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1.3噪声及其控制 同步测试题解析版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1.3噪声及其控制 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1.为了使我们在教室内上课免受周围环境噪声干扰,下面哪个方法有效合理()A.在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控器装置
B.在教室周围植树 C.每个学生都戴个防噪声耳罩
D.将教室的窗户打开 【答案】B 【解析】A、安装噪声监测器只会测出噪声的分贝,但不能减弱噪声,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B、在教室周围植树可以有效的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选项正确,符合题意;
C、学生戴耳机虽然可以在接收处减弱噪声,但老师讲课声音也听不见,不是合理的办法,不符合题意; D、将窗户打开只会增大噪声,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噪声的特点和防治噪声的途径进行分析解答。2.在城市道路常见如图所示的标牌,它表示的意思是()
A.鼓号乐队不能进入
B.禁止鸣笛,保持安静
C.道路转弯,行车注意安全
D.乐器商店的标志 【答案】B
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考点:物理常识
3.伴随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噪声已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下面事例中不是直接控制噪声措施的是()A.摩托车消声器
B.道路的隔声板
C.防噪声耳罩
D.噪声监测仪
【答案】D 【解析】A.摩托车的消声器是在噪声的产生处减弱噪声,能够有效控制噪声,不符合题意;B.道路的隔声板是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能够有效控制噪声,不符合题意;C.防噪声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的,能够有效控制噪声,不符合题意;D.噪声检测仪只是检测噪声大小的程度,并不能减小噪声,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解决此题要知道防治噪声污染可以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处这三个环节进行防治。4.城市里部分道路设计成如图所示,这种下凹道路在控制噪声方面的作用是()
A.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防止车辆产生噪声 C.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控制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安消声器);在传播过程中减弱(植树、隔音墙);在人耳处减弱(戴耳塞)。这种下凹道路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选D 考点:控制噪声的途径
5.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地影响了我们的身心健康,我市为了改善市民的生活环境,创建宜居文明城市,采取了多项措施.下列措施中主要用于降低噪声污染的是 A.修建人工湖和湿地公园
B.倡导市民低碳生活、绿色出行 C.高楼大厦减少使用玻璃幕墙
D.市区道路设置禁止汽车鸣笛标志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修建人工湖和湿地公园,是为了增加环境的湿度;倡导市民低碳生活绿色出行是为了减小对空气的污染;高楼大厦减少使用玻璃幕墙是为了防止光污染给人带来危害;市区道路设置禁止汽车鸣笛标志是降低噪声污染的;应选D。【考点定位】物理与环境
6.在声音大的厂区周围都砌有很高的墙和种植很多高大的树木,这是为了()A.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以上答案均不对 【答案】B 【解析】在声音大的厂区周围都砌有很高的墙和种植很多高大的树木,这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所以选B。
思路分析:减弱噪声的途径是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减弱,在人耳出减弱。试题点评:本试题考查的是减弱噪声的途径。
7.下列控制噪声的措施中,属于防止噪声产生的是()A.关闭房间的门窗
B.会场内把手机调到无声状态
C.高速公路两旁的房屋装隔音窗
D.机场跑道工作人员使用防噪声耳罩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关闭房间的门窗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不能防止噪声产生,故A错;会场内把手机调到无声状态,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是防止噪声产生的,故B正确;高速公路两旁的房屋装隔音窗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不能防止噪声产生,故C错;机场跑道工作人员使用防噪声耳罩属于在人耳处减弱噪声的,不能防止噪声产生,故D错;应选B。考点:防止噪声的方法
8.对于一般人来说,有利于学习、休息的理想环境是()
A.0dB完全没有噪声的环境
B.30dB﹣40dB的较安静的环境 C.80dB﹣90dB的环境
D.100dB以上 【答案】B 【解析】人们用分贝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0dB是完全没有噪声的环境,30~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有利于学习、休息,而80dB﹣90dB的环境已经是噪声非常大的情况了,不利于学习、休息,如果噪声达到100dB以上,会影响到听力,甚至震破耳膜。故选B。9.近年,全国各地掀起跳广场舞的热潮,广场舞有益身心健康,但也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为避免给周边居民的生活造成干扰,下列措施合理有效的是()A.调节音响的音量,使声音的音调不要太高 B.居民关闭门窗,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C.在广场上安装噪声监测装置,以阻断噪声的传播 D.晚八点半以后停止跳广场舞,以防止噪声的产生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物理学中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
防治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解:A、调节音响的音量旋钮,能够改变声音的响度大小,音量大则响度大,音量小则响度小;调节音量旋钮不能改变声音的音调、音色和频率,故A错误; B、居民关闭门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B错误; C、在广场上安装噪声监测装置,不能阻断噪声的传播,故C错误;
D、晚八点半以后停止跳广场舞,防止噪声的产生,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特征、传播以及防治噪声的途径,属于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相对比较简单.
视频
二、填空题
10.减少噪声主要在消声、吸声和隔声三个方面采取措施.生活中常见:①影院的墙壁造得很粗糙,有些地方还有很多小孔;②校园周围的路上都有“禁止鸣笛”的标志;③课堂上,由于外面在放鞭炮,老师请靠窗的同学把窗户关紧.上述例子对应减少噪声的措施分别是: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选填“隔声”“吸声”或“消声”)
【答案】
(1).吸声
(2).消声
(3).隔声
【解析】试题分析:影院的墙壁造得很粗糙,有些地方还有很多小孔,小孔能够吸声;“禁止鸣笛”是为了消声;把窗户关紧属于隔声。【考点定位】减弱噪声的方法
11.人们用________来划分声音的强弱等级;听觉下限(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________dB;为保证工作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________dB. 【答案】
(1).分贝为单位
(2).0
(3).70 【解析】声音的强弱通常用分贝来表示。人们刚刚能听到的弱声是0分贝;为了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分贝;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分贝;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分贝。
点睛:人们用分贝来表示声音的强弱,人们刚刚能听到的弱声是0分贝;10~50分贝,听觉感觉正常;70~80分贝,听觉感觉较吵;而汽车鸣笛时,大约90分贝,听觉感觉很响.
12.现代城市在主要街道上装有噪声监测设备,若某一时刻装置显示的示数为50.62,这个数字的单位是________,当有几辆重型汽车并排通过时,显示屏上的数据将会______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答案】
(1).分贝
(2).变大
考点: 噪声
13.近年来,我国城市建设和发展越来越注重以人为本.如城区汽车禁鸣、主干道路面铺设沥青、住宅区道路两旁安装隔音板等.这些措施都是为了降低________污染. 【答案】噪声
【解析】分析: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种: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阻断噪声的传播;在人耳处减弱噪声。解答:城区汽车禁鸣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主干道路面铺设沥青、住宅区道路两旁安装隔音板都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因此它们的共同点是降低噪声污染。故答案为:噪声。
【点睛】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防治噪声的途径进行分析解答,体现了物理与生活的联系。
三、解答题
14.每当夜晚来临,群体性的广场舞随处可见,对于那些跳舞的大妈来说,动听的广场音乐,使得她们翩翩起舞,心情愉悦.对于附近的居民来说,广场音乐是否属于噪声?为什么?
