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逃税犯罪的侦防对策

时间:2019-05-14 22:32: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析逃税犯罪的侦防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析逃税犯罪的侦防对策》。

第一篇:浅析逃税犯罪的侦防对策

浅析逃税犯罪的侦防对策

摘 要: 依法纳税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税收收入也是我国财政收入的主体来源,具有无可比拟的现实意义。逃税行为给国家财政收入和市场经济的运行造成许多极其不利的影响。我国关于逃税犯罪及其侦防对策的研究尚待完善,针对这一现状对逃税犯罪行为提出侦查和防范两方面的建议,对于完善国家税收管理体系、做好国家税收管理的基础工作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 逃税犯罪; 侦查; 防范; 对策

中图分类号: D631.2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3411/j.cnki.sxsx.2017.03.022

一、导言

逃税(Tax Evasion),学理上也被称为非法避税,是指纳税人无论在故意或无心的主观目的下,采用不法方式减轻税负的行为,非法隐藏自己的收入、虚开或不开发票、虚增可扣除的成本费用等多种方式逃避自己应当缴纳的税收额。当下,各国政府都面临着严重的偷漏税问题,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上涌现大量偷税逃税乱象,许多地方存在假发票公司,还有许多会计机构专门承包偷税业务游走于法律灰色边缘。据统计,每年因逃税所造成的损失可以达到应收税额的30%左右。[1]

逃税行为的猖獗盛行,导致我国国家财政收入减少,严重影响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正常运行,致使我国财政收入额在国家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减少,这将会影响到市场经济活动的公平性和资源配置的效率性。逃税行为对于经济活动水平也有很大的负面影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优胜劣汰的环境下,各个经济主体的地位是相对平等的,所依托的竞争环境也相对公正。但在税收环节,对于企业之间的相同所得,诚实的纳税人选择了如实申报,缴税纳税,尽到了自己应尽的义务,而逃税的企业想方设法弄虚作假,通过各种手段企图减轻自己的税负,两者所得就不尽相同,造成了收入分配的不公,这对公平的市场经济竞争环境来说也本来就是一种破坏,使税收的调节收入功能成为一纸空谈。

此外,逃税行为对资源配置的正常运行也会造成巨大影响。在现实市场环境中也确实存在大量生产劣质产品的小企业与优质企业在竞争中大打价格战,以次充好的现象,这些小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生存下去的“秘诀”之一就是其大量偷逃税的行为,增加了收入,扩大生存空间,在他们的竞争中落后和劣质受到了保?o,这是很不正常的。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和资源配置作用会在市场运行当中将生存能力弱、创新能力差的企业淘汰出去,而生存能力强、创新能力强的企业保留下来,但是由于逃税行为的存在,很有可能让生存能力弱的企业通过一些不法手段提高了自己的所得收入。这既是对资源配置作用的一种扭曲,也是对市场经济公平环境的一种破坏。企业若想实施逃税行为必将增加花费寻找会计机构来隐藏收入,开假发票,而征税机关也为查处这些偷税漏税的行为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这是极为高昂的成本,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说,双方的行为无异是对社会宝贵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不利于经济的切实发展。

逃税行为是市场经济健康平稳发展的一颗毒瘤,会直接导致政府可支配收入的减少,影响其对于全社会的管理和对于市场经济缺陷的弥补。而目前我国关于逃税犯罪及其侦防对策的研究尚待完善。本文根据CNKI检索得出,近20年关于“逃税犯罪侦查”为主题的学术论文共约19篇,研究主题主要围绕逃税侦查的对策与立法问题,其中关于税侦体制的改革问题逐渐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文献的共被引关系如图1所示。可以看出,我国关于“逃税犯罪侦查”问题的研究大约始于90年代,进入21世纪以来,此类研究逐渐成为学者追捧的热点,但近年来这类研究逐年有所下降,可见,关于“逃税犯罪侦查”的问题依然有很大的学术生长空间。本文正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提出了逃税犯罪侦查问题在侦查和防范两方面的对策建议,在此基础上对逃税犯罪问题的侦防对策的发展提出反思与展望。

二、对逃税犯罪及其侦防对策的探究

(一)基于逃税犯罪防范对策的探讨

1.强化纳税人依法纳税意识宣传

就纳税主体的角度而言,纳税人偷逃税的动机和原因有许多,但是在这些原因中,公民意识不强、对于税收的重要性没有清楚的认识、没有透彻地理解占了相当一部分的比重。所以,这就要求相关的税务机关要从这一方面做起,做好依法纳税宣传的基础工作,不断加大依法纳税意识的宣传力度,针对不同阶层、年龄的纳税人采取不同的符合实际的宣传方式,可以在社区定期开办讲座、展览、有奖竞猜、放映相关主题的电影、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让纳税人深刻意识到依法纳税与国家富强稳定之间的密切关系。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公民应当认识到偷税是作为纳税主体的国家主人公地位对国家切身利益的侵害。[2]同时在各大中小校园中开设税务基础知识课堂,从下一代抓起,让孩子们从小理解认识税收的运行机制,知道依法纳税的必要性和偷税逃税的严重后果。对于培养公民的依法纳税意识要进行漫长的投资和准备,由下及上,由表及里,潜移默化,必将使公民的纳税意识和国家主人公意识上一个台阶。

同时,要积极开展文明执法、热情服务,为纳税人提供方便、快捷、周到的服务,建立起新型的征纳关系,消除征纳双方的对立与障碍,使税收工作得到纳税人的理解和支持,对那些自觉纳税的单位和个人,要运用行政、经济手段给予鼓励和支持;对少数屡查屡犯、偷逃税严重的,依法严肃处理,以增强纳税人依法纳税责任感。

2.转变执法方式 严格征管逃税

征税机关应该及时反思自己的执法方式和执法队伍建设,及时转变执法方式,严格管理逃税问题。在执法过程中积极执法、文明服务。以人民公仆的心态虚心为人民服务,热情解答纳税人的问题,建立新型的纳税互动关系,消除双方不平等的阻碍,使纳税人从心底支持信任纳税机关的工作、理解纳税工作的开展,依法积极纳税。并且对于信用记录良好、自觉纳税的单位团体和公民,通过行政、经济手段给予鼓励和奖赏,对于少数顽固的、严重逃漏税的分子要依法严肃查处,并且通过一定的行政手段或者递交检察院处罚。在客观的征税工作中,也存在着一些执法不公,征管不严,与纳税人狼狈为奸的个别现象,很大程度上削弱了税法的威严和权威性,降低了惩治偷逃税的力度。[3]所以要求税务机关加强自身队伍建设,严格征管逃税行为的出现,目前对于税收管理领域的管理总体来说是不严的,使纳税人有许多空子可钻,对税收征管人员来说,一定要以维护国家利益为己任,以万分严谨认真的态度投入到征税工作中。

3.弥补征税不足,强化征管手段

依据经济学家的研究成果,偷税逃税行为的猖獗建立在市场主体先行掌握信息,税收征管机关与纳税人存在信息不对称的基础上才给偷税逃税的行为提供了产生的契机。因为纳税人是最先掌握相关经济信息,所以纳税人很大程度上会有可能根据自己信息上的优势以侥幸心理进行偷税逃税的暗箱操作。在我国,这方面的情况更加复杂多变,我国对于税务的管理很难称得上是面面俱到,税务机关在管理方面还有许多不足,很难掌握税务人全面多变的经济信息,对于纳税人来说,多方开户,现金交易和零售拒开发票的现象屡见不鲜,税务机关掌握的信息只能说是有限的。所以说,及时填补征税领域的缺陷,强化征收机关的征收手段,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成为我们解决我国偷逃税问题的主要思考方向。为了做好预防遏制偷逃税行为的工作,要从整改税务机关的各方面进行,依托现代高科技技术,构建完善的网络信息同步系统,保持更新征管措施,努力封堵征管方面的漏洞,改正在执法过程发现的不足,切实秉承我国国家税务总局明申的“以纳税申报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的新的征管模式。

