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析几种地方税常见的偷税手法
浅析几种地方税常见的偷税手法
由于当今税收征管越来越规范,一些不法企业或个人的偷税手法也日趋隐蔽,日趋高明,为此本人根据几年来的税务稽查工作经验,总结了如下几种地方税常见的偷税手法,以供大家参考。
一、营业税方面
1、将取得的应税收入直接冲减期间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或用期间费用直接冲减应税收入,从而减少营业收入,偷逃营业税。如:①房产租赁收入不列收入,而是直接冲减“管理费用”,从而偷逃营业税及房产税;②对外借款取得的利息收入不列收入,而是直接冲减“财务费用”,从而偷逃营业税。
2、将营业收入转作其他收入(如其他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从而偷逃营业税。如:有些企业将随同价款收取的价外费用(如手续费、滞纳金等)列作“其他业务收入”或“营业外收入”,不计缴营业税。
3、将应税收入挂在往来帐上,不计缴营业税。如:①有些企业将随同价款收取的代收代付款项、代垫款项等不记入“营业收入”帐户,而是直接挂在往来帐上(如“应付帐款”、“其他应付款”等),从而偷逃营业税;②有些施工企业取得预收工程款后不结转收入,而是把工程收入和工程成本长期挂在往来帐上,从而偷逃营业税;③将转让土地或建筑物取得的收入长期挂在往来帐上,并巧立名目,以联营、合作等名义掩盖其真实转让、出售的行为,从而逃避纳税。
4、少记营业收入,偷逃营业税。如:①有些施工企业实行包工不包料方式承包工程,未将建设单位拨入的材料记入“工程结算收入”,只将建设单位拨入的工程款记入“工程结算收入”,从而少计营业税;②安装企业把安装设备的产值视为安装工程总价值的组成部分,却只就收取的人工费用计税,少计提设备价值部分的营业税。
5、巧立名目隐瞒营业收入,偷逃营业税。如:建筑安装企业承包工程后再将工程转包,其工程差额部分以管理费用或其他名目入帐,不申报缴纳营业税。同时,对转包工程也不履行扣缴税款的义务。
6、对应税收入不及时申报纳税。如:建筑安装企业采用按工程进度收款或分期收款方式收取的工程款,不申报纳税,而是沿用一次性结算工程的方法,在工程竣工结算后,才申报缴纳营业税。
7、分解收入,把全部或部分应税收入直接冲减有关资产,从而不计或者少计收入,偷逃营业税。如转让无形资产或销售不动产时,将全部或部分收入进接冲减“无形资产”或“固定资产”,从而不计或少计收入,不缴或少缴营业税。
8、对应税收入不申报纳税。如:企业销售已列入“固定资产”的不动产时,按现行会计制度规定,将取得的价款收入记入“固定资产清理”帐户的贷方,不直接反映收入,因此,有些企业便将此项收入隐瞒,不申报纳税。
9、以房换地或以地换房不计收入,从而逃避纳税。
二、企业所得税方面
1、转移收入,私设“小钱柜”,即将取得的经营收入或其他收入转移至其他帐户,不在经营帐户反映,从而逃避纳税。
2、将取得的经营收入或其他收入长期挂在往来帐上,不结转收入,不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
3、将机器设备等构成固定资产的价值以化整为零的手法挤入材料成本。
4、将在建工程或福利部门领用的材料、低值易耗品、包装物等挤入生产成本。
5、不按规定结转材料成本差异,多计生产成本。
6、隐瞒盘盈和升溢,虚列盘亏和损失。
7、乱挤成本,减少利润。如:超标准列支业务招待费、超标准提取上交上级部门的管理费用、超标准提取企业效益工资、福利基金、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以及坏帐准备金等。
8、将在建工程人员和福利部门人员的工资挤入生产成本。
9、擅自缩短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加速固定资产折旧。
10、擅自缩短无形资产的推销年限,加速无形资产的摊销。
11、擅自缩短开办费的摊销年限,加速开办费的摊销。
12、将应由保险公司或其他责任人赔偿的固定资产损失或流动资产损失记入营业外支出,而将赔偿款挂帐或转入“小钱柜”。
