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试述建筑工程安全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本文由lunwen0406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建筑施工安全论文施工安全管理论文
试述建筑工程安全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 要: 针对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现状,分析当前建筑工
程安全监督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促进建筑业安 全生产发展的建议与对策。关键词: 1 前言 建筑安全监督管理实际是一种行业执法,通过对有关责 任主体进行执法监督,达到提高建筑安全生产水平,最大限 度地减少工人伤亡事故,保障工人的合法权益的目的; 为此,针对建筑安全生产现状,从分析安全监督管理过程中存在主 要问题入手,结合多年从事建筑安全监管实践,本文提出促 进建筑业安全生产发展的建议与对策。2 当前建筑工程安全监督的主要问题 目前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各方参建责任主体,认真 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相关规范,制定了一系列加强 安全生产工作的措施和办法,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有效地消除了建筑施工生产事故隐患,遏制了重特大事故的发生;但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目前仍 然与构建和谐社会、体现“以人为本”的安全发展目标存在 较大差距,亟待我们认真反思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提高安全监督管理水平。当前建筑工程安全生产存在以下主 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安全监督
要问题: 2.1 安全监督管理制度方式方法不力,监管责任不能有 效落实 国务院《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颁布实施后,安 全监督工作由过去实物安全监督为主向以参建责任主体行 为监督为主转变,作为监管部门就应对建设、监理、施工等 责任主体履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维护好确保安全生产的条 件和秩序,让参建责任主体真正负起责来,成为建筑市场的 主角;而目前的安全监督工作仍然是对施工现场施工用电、防护措施、施工机械安装等情况进行监督,扮演的是像“保 姆”一样代替企业做本应由“企业负责”的工作,越俎代庖,造成错位,不利于参建各方责任主体各司其职;同时,建筑 工程安全监督机构属于委托行政执法,多数安监机构与质量 监督机构分离设置,工作经费虽然得到地方财政保障,但人 员编制有限,特别是专业技术人员缺乏,还有不少安监机构 的人员得不到及时培训,素质不能适应发展需要,没有财力 购置先进的安全监测设备,仍然依靠传统的“敲、打、看、摸”等落后的检查方法,缺乏科学有效的监管手段,无法起 到有效的监管作用。2.2 参建各方主体责任落实不力,项目安全管理不到位 建筑工程安全生产,主要工作要体现在建设、施工、监
理、设计、勘察等各方主体责任履行方面,从日常监督管理 角度看,参建主体单位履职不力,着重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在施工过程中,建设单位对建设项目施工安全工 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目前存在以下问题:工程发包过 程中,将工程发包给不具备资质条件的施工队伍;不按规定 支付安全费用,导致施工企业无安全经费;压缩合理工期,违反建设工程基本建设程序,使工人长期加班造成疲劳作业 引发事故;不少地区还存在对建设单位的监督管理缺乏有效 手段,约束力不足,建设单位往往利用其优势地位,把其应 履行的安全生产责任转嫁到施工企业头上,规避或减少了监 管部门对建设单位的监督力度。(2)施工企业存在市场行为不规范,项目经理存在挂 靠现象仍然存在,导致真正项目经理不在现场,实际项目负 责人又不懂安全规范标准;对应该配备的专职安全员不配 备,即使配备了也是身兼多职,甚至是与安全生产无关的文 秘、会计人员也成为专职安全员;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 度流于形式,责任制未落到实处,安全法规和标准意识差,违法、违规、违章行为时有发生;施工现场管理混乱,安全 经费、安全设施和安全防护不到位,有的项目虽采取了防护,但不符合规范标准要求,起不到应有的防护作用。加之随着 我国经济发展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向城市
转移,农民工大量涌入市场“门槛”低的建筑业,不少农民 工未经企业组织培训教育就上岗作业,有的虽进行了培训,但培训流于形式,难以满足施工安全的需要;农民工素质不 高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再加上其流动性大,且缺乏合格的上 岗培训教育,在安全生产条件差,安全设施不到位的情况下,建筑工程安全生产责任事故高发成为不可避免的不争事实。(3)在监理过程中,监理企业没有真正落实安全监理 的责任制,未对企业的施工方案进行认真审批,不认真履行 安全监理职责,部分监理人员缺乏安全管理知识,且安全监 理人员配备明显不足;对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技术规范 不清楚、不熟悉,未能及时发现安全隐患,或发现了隐患不 责令整改,对于施工企业不按期组织整改或整改不力情况,不及时向建设单位和行业监督部门报告,致使施工现场的安 全隐患无人过问,未能真正落实《建设工程安全
生产管理条 例》规定的安全生产监理责任。2.3 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和发生事故企业和责任人的调 查与责任追究不力 对发生事故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未能及时按照“四不放 过”和“惩防并举”的原则进行追究。客观上,对企业的安 全管理工作带来“人为”的死角;同时,也给不正确履行安 全生产管理责任而发生事故的相关责任人,尤其是负有领导
