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角色体验法在实习生安全教育中的应用
精品学习文档
浅谈角色体验法在实习生安全教育中的应
用
[摘要]目的探讨角色体验法在传染病外科实习护生护理安全教育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本科室2016届实习护生作为对照组,2017届实习护生为试验组。对照组根据实习大纲,制定培训计划,采用常规教学方法,以PPT授课为主;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护患角色体验法教学,即让护生分别扮演护士和患者,通过切身体验来增强学习效果,强化工作责任感。结果试验组在理论、实际操作方面的考核成绩及护理安全意识上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角色体验法在护理安全工作培训中有较好成效,可以采用并推广。
[关键词]角色体验法;传染病外科;护生;护理安全教育
传染病外科医护人员是高危暴露人群,尤其护生接触患者体液、血液、引流液较频繁。护生初入临床时对理论的转化,医、护、患之间的沟通及临床环境皆不适应,再加上对传染病知识的了解有限,导致其对传染病医院工作具有一定的畏惧心理,给实习带来一定影响。为了避免护生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差错或隐患,以前人的经验予自身警醒,使之能铭记于心,减少不必要的差错,我科在常规教学方法的基础上
精品学习文档
增加了角色体验法教学。角色体验即角色扮演,就是将自己暂置于他人的社会位置,并按照这一位置所要求的方式、态度行事,以增进对他人社会角色及自身角色的理解,从而学会更加有效地履行自己的职责[1]。在增加学习趣味性的同时又能使临床知识印象深刻,是一种优于换位思考的换位体验方法。现具体介绍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取解放军第三〇二医院肝胆外科一中心2016届实习护生40名为对照组,2017届实习护生40名为试验组。2组在年龄、性别、学历、入院成绩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模式,即按照实习大纲制定培训计划,每周进行培训,由护师职称以上的医护人员主讲,以课堂授课方式,讲述常规理论及实际操作知识;结合自身工作经验,讲述工作中常见的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及避免方法,以汲取经验教训,同时解答护生有关护理安全的相关问题。
1.2.2试验组
在对照组常规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增加角色体验法。
1.2.2.1案例选择
精品学习文档
角色体验案例一部分选自我院上报的常见护理不良事件及往年护生中易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另一部分选自《临床护理异常事件》[2]。案例共分为4类主题:①查对制度异常事件。包含给药错误、标本采集错误、标签粘贴错误及执行口头医嘱错误等。②管道异常事件。包括腹腔引流管脱落、患者自行拔胃管及静脉置管脱管等。③职业防护类事件。常见手卫生、针刺伤及刀片划伤等。④沟通不良事件。包括工作沟通时用语不当,穿刺失败时的处理不当等。
1.2.2.2剧本制作
由我中心具有5年资历以上护士组成角色体验剧本创作团队,共12名,分为4组,每组各负责1类主题,编写5个案例剧本,共20个。护士长和4名主管护师给予指导并修改。每个案例剧本应最大程度还原事实,如有输液、抽血等穿刺,可真实操作。每名护士体验控制在1次以内,如果有刺伤、划伤等情节,可由头皮针帽、棉签棒替代。剧本内容应通俗易懂、突出关键点,每个剧本避免时间过长,须控制在10min之内。
1.2.2.3实施培训
实习期为5个月,每月更换一轮实习护生,每轮约8人,每月前2周进行角色体验教学,每周2个案例,4类主题共4个案例,后2周进行出科考核。每轮实习护生分成A、B组,每组负责1个案例,分工扮演护士、患者及家属等。指
精品学习文档
导老师提前1周下发剧本,并详细讲解角色内容特点和培训目的,实习护生可以提前进行自我练习,揣摩角色,熟悉相关操作流程,并准备好所需物资,以便控制培训时间。A组的实习护生在进行角色体验时,B组的实习护生旁观并给予评价,说出自己的体会。每名实习护生既要进行角色体验,又要作为观众进行评判,角色互换,加强体会。4组指导老师全程督导,并给予评价,包括操作流程是否规范,职业防护是否做到位等。组织实习护生对护患矛盾中的关键因素和沟通要点以及师生共同面对不良事件的关键点等进行集中讨论,对交流工作中遇到的现存或潜在的不安全因素,老师给予 一对一 答疑。4组案例的角色体验、课后交流体会及指导老师的评价总结全程不超过2h。
