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析我国冷库市场的发展与存在问题
浅析我国冷库市场的发展与存在问题
[作者:] [来源:全球制冷网] [时间:2012-5-10 9:02:54] [加入收藏夹] [打印]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我国冷库产业进入新世纪以来,特别是在加入WTO后,有了新的发展,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对发展现代服务业和节能环保提出了新的要求,今后我国冷藏库建设应坚持科学发展观,按现代物流的要求,以确保食品安全为准则,重视节能和环保,以使我国的冷库安装得到可持续发展。
只是我国冷链物流起步较晚,发展滞后,在中国冷链物流模式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就拿农产品的收购和批发来说,从事农产品收购及批发的从业人员素质较低,农产品批发市场的环境脏乱差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产品的交易场所、运输过程根本无法满足冷链的要求。以前普通百姓食用的果蔬禽肉,都是经过环境较差的批发市场流向超市、流向果蔬店,最终端上百姓的餐桌。要改变这种现状,需要物流专业人士参与决策,并且改善冷链物流环境,这是一个长期的工程,需要各个层面的共同推动。
近几年来,我国冷库建设发展十分迅速,主要分布在各水果、蔬菜主产区以及大中城市郊区的蔬菜基地,如上海、江浙等地,重要的运输港口的冷库需求量也比较大。
东部沿海地区(浙江、江苏、福建和上海市):其中浙江也已达100万吨以上,江苏约40万吨,上海约为42万吨。上海:新湖中宝今年投产占地7646平米,库高6.5米冷库。而江苏常州、大连、山东、广东东莞等年销售额在5000万元以上的中型企业近几年新兴发展的股份制企业及民营类企业,在较短的时间里,他们能快速捕捉市场热点,手段灵活,反应迅速,许多商业信息往往内地一些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才刚刚闻到风声,沿海和开放地区的企业却早已捷足先登。正是这种视效益为生命的股份制企业和民营机制,使他们在市场中施展拳脚,有的早已完成积累,羽毛丰满,这是一只不可小视的中坚力量。西部最大低温冷藏物流中心于2011年底在重庆竣工。等这些数据说明了我国冷库建筑正在飞速发展。
近来,商务部部长陈德铭在召开的全国商务工作会议上表示为加快我国储备基础设施建设,2012年要完成5个中央储备肉直属冷库建设,增强储备能力,进一步完善中央、地方两级储备制度,扩大肉、糖储备规模,增加小包装粮油等储备品种。尚未建立地方储备的地区要尽快建立,已经建立的要继续增加品种、扩大规模。陈德铭还表示,要根据冷库工程建设特点探索建立商业代储制度,引导和鼓励冷库建设公司保持适当库存水平。研究设立市场应急专项资金,用于组织急需商品生产、区域间调运、紧急进口等。
但是我国冷困还是存在很多问题的,在如今节能减排的大方向下,冷库也要顺应形式,冷库属于耗能大户。有数据表明:蒸发器内油膜每增加0.1㎜,就会使蒸发温度下降2.5℃,电耗增加11%。冷凝器中若存在油膜、水垢或蒸发器外表结霜等问题均会导致蒸发温度下降,耗电增加。因此需要足够重视起冷库节能措施。
国内很多冷库的安装操作人员未经专业培训无证上岗,管理人员安全意识淡薄。很多冷库属于无证设计、安装,缺乏统一标准,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缺乏的现象较为普遍。部分容积500m2以上以氨为制冷剂的土建食品冷库,其地基处理、库址选择、制冷设备安装等严重不符合《冷库设计规范》(GB50072-2001)的要求,存在诸多安全隐患。许多冷库名为气调库却达不到气调的目的,部分低温库刚建成就处于面临停用或只能按高温库降级使用的局面。初次之外还存在冷库利用率普通偏低等问题。
综合以上,我国冷库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怎么走需要企业认真思考了。
第二篇:我国调味品产业与市场发展问题
我国调味品产业与市场发展问题
来源:中国食品产业网 发布时间:2009年08月12日