责任和直接责任人以侥幸心理,认为麻痹大意、违章指挥、违章施工和监控不力不会得到追究和受到严肃处罚,从而使 存在重大隐患和事故的单位及责任人未能认真吸取教训。3 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对策 3.1 树立建筑安全科学的管理观 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的管理观指导安全生 产、文明施工,运用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管理安全生产; 实施建筑安全科学的管理观,提高安全管理工作水平,应处 理好以下几点:(1)政策法规与管理体制是建筑安全管理的保障;(2)建立并推行工程风险管理制度,用经济手段约束 和规范建筑市场各方主体的行为;(3)实现管理监督“三个转变”即从事后管理向事前 引导的转变,从微观管理向宏观调控的转变,从定性管理向 量化管理的转变;(4)实现引导施工企业处理好“三种关系”,即安全管 理被动与主动的关系,安全生产宏观控制与微观落实的关 系,安全投入与效益的关系;(5)推进安全管理与监督巡查并重、强制与自律并重、治标与治本并重、现场管理与规范化管理并重制度;(6)完善施工现场视频监控等自动化信息系统建设,严密监控责任主体质量安全行为。3.2 转变监督工作模式,落实监管责任 作为建筑工程安全监督机构,要认真贯彻执行《建筑 法》《安全生产法》和《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条例》等法律、、法规,按《建筑施工安全监督导则》要求,切实执行层级监 督、重点监管、重点监控等制度,提高安全监督管理的超前 性、有效性和及时性;加大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的执法监督力 度,转变传统监督模式,通过“实物监督向行为监督”的转 变,严格执行工程报监准入制度,对“三无”(无建筑安全生 产许可证、无相应施工资质、无施工安全措施)的企业,予以 清除;采取“程序控制”“行为控制”“跟踪控制”方式,、、按照狠抓开工前资料审查、作业环境和安全生产费用的落 实,安全保证组织体系的建立,施工现场阶段性安全防护设 施、安全评价审核等工作,对工程项目易发生重大事故的分 部分项工程实施专项检查;全面开展“一保四防”(保证安全 投入,防止高处坠落、坍塌、物体打击、起重伤害事故)专项 治理,建立施工监理等各参建责任主体“不良记录”档案,利用新闻媒体和互联网定期向社会公示,遏制建筑生产违 法、违章行为的产生;积极主动抓好拆除工程、工业园开发 区建设工程、村镇私房建设工程、市政工程等薄弱环节的安 全监督工作,有针对性地制定安全监督方案,认真履行安全
监督职责,确保薄弱环节的安全监督工作到位,切实扭转安 全生产责任事故高发的状况。3.3 强化对参建责任主体单位安全行为监督 3.3.1 对建设单位安全行为监督监督检查建设单位是否 根据合同按时足额支付给施工企业安全措施费情况;检查其 是否存在明示和暗示施工企业购买、租赁、使用不符合安全 施工要求的防护用品、机械设备等行为;检查其是否设立安 全生产管理机构,是否有压缩合理工期的行为等。3.3.2 对监理单位安全行为监督监督检查监理单位是否 按规定审查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安全措施、专项施工方案情 况;实施监理过程中发现事故隐患,是否及时下达整改通知 书、停工令及整改完成情况;施工单位拒不整改或整改不力 的,监理单位是否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情况。3.3.3 对施工单位安全行为监督监督检查施工单位安全 保证体系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建立及考核;项目安全管 理人员的到位;根据工程特点制定可行的安全技术措施;安 全生产应急预案制定并演练;施工现场安全防护;安全措施 经费的使用和安全生产条件的改善;专项检查验收记录、档 案; 特殊工种是否持证上岗; 安全技术交底和安全隐患整改、安全教育等活动的实施状况。3.4 加大违法、违章、违规行为和事故的查处力度
在监督检查过程中,监督人员应依法查处纠正各类违 法、违章、违规操作行为,对于“屡教不改”的项目,严格 依法加大处罚力度,使各方参建责任主体和人员认真履行法 定职责。对于发生事故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坚持“四不放 过”的原则,查明事故的原因,找出管理、技术、规章和制 度等方面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整改措施,严格按照《广 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建筑工程安全生产动态管理办法》执 行量化扣分处理。严肃追究事故责任人,特别是直接责任人 的责任;严肃查处违法违纪和失职渎职行为,从根本上消除 事故隐患和遏制事故的发生。4 结束语 建筑工程安全生产形势依旧十分严峻,各参建责任主体 和监督管理部门严格履行各自职责,正确树立和落实安全生 产的科学发展观,坚持贯彻“安
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 理”的方针,以史为鉴,做到警钟长鸣,居安思危,常抓不 懈,全面落实各项安全生产防范措施,不断提高安全生产管 理水平,从根本上扭转当前建筑工程安全生产严峻形势。
第二篇:建筑工程安全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建筑工程安全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建筑安全监督管理实际是一种行业执法,通过对有关责 任主体进行执法监督,达到提高建筑安全生产水平,最大限 度地减少工人伤亡事故,保障工人的合法权益的目的; 为此,针对建筑安全生产现状,从分析安全监督管理过程中存在主 要问题入手,结合多年从事建筑安全监管实践,本文提出促 进建筑业安全生产发展的建议与对策。当前建筑工程安全监督的主要问题 目前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各方参建责任主体,认真 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相关规范,制定了一系列加强 安全生产工作的措施和办法,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有效地消除了建筑施工生产事故隐患,遏制了重特大事故的发生;但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目前仍 然与构建和谐社会、体现“以人为本”的安全发展目标存在 较大差距,亟待我们认真反思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提高安全监督管理水平。