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青岛市房屋建筑工地安全生产精细化管理标准
青岛市房屋建筑工地安全生产精细化管理标准
房屋建筑工地安全管理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监督管理规定》、《青岛市安全生产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一、一般规定 1.安全报监
1.1工程开工前,建设单位会同施工单位到工程所在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建筑施工安全报监手续。
1.2建设、施工单位办理安全报监手续时,应提供该工程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案的专家论证意见,或无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书面证明。
1.3办理安全报监手续前,建设单位应到当地规划部门办理临建板房的临时规划许可。
1.4工程开工前,施工单位应会同建设、监理单位对周边环境进行安全评估,制定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并填写评估报告。评估人应对评估结论的可靠性负责。
1.5施工期间,施工单位应会同建设、监理单位按规定分阶段对工程的安全状况进行综合评定,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安全隐患,并将评定结果报告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2.目标责任
2.1施工单位应建立健全各级、各部门、各岗位的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并上墙,安全目标责任应分解到人。
2.2施工单位应对安全生产、文明施工费用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施工单位
次的全面安全检查。
5.2项目负责人必须掌握当天的天气情况。六级风以上及雨、雪等恶劣天气,施工、监理单位及项目部必须立即组织检查。遇影响施工作业的异常天气,应停止施工。
5.3发现的事故隐患,必须按定人、定时、定措施的“三定”原则进行整改,做好书面记录,并存档。
8.特种作业人员
8.1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证书原件应存放现场以备查验,做到人、证相符。8.2特种作业人员应按规定进行体检和年审。注:必须在网上能查到。
二、落地式与悬挑式脚手架
1.落地式与悬挑式脚手架专项施工方案应包括搭设要求、基础处理、杆件间距、连墙杆设置等内容。并附设计计算书、施工详图及大样图。方案的编制和审批程序执行第一条第3款的要求。
2.脚手架搭设立杆纵向间距不得大于1.5m,内外立杆横向间距不得大于1.2m,大横杆步距不得大于1.8m。
3.严禁使用木、竹脚手架和钢木、钢竹混搭脚手架。架体高度超过10m严禁使用单排脚手架。
4.钢管、扣件进场时,供应单位必须出具证明其产品合格的相关资料,外径、壁厚等必须符合《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规定;建设、施工、监理单位要按规定对现场钢管扣件进行联合检查、抽样复验,复验合格后方可使用,证明材料及验收记录应存档备查。严禁不合格钢管、扣件进入施工现场。脚手架搭设时,搭设人员应对钢管、扣件进行检查。
5.脚手架应由项目负责人、项目总监、工程技术人员、安全管理人员及搭设人员
进行联合验收,并履行验收签字手续。脚手架在下列阶段必须进行检查验收:
5.1脚手架基础完工后、架体搭设前;5.2每搭设完10~13m高度后;5.3作业层上施加荷载前;5.4达到设计高度后;5.5遇有六级风以上、雨雪天气后;5.6停用超过28天。
6.脚手架基础必须夯实平整,设置木垫板、钢底座和纵横向扫地杆,排水良好。7.架体与建筑物拉结应按规定设置,拉结可靠牢固;拉结点应设明显标志。8.按规定设置剪刀撑,剪刀撑必须沿脚手架高度连续设置。脚手架高度在24m以下的,各组剪刀撑间距不大于15m;脚手架高度在25m以上的,剪刀撑必须沿长度连续设置。
9.脚手架搭设应高于操作层1.5 m以上,外侧应按规定设置密目安全网,密目网应设在外排立杆里面。
10.在操作层上,脚手架外侧大横杆与脚手板之间要按要求设置两道防护栏杆和挡脚板,上栏杆高度为1.2m,下栏杆高度0.6m,挡脚板高度为18 cm。
11.操作层脚手板应铺满、铺稳,严禁出现探头板。当使用竹笆脚手板时,纵向水平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横向水平杆上,并应等间距设置,间距不应大于40 cm;使用木脚手板时,接头处应采用对接平铺,接头处下方必须设置两个小横杆,并用定型化的脚手板卡带固定。
12.脚手架操作层下方三步架内,必须按照操作层的要求,层层加设防护栏杆、挡脚板,满铺脚手板,脚手板内侧与墙体距离应满足规范要求。
13.架体内每隔两层且高度不超过10m设层间安全平网,距地面3.2m处设首层安全平网,操作层下设随层安全平网,安全平网应架设牢固、封闭严密。
14.内立杆与建筑物距离大于15cm必须进行封闭。
1.模板工程专项施工方案的编制和审批程序执行第一条第3款的要求,并按照专项施工方案组织施工。
2.模板支撑材料的材质、规格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立杆底部设置垫板,按规定设置纵横向支撑,立杆间距符合设计要求。
3.模板施工荷载不得超过设计要求,堆料应均匀。
4.模板存放高度不得超过1.8m,大模板存放必须有防倾倒措施。
5.模板拆除时混凝土必须达到规定设计强度要求,经现场技术负责人和项目总监理工程师批准后,方可实施。拆除时必须划定警戒区域,设置监护人。
6.必须进行专家论证的高大模板支撑系统专项施工方案的范围: 6.1超过6.5m的现浇混凝土梁板构件模板支撑系统必须进行专家论证。6.2跨度超过15m,施工总载荷大于12 kN/㎡的现浇混凝土梁板构件模板支撑系统必须进行专家论证。
6.3集中线荷载大于15kN/m的现浇混凝土梁板构件模板支撑系统必须进行专家论证。
7.未规定事宜按照《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等有关法律法规文件的规定执行。
七、“三宝”、“四口”与“临边”防护
1.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正确佩戴安全帽。2.建筑物必须采用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密目式安全网实施封闭,严禁擅自拆除密目式安全立网等安全防护设施。架体内按规定设置安全平网。使用前应进行检验,检验不合格不得使用。3.高处作业必须系好安全带,高挂低用。4.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网必须使用登记备案产品。5.楼梯口必须设防护栏,牢固稳定。6.电梯井口必须设置防护门,宜采用定型化、标准化、工具化
产品。井内每隔两层且高度不超过10m应设安全平网,网内不得有杂物,不得进行硬防护。安装拆卸电梯井内安全平网时,作业人员应按规定佩戴安全带。
7.通道口必须搭设防护棚,高层建筑应设双层。通道口两侧设防护栏,挂立网。
8.短边尺寸小于1.5m的孔洞,必须用坚实盖板盖严,固定不移位。短边尺寸大于1.5m的孔洞周边应设置符合要求的防护栏杆,底部应加设安全平网。
