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构建公司法律风险防范体系_中顾企业法律服务包

时间:2019-05-14 22:34: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努力构建公司法律风险防范体系_中顾企业法律服务包》,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努力构建公司法律风险防范体系_中顾企业法律服务包》。

第一篇:努力构建公司法律风险防范体系_中顾企业法律服务包

努力构建公司法律风险防范体系_中顾企业法律服务包

日期:2010-3-18 16:11:48 来源:中国企业报 撰稿:佚名 浏览:10 文章挑错 我要投稿 2004年5月湖南省国资委刚成立不久,国务院国资委黄淑和副主任到湖南检查工作时,提出要把建立健全企业法律顾问制度作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重要措施来抓,希望湖南在工作中大胆探索,为全国创造经验。

2004年5月湖南省国资委刚成立不久,国务院国资委黄淑和副主任到湖南检查工作时,提出要把建立健全企业法律顾问制度作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重要措施来抓,希望湖南在工作中大胆探索,为全国创造经验。4年来,湖南在推进企业总法律顾问制度建设试点工作中实施了哪些举措,积累了哪些经验,取得了哪些成果,还存在哪些困难?记者带着这些问题采访了湖南省国资委副主任王宏。

王宏告诉记者:2005年以来,湖南省国资委根据国务院国资委黄淑和副主任的指示精神,结合全省监管工作实际,适时提出了实现“四个监管”工作目标,即:“科学监管、依法监管、效能监管、廉洁监管”,将“依法监管”作为推进全省国资监管工作的重要内容和目标之一,将推进企业总法律顾问制度建设、促进企业依法经营列为省国资委每个年度工作重点之一,促使全委机关干部和监管企业牢固树立依法监管、依法治企观念,实现由主要依靠行政手段管理向注重运用法律制度手段管理的转变。在具体推进过程中注重“四个结合”:一是与企业改革改制相结合。要求企业法律顾问全过程参与企业改革改制,确保改革改制工作按照法律程序操作,保护企业职工合法权益、防止国有资产流失,避免留下法律风险隐患。二是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相结合。通过推进企业总法律顾问制度作为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制度设计之一,促进企业依法经营管理。三是与企业业绩考核、奖罚机制相结合。通过将总法律顾问作为企业高管人员进行管理考核和责任追究,提高企业经营决策中的法律风险防范能力。四是与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学法用法相结合。在推进企业法制建设中通过对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学法用法作出硬性要求,增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学法用法的积极性,全面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法律素质。

4年的努力实践,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与探讨,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具体体现在两大块。

一、加强领导,上下联动,试点工作有序推进

(一)成立组织领导机构和专门工作班子。为加强领导和协调,成立了由莫德旺主任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的“湖南省国资委推进企业法律顾问之都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

组”,下设办公室,由政策法规处处长担任主任,改革处、产权处、企干处、业考处等处室负责人为成员,形成内部协调联动机制。企业领导对此也十分重视,总法律顾问制度试点企业都是一把手亲自抓。

(二)认真调查研究,明确工作方案。在2004年对监管企业法制建设情况全面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前后两位分管领导亲自带队,跑遍了所有实施总法律顾问制度的企业。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2005年初,研究制定了《湖南省国资委推进企业法律顾问制度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明确试点企业实现“五个一工程”的工作目标,即:树立“一种价值理念”(依法治企理念),培养“一位领军人物”(总法律顾问为高管人员之一),建设“一支法律专业队伍”,形成“一套法律审查工作机制”,制定“一套法律事务工作规章制度”。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对企业进行分类指导:要求建立总法律顾问制度的30户重点企业(2005年第一批15户、2007年第二批15户)应设置总法律顾问岗位并保证机构、人员、职责到位;其他大型企业要有领导分管、有专门机构、有不少于2人的专职法律人员,具备条件的也可以推行总法律顾问制度;其余监管企业及其重要子企业也要有法律机构和配备法律人员,以形成多层次、多模式的企业法律管理体系。

(三)注重制度建设,发挥政策导向作用。为营造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政策法规处和企业领导人员管理处、业绩考核处等有关处室在工作中紧密配合,在出台的规范性文件中,为企业法律顾问制度建设拓展政策空间:一是在《省国资委党委管理的企业领导人员职务名称表》中,明确将企业总法律顾问与总经济师、总会计师、总工程师一样列入企业领导人员备案管理范围;二是在《湖南省省属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中,将企业总法律顾问列为考核对象;三是在《湖南省国资委监管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暂行办法》中,将企业总法律顾问列为薪酬管理对象;四是在《湖南省省属监管企业法律事务及重大法律纠纷案件管理暂行办法》中对企业法律事务管理进行专门规定;五是在《湖南省省属国有独资公司授权经营管理暂行办法》和《湖南省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实施意见(试行)》中,将企业法律顾问制度是否健全作为授权经营和实施股权激励的条件之一;六是在《湖南省省属国有企业改革服务指南》和《关于规范和加强省属国有企业改革改制法律审查工作的通知》中规定,必须对改制方案出具法律意见书,法律意见书作为省国企改革办或省国资委审批企业改制方案时的必备文件,为企业法律顾

问制度建设的落实搭建平台;七是在《关于全面推进以总法律顾问制度为核心的企业法律顾问制度建设工作的通知》中规定,企业要建立各种有效的激励机制,确保优秀法律人才能“引进来、留得住、用得好、不流失”。这些政策措施“组合拳”,对试点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保障作用。企业法律顾问普遍反映,现在企业领导比以前更加重视这项工作了,企业法律顾问的地位得到了提高,有利于工作开展。