(二)基于逃税犯罪侦查对策的探讨

1.健全相关法律制度

从法律制度、法律规定上严厉打击逃税违法犯罪行为,才能从根本上驱除滋生逃税犯罪行为发生的社会土壤。第一,完善公平、公开、公正的社会和谐税收立法体系,深化税收立法制度的改革。降低逃税的利益诱惑是税收立法制度改革的操作途径,这一途径的实施可以通过改变税外乱收费、税费不分、规范政府行为、降低税率、减小税率差距等来实现。目前,由于我国税收立法体系的不健全,导致税收中“人治”、“权治”的现象尤为严重,具体来说,就是对于哪些情况应该给予减税、免税的优惠政策还没有具体的法律说明,当前我国税收优惠或减免的现象十分普遍,这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是极为不利的,也为利用这种不规范的规定而进行的逃税行为创造了一定的条件。因此,应该加快建立起一套完整、统一的税收法律体系,对于减税、免税的情况予以明确的规定,并严格按照要求实施,这样才能使税收做到公正、公平。[4]

2.加强相关部门的监督力度

首先,完善国家税收管理体系,做好国家税收管理的基础工作,要求税务侦查人员不能有丝毫松懈,做好税收的基础征管工作,要从征收税收各个环节强力整治逃税乱象,力求健全严格国家税收管理体系的运行制度。对于建设国家税收执法队伍的工作,要从专业知识、工作态度、综合素质等方面来着手,努力打造出一支专业知识过硬、廉洁奉公、服务人民、综合素质较强的税收征管队伍。加强税收执法队伍的建设的目的是,一方面专业的税收执法人员能够以专业的眼光和态度处理各个环节逃税犯罪的方法和手法,提高逃税犯罪行为的查处率,威慑减少犯罪分子的犯罪意图,从而帮助降低逃税犯罪行为的发生率,另一方面,税务系统本身具有较高的专业性和权威性,一支专业素质过硬的精英执法队伍是税务机关良好服务形象的依托和核心,对于税收征管人员的严格要求能够提高我国税务机关的执法水平,摧毁逃税犯罪分子的犯罪思想基础,反映了?收工作的庄严性和权威性,税收工作的核心意义是国家的利益,逃税的犯罪行为已经对国家的利益造成了损害,所以工商、海关、银行等其他有关部门也应该积极协作税务部门及公安机关办理逃税犯罪等涉税案件。笔者认为有必要建立起专门的税收法庭,使税务机关有权力对于逃税等涉税案件进行独立的审判,更加体现税务机关的权威性,减少其他不相关力量的阻挠,提高征收工作的效率。

3.加大宣传力度,对公众进行教育

减少逃税犯罪的发生,遏制逃税违法犯罪,不仅要从外在方面如法律法规方面、执法部门内部管理方面、警税协作机制方面加强建设,还应该在内在的、主观的方面从根本上消除逃税犯罪的思想基础。

第一,为驱除逃税的主观因素,政府应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从政府层面上来说,应该积极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坚持经济发展,坚持按照按劳分配制度,努力缩小广大人民群众之间的贫富差距,在不断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需求的物质文化的同时,尤其要做好社会保障体系、医疗保障体系、养老保障体系等的建设,使人们在工作时无后顾之忧,不会产生不满足、自卑等逃税的情绪准备,不会为了现在或将来的生活基本条件而产生忧虑,从而产生出逃税、偷税、不纳税等不良的主观因素。

第二,通过宣传教育,纠正人们不合理的需求。政府在尽量满足人们必要的、合理的需求的同时,也需要通过加大宣传,纠正人们不必要、不合理的需求。为了使广大的纳税人了解税款的相关计算方法,消除不必要的纳税不良情绪,提高自觉纳税的思想觉悟,政府部门应该加大宣传力度、教育公民,使公民了解纳税的意义在于“取之于民而用之于民”,化解广大群众思想中纳税吃亏的心理状态。[5]应该大力宣传纳税的光荣,逃税的可耻,这样有助于消除逃税行为的从众心理。帮助广大群众建立正确的纳税观,使其积极配合税务工作。税务机关可以在工作方式、方法上予以改进,多从纳税人的角度考虑问题。例如,税务机关应该尽量帮助纳税的企业节能减排、减少生产成本等,在企业遇到意外困难的时候,可以对企业实行减少税收或者减免税收的政策。这样不仅有助于建立良好的纳税关系,缓解了纳税人与税务机关的紧张关系,还有助于提高纳税人纳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三,运用社会舆论的作用,消除“厌税思想”、遏制逃税行为。根据国外关于纳税教育的有益经验和思想,我国应该把纳税思想教育纳入学校日常教学的一部分,从小抓起,在学校开设一定的税收基础教育和做好税收知识科普工作,使国家未来的主体从小就有纳税的意识,认识到税收对于国家建设、市场运行的基础性作用,了解自己作为一个小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内容,从下一代的教育出发减少逃税思想的发生率,防微杜渐。

三、问题与结论:对逃税犯罪侦防对策的反思与展望

(一)拓宽案源渠道,提高主动发现逃税犯罪的能力

第二篇:大学生网络犯罪的特点及侦防对策材料cl

江苏警官学院实习论文

大学生网络犯罪的特点及侦防对策

陈磊

[摘要] 随着人类科技的进步,电脑以及网络正以其惊人的速度发展,其应用逐渐覆盖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工作以及思想。大学生作为当前互连网应用的主要人群,网络为他们传播和交流信息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开拓了思维,丰富了知识。网络悄然的改变着他们的性格、伦理道德、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导致近年来大学生利用网络技术实施犯罪的案件日益增多,并成为当前大学生犯罪的新的增长趋势,对社会和大学生的健康发展造成严重的危害,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从实际出发,通过对当前大学生网络犯罪现状的分析,在深入研究大学生网络犯罪形式和特点的基础上,针对大学生网络犯罪受网络环境、社会环境及大学生自身主观因素等方面的影响,提出了预防和侦查大学生网络犯罪对策。

[关键词] 大学生 网络犯罪 预防对策 侦查对策

近十几年来,互联网以空间的广度和深度渗透到人们生活当中,网络已经成为一种新的行为方式、思想观念和社会形态。文化层次居高、思维活跃的大学生理所当然是其中最活跃的群体。绚丽多姿的网络世界就像潘多拉的魔盒,在给人类带来种种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阴暗丑恶的一面,随着计算机的运用越来越广泛,网络犯罪正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令人头痛的问题。而在网络违法犯罪的人群中,大学生是高发群体之一,这与大学生在一般违法犯罪中低发率形成反差,值得引起重视。及早对这一问题进行认真的研究,对于促进大学生合理有效地利用互联网,预防和制止大学生网络犯罪的发生,促使大学生健康成长都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大学生网络犯罪的主要形式

1.利用网络制作、复制、传播、贩卖淫秽物品资料

目前网上充斥着大量的淫秽色情信息,由于很多网民处于好奇或是由于心理的需要,这就为此类犯罪提供了温床,导致大量淫秽网站屡禁不止。在对某大学学生的一次问卷调查中发现,85%的学生是通过网络接触到色情文化的。网络以成为传播色情文化最大的媒介,网络色情也成为大学生网络犯罪的一个重要方面。

