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我国税收征管效率的思考

时间:2019-05-14 22:55: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提高我国税收征管效率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提高我国税收征管效率的思考》。

第一篇:提高我国税收征管效率的思考

一、税收征管效率的涵义税收征管效率一般包括税收行政效率、税收 经济 效率和税收 社会 效率。

其中,税收行政效率是税收税收征管效率的一个重要方面,通常也被称为狭义的税收征管效率。税收收入的实现,离不开税务机关进行税收征管所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以及其他管理费用,即征税成本;也离不开纳税者在计缴税款过程中所支付的纳税费用,即纳税成本。征税成本和纳税成本统称为税收成本。税收成本是一定时期内国家为筹措税收收入而加诸社会的全部费用或损失。

狭义的税收征管效率,即税收行政效率,是指国家征税取得的税收收入与税务机关征税支付的费用之间的对比关系。衡量税收征管效率的指标主要有征税成本率。

征税成本率=一定时期征税成本÷一定时期征税收入×100%根据该指标,可以具体 计算 某地区或征收单位、某个税系或税种的征收成本率。可以横向比较同期不同国家、地区、征税单位的征管效率高低、不同税系、税种和征管难度;纵向比较不同时期一个国家、地区、征税单位税务管理水平的演变情况,同一税系、税种的费用变化情况。

二、我国税收征管效率 分析

(一)我国税收成本构成我国的税收成本构成主要包括征税成本和纳税成本。

1.征税成本。即政府为取得税收收入而支付的各种费用。

国家取得税收收入的过程包括制定税收制度、组织征税活动、开展纳税检查并处理违章案件3个阶段,与此相适应,征税成本也由立法成本、征收成本和查处成本3个部分构成。其中,国家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为税收立法而支付的费用包括在国家管理费之中,一般无法单独成立预算,所以,征税成本一般是指税务机关为组织征收活动、检查纳税情况以及处理违法案件而支付的征收管理费用,即征收成本和查处成本。每部分征税成本基本上由4个项目要素构成:(1)人员费,即有关人员的工资、津贴、补助福利费等;(2)设备费,即有关机构的办公场所、办公设施及 交通 和通迅的价值损耗,其他固定资产购置、维修费或货币支出;(3)办公费、即必需的公务经费,如资料费、调研费、诉讼费、查处违法案件协作费及各种对内外的交往费用等;(4)对纳税人的宣传辅导费用、税法普及费、税务人员的培训费用、协税护税费用、代征代扣费用及税收征管有关的其它费用。

2.纳税成本。即纳税人在计缴税款过程中付出的费用。

纳税成本在西方税收学界又称为“奉行纳税费用”,在我国则称为“税收奉行成本”。一般来说,在下列4种情况下可能发生纳税成本;(1)纳税人按税法要求,必须进行税务登记,建立账册,完整规范的账册让税务机关核查。(2)在自行申报纳税制度下,纳税人首先要就纳税期限内的应税事项向税务机关提出书面申报或 电子 申报、邮寄申报、委托代理申报等,并按期足额缴纳税款。此过程中,纳税人聘请 会计 师或委托税务代理机构填报申报表及申报缴税以及购置计算机、报税机与税务机关联网报税,要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并花费一定的时间。(3)纳税人为正确执行税法,合理地缴纳税款,需要聘请税务顾问,同时在与征税机关发生税务纠纷时,还要聘请律师。(4)纳税人为了合法减轻其纳税义务需要组织人力进行税收筹划,即节税。对于这一项,西方称之为“相机抉择成本”。

计算纳税成本比计算征税成本困难得多,因为除了可以在纳税人账簿上反映出来的、以货币形式表现的费用,另外还有无法用货币表现的时间耗费和心理费用。

虽然纳税成本难以量化,但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经济现象,是不容忽视的,因为:(1)过高的纳税成本会激发纳税人千方百计寻找税法漏洞,甚至冒险违法,通过逃税或者黑市交易取得利益,以补偿其承担的纳税成本。(2)纳税成本具有累退性。生产经营规模越大,生产经营收入越高,其负担的纳税成本相对越小,使得纳税人极易滋行逆反情绪,从而导致征纳关系恶化,增加税收征管工作的难度。

(二)我国税收行政效率的现状近年来,我国税收收入增长较快,但另一方面政府为取得税收收入付出的各类费用上升也很快。“高成本、低效益”已成为我国税收工作潜在的 问题。

在我国,关于税收成本的 理论 和实践 研究 都比较少,只有少数省市曾进行过征税成本方面的统计调查,结果是征税成本占税收总额都在3%以上。仅以1993年为例,我国年征收费用总额的3.12%,目前 已达5%–––6%。而美国国内收入局1992年年报上公布的数据,当年费用占征收数的比例为0.58%,新加坡的征收成本率仅为 0.95%,澳大利亚为1.07%,日本为1.13%,英国为1.76%。在瑞典,即便是成本最高的所得税,其征税成本率也仅为1.5%。由此可见,我国的征税成本远高于发达国家。

另外,从纳税成本方面来看,也不是没问题的,只是较为隐蔽。例如,“内行说不清,外行看不懂”的税收制度结纳税人带来极大麻烦;各种各样的纳税申报表也耗费了不少人力、物力;国、地税分设、征管查三分离造成的多人多次进 企业 检查给纳税人增加了时间及心理上的负担;税务人员素质低给纳税人带来更多的耗费;一些地区税务部门的行业不正之风,使纳税人不得不承担一些敢怒不敢言的开支;纳税人花心思千方百计逃税的现象严重„„„等等,不一而足。这些成本虽然很难进行理论上的统计,但从偷逃税现象日益严重、纳税人呼吁减轻税收负担的情况来看,我国纳税成本也不低,而且呈上升趋势。

(三)影响 征管效率的因素影响税收征管效率的因素很多,有制度上的,有征管上的,有 方法 上的,也有人员素质上的。其中主要有以下几类:

1.税收征管体制。

目前我国设置国、地税两套税务机构,从某种程度上讲,确保了中央与地方的接收收入。但这种重复管理、征收、检查,加大了征税成本与纳税成本。

2.税收制度及课征方法我国目前实行的增值税、土地增值税及企业所得税的计算和申报缴纳制度都非常繁琐,增加了征纳双方的成本。

3.税法的严密程度。

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只是个粗线条的,还无法保证查处大型涉税案件整个执法过程的需要,即影响征管效率,同时又增加了征税成本。

第二篇:关于我国税收征管效率的探讨

关于我国税收征管效率的探讨

摘要:提高税收征管效率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在税制建设、税收征管、管理手段、队伍建设、税法宣传、纳税申报等各个环节贯彻效率原则,需要社会各方面长期不懈的努力,针对我国税收征管效率低下的现状及其原因,应主要从提高税收征管的机构效率、强化税收法制建设、优化税制结构、完善征管模式和管理体制等几个方面入手,采取措施,降低税收成本,提高税收征管效率。

关键词:税收征管效率税制结构

《税收征管法》的实施,对于我国加强依法征税、完善税收征管体制、提高国家财政收入等方面都产生了较大的促进作用和突出成效。但是,我国在税收征管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征税方和纳税方信息不对称,税收征管机构设置不合理,税源设置不清,税收申报失实等问题,再加上税收征管人员服务意识不强,进一步导致税收征管效率低下。为降低税收征管成本,需要对我国税收征管效率进行研究,构建“效率型”税收征管模式。

