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偷税、逃税、漏税
偷税是指纳税人以不缴或者少缴税款为目的,采取各种不公开的手段,隐瞒真实情况,欺骗税务机关的行为。
按照新《税收征管法》第六十三条的规定,偷税的手段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伪造(设立虚假的账薄、记账凭证)、变造(对账簿、记账凭证进行挖补、涂改等)、隐匿和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
二是在账簿上多列支出(以冲抵或减少实际收入)或者不列、少列收入;
三是不按照规定办理纳税申报,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仍然拒不申报;四是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即在纳税申报过程中制造虚假情况,比如不如实填写或者提供纳税申报表、财务会计报表及其他的纳税资料等。
逃税是指纳税人欠缴应纳税款,采取转移或者隐匿财产的手段,致使税务机关无法追缴欠缴税款的行为。
这种行为有以下特征:纳税人必须有欠缴税款的事实,即在税务机关核定的期限内没有按时缴纳税款。同时,纳税人有转移、隐匿财产的行为,并且这一行为产生了税务机关无法追缴欠税款的后果。
这种行为与偷税不同。偷税是纳税人采取隐匿事实、伪造账目,隐瞒应该缴纳税款的数额;逃税是纳税人承认应纳税额,但采取转移、隐匿财产的手段,隐瞒缴纳税款的能力。
偷税和漏税是一个意思吗?二者有什么区别?
偷税是指纳税人故意违反税收法规,采用欺骗、隐瞒等方式逃避纳税的违法行为。
漏税是指纳税人并非故意未缴或者少缴税款的行为。
两者的区别是:
(1)性质不同。“偷税”是故意违反税收法规的行为,“漏税”则是无意发生的漏缴行为。
(2)处罚不同。对于“漏税”的纳税人,除限期追补漏缴税款外,还可处以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5倍以下的罚款。而对“偷税”的,除由税务机关追缴其偷税款外,还要追究刑事责任。
1.漏税是纳税人并非故意未缴或少缴应纳税款,属于无意识而发生的过失行为。造成漏税的原因一般有:
(1)纳税义务人不了解或不熟悉税法规定和财务制度,或因粗心大意、工作草率而错用税率、漏报应纳税目、少计应税数量、销售金额和经营利润等。(2)税务机关因特殊情况和税务人员失职,没有及时将税种、税率的调整变化通知到纳税义务人,致使计税有误,造成税款漏征。
(3)纳税义务人没有详细报告其经营状况,而税务人员也未按规定程序进行审核,二者都没有完全履行法定义务,双方混合过错造漏税。漏税不是犯罪行为,对于漏税,税务机关可以在3年内追征。
第二篇:税务筹划、税收筹划、纳税筹划区分和逃税、偷税、避税、节税区分
税务筹划、纳税筹划、税收筹划区分
税务筹划,是指在纳税行为发生之前,在不违反法律、法规(税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通过对纳税主体(法人或自然人)的经营活动或投资行为等涉税事项做出事先安排,以达到少缴税或递延纳税目标的一系列谋划活动。
纳税筹划,是指通过对涉税业务进行策划,制作一整套完整的纳税操作方案,从而达到节税的目的。
税收筹划是指纳税人在符合国家法律及税收法规的前提下,按照税收政策法规的导向,事前选择税收利益最大化的纳税方案处理自己的生产、经营和投资、理财活动的一种企业筹划行为。
虽然,税务筹划、税收筹划以及纳税筹划在字面的表达上不大一样,但其实际上都是同一概念,其目的都是让纳税人的利益最大化,大多数情况下我们不将它们区分。税务筹划也可称税收筹划、纳税筹划。
节税、避税、偷税、逃税的区分
节税,顾名思义,就是节减税收。是在税法规定的范围内,当存在着多种税收政策、计税方法可供选择时,纳税人以税负最低为目的,对企业经营、投资、筹资等经济活动进行的涉税选择行为。就实质而言,节税实际上就是税务筹划的另一种委婉表述。通常意义上,凡是符合税收立法精神的实现税收负担减轻的行为都属于节税,节税在一切国家都是合法的也是正当的现象。比如企业经营组织形式的选择,我国对公司和合伙企业实行不同的纳税规定,企业出于税务动机选择有利于自己的经营方式。在这种情况下,纳税人进入一个立法者所不希望去控制或不认为是与财政有关的行为领域。节税具有合法性、政策导向性、策划性、倡导性的特征。
避税应是纳税人在熟知相关税境的税收法规的基础上,在不直接触犯税法的前提下,利用税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疏漏、模糊之处,通过对筹资活动、投资活动、经营活动等涉税事项的精心安排,达到规避或减轻税负的行为。这是纳税人使用一种在表面上遵守税收法律法规,但实质上与立法意图相悖的非违法形式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所以避税被称之为“合法的逃税”。避税具有非违法性、策划性、权利性、规范性和非倡导性的特点。例如,企业可提高坏帐准备的提取比率,坏帐准备金是要进管理费用的,这样就减少了当年的利润,就可以少交所得税。一般来说,避税筹划的空间由以下构成:
