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教育厅关于印发《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时间:2019-05-14 22:59: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陕西省教育厅关于印发《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陕西省教育厅关于印发《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第一篇:陕西省教育厅关于印发《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陕西省教育厅关于印发《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陕教研〔2009〕6号

各有关高等学校、各重点研究基地:

为进一步加强我省普通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的建设和管理,推动高校科研体制改革和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省教育厅在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制订了《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管理办法》(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九年三月十六日

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为加强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以下简称“重点研究基地”)的管理,构建集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成果推广为一体的创新平台,推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事业的繁荣和发展,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我国改革开放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研究内容,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规律,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第二章 建设条件

第三条 重点研究基地的立项建设,按照“突出特色、注重成果、合理布局、择优支持”的原则,由申报重点研究基地的依托高校提出申请,提交可行性论证报告,经省教育厅组织论证、批准后,进行立项建设(建设期一般为3年)。

重点研究基地建设完成后,由省教育厅组织专家进行实地考察,对达到立项标准的重点研究基地予以正式挂牌成立。

第四条 重点研究基地建设的条件包括:

1.学科方向明确,特色突出。重点研究基地应依托陕西高校在国内有一定影响的优势学科,具有明确的研究方向、突出的学科和地域特色。研究内容和成果具有显著的创新发展优势,能够带动该学科研究的创新和发展;

2.科研队伍结构合理。具有在国内有影响的学术带头人和一批具有发展潜力的中青年学术骨干,高级职称研究人员应占研究队伍的二分之一以上;科研整体水平居省内领先地位,在国内相关研究领域中具有一定的学术影响和声誉;有扎实的研究基础和成果积累,能吸引国内外著名的专家、学者开展科研合作;具备组织全国、全省学术活动的实力;近两年内,独立承担过国家级科研项目;

3.科研条件良好。基地拥有独立、集中的研究用房不少于400平方米(包括:研究室、配有多媒体设备的学术报告厅、拥有1万册以上的图书资料室、办公室等);配备科研所需的计算机等现代研究办公设施;基地建有专门网站,配备有专职工作人员,能满足国内外专兼职研究人员来基地开展研究工作的需要;每年有不低于10万元的运转经费;

4.管理措施到位。有学科建设近期计划和中长期发展规划,并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和实施细则。

第三章 职责任务

第五条 重点研究基地的主要职责和任务是:

1.开展科学研究。围绕国家和陕西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针对学科前沿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组织高水平科研项目研究,承担国家和省级科研项目,产出创新成果;

2.人才培养。通过科学研究,培养高素质的学术带头人和中青年学术骨干,成为省内外相同领域的优秀人才库和后备人才培养基地;

3.咨询服务。主动承担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委托课题研究,为解决重大现实问题提供科学依据,成为省内外知名的思想库和咨询服务基地;

4.学术交流。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提高学术水平,推进理论创新。通过举办国内外学术会议,接收国内外访问学者,发挥对外学术交流窗口的重要作用,成为本学科领域学术和信息资源交流的重要平台;

5.深化科研体制和管理体制改革。开展制度和机制创新,形成机构开放、人员流动、内外联合、竞争创新的运行机制,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科研体制改革方面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

第四章 基地管理

第六条 陕西省教育厅是重点研究基地建设与管理的主管部门,负责全省重点研究基地的总体规划和检查指导,受理重点研究基地的申报,组织专家评估和评审验收,并按财政管理体制提供专项经费支持。

第七条 依托高校在重点研究基地建设中的主要职责是:

1.负责重点研究基地的管理与评估,组织申报新建重点研究基地;

2.指导重点研究基地制订整体建设计划和中长期研究与发展规划,并负责检查、落实;

3.为重点研究基地提供良好的科研条件和经费支持;

4.支持重点研究基地对外开放和开展重大学术交流活动;

5.定期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重点研究基地工作。

第八条 重点研究基地应是高校直属、独立设置的科研实体,具体要求是:

1.重点研究基地是依托高校正式批准成立的科研实体机构,配备有数量充足的专职科研和管理人员;

2.拥有独立的办公室、研究室和资料室,配备相应的科研设备;

3.经费独立建账,能自主安排科研工作和各类学术活动;

4.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第九条 重点研究基地实行主任负责制。重点研究基地主任的主要职责是:

1.负责重点研究基地的日常管理工作。负责组织基地的科学研究、学术交流、人才培养与团队建设,以及基地平台的建设;

2.负责重点研究基地发展规划和内部管理制度的制订与落实;