1.3效果评价
2组实习护生出科时均进行相关考核和评价,包括临床护理安全案例考核、护理防护操作考核及护理安全意识评价3个方面。临床护理安全案例考核分为主观题和客观题,内容涉及护理核心制度、操作常规、防护知识及护患沟通等;护理防护操作考核包括穿、脱隔离衣,戴口罩、手套及模拟针刺伤的处理流程;护理安全意识评价是带教老师通过观察实习护生日常工作的护理安全隐患问题进行记录,给予评价。理论和实际操作均以百分制计,60分合格,护理安全意识评价以 有 或 无 表示,如实际操作后没有洗手,或洗手
精品学习文档
不规范均填写 无,规范洗手则填写 有。
1.4统计学处理应用
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呈正态分布,用x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实习护生在理论和实际操作成绩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2.22组实习护生护理安全意识评价均由带教老师给出。2组在手消毒意识、操作使用护具及查对意识方面均无显著差异,反映出在日常工作中,对于一般的常规知识,2组执行情况没有区别。而在正确处理锐器、操作前后有良好的沟通及对污染废弃物处理上,2组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表明在基础培训上增加角色体验教学,对实习护生的学习、实践皆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3讨论
角色体验法的基本特征是亲历性,只有亲历,才能触动人的心灵并产生情感、生成意义、发展素质[3]。试验组在实际操作时沟通技巧方面表现较为突出。有文献表明80%的护理纠纷是由于沟通不良或沟通障碍导致的[4]。尤其在低年资护士中出现率达80%以上[5],因此护生有必要加强医患沟通培训。医学领域还有许多我们尚未研究清楚的地方,但一些
精品学习文档
力所能及的关爱行为和语言却是温暖病患内心的良药。与对照组相比,进行角色体验后,试验组学生更能切身体会所处角色的心态和感受,在工作沟通中注意可采用或须避免的语言,对于今后工作中的护患关系处理,能从患者的角度深刻体会患者的需要,这无疑是优质护理最好的诠释。角色体验法加强了护生职业防护安全意识。试验组在锐器及污染物的处理,操作中沟通的意识上比对照组要突出。因传染病医院的特点,尤其外科经常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医护人员受到职业危害的风险更大,有调查显示传染病医院职业暴露总体来说还是护士的发生率最高(76.32%)[6],因此要重视安全教育的有效性,实力推进标准预防的有效落实[7]。而角色体验方法可通过实际穿刺或模拟针刺伤的过程,使护生对案例有深刻的记忆并增加对错误操作的规避经验。角色体验法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提高了护生的反思能力。体验课设置讨论环节,鼓励大家积极讨论甚至辩论,通过发散思维,有利于培养护生灵活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通过案例,护生可反思自己平常工作中是否存在类似问题,尤其是一些敏感问题。当面对患者提出的职业范围以外的请求,应如何解决和应对,既要具有人文精神和职业礼貌,又要保持一定的隐私距离,这些无疑都是护生走上工作岗位须具备的成熟表现。角色体验有助于护生快速地从理论走向实践。这种角色体验法,可以将护生代入场景,促使护生认识到如何利用有
精品学习文档
效的操作和沟通方式,避免给患者带来不适,减少矛盾因素。
4小结
通过2种教学方法的比较,角色体验教学方法取得突出成绩,但仍有须要加强的环节,比如沟通场景和技巧、污染废弃物的处理等,因为案例有限,实际工作中会遇到更多个性化的问题,须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强化。针对这些弱项下一步可以采取强化培训[8],相对于常规教学方法,角色体验教学在护生培训中取得了明显增强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咏梅,钟建华.角色扮演法在手术体位教学实践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6):458-459.
[2]吴惠平,宋晨.临床护理异常事件案例分析与预防[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3]季诚,谢幸尔,陶凤燕,等.体验式教学在新护士依法施护培训中的实践与成效[J].中华护理杂志,2015,50(3):332-335.