【答案】对于跳舞者来说动听的广场音乐,对附近的居民是噪音,因为从环保角度来讲,一切影响人们正常工作、休息、学习和生活的声音都属于噪声;它广场舞干扰了附近居民正常的学习和休息
【解析】对于跳舞者来说动听的广场音乐,对附近的居民是噪音,因为从环保角度来讲,一切影响人们正常工作、休息、学习和生活的声音都属于噪声;它广场舞干扰了附近居民正常的学习和休息。
点睛:从环保角度来讲,一切影响人们正常工作、休息、学习和生活的声音都属于噪声;从心理角度来讲,人们不喜欢、不需要的声音就是噪声。
四、实验探究题
15.李树家装修新房时考虑声学吸音效果。他想比较几种常见装修材料的吸音性能,他找来相同的四种小块材料(聚酯棉、软木、泡沫),进行了图示实验:桌面上放一个玻璃杯,在玻璃杯下分别放上待测试的小块材料,将悬挂在细线下的小球拉到同一高度释放去敲击玻璃杯,仔细比较玻璃杯发出的声音大小。
(1)他找来相同的四种小块材料(聚酯棉、软木、泡沫),这里的相同主要是指________(质量、体积、厚度)。
(2)小明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你认为表中空格处应填入________ ;
(3)小明实验中的三种材料,仅从吸音性能的角度考虑,最适合隔音墙装修的是________ ;
(4)从上面实验中你认为影响吸音性能的因素有________(写出一个即可)。
【答案】
(1).厚度
(2).材料吸音效果
(3).聚酯棉
(4).材料种类(厚度、硬度)【解析】(1)四种小块材料:聚酯棉、软木、泡沫,材料的种类不同,相同的四种小块材料指的是材料的厚度相同;
(2)本实验比较的是不同材料的吸音效果,因此表格中应该填入吸音效果;
(3)吸音效果的好坏通过玻璃杯被敲击发出的声音的大小反应出来,聚酯棉垫在杯子底下时发出声音最小,因此它的吸音性能最好,适合装修隔音墙用;
(4)影响吸音性能的因素除了材料的种类,可能还有材料的密度、厚度等。
五、综合题
16.某省的一座石油化工总厂热电厂“油改煤”工程在实行对一新建炉点火时,发生了累计长达34h的噪声污染,环保监测部门在距该厂500m处测得此次噪声的强度为90dB~100dB.
根据以上资料,试分析:
(1)该厂周围学校的学生、居民区的居民会受到什么样的影响?
(2)如果你是该城市的规划设计师,你会采取什么措施来减少噪声对居民的影响?
【答案】(1)90dB~100dB已经超过了人的听力保护的范围,所以听力受到影响;(2)减少噪声,可以多植树种草,工厂限令整改,强迁远离居民区等等.
【解析】(1)90dB∼100dB已经超过了人的听力保护的范围,所以听力受到影响。(2)减少噪声,可以多植树种草,工厂限令整改,强迁远离居民区等等。
点睛:(1)对于分贝的认识有:较理想的安静环境是30~40dB,不影响休息睡眠是不超50dB,不影响学习工作是不超70dB,不影响听力是不超90dB;(2)防治噪声的途径:①在声源处减弱;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③在人耳处减弱。
17.城市噪声来源有工业噪声、交通噪声和生活环境噪声.控制措施有将噪声严重的工厂迁出市区;对噪声大的机器安装消音器并限制使用,未安装消音设备的机车不得驶入市区;在市内规划安静小区,不安装高音喇叭,车辆尽量少鸣喇叭等;积极搞好城市绿化植树,宜用多孔建筑材料,加强隔音.例如城市高架快速干道系统﹣﹣上海市内环线上,采用质量轻、强度高、隔音性能好且耐腐蚀的先进建材﹣﹣聚碳酸酯板作为隔音材料,能尽可能降低高架干道上车辆行驶时产生的噪声污染.此外,在市区有关地段如闹市区等处设立噪声监测及分贝数显示装置,以加强对噪声的控制.同时加强每个公民控制噪声的环保意识,不制造噪声并增强自我健康保护.
请回答:
(1)噪声是指发声体做________的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由材料可知减弱噪声的方法是:在________处减弱,在________过程中减弱;在________处减弱.
(3)在教室里上课,室外常有噪声干扰,请提出二种减小噪声干扰的措施_________.
【答案】
(1).无规则
(2).声源
(3).传播
(4).人耳
(5).在校园内、外广泛植树;关闭门窗,拉上窗帘
【解析】(1)噪声是一种引起人烦躁而危害人体健康的声音。从物理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由于噪声是一种无规则的振动产生的,所以听起来比较刺耳。(2)不安装高音喇叭,车辆尽量少鸣喇叭,是防止噪声的产生;积极搞好城市绿化植树,宜用多孔建筑材料,加强隔音,是阻断了噪声的传播;还有最简单的就是带上耳塞,防止噪声进入人耳。(3)校外如果有噪声源,找到它,阻止或设法减弱其发声;可在校园内、外广泛植树等;关闭门窗,拉上窗帘。
点睛:(1)从物理角度来讲,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产生的声音;(2)因为人听到声音要经历三个阶段:发声体产生声音-在介质中传播-人耳,所以减弱噪声的途径就相应的有三条;(3)根据学校具体情况,想出三种减弱噪声的具体方法。
第二篇: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
第一章 声现象声音是什么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把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是声源)。
3.不同物体的传声效果不同,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大于在液体中传播的速度大于在气体中的传播的速度(固>液>气)。
5.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6.声音是一种波(科学上用类比法研究声波),即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
7.声波是具有能量的(声波是能量传播的一种)。
8.声音每秒传播的距离叫声速。
由表格知,影响声速的因素:介质和温度。同种介质,温度越高,声速越快。
声音的特性
1.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单位是分贝,用字母表示为dB)
2.物体振动的幅度叫振幅。
3.影响人听到响度的因素:○1声源振幅的大小 ○2距离声源远近
4.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
5.音调的影响因素:振动的频率。
6.物体每秒振动的次数叫频率(单位是赫兹,用字母表示为Hz)。
7.一般情况下,声源质量越大,发出的音调越低。
8.声音的品质叫做音品(音色)。
9.音色的影响因素:声源本身的材料、结构、发生方式等。
本节注意点:○1响度小,声源振幅不一定小,还可能与距离声源远近有关;
○2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响度变,音调不变;
○3听音调可以判断机器是否损坏,瓷器是否完好、瓜果是否成熟;
○4一部分乐器是空气柱振动而发声,空气柱越短,音调越高。乐音与噪音
1.从生活角度来说,动听的、令人愉快的声音叫做乐音;难听的、令人厌烦的声音叫做噪音。
2.从物理学角度来说:波形有规律的声音叫做乐音;波形杂乱无章的声音叫做噪音。
3.噪声来源:○1工业噪声 ○2交通噪声 ○3生活噪声
4.噪声的危害:噪声影响人的睡眠、休息、学习和工作,还会损害人的听力,使人产生头痛、记忆力衰退等神经衰弱症状;噪声还是诱发心脏病和高血压的重要原因之一。
5.控制噪声的途径:○1声源处 ○2传播途中 ○3人耳处
6.控制噪声的方法:○1消声 ○2吸声 ○3隔声
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1.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音叫做可听声(即人耳的听觉范围为20Hz——20000Hz)。
2.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
3.超声波特点:○1定向性好 ○2穿透力强 ○3易于集中能量
4.次声波特点:○1传得很远 ○2容易绕过障碍物 ○3无孔不入
5.超声波应用:○1声纳系统 ○2B超 ○3超声波速度测定器 ○4超声波清洗仪
6.次声波应用:○1预测地震、台风、海啸等自然灾害 ○2核爆炸、火箭发射等 ○3次声武器
第二章 物态变化
物质的三态 温度的测量
1.物质有三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2.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3.温度计的构造:①装酒精、没有或水银的玻璃泡②玻璃外壳③毛细管④刻度
4.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工作的。
5.摄氏温标是摄尔西斯制定,单位是摄氏度(℃)
6.量程:测量范围。
7.分度值:最小刻度所代表的数值。
8.摄氏温标的分度方法:在一标准大气压下,纯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纯水沸腾时的温度规定为100℃。在0℃和100℃之间分成100份。每份为1℃。
9.测量方法:
(1)会选:使用前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观察量程和分度值,选择合适的温度计。
(2)会放: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
(3)会读:待液面稳定后;立即读数,且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实现应与被测物体持平。
(4)会记:记录数值且带上单位。
10.体温计
(1)构造特点:①有一个细的弯曲的缩口 ②外表呈三棱柱状具有放大作用
(2)①量程:35℃——42℃ ②分度值:0.1℃
(3)使用:使用前应该甩几下,且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汽化和液化
1.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
2.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
3.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且只能在液体表面发生。液体蒸发需要吸热,是缓慢的汽化现象。
4.蒸发速度的影响因素:①液体温度(越高越快)②液体表面积(越大越快)③液体表面空气流速(越快蒸发越快)
5.在一定温度下,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叫做沸腾。
6.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液体的沸点。
7.液体沸腾需要吸热,且要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8.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做液化,液化时气体放热。
(1)器材:烧杯、水、温度计、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火柴、秒表
(2)节省时间的方案:①用温度较高的水做实验 ②加大气压(如:加盖子)③少放水
(3)实验现象:①沸腾前温度不断上升,声音较大,气泡很少,气泡上升过程中由大到小;②沸腾时温度不变,声音较小,气泡变多,气泡上升过程中由小到大,直至破裂。
(4)气压高,沸点就高,反之,气压低,沸点就低。
(5)改变气压的方法:①密封口部(加大气压)②抽气(减小气压)
(6)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做液化,液化过程中放热。
(7)液化方法:①降低温度 ②压缩体积 熔化和凝固
1.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2.有固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叫晶体(冰、食用盐、石墨、水晶)。
3.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
4.晶体熔化特点:①温度不变 ②不断吸热
5.晶体熔化条件:①达到熔点 ②继续吸热
6.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叫做非晶体(松香、石蜡、玻璃、橡胶、塑料、沥青)。