(四)组织专题培训,推进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学法用法工作。一是为帮助企业提高全面风险管理和依法管理的业务能力,2005年11月省国资委专题举办“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培训班”,各监管企业法定代表人和主管对外投资、风险管理工作的副总经理及总法律顾问、省国资委机关处室160多人参加了培训,由莫德旺主任及国际著名咨询公司风险管理专家进行授课。二是2006年10月,专题举办法律顾问培训班,监管企业总法律顾问、法律事务机构主要负责人、法律专干和市州国资委法规科科长等100多人参加,就企业法律风险防范、合同管理、国企改制中的民事责任、案件调处等法律事务工作实务,由省高院领导及法律资深专家进行授课。三是与湖南知识产权法律服务联盟联合举办了一期企业知识产权法律讲座,监管企业法律事务机构负责人及法律专干参加了讲座。四是按照2007年国家四部委《关于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学法用法工作的若干意见》的精神,下发了《关于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学法用法工作,推进监管企业“五五”普法的通知》,明确要求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企业法律顾问每年集中学法时间不少于40小时,并着手研究新任命的企业中层以上经营管理人员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制度。

(五)全面督促指导,确保工作落实。为使试点工作按要求落实到位,一是2006年上半年由分管委领导带队到首批15户试点企业进行督促和指导,发现问题及时要求整改。二是2007年5月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以总法律顾问制度为核心的企业法律顾问制度建设工作的通知》,对首批15户试点企业相关情况进行通报的同时,确定了湖南有色控股集团等15户企业为第二批实施总法律顾问制度企业,至此国资委监管的“国有重点骨干企业”已全部列入建立总法律顾问制度企业名单,并逐企业进行了督促指导。三是针对部分企业高素质法律人才不足的现状,组织长丰集团、兴湘资产公司面向全社会公开招聘总法律顾问,效果很好。

二、成效实在,企业法律风险防范体系初步建立

(一)企业负责人的法律意识明显增强,企业法律顾问工作受到高度重视。据统计

,目前30户试点企业都设置了专门的法律事务机构,有23家上报了总法律顾问制度建设工作方案,12家企业总法律顾问人选已报企干处任前备案。30家企业集团本部共有专职法律事务工作人员107人,其中具有律师(法律职业)资格的有48人,占44.9%;具有企业法律顾问资格的有45人,占42.1%,较试点前有大幅度提高。大部分试点企业建立了做出重大决策前听取总法律顾问意见的制度。

(二)规范了企业改制行为,保障了国有企业改革的正确方向。目前,监管企业已基本树立依法依规进行改革改制的观念,法律顾问在推进和规范企业改制、重组、兼并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如白沙煤电集团公司的法律顾问,直接参与了公司企业改制和政策性破产方案、相关章程、条例和办法的起草;参与了公司制企业创立之初的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的召开,并提出咨询建议;参与了企业与资产管理公司3.6亿债转股及2.1亿债权处置协议的谈判和签约,使之依法规范运作。二十三冶集团公司根据多数公司全面改制及所属一、二、三工程公司局部破产的实际需要,重点参与企业股份制改制工作,在方案的制定,审核资产、股权和利润的合法性等方面提供了规范的法律服务,并全面参与了破产公司的重组方案、破产预案和申报等事务及法律咨询工作。

(三)实现了法律服务方式的转变,增强了企业防范风险的能力。一是实现了由被动应诉了难向主动超前防范的转变。试点企业通过建立总法律顾问审核把关机制,企业重要文件的签发、重大合同的签订必须由企业总法律顾问审核签字,使企业法律事务工作一改以往“救火队员”角色和被动应付局面。据对首批15户试点企业调查统计,企业所涉及的诉讼、仲裁案件同比下降了57%,避免和挽回企业经济损失2亿多元。二是实现了由单打独斗向整合资源的转变。目前,试点企业法律事务工作基本实现了集团总部法律资源与各分子公司之间的法律资源共享,公司内部法律资源与公司外聘律师法律资源共享。三是实现了由零打碎敲的工作安排向整体健全企业内部规章制度的转变。随着总法律顾问制度的建立,总法律顾问的工作范围已渗透企业的方方面面。最早实行总法律顾问制度的涟源钢铁集团,经过3年的实践,在规范企业内部法律事务管理流程和律师事务业务以及企业经营管理和防御法律风险等方面,制定了详细的规章,企业法律事务工作步入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管理轨道。

(四)企业运用法律手段服务保障的作用显著增强。不少企业围绕企业改革发展的中心任务,开展管理流程再造,将法律事务机构的参与纳入

整个企业内部管理体系,法律顾问负责对企业文件、合同和章程等把好法律关,进行法律分析并出具法律意见书和建议书,实现企业法律事务工作与企业中心工作的有机结合,从源头上防范法律风险。如兴湘资产管理公司总法律顾问参与公司多项重大事项谈判,提供口头、书面法律咨询服务近千次,草拟合同文本100多件次。湘潭电机集团公司法律事务部在不断完善公司法律事务、合同印章等一整套管理制度的基础上,专门制定了《公司管理法律建议书》、《公司业务法律意见书》、《公司营运法律风险提示书》等法律文书,为企业领导层决策出谋划策、提示风险。

(五)企业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管理模式,创造了新的经验。在试点中不搞一刀切,鼓励企业大胆探索。试点企业根据不同行业、不同基础、不同规模,在“夯实基础,加强防范,规避风险,促进发展”的总目标下,形成了自己的法律顾问管理模式。泰格林纸集团公司围绕“规划、投资、指导、服务、协调、监控”的方针,对法律顾问实行派驻制,由集团公司法律事务部对下属子公司的法律顾问进行统一派驻和管理。湘投控股公司除设立总法律顾问外,还设立了副总法律顾问岗位,采取内部专职法律顾问与外聘职业律师相结合的方式探索建立总法律顾问制度。中联重科形成了“法定代表人———总法律顾问———法律顾问室———法律事务机构或法律专干”的法律工作体系。同时根据工程机械产品的销售特点,公司成立资产保全部,配备相应的法律外派员,对不良应收款进行催收,降低了货款回笼风险。

(六)一批重大法律纠纷案件得到有效解决。总法律顾问制度建立后,企业普遍感觉总法律顾问制度在处理企业历史积案、防范新发案件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据统计,国资委成立4年多来,共帮助、指导企业处理重大法律纠纷案件46件,直接涉案金额11.4亿元。其中绝大部分都是历史遗留问题,总法律顾问通过发挥专业特长和制度优势,在国资委委大力支持下,一批标的较大(涉案金额上亿元)、涉案人员众多、时间较长的疑难案件得到了妥善解决,避免和挽回经济损失近5亿元。