一、税收征管效率内涵和衡量指标

(一)税收征管效率内涵

税收征管效率是指在税收征管机构在税收征管过程中,投入与成果之间的数量比较关系,它是一个综合性概念,它主要是税收征管数量和质量的综合反映,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由税收征管机构执行税法水平高低所表现的征管效率;二是征管模式自身设计的严密程度、征管业务流程设计完善程度所影响税收征管机构执法水平及纳税人遵从税收法律程度的征管制度效率。

具体而言,税收征管投入包括三个方面:第一,税收征收成本,指税务机关在征税过程中所耗费的行政管理费用和其他各项支出;第二,纳税成本,是指纳税人为完成纳税义务所产生的费用;第三,机会成本,主要是由于税务机关疏于对一部分纳税人的管理或纳税人认为偷税漏税而导致税收收入的损失。税收征管成果虽然集中体现为税收收入,但同时还包括其他职能,如:促进经济增长、调节收入分配等作用的实现。

(二)税收征管效率衡量指标

税收征管效率的衡量可以用价值指标来衡量,而衡量指标主要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属于评价征税机构效率指标,可以通过税收征收率来反映。税收征税率是税务征收机关在一定时期税款征收额与应征税额之比,它主要反映了税收征管机关对同期应征税款的完成程度;另一类是属于评价征管制度效率的指标,主要是通过漏税率来反映,而漏税率是指由于税收征管机构疏于对纳税人管理或者是纳税人人为偷税漏税而造成的税收损失。

税收征管效率是一个综合考核指标体系,而真正有效的税收征管应该同时能够满足两个方面的指标要求。

二、我国税收征管效率的影响因素

1.经济税源因素

经济税源状况决定了税收收入的总量和结构,税源的集中化程度制约着税收征管的规模效应,进而影响税收征管效率。

(1)经济税源总量决定税收收入总量。经济决定税收。在既定税制条件下,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经济总量决定了税收收入的上限。通常用税源含量系数(总税源与GDP之比)来反映一个地区经济的丰裕程度,这是税收征管效率的基础和前提。显然,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税源越广阔,其单位税额的征收成本越低,相应地,征管效率越高。同样道理,当经济增长出现疲软时,征收成本上升,征管效率下降。因此,发达国家的征管效率要比发展中国家高,同一国家的发达地区的征管效率高于欠发达地区。

(2)经济结构的复杂性增加了税收征管难度。经济结构越复杂,经济成分越多,要求税

收征管方式和手段越具有区别性和针对性,要求税务人员具有与之相适应的知识结构和管理能力,这无疑将增加税收征收成本。而税收政策和管理的滞后性必然导致大量的税收流失。处于经济转型期的发展中国家,经济组织形式多样,经营方式千差万别,各经济主体财务管理水平参差不齐,这都加大了税收管理难度。

(3)税源分布状况影响管理的规模效应。税源分布状况主要看税源的集中化程度,通常用税源集中系数(总纳税户数与税收总收入之比)来反映。税源集中化程度越高,征管相对容易,成本相应减少,机构效率提高。相反,税源集中化程度低,分布不均匀,征管成本相应增加,机构效率必然降低。例如,我国农村税源相对不丰厚且分散的琢状,造成税源监控难度加大,征收必然要加大成本投入,取得单位税收收入的成本加大,造成农村税务机构的征收效率低于城市征收效率。

2.税收制度因素

一国的税收征管总是在既定的税制条件下进行的。税制作为税收征管的依据,构成税收征管的制度约束。税制的完备性、税制复杂程度以及税制与征管的适应性都对税收征管效率的高低起制约作用。

(1)税制的完备性。健全完备的税制,制度设计严密,政策漏洞少,而且能够保持长期的稳定性,便于纳税人学习掌握。不完备的税制,税收漏洞多,给制度的执行带来困难,为弥补制度缺陷,政策经常进行调整,征纳双方的学习培训等临时成本相应增加。

(2)税收制度的复杂性。简明的税制可以清晰界定税收义务,减少不确定性,从而降低税收遵从成本。复杂的税制,给纳税信息搜集、甄别带来困难,也增加了税务系统上级对下级的监督成本,降低征管效率。复杂的税制对征管效率的影响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分析。

复杂税制加大了征管成本,降低了机构效率。一方面,复杂的税制要求更严密的征管制度与之相配套。比如我国对增值税纳税人分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管理,人为造成同税种纳税人处于不同竞争地位。小规模纳税人想方设法转为一般纳税人,关制定更严密的制度措施加强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得税对工资薪金及个人承包经营规定税率档次过多,由此大大增加了管理成本。税务机个人所边际税率过高,加之与其他所得适用税率缺少协调,给纳税人通过调节不同税目收入进行偷税以可乘之机,形成税收管理的难点。另一方面,复杂的税制要求征管人员必须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对税法及其适用范围以及纳税人状况等方面都要有正确的把握和认定。同时,税率档次过多和繁杂的减免规定,为寻租提供了条件。减少寻租的可能性,或对执法行为加强监督,或对征管人员加强法制教育和职业道德培训,都会增加税务费用。

复杂税制加大纳税成本,降低了遵从效率和制度效率一方面,复杂的税制要求纳税人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理解和履行纳税义务,一方面增加了其遵从成本,另一方面可能强化其偷逃税动机。另一方面,复杂的税制迫使纳税人耗费一定的财力去进行税收筹划。纳税人成本的提高,站在全社会角度考察,就是降低了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效率,即是社会资源的浪费。而税制简化可以减少税收筹划等方面的损失,而且也不必迫使纳税人花大量的精力和财力用于所谓的合理避税。这样,纳税人能把资源用到更有效率的地方,有利于社会资源配置的优化。

(3)税制与征管能力的适应性。税收征管能力是由征管信息系统、征管制度建设、征管技术水平、征管人员素质等因素决定的一种综合能力。在一定阶段,征管能力是一种客观存在,它受制于国民的平均素质水平、平均的管理技术水平以及社会法律意识和整体制度框架。从短期来看,它是个常数:从长期看,可以逐步提高,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任何税制的有效运行都要以一定的征管能力为依托。滞后于征管能力的税制,不能充分发挥现有的征管能力:超越现实征管能力的税制将使征管困难重重,征管效率低下,税收流失严重。

3.税收征管因素

征管因素包括税收征管的模式选择、税收征管信息化水平等,它们从不同侧面影响税收征管效率。

(1)税收征管模式。征管模式是税务机关为了实现税收征管职能,在税收征管过程中由税收征管人员、征管形式和征管方法等要素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组织形式,一般表现为征收、管理、稽查的有机组合扩从中反映出税收征管的制度和技术水平。征、管、查各部门之间分工是否合理,职责是否明晰,衔接是否顺畅,信息传递及反馈和共享是否到位,都影响着征管效率水平。

(2)税收征管信息化水平。广泛应用计算机技术手段,实现税务登记、纳税申报、税款征收、税务稽查、税源控制等税收管理各环节的信息化管理,是发达国家税收征管的成功经验。实行税收征管信息化管理,将各项税收执法行为以规范的形式固化到税收管理软件中,使执法人员进行标准化操作,可以有效减少执法的随意性,确保税收政策的正确贯彻执行。通过对纳税人涉税信息的电子采集、网络传输,可以加强税源监控,扩大信息共享,有效打击涉税违法行为。但也要看到,实行征管信息化,必然要求税务部门有巨额的征管投入,其中包括计算机设备购置、应用软件开发及应用培训、网络建设及管理等支出,其数额是惊人的。一般而言,信息化初期,需要配置大量设备,对人员进行培训,从而耗费大量的资金。更为重要的是,由于信息化初期,各方面经验不足,不可避免地会走一些弯路,而同期增加税收收入并不明显,容易导致税收征管效率水平下降。另外,税收征管信息化是整个社会信息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如果社会信息化程度滞后于税收征管信息化,与税收管理相关的外部信息难以获取,税收征管效率的提高必然受到制约。