7.非晶体熔化特点:熔化过程不断吸热,温度不断上升。
8.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做凝固,凝固放热。
9.晶体溶液凝固特点:凝固时不断放热,温度不变。
10.晶体溶液凝固时的温度叫凝固点。
11.晶体溶液凝固条件: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
12.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13.非晶体溶液凝固特点:没有固定的凝固温度,凝固过程中不断放热,温度不断下降。升华和凝华
1.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2.物质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第三章 光现象
光的色彩 颜色
1.自身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2.光源分为天然光源(太阳、萤火虫、闪电、发光的水母)和人造光源(打开的电灯、燃烧的光源);月亮、行星、卫星、珍珠宝石、镜子都不是光源。
3.白光是由赤、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的。
4.透明物体只能透过与其自身颜色相同的色光,其他颜色的光都被吸收了;不透明物体颜色由其反射色光决定(黑色物体吸收任何色光,白色物体反射所有色光)。
5.红、绿、蓝是光的三原色。
人眼看不见的光
1.红光以外的能量辐射叫做红外线。
2.红外线能使被照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
3.紫光以外的能量辐射叫做紫外线。
4.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且能够消毒杀菌。
5.地球上的热主要就是以红外线的形式传到地球上的。
6.红外线应用:拍片诊断、红外线探测器、红外线望远镜、红外线照相机、红外线夜视仪、红外线摄像仪、电视遥控器、响尾蛇导弹
7.紫外线应用:消毒碗柜、验钞机 光的直线传播
1.光在同种均匀的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用一根带箭头的线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和路径,这条直线叫做光线(光线只是一种假想)。
3.光直线传播的应用:手影戏、日食、月食、射击瞄准、激光准直、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像,且所成像与小孔形状无关)。
4.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108m/s,每秒通过的路程相当于7.5个赤道。
1.表面是平的、光滑的镜子叫做平面镜。
2.能看到但不能用光屏接收的像叫做虚像;相反,能看见且能用光屏接收的像叫做实像。
3.平面镜成像特点:像和实物大小相等、像和实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实物左右相反、平面镜所成像是虚像。
4.平面镜成像应用:利用平面镜成像(梳妆、舞蹈演员用平面镜纠正姿态)、利用平面镜扩大视野、利用平面镜改变光路(潜望镜)。
5.平面镜危害:玻璃幕墙造成了光污染、夜间行使的车辆内部景物在挡风玻璃上成像干扰司机视线。
6.凹面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凸面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7.凹面镜应用:点燃圣火的装臵、太阳灶、车灯的反光罩、探照灯、人造小月亮。
8.凸面镜应用:街头的反光镜、汽车的观后镜。
光的反射
1.光射到两种介质的分界面上又返回原来介质中的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2.过入射点且垂直与反射面的直线叫做法线,入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叫入射角,反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叫反射角。
3.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发现在同一平面内,且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角随入射角的改变而改变。
4.在所有光现象中,光路都是可逆的。
5.光的反射分为镜面反射(一束平行光射到表面平滑的物体上,反射光仍是平行的)和漫反射(一束光射到表面凹凸不平的物体上,反射光射向四面八方)。
6.无论什么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7.光反射的应用:角反射器、反射式望远镜、光导纤维、潜望镜。
8.光的作用:看见物体、传递信息、传递能量。
第四章 光的折射 透镜
光的折射
1.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2.光的折射定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当光从空气斜射如水中时,折射光线偏向发现,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水斜射如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偏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当光垂直入射时,传播方向不变;折射角随入射角的改变而改变。
3.光折射时速度发生改变。
4.折射时看到的像是虚像,且虚像总是在实像的正上方。透镜
1.透镜分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和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
2.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又叫会聚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又叫发散透镜。
3.凸透镜的中心叫光心,穿过光心且垂直于透镜平面的直线叫做主光轴,平行于主光轴的平行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的点叫做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凸透镜有两个焦点。
4.凹透镜
5.的中心叫光心,穿过光心且垂直于透镜平面的直线叫做主光轴,平行于主光轴的平行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的点叫焦点,凹透镜有两个焦点。
6.经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方向不发生改变;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于焦点;过焦点或自焦点发出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
7.经过凹透镜光心的光线不发生改变;若入射光线和焦点在同一条直线上,那么经凹透镜折射后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它们的反向延长线经过焦点。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 物体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叫物距(u),像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叫做相距(V)。
① 像的移动方向和物体的移动方向相反
② 像的移动方向和凸透镜的移动方向一致。
③ 遮住凸透镜的部分,像大小不变,亮度变暗。
④ 成像时实像总是倒立的,而虚像总是正立的。
⑤ u>f时,物距增大,相距减小,像变小;物距减小,相距增大,像变大,u<f时,物距增大,像变大;物距减小,像变小。
⑥ 当物距大于像距时,成的像一定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如果物距小于像距,成的像一定是倒立放大的实像;如果物距等于像距,成的像一定是倒立等大的实像。
⑦ f2f时,物体的移动速度大于像的移动速度。照相机与眼睛 视力的矫正
1.照相机的基本结构:镜头、光圈、快门、暗盒。
2.照相机工作原理:u>2f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3.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底片。
4.晶状体上的睫状肌收缩,使晶状体焦距改变,从而改变焦距,进而看到远近不同的物体。
5.成实像时,f增大,则V随之增大,像也变大,f减小,则V随之减小,像也变小;成虚像时,f增大,像变小;f减小,像变大。
望远镜与显微镜
1.靠近眼睛的透镜叫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透镜叫物镜。
2.望远镜分为伽利略望远镜(目镜是凹透镜,物镜是凸透镜,可看到正立、缩小的虚像)和开普勒望远镜(目镜是焦距较短的凸透镜,物镜是焦距较长的凸透镜,可看到倒立、缩小的虚像)。
3.显微镜是由两个凸透镜组成,目镜焦距较长,物镜焦距较短,可看到倒立、放大的虚像。
4.望远镜和显微镜工作原理:
2F目镜 F 物 物
2FFF 物 物 目
目镜F
目
F2F 2FF
物 物物 物
第五章 物体的运动
速度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相同路程比较时间;相同时间比较路程。
2.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定义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v:速度 s:路程 t:时间)。
3.在国际单位中,速度单位是米/秒(m/s),读作:“米每秒”,常用单位还有千米/小时(km/h)。
直线运动
1.直线运动(方向不变)分为匀速直线运动(速度恒定不变)和变速直 线运动(速度变化)。
2.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相等。
3.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是定值,和路程无关。
4.物体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动能和物体的速度和质量有关)。
世界是运动的1.用来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的另一个物体或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
2.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臵的改变叫机械运动,简称运动,若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臵不变,那么这个物体就是静止的。
3.选取参照物是可以选取除物体本身的任何物体。
4.参照物的选取不同,我们可以说它是运动的,也可以说它是精致的,机械运动的这种性质叫做运动的相对性。
运动相对性的应用:①空中加油②风洞中的飞机③地球同步卫星④接力赛中交接接力棒时。
第三篇: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10.1压强同步练习(含解析)
10.1压强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关于压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压力都是由重力产生的,压力的大小一定等于重力的大小
B.压力的方向有时垂直物体接触面,有时不垂直物体的接触面
C.压力和重力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力,有的压力是由重力产生的D.压力就是重力
2.如图所示,下列几种情况中压力的产生与重力完全无关的是()
A.
