员交叉任职。这样,就使基层党支部成员通过民主选举取得了合法的领导地位,并把农村基层党支部建设真正纳入到村民自治的法律轨道,真正实现在农村实行村民自治后党的领导方式的转变,使村党支部在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村民自治机制的民主实践中得以更新,得以焕发出适应农村发展要求的生机和活力,真正成为新时期党在农村的战斗堡垒。从而改变因实行村民自治党在农村政治生活中受到削弱的政治地位,增强党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四是要以加强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切入点,不断改进村级党组织的领导方式和工作方式,提高党组织的非权力影响力。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基层党组织做党员和群众工作凭借的往往是行政权力。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不能强制群众接受我们的任何主张。因此,做党员和群众工作更多是要凭借非权力的影响力。农村党支部成员必须转变观念,不断加强学习,增强素质,提高能力,以人格魅力和道德形象影响群众,靠真诚的服务感染群众,巩固党在农村的群众基础。

第四,以创新党员干部教育管理机制为关键,提升党员个体影响力。

党组织的影响力既来源于党的整体的素质和形象,又离不开党员个体良好的素质和形象。从某种意义上说,党组织及其党员的素质、形象是最好的领导教育方式。党员的模范形象对周围群众起着巨大的影响、带动和辐射作用,通过潜移默化的榜样力量增强党组织的吸引力和向心力,使群众由被动服从转为自觉拥护。提高党员个体的素质,发挥党员个体的影响力,必须建立农村党员教育的长效机制,把农村党员的教育纳入全党教育的系统中,创新培训模式,使农村党员教育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必须切实抓好农村党员的发展工作,在坚持党章关于发展党员必须坚持的“十六字”方针的前提下,针对农村的实际情况,大力推进“双优”工程,把农村致富青年中的优秀分子培养成党员,把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组干部,解决农村党员结构老化的问题。要拓宽领域,采取基层党组织和劳务输出中介组织合作的方式,有组织地输出部分农村青年到经济发达地区“打工”深造,作为村级后备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培养,解决农村党员队伍活力不够的问题。要疏通出口,进一步加大不合格党员的处置力度,以净化党员队伍,保持党员队伍的纯洁。要不断完善农村党员的管理方式和模式,建立规范有序、联系紧密、以流入地为主、流入地流出地共同负责的管理格局,做到有党员的地方就有党的基层组织,有党组织的地方就有正常的组织活动。要不断健全党员监督管理体系,健全党员激励约束机制,逐步建设一支年富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素质高、能力强的党员队伍,不断提升党员在农村的个体影响力。

[参考文献] [1][2]《人民日报》 2005-09-23.日 第十三版

[3] 王长江.《政党现代化论》[M],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年出版,第310页

[4] 王天意,宗族的功能及其历史变迁:上饶师范学院学报[J] 2005.2 [5] 周 帅,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J],2006.2

(来源:光明网)

第五篇:企业政工人才队伍弱化之原因及对策

浅析当前煤矿企业政工干部弱化原因与对策

【摘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的过程中,企业政工人才队伍弱化的现象越来越明显。文章从人才需求、劳动价值、成才成本、职业发展等4 个方面分析了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对策。

【关键词】政工人才;弱化;原因;对策企业政工人才队伍弱化的原因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的过程中,企业政工人才队伍弱化的现象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趋势,表现在企业政工岗位被边缘化与缺乏吸引力、政工队伍后继乏人等。笔者认为,企业政工人才队伍建设面临着4个现实问题,其是产生这一现象的深层原因。

1.1 企业对政工人才的需求不旺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各企业汇聚成的共性需求是直接影响社会成员择业的最主要因素,成才快、需求旺、待遇优、前景好的专业必能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否则从事该专业的人就会很少。