毕业于沈阳某学院计算机专业的大学生刘某,发挥“专业特长”,在互联网上建立了一个淫秽网站——俏皮虎论坛网站。该网站发布色情电影、淫秽图片、黄色文学等淫秽信息,收取会员会费,非法牟利。此类大学生网络犯罪增长较快,并有以前的尝试自己的水平和能力逐渐转化为以此牟利。他们建立黄色网站收取所谓的会员费用,提供连接收取广告费;或者制作复制色情资料在网上贩卖。

第 1 页

2.利用网络进行诈骗

目前网络上有很多即时通讯软件和很多网络交易平台,而且足不出户进行网上购物也受到越来越多的人青睐,很多经济行为都在网上完成。但由于网络与现实社会具有较大差距,网络诈骗相比较一般的诈骗来说更加容易得手且风险较低,所以成为许多大学生网络犯罪的一种主要手段。

苏州某学院的一名大学生在网上交易网站,虚构身份向他人推销电脑,短短的三个月内骗得14800元。此类犯罪现象在大学生中占有较高的比重,手法相对简单,但往往容易得手,诈骗数额从几百元到几万元都有。

3.制造传播病毒程序,入侵网络终端,危害网络安全

近几年,大学生危害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的案件有所增加,社会危害性大,危害结果难以预料。大学生实施危害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的犯罪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未经许可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破坏,使其功能不能正常运行,这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黑客行为。二是制造并传播计算机病毒。

二、大学生网络犯罪的主要成因

(一)网络环境因素

1.网络管理体系滞后为大学生网络犯罪创造了机会

相对于网络的迅速普及,我国的网络管理工作则明显滞后。网络系统安全系数较低,筛选过滤功能比较弱,存在着监管不严的问题。并且对网络违法犯罪打击力度不够,有关政策的出台和应用于实践的工作都有些滞缓,没有较好落实下去。而对于影响大学生发展的三个载体,家庭、学校、社会没有及时地做好监管、督促工作,在大学生网络规范的教育工作上也存在着不足,从而在大学生网络犯罪中也没有做出很好的预防工作。

2.网络自身的特点及存在的漏洞与缺陷,使网络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成为可能

一方面网络自身存在的漏洞和缺陷,为网络犯罪提供了可乘之机,如非法入侵网络终端及制造破坏性程序,使网络失灵,数据遭受破坏,甚至造成网络崩溃瘫痪。另一方面,网络信息和电子技术的弱点,为大学生攻击网络提供了具有吸引力的违法犯罪目标。网络本身所具有的传输快捷、交互方式多样、高科技化程度高等特点,对大学生具有极大的吸引力,也极易激发大学生的挑战欲望,加之网络信息具有易攻击性,电子技术存在脆弱性、环境依赖性、易受干扰性,以及计算机具有信息易泄漏的特性等,使计算机网络系统较易成为受大学生攻击的目标。

3.网络的虚拟性、隐蔽性等特点使大学生网络道德和网络法律意识弱化现象严重 在网络中,每个人都可以伪装自己的身份,并且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与他人进行交往。在网上说任何话、做任何事不需要承担义务和责任,甚至可以滥用自己的权利,这样便弱化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和法律意识。

(二)大学生自身因素

1.好奇心和表现欲成为大学生网络犯罪的心理动机

网络中充斥着各类信息——政治、经济、军事、娱乐、生活等等,能够满足大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而大学生对各类信息的分辨能力不强,很容易接触到色情网站和黄色信息,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由于心理上的成熟,性意识的觉醒,促使其渴望了解异性,产生了对爱情的向往和关注。如果自控力下降,加上对两性的好奇,很容易上瘾。一些学生会因此产生心理障碍,严重的会导致心理问题,性变态甚至犯罪。

2.大学生对网络犯罪便捷性有明确的认知

与传统犯罪想比,网络犯罪非常容易进行,网络技术本身存在缺陷,各种网络软件仍不完善,网络安全管理人才缺乏等等,这些都为网络犯罪提供了方便。相对与一些传统犯罪模式,网络犯罪风险更小,此类犯罪立法不完善加上虚拟性,难以查找犯罪证据,对于大学生来说,足不出户,动动手指,便可得到大量心理上和物质上的满足。由此,大学生作为网络使用者,对网络犯罪的便捷性有着明确的认知,助长了网络犯罪行为。

三、大学生网络犯罪预防与侦查

(一)大学生网络犯罪的预防

1.加强网络技术防范和网络监管。目前网络技术还不十分完善,有些部分比较脆弱,或存在技术漏洞,网络信息系统极易被侵入。因此,必须加强网络技术方面的研究工作和网络监管工作。首先,要重视技术的研发工作,完善技术防范措施。主要是采取信息加密、防火墙、身份识别、访问控制、网上监控、安全审计、入侵检测、案件跟踪、灾难恢复等技术。利用信息加密技术,使非法用户无法获取信息真实内容;采用防火墙技术,可以阻止外界对系统的非法入侵。其次,对有关信息系统进行自检,查找系统、程序可能存在的漏洞,进行及时修补,增强安全性能。再次,要加强网络监管的力度。网络信息繁杂,尤其是色情网站与日俱增,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影响极大,极有可能成为大学生实施网络犯罪的直接诱因。

2.加强网络法制建设,使网络生产、制作、使用、服务、监管及处罚等行为有法可依 时至今日,我国已出台一系列关于网络安全、惩治计算机违法犯罪的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对于有效监管网络信息、维护网络安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还不系统、不集中、不明晰、操作起来比较困难。因此,当前必须加强网络法制建设,为规范网络的创造者、生产者和使用者的行为,保护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减少大学生网络犯罪,依

法治理计算机网络犯罪提供必要的法律保障。

3.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

网络道德教育将引导他们以正确的宗旨开发、研究、利用这一工具,激励他们自觉履行网络规范。另外,网络道德教育也提高了对网上一些陷阱的识别几率,增强对网络毒素的抵抗力,使他们从自觉的角度,建立一种自我保护的意识。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应该将网络道德教育纳入课堂。

(二)大学生网络犯罪的侦查对策

1.搜集大学生网络犯罪信息

(1)建立并且完善网监系统,通过此系统发现犯罪。网监系统通过全天24小时对全市网络数据的监控,对异常数据进行分析,能够及时发现正在进行或将要发生的网络犯罪行为。

(2)设立专门的网络犯罪投诉网站。通过开设专门性的网络犯罪投诉网站,此网站可以通过公布病毒、黑客等网络犯罪信息寻找知情人。同时可设立投诉专栏,让受害人或知情人只需要登陆该网站,填写简单的情况说明即可完成投诉。而侦查人员可以通过对该网站获取的信息进行归纳分析,寻找犯罪情报。

2.大学生网络犯罪案件初查

案件的初查工作,应努力做好以下几个环节:

(1)线索的筛选。这是初查工作的前奏,是对发现的大学生网络犯罪的信息、线索、证据进行审查,判断是否存在犯罪事实,决定是否调查。网络犯罪的线索来源比较特别,很多犯罪线索是通过网络获取的。

(2)侦查计划的拟订。为保证初查工作顺利进行,就有必要拟订侦查计划,围绕中心任务开展工作。初查工作是基于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有准备开展工作之目的而制定的。

3.大学生网络犯罪的现场勘查

网络犯罪行为是一种基于虚拟世界而实施的犯罪行为,尽管行为的侵犯只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虚拟数据,但大学生在实施犯罪的过程必定要使用电子计算机等物理设备,这些设备存在于物理空间,因此一样具有犯罪现场。在我们发现犯罪线索后,只要有条件,就应当想方设法对现场进行勘察。