B.
C.
D.
3.底面积为0.2m2,重为400N的金属块放在面积为400cm2的水平桌面上,金属块对桌面产生的压强为()
A.1
Pa
B.2000
Pa
C.4000
Pa
D.10000
Pa
4.下列实例中,属于增大压强的是()
A.刀刃磨得锋利
B.在铁轨下铺设枕木
C.坦克装有履带
D.滑雪时站在雪橇上
5.如图所示,三个物体质量相同,则对水平桌面压强最大的是()
A.甲
B.乙
C.丙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6.如图所示,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的甲、乙两物体的底面积之比为3:1,甲物体的质量是乙物体的两倍,那么两者对地面的压强之比为()
A.5:1
B.6:1
C.3:2
D.2:3
7.如图,物块A静止在水平桌面上,若把A稍微向右水平移动,则A对桌面的压力F、压强P的变化情况是()
A.F变大,p变小
B.F不变,p变小
C.F不变,P变大
D.F变大,P变大
8.重为20牛的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与桌面的接触面积为1×10﹣2米2,用5牛的力作用在该物体的中央,则物体对桌面的压强()
A.一定是2500帕
B.一定是500帕
C.是2500帕或1500帕
D.可能是2000帕
9.有两块完全相同的砖,每块重19.6N,边长分别是20cm,10cm,5cm,如图所示,那么A对B的压强是()
A.3.92×103Pa
B.1.96×103Pa
C.3.96Pa
D.9.8×103Pa
10.如图所示,形状、体积相同的长方体甲、乙置于水平地面,对地面的压力分别为F甲、F乙,将它们顺时针旋转90°,此时甲、乙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甲、p′乙,对地面压强的变化量分别为p甲、p乙。若△p甲>△p乙,则()
A.F甲>F乙,p′甲>p′乙
B.F甲>F乙,p′甲<p′乙
C.F甲<F乙,p′甲>p′乙
D.F甲<F乙,p′甲<p′乙
二.填空题
11.物体受到的重力是50N,手的压力是70N,请在图中横线上填写支持面受到的压力的大小、。
12.将重为3N、边长为0.1m的正方体物块,放在面积为1m2的水平课桌面中央,该物块对桌面的压力大小为
N,压强为
Pa。
13.骆驼素有“沙漠之舟”的美誉。图中这匹骆驼的质量为350kg,每只脚掌着地的面积为250cm2,四脚站在地上时,对地面的压强为
Pa。(g=10N/kg)
14.如图所示,有两组同样的砖,A组一块,B组两块。每块砖平放时的长:宽:高为4:2:1,A组砖对地面的压力和压强分别为FA和pA;B组砖对地面的压力和压强分别为FB和pB,则FA:FB=
;当B组平放,要使两组砖对地面的压强相等,A组应
(选填“平放”、“侧放”或“立放”)。
15.甲、乙为两个质量分布均匀的实心圆柱体放置在水平桌面上,他们对桌面的压强分别为8×103Pa和6×103Pa,甲的密度为4×103kg/m3,乙的高度为30cm,则圆柱体甲的高度为
cm。若将它们沿水平方向切去10cm高,将各自被切去部分放置在另一个圆柱体剩余部分的上表面时,甲剩余部分和乙切去部分的组合体对桌面的压强为p1,乙剩余部分和甲切去部分的组合体对桌面的压强为p2,p1:p2=4:3,则甲、乙圆柱体的底面积之比为。
三.实验探究题
16.在“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利用了两个相同的木块和一块海绵,如图所示.
(1)实验中通过观察
来比较压力作用的效果,这种研究方法叫
法;
(2)对比
两图,可以得出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压力作用效果越;
(3)对比甲、乙两图,可以得出结论:
.
17.小宇同学利用A、B两物体、砝码、泡沫等器材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如图所示:
(1)实验中小宇是通过观察
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
(2)比较甲、乙两图所示实验,能够得到的结论是;
(3)若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应通过比较
图所示实验。此时实验中要控制:
不变;
18.利用小桌、海绵、砝码等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如图甲、乙、丙所示:
(1)图甲、乙、丙中压力的作用效果,是通过观察
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
(2)通过比较图
和图乙,说明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通过比较图,说明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3)将该小桌和砝码放在如图丁所示的木板上,比较图丙中海绵受到的压强p和图丁中木板受到的压强p'的大小关系为p
p'(填“>”“<”或“=”);
(4)实验时,如果将小桌换成砖块,并将砖块沿竖直方向切成大小不同的两块,如图戊所示。小明发现它们对海绵的压力作用效果相同,由此他得出的结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无关.你认为他在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解:(1)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力,方向竖直向下;压力是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方向总是垂直于物体的表面、物体的受力面、接触面,因此重力和压力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力,大小不一定相等,只有物体放在水平面上,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等于重力。故AD错误,C正确。
(2)压力是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所以它的方向总是垂直于物体的表面、物体的受力面、接触面;故B错误。
故选:C。
2.解:A、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压力的方向也是竖直向下,即压力的大小等于重力,与重力有关,故A不符合题意;
B、压力的方向垂直于斜面向里,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即压力的大小小于重力,压力是由于重力而产生的,与重力有关,故B不符合题意;
C、压力的方向竖直向下,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此时的压力等于重力和向下的力之和,与重力有关,故C不符合题意;
D、压力的方向水平向左,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即压力的大小与重力无关,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3.解:金属块对桌面的压力:F=G=400N,水平桌面的面积:S桌=400cm2=0.04m2<0.2m2,即水平桌面的面积小于金属块的底面积,所以,受力面积为:S=S桌=0.04m2,则金属块对桌面产生的压强:
p===10000Pa。
故选:D。
4.解:A、刀刃磨得锋利,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故A正确.B、在铁轨下铺设枕木,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故B错误.C、坦克装有履带,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故C错误.D、滑雪时站在雪橇上,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故D错误.