9.临边防护栏应设置上下两道,上杆距地高度为1.2m,下杆距地高度为0.5~0.6m,立杆间距不大于2m,并设置挡脚板或立网。防护栏杆宜使用钢管,牢固可靠。
10.在建建筑工程必须在脚手架外侧四周加设外挑式安全网,在离地高度10m处搭设第一道,并在每间隔不大于20m处搭设一道。外挑网宽应大于3.6m,外挑水平角度控制在20—30度之间。
11.外挑式安全网为双层,在底层平网上再加铺一层密目式安全立网,网片之间应采取绑扎等形式有效连接。
12.外挑式安全网外沿应采用钢管固定双层网网纲,内沿可与脚手架架体固定连接,外挑式安全网设钢管斜支撑杆,其间距应不大于3m,支撑角度45~60度,支撑杆件下端应支撑固定在脚手架上。
八、施工用电
1.施工现场临时用电专项施工方案应有施工单位电气工程师参加会审,方案的编制和审批程序执行第一条第3款的要求。
2.施工临时用电必须采用TN-S系统,符合“三级配电两级保护”,达到“一机、一闸、一漏、一箱”的要求。电箱设置、线路敷设、接零保护、接地装置、电气联接、漏电保护等各种配电装置应符合规范要求。
3.配电箱、电缆、漏电保护器等电气产品必须使用登记备案产品。
高度不得超过30米。
13.在汛期(7~9月份),处于独立高度的塔机必须符合以下加固要求:13.1 自由端高度不得超过设计高度的80%。13.2工程处于主体阶段,但达不到安装首道附着的,应采取提前加设附着装置的加固方式。13.3当汛情(11级及以上大风)来临前,现场有条件的,应将塔机降落至安全高度,确保塔臂不碰撞建筑物、构筑物、以及脚手架、起重机械等,或将塔机前、后臂拆除。
14.严格控制3类型号塔机的最大安装使用高度,具体规定如下:
14.1 QTZ315塔机最大安装使用高度不得超过60米。14.2 QTZ40塔机最大安装使用高度不得超过80米。14.3 QTZ63塔机最大安装使用高度不得超过120米。
15.施工电梯防坠安全器必须每年由具有资质的检测单位进行检测标定;高处作业吊篮安全锁每6个月进行一次检测标定。
16.施工电梯司机必须持证上岗,轿厢内超过9人(含司机)时不得运行。17.未规定事宜按照《施工升降机》GB/T 10054、塔式起重机GB/T 5031、《施工升降机安全规程》GB10055、《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监督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令第166号)等有关法律法规文件的规定执行。
十、起重吊装
1.起重吊装工程必须编制吊装作业施工组织设计,并应充分考虑施工现场的环境、道路、架空电线等情况。作业前应进行技术交底;作业中,未经技术负责人批准,不得随意更改。参加起重吊装的人员应经过严格培训并持证上岗。
2.起重吊装必须按照专项施工方案组织施工,按规定设置防护设施,划定危险作业范围,设置警示标志,设专人实行全过程监护。起重设备通行的道路应平整坚实。夜间施工必须有足够的照明。
3.吊装前应对起重机械的安全保险装置、钢丝绳、索具、卡扣等进行全面检查,确保完好有效,并按规定试车。
4.起重机靠近架空输电线路作业或在架空输电线路下行走时,必须与架空输电线始终保持不小于国家现行标准《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规定的安全距离。当需要在小于规定的安全距离范围内进行作业时,必须采取严格的安全保护措施,并应经供电部门审查批准。
5.被吊物件必须合理存放,确保稳固安全,高处作业人员必须有可靠立足点。结构吊装时,应设置移动式节间安全平网。高处作业所使用的工具和零配件等,必须放在工具袋(盒)内,严防掉落,并严禁上下抛掷。
6.严禁超载吊装和起吊重量不明的重大构件和设备。严禁在吊起的构件上行走或站立,不得用起重机载运人员,不得在构件上堆放或悬挂零星物件。
7.大雨天、雾天、大雪天及六级以上大风天等恶劣天气应停止吊装作业。事后应及时清理冰雪并应采取防滑和防漏电措施。雨雪过后作业前,应先试吊,确认制动器灵敏可靠后方可进行作业。
8.未规定事宜按照《建筑施工起重吊装工程安全技术规范》 JGJ276等有关法律法规文件的规定执行。
十一、施工机具
1.机具使用前应经施工单位设备管理部门和项目部共同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机具传动部位必须设置防护罩。不得使用倒顺开关。固定施工机具应搭设防护棚。
2.平刨应设护手安全装置,圆盘锯应设分料器、防护挡板。严禁使用平刨和圆盘锯合用一台电机的多功能木工机具。
3.Ⅰ类手持电动工具必须作保护接零,电缆不得有中间接头,操作人员应穿戴好绝
314
第二篇:青岛市房屋建筑工地安全生产精细化管理标准
附件1
青岛市房屋建筑工地安全生产精细化管理标准
房屋建筑工地安全管理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监督管理规定》、《青岛市安全生产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一、一般规定 1.安全报监
1.1工程开工前,建设单位会同施工单位到工程所在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建筑施工安全报监手续。
1.2建设、施工单位办理安全报监手续时,应提供该工程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案的专家论证意见,或无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书面证明。
1.3办理安全报监手续前,建设单位应到当地规划部门办理临建板房的临时规划许可。
1.4工程开工前,施工单位应会同建设、监理单位对周边环境进行安全评估,制定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并填写评估报告。评估人应对评估结论的可靠性负责。
1.5施工期间,施工单位应会同建设、监理单位按规定分阶段对工程的安全状况进行综合评定,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安全隐患,2
程有关安全施工的技术要求向施工班组、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安全管理人员应参加安全技术交底。
4.2安全技术交底应按照施工方案的要求进行细化和补充,将操作者的安全事项讲明,要有针对性、指导性。
4.3安全技术交底必须以书面形式进行,并经交接底双方签字确认,严禁代签字。
5.安全检查
5.1施工单位必须制定定期安全检查制度。公司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必须每月对项目进行一次安全检查;公司必须由分管经理组织每月不少于两次的安全检查;项目负责人必须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安全管理人员等,并会同项目总监每周不少于一次的全面安全检查。
5.2项目负责人必须掌握当天的天气情况。六级风以上及雨、雪等恶劣天气,施工、监理单位及项目部必须立即组织检查。遇影响施工作业的异常天气,应停止施工。
5.3发现的事故隐患,必须按定人、定时、定措施的“三定”原则进行整改,做好书面记录,并存档。
6.安全教育培训
6.1施工单位必须制定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6.2施工单位应对管理人员、作业人员每年进行不少于一次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教育培训考核不合格的,不得上岗。
6.3作业人员进入新的岗位或新的施工现场前,应接受安全
生产教育培训,经教育培训考核不合格的,不得上岗。
6.4施工单位必须在施工现场建立安全教育培训档案,记录教育培训情况,受教育者应签字确认,严禁代签字。