(1)临场初步处置。侦查人员赶赴现场后,应当作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①封锁现场,进行人、机、物之间的隔离,将现场所有人员迅速带离现场,立即对其随身物品进行检查,重点是书面记录、通讯工具和移动存储设备。②加强现场保护。由于大学生网络犯罪多在宿舍或网吧实施,因此现场人员比较多,因此要加强对现场的保护,尤其是现场的电脑、光盘、存储设备、书面记录等材料。

(2)采取勘查措施。①通过实地勘验收集现场遗留的原始资料、数据参数等。②对与案件相关的当事人和知情人进行访问。

(3)对证据资料进行技术分析。在前一阶段勘查取证的基础上,侦查人员可以对所得的相关证据资料(例如:磁介质、系统备份、数据备份)进行技术分析,从而发现作案人是在何时、采取何种手段、从哪些方面对网络系统进行了哪些侵害,从中选取有价值的侦查线索。

4.侦查终结

侦查终结是整个案件侦查的收尾工作,大学生网络犯罪无论从案件的性质还是犯罪主体来说都有其特殊性,因此在侦查终结时应当区别对待。在案件侦查终结时,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对于大学生编写的病毒或木马等程序,应当在案件终结时由编写程序的大学生编写出相应的杀毒、破解软件,并将其立刻在网上发布,减少受害者的损失。

(2)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开导。进行网络犯罪的大学生,有很多具有超高的电脑水平,他们所掌握的电脑技术,对其他网络犯罪的侦防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侦查终结时,应该开导他们正确利用自己的电脑天赋,帮助相关部门应对网络犯罪具有重要作用。

结语

综上所述,大学生网络犯罪不仅影响到大学生的成长,同时也对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大学生网络犯罪案件性质特殊,他不同于其它一般的犯罪,具有特殊的犯罪主体,具有传统意义的犯罪与网络犯罪特点的结合,具有较大的社会危害性。我们在研究大学生网络犯罪时,应该从犯罪客观环境因素和个人主观因素出发,寻找犯罪根源,研究案件特点,提出侦防对策。本文的研究旨在为我国公安机关打击网络犯罪,提高大学生素质提供一定参考,进而对社会的健康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树启.大学生网络犯罪及对策探析[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4).[2] 周炎炎.大学生网络犯罪的心理因素分析[J].科技创业月刊,2005,(6).[3] 苗丽娜.试论大学生网络违法犯罪的表现及危害[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05,(1).[4] 李瑛.大学生网络使用心理与行为及网络依赖特征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7,(1).[5] 张顺兴.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特征及对策[J].中国临床康复,2006/34.[6] 潘鸣.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征、问题及其优化路径[J].甘肃科技纵横,2006/01.[7] 韩革军.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探析[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6.

第三篇:浅析有组织犯罪及其对策

浅析有组织犯罪及其对策

一,有组织犯罪浅析

(一),有组织犯罪的产生 有组织犯罪的英文名称是 orgnized crime,有组织犯罪的历史由来已久 [1].在欧洲,他可以追溯到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而最早从事有组织犯罪 这一活动的是意大利黑手党.在 20 世纪 20 年代,随着大批意大利移民 进入北美大陆,黑手党也随着移民的浪潮进入北美,并且在当时的美国 工业中心芝加哥等城市出现了阿里.卡彭,约.多里奥和勒基.鲁西诺为 首的庞大的有组织犯罪集团.这些犯罪集团利用美国经济发展过程中 广泛运用现代化规模生产技术的机会,大力发展自己的犯罪企业,谋求 了巨额的经济利益,他们利用这些不正当的金钱来贿赂警察和其他执 法人员,腐蚀,拉拢他们入伙,参与帮派活动,使用各种暴力手段,巩固自 己的势力范围,发展犯罪组织.二战后,有组织犯罪的形式日趋多样化, 不仅从事毒品,卖淫,走私等传统的非法活动,而且还向房地产,金融业, 基础设施建设业等方向转移.80 年代以后,随着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 和网络技术的不断普及,有组织犯罪扩展到了国际范围,成为一个全球 性的问题.中国的有组织犯罪,起源于旧社会的帮会[2].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 中国,帮会组织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 的马前卒和以华制华的工具.1927 年,蒋介石利用上海流氓和帮会势力, 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帮会势力得到了极大的扩充,他们纷纷自立 门户,扩充势力,拉拢腐蚀官员,在某些场合形成政府与帮会勾结,互相 利用[3].寻求某种政治势力保护,这是有组织犯罪重要特征之一.解放后,随着打击反动会,道,门运动的开展,帮会势力遭到了沉重打击, 一大批反动的会,道,门头目遭到了镇压.改革开放后,随着对外经济交 往的不断加深,港,澳,台黑社会组织对大陆进行了渗透,有组织犯罪出 现了反弹的趋势.在今天大陆境内,虽然还没有出现像意大利黑手党, 台湾竹联帮,香港三合会那样大规模的黑社会组织,但也出现了类似黑 社会的犯罪组织,其中一部分逐步发展为有一定组织形式的犯罪集团.虽然目前中国多数犯罪集团还不具备黑社会犯罪的完整特征,但其中 有些具有严密的组织系统和操作规程,已具有黑社会组织的某些痕迹 和性质.因而可以说,在中国,“带有黑社会性质的犯罪集团已经出现 ”[4].如山西侯百万,海南王英汉,辽宁刘涌等犯罪集团,他们成员众多, 有一定的组织体系和分工,拥有大量资产,有的还甚至拥有武装,垄断 一个行业或地区的某种经济,并采用金钱,美女等种种方法,贿赂,腐蚀 地方官员充当他们的保护伞,严重危害了社会治安.(二),有组织犯罪的特征 有组织犯罪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由于他具有普遍性,在世界各国都 出现过,因此他们又具有相通的共同特征:

1,有组织犯罪没有意识形态目标,只追求最大限度地获取经济利益.这 一点同激进的,主张政治改革的恐怖组织不同.传统意义上的恐怖组织 一般是凭借暴力或其他策略制造恐怖事件,借以威胁,恐吓政府和公众, 以达到政治和社会目的的团体[5].如被爱尔兰共和军,他们通过暗杀, 爆炸等手段制造恐怖事件,是为了迫使英国政府妥协,同意北爱尔兰同 爱尔兰共和国统一.而有组织犯罪不是政治性组织,他们一般是政治上 的保守派,希望维持社会现状,反对任何激进的政治改革.他们虽然也 采取一些政治性行为,与政府和司法机构中的腐败官员相勾结,但主要 的用意是寻求保护和逃避法律的制裁.他们通过提供商品或服务,最大 限度地捞取利润.或者采用掠夺式的方法,来获取尽可能多的赃款赃物.然后采用“洗钱”的非法手段,将获取的巨额利润向具有潜在商业价值 的领域渗透,通过操纵合法经营来维护自己的既得经济利益.2,有组织犯罪是一个永久性组织,具有等级森严的内部结构和组织纪 律性.这是区分有组织犯罪和一般共同犯罪的重要标志.一般性共同犯 罪,如我国所说的结伙犯罪,一般都是为了一个临时性目的而短时间的 纠合在一起,实施一次或数次犯罪后就即行解散.有组织犯罪则具有 长远的计划和目的,其犯罪组织是永久性的,组织成员,特别是核心成 员基本保持稳定,犯罪行为有连续性,即不间断从事犯罪活动[5].它们 具有等级森严的内部结构,上级对下

