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银行机构公司类信贷资产风险十级分类指引
农村银行机构公司类信贷资产风险十级分类指引(试行)
第一条为提高农村银行机构公司类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水平,加强对公司类信贷资产的精细化管理,提高公司类信贷资产质量,根据《贷款风险分类指引》、《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指引》及其他规章,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通过风险分类应达到以下目标:(一)促进农村银行机构树立审慎经营、风险为本的管理理念。
(二)揭示农村银行机构公司类信贷资产的实际价值和风险程度,真实、全面、及时地反映公司类信贷资产质量。
(三)发现公司类信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切实加强贷款管理。(四)为计提贷款损失准备金提供充足依据。
第三条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应遵循以下原则:(一)真实性原则。分类应真实客观地反映农村银行机构公司类信贷资产的风险状况。(二)及时性原则。应及时、动态地根据借款人经营管理等状况的变化调整分类结果。
(三)充分性原则。对影响信贷资产分类的诸多因素,要根据核心定义确定关键因素进行评估和分类。(四)审慎性原则。对难以准确判断借款人还款能力的贷款,应适度下调其分类等级。
第四条本指引适用于农村银行机构对公司类客户发放的信贷资产,包括表内信贷资产(包括本外币贷款、贴现、贸易融资、各类信用垫款等),以及表外信贷资产(包括银行承兑、信用证、银行保函、贷款承诺等)。
对表外信贷资产分类时,要将客户近期表内信贷资产分类情况作为重要参考依据。原则上同一客户表外信贷资产分类不得高于其近期表内信贷资产的分类类别。
第五条根据公司类客户信贷资产的不同特点,将其分为以下两种类型进行风险分类。
(一)一般企业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标准见附件1),适用于在同一农村银行机构的授信余额在500万元以上的公司类客户的信贷资产。
(二)小企业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标准见附件2),适用于在同一农村银行机构的授信余额在500万元(含)以下的公司类客户的信贷资产。
对于低风险授信业务、重组贷款等符合特别规定情形的,遵从特别规定进行分类(标准见附件3)第六条信贷资产风险十级分类类别及其核心定义。
(一)十级分类分为:正常
1、正常
2、正常3,关注
1、关注
2、关注3,次级
1、次级2,可疑,损失。(二)十级分类与原五级分类的对应关系。
正常
1、正常
2、正常3对应原五级分类的正常类。
关注
1、关注
2、关注3对应原五级分类的关注类。次级
1、次级2对应原五级分类的次级类。
可疑、损失分别对应原五级分类的可疑、损失类。
次级
1、次级
2、可疑和损失合称为不良信贷资产。(三)十级分类核心定义。
正常1:借款人经营状况良好,连续保持良好的信用记录。借款人在行业中享有较高声誉,产品市场份额较高,所在行业前景好。借款人能够履行合同,有充分把握按时足额偿还贷款本息。
正常2:借款人经营状况稳定,连续保持良好的信用记录。借款人处于良性发展状态,规模适中,所在行业前景好。借款人能够履行合同,有能力按时足额偿还贷款本息。
正常3:借款人经营状况稳定,连续保持良好的信用记录。所在行业发展具有一定不确定性。借款人能够履行合同,没有足够理由怀疑贷款本息不能按时足额偿还。
关注1:借款人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借款人经营稳定性一般,对借款人的持续偿债能力需加以关注。
关注2: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借款人经营稳定性和所在行业一般,存在可能影响借款人偿债能力的不利因素。
关注3: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借款人经营效益、经营性现金流量连续下降,存在可能影响借款人偿债能力的不利因素。
次级1:借款人目前的还款能力不足或抵押物不足值。此类贷款存在影响贷款足额偿还的明显缺陷,如果这些缺陷不能及时纠正,银行贷款遭受损失的可能性较大。
次级2: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明显问题,.完全依靠其正常营业收入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可能造成一定损失。
可疑: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肯定要造成较大损失。
损失:在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和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后,贷款本息仍然无法收回,或只能收回极少部分。
第七条农村银行机构对信贷资产进行风险分类,要以评估借款人的还款能力为核心,应主要考虑以下因素:(一)借款人的还款能力。还款能力包括借款人的现金流量、财务状况、影响还款能力的非财务因素等。
(二)借款人的还款记录。(三)借款人的还款意愿。
(四)信贷资金的使用效益或贷款项目的盈利能力。(五)贷款的担保。
(六)贷款偿还的法律责任。(七)信贷管理状况。
第八条逾期天数是风险分类的重要参考指标,农村银行机构应加强贷款的期限管理。
第九条以合同为单位进行风险分类,对同一客户的多笔贷款分类结果原则上应相同,且分类结果就低不就高。但存单、国债质押等低风险授信业务除外。
第十条农村银行机构对风险分类应建立分级审核认定制度。.各行总行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确定各级机构的审核认定权限及时限,并报备相应的监管机构。省级联社要加强督促指导。
第十一条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工作应遵循以下要求:(一)分类方法。
农村银行机构要通过现场、非现场查阅和分析,获取借款人的财务、现金流量、担保、非财务等方面信息,将影响借款人还款能力的各种因素综合评估结论,作为判定信贷资产风险类别的主要依据。
财务状况的评估是指在对借款人经营状况和资金实力实地调查了解的基础上,对借款人财务报表中有关数据资料进行确认、比较,重点研究和分析借款人长短期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营运能力等,综合评估借款人的财务状况。
现金流量分析是指根据借款人现金流量表中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信息,评估借款人产生、使用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能力、时间和确定性,判断借款人经营活动和筹融资活动的净现金流量变化对还款能力的影响。
担保分析是对由借款人或第三人提供的债权保障措施(分为保证、抵押和质押三种方式)进行分析。主要从法律上的有效性、价值上的充足性、担保续存期间的安全性和执行上的可变现性进行评估,判断担保作为第二还款来源对借款人还款能力的影响。
非财务因素分析包括借款人的行业风险因素(包括成本结构、行业的成长阶段、行业的经济周期性、行业的盈利性和依赖性、产品的替代性、法律政策、经济和技术环境等)、经营风险因素(包括借款人规模、所处发展阶段、产品多样化程度、经营策略、产品与市场分析、生产与销售环节分析等)、管理风险因素(包括借款人组织形式、管理层素质和经验、管理层的稳定性、员工素质等)、自然社会因素、还款记录(含在其他银行偿还记录)、还款意愿、债务偿还的法律责任以及农村银行机构的信贷管理。(二)频率要求。
常规风险分类每季进行一次,在每季季末月(即3,6,9, 12月份)进行,于月底前完成分类认定。季末月新放贷款已分类认定的,季度分类不再进行。
新放贷款应在当月月底完成分类认定。当月发生贷款借新还旧、收回再贷、展期、债务转移、信贷合同变更的,应参照新发放贷款进行及时分类认定。如上述贷款未进行减量周转的,分类结果应比原分类结果至少下降一级。
信贷资产风险有较大变化的,应及时重新分类,动态调整。
监管机构、审计部门以及上级管理部门要求进行重新检查的信贷资产,应实时进行重新分类认定。第十二条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应遵循以下基本程序:(一)经办机构初分。
经办机构风险分类小组根据收集的借款人资料及掌握的信息,按本指引第十一条分类要求,将掌握的借款人的财务、现金流量、担保因素、非财务因素等动态信息归纳分析,结合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核心定义、基本特征和特别规定进行初分,形成初分意见,初分意见要经经办机构有关负责人审核。本期初分结果与上期分类结果有变动的,应作出详细说明。(二)上级机构或有权机构的审核认定。
上级机构或有权机构风险分类审核认定部门对经办机构上报的风险分类材料由专人予以仔细审核后,作出审核意见,审核结果与初分不一致的,及时返回经办机构调整分类类别。
第十三条农村银行机构在信贷资产风险分类中应当做到:(一)制定和修订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的管理政策、操作实施细则。
(二)开发和运用信贷资产信息管理系统和风险分类操作系统,提高科技支持风险分类的技术能力。(三)提高信贷从业人员综合素质,保证信贷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风险分类知识和业务素质。
(四)制定信贷档案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信贷档案管理机制,有条件的农村银行机构要将信贷档案集中保管,保证信贷档案连续、完整。
农村银行机构高级管理层要对风险分类制度的执行、风险分类的结果承担责任。
第十四条农村银行机构应加强对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的监测,督促经营机构建立动态管理机制。各经营机构须将风险分类与日常信贷管理工作紧密结合,适时组织对借款人的经营情况和偿债能力的分析,发现风险因素应及时预警,并根据风险状况,采取相应管理措施。
第十五条农村银行机构要建立对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的定期检查制度,全行范围的检查每年至少一次,检查内容主要包括:(一)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有关制度的执行情况和风险分类工作的组织实施情况。(二)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方法和程序的执行情况。(三)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结果的真实性、准确性情况。