我国目前的客观实际为调味品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用武之地,但不利的因素也非常多,可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发展与危机同在。
“黑调料”充斥低端市场
近日,在国家质监总局组织的一次质量抽查中,发现酱油、酱产品有1/4不合格,有的产品防腐剂竟超标10倍。而此次曝光的酱油、酱产品问题仅仅是冰山一角,笔者在一家食品专业网站上输入“调味品”进行搜索,仅仅两个页面就包含“北京:鲜风牌鸡精因不合格下架”、“成都食品调味品问题多”、“‘红梅牌’调味品被查出质量不合格”、“1至2月份郑州鸡精合格率不到三成”、“杭州查获440公斤假冒味精”、“非碘私盐冲击食盐市场”、“石狮查获43箱假醋”、“温州查获600包假冒鸡精”、“南京市场假胡椒粉泛滥”等负面报道,占所有搜索结果的1/5以上。
笔者走访了几家大型超市,并没有发现近期被“通缉”的这些调味品,但在城乡结合部的小超市、食杂店和农贸市场发现,这些流通渠道里销售的调味品问题很多。以酱油为例,这里大部分都是杂牌、小厂的产品,还有的甚至是无厂名、厂址、保质期的“三无”产品;有的产品根本没有酱油应有的酱香味和鲜味,只有咸味,还有的甚至有些苦涩的味道。香辛料的问题则更为突出,不少农贸市场里销售的辣椒粉、花椒、大料等大多为露天摆放,连最起码的卫生都无法保证。
高成本低效益
调味品行业是以农副产品深加工为主,受原料市场价格与人们消费水平影响较大,产品在加工过程中生产工艺周期长、资金占用大、周转慢,且产品本身附加值也很低,因而,“高成本低效益”一直是行业中一件令人头痛的事。
近年来,由于行业技术门槛低,外来资本很容易进入,无论个体、集体还是合资企业都相继增多,使市场需求总量趋向过剩。在狭小的生存空间中,一些调味品企业彼此竞相压价,大打价格战,导致本就收效甚微的调味产品利润更加微薄,更有甚者是不计成本的恶性竞争,为分得一匙残羹,有的偷工减料、降低质量,有的粗制滥造、以次充好,假冒伪劣大行其市,这样不但造成了市场竞争的严重无序,更使调味产品的利润、档次极度降低,我们的企业也难创造出质量效益。同样,整个行业也无力使产品价格战从根本上转变为品牌价值战。
地方品牌居多品牌知名度不强
受地方风俗和个人口味喜好的差异性影响,调味品业主要以地方品牌居多,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虽然一些企业已逐步发展为区域性品牌,产品已辐射到部分临近的省外市场,但真正意义上的全国性品牌并不多,就“四大名醋”而言,也还主要是在各自的根据地呈主流消费。目前,国内调味品制造业主要集中在上海、广东、山东、北京、山西、四川几个省、市,其中上海的市场份额达30%以上,有上海太太乐、上海味好美等较多知名企业,其他地区如广州致美斋、北京王致和等亦表现不俗。从品牌结构来看,能在全国市场叫响的品牌比例不到1%,当然这与产品的风味、企业的规模、品牌的价值、地方的差异无不相关,不过,也与调味品企业追求眼前利益的短期行为,不重视市场需求和强化现代营销有直接的联系。因而,“长期局部作战、市场范围不广,品牌知名度弱”是调味品业一个严峻的现实问题。
在市场对调味品需求日趋旺盛的背景下,国内某些调味品企业的发展步伐却显得相对滞后,整个行业中具有规模效应、强势品牌的企业并不多。据笔者了解,近年来,由于行业技术门槛低,外来资本很容易进入,因此一些调味品企业彼此竞相压价,大打价格战。有的企业甚至粗制滥造、以次充好,傍名牌大行其市,不但造成了市场竞争的无序化,更让整个行业无力从产品价格战转变为品牌价值战。此外,受地方风俗和个人口味喜好的差异性影响,调味品业主要以地方品牌居多,真正意义上的全国性品牌并不多。因而,市场范围不广、品牌知名度弱已成为调味品业一个严峻的现实问题。
原料涨价持续不退生产硬成本逐步提高
近年来,我国在调味品生产遭遇了原料涨价的风潮,从2006年下半年到现在,原材料的不断上涨,市场价格大幅度的波动,极大地影响了调味品生产与市场的销售。同时,随着国家对调味品企业的规范化管理,调味品各子类产品行业标准陆续出台,调味品制作的用料越来越规范。如鸡精行业标准出台后,对鸡肉和氮含量两项硬指标的规定,使得全行业的鸡精制作成本大幅度上涨,鸡精即将面临全行业大涨价。展望未来市场,调味品价格将会随着其原料成本的上升而出现持续上涨的趋势。
第三篇:中国冷库建设存在问题与建议
中国冷库建设存在问题与建议
独家发布:中国物流技术协会信息中心 中国物流产品网
存在问题:
1、不能满足需求;
2、各地冷链物流与冷库建设发展极不平衡;