13、将作广告性的赞助支出列入期间费用。
14、将开发、转让无形资产的支出列入成本、费用。
15、将违法经营的罚款和被没收财物的损失列入成本、费用。
16、将各项税收的滞纳金、罚金和罚款列入成本、费用。
17、将非公益性的捐赠和超过年度应纳税所得额3%的公益、救济性捐赠列入成本、费用。
三、房产税方面
1、对应税房产采取不申报的手法进行偷税。
2、只申报缴纳从价计征的房产税,而不申报缴纳从租计征的房产税。
3、房产租赁收入不列收入,直接冲减“管理费用”。
4、将房产租赁收入长期挂帐,不结转收入。
5、将已完工并交付使用的房产长期挂在“在建工程”帐上,不结转“固定资产”,也不缴交房产税。
6、将外购房产长期挂在往来帐上,不结转“固定资产”,也不缴交房产税。
四、土地使用税方面
1、对应税土地采取不申报的手法进行偷税。有些企业则以未办理《土地使用证》为由而不申报纳税。
2、只申报缴纳已办好《土地使用证》的土地的使用税,而不申报缴纳未办好《土地使用证》的土地的使用税。
3、将外购土地长期挂在往来帐上,不结转“无形资产”,也不缴交土地使用税。
4、将征用的土地或外购的土地长期挂在“开发成本”帐户上,不结转“无形资产”,也不缴交土地使用税。
五、土地增值税方面
1、隐瞒收入,对应税收入不申报纳税。如:企业销售旧房时,按现行会计制度规定,将取得的价款收入记入“固定资产清理”帐户的贷方,不直接反映收入,因此,有些企业便将此项收入隐瞒,不申报纳税。
2、分解收入,不缴或少缴税款。如:转让土地或销售房产时,将全部或部分收入直接冲减“无形资产”或“固定资产”,从而不计或少计收入,不缴或少缴税款。
3、将转让土地或房产取得的收入长期挂在往来帐上,并巧立名目,以联营、合作等名义掩盖真实转让、出售的行为,从而逃避纳税。
4、将转让土地或房产取得的收入直接冲减“开发成本”、“开发间接费用”、“开发产品”、“其他业务支出”等成本、费用帐户,从而逃避纳税。
5、以房换地或以地换房不计收入,从而逃避纳税。
6、虚增房地产开发成本和开发费用,增大扣除项目金额,从而偷逃土地增值税。
7、乱摊成本、费用,增大扣除项目金额,从而偷逃土地增值税。如:将不属于房地产开发的成本、费用摊入房产开发成本、费用,或不按有关规定分配成本、费用等。
8、将不属于转让房地产的税金计入扣除项目,从而减少纳税。
六、个人所得税方面
1、少报、瞒报工资、薪金收入,不缴或少缴个人所得税。
2、纳税人在一个月内取得两次或两次以上的工资、薪金收入,申报纳税时未合并计算,只申报缴纳一次收入的税款。
3、纳税人在一个月内从两个或两个以上单位或个人处取得工资、薪金收入,申报纳税时未合并计算,只申报缴纳从一个单位或个人处所取得收入的税款。
4、扣缴义务人未履行个人所得税的扣缴义务。
5、个体工商户隐瞒、转移收入,虚增成本、费用、损失,或乱摊成本、费用。
6、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者隐瞒经营收入,不缴或少缴个人所得税。
7、纳税人隐瞒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不缴或少缴个人所得税。
七、印花税方面
1、企业签订应税合同、书面产权转移书时不主动申报缴纳印花税。
2、企业对于记载资金的帐簿不主动申报缴纳印花税。
八、资源税方面
1、纳税人只申报缴纳对外销售的应税产品的资源税,而不申报缴纳自用应税产品的资源税。
2、纳税人将销售的应税产品收入挂在往来帐上,不反映销售。
3、收购应税产品的单位未履行代扣代缴资源税的义务。
九、车船使用税和车船使用牌照税方面
1、纳税人少报、瞒报应税车船的数量,或少报应税车船的吨位。
2、纳税人购置的车船不记入“固定资产”、“低值易耗品”帐户,而是挂在往来帐上。
总结的很好,把造成不缴或少缴的结果基本概括出来了。但这些手法是要归结到征管法设定的偷税手段上的,而且要以有主观故意为前提。
看了你的总结,相信你们的稽查工作开展得一定很扎实、深入。你们的工作量也一定会很大,工作开展的一定不顺利!我还认为——稽查工作的研究重点应在“取证”,这样才有法制的味道。
分析的条理清楚,已经收藏,关键还有下一步呀,“证据”的收取呀!