3.负责聘任副主任、专兼职科研人员及以科研管理人员;

4.负责向依托高校和教育厅汇报工作进展。

第十条 重点研究基地主任由依托高校校长聘任,并报教育厅备案。

对任职期间不能正常履行职责的主任,应及时予以调整并报教育厅备案。

第十一条 重点研究基地应建立学术委员会。学术委员会每届任期五年,每届更换人数不得少于三分之一。学术委员会每年至少举行一次全体会议。其主要职责包括:

1.审定重点研究基地的学术研究方向和中长期研究发展规划;

2.参与重大科研项目及基地开放课题的评审,参与重大研究成果的评审鉴定;

3.对重大课题经费的合理使用提出建议;

4.听取基地主任的工作汇报,监督学术委员会决议的执行情况。

第十二条 学术委员会由省内外优秀专家组成。人数一般为7—9人,其中,依托高校的学术委员不超过三分之一,中青年学术委员不少于三分之一。学术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应报上级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三条 学术委员会主任由依托高校校长聘任,其任职条件是:(1)本研究领域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2)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凝聚力;(3)身体健康。

重点研究基地主任一般不兼任学术委员会主任。

第十四条 重点研究基地应建立完备的科研档案管理制度,并指定专人负责档案管理工作。档案管理的范围包括:

1.科研人员档案,如聘任合同书,出国学术交流证明等;

2.科研项目档案,如立项通知书、委托研究合同书等;

3.科研成果档案,如研究成果正本,奖励证书等;

4.学术会议档案,如会议通知,会议论文,会议纪要等;

5.科研经费档案,如各项经费拨入和支出账册等;

6.工作报告档案,包括各类工作报告,学术委员会会议纪要及决议文本,重点研究基地大事记等;

7.其他档案。

第五章 科研队伍建设

第十五条 重点研究基地以“开放、流动、竞争、合作”为原则,实行全员聘任制。基地主任与受聘的专兼职人员及受聘人员原工作单位(部门)三方签订责任、权利、利益明确的聘任合同,聘用周期一般为3年。

第十六条 重点研究基地应凝聚和建设一支具有政治素质高、治学严谨、理论功底扎实、勇于开拓创新的学术团队。注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创新,积极引进优秀人才,不断优化和壮大科研队伍。

第十七条 重点研究基地的研究队伍由固定人员和兼职人员组成。人数不少于15人,其中正高级研究人员不少于5人,副高级研究人员不少于8人,具有博士学位的研究人员8人以上。

第十八条 为保证重点研究基地骨干队伍的稳定和研究方向的长期发展,重点研究基地应设有一定数量的固定科研岗位和科研人员。专兼职研究人员在重点研究基地从事项目研究的工作时间:校内专职人员每年不少于8个月;校内兼职人员每年不少于3个月;校外专兼职研究人员(含境外访问学者)应根据研究项目的实际需要,安排驻基地必要的工作时间。

第六章 项目和成果管理

第十九条 重点研究基地应把承担国家和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产出创新性高水平科研成果作为基地建设与发展的首要任务。要瞄准前沿学科,发挥创新优势,强化质量意识,力争产出能够填补科学空白和具有学术前瞻性的精品成果,并注重成果的推广和应用。

第二十条 重点研究基地应加强项目和成果管理。积极开展科学研究,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开展对策研究,为党和政府的重大决策提供有建设性和影响力的咨询报告。

项目研究完成后,应首先由基地学术委员会进行审定,并签署意见,上报项目来源部门进行结项审查。

第二十一条 要注重保护研究成果的知识产权。基地项目研究成果包括的论文、专著和研究报告等,作者第一署名单位应为相应的重点研究基地或依托高校。省教育厅重点研究基地科研计划资助项目的研究成果,其著作权由资助方和作者共同所有。

第二十二条 建立重点研究基地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各类报告(简报)及其内容将列入对基地的检查评估指标体系。

(一)工作报告制度,内容包括:

1.重大学术活动报告,如学术委员会会议纪要、学术活动纪要、依托高校及上级主管部门工作部署的落实情况等;

2.重大项目研究进展报告;

3.规章制度制订、修改和执行情况报告;

4.承接和组织全国、省级学术交流、论坛或国际性学术会议情况报告;

5.其它有较大影响活动的工作报告等。

(二)成果简报制度,内容包括:

1.重大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摘要;

2.专题学术研讨会内容摘要;

3.研究咨询报告摘要;