故选:A。
5.解:
放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等于物体的重力,压力大小与物体形状没有关系,所以三个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相等;
由图知,甲与桌面的接触面积最小,在压力相同时,由公式p=知,甲对桌面的压强最大。
故选:A。
6.解:
由于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物体对地面的压力F=G=mg,因为m甲:m乙=2:1,所以甲乙物体对地面的压力:
F甲:F乙=G甲:G乙=m甲g:m乙g=m甲:m乙=2:1;
受力面积:
S甲:S乙=S甲底:S乙底=3:1,甲、乙两物体对地面的压强之比:
p甲:p乙=:=:=2:3。
故选:D。
7.解:向右移动后,重心还在桌子上,对桌面的压力不变,与桌面的接触面积增大,根据公式p=可知对桌面的压强减小。
故选:B。
8.解:重为20牛的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①作用在该物体的中央的力,若方向是竖直向上的,物体对桌面的压力F1=G﹣F=20N﹣5N=15N,则物体对桌面的压强p1===1500Pa;
②作用在该物体的中央的力,若方向是竖直向下的,物体对桌面的压力F2=G+F=20N+5N=25N,则物体对桌面的压强p2===2500Pa。
③作用在该物体的中央的力,若方向是斜向上或斜向下,则压强一定是大于1500Pa,小于2500Pa。
故选:D。
9.解:A对B的压力:
F=G=19.6N,受力面积:
S=20cm×5cm=100cm2=1×10﹣2m2,A对B的压强:
p===1.96×103Pa。
故选:B。
10.解:因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所以,F甲=G甲,F乙=G乙,长方体甲、乙的形状和体积相同,设它们立方时的底面积为S立,平放时的底面积为S平,则它们对地面压强的变化量:
△p甲=﹣=﹣,△p乙=﹣=﹣,由△p甲>△p乙可知,(﹣)>(﹣),解得:G甲>G乙,则F甲>F乙,故CD错误;
将它们顺时针旋转90°,此时甲、乙对地面的压强:p甲'==,p乙'==,由G甲>G乙和S立<S平可知,p甲'>p乙',故A正确、B错误。
故选:A。
二.填空题
11.解:压力是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从定义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压力的方向是垂直于受力物体并指向受力物体内部的。
(a)图中压力等于手施加的压力与重力无关,所以支持面受到的压力为70N;
(b)图中物体受到的重力向下为50N,手施加的压力向上为70N,所以支持面受到的压力为物体所受重力和压力的合力,即70N﹣50N=20N;
如图所示:
故答案为:70N;20N。
12.解:物块对水平桌面的压力:F=G=3N;
物块对桌面的压强:p===300Pa。
故答案为:3;300。
13.解:因为骆驼站在水平地面上,所以重力和对地面的压力的大小相等,所以压力为:F=G=mg=350kg×10N/kg=3500N,每只脚掌着地的面积为250cm2,则四只脚掌站立时的接触面积为:S=4×250cm2=1000cm2=0.1m2,所以对地面的压强为:p===3.5×104Pa。
故答案为:3.5×104。
14.解:(1)设一块砖的重力为G,则A对地面的压力等于G,B对地面的压力等于2G,因此FA:FB=G:2G=1:2;
(2)两组砖对地面的压力均等于其重力,即可F=G,故FB=2FA;
B组砖叠放后,处在下方的砖平放,则面积为SB=4×2=8;压强pB===,A组砖侧放,面积为SA=4×1=4;压强pA′==,故当B组平放,要使两组砖对地面的压强相等,A组应侧放;
故答案为:1:2;侧放。
15.解:(1)因实心圆柱体对水平桌面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所以,实心圆柱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ρgh,则圆柱体甲的高度h甲===0.2m=20cm,圆柱体乙的密度ρ乙===2×103kg/m3;
(2)若将它们沿水平方向切去△h=10cm高,将各自被切去部分放置在另一个圆柱体剩余部分的上表面时,甲剩余部分和乙切去部分的组合体对桌面的压强:
p1====ρ甲g(h甲﹣△h)+ρ乙△hg,p2====ρ乙g(h乙﹣△h)+ρ甲△hg,因p1:p2=4:3,所以,3[ρ甲g(h甲﹣△h)+ρ乙△hg]=4[ρ乙g(h乙﹣△h)+ρ甲△hg],整理可得:3[ρ甲(h甲﹣△h)+ρ乙△h]=4[ρ乙(h乙﹣△h)+ρ甲△h],代入数据可得:3[4×103kg/m3×(0.2m﹣0.1m)+2×103kg/m3×0.1m×]=4[2×103kg/m3×(0.3m﹣0.1m)+4×103kg/m3×0.1m×],进一步整理可得:8()2+2﹣3=0,解得:=,(=﹣舍去)。
故答案为:20;1:2.三.实验探究题
16.解:(1)根据转换法,实验中通过观察海绵的凹陷程度来比较压力作用的效果.
(2)由甲、丙两图知,受力相同,压力大小不同,压力作用效果不同,故可得出压力不同,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3)对比甲、乙两图知,压力相同,受力面积不同,压力作用效果不同,故可得出结论: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明显.
故答案为:(1)凹陷程度;转换;(2)甲丙;大;明显;
(3)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17.解:(1)实验中,泡沫的凹陷程度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用泡沫的凹陷程度来反映压力作用效果;
(2)比较甲、乙两图所示实验可知,受力面积相同,压力的大小不同,且压力越大泡沫形变越明显,故可得结论: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3)若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此时实验中要控制压力的大小不变,改变受力面积的大小,故图甲和丙符合。
故答案为:(1)泡沫的凹陷程度;(2)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3)甲、丙;压力大小。
18.解:
(1)实验中是通过观察海绵的凹陷程度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这种物理研究方法叫转换法;
(2)通过比较图甲和图乙,说明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通过比较图乙和图丙,说明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3)将该小桌和砝码放在图丁的木板上,比较图丙中海绵受到的压强p和图丁中木板受到的压强p'的大小关系,由于压力和受力面积均相同,则压强相同,即p=p';
(4)图戊,将小桌换成砖块,并将砖块沿竖直方向切成大小不同的两块,由于没有控制压力大小相同,所以不能得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无关。
故答案为:(1)海绵的凹陷程度;(2)甲;压力越大;乙丙;(3)=;(4)没有控制压力大小相同。
第四篇: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9.2牛顿第一定律同步练习(含解析)
9.2牛顿第一定律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关于牛顿第一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有些物体不适用
B.不受力的物体只能保持静止状态
C.是在大量实验事实的基础上推理得出
D.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2.正在运动的物体,如果它受到的所有外力同时消失,将发生的现象是()
A.物体会立即停下来
B.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C.物体将慢慢停下来
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
3.下列现象中,属于利用惯性的是()
A.石块从山坡上滚落
B.从枪口射出的子弹在空中飞行,并击中目标
C.火车启动后,速度越来越快
D.百米赛跑运动员到达终点后,不能立即停下来
4.我国公安部定:坐在小汽车前排的司机和乘客都应在胸前系上安全带,这主要是为了减轻在下列哪情况出现时可能对人身造成的伤害()
A.倒车
B.车速太慢
C.突然启动
D.紧急刹车
5.一杯水放在列车内的水平桌面上,如果水面突然发生了如图所示的变化,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时列车可能向左运动时突然刹车
B.这时列车突然向左启动或向右运动时突然刹车
C.这个现象的发生是由于车子的惯性
D.这时的水应处于平衡状态
6.关于惯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同一辆车,路面光滑时不容易停下来,说明阻力越小,物体惯性越大
B.同一辆车,装满货物后,需要更大的启动牵引力,说明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
C.推动地面上静止的物体比维持这个物体做匀速运动所需的力大,所以物体静止时惯性大
D.在月球上举重比在地球上容易,所以同一个物体在月球上比在地球上惯性小
7.海面上有艘向南匀速直线航行的客船,一位同学在该船上的某点竖直向上跳起。则关于他落在船上的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起跳点的北方
B.在起跳点的南方
C.在起跳点上
D.在起跳点的西方
8.如图是伽利略设计的理想实验,两侧斜面均光滑,小球从左侧斜面的某一高度从静止开始滑下,则无论右侧斜面倾角如何,小球都会沿斜面上升到相同的高度。对于这一理想实验,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小球在斜面上受到的合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B.小球运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C.右侧斜面倾角越小,小球在右侧斜面上运动得越远
D.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得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9.如图是从水平匀速飞行的轰炸机上先后投下的三颗炸弹,在不计空气阻力的情况下,能正确反映飞机和三颗炸弹运动情况的是()
A.