(四)根据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结果制定的不良信贷资产控制和清收盘活计划及实施情况。(五)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档案管理情况。
(六)内部审计部门对信贷资产风险分类过程和结果进行审计监督情况。
第十六条中国银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对农村银行机构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实施偏离度检查,对分类及其质量进行监督管理。
根据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统计数据与实际检查的结果,将信贷资产分类真实程度划分为以下三个档次:(一)检查认定的不良贷款率与上报监管部门统计报表反映的不良贷款率的偏离在1个百分点(含)以下的,为基本真实。(二)检查认定的不良贷款率与上报监管部门统计报表反映的不良贷款率的偏离在1-3个百分点(含)之间的,为不够真实。
(三)检查认定的不良贷款率与上报监管部门统计报表反映的不良贷款率的偏离在3个百分点以上的,为严重失真。
对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真实程度检查后被确认为严重失真的,被查单位须及时进行整改,对所有信贷资产进行重新分类认定。
第十七条农村银行机构要将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工作与贷后管理工作紧密结合,针对不同类别的风险分类资产采取差别化的贷后跟踪检查和风险防控措施。
第十八条本指引适用于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
第十九条本指引由中国银监会负责解释和修改。本指引未尽事宜按中国银监会发布的有关文件规定执行。
第二十条本指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附件:I.农村银行机构(一般企业)信贷资产风险十级分类标准 2.农村银行机构(小企业)信贷资产风险十级分类标准 3.农村银行机构信贷资产风险十级分类特别规定 4.农村银行机构公司类信贷资产风险十级分类统计表
第二篇: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指引
中国银监会关于印发《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指
引》的通知
(监发„2007‟29号 2007年4月13日)
各银监局(西藏除外):
现将•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指引‣(以下简称•指引‣)印发给你们,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视。各银监局、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既要认识到实施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是加强审慎监管,提升风险管理水平的需要,又要充分估计到实施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面临的困难和问题,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摸清非信贷资产风险底数。
二、加强领导。各银监局和省级联社要分工协作,银监局负责督促指导,省级联社负责组织实施。各银监局要高度重视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工作,主管领导亲自抓,职能部门具体抓。各省级联社要成立由“一把手”负责的推进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安排专人负责辖内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风险分类工作的具体实施和督促落实工作,做到人员落实、任务落实、措施落实、责任落实,确保标准严格、操作规范、认定准确。
三、认真准备。培训是做好非信贷资产分类工作的基础和关键。银监会将在今年4月中下旬举办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培训班。各银监局和省级联社要在银监会培训的基础上,各负其责,做好对监管人员和非信贷资产分类人员的培训。各银监局要加强对分类前准备工作的指导。各省级联社要尽快制定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实施细则,并报银监局备案;组织辖内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认真学习•指引‣;组织各县(市)联社结合实际,做好非信贷资产账户清理,扎实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四、按期完成。各银监局和省级联社要结合当地实际,做好人员培训、账户清理、分类操作等工作。各省级联社要在培训和账户清理工作结束后,迅速组织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对2006年末有关科目反映的非信贷资产实施风险分类,并根据分类进度,及时组成巡查指导组,选派得力人员负责,划片包干,深入现场,检查督导,力争在2007年6月底前全部完成辖内所有农村合作金融法人机构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工作。各银监局要在7月20日前将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工作开展情况和分类结果报银监会。
五、督导检查。银监会将派出巡视组,对各地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推进工作进行督促、指导,协调解决推进过程中的有关问题,对推行风险分类进度缓慢、工作不力的机构将予以通报批评。
六、交流信息。各级银行业监管机构和农村合作金融管理机构要重视信息交流和反馈工作,明确专人负责信息收集、整理工作,及时上报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工作的进展情况、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总结交流经验和做法。
执行中遇到问题,请及时报告银监会。
请迅速将本通知转发至辖内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
二○○七年四月十三日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指引
为规范和加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非信贷资产管理,进一步提高非信贷资产质量,建立真实、全面、动态反映非信贷资产实际价值和风险程度的管理体系,增强防范和化解资产风险的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等法律法规及有关文件,特制定本指引。
一、分类目的
(一)促进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树立审慎经营、风险管理的理念。
(二)真实、全面、动态地反映非信贷资产质量,充分揭示非信贷资产的实际价值和风险程度。
(三)发现和分析非信贷资产使用、管理、监控、催收、处臵等各环节存在的问题,加强对非信贷资产的风险管理,提高非信贷资产质量。
(四)为判断非信贷资产减值准备充足性提供依据,建立科学合理的非信贷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制度。
(五)为计量、监测资本充足率,评价经营管理能力提供依据。
二、适用范围
(一)本指引所称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包括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
(二)本指引适用于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各类非信贷资产。
(三)本指引所称非信贷资产是指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中除信贷资产以外的各类资产。
(四)本指引所指非信贷资产根据风险和损失程度的不同,划分为安全性和风险性两类。其中:
安全性非信贷资产主要包括现金及周转金、存放中央银行款项、存放联行款项等非信贷资产项目。
风险性非信贷资产主要包括专项央行票据、同业债权、待处理抵债资产、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投资类资产、委托及代理资产、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递延资产、待处理财产损溢、固定资产清理、历年亏损挂账等非信贷资产项目。
三、分类原则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风险原则。风险分类以非信贷资产的内在风险为主要依据,以预计损失程度为主要分类标准。
(二)真实原则。广泛搜集非信贷资产的各类信息,严格按照分类标准、方法和程序进行分类,充分估计现实与潜在的风险状况,全面、真实反映非信贷资产的风险程度。
(三)审慎原则。对非信贷资产的风险分类进行定性定量相结合地分析、评估,科学合理地划分风险类别。对减值迹象判断困难或计量精确性受到影响的,应运用审慎的专业判断和稳妥的分类方法。
(四)动态原则。当出现有可能影响非信贷资产风险的因素时,应适时、动态地对相关资产进行重新认定与分类。
四、核心定义
本指引按照非信贷资产的风险和预计损失程度,依据一定分类标准和方法,将风险性非信贷资产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个类别,其中后三类合称为不良非信贷资产。分类标准的核心定义是:
正常类:资产未出现减值迹象,资金能够正常回收,没有足够理由怀疑资产及收益会发生损失。其基本特征为“一切正常”。
关注类:资产未发生减值,但存在一些可能造成资产及收益损失的不利因素。其基本特征为“潜在缺陷”。
次级类:资产已出现显著减值迹象,即使采取各种可能措施,资产仍可能形成一定损失,但损失较小。其基本特征为“缺陷明显,损失较小”。
可疑类:资产已显著减值,即使采取措施,也肯定要形成较大损失。其基本特征为“肯定损失,损失较大”。