4.标志性论文、专著摘要等。

第七章 人才培养与学术交流

第二十三条 重点研究基地应积极吸收中青年教师参加重大项目研究,培养高素质的学术带头人和中青年学术骨干;积极吸收博士、硕士研究生以及博士后研究人员参加研究工作,培养高级专门人才。

第二十四条 重点研究基地应把重大项目的研究与学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促进最新研究成果向教学层面的推广和应用,在更新教学内容和提高教学水平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第二十五条 重点研究基地应积极为社会各界提供以知识更新为主要内容的培训。依托高校及相关院(系)应支持重点研究基地自主举办各类培训班,并支持其将部分培训收入留作基地学术发展基金使用。

第二十六条 各重点研究基地应充分发挥专业研究与学术交流平台的作用,积极开展高水平的学术交流活动。每2年须主办或联办一次高水平的全国或全省学术会议,研讨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通过学术会议了解学科前沿及研究进展,交流和展示研究成果,增进合作机制与平台建设,吸引优秀人才,壮大研究队伍。

第八章 经费管理

第二十七条 重点研究基地经费实行专款专用,专项核算。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和方式截留、挤占和挪用。项目完成后要及时进行结算,并按规定提供项目结算清单。

第二十八条 省属高校重点研究基地建设经费主要由依托高校投入。省教育厅的经费投入主要用于基地重点项目研究。依托高校每年应保证为基地提供不少于10万元的运行和开放课题等经费。

第九章 检查评估

第二十九条 重点研究基地的建设实行“竞争入选、定期评估、淘汰替补”的动态管理模式。省教育厅对正式挂牌的重点研究基地每3年进行一次评估。在评估的基础上,对科研成果突出的重点研究基地给予奖励,对未能通过评估的重点研究基地给予1年期的限期整改(整改期间停止经费支持)。整改仍未通过的,取消重点研究基地资格。

第三十条 检查评估采取依托高校自检、组织专家评估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1.单位自检:依托高校每年应对重点研究基地进行年度检查。帮助重点研究基地总结学术成就和工作经验,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并将检查结果通过工作简报的形式向省教育厅报告。

2.专家评估:由省教育厅组织专家对重点研究基地进行实地检查评估。重点研究基地及依托高校应按照省教育厅的部署安排,及时提出自评工作报告和评估申请。

第三十一条 评估的重点、内容和办法:

1.评估重点:以评价科研质量和成果水平为重点,考察评估重点研究基地取得的标志性研究成果及其学术贡献。基础研究类的成果侧重评价成果的原创性和学术性;应用研究类成果侧重评价成果的应用价值和社会效益。

2.评估内容:以重点研究基地建设的4项条件和5项职责任务为依据,考察建设发展规划的实施与科研目标的实现,研究领域的拓展,研究成果的理论创新和学术贡献,特别是取得的标志性科研成果和学术水平,以及成果的转化应用所产生的社会反响和社会效益;在制度建设与体制改革、管理工作、人才培养、学术交流、基础设施建设、经费投入等方面情况。

3.评估方法:采取基地主任汇报和专家组实地考察打分相结合的办法进行。评估结果由省教育厅公布。

第三十二条 取得以下突出成绩的重点研究基地,评估结论为合格,特别突出的为优秀。省属高校的重点研究基地将获得在项目立项和经费资助等方面的优先支持:

1.依托高校支持基地建设的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基地建设计划全面完成的;

2.承担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成绩突出,研究成果创新程度高,应用广泛,产生较大影响的;

3.积极为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重大决策服务提出的论证报告和建议,已被政府有关部门采纳的;

4.在人才培养、学术交流方面取得显著成绩的;

5.规章制度健全,管理工作成效突出的。

第三十三条 存在以下问题的重点研究基地,其评估结论为不合格。主管部门将视情况给予通报批评、限期整改,一年后复查。经复查仍不合格的,撤销重点研究基地资格。

1.依托高校对基地建设支持不力,每年经费投入不足或配套经费不到位的;

2.无正当理由,未按计划开展研究工作,或未取得研究成果的;

3.评估期内没有承担国家或省部级科研项目的;

4.违反经费使用规定,擅自挪作它用的;

5.科研成果存在学术质量低劣、抄袭剽窃等问题的;

6.评估材料中有弄虚作假、谎报数据等现象的;

7.经专家检查评估确认,其他高校同一研究方向科研机构的整体研究水平和实力已超过受评基地的;

8.严重违反本办法有关规定,产生不良影响的。

第十章 附则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从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由省教育厅负责解释。

第二篇:关于申报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关于申报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城市文化创新传播研究中心

