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建筑工程存在的职务犯罪问题分析和预防对策
建筑工程存在的职务犯罪问题分析和预防对策
时间:2011-02-23 14:57
作者:郝长青 吴立翠
新闻来源:正义网
建筑工程存在的职务犯罪问题分析和预防对策——以黑龙江肇源县为例
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的改善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需求,建筑工程也随之增多,而建筑工程领域职务犯罪案件也随之增多,肇源县建筑领域的职务犯罪现象也和全国一样,呈现上升趋势。为了预防建筑工程领域的职务犯罪,自2005年至今,在近6年的预防工作中,在县委县政府和大庆市院的领导下,我们加大了预防建筑领域的工作力度,深入县14个工程建筑公司开展了调研,根据调查发现的问题制定了对策,并认真实施,从而使2005年前这个领域较严重的职务犯罪案件降了下来:2004年4 件4 人,2005年 2件 2 人,2006年 至2008年每年1件1人,2009年截止到2011年1月无案件发生,使建筑工程领域职务犯罪近几年杜绝,为预防建筑领域的职务犯罪作出了贡献。
一、建筑工程领域存在的问题
在调查中发现,建筑工程存在职务犯罪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最突出的有三:
(一)部分建筑工程公司缺乏承包工程的条件。一是无执照。有的建筑工程为逃避上交管理费,减少公司支出,不办理工程施工执照。肇源县某建筑工程公司,已成立四年多,没有执照,大小工程也干了十几个。二是无资金。有的建筑工程公司,虽然公司持有执照,但没有固定的资产和资金,这样的公司就有四个。这四个公司只能干一些清包人工费的工程,包工包料的工程难以承担。特别是出事故,无资产偿还。三是无信誉。在走访调查中了解到有些工程队伍,在过去施工过程中,曾出现一些不该出现的问题,如工程建筑质量低劣等等。虽然干了几处工程,但没有信誉。所以说,这些建筑公司承包工程就没有单位敢用。
(二)部分建筑工程公司依靠不正当手段承包工程。这些建筑公司不去竞标包工程,私自承包工程。一是靠关系承包。有的工程队,一听说某个单位要盖办公楼,有的工厂要盖厂房,他们有熟人的就直接找,不熟悉的就拉关系包。这种靠关系承包工程的队伍也不在少数。二是靠贿赂承包。有些国家投资的重大建筑项目,额度大,国家拨款又及时,特别是不拖欠工程施工承包费。许多建筑工程公司都争抢去承包。有些建筑单位的领导,想在承包工程上捞一把油水,谁给贿赂钱多就包给谁,造成了“大楼盖起来,领导倒下来”的职务犯罪受贿案件。肇源县某学校因盖办公楼,某建筑公司给该校领导贿赂4万元,建筑的项目就被这个公司承包。2005年9月,该校长被定为受贿罪,被检查机关批准逮捕,移送起诉。三是靠势力承包。在调查中发现有的建筑工程公司,听到有大工程要往外承包,就急忙找他的亲朋好友,甚至去省市找有势力的关系帮忙,每次有重大工程都少不了有实力的“人物”出面要工程。
(三)部分建筑工程公司承包工程不负责任。有的建筑工程公司,靠不正当手段承包工程后,总认为靠关系、靠势力、靠贿赂包的,施工过程中啥也不顾。一是不顾质量。有的施工队,为了多赚钱,购买没压力的红砖、不达标的水泥、不够规格的钢材等原料。因此,有的大楼建完后不到一年,就出现了一些阳台裂缝,墙面脱落,甚至有的楼板下沉等质量问题。二是不顾安全。有的工程队伍,把工人安全没有放在首位,时常出现一些安全事故。肇源县某工程公司,2006年某施工队建楼时,在立“龙门架”时由于没有按操作规定进行,使快要立起的龙门架突然倒塌,将其在架上作业的工人砸死两人,被大庆市建委进行了通报。三是不顾开支。有的工程队伍,通过个人关系包的工程,根本没有多少资金,光靠卖楼再给工人开支,结果在建楼期间给工人开不了工资,使工人集体上访。四是不顾工期。本来是当年建设、当年竣
工的工程,由于管理不善和资金不到位、原材料供应不及时,工期又拖到了来年,给建楼方增添了不少损失和麻烦。
(四)、部分建筑工程公司主管人员素质偏低法律意识淡薄法治观念不强。一是有些工程队的带头人文化素质较低,有的甚至初中学历都没有就干起了承包工程,这些人胆大,凡是有利的事什么招法都敢使,不考虑后果。二是公司主管人员不学法不畏法知法犯法。现在对实施职务犯罪的建筑公司领导人员或有能力有机会利用职务便利涉案人员说他们不懂法就是笑谈了,行贿是犯罪这个概念都知道,但就是不怕,抓住算倒霉,抓不住还得干。三是一些建筑工程的甲方领导和财会工作人员为贪图贿赂不记后果,铤而走险。如县卫校校长就因受贿而受到法律严惩,成为终身遗憾。四是有后台。有些建筑公司的主管人员通过各种手段把一些掌握实权的人物拖下水,使之成为他们违法犯罪的保护伞。
二、预防工程职务犯罪的对策
预防建筑工程职务犯罪,应重点把好“标前标中标后三关”,同时采取其他相应对策。