损失类:在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或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后,资产仍然全部损失或只能收回极少部分。其基本特征为“基本损失”。
五、分类方法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在对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等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非信贷资产的形态、对象、权属、账龄等因素,对不同的非信贷资产相应使用风险分类法、账面价值法、可变现净值法、成本与市价孰低法和专家判定法等分类方法进行质量分类。
(一)风险分类法。根据资产账龄、交易对手履行合同和债务偿还能力等进行质量分类的方法。
主要适用于专项央行票据、同业债权、投资类资产、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项等。
(二)账面价值法。根据资产的特性、合同及账面的价值,能直接确认有无损失或损失程度,将资产直接按照账面价值和损失程度进行质量分类的方法。
主要适用于安全性非信贷资产和待处理财产损溢、历年亏损挂账等。
(三)可变现净值法。以风险性非信贷资产账面余额,扣除其可变现净值或可收回金额后的差额部分,作为预计损失的质量分类方法。可变现净值是指以资产预计售价减去预计相关处臵税费后的金额。
预计损失计算:预计损失额=资产账面价值–可(已)变现净值; 预计损失率=(预计损失额/资产账面价值)×100%。
主要适用于待处理抵债资产、固定资产、固定资产清理、无形资产等。
(四)成本与市价孰低法。根据投资成本与市价孰低的原则,估算投资损失的质量分类方法。
预计损失计算:预计损失额=资产账面价值–公允价值; 预计损失率=(预计损失额/资产账面价值)×100%。主要适用于投资类资产等。
(五)专家判定法。以风险性非信贷资产实际情况为基础,经专家组综合判研确定预计损失的质量分类方法。
主要适用于资产情况复杂、资料不全、信息有限,不能使用上述分类方法确认损失的资产。专家组可由各级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风险管理委员会成员组成,也可聘请社会中介机构和有关专家组成。
六、组织机构
(一)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工作在监管机构指导下,由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组织、实施。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分类工作的组织、领导、实施和分类认定。
(二)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抽调有关部门人员组成风险分类工作小组,负责辖内风险分类的指导、监督工作,对初分意见进行初审,对可疑风险分类进行现场核查。
(三)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有关职能部门具体负责风险分类的初分工作。大额非信贷资产计入损失类应向省级联社报备,起点金额由省级联社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确定。
七、操作规程
风险分类一般分为初分、初审、认定三个程序:
(一)初分。
1.核对会计核算科目。初分人员对会计核算科目的核对要做到准确无误,即各类非信贷资产的账账、账表、账款、账实、账据、内外账务均要相符。2.收集整理资料。初分人员按风险分类要求,收集完善分类信息资料,做好档案资料的整理和分类准备工作。
(1)背景资料。主要包括: 非信贷资产的形成过程及现状;
非信贷资产交易对手的基本信息、财务状况、履约意愿等,对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资产有重大不利影响的各种因素;
非信贷资产同类资产的市场价格、以往资产处臵、变现损失率等; 非信贷资产有关操作管理情况。
(2)附件材料。指该项资产所涉及有关资料的复印件,主要包括: 主要法律文书;
原始凭证和原始记录;
司法部门或相关政府部门的文件; 本机构已有的调查分析报告; 原认定的风险分类资料,包括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认定表、资产风险管理委员会审议记录、批复文件等。
特殊原因造成权属资料不全、对手信息不全等风险分类依据信息资料不完整时,必须书面说明形成经过和原因,经负责人及有关人员签字确认后作为风险分类依据备查。
3.提出初分意见。初分人员依据分类标准,对风险分类作出初步判断,提出初分理由和初步分类意见,并按要求制作工作底稿和•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认定表‣。
4.上报初分结果。将工作底稿和•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认定表‣及其他资料呈交风险分类工作小组进行初审。
(二)初审。
1.审核初分结果。风险分类工作小组对上报的初分资料进行分析,重点是审核资料完整性、程序合规性、分类理由的充分性和计算的准确性。
2.实地核查。根据初分情况选择重点项目进行实地核查,对初分结果不准确或有疑问的,要逐笔实地进行核实,并形成风险分类核查报告。
3.确定初审结果。在•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认定表‣上签署初审意见。
4.上报初审结果。将初审的结果及相关资料连同核查报告一并上报风险管理委员会。
(三)认定。
风险管理委员会对初审结果进行审核,在分类认定表上签署分类认定意见,确定认定结果。
八、管理考核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要按照“落实责任、动态管理、定期分析、科学考核”的要求进行。
(一)落实责任。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要明确理(董)事长为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并将职责分别落实到有关责任人员,做到人员落实、任务落实、措施落实。省级联社主要负责风险分类工作的指导、组织实施和督促检查工作;县级联社(行)主要负责组织实施风险分类,提高非信贷资产管理水平;农村信用社(支行)主要负责本社(行)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和管理工作。
(二)动态管理。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要加强对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的监督检查,督促各分支机构和基层信用社建立动态管理机制。原则上,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每年进行一次分类,但对于拆放、投资、抵债资产等风险较大的项目则须按季进行调整。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工作要与日常管理工作紧密结合,适时对非信贷资产的风险情况进行分析。对于非信贷资产形态发生变化的,要按本指引规定的操作程序,逐笔审核、认定并调整非信贷资产类别。非信贷资产管理人员要随时监测、分析非信贷资产的风险情况,认真收集和补充与非信贷资产有关的信息及资料,并及时提出调整形态的建议。
(三)定期分析。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要建立台账,每季度对分类结果进行汇总分析,并将分类结果的异常性变化及其成因、分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改进措施等情况及时上报。
(四)科学考核。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要根据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的要求,合理确定各项考核指标,重点考核分类结果的准确性和非信贷资产风险的化解情况等,对责任人进行严格考核,并向监管部门和上级管理部门报告有关情况。
九、资产减值准备提取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要根据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结果,参照•财政部关于印发†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的通知‣(财会„2001‟49号)、•财政部关于印发†金融企业呆账准备提取管理办法‡的通知‣(财金„2005‟49号)等文件要求,提足资产减值准备。资产减值准备未提足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要根据自身的资产质量及经营状况,制订切实可行的分年计提计划,报当地监管机构备案后实施。
十、违规处理
对存在下列违规行为的机构及责任人,监管机构和省级联社要根据性质和情节给予通报批评等纪律处分:
(一)由于主观原因,未按规范程序操作,导致分类不准。
(二)不真实反映和报告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结果。
(三)超权限认定风险分类结果。
(四)因主观原因,未按时上报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数据,影响上报和汇总分析。
(五)未将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列入常规审计、检查,蓄意隐瞒存在的问题。
(六)对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工作审查不严,检查敷衍了事。
(七)未按照规定对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结果进行会计处理,导致分类结果不真实。
(八)工作不协调配合,相互推诿、扯皮,影响分类质量及分类后续工作管理。
十一、其他
(一)本指引由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负责解释。
(二)本指引所涉及的非信贷资产包含各级社(行)本部及省级联社办事处的非信贷资产。
(三)本指引所涉及的非信贷资产数据应与“银行业非现场监管信息系统”数据保持一致。
(四)各省级联社要根据本指引,结合实际,制定实施细则,报当地监管机构备案后执行。
(五)本指引自下发之日起施行。