4.财税管理体制因素

财税管理体制是划分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税收收入和税收管理权限的制度以及相应税务机构的设置方式。合理的分权,可以充分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实现税收收入稳步增长,从而促进税收征管效率不断提高。不同的税务机构的设置方式,直接影响税收征收成本和纳税成本,并进而影响税收征管效率。按税收立法,征收管理权限划分可分为中央集权型、地方分权型和集权分权结合型三种模式。

在中央集权管理模式下,税务征管机构是单一垂直体系,征管成本相对较为节省,纳税人只需面对一家税务机构办理纳税事宜,所以纳税成本也较低,集权管理对于全国税政统一是有效的。但是集权管理的管理幅度大,管理权限高度集中,管理链条长,信息的上传下达,分析决策,以及决策的执行,无论是在时效性上,还是在正确性上,都很可能要打折扣,从而使效率大大降低。集权管理也不利于调动地方组织收入的积极性,产生税收漏洞的几率就相对高一些。在分权管理模式下,税收征管机构重复设置,征管成本明显增大,但分权管理有利于税法的贯彻落实,有利于调动地方增加收入的积极性,有利于制度创新,对各种政策进行试验创新,更有可能发现一些别开生面、更好的思路和做法,分权管理还可以促使各地采取适合本地情况的政策措施,避免一刀切的弊端。但此种体制容易造成乱铺摊子,机构林立,导致征管成本大幅度上升,造成效率损失。在集权分权结合型税收管理体制中,中央、地方各自拥有一定的财权和税收管理权限。实践证明,合理的分权,使责权利相统一,能够促进征管效率的提高。

5.税收法制因素

税收法制状况体现在税收立法、税收执法和社会依法纳税意识等多个方面。税收立法的完备程度,税收执法的规范程度,社会依法纳税水平的高低,都对税收征管效率产生影响。

(1)税收立法的影响。税收征管效率追求的目标在于提高纳税遵从程度和征税机关正确执行税法,也就是要依法治税,而依法治税的前提是有法可依,征纳双方的权利和义务须由法律来规定。如果立法缺位,税务机关权利的膨胀,不仅带来支出的增加,同时还会侵害纳税人的权益,诱发纳税人不遵从,这些又会对税收征管效率造成损害。

一般而言,发达国家的税收法律体系都非常健全、完备,对征纳关系、征管程序、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及执行监督等,都有明确的法律规范。而发展中国家受整体社会法制水平的制约,税收立法水平通常比较低,法律的完备性较差,法律缺位的现象比较普遍,制约了税收征管效率水平的提高。

(2)税收执法的影响。在有法可依的基础上,建卒公正的司法制度,对税务机构税收执行情况进行监督,维护税法的刚性,可以降低征管成本,促进纳税遵从,从而提高征管效率。

(3)社会法制环境的影响。地方政府及各部门对税收工作的重视和支持程度、公民依法纳税的理念、税务机关在地方的地位和整体形象等都会对征管效率产生影响。税收的执法环境越宽松,取得一定收入的征管成本越低,征管机构效率越高,同时纳税人的偷逃税现象就越少,税收征管制度效率也会越高。

三、我国税收征管效率存在的问题

(一)税收管理成本居高不下

据我国税务机关有关资料测算,1993年我国征税成本占税收收入的比重为2%,1995年为3%,目前已达到5%-6%。而西方国家的税收征收成本一般都保持在1%左右的低水平,并且税收征管成本也是逐年下降的,这说明我国税收征管成本要远远高于西方国家并差距在逐年增大。

(二)税收征管质量偏低

根据我国税务机关的有关资料反映,在20世纪90年代之后,我国每年查年的税收犯罪案件都在逐年递增,在1995年查处的税收犯罪案件甚至达到10259起; 我国每年由于各种偷税、漏税、逃税、越权减免税收等行为而导致大量税源流失,仅在1999年的1月到11月,税收征管机关通过采取措施加强税收征管,查补入库税款高达390亿元;通过强化税源管理工作,抽样对全国347.7万户普通发票进行专项检查,查补税款9.8亿元。从加强税收征管的角度看,我国税收征管效率在不断提高,但从侧面反映出在税收征管质量方面,我国还存在效率低下问题。

(三)税收成本扩张的速度快于效率提高的速度

四、提高税收征管效率的对策

(一)建立和完善税收征管法律法规体系,提高税收的经济效率

进行税收征管活动首先必须对征税的客体、对象、数量、时间、地点等要素加以明确,建立和完善税收征管法律法规体系,是依法进行税收征管、推进依法治税的前提。而健全的税收征管法律法规体系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是税收基本法,内容应包括税收立法依据和立法宗旨、我国税收的性质、国家与纳税人的权力与义务、税收立法体制和管理体制等,这有利于依法征管的法治环境、社会环境、管理环境的建设。其二是完善的税收实体法和税收程序法,包括流转税、所得税、各地方税种法规及税收征管法,实体法和程序法的相互配套,才使税收征管具体而不抽象。其三是各单行税收法律的实施细则或规定,使各单行税种税法和征管法在税收征管实施中更具体、更明确、更具操作性。从发达国家经验来看,健全、完备的税收法律法规体系是依法治税、高效征管的基础。发达国家的税收法制建设一般都较为健全,不但有严格的税收法律、立法程序,还有统一的征管法或其他有关征管的单行法规及制度作保障。如美国、德国、法国、日本等国,都制订了《税收基本法》,将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以法的形式固定下来,而且各国还制订了许多具体的征管法规制度。美国在税收征管中实施了一系列重要制度,如预缴代扣制度、税收指数化和计算机审核退税制度等:日本则成功地推行了预提税制度、自核制度和蓝色申报制度等。严密的税收征管制度使具体征管行为更规范、更具操作性,有力地保证了税法的贯彻落实。

(二)加强税法宣传教育,提高税收社会效益

由于历史、文化、政治以及税制自身等原因,我国民众的纳税意识普遍不高,偷骗抗税

行为屡屡发生,税收流失严重,税收征管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提高受到制约;加之我国公民的整体文化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税务代理才起步,税收宣传比较薄弱,致使普通老百姓对税收政策和征收管理制度的理解不够深入,纳税遵从成本较高。这也是制约我国税收征管效益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为此,要加强税法宣传培训,优化纳税服务,促进税务代理健康发展,以改善治税环境,实现税收征管的效益目标。首先要深入开展税收宣传。国外十分重视促使公民自觉纳税,税收宣传教育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如日本的税收宣传主要有两个方面内容:一是纳税义务观的教育,二是纳税常识的宣传,诸如各税种的征税对象、税率、计算方法、缴纳时间和注意事项等。日本各级税务机关每年都要大量编制印发各种税收资料,仅东京都国税局每年印发的有关书籍就达10万册。其次,要改进和优化纳税服务,尊重和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利。要坚持税务行政的公开性、透明性,消除征纳双方的对立情绪,密切征纳关系;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纳税人,不使纳税人因权利受到损害而失去对税收的工作的信任与支持:要公正执法,促进照章纳税,打击偷骗税行为。此外,还应建立纳税信誉等级评定制度,给予信誉度高的纳税人一定的优惠待遇和社会地位,使“合法经营,依法纳税’’成为的企业基本要求。第三,建立广泛的协税组织,形成全社会共同维护和遵守税法的良好氛围。在主要依靠税务机关为纳税人宣传服务的同时,应进一步建立和健全群众性的协税护税网络,加强部门配合,并积极发挥社会中介组织的作用,推进税务代理的健康发展,从而建立起强大的税收法律权威和社会监控、服务网络。