(一)标前进行审查。实践表明,往往在工程招标前容易发生职务犯罪,就是因为有些建筑工程公司不合乎竞标条件,对发包单位领导进行贿赂。所以,工程招标前要进行审查。一是审资质。标前审核建筑公司的资质尤为重要。没有资质,就证明这个公司不是正规队伍,如果把工程承包给无资质的公司,既违反了竞标规定,又有可能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不应该出现的问题。所以,标前要把住审资质这关,无资质就应该清除竞标队伍。二是看条件。竞标之前,竞标小组应该深入到竞标公司,看一看发包工程项目立没立项,取没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土地使用批准书、工程建设规划许可证、工程所需资金到没到位、应缴纳的费用足没足额缴齐、招标需要的设计、文件及其他技术资料齐不齐全,这些条件都应该审查到位。三是访信誉。一个建筑公司信誉很关键。不看这个公司有多强实力,盖了多少大楼,关键要访一访该公司过去在施工过程中,安全出没出现事故,质量有没有过问题,如果列入“黑名单”里的就应该取消竞标资格,这样就避免了靠贿赂承包工程的职务犯罪的发生。
(二)标中进行监督。要想避免招投标环节上的“违反规定、明标暗定、相互串供、哄抬标价、非法挂靠、倒手转包、利用合同、弄虚作假、内外勾结、非法获取承包权”等违法违纪职务犯罪行为,标中要严格进行监督。一是严把标底。严把标底是关系到招标过程中能否成功的重要环节。从聘请有工程预算资格的编审人员作标底时,招标领导小组就应该出人员进行监督,做到同作标底人同吃同住,一直到开完标为止。这样就避免标底泄露。二是监督串供。要避免专家和业主相互通风报信的弊端,对从人才库抽取的专家来竞标底时,就应该由投招标领导小组人员跟随,不允许跟任何人接触,业主要同专家分开,业主宣读自作标底后,撤离招标现场,等专家评完标后,揭标底时方可进入招投标现场。三是认真核查。核查数字这一环节特别重要,因为有的项目以打分为计算,多一分可能招上,少一分就要落标。所以,这一环节应派人全程监督。如2009年6月,肇源县五所中小学危房改造公开投标时,由于领导小组监督到位,发现有竞标的两家建筑公司标底在技术部分有11页雷同,招标领导小组当场公布雷同的两家公司取消竞标资格。
(三)标后进行跟入。招标结束后,不意味着完事大吉,因为施工过程中,很容易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所以,标后要进行跟入监督:一是监督安全。施工时的安全工作,是建筑工程公司公司万万不可忽视的问题,如果不加强安全措施,如不经常对工人进行安全教育,就可能出现一些安全事故或人员伤亡,将会给公司造成损失,给家庭带来不幸。所以一定要把安全工作作为施工的第一要务来抓,对工人要跟踪教育和采取必要的措施,万万不可粗心大意。二是监督质量。质量是建筑工程公司的生命线。因为工程质量达不到规定标准威胁生命,工程质量也涉及到工程监管部门的验收。质量不过关,建筑公司就交不了工,就会出现走人情、花大钱贿赂质检员来蒙蔽过关的现象。特别是有的建筑公司低价竞标,在决算时不履行中标的合同,给建筑单位领导及主管人员行贿,提高工程造价,套取国家资金。有的领导意志不强,受金钱诱惑,就会造成职务犯罪。因此,质量监督这关必须把紧把严。三是监督开支。建筑公司拖欠工人工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工人罢工和集体上访也时有发生。为此,招标领导小组应配合劳动仲裁部门,经常深入建筑工程公司,了解工人开支情况,发现有拖欠工人工资的公司,限期补发,如不及时补发,可建议停止施工。四是监督进度。有些施工单位,由于资金不到位,原材料供应不及时,加之管理不善等因素影响,当年交工的项目交不了。招标领导小组建设部门要深入施工较慢的公司,督促加快施工进度保证按工期交工。
(四)强化预防职务犯罪教育、制度的完善执行和惩治力度。一是强化法律法治教育,警钟长鸣,只要坚持不懈总会有效果的。如在近六年中,县检察院同县建设局年年举办全县建筑领域干部职工警示教育大会,结合全国建筑领域重大职务犯罪案件和县内典型案件就案讲法,县建设局领导和检察长讲课。二是完善制度,特别是要强化执行力度。如县检察院和县纪检监察部门针对制度不执行的现象抽调工作人员组成“建筑领域制度执行检查组”,深入建设局、建筑工程指挥部门和工地检查制度落实情况,对《肇源县关于建设工程领域加强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实施办法》、《肇源县建筑市场廉政准入制度》、《肇源县建筑工程招投标工作实施办法》、《肇源县建设局重大事项公示制》、《肇源县建设工程廉政制度》、《 肇源县建设工程承诺保证书》等十几项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逐项检查,发现贯彻执行不力的问题,现场办公,及时纠正解决。三是强化惩治力度,检察机关和人民法院要做到发现一个查处一个,依法判处,决不姑息。如2005年以来县检察机关公诉的9件9人建筑领域职务犯罪案件,县法院全部做了有罪判决(其中何某受贿案件被省院评为精品案件),对建筑领域职务犯罪依法实施有力震慑,使这一领域职务犯罪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第二篇:查处和预防职务犯罪存在的问题