[4]蔡翠梅,曾荣华.医疗护理中的护患沟通及其技巧浅析[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1,22(1):112-113.[5]张继红.传染病科护士的职业防护[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7,1:71-72.[6]李可萍,袁月,贾红军,等.传染病医院职业暴露调查与管理[J].中国病案,2013,14(12):38-39.精品学习文档
[7]刘振声,金大鹏,陈增辉.医院感染管理学[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0:18-22.[8]秦玉玲,宋兵,张魏,等.强化培训对塞拉利昂军队医护人员传染病职业防护的干预效果[J].传染病信息,2018,31(1):43-47
第二篇:浅谈体验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体验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黄益兰 邵兰英(重庆市云阳县桑坪镇桑坪小学)
“体验式学习”一般指个体经验的获得及行为变化的过程。体验,指学习者通过时间来认识事物,在亲身经历的学习与探究活动中获得亲身感受,融入自身的经验之中,并对原有经验发生影响,是影响学习者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重要活动。体验式学习泛指学习者亲身介入实践活动,通过认知、体验和感悟,在实践过程中获得新的知识、技能、态度的方法。
1、帮助学生进行体验式学习
(1)善于把生活经验转化为数学思想
数学课程标准制定了小学数学学习期间应达到的情感态度目标:“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数学方法来解决,并可以借助数学语言来表达和交流。”例如“圆的性质”一课教学片断:师:“车轮是什么形状的?能不能做成三角形?四边形?”学生被逗乐了:“不能”,“他们无法滚动”。老师又说:“那么就做成椭圆形吧!”学生大笑:“这样一来,车子滚动,会一会儿高一会儿低呢!”于是教师便组织学生进行探究“为什么车轮要做成圆形的”。通过讨论,学生悟出了车轮要做成圆形的道理,从而建构形成了对圆的性质、意义的理解。
(2)允许质疑,张扬个性
数学的实践活动是将数学生活化、应用化的重要载体。学生在数学的实践活动中,同时也增进了对数学现象的体验。例如教学“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笔算”时,教师设计了如下内容:出示——“有48个桃子,平均分给两个猴子,每只猴子分多少个?”学生列出算式:48÷2。教师提问:“为什么用除法计算?”(强化除法意义,借助数学语言表述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表示把48平均分成2份。”学生可以口算出结果,教师提出竖式又该怎样写呢?
怎样才能让学生体验除法的过程呢?教师设计了如下活动:学生用小棒代替桃子实际分一分,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分的。“先分4捆整捆的,每份是两捆,再分8根单根的,每份是4根。合起来是24根。学生根据分小棒的过程,先分整捆的在笔算时表示从十位(高位)算起,再分单根的表示再用个位上的数去除以除数,从而得出了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正确的笔算方法,而不是由教师硬性规定、直接灌输机械得来的。在学习过程中,不但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学生知道笔算其实就是用竖式代替了用小棒来分,将生活化的内容抽象到数学知识,收到良好效果。
(3)让学生充分经历和感知 贵州教育家汪广仁说:“学生对于一件事情、一个新知识接受起来是要有一个过程的,学生的这种经历在学习中是十分必要的。”如果没有这种经历,学生对于知识的接受仍然是机械和被动的。这种接受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灵活运用。对知识的不理解也会导致学习的枯燥,对学习产生厌烦的思想。
因此,在教学中充分理解知识有利于更好地学习。这一点在数学教学中显得更为重要。例如“圆的周长”一课,教师为学生充分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创造时间、空间,让小组长动手实践,探索圆的周长和直径之间比值,生生之间充分的交流,揭示出圆周率的意义,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我相信,这种经历会给学生留下难忘的印象。
正如《数学课程标准》标准中指出的,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乐于为学生营造自由、探究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从而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探究的时间可能会花很多,但都是值得的。可用一节课探究,再用一节课结论。一些重要的课就是应该需要多花费一些时间去探究,我们不必完全受教材、课时的限制。
2、思维的训练也是一种体验