级拥有绝对的控制权.有组织犯罪 的成员大都经过严格的挑选,多数是基于民族,血缘,种族关系而集合 在一起.美国和意大利的黑手党,其成员的祖籍多为意大利大陆和西西 里岛的人.他们自成体系,企图不受社会约束而独立运作.这些犯罪组 织中的首领,经常以暴力对付任何可能给他们带来威胁的人,无论是他 们内部的告密者,还是商业上的竞争者或者警察和司法人员.犯罪组织 的成员稍有差错,就可能招致杀身之祸.3,有组织犯罪的基本手段是通过威吓,暴力和贿赂腐蚀.在有组织犯罪 的历史过程中,充满了血风腥雨,而且有些犯罪行为必须依赖暴力才能 得以实现,如谋杀,敲诈勒索和强收“保护费”,“管理费”等.但随着各国对 犯罪活动打击力度不断加强,有组织犯罪成员发觉贿赂政府官员,导致 政府腐败,比公开使用暴力更有效,不仅能获得高额利润,而且又能有 效的保护自己.[3] 有组织犯罪现在有把目标更多地转向议会,政府和执法机构,在议员, 政府官员,法官,检察官和警察中寻找“代言人”和“合作伙伴”的趋向,用 贿赂的手段谋取非法利益.美国的毒品犯罪之所以难以治愈,是因为犯 罪分子以数十亿美元的利润用于瓦解执法的努力.政府官员,执法人员 和贩毒集团相勾结,毒品犯罪当然屡禁不绝.在意大利 90 年代开展的“ 净手”运动中,意大利政界丑闻迭起,政府高官纷纷落马.所有这些都表 明,政治腐败是有组织犯罪得以生存的重要条件.只有彻底铲除这些腐 败因素,才能真正打击有组织犯罪,使其彻底失去生存土壤.[5]

4,有组织犯罪逐渐趋向合法经营.传统意义上的有组织犯罪一般从事 具有明显犯罪特征的非法活动,如赌博,卖淫,贩毒,走私等;但随着金钱 财富的迅速积累,犯罪集团将成千上万的资产投入到合法经营中去,通 过“洗钱”这一非法手段,获取更多的社会财富[5].犯罪集团的头目也摇 身一变,成为公司的董事,经理,成为企业家,实业家和慈善家,很难使人 相信他们同任何犯罪活动有什么关联.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有组织犯罪就是指三人或三人以 上,按照纪律或等级永久性结合在一起,为最大限度的获取经济利益, 采用威吓,暴力和贿赂腐蚀的方法而实施的犯罪行为.(三),有组织犯罪的刑事责任 1,有组织犯罪内部个人的刑事责任问题 有组织犯罪由于具有严密的组织性,因此在实施犯罪行为时,往往并不 是一个人的犯罪行为,而是一群人有意识的集体行为.而有组织犯罪的 首领或头目一般都退居幕后指挥,因此在罪行暴露时,这些头目可称对 下级团伙的任何罪行不负责任或完全不知情;而下级团伙则辩称是执 行上级的命令,不知道所实施的行为触犯了刑律,从而给定罪量刑带来 了困难.即使依照刑律对那些实施了犯罪的下级团伙的个人追究了刑 事责任,也无法触动整个犯罪组织,甚至会出现犯罪组织内部个人成员 宁愿“背黑锅”,将整个犯罪行为顶替下来,以避免遭到组织内部的报复.2,有组织犯罪定罪量刑原则:对犯罪行为人按刑法规定给予强制性刑 罚,体现了国家强制力对社会个体一种外在的要求,在此环节中,定罪 量刑的意义就显得特别重大.定罪量刑的根据来源于犯罪人对其犯罪 行为应承担的刑事责任.但有组织犯罪这一特殊的犯罪形态给定罪量 刑带来了困难.在有组织犯罪中,实施犯罪的个体往往是无关紧要的人 物,即使对他们处以刑罚,也无法捣毁整个组织,而那些具有较大社会 危害性的犯罪者,却往往退居幕后进行遥控指挥.我们说,追究刑事责 任的目的是通过这一途径达到预防犯罪的目的.刑罚从他产生之日起 就有明确的目的性,那就是通过严厉制裁来遏制犯罪的发生;或者称之 为预防犯罪.只有把打击犯罪和预防犯罪真正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实现 社会的长治久安.但对有组织犯罪来讲,按照罪刑相一致原则,打击的 往往是一些“小人物”,较大社会危害性的犯罪者却隐蔽的很深,这样便 无法体现预防犯罪功能.因为整个犯罪组织并未受到什么打击,仍然具 有较强生命力.因此,在量刑时,可否考虑到将其整个组织都考虑在内, 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而不论该组织其它成员是否实施了犯罪行为,以 达到预防犯罪这一刑罚目的.3,有组织犯罪刑罚:在查明有组织犯罪或犯罪分子为了组织利益而实 施了犯罪时,对犯罪组织如何处以刑罚有些适用于单个犯罪个人的刑 罚很显然并不适用于犯罪组织,如监禁,枪决等就是显著的例子.因此, 国家在立法中

可制定针对组织,特别是那些将非法所得投入到合法经 营中的商业,企业的刑罚,以及明确规定刑罚在何种情况下适用.为了 更有效打击有组织犯罪,震慑犯罪分子,应明确规定,对犯罪分子的处 罚和对犯罪组织处罚一旦出现一罪数罚时,不应采取吸收,合并等方式, 而采取累加的方式,使罪大恶极者受到最严厉处罚.同时,在对犯罪个 人在犯罪过程中侵犯公民合法权益,应当给予赔偿并处罚金,同时,对 犯罪组织财产予以没收,不论这些财产是非法所得还是合法所得,因为 犯罪组织利用洗钱等手段非法所得转为合法收入,本身就是违法的,不 能受到法律保护,只有彻底断绝其经济利益,才能真正有效防范有组织 犯罪.二,如何防范有组织犯罪 有组织犯罪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他所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包括法 律,金融,税务,商业,外交等.任何一个领域的单独努力,其结果只能是事 倍功半,难见成效.只有各个领域一齐动手,打破行业间界限,加强协作, 信息共享,才能有效打击有组织犯罪.此外,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全球化也成为各个领域发展的趋势,有组织犯罪也不例外.在国际有组 织犯罪斗争中,犯罪组织占有很大优势,一些主权国家,由于涉及到国 家形象,政府责任,法律制度的不同,国际公约及外交战略等等,不能与 他国展开充分,及时,有效的协作,结果在反有组织犯罪中惨遭失败.犯 罪集团十分清楚各国政府在与他们斗争中所面临的优势与劣势,并善 于将劣势转化为优势.因此,在打击有组织犯罪方面,很难见到成效.我 认为,我国的反有组织犯罪必须立足我国国情,同时,借鉴国外成功,有 效经验.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完善立法,加强对有组织犯罪的监控 1,打击和预防有组织犯罪,是刑法的重要功能.对有组织犯罪的刑罚,现 行刑法中并没有明确予以定罪和量刑.只是在刑法 294 条规定了有关 黑社会性质的犯罪及其处罚.本人认为,这完全是不够的,应在刑法中 明确有组织犯罪并给予相应处罚,才能体现罪刑相一致原则.2,在刑事诉讼方面,可借鉴美国有关法律:美国宪法明确规定公民享有 沉默权,因此,检察官在检察起诉时,经常会和嫌犯谈判交易,嫌犯利用 认罪来换取轻松控罪,这样,对控诉方来说,可获得重要证据.由于同控 方达成协议,可获得豁免——免于起诉.这种有点类似于香港的“污点 证人”制度.这种手段经常用来对付黑手党和有组织犯罪.因为有组织 犯罪内部具有严密组织性,一些重要证据非内线人物无法取得,只有取 得犯罪组织的内部配合,才能消灭有组织犯罪.同时,在量刑时可以考 虑同控方达成协议的犯罪分子给予法定或酬定减刑,对犯罪情节显著 轻微,可免于追究其刑事责任.对整个犯罪组织,只要确定其实施了有 组织犯罪行为,就应当予以摧毁,而不论其成员是否实施了犯罪.(二),加强金融监管,严防有组织犯罪 有组织犯罪获得了巨额财富,在没有进行洗钱之前,都是“黑金”,无法进 入流通领域.只有通过洗钱方式,将非法收入转为合法收入,货币才能 自由流通.在现实生活中,由于我国电子支付方式并不是很普及,绝大 多数交易都是用现金方式来支付.在我国刑法中订立洗钱罪就显得徒 有虚名.因为大量货币在市场上自由流通,根本无法分清谁是黑金.因 此,有必要借鉴国外经验:如美国规定凡在美国出入境的,无论其是否 为美国公民,均不得携带超过一万美元的现金,超过部分,应说明其来 源,用途.同时西方发达国家都规定:一定数额以上的交易,不得使用现 金,一律使用银行卡,同时,对卡上现金规定了严格的申报制度.我国可 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建立大额现金申报制度,加强外汇监管,严防黑钱转 移出境,加强对进口付汇企业的监控,严把海关验货关,防止犯罪分子 虚报货物价值.其次应尽快实现海关,外汇管理局,外汇指定银行,公安 等部门间电脑联网,提高监管效率.(三),成立专门机构,打击和防范有组织犯罪 打击和防范有组织犯罪,仅仅依靠法律制度是不够的,必须成立专门机 构,有计划,有组织的向有组织犯罪集团进行渗透.对黑社会成员进行 策反和进行心理战,利用他们之间帮派,派系之间的矛盾,从内部消灭 他们.在这一点上,香港特区作法可值得我们借鉴.在香港警察内部,有 一 个 专 门 的 反 集团 犯 罪 组 织 ——“有 组 织 及 三 合 会调 查 科 ”, 简 称 OSCG,直接隶属警察总部,俗称“O 记”.“O 记”探员经常化装打入黑社会 及各种犯罪组织,深受香港社会推崇.依照我国实际情况,在我国公安 机关内部,应建立类似的组织,有计划的向各类犯罪集团进行渗透,同 时,也应建立“污点