第二篇:税务检查如何应对房地产企业常用偷税手法
税务检查如何应对房地产企业常用偷税手法
2009-05-22 15:12:22 作者:jiabeihui 来源: 浏览次数:345 网友评论 0 条
随着房地产开发企业经营规模的迅速膨胀和经营方式的灵活多变,企业偷逃税费的现象比较普遍,且偷税手法五花八门,错综复杂,造成国家财政收入的大量流失,严重扰乱了正常的税收征管秩序和公平的企业竞争环境,危害巨大而深远。因此,加强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审计监督已是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随着房地产开发企业经营规模的迅速膨胀和经营方式的灵活多变,企业偷逃税费的现象比较普遍,且偷税手法五花八门,错综复杂,造成国家财政收入的大量流失,严重扰乱了正常的税收征管秩序和公平的企业竞争环境,危害巨大而深远。因此,加强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审计监督已是势在必行、刻不容缓。房地产企业主要偷税“伎俩”
一是在预售楼盘时故意延迟缴纳税款。还有些企业则是不按合同约定时间确认收入,以各种理由拖延缴纳企业所得税。
二是有些房地产开发商由于资金紧张,有意侵占国家财政资金,在内随意调整税款申报数额。甚至少报税款或逃避纳税。
三是个别企业采取“体外循环法”,将预收的售房款收入放在其他公司银行账户上,或不按规定向购房人开具发票,隐瞒收入;或者将部分收入核算混入其他往来账户偷逃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还有企业将预收房款等挂在往来账面上,使缴纳的税款变成往来流动资金,偷逃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
四是部分开发商将更名费、拖交房款押金、罚息收入、没收的违约保证金、定金等收入记入营业外收入或往来账户,未记入应税营业额一并申报纳税。有的将包销代销商品房手续费支出直接从售楼款收入中抵减,以从销售代理商处收取的楼款净额作为计税营业额,以此少缴营业税。
其它还有,以假发票虚列成本,致使企业亏损不缴纳企业所得税;随意调整税款申报数额;从售楼款中抵减代理手续费,以此少缴营业税;更名费等收入不入账等等。
房地产开发企业常见的几种假帐制造方法
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投入大,销售时资金流入大,其对销售收入作假通常反映在隐瞒收入上。
1.利用房地产销售专用发票管理上的不完善隐瞒销售收入。
房地产销售发票是房地产开发企业销售产品的原始凭证,也是税务机关计税的主要依据。但在实际工作中,绝大多数房地产企业不按发票管理规定管理发票,在发票的使用和管理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主要表面在开“大头小尾”票,甚至不开具发票,这样便给企业偷税漏税留有余地。
2.通过调整预收款入账时间,延期缴纳税款。
房地产开发企业在收取预收款或定金后,不按时入账和申报税款,从而达到延期缴纳税款的目的。
3.将销售收入长期挂应收帐款,延迟纳税义务时间。
根据《企业会计制度》,销售商品的收入确认须同时满足四个条件:(1)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2)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有关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售出商品进行控制。(3)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4)相关的收入和成本能够可靠计量。根据上述规定,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在房产移送使用后,确认销售收入。但实际上,有一些房地产开发企业将实现的销售收入长期挂应收账款,从而延迟纳税义务时间。4.在捐赠、分配利润、对外投资、自用开发产品及以地换房、合作建房中,有的房地产开发企业不视同销售收入入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国家税务总局《房地产开发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办法》规定,房地产开发企业捐赠、分配利润、对外投资、自用开发产品视同销售不动产。有一些房地产开发企业,将捐赠、分配利润、对外投资、自用开发产品及以地换房直接在“营业外支出”科目列支,从而少计税款。
房地产开发企业销售收入作假的税收稽查策略与方法