在数学教学中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样能使学生感受数学的奥秘,体验学习的乐趣,为学生开启数学之门。
(1)语言表述的训练是促进学生思维的基本方式 一个学生能清楚流利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讲清解题思路,就能在提高语言表达的同时更发展思维。正是具有了敏锐的思维,才能准确流利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数学大师陈省身说: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对学生思维培养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因此,数学课上应特别注重语言的表达:一方面教师指导学生使用规范的语言回答问题,另一方面要给学生完整充分表达自己观点的时间。
(2)每日一题——思维训练的好方法 每天给学生介绍一道思维训练题,是促进学生思维的好方法。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有选择的完成,同时教师鼓励学生互相讲解和分析,学习氛围就会浓厚。例如学习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的计算,教师可以设计如下练习:()÷8﹦67„„(),余数可以分别是();当余数是()时,被除数是()。这里有3方面的训练:一是强化余数要比除数小这一基本知识;二是进一步明确在有余数的除法里,被除数﹦商×除数+余数;同时让学生注意到“分别是()”需要填出符合条件的所有答案。有些教师认为每日一题必须给学生逐题讲解、批改,设立这一内容不但增加教师的负担,同时又给学生增加了一项作业,不符合当前教改所提倡的减负。其实不是这样的,只是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学习环境。体验学习是学生主动地学,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给学生充分的自由空间,促进学生互相探讨,合作交流,实现语言、思维的双向提高。
总之,多给学生自主体验探究知识的机会,教给学生自主体验探究知识的方法;多给予学生鼓励,让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体验式教学就会融入到数学课堂之中,成为学生打开数学之门的金钥匙。
(来源:《中国教育科学》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三篇:核磁共振法在高分子材料中的应用
核磁共振法在高分子材料中的应用
摘要:本文介绍了不同核磁共振方法和技术在高分子材料研究中的应用。主要论及核磁共振的常规氢谱、碳谱、多脉冲技术,以及固体核磁共振仪、核磁共振成象技术和核磁共振在高分子科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核磁共振方法;高分子材料
核磁共振波谱是研究原子核在磁场中吸收射频辐射能量进而发生能级跃迁现象的一种波谱法。通常专指氕原子的核磁共振波谱(质子核磁共振谱)的研究。同一核素的原子核在不同化学环境下能产生位置、强度、宽度等各异的谱线,为研究复杂的分子结构提供重要的信息。
1核磁共振基本原理
核磁共振研究的对象为具有磁矩的原子核。原子核是带正电荷的粒子,其自旋运动将产生磁矩,但并非所有同位素的原子核都有自旋运动,只有存在自旋运动的原子核才具有磁矩。原子核的自旋运动与自旋量子数 I 相关,I=0 的原子核没有自旋运动,I≠0的原子核有自旋运动。核磁共振研究的主要对象是 I=1/2 的原子核,这样的原子核不具有电四极矩,核磁共振的谱线窄,最易于核磁共振检测。原子核同时具有电荷及自旋,根据古典电磁学理论,旋转的电荷可视为环电流,故原子核也有对应的磁矩μ,其与自旋角动量P 成正比,关系如下:
μ = γ P = γI(1.1)磁矩和自旋角动量之间的比例常数定义为旋磁比γ,旋磁比随原子核种类而有所不同,I为自旋算符,P为角动量算符,是Plank常数h除以2π。当受到外加磁场B0影响时,具自旋角动量的原子核其能级会分裂为(2I+1)个非简并态,两个能级的能量差为 ΔE=-γ B0。核磁共振就是样品处于某个静磁场中,具有磁距的原子核存在着不同能级,用某一特定频率的电磁波来照射样品,并使该电磁波满足两个能级的能级差条件,原子核即可进行能级之间的跃迁,发生核磁共振。在考虑磁距与磁场相互作用时,可以用量子力学或经典力学加以处理。每一种处理都有其方便之处。对于弛豫和交换过程以经典处理更为合适;而在讨论化学位移和自旋耦合时,须要使用能级知识,因而要用量子力学进行处理。核磁共振在聚合物研究中的几种用途 2.1高分子的鉴别
1H-NMR主要研究化合物中1H原子核的核磁共振。它可提供化合物分子中氢原子所处的不同化学环境的它们之间的相互关联的信息,从而确定分子的组成、连接方式及空间结构等。而113C-NMR主要研究化合物中碳的股价结构,特别是在高分子结果分析中,研究的归属很有意义。高分子化合物主要由碳氢组成,所以用1H谱和13C谱来研究聚合物的结果无疑是很合适的,特别能解决结构分析问题。而对于一些结构类似的聚合物,红外光谱图也基本类似,这是利用1H-NMR或13CNMR就很容易鉴别。例如:聚烯烃的鉴别,聚丙酸乙烯酯和聚丙烯酸乙酯的鉴别及未知物的鉴别等。
2.2共聚组成的测定