当记者问及在试点工作中是否存在相关问题时,王宏毫不隐讳地说:有,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

在企业层面,部分监管企业依法决策、依法经营的核心理念还未完全确定,崇尚法治的企业文化氛围尚未真正形成,法律风险防范还未纳入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法律事务工作仍停留在事后补救的层面上,离“走向市场,法律先行”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法律事务机构和法律顾

问人才队伍还不适应企业改革发展的需要,不少企业缺乏金融、知识产权、国际贸易等方面的专业法律人才,等等。

在国资委层面,监管法规体系有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值得探讨:

(一)监管法规与国家法律的全面链接

如何按照新《公司法》理顺出资人与董事会、董事会与经理层面的关系?重点企业整体上市之后,国资委作为直接持股人,如何按《证券法》操作,将带来哪些法律问题?《物权法》、《劳动合同法》、《企业所得税法》等重大法律出台后,对国资监管工作带来哪些影响,如何应对?我们还缺乏系统性研究。

(二)出资人与企业法人的责权对接

实践中,感到有几个难以划分权责的问题:即干部管理权限、投资决策权限、资本经营预算、企业经营层的分配调控和职务消费管控、内部监事的职责履行等若干环节还存在盲点、弱点和空白点。如何界定出资人与企业法人的责权、事权都有待深入探讨。

(三)监管制度与政府规章的级别衔接

湖南国资监管政策法规体系大多由委内制度构成,地方性法规和行政规章较少,因而其级别的权威性不够。如何形成地方法律、行政法规、政府规章、委内制度科学合理的综合配套体系,切实提高法规制度的管控能力,都有待深入思考和研究。

最后,王宏认为:在国务院国资委法规局的指导和帮助下,湖南在试点工作中始终贯彻“真抓实干,注重实效,力戒形式主义”的要求,经过和企业的共同努力,省属监管企业法律顾问制度建设的氛围基本形成,企业领导人的法律意识逐步增强,企业法律顾问工作的地位提高,法律事务机构不断健全,企业法律风险防范体系初步建立。

第二篇:努力构建化工园区安全风险防范体系

居危思危 未雨绸缪

努力构建化工园区安全风险防范体系

重庆(长寿)化工园区管理委员会

(2010年2月26日)

安全生产是化工园区持续发展的生命线。六年来,化工园区在市委、市政府和长寿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区两级安监部门的关怀指导下,严格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以“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应急理念贯穿安全管理和风险管理,保障园区和谐发展。现将化工园区安全风险防范体系建设情况向各位领导作一个简要汇报。

一、园区概况

重庆(长寿)化工园区是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省(市)级产业园区,地处重庆市长寿区,距重庆主城60公里,是重庆主城区衔接渝东、西地区和三峡库区的重要节点,是三峡库区产业发展的重要基地,是主要以发展天然气基础化工为龙头,延伸产业链,发展高附加值新材料和特种化学品的现代产业园,是国家级循环经济试点园区。

2003年6月重庆市政府为加快启动园区建设,成立了重庆(长寿)化工园区建设指导小组,并将化工园区按照市属区建的原则交由长寿区建设,10月正式动工。化工园区的启动建设对于将重庆丰富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强势,以园区化发展改造传统化工产业,承接重庆主城区完善的工业社会服务设施,辐射三峡库区,解决库区产业空虚化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化工园区安全风险防范体系建设

化工园区聚集着危险化学品生产、使用、储存、经营、运输等各个环节的企业,发生泄漏、火灾、爆炸、中毒等事故的潜在风险高,企业相互影响较大。园区内社会车辆和危化品车辆混杂、行人较多,安全隐患较突出。针对化工园区存在的安全问题,我们按照 “1131” 模式构建了园区安全管理及防范体系,确保园区的可持续发展。

(一)一个产业及安全风险防范规划

园区按照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编制了《重庆(长寿)化工园区产业发展和园区控制性规划》和《重庆(长寿)化工园区安全风险防范规划》,按照“一次科学规划、分步适时实施”的原则,以“一体化”理念为指导,构建园区安全风险防范基础平台。

1、推行“产品项目一体化”,合理布局企业,降低化工产品危险系数 我们以产业链为主线招商,落户企业按上中下游关系分区布局项目,使甲醇、氯气等危险系数高的上游产品在园区内部得到消化,将高危产品转变为低危产品后输出园区,最大限度降低运输、储存环节的危险系数。

2、坚持“物流配送一体化”,降低危化品储运风险等级

我们引进中化国际、中远物流等专业化工类物流公司,建立完备的水路、铁路、公路、公用管廊等运输网络,为入园企业提供快捷、经济的物流配送服务。充分利用专业物流公司的先进技术、专业设施和严格的管理体系,保障园区化危品在储运过程中的安全,从而降低园区的安全风险等级。

3、分步实施,扎实推进园区安全风险防范设施建设。

一是搭建良好的交通网络。在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我们将园区的行车道路主干道按照16米-32米、次干道6米-8米、道路架空净高不低于5米的标准进行设计建设,道路、桥梁设计荷载30吨,在园区各区块形成环状布置,保证消防通道的畅通。

二是在13公里的企业外环道上建设了118个消防栓,保证了事故状态下的消防取水。

三是构建完备的消防体系。在园区规划区域内,规划了公安特勤消防站1座、标准型普通公安消防站l座(在站内兼设1座气体防护站)和水上消防站1座,其中特勤消防站已投入使用。