当前建筑工程安全生产存在以下主 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安全监督 安全监督管理制度方式方法不力,监管责任不能有 效落实 国务院《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颁布实施后,安 全监督工作由过去实物安全监督为主向以参建责任主体行 为监督为主转变,作为监管部门就应对建设、监理、施工等 责任主体履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维护好确保安全生产的条 件和秩序,让参建责任主体真正负起责来,成为建筑市场的 主角;而目前的安全监督工作仍然是对施工现场施工用电、防护措施、施工机械安装等情况进行监督,扮演的是像“保 姆”一样代替企业做本应由“企业负责”的工作,越俎代庖,造成错位,不利于参建各方责任主体各司其职;同时,建筑 工程安全监督机构属于委托行政执法,多数安监机构与质量 监督机构分离设置,工作经费虽然得到地方财政保障,但人 员编制有限,特别是专业技术人员缺乏,还有不少安监机构 的人员得不到及时培训,素质不能适应发展需要,没有财力 购置先进的安全监测设备,仍然依靠传统的“敲、打、看、摸”等落后的检查方法,缺乏科学有效的监管手段,无法起 到有效的监管作用。参建各方主体责任落实不力,项目安全管理不到位 建筑工程安全生产,主要工作要体现在建设、施工、监
理、设计、勘察等各方主体责任履行方面,从日常监督管理 角度看,参建主体单位履职不力,着重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在施工过程中,建设单位对建设项目施工安全工 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目前存在以下问题:工程发包过 程中,将工程发包给不具备资质条件的施工队伍;不按规定 支付安全费用,导致施工企业无安全经费;压缩合理工期,违反建设工程基本建设程序,使工人长期加班造成疲劳作业 引发事故;不少地区还存在对建设单位的监督管理缺乏有效 手段,约束力不足,建设单位往往利用其优势地位,把其应 履行的安全生产责任转嫁到施工企业头上,规避或减少了监 管部门对建设单位的监督力度。
(2)施工企业存在市场行为不规范,项目经理存在挂 靠现象仍然存在,导致真正项目经理不在现场,实际项目负 责人又不懂安全规范标准;对应该配备的专职安全员不配 备,即使配备了也是身兼多职,甚至是与安全生产无关的文 秘、会计人员也成为专职安全员;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 度流于形式,责任制未落到实处,安全法规和标准意识差,违法、违规、违章行为时有发生;施工现场管理混乱,安全 经费、安全设施和安全防护不到位,有的项目虽采取了防护,但不符合规范标准要求,起不到应有的防护作用。加之随着 我国经济发展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向城市
转移,农民工大量涌入市场“门槛”低的建筑业,不少农民 工未经企业组织培训教育就上岗作业,有的虽进行了培训,但培训流于形式,难以满足施工安全的需要;农民工素质不 高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再加上其流动性大,且缺乏合格的上 岗培训教育,在安全生产条件差,安全设施不到位的情况下,建筑工程安全生产责任事故高发成为不可避免的不争事实。
(3)在监理过程中,监理企业没有真正落实安全监理 的责任制,未对企业的施工方案进行认真审批,不认真履行 安全监理职责,部分监理人员缺乏安全管理知识,且安全监 理人员配备明显不足;对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技术规范 不清楚、不熟悉,未能及时发现安全隐患,或发现了隐患不 责令整改,对于施工企业不按期组织整改或整改不力情况,不及时向建设单位和行业监督部门报告,致使施工现场的安 全隐患无人过问,未能真正落实《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 例》规定的安全生产监理责任。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和发生事故企业和责任人的调 查与责任追究不力 对发生事故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未能及时按照“四不放 过”和“惩防并举”的原则进行追究。客观上,对企业的安 全管理工作带来“人为”的死角;同时,也给不正确履行安 全生产管理责任而发生事故的相关责任人,尤其是负有领导
责任和直接责任人以侥幸心理,认为麻痹大意、违章指挥、违章施工和监控不力不会得到追究和受到严肃处罚,从而使 存在重大隐患和事故的单位及责任人未能认真吸取教训。
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对策,树立建筑安全科学的管理观 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的管理观指导安全生 产、文明施工,运用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管理安全生产; 实施建筑安全科学的管理观,提高安全管理工作水平,应处 理好以下几点:
(1)政策法规与管理体制是建筑安全管理的保障;(2)建立并推行工程风险管理制度,用经济手段约束 和规范建筑市场各方主体的行为;
(3)实现管理监督“三个转变”即从事后管理向事前 引导的转变,从微观管理向宏观调控的转变,从定性管理向 量化管理的转变;
(4)实现引导施工企业处理好“三种关系”,即安全管 理被动与主动的关系,安全生产宏观控制与微观落实的关 系,安全投入与效益的关系;
(5)推进安全管理与监督巡查并重、强制与自律并重、治标与治本并重、现场管理与规范化管理并重制度;
(6)完善施工现场视频监控等自动化信息系统建设,严密监控责任主体质量安全行为。转变监督工作模式,落实监管责任 作为建筑工程安全监督机构,要认真贯彻执行《建筑 法》《安全生产法》和《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条例》等法律、、法规,按《建筑施工安全监督导则》要求,切实执行层级监 督、重点监管、重点监控等制度,提高安全监督管理的超前 性、有效性和及时性;加大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的执法监督力 度,转变传统监督模式,通过“实物监督向行为监督”的转 变,严格执行工程报监准入制度,对“三无”(无建筑安全生 产许可证、无相应施工资质、无施工安全措施)的企业,予以 清除;采取“程序控制”“行为控制”“跟踪控制”方式,、、按照狠抓开工前资料审查、作业环境和安全生产费用的落 实,安全保证组织体系的建立,施工现场阶段性安全防护设 施、安全评价审核等工作,对工程项目易发生重大事故的分 部分项工程实施专项检查;全面开展“一保四防”(保证安全 投入,防止高处坠落、坍塌、物体打击、起重伤害事故)专项 治理,建立施工监理等各参建责任主体“不良记录”档案,利用新闻媒体和互联网定期向社会公示,遏制建筑生产违 法、违章行为的产生;积极主动抓好拆除工程、工业园开发 区建设工程、村镇私房建设工程、市政工程等薄弱环节的安 全监督工作,有针对性地制定安全监督方案,认真履行安全施工。