由于NMR谱峰的强度与该物质相应的元素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尤其是对于1H-NMR,共振峰的积分面积正比于相应的质子数,所以可以通过直接测定质子数之比而得到各基团的定量结果。因此,利用NMR研究共聚物组成最大地有点事不用依靠已知标样,就可以直接测定共聚物组成比。
2.3支化结构的研究
碳谱中支化高分子和线型高分子产生的化学位移不同,由于支链会影响到主链碳原子的化学位移,且支链的每一个碳原子也有不同吸收,所以支化结构为一系列复杂的吸收峰。
2.4高聚物立构规整性测定
只有通过研究链的精细结构才能够观察到同一氢核在不同立体化学环境中的差别,必须在高磁场强度下测量。核磁共振技术在高分子材料研究中的具体应用 3.1固体核磁共振波谱技术
NMR核磁共振波谱仪是高分子材料结构和性能的重要表征技术。近年来,NMR新技术层出不穷,已可以从分子水平研究材料的微观结构。NMR成像技术可以跟踪加工过程中的结构和形态的变化。固体高分辨率NMR技术已经在高分子结构研究中应用十多年了。它特别适用于两种情况1)样品是不能溶解的聚合物,例如交联体系;2)需要了解样品在固体状态下的结构信息,例如高分子构象、晶体形状、形态特征等。由于13C的自然丰度较低,磁旋比也小,所以往往对样品采用魔角旋转(MAS)、交叉极化(CP)及偶极去偶(DD)等技术来强化检测灵敏度。固体NMR谱的各向异性加宽作用可以通过MAS加以消除,从而获得与溶液谱一样的自旋多重化精细谱带,使峰变窄,提高分辨率。高功率的质子偶极去偶技术(DD)用来消除H-X(X=13C,19F,29Si)的偶极作用。交叉极化(CP)则通过Hartman-Hahn效应,在合适的条件下采样,可以提高检测灵敏度。MAS/DD/CP三项技术综合使用,便可得到固体材料的高分辨C-13核磁共振谱。
固体NMR在高分子材料表征中的重要用途之一是形态研究,高分子链可以有序的排列成结晶型或无规的组成无定形型,结晶型和无定形型相区在NMR中化学位移不同,可以很容易地加以区别。NMR技术的各种驰豫参数也可用来鉴别多相体系的结构。尤其当各相的共振峰化学位移差别很小时,驰豫参数分析相结构就显得格外重要。相结构研究中常用的驰豫参数有自旋-晶格驰豫(T1),自旋-自旋驰豫(T2)及旋转坐标中的自旋-晶格驰豫(T1p)等。对于多相聚合物体系,如热塑性弹性体,由硬段和软段组成,由于软,硬相聚集态结构,玻璃化温度上的明显差别,在NMR实验时,可利用软,硬段驰豫时间的不同,来分别研究软硬相的相互作用及互溶性。弹性体材料有重要的工业应用价值,因为弹性体在玻璃化转变温度之上可以进行取向运动,且在高弹态时偶极耦合作用比玻璃态时小,特别适用于固体NMR来进行结构分析。只要采用较低的MAS转速及较低的偶极去偶功率,就可以得到高分辨的固体NMR谱,从而分析其网络结构。
3.2 二维核磁共振波谱技术
二维核磁共振谱的出现和发展,是近代核磁共振波谱学的最重要的里程碑。J.Jeener在1971年首次提出了二维核磁共振的概念,但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Ernst对核磁共振技术的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再加上他对脉冲-付立叶变换核磁共振的贡献,Ernst教授荣获了1991年诺贝尔化学奖。这进一步说明了二维核磁共振的重要性。
异核2DNMR技术在研究高分子链时,根据1H谱与13C谱化学位移的相关性,在对H1谱进行构象-序列分析方面,可发挥很大的优势。如下例所示:二维核磁共振研究PVC的微观结构。利用二维核磁技术研究PVC的基础在于已经建立了一维核磁共振的碳谱和氢谱并且对谱峰有了一定的结构归属。二维核磁共振相关谱可以进一步提高碳谱和氢谱的分辨率,完整的给出PVC的空间序列结构。在PVC的一维氢谱中,不能很好地分辨不同空间序列结构中的亚甲基质子。次甲基-亚甲基耦合形式很复杂,但用二维NMR实验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如图3~5所示。
用固体核磁技术与二维核磁技术相结合,可以表征固态物质的非均匀性。用液态中的NMR交叉驰豫有关的现象可以研究固态物质的结构。图6为苯乙烯和聚乙烯甲基醚的二元共混体的1D固态质子NMR谱,浇铸是在甲苯(共混体BT)或氯仿(BC)溶液中加入石油醚而得,谱图上仅由微小差别,并不能得出不均匀性的结论。图6a,b是二元共混体的的2D自旋扩散谱。
芳香族质子峰是聚苯乙烯的特征峰,而OCH3,OCH峰则是由聚乙烯甲基醚产生的,这两峰间的自旋扩散提供了所需的信息。BC共混体的2D谱在上述共振间无交叉峰,因而应是均匀的,看来没有含两种高聚物的混合区域。BT共混体的2D谱则显示不同高聚物峰间强的交叉峰,因此,有一个两高聚物在分子水平上混合物的均匀区域。结果证明,不同区域的准确组份不能用2D自旋扩散谱单独测定。然而,结合选择性饱和实验,证明用一简单的三相模型可以得到共混体BT的组份。虽然在概念上实验是很简单的而结果却很丰富,但实验的要求却比溶液中严格的多。为了得到足够的谱分辨率需要魔角样品旋转,多脉冲偶极去偶。结语
NMR技术即核磁共振谱技术,是将核磁共振现象应用于分子结构测定的一项技术。对于有机分子结构测定来说,核磁共振谱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核磁共振谱与紫外光谱、红外光谱和质谱一起被有机化学家们称为“四大名谱”。目前对核磁共振谱的研究主要集中在1H和13C两类原子核的图谱,其在高分子材料中的应用得到很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高家武等.高分子材料近代测试技术.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4 [2] 薛奇编.高分子结构研究中的光谱方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3] 朱诚身.聚合物结构分析(第二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100-130 [4] 宁永成.有机化合物结构鉴定与有机波谱学.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0