党中央在一系列文件中对企业政工人员的配备提出了许多明确要求,从中央宏观政治角度上看,中央亟需一批讲政治、懂经营、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从事企业政工工作,社会对政工人才的宏观需求是迫切的。但在企业这个经济组织中,相对于管理、技术、营销、法律、财会等其他专业人才,企业对政工人才的需求显然是次要的、可变通的,因为专业人才短缺会直接影响企业生产经营的正常运行,影响企业经济效益,而政工人才的作用是间接的,其配备可以退而求其次。当企业政工人员缺位时,企业用管理手段就可以解决一部分思想矛盾,而不必费精力、花高薪采取招贤措施。而且,企业政工工作确实担负着很多政府职能、社会职能,而履行这些职能的人员和费用则要由企业来负担,这不符合现代企业制度下政企分开的潮流。因此,在党和国家的宏观需要还没有完全转化为企业内在的、自觉的、主动的需求前,企业对政工人才的需求不会很迫切。

1.2 企业政工人才的劳动价值被轻视

在企业这个经济组织中,经营管理和技术人才的工作成果很容易得到各方的认同,从业者也容易得到成就感。而政工工作是对人做工作,人的思想、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改造,不是通过谈几次话、听几次课、开几次会就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转变人的思想需要长期不断地工作,需要付出艰苦的劳动。同时,政工人才的劳动成果,是通过自己长期的辛勤劳动去提高别人的思想觉悟和认识能力,调动别人的积极性,由别人在创造出物质产品的过程中间接体现出来的。因此,政工工作具有长期性、间接性、模糊性、艰巨性和外部性的特征。由于政工工作价值的特殊性和社会实践的复杂性,很容易造成一些人的错觉,不能正确认识和评价政工工作的价值,从而有意无意地贬低企业政工人才的劳动价值。

1.3 企业政工人才成才成本高,效益低

人才成本是培养造就某类专业人才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它包括时间成本和费用成本。从目前企业政工的任务来看,合格的企业政工人员仅有党的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了解本行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以及本企业的文化特点、管理制度和经营方式等,既懂基本政策,以及政工工作一般原理、方法,又懂行业法律法规、经营管理,并且还要具备较强的语言能力、写作能力、沟通交流与组织协调的能力等。与企业其他专业人才相比较,企业政工人才成才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要长得多。从接受继续教育的角度来看,政工人才的再教育成本比较高。首先,用政策理论武装自己是政工人员的第一要务,而政策内容的变动比其他专业知识的更新要频繁得多;其次,政工人员的工作对象是人,而其他专业的工作对象

是物,人的思想变化比技术、制度、工艺、材料等物的变化也要快得多、复杂得多。正因如此,政工人才充电的任务远比其他专业人员繁重,需要持久地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反观企业政工人才成才的效益。由于企业政工人才需求量少、劳动价值被轻视,企业政工人才在薪酬待遇上不具有竞争力。比如,现行的国有控股企业改革分配制度,大都套用国外管理经验,把企业管理人员的工资分为3个级别,硬性将企业政工系列的管理人员工资待遇划入最末等的级别,此外,一些企业在缩减岗位、精简人员的时候政工部门往往成为这些行动的首选对象,可见政工人才成才的成本与效益成反比。

1.4 企业政工人才职业发展通道狭窄

从企业外部环境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都偏向于从事能增加能力储备、再就业机会多的职业,这样一旦被解聘或者企业破产,其能够凭借专业本领马上找到新的就业岗位。而政工人才一旦离开原有企业,就很难找到一份专业工作,因为企业(尤其是蓬勃发展、能扩大就业的民营企业)很少自愿招收政工人员。

从企业内部看,政工人才与经营管理和技术人才的职业发展、职位升迁的机会是不同的。企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但管理和技术开发的职位设置比政工岗位多,而且提拔高级职位管理者也大多从业务技术人员中选拔。不少企业漠视政工人才的成才成本,普遍存在政工人才重使用、轻培养,重输入、轻输出,长期一地一岗使用的问题。不少企业政工人员长期在政工岗位上工作,没有时间和机会系统地学习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在专业技术岗位上缺乏竞争优势,难以交流使用。政工人员很少有转岗到其他技术、管理岗位的工作机会,许多同志在政工岗位上一干就是十几年甚至几十年,长期得不到升迁。加强企业政工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