B.
C.
D.
10.小宇在家观看汽车拉力赛的电视节目,发现汽车行驶速度很快.其中途经一段“S”形弯道时,如图.他想:现场观看的观众为了更安全,应站的位置是图中()
A.甲、丙
B.甲、丁
C.乙、丙
D.乙、丁
二.填空题
11.物体保持的特性称为惯性,惯性的大小只与
有关。
12.调皮的小明随父母乘船去长岛旅游,来到船上,他高兴地跳了起来。由于船在行进中,所以父母很担心小明蹦起后,船走开他会落入水中,但小明蹦跳了一会儿,并没有发生什么危险,这是因为小明具有,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13.为了防止校园踩踏事故的发生,同学们下楼时不能走得太快。如果走得太快,当前面的同学意外停下来时,后面的同学由于,会继续向
(选填前或后)运动,这样容易拥挤而发生踩踏事故。
14.如图所示的是小明中考投掷实心球的场景图。图中实心球离开手后仍能继续运动,这是因为实心球具有
;投掷出去的实心球最终落到地面,这是由于实心球受到的作用。
15.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是在实验加推理的基础上总结概括出来的,所以牛顿第一定律
(选填“能”或“不能”)用实验来直接验证。如图所示的小球从A点沿光滑圆弧轨道由静止释放,运动到C点时,若一切外力全部消失,则小球会沿
路线继续运动(选填“a”“b”“c”或“d”)。
三.实验探究题
16.为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某同学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①、②、③及推理。
(1)在实验中让小车从同一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滑下,是为了使小车
相同;
(2)小车在毛巾水平面上运动时受到摩擦力的方向
;(选填:向左或向右)
(3)从实验①、②、③可知,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就越小,它运动的距离就越远。进而推理得出:如果小车在运动中不受阻力,它将。
17.用图示装置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时:
(1)应选
(选填“相同”或“不同”)滑块;小军进行了如下实验:①让滑块从斜面上A处由静止开始滑下,记下滑块停在棉布上的位置;②移开棉布,让滑块从B处由静止开始滑下,记下滑块停在木板上的位置。
(2)小军实验中错误的操作是。
(3)实验表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小车滑行的距离越长;如果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时受到的阻力为零,它将做;
(4)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概括了牛顿第一定律,这个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再进行
而得出来的。
18.在“探究力和运动的关系”的实验中,让木块由静止开始沿斜面滑下,木块在三种不同水平面上运动一段距离后分别停留在如图所示的位置。
(1)实验需要木块从同一斜面的开始下滑,目的是使小车到斜面底端的相同。
(2)木块进入水平面后,在运动过程中受到的一对平衡力是。
(3)实验结论:平面越光滑,木块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
(4)推论:如果木块在水平面受到的阻力为零,木块将。
(5)若要探究滑行距离与小车初速度的关系,应先后将小车从斜面上
处释放,比较小车在面上滑行的路程长短(选填“同一粗糙”或“不同粗糙”)。
(6)牛顿第一定律是建立在:。
A.日常生活经验的基础上
C.直接实验结果的基础上
B.科学家猜想的基础上
D.实验和科学推理相结合的基础上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解:A、牛顿第一定律虽然是指物体不受力时的情况,但其推论都可以得到验证,它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因此,它不仅仅适用于不受力的物体,所有的物体都适用,故A错误;
B、由牛顿第一定律内容可知,物体不受力时,可以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故B错误;
C、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实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科学推理得出的,故C正确;
D、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即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D错误。
故选:C。
2.解:正在运动的物体具有一定的速度,如果物体所受的所有外力同时消失,则物体将不受力,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将保持自己原来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故选:B。
3.A、石块从山坡上滚落是由于石块受到重力作用,不属于惯性的利用,故A不符合题意;
B、从枪口射出的子弹由于惯性继续飞行,从而击中目标,是利用了子弹的惯性,故B符合题意;
C、火车启动后,速度越来越大,是力改变了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属于利用惯性,故C不符合题意;
D、百米赛跑运动员到达终点后,由于运动员具有惯性不能立即停下来,不是利用惯性,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解:小汽车行驶过程中,当紧急刹车时,车停止而人由于惯性会前冲,安全带可以防止人冲向前而受伤,故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5.解:
A、如果列车向左运动时突然刹车,杯子由于受到桌子的摩擦力,会随列车突然减速,而杯子中的水由于惯性还将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向左运动,所以此时水面会向左倾斜,故A错误;
B、如果列车突然向左启动,杯子由于受到桌子的摩擦力,会随列车一起向左运动,而杯子中的水由于惯性还将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此时水面会向右倾斜;
列车向右运动时突然刹车,杯子由于受到桌子的摩擦力,会随列车突然停止,而杯子中的水由于惯性还将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向右运动,所以此时也水面会向右倾斜,故这两种可能性都存在,故B正确;
C、由图可知:水面向右倾斜,水面发生倾斜的原因是由于水具有惯性,故C错误;
D、由图可知:水面向右倾斜,这时的水应该是处于非平衡状态,故D错误。
故选:B。
6.解:
ACD、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它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的运动情况、受力情况、位置等都无关,故ACD错误;
B、同一辆车,装满货物后质量变大,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效果好,需要用很大的力才能改变它原有的运动状态(如船大掉头难),说明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故B正确。
故选:B。
7.解:船匀速直线行驶,人在该船上的某点竖直向上跳起时,由于惯性仍然保持与船相同的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所以会落在起跳点上。
故选:C。
8.解:
A、小球在斜面上时受到的重力方向竖直向下,但支持力是垂直于斜面向上的,因此它们的合力并不是竖直向下,故A错误;
B、已知斜面是光滑的,即没有摩擦阻力,小球在运动过程中只有动能和重力势能的相互转化,所以小球的机械能是守恒的,故B正确;
C、因为小球的机械能守恒,所以小球在右侧会上升到相同的高度,结合图示可知,右侧斜面倾角越小,小球在右侧斜面上运动得越远,故C正确;
D、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得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即得到了力与运动的基本关系,故D正确。
故选:A。
9.解:
飞机沿水平方向匀速飞行,从飞机上先后投下三颗炸弹后,炸弹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继续向前飞行,炸弹在下落过程中,都是以原来的速度向前运动,受重力的作用,同时向下做自由落体运动,故三颗炸弹下落时,在同一竖直方向上,且下落速度越来越快,即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在变大。
故选:B。
10.解:
由图可知,当车在路上行驶时,如果车失去控制,由于惯性,车将会沿原来运动的方向冲出,即会冲到图中的甲区和丁区,故人在甲区和丁区很危险;而在乙区或丙区是安全的。
故选:C。
二.填空题
11.解: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惯性大小只跟物体的质量大小有关,跟物体是否受力、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都没有关系,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故答案为:原来运动状态不变;质量。
12.解:船在水中前行时,小明也处于运动状态,当小明在船上蹦起后,由于惯性小明还要保持原来向前的运动速度,在相同的时间内小明和船向前行驶的距离相同,所以要落回船尾原处。
故答案为:惯性。
13.解:惯性是物体本身具有的属性,无论物体处于何种状态都具有惯性,当前面同学意外停下时,后面的同学由于惯性不能立即停下来,会继续向前运动,这样容易因为拥挤而发生踩踏事故。