第四篇:解析法在几何中的应用 -
大庆师范学院物电学院课程论文
解析法在几何中的应用
姓名: 周瑞勇
学号: 20100107146
5专业: 物理学
指导教师: 何巍巍
解析法在几何的应用
周瑞勇
大庆师范学院物理与电气信息工程学院
摘要:通过分析几何问题中的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用最简练的语言或形式化的符号来表达他们的关系,得出解决问题所需的表达式,然后设计程序求解问题的方法称为解析法。关键词:几何问题,表达关系,表达式,求解问题
一前 言
几何学的历史深远悠久,欧几里得总结前人的成果,所著的《几何原本》。一直是几何学的坚固基石,至今我国中学教学的几何课本仍未脱离他的衣钵。长期的教学实践证明,采用欧式体系学习几何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但是,事物都有两重性。实践同样证明,过多强调它的作为也是不适当的。初等几何的构思之难,使人们为此不知耗费了多少精力,往往为寻求一条神奇、奥秘的辅助线而冥思苦索。开辟新的途径,已是势在必行。近些年来,用解析法、向量法、复数法、三角法证明几何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数学工作者的重视。
由于平面几何的内容,只研究直线和园的问题,所以我们完全可以用解析法来研究几何问题。解析法不仅具有几何的直观性,而且也还有证明方法的一般性。综合几何叙述较简,但构思困难,而解析法思路清晰,过程简捷,可以作为证明几何问题中一种辅助方法,两者课去唱补短,想得益彰。
二解析法概述
几何数学主要是从几何图形这个侧面去研究客观事物的,其基本元素是点,代数学则主要是从数量关系这个侧面来研究客观事物,其基本元素是数。笛卡尔综合了前人的成果,创立了坐标概念,把代数学和几何学结合起来,于是产生了以研究点的位置和一对有序实数的关系、方程和曲线以及有研究连续运动而产生的一般的变量概念为主要内容的新的数学分支——解析几何学。
平面几何是研究平面图形性质的科学。组成平面图形的元素是点、线(包括曲线)。平面解析几何采用了坐标系,用代数方法来研究平面几何图形。所以。平面几何和平面解析几何是紧密联系的。我们通过坐标系,把几何问题转化为用代数的方法来论证。这种方法称为解析法。
三用解析法的几何证明
证线段的相等:用解析法证线段相等,首先求出有观点的坐标,运用两点间距离公式。此外还可以利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直线内分线段比公式(证其比值为1),以及利用中心对称或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来证明。
证角的相等:利用直线斜率的定义,分别求出夹这两个角的边的斜率,利用两条直线夹角公式得到这两个角的正切值相等,在判定这个角是在某一个单调区间内则它们相等。
证两直线平行或垂直:先求出有关点的坐标,证这两条直线的斜率相等;若斜率不存在时,证这两直线于y抽平行;若有一条直线重合于坐标轴,证另一条直线有两点纵坐标或横坐标相等。
证不等问题:用两点间距离公式,两条直线夹角公式把它转化为证明不等式问题,从而运用不等式的性质来证明。
证点共线或线共点:建立经过任意两点的直线方程,然后验证其余点都适合这个方程;或运用两点之间距离公式或直线内外分段成比例公式证其满足梅氏定理的逆定理。
证点共圆或园共点:求出有关各点,利用两点间距离公式证诸点到某一点的距离相等;或先建立经过三点的园的方程,然后证其余点适合圆的方程。
证比例式或等积式:运用两点间距离公式求出线段的长度,再证它们的比相等或求出它们的乘积加以比较。
证定值问题:先写出固定点的坐标系建立有关的固定直线(或圆)的方程,并运用两点距离公式和两直线夹角公式,求出欲证的线段(定长)或直线(定向、定位)与固定图形的元素加以比较,从而说明是定值。
四解析法的几何计算
长度计算:适当建立坐标系求出有关点的坐标以后,常运用两点间公式、点到直线的距离、切线长公式;在求两线段的比时常运用直线内外分线段比公式。
角度的计算:求出用有关点的坐标,利用斜率定义、两条直线夹角公式得到欲求角度的正切值,再利用正切函数在某一区间的单调性求出角的度数。
面积的计算:运用有三点坐标做确定的上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及四点坐标所确定的四边形面积公式。
五结论
我们可以运用解析法,同时要善于使用平面直角坐标系、极坐标系、斜坐标系、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有关公式和方程来解决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陈德华.例谈解析法诱导综合法解初等几何题.蒙自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编辑部邮箱 2002年 04期.[2] 孟利忠.强化解析法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 数学通讯, 2001,(13).[3] 刘翠英.关于高等几何对初等几何教学指导的几个问题 [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04)