1、利用国家税收优惠政策进行合理安排以达到避税的目的;
2、利用可选择性的会计方法,3、从中选取对纳税最有利的方法以达到避税的目的;
4、利用税收法规、政策中存在的缺陷、漏洞、不足,5、达到一定时期减轻税负的目的。
偷税是指以非法手段逃避纳税负担的行为。包括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者 不列、少列收入,或者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不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申报,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逃税是纳税人故意违反税收法律法规,采取欺骗、隐瞒等方式,逃避纳税的行为。包括隐匿收入、虚开或不开相关发票、虚增可扣除的成本费用等方式逃避税收。逃税与偷税的概念基本相同,我国有关法条的规定中没有“逃税”的概念,一般是将其归入偷税的范围加以处罚的。
以上分析表明,节税属于合法行为,避税属于非违法行为,逃税、偷税属于违法行为。节税是顺应立法精神的,是税法允许甚至鼓励的,是税务筹划的主要内容;避税是违背立法精神的,是不倡导的,也会招致政府的反避税措施。避税可以被利用作为税务筹划的手段,像是利用税收法规、政策中存在的缺陷、漏洞、不足来避税等,但是随着税法的逐渐严密和完善,其利用空间会越来越小;逃税、偷税是被禁止的,要受到法律的制裁,还会影响企业的声誉,使企业遭受更大损失。
表1-1 税务筹划与偷税、骗税、抗税、欠税的区别 方式选择 性质 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后果 政府态度 纳税水平偷税、骗税、抗税、欠税 违法、不合理 发生之后 损失大 对微观无利 对宏观无利 严厉打击 低 税务筹划 合法、合理 发生之前 长期经济利益 对微观有利 对宏观有利 鼓励保护 高
第三篇:偷税举报信
致唐山市地税局领导的一封偷漏税举报信
尊敬的唐山市地税局、高新技术开发区地税局领导:
我叫现就**、**夫妇的唐山**设备有限责任公司、唐山**制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公司)偷漏税一事向贵局举报。
被举报人:**,副教授,2009年成立唐山*有限责任公司,系总经理。公司现在地点:2008年成立唐山**设备有限公司,公司现在地点:
被举报人:**,系**妻子。
一、根据《公司法》该公司属于**、**夫妻
在成立**、**公司时,**、**夫妇就先后找了(系**哥哥)、**(系**的姐姐),做挂名股东、法人代表等职务(有录音及法院当庭陈述)。**公司、**公司实际上是**、**夫妇的公司。
二、提供虚假房屋买卖合同进行偷税
根据**公司提供的资料,由**公司出资243万以**、**夫妇的名义购买位于高新区一套别墅,房屋价格为243万元。然而2011年11月18日**、**夫妇和房屋中间人交易金额却只有147万元。**、**夫妇正是利用提供阴阳合同的方式进行偷税(**当庭确认),进而可以推断其经营的公司同样是这样操作。
三、提供虚假财产报表进行偷税
根据**公司法人代表**向法院提交的443万的欠条及起诉状,可以看出该公司对**、**夫妇拥有443万的债权。然而从**公司提供的资料看,该公司并未将这443万元的债权记入公司应收账款,那么**公司所做的财务报表必定是虚假的。**公司涉嫌提供虚假财务报表进行偷税。
四、通过虚构交易转移资金进行偷税
在管理经营**公司、**公司期间,**、**夫妇多次以付货款、工程款的名义,从该公司的账户往**的账户转移了几千万的资金(据不完全统计从2010年—2014年就多达35133754元)。事实上所谓的货款、工程款都是**、**夫妇及**公司、**公司虚构的,根本不存在,其目的只是为了转移资金进行偷税。
五、通过财务人员等人私人账户转移公司资金进行偷税
**公司、**公司财务人员、工作人员均系**、**夫妇的亲属,**、**夫妇多次将公司资金出存人**、、**的私人账户供其肆意消费、投资。据举报人掌握的有:2010年**、**夫妇购买别墅一套;近来**、**夫妇购买的豪车两部;**、**夫妇通过亲属等人个人的账户转移了大量的资金。
六、故意不分配公司盈利以逃避缴纳个人所得税
