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城市河道景观现状及整治对策

时间:2019-05-14 21:55: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温州市城市河道景观现状及整治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温州市城市河道景观现状及整治对策》。

第一篇:温州市城市河道景观现状及整治对策

温州市城市河道景观现状及整治对策

温州市水利局 林孝悌

【摘要】温州市城市河道是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除发挥防汛、排涝、航运等功能外,还承担着城市旅游、市民休闲、美化城市等功能。但由于长期以来忽视了河道景观的保护、建设和管理工作,致使城市河道的景观与快速发展的现代化城市建设很不相称。本着着重分析温州城市河道景观资源的现状,提出河道景观设计和整治的重点及措施,期望城市河道在实施的整治建设过程中注意景观保护、建设和管理,使河道成为城市的一道为亮丽的风景线。

【关键词】河道景观现状 设计整治 重点 城市河道

1、基本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温州市地处东南沿海,市区面积11783平方公里,人口 700万万,管辖瓯海、鹿城、龙湾三个行政区。市区河道是温州市水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共有大小河道1104条,长度5652.34公里;水域面积4066平方公里。曾是城镇主要供水水源,对城区防洪、排涝、航运、灌溉及生态平衡起着多方面的作用,是构筑温州山水城市风貌的重要方面。但由于长期以来人为的破坏加剧,管理薄弱,加上经济增长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河道保护、整治和建设始终处于滞后状态,河道水污染日益严重,尤其是河道的景观保护、建设、管理工作与日新月异的城市建设很不相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水文景观污染严重。水是自然景观资源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其它自然景观资源也正是由于水的衬托才显出了灵气和魅力。但温瑞塘河水文景观污染已相当严重:

(1)河流水质堪忧,水面景观不佳。水体富营养化呈稳定上升趋势,水体颜色异常,河流两岸工农业生产及生活污水对水质影响严重。

(2)水量补给不足,景观用水短缺。温瑞塘河由于缺少新鲜源补给,主要径流为温州市工业和居民生活污水,现状水质远远不能满足环境功能区划目标,与景观用水的标准差距较大,严重影响其观光休闲功能。

1.2 高楼建筑不断地向河道挤压。现在城市河道的部分地段,高楼直接建在河岸上,有的还占用了水河道的水域,使城市河道形成了浃谷。

1.3 山体景观受到破坏。目前沿岸山体的人为破坏日益严重:沿河可看到一片片的采石场,山体的完整形成受到严重破坏;一些地带还分布着大量私坟,青山白化现象严重。

1.4 观光农业景观有待发展。由于农业科技含量较低,效益不高,农业的观光示范功能尚优待发掘。

1.5 植物景观缺乏特色。山体植被有待完善,植被的色彩单一,季节变化不明显。

1.6 人文景观亟需保护。沿河有价值的寺庙和教堂年久失修;散布的桥梁和码头价值不一。城市河道景观整治建设的目标

按照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随着人们的观念更新和进步,城市河道景观建设的目标是恢复水域景观的自然特征;在此基础上,通过景观建设、整治,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给人们提供舒适的休闲娱乐空间的水域环境;提升城市形象;提高城市的绿色竞争力。城市河道景观整治的重点及措施 3.1 连续性的视线

(1)城市沿河街区的建筑布局和形体设计应有意识地预留视觉廊道通向水域空间,靠近水域的建筑不能阻挡街区内部的建筑朝向水域的视线。

(2)结合温州气候特点,靠近水边的建筑底层架空或局部透空,形成半公共空间,吸引人的活动,同时也使滨水景观成为视觉焦点。

(3)与城市功能分布相适应,在滨水边缘地带特殊地段,人流密集、多种交通方式交汇地地方,开辟公共广场。

(4)严格控制建筑与水体边缘的距离,水边设连续的散步道和绿化林带,改变建筑阻挡水体,行人在街道上看不见水,无法接近水的状况。

3.2 塑造亲水性强的滨水空间(1)处理好安全与亲水的矛盾

在保证防灾功能的同时,河岸设计应考虑景观的美感和生态的平衡。在不同的滨水环境氛围,城市中心或城市边缘、风景旅游区或城市广场,护岸可采用不同材料建造,就地取材,因地制宜。防灾不是护岸设计的唯一标准。以防洪作为唯一的设计准则,会使滨水地区大多采用垂直型的混凝土护岸,造成刻板生硬的滨水景观。护岸的设计应尽量采用斜坡型或阶梯型,并运用自然的绿地和碎石修筑,既可提供视觉的美感,又能种植树木。滨水绿地采用不同高度临水台地,按淹没周期,分别设置了无建筑的低台地,允许临时建筑的中间台地,和建有永久性建筑的高台地三个层次。

(2)以生态优先原则进行护岸设计

护岸的设计应尊重河岸的自然形态。采用自然界原有的材料,尽量少用人为的方法改造。即使在不得不进行人工建设的情况下,也应创造自然生态系统得以延续的人工模拟环境,使生态循环不至于中断,例如干砌块石护岸为水中的藻类、鱼虾等动植物和微生物提供了生存栖息繁殖的环境。

(3)护岸设计结合城市规划进行

护岸不能局限于形态、材质、标高等要素的设计,应权衡它在城市整体空间环境建构中的角色和地位。城市滨水空间的开放空间系统、绿化林带的具体操作实施都有赖于护岸设计中的全局观念。

3.3 立体设计

垂直面上的变化远比平面上的变化更能引起人的关注和兴趣。因而,景观设计应使得整个滨水区域的三维空间变得丰富多彩,就可使滨水景观给予人的空间感受更加强烈。如种植乔木、灌林时,应先堆土成坡,再分层立体种植;运用平台道路的上下层等手法进行空间转换和空间高差创造出。

3.4 充分重视水文化

在滨河景观设计中对文化要素的重视是滨河景观设计的重要特点和趋势之一。

“水是人类文明的一面镜子”,这话十分深刻。水域的严重污染,说明流域内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不文明,缺少优秀的水文化。优秀的水文化可以促进人水关系的协调,落后的水文化使人水关系紧张。在现代社会,由于人与水关系的变化,水文化也在不断地变化,在现代的滨水地区规划建设中应当倡导历史水文化与现代水文化的结合。既要注意保存历史遗留的优秀水文化,又要创造现代的水文化。如在河岸建设高技术手段的水文化展览馆、现代雕塑、大型喷泉、水上娱乐等。