第三篇:建筑工程材料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
建筑工程材料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
摘要:建筑工程材料作为工程建设的最基本的原始物质材料,在工程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现阶段,工程材料费用已占到工程总造价的60%~70%。在工程建设中,无论是质量,安全还是成本都跟工程材料有着密切关系,因此工程材料管理是工程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值得我们足够的重视。
关键词:建筑工程;材料管理;问题;对策;
建筑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就必须向市场提供质量好、造价和工期合理的建筑产品。这要靠施工现场管理来保证,其中材料管理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因此,对项目工程而言,每个人每个岗位都要重视效益,节约采购费用,贯彻节约材料的技术措施,合理使用材料,只有这样才能在保证工作质量的前提下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
一、建筑工程材料管理存在的问题
1、在材料采购阶段出现的问题。建筑施工企业对于采购材料没有统一的模式,因此在采购时很容易出现问题。首先,采购人员专业素质不够高,数量又不足,因此导致采购工作效率比较低,容易出现分散采购,材料的分散采购不仅会耽误工程时间,还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且材料的质量也会受到影响,甚至会延长整个工程的工期或者造成工程安全事故出现。其次,在材料采购过程中没有对材料预算进行合理的计划,或者在采购时没有对购货合同足够重视。最后,对材料的验收也不是很严格,使得商家有机可乘,导致材料的质量没有保障。
2、材料储存保管中出现的问题。不注意防火、防盗、防潮等安全防范,造成自然损失;材料堆放零乱,无明显标识卡片,造成二次搬运;没有建立完善的材料“收、发、领、退、存”台帐,造成材料丢失。
3、材料管理控制方式落后。主要体现在企业内部对工程管理控制缺乏足够的重视力度,缺少完整的控制手段和体系,总是凭以往经验以及管理者的主观臆想来进行控制,管理控制的内容往往被检查工作所取代。检查是建设任务结束以后才能进行的,都是事后控制。对于项目管理的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企业却没有给予足够重视。这从管理控制方式上来看依然是沿用了落后的经验管理方式,这是就是不科学。在这种情况下,工程材料也不会做到齐全和完整。
二、建筑工程材料管理的对策
1、编制动态材料采购计划。按照工程施工图纸及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材料部门应编制好项目材料采购综合及专项计划,并根据施工进度及耗材量及时对采购计划做出变更,以保证工程施工用材需要。在材料采购供应管理过程中,材料部门应及时建立材料台账和仓库管理制度,把好材料的验收、保管、领发等各道关口。主要材料的采购,应把施工预算用量和施工实际用量结合起来,合理采购,防止多购或少购,造成材料的积压和资金的占用,增加工程成本。材料人员要经常深入市场调查了解信息,对能减少成本开支、加快施工进度、提高工程质量的新材料要及时向项目部汇报,建议推广使用。材料人员还应严把材料质量关,必须对材料进行抽样测试检验,对检验不合格或劣质材料及时予以清理处理,杜绝劣质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同时,还要健全和完善物料凭证、物料统计、购销合同、台账等管理工作,特别是应建立与完善采购及付款的控制程序,强化对审批、采购、验收、付款等环节的控制,做到比质比价采购,采购决策透明,堵塞采购环节中的漏洞。
2、充分利用运能,合理组织运输。对材料采购费用也有重要影响的还有运输费用的支出。如果可以节约材料的运输费用,也同样是降低材料采购成本。因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对材料的运输费用进行考虑:材料在订货时,要充分考虑在材料性能、质量等方面都能满足材料采购方案,价格又基本相等的情况下,应就近采购,合理进行线路安排。并且材料尽量一次运输到位,减少二次搬运,规避不合理增加了运输成本。
3、施工过程中的材料管理。首先,施工前的准备工作:这是现场材料管理的开始,为材料管理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提供必要的条件。其主要内容如下:(1)了解工程进度要求,掌握各类材料的需用量和质量要求。(2)了解材料的供应方式。(3)确定材料管理目标,与供应部门签订供应合同。(4)做好现场材料平面布置规划。(5)作好场地、仓库、道路等设施及有关任务的准备。其次,施工中的组织管理工作:这是现场材料管理和管理目标的实施阶段,其主要内容如下:(1)合理安排材料进场,做好现场材料验收。(2)履行供应合同,保证施工需要。(3)掌握施工进度变化,及时调整材料配套供应计划。(4)加强现场物资保管,减少损失和浪费,防止丢失。(5)组织料具的合理使用。第三,施工收尾阶段:施工即将结束时,现场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有:(1)根据收尾工程,清理料具。(2)组织多余料具退库。(3)及时拆除临时设备。(4)做好废旧物资的回收和利用。(5)进行材料结算,总结施工项目材料消耗水平及管理效果。
4、加强材料的存放管理。在建筑工程施工时,材料从采购到使用一般都有一个时间间隔,在这个时间段内,要加强材料的存放管理,以确保材料的质量,要派专人管理,不要因为存放不当造成材料损失。建筑材料要分类放入不同的仓库存放。建筑材料多种多样,要分门别类,按照不同的存放条件,存放在专门的材料仓库,以保证材料的使用寿命。还要做好防火、防潮、防盗等各种安全措施,以保证建筑工程材料的安全存放,避免事故发生。同时对建筑材料要分类标识,有序存放。建筑工程使用的材料品种规格都有很大的区别,即使同一种材料也有诸多不同规格,因此在存放材料的时候,管理员应当随时做好材料的管理工作,做好材料标识。同类产品集体存放管理,以方便在材料发放时不至于出现混乱状态。