2018课题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根据市社科联有关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课题立项工作的通知精神,经研究,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城市文化创新传播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2018课题开始申报,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立足于杭州城市文化创新传播实践,致力于科学研究的理论性与应用性相结合,更好地为杭州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体制机制创新服务,为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发展创新服务。

二、课题性质

立项的基地课题为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

三、立项计划

2018年拟立项课题5-6项。其中重点课题2-3项,成果形式原则上为著作;一般课题2-3项,成果形式可以是著作、研究报告或论文。论文或研究报告的研究时间均不超过一年,著作时间为1-2年。

四、相关要求

(一)课题方向

为提升研究质量、进一步推进研究创新,本基地2018的课题申报,要立足“城市文化创新传播研究”的研究主题,突出城市及城镇化发展的区域性特色,将传播与文化品牌与文化价值共享相结合,注重网络新媒体背景下文化资源的创意转化,从而引导城市文化传播的内容创新与形式创新。围绕基地两个基本研究方向:“城市品牌创新传播研究”与“公共文化与新媒体研究”,选题方向参考如下:

1.城市或城镇文化品牌传播研究 2.网络新媒体与社区文化共享研究 3.会展产业与城市国际传播研究 4.公共文化服务平台体系研究 5.城市文化空间与可视化传播研究 6.数字新闻与传播应用研究

7.产教融合背景下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研究 8.文化品牌与文化价值共享研究

申请人可根据个人研究特点和研究积累,结合参考选题设计具有创新个性的研究课题。选题要注重学理性与应用性相结合,优先考虑已有前期研究成果的申请项目,同时接受成果后期资助立项。对没有明确研究对象或问题指向的申请,一般不予受理。

(二)申请者条件

本次课题申报面向省内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社会团体等单位及其他经审查符合条件的机构组织和个人。每位项目负责人只能申报一项课题,且不能作为课题组成员参加其他项目的申请。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浙江省和杭州市社科规划课题未完成者不得申报基地课

题。

(三)经费资助额度

重点课题经费资助标准为2-3万元,一般课题经费资助标准为0.8-1万元。

(四)申报程序

请项目申请者严格按照基地选题要求,提交《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基地项目申请书》一式3份、《杭州市社科规划课题基地项目设计论证(活页)》一式7份(A4纸正反双面打印),并提交电子版一式1份发送至邮箱。申报项目经本中心学术委员会讨论、评审、表决,按照公平、择优的原则,最终确定。

五、受理时间

截止时间为2018年5月22日,申报表和活页可从杭州社科门户网站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科研部网站下载。

六、联系方式

课题申报受理联系人:莫伟维;电话:0571-88018754; 电子邮箱:moweiwei@zucc.edu.cn。

材料寄送地址:杭州市湖州街51号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文科二号楼306室,邮编:310015。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

城市文化创新传播研究中心

2018年4月30日

第三篇:关于组织申报2009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关于组织申报2009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应用心理学研究项目的通知

各单位:

2009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应用心理学研究项目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推动理论与技术创新,突出5·12汶川大地震的心理援助和灾后心理重建这一研究主题,充分发挥属地优势,为建设和谐社会服务,为政府决策服务,为提高人民群众的生命质量和生存环境质量服务,努力促进我省应用心理学学科建设的发展与繁荣,努力促进我省地震灾区重建。现将2009组织申报四川应用心理学研究项目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2009课题申报指南

(一)5.12汶川大地震灾后心理援助 1、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心理援助在应用心理学历史上的实践贡献和理论提炼研究