3.5 从居民的观赏者角度考虑滨河景观设计

城市河道的滨水景观建设要充分考虑城市居民可能到达的角度和位置。比如站在桥上沿水流方向所看到的景观称之为“流轴景”;站在此岸看另一岸的景观称为“对岸景”;乘船在河上由近处看到的河岸景观称为“水上景”;由空中看到的河流景观称为“俯瞰景”。好的景观设计应当使各种景观都精彩。滨河的景观设计应当考虑到整体景观的和谐、景观的个性化、景观的透视效果、景观的耐看性。设计的内容包括:岸线形状、护岸形式、护岸材料的选择、护岸材料的纹理和亮度、河岸休闲娱乐空间的创立、亲水活动空间、近岸水生物的活动空间等。

3.6 作为中心城临江面河的代表性地域,其景观特征宜进一步体现出:城市建设区“跨越时代”的强烈感受;白象—帆游段和丽岙—仙岩段“尊重自然,开创未来”,河面、绿带、道路形成连续开放的水、绿空间,弯曲的河道创造出朴实与浪漫的情趣;其他滨水地区“水体、绿化、高低层次建筑有机结合,相互渗透,形成人工与自然相交融的场景”。

3.7 河流的主要弯道处,主要道路与河流交汇处,人流活动多的道路交汇处和广场等开阔地段,主要桥梁的桥堍,布置公众意义大的公共建筑。在俯瞰城市景观效果良好的开阔地段,有计划、有控制地构筑标志性建筑、构筑物以及塑雕等建筑小品,并以此为核心形成实体或意向视觉走廊,取得良好的视觉效果。建筑形态强调“协调甚于变化”,防止单体建筑过分“自我表现”而形成杂乱。

3.8 景观规划和建设应该突出水乡特色的地域特点,鼓励使用地方建筑材料,以体现地方特色。“水乡之美”是江南城镇环境的性格特征。它是总体布局、形体处理和色彩、质感与水景综合叠加的结果。白墙、青瓦、褐木、青石与河水相映,洋溢着温柔之气。

现代结构形式和建筑材料使装饰有了广阔的发展余地。质朴、柔和的传统特征势必遇到挑战。在创造与建设中应努力解决新产生的新矛盾。

3.9 要推行生态绿化,充分运用合理的植物群种结构,利用空间手法形成效区城镇富有个性的绿化景观。绿化种植鼓励利用丰富的乡土树种和特色树种,注意展现层次变化、质感变化、色彩变化、季相变化、图案变化等,以适应城市气候环境和城市特点。

3.10 除注重水与绿化有机结合,体现江南水乡景观特色外,应将绿化与名人活动、历史事件、古代文化遗迹及古树名木结合好。

3.11 保护重要的文物建筑,建立完善的管理修复制度。对重要的历史风貌建筑的维修,必须对照原有历史风貌建筑物的实物、测绘图及照片进行。并原则上应使用与原有材料相同的材料。如果必须使用新材料,则应力求外观与原材料一致,反对在维修后现代材料外露的情况,使“修旧如旧”。严格控制在重要历史风貌建筑所在环境中的建造活动。如经批准建造,应严格控制新建、扩建项目的高度、体量、建筑风格、色彩、剪裁及视线,保证新旧建筑的协调相配。

3.12 重要历史风貌建筑区域的保护。对于有历史价值和社会文化意义的寺庙、教堂、桥梁等,应该维修和保护,恢复原来的面貌的功能;对于建筑质量较好、外观典型的建筑,应该保留,以留存河道的历史特色;对于建筑质量较差、历史价值不大的建筑,应该予以拆除。

3.13 岸线的处理。岸线的处理应该采用多样化方案,尽可能增加自然生态性和亲水性,可以根据各区段的具体功能和景观特点分别设计。在农村区段,两岸用地改造余地较大,在符合水利要求的前提下,尽量结合自然生态型景观设计,以自然堤岸式处理为主;在城镇中心地段,用地置换余地较小,地价昂贵,岸线处理可以结合沿河广场和步行走廊设计,通过局部变化,增加景观形象的生动性和新水性,有意追求岸线变化;在过渡地段,岸线改造可以采用区别对待的方法:用地密度较高的地段,采取城市中心区的处理方式,用地密度较低和游憩地区,采用自然生态的处理方式。

第二篇:城市河道整治工程情况汇报

城市河道整治工程情况汇报

葛家东河整治工程进展情况:

开发区葛家东河自施工队进场后,目前方桩1700根,已全部浇筑结束,并进行定期养护,整个河道已经全部干河结束,南侧现以做好施工便道、打桩平台、打桩机械进场打桩。近期拆除文林路西侧的老闸,从工程进展情况看整个工程进度缓慢,主要由于前期阴天较多,加上水位较高,闸门无法开启,严重影响整个工程进度。

下一步工作打算

将紧抓住当前晴好天气,加大监管力度,督促施工队增加机械、增加施工人员、尽快打桩结束,争取在10月下旬打桩结束,做好安全质量监督。

第三篇:我区河道现状及整治建议

我区河道现状及整治建议

我区河道承担着全区行洪排涝、蓄水供水、生态景观和灌溉等功能。河道作为行洪的通道,其防洪安全、行洪畅通对抗御水灾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河道又是水资源的载体,水资源是关系人类生存的一种最基本的自然资源,又是战略性资源,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管理、保护离不开河道这一重要的载体。河道更是生态环境的组成部分,特别是在改善周边环境、提升区域品位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此,坚持科学发展观,从我区的实际出发,探索河道长效管理机制已迫在眉睫。加快河道整治步伐,加强河道日常管理,以利切实提高我区河道行洪排涝能力,改善河网水质,美化河道及其两岸环境,恢复和强化河道功能,建立一个和谐优美的水生态环境,真正实现“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目标,以适应我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需要。