5、加强材料管理的监督。工程材料为建筑企业财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部管理人员、材料员、库房、工地看守人员、施工队伍必须密切配合,避免造成材料浪费及不必要的损失。项目部管理人员必须认真负责,配合材料员、库管及工地看守人员对现场材料使用进行监督管理;材料员及库管必须认真履行职责,做好台账记录,入库出库严格把关;库管及工地看守人员必须遵守公司规章制度,执行守料护卫本职,严防偷盗私藏。施工队伍领料之前应做好用料计划,施工中避免浪费、损坏及丢失。施工队伍或个人如有偷盗恶行,项目部必须对此队伍或个人进行重罚后责令其退场,情节严重、导致公司财产安全蒙受重大损失的,公司应该报告警方严肃处理,绝不姑息。
总之,建筑材料的管理工作十分重要,材料管理是降低建筑工程施工成本和控制施工质量的主要途径之一。材料管理者首先要熟悉工程所在地相关材料的市场价格,还需掌握当地不同材料的供应量,有效预测当地材料价格的变化趋势。此外,材料管理人员还需要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在掌握工程量清单的情况下,预算工程的结构材料,为工程成本控制提供有效保障。
参考文献
[1] 潘罗希.谈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材料管理[J].企业家天地,2011(1)
[2] 黄伟恒.为建筑工程管理中常见问题及对策的综合探讨[J].科学与财富.2012(5)
[3] 杨小平;冯泓涛.试论建筑施工企业材料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城市建筑.2013(8)
[4] 郑展展.土木工程施工中的材料选用及质量控制解析[J].民营科技.2013(9)
[5] 邵川燕.如何加强施工企业材料成本控制[J].当代经济.2013(7)
第四篇:浅谈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浅谈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摘要] 目前会计信息出现很多失真的情况,会计监督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要加强和完善会计监督职能,必须从要正确认识会计监督的重要地位和加强法律体系建设、明确会计责任主体,加强单位负责人在会计监督中的责任,试行会计委派制、对违法者予以严厉的制裁以及培养高素质的会计人员等几个方面着手。
[关键词] 会计信息,会计监督,内部监督,外部监督
会计监督是会计的基本职能之一,是我国经济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完善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会计工作己发生了很大变化,会计涉及的范围不断扩大,业务处理也日趋复杂,投资者、债权人和社会公众等对会计信息披露的时效、范围、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现代企业制度下如何加强会计监督己成会计界热衷讨论的焦点。为了规范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加强会计监督己成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中一项重要内容。
一、会计监督概述
1、会计监督既是内部监督又是外部监督。所谓会计监督,是指会计工作人员依据《会计法》赋予的职权,将《会计法》规定的各项内容适用于具体的人和事,对单位经济业务事项的合法性、真实性和有效性所进行的监察、督促,落实法律规定应依法办理的业务内容。会计监督是实施《会计法》唯一具体、有效的执业环节。从其范围说,它首先是内部监督但绝不仅限于内部监督,同时也具有外部监督和社会监督的性质。如第十四条规定,“会计人员对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有权不予接受”。令言凿凿,十分肯定。各单位所取得的原始凭证绝大部分是由外单位出具的,当甲单位会计人员依法拒绝接受乙单位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时,甲单位会计人员正是履行了其监督职权。无疑,甲单位的会计监督就不只是内部会计监督其具有外部会计监督的性质了,事实上内部兼外部监督的性质。
2、会计工作范围、具体内容、工作程序、质量要求等均由《会计法》规定。如各单位必须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条事项进行会计核算,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会计凭证包括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原始凭证金额有错误的,应当由出具单位重开,不得在原始凭证上更正,记账凭证应当根根经过审核的原始凭证及有关资料编制,会计账簿包括总账、明细账、日记账和其他辅助性账簿,应当按照连续编号的页码顺序登记;各单位应当保证会计账薄记录五相符(账款、账物、账证、账账、账表);账务会计报告应当根据经过审核的会计账簿记录和有关资料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由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组成等等。
3、会计人员的监督职权由法律赋予,会计人员依法行使监督职权受法律保护。
现行《会计法》规定:“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照本法规定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值得注意的是,会计人员“实行会计监督”已超出本单位,与第十四条规定“对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有权不予接受”前后精神是一致的。在这个前提下,《会计法》指出:会计人员对违反本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的会计事项有权拒绝办理或者按照职权予以纠正,会计人员发现会计账簿记录与实物、款项及有关资料不相符的,按规定有权自行处理的,应当及时处理。同时,《会计法》还明令: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对依法履行职责、抵制违反本法规定行为的会计人员实行打击报复(第五条),单位负责人应当保证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第二十入条),单位负责人对依法履行职责的会计人员实行打击报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处分(第四十六条)。《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五十四条同时严正规定:“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的领导人,对依法履行职责、抵制违反会计法、统计法行为的会计、统计人员实行打击报复,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由此可见,各单位会计人员行使监督职权绝不是个人的随意行为,而是法律赋其权并受《会计法》保护。