7.班前安全活动
7.1必须在施工现场建立班前安全活动制度。
7.2各班组每天必须进行班前安全活动,针对当天作业中的不安全因素进行提示防范,并做好记录。安全管理人员应对班前安全活动进行检查、指导、管理。
7.3在工人上岗的必经之路,应设置安全警示镜、防护用品正确佩戴示意图及警示标牌。上岗前,安全管理人员应在警示镜旁检查工人安全防护用品的佩戴情况。
8.特种作业人员
8.1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证书原件应存放现场以备查验,做到人、证相符。
8.2特种作业人员应按规定进行体检和年审。9.安全事故处理
9.1施工单位、工程项目部必须分别建立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备足应急物资、器材和车辆,保证通讯畅通,并定期组织演练。
9.2施工单位应建立安全事故档案。项目部每月向公司上报安全事故情况,施工企业每月向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上报安全事故情况。
设置两道防护栏杆和挡脚板,上栏杆高度为1.2m,下栏杆高度0.6m,挡脚板高度为18 cm。
11.操作层脚手板应铺满、铺稳,严禁出现探头板。当使用竹笆脚手板时,纵向水平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横向水平杆上,并应等间距设置,间距不应大于40 cm;使用木脚手板时,接头处应采用对接平铺,接头处下方必须设置两个小横杆,并用定型化的脚手板卡带固定。
12.脚手架操作层下方三步架内,必须按照操作层的要求,层层加设防护栏杆、挡脚板,满铺脚手板,脚手板内侧与墙体距离应满足规范要求。
13.架体内每隔两层且高度不超过10m设层间安全平网,距地面3.2m处设首层安全平网,操作层下设随层安全平网,安全平网应架设牢固、封闭严密。
14.内立杆与建筑物距离大于15cm必须进行封闭。15.建筑物高度低于30m时,可采用落地式外脚手架按规范一次性搭设;建筑物高度大于30m时,应采取悬挑式脚手架分段搭设,每段搭设高度不得超过20m。
16.悬挑式脚手架悬挑梁必须使用工字钢,悬挑梁与建筑物的固定方法须经计算确定,悬挑梁通常应使用16号以上工字钢,悬挑梁尾端应按规定在两处以上使用φ16以上圆钢固定在楼板等钢筋混凝土结构上,悬挑梁前端应采用φ14以上钢丝绳进行吊拉卸荷,安装应符合设计要求。
17.卸料平台必须有设计计算书,施工荷载不得超过8KN,设置荷载限制标志牌,标明使用要求和限载数额。
18.接料平台应安装使用定型化、工具化产品,并为独立的受力系统。
19.接料平台悬挑梁应采用16号以上工字钢,悬挑梁尾端应在两处以上采用不小于φ16以上圆钢固定在楼板等钢筋混凝土结构上,悬挑梁前端应采用2道φ14以上的钢丝绳进行吊拉卸荷。
20.接料平台四周围护高度为1.5m,其周边按规定设置两道防护栏杆,并用竹胶合板进行硬防护。平台底板应满铺,固定牢固,材质应符合要求。
21.未规定事宜按照《钢管脚手架扣件》GB15831、《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等有关法律法规文件的规定执行。
三、附着式(整体提升式)脚手架
1.必须使用登记备案产品,附着式(整体提升式)脚手架的安装、升降、使用、拆除及日常维护保养等管理工作,均应由具有住建部附着升降脚手架专业承包壹级资质的专业施工企业操作完成,专业施工企业要符合以下要求:
1.1专业施工企业按规定配备专职安全和产品质量、经营等管理人员以及特种作业人员。
1.2安全管理人员必须具有大专以上专业技术职称,考取由
9.每次升降前后,施工、安装、监理单位必须对安全装置、保险设施、提升系统进行全面检查,符合要求并履行签字手续后,方可作业、使用。
10.总承包、监理、使用单位应定期对整体升降脚手架使用状况进行安全检查,发现违规行为和事故隐患要责令专业施工企业限期整改,对拒不整改的,应及时向建设单位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11.未规定事宜按照《建筑施工工具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202、《建筑施工附着升降脚手架管理暂行规定》(建建〔2000〕230号)等有关法律法规文件的规定执行。
四、基坑支护
1.基坑开挖前,建设、监理、施工单位必须对基坑周边环境、土质等情况进行安全评估。应按照第一条第3款的要求编制、审批专项施工方案,并严格按方案组织施工。
2.基坑施工应严格按照专项施工方案组织施工,在基坑开挖过程中,要做到分段开挖,分段支护,严禁超挖或一挖到底。
3.基坑开挖应按规定要求进行放坡,不具备放坡条件的要根据现场情况,对坑壁进行加固与支护。
4.深基坑的加固与支护必须由具备相应资质的施工单位承担。基坑内应搭设上下通道,作业人员应有安全立足点,禁止垂直交叉作业。
5.基坑及周边应设置良好的排水系统,并满足施工、防汛要
求。
6.基坑周边应设置防护栏,严禁堆放土石方、料具等荷载较重的物料。对周边原有建筑物、公共设施等必须设置观测点,专人负责,及时观测,发现异常情况立即采取措施。
7.对基坑应按照《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要求进行监测。
8.深基坑围护结构施工完工后、地下结构工程施工前,必须由建设、深基坑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对深基坑工程进行联合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地下结构施工。
9.建设单位将深基坑工程单独发包的,施工总承包单位在进入施工现场前,深基坑设计、施工单位应向施工总承包单位进行质量安全技术交底,并签字确认。
10.深基坑工程完成后,建设单位应及时进行地下结构工程的施工,并按相关要求及时进行基坑回填工作。
11.深基坑开挖或支护工程完成后,因特殊原因可能造成基坑长期暴露或超过支护设计安全期而危及周边环境安全和施工安全的,建设单位应及时回填或采取有效加固措施,并承担未能及时回填或加固而发生安全事故的相应责任。
12.未规定事宜按照《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GJ
311、《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等有关法律法规文件的规定执行。
五、模板工程
314
6.施工企业要制定新型定型化模板支撑结构施工安全方案,认真计算核实施工荷载,用于综合楼标准层的施工方案,应进行专家论证。
7.监理单位要全面做好安装、验收、使用等各环节的监督管理工作,确保施工安全。
七、“三宝”、“四口”与“临边”防护 1.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正确佩戴安全帽。
2.建筑物必须采用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密目式安全网实施封闭,严禁擅自拆除密目式安全立网等安全防护设施。架体内按规定设置安全平网。使用前应进行检验,检验不合格不得使用。
3.高处作业必须系好安全带,高挂低用。
4.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网必须使用登记备案产品。5.楼梯口必须设防护栏,牢固稳定。
6.电梯井口必须设置防护门,宜采用定型化、标准化、工具化产品。井内每隔两层且高度不超过10m应设安全平网,网内不得有杂物,不得进行硬防护。安装拆卸电梯井内安全平网时,作业人员应按规定佩戴安全带。
7.通道口必须搭设防护棚,高层建筑应设双层。通道口两侧设防护栏,挂立网。