(三)建立高效的税收征管运行机制,提高税收的管理效率

对税收征管运行机制的认识。机制,原指机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现己广泛运用于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泛指某一复杂系统的内部组织结构、功能、相互关系及其运行规律等。税收征管运行机制就是指税收征管系统中各构成要素、各环节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运作原理和工作运行模式。作为征管规律的作用形式,征管机制存在于税收征管活动的客观过程中,内在地调节着税收征管系统中各个构成要素间联系、制约、促进的相互关系。因此,征管运行机制的正常运转和良性循环,是提高税收征管效益的内在保障和关键。税收征管的运行过程实际上就是税收征管职能的实现过程,税收征管的纳税服务、申报受理、纳税评估、税务检查、税务审理、税务执行、复议诉讼等职能的行使,就构成了税收征管运行的全过程。各项职能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按照税收征管职能合理地组织税收征管过程,就能实现税收征管的程序化、有序化,进而提高工作效率。这种内在运行机制的外在化表现形式就是税收征管模式。征管模式的建立和转换,其核心就是征管机制的建立和转换。

(四)提高人员素质

税收征管活动中,人是最具有能动性的要素,也是提高税收征管效率的切实保证征管主体一税务人员的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税收征管水平的高低,进而关系到税法的执行和税收职能的发挥;而征管客体一纳税人及第三人,包括代扣代缴人、代理人等的素质如何,又会影响人们的税收意识,进而影响其涉税行为,关系到税收遵从度。只有思想认识到位,行为规范才能合法,才能从税务机关催报催缴变为纳税人自觉申报缴纳。依法征收、依法纳税意识的增强,征纳双方素质的提高,基本出路在于加大税务宣传教育力度,这既包括对税务人员的教育,也包括对纳税人的宣传教育。

第三篇:税收征管人性化思考

税收征管“人性化”问题思考

孝感市国家税务局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人性化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商品设计、商业营销、工商管理等日趋人性化,人们对“人性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把“人性化”纳入税收征管活动中,以提高服务质量,提高征管水平,缓和征纳矛盾,实现税收征收管理的顺利开展,保障税款及时足额地缴入国库,本文试图对此作点粗浅的探讨。

一、税收征管“人性化”的理论基础

1、心理学基础。20世纪50-60年代在美国兴起人本主义心理学,以马斯洛、罗杰斯等人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心理学派,形成心理学的第三思潮。马斯洛提出“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类价值体系存在五个层次的需要:即自我实现的需要、尊重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生理的需要。并认为人的需要是对人的行动产生激励的主要原因和动力。我们根据需要的对象,可以把需要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纳税人(特指涉税自然人,下同)作为生物有机体,同时又是社会的成员,履行纳税义务的同时,也有种种需要,既有物质的,如享受税收优惠,减少纳税费用等,也有精神的,如需要被尊重、理解、关怀,希望自己的纳税行为为社会所承认等,而且纳税人的这些需要同样对其纳税行动产生激励。

2、管理学基础。以人为本是现代管理学的趋势。当代西方管理理论与管理学派的形成经过三个阶段:一是把人看成机器一样的工具,看成“经济人”,过分强调物质刺激。这是上世纪初所形成的以泰罗等人为代表的古典管理理论。二是注意到人是“社会人”,侧重研究人的需求、行为的动机、人际关系和对人的激励等,主张通过多种方式激励人的积极性。这是上世纪二十年代形成的行为科学理论。三是战后出现的以广泛运用数学方法和计算机为特征的管理科学理论,人们曾经预想,新技术和现代管理方法的大量应用,人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将会下将。恰恰相反,新的阶段,管理思想对人的认识有了升华。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并积极推行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提出了个性需求和1

精神健康的理论,提出了更多依靠人的自我指导、自我控制以及顺应人性的管理等一系列新观念、新思想。在税收征收管理活动中,纳税人既是征管对象,也是纳税主体,我们不能把他们视为纳税的“机器”,也不能仅仅把他们当作单纯的被管理者,而是要充分重视其纳税主体地位,在税收征管中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依靠其自我指导、自我控制,把税收征管推向一个顺应人性管理的新阶段。

3、传统“人本”文化基础。以对人的生命存在和人的尊严、价值、意义的理解和把握,以及对价值理想或终极理想的执着追求为内涵的人文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我国古代的人本精神主张以人为根本,肯定人在自然社会中的地位、作用和价值,并以此为中心,解释一切问题;在解释一切问题中体现的人在世界中的地位、作用和价值。(1)管子较早提出“人本”概念,他主张把人当作人看,尊重人格,尊重人的自我意志,满足人的需要,可称为人本位主义。(2)孔子不仅在把人当作人看,尊重人格,而且注重如何做人,怎样做人,关怀人的内在道德修养。其仁学即是人本精神的充分体现。(3)墨子人本思想的体现即是著名的“兼相爱”的主张。(4)孟子发扬了孔子的仁,从仁中发掘了人及人的本质,从仁学中建立了人学,超越了自然人、本能人,是人的哲学升华,是人本精神显现,也是人的本质的体现。(5)荀子继承孔子的“仁者爱人”、孟子的“亲亲仁也”、墨子的“兼受”思想,把爱分为爱人和爱民两个层次,爱人是非道德价值的选择,爱民是政治价值的选择。传统文化中的人本思想为我们在税收工作中推行人性化的征管提供了很宝贵的启发。这些传统文化的精华,我们在税收征管这个特定领域也有必要继承和发扬。

二、税收征管“人性化”的必要性

1、实践“三个代表”思想的要求。江泽民总书记提出了“三个代表”的思想,其中“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其重要内容之一。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税务工作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就是要为纳税人服务,保护好纳税人的合法权益,把纳税人的利益实现好,时刻关心纳税人的冷暖,了解纳税人痛痒,为纳税人办实事,为纳税人排忧解难,既讲执法,也讲服务。

2、缓解当前税收征管中存在诸多矛盾的要求。随着改革的深化、开放的扩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与发展,我国的经济与社会各方面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税收处于利益分配的焦点,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新情况、新问题,许多深层次矛盾日益显露,各种税收违法行为日益猖獗,偷逃骗税与反偷骗逃税斗争日益激烈,尤其是暴力抗税等恶性事件时有发生。从根本上遏制这些问题,解决这些矛盾,必须坚持依法治税。同时,可以通过优化税收服务,推行人性化的税收征管,来缓解征纳矛盾。

3、社会主义税收征管本质的要求。社会主义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国家通过税收集中的资金,主要用于各类公共支出,满足公共利益的需要。而且作为一个公民,每个人都要享受国家提供的公共服务,因而,依法纳税就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纳税越多,说明对社会的贡献越大。所以从本质层面上讲,我国税收征管中“征收”与“缴纳”双方之间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即为国、为民之间,利国、利民之间,并不冲突。我国税收征管的这种人民性,要求我们在税收执法的同时,必须注重纳税人的需要,保护纳税人的利益,实行“人性化”的管理。