附件:1.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标准 2.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认定表 3.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非信贷资产五级分类汇总表
第三篇:信贷资产风险分类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信贷资产风险分类
第六章
6.1
概述
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是建设银行为加强信贷经营管理,按照国际先进标准及时准确揭示信贷资产的风险状况,增强防范和化解信贷资产风险的能力,提高信贷资产质量,为计提贷款损失准备金提供依据而设置的一项基础工作。
6.1.1定义
6.1.1.1信贷资产风险分类
是指由建设银行的信贷经营、管理人员按照规定的方法、程序和要求对信贷资产质量进行全面、及时和准确的评价,并将信贷资产按风险程度划分为不同档次的过程。
根据信贷资产按时、足额回收的可能性,信贷资产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五个不同类别,后三类合称为不良信贷资产。
6.1.1.2五类信贷资产的核心定义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信贷资产风险分类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1.正常。债务人能够履行合同,没用足够理由怀疑债务人不能按时足额偿还债务。
2.关注。尽管债务人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
3.次级。债务人的还款能力明显出现问题,完全依靠其正常营业收入无法足额偿还债务,即使执行担保,也可能会造成一定损失。
4.可疑。债务人无法足额偿还债务,即使执行担保,也肯定要造成较大损失。
5.损失:在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或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后,债权仍然无法收回,或只能收回极少部分。
6.1.2分类范围
建设银行发放、提供信用以及承担信用风险而形成的信贷资产均纳入风险分类的范围。具体包括:
1.表内本外币贷款:建设银行用信贷资金发放并纳入综合统计报表统计的各类本外币贷款(含境外筹资转贷款、进出口贸易融资项下的贷款、保理预付款、账户透支、国家投资债券贷款、政策性住房“大委托”贷款、贴现、远期信用证项下汇票贴现、延期信用证项下应收款买入、福费廷、信用卡透支、买入企业返售证券、买入票据等,下同)。
2.表外信贷业务:主要包括信用证、银行承兑汇票、保证、信贷证明、保理担保付款、贷款承诺(限于已经签定了借款合同或合作协议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的账户透支业务中未支用的额度,借款合同中分期用款尚未支用的贷款)。
6.1.3分类原则
1.真实性原则。信贷经营人员应广泛搜集有关客户信息,充分估计客户现实和潜在的风险状况,全面、真实地反映信贷资产的风险程度。2.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原则。信贷经营、管理人员(以下简称“分类人员”)应对债务人财务状况、现金流量等相关指标进行量化分析,同时结合授信方式、影响还款能力的非财务因素、银行内部管理等,分析其偿还债务的能力和偿还意愿,从定量和定性两个方面对信贷资产风险进行整体评价,合理划分风险类别。
3.重要性原则。分类人员应根据影响债务人偿还债务可能性的诸多因素,区别其重要程度,对其中起重要作用的关键因素进行重点分析、评价。
4.及时性原则。分类人员应把风险分类纳入日常风险管理工作,及时、动态地掌握影响信贷资产回收的有利、不利因素,及时录入、更新客户信息,加强贷前、贷中、贷后管理工作,及时防范和化解信贷资产风险。
6.2 分类程序
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的基本程序主要包括分类准备及初分、信贷讨论、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分类认定、分类认定结果审批、提出改进意见等五个主要环节。
6.2.1分类准备及初分
信贷资产的分类准备及初分,由信贷经营部门负责完成,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1.整理、收集信贷档案资料。由信贷经营人员收集债务人的基础信贷档案资料,包括债务人的基本情况、债务人和担保人的财务信息、重要文件、往来函件、债务人偿还记录和银行催收通知、贷后跟踪管理报告等,为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做好准备。
2.初分及信息录入。信贷经营人员通过整理信贷档案,结合调查、了解的其他最新信息,损失类单户余额100万元(含)以上、非损失类单户1000万元(含)以上应撰写债务人的背景材料(见附件3-6-1),填写分类工作底稿和分类认定审批表(附件3-6-2),提出初分意见,经部门负责人复核后,提送本级或上级风险管理部门认定,并将相关信息录入信贷管理信息系统(CMIS)。信贷经营部门对录入的客户信息的及时性、真实性、准确性负责。6.2.2信贷讨论
风险管理部门定期组织信贷经营部门进行信贷讨论,对经营部门提送的分类材料、分类认定工作底稿、债务人背景材料等(以下合称“分类资料”)进行讨论,对分类意见不一致的应进行充分交流、沟通,信贷经营部门应按照信贷讨论的意见对不符合分类要求的分类资料和信息及时补充完善。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6.2.3分类认定
风险管理部门根据分类资料和信贷讨论意见进行综合分析判断,提出分类认定意见。
6.2.4分类认定结果审批
在审批权限内的分类认定结果由本行资产质量认定审批工作组或授权本行风险管理部门进行审批,填写审批意见,超过本级行审批权限的,报上一级行审批。
6.2.5提出改进意见
审批工作组或风险管理部门在认定、审批过程中要对信贷经营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隐患提出整改意见或建议。
6.3 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的方法
按照分类对象,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可分为对公司类客户和个人类客户的信贷资产风险分类。
6.3.1公司类客户信贷资产风险分类 6.3.1.1风险分类的一般方法
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是在执行核心定义的前提下,参照主要参考特征,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结合贷款的逾期时间,并以债务人正常的营业收入作为主要偿还来源,以担保作为第二偿还来源,判断债务人及时足额偿还债务的可能性。主要参照以下六大因素:
1.债务人的偿还能力,包括债务人的现金流量、财务状况、影响还款能力的非财务因素等。
2.债务人的偿还记录,包括债务人在建设银行和其他银行的偿还记录。
3.债务人的偿还意愿。
4.债务担保的有效性。
5.债务偿还的法律责任。
6.银行的风险管理。
6.3.1.2主要参考特征
贷款类别 正
常 息。关
注 1.借款人财务状况不佳,表现为:关键性财务指标(如流
主 要 参 考 特 征
债务人有能力履行还款承诺,能够全额归还债务本金和利动比率、速动比率等)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或有较大幅度的下降;经营性现金流量虽为正值,但呈递减趋势;销售收入、经营利润下降,出现流动性不足的征兆;借款人的借款总额在短期内激增并与其业务发展不成比例,且借款人不能提供合理的解释,以致有理由怀疑借款人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的财务状况和偿债能力。
2.借款人经营管理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如未按规定用途使用贷款),如问题继续存在可能影响贷款的偿还。
3.借款人的还款意愿较差,不愿与建设银行合作。4.抵(质)押贷款的抵(质)押品价值下降。
5.银行对贷款管理不善,如未能及时了解借款人经营及财务状况。6.借款人提供的财务资料存在一定问题(如: 被出具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存在对借款人财务状况产生负面影响的公开信息;监管机构因一些负面消息或从常规调查中发现问题,进而对借款人进行非常规调查),可能影响建设银行对借款人还款能力的评价。
7.借款人从事固有风险很大的行业(如:从事证券投资行业的市场风险高,可能会对企业的现金流造成很大的影响;高科技行业借款人的新技术可能尚处于研发阶段,最终能否形成产品尚不能确定等),其最终还款能力容易因市场波动或产品的成败出现负面大幅度变动。8.借款人管理层发生重大变化(如高层管理人员大范围变动或主要领导人离职),且新任管理层的还款意愿较差,可能削弱借款人的经营能力和财务状况。
9.难以获得充分的资料对中长期项目的进展情况及其现金流量状况作出定期更新评估,因此很难确定项目是否能够产生明确的现金流在到期时作为还款来源。
10.项目长期被延迟或项目原有计划的重大更改对项目产生了负面影响以致削弱了借款人的还款能力。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11.借款人经营所处的法律环境或经营环境发生重大不利变化以致削弱了借款人的还款能力。
12.借款人股利分配行为与盈利状况不匹配,可能影响借款人最终的还款能力。次
级 1.借款人出现持续财务困难,影响到其业务的持续经营,表现为:出现支付困难,并且难以获得新的资金;不能偿还其他债权人的债务。
2.借款人内部管理混乱,影响债务的及时足额清偿。3.借款人采取不正当手段套取贷款。可
疑 1.贷款会发生较大损失,但存在借款人重组、兼并、合并、抵(质)押物处理和未决诉讼(仲裁)等因素,损失金额尚不能确定。2.借款人陷入经营和财务危机,借款人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固定资产项目处于停建或缓建状态;借款人资不抵债,无力还款。3.建设银行已采取法律手段,但预计即使执行法律程序仍将发生较大损失。
4.借款人因无力还款,虽经过重组、兼并、合并仍不能按还款计划偿还本金和利息。
5.经多次谈判借款人明显没有还款的意愿。
6.全额抵(质)押的贷款已取得法院判决,但借款人未履行法院判决或者银行难以执行法院判决。损
失 1.借款人的经营停滞,贷款绝大部分或全部将发生损失: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人完全停止经营活动;抵(质)押品价值难以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确定,变现困难;固定资产项目停工时间很长且无望复工。2.借款人破产或对借款人的诉讼(仲裁)程序已经完结,即使处置抵(质)押物或向担保人追偿也只能收回很少的部分,或因为各种原因决定不提起诉讼(仲裁)。