故答案为:惯性;前。
14.解:
(1)掷出的实心球,由于惯性,还能继续向前运动;
(2)在空中飞行的实心球受到重力的作用,而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重力会不断改变实心球的运动状态,所以实心球最终落到地面。
故答案为:惯性;重力。
15.解:(1)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加推理的基础上总结概括出来的,一切物体都要受到力的作用,不受力的物体不存在,所以牛顿第一定律不能用实验来直接验证。
(2)在图中,让小球从A点静止释放,运动到C点时,若一切外力全部消失,则小球将会做匀速直线运动,会沿b路线继续运动。
故答案为:不能;b。
三.实验探究题
16.解:(1)由控制变量法,在实验中,让小车从同一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滑下是为了使小车在滑到水平面时的速度大小相同;
(2)小车在毛巾水平面上运动时,受到摩擦力的方向与小车运动的方向相反,所以是水平向左;
(3)从实验可以看出,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就越小,它运动的距离就越远。在此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推理,可以得出:如果小车在运动中不受阻力,其速度不会变化,即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故答案为:(1)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2)向左;(3)做匀速直线运动。
17.解:(1)由图示装置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时,由控制变量法,应选同一滑块;
(2)小军实验中错误的操作是:没有把滑块放在同一位置,不能控制滑块到达水平面的速度相同;
(3)实验表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小车滑行的距离越长;据此推理,如果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时受到的阻力为零,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4)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概括了牛顿第一定律,这个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再进行科学推理而得出来的。
故答案为:(1)相同;
(2)没有把滑块放在同一位置,不能控制滑块到达水平面速度相同;
(3)匀速直线运动;
(4)科学推理。
18.解:
(1)要研究木块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必须控制变量,即控制木块的初速度相同,即让木块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
(2)木块在水平面上运动时,所受的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3)由实验现象可知,水平面的粗糙程度不同,木块受到的阻力不同,木块运动的距离不同,由此得出结论:平面越光滑,木块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
(4)进一步推理可得:如果木块在水平面上受到的阻力为零,木块将一直匀速直线运动下去;
(5)因为木块从斜面上滑下,到达底端的速度取决于物体的高度,因此,若要探究滑行距离与小车初速度的关系,应将木块从不同的高度处释放,比较木块在同一粗糙面上滑行的路程长短即可;
(6)生活中,绝对不受力的情况是不存在的,因此,牛顿第一定律是建立在实验和科学推理相结合的基础上的,故D正确。
故答案为:(1)同一高度;速度;(2)重力和支持力;(3)慢;(4)做匀速直线运动;(5)不同高度;同一粗糙;(6)D。
第五篇:八年级物理第二学期期末测试题 苏科版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2011-2012年八年级物理第二学期期末测试题
苏科版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三大题31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10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学校、班级、姓名、考试号填写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上;将学校、姓名、年级、班级、考场、座号、考试号填写(涂)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上。
3.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卷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mm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卷指定的位置上,不在答题区域内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其它笔答题。
4.考生答题必须在答题卷上,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一律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共24分)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每小题2分,共24分)
l、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A.自行车轮子的直径约为1.5m B.一棵大白菜的质量约为100g C.一名中学生的体重约为490N D.人体肺泡内气体的压强约为106Pa
2、在地质灾害的救援中,由于陆路交通阻隔,直升飞机在救援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直升飞机在竖直上升时,使直升飞机上升的力是
A.机身对螺旋桨的作用力 B.螺旋桨对空气的作用力 C.机身对空气的作用力 D.空气对螺旋桨的作用力
3、有人认为使用弹簧测力计必须注意以下几点,你认为其中哪一点是不正确的 ... A.使用前必须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 B.避免弹簧、指针、挂钩与外壳摩擦 C.读数时视线要和刻度盘面平行
D.拉力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刻度的最大值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人匀速竖直向上爬杆时,手握杆的压力越大,摩擦力就越大 B.拉链拉不动时,可在拉链上抹一点石蜡,就容易拉动了 C.人走路时,受到地面对人向后的滑动摩擦力 D.皮带传动时,皮带与皮带轮之间的摩擦是有害的
5、某登山运动员从山脚到达山顶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运动员的体重变大 B.运动员的质量变小
C.运动员携带的气压计的示数变大 D.运动员携带的气压计的示数变小
6、据美联社报道,“机遇号”火星探测器由于车轮陷入到细沙中而被困在火星表面的一个沙丘上,一直动弹不得,这与沙丘能够承受的压强较小有关.如果你是火星探测器的设计者,为了减小探测器对地面的压强,可行的改进方法是 A.增大探测器的质量 B.车轮使用履带式
C.减小车轮表面的粗糙程度 D.减少车轮与地面的接触面积
7、目前人类发射的探测器已飞出了太阳系,正往更远的太空直线飞去,如果探测器所受外力全部消失,那么探测器将
A.沿原路径返回地球 B.沿原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C.立刻静止 D.沿原方向做减速直线运动
8、a、b两个由同种材料制成的圆柱体,它们的高度相同,质量之比,ma:mb=3:5,把它们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则水平桌面受到圆柱体的压强之比Pa:pb等于 A. 1:1 B. 3:5 C. 5:3 D.9:25
9、如下图所示,将一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圆柱体金属块缓慢浸入水中(水足够深),在圆柱体接触容器底之前,能够正确反应弹簧测力计示数,和圆柱体下表面到水面距离h的关系图象是
10、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 B.物体之间发生作用时,不一定互相接触 C.力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
D.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状态,也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11、中国铁路采用的“和谐号”动车组多次大提速.高速列车经过时,若人离铁道太近很可能被吸进铁道,应特别注意安全,从物理学的角度看,这是因为 A.车与人之间的空气流速减小,压强增大 B.车与人之间的空气流速减小,压强减小 C.车与人之间的空气流速加大,压强减小 D.车与人之间的空气流速加大,压强增大
3312、已知冰的密度为0.9×10kg/m,一定体积的冰熔化成水后,其体积将
A.增加1/10
B.减少1/10 C.增加1/9 D.减少1/9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8分)
13、在满满一杯水中,慢慢加入两小勺细沙糖,杯中的水不会溢出,这说明 ▲ ;过一会儿,从杯中取一勺水尝一尝,发现水有甜味,这是因为 ▲ 的缘故.