3、现有冷库利用率有待提高;
4、冷库建设存在诸多问题;
5、根据对中美日三国比较,按人均占有冷库容积对比,美国是中国的8.58倍,日本是中国的7.34倍,我国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
6、我国冷库主要商品为肉类与水产品,在淡季利用率低;季节性商品对冷库利用率影响较大;
7、在冷库建设中请示水果蔬菜冷藏库建设。
建议:
1、国家振兴计划大力支持;
2、政府财政政策支持;
3、加强规划与指导;
4、因地制宜,因需要而建;
5、应建设符合地区发展的现代冷库和冷链物流配送中心;
第四篇:我国便利店发展存在的问题与成因
我国便利店发展存在的问题与成因
目前,我国便利店业态处于健康发展的轨道上,也培养出了一批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好地标准店铺,然而,目前连锁便利店的营业实际显示,经营性亏损比比皆是。上海连锁便利店由于店址选择密集、商品结构雷同,近一年来开出的24小时便利店大多面临着经营的窘境。投资之初,不少便利店原打算企业后三年进入盈利期,而现在,且不说盈利,就连生计维持也成了问题。与日本等便利店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便利店业态还存在着很大差距。
1.商品缺乏特色。便利店普遍缺乏有竞争力的战略性商品,导致便利店商品结构与超市雷同,难以开展有效的业态之间的差别化竞争。各大便利店公司忽视以便利店总部为主导的商品供应链管理体系的建设,商品开发滞后,基本上是在沿用传统的一对一交易制采购模式,极少与制造企业合作开展以便利店总部为主导的商品共同开发。其结果是,由于价格上不具备优势,毛利率上不去自然就会亏损。美国及日本便利店的毛利率高达38%以上,而国内便利店仅20%左右,究其原因,国外的便利店就胜在有自己开发或主导别人开发的特色商品。近两年由于同业竞争者数量的增加以及彼此的无效内耗,我国的便利毛利率在市场快速增长的情况下甚至呈现出了下降趋势。
2.注重对便利店外在形态的模仿与引入,忽视对便利店业态本身的开发和创新。便利店的价值在于向顾客提供了“便利”这样一种商品,目前我国的便利店在与其他业态竞争中,时间的便利性、商品的便利性、距离的便利性、交易的便利性并没有很好地体现出来,使得在与超市的竞争中不具有优势。便利店只有系统化提供“多功能”便利服务,才能增强市民的消费意识,促成良性循环。
3.对特许加盟形式缺乏全面认识,对加盟店铺的支持力度不够。与日本96 %的特许加盟和80%以上的业种转型店比例相比,我国便利店业态在这方面的差距巨大。从上海便利店的发展状况来看,大部分公司没有发展加盟店,一小部分公司发展了加盟店,但比重都没有超过35%。便利店公司快速发展采取直接投资的形式,其投资回报要等待大量新店铺逐渐成熟、营业额提升。这一般需要2~3年的时间。目前上海许多便利店公司新店铺的比重超过了50%,要想在短期内盈利是不可能的。与此同时,总部对特许加盟店铺的支持,尤其是技术和业务指导方面,仍然存在许多诸如指导时间难以保证、缺乏针对性和个性化指导、解决问题缓慢等问题。
4.缺乏政策支持。虽然各地的便利店一直在便民的配套服务上下功夫,但由于一些地方的政策限制,使它们在提供的服务种类上大打折扣。如引进代缴水电费、代办银行卡等项目在不少地方都需要政府有关部门的核准,使便利店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第五篇:浅析我国商业票据市场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浅析我国商业票据市场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我国商业票据市场发展历程及现有规模
(一)我国商业票据市场的起步及借鉴对象
我国的商业票据市场发展历程较短,起步也较晚,在改革开放后基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通过研究和借鉴西方的模式,直至1982年,中国人民银行才开始推行“三票一卡”,倡导商业银行发展票据业务。当年工商银行上海分行率先办理票据承兑、贴现业务,人行开始试办再贴现业务。但是由于我国商业票据市场刚起步,商业银行管理操作没有经验,票据市场上违规现象、假票问题严重,在1988年各商业银行被迫基本停办了票据业务。我国的商业票据市场发展方向陷入迷惘。