证人”制度,保护敢于揭露黑社会内幕的原黑社会成 员的生命安全,使他们不至于遭到同伙的报复.(四),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打击有组织犯罪 有组织犯罪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犯罪,他像癌症一样吞噬着整个社 会,影响到千万人正常的生活.只有世界各国联起手来,才能真正有效 打击有组织犯罪.依据我国实际情况,我国已是国际刑警组织成员国, 我国应当通过国际刑警组织与其他国家建立起信息交换制度,定期交 流有关犯罪信息;同时,对那些同我国签订引渡条约的国家,可以通过 引渡条约将犯罪分子绳之以法;对没有签订条约的,可以通过外交手段 或第三方予以协商,将起绳之以法.2004 年 9 月 29 日,《联合国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正式生效.它 是目前世界上第一项针对跨国有组织犯罪的全球性公约.它确立了通 过促进国际合作,更加有效地预防和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的宗旨,为各 国开展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的合作提供了法律基础.公约规定缔约国 应采取必要的立法和其它措施,将参加有组织犯罪集团,洗钱,腐败和 妨碍司法等行为定为刑事犯罪.从我国角度来说,打击外逃贪官可能是使用《公约》最多的地方,他们 不仅涉及贪污,大多数也有洗钱行为.同时《公约》除了强调国与国之 间司法合作,还明确提出了“引渡义务”.例如,外逃的赖昌星和杨秀珠, 只要查证属实,依据条约的规定就可以引渡回国.特别是中加两国都加 入了这个公约,只要有管辖权,有溯及力的话,加拿大就有义务把赖昌 星引渡回来.(五),打防并举,重在治本 “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要遏制和减少犯罪的发生,从根本 上讲,就要堵源截流.犯罪根源是指同犯罪现象存在因果关系的社会现 象.犯罪的源头问题解决好了,犯罪现象必然减少.打击犯罪主要是为 了解决已出现的犯罪问题;预防犯罪是为了解决尚未出现的犯罪问题.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讲话中有一段经典文字:被繁茂芜杂的社会现象 所掩盖的社会本质,是人们的经济利益行为,而人类社会所有政治的, 军事的,宗教的和有意识的形态的行为,都不过是人们经济利益行为的 折射.有组织犯罪也不例外,他们为了获得巨额经济利益,采取恫吓,暴 力,威胁和贿赂,腐蚀等手段.因此,要真正杜绝有组织犯罪发生,除了要 加强政权建设,建立一个高效,廉洁,透明的政府之外,更重要的是改善 人们的生活状况.贫穷的生活,拥挤的环境,种族歧视是有组织犯罪的 温床.无人过问而有毫无希望,饥寒交迫的穷人自然成为犯罪集团的顾 客.因此,只有真正使发展中国家经济得到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 高,才能有效防止有组织犯罪的产生.在我国现实生活中,首先应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以发展 生产力为第一要素,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为目的,不断的促进经济快 速,稳定,健康的发展.其次应当不断加强执政党的能力建设,提高党的 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再次要重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中 下层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体现效率与公平兼顾.同时不断改善人 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妥善处理好各种社会矛盾,不断体现社会公平和正义.最后要不断加强法制建设,加大对犯罪的惩处力度,始终保 持对犯罪分子的高压态势和震慑作用,使广大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生 产发展,生活稳定所带来的好处.总之,打击有组织犯罪是一项长期,复杂的斗争,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够 解决的,只有全球各国共同努力,消除贫困和腐败,加强国际合作,才能 真正有效的打击有组织犯罪,乃至消灭有组织犯罪.

第四篇:浅析计算机犯罪防治对策

浅析计算机犯罪防治对策

摘要:

二三十年来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全世界发展异常迅速,在迎接信息社会来临的同时,人们也发现计算机犯罪现象正在急剧增加,它不仅给受害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扰乱社会的经济秩序,对各国的国家安全、社会文化等构成威胁。所以必须加强计算机犯罪预防,以适应新时代我们所面临的挑战,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一个良好的计算机网络环境。

关键词:计算机犯罪、防治、对策

一、技术对策

(1)计算机实体安全防范措施。计算机中心地址的选择,要符合安全的要求:中心建筑要达到防火、防水、防尘、抗地震的标准,电磁屏散热性能要好,建立防盗和监视系统;计算机机房的关键出入口要设立多层次的电子保安门锁;检查入门者持有的安全卡或全息卡片;增强计算机防电子磁辐射和抗电磁干扰的能力,并要设置防静电措施和自己的空调系统;要保证电流畅通,确保数据存储介质(磁盘、磁电、光盘等)的保存和运送安全[1]。

(2)计算机数据处理功能的安全防范措施。所谓计算机数据处理功能的安全防范措施,是指设计专门的安全控制计算机系统,以控制数据处理过程中的完整和正确,并防止计算机病毒等犯罪程序。包括对帐目和重要文件可才用读保护、写保护、读写保护或编码时间锁定,远程终端可采用密码通讯方式传送数据,一般用加密、用户鉴别和终端鉴别、口令字等保护数据不被侵害;对拨号系统要防止直接访问或一次访问成功;银行系统的数据和程序可分开存放,使犯罪不能通过单个帐号进行存取;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抗误操作能力,采用数据安全加密技术以防止软件的失窃或修改[2]。

(3)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措施。防范网络犯罪的相关技术主要包括:防火墙防火墙和防病毒技术、身份认证技术(数字签名、数字证书)、虚拟局域网技术、数据加密技术、IDS(网络入侵侦查系统)、漏洞扫描技术等等。