4、贯彻新《税收征管法》的要求。新颁布实施的《税收征收管理法》强调了规范征纳双方的行为,明确了征纳双方的权利义务,更加注重了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利,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依法治税思想。比较而言,新征管法较多地体现了税收征纳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加强了纳税人的权利,增加了对税务机关执法行为的约束,完善了依法治税的内涵。这些都要求我们在税收征管中,严格按法律规范办事,切实保护纳税人权益。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把“人性化”征管要求写入了法律。

三、税收征管“人性化”应遵循的原则

1、法治原则。按照税收法定原则,一切税收以及与其有关的活动都必须有法律明确规定,没有法律明确规定的,人们不负有纳税义务,任何机关和个人也都无权向人们征税。这个原则也是对税收征管的基本要求。有五个方面的具体化含义:即征管权法定、征管程序法定、征管权处分法定、纳税人义务法定、纳税人权利法定。税收征管人性化必须遵循这些法治原则,依法办事。

2、公平原则。这有两个方面,一是税负公平。即是对于具有同等纳税能力的人应当规定相同的税收负担。体现在税收征收管理中,就要求我们对纳税人不得因种族、性别、文化程度、宗教信仰、经济性质等实行差别对待。二是纳税费用公平。就是税务部门要求纳税人自行承担的各项纳税费用,对所有纳税人要同等对待。三是服务公平。这就是说,在税收征管中,提供税收服务要对实行非歧视性的原则,对抽有纳税人实行无差别待遇,一视同仁,不厚此薄彼。

3、效率原则。税收行政效率是税收成本与税收收入的关系问题,为使税收变得有意义,税收成本应尽可能小于税收收入。这个成本包括征税成本和纳税成本。针对纳税人而言,就是要求纳税成本,即税收执行费用最小化。就是纳税人在按税法纳税时所支付的费用为最少,包括填写各种报表、雇佣人员、所花的时间,等。这就要求尽量给纳税人以方便,不使他们在这方面花去更多的人力、物力、时间和精力。

4、便利原则。便利原则是英国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体系的建立者亚当斯密赋税四原则之一。该原则指出,赋税完纳应尽一切可能使纳税人得到最大便利,一切均以纳税人的便利为归宿。我们在税收征管中也要遵循便利的原则,就时间而言,应当在纳税人收入丰裕的时候征收,国家既可以及时取得税收,纳税人又不感到纳税困难;就办法而言,应求简便易行,不使纳税人感到手续繁杂;就地点而点,税务机关应设在交通便利的场所,使纳税人纳税方便;就形式而言,就尽量采用货币形式,以避免纳税人因运输实物而增加额外负担。

5、激励原则。按照管理心理学原理,激励是指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通过激励,可以使外部的积极因素,经常地在人们的内心世界发挥作用,不断地保持积极的精神状态。我们可以通过精神激励、物质奖惩激励、宣传教育激励、典型激励等方式,来激发纳税人自觉依法纳税的积极性。

四、实现税收征管“人性化”的思路

1、征管理念的人性化。实现税收征管人性化,树立人性化的征管理念是基础。一是树立征纳平等的观念。征纳双方在法律面前是平等的,这种理念首先要体现在税收立法中,其次是要落实在具体征管实践中。二是树立征管服务的观念。税务人员在征

管活动中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服务贯穿于税收征管的全过程之中,既要严格执法,又要优化服务。三是树立纳税需要的观念。纳税人的各种需要只要符合前述诸项原则,就应当视同税收征管活动的第一需要予以满足。孝感市国税部门经常开展走访纳税人、调查问卷、征纳座谈等各种形式的活动,与纳税人平等对话,平等交流,听取其意见,了解其需要,深受纳税人好评。

2、征管机制的人性化。实现税收征管人性化,建立一个人性化的征管机制是前提,就是要建立一个科学、严密的征管模式。从实践来看,以“申报纳税、优质服务、集中征收、重点稽查、微机监控”为具体内容的新的征管模式,基本体现了人性化的特点。“申报纳税”,纳税人依照法律规定自觉履行纳税义务,按照规定的申报纳税程序和方式自行办理申报纳税事宜,发挥了纳税人作为纳税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优质服务”,建立一个税务机关与社会中介组织相结合的服务体系,为纳税人提供有关纳税方面的综合服务;“集中征收”,合理设置受理纳税人申报纳税的场所,让纳税人在规定时间申报纳税或办理各项纳税事宜;“重点稽查”,税务机关把工作重点放在稽查上,维护纳税秩序,保护国家利益;“微机监控”,税务机关把先进技术手段运用到征管上来,利用微机对征管全过程进行监督,用“机器管人”,用“机器管税”,减少税收征管的随意性。孝感市国税部门根据实际征管流程的客观要求,制定严密科学的岗位职责体系,根据不同的岗位设置了相应的权限,明确各个岗位该干什么、怎样干、什么时候干、干到什么程度,有效的避免了“暗箱操作”,进一步规范了操作程序。

3、征管手段的人性化。实现税收征管人性化,征管手段人性化是载体。我们要在税收征管活动中尽可能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为纳税人办税提供便利、快捷、优质、全方位的服务。当前,主要是要利用这些技术为纳税人提供多元化的申报纳税方式供纳税人选择,如邮寄申报纳税、电话申报纳税、电子远程申报纳税等。孝感市国税部门在税收征管中,充分运用现代技术的同时,特别注重社会资源优势,与金融、邮政等部门实现联网,利用这些部门网点覆盖面广的特点,为纳税人提供优质服务,得到社会广泛赞誉。

4、征管行为的人性化。尽可能满足纳税人在税收征管活动中的需要,是税收征管行为人性化的落脚点。纳税人的要求由低到高分别是:一是安全需要。具体表现在:经济上,要求明白纳税,有什么权利,等;心理上,要求免受不公正待遇,如刁难、敲诈等;其他方面的安全,如商业秘密、个人稳私得到保护;二是社交需要。也称归属与爱的需要,指纳税人渴望在征管活动中得到征收对象的关怀、爱护、理解,是对友情、信任、温暖的需要,这种需要是难以察悟,无法度量的。三是尊重的需要。指纳税人渴望得到名誉和声望,渴望自己的纳税行为为人们,为社会认同、称赞。孝感市国税部门制定并推行税收服务承诺制、税收执法公开制度、税务特邀监察员制度等;在涉税举报中,制定并推行举报税务违法案件奖励办法、举报税务违法案件保密规定等;经常开展各种形式的纳税表彰,例如,今年全市国税部门大张旗鼓地表彰奖励了近百名“诚信纳税”先进单位和个人,极大地鼓励了广大纳税人的纳税积极性。

总之,我们在税收征管中,可以针对纳税人以上需要,把税收征管行为逐步人性化。一是抽象征管行为人性化。就是制定税收征管的规范性制度时,要体现人性化特点;二是具体征管行为人性化。就是在具体税收征收管理活动中,要体现人性化特点,如推行承诺服务、微笑服务等。(执笔:唐继先等)

主要参考资料:

1、《税务行政管理》胡道新主编中国税务出版社出版

2、《新征管法实务》胡道新、刘勇主编 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

3、《税收的复兴》魏贵和著中国税务出版社出版

4、《管理心理学》向延光、杨再述主编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

5、今日心理网站http:// 郭卜乐

第四篇:1022农村税收征管思考

农村税收征管现状及思考

广大农村地区受地理位臵、经济文化以及基层国税局经费、装备、人员素质等多方面条件所限,“以纳税申报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强化管理”的现代化征管模式未得到真正落实。随着农村经济的日益发展,农村税收征管暴露出越来越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桂阳县为例,就目前农村税收征管存在的问题进行粗浅的探讨。