一、河道及管理现状

(一)河网概况。我区河网习惯上按区域地形分为四个水系,即小浃江水系、岩泰水系、芦江水系和山区海岛独立水系。据2008年水域调查统计,全区现有面宽5米以上河道335条,总长535公里,水域面积11.49平方公里。其中岩泰、芦江水系有河道207条,281.1公里,其骨干河道分布自西往东依次有沿山大河、凤洋河、岩河、中河、东泰河、毛礁河、协和排涝河、芦江大河(包括柴桥河);小浃江水系隶属于鄞东南水系,有河道91条,160.6公里,主要河道有小浃江、三眼桥江。山区海岛独立水系有河道37条,93.3公里,主要分布在白峰、春晓、梅山区域。

(二)整治情况。河道整治是改变河道面貌,充分发挥河道功能的有效手段。继2005年~2007年修复水毁工程和全区河道全面疏浚后,近三年来我区本着“以人为本、科学治水、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的原则,加大了城区和开发区块骨干河道的整治力度,累计投入15.3亿元资金,先后实施了岩河、小浃江、梅山大河、春晓明月湖、笠帽礁河、东泰河等20条68.5公里的河道整治。如2009年开工建设的小浃江整治工程,工程全长21.1公里,总投资7.87亿元(其中工程部分投资2.2亿元),工程内容主要是挖掘土方近300万m3、砌筑河坎2公里,以达到河面宽60米,两侧各20米绿化带的工效。目前一期工程已完成9km河道开挖,二期工程12km开挖已近尾声,全线21km的绿化项目工程计划今冬明春完成,小浃江整治工程完成后,不仅可提高小浃江行洪排涝能力,还极大改善西联动区域的环境。在开展河道开挖、砌坎护岸的同时,我区还大力推进河道清淤工作。继2006~2007年全区共投资5100万元,对145公里骨干河道进行清淤,共计清淤土方约200万m后,为进一步改善河道水质,近几年每年仍投入500~600万元资金用于穿镇过村河流的清淤。如位于霞浦中心城区的霞西河和后横河,由于附近生活污水直排河中,水体经常发黑发臭,周边3

居民苦不堪言,去年投资350万元对1.14公里的霞西河、后横河进行了清淤和整治,共清除淤泥2万余m3,暂时解决了该河段水体发黑发臭的问题。此外近几年我区还投入3000万元通过对农村清水河道的示范整治,带动了新一轮农村河道的整治建设,改善了农村环境。目前投入近50万元的东泰河水草试种工程已施工,效果好的话将在全区推广种植,以进一步改善水质,美化水环境。

(三)河道管理体系现状。我区河道管理现状是:环保部门负责河道水污染的监督和管理,其中包括河网水质的监测;水利部门负责河网水资源的调度,及河道整治、河道清障保洁的监管;海洋与渔业部门负责河道淡水养殖与捕捞的监督管理;乡镇(街道)负责辖区内河道日常清障保洁、堤防及其两岸绿化的管理和养护。自去年开始,春晓、梅山、柴桥、白峰相继成立了水务管理所,人员3~5人(多数为临时招聘人员),重点是加强河道清障保洁的监管及矸闸泵站、海塘堤防、山塘水库等水利设施的日常巡查、养护管理;其他乡镇(街道)也准备近期内成立。

(四)河道保洁近况。我区自2000年推广河道保洁工作以来,河道保洁工作已逐步走向规范化,特别是区府办2006年出台《北仑区河道保洁工作考核实施办法》文件后,明确河道清障保洁工作实行属地管理原则,即由河道所在地乡镇(街道)具体负责本行政辖区内所有河道的清障保洁工作,保洁面要求达到100%,保洁队伍专业化,原则上要通过招投标落实,打捞上来的垃圾集中处理。区水利局负责日常巡查和监督检查,区政府办公室组织有关部门进行考核。自2008年开始,区政府还与各乡镇(街道)签订河道清障保洁工作责任制。通过几年努力后,我区的河道保洁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多次被评为省、市先进单位。目前我区有保洁队伍16支,专业保洁人员120余人,保洁船只30艘,年投入资金200余万元。

二、河道水体污染成因的初步分析

从前期河网水质定期监测和平时抽测情况来看,小浃江水系水质多为Ⅴ类,联合区域河段为劣Ⅴ类;岩泰水系上游段为Ⅲ~Ⅳ类,大矸城区至出海闸,多为Ⅴ类或劣Ⅴ类,沿山大河稍好。芦江水系水质一般为Ⅲ类,柴桥、霞浦城区局部河段Ⅴ类、劣Ⅴ类,独立水系河网水质除白峰城区段外尚可。

据初步调查和平时巡查了解,常年河网水体发黑发臭或污染较为严重的河段有小浃江出海口前5km河段,凤洋河泰山路以北河段,富春江河泰山路以北河段,中河老街段,霞西河,定向河珠江路至京华名苑小区河段,沿塘河,备矸村河、贝矸村河等10余条河,特别是到高温少雨季节时,恶臭难闻,给附近居民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部分河段水利部门会同街道办事处每年都要进行换水处理,以求暂时缓解。

经分析,河道水体污染、水质普遍较差的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一是雨污水未分流,市政污水管网建设滞后于开发建设;新矸、大矸、柴桥、小港等旧城区及部分先期开发的生活小区、镇级工业小区雨污水直排河中,或雨污管网串通、污水管网破渗现象十分普遍。如新矸老街河段,因无市政污水管网,餐饮店和沿河两岸居民的生活污水直排河中,新矸菜场每天场地冲刷后的废水未经处理也直排河中,沿河两侧常有单位或居民将剩菜残渣、塑料盒等废料扔入河中,造成河水变质,河面上油光四溢。部分区域外围污水管网干管已有,但支管还未连接,而企业或小区已先期投入使用,造成污水未经处理排入河中。二是部分企业法制观念淡薄,污水偷排或处理未达标排放现象也时有发生。如富春江河、凤洋河两河泰山路以北段常年水体发黑发臭,特别是持续干旱后需临时开闸放水时,水体变得更加奇臭难闻,估计与个别企业偷排污水或污水处理不规范不无关系。三是畜禽养殖业的无序养殖已严重影响了河网水质和农村环境。全区现有生猪养殖场(户)309个,以新矸、大矸、小港等地尤为集中,其中有相当数量的养猪场直接建在河道旁,更有甚者有的养殖场建在了饮用水水源地旁,污水直接排入河中,粪便堆在河岸边或直接倒在槽池中,长年冲刷入河或浸泡在河中,附近河段常年发臭,遇到雨季影响更广。鸡、鸭等禽类养殖户也有类似情况。四是农村基础设施的缺失,已影响到河道的水质和周边的环境。农村(包括城中村)中大量的简易出租房直接建在河道两岸,设施简陋,无污水管网或简易处理设施,大小便及其他生活污秽物直接流(倒)入河中,生活垃圾也就近扔入河中或河岸上,河道成了天然的纳污场所,河道保洁人员多有怨言。如贝矸、备矸等村的村级河道两岸违章建筑林立,粪便和生活污水直排河中,已严重影响两村的新农村面貌。五是水域的大量占用,河网纳污能力的下降已一定程度影响到了河网的水质。大量的开发区域及农村河道、槽池被填埋占用,河道的网状结构遭破坏,河水的流动交换趋缓,加上河道清障保洁后把原有净化水质功能的水草也清除掉了,导致河网纳污和自身调节水质的能力下降。此外农业面源污染如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河道水产养殖户的只捕不养及电毒鱼的泛滥,小浃江、大矸部分河道河面渔网具密布等也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河网的水质。