四是建立起了电子风向标和风速仪,指导事故发生时受影响人员进行有序疏散。

五是实现了对9家企业23个重大危险源的视频监控。六是在10家企业设置了40个可燃、有毒气体报警点。七是建立起了集群通讯系统。

八是园区外环通道即将形成,给下一步园区分区封闭运行提供了基础。

(二)一个应急预案体系 化工园区安全是相对的,危险是绝对的,为减少事件的发生或降低事故损失,通过对化工园区危险源辨识与风险分析,我们建立了园区事故应急预案体系。

一是在对园区企业危险性分析的基础上,根据重庆市、长寿区应急预案,编制了《重庆(长寿)化工园区事故灾难应急救援预案》和《化工园区应急响应手册》,并适时更新,以满足园区安全事故应急需求。

二是企业编制的预案必须考虑到周边企业的相互影响,而且必须与园区总体应急预案相吻合,以达到预案上下贯通,横向到边,纵向到底。

三是加强宣传,定期演练,提高园区整体应急救援能力。我们充分运用大众传媒宣传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预防、避险、自救、互救等常识,全力提高园区的安全自救和防护等应急救援能力。同时,大型化工装置投产前必须举行事故应急演练,以提高各救援单位的协同作战能力、企业的自救能力及相邻企业的互救能力。

(三)应急体制、应急机制、应急法制等三个保障制度

1、加强应急管理体制建设,完善预警机制、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和社会动员机制。

一是预防,采取日常巡查、帮助建立管理制度、教育培训、审核企业安全设计方案等措施,消除企业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切实提高企业本质安全。

二是准备,从建立重大危险源、应急队伍、应急装备的数据库,建立应急响应级别和预警等级机制,签订与政府部门、社会力量、企业与企业的应急互救协议等几方面来切实体现“居危思危、思则有备、备则无患”的指导思想。

三是响应,通过建立报警和通报制度,医院和消防编写应急专案,落实疏散、交通管制方案等措施,切实提高化工园区事故应急的响应能力。

2、理顺机制,提高快速反应能力

由于园区管委会办公室的职能定位和园区预案(街镇级)的定位,一旦出现较大以上事故,需要扩大应急的时候,园区无法在第一时间指挥或调动其他部门的力量,为赢得宝贵的救援时间,疏散人群,最大范围减少伤亡及损失,长寿区建立了晏家地区区域性联动机制,在长寿区应急办没到达现场的时间段,化工园区指挥长全权指挥各部门力量进行救援,实现了对110、119、120、企业救援队等救援力量的统一指挥。

3、认真贯彻落实应急法律法规

园区在安全事故应急管理过程中,结合实际情况,严格执行从中央到地方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法律规范。

(四)一个应急平台

化工园区于2007年底开始启动应急平台建设,于2009年4月开工建设,12月竣工投用。该系统包括对企业重大危险源视频监控、企业重大危险源可燃、有毒气体报警等在线监测、园区公共区域视频监控等,利用应急管理软件实现应急管理的“平战结合”和与安监、环保、消防、公安等系统的应急联动。“平时”利用数字预案等系统做应急预案的桌面模拟演练,“战时”利用应急指挥系统、危化品泄漏等事故模型和强大的数据库等系统做事故接报、风险评估、人员疏散、应急处置等工作,以达到控制园区安全事故风险的目的。

1、道路视频

建设了覆盖园区主要路口的23个视频点,用于监控园区道路上的危化品车辆及运送“危废”的车辆有无超速、泄漏、抛洒等情况,事故发生时及时指挥人员疏散、道路封闭、救援力量进入。

2、重大危险源视频

目前已势头入9家企业23个视频监控点,实现对重大危险源的视频监控。一旦发现重大危险源存在不安全因素和人的不安全行为,园区立即通知企业加以整改。一旦发生事故,及时获取重大危险源相关信息,在救援方面起辅助决策作用。

3、风向、风速及气象子站

每1分钟更新一次风向、风速、温度、湿度实时监测数据,一是给事故模型系统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二是有效指挥人员疏散和救援力量的进入。

4、危险源管理系统

该系统是园区重大危险源的基础管理系统。我们对园区企业重大危险源分硬件管理和软件管理,硬件管理由重大危险源视频和可燃、有毒气体在线监测组成,软件管理分危险源的数据库,企业信息库,知识库和专家库等。

5、事故模型系统

该系统是应急指挥的辅助决策系统。在一期工程中我们针对园区用量大、危害大、扩散能力强的氯气和氨气做了扩散模型。该系统能根据目前的风向、风速模拟出有毒气体的扩散范围,影响区域,并能查询出影响区域内的其他企业、重大敏感目标、重大危险源、社区等信息,能给应急指挥决策者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支持。

6、应急联动和应急处置系统

应急联动和应急处置系统分事件接报、分析、生成处置方案等。园区重大危险源监测信号和水质监测信号在达到上限或持续上升时,会进行声光报警并在GIS地图上表现出来。事件接报方式采用直通电话报警和系统报警。接到报警后,通过事故模型分析系统对事故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推演,根据泄漏量和气象信息,模拟出有毒气体扩散范围、影响区域。分析出应急时道路封闭点及受影响的企业、乡村、重大危险源等信息,从而对应急指挥提供辅助决策信息。

根据发生事件进行敏感点分析,并结合园区预案判定是否启动预案,如启动,系统会自动短信通知相关的人员和部门参与救援,同时自动生成《应急保障计划》和《应急处置方案》供应急指挥参考。

综上,化工园区应急平台不仅能提供“过去”和“现时”的状态数据,而且能提供“未来”灾害发展趋势、预期后果、干预措施、应急决策、预期救援结果评估,以及全方位监测监控,具有发现潜在威胁的预警功能,能动态生成优化的事故处置方案和资源调配方案,为指挥决策提供辅助支持手段。

三、2010年化工园区危化品安全生产工作计划

经过几年的努力,化工园区初步建立起安全风险防范体系,但是预案体系还不够完善、联动机制还有待提高、突发事件应急基础工作还相对薄弱;安全风险防范体系的应急保障相对滞后,一是专业救援力量薄弱,二是硬件设施不完善。2010年,是危化品安全管理强化年,我们计划继续加大投入,进一步完善1131应急体系模式,从硬件和管理方面继续完善化工园区安全风险防范体系,力争把化工园区建成国家级安全保障型示范园区和安全社区。