一、农村税收征管现状

桂阳县经济结构以矿产品采掘、加工和烟叶为主,2009年

全县国税增值税收入3.60亿元,其中矿产品采掘、加工冶炼和销售实现增值税2.7亿元,占全部增值税的75%。2002年郴州市率先在全省推行集中征收,撤所建分局后,农村税收的征收管理与以往的税收的征管相比,有了显著的变化。桂阳县所辖的39个乡镇除大型矿山企业、邮电、供电、金融等国有、集体企业外,能够主动上门申报的乡镇企业和固定个体工商户不足10%。从税源构成看,农村主体税源多以集体、私营企业为主,且以资源依赖型企业为主。企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纳税意识淡漠,财务核算极不规范,税收管理难度较大。从税源特点看,除部分企业外,农村企业一般规模不大,经营方式简单灵活,转产、兼并、倒闭、关停等现象时有发生,使税源管理信息采集质量不高,不利于税收信息化效能的发挥。

二、存在的问题

(一)撤所后导致农村地区征纳双方成本均增加。一方面,纳税人缴税成本增加:除县城城区附近乡镇纳税人缴纳税收方便外,其他乡镇的纳税人距办税大厅约有30一100公里,纳税人往来一次缴税,需要花费一天的时间,这无疑给纳税人增加了很大的经济负担和精神负担。若纳税人办税准备不充分,到大厅后发现缺少必需的纳税申报资料等或是遇上管理部门具体经办的人不在,纳税人还得再来一趟,少数农村纳税人嫌麻烦,干脆不缴税。另一方面,税务机关征税成本增加:农村税收征管由于受地理位臵、交通环境和信息化建设滞后等条件的制约,农村税收征管一直处于一种较原始的人工征管阶段。有时为了征收几百元的税款,所消耗的税收征收成本“得不偿失”。往往是国税机关面对广阔的农村现状,只能“日升车出,日落车归”。纳税人也是“你来我走,你走我来”,国税局往往只能望税兴叹,有心无力。

(二)农村信息化建设滞后于税收信息化建设。目前,国

税系统广域网已覆盖省、市、县级城区,计算机已经普及所有单位和岗位,实现了税收征管全程信息化。但于之相关的农村地区信息化建设却远远落后税收信息化建设。农村乡镇经济欠发达,计算机谈不上被广泛应用,乡镇企业又大都分布在偏僻的山村,信息化建设滞后或者根本没有。同时,农村纳税人信息文化素质低的现状也远远不能适应税收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国税部门推行的电子申报,网上报税,网上认证等方便,快捷的现代化纳税申

报方式在桂阳县推行却举步维艰,根本原因就在于桂阳县多数企业都是资源依赖型和简单加工型企业,这些企业位于深山老林等偏远地区,没有宽带网,不能使用信息化网络,纳税人购买了“金税工程”设备基本上不能用。“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的征管模式在短时期内在农村难以真正形成。

(三)协税护税的部门联动较少。撤税务所后,国税部门与当地乡镇政府工作联系往来少了,税收征管也从以前的齐抓共管到现在的你抓你的我管我的,缺乏当地政府的大力协助,使得农村税收征管始终陷入“收效甚微,步履维艰”境地。2009年桂阳国税个体双定户3565户,全年征收缴纳增值税300多万元,而桂阳地税个体双定户3788户(含以增值税为主的个体户),全年征收税收1000多万元。国地税相比,地税部门是国税部门征收税款的三倍之多。笔者调查了解,地税在全县下辖五个征收分局,形成了以中心乡镇为点,以附近乡镇为线,点面结合,依靠当地乡镇政府,对农村税收实现全面征管。而国税部门只是以县城为主,全面收缩农村征管,仅对少数经营规模较大的纳税人进行了征管。

(四)农村税收征管质量不高。桂阳县局税源管理部门共

25人,平均每个税收管理员负责3—4个乡镇的税收征管,管理面相对偏大。农村地区税源零星分散、流动性大,基层国税局管理科(分局)难以全面准确掌握纳税人真实经营活动,造成税源管理部门对税源底数不清、监控不力。此外,目前征管“七率”

考核严格,导致税务管理人员为了考核达标,对那些不能正常申报的纳税人或是默许其不办税务登记,或是由纳税人自行申报纳税变成了税务人员自由分期代替纳税申报,增大了税收征管的不真实性。

(五)纳税服务理念落后。税收管理员重管理轻服务,没有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停留在“执法就是管理”的传统观念上。在实际工作中,有些税收管理员强调要求纳税人做什么,而忽视了能为纳税人做什么,强调纳税人服从的必要性,而忽视了为纳税人的遵从提供可行性;对纳税人只讲权力,不讲义务,个别税务干部甚至发生滥用职权的行为。这一切使征纳关系没能融洽地协调发展,纳税人的抵触情绪没能有效地化解,给征管和服务工作造成了不必要的阻力。许多人心目中的纳税服务仅仅是纳税服务机构的服务,仅仅将纳税服务锁定在一般化的服务方面,造成了纳税服务与征收、管理、稽查的相分离,纳税人多层次多方位的个性化服务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三、加强农村税收征管的建议

(一)建立多元化的税收征管模式。一是对国税税源相对

密集的几个乡镇,采取集中征收的办法,建立农村税收中心分局,设立纳税服务大厅,实行上门申报纳税管理。二是对边远或者国税税源较少的乡镇可采取半年一次或全年一次性征收办法管理,或采取委托乡镇政府、财政管理部门、农村村委会等代征办法管理,并根据《湖南省零散税收委托代征管理办法》的规定,签订

代征协议,发放委托代征证书,从源头上加以控制。三是对边远农村经营规模相对较大、账目比较健全的业户,应在典型调查和逐户分析的基础上,采取纳税人自行民主评定,税务机关核实,实行定期定额的征收办法管理。四是对那些账簿不全或未建账的业户,取消末达起征点免税的优惠政策,按照税收政策最低限额核定征收,从而以经济手段督促纳税人建账建制,依法纳税。

(二)建立以纳税人为核心的税收征管信息化技术支撑体系。目前,税务征管信息系统是以税务部门征收管理为核心的信息化系统,历经十几年的发展,已在当前税务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在新时期税收征管中,我们应当建立以纳税人为核心的适应广泛、多网络、全天候,简单安全,在功能和技术上体现高度灵活性的全新理念的税收征管信息化系统,把税收管理和服务延伸到纳税人内部,提高税收征管效率和质量,促进税收遵从,体现对纳税人合法权利的尊重和保障。

(三)从创新服务方式着手提升农村纳税服务工作水平。按照为纳税人服务无小事的原则,以“始于纳税人需求,终于纳税人满意”为追求目标,建立或完善“农村纳税人学校”、“农村纳税服务点”、“农村税收预约服务”、“政策告知”、“评税定税公开”等各项服务制度。强调实行“五零服务”,即“办税服务零距离、办税质量零差错、服务对象零投诉、办税程序零障碍、法规政策规定之外零收费”。突出纳税服务的针对性、科学性和方法的艺术性,努力满足农村纳税人个性化服务需求。以最大限度的满足纳税人所提出的服务要求,使服务做到更加周到细致。增强农村纳税人纳税意识,增大农村纳税人纳税遵从度。