6.3.1.3重要参考因素
1.贷款逾期时间。在执行核心定义的前提下,贷款逾期时间应作为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的重要考虑因素。
(1)国债、金融债券、建行存单、100%保证金作为质押,当贷款本金和/或利息逾期未超过3个月(含),仍可分为正常类。
(2)抵(质)押或只有部分抵(质)押或由第三方提供担保的贷款本金和/或利息逾期一般未超过3个月(含),全额抵押的贷款本金和/或利息逾期一般未超过6个月(含),全额质押的贷款本金和/或利息逾期一般未超过12个月(含),可以分为关注类。
(3)抵(质)押或只有部分抵(质)押或由第三方提供担保的贷款本金和/或利息逾期一般超过3个月但未超过6个月(含),全额抵押的贷款本金和/或利息逾期一般超过6个月,全额质押的贷款本金和/或利息逾期一般超过12个月,应分为次级类。
(4)抵(质)押或部分抵(质)押或由第三方提供担保的的贷款本金和/或利息逾期一般超过6个月,应被列入可疑类,除非符合以下所有条件:
①业务经营基本正常;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②银行关于重组贷款谈判仍在进行中,且谈判期间未超过12个月(包括自贷款逾期日开始的6个月);
③欠息或只剩少部分欠息,或建设银行已与担保人达成或正在进行具体的还款协议,而且担保人具有毫无疑问的偿还能力。
2.抵(质)押品。是否考虑动用担保是区分好资产(正常、关注类)与不良资产的重要分界线。因此,必须对抵(质)押品、保证人进行评估,并充分考虑以下因素:
(1)抵(质)押品的有效性。用于担保的抵(质)押品是否符合总行规定的范围;抵(质)押手续是否完备、有效,是否办理了抵(质)押登记并取得相关登记证书。
(2)抵(质)押品价值的估计。在有市场的情况下,初分和认定人员要按市场价格定值;在没有市场的情况下,应参照同类抵(质)押品的市场价格按就低不就高的原则定值。
(3)抵(质)押品价值评估的有效性。如抵(质)押品价值已经建设银行认可的资产评估机构评估,并已经信贷人员审核确定符合要求,自该评估报告出具日起一年内有效;如抵(质)押品价值一年内未经外部评估,需由信贷人员按照现行规定的标准和方法估计抵(质)押品价值。
6.3.1.5特殊方法
1.重组贷款。重组贷款是指银行由于借款人财务状况恶化,或无力还款而对借款合同还款条款作出调整的贷款。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需要重组的贷款在实施重组前至少应划分为次级类,在重组实施后6个月内(含6个月)为观察期,观察期内不可调高分类类别;如果借款人按修订条款正常还本付息6个月,应按照核心定义,根据借款人的财务状况进行分类,符合条件的可调升至正常或关注类;但观察期满6个月后一旦出现延迟付息,仍应将该笔贷款降为原级别,并再观察12个月;如果借款人在观察期内未能正常还本付息,则应降为可疑类。
2.不良贷款(包括次级、可疑和损失)最终被其他关联或非关联的企业接收,如果债务人经过审计的财务报表显示其具有很强的经济实力和偿债能力,可以调升至正常或关注类;否则,至少应被列入次级类。3.循环贷款、展期贷款、贷款期限不匹配的借新还旧贷款,按核心定义进行分类。
4.恶意逃废银行债务的信贷资产。对借款人利用企业兼并、重组、分立等形式恶意逃废银行债务的授信余额,如借款人没有逾期未归还的贷款本息,至少划分为关注类;如借款人仍有逾期未归还的贷款本息,则应划分为不良贷款并依法追偿,按实际偿还能力和意愿进行具体分类。恶意逃废银行债务主要包括以下三种情况:
(1)违反国家有关企业破产的法律、法规实施破产,或不符合国务院关于规范破产有关文件规定,以破产形式逃废银行债务的;(2)债务人通过兼并、租赁、转让、承包、分立等名目逃废银行债务,债权银行尚未依法起诉追索的;
(3)地方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决定关闭或撤销,有行政干预逃废银行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债务嫌疑的。
5.违规信贷资产。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建设银行信贷业务管理规定发放贷款、办理表外业务而形成的信贷资产,分类结果按照正常、关注、次级、可疑的顺序下调一级,已经划分为损失类的不再调整。同时,对违规办理信贷业务的责任人要认定和追究责任。
违规信贷资产主要包括:对关系人发放的信用贷款,以优于同类借款人的条件向关系人发放的担保贷款,违规办理展期、借新还旧的贷款,违反国家外汇管理规定和利率规定的贷款,借款人不具备《贷款通则》和建设银行规定的借款人资格及条件的贷款;超过本行授权(或转授权等)权限办理的授信业务;没有真实贸易、劳务背景的承兑汇票及贴现,滚动签开的银行承兑汇票。
6.3.1.6同一债务人有多笔信贷资产的分类要求
同一债务人有多笔授信业务的,如果担保条件完全相同,在不影响总的分类结果的前提下可以合并判断;如果担保条件不相同,则应逐笔分析担保情况,按照审慎性的原则进行分类,对于其中可以量化担保价值的部分,可根据量化价值及追偿可能性情况等分别认定信贷资产的风险类别。
6.3.1.7减值损失的估算
1.正常、关注类信贷资产。对最近一期分类结果为正常类和关注类的公司类信贷资产按照组合测算方法估算减值损失。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1)平均减值损失比率计算方法:
①正常类信贷资产平均减值损失比率 = [ 三年前分类为正常类,但最近一期分类为关注类、次级类、可疑类或损失类的信贷资产认定的减值损失 + 三年前分类为正常类,但三年期间内已核销的信贷资产 ] / 三年前分类为正常类信贷资产的总余额
②关注类信贷资产平均减值损失比率 = [三年前分类为关注类,但最近一期分类为次级类、可疑类或损失类的信贷资产认定的减值损失 + 三年前分类为关注类,但三年期间内已核销的信贷资产 ] / 三年前分类为关注类信贷资产的总余额
根据各经办行目前风险管理水平、资产质量真实性状况等因素,按上述方法估算的平均减值损失比率可按照总行确定的损失比率调整系数、调整方法和调整频率执行。(2)平均减值损失计算方法为:
①期末正常类信贷资产的平均减值损失 = 期末正常类信贷资产余额×正常类信贷资产的平均减值损失率×正常类损失比率调整系数
②期末关注类信贷资产的平均减值损失 = 期末关注类信贷资产余额×关注类信贷资产的平均减值损失率×关注类损失比率调整系数
2.次级、可疑、损失类信贷资产。最近一期分类为次级类、可疑类或损失类的公司类信贷资产,按照单笔测算方法计算减值损失。
(1)确认单笔次级类、可疑类或损失类信贷资产的帐面价值。
单笔次级类、可疑类或损失类信贷资产的帐面价值 = 该笔信贷资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产本金的期末帐面余额
(2)逐笔估算次级类、可疑类或损失类信贷资产的可收回金额。应从债务人、保证人可偿还本息额,可从其它途径(如借款人上级单位、关联企业、第三方愿意且有能力替债务人承担债务,偿还贷款本息等)收回的贷款本息,抵(质)押物及可查封资产可变现价值等因素分析。(3)计算单笔次级类、可疑类或损失类信贷资产的减值损失。单笔次级类、可疑类或损失类信贷资产的减值损失= 该笔信贷资产的帐面价值 — 逐笔估算的可收回金额。
在分类时,应在定性判断的基础上,根据对信贷资产帐面价值和实际价值差异的估计,对每笔信贷资产的减值损失比率进行分析判断,形成《减值损失估算报告》(附件3-6-3)。
减值损失比率是计提贷款损失准备金的重要依据。
6.3.2个人类信贷资产的风险分类 6.3.2.1分类方法
对个人类信贷资产和信用卡透支进行分类时,在执行核心定义的前提下,结合贷款方式和贷款到、逾期情况,采用个人贷款分类矩阵方法,按户逐笔或合并进行分类。
到逾期情况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贷款
方式 贷款未到期或部分、全部贷款逾期30天以下/信用卡准贷记卡透支60天以下/信用卡贷记卡未按约定归还透支本息30天(含)的 部分或全部贷款逾期31—90天/ 信用卡准贷记卡透支61天-120天/信用卡贷记卡未按约定归还透支本息31天-60天(含)的
部分或全部贷款逾期91—180天/信用卡准贷记卡透支121天-180天/信用卡贷记卡未按约定归还透支本息61天-180天(含)的 部分或全部贷款逾期181天-365天/信用卡准贷记卡透支181天-365天/信用卡贷记卡未按约定归还透支本息181天-365天(含)的 部分或全部贷款逾期366天以上/信用卡准贷记透支366天以上/信用卡贷记卡未按约定归还透支本息366天以上的
质押 正常 正常 关注 次级 可疑 抵押 正常 关注 关注 次级 可疑 保证 正常 关注 次级 次级 可疑 信用 正常 关注 次级 可疑 损失
6.3.2.2减值损失的估算方法
1.对于个人类信贷资产和信用卡透支中最近一期分类为正常、关注或次级类,或虽分类为可疑类或损失类但属于信用方式或保证方式的,统一按照组合测算方法计算减值损失。
2.对于采用抵押或质押担保方式的个人类信贷资产和信用卡透支,最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近一期分类为可疑或损失类的,按照逐笔测算方法计算减值损失。
(1)确认单笔可疑类或损失类个人信贷资产和信用卡透支的帐面价值。
单笔可疑类或损失类个人信贷资产和信用卡透支帐面价值 = 该笔信贷资产本金的期末帐面余额。
(2)计算单笔可疑类和损失类个人信贷资产和信用卡透支可收回金额。具体计算方法参考公司客户次级类、可疑类或损失类信贷资产可收回金额的测算方法。
3.计算单笔可疑类和损失类个人信贷资产和信用卡透支的减值损失。单笔可疑类和损失类个人信贷资产和信用卡透支的减值损失= 该笔信贷资产的帐面价值 — 估算的可收回金额。
6.4
信贷资产风险分类认定审批
6.4.1认定审批原则
对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的认定审批应遵循“本级认定、常规管理、超限核准、归口负责”的原则。
1.本级认定。指本级经营的信贷资产,由本级信贷经营部门负责按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流程操作,提出风险分类初步意见,由本级风险管理部门组织认定。
2.常规管理。指信贷资产风险分类作为信贷经营管理的一项日常工作,信贷人员应及时搜集掌握客户最新的信息,根据影响债务偿还各因素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的变化,及时调整分类信息并进行实时初分,将初分结果录入信贷管理信息系统(CMIS),待有权认定审批行批复后,再调整分类结果。分类结果定期汇总上报上级行。
3.超限核准。指分类业务余额超过本级认定审批权限的必须报上级行认定和核准。
对已经上级行审批同意的正常类和损失类信贷资产,如果没有余额变化或有利(不利)于还款等重大情况变化的,可以沿用上季分类结果半年报批一次,如有余额变化或重大情况发生的,按季重新分类或报批。