三、建议

根据清水绿岸行动计划的建设目标,要求至2015年三大水系河道水质达到Ⅳ类标准,其他河道水系水质达到Ⅲ类标准,基本清除黑臭水体;河道溪坑整洁畅通,建成一批示范性的生态小流域和生态景观河道,逐步把我区河流建成一道“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水生态风景线,实现人水和谐,为此,建议:

(一)加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等水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在加强舆论媒体宣传同时,进一步落实河道管理考核责任制,环保、水利、农林(海洋与渔业)等部门和乡镇、街道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并列入到综合考核中。环保部门继续加大环境监管力度,像监测重点污染源一样,自动在线监测重点区域、敏感水域的水质;强化环保执法力度,加强重点河段两侧企业的排查,深入开展涉河违法排污专项整治行动,坚决查处涉河违法排污行为;水利部门加大河道清淤力度,合理调度河网水资源;会同乡镇、街道组织清楚河岸垃圾和河道阻水障碍物;农林(海洋与渔业)部门加强畜禽养猪河网淡水养殖管理,加大电毒鱼等违法行为查处力度;城管、建筑工务局和岩东排水公司等部门加快城市污水管网的建设和改造;新农村办加快农村污水改造。乡镇、街道加强河道清障保洁长效管理及畜禽养殖的整治和规范化建设。

(二)大力推进污水管网建设。对现有污水管网进行全面普查,在掌握现有污水管网基本情况基础上,根据轻重缓急,着力推进重点地段、重点区域内的污水管网建设,对影响河道水质比较严重的区域尽早实施截污纳管措施;对污水量大、管网还未触及而且无污水自行处理设施的企业要限制投产,待有污水处理能力后方可允许。

(三)加大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力度。农村污水治理率低,农居分散,外来务工者集中区设施简陋,农村污水治理难度大,对河道水质影响又较为严重,为此必须结合新农村建设工作,根据北仑区农村污水治理相关规划,通过分散治理、纳入市政污水管网、建造必要的生活基础设施等手段加快农村污水管网建设,以推进农村水生态环境的整治改造。

(四)加快全区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步伐。在前阶段畜禽养殖污染调查基础上,进一步完善2011~2015年北仑区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实施方案,建议出台规范化养殖的相关政策,在养殖场治理整改基础上,对原来河岸边或槽池内的猪粪进行一次全面清理,消除后患。

(五)进一步规范河道水产养殖,多途径净化河网水质。对现有渔网具进行一次全面整顿,已征用河面禁止使用所有渔网具;未征用河面落实责任,限期予以征用,确保渔民权益;同时加大电毒鱼非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定期在全区主要是骨干河道上放养有利于改善水质的鱼蟹及其他物种。

(六)落实河道定期清淤制度和现状黑臭水体河道专项整治工作。对目前污染比较严重的10余条河道进行专项清淤治理。在摸清污染源和进行整治前提下,对河中污秽物、淤泥进行清除,并辅以生化技术措施和增氧植草等手段,做到标本兼治。今年水利部门会同新矸街道拟投入800万元确定了富春江、凤洋河等新矸城区几条河道的清淤方案。今后一段时期内,每年投入一定额度的资金,对河道进行清淤疏浚,几年一个轮回,同时加大河道清障力度,确保河道整洁畅通。

第四篇:国外城市河道景观与河道治理

国外城市河道景观与河道治理

阅读:6922013-03-11 15:05 标签:阿普贝思河道景观设计滨河景观设计滨水景观河道景观设计城市河道景观设计

近年来,中国不少地方相继出现强降雨天气,给不少城市造成极大的“城市内涝”压力。随着城市化发展和人口聚集程度提高,提升城市排水能力和应对极端天气事件能力的工作迫在眉睫。国外很多城市也遭遇过暴雨侵袭,但完善的城城市排水系统使之避免或减轻了雨水灾害。现代意义上的排水设施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世界上哪些城市的排水理念和系统设计更胜一筹,如果将城市河道的功能与景观完美融合在一起,值得我们参考和借鉴?

美国模式城市河道治理——兴建地表回灌系统,加强立法防内涝

风靡一时的《侠胆雄狮》,讲述了一段人狮与美女之间美好感人的爱情故事,文森特就居住在美国纽约设施齐全的下水道里。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国家强制性洪水保险体制的国家,联邦紧急事务管理局还组织绘制了洪水保险图,规定在行洪区内不准建任何建筑,在非行洪区内可以修建建筑物,但修建前必须购买洪水保险。美国把全国划分为13个流域,每个流域均建立了洪水预警系统,每天进行洪水预报,最长的洪水预报是 3个月。此外,美国还利用先进技术,对洪水可能造成的灾害进行及时预测,发布警示信息。美国早已有强制性防城市内涝的法律,其多个州都立法规定,城市新开发区域必须实行强制的“就地滞洪蓄水”,对城市内涝防范、治理措施以及问责手段,也规定得相当详尽。

近几十年来,美国政府还致力于以雨水直接回收为重点的工程措施。如在美国加州富雷斯诺市兴建了“渗漏区”地下回灌系统,在芝加哥兴建了地下隧道蓄水系统等。美国还在其他许多城市建造了由屋顶蓄水池、井、草地、透水地面等组成的地表回灌系统,收集的雨水可直接或经适当处理后用于冲厕所、洗车、浇绿地、消防和回灌地下等。