(一)硬件方面

1、增加重大危险源视频监控点,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监控;

2、在厂区外公共区域,有针对性安装有毒气体探测设备,增加风向标数量;

3、建立涵盖园区的广播系统、直通报警电话,配备应急通讯设施;

4、逐步实施园区分区封闭运行,修建危化品车辆专用停车场,划定危化品车辆行驶路线,设立危化品车辆行驶路线指示标识,建立危化品车辆在园区的跟踪运行系统;

5、设置具有雾穿透能力的电子路牌指示语音系统,建立急避难场所;

6、配备应急指挥车辆及一线救援人员的个体防护装备。

(二)管理方面

1、加强化危品生产、储存、运输、使用的管理。严格执行化危品生产、储存、运输、使用安全许可制度;加强危化品进、出园区登记管理,确保化危品运输车辆运输物质与车辆标识相符;划定危化品运输专用通道,设立危化品车辆行车标识;建立危化品联席会议制度,及时解决危化品生产、储存、运输、使用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2、加强对重大危险源和特种设备的管理。强化重大危险源基础数据收集,包括重大危险源生产装置批料数量、储罐容量、事故消防水量、化危品名称、性质、危害、事故影响范围、应急处置设备措施、管理规程、专家名单、分布及联系电话等信息,编制园区化危品信息手册,并做到安全、环保、消防、企业等相关部门人手一册,便于事故发生时有效应对。

3、不断完善应急管理机制。加强应急值班,利用园区在线监测监控平台对容易出现安全事故的设施、场所进行监控;在园区管委会与企业、安全、环保、消防等部门之间安装直播报警电话;完善企业和园区预案体系,建立企业自救、互救和社会救援的区域联动救援机制。加强应急队伍的建设,配足园区应急管理人员,经常演练,提高其战斗能力。

4、加强培训、宣传教育工作。对入园企业进行园区安全管理制度、应急预案体系、周边企业情况的培训,确保企业熟知园区周边情况和安全应急体系;加强园区管委会管理人员培训,在紧急情况下明确如何开展自救和互救工作;逐步深入对社区居委会干部、社区群众的宣传培训、疏散演练,让社区居民对园区企业情况、危害情况、防护救援有所了解。

第三篇:从公司法律风险控制看企业法律风险防范 -中顾企业法律风险管控中心

从公司法律风险控制看企业法律风险防范-中顾企业法律风险管控中心.txt我不奢望什么,只希望你以后的女人一个不如一个。真怀念小时候啊,天热的时候我也可以像男人一样光膀子!从公司法律风险控制看企业法律风险防范-中顾企业法律风险管控中心

日期:2010-3-18 16:13:30 来源:本站原创 撰稿:佚名 浏览:45 文章挑错 我要投稿近年以来,我国大公司遭遇一系列重大事件,如中航油亏损、长虹被拖欠巨额货款、中国人寿被海外起诉、海信商标被抢注、中国银行系列案件„„这些事件的共同点是因遭遇法律风险而经历了严重问题。由此看来,企业的竞争力包含有抗大风险的能力,核心就是企业防范法律风险的能

一、大公司的法律风险现状

近年以来,我国大公司遭遇一系列重大事件,如中航油亏损、长虹被拖欠巨额货款、中国人寿被海外起诉、海信商标被抢注、中国银行系列案件„„这些事件的共同点是因遭遇法律风险而经历了严重问题。由此看来,企业的竞争力包含有抗大风险的能力,核心就是企业防范法律风险的能力。但是,大部分中国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对此还没有足够的认识。

根据英国路伟国际律师事务所(Lovells International Law Firm)提供的《中国企业100强法律风险报告》,其研究中国100强企业法律风险评分活动的主要结果如下:大部分中国100强企业的分值都集中在33分到51分这个范围内,平均值为42分。中国100强企业法律风险评分最高的5家企业如下:

1.联想(Lenovo)97

2.TCL 93

3.海尔(Haier)81

4.中海油(CNOOC)71

5.中粮集团(COFCO)68

好像是“树大招风”,企业规模越大并没有像航空母舰一样抗风险能力也大。特别需要说明的是,通过中外对比,中国企业在法律风险防范及相关行动上的平均花费仅占总收入的0.02%,相对应折合成法律风险评分仅为2分,而实际的法律风险评分的中间值为42分。这就是我们的现状。

二、大公司较大法律风险的主要体现

高层管理人员的注意力可能主要集中在如何避免个人承担刑事或民事责任的负面风险方面。作为公司,根据有关调查报告,较大的法律风险主要体现在行业、组织形式、重大决策、重大财务、重要诉讼、知识产权、企业改制和上市方面。

1、行业:例如高科技企业,涉及许多涉外知识产权风险;而海外投资,重大法律风险基本上都是法律文件;许多老国企,可能面临环境污染集体诉讼、重大安全事故的法律风险。

2、组织形式:新《公司法》、《证券法》颁布后,上市公司、公司管理人员和董事将面临巨额罚款、甚至可能有被摘牌的风险,所有这些风险可能会对公司产生毁灭性的消极影响。中航油的失控,就是组织形式缺陷的例子。

3、重大决策与重要采购和销售行为:重大决策忽略海外当地国家的法律环境,又如外国供货商破产、外国供货商违反或终止合同、因货物不符合规定而导致延迟、额外费用等。同样,在中国境外市场销售产品的中国企业也面临着外国司法管辖区的法律风险,比如:呆帐、主要客户破产、潜在的反倾销措施、反垄断诉讼、产品责任诉讼、与经销商的争议等。

4、重大财务行为:例如偷漏税和隐瞒收入、虚报利润、账外资金循环等。

5、知识产权:每个企业的战略不同,但核心生产力几乎都和知识产权密不可分,比如有关公司发展战略和客户资料、核心生产技术、品牌战略、网站宣传等等。已经发生的有我国大型企业在美国遭遇的“337条款诉讼”、维生素C的反垄断诉讼、跨国公司在外国对中国企业提出的知识产权诉讼等。