针对房地产开发企业上述种种作假进行偷漏税的方法和手段,我们在实施税收稽查工作时,可以选择高效的税收稽查方法和策略。
1.对利用房地产销售专用发票管理上不完善隐瞒销售收入的税收稽查策略与方法。
针对房地产开发企业利用房地产销售发票管理漏洞达到隐瞒收入为手段。我们在实施税收稽查时,首先可以通过分析性复核程序来进行测算其销售毛利率、销售利润率、销售成本率、存货周转率等指标,并将其与房地产开发企业前期及同行业类似规模的指标进行对比分析,若存在较大差异,税收稽查可将其列入重
点稽查范围进行重点稽查;其次,税收稽查可以通过房地产开发发票存根与相应的购房合同进行核对;最后,税收稽查可以根据发票存根记载的价款与同地段的市场价款进行对比,可以从中查出房地产开发企业是否诚信纳税。
2.对房地产开发企业通过调整预收款入账时间,延期缴纳税款的税收稽查策略与方法。
针对房地产开发企业通过延迟工程决算、延迟开具房地产销售发票从而达到隐瞒收入的行为手段。税收稽查在外勤稽查中,可以通过长期挂账的往来账款实施稽查,核查其在房管部门办理的房产合同,亲临房地产开发地点进行现场核查,了解购房业主是否与房地产开发企业办理产权的移接交手续,是否已入住。在查实了房地产开发企业已与购房业主办理了移交手续并入住的情况下,税收稽查可以根据会计核算实质重于形式的基本原则确认此项售房销售收入已经实现,要求房地产开发企业将长期挂账的往来款项结转销售收入。
3.对捐赠、分配利润、对外投资、自用开发产品及以地换房、合作建房中,有的房地产开发企业不视同销售收入入账的税收稽查策略与方法。
针对房地产开发企业将开发产品捐赠、分配利润、对外投资、自用开发产品及以地换房、合作建房不作视同销售收入入账达到少计当期计税依据,从而达到少计缴税金行为。税收稽查在实施税收稽查时,首先可以结合对与捐赠、分配利润、偿债及土地相关的会计科目税收稽查,如:“营业外支出”、“应付利润”、“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无形资产中土地使用权”,发现是否存在此类业务;其次,税收稽查还可以通过上述分析性复核程序确定是否应将其作为风险领域进行重点稽查以发现问题。若税收稽查中发现问题,税收稽查可以要求房地产开发企业进行相应账务进行调整,计提相应的房地产涉税税金。4.从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诚信度及能力分析。
税收稽查可以通过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诚信进行综合分析,检查是否存在做假账的可能性,对存在做假账的,在实施税收稽查时,可以重点稽查其相关信息。如何对房地产企业进行税务检查
由于房地产企业开发项目周期长、不及时结转收入、经常出现退房、按揭的特点,特别是涉及到多个开发项目时,成本核算不规范。在税务检查时,税务人员有事会感到很麻烦,笔者在对房地产企业检查过程中,总结了一点经验,感觉很实用,下面结合实际工作介绍给大家。
一、营业税计税营业额的确定
《营业税暂行条例》规定,纳税人销售不动产应当根据营业额和规定的税率计算缴纳税款。纳税人的营业额为纳税人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者销售不动产向对方收取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而《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规定,销售不动产采用预收款方式的,其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收到预收款的当天。而企
业收到购房款时可能有两种帐务处理方式。第一种处理方式:借:现金(或者银行存款)科目,贷:预收账款科目;另外一种处理方式是:借: 现金(或者银行存款)科目,贷:主营业务收入科目。因此,企业当期应纳税营业额是“预收账款”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与“主营业务收入”账户贷方发生额之和。但由于“主营业务收入”账户贷方发生额有两个来源,一是从“预收账款”账户借方转入的;另外一部分就是直接计入“主营业务收入”账户的购房款,为了避免重复征税,所以要减去“预收账款”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这样就可以推算出应纳税营业额计算公式如下:
应纳税营业额=“预收账款”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主营业务收入-“预收账款”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 公式①