(四)加强农村税源管理建设,抓好源头控制。农村税源管理方式将着力点放在对纳税人的日常管理上,实行农村乡镇纳税信誉等级等措施,按纳税信誉等级采用以重点企业实行专人管理,对零星税源实行“分段”管理等方式。严格按照税务登记管理办法的规定,建立健全税务登记人机结合分类管理监控台帐。制定农村个体税收评定具体办法,强化农村纳税人税源情况变动的监控,完善未达起征点纳税人、非正常户纳税人、重点税源户管理制度,在户籍管理上形成规范化,在税源监控管理上形成信息准确化。

(五)加大经费投入力度,改善农村办税环境。在遵循因地制宜、量力而行、讲究实效原则的基础上,把改善基层的征管设备和基础设施臵于突出位臵,优先安排经费投入,优先安排物资配备,着力改善基层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制定与之相适应,高度信息化、科学化、规范化的税收岗责体系,严格兑现奖惩,有效地解决“疏于管理,淡化责任”的问题,真正减轻基层负担,尽力减少基层的麻烦,使基层的干部全神贯注地做好征管工作。

第五篇:加强建筑业税收征管的思考

加强建筑业税收征管的思考

熊敏

摘要:建筑业税收征管中存在税源控管缺位、征纳秩序混乱、税收管理手段不足等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建筑企业组织形式复杂,施工环节多、生产周期长、作业流动性大,建筑市场运行机制不健全,综合控税能力不强以及纳税人税法遵从度低。提出了加强部门联动、前置税源监控、突出项目管理、强化纳税评估、加大税收宣传和稽查处罚力度等对策。

关键词:建筑业;税收征管;项目管理

随着经济发展的进一步深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业投资项目越来越多,投资金额越来越大,逐步成为税务部门组织收入的重要税源。但是,在建筑业对税收贡献日益增大的同时,由于建筑业的自身特点,给建筑业税收征管增添了许多难点。本文对建筑业在日常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就如何加强建筑业税收征管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一、目前我国建筑业税收征管的现状

(一)税源控管缺位

1.部门配合机制缺位,管理措施乏力。税务部门与建设、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缺乏必要的协调和配合机制,对建设工程的情况未及时沟通,给税收征管带来了诸多隐患。第一,在竞招标过程中税务部门未及时介入。建筑工程实行竞招标制度是建筑行业的一大特色。在竞招标过程中,建设、计委、公安、消防等部门都参加,而且分别要对建筑企业进行资质审查,但税务部门却不参加竞招标过程,导致不能从源头上把握建筑工程的施工计划,难以对纳税人的施工项目进行有效的源泉控管。第二,税务机关未与建设单位、审计部门建立有效的联系协调机制,不能及时掌握竣工工程项目的最终造价,从而确定最终应缴税金,不能及时清缴税款,保障国家税款的及时足额入库。

2.建筑工程项目分散,挂靠、分包、转包项目多,控管难度大。由于建筑项目开发周期长、工程项目流动分散,建筑工程在立项时,虽然在建委、计委、税务等部门均有登记,但是承建单位并未登记,税务机关很难掌握工程项目开工、进度、完工结算情况。而且一个外来经营建筑企业往往有多个工程项目,但是这些工程项目大部分都是挂靠经营的,工程承包者向建筑企业支付一定管理费,利用建筑企业的名称开展建筑业务,开具建筑业发票。还有一些异地工程,工程的分包、转包不规范,甚至一项工程多次分包、转包,分包、转包情况未及时向税务机关报告、备案,造成了税收控管难度大。

(二)征纳秩序混乱

1.纳税人依法纳税意识淡薄,利用“甲方供料”滞纳税款或偷税问题突出。受利益驱动的作用,许多建筑业纳税人想尽办法利用政策制度不完善和行业特点,为了谋取私利,不惜以身试法,偷逃国家税款。尤其是建筑企业往往利用“甲方供料”延迟缴纳税款或偷税。现在有一些建设单位(甲方)出于保证建筑工程质量或出于其他方面的原因,自己提供建筑材料给建筑单位(乙方)使用,双方约定定期对使用的建筑材料进行结算,这就是建筑业中的“甲方供料”现象。按照现行营业税条例细则第十六条规定除本细则第七条规定外,纳税人提供建筑业劳务(不含装饰劳务)的,其营业额应当包括工程所用原材料、设备及其他物

资和动力价款在内,但不包括建设方提供的设备的价款。由于建筑工程项目生产周期长,企业一般要在整个工程项目全部竣工,才办理“甲方供料”结算手续,申报缴纳营业税。然而这些建筑材料已经实际使用,按照税法规定应在使用时缴纳税款,由此造成税款延迟缴纳。还有部分建筑工程项目已经竣工,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却长期不办理结算手续,滞纳国家税款。甚者更有少数单位在工程结算时,由建设单位凭购买建筑材料的原始发票直接入账,施工单位按差额开具建筑安装发票纳税,偷逃国家税款。从税务稽查部门了解的数据显示:每年税务查补的偷、漏税款中有近30%与建筑业有关。

2.不同辖区行政争税造成建筑业税收大量流失。在部分地区,由于财政收入较为紧张,同级行政存在相互之间争抢税源的情况。为增加本级财政收入,少数财政部门许诺对不应属于本级财政收入而在本级财政入库的外来税款给予一定比例的奖励,即俗称“引税”。在利益的驱动下,少数建筑安装企业通过注册假建筑企业、签订假分包合同、转开建筑安装发票等形式,在各级税收预算级次之间相互转换财政收入。“引税”行为一方面扰乱了国家财政税收经济秩序,造成各级财政名义收入很高,实际可用财力却非常有限,国家财政收入大量流入了私人的口袋,助长了腐败现象的滋生;另一方面无形中助长了偷税行为的产生。少部分建筑单位利用分包工程,在总包单位转出工程收入减少利润,在分包单位采用税款体外循环、收入不入账等形式偷逃国家税款。也有部分建筑企业,虚开建筑业发票,在享受“转、引税”返成的同时,同时也虚增建筑成本,虽然多缴了部分营业税,但由于营业税和所得税税率之间的巨大差异,造成了所得税大量的流失。

(三)税收管理手段不足

1.税收管理员素质有待提高。建筑行业涉及水泥、钢铁、木材等行业,建设过程中涉及规划、国土、劳动等管理部门,要核实建筑企业成本,获取建筑业的外部信息,就需要广泛的行业、管理知识。因此,要管好建筑企业,就要求税收管理员既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又有广泛的综合行业知识和扎实的税费专业知识。而目前税务部门征管一线人员专业单一,知识结构不尽合理,缺乏工程管理的相关知识和经验,而且相当部分管理人员根本不懂工程。

2.税收征管模式粗放。随着依法治税的要求越来越规范化、科学化,从客观上占用税收管理人员大量的时间,税收管理员的大部分时间是用来迎接考核检查、统计上报数据等,用到征收管理的时间占的比例减少,对企业情况不熟。再加上税务机关一线管理人员较少,专业性管理薄弱,管理流程设置尚待完善,各级征收单位普遍采取“以票控税”的方式,建筑业的税收管理停留在对建筑业专用发票实行代开监管的基础上。税务部门对建筑业纳税人征管信息的获取往往主要是从纳税提供的纳税申报表和财务报表上,对纳税人的具体工程项目、税款缴纳情况难以及时准确把握。不少企业经常发生零申报、申报不实甚至不申报等现象,税务部门不能及时掌握施工企业完整、真实的财务状况,给工程的税收监控造成困扰,致使税款滞后或流失现象严重。