6、重大诉讼:逐渐增多的公益诉讼、群体性诉讼、小股东起诉、劳动争议纠纷包围缠绕公司发展;潜在的刑事诉讼,如反商业贿赂、重大安全事故、决策失误追究制日益出现;新闻曝光、信息披露等监督制度越来越迫使公司必须依法经营和管理,行政家长式管理越来越不适应现代市场经济。

7、企业改制和上市:涉及违法买卖国有资产

据2006年4月26日《法制日报》报道,五类中央企业纠纷明显增多。三年来央企报送国资委调处的重大法律纠纷案件中涉外、金融债权债务、劳资、知识产权,以及涉及企业改制和上市公司规范运作的案件明显增加。统计显示,三年来,国资委共收到重大法律纠纷案件221件,涉及央企110多家,直接涉案标的额达269亿元,间接涉案金额超过500亿元。其中,2004年国资委共受理央企重大法律纠纷案件81件,直接涉案金额114亿元,2005年是75件,直接涉案金额70多亿元,无论是涉案数量和涉案金额,均呈下降趋势。但具体而言,涉外案件、金融债权债务诉讼、企业劳资纠纷、企业知识产权纠纷,以及涉及企业改制和上市公司规范运作的案件明显增加,急需企业高度重视。

国资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有的企业经营者对法律决策中的法律风险疏于防范,有的甚至为一己私利放任风险,滥用决策权,造成资产损失或者形成大量潜在资产风险,有的法律审核把关不严,还有的资产管理链条长。

继去年发布《中央企业重大法律纠纷案件管理暂行办法》之后,国资委正研究制定重大资产损失和决策失误责任追究管理办法,今后没有经过法律审核造成损失的,可能要追究领导人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三、大公司法律风险防范失策的典型案例

1、中国人寿在美国被投资者集体诉讼案

2003年12月,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国人寿”)同时在纽约交易所和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募集资金达到34亿美元,成为当年全球最大的股票上市。但是,成功上市的喜悦还未散去,2004年1月30日,中国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公布了2003的审计报告。该审计报告披露,中国人寿的前身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存在重大违规行为,涉嫌各类违规资金约54亿元人民币。2004年3月16日,由美国投资者聘请的代理律师事务所Milberg Weiss宣布,其拟代理投资者对中国人寿提起集体诉讼,称中国人寿及其部分高级管理人员违反美国1934年证券交易法,在中国人寿募股期间没有披露不利事实。据中国媒体报道,中国人寿集团已经向中国政府缴纳了税金和罚金总计约6749万元人民币。中国人寿案件集中反映了国内企业在进入国际资本市场的同时,必须尊重并遵守市场规则和当地监管规定,否则将面临巨大的法律风险。

2、华为——思科知识产权诉讼案

2003年思科系统有限公司在美国德克萨斯州东区联邦法庭正式对中国华为公司及华为美国分公司软件和专利侵权提起诉讼,思科提出了巨额的赔偿要求。这是一场全方位考验两家公司资源与能力的战斗,在媒体、客户、合作伙伴、政府资源、技术实力、法律武器组成的数个链条上,战斗全面开始。思科与华为的诉讼案最终以和解告终。在本案中,虽然华为可能没有向思科进行赔偿,但是现在退出整个美国市场对于刚刚开始国际化布局的华为来说不啻于当头一棒。

3、长虹——APEX贸易纠纷案件评述

四川长虹集团(下称长虹)与美国具有华人背景的APEX Digital(下称APEX)的“贸易欺诈案”曝光后,1月7日,长虹发布公告称,目前账面上仍有46750万美元欠款未能收回。长虹第三季季报显示,公司净资产为132.15亿元人民币,这4.6亿美元相当于净资产的近30%。尽管2003年底,长虹总部就专门派出高层去美国与APEX和季龙粉就应收账款问题进行交涉,但在未果的情况下2004年初长虹却又发了3000多万美元的货给APEX。其后长虹又多次邀请APEX董事局主席季龙粉面谈解决但都被季以种种理由推掉。2004年12月14日,长虹被迫在洛杉矶高等法院起诉APEX。从法律角度来看,销售合同最关键的法律风险就是付款。作为销售方可以根据交易实际情况采取多种方式来控制对方不付款的法律风险,如签署信用证、保留货物所有权、寄售、价款担保、保证、现金担保、货物自主回收权、中止履行、强制履行、有效的争议解决手段等等。针对销售活动所在国或地区的不同,中国企业应当与熟悉当地法律规定和实际做法的法律顾问紧密配合,在合同中做出相应规定,将法律风险防范于未然。建立有效的合同管理制度对于企业与合同相关的法律风险防范和管理来说是事半功倍的事情,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四、大公司法律风险防范的成功经验

1、中远的经验

中远集团经营着600余艘现代化商船,远洋航线覆盖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300多个港口。其麾下有600多家分支机构,经营网络遍布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中远集团总资产已近1400亿元。在中远集团跨越式的发展中风险控制机制发挥了很大的作用。集团高层的经营委员会每年都要定期召开会议,专题研究风险控制问题,采取防范措施及时化解风险;其中,法律风险首当其冲。公司制定了《中国远洋运输集团合同管理办法》,实行合同分级管理;在预防纠纷上,中远集团要求各企业在签订合同时要做到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监督,严把合同审查关。集团法律部门搞了一个法律信息披露制度,跟踪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应该关注的一些特别的法律问题,并给予一定的法律指导;适时公布一些大的案件,以便各企业借鉴,避免纠纷。

2、中国铝业公司的经验

“中国铝业”股票目前在纽约证券市场同行业股票中股价最高,被投资者誉为“世界铝业第一股”。要想抵御国际风险,必须实现与国际公司的法律对接。中铝公司形成了统一管理、分工负责、资源共享的联动机制,通过不断加强法律事务工作为公司经营决策服务,切实降低和消除经营风险;制定了中铝《合同管理办法》、《法律纠纷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严格规范了公司内部合同签订审核程序和法律纠纷报告、处理及监控程序等内部控制流程。公司自成立以来未发生过重大诉讼。