(二)我国商业票据市场发展的过程
我国各方专家机构通过研究,终于在1994年,针对当时一些重点行业的不良状况,中国人民银行再度推广使用商业汇票,开办票据承兑、贴现和再贴现业务,商业票据业务再次发展,在几个有限城市形成小规模票据市场。并在1996年颁布了《票据法》,奠定了法律基础。至此之后,我国不断改进,为支持中小金融机构和中小企业发展,促进货币市场健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改革贴现率、再贴现率确定方式,取消了再贴现行业比例限制等,使得我国票据市场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三)我国商业票据市场现有规模及经营现状
至我国商业票据市场建立以来,在中央银行的推动下,以银行承兑汇票为主的商业票据业务发展较快。一是票据业务量稳定增长,签发和贴现商业票据已经成为企业非常重要的融资渠道,但近几年增速有所放缓;二是以经济发达的中心城市为依托的区域性票据市场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上海、广州、深圳等十个中心城市的票据签发、贴现占全国1/3以上,目前仍是票据市场交易最频繁的几个地区;三是部分商业银行在内部设立票据专营机构,如工商银行在上海成立了票据营业部,并先后在北京、天津、郑州等地设立了票据分部,带动了票据业务的进一步发展,目前规模已比较健全;四是中国票据网建立,票据市场参与者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进行交易咨询和沟通。时至今日,我国票据交易市场已达数十万亿,规模十分巨大,体系也相对较为健全。
二、目前阻碍我国商业票据市场发展的因素
(一)我国商业票据市场的先天不足
我国商业票据市场起步晚,开始是照搬西方做法,经验严重不足,也是处于正在摸索建设的阶段,没能针对我国国情做出更好的发展策略,开始发展阶段受到了一些挫折,直至今日,我国商业票据市场还发展得不够完善,品种匮乏,法律法规也还存在一些不足。
(二)我国商业票据市场未完善的地方
1、票据的信用基础薄弱。票据的基础是信用,我国信用制度的不健全和信用状况不佳是票据市场发展的最大障碍,动摇了市场的信用基础。
2、市场主体缺位。目前我国的票据市场一商业银行和部分大中型企业为主体,大量中小企业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参与度很低,阻碍了票据市场的繁荣和发展。
3、交易品种单一。目前我国商业票据中银行承兑汇票占据了整个市场交易量的绝大部分,企业主要通过银行进行融资,使银行成为最大的风险承担者,不利于企业信用提级和分散资金风险。
4、票据市场法规不完善。法规许多内容已随着时代变化出现了局限性,但却没有与时俱进加以修正。我国法规的不健全使得许多新型的商业票据未能随着经济的发展发行。
5、票据市场流通性偏弱。目前我国虽然建立了许多专业票据机构,但受地域和规模限制,难以协调各地的运作机制,使得许多票据只能在部分地区流通,信用程度也普遍不高,加剧了市场的无序竞争和风险。
三、商业票据市场进一步发展及改革的可行性分析
(一)随着越来越多的信用良好的大企业通过发行商业票据来筹集低成本的运营资金,商业银行的短期贷款业务逐浙萎缩,银行的经营面临巨大的挑战。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针对因商业票据市场发展造成的困境应当根据我国国情作出适当改变。
(二)我国目前还不允许各类企业发行没有交易背景、纯粹为了融资的典型商业票据。我国的《票据法》将票据仅仅作为商品交易支付和结算的工具。这反映了我国商业票据市场的发展还有诸多不健全的地方,市场经济活动还不能实现资金的自由流动。
(三)整个社会的信用基础十分薄弱,票据市场的违约行为制约了市场的发展。
四、我国商业票据市场未来发展的方向
(一)我国商业票据市场的作用
商业票据是信用性票据,直接反映了发行者的商业信用状况。商业票据评级有助于形成市场准入机制,起到降低市场的非系统风险、保护票据投资者利益的作用;也有利于票据发行者筹集资金,对于不为大众熟悉的发行人,通过对其发行的票据进行评级,使其能够筹集更多的资金;有助于市场化利率的形成和国外同业交流,我国商业票据市场发展程度的提高,能吸引外国机构投资者参与我国票据市场。
(二)国外较健全的商业票据市场可借鉴之处