在这个城市河道规划中,城市河道景观设计与城市河道功能需要有机结合在一起。才能将经济效益与文化精神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河道景观,景观设计,滨水景观设计,滨河景观设计,河道景观专家 巴黎模式——地下建庞大地下河道世界,细节河道景观

设计令人倾心

“你看过电影《悲惨世界》吗?主角冉·阿让在巴黎下水道里做了一次长途旅行。巴黎现代化的系统地下排水工程的开建比伦敦早 6 年,比柏林早 20 年。它是最早一个开始现代意义排水建设的国际性大都市。据介绍,巴黎的排水系统于1853年正式开工,随后,下水道就开始不断延伸,直到现在长达2400公里。阿普贝思河道景观设计专家认为,城市河道设计需要从细节着手,才能更有实用性和观赏性。

巴黎城区下水道均建于地面以下 50米,管道设计采用多功能设计理念,中间是宽约3米的排水道,两旁是宽约1米、供检修人员通行的便道。基于对地面雨水流量的充分估计,巴黎城区主干道的井盖孔密且直径大,平均每50米就有一个下水口,住宅区内的下水道进水口较大。城区总数达 2.6万个下水道盖、6000多个地下蓄水池均统一编号,由1300多名专业人员负责维护。

巴黎下水道干净程度可与巴黎的街道相媲美。事实上,巴黎的下水道除了排水沟外,它还设有两套供水系统,一套供饮用水,一套供非饮用水,以及一条气压传送管道。巴黎的地下排水系统基本是顺着城市的道路修建的,也就是说每条道路下面都有一条与之平行的排水沟。

去过巴黎的人,对其城市排水的细节倾心不已。比如,巴黎的许多街道都是碎石铺设的地面,很有味道,但下大雨就难免会有积水。于是,设计人员在一定的距离,设置了一个“槽”,起了导水沟的作用。这样,行人就不会因为积水而溅湿鞋子和裤管了。河道景观,景观设计,滨水景观设计,滨河景观设计,河道景观专家

荷兰模式——开创“水广场”,开发公用河道景观设施变储水空间

荷兰鹿特丹市位于海平面以下,经常面临海水倒灌的威胁,同时城区洼地众多,排涝压力颇大。为有效应对这种情况,鹿特丹开创了其独有的“水广场”防涝及雨水利用系统。水广场顺地势而建,由形状、大小和高度各不相同的水池组成,水池间有渠相连。平时是市民娱乐体闲的广场,暴雨来临,就变成一个防涝系统。由于雨水流向地势低洼的水广场,街道上就不会有积水。所有水池布成一张循环网络,雨量大时,从大水池中分流到沟渠,雨量小时,水又回流到大水池。雨水还能被抽取储存为淡水资源。

荷兰气候环境保护署专家阿瑙德·莫伦纳称,为有效疏解剧增的地表水,鹿特丹结合都市空间开发大量空旷广场、人行道与停车场空间,这些地方平时为公用设施,大雨到来时就变成储水空间。这就是其独特的“水广场”概念的由来。

日本模式——广泛利用公共场所河道景观,降低空地高度蓄洪

日本政府规定:在城市中新开发土地,每公顷土地应附设500立方米的雨洪调蓄池。在城市中广泛利用公共场所,甚至住宅院落、地下室、地下隧洞等一切可利用的空间调蓄雨洪,防止城市内涝灾害。比如降低操场、绿地、公园、花坛、楼间空地的地面高度,利用河道景观设计理念,在遭遇较大降雨时可蓄滞雨洪;在停车场、广场铺设透水路面或碎石路面,并建设渗水井,加速雨水渗流等。此外,在东京、大阪等特大城市建设地下河,直径10余米,长度数十公里,将低洼地区雨水导入地下河,排入海中。

东京拥有全世界最知名的排水系统。东京下水道系统以污水和雨水采用同一管道排放为主,用于管道清扫和维护管理的检查井超过47万个,平均每33米就有一个。

德国模式——居民区挖掘人工湖,透水砖铺装人行道

为提高城市排涝能力,德国城市居民区一般采用人工湖或构造河道景观设计,或者通过绿地、花园或人工湿地增加雨水入渗。如采用透水砖铺装人行道,增加透水层,减少硬质铺装等。德国汉堡建有容量很大的地下调蓄库,洪水期可以发挥很强的调度水量作用。在柏林,由于广泛推行城市集雨措施,不仅提高了城市的防涝能力,而且实现了对雨水的最大收集利用。此外,德国还通过不断提高城市绿化率来减少雨水径流。在立法保障方面,德国立法规定在新建小区之前,无论是工业、商用还是居民区,均要设计雨洪利用设施,否则政府将征收雨洪排放设施费和雨洪排放费。

1英国伦敦泰晤士河

(一)水环境问题分析

泰晤士河全长402公里,流经伦敦市区,是英国的母亲河。19世纪以来,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河流两岸人口激增,大量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排入河,沿岸垃圾随意堆放。1858年,伦敦发生“大恶臭”事件,政府开始治理河流污染。

(二)治理思路及措施

一是通过立法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20世纪60年代初,政府对入河排污做出了严格规定,企业废水必须达标排放,或纳入城市污水处理管网。企业必须申请排污许可,并定期进行审核,未经许可不得排污。定期检查,起诉、处罚违法违规排放等行为。

二是修建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1859年,伦敦启动污水管网建设,在南北两岸共修建七条支线管网并接入排污干渠,减轻了主城区河流污染,但并未进行处理,只是将污水转移到海洋。19世纪末以来,伦敦市建设了数百座小型污水处理厂,并最终合并为几座大型污水处理厂。1955年到1980年,流域污染物排污总量减少约90%,河水溶解氧浓度提升约10%。

三是从分散管理到综合管理。自1955年起,逐步实施流域水资源水环境综合管理。1963颁布了《水资源法》,成立了河流管理局,实施取用水许可制度,统一水资源配置。1973年《水资源法》修订后,全流域200多个涉水管理单位合并成泰晤士河水务管理局,统一管理水处理、水产养殖、灌溉、畜牧、航运、防洪等工作,形成流域综合管理模式。1989年,随着公共事业民营化改革,水务局转变为泰晤士河水务公司,承担供水、排水职能,不再承担防洪、排涝和污染控制职能;政府建立了专业化的监管体系,负责财务、水质监管等,实现了经营者和监管者的分离。