8.短边尺寸小于1.5m的孔洞,必须用坚实盖板盖严,固定不移位。短边尺寸大于1.5m的孔洞周边应设置符合要求的防护栏杆,底部应加设安全平网。
9.临边防护栏应设置上下两道,上杆距地高度为1.2m,下杆距地高度为0.5~0.6m,立杆间距不大于2m,并设置挡脚板或立网。防护栏杆宜使用钢管,牢固可靠。
10.在建建筑工程必须在脚手架外侧四周加设外挑式安全网,在离地高度10m处搭设第一道,并在每间隔不大于20m处搭设一道。外挑网宽应大于3.6m,外挑水平角度控制在20—30度之间。
11.外挑式安全网为双层,在底层平网上再加铺一层密目式安全立网,网片之间应采取绑扎等形式有效连接。
12.外挑式安全网外沿应采用钢管固定双层网网纲,内沿可与脚手架架体固定连接,外挑式安全网设钢管斜支撑杆,其间距应不大于3m,支撑角度45~60度,支撑杆件下端应支撑固定在脚手架上。
八、施工用电
1.施工现场临时用电专项施工方案应有施工单位电气工程师参加会审,方案的编制和审批程序执行第一条第3款的要求。
2.施工临时用电必须采用TN-S系统,符合“三级配电两级保护”,达到“一机、一闸、一漏、一箱”的要求。电箱设置、线路敷设、接零保护、接地装置、电气联接、漏电保护等各种配电装置应符合规范要求。
3.配电箱、电缆、漏电保护器等电气产品必须使用登记备案产品。
718
10.多台塔机作业时必须满足安全距离要求,并采取有效的防碰撞措施。
11.汛情来临前,塔机、施工电梯等要立即停止使用,吊物落地、吊钩升起、吊笼落地,要确保塔机前后臂自由旋转。汛情来到时,施工现场必须安排专人对塔机等进行全过程监控,发现问题要迅速采取应急抢险措施。汛情过后,施工、使用、产权、安装、监理、建设等单位要对塔机等安全状况进行全面检查,验收合格签字后,方可重新使用。
12.在汛期(7~9月份),所有塔机的自由端高度均不得超过设计高度的80%,且符合以下规定:
12.1 QTZ40(含40)以下塔机,自由端高度不得超过16米。
12.2 QTZ 40-QTZ 80(含80)之间塔机,自由端高度不得超过24米。
12.3 QTZ 80以上塔机,自由端高度不得超过30米。13.在汛期(7~9月份),处于独立高度的塔机必须符合以下加固要求:
13.1 自由端高度不得超过设计高度的80%。
13.2工程处于主体阶段,但达不到安装首道附着的,应采取提前加设附着装置的加固方式。
13.3当汛情(11级及以上大风)来临前,现场有条件的,应将塔机降落至安全高度,确保塔臂不碰撞建筑物、构筑物、以
及脚手架、起重机械等,或将塔机前、后臂拆除。
14.严格控制3类型号塔机的最大安装使用高度,具体规定如下:
14.1 QTZ315塔机最大安装使用高度不得超过60米。14.2 QTZ40塔机最大安装使用高度不得超过80米。14.3 QTZ63塔机最大安装使用高度不得超过120米。15.施工电梯防坠安全器必须每年由具有资质的检测单位进行检测标定;高处作业吊篮安全锁每6个月进行一次检测标定。
16.施工电梯司机必须持证上岗,轿厢内超过9人(含司机)时不得运行。
17.未规定事宜按照《施工升降机》GB/T 10054、塔式起重机GB/T 5031、《施工升降机安全规程》GB10055、《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监督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令第166号)等有关法律法规文件的规定执行。
十、起重吊装
1.起重吊装工程必须编制吊装作业施工组织设计,并应充分考虑施工现场的环境、道路、架空电线等情况。作业前应进行技术交底;作业中,未经技术负责人批准,不得随意更改。参加起重吊装的人员应经过严格培训并持证上岗。
2.起重吊装必须按照专项施工方案组织施工,按规定设置防护设施,划定危险作业范围,设置警示标志,设专人实行全过程监护。起重设备通行的道路应平整坚实。夜间施工必须有足够的
122
操作人员应穿戴好绝缘防护用品。
十二、现场防火
1.施工现场应制定消防管理制度,严格履行动火作业审批手续;生活区、仓库、配电室(箱)、木制作区等易燃易爆场所必须配置相应的消防器材。消防器材应定期检查,确保完好有效。严禁在施工现场内明火取暖。
2.施工现场应制定易燃易爆及有毒物品管理制度,购领、运输、保管、发放、使用等环节应设专人负责,并建立台帐。
3.高层建筑应设置临时消防水源管道,立管管径符合规范要求。每层应留有消防水源接口,配备消防管具。
4.未规定事宜按照《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范》GB50720等有关法律法规文件的规定执行。
第三篇:房屋建筑工地环境整治精细化管理标准
青建管质字〔2011〕125号
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建筑工程管理局 关于实施精细化管理构建环境
整治长效机制的通知
各区、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各有关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巩固市容环境整治行动成果,构建建筑工地环境整治长效机制,全面提升建筑工地文明施工管理水平,市城乡建设委建管局决定在全市建筑工地实施精细化管理。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构建环境整治长效机制的重要性
构建建筑工地环境整治长效机制就是通过实施精细化管理,建章立制,细化标准,优化程序,实现建筑工地环境整治全覆盖;是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改善建筑工地作业环境和生活环境,树立建筑工地良好形象的重要途径;是建设宜居青岛,打造幸福城市的重要举措。实施精细化管理,有利于有效整合企业现有管理力量优化资源配置,有利于明确建筑工地环境整治标准,有利于为广大从业人员创造安全文明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有利于实现建筑施工现场管理由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
2为进一步提高我市建筑施工现场管理水平,促进施工现场管理标准化、模式化和规范化,依据行业管理相关规定,结合工程实际,特制定本标准。
一、总体目标
以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建筑工地管理协调发展,巩固市容环境整治行动成果,坚持以人为本,有效整合企业现有管理力量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建筑工地环境整治全覆盖,创造安全文明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树立建筑工地良好形象,逐步建立起精细化长效管理体系,实现建筑施工现场管理由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提高建筑工地整体管理水平。
二、现场围挡墙管理标准
(一)技术标准
工具式彩色喷塑钢板围挡墙的组成主要由墙板、钢柱和墙体基础三部分组成,形成连续围挡墙。
1.墙板:钢板厚度不得小于0.8mm,高度为2m,每块钢板的宽度为0.40m,墙板背面用Φ48×3.5mm钢管、专用卡扣等部件将9块钢板连结组合成一块整体墙板,墙板上下端沿口采用厚度3mm、断面宽36mm槽钢压条,将钢板依次滑入槽中,墙板与墙板之间应设置钢柱,上下槽钢压条与钢柱用螺栓连接,墙板侧边靠紧钢柱。
2.钢柱:截面为100mm×100mm×3mm方管钢,高度为2.03m,钢柱底板采用厚度不小于5mm×240mm×240mm钢板,在钢柱顶部下约0.6m处加设40mm×40mm×3mm角钢斜撑,钢柱底板四角与斜撑底部应采用膨胀螺栓与预埋混凝土柱基础连接固定,混凝土柱基础埋地深度不应小于0.4m。