二、会计监督存在问题的分析
会计监督不力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目前会计监督法律约束机制不全,使得会计不能有效的行使其监督职能,导致企业会计监督不力。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人,企业的经营机制、经营方式也在不断更新。在整个经济工作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以前没有的新情况、新问题,而与之配套的机制还未能建立和健全。针对所出现的经济活动,缺乏相应的监督机制和办法。就国有企业来说,在企业的所有权尚未分离之前,会计人员兼有双重身份、他既代表国家利益监督企业的财务收支和经济业务,同时又是企业管理者,随着国有企业的两权分离,会计隶属于企业,从而对企业的监督权自然就削弱了。另外,新的《会计法》虽已颁布,但是相关配套的法律法规却没有跟上。在前年因造假而在证券市场上闹的纷纷扬扬日“宁广厦”事件,它的发生对证券市场产生了巨大冲击,严重损害了公众股东的利益,但是却没有相应的法律条款对其直接责任人进行制裁,使得会计监督形同虚设。有的企业在新的财务制度运行之后,仍用传统的做法来看待新制度,没有按新制度的要求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使得出现“新制度、老观念、老办法”,会计管理混乱。再者,在会计监督过程中有些概念很模糊,比如说会计监督、审计监督概念模糊,执法机构职责、权限有待明确。因此随着我国经济多元化的发展,如果有针对性的会计制度和核算体系还不健全,也就难以适应复杂多样的经济活动。第二,企业管理体制不全,内部控制制度失调。我国企业内部管理和控制制度不全,主要体现在有的单位是根本就缺乏内部监督和控制制度,有的单位虽建立了相应的制度,但这些制度形同虚设,没有得到有效执行,以致会计秩序混乱,徇私舞弊现象经常发生。第三,企业单位负责人的约束机制不全,阻碍了会计的有效监督。目前,在一些单位中企业管理者为了追求自身短期利益最大化,指使、授权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做假帐,伪造会计凭证,办理违法会计事项,从而使得会计工作受制于管理当局,不能独立行使其监督职能,破坏了正常的会计工作。第四,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职业道德观念有待加强。一般来说,企业虚假的会计信息也是出自于会计之手,因此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以及职业道德观念在会计监督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的改革开放加快了会计与国际接轨的进程,虽解决了量方面的问题,但会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知识结构、学历结构和业务水平偏低,多数没有经过专业培训,而且有的还是无证上岗。再者,会计人员的监督意识不强,法制观念淡薄,缺乏职业风险意识,职业判断能力弱,自我管制能力差,惟命是从,在权大于法的思想支配下,有意造假,使得会计信息失真在所难免。
三、加强会计监督的措施与对策
1、要正确认识会计监督的重要地位。《会计法》强调内部会计监督的目的在于:要使违法违纪行为首先遏制在会计工作初始阶段;不能将不法行为放纵到发生并铸成事实后,再寄希望于社会中介机构去审计、财政等执法部门去查办、社会和政府的监督上。这样做,将减
少大量社会成本。由此证明,会计立法的精髓在于强化会计工作内部自身法律监督,即用权力制约权力。如果不承认会计监督的法律地位这个客观事实,则无异于否定《会计法》。只有正视会计监督的法律地位,单位负责人才能严格自律,遵守会计法,维护会计法,杜绝授意、指使、强令会计人员干其随心所欲的事;与会计工作相关的责任人员才能时时、处处把《会计法》奉为圭臬;所有会计人员才无后顾之忧,才能说真话,依法办实事。只有如此,才能确保贯彻实施;才能有利于宏观经济决策,维护公有经济和社会公众利益,促进廉正建设,做到弊绝风清。
2、加快法律体系建设,为会计监督的有效实施提供法律保障。会计监督的有效实施,离不开一系列的法律法规,要加强我国法律体系的建设。我国已颁布了新《会计法》,应尽快出台《会计法》实施细则,提高《会计法》的可操作性;建立和完善统一的会计制度,满足企业多元化经营的需要;明确会计监督、审计监督的执法职责和权限,以实施清晰明了的监督职能;加大法律法规的处罚、赔偿和执行力度,对违规违纪的企业及其连带负责人予以曝光;同时还要强化一些相关配套法律及相关法规的实施,加快会计法律体系的建设步伐,使会计监督真正做到有法可依。
3、明确会计责任主体,加强单位负责人在会计监督中的责任。在实际工作中,有些单位负责人认为自己是负责人,会计上的事情自己说了算,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按照他的意愿办事,出了问题将其一推了之或者找个替罪羔羊,减轻自己的责任,这些都严重阻碍了会计监督工作的正常进行。因此明确单位负责人的会计责任主体地位,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的关键。作为单位负责人,他应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应当保证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不得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违法办理会计事项,这样就加强了单位负责人为单位会计行为的责任主体的地位,为会计工作者明确行使会计监督职能提供了保障。再者,为了适应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要求,单位负责人作为会计责任主体,还必须要懂管理、懂业务、懂财务、懂会计,熟悉有关经济法规,对自己负责,对单位负责,对法律负责。
4、强化企业法人治理机构的会计责任。新的《会计法》对会计工作赋予法律责任,明确了法人治理机构的会计责任,增强企业管理当局通过不恰当会计行为侵害所有者权益的风险,不仅会计人员做假要承担法律责任,而且管理当局授意也将被追诉。新《会计法》有力地约束了会计工作,形成会计活动主体与会计相一致的完整责任主体。消除当前主体权利与行为不一致所导致的责任界定不清,相互之间推诿而影响会计监督难以实现的现象。