2、灾后心理危机的应对策略研究

3、如何克服灾后心理自闭、自责、自弃研究

4、幼儿、小学生、中学生灾后心理辅导研究

5、救助者灾后心理援助研究

6、关于社会心理援助资源的整合研究

7、关于心理援助的社会应急机制(包括政府应建立什么机构、出台什么规则等等)研究 8、5.12汶川大地震灾后心理重建的途径

9、对汶川大地震重灾区干部的阳光心理教育与辅导研究

10、灾难心理危机干预的社会支持系统研究

(二)自然突发事件心理应对及企事业员工心理辅助策略研究

1、震后事业单位心理辅助策略(1)领导干部心理辅助策略(2)中层干部心理辅助策略(3)一般员工心理辅助策略

2、震后企业员工心理辅助策略(1)高层管理人员心理辅助策略(2)中层管理人员心理辅助策略(3)一般员工心理辅助策略

(三)神经心理科学与地震应对策略

1、PTSD对大脑功能的影响

2、PTSD的神经心理康复

3、PTSD与大脑的可塑性

4、脑损伤后的认知可塑性研究

(四)社区心理学

1、灾后心理重建的社区心理学模式研究

2、灾后重建中的社区意识重塑的研究

3、社区归属感与心理复原力研究

4、灾后心理重建的积极心理学取向

5、灾后心理重建中的家庭治疗模式研究

6、临终人员的心理关怀研究

7、殡葬过程亲属心理援助研究

8、违法犯罪的社区心理矫治研究

(五)艺术心理学与艺术治疗

1、表达性音乐活动的精神病学研究

2、音乐治疗的互动模式研究

3、音乐与脑功能研究

4、戏剧治疗与心理剧研究

5、绘画与心理治疗

6、照片与家庭故事治疗

(六)学生心理健康

1、学生上网成瘾心理分析与教育对策研究

2、脑科学与学生潜能开发的机理研究与实验

3、不同类型大学生职业心理适应研究

4、学生学习情绪的调节与自我控制研究

5、网络环境下教学心理研究

6、大学校园暴力的心理研究

7、大、中、小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研究

8、宿舍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模式研究

9、大学生求职心理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10、关于大学生心理调适的创新模式的实践研究

11、大学新生心理适应研究

12、大学生恋爱婚姻观念的心理分析研究

13、大学生就业心理准备研究

(七)本土心理学研究

1、中国传统文化中本土心理学思想研究

2、“儒法墨道”四大家代表人物的心理学思想研究

3、“四大名著”中的应用心理学研究

4、中国古典爱情诗词中的心理学思想研究

(八)工程心理研究

(九)教师心理研究

二、项目申报程序及注意事项 1.应用心理学研究项目作为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和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的组成部分,由成都医学院四川应用心理学研究中心负责受理并组织初审或评审,具体规定见四川省社科联《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管理办法(试行)》、《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管理办法(试行)》及《四川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申报者可根据本课题指南方向,自行设计具体申报项目。

2.申报本项目的负责人必须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承担四川应用心理学研究中心课题尚未结题的项目负责人,不得担任本申报项目负责人。项目申报者要如实填写申报材料,并保证没有知识产权争议。如在申报中弄虚作假者,一经发现并查实后,将取消个人三年申报资格,并取消获准立项项目。有较好前期研究基础的项目优先考虑立项。

批准立项项目需与中心签订项目合同书。

3.本立项研究项目分为重点项目和面上项目两类。重点项目为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由四川应用心理学研究中心组织初审,报省社科规划办审核、评审和批准立项;面上项目为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由四川应用心理学研究中心组织评审,报省教育厅批准立项。

4.按照四川省社科规划办及四川省教育厅科技处有关规定,凡申报本中心课题,不占该校指标。各高校及相关机构对项目申报单位及个人要加强项目申报的指导与审核,确保申报质量。批准立项的研究项目,一般应在1到2年内完成,其中,面上项目1年完成。批准立项的项目,必须与中心签订项目责任书。

5.为保证项目评审的公正,要严格评审纪律,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评审前不得以任何形式走访评审专家,一经发现,取消申报资格。

6.项目申报所需的各种材料(管理办法、公告、项目申报书等)可在成都医学院四川应用心理学研究中心的网站浏览下载(网址:http://aprc.cmc.edu.cn/)。

7.本项目申报起始时间为2009年5月18日,截止日期为2009年9月30日(以邮寄申请邮戳为准)。申报单位应于截止日期前把审查合格的申报书一式5份(其中1份原件)及电子文档报成都医学院四川应用心理学研究中心办公室。

三、项目材料报送地址与联系方式

中心办公地址:四川省成都市蓉都大道601号成都医学院图书馆五楼 邮寄地址:四川省成都市蓉都大道601号成都医学院四川应用心理学研究中心

编:610083 办公室电话:028-68289216 传

真:028-68289216 电子邮箱:scaprc@126.com 电子网页:http://aprc.cmc.edu.cn/ 联 系 人:胡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成都医学院四川应用心理学研究中心

二〇〇九年五月八日

第四篇:西南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管理办法

西南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第一章

第一条 为加强我校人文社会科学科研平台建设,凝练学科方向和聚集人才,推动学科建设和人才队伍培养。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管理办法》、四川省社科联和省教育厅联合颁发的《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管理办法(试行)》,结合我校实际,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重点研究基地实行“机构开放,人员流动,合同管理”的运行机制。