4.归口负责。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工作的组织实施和分类质量检查、上报等工作由风险管理部门归口负责,信贷经营部门和各相关部门各负其责。
6.4.2分类认定审批权限 6.4.2.1非损失类认定审批权限
1.经办信贷业务的县级支行(包括二级分行直接经营机构,下同)可以经上一级分行授权,认定审批单户余额在100万元以下(含100万元)的信贷资产分类,并报上一级分行备案。
2.获得一级分行信贷业务审批转授权的二级分行(包括一级分行直接经营机构,下同),可按一级分行转授的单户授信余额的上限,认定审批单户授信余额在100万元以上、转授的单户授信余额以下的信贷资产分类,但最大认定审批额度不得超过单户5000万元(一户多笔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的要将多笔合并计算)。
3.一级分行未给予信贷转授权额度,但确有信贷经营业务的二级分行,可按单户余额最大不超过3000万元的原则认定审批,具体数额由一级分行确定并报总行风险管理部备案。
6.4.2.2损失类认定审批权限
单户损失类本金余额在100万元(含)以下的信贷资产由二级分行认定审批;单户损失类本金余额在100万元以上5000万元(含)以下的信贷资产由一级分行认定审批,单户损失类本金余额在5000万元以上的信贷资产由总行认定审批。
6.4.3审批方式
6.4.3.1资产质量认定审批工作组会议审批
审批工作组由主管风险管理工作的行领导任组长,计划财务、风险管理、法律事务部门的人员任成员,相关信贷经营部门人员列席。审批工作组一般采取会议形式进行审批并形成会议纪要(详细记录审批过程、审批的客户名单、审批结论等),会议纪要由风险管理部门负责记录并整理,经小组成员签名后,由审批工作组组长审核签发。经风险管理部门认定为次级、可疑、损失的不良信贷资产,原则上应由审批工作组会议审批。对认定为正常、关注的信贷资产,审批工作组也可酌情抽测审批。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6.4.3.2授权本级行风险管理部门认定审批
各级行审批工作组可根据本行的信贷业务工作量和审批力量,经本行主要负责人批准,授权本级行风险管理部门对分类为正常、关注类的信贷资产进行认定审批。风险管理部门对认定审批的资产质量真实性负责。
6.4.4超越权限的申报和批复
1.申报。对超过本级认定审批权限的信贷资产风险分类项目,必须提供以下材料上报有权审批行审批。①行发文(电子文件);
②工作底稿(电子); ③背景材料(电子);
④减值损失估算报告(如需)(电子)。
2.批复。有权审批行以行发文或风险管理部门发文(电子文件)进行批复。以资产质量认定审批工作组会议审批的用行发文批复,授权风险管理部门审批的用部门发文批复。
6.5
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的监管
6.5.1 检查制度
上级行可通过非现场监管、现场检查或调阅分类报表、材料等多种方式对下级行信贷资产风险分类质量、贯彻执行分类制度情况进行检查。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6.5.2 检查面
一级分行对二级分行的现场检查面每年应达到所属分支机构的80%、分类余额的50%以上。
6.5.3 检查报告
检查人员独立地对抽查的客户进行分类,对被检查行风险分类的操作程序、结果和风险管理水平作出评价,并撰写评价报告,提出整改意见,向检查行的主管领导报告。
6.5.4 整改措施
对检查中发现的违规操作、管理不善、高估或低估风险、谎报、瞒报、漏报、改报分类数据等问题,责成下级行限时改正。经上级行确认需要调整分类结果的,在报经检查单位所在行主管领导同意后,以通知书形式责成被检查单位调整原来的分类结果。
如发现下级行在审批权限内不认真履行职责、分类明显失误的,可随时调整、取消下级行的分类认定、审批结果或审批权限、资格。对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的结果及相关资料,除按有关规定报送银监会(局)或上级其他监管部门外,未经总行批准一律不得对外披露。
6.6
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的档案管理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形成的档案资料,如会议记录、会议纪要、工作底稿、背景材料、分类认定审批表和汇总表等,纸制文件必须分次专夹装订成册,电子文件用磁盘拷贝或刻录成光盘,专柜上锁专人保管。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附件3-6-1 债务人背景材料
一、编报内容
(一)债务人背景材料 1.债务人名称; 2.职工人数和资产规模;
3.债务人产权结构和组织结构(对主要关联企业关系应简要说明); 4.简要发展沿革和经营业绩介绍;
5.债务人目前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必须说明上一会计的经营业绩);
6.债务人与建设银行业务合作情况(建设银行是否已经给予债务人额度授信,额度支用情况及贷款等授信业务还本付息情况,已经掌握的债务人在其他金融机构的资信状况等)。
(二)授信业务背景材料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1.授信的申请理由及申请时的还款来源;
2.是否属于重组贷款,如系重组贷款应说明重组原因及基本过程(如贷款是借新还旧贷款,应说明自贷款首次发放以来的基本经过、历次借新还旧原因、类型、合同起止期限、金额、担保变化情况、贷款分类类别等);
3.授信业务的审批层次,审批结论的主要内容(应专门说明是否为有条件同意,条件内容、审批条件落实情况); 4.授信协议签订和债务人支用情况;
5.授信业务的担保情况(包括担保有效性情况、保证人担保能力的进一步分析,抵质押物价值变动情况);
6.贷后管理的简要情况,要说明近三期对该笔授信业务五级分类的结果。
7.已进行过责任认定的,要列明经营和审批责任人。一个债务人有多笔贷款的,应在借款人背景材料中逐笔说明。
(三)风险防范措施和建议
针对授信业务的现状和债务人的经营、财务状况,提出防范风险的具体措施;上一期分类时提出的风险防范化解措施的落实情况。
二、编报要求
非损失类单户授信余额1000万元(含)以上,损失类100万(含)以上的,第一次分类必须严格按照上述要求撰写,内可以重点撰写本期比上期的变化情况,没有变化的可沿用上期材料。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附件3-6-2
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工作底稿和认定审批表
包括:附表1[A]:《信贷资产风险分类认定审批表》;表1[B]:《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合并认定审批表》;附表1-1:《信贷资产风险分类认定表(工作底稿)》;附表2-1[A]:《票据贴现类业务分类认定审批表》和附表2-1[B]:《票据贴现类业务分类合并认定审批表》(附表2-2:《个人住房贷款分类认定审批表》;附表2-3:《个人消费贷款分类认定审批表》;附表2-4:《个人权利凭证质押贷款分类认定审批表》;附表2-5:《单位信用卡准贷记卡透支分类认定审批表》;附表2-6:《个人信用卡准贷记卡透支分类认定审批表》;附表2-7:《个人助学贷款风险分类认定审批表》;附表2-8:《贷记卡透支分类认定审批表》;附表3 :《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汇总表》;附表4-1:《贷款分类汇总表(按行业)》;附表4-2:《表外信贷业务分类汇总表(按行业)》;附表4-3:《其他信贷业务分类汇总表(按行业)》;附表5-1:《贷款分类汇总表(按债务人经济类型)》;附表5-2:《表外信贷业务分类汇总表(按债务人经济类型)》;附表5-3:《其他信贷业务分类汇总表(按债务人经济类型)》;附表6-1:《贷款分类汇总表(按种类)》;附表6-2:《表外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信贷业务分类汇总表(按种类)》;附表6-3:《其他信贷业务分类汇总表(按种类)》;附表7-1:《损失贷款汇总表》;附表7-2:《表外及其他信贷业务损失类汇总表》;附表8-1:《损失类资产逐笔登记表》;附表8-2:《表外及其他信贷业务损失类逐笔登记表》等表格样式详见总行下发的“建总发〔2003〕239号”文件附件。)附表1-A
编号: 中国建设银行信贷资产风险分类认定审批表
填报行: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第四篇:XX银行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管理办法
XX银行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真实、全面、动态地反映非信贷资产质量状况和构成,科学合理的计量非信贷资产损失,根据银监会《贷款风险分类指引》、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xx银行金融工具管理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非信贷资产”,是指本行拥有或控制,除信贷资产外的所有表内资产。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是指由非信贷资产经营管理人员按照本办法规定的标准、方法、程序和要求,对非信贷资产质量进行全面、及时和准确地评价,并按风险程度将非信贷资产划分为不同风险级次的过程。
第四条 本行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遵循以下原则:
(一)真实性原则。应广泛搜集非信贷资产的各类可得信息,严格按照分类标准、方法和程序进行分类,充分估计现实与潜在的风险,全面、真实地反映资产风险状况。
(二)谨慎性原则。在资产减值迹象和计量精确性受到影响的情况下,分类人员应运用谨慎的职业判断和稳妥的方法,充分估计风险。
(三)重要性原则。在分析影响交易对手偿还或支付的可能
-1-性及导致资产减值的各项因素时,应区分重要程度,对其中的关键因素进行重点分析与评价;在分类对象上,应侧重于风险性非信贷资产。
(四)及时性原则。应将风险分类纳入非信贷资产日常管理工作,及时、动态地掌握影响非信贷资产质量的有利、不利因素,加强资产的跟踪管理,及时调整分类结果、防范和化解非信贷资产风险。
(五)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原则。应至少于每季度对非信贷资产进行一次全面重检,客观公允地预计可能发生的损失;应从定量和定性两个方面对非信贷资产风险进行整体评价,合理划分风险类别。
第五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行所有分支机构。