四是加大新技术的研究与利用。早期的污水处理厂主要采用沉淀、消毒工艺,处理效果不明显。20世纪五六十年代,研发采用了活性污泥法处理工艺,并对尾水进行深度处理,出水生化需氧量为5-10毫克/升,处理效果显著,成为水质改善的根本原因之一。泰晤士水务公司近20%的员工从事研究工作,为治理技术研发、水环境容量确定等提供了技术支持。

五是充分利用市场机制。泰晤士河水务公司经济独立、自主权较大,其引入市场机制,向排污者收取排污费,并发展沿河旅游娱乐业,多渠道筹措资金。仅1987—1988年,总收入就高达6亿英镑,其中日常支出4亿英镑,上交盈利2亿英镑,既解决了资金短缺难题,又促进了社会发展。

(三)治理效果

泰晤士河水质逐步改善,20世纪70年代,重新出现鱼类并逐年增加;80年代后期,无脊椎动物达到350多种,鱼类达到100多种,包括鲑鱼、鳟鱼、三文鱼等名贵鱼种。目前,泰晤士河水质完全恢复到了工业化前的状态。

2韩国首尔清溪川

(一)水环境问题分析

清溪川全长11公里,自西向东流经首尔市,流域面积51平方公里。20世纪40年代,随着城市化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排入河道,后来又实施河床硬化、砌石护坡、裁弯取直等工程,严重破坏了河流自然生态环境,导致流量变小、水质变差,生态功能基本丧失。50年代,政府用5.6公里长、16米宽的水泥板封盖河道,使其长期处于封闭状态,几乎成为城市下水道。70年代,河道封盖上建设公路,并修建了4车道高架桥,一度视为“现代化”标志。

(二)治理思路及措施

本世纪初,政府下决心开展综合整治和水质恢复,主要采取了三方面措施:一是疏浚清淤。2005年,总投资3900亿韩元(约3.6亿美元)的“清溪川复原工程”竣工,拆除了河道上的高架桥、清除了水泥封盖、清理了河床淤泥、还原了自然面貌。二是全面截污。两岸铺设截污管道,将污水送入处理厂统一处理,并截流初期雨水。三是保持水量。从汉江日均取水9.8万吨,通过泵站注入河道,加上净化处理的2.2万吨城市地下水,总注水量达12万吨,让河流保持40厘米水深。

(三)治理效果

从生态环境效益看,清溪川成为重要的生态景观,除生化需氧量和总氮两项指标外,各项水质指标均达到韩国地表水一级标准。从经济社会效益看,由于生态环境、人居环境的改善,周边房地产价格飙升,旅游收入激增,带来的直接效益是投资的59倍,附加值效益超过24万亿韩元,并解决了20多万个就业岗位。

3德国埃姆舍河

(一)水环境问题

埃姆舍河全长约70公里,位于德国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鲁尔工业区,是莱茵河的一条支流;其流域面积865平方公里,流域内约有230万人,是欧洲人口最密集的地区之一。该流域煤炭开采量大,导致地面沉降,致使河床遭到严重破坏,出现河流改道、堵塞甚至河水倒流的情况。19世纪下半叶起,鲁尔工业区的大量工业废水与生活污水直排入河,河水遭受严重污染,曾是欧洲最脏的河流之一。

(二)治理思路与措施

一是雨污分流改造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流域内城市历史悠久,排水管网基本实行雨污合流。因此,一方面实施雨污分流改造,将城市污水和重度污染的河水输送至两家大型污水处理厂净化处理,减少污染直排现象。另一方面建设雨水处理设施,单独处理初期雨水。此外,还建设了大量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人工湿地以及雨水净化厂,全面削减入河污染物总量。

二是采取“污水电梯”、绿色堤岸、河道治理等措施修复河道。“污水电梯”是指在地下45米深处建设提升泵站,把河床内历史积存的大量垃圾及浓稠污水送到地表,分别进行处理处置。绿色堤岸是指在河道两边种植大量绿植并设置防护带,既改善河流水质又改善河道景观。河道治理是指配合景观与污水处理效果,拓宽、加固清理好的河床,并在两岸设置雨水、洪水蓄滞池。

三是统筹管理水环境水资源。为加强河流治污工作,当地政府、煤矿和工业界代表,于1899年成立了德国第一个流域管理机构,即“埃姆舍河治理协会”,独立调配水资源,统筹管理排水、污水处理及相关水质,专职负责干流及支流的污染治理。治理资金60%来源于各级政府收取的污水处理费,40%由煤矿和其他企业承担。

(三)治理效果

河流治理工程预算为45亿欧元,已实施了部分工程,预计还需几十年时间才能完工。目前,流经多特蒙德市的区域已恢复自然状态。

4法国巴黎塞纳河

(一)水环境问题

塞纳河巴黎市区段长12.8公里、宽30-200米。巴黎是沿塞纳河两岸逐渐发展起来的,因此市区河段都是石砌码头和宽阔堤岸,三十多座桥梁横跨河上,两旁建成区高楼林立,河道改造十分困难。20世纪60年代初,严重污染导致河流生态系统崩溃,仅有两三种鱼勉强存活。污染主要来自四个方面,一是上游农业过量施用化肥农药;二是工业企业向河道大量排污;三是生活污水与垃圾随意排放,尤其是含磷洗涤剂使用导致河水富营养化问题严重;四是下游的河床淤积,既造成洪水隐患,也影响沿岸景观。

(二)治理思路与措施

工程治理措施主要包括四方面:

一是截污治理。政府规定污水不得直排入河,要求搬迁废水直排的工厂,难以搬迁要严格治理。1991-2001年,投资56亿欧元新建污水处理设施,污水处理率提高了30%。

二是完善城市下水道。巴黎下水道总长2400公里,地下还有6000座蓄水池,每年从污水中回收的固体垃圾达1.5万立方米。巴黎下水道共有1300多名维护工,负责清扫坑道、修理管道、监管污水处理设施等工作,配备了清砂船及卡车、虹吸管、高压水枪等专业设备,并使用地理信息系统等现代技术进行管理维护。