美国作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加之其悠久的资本市场发展历程,其商业票据市场的发展状况尤为值得我国借鉴。从发行人方面来看,美国商业票据的发行主体较为广泛,担保、资产支持等灵活的方案设计安排,使得商业票据能够为越来越多的企业所应用,为其融资提供便利。其商业票据市场具有以下优势:融资成本低;监管约束较少,程序简便;融资效率高。另一方面,美国商业票据的投资者群体高度发达,货币市场基金和银行信托是最主要的投资者。
对于投资者来说,美国商业票据对其的吸引力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风险可控;方案条款设计灵活。正是由于商业票据自身对于发行企业和投资机构均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和优势,它获得了广泛的欢迎,得以发展成为美国货币市场中的主流产品。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美国商业票据可以为中国提供些许启示,符合国内情况的商业票据的尽早推出能进一步发挥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作用,对国内金融市场的深化和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五、对我国商业票据市场现今存在问题的改革探讨
1、灵活而有针对性的条款设计是商业票据发展的动力。从美国商业票据市场看,灵活的产品条款设计可以尽可能满足投融资双方的需求,从而推动市场发展。因此,商业票据在条款设计上应尽量丰富,积极推进票据业务和产品创新,拓宽票据品种,满足不同发行主体和投资主体的需要。
2、放宽扩大的投融资主体范围是国内发展商业票据的重要基础。上世纪70和80年代货币市场基金的出现和更多中小机构发行人的出现,推动了美国商业票据市场的快速发展与壮大。因此,放开投融资主体范围对于国内商业票据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鼓励和支持满足条件的中小企业发行票据,对于保证市场上充足的产品供应有重要意义,而新出现的投资者在保证市场需求的同时也将对促进产品创新起到积极作用。
3、简洁的发行管理程序是国内发展商业票据的必要保证。美国商业票据获得发行人持续欢迎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其程序较为简单,可以节约时间和发行成本。有鉴于此,国内商业票据在发行管理程序方面有必要较目前现有产品进行适当简化,这将有利于其获得发行人的欢迎,同时也将对探索新的证券审核与核准模式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
4、进一步研究和健全法律法规和商业信用体系。对于我国现行滞后的法规,必须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状况,与时俱进地更新票据规定,规范市场行为的同时也能促使票据市场的繁荣。而进一步规范和健全商业信用体系有助于提高社会的信用意识,遏制违约风险的程度。
5、尝试逐步建立统一的票据市场行为标准。积极协调有关部门进一步统一商业银行票据业务标准,减少跨系统银行承兑汇票识别难度。建立统一的票据监测系统,承兑行在签发汇票时应对承兑人的信息及时记入系统,贴现和转贴现行对于出票人的信息可直接从系统进行查询,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金融市场的深化,商业票据在中国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随着市场的进一步成熟发展,相信它可以为我国更好地发展经济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参考文献
[1]潘彦,《探究我国商业票据市场发展的前景及策略》,网络财富,2008,(7):86-88 [2] 胡晋芳,《改革开放30年中国票据市场发展历程回顾》,中国货币市场,2008,(12):4-8 [3]《美国商业票据市场发展对中国的启示》,证券时报网,2010-12-21
10证券投资 林鸿达 1040204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