3.墙体基础:围挡墙必须设置基础,基础高度不低于0.2m,宽度不小于0.24m, 砌筑砂浆必须满足规范要求,严禁使用粘土、杂土砌筑。
(二)美化要求
工具式彩色喷塑钢板围挡墙应统一颜色,并进行合理的美化。
1.工具式彩色喷塑钢板围挡墙的墙板统一使用白灰色,立柱统一使用浅灰色,一律不得擅自使用其它颜色。
2.建设、施工、监理企业可以在建筑施工围挡墙进行企业文化宣传,同时应选取建设管理理念和文明城市等内容进行宣传。宣传内容布置应合理紧凑,应尽可能地在两个钢柱间设置。宣传材料应使用广告布,不得直接在围挡墙上涂写,色彩要与围挡墙颜色相协调,达到美化城市的效果。
(三)使用管理
1.建筑施工现场围挡墙严禁制作商业性广告。凡是进行公益性广告宣传的围挡,要严格遵守市政府的有关规定,并先报工程所在地建筑施工安全监督机构备案,经广告联审部门审批后,按照建筑施工围挡墙相关管理规定进行装设。
2.围挡墙内外应保持整洁,禁止依靠围挡墙堆放物料、器具
6清洁,无蚊蝇孽生。高层作业区应设置封闭式便桶。
(四)其他设施
1.施工现场应设置淋浴室,淋浴喷头数量应满足使用要求,排水通风良好,并使用防水电器。
2.施工现场应按规定设置职工夜校,配备电视、报刊、杂志等学习娱乐用品。
3.施工现场应设置卫生室,配备担架等急救器材,配备止血药、绷带及其他常用药品。
4.施工现场应设置宣传栏、读报栏、黑板报,达到牢固、美观、防雨要求,及时更换内容。
5.施工现场应设置饮水室,严禁在施工区域内吸烟。饮水室应设置密封式保温桶,保温桶应加盖加锁,保持清洁、卫生。
五、场容场貌设置标准
(一)大门设置
1.施工现场进出口应安装金属大门,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以上的,应使用电动门,门头应设置企业标志。
2.大门处应设门卫室,实行人员车辆出入登记制度,严禁无关人员进入施工现场。
3.施工现场大门处应按要求设“七牌两图”,即施工标志牌、安全措施牌、文明施工牌、入场须知牌、消防保卫牌、环境整治工作公示牌、建筑工人维权须知牌和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工程立体效果图。
4.环境整治工作公示牌规格为高1.5米,宽1.8米,架体材质为不锈钢、直径不小于0.06米。公示牌须设置在建筑工地大门外侧明显位置。
(二)车辆冲洗设施
1.建筑工程基坑开挖前必须按要求设置车辆自动冲洗机,并设专人进行管理,工程竣工后方可拆除;受场地等条件因素影响,不能安装车辆自动冲洗机的,必须使用高压水枪等其他冲洗装置。
2.车辆自动冲洗机应安装在施工现场大门内主施工道路上。沿出车方向,洗车机两侧应各设长3米、坡度大于5%的回水坡道,在洗车机两侧3米处、4米处各设两道减速带。
3.车辆自动冲洗机立杆两侧应各设置2排×10个喷水嘴和不小于1.3米的挡水板,底板设不少于100个Φ4mm喷水孔,喷水有效压力应大于0.3Mpa,喷水时要相互交叉,达到多方位多角度清洗工程车辆轮胎。
4.车辆自动冲洗机应设置沉淀池,达到重复循环用水,排水坡度要大于5%。清除污泥可采用泥浆泵除泥或刮泥机排泥等形式,污泥等废物必须经沉淀、干燥处理后,方可外运。
5.施工现场使用高压水枪等其他冲洗装置的,大门内侧必须设置排水沟,确保场区无积水,污水不得外溢污染道路。
(三)地面硬化和洒水降尘
1.工地大门、办公区、生活区、加工区和材料堆放场地应按
第四篇:精细化管理标准范文
精细化管理标准 1 目的
1.1.1 培育精细化管理理念,强化员工精细化意识,提升矿井内部管理水平,采用先进科学的管理方法全面优化矿井管理目标、管理手段、管理流程,实现矿井各项工作的精细化。2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矿精细化管理运行、检查与考核过程的控制。3 依据文件
a.《关于实施“四化”管理的指导意见》(**集团发〔2006〕564号); b.《关于推行“四化”管理的实施意见》(兖煤股发〔2007〕71号)。4 术语
4.1 “5E”标准
是精细化管理模式的纲要,是按照部门自身的工作特点,制定出每个人、每件事、每一天、每一处、每一环节的“5E ”标准,使软指标硬化、硬指标量化,形成刚性的定额,把岗位标准细化、量化成衔接顺畅、闭合无隙的精细作业系统,形成人人有标准,事事有标准,时时有标准,处处有标准的闭合管理体系,达到“日事日毕、日清日高”的要求。4.2 “6S“现场管理
是一种现场管理模式,管理内容为: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具体包括22项要素。这六个单词在日文发音中都以“S”开头,所以称为“6S”管理。
4.3 看板管理
是管理可视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即对数据、信息等的状况一目了然地表现,主要是对管理项目、特别是对信息进行的透明化管理活动。看板管理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非常有效、直观的手段,是优秀现场管理必不可少的工具。4.4 管理人员走动式管理
是一种管理人员深入生产现场,了解情况,解决问题的管理方式,是与员工加强感情沟通,培养信任关系的有效途径,按照精细化管理标准对作业现场、岗位操作实行全时空、全天候、全过程的精细化走动式管理,达到无死角,无缺漏的现场流程控制。5 职责
5.1 企管科负责精细化管理工作的归口管理。5.2 宣传科负责精细化管理工作的宣传报道。
5.3 安监处负责下井管理人员走动式管理中的日常管理与考核。
5.4企管科、安监处、非煤科负责地面单位管理人员走动式管理中的日常管理与考核。
5.5 全矿各部门负责各自管辖范围内的精细化管理工作。6 工作流程
精细化管理工作流程图见附录A。6.1 策划 6.1.1 规划
依据公司关于精细化管理的有关规定和矿领导总体部署,结合矿井工作实际和精细化管理工作运行情况,制定工作计划。6.1.2 措施 6.1.2.1 组织领导
矿成立精细化管理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企管科,全矿各部门明确一名精细化管理信息员。
6.1.2.2 修订完善精细化管理体系,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a.培育精细理念; b.“5E”标准管理; c.“6S”现场管理; d.看板管理;
e.管理人员走动式管理。
6.1.2.3 建立精细化管理相关制度,并依据公司及矿相关要求,及时修改完善。6.1.2.4 建立精细化管理培训制度,纳入各部门业余培训计划,学习培训情况存档管理。
6.1.2.5 全矿各部门根据工作性质共分为七个赛区,建立赛区考核制度。
6.1.2.6 建立每日动态巡查、每月一考核、每季一评比、每年进行一次综合检查评比制度。
6.2 培育精细理念 6.2.1 确立理念
6.2.1.1 确立 “118”精细化管理理念。即:“一种企业精神、一个管理理念、八项工作观”。
企业精神——求真务实、创新卓越 管理理念——关注细节,精益求精 安全观——以人为本,生命至上 质量观——效益之源,生存之本 作业观——一举一动,规章至尊 服务观——文明高效,顾客至上
成本观——从点滴做起,从毫厘省起 人才观——人人是才,人尽其才
岗位观——有为才有位,有位须有为 职业道德观——爱岗敬业,诚信尽责 6.2.1.2 确立“八零”工作理念。a.安全工作零事故; b.设备运行零故障; c.产品质量零缺陷; d.成本管理零浪费; e.物资供应零库存; f.业务工作零差错; g.后勤服务零投诉; h.环境卫生零死角。6.2.2 宣传贯彻