国有企业改革不但需要高素质的经营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而且也呼唤高素质的政工人才。政工人才队伍弱化,是政工工作活力不旺、效力难生的重要因素。综合以上分析,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笔者认为,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并形成精干高效的政工工作团队,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1 正确认识政工工作的价值,确立企业政工

工作的重要地位企业要加强政工人才队伍建设,首先需要企业领导者深刻认识到政工工作的重要性,认同政工工作的价值。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政工工作通过做好人的工作,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培养人、教育人、塑造人,提高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充分开发人的潜能,调动人的积极性。一些研究资料表明,企业职工的积极性与消极性对生产效率的影响的平均浮动率达20%,即积极性高涨时可比正常生产效率提高20%,消极时可比正常生产效率减少20%,由此,政工工作的经济效益是显而易见的。

只有正确认识政工工作的价值,才能重视政工工作,确立企业政工工作的重要地位;才能充分尊重和认同政工人员的劳动价值,并体现在薪酬待遇、职业发展上,让政工岗位与经营管理、专业技术岗位具有同等的吸引力;才能吸收更多的高素质人才来激活政工人才队伍,为开展政工工作提供人才支持和组织保障,形成良性循环。

2.2 优化配置政工人才队伍

一是合理设置专职政工部门和岗位,实行总量控制,做到少而精。并根据不同工作层次的需要,保持专职政工人员与经营管理人员之间的合理比例,充分发挥专职政工人员在政工工作中的主力军作用。

二是大量设置兼职政工人员,实行一岗双责。特别要把一些思想政治素质好、作风过硬的经营管理人员吸收为兼职政工人员,充分发挥兼职政工人员在政工工作中的生力军作用。这样既加强了政工工作的力量,又减少了企业的用工总量,并有利于复合型政工人才的培养。而且,经营管理人员的加入,能让政工工作与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结合得更紧密,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三是要把专职、兼职人员纳入企业党组织统一管理,合理配置使用,以此形成整体合力,避免兼职政工人员不作为和专兼职政工人员各自为政的现象,达到增强整个队伍战斗力的目的。

2.3 加快复合型政工人才的培养

建立有利于政工人员加强自学的机制,并有组织、有计划地对现有的政工人员进行培训,提高政工人员的综合素质。培养要朝2个方向努力:一要加强从事政工工作的知识、技能方面的培养,着力提高政工人员的理论修养和业务能力;二要加强经营管理知识的培养,特别强化对市场经济知识、社会学知识、管理学知识的学习,使其开阔视野、转变观念、改进思维、增长才干,从而使政工工作不断处于创新状态,为企业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持和保障。

2.4 拓宽职业发展通道,提升政工人员的竞争力

作为经济实体,企业不同于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它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核心目标,企业的人员结构及其调整都要遵循市场化这一规则。企业要提供政工人员更多参与经营管理的工作机会,拓宽他们的职业发展通道。同时,企业政工人员要从过去单一的工作方式转向多元的工作方式,积极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实现个人从业能力的重生;其职业发展定位必须与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相结合,积极向人力资源师、效能监察部门监察专员、企业监事会专职监事等方向转型,拓宽职业发展通道,提高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力。

加强政工干部队伍建设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2011-12-19 15:05 德化大队

毛主席曾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中说过,“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可见,政工干部作为消防部队政治工作的具体组织者、实施者、参与者和实践者,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消防部队科学发展的水平。因此,如何适应“建设现代化公安消防铁军”需要,建设一支适应形势变化需要,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政工干部队伍,是当前消防部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当前消防部队政工干部队伍总体而言是一支讲政治、讲正气、勤奋敬业、甘于奉献、具有高度事业心和责任感的队伍。但是,由于受到思想意识、业务素质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政工干部队伍建设仍然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薄弱环节,制约着政治工作乃至全部队工作效能的充分发挥。笔者结合当前基层消防部队的实际情况,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谈几点认识。