3.税务稽查难以开展。由于建筑行业涉及水泥、钢铁、木材等行业,一些建安企业就在成本费用上做文章。加上各地执行税收政策不一致,不少建筑商到税负较低的地方申请代开发票,还有些建筑商干脆使用假发票。建安的材料发票是增值税发票,由国税部门管理,而建筑业税收主要由地税部门征收,由于国、地税部门工作协同性欠缺,给地税部门的稽查带来相当大的难度。此外,税务部门在查办案件中发现欠税、偷税,税收保全、强制执行措施对建筑安装业纳税人难以实施。在实施冻结、扣缴银行存款流程时,通常会发现大部分建筑安装业企业在本地银行只设了一个临时账户,一般而言,工程款在这个户头上停留的时间很短,税务机关很难扣到大笔的存款;在实施查封、扣押财产流程时,在建筑施工现场,属于承建方的往往只有一些简单的施工工具,建筑材料很多是“甲方供料”,产权不属于承建方,在建的工程、完工的工程也不能查封、无法扣,如果到承建单位的注册地强制执行,《税收征管法》和实施细则都没有对异地执行冻结、扣缴、查封、扣押的程序做出明确的规定,执法成本高,风险大。

二、加强我国建筑业税收征管的建议

(一)加强部门之间的联动,形成齐抓共管合力

建立与建委、审计、财政、监察、国土管理部门、房产管理、国税、工商、城建、银行、国土、房管、建设、规划等政府有关部门的信息定期交换联系制度,做到资源共享。健全协税护税的控管网络,齐抓共管,及时从不同的部门,获得城市改造、房地产开发、道路建设、项目招投标、施工许可、建设合同等相关信息,实行全程动态跟踪管理,切实发挥信息管税的重要作用,提高建筑业的税收征管效率。

(二)树立人本思想,加强建筑业税收日常管理

近几年来,税收信息化建设突飞猛进,但是无论税收信息化进化到何地步,税收管理软件如何先进,人的因素始终是第一位的,因此加强一线征管力量,让税收管理人员把大部分时间用来从事税法宣传、调查研究、抓登记申报入库、纳税评估、税收检查、采取税收措施等等具体的税收征管工作。安排重点力量抓重点税源,同时强化税收管理员职责,严格推行片区责任制,使税收管理员主动联系,巡视管理,建立工程作业信息连动,掌握本行政区域内的工程施工情况和基本的资料,及时做好税法的宣传与咨询,督促纳税人及时的办理各项纳税事宜,做好建筑业税收的日常管理与监督。

(三)建立税源监控前置机制,实行专业化项目管理

及时介入工程招标、工程开工、竣工验收等环节。从项目工程中标、开工之日起及时介入,责令纳税人提供相关工程项目的建筑安装工程合同,并按月提供在建工程项目的工程进度表、预收帐款收取等情况。指定专门的管理人员对工程项目进行跟踪管理,并加强实地稽核,督促纳税人如实申报。对完工项目及时督促竣工结算,办理营业税、所得税等各项税款的结算。

(四)实行双向监督,加强异地施工管理

加强纳税人机构所在地和项目所在地税务部门的协作,提高机构所在地和项目所在地税务部门对纳税人的监督力度。机构所在地税务部门要定期与外出经营地税务机关进行信息沟通,结合经营地税务机关开具的发票、完税凭证复印件等各项资料对纳税人的应纳税款进行清算。对外出经营活动已结束的纳税人,核实纳税人各项已纳税款凭证,对发现未按规定期限结清税款的,及时追缴入库,有效防止税款流失。加强外出经营税收管理证明的管理,要求纳税人在外出经营活动前,必须申请办理《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并加强续批管理,对施工期限超过180天的建筑工程项目,要求外出经营纳税人在到期后及时办理缴销和申报手续,然后开具新的管理证明,避免税款流失。

(五)加强纳税评估,实施行业税收预警

加强对建筑业税收的宏观分析,从企业日常经营情况、税款缴纳情况,以及影响税源的减免税、税前扣除、政策变动因素等微观指标入手进行纳税评估分析,选取建筑业中部分具有典型性的企业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剖析,确定建筑业的税收负担率,实行行业税收预警。纳税评估中把建筑业内长期零申报及在预警值以下的企业,作为纳税评估的重点对象,通过个案剖析、实地核查等方式进行评估分析,从中探索建筑企业营业税及其他税种纳税评估的路子,促使企业增强税法遵从度,提高建筑税收征管的质量和水平。

(六)加强税法宣传和税务稽查,提高纳税人税法遵从度

一方面有针对性开展税收宣传,提高建筑业有关单位和个人的税收法制意识;另一方面以查促宣,以查促管。既要提高群众举报税收违法行为的积极性,严厉打击建筑业的偷税行为,又要加大对税收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对重大的税收违法案件及时进行公开曝光。通过税收稽查行为,增大纳税人包括经济成本和信誉损失成本在内的偷税成本,从而促进建筑业税收的良性管理。

参考文献:

[1] 岳远相,建筑业税收征管现状的分析城市建设CHENGSHI JIANSHE YU SHANGYE WANGDIAN 2009年第31期

[2]孙明华,建筑施工企业的税收管理财经界Money China 2011年第20期

[3] 孙德利, 周桂权山东工商学院学报JOURNAL OF SHANDONG INSTITUTE OF BUSINESS AND TECHNOLOGY2007年第21卷第5期

[4]周春先,张远勤关于建筑行业税收征收管理的思考[J] 企业家天地 2009(11)

下载提高我国税收征管效率的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提高我国税收征管效率的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加强税收征管(本站推荐)

    基层单位如何加强税收征管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快速发展,区域经济突飞猛进,规模经济不断壮大,为税收培育了丰富的税源。同时,经济税源也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的特征。如何......

    提高个人所得税征管效率的几点看法[最终定稿]

    提高个人所得税征管效率的几点看法近两年来,我局个人所得税的征管取得了可喜成绩,但仍然还存在着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它集中表现在许多高收入者存在着偷逃税款的现象。本文从分析......

    (邵阳)提高煤炭业税收征管能力的思考

    提高煤炭业税收征管能力的思考武冈市地方税务局第三税务分局局长刘孙武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快速增长,煤炭市场走俏,销售价格大幅度上升,煤炭生产企业一改过去困境,获利空间增大,煤......

    加强国地税协作 提高税收征管成效

    加强国地税协作 提高征管成效 ------**市地方税务局2011年征管工作经验介绍近年来,**局紧紧围绕组织收入工作,以提高征管质量和纳税服务水平为目标,切实加强国地税之间的协作,......

    加强税收征管的思考[小编推荐]

    加强税收征管的思考 税收征管模式简单地理解,就是实行税收管理的主要方式,是税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税务机关根据有关的税法规定,对税收工作实施管理,征收,检查等活法的总称,又......

    加强税收征管的几点思考[小编整理]

    加强税收征管的几点思考 经济决定税收,税收反作用于经济,如何围绕经济发展做好税收征管工作,是税务工作者在工作中应当着重研究的课题。税务部门作为政府经济调控的重要职能部......

    县级房地产业税收征管现状的几点思考

    县级(尤其是我们中西部不发达地区的县)房地产业具有规模小销价低购买力不能持久的“短平快”特点:一般都是是挂靠在大开发商下的小规模企业,运作模式是购买一块地兴建一个小区或......

    加强物业管理公司税收征管的思考

    随着近年来房地产的快速发展,物业公司也越来越多,规模也越来越大。由于物业公司本身的特点,其税收问题也应应引起我们的重视。我科就本次检查中的物业公司存在的不同情况作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