二、社会对策

(1)计算机道德教育与安全教育。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广泛应用,计算机推动着人类活动的科学化、技术化、知识化,改变着人类的价值体系,从而为道德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物质基础和科技基础。但是“人类现有的各种道德规范,是立足于原子(物质)世界钩建的,因此它并不能完全满足电子(比特)世界的要求。”[3]原子社会的道德约束力在网络社会中被消解了。因此,必须建立积极提倡网络道德,网络世界的道德规范体系:一是加强网上内容建设,大力弘扬先进文化,为广大网民提供更加丰富的内容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二是要深入开展行业自律,完善自律规范体系,扩大行业自律参与面,把各类网站都纳入到互联网行业自律体系中来,坚决抵制不文明、不道德网络行为。三是要自觉接受公众监督,充分发挥广

2014-5-5

大网民的监督作用,共建网络文明。四是要依法查处网上违法和不道德行为,打击网络犯罪,维护网络秩序。

(2)建立计算机安全管理机制。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要求,计算机信息网络使用单位应当采取如下的安全管理基本措施:

①建立健全安全组织;②人事安全管理,即广泛开展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宣传,提高全员信息安全意识;③健全规章制度,落实安全防范责任制;④运行安全管理,即深入开展安全检查,切实整改安全隐患;⑤安全技术保障,即加强重点保护,落实安全标准;⑥加强风险管理意识,开展系统安全审核,积极改善安全措施。

三、法律对策

目前,美国国会正在制定的对付计算机犯罪的联邦法律有三部:一是《计算机病毒防治法》,该法将对病毒制造者采取严厉制裁措施,即使没有扩散,也要给予惩处;二是《计算机保护法》,该法将对计算机硬件、软件的破坏者判处比目前更加重要的惩罚;三是《计算机网络保护法》,该法把州际间的网络保护作为重点。[4]

综合考虑国外的法律实践和我国的实际情况,我们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1)加强立法,从重、从严打击计算机犯罪行为。目前我国针对计算机网络违法犯罪的处罚条款,还散见于《刑法》、《民法》和《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等法律、法规中,不够系统、集中,操作起来也比较困难。为更好地依法打击计算机违法犯罪活动,保护网络安全,有必要借鉴发达国家的办法,制定一部专门法律,通过增强其针对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为依法治理计算机网络违法犯罪提供必要的法律保障。由于互联网作为全球信息交流的纽带,正日益成为重要的社会公共设施,许多信息库连接在网上,很大部分涉及到国家利益和公民财产安全,因此对于计算机犯罪行为应予以严厉的处罚,从而提高犯罪行为的成本。在目前没有专门的法律的情况下,可以考虑采取下列办法解决计算机犯罪定性处罚难的问题:如修改《刑法》第285条规定的“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中被侵入的对象从国家事务、国防建设、尖端科学技术领域的计算机信息系统扩大到经济建设、公共信息服务领域。

(2)加快“网络警察”队伍建设。计算机网络的普及,使“网络警察”的出现成为必然。网络警察的目标之一,是进行网上搜寻,以跟踪在数秒钟之内就能犯下的、几乎不留下任何痕迹的各种不良行为和犯罪活动。这就要求“网络警察”必须具有较丰富的计算机知识和专业技能,能紧跟新技术的发展,熟练掌握各种计算机技能。由于互联网上的犯罪行为有时很难在国界上给以准确的划分,所以在反对电脑化犯罪的斗争中,警察的回应和相互配合的速度是最关键的。例如西班牙国家网络警察这支新部队与欧洲其他类似的力量、特别是美国的联邦调查局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国家警察也与法国、德国、英国、日本、加拿大和美国等其他调查信息犯罪的警察组织保持着密切的接触。

(3)打击计算机犯罪的国际司法合作。如今的信息网络使得全世界被连接到一起,构成了一个浑然一体的虚拟世界,计算机犯罪已是一种国际性的犯罪。诸如国际间通过电话系统、微波系统、通讯卫星和电台系统进行数据的跨国传输,如果数据经过这些渠道时被窃走,或者在异国的计算机上直接偷装一个远程终端,将产生国家之间双边的或多边的计算机犯罪问题。因此,必须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协作,制定一些国际间适用的法规条约、加强司法协助等措施来治理具有国际性的计算机犯罪问题。

(4)加强计算机法制教育。在完善计算机立法,加强执法的同时,还应该加强法制教育,增强相关人员的法制观念,提高网上执法人员的法律素质,加强网上执法,全力打击计算机网络犯罪。

参考文献:

[1]康树华.犯罪学:历史、现状、未来(M).北京:群众出版社.1998,540

[2]康树华.犯罪学:历史、现状、未来(M).北京:群众出版社.1998,543

[3]李文燕.计算机犯罪研究(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1,279

[4]冯树梁.中国预防犯罪方略(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4,563-564

第五篇:未成年人犯罪调研对策

当前未成年人犯罪情况日趋严重,未成年人犯罪已成为“世界公害”之一。近几年来未成年人犯罪呈上升趋势,并且出现了低龄化、团伙化、暴力化、手段成人化等新特点,已成为危害社会治安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有效地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做好未成年人培养教育工作是关系到我们国家前途命运及民族兴衰的大事。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对未成年人犯罪行为中所表

现的一些规律性、特点及发展趋势,有基本的、科学的估价,来探求犯罪行为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及特点

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社会结构从传统向现代的迅速转型,未成年人的成长也经受着巨变中社会环境变化的不断考验。社会生活中各种矛盾彼此相互作用,引发犯罪的因素日趋增多,社会治安形势严峻,诸多社会消极现象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发生和发展都将产生直接和间接的影响。而且从犯罪的主体、类型、手段等诸方面看,已经完全超出了以前那种小偷小摸、小流氓式的打架斗殴,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和值得注意的趋势迹象。

当前未成年人犯罪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从犯罪主体来说,未成年人犯罪日趋向低龄化方向发展。由于发育年龄提前和频繁接受不良文化影响等原因,20世纪90年代以来未成年人犯罪的初始年龄比20世纪70年代提前了2至3岁。近年来,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实施杀人、强奸、抢劫等严重危害社会的犯罪行为日趋增多。

(二)从犯罪的组织形式来说,团伙犯罪是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形式。目前,未成年人犯罪中已有70%是团伙犯罪。结伙作案,共同犯罪的多,由于未成年人作案时具有严重的恐惧心理,身体状况也不及成年人,因此形成了团伙作案的特点,即可互相壮胆,又便于人多势众给被害人造成威胁。实施单个未成年人所不能完成的犯罪过程,此特点多以抢劫犯罪表现更为明显。有的未成年人犯罪团伙拥有严密的组织系统、作案纪律和防侦破措施,已经形成黑社会性质组织的雏形。这种团伙如果被不法人员掌握和控制或随着团伙骨干成员年龄的增长,将会演化为带有黑社会性质的有组织的专业化犯罪集团,对社会危害性具有倍乘效应。

(三)从犯罪手段来说,未成年人犯罪作案的手段呈现暴力化、凶残化。未成年人犯罪,在过去可能仅是小偷小摸等,很少有严重犯罪。但是近年来发生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凶杀、抢劫、强奸、故意伤害等暴力型犯罪案件不断增多,并且暴力程度不断加深,对社会的危害越来越大。凶残化是指未成年人在作案时,不计后果、惨无人道,在犯罪过程中,对被害人没有丝毫同情怜悯之心,有的残害被害人肢体,有的为消灭证据而灭口。