查处和预防职务犯罪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们在查处和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然存在不少影响和制约检察工作和队伍建设科学发展的薄弱环节,仍然与人大常委会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望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 一是工作发展不平衡。缺乏敢于碰硬的勇气,办案工作长期打不开局面,特别是反渎职侵权工作相对薄弱的状况尚未从根本上改变。二是执法理念不适应。仍然存在不能正确处理执法办案与服务大局、加强执法办案与强化自身监督以及办案力度、质量、效率、效果等一系列关系的问题;孤立办案、就案办案等思想观念也仍然存在。三是队伍素质不适应。一些检察人员发现犯罪、侦破案件、收集固定证据、运用法律政策特别是做好群众工作、化解社会矛盾能力仍有待提高。四是工作机制不适应。案件线索管理机制、侦查办案工作机制、自身监督制约机制仍需要进一步完善,尤其是渎职侵权犯罪案件仍然存在发现难、取证难、处理难、查处阻力大的问题,群众举报案件线索不多。五是执法环境不适应。对于这些问题和不足,我院将高度重视,切实采取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查处和预防职务犯罪的思路和打算
(一)进一步提高服务大局的工作水平,始终把服务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作为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加主动地把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放在区委、政府工作大局中谋划和推进,把服务大局落实到执法办案中,注意把握办案时机,讲求政策策略,改进方式方法,最大限度减少执法办案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最大限度发挥执法办案保障发展的积极作用,真正做到办案不忘发展、办案服务发展、办案促进发展。
(二)进一步把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纳入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的总体格局,积极推动惩防腐败体系建设。坚持从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出发,有针对性地把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同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结合起来,把执法办案活动向化解社会矛盾延伸。积极推进惩防腐败体系建设,最大限度地消除不稳定因素,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三)进一步明确办案重点,着力抓好执法办案工作。加大惩防职务犯罪的工作力度,严肃查办发生在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中的案件;加大查处涉农职务犯罪力度,坚决查办贪污挪用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救济款物和支农惠农资金等涉及民生的案件;加大查办发生在工程建设、房地产开发、土地管理和矿产资源开发、国有资产管理经营、金融、司法等领域贪污贿赂犯罪力度,深入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和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切实加大查办行贿犯罪力度。着手建立职务犯罪预防报告制度,增强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的综合效应。(四)进一步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提高执法水平。认真执行各项备案、审批制度,完善和落实对立案、逮捕、撤案等关键环节的同步监督制约机制,切实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不断增强内部监督的实效作用。
(五)进一步提高办案质量,实现办案力度与质量、效率、效果的有机统一。坚持以力度为前提,质量为核心,效率为保证,效果为根本,实现办案力度与质量、效率、效果的有机统一。针对办案质量容易出现问题的薄弱环节,切实把好案件的事实关、证据关和法律适用关,强化侦监、公诉部门提前介入引导侦查,共同提高案件质量,确保每个案件立得起、诉得出、判得下,都能经得起法律和历史的检验。
(六)进一步加强队伍能力建设,确保公正廉洁执法。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以及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加强职务犯罪侦查队伍执法公信力建设确保公正廉洁执法的意见》,加强示范教育、警示教育和岗位廉政教育,毫不放松地加强对侦防队伍的教育、管理和监督,用严密的制度和严明的纪律保证公正廉洁执法。有计划地组织侦查、预防人员的全员轮训,开展岗位练兵,强化实战训练,促进侦防人员的执法办案本领不断提高,着力打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硬的高素质检察队伍。