根据会计账户原理又可得下列公式:
期初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期末余额 公式②公式②移项后,可得下列公式:
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期末余额-期初余额 公式③把公式③代入公式①后得下列公式:
应纳税营业额=主营业务收入+期末余额-期初余额
这样,税务人员在检查时,可以直接根据总账“预收账款”科目期末数、期初数和“主营业务收入”科目贷方累计数三个数字计算出应纳营业税额。此方法计算简单,就不要再从“预收账款”明细帐中一笔笔合计当期发生数但在使用上述公式时应注意下列事项:
(一)要核对“预收账款”账户借方发生额应当全部是退还购房款或者结转主营业务收入;如果出现企业调账事项,如,借:预收账款科目,贷:其他应付款科目等,则不得从借方发生额中扣除。
(二)适当抽取几个月份,把“预收账款”账户总账数字和明细帐数字核对,以防止企业故意调整会计科目做假账。
(三)检查“营业外收入”科目,审核企业在销售不动产过程中是否有收取违约金的事项,如果有上述事项,收到的违约金同样需要缴纳营业税。
(四)“预收账款”账户期初如果有余额,应当是已经缴纳过营业税的。
(五)国税发[2003]83号文规定,房地产企业企业所得税计算公式是:应纳税所得额=本期所得额-本期已转销售收入的预售收入×利润率+本期预售开发产品收入×利润率,此公式计算取数麻烦,可以改为:应纳税所得额=本期所得额+(预收帐款年末余额-预收帐款年初余额)×利润率
二、自行设计房源表
在检查过程中,税务稽查人员可以自己设计制作一份房源表。内容如下:
(一)填写此表的数据来源:
1、面积栏目可根据当地房产管理部门提供的测绘图填列,此测绘图可从房地产企业或者房产管理部门得到;
2、购房人、单价和金额栏目可根据房地产企业已经开具的发票或者收据填列,在填列时要与房屋销售合同核对;
3、发现房屋售价明显偏低、赠与房屋、自用房屋等情况备在在备注栏注明。
(二)此房源表的用途
1、通过此表能够掌握房地产企业整个工程项目的开发情况,如总共开发多少套房屋、已经销售出多少套房屋、剩余多少套房屋等等。
2、是计算房屋单位面积成本和主营业务成本的依据。单位面积成本=开发产品÷总面积(指可出售的面积);主营业务成本=已销售面积×单位面积成本。3、能发现价格明显偏低等非正常销售的情况,并可以根据同一单元、同一楼层的价格确定调整价。
4、可以查出收入不入帐的情况。把金额栏合计数与企业 “预收账款” 帐上余额和已经结转“主营业务收入”总数之和对比,如发现二者不一致,则说明企业存在收入不入帐的情况。
5、合同金额栏合计数是房地产企业缴纳印花税的依据。根据此合计数乘以万分之五可以得出企业应缴纳的“购销合同”税目印花税。
三、房地产常见的偷税手法
(一)少结转收入。常见的有下列情况:收取采光费、宣传费、上房费等价外费用不计入收入;购房人办理的按揭贷款计入“短期借款”科目,没有计入“预收账款”科目:“预收账款”总帐和明细账数字不符;笔者在检查时曾经遇到过这种情况,某房地产企业“预收账款”明细帐三级账记载8月份收到购房款为800万元,计入总账时却只有450万元,其余的350万元计入了“其他应付款”科目。因为帐簿和报表仍然是平的,所以,检查时如果不注意是很难发现的。
(二)收入不入帐。常见的情况是使用收据收取售房款不入帐,使用资金时,以向某人借款的名义转入账内。
(三)多计成本费用。其
一、是虚列开发成本;常见的手法是通过虚开建筑业发票加大“开发成本”科目,一些企业为了少缴33%的企业所得税而虚开建筑业发票,虽然发票是真的,但工程价款是假的,合同也是假的。经常见到的情况还有:虚列开发成本挂账在“其他应付款”科目,也有可能是虚提的土地款,对于不是通过拍卖取得的土地更要引起注意。其
二、是不按期结算项目成本,暂估多转销售成本。企业收到预收账款时就结转收入,但成本还无法准确核算,就暂估多转销售成本。
(四)利用关联关系转移利润
笔者曾在检查时发现过这种情况,某房地产开发企业为了少缴纳企业所得税,就新成立了一家软件信息公司(企业所得税在国税局缴纳,免征企业所得税一年),软件公司以向房地产企业提供信息服务为名,收取信息费400万元。
四、如何检查
(一)注意多从政府部门调查取证,包括房屋的立项、规划、质量检验、竣工交付、房屋面积测绘、办理产权证、土地使用证等一系列问题,涉及到政府的多个部门。加强和上述部门的合作,有时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通过上述部门取证,笔者曾查出过虚提土地款、收入不入帐但已经办好房产证、房屋赠与等情况。
(二)注意到建筑施工企业调查取证,其中建筑施工合同非常关键。因为工程成本占房地产开发的很大比重。有的房地产企业为了加大成本或者少计收入,而编造假合同。