三是削减农业污染。河流66%的营养物质来源于化肥施用,主要通过地下水渗透入河。巴黎一方面从源头加强化肥农药等面源控制,另一方面对50%以上的污水处理厂实施脱氮除磷改造。但硝酸盐污染仍是难以处理的痼疾。

四是河道蓄水补水。为调节河道水量,建设了4座大型蓄水湖,蓄水总量达8亿立方米;同时修建了19个水闸船闸,使河道水位从不足1米升至3.4-5.7米,改善了航运条件与河岸带景观。此外还进行了河岸河堤整治,采用石砌河岸,避免冲刷造成泥沙流入;建设二级河堤,高层河堤抵御洪涝,低层河堤改造为景观车道。

除了工程治理措施外,还进一步加强了管理。一是严格执法。根据水生态环境保护需要,不断修改完善法律制度,如2001年修订《国家卫生法》要求,工业废水纳管必须获得批准,有毒废水必须进行预处理并开展自我监测,必须缴纳水处理费。严厉查处违法违规现象。二是多渠道筹集资金。除预算拨款外,政府将部分土地划拨给河流管理机构(巴黎港务局)使用,其经济效益用于河流保护。此外,政府还收取船舶停泊费、码头使用费等费用,作为河道管理资金。

(三)治理效果

经过综合治理,塞纳河水生态状况大幅改善,生物种类显著增加。但是沉积物污染与上游农业污染问题依然存在,说明城市水体整治仅针对河道本身是不够的,需进行全流域综合治理。

5奥地利维也纳多瑙河

多瑙河全长2850公里,是欧洲第二长河,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市地处其中游。维也纳多瑙河综合治理开发,形成了一套现代化的河流综合治理和开发体系,即在传统治理理念基础上突出“生态治理”概念,并运用到防洪、治污、经济开发等各个领域。主要措施包括两方面:

一是建设生态河堤。恢复河岸植物群落和储水带,是维也纳多瑙河治理和开发的主要任务之一。基于“亲近自然河流”概念和“自然型护岸”技术,在考虑安全性和耐久性的同时,充分考虑生态效果,把河堤由过去的混凝土人工建筑,改造成适合动植物生长的模拟自然状态,建成无混凝土河堤或混凝土外覆盖植被的生态河堤。

二是优化水资源配置和使用。维也纳周边山地和森林水资源丰富,其城市用水99%为地下水和泉水,维持了多瑙河的自然生态流量。维也纳严禁将工业废水和居民生活污水直接排入多瑙河,废污水由紧邻多瑙河的两座大型水处理中心负责处理,出水水质达标后,大部分排入多瑙河,少部分直接渗入地下补充地下水。此外,严格控制沿岸工业企业数量并严格监管。

第五篇:关于城市河道整治的污水处理

关于城市河道整治的污水处理

张建利

益生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河北 石家庄 050500

摘要:城市河流是城市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在城市及周边地区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由于长期以来普遍存在城市水利建设落后于城市发展速度的问题,城市河道淤积、污染严重,同时由于城市大多建在地势平坦之处,城市河道比降很小,流速很慢,受到污染后不能及时自净,又反过来加剧了淤积。因此,城市水环境的整治已经越来越被社会各界所重视。本文对城市河道整治的污水处理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城市河道整治;污水处理

导言

河流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城市居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关系到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化发展。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构建和谐水环境已成为提升城市竞争力,提升城市品位,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近年来河道的整治受到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经过多年的努力,无论从功能上,还是从景观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防洪和排水系统是完整的,水环境正变得越来越美丽。

一、生态河道建设

1、河道断面恢复

任何与生态过程相协调,尽量使其对环境的破坏影响最小的设计形式都称为生态设计。河道系统中一片草地、一块林地、一个岛屿都可能是一个自然生态系统,在可能的条件下,河道整治应尽量不扰动自然生态系统,包括生物种群、群落和它们的生境。采取多种工程管理措施,恢复河道断面的自然特性。

2、河道生态护岸建设

传统的硬质材料的护坡和护岸结构对城市的许多功能均产生了不利影响,采用混凝土施工、衬砌河床而忽略自然环境的城市河道治理方法,已经被普遍否定,生态护岸作为一种新概念的河道护岸被提出来。生态护岸的建设融合了现代水利学、环境科学、生物科学、生态学、美学等多个学科,以保护、创造生物良好的生存环境和自然景观为前提,在考虑具有一定强度、安全性和耐久性的同时,充分考虑生态效果,把河堤由过去的混凝土人工建筑改造成水体与土体、水体和植物或动物相互涵养,适合生物生长的仿自然状态的护岸。

3、河岸植被缓冲带建设 植被缓冲带是指利用永久性植被拦截污染物或有害物质的条状带、受保护的土地,包括缓冲湿地、草地和林带,是美国在大量研究基础上提出的生态技术措施,是保护水质和恢复环境、改善环境的有效方法,同时也是城市景观的组成部分。

二、城市河道整治的污水处理修复技术

1、生态调水

通过水利设施(闸门、泵站等)的调控引入污染水域上游或者附近的清洁水源冲刷稀释污染水域,以改善水环境质量。

2、曝气复氧

曝气复氧是根据水体受到污染后缺氧的特点,人工向水体中充入空气或氧气,加速水体复氧过程,以提高水体的溶解氧水平,恢复和增强水体中好氧微生物的活力,促进有机污染物的降解速度,从而改善受污染水体的水质,进而恢复水体的生态系统;此外,曝气还可以构建高活性“泥水界面水质净化区”,减缓底泥释放磷的速度。

根据城市河道的具体情况,曝气形式有固定式和移动式。固定式曝气利用鼓风机曝气或机械曝气向水体复氧。当河水较深且曝气河段有航运功能时,一般宜采用鼓风机曝气的形式,即在河岸设置一个固定的鼓风机房,通过管道系统将空气或纯氧引入河道底部的气体扩散装置。当河道较浅且无景观要求时,一般可采用机械曝气的形式,多为浮筒式结构,直接固定于河道中。根据不同河段的具体情况,可在同一河道上同时采用鼓风机曝气系统和曝气机向水体充氧。河道曝气技术因设备简单、易于操作而被许多国家优先选用净化河流。