5、实行会计委派制。实行会计委派制是现代企业制度下加强所有者监督,维护所有者权益的需要,与现代企业制度并不矛盾。委派制的目的是执行会计监督的会计人员与被监督企业分离,不存在人事及经济利益关系。只有这样才能消除会计人员的后顾之忧,才能真正发挥会计的监督作用,以便具有公正性。因此,实行会计委派制、借助企业外部会计专业力量进行财务监督是必要的和可行的。并且政府实行会计委派制消除了会计人员与企业管理当局在经济利益上的共同关系,再冠以新的会计法确定的法律责任,相信长期困扰的会计信息失真的顽疾将得到彻底根治。
6、严厉制裁,建立对会计违法行为的约束机制。要用法律、行政、市场、经济等手段,规范约束会计主体的行为,推进财务会计诚信体系建设。建议尽快完善会计法规,明确执法依据,以利于执法机关对违法造假行为的制裁;引入民事赔偿制度,明确造假者经济上的赔
偿责任,通过诉讼程序迫使造假者退出非法所得,增加违法人员的追假成本。财政部门要在《会计法》赋予的职权范围内,加大对单位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及直接责任人的查处力度,将处理事与处理人相结合,改变以往对违法违规部门对事不对人,屡查屡犯,屡禁不止的局面。对一些典型的案例在媒体公开曝光,营造会计工作法制氛围。要逐步建立健全包括企业、负责人、会计人员、注册会计师、会计师事务所在内的会计信用评价系统,通过制定会计信用评价规则,协调税务、审计等部门搜集整理会计信用信息,建立会计信用档案,加强信用轨迹跟踪,并开设会计信用网站。随着信用评价体系建设的不断深入,信用信息的搜集、评价、发布可交由信用中介机构承担,财政部门着重做好监督工作。可通过报刊、电视、公共网站等媒体进行定期公示,并实行红、黑榜制度,增加对会计造假者的舆论压力,促进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建设。
参考文献:
1、《经济法学》(第二版):潘静成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0年3月第二版。
2、《林业财务与会计》,赵玉民,《加强会计监督的措施》,2002年第10期。
3、《浙江财税与会计》,湖州市财政局课题组,《加强我市会计监督工作的对策建议》,2003年第2期。
4、《财经理论与实践》,周丽君,《浅议会计监督及其运作要求》,2001年第7期。
5、《财会研究》,顾建平,《试论完善单位内部会计监督机制》,2001年第10期。
第五篇:校园安全存在问题及对策
校园安全存在问题及对策
一、加强校园安全的重要性
学校安全工作是全社会安全工作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青少年学生能否安全、建康地成长,关系到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幸福安宁和社会稳定。1990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报告,在世界大多数国家中,意外伤害是儿童青少年致伤、致残的最主要原因。在我国,学龄儿童的意外伤害多数发生学校和上学的途中;而在不同年龄的青少年中,又以15~19岁意外伤害的死亡率最高。
意外伤害不仅造成了大量儿童的永久性残疾和早亡,消耗巨大的医疗费用,而且削弱了国民生产力。不仅给孩子及家庭带来痛苦和不幸,而且给社会、政府及学校造成巨大的负担和损失。据调查,1999年~2002年间,北京市共发生学校赔偿经济损失的学生伤亡事故360余起,其中有一半以上学校在处理事故时遇到困难。
因此,校园安全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保护好每一个孩子,使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意外事故减少到最低限度,已成为中小学教育和管理的重要内容。
值得我们思考的是,妨害校园安全的隐患到底有哪些呢?我们又该如何去应对呢?
二、校园安全常见的安全事故
一是不当活动事故。学生在课余时间相互追逐、戏耍、打闹时不
掌握分寸和方式方法,使用石子、小刀、玩具等器械造成的伤害。
二是挤压、践踏事故。放学和下课时在楼道、门口等黑暗和狭窄的地方互相争先而造成的挤压、践踏等事故。学校楼房走廊栏杆的高度不符合要求;校园设深水池;体育设备不定期检查、维修、更换,有些危房在带病使用;校园设施老化。
三是交通事故。不走人行道、随意横穿马路、强行超道、高速骑
车等造成的交通事故。乘座货车或超载车辆而造成车翻人伤亡的事故。
四是体育活动事故。体育活动或体育课上不遵守纪律或注意力不
集中,活动随意,体育器械使用不得要领而造成的伤害。
五是劳动或社会实践事故。在劳动或社会实践中安全意识差,操
作不熟练或不按要求操作而造成的伤害。
六是校园暴力事故。学校安全保卫制度不健全,防范措施不得力,学生受到校外不法之徒的侵害。哥们义气拉帮结伙;为小摩擦使用武
力;盲目消费导致偷盗;不良交往拉人下水;少数教师有体罚行为。
七是消防事故。学生取暖、用电、饮食不当而造成火灾、触电、中毒等事故。一是侥幸心理严重,导致老化的供电线路和设施仍在凑合着使用、消防器材不足、楼房过道设计不符合消防规定等等。二是消防知识缺乏,大多数师生不会使用灭火器,消防课极少上,发生火情更不知如何处理。三是管理措施松懈,如学生随便使用电器,煤气,蜡烛等易燃易爆物品。
八是学生身体特殊事故。因学生特殊疾病、特殊身体素质、异常
心理状态受到意外冲击而造成的伤害。
九是自然灾害事故。学生自救自护能力差,遇到暴风雨、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无法有效防卫造成的伤害。
十是卫生事故。学校卫生管理重视不够,工作机制不健全,工作
措施不落实,特别是农村学校食堂基础设施条件落后,卫生设施差等问题仍很突出,已成为学校突发公共卫生安全事件的隐患
三、加强校园安全对策
(一)加强管理明确责任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按照“属
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切实担负起学校安全管理职责,将行政区域内所有中小学校和幼儿园的安全工作纳入监管范围。
一要进一步落实学校管理工作机构,配备专门人员负责中小学安
全和管理工作。
二要将加强学校管理和安全工作纳入各地教育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加大投入,加强力量,健全制度,从思想上、组织上和制度上形成更为有力的保障。
三要重点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民工子弟学校安全工作。要指导学校进一步健全校内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安全预警机制和防险救灾应急预案,落实安全防范措施。