14、我们在某些科学杂志的封面上常能看到如图所示的图片,其实这是锂原子
结构的模型。图中处于中心的是 ▲,周围绕它运动的是带 ▲
电的 ▲,但整个原子对外 ▲(显示/不显)电性.
15、斧子是木工师傅常用的工具,用过一段时间,木工师傅要将斧头磨一磨,目的是通过 ▲
来增大压强;斧头松了,木工师傅将斧柄的一端在地面上用力撞击几下,斧头就牢牢地套在斧柄上,这是由于 ▲ .汽车轮胎的表面制成凹凸花纹,其作用是通过 ▲ 来增大摩擦;机器的轴承中加入润滑油的目的是 ▲ 摩擦;自行车刹车时,用力捏闸能增大闸皮与车轮间的 ▲,从而增大闸皮与车轮间的滑动摩擦力。划玻璃刀的头部装上一粒金刚石,利用了金刚石的 ▲ 比较大这个属性。
16、如图甲所示,完全相同的木块A和B叠放在水平桌面上,在12N的水平拉力F1作用下,A、B一起作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木块A所受的摩擦力为 ▲ N;若将A、B紧靠着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图乙所示),用水平力F2推A使它们一起作匀速直线运动,则推力F2= ▲ N.
17、如图甲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推力F的作用,F的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物体运动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所示.由图像可知当t=1s时,物体处于 ▲ 状态;t=5s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 ▲ N.
18、由不同物质组成的大小不同的甲、乙两个物体,体积之比为V甲:V乙=2:1,质量之比为m甲:m乙=1:3,则甲,乙两个物体的密度之比为 ▲ :若将甲切去质量的一半,乙切去体积的三分之一,那么甲、乙两个物体的密度之比为 ▲ .
19、有一很薄的塑料袋装满水后,用细线系紧后挂在弹簧秤上,示数为20N,若将其浸没在水中称,弹簧秤的示数为 ▲ N;若浸没煤油中时,弹簧秤的示数又为 ▲ N.(g=10N/kg,煤油密度为0.8×10kg/m)20、一艘远洋轮船装上货物后,发现船身下沉了一些,则它受到的浮力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当船由长江驶入黄海后,船受到的浮力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船身相对于水面将 ▲(填“上浮”、“下沉”或“不变”).
21、大气压强虽然很大,但是平常我们并没有感受到大气压强的存在,是 ▲ 实验强有力地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氢气球升到高空时会破裂,其主要原因是高空的大气压 ▲(填“高”或“低”),球内气压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外界大气压,将球胀破。
22、用30N水平力把重50N、边长为10cm的正方形物块按压在竖直墙上,则墙受到的压强为 ▲ Pa,如果用同样大的力竖直向下把物块按压在水平地面上,则地面所受的压强为 ▲ Pa。
三、解答题:(共48分)(A)作图题:(每小题2分,共8分)
23、被运动员踢出的足球沿如图所示的轨迹运功,足球的重为5N,在图中画出足球受重力的示意图.
24、在自动化生产线上,常用传送带传送工件,如图所示,一个工件与传送带一起以0.5m/s的速度水平向右匀速运动,不计空气阻力,请在图中画出工件受力的示意图.
25、在图中用力的示意图画出小球A所受重力和A对挡板B的压力.
26、将一个鸡蛋轻轻放入烧杯的水中,然后向水中加盐,使鸡蛋上浮,在图中画出鸡蛋上浮时的受力示意图.
3(B)计算题:(第27题6分,第28题6分,29题8分,共20分)
27、“乌鸦喝水”的故事你不陌生吧。若有一只容积为3×10m的瓶内盛有0.2kg的水,一只口渴的乌鸦每次将一块质量为10g的小石子投入瓶中,当乌鸦投入了25块相同的小石子后,水面升到了瓶口。(说明:不考虑小石子之间的空隙,g取10N/kg)求:(1)瓶内石块的总重力:(2)瓶内石块的总体积;(3)瓶内石块的密度.
28、某通缉逃犯在水平潮湿泥地上站立时留下一对清晰的脚印,如图所示,每个脚印的面积为0.025m,深度为1.8 cm.为了大致知道该逃犯的质量,公安刑侦人员对该潮湿泥地进行抗压实验,发现使潮湿泥地达到相同深度 的压强为1.5×10Pa(不需要考虑大气压强,g取10N/kg),请你根据以上
数据推算:
(1)该逃犯对潮湿泥地的压力是多少?(2)该逃犯的质量最多是多少?
29、打捞沉船时,常先将金属浮箱注满水,沉入水底,再用钢绳将其固定在沉船上,然后向浮箱中压入气体,排出浮箱内的水,这样浮箱就可上浮把沉船拉起.某次打捞作业中,所用浮箱的外形是边长为2m的正方体,其净重为2000N.当浮箱沉到水下时,求(g=10N/kg):
(1)浮箱受到水的浮力;
(2)当把浮箱内水全部排出,浮箱与沉船一起匀速上浮时,浮箱对沉船的拉力.
(C)实验、探究题:(第30题6分,第31题7分,第32题7分,共20分)30、小华妈妈担心从市场买回的色拉油是地沟油,小华为消除妈妈
的担扰,由网络查得优质色拉油的密度在0,91g/cm-0.93g/cm
之间,地沟油的密度在0.94g/cm-0.95g/cm之间,并完成用测
密度的方法鉴别油的品质的实验。
(1)将托盘天平放于水平的桌面上,移动游码至标尺左端“0”刻度
处,发现指针静止时指在分度盘中央的左侧,则应将平衡螺母
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横梁平衡。
(2)往烧杯中倒入适量的色拉油,用天平称出烧杯和色拉油的总质量为70g,然后把烧
3杯中一部分色拉油倒入量筒,如图a所示,量筒内色拉油的体积是 ▲ cm;再称烧杯和剩下色拉油的总质量,加减砝码总不能使天平平衡时,应移动 ▲。天平再次平衡时所用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b所示,则倒入量筒的色拉油的质量为 ▲ g。
3(3)该色拉油的密度为 ▲ g/cm,色拉油的品质是 ▲(选填“合格”或“不合格”)。
31、为了探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跟它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的关系,某同学进行了下图所示的实验:
(1)你觉得合理的实验顺序是 ▲。
(2)选用其他液体多次实验后,可得出结论: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其大小
▲。
-43 4(3)图乙中,浸没在水中的合金块匀速向下运动的过程中,合金块所受的浮力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4)合金块的密度是 ▲。
32、小明同学利用注射器、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等器材测量大气压强的值.实验步骤如下:(1)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然后用橡皮帽堵住注射器的小孔,这样做的目的是 ▲ .
(2)如左下图所示,用细尼龙绳拴住注射器活塞的颈部,使绳的另一端与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然后水平向右慢慢拉动注射器筒,当注射器中的活塞 ▲ 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8.1N.
(3)右下图中,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的全部刻度的长度为 ▲ cm,计算得到活塞
2的横截面积为 ▲ cm.
(4)所测大气压强的数值为 ▲ Pa.
(5)小明了解到班内同学的实验误差普遍很大,而且是有的偏大,有的偏小,请分析,该实验过程中导致误差的因素有(请写出两条)
①
▲
;
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