第二章 非信贷资产分类
第六条 非信贷资产科目应按借方余额
第七条 根据资产保值增值的可确定程度,本行非信贷资产分为两大类,即:非风险性非信贷资产和风险性非信贷资产。
(一)非风险性非信贷资产
是指在一定时期、一定环境下保值增值能力,或资产承担风险程度或性质是可确定的资产。
(二)风险性非信贷资产
是指在一定时期、一定环境下保值增值能力具有不确定性的资产,包括除非风险性非信贷资产所列范围之外的所有非信贷资产。
第三章 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标准与方法
第八条 按照资产减值或损失程度,本行非信贷资产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五个风险类别,后三类统称非信贷不良资产。
第九条 各风险类别的核心定义:
(一)正常:交易对手能够履行合约、资产未出现减值迹象、资金(或交易价款)能够正常足额回收,没有充分理由怀疑资产会发生违约或减值风险。
(二)关注:尽管交易对手目前有能力偿还或支付款项、资金基本能够足额回收,或资产未发生减值,但存在某些对资产价值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预计损失比率为0%-2%(含)。
(三)次级:交易对手偿还能力出现问题或资产已出现明显减值迹象,即使采取各种可能措施,资产仍可能形成一定损失,但损失较小,预计损失比率为2%-25%(含)。
(四)可疑:即使采取各种措施,资产也肯定要形成较大损
-3-失,预计损失比率为25%-50%(含)。
(五)损失:在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或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后,资产仍将全部或大部分损失,预计损失比率为50%-100%。
资产减值,是指资产的可回收金额低于其现有的账面价值。交易对手,是指本行提供信用或承担信用风险的对象,包括投资对象、债务人、发行人或清算对象。
第十条 非风险性非信贷资产的分类:
(一)1801长期待摊费用、1802待摊费用,因承担风险程度确定,直接分为损失类资产;
(二)其他非风险性非信贷资产原则上分为正常类资产。第十一条 风险性非信贷资产在执行核心定义的前提下,采用以下三种方法分类:
(一)违约损失法
根据交易对手违约或资产信用等级发生未预期改变所引发的风险损失,采用违约损失法对其进行风险分类。
(二)市场风险法
市场风险,是指在活跃交易市场中,因市场价格与利率不确定的变化(包括利率、汇率及价格)及波动,造成持有资产或投资发生可能损失或无法达到预期收益水平的风险。
(三)减值估算法
对缺乏活跃市场报价或不存在活跃交易市场的,应根据当前
-4-所能获得的全部信息,对影响资产真实价值的各种因素所造成的风险程度加权汇总,通过参考、估算与判断,为资产确定公允价值。公允价值,指在非强制变现的情况下,按照公平交易的原则,由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易或交换的金额。通过比较单项资产或资产组可收回金额与账面价值,计算单项资产或资产组累计减值金额占账面价值的比率,进而划分风险类别。
第十二条 在执行核心定义及分类标准的前提下,如存在以下情形,应考虑对分类结果进行适当调整:
(一)内部管理因素,包括:非信贷资产经营管理人员知识和政策掌握水平不够、非信贷资产管理部门职能未落实、疏于管理而导致信息不对称和不充分等。
(二)法律约束因素,包括:合约法律文本存在瑕疵;由于法律、法规方面原因而使经营主体、交易对手或清算对象经营行为受到限制,合约不能正常执行。
(三)不合规资产因素,即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行内授权和内部管理规定形成的非信贷资产,除已划分为损失类的,应顺序下调一级。同时,对违规办理该业务的责任人要追究责任。
不合规非信贷资产主要包括:违规或账外形成的拆放款项、买入返售资产、投资;违规挂账;信贷资产违规列于非信贷资产;违规收取、自用的抵债资产等。
认定违规不依据资产当前的核算科目,而是其原有属性。
(四)操作风险因素,包括:操作风险管理框架未全面覆盖业务流程;业务部门操作风险权责不清;内部操作规程完善和规范程度;以及风险定价模型选用、模型参数设定等技术因素。
第十三条 所有非信贷资产原则上必须逐笔或逐户分类,但同时满足以下条件的正常类、关注类风险性非信贷资产,允许合并分类:
(一)该类资产完全同质,或交易对手(债务人/发行主体/清算对象)为同一法人机构或社会实体单位;
(二)存在担保情况的,担保(保证/抵押/质押)条件相同;
(三)合并分类不影响分类结果。
第十四条 对非信贷资产分类时,应会同会计部门对资产会计科目进行账务核实,并在审批表上签字确认。
第五篇:信用社(银行)非信贷资产风险五级分类讲义
##信用社(银行)非信贷资产风险五级分类讲义
农村信用社非信贷资产风险五级分类工作,此项工作对我们来说是个新事物、新课题,为了将全区农村信用社非信贷资产风险五级分类工作顺利完成,便于各级农村信用社对非信贷资产进行分类,确保分类结果的准确性和真实性,我们结合银监会《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指引》和《内蒙古农村信用社非信贷资产风险五级分类实施细则》制作了相关分类工具表。现就操作步骤、现金、业务周转金类资产、同业债权类资产、投资类资产、固定资产类、在建工程类相应工具表的填制讲解如下:
操作步骤
一、各信用社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指引》、《内蒙古农村信用社非信贷资产风险五级分类实施细则》和《##农村信用社非信贷资产风险五级分类实施细则》;
二、核对账务、收集有关资料;
三、编制工作底稿
1、资产项目:填列资产所属会计科目名称;
2、资产名称:填列具体资产名称;
3、编制内容应具体包括:资产形成时间及原因、资产现状、具体分类理由及依据、分类结果。
四、填制工具表
现金类资产、存放联行款项等(附表1-1)
在填制工具表前必须按分类程序在广泛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填制工作底稿确定分类结果,然后按分类结果填制认定工具表。
1、现金资产、存放联行款项、存放中央银行款项属于安全性非信贷资产,由于风险很低或无风险,风险分类时可直接依照账面净值法认定为正常类。分类前应收集如下资料:
(1)分类日期的现金日记账(复印件);(2)日报表(复印件);(3)对账单(复印件)。这些能较全面的证明这些资产的状态,当然针对一些特殊的情况,分类社要多收集一些与之相关的证明材料。但在实际分类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历史问题,出现存放中央银行款项等不能划分为正常类的情况,比如前些年有的信用社在人民银行融资中心的钱,现在融资中心取消了,但这部分资金就不应该仍放在存放中央银行款项科目核算,而应根据资金的性质调整到相应的科目。
填这张表时在填报说明中要注意第二项,现解释如下:合规性里的“内容栏”是指是否按照规定正确使用会计科目,选填“合规”、“违规列账”、“违规使用会计科目”、及“其他违规行为”。“金额栏”是指违规列账金额,如果全部正确则不填。
2、对专项央行票据进行分类要看其是否在兑付期内: 在兑付期内为正常类;
在延长兑付期内认定为关注类;
因为,兑付期可以看作账龄,兑付期内无风险,超过兑付期意味着这部分资产面临着风险,到期后可能会出现不予兑付的情况。
同业债权类(附表1-2)
一、序号按资产顺序号填列;
二、交易对手:债权、债务交易对方名称;
三、核算科目:具体核算科目;
四、账面金额:按账面实际金额填列;
五、形成时间:每笔业务形成的具体时间;
六、债券名称:此栏只有“买入返售债券”资产填列具体债券名称;如:国债0601、国开0605;
七、操作风险
1、合规性:(1)有拆借合同、调剂合同、存放其他同业的账、债券质押交割单,填列“合规”,金额不用填写;(2)不合规:拆放银行业、金融性公司及调剂资金没有合同;存放其他同业没有相应凭证;买入返售债券无债券质押交割单,填列“不合规”。
金额:填写具体违规金额。
2、准确性:选填准确、不准确。
按“六相符”内容填列,都相符填列准确,金额不填写。
3、完备性:
(1)有无协议:填列“有”或“无”;
(2)协议合法性:
如各相关手续完整、有融资合同,应选填合法合规; 如农村信用社将资金拆放给证券公司,从事股票交易合同不完备,应选填“不合法”;
如农村信用社向其他金融机构超比例拆放资金,合同不完整,应选填“不合规”。
(3)凭证齐全性:相关交易合同、协议均有属于齐全;
八、信用风险
1、交易对手经营状况;
2、逾期天数(转让是否受限制):填列“未逾期、逾1-90天、逾91天以上”;
3、诉讼情况:选填“未、诉讼中、执行中、终结”,如交易对手违约需要付诸于法律时具体填写;
4、诉讼时效:选填“内、失”;
5、市场风险: 如对该笔资产进行处置,预计账面价值低于市场价值的差额数;
九、预计损失额:农村信用非信贷资风险分类工作领导小组依据市场情况判断填列。
十、预计损失率:(预计损失额÷账面价值)×100%
十一、备注:如有损失的在备注中说明,或前面项目没有包括在内在的其它重要事项;
十二、初分意见:由初分社人员依据分类结果填写所对应的五个分类级次之一;
十三、初审意见:由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工作小组初审并认定;
十四、认定结果:由旗县联社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领导小组依据标准认定;
同业债权主要采用风险分类法并结合《实施细则》中风险分类标准进行分析分类。
存放同业款项案例:
某县联社在农行存放款项共2笔,金额合计:175万元,第一笔资金系行社脱钩前形成的,金额为75万元,由于脱钩时产权不明,一直存在争议,但农行能按期结息。第二笔资金系2007年3月20日存放农行,金额100万元,约定期限为30天,但由于前笔款项的原因,该行到期后至今未归还此笔款项,现对此项资产进行分类:
工作底稿:由于第一笔资金是行社脱钩时形成,产权不明,存在争议,但由于该笔款项能按期结息,根据风险分类法至少划分为次级类。
第二笔款项由于到期未能支付,应根据核心定义视风险程度进行分类,如果到6月19日此笔款项仍未支付,逾期天数超过30天至少划分为可疑类资产。
拆放银行业案例:
某家法人信用社于2004年3月10日,拆借给某城市信用社100万元资金,期限一年,期间由于该社经营恶化,支付出现风险,资产负债率为135%,经银监部门批准同意其市场退出,并履行了法定清算程序,经清算组清算后能还拆借款10万元。
分析:由于此笔借款属于拆放银行业的范筹,根据风险分类法进行分类,由于交易对手依法宣告关闭,且停止经营活动,债权无法落实,初分认定此笔资产为损失类。
投资类资产(附表1-6)
投资类资产指债券投资、各种股权性质的投资。主要按照风险分类法和成本与市价孰低法进行分类。附表1-6填制方法:
一、序号:填写顺序号;
二、投资类型:“国债、金融债、企业债、其他” 如:财政部发行的为国债;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进出口银行发行的债券为金融债;企业债是银行间债券市场内批准的企业发行的短期融资券。