(七)进一步坚持和依靠党的领导、人大的监督及社会各界的支持,努力营造良好的执法环境。自觉把侦防职务犯罪工作置于党的领导和人大监督之下,主动向区委、人大汇报重大部署、重大问题和重要事项,自觉接受纪委的组织协调,进一步加强与纪检监察、行政执法部门的协调配合,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反腐败工作合力。坚持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视察工作,认真听取意见,不断改进工作,靠工作上有作为、有成绩赢得区委、人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努力营造良好的执法环境。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任务将更艰巨、责任将更重大。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本次人大常委会的审议意见,恪尽职守,锐意进取,不断加强和改进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努力为推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第三篇:建筑工程材料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
建筑工程材料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
摘要:建筑工程材料作为工程建设的最基本的原始物质材料,在工程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现阶段,工程材料费用已占到工程总造价的60%~70%。在工程建设中,无论是质量,安全还是成本都跟工程材料有着密切关系,因此工程材料管理是工程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值得我们足够的重视。
关键词:建筑工程;材料管理;问题;对策;
建筑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就必须向市场提供质量好、造价和工期合理的建筑产品。这要靠施工现场管理来保证,其中材料管理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因此,对项目工程而言,每个人每个岗位都要重视效益,节约采购费用,贯彻节约材料的技术措施,合理使用材料,只有这样才能在保证工作质量的前提下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
一、建筑工程材料管理存在的问题
1、在材料采购阶段出现的问题。建筑施工企业对于采购材料没有统一的模式,因此在采购时很容易出现问题。首先,采购人员专业素质不够高,数量又不足,因此导致采购工作效率比较低,容易出现分散采购,材料的分散采购不仅会耽误工程时间,还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且材料的质量也会受到影响,甚至会延长整个工程的工期或者造成工程安全事故出现。其次,在材料采购过程中没有对材料预算进行合理的计划,或者在采购时没有对购货合同足够重视。最后,对材料的验收也不是很严格,使得商家有机可乘,导致材料的质量没有保障。
2、材料储存保管中出现的问题。不注意防火、防盗、防潮等安全防范,造成自然损失;材料堆放零乱,无明显标识卡片,造成二次搬运;没有建立完善的材料“收、发、领、退、存”台帐,造成材料丢失。
3、材料管理控制方式落后。主要体现在企业内部对工程管理控制缺乏足够的重视力度,缺少完整的控制手段和体系,总是凭以往经验以及管理者的主观臆想来进行控制,管理控制的内容往往被检查工作所取代。检查是建设任务结束以后才能进行的,都是事后控制。对于项目管理的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企业却没有给予足够重视。这从管理控制方式上来看依然是沿用了落后的经验管理方式,这是就是不科学。在这种情况下,工程材料也不会做到齐全和完整。
二、建筑工程材料管理的对策
1、编制动态材料采购计划。按照工程施工图纸及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材料部门应编制好项目材料采购综合及专项计划,并根据施工进度及耗材量及时对采购计划做出变更,以保证工程施工用材需要。在材料采购供应管理过程中,材料部门应及时建立材料台账和仓库管理制度,把好材料的验收、保管、领发等各道关口。主要材料的采购,应把施工预算用量和施工实际用量结合起来,合理采购,防止多购或少购,造成材料的积压和资金的占用,增加工程成本。材料人员要经常深入市场调查了解信息,对能减少成本开支、加快施工进度、提高工程质量的新材料要及时向项目部汇报,建议推广使用。材料人员还应严把材料质量关,必须对材料进行抽样测试检验,对检验不合格或劣质材料及时予以清理处理,杜绝劣质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同时,还要健全和完善物料凭证、物料统计、购销合同、台账等管理工作,特别是应建立与完善采购及付款的控制程序,强化对审批、采购、验收、付款等环节的控制,做到比质比价采购,采购决策透明,堵塞采购环节中的漏洞。