五、建立企业总法律顾问制度

参照国际经验,结合律师实践经验,我们认为加强大公司的法律风险防范,建立和完善公司法律总顾问制度是非常有效的对策。总法律顾问作为公司法律风险防范的总设计师和协调人,至少可以发挥以下几点作用:

1、和公司有关部门一起确定和评估公司法律风险的具体范围和事项;

2、起草制定和实施法律风险管理文件;

3、建立执行防范和化解的职能人员和做法;

4、进行有效培训,使部门和员工理解并实施上述制度;

5、建立评估和审查考评制度。

自从2002年7月国家颁布《关于在国家重点企业开展企业法律总顾问制度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以来,国家又在2004年、2005年先后发布《国有企业法律顾问管理办法》、《中央企业重大法律纠纷案件管理暂行办法》,来推动企业总法律顾问制度的发展。

据《法制日报》报道,去年39户央企法律顾问挽回或避免损失500多亿。截至2006年3月底,53户大型企业实行总法律顾问制度的达29户,占54.7%,设立法律事务机构的有44户,目前167家央企中有120家设立了法律事务机构。去年国资委的一项调查显示,法律顾问保障作用凸显。实行总法律顾问制度的39户央企中,法律事务机构累计出具法律意见书3.9万件,审查合同120多万份,合同总标的额达4.7万亿元,为企业挽回或避免损失547亿元。

虽然三年来不少企业将法律顾问的审核作为经营决策前的必经环节,目前央企的二级子企业中也有近200家实行了总法律顾问制度,但与国资委2004年提出三年53户大型央企全部建立总法律顾问制度的目标相比,仍有明显差距。

建立总法律顾问制度,关键还是要提高总法律顾问的水平。总法律顾问对于企业重大决策涉及的法律事项,要敢于并善于提出正确的法律论证意见;对企业在结构调整、产业优化升级、改制上市、自主创新以及实施走出去战略中,加强法律风险防范,对公司负责。大公司要重视和加强总法律顾问的作用。

第四篇:项目法律风险防范体系构建初探

项目法律风险防范体系是指公司根据法律风险的特性,建立起行之有效的避免承担经济损失或者其他风险的制度、体系或者方法。项目法律风险防范体系必须具有科学性、针对性、可行性和有效性;必须适合公司自身特点,起到事前预防、事中控制和事后补救的作用。

一、强化公司领导人及项目员工的法律风险防范意识。

随着经济的发展及法制的健全,公司领导人的法律风险防范意识逐步提高。但是,也有些领导人的法律风险意识滞后,不能很好适应公司参与市场竞争的需要,在决策的时候忽视或者轻视法律风险,仅注重于速度和规模,给公司生产经营带来严重损失。所以,建立项目法律风险防范体系,不仅是加强项目部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还要强化公司领导人的法律风险意识。

二、建立和完善法律事务机构。

根据公司实际情况和《国有公司法律顾问管理办法》的规定和集团的要求,需要建立健全法律事务机构,积极推行总法律顾问制度,培养和充实一批高素质的法律顾问人员。同时公司通过制定制度,明确法律事务机构、总法律顾问及法律顾问的职权和职责,强化和提升法律事务机构的服务职能,把公司经营活动置于法律的监督和保护之下。

三、建立和完善与项目有关的规章制度。

我们将借鉴总公司的有关制度和办法,并结合我公司实际情况,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项目承包管理办法”、“联营项目监管办法”、“项目经理部印章管理办法”、“优先权放弃管理办法”等一整套科学、有效的旨在强化项目管理、防范项目风险的规章制度。

四、强化诉讼案件的管理

建立科学的“法律事务管理办法”、“诉讼事务管理办法”,建立重大案件的会诊制度,案情分析,过程跟踪,结案总结,实现诉讼过程中的资源整合。争取好的办案结果,强化办案质量。

五、建立和完善项目责任人追究制度

必须建立和完善项目责任人担保制度,对于无视规章制度,置公司利益于不顾,导致项目重大损失的项目负责人必须进行责任追究。根据不同情况,启动以内部行政处分、经济处罚、法律追究的多手段、多方式的责任追究机制,以达到惩罚和教育相结合的目的。另外,我们将对项目责任人建立信用登记制度,并根据其信用情况做出合作与否,以及是否给予相应的政策扶持的决定。

六、重视和加强公司内外的交流与合作

法律事务部门与公司财务、审计和监察,特别是公司新设的项目监管公司等部门要积极协调和配合,实现联防联动,齐抓共管。集团内部的公司之间应当建立起紧密的合作关系和畅通的交流渠道。同时,由于各公司有自身的优势和不足,这样在相互交流和合作中可以取长补短,有利于共同发展和进步。所以,加强公司间的交流与合作,有利于为项目法律风险防范体系的构建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第五篇:建筑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及内控体系构建

建筑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及内控体系构建

摘要:随着我国全面内控管理意识在各个行业和企业内的推广和进入实践,企业的内控管理和风险控制能力成为了影响其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决定性因素之一。随着国内市场经济体制和过敏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近年来建筑企业在发展上同时面临着来自经济快速发展对企业推动力增大的机遇和资本市场与宏观调控政策变化带来的挑战。文章从建筑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和内控体系构建两个角度出发,对建筑企业的在今后发展中的经营管理进行了简要的探讨。

关键词:建筑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内控体系

由于近两年建筑行业招标项目不断减少,减幅曾一度增大到了30%以上。建筑企业普遍面临着工程接单难的问题,因此为了保证企业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在目前国家积极和财政政策的基础上实现稳中求胜的发展,就要从不断完善自身的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出发。其中,建筑企业的风险管理和内控体系是企业管理体系实现进步与完善的决定性因素。