**公司、**公司实质为**、**夫妇公司,**、**夫妇在公司存在大量资金往来,年年盈利的情况下,故意不分配公司盈利,而肆意支取公司盈利用于消费、投资,其目的就是为了就是逃避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有法庭笔录及录像)。
以上仅仅是**、**夫妇的违法偷税的一小部分,敬请唐山市税务机关稽查,尽快减少国家损失。
举报人:
联系电话:
第四篇:偷税问题研究
偷税问题研究
李知人王成琛乐陈怡
摘要:偷税的治理一直是个难题,并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本文在借鉴诸多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和详细的分析了企业偷税的手段之后,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相关建议,认为针对企业偷税的种种成因,国家则应该出台一些防范政策,如加强税法宣传,提高纳税意识等。在对企业偷税行为进行识别的基础上,进行国家与税务机关的双重防范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改变企业偷税现象泛滥的现状,维护国家的经济基础。
关键词:偷税;手段;治理
引言:税收乃“邦国大计”。市场经济下,各利益群体为追求各自利益,利用当前税收法制及税收征收管理的漏洞,通过各种途径大肆偷逃国家税款,日益严重的偷税正侵害它作为财政收入的主体,弱化了税收宏观调控经济的功能。
一、偷税的概述
1.偷税的定义
在2001年新修订的《征管法》中,对偷税概念作了比较明确的表述,强调只有符合“四种手段,一个结果”才属于偷税。[1]种手段包括: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一个结果是指即通过以上手段,必须要实际造成不缴或者少缴税款。
虽然目前对偷税概念的界定已经比较清晰,但在税收征管实践中,由于交易行为的复杂性,对偷税的定性问题仍然存在很多模糊和争议。笔者认为,只有深刻理解和研究偷税手段和偷税结果,才能从立法实质上解决偷税的认定问题。
2.偷税的现状与特点
第一,偷税活动涉及面广,呈普遍化的趋势。市场经济体制下各个市场主体由于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内在冲动和市场竞争的外在压力,普遍存在侵蚀国家税收的现象。
第二,偷税活动涉及地域范围广,呈现跨地域偷税的趋势。由于我国地域范围广,各地的税收政策和税收环境差异大,加上各地税务机关在税收跨地区联合控管上缺少协调作战的经验,所以在这方面还存在不少漏洞。
第三,偷税手段多样化,呈现更加狡猾和隐蔽的趋势。从税务机关近几年的稽查案卷中可发现各种偷税手段正是层出不穷,传统的偷税手法如利用开具假发票和大头小尾发票、利用收入不入帐和挤占成本费用等都有所保留外,又不断涌现新的手段。
第四,偷税数额越来越大,严重危害正常的国家税收秩序。愈演愈烈的偷税活动不仅严重侵蚀了税基,导致巨额的国家税收流失,而且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经济秩序,客观上造成了市场主体之间的不平等竞争,对人们的价值观、道德观都产生了不利影响。[2]
二、偷税的手段
(一)设置账外账进行偷税
纳税人以设置账外账进行偷税的方法最为普遍,最具有代表性。纳税人为偷逃国家税款,私自设立两套账簿,对内账簿真实核算生产经营情况;对外账簿记载虚假的经营收入和利润情况,以虚假的生产经营情况应对各方检查并以此作为纳税申报的依据,通过以做假账的手段来达到偷税的目的[3]。
(二)采取多列成本、费用等支出进行偷税
企业采取多列成本、费用等支出的手段减少利润达到偷税的目的。
第一,将不属于产品成本负担的费用支出,列入成本项目,这样违反了成本费用开支范围,从而少计了利润,达到了少交税的目的。
第二,将费用开支标准任意提高。如缩短固定资产使用年限,或扩大提取折旧的固定资产范围来提高折旧率,这样加大了折旧额,增大了产品成本,少计了利润,减缓了所得税。
第三,少结转在产品完工程度增加销售成本。如企业每月发生的生产成本要在产成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根据在产品的完工程度计算在产品的约当产量,在此基础上将本月发生的总成本在产成品和在产品之间合理分配。有些企业故意增加产成品成本,降低在产品的完工程度,达到偷税的目的[4]。
第四,投资性支出计入期间费用。投资性支出是企业为取得投资性资产而发生的所有支出。有些企业将与投资性支出相关的一些费用计入期间费用,从而减少利润来达到偷税目的。
(三)少计收入偷税漏税
企业采取在账薄上少列收入、多列支出的手段减少利润达到偷税的目的。
第一,赠送货物不计销售收入。有些企业在赠送行为发生后,不将该行为作为销售行为入账,并计算销项税额,以达到偷逃增值税目的。
第二,销售原材料不计收入。企业往往在销售原材料后不确认收入,而将其长期挂账,以此达到偷税的目的。