2、充分利用运能,合理组织运输。对材料采购费用也有重要影响的还有运输费用的支出。如果可以节约材料的运输费用,也同样是降低材料采购成本。因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对材料的运输费用进行考虑:材料在订货时,要充分考虑在材料性能、质量等方面都能满足材料采购方案,价格又基本相等的情况下,应就近采购,合理进行线路安排。并且材料尽量一次运输到位,减少二次搬运,规避不合理增加了运输成本。
3、施工过程中的材料管理。首先,施工前的准备工作:这是现场材料管理的开始,为材料管理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提供必要的条件。其主要内容如下:(1)了解工程进度要求,掌握各类材料的需用量和质量要求。(2)了解材料的供应方式。(3)确定材料管理目标,与供应部门签订供应合同。(4)做好现场材料平面布置规划。(5)作好场地、仓库、道路等设施及有关任务的准备。其次,施工中的组织管理工作:这是现场材料管理和管理目标的实施阶段,其主要内容如下:(1)合理安排材料进场,做好现场材料验收。(2)履行供应合同,保证施工需要。(3)掌握施工进度变化,及时调整材料配套供应计划。(4)加强现场物资保管,减少损失和浪费,防止丢失。(5)组织料具的合理使用。第三,施工收尾阶段:施工即将结束时,现场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有:(1)根据收尾工程,清理料具。(2)组织多余料具退库。(3)及时拆除临时设备。(4)做好废旧物资的回收和利用。(5)进行材料结算,总结施工项目材料消耗水平及管理效果。
4、加强材料的存放管理。在建筑工程施工时,材料从采购到使用一般都有一个时间间隔,在这个时间段内,要加强材料的存放管理,以确保材料的质量,要派专人管理,不要因为存放不当造成材料损失。建筑材料要分类放入不同的仓库存放。建筑材料多种多样,要分门别类,按照不同的存放条件,存放在专门的材料仓库,以保证材料的使用寿命。还要做好防火、防潮、防盗等各种安全措施,以保证建筑工程材料的安全存放,避免事故发生。同时对建筑材料要分类标识,有序存放。建筑工程使用的材料品种规格都有很大的区别,即使同一种材料也有诸多不同规格,因此在存放材料的时候,管理员应当随时做好材料的管理工作,做好材料标识。同类产品集体存放管理,以方便在材料发放时不至于出现混乱状态。
5、加强材料管理的监督。工程材料为建筑企业财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部管理人员、材料员、库房、工地看守人员、施工队伍必须密切配合,避免造成材料浪费及不必要的损失。项目部管理人员必须认真负责,配合材料员、库管及工地看守人员对现场材料使用进行监督管理;材料员及库管必须认真履行职责,做好台账记录,入库出库严格把关;库管及工地看守人员必须遵守公司规章制度,执行守料护卫本职,严防偷盗私藏。施工队伍领料之前应做好用料计划,施工中避免浪费、损坏及丢失。施工队伍或个人如有偷盗恶行,项目部必须对此队伍或个人进行重罚后责令其退场,情节严重、导致公司财产安全蒙受重大损失的,公司应该报告警方严肃处理,绝不姑息。
总之,建筑材料的管理工作十分重要,材料管理是降低建筑工程施工成本和控制施工质量的主要途径之一。材料管理者首先要熟悉工程所在地相关材料的市场价格,还需掌握当地不同材料的供应量,有效预测当地材料价格的变化趋势。此外,材料管理人员还需要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在掌握工程量清单的情况下,预算工程的结构材料,为工程成本控制提供有效保障。
参考文献
[1] 潘罗希.谈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材料管理[J].企业家天地,2011(1)
[2] 黄伟恒.为建筑工程管理中常见问题及对策的综合探讨[J].科学与财富.2012(5)
[3] 杨小平;冯泓涛.试论建筑施工企业材料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城市建筑.2013(8)
[4] 郑展展.土木工程施工中的材料选用及质量控制解析[J].民营科技.2013(9)
[5] 邵川燕.如何加强施工企业材料成本控制[J].当代经济.2013(7)
第四篇:医疗卫生系统职务犯罪调查分析及预防对策[范文]
医疗卫生系统职务犯罪调查分析及预防对策
时间:2014-07-14 作者:曾海军
新闻来源:中国职务犯罪预防网
【字号:大 | 中 | 小】
随着近年来财政投入力度的加大,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然而,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医疗卫生系统工作人员职务犯罪案件时有发生,不仅严重扰乱了医疗卫生管理秩序,而且加重了群众看病负担。为此,笔者结合四川德阳中江县检察院近五年来查办的医疗卫生系统职务犯罪案件,对医疗卫生系统职务犯罪现状作简要分析,并提出预防对策。