一、当前基层消防部队政工干部的现状

当前,尽管各级党委高度重视政治工作和政工干部队伍建设,但就基层部队而言,政工干部队伍建设仍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不安心政工岗位。“十年战训一身功、十年防火一身金、十年后勤路路通,十年政工一场空。”这段基层普遍流传的段子实际上也反映了部分政工干部的尴尬境地,其求富心态、逐利心理、攀比风气日渐增长,责任心、奉献精神有所弱化,对所从事的政治工作没有热情更没有激情,滋生了不安心政工岗位的思想。

二是工作量大,导致政治工作疲于应付,流于形式。目前政工干部既要处理好政治教育、党风廉政建设、典型培树、信息宣传、双拥、后勤等工作,还要按照各个部门的要求部署开展有关活动、上报材料以及迎接检查考核等工作,常常是“两眼一睁、忙到熄灯”,工作疲于应付,流于形式。

三是经验不足,政治理论素养仍亟待增强。目前公安消防部队接受的大学生干部学员以理工科专业为主,真正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毕业的学员寥寥无几。相当一部分基层政工干部由于受到所学专业和知识结构的制约,对政治工作基础理论知识学得不多,认识不足,对党的创新理论学习理解不深入,以致搞教育底气不足,照搬照抄,自己讲不透,官兵听不懂;处理政治工作和党务工作也存在不知从何入手,出现忙乱、理不清头绪等现象。

四是少数基层政工干部在其位不谋其“政”。有的政工干部躺在功劳簿上当“太平官”,患得患失不敢工作;有的政工干部面对风险难题当“葫芦官”,畏首畏尾不敢改革,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消防部队事业的发展。

二、加强基层政工干部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一)打牢思想基础,培育政工干部热爱政工岗位

一是要开展专题教育,确保政工干部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和奉献意识。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是干好本职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因此要充分利用开设视频教育大课堂、专题教育等形式,解决克服以下三种现象:一种是解决克服政工干部对政治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到位,工作实践中不自觉地轻视和放松的现象;一种是解决克服政工干部比较清苦,不太愿意当政工干部的现象;再一种是解决克服政治工作工作量难衡量,主动性不强,工作不够尽心的现象。要加强职责使命意识教育,让政工干部充分认识到,组织把大家放在了政工岗位上,就一定要看到岗位的光荣,发自内心地热爱这个岗位,在其位谋其职。只有这样,政治工作才能不断取得新的成效。二是要大力培育政工先进典型。作为一名合格的基层政工干部,不仅有过硬的政治思想、精良的本职业务技能,更是懂得防火灭火、部队管理等知识,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综合能力,是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因此,要树立优秀基层政工干部也是人才的理念,大力宣传培养政工岗位上的先进典型,积极开展评选表彰“四会”政治教员和优秀政工干部等评比活动,努力营造当政工干部光荣、当政工干部骄傲的良好氛围。要关心和重视基层政工干部的成长进步,注重政工干部的培养锻炼,对事业心强、工作业绩突出的优秀政工干部要敢于大胆提拔使用,不断激发基层政工干部从事政治工作的热情,安心政治工作。

(二)加强教育培训,提高政工干部整体素质

笔者认为,唯有政工干部素质提高了,部队思想政治工作才能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应把提高政工干部素质作为重中之重的事情,系统规划工作,通过行之有效的手段使干部队伍的能力素质显著提高。一是要加强政工干部的教育培训。可以利用视频系统定期地组织全市政工干部开展对《政工条例》、《公安消防部队思想政治教育大纲》、基层党建《规定》等近年来部消防局和总队下发的规范性文件进行学习,邀请兄弟部队开展政治工作经验交流,“四会”优秀政治教员竞赛活动,定期组织政工干部开展政工台账交流活动、定期组织政工干部进行理论考核、利用部队督察之际进行现场提问等方式,不断打牢业务理论知识根基,提高政工干部经验,切实提升政工干部的各项能力素质。二是可以依托各地党校资源,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各大队可以积极与当地党校联系,建立互帮互学的长效机制。根据各区县委党校教学课程安排,结合消防部队政治工作的特点,有选择地组织政工干部到党校听课学习,不断丰富理论知识,提升理论素养,强化理论水平。三是要加强政工干部的学风建设。全体政工干部要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三句话”总要求和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全面加强政工干部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和学风建设,弘扬新风正气,抵制歪风邪气。培养政工干部主动学习、严谨求实的良好作风,引导政工干部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提高文化素养。