第三,销售下脚料、边角料取得收入不入账。根据税法的规定,企业销售生产环节产生的下脚料、边角料和次品(废品)时,应将确认收入。有些企业采取收入不入账的方式,进行偷税。
(四)在票上作假偷税漏税
发票管理历来是税务部门管理和检查的重点,发票开出是纳税人提供应税劳务,销售产品,取得收人据以纳税的依据,但有些单位和个人置国家税法于不顾,特别是一些个体企业,私营企业,为了获得高额利润,铤而走险,采取大头小尾,抽芯开票,乱买乱卖增值税发票的办法偷税[5]。
三、偷税现象的成因
(一)纳税人纳税意识淡薄。当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追求利益最大化是纳税人的本性。他们是市场经济利益的主体,尽可能地不缴税或少缴税,必减轻税赋的负担是他们本性的一种体现。
(二)个别税务人员追求“自身教用”最大化而导致税收的流失。应该说税务人员绝大多数在自身工作岗位上秉公执法,依法治税。但是在十别税务人员中,追求“自身技用”最大化的动机和行为,导致以权谋私,与纳税人同流台柠、串通一气走上共同偷税之路,造成税收流失.
(三)对违反税法行为趾理不严,行敷处罚标准不一致.是偷税造成税收流失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目前就一般情况下对偷税的纳税仅仅是罚款,班补交滞纳金,但是补税额、罚款额的比例出较低,根本起不到威慑和制止作用.
(四)税收法律制度不完善,给纳税人偷税提供机会.目前税收法律制度虽有较大的完善,但有些规定过于笼统,弹性较大.在实际工作中难以具体操作。
(五)税务人员业务水平不商。信息不灵,征管手段和技术落后.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征管工作中出现许多新的情况、新的问题。税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在某种程度上还不适应改革开放的新形势需要,税务稽查难以做到及时高效。与此同时税收征管手段和技术相对落后.制约了税收征管工作[6].
四、治理偷税的对策与建议
(一)加大税法宣传力度,创造良好的依法纳税的舆论环境,提高纳税人的纳税理性。过牡会的、法律的、丈化的、舆论的宣传教育感召,培育、灌输和涵养纳税人心理和行为趋向理性化,增进其对税收制度的理解和认同,逐步达到缓解征纳矛盾、优化微观治税环境的目的。
(二)加大对违法、违纪的处罚力虚,增加新闻曝光,维护税法的刚性.加大对违法、违纪的打击力度,一方面可提高税法的刚性,起到对违法、违纪的威慑作用,另一方面对违法、违纪者处以重罚[7]。并且,我们耍充分发挥舆论的作用.与新闻单位联合营造一个良好的治税环境。
(三)完善税收征管模式.改进税收征管手段,提高征管水平和效益。首先,加强税源监控,恢复管户制度等一系列科学的管理方法,管好已掌握的税源。其次,税务稽壶既是强化税务征管的一个必要环节,也是提高征管效率的有力保证。
(四)培养一支有较高政治索质和业务水平的税收征管队伍。作为税务执法者——税务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索质是反映其征管水平及搞好反偷税的一个基本条件[8]。搞好税务人员自身的政治索质培养,增强全局观念,加强廉政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总之。治理偷税是税务部门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国家只有在税收制度上减少漏洞,税务干部在技能上高出一筹,做到常抓不懈。才能营造一种依法纳税、依法治税、违法必究的税收环境。
结束语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要减少企业偷税行为必须结合我国的现实经济环境,从我国企业发生偷税行为的原因出发,跟踪企业偷税的行为手段,适时进行税收检查来寻找减少企业偷税行为的措施,才能改变企业偷税现象泛滥的现状,还广大纳税人一个公平、合理、清洁的纳税环境,以维护国家的经济基础。
参考文献:
[1]王陆进.国外学者论税收流失成因及其防范措施[M].经济学动态.2007.11.[2]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经济法基础[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11:46~47.[3]晏明春,肖佑恩等.偷税漏税根源何在[J].中国软科学,2005,(01).[4]朱国艳.省国税局公布十大偷税漏税案[N].东方今报,2010-04-20.[5]丁淑芬.我国税制结构的优化与完善[J].宏观经济研究,2005,(10):40~42.[6]赵明凤.浅析偷税漏税的成因与防范[D].广东:江门职业技术学院,2006,12~15.