三、项目名称:为具体投资名称;
如在农业银行管理期间信用社对企业的投资,是什么项目就具体填什么内容;
四、核算科目:填写分类时的具体核算科目;
五、账面金额:截止分类时的账面实际金额;
六、债券发行单位:填列发行债券的单位名称;如果是股权投资不需要填写。
七、债券信用等级:结合发行债券机构的对外信息披露和评级情况进行填列;
八、操作风险(与同业债权认定表填制相同)
九、信用风险
1、转让是否受限制:选填“是、否”;
如投资购买的长期债券,在没有到期时发行企业由于违规被人民银行取消参与银行间债券市场资格,这种情况下该笔债券转让肯定受限制;
2、被投资单位经营状况:选填“正常、亏损、关停、破产”;
主要是针对被投资企业的经营情况,按具体情况填写。
3、诉讼情况、诉讼时效、市场风险(同上表)
十、预计损失额:农村信用社非信贷资风险分类工作领导小组依据市场情况判断填列。
十一、预计损失率:(预计损失额÷账面价值)×100%
十二、备注:如有损失的在备注中说明,或前面项目没有包括在内的其它重要事项;
十三、初分意见:由初分人员依据分类结果填写所对应的五个分类级次之一;
十四、初审意见:由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工作小组初审并认定;
十五、认定结果:由旗县联社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领导小组依据标准认定;
同业债权主要采用风险分类法并结合《实施细则》中风险分类标准进行分析分类。
实例:
1992年某信用社、政府、土产公司共同出资兴建一座酒楼,建筑面积580平米,三方协议书上明确信用社投资价格为20万元,经查传票入账时间为1993年1月,占股38%,该酒楼因种种原因至1998年一直未能对外营业,由于该楼年久失修漏雨严重,1998年8月18日经三方代表协商此房减值52.7%,信用社投资金额减少为105400元。
该酒楼1998年经政府重新装修开业并对外出租至今,由于此房土地属政府投资所有,产权不明,信用社与政府多次协商,政府答复为:该酒楼对外出租后一直处于亏损状态,无分红能力。根据成本与市价孰低法结合实际情况,认定为损失类。
固定资产分类认定表(附表1-8)
固定资产的分类,只针对未提足折旧的固定资产确定是否存在价值变动迹象,主要采用可变现净值法的分类标准,结合核心定义和固定资产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确定分类结果,在充分做好工作底稿的基础上,按固定资产明细账逐项填列。
一、序号:按顺序填列。
二、项目名称:选填“营业用房、非营业用房、汽车及机械设备、电子设备、交通设备、其它”。
三、资产名称:按固定资产明细账上的相关名称如(办公楼、库房、运钞车等内容)填列。
四、原值:是指固定资产取得时的账面价值或重估后的入账价值填列。
五、累计折旧:此项按实际提取的累计折旧额填列。
六、形成时间:就是固定资产取得时的入账时间或重估后入账时间,如××信用社在1992年自建办公室一处,建造价值5万元,1994年对该固定资产重新进行了评估,增值1万元,重估后该固定资产价值为6万元,入账时间则为1994年。
七、操作风险:
1、合规性,内容栏选填“合规、违规列账、违规使用会计科目及其他违规行为”如果合规填“合规”二字,金额不必填写;如果不合规,填不合规的内容,如“违规列账”、“违规使用会计科目”等,金额栏填列不合规内容中反映出的差额部分。
2、准确性,反映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内容栏选填“相符”和“六相符”中不相符的内容。如果未违反“六相符”原则,就填“相符”;如果不相符就填违反“六相符”核算中的具体违反项,如“账实不符”“账表不符”“内外账不符”等。金额栏反映不符内容的差额部分。
3、完备性,第一栏“有无权属证明”,权属证明内容主要包括“产权证”、“土地使用证”、“购买合同”“车辆行驶证”等相关手续。根据具体情况,选填“均有、有产权证、有土地使用证、有购买合同、均无”等内容;第二栏“账、卡、薄完整性”选填“齐全,无账、卡、薄,缺账”;第三栏“计提折旧准确性”主要是针对不同性质的固定资产应采取不同的折旧方法和是否按规定的时间提取。根据实际情况选填“准确”、“不准确”;第四栏“折旧计提规定年限”,按财务会计核算的相关规定填列相应固定资产折旧计提的规定年限,如汽车则填“5”年。
八、市场风险:
1、完整性:选填“完好、有缺陷、严重毁损、有账无物”等;
2、使用情况:选填“自用、出租、闲置、出借”等;
3、使用价值”:反映账面价值与市场价值的差额,选填“增值、净值相当、贬值、将淘汰、已淘汰、无转让价值”等。
固定资产类案例
如XXX信用社现有营业用房两处,一处是营业楼,另一处是营业部,均是通过协议购买的,另有小轿车一辆是用自有资金购买的;首先搜集该信用社固定资产相关资料,经查实该信用社营业楼无任何相关权属证明;营业部相关权属证明(房屋产权所有证、购房协议书)齐全;小轿车权属证明(行驶证、购车发票)齐全,但行驶证以个人名义办理,在权属证明上存在一定的瑕疵。
其次根据固定资产账卡簿等相关档案资料撰写工作底稿。具体案例分析如下:
案例1:XXX信用社营业楼:建成于1993年,占地面积1000多平方米,主营业楼建筑面积2513平方米,原值165.41万元,1994年重估价值174.54万元,于1994年10月1日投入使用,因种种原因至今未办理土地使用证、准建证、房屋产权证等相关产权证明。截止2006年末,累计折旧116.46万元,账面净值5.76万元,按现市价计算,价值约380万元,已使用13年,属信用社资产无事实上的争议,但存在一些可能造成资产及收益损失的不利因素即该营业楼无相关产权证明,有“潜在缺陷”,初分认定为关注类资产。
例2:XXX路分社:2004年4月19日通过协议的形式购入XXX房产111.6平方米,价值39万元,并办理了房产转移手续,相关产权证齐全,截止2006年末计提折旧5.2万元,账面净值33.85万元,按市价计算价值约39万元,现正常使用,无产权争议,初分认定为正常类资产。附:购房协议复印件、房产证复印件
例3:某信用社于2003年12月18日,购买桑塔纳轿车一辆价值17.5万元,凭证、证件齐全。截止2006年末,计提折旧10.5万元,净值7万元,目前正常使用,权属证件齐全,无产权争议,但在办理行驶证时为节省费用,以个人名义办理了行驶证,虽然是信用社职工,但对信用社来说存在造成损失的不利因素,有一定的风险性,因此在初分时认定为关注类资产。附:购车发票复印件、行驶证复印件
在建工程分类认定表(附表1-9)
在建工程主要以专家判定法为主,结合市场情况、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分类。附表1-9表填制方法:
一、序号按资产顺序号填列,例如:
1、办公楼工程;
2、电子化建设资金等;
二、资产名称:按工程具体名称填列;
三、账面金额:填写在建工程账面数;
四、形成时间:不论是单笔或多笔形成的,均填写第一笔入账时间;
五、操作风险
1、合规性:(1)法律手续齐全,运行正常,填列“合规”,金额不用填写;例如:某信用社营业用房在建工程有土地征用手续、上级批复、工程预算、施工合同并在正常建设过程中;(2)不合规:按填表说明内容填,不属于在建工程科目核算在建工程内容,属于违规使用会计科目;
未经上级部门批准,工程没有预算手续、超出批准范围等情况属于违规列账;
其它不合规情况,不符合有关制度的填列其他违规,其它违要在工作底稿中具体说明;
金额:填写具体违规金额。
2、准确性:按“六相符“内容填列,都相符填列相符,金额不填写;不相符按不符内容填写如账实不符、账账不符等;金额填写不相符金额。
3、完备性:
(1)产权合法性选填合法、不合法;
权属证明明晰不存在争议,施工合同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要求,为合法;
没有相关权属证明并存在一定争议,没有与施工单位签订施工合同或合同签订有漏洞存在明显瑕疵容易产生法律纠纷,为不合法。
(2)凭证齐全性
如有土地使用证、规划许可证、预算说明书、上级批文、建筑施工合同,填写“齐全”;
没有土地使用证、规划许可证、上级批文填写:“重要凭证缺失”;
其他为“一般凭证缺失”;
任何相关证、文都没有为“无凭证”
4、审批人(机构),填写有或无
5、其它:前三项不包括在内的重要事项,填入此栏,同时应在工作底稿中说明具体情况;
六、市场风险
1、资产现状
完整性:填写完整、有缺陷(指一般损坏现象)、严重毁损、有账无物
使用情况:填写自用、出租、闲置、出售
使用价值:填写增值、净值相当、贬值、将淘汰、已淘汰、无转让价值
七、账面价值高于市场价值的差额
填写账面价值-市场价值的金额,(市场价值由非信贷风分类工作小组参考市场进行确定)即账面价值与市场价值比较得出相关结果,如果低于或等于不填写。
八、预计损失额:由农村信用社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工作领导小组依据市场价值分析判断填列,也可聘请社会中介机构和有关专家评估判断。
九、预计损失率:预计损失额÷预计价值×100%
十、备注:如有损失的在备注中说明,或前面项目没有包括在内的其它重要事项;
十一、初分意见:由分类人员依据分类结果填写所对应的五个分类级次之一;
十二、初审意见:由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工作小组初审并认定;
十三、认定结果:由旗县联社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领导小组依据标准认定;
在建工程分类案例:
1998年某信用社与房地产开发商协议购买一商用底店拟设立一分社,信用社与开发商签订了房屋购买合同,并支付购房款30万元,在在建工程科目核算,由于房地产开发商所征用的土地存在法律纠纷,迫使工程长期停工,截止2006年末,仍未交付使用。
根据认定表情况按照非信资产风险分类核心定义及分类标准,划分为损失类资产。
直接认定为损失类(附表1-12)
按资产科目直接填报,判断理由要包括是否符合财务列账要求及列账数据的准确性,其中1631待处理流动资产净损失、待处理固定资产净损失,3121历年亏损挂账直接认定为损失类资产。
1531固定资产清理按分类标准:按可变现净值法分析填列。
划分为损失类非信贷资产超过10万元填列(附表2)具体填列抵债资产、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固定资产、在建工程五项中拟认定为损失类单笔10万元(含)以上资产必须逐笔填制本认定表,在填制时根据分类认定表以及工作底稿直接填列。
在进行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两条特别规定:
(一)未准确核算的项目,或由于分类所需的资料不全,导致风险分类判断困难的项目,至少划分为关注类;
(二)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非信贷资产的有关制度规定的,除已划分为损失类的,分类结果要下调一级。
本讲解由自治区联社财务计划部负责解释,在操作的过程中如有疑异及时向自治区联社分类领导小组办公室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