一、风险管理与全面内控的管理

(一)全面内控是风险管理的基础

企业的内部环境是企业实施管理办法的土壤与基础环境。随着现代管理理念和科学管理办法在我国建筑行业企业中的推广,内部管理理论在企业中的发展成为了企业风险管理意识和风险管理体系的拓展的基础。企业在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健全的基础上,可以通过规范企业的生产和经营的行为,有效地对企业的各个生产和职能部门进行管理和监督,从而及时、高效地找出经营和管理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予以妥善的处理和解决。也就是说,在内部控制体系的管理与规范下,建筑企业在应对市场和政策变化上将具有更高的灵活性与敏感性,在涉及到招投标管理、企业融资、建筑施工、大宗材料与设备购进、竣工审核与结算等多个方面,内部控制管理将成为企业风险方法的核心环节。建筑企业的内控体系的确立与完善,是企业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的核心与基础。

(二)风险管理与内控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风险管理概念的出现是在COSO内控框架上增加的管理概念。风险管理是对企业经营过程中可承受的风险程度、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应对方法三个重要方面的概括。建筑企业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要求企业在内部控制制度的指导下通过设立有效的风险控制与管理机构,来进行集中、全面、有效的企业风险管理。在企业内部控制的基础上,企业风险管理理念强调了董事会在风险管理过程中的作用,进而拓展了COSO关于风险要素的评估理论。目前,我国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发展还不够成熟,导致了大部分企业的风险管理体系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为了不断提高建筑企业风险管理的水平,就要从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两个方面人手,综合发展,共同建设,才能不断推进企业管理能力和水平的不断提升。

二、建筑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构建

目前,建筑企业面临的市场和政策性的风险不断在增大,在2015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等会议的内容上,建筑行业“去库存,去产能”的说法一再被提及。同时,由于财税改革上全面“营改增”谁知改革在建筑业和房地产业的全面试点推行,导致了不少建筑企业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企业的生存开始面临巨大的风险。

(一)建筑企业风险管理组织结构构成

企业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要从企业风险管理组织结构入手,在企业中设立拥有独立管理权限的风险管理部门及业务管理单位。其中,建筑企业的董事、高管、各级业务部门在风险的识别和管理中均有其各自的作用和职责。建筑企业在设立风险管理部门的时候,要能够保证原来各部门在实施风险监控及管理时的相互合作,共同推进企业风险管理进程,从而发挥各方的重要作用。随着企业风险管理能力的不断深化,企业的风险管理组织和部门需要起到为管理提供相应的风险控制决策信息,从传统的规避风险带来的损失发展到企业风险控制将为企业创造的价值,并将企业的风险信息进行汇总与汇报,及时同各部门做好沟通,才能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

(二)全面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构建

在企?I风险管理组织结构上,现代企业风险管理系统是建筑企业在建筑施工等项目建设中起到风险预测、监测、预警能力的根本保证。现代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是建立在现代科技和通讯技术之上的风险信息收集渠道,并通过专业风险关系信息系统对所收集到的风险信息进行过滤、整理、整合、分类和管理,才合算风险管理的投入与效率,并结合建筑企业的发展状况和发展阶段,同企业的管理与财务信息系统相结合,为企业的风险控制提供必要的支持与决策。风险信息管理系统虽然在大部分建筑企业管理中还处于开发和实验的阶段,但是要想实现风险的有效管理,借助现代科技成果成为了重要的手段之一。

(三)风险管理控制活动

企业的风险管理控制活动是确保管理层风险控制管理办法得以实施的保障。建筑企业可以通过各项风险控制活动,诸如招投标资金核准、企业经营授权、现金流的验证与调节、项目工程业务的绩效审核等保障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并对其中风险因素采取必要的控制。建筑企业的风险控制活动需要贯穿于整个建设项目的组织和运作过程之中,针对企业当前项目的风险关键控制点所在的业务流程,对建筑企业当前的风险控制与管理活动进行划分与确定,保证风险控制活动在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整体体系中的核心地位。

三、建筑企业全面内控体系构建

(一)确立企业内控原则

根据建筑企业工程建设项目的周期长、资金多、规模大的特点,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在建设中需要秉持全程性、整体性和独立性的原则。建筑企业的项目工程建设从招投标开始前的项目策划。到施工建设的项目管理再到竣工后的资金结算,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一旦出了问题都会给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不可扭转的严重后果。企业的内部控制环节要保障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能够得到控制,就要遵守上述三个原则,才能保障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牢不可破,防止一旦建筑企业的经营出现巨额的资金亏损导致企业的生存受到威胁。

(二)发展企业文化环境

企业的文化环境影响到企业整体的形象和凝聚力。建筑企业的工程项目一般周期长、工作量大、劳动条件艰苦。因此,良好的企业文化环境是企业内部控制与管理生存的土壤。企业内控体系的建设要结合企业的整体文化环境,从企业的风土人情、市场观念、发展历史出发,结合企业精神,与企业的物质资源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办法统一融合起来。在这个基础上,企业才是真正实现对于经营环节和全体员工的内部控制,让内控理念变成行之有效的内控制度。

(三)完善企业组织结构

内控制度的建设要从完善企业组织结构出发,首先要做的是明确各个管理层和各环节岗位的职责和权限。对于建筑企业来讲内部控制体系的组织结构基础需要有企业董事会、监理会和内控管理部门组成。内控管理部门主要负责企业各项内部控制制度与手段的实施:企业的董事会掌握着企业的决策和审计权利,是内部控制度实行的保障:企业的监理会负责对内控制度执行状况进行监督。这三个部门独立于彼此执行各部门的职责,之间是相互协调、相互制衡的关系。从而为建筑企业内控的有效运行奠定了基础。

四、结语

目前,虽然建筑业的增长率在持续减慢,给建筑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十分不利的影响。但是随着金融政策的开放,建筑企业在新的市场环境之下要想抓住发展的机遇就要从完善自身的管理开始。因此,建筑企业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要秉持不断学习的精神,从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角度出发,增强自身的综合实力和市场核心竞争能力,才是建筑企业今后发展的最终动力。

下载努力构建公司法律风险防范体系_中顾企业法律服务包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努力构建公司法律风险防范体系_中顾企业法律服务包.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