四要在当地政府领导下,及时与有关部门共同研究解决寄宿制学校建成后出现的治安、卫生、饮食、交通等新情况和新问题,要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宿舍、食堂等建筑用房建设和使用标准严格把关,不留建筑上的安全隐患。
五要认真抓好学校防火、学生食堂和宿舍管理、学校校园及周边治安环境整治,坚决防止火灾、集体食物中毒、交通等重大事故的发生。六要组织开展面向本地区全部农村寄宿制学校、民工子弟学校的安全检查,逐一检查这些学校安全制度、应急预案的制定情况,校舍、食堂、自备水源、厕所等易发事故环境的隐患排查情况,做到制度预案不健全不放过,重大隐患不整改不放过,防范措施不落实不放过。
(二)加强检查消除隐患中小学校要在春秋季开学前,普遍开展一次校园安全大检查,消除各类安全隐患。地方各级教育行政和督导部门要以农村中小学为重点,通过明察暗访等多种方式,指导督促学校把上级部门对安全管理和教育工作的各项要求和措施扎扎实实落到实处。要将督导检查情况向当地政府反馈,并在行政区域内进行通报。要把督导检查结果和学校安全工作情况作为评价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整体工作的重要指标。
(三)加强教育提高意识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要与当地公安机关和共青团、少先队等组织密切配合,围绕“珍爱生命,安全第一”的主题,深入组织学生开展“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
日”、“中国少年儿童平安行动”等安全教育活动,使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切实提高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中小学校要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开展知识竞赛、组织观看录像、发放安全手册、制作宣传板等多种形式,生动形象地对学生进行预防火灾、拥挤踩踏、交通、溺水等事故的教育;要精心组织,周密部署,面向全体学生组织开展一次紧急疏散、逃生自救演练,提高全体教职工和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继续分级分批组织开展中小学校长和幼儿园园长安全管理培训。要根据当地实际制订培训计划,将安全管理纳入校长园长培训内容,通过远程教育和集中培训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学校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和管理水平。培训内容为有关中小学安全的法律法规、政策、常见事故的预防、突发事件的处置等,培训时间不少于16学时。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对校长园长和学校其他安全管理人员集中进行安全管理专门培训。中小学要组织全体教职工,特别是班主任学习安全知识,开展应急演练,提高教职工的责任意识和保护能力。
(四)加强合作齐抓共管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继续加强与公安、安监、卫生、文化、建设等有关部门的联系,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及时沟通情况,解决重点问题,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共同做好中小学安全管理工作。把中小学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等各项任务和措施落到实处。要会同卫生部门切实做好学校传染病防控与食品卫生安全工作,有效控制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
(五)落实《公安机关维护校园及周边治安秩序八条措施》一是对发生在校园及周边,侵害师生人身、财产权利的刑事和治安案件,实行专案专人责任制。
二是在校园周边治安复杂地区设立治安岗亭,有针对性地开展治安巡逻,强化治安管理。
三是根据需要向学校、幼儿园派驻保安员,负责维护校园安全。四是选派民警担任中小学和幼儿园的法制副校长或法制辅导员,负责治安防范、交通和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工作,每月至少到校园工作二次。
五是在外地交通复杂路段的小学、幼儿园上学、放学时,派民警或协管员维护校园门口道路的交通秩序。
六是在学校、幼儿园周边道路设置完善的警告、限速、慢行、让行等交通标志及交通安全设施,在学校门前的道路上施划人行横道线,有条件的设置人行横道信号灯。
七是在城市学校、幼儿园周边有条件的道路设置上学、放学时段的临时停车泊位,方便接送学生车辆停放。
八是对寄宿制的学校、幼儿园,每半年至少组织一次消防监督检查;对其他学校、幼儿园,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并督促指导其依法履行消防职责。
(六)实施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学安全工作六条措施》一是积极配合当地公安机关认真落实《公安机关维护校园及周边治安秩序八条措施》,建立协同工作机制,制定工作方案,切实保障师生人身、财产安全。
二是迅速组织力量对学校周边地质和校舍情况进行排查,凡发现地质隐患的要迅速报当地政府妥善处置,对排查出的具有安全隐患的教室要停止使用,必要时可以临时停课。
三是每逢开学、放假前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集中开展安全教育,强化学生安全意识,特别是要以多种形式加强学生应对洪水、泥石流、火灾、地震等突发事件的应急训练,提高学生自救自护能力。
四是学校每学期要对校车的安全保障、驾驶员资格等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检查,严禁租用个人车辆接送学生,凡是用于接送学生的校车必须经交管部门审核合格。
五是寄宿制学校要配备教师或管理人员专门负责管理学生宿舍,落实夜间值班、巡查制度,坚持对寄宿学生实行晚点名和定时查铺制度。
六是杜绝将学校校园场地出租用于停放社会车辆,从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危险品生产、经营活动,以及其他可能危及学生安全的活动。
校园安全是一件忽略不得的大事,只有群防群治、加强管理,才能营造充满生机的校园环境,让孩子们健康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