第二章 管理体制

第三条 重点研究基地主要是以人文社会科学二级单位为依托的实体性重点研究机构。第四条 重点研究基地实行基地主任负责制。校级重点研究基地主任由依托单位推荐,学校任命;建设成为省部级重点研究基地后由学校根据相关规定程序聘任。受聘者年龄不超过60岁,任期不少于3年,连续聘任不超过三届,任职期间连续出国或病(事)假不超过4个月。

第五条 基地主任的主要职责是:

1.负责制定并实施重点研究基地学术发展和全面建设规划。2.负责制定并实施重点研究基地各项管理规章制度。3.负责提名副主任聘任人选并报基地学术委员会批准。

4.负责聘任专兼职研究人员、科研秘书及资料网络管理人员。5.负责基地日常管理,筹集和批准使用经费。

6.负责向学校科技处、主管校领导及相关主管部门汇报工作。第六条 基地学术委员会是重点研究基地学术研究指导机构。1.学术委员会组成人员应为单数且不少于5人。学术委员会委员应是省内、国内同学科领域的著名学者,年龄原则上不超过65岁且身体健康;应注意吸收中青年学者。学术委员会成员(包括正副主任)中本校学者不应超过三分之一。学术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报科技处备案,主任经全体学术委员会成员选举产生,由依托院系院长聘任。建设成为省部重点研究基地后由学校聘任。重点研究基地主任(所长)不能兼任学术委员会主任。

2.学术委员每届任期四年,每届更换人数不得少于三分之一。学术委员会每年至少举行一次全体会议。学术委员会成员的产生办法以及换届、增补、主任人选、民主表决程序等事项,应在章程中做出明确规定。学术委员会章程应报科技处或主管部门备案。

第七条 人员管理。围绕基地建设研究目标,人员由各学科、各院系科研人员组成,人事关系仍在本院系,以项目为纽带,自由流动。基地人员由基地主任聘任,双方签订合同,合同交科技处和人事处备案。

第八条 学校科技处为负责重点研究基地管理的职能部门。

第三章 建设目标和条件

第九条 重点研究基地以建设成为省部级重点研究基地为最终目标。具体要求是: 1.科学研究:围绕四川省和国家发展战略,针对学科前沿和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组织高水平科研项目,产出创新性成果,促进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协调发展与促进学科交叉融合,使科学研究的整体水平居省内第一,国内领先,并在国际同类研究领域享有一定学术声誉,成为名副其实的知识创新平台。

2.人才培养:通过科学研究,培养高素质的学术带头人和中青年学术骨干,建立一支团结协作、结构合理的科研团队;通过课程开发和吸收研究生参加课题组,促进最新研究成果

向教学层面转化,更新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水平,培养硕士、博士等高级专门人才;为社会各界提供以知识更新为主要内容的培训,使其成为全国同类研究领域的专门人才库和人才培养培训基地。

3.学术交流和资料信息建设:通过举办全国或国际学术会议,接收国内外访问学者,建立图书资料库、数据库和专业化的信息网络等措施,协调本研究领域的省或全国性学术活动,发挥对外学术交流窗口作用,成为本学科或研究领域的省或全国学术交流和资料信息基地。

4.咨询服务:通过主动承担应用部门的研究课题、吸收实际部门工作人员参加课题组开展合作研究、鼓励专兼职研究人员担任实际工作部门顾问等措施,面向各级政府及社会各界开展咨询服务,提高解决重大实践问题的综合研究能力和参与重大决策的能力,成为省或全国知名的思想库和咨询服务基地。

5.深化科研体制改革:应把制度创新作为重点研究基地建设的关键,通过建立课题组研究人员聘任制,形成机构开放、人员流动、内外联合、竞争创新、“产学研”一体化的运行机制,不断探索创新,在学校和高校科研体制改革方面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

各重点研究基地应全面落实上述五项任务,充分发挥“思想库”、“信息库”和“人才库”的作用。各依托单位应以重点研究基地建设为龙头和契机,推动我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体制改革和科研工作的全面发展。

第十条 校级重点研究基地的申建条件

1.申建校级重点研究基地须具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跨学科性质。2.申建校级重点研究基地须具有明显的开拓性研究领域。3.有相对独立的办公、资料场所。

第十一条 校级重点研究基地5年为一个建设周期,如成功申建省部重点研究基地,校内培育建设即结束。

第四章 经费管理

第十二条 校级重点研究基地经费来源主要包括: 1.学校投入的建设经费,每个基地50万元。2.重点研究基地从各级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国际合作组织等争取的纵横向科研项目经费。