(三)规范政治工作,不断提高政治工作效率

当前基层政工干部之所以在工作中出现忙乱、理不清头绪等现象,除自身业务素质不够强以外,很大方面的原因是政治工作程序、方法不够规范、各种要求因人而异、随意性大造成的。比例如,一个简单的党委(支部)会议记录,不同的领导、干事检查下来有不同的标准,使基层政工干部无所适从。因此,各级消防部队可以结合部队正规化建设,加强政治工作的规范化建设。要紧紧围绕《政治工作条例》为中心,制定各项政治工作相关流程图,出台《政治业务工作记录规范》,明确和规范部队党务、政治教育、警营文化、双拥共建等工作档案,逐步建立严格正规的工作秩序,减少工作的失误和漏洞,不断提高工作效率。此外,消防部队定期召开政治工作例会,交流工作经验,分析不足,总结经验,不断完善规范部队政治工作的措施。

(四)建立监督机制,增强政工干部危机意识

一是加强政治工作经验交流。要完善各个层级的季度政治工作例会和检查通报制度,定期分析形势,交流工作经验,推动工作落实。探索建立片区政治工作协作机制,加强统筹协调,整合政工资源,提高工作效果。二是开展个人量化绩效考评。对照新修订《政治工作条例》,完善岗位目标量化考核制,变“软指标”为“硬指标”,建立政工干部考核跟踪档案,对政工干部学习培训、教育授课、文化宣传、理论调研、立功受奖等情况进行记录,既增强政工干部的主业意识和工作责任感,又为政工干部选拔任用、评先创优提供依据。三是强化日常监督。结合日常督察,把教育监督渗透到日常工作中,及时发现纠正政工干部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等方面的问题。(审核:纪成地教导员)

下载会计监督弱化的原因及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会计监督弱化的原因及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道德调控弱化原因

    简析社会道德调控弱化的原因及对策论文关键词:道德调控;道德权利;法律;规约论文摘要:社会道德调控的欠缺和弱化是当前社会一些地方和一些领域道德失范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加强道德......

    小学生自律能力弱化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小学生自律能力弱化的原因及对策 摘要:现在的小学生自律能力明显弱化。老师在培养他们的自律能力时,应遵循尊重学生人格的原则,从他律向自律过渡的原则,发挥集体力量的原则,及时......

    部分村级党组织权威弱化的深层次原因及治理对策

    村级党组织的权威是指农民群众对村级党组织的公认程度。得到群众认可和拥护的,村级党组织就能实现其领导功能,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得不到群众认可和拥护的,就会影响村级党组织领导......

    论村级党组织影响力弱化的原因及其应对策(5篇可选)

    论村级党组织影响力弱化的原因及其应对策 [摘要]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村级党组织影响力的弱化影响了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形成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浅析基层党组织弱化问题及对策

    浅析基层党组织弱化问题及对策 一、基层党组织弱化的主要表现 所谓基层党组织弱化,是指基层党组织在基层部队建设中的领导作用下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基层党组织的领......

    农村信用社会计事后监督现状及对策

    农村信用社会计事后监督现状及对策农村信用社会计工作的主要任务是真实、准确、及时、完整地对信用社业务及财务活动进行核算、管理和监督,为决策者、投资者和有关部门提供会......

    浅谈农村信用社会计事后监督现状及对策[大全]

    浅谈农村信用社会计事后监督现状及对策 一、会计事后监督的内容 会计监督就是指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依据国家法纪法规和财务制度,通过记录、计算、分析、检查等方法,对信用社业......

    浅谈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浅谈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摘要] 目前会计信息出现很多失真的情况,会计监督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要加强和完善会计监督职能,必须从要正确认识会计监督的重要地位和加强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