各部门采用传达、学习、培训和建立精细化管理理念牌板等多种形式,向职工宣传、灌输上述管理理念,使“118”精细化管理理念、“八零”工作理念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行,成为统领全矿职工思想和行动的强大力量。各部门精细化管理的学习培训执行《教育培训管理标准》。6.3 “5E”标准管理 6.3.1 建立“5E”标准 包括八个方面的内容:
a.制定应知标准。与本岗位相关的知识性标准,包括基础理论、业务技术、相关法律法规条例及本岗位作业工作中发生的过失事故案例; b.制定应会标准。胜任岗位工作需要具备的技术技能; c.制定基本行为标准。指各岗位的操作规程;
d.制定工作责任标准。包括本岗位工作的基本职责、工作任务数量、产品或服务质量、物耗指标、设备包机指标等;
e.制定工作流程标准。包括每个岗位的工艺流程、作业流程、反馈控制流程、意外事故的处置流程等;
f.制定岗位格言警句。是企业理念落实到岗位的观念精华,也是敬业精业、尽心尽责的自省自律,同时是作业经验教训的升华; g.制定岗位职业道德规范; h.制定执行标准要领的口诀。6.3.2 规范管理
各部门根据工作实际,把制定的“5E”标准纳入《部门手册》,认真实施,规范管理。
6.3.3 评审更新
根据上级指示、管理变更,各部门每年年底或年初对“5E”标准进行分析评审,找出原有标准不高、责任不清、管理不到位的问题和薄弱环节,进行系统分析和改进,填写“文件评审记录”,逐步形成衔接顺畅、闭合无隙、便于操作的精细化管理标准体系。具体执行《文件管理标准》、《记录管理标准》。6.4 “6S”现场管理
6.4.1 建立“6S”管理办法
各部门根据工作实际,按照“6S”(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管理内容,制定具有针对性的“6S”管理办法,并纳入《部门手册》。6.4.2 运行实施
6.4.2.1 按推行“6S”实施步骤,在全体干部职工中开展“ 6S” 行为养成训练,确保全体员工熟知“6S”内容,熟悉22项要素的基本要求。6.4.2.2 实施步骤 整理
(1)区分、整理、清除不必要的废弃物; 整顿
(2)所有物品、设备、工具等分类整理归位;
(3)所有物品、材料、工具码放整齐,摆放有序,标识清楚;(4)按照规定间隔完成整顿; 清扫
(5)清扫责任区内的杂物垃圾,保持工作场所整洁干净;(6)保养设备工具,使其整洁完好;(7)整理个人装束,保持个人整洁;(8)按照规定间隔完成清扫; 清洁(即标准化)
(9)巩固、维持整理、整顿、清扫的工作成果,使现场保持完美和最佳状态;(10)按照标准操作,实现过程和结果的标准化;(11)工作标准每天都有新提高; 素养
(12)遵守劳动纪律,不迟到、不早退、不脱岗;(13)提高技术业务水平和操作技能;(14)言行文明;(15)协作配合;
(16)遵守职业道德规范;
(17)爱护公共设施,不损害、不私拿公共财物;
(18)厉行节约,对时间、空间、能源等方面合理利用; 安全
(19)重视全员安全教育,具有本岗位的职业资格;(20)建立安全的环境;(21)不发生人身事故;(22)不发生非人身事故。6.4.2.3 制定标准 6.4.2.3.1总体要求
各部门根据工作特点和实际,对办公室、地面生产现场、井下生产现场、材料房、公共活动室及其他工作岗点分别制定相应的“6S”管理标准,将“6S”管理标准的看板设置到以上场所明显位置。
6.4.2.3.2 办公室“6S”管理标准(通用部分)a.整理、整顿、清扫及清洁标准
(1)端正个人仪容仪表,保持个人整洁。
(2)每天上班擦洗地板,清扫办公室卫生,保持办公桌、计算机、文件柜、墙壁、天花板、灯罩等干净。办公室垃圾不乱扔,倒在指定垃圾桶内。清扫卫生责任区内的杂物垃圾,保持整洁,无烟头、无杂物、无痰迹。
(3)将桌面的物品或资料,分类整理后合理摆放,对有用、不再使用的资料、物品分类整理归档,文件夹、资料盒、文件柜要有相应标识并合理摆放(垂直水平摆放)。
(4)将办公桌、计算机、文件柜、工具及其他办公设施的位置固定,便于拿放,要离开办公室时,将坐椅摆放整齐(靠近办公桌或放到办公桌下)。(5)整齐合理摆放花卉、鱼缸等物品。
(6)整理好电源线,不要杂乱无章或抛落在地上。
(7)及时关闭水龙头、照明灯。每天做好整理、整顿、清扫的循环,保持个人整洁;根据标准,随时自我检查,互相检查,定期不定期进行抽查,对不符合的情况进行纠正。b.素养及安全标准
(1)对每个员工进行长期的6S教育、安全教育和矿、科室(区队)规章制度教育。
(2)遵守劳动纪律,不迟到、不早退、不脱岗,不准在办公室用餐,言行文明,严禁酗酒滋事。
(3)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爱护公共设施,不损害、不私拿公共财物,厉行节约,对时间、空间、能源等方面合理利用。
(4)提高防范意识,正确操作办公设施,离开办公室和下班时要关窗、关灯、锁门。(5)电源、线路、开关、插座无异常现象出现,照明设施损坏,要及时汇报。(6)建立安全的环境,不发生人身事故,不发生非人身事故,重大险情和隐患及时汇报并处理。
6.4.2.3.3 地面现场“6S”管理标准
根据部门工作实际,有针对性地制定和完善《地面现场“6S”管理标准》,纳入《部门手册》。
6.4.2.3.4 井下现场“6S”管理标准
根据部门工作实际,有针对性地制定和完善《井下现场“6S”管理标准》,纳入《部门手册》。
6.4.2.3.5 部门材料房6S管理标
根据部门工作实际,有针对性地制定和完善《材料房“6S”管理标准》,纳入《部门手册》。
6.4.2.3.6 公共活动室“6S”管理标准
根据部门工作实际,有针对性地制定和完善《公共活动室“6S”管理标准》,纳入《部门手册》。6.5 看板管理
6.5.1 建立看板管理办法
各部门根据工作实际,建立部门《看板管理办法》,并纳入《部门手册》。6.5.2 看板分类
6.5.2.1 看板管理按照责任范围的不同,分为矿级看板管理、区队科室看板管理、班组看板管理三类。
6.5.2.2 按类型和功能共分7种。
a.指令看板:指令看板上记录的是上级管理者对本岗位下达的指令指示、岗位标准、操作规范、以及动态式的其他任务,是现场作业的凭据和当班目标。表现形式为生产安排工作单、班前安全工作布置及签字本、班后安全工作总结及签字本等;
b.作业记录看板:详细地记录当班岗位作业情况,避免重要操作的疏漏。表现形式为现场施工记录、巡回检查记录等;
c.现场考核看板:现场负责人以及直接监督指导现场作业的有关人员,对现场作业者进行考核,录入看板。表现形式为工程质量验收记录单、现场交接记录等; d.设备运行看板:主要设备操作、运行、维护情况,必须及时记录在作业看板上。表现形式为设备台账、设备运转日志和维修记录等; e.物流供应及原材料使用看板:物流配送各环节的交接清单,原材料的使用明细。表现形式为到货登记记录、领料单、发放记录等;
f.协作、沟通、联系看板:岗位之间、部门之间的协作需求要及时准确地传递沟通。表现形式为宣传矿战略目标、价值理念的图文看板、公布各类信息的看板等; g.作业流程控制看板:为全面实现生产的同步化、准时化、均衡化,避免生产过量和作业浪费,上一道工序为下一道工序提供的安全、生产等信息的记录。表现形式为值班记录、交接班记录等。6.5.3 运行实施
6.5.3.1 各部门根据工作实际,在办公场所、工作现场、单位岗点完善各类看板,把使用的各类看板归纳汇总后,制定部门“看板管理明细表”,明确各类看板的责任人、放置地点、使用时间及方式等。
6.5.3.2 各部门依据工作实际,按照“规范、及时、准确”的原则,认真填写各类看板,保证各类看板及时准确显示工作信息,保证各项工作信息透明化管理。6.6 管理人员走动式管理
6.6.1 建立管理人员走动式管理办法
各部门根据工作实际,建立《管理人员走动式管理办法》,并纳入《部门手册》。6.6.2 确定工作范围
6.6.2.1 全矿一般以上管理人员及工班长。矿结合管理、权限、岗位职责要求,从矿领导到区队、班组管理人员,制定明确的走动管理次数、班次和时段、巡查内容、区域范围、奖罚标准等。