二、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

(一)未成年人身心发育不够成熟,自控能力差是最主要的原因。具体表现在:首先,自我中心意识太强。现在的未成年人,很多是独生之女,他们长期生活在“大家围着转”的环境中,加之部分家长的溺爱、娇惯、尽量满足他们的各种欲望和要求,结果使他们逐渐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为所欲为、任性、自私、霸道,他们只注重自己的感受,很少甚至不顾及他人的利益,争强好胜但缺乏进取心和责任感,甚至为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其次,感情脆弱,承受挫折的能力差。现在的未成年人在成长过程中大都一帆风顺,没有遇到过什么大的挫折,心理承受挫折能力非常脆弱,稍遇不顺时,往往表现出过分的失望,自暴自弃,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很快就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最后,好逸恶劳、依附性强而自理能力极差。很多未成年人一直生活在“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优越家庭环境里,从小养成了鄙视劳动、厌恶劳动的不良习惯。生活上依赖性强,自理能力差。因此,一旦当他们赖以生活的经济来源丧失,无法满足其需要时,就会用违法犯罪行为去维持其好逸恶劳的习惯,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二)不良的家庭教育环境以及学校育人教育的力度不够是造成未成年人犯罪的一个重要方面。家庭社会的基本细胞,是未成年人生活的最重要的外部环境,而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未成年人的成长影响最为巨大。家庭教育功能失调导致未成年人走上犯罪道路的占半数以上。一是父母离异或一方死亡造成家庭结构残缺而弱化了对子女的教育,这些孩子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容易形成孤僻、自卑、暴虐等性格,极易受不良影响误入歧途。二是有的家长教育子女不讲究方式方法:要么简单粗暴,对孩子期望值太高,只重视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而忽视未成年人性格、品德、道德情操的培养,造成未成年人的随意性和逆反心理,要么溺爱娇宠,当孩子犯了罪就千方百计包庇找人开脱,使其养成自私任性的性格,一旦个人欲望得不到满足就有可能以非法手段得到满足;还有的家长对子女放任自流或无力管教而造成其性格孤僻冷漠,容易在不良习气和他人影响下引发犯罪行为。同时学校教育的偏差也是造成未成年人走上犯罪道路的原因之一。一方面是因为学校重升学轻法制,单纯以考试成绩将学生分类,极易挫

伤成绩较差的同学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在于教育方式简单粗暴,一些学校尤其是农村偏远地区的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较为薄弱,不注意关心学生的全面成长,对发生的问题也大多采取不正确的方法处理。或者姑息纵容,或者以罚带教,随意批评甚至打骂学生,不仅不能有效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而且容易使学生产生仇恨心理。

(三)社会上存在的一些不正之风的影响

及帮教体系不够成熟也是导致未成年人的犯罪不容忽视的原因。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一些不良思想也随之抬头。色情文化、拜金主义、读书无用论等等不良社会思潮严重影响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而一些新闻媒体对此又不负责任地进行报道导致未成年人思想混乱,加之一些宣传凶杀、暴力、色情内容的书刊、网站、影视作品大量出现,严重损害和腐蚀着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我区未成年人犯罪者中的绝大多数生活在文化教育程度不高的家庭中,一些成年人不注意自己的言语行动,在基层组织热衷于发展经济而治安管理相对薄弱的情况下,未成年人极易受其影响。改革开放深化发展至今取得了瞩目的成绩,在社会激烈的竞争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下岗职工、辍学学生、外来人员及刑满释放人员,这些人加入到无业人员的行列,使得未成年人的管理更加社会化和复杂化,而现行社会帮教手段明显滞后,缺乏自上而下,互相协调,运转自如的管理网络,缺少必要的减少和防止未成年人犯罪特别是防止刑满释放未成年人再犯罪的帮教措施,必然会造成社会治安隐患。

三、减少和防止未成年人犯罪的对策

(一)加强家庭教育功能,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全面提高未成年人综合素质。如前所述,家长自身的修养对子女良好品德、健全人格的形成及其重要。为此,家长首先应当严格要求自己,为子女做表率,用正确的言行影响孩子。做到宽严有度,教子有方,努力使自己成为孩子的好老师、好朋友,使孩子真正体会到家庭的温暖和父母的关爱。这就要求家长要努力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他们能够以健全的人格自觉抵制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的思想腐蚀。同时,学校要真正把基础教育作为塑造中小学生健全人格的主要方面。逐渐改变只重分数、应试教育的不良倾向。学校要在传播文化知识、提倡素质教育的前提下抓好内部精神文明教育,让学生学习做人。其次,学校应当加强学生的法制教育,针对未成年人的身心特点,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目的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加以实施。只有这样,他们将来才有可能成为对祖国有忠心,对集体有爱心,对家长有孝心,对社会有责任心的高素质公民。

(二)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善法律法规和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探索未成年人保护的新道路。针对未成年人自控能力和辨别是非能力较差的现状,公安、文化、工商等有关部门应当各司其职,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监管,对社会上尤其是学校周围的娱乐场所进行整治,加强对网吧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各种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立法部门应当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从现实出发,根据新时期未成年人犯罪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制定法律,并且落实法律的具体实施,切实控制未成年人犯罪发生。另一方面,各级政府和劳动用工部门应当下大力气解决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培训和安置等问题。社会保障部门与执法部门协作,共同搞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努力构筑社会化预防机制。

(三)检察机关应当针对未成年人的身心特点注意工作的方式方法,同时控制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起诉。尽管上述各项措施都是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的良好措施,只要切实落实,可以从根本上起到减少甚至防止未成年人犯罪的作用。然而不可否认,现实中仍然存在许多未成年人犯罪现象,这就为司法部门的工作提出要求。作为检察机关,应本着“教育、感化、挽救”以及“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加强未成年人公诉制度的改革完善。有经验丰富的检察官负责此类案件,可以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捕诉合一,试行“捕、诉、防”一体化模式,以关怀的态度和温暖的言语感化有犯罪行为的未成年人,做好思想教育和转化工作。尤其是可以试行对未成年人轻刑犯罪不起诉制度,推进未成年人犯罪检察制度改革。

下载浅析逃税犯罪的侦防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析逃税犯罪的侦防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青少年犯罪案例及对策

    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例分析及对策 ——法制专题教育月材料 中学生违法犯罪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具有它本身的特点。下面结合几起青少年违法行为的案例,简要的分析下青少年犯......

    偷税、逃税、漏税[五篇材料]

    偷税是指纳税人以不缴或者少缴税款为目的,采取各种不公开的手段,隐瞒真实情况,欺骗税务机关的行为。 按照新《税收征管法》第六十三条的规定,偷税的手段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伪造......

    浅析青少年犯罪的成因及其对策

    [摘要] 青少年犯罪正成为一个世界性的严重社会问题,特别是近几年,青少年犯罪有明显的上升趋势,这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深入分析青少年犯罪的现状和特点,就如何更好......

    青少年犯罪的动机及对策

    的动机及对策青少年犯罪的动机及对策陈光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颁布实施以来,对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青少年犯罪原因及预防对策范文大全

    浅析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及预防对策[内容摘要]近几年来,青少年犯罪呈上升趋势,预防和防止青少年犯罪,是当今世界各国十分重视的一个普遍性社会问题。青少年犯罪是指年龄从14岁至25......

    公交车扒窃犯罪及打防对策

    公交车扒窃犯罪及打防对策 扒窃犯罪是在公交车上的主要犯罪类型之一,在城区发案中占有一定比例,且呈逐年上升趋势。此类犯罪虽然一次盗窃数额并不很大,但影响极坏,对个人冲击较......

    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及对策探讨

    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及对策探讨刘彩艳七台河市成人教育学院(黑龙江〃七台河154600) [摘 要]:青少年犯罪具有犯罪起因奇特、动机简单,犯罪诱发快、蔓延广、纠合性强,犯罪智能化等特点......

    农村犯罪问题及其治理对策

    开放教育试点法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农村犯罪问题及其治理对策 姓 名 阎 明 学 号 061050080 学 校 新乡广播电视大学 指导教师 田世让 写作时间 2008年10月28日 目 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