3.重点研究基地通过为社会提供咨询服务和短期培训等而获得的各种经费。4.社会捐赠。

第十三条 重点研究基地所有经费纳入学校财务统一管理。第十四条 学校经费按照建设周期每年拨付10万元。

第五章 校级重点研究基地申建审批程序

第十五条 申建校级重点研究基地的程序如下:

1.校级重点研究基地的申请由院(系、所)推荐。推荐名额与推荐材料以当年发布的通知要求为准。

2.申建校级重点研究基地须填写《西南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申请书》,所在学科群学术委员会签署推荐意见,依托单位主要领导签署担保承诺意见,按要求上报科技处。

3.校级重点研究基地的评审采取校外专家通讯评审和校内公开答辩相结合的方式。科技处根据申请条件,对申报材料进行资格审查。资格审查通过后,将申报材料送校外专家通讯评审。校外专家评审之后,科技处组织专家组听取重点研究基地的申请者的公开答辩。

4.科技处结合申报材料、校外专家评审意见和答辩情况,提出校级重点研究基地拟建名单,报校长办公会议决定,并予以公示。

第十六条 校级重点研究基地遵循“成熟一个建设一个,容许空缺”的原则。

第六章 考核评估

第十七条 考核的内容主要包括:

1.经费:校级重点研究基地进校经费不少于10万元。

2.科学研究:省部级及以上纵向项目不少于2项,横向科研项目不少于5项;科研成果中CSSCI来源期刊系列学术论文不少于5篇、被采纳研究咨询报告不少于2篇。

3.学术交流和资料信息建设:至少举办1次国内学术会议;开办基地网站,信息更新速度快;图书资料每年新增不少于500册。

第十八条 建设周期结束考核

1.申建省部重点研究基地成功,即考核合格。

2.建设周期结束不能成功申建省部重点研究基地者,根据考核情况和建设总结报告,经专家评审,确定是否继续资助建设。

第十九条 考核程序和材料

1.考核由基地在每年12月底基地上报考核报告及相关证明材料,科技处根据上报材料和本办法提出考核意见。

2.建设周期完成考核,由基地提交建设总结报告及相关材料,科技处组织考核专家组,听取基地汇报,专家提出考核意见,科技处上报校领导。

第七章 附 则

第二十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由学校科技处负责解释。

第五篇:新疆财经大学自治区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管理办法[定稿]

附件16:

新疆财经大学自治区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

研究基地管理办法

为保证我校自治区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以下简称基地)能够顺利实施,保证基地管理科学高效,促进我校人文社会科学发展,提升我校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研究、解决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能力和水平,特制订本管理办法。

一、组织管理

(一)基地采取打破院部界限、跨学科建设的原则,由自治区教育厅与我校共同建设、以我校自建为主。教育厅以重大项目立项和专项经费支持等方式给予支持。

(二)在学校领导下,科研处对基地的建设进行指导和协调。学校根据有关规定和基地建设与发展的需要,对有关经费、人才、职称、设备等方面进行政策倾斜。

(三)基地实行主任负责制,主任任期不少于4年,连聘连任原则上不超过2届。基地负责人全面负责基地的建设与发展。基地内部建立一整套规章制度,明确各方面的责、权、利,报经学校批准后,在科研处等有关部门的指导和协调下,由基地负责人全面加以贯彻实施。

二、人员管理

(一)基地专兼职研究人员实行聘任制,由主任与研究人员签订责、权、利明确的定期聘任合同。各专兼职研究人员由主任按“带课题和经费进基地、完成课题后出基地”的要求聘任。

(二)为保证基地的稳定性和开放性,校内研究人员数与校外研究人员数应当保持或低于3:1的比例。

三、招标项目管理

(一)各基地招标项目设置:每年设重大项目一项,资助12万元,研究期限:3年;设重点项目二项,每项资助8万元,研究期限:3年;设一般项目六项,每项资助2万元,研究期限:2年。非我校立项项目数不少于1/3。

(二)项目招标程序为:

1.招标项目指南由基地提出,科研处审核后面向社会发布。

2.科研处对申请者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形式审查,组织专家进行评审,形成拟立项项目一览表,最后经基地学术委员会终审。评审过程实行回避制度。