一、医疗卫生系统职务犯罪案件的基本情况
中江县检察院坚持以查办“涉农惠民”职务犯罪为重点,集中精力打击医疗卫生系统职务犯罪,2009年以来,中江县检察院共查办医疗卫生系统职务犯罪案件10件16人。其中,贪污案9件15人,行贿案1件1人。
二、医疗卫生系统职务犯罪的主要特点
(一)发案率呈急剧上升趋势,涉案罪名相对集中
从发案率来看,中江县检察院查办的10件案件中,2009年至2011年共查办2件4人,占查办总数的20%;2012年查办4件5人,占总数的40%;2013年查办4件7人,占总数的40%,发案率呈急剧上升趋势。从涉案罪名看,主要是贪污、贿赂职务犯罪,罪名相对集中。
(二)犯罪手段多样化,犯罪行为相当隐蔽
在医疗卫生系统职务犯罪中,涉案人员有的利用职务之便、以收入不记帐等手段贪污;有的在采购药品和医疗器械过程中,收受或索取药商的回扣;有的利用医疗单位修建、改建工程项目的便利收受贿赂;有的利用医疗机构招聘工作人员之机收受贿赂。与其他部位的贪污贿赂犯罪相比,发生在医疗卫生系统中的贪污贿赂犯罪更具有隐蔽性。尤其是收受药品推销商贿赂案件中,受贿人往往与推销商私下谈好回扣比例,并达成“攻守同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案件发现难、取证难、突破难。
(三)共同犯罪比重大,单位负责人作案比例高
在中江县检察院查办的10件案件中,共同犯罪案件6件12人,占查办总数的60%;涉案人员为单位负责人的5件5人,占查办总数的一半。从查办案件情况来看,这些单位的涉案人员往往与本单位财务人员相互勾结,通过采取不入账、做假账等方式侵吞公共财产据为己有并私分。同时,涉案人员为单位负责人的共同犯罪案件中,往往是该单位负责人的家属在本单位的财务部门工作,这就为其贪污腐败提供了土壤。
(四)作案时间长,犯罪次数多
该类案件的犯罪嫌疑人大多是长期在医疗系统工作,熟悉行业工作流程、财经管理制度等,再加之缺乏有效的行业监管措施,他们一旦发现漏洞,就会长期潜伏,肆无忌惮的频繁作案。
三、医疗卫生系统职务犯罪的发案原因
(一)思想认识错误,人生价值观扭曲
从办案情况来看,多数涉案人员只注重对业务知识的专研,而忽略了对法律知识的学习,法律意识淡薄,对罪与非罪的界限认识不清,对违法犯罪的行为存在侥幸心理。这些人一般意志比较薄弱,抵不住诱惑,经不起考验,在腐朽思想的点滴侵蚀下,逐步偏离了正常的人生价值轨道,最终沦为阶下囚。
(二)医疗体制不健全,管理制度不完善
目前,我国医疗卫生管理制度不尽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调控手段还不健全,医疗卫生系统仍处在“医药合一、以药养医”的传统模式,医院不能靠治疗来生存和发展,就只能靠医生开药赚取利润来维持医院的运转,这就在无形中加剧了医务人员和药品、器械供应商的相互勾结,从而为职务犯罪的滋生提供了土壤。另外,由于在药品、器械采购过程中,相当一部分医院就采购渠道、品种、数量、价格等方面拥有绝对的自主权,采购权集中在医院少数负责人手中,加之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管措施,进一步埋下了犯罪隐患。
(三)行业潜规则驱使,腐败现象滋生蔓延
由于医药行业市场竞争激烈,市场秩序不规范,许多药品和医疗器械生产营销商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对医疗机构进行无孔不入的渗透,不择手段地拉拢、贿赂拥有药品采购权和处方权的医务人员,在金钱的引诱下,少数医务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良知丧失,大肆非法收取高额回扣,腐败现象滋生蔓延。
(四)财务管理混乱,内控制度不健全
资金的良性循环是实现医院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保证,资金流失或财务混乱将严重阻碍医院的良性发展。目前,不少医院特别是乡镇卫生院缺乏有效的财务监管措施,漏洞较多,有章不循、有法不依、责任不清的问题比较突出。有相当一部分医院的内部监督制约机制基本上就是本单位负责人对财务部门的监督,这就为单位负责人个人贪污或与财务人员共同贪污提供了可乘之机。
四、预防医疗卫生系统职务犯罪的对策建议
(一)强化思想教育,狠抓医德建设
预防医疗系统职务犯罪,要筑牢医务工作人员的思想防线,强化职业道德、医德医风建设。首先是要大力倡导救死扶伤的医德风尚,扎实有效地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树立医务人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其次是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制教育,树立医务人员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警示医务人员廉洁从业,增强其防腐拒变的能力。
(二)深化医疗体制改革,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财政投入