(三)测算房屋的开发成本。开发成本主要由土地成本、建筑成本和政府收取的费用三大快组成。其中土地成本和政府费用时相对规定的。而土建成本主要是由人工成本和材料成本组成,就某一个地区来说,人工成本和材料成本差异不会太大,所以,只要测算出土建成本,再加上土地成本和政府收取的费用就基本上可以确定房屋的单位成本。只要企业结转的的单位销售成本与测算的单位成本相差太大,就应当注意深入检查。
(四)注意检查“现金”和“银行存款”科目,特别是大额的现金增、减变化。这些业务如果是虚假的,一般会涉及少计收入或者多列成本。此时要注意追查资金来源渠道,要多翻看凭证,要看日期和数字是否奇异、是否违背常理。
第三篇:盘点典型案例 剖析偷税手法
盘点典型案例 剖析偷税手法
2004-2-8 6:16:22 本站
据有关部门统计,自金税工程开通以来,伪造、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涉税犯罪行为得到了较好控制,发案率与前几年相比有明显的下降。但也有资料显示,当前违法犯罪分子开始采取其他手法偷逃国家税款,其花样不断翻新,手法多种多样。前不久,记者在福建省国税局稽查局采访时,该局的工作人员把他们在去年查办的几个颇具典型性的案子做了一番盘点。
会计失真做假账———制造虚假的财务会计凭证,少列收入,多列支出
福州市国税局稽查局去年破获一起某鞋帽服装厂“恶意”取得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案,该企业通过编造假账,虚设账面借款,企图掩盖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犯罪事实。
2003年初,福州市国税局稽查局在检查中发现福州仓山某鞋帽服装厂涉嫌于2001年6月至7月取得两份虚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通过深入调查,初步查清该厂系一家村办集体企业,主要生产沙滩鞋供外贸出口,该厂于2001年3月至11月间共取得21份有虚开嫌疑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涉案金额100多万元。这些发票所载业务均采用现金结算,在短短的几个月内以现金方式付清100多万元货款,而该企业注册资金仅为30万元,企业实际经营情况与经营规模不相符,且以现金方式支付巨额货款也违反了会计制度规定。从该企业取得21份发票票面上的“货物”名称来看,内容基本包括了生产沙滩鞋的所有原材料以及辅助材料等,但购货单位只集中在两家;从发票的票面金额、号码来看,每一张发票价税合计金额都在4万元至5万元之间(因为5万元以上的进货,税务机关要发协查函调查),号码大部分也都是连号。最后检查人员通过依法对企业负责人和财务人员进行询问,并从资金往来中找到突破口,查出该企业编造假账,虚设账面借款300万元。在大量的证据面前,当事人潘某承认了自己以发票注明的价税金额3%作为手续费,叫他人为自己虚开21份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事实。目前此案正在进一步审理中,该企业主要经营者已被公安机关刑拘。
钻信息化空子———利用网络、电子软件加密等技术隐匿收入,企业财务的各种凭证、报表都以电子凭证的形式出现和传递,利用网络或财务软件加密等技术记载其经营活动和交易信息,做假账或账外经营
去年年中,根据群众举报,莆田市国税稽查局依法对莆田市某公司2002的经营纳税情况进行专案检查。当检查人员按照法定程序调取公司纸质的账簿凭证后,要求该公司负责人打开计算机并输出相关数据,但公司负责人称会计己请假多日暂时联系不到,电脑的密码由会计专人负责,且公司刚成立不久,电脑上也无与经营有关的数据。检查人员本着高度负责的态度,请来了局里的计算机专业人员,运用专业技术手段进行解密。经过将近2个小时的努力,技术人员终于破获了开机密码,并在自带的便携机上安装了企业的应用软件,把企业的管理数据备份导入到便携机,收缴软件加密码,同时收集企业备份电脑数据的磁盘等资料并进行了拷贝。
回到稽查局后,技术人员马上运行安装在便携机上的企业应用软件,提取出企业销售收入、材料采购、进出仓、供销商等与经营纳税有关的资料,计算出企业各月的销售收入。检查人员将企业纸质账簿上列示的销售收入与技术人员获取的数据逐笔进行核对,发现电脑显示的销售收入额大于企业纸质账簿体现的销售收入。经过检查人员进一步调查取证,核实企业纸质账簿凭证上少申报销售收入达84611582元,该局依法对该公司的偷税行为作出补税14383969元的处理决定及罚款14383969元的处罚决定。
以假当真,以少抵多——利用虚假运输发票进行抵扣
2003年4月1日,福建省龙岩市中级人民法院以偷税罪依法判处漳平市某煤炭公司法定代表人张某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判处该公司罚金人民币50万元。
该公司的