第五篇:试谈体验在道德教育中的应用
试谈体验在道德教育中的应用
工作单位: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湘东镇流田小学作者姓名:曾璐
通讯地址: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湘东镇流田小学邮编:
联系电话:
电子信箱:
337016 *** As121engle@yahoo.com.cn
内容摘要:德育要取得实效,就必须让学生作为德育的主体参与
到道德体验中。本文从体验对德育的意义出发,阐述了德育不能没有体验,并从体验在环境的熏染中,体验在学校的活动中,体验在学生的生活中三个方面阐述了实践体验,感悟道德的对策,使学生作为体验者完成从“知”到“行”的转化。
关键词: 体验;环境;活动;生活
在现实生活中,常看到这些德育现象:老师在课堂上教育学生要
懂得谦让,要主动帮助别人,可是在公交车上有的学生对老人或者孕妇没有座位时视而不见;每个学生都知道要尊敬师长,见了老师要问好,但是有的学生在校内外看到老师会假装没看见,低头走过;学校组织的德育活动,如祭扫烈士陵园时,学生一路谈笑风生,视为春游,休闲„„透过上述种种德育现象,让我不禁思考:道德教育,如何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如何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和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体验伴随学生道德养成的全过程,远大理想的孕育,美好情感的萌生,高尚情操的养成,都必须经过体验才能完成。只有亲身体验到的东西才能刻骨铭心终身不忘。只有通过体验中的教育,才能加强学生道德行为上的自觉性,才能有效提升其道德境界。
一、德育不能没有体验
如果在德育中不重视体验,在认识过程中不染上相应的情绪色
彩,道德知识道德观点,对学生来说就会变得枯燥,情感得不到激化,认识得不到染化,心弦无法拨动。情感教育是情绪唤醒、主体感受与体验的过程,只有诱发学生主体的自主感受,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内心体验”、“自然体验”、“生命体验”,促使学生真情实感的萌生和发展,道德教育才会真正有效。反思一下前述的德育现象,道德教育不能局限在课堂内,局限在老师单纯的传授知识、讲授知识,不能一味强调教育性,忽略学生的兴趣及对现实情境的感受。如果我们能让学生在课堂中,在队活动中体验角色,让学生扮演角色,意识到在公交车上要主动让座,见了老师要问好。如果在开展祭扫活动时,能举行祭扫仪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让学生体会到
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教育效果就会有很大的差异。在道德品质的形成过程中,只有当学生产生了相应的情感体验,他们才能理解和感悟道德观念的价值与意义,并将之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二、实践体验,感悟道德
良好品德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渐进过程。俗话说得好,听过的容易忘记,看过的印象不深,唯有体验过的才永生不忘。体验是指学生在生活环境中去亲历各种道德现象,用自己心灵的触角和行动去体验人、事、物、境中所含的各种因素,再通过情感催化,达到提高道德认识,激发道德情感,实施行为教育的目的。这是一个实践的过程,一个情感升华的过程,同时又是一个人的社会化的过程。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必须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学生自觉回归生活世界和自然之境,亲自参与学校、家庭和社区的生活实践活动,使思想道德教育的丰富内涵,内化为学生自身的道德品质,外化为相应的行为规范。
(一)体验在环境的熏染下
健康向上的校园环境(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具有娱乐身心、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潜移默化、促进文明的功能,提高了育人的功效,促进了学生的发展。我们为求使学校每一个场所的设置和学生的体验活动紧密结合起来,让每一堵墙会说话,每一块牌子能唱歌,每一株花木育情感,努力构建一个良好的德育环境。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孩子在他周围学校走廊的墙壁上、教室里、活动室里经常看到的一切,对于他精神面貌的形成具有重大的意义。这里的任何东西都是不应当随便安排的,孩子周围的环境应当对他有所诱导,有所启示。我们竭尽全力要使孩子所看到的每幅画,读到的每句话,都能启发他去联系自己和同学。”在实践中,我们做了些尝试,不仅在墙上张贴了名人名言,还鼓励学生在生活中把他们的感受以精炼的语言总结出来,还让学生的剪纸、书法、美术作品上墙。孩子们在惊喜之余,会更好地实践。我们在进行文化环境创意时,力求做到离学生近一点,再近一点,而且渗透到每一个角落。校园的走廊、墙壁、花草树木等都挂牌上岗。“我给小草一片爱,小草给我一片绿”、“伸伸手、弯弯腰,纸屑不见了”、“小草茵茵,足下留情”、“不要让我孤独地流泪”这些校园标语告诫学生要爱护花草,保护校园环境,要有