3.评审通过项目报送教育厅审核,经公示无异议后由基地与项目负责人签订立项合同。

(三)项目立项后,项目主持人应按要求填写《项目研究计划书》。基地根据计划书对项目研究进行检查,项目负责人必须按照要求提供项目进展情况,由基地学术委员会评议。

四、招标项目结题验收条件(一)重大项目结题验收条件: 1.提供结题研究报告。

2.在新疆财经大学认定的权威核心期刊发表1篇或重要核心期刊发表2篇相关学术论文。3.提交2篇研究咨政报告(每篇3千~5千字)。4.被自治区党委、政府省部级(含兵团)以上领导批示或厅局级部门(含)以上或大型企业采纳1篇研究咨询报告。

(二)重点项目结题验收条件: 1.提供结题研究报告。

2.在新疆财经大学认定的重要核心期刊发表1篇或区外CSSCI核心期刊发表3篇相关学术论文。

3.提交2篇研究咨政报告(每篇3千~5千字)。4.被厅局级(含)以上主要领导批示1篇研究咨询报告或被大型企业采纳1篇研究咨询报告。

(三)一般项目结题验收条件: 1.提供结题研究报告。

2.在区外CSSCI期刊上发表2篇相关学术论文。(四)校外主持人课题组人员构成:重大项目至少6人(其中含校内3人);重点项目至少4人(其中含校内2人);一般项目至少2人(其中含校内1人)。

(五)论文署名要求:

1.论文单位双署名:新疆财经大学XXXX研究中心、新疆财经大学XXXX学院。

2.作者简介双署单位名:新疆财经大学XXXX研究中心研究员、新疆财经大学XXXX学院教授。

3.研究方向注明制:XXXX研究方向(重点研究基地的方向)。

(六)项目标注要求: 基地项目研究所取得的著作和研究报告类成果,须在封面显著位置注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基地基金资助”。用英文出版的研究成果注明:Supported by the Fund of the Key Research Center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in the gener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f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未按上述要求标注者,一律不予结项。

五、成果管理

(一)基地项目的中期检查报告、终结报告、成果验收鉴定及最终成果,应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文社会科学基地科研项目管理办法》及《新疆财经大学自治区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管理办法》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二)基地资助的项目研究成果,其著作权由资助方、基地和作者三方共同享有。

六、学术交流管理

基地1至2年应主办一次及以上全国性或国际性学术会议,借以研讨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跟踪国内国际学术前沿,并发挥全区学术交流中心的作用。会议结束后,基地应及时向科研处报送有关材料。

七、经费管理

(一)学校按教育厅同期经费投入数额1:1的比例配套投入。教育厅投入和学校配套的基地建设经费应专款专用。其中,用于科研课题的经费不得少于2/3,用于图书资料和学术会议经费不得超过1/3。

(二)基地可以接受企业、社会组织及个人捐赠资金和设备,按照捐赠者意愿充实研究经费、改善办公条件和适当提高基地工作人员的津贴等福利待遇。基地受托开展的横向课题研究按照合同约定执行。基地也可以通过咨询、培训等服务方式创收。各项收支活动按照新疆财经大学有关财务管理制度执行。

(三)自治区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经费的使用严格按照经费预算中的项目类别来使用,不得互相交叉。

(四)基地招标项目中,本校教师负责的项目,立项后资助经费应全额拨付至科研处,经基地负责人审核签名后由科研处按照《新疆财经大学纵向课题经费管理办法》统一管理。校外人员负责的项目,立项后经费全额拨付至负责人所在单位管理。

(五)基地招标项目经费报销比例为:立项后50%、中期检查合格后30%、结项后20%的比例进行。

八、档案管理

各基地应建立完备的科研档案管理制度,并指定专人负责档案管理工作。档案管理的范围包括:

1.科研人员档案,如聘任合同书,出国学术交流证明等;

2.科研项目档案,如立项通知书、委托研究合同书等; 3.科研成果档案,如研究成果正本,奖励证书等; 4.学术会议档案,如会议通知,会议论文,会议纪要等;

5.工作报告档案,包括各类工作报告,学术委员会会议纪要及决议文本,基地大事记等; 6.其他档案。

九、检查评估

(一)为了促使基地尽快达到建设标准,学校每年检查一次基地建设计划的执行情况;

(二)学校每2年组织一次基地评估活动,评估的主要内容是:

1.基地达到建设标准的情况;

2.基地在设施、经费、政策等方面建设的实施情况; 3.基地负责人的工作绩效。

检查评估不合格的将不在列入新一轮基地建设计划。

十、附则

(一)各基地制定的内部管理规章制度不得与本办法冲突。

(二)各基地对外名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新疆财经大学××研究中心。

(三)本办法由科研处负责解释,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下载陕西省教育厅关于印发《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word格式文档
下载陕西省教育厅关于印发《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