目前,国家对综合性医院的财政投入力度逐年增加,但是位于最基层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医疗机构的经费保障还有待提高。由于经费有限,部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负责人就想方设法“挣钱”来使医院得以正常运转,客观上就造成了医务人员职务犯罪的发生。因此,要逐步改革现行医疗卫生体制,加强对基层医疗机构的财政投入和培训力度,打破医院“以药养医”的怪圈。同时,积极探索 “医药分离”改革,把药品经营从医院剥离出来,让药品销售利益与医院的经济利益彻底脱钩,消除医院对药品利益的追求。
(三)规范药、械采购,不断完善集中采购制度
为进一步规范采购活动,就要完善药品、医疗器械集中招标采购制度,让整个采购环节一律在网上公开招标进行,从而提高药品采购的透明度,杜绝药厂及代理商直接向医院推销产品,防止药、械采购中出现收受回扣的行为。同时,物价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市场的监督、整顿,药品监管部门和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要严格执行新进药品和贵重药品评审制度,综合全系统临床使用量和医疗效果,控制新进药品和贵重药品的采购和临床使用。
(四)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加强权力监督制约
要在掌管人、财、物的岗位上,建立有效防范以权谋私和行业不正之风的约束机制,使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既能依法行使好权力,又能真正使其成为被监督的对象。对于财务收支管理,要严格实行财务部门审核,分管领导审批,单位负责人检查把关的流程。对单位敏感部位和环节,要进行权力分解,加强权利监督,在重大事项上要坚决执行民主集中制和重大问题的集体讨论决策制度,不断完善内部监督制约机制。
(五)坚持惩防并举的原则,坚决遏制职务犯罪的发生
医疗卫生事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事业,要坚持惩治与预防并重的原则,积极开展个案分析、类案研究,掌握发案规律,扎实有效地开展预防工作,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的法制意识和法律观念。对于医疗卫生系统的职务犯罪案件,要始终保持“零容忍”的态度,坚决予以打击,充分发挥法律的震慑作用。同时,要积极帮助发案单位和相关部门建立完善医疗卫生系统职务犯罪防控机制,始终做到警钟长鸣,廉洁行医,服务人民。
(作者单位: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人民检察院)
第五篇:扶贫存在问题分析及对策
扶贫存在问题分析及对策
近日,《瞭望》刊文《有涉农项目68%资金被盘剥,遭六层拔毛!如何封堵?》,其中提到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朱朝项目,从招投标一直到项目验收,经过六层“拔毛”,项目资金落地仅三成,拔毛率竟高达68%,项目完成度不足23%。省、州、县多个层级的干部涉案其中。此案中,作为惠民资金的项目资金成为了少数人眼中的“唐僧肉”,被层层截留、“拔毛”,最终“瘦”了国家,“苦”了百姓,却“肥”了贪官。与“老虎”相比,人民群众更厌恶的是与他们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苍蝇”,基层腐败更容易影响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扶贫资金点多面广、对象分散,资金监管难度大,容易发生虚报冒领、截留私分、强占掠夺、贪污挪用、挥霍浪费等问题,同时基层的人情扶贫、关系扶贫、数据扶贫、表格扶贫等问题也应该引起高度警惕。
一、当前扶贫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表现
1、是欺上瞒下,虚报冒领。部分基层干部向上积极申请农村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如村级公路建设、农村水电建设等农村建设项目,对下则欺瞒群众,利用基层群众获取信息渠道少、不熟悉政策的条件,暗箱操作,坐地生财。勾结老板虚报工程项目或报大工程结算价等手段套取、挪用大量扶贫资金。面上手续齐全、到户到人,面下张冠李戴、大有文章。不少村委会干部变相买卖扶贫指标,索取、收受困难户好处费,更有甚者堂而皇之将建房补助款等扶贫资金直接放入自己腰包。
二是盘剥克扣,雁过拔毛。一些镇、村干部利用审批权或资金发放权等违规收费、截留私分。有的乡镇站所负责人、村干部利用职权巧立名目收取“好处费”、搞截留私分。
三是擅权乱权,优亲厚友。实行社保政策兜底脱贫是脱贫开发的重要举措,一些地方在发放低保过程中,部分基层干部利用手中的权力和经手申办的职务便利,优先照顾自己的亲戚朋友,明显不符合条件“创造条件”也要给亲戚朋友,大搞 “关系保”,搞“利益集团”,骗保、骗取补助金或其他优惠待遇的手段花样百出,对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却视而不见,极大地损害了群众利益。