节约意识,保护资源。我们还开展自己动手、美化校园环境的活动,体验校园是我家的责任感。
(二)体验在学校的活动中
只有受学生欢迎的活动才会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学校在确定大
队活动计划时,应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确定活动内容。学校以培养学生文明道德习惯为重点,可开展一系列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活动。根据儿童特点,我们把公民20字基本道德规范具体行为“五小”行动,即家庭小帮手、同学小伙伴、社会小标兵、环保小卫士、独立小主人,使儿童看得见,摸得着,容易操作。同时,倡导家庭、学校、社会支持儿童从小事做起,从身边事做起,引导儿童自主开展丰富多彩的道德实践活动,全面培养儿童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逐渐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学校开展的“红领巾与文明同行”、“争做五小合格小公民”、“养成道德好习惯,我能行”等主题活动,能使每个队员都有机会参与,给学生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增强了学生的文明道德意识。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在体验中发挥了自己的才能,并在素质教育活动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协同合作,品尝成功的快乐。五彩缤纷的校园活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德育境界。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可当前日趋恶劣的生态环境,一次
又一次给人类敲响了警钟。环保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首先,在环保教育中,可以依托校园建设的实际,开展“绿色学校”主题创建活动,抓好师生扔弃物分类处理工作,学校制定出扔弃物分类处理工作实施方案、措施和制度,明确要求,添置设施。在升旗仪式上举行“养成良好习惯”主题教育启动仪式,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促进学生养成文明习惯和文明行为,提升他们的现代文明素养。其次,在环保主题活动中,组织学生开展“我是环保小卫士”争章活动,如争戴“节约章、环保章”,创建环保节约箱,设置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小宣传员”、“小监督员”岗位等,把争章活动和环保教育结合起来。再次,结合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引导队员以小课题研究的形式,寻找身边的不环保现象,开展节约一滴水、一张纸、一粒米,一度电的环保教育活动,提高队员的环保意识。
(三)体验在学生的生活中
生活是德育之花,德育是生活之果。一切的德育工作,最终只有
依附于现实生活继而落实到学生个体身上才有价值,为此,我校在全面分析校情的特征后,拟定了生活化、人性化的德育工作计划,摒弃了那种片面、封闭、盲目的说教方式,先后在学生中开展了“雏鹰争章”、“看家乡变化我能做什么”、“他人有困难,我们怎么办?”、“文明礼仪伴我行”等一系列主题活动,让德育观渗透进生活的细节之中。巧抓机遇,学校充分利用“节日庆典、晨会、校班(队)会、国旗下讲话、宣传栏、黑板报、少先队活动室、红领巾广播站、校外德育教育基地”等;不失时机的加强对小学生的思想教育,让学生在实践中,把道德认知自学的转化为道德行为。让学生了解过去,比比今天,珍惜我们的幸福生活,从而激励他们更加努力学习。在“母亲节”到来之际,我们在学生中开展“感恩教育”。有的学生为父母制作了一张生日贺卡,有的学生为父母洗一件衣服,有的学生为父母做一顿可口的饭莱,表达出了他们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激之情。同学们在实践活动中,提高了思想认识,净化了自己的心灵。
总之,德育的成功必须有学生主体的真切情感,必须有学生主体的积极参与,要关注学生的生命经历,感受与体验,通过创设体验情境,使学生在做中体验,在体验中融合,感悟道德境界,完成从“知”到“行”的转化,增强德育实效。
参考文献:
[1]刘惊铎.体验,道德教育的本体.教育研究,2003年第24期
[2]朱小蔓.情感教育论纲,1993年10月版
[3]陆惠香.对小学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状况的调查与思考.教
学交流,2008年6月版
[4]陈珣.德育五步法.辅导员,2004年第1期
[5]廖瑛.发挥少先队组织作用,推进校园文化建设.辅导员,2007
年12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