3、底泥疏浚

底泥疏浚是水域污染治理中普遍采用的措施之一,一般而言,疏浚污染底泥意味着将污染物从水域系统中清除出去,可以较大程度地削减底泥对上覆水体的污染贡献率,进而解决内源释放而造成的二次污染。

1)物理疏浚的方法较为简单,而且应用己较多。主要有以下几种疏浚方式:水下疏浚、干涸疏浚、水利疏浚和爆破疏浚。挖泥船是物理疏浚的主要工具。

2)生态疏浚现在一直处于研究和开发当中,但已经有一些生态疏浚的方法和技术被投入使用。这种疏浚技术充分遵循了自然界的自身规律,通过强化自然界自身的自净能力去治理被污染水体,这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治污思路,也是一条新的技术路线,是人们遵循生态系统自身规律达到治污目的的一种尝试。该技术利用培养、接种的微生物,对水中污染物进行分解及降解作用,从而使水体底泥等物质得到净化。水体中多年积累的淤泥被微生物分解成水、C02以及一些简单无害的物质,减少底泥中有机物含量,从而减少淤泥体积和淤泥厚度,确保水体航道通行和行洪排涝。这种利用微生物原位降解的方法—生态清淤,具有处理效果好、工程造价低、不需耗能或低耗能、运行成本低廉等优点。另外这种处理技术不投放化学药剂,不会形成二次污染。

4、生物修复技术 1)投菌技术

向污染水体直接投入外源的污染降解菌,唤醒或激活土著微生物,恢复其自净功能;同时外源菌具有强大的降解功能,能强化水体自净过程,通过他们的迅速增殖,强有力地钳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长和活动,从而消除水域中有机污染物和水体富营养化。最常用的投菌技术有集中式生物系统(CBS)、高效复合微生物菌群(EM)和固定化细菌技术。2)植物修复技术

水生高等植物具有生长快的特点,能大量吸收水体中的污染物质(主要是营养盐、重金属等),利用它们对污染物质的吸收,转化作用,来净化河道水质;水生高等植物提高了水体溶解氧,为其他物种提供或改善了生存条件;提高透明度,改善景观;同时水生植物对藻类具有克制效应,可以抑制藻类的生长,起到改善水质的作用;水生植物还能为经济水生动物提供栖息、繁衍、素饵育肥的场所。

3)生物操纵技术

引入植物和动物,尤其是一些关键物种,重建食物链,通过食物链中不同生物的相互竞争关系,来抑制藻类的生长。在富营养型水体中,除利用水生植物进行治理外,可通过放养滤食性动物及底栖动物,一方面可以实现生产力转换,一方面能控制水华的发生,同时这也是恢复和维护健康水生态系统所必需的。研究表明,利用浮游动物摄食浮游藻类,对控制藻类密度,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4)人工生物膜技术

人工填充滤料及载体是生物膜的依附载体,因此能在其中生长世代时间较长的微生物,如硝化菌等,再加上生物膜上还生长大量丝状菌、轮虫、线虫等,使生物膜净化能力增强并具有脱氮除磷的效用,对受有机物污染及氨氮污染的河流有显著的净化效果。利用人工生物膜能强化水体的自净能力,进而达到恢复水体自净能力的程度。5)湿地净化技术

科学研究已经确证可以利用湿地系统进行水质净化,它是一个特别复杂的自然生态、生化过程,是湿地的理化、生物作用的综合效应,包括了沉淀、吸附、离子交换、络合反应、硝化、反硝化、营养元素的转化和微生物分解过程。利用城市已有的天然湿地净化污水,基建投资和运转管理费用都不高,效果却不亚于一般污水处理厂。湿地系统除了可以直接净化水体外,还是生物多样性的富集区,它可以提供丰富的生物种类和稳定的生态系统,对城市水体恢复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结语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理论与方法在水污染的研究和水污染的控制应用方面不断拓宽与加深,诸如化学、生物学、生态学、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耗散结构论、协同学等基础学科和理论,以及化工技术、生物技术、生态工程技术、计算机技术、遥控遥测技术等先进的技术手段的广泛应用,相信城市污水处理技术将会得到迅速发展。

参考文献:

[1]连长福.筒述污水处理工艺的优选与比较[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25):153.[2]葛艳,周骥平,高龙琴等.高效污水处理工艺智能化控制系统的设计[J].机械制造与自动化,2013,(3):195-198.[3]向宇.浅析污水处理工艺方法的当前状况和进展[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18):151.

下载温州市城市河道景观现状及整治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温州市城市河道景观现状及整治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城市河道综合整治技术

    浅谈城市河道综合整治技术一、背景介绍2005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我国七大水系的411个地表水监测断面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41%、32%和27%。其中,珠江......

    城市河道环境综合整治方案

    为扎实做好城市河道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努力消除城市黑臭河道,改善城市河道水环境质量,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市第四次党代会关于“......

    河道整治

    口播:炎炎烈日下,湘江湘潭河东大堤湘钢地段,忙于作业的“天意号”采砂船被巡查至此的水政执法人员紧急“叫停”。经现场测量,“天意号”作业区域离河滩只有14.3米,而根据有关规定,河滩......

    河道整治

    工程项目管理协议 甲方:江苏宇海建设有限公司 乙方:江苏宇海建设有限公司东风河河道二期整治工程项目部 为提高公司建设工程项目的市场化运作水平,有效实施项目责任制,经公司领......

    河道整治

    河道整治的规划设计 1.定义 河道整治规划是指:根据河道演变规律和兴利除害要求,为治理、改造河道所进行的水利工程规划及航道整治规划。河道在挟移泥沙的水流作用下,常处于变......

    河道整治

    城市河道是城市繁荣和文明发展的载体,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人口猛增,产生的废水日益增多,对城市干支流河道造成了严重的污染,也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和城市形象,所以城市......

    关于城市河道整治工作情况汇报2

    关于城市河道整治工作情况汇报 兴化市政府重点建设项目全程监管督查组: 根据市政府有关会议要求及工作部署,明确了葛家东河,由开发区牵头负责整个工程建设,现将近期工程进展情况......

    城市河道环境卫生整治情况及建议

    城区河道环境卫生整治情况及建议开展城区河道生态水系建设,是市委、市政府做出的一个重大决策,是?委、?政府的重点工作之一,是进一步完善整洁和谐优美的城市环境,从根本上提高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