[7]陆正飞等.中国证券市场信息披露监管:问题、原因及对策[N].证券时报,2008,19~22.
[8]中国税务学会<税制改革>课题组.关于当前税制改革的几个问题[J].税务研究,2005,(09):30~32.
第五篇:镇政府为偷税开绿灯审计局严格执法挽损失——宁波某镇财政所助企业老板逃税被查处(05-10-14)
镇政府为偷税开绿灯 审计局严格执法挽损失——宁波某镇财政所助企业老板逃税被查处(05-10-14)
------------------
来源: 浙江省审计厅
最近,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审计局在对某镇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中,发现该镇通过财政所“虚收虚支”手法,违规为辖区内两家福利企业“老板”套取现金红利604.6万元,逃避个人所得税120余万元问题。
严格审计发现疑点
审计组在审计镇财政所2003财政收支时发现,2003年7月9日和10月15日,财政所收到两家福利企业上交利润分别为354.6万元和250万元,合计604.6万元,记入“自筹资金收入”。审查“自筹资金支出”时发现,7月15日、10月15日分别以“下拨农业龙头企业”名义,分别拨付给镇属农村经济综合开发服务公司354.6万元和250万元。审计组同志心存疑虑:财政所收到的上交利润,为何以“下拨农业龙头企业”名义全额拨出?何况财政预算草案中没有该项支出,这其中必有“奥秘”,必须一查到底。
顺藤摸瓜问题显露
镇属农村经济综合开发服务公司不属镇长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范围,但为了弄清楚大额拨款的去向,揭露其中“奥秘”,必须进行延伸审计。为此,审计组在局领导的重视支持下,说服镇领导和有关人员,带着疑问对镇属农村经济综合开发服务公司进行延伸审计,发现该公司收到财政所拨入的“下拨农业龙头企业” 604.6万元款项时,全额记入“应付款”,并于2003年7月16日,该公司开出354.6万元现金支票,以收款人“谢某某”出具的“收条”作为支出凭证,镇党委书记、镇长等四位领导在“收条”上作“同意现金支付”批示。同年10月16日,该公司又开出现金支票100万元,支付现金150万元,以收款人“乐华”出具的两份“收条”(分别是领取现金100万元、150万元),经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审批后,作为支付凭证。至此,两家福利企业,先以“上交利润”形式上交财政所,然后财政所以“下拨农业龙头企业”名义,通过该镇农村经济综合开发服务公司,再以大额现金形式全额退还给企业“老板”的镇政府通过财政“虚收虚支”,帮助企业“老板”套取现金红利,从而导致福利企业“老板”逃避个人所得税120余万元的严重违法违规问题水落石出。
严肃教育挽回损失
审计组发现问题后,及时向局领导汇报,局党组非常重视,并专题召开了审计业务会议,把问题的性质、后果作了透彻的分析,认为该镇政府为了“留住企业”,让企业经营者得到更多实惠,通过镇财政所“虚收虚支”手法,违规为辖区内福利企业“老板”套取现金红利604.6万元,实则帮助企业和个人逃税打开了方便之门,其行为严重损害了国家利益,违规发放的巨额现金红利必须依法全额追回。通过局领导和审计人员的宣传教育,使该镇领导意识到依法纳税是每个纳税人应尽的义务,镇政府理应正确处理好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关系,引导、鼓励企业和个人依法纳税,只有通过改善投资环境、提高优质服务,才能引进企业,留住企业。该镇领导一再表示,审计给他们上了一堂很好的法制教育课,并保证今后严格执行财经纪律,杜绝类似情况发生。
目前,镇政府已追回违规套取的现金红利604.6万元,资金全额纳入两福利企业未分配利润,企业按规定进行分红时,将按照税法和审计要求全额解缴税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