二、涉农扶贫领域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分析
1、权力过于集中,缺乏有效监督。在涉农工程项目招投标、工程建设过程中,相关监管单位对涉农资金的监督不到位,投标方为了中标,竞相争取贿赂涉农部门分管领导的现象很常见。原因一是内部监督有名无实。目前,农村普遍存在资金使用、项目开支和工程建设信息不公开,政务村务更新不及时、公示事项不全面等问题,使得村干部权力过于集中,从而让涉案人员一步步走向了犯罪深渊。二是上级监督不到位。扶贫开发涉及领域宽,涵盖资金、资产、资源等各个方面;涉及主体广,遍及多个行政机关和权力岗位,上级各部门没有实现动态监管,对涉农资金运行的具体情况缺乏有效监督,给权力滥用留下了较大空间。三是外部监督没有深入。纪检、审计等部门没有实现对相关单位涉农资金的日常监管,因人手短缺,只是进行选择性的间断监督,对涉农资金的监督不全面、不完善,没有很好地把监督职责常态化。
2、制度尚未健全,机制出现弊端。村干部的权利缺乏行之有效的制约,为其权力寻租提供了空间。由于涉农资金管理体制不完善,扶贫领域参与部门较多,财政专项资金审批、下拨、流转、使用缺乏细化性规则,管理上很容易出现职能交叉、彼此推诿的现象,导致真正的监管工作没有落到实处。职能部门普遍重下拨、轻监管,资金使用是否确有其事,分配对象是否确有其人,资金、物资是否如数到人到户等都缺乏后续跟踪管理。加之村级组织管理涣散,相关法规制度建设滞后,村民监督难以落实。
3、法纪意识谈薄,道德底线缺失。乡村干部作为直接接触群众的党政“代言人”,是决定政策实施成效与否的关键,但有的乡村干部缺乏法治意识,纪律松弛,对上级的要求不以为然,排斥按政策办事。涉农违纪违法案件主要集中在危房改造、种植业专项资金和农田设施配套等方面,侵害对象广泛,数额不多但涉及到的人数多,侵害了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这些人缺乏为民服务的意识,个人私欲膨胀,妄图将贫困群众的“救命钱”收为自己的“囊中物”,无视群众困苦,道德底线缺失。
三、解决扶贫领域存在违纪问题的对策
1、按照精准扶贫要求,加强廉政思想教育。解决扶贫领域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要坚定不移把纪律挺在前面,抓早抓小。一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结合党性党风党纪专题教育和扶贫开发各项工作,充分利用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向全体党员干部进行形式多样的廉政教育活动,提升政治觉悟,增强纪律法治意识,切实从根本上树立“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廉洁意识。二是针对扶贫领域职务犯罪频发的状况,需要对村干部加强教育,加强监督,加强自我约束,成为一身正气、坦荡干净“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群众“父母官”,带领群众一起脱贫致富,让群众真心“点赞”,与群众建立水鱼之情,厚植党的执政基础。
2、围绕扶贫资金重点,强化各项监督检查。加大对扶贫资金、项目安排、贫困退出、脱贫成效等方面信息的公开力度,建立健全扶贫工作公告公示制度,通过张榜公示,公布监督电话,实现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使用的公开透明,确保扶贫对象看得到、看得懂,确保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同时,搭建社会扶贫信息平台,及时公开捐赠款物使用情况,提高社会扶贫公信力和美誉度。积极推进账目公开等机制,账目开支明细、政策通知公示必须进村进组,不能“一贴了之”、无人问津,防止人为故意走形式。建立健全“三级联查联管”的精准扶贫运行机制。县市区纪委组建扶贫工作专项检查小组,乡镇成立专门扶贫工作监管机构,组成贫困村扶贫工作监督小组,在扶贫资金下达前后等重点时段不打招呼开展突击检查,结合日常督促、重点抽查、检查考核等方式,进一步加强对人、财、物的有效监管,确保专项监督工作取得实效。
3、着力刚性约束制度,规范涉农线索处置。建立审计、财政、信访、扶贫等职能部门发现问题线索的抄报机制。充分运用现有的信访举报平台、“四风”问题随手拍等新兴技术手段,拓宽问题线索来源渠道,把握线索收集这个关键。重点选取一批问题性质恶劣、群众反映集中和社会影响较大的案件。建立督办交办制度。坚持问题导向,聚焦扶贫领域的重点人员和重点问题,将相关信访举报作为交办重点。在人员上,重点交办反映乡、村两级党员干部问题的信访举报。在问题上,重点交办套取、冒领、截留私分扶贫资金、违反专项使用资金规定等问题。对调查进展缓慢、查办力度不够、处理不到位的扶贫领域案件,由县纪委直查快办或实行挂牌督办。对一些典型问题,进行公开通报曝光,真正起到“通报一起、警醒一片”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