6.6.2.2 全矿井上下工作场所、岗点及各办公区域。各级管理人员经常深入到区队、班组、井下一线等管理区域,实现管理重心下移,现场发现解决问题,及时进行业务检查指导,尤其在反“三违”、查隐患、安全质量标准化和工作质量、工作标准管理等方面加大巡查力度。对边远地带、零散岗位、事故多发地段巡查到位,实现管理的零缺陷、零漏洞、零空白。
6.6.2.3 矿机关副科级以上干部实行井下带班制度,对井下生产现场进行指导、监督、调配,实现安全高效生产。6.6.3 运行实施
6.6.3.1 井下走动式管理
6.6.3.1.1 管理人员下井要求
a.矿长、党委书记每月下井不少于10次;
b.副矿长、总工程师、安监处长及分管安全生产的副总工程师每月下井不少于15次;
c.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工会主席、总会计师及其他副总每月下井不少于6次;
d.区队长、党支部书记、主管技术员每月下井个数不少于16次,副职和技术人员(包括后备岗)每月下井不少于16次;
e.生产科室正副科长、主任工程师、技术人员每月下井不少于16次,生产科设计室工作人员每月下井不少于8次,其他科室人员每月下井不少于2次。6.6.3.1.2 带班管理要求
a.矿长、党委书记每月下井带班不少于1次;
b.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工会主席、总会计师每月下井带班不少于1次; c.生产副矿长、总工程师、安监处长每月下井带班不少于1次;
d.矿分管生产安全副总工程师、安监处主任工程师每月下井带班不少于2次; e.各生产业务科室负责人每月下井带班不少于2次,其他一般管理人员按照矿有关要求执行;
f.井下生产、辅助区队管理人员(包括后备岗)必须轮流下井带班,区队“三大员”下井带班每月不少于6个,副职下井带班不少于16个,保证每个班次至少有1名管理人员在现场带班作业,与工人同下同上,确保安全生产。辅助作业由区队管理人员进行带班;
g.矿副总以上领导、生产科室管理人员、参加矿调度值班人员下井带班应以中夜班为主,侧重于采掘生产作业地点、区域。以上人员下井带班,要做到与工人同下同上。6.6.3.1.3 检查重点
a.安全规程、措施落实情况;
b.“一通三防”、防治水现场安全管理和制度、措施落实情况; c.提升、运输安全设施及管理情况; d.电气设备安全管理情况; e.顶板管理、支护管理状况; f.放炮安全管理状况;
g.特殊工种及现场作业人员持证上岗情况;副总以上领导干部及生产业务科室管理人员下井带班时要检查监督生产、辅助区队管理人员下井带班及跟班盯岗情况;
h.现场劳动纪律情况;
i.其它有关现场安全的问题。6.6.3.1.4 区域范围
各级管理人员走动巡查,要明确走动管理范围和管理标准,特别要加强井下重点岗位、边远地段、零散岗位的走动巡查,实现走动管理的全方位覆盖。矿机关副科级以上干部轮流带班下井日期、班次由安监处设定,带班地点、巡查区域由调度室设定,生产科室一般管理人员日常巡查范围由部门自行设定,基层区队管理人员巡查范围由基层区队自行设定。执行《**煤矿关于管理人员下井(现场)指标及考勤的规定》、《安全生产管理标准》、《安全健康绩效监视与测量管理标准》、《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标准》、《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控制管理标准》、《隐患排查与治理管理标准》相关规定。6.6.3.2 地面走动式管理
6.6.3.2.1 管理人员下现场要求
a.矿长、党委书记每月地面巡查不少于2次;
b.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工会主席、总会计师每月巡查不少于4次; c.分管地面厂队的副矿长、总工程师、安监处长每月巡查不少于4次; d.机关科室管理人员按照业务管理职能,对所包挂的部门与管辖的范围进行巡查不少于8次;
e.地面厂队负责人每月巡查不少于15次,工程技术人员不少于16次。6.6.3.2.2 巡查班次
a.矿党政正职每月必须有1次夜班到地面重要岗点巡查;
b.分管副职和副总每月必须有2次夜班到地面重要岗点巡查;
c.其他副科级以上管理人员,根据矿总体安排进行巡查,重点抓好交接班等重要环节的巡查工作,每月至少要有2次夜班巡查走动; d.科室一般管理人员巡查班次由各科室自行设定;
e.基层厂队一般管理人员巡查班次由本部门自行设定;
f.各级管理人员走动管理要严格履行反“三违”、查隐患等职责,认真按照走动式巡查管理的区域、次数、时间、职责等要求,将查出的问题及时填写“管理人员走动式管理巡查记录簿”并落实处理。具体执行《地面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标准》、《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控制管理标准》、《隐患排查与治理管理标准》。7 测量、分析和改进 7.1 测量指标和方法 7.1.1 测量指标
a.“四化”管理季度检查总得分不低于850分。
企管科每季对每日动态巡查情况进行汇总,在季度初与六好区队、六好科室一起进行一次全面性检查,纳入季度“四化”检查情况统计得出分数。b.公司企管部工作检查评比得分。集团公司企管部每年进行一次企管工作检查评比,评分在集团公司进行排名公布。
c.问题落实整改率90%以上。
计算公式为:整改问题条数/发现问题总条数×100% 7.1.2 测量方法
a.“四化”管理季度检查;
b.煤业公司每季安全质量标准化检查; c.公司企管部工作检查; d.动态巡查。
7.2 考核、分析和改进 7.2.1 检查考核
7.2.1.1 部门内部检查考核
a.制定精细化管理知识培训计划及培训考核制度;
b.“6S” 现场管理检查和考核。部门管理人员通过每日巡查,及时总结各场所的“6S”行为养成情况,找出存在的问题和差距,填写“6S管理巡查记录簿”,对发现的责任性问题,纳入部门考核,奖惩兑现,对“6S”行为养成较差的职工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改进;
c.看板管理检查和考核。各部门保证各类看板及时准确显示工作信息,保证各项工作信息透明化管理。对办公场所、工作现场、单位岗点的各类看板,制定出部门“看板管理明细表”,明确各类看板的责任人、使用地点、使用时间及方式等。把使用后的各类看板按要求归类存档,对看板填写不及时、错填、漏填、伪造、漏缺及损坏修复不及时等问题,给予责任人及责任部门考核兑现;
1.1.2 d.管理人员走动式管理检查和考核。各部门针对工作实际,依据标准对工作范围进行逐日检查,对检查出的责任性问题,纳入部门考核,奖惩兑现。管理人员走动式管理检查和考核分井下、地面两个工作区域,井下工作区域由安监处牵头进行日常管理与考核,地面工作区域由企管科、安监处、非煤科进行日常管理与考核,月底汇总到精细化管理办公室纳入考核。7.2.1.2 矿检查考核
精细化管理办公室采取每日动态抽查、每季检查考核、年终综合检查评比相结合的方式,对各部门开展的精细化管理理论培育、学习培训、“5E”标准管理、“6S”现场管理、看板管理、管理人员走动式管理等工作进行检查考核,统计后进行奖罚兑现。
7.2.1.3 季度检查考核
以精细化管理办公室组织集中检查方式为主,与六好区队(科室)考核一并进行。检查方法包括查文件、查记录、查原始资料、现场检查、提问等。检查后,评出得分,汇入“季度精细化管理基层部门得分汇总表”、“季度精细化管理机关科室得分汇总表”传送人资科,作为奖惩兑现依据。7.2.1.4 考核标准
根据矿井管理实际,精细化管理办公室把《**煤矿精细化管理标准》的内容进行了拆分、整合,制定出《**煤矿精细五项管理考核标准》,共计100分。其它原有考核标准按照相关管理标准执行考核,考核标准见附录B《**煤矿精细化五项管理考核标准》。7.2.2 分析和改进 7.2.2.1分析 精细化管理办公室根据每日动态巡查情况,编制“四化”管理通报,及时上报矿领导,同时向责任单位下达“四化”管理问题整改通知单,每月编制“四化”管理简报的形式具体执行《准军事化管理标准》,作为分析评价依据。7.2.2.2 改进
通过每日下达“四化”管理问题整改通知单、每周三次“四化”管理电视通报、每月编制下发“四化”管理简报等形式,对责任部门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要求。各责任部门按要求及时采取整改措施,不断提高精细化管理工作运行效果。8 相关文件
a.教育培训管理标准; b.文件管理标准; c.记录管理标准;
d.准军事化管理标准;
e.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标准;
f.地面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标准;
g.安全健康绩效监视与测量管理标准; h.安全生产管理标准;
i.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控制管理标准; j.隐患排查与治理管理标准。9 相关记录
a.季度精细化管理机关科室得分汇总表; b.季度精细化管理基层部门得分汇总表; c.“四化”管理通报;
d.“四化”管理问题整改通知单; e.“四化”管理电视通报; f.“四化”管理简报。
附录A
附录B **煤矿精细五项管理考核标准
考 核 项 目 考 核 标 准 标准分 评 分 内 容 考核形式 精 细 五 项 管 理
(100分)1.培育精细理念(10分)宣传贯彻精细化管理理念、精细化管理相关知识及应知应会知识等。10 每季不少于一次学习培训,每半年进行一次考试,无学习记录扣5分,不考试扣5分,一次(处)不符合要求扣1分。查资料。2.“5E”标准管理(30分)(1)建立精细、量化的标准体系,制定单位责任制,考核标准。10 无单位责任制和考核标准各扣5分,一处不完善扣1分。查资料。
(2)制定每个岗位、每个工种的责任制。10 制定单位岗位、工种明细表,建立每个岗位、工种的责任制,每缺一个岗位或工种责任制扣2分,一处不完善扣1分。查资料。
(3)建立单位的《部门手册》,并不断完善。每年进行一次文件评审,必要时应及时进行文件评审,及时整改存在的问题。10 未开展评审扣5分,一处不完善扣1分。查资料。
3.“6S”现场管理(40分)(1)完善“6S”管理标准,各级人员职责明确,措施得力。各单位针对作业现场、办公室、材料房、公共活动室制定相应的“6S”管理标准并遵照执行。10 无部门“6S”管理办法3分,职责不明确扣3分,每缺少一个“6S”管理标准扣2分,一处不完善扣1分。查资料、看现场。(2)按照6S现场管理步骤实施,记录翔实齐全,物品、物料及设备标识齐全清楚,现场整洁有序,布局科学合理。10 检查考核中,每查出一条问题扣2分。查资料、看现场。
(3)遵守规章制度,及时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及物的不安全状态;厉行节约,对时间、空间、能源等方面合理利用。10 违章作业一人(次),该项不得分,违反劳动纪律一人(次)扣1分;长明灯、长流水、暖气泄漏等浪费现象,发现一次扣1分。看现场。
(4)严格过程控制,有检查、有落实、有考核。10 无检查扣5分,无考核扣5分。检查考核中,每查出一条问题扣1分,问题不整改扣2分。查资料、看现场。
4.看板管理(10分)完善部门各类看板的管理,建立部门看板管理明细表,完善各类看板,提高管理的有效性和透明度。10 无看板管理明细表扣5分,无看板管理办法扣3分,每少一个看板扣2分,一处不符合要求扣1分。查资料、看现场。
5.管理人员走动式管理(10分)推行管理人员走动式管理,完善管理人员走动式管理办法,严格按照规定的时间、区域进行巡查,做好巡查记录,并严格考核。10 无管理人员走动式管理办法扣5分,不完善扣1~2分;少下现场一人次扣1分,巡查记录中的责任性问题应与考核相挂钩,一处不符合要求扣1分。查资料。
注:1.本考核标准依据《**煤矿关于推行“四化”管理的实施意见(试行)》73号文“四化”管理考核标准制定,为“四化”管理考核的一部分,满分100分。2.精细化考核以本标准为准,本标准自2009年1月1日起执行,原鲍煤发【2007】122号《**煤矿关于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办法》(试行)、原鲍煤发【2008】64号《**煤矿关于深化精细化管理的实施意见》与本实施意见相冲突的以本标准为准。
3.考核形式执行《**煤矿关于推行“四化”管理的实施意见(试行)》73号文。4.本标准解释权属精细化管理办公室。附录C **煤矿“四化”管理考核赛区划分表
机关科室“四化”管理赛区划分
第一赛区(7)党委办公室 组干科 纪委 宣传科(宣传新闻中心)工会 团委 武装部
第二赛区(12)矿长办公室 财务科(会计核算中心)人力资源科(劳动保险科)内部市场办 非煤产业科 基建管理中心 计划科 计生办 信访办 工农办 审计科 档案科
第三赛区(7)调度室(电算中心)生产科 企管科 科研测绘中心 综采办 通风科 安监处 基层部门“四化”管理赛区划分
第一赛区(8)综采队 生产准备队 掘进一区 掘进二区 掘进三区 综掘一区 综掘二区 综掘准备工区
第二赛区(10)机电科 综采安装 机电安装 巷修工区 通分工区 防尘工区 皮带工区 供电工区 运转工区 运搬工区
第三赛区(12)选煤厂 煤质发运科 机修厂 拣选服务队 更新厂 第二食堂 车管中心 汽车运输队 支护厂 多种经营公司 回收队 新型建材厂
第四赛区(14)物业管理中心 职工食堂 职工医院 水电暖服务队 环保中心 教培中心 生活科 房管队 家委会 离退休管理中心 保卫科 文体中心 洗浴中心 修缮队
第五篇:安全生产精细化管理工作总结
安全生产精细化管理工作总结
一、工程质量精品化
1、按照“五精”管理理念和“5E”原则对精品采掘工作面、艺术品工作面、样板辅助运输线的工程质量和文明生产标准制定了详细的标准。
2、制定了《安全质量标准化月末综合验收管理办法》、《文明
生产管理办法》、《艺术品标杆工程管理办法》。
3、借鉴王村煤矿“线长负责制”的做法,公司实行“安全质
量标准化包保负责制” 将矿井各生产系统,划分成包保责任区域,成立包保责任组,包保责任组全面负责包保区域的安全管理、标准化建设、文明生产管理、隐患落实,做到了分工明确、责任落实。
4、强势推行编码、标识、定置、看板“四项技术”,做到了
区域有定置、物品有标识、一物一码、看板管理。
5、实行工程质量菜单式验收制,将质量标准化验收时,各验
收小组只拿一份分项验收表,有针对性的检查一个验收项目,固定专人,全面覆盖,切实了做到严格考核。
6、实现精品工程差别单价结算制度,鼓励创建精品工程,月
末综合验收得分等于90分,执行合同单价;得分>90分,每超过1分当月工程进度合同单价上浮1%;得分<90分,每低于1分当月工程进度合同单价下浮1%。
7、对通过验收达到精品工程标准的进行挂牌表彰,对掉标的进行摘牌。
二、全员创新
1、制定下发了《全员岗位创新管理办法》。
2、每月组织有公司总工程师参加的创新鉴定组,现场对申报的创新项目进行鉴定。
3、上半年共申报创新项目412项,经过现场评审鉴定,有274
项被鉴定为创新成果,奖励金额27.4万元。
三、地面标准化
1、地面生产区标准化参照井下标准化标准,创建了精品车
间、标准化库房等精品工程。
2、在办公室和公寓楼推行四项技术应用,对办公室、员工宿
舍家具布置、物品摆放进行定置管理,并对所有物品进行编码管理,即使一盆花、一部电话都有编码。每一个办公室内都设置了五精管理看板。
3、公司每月对地面实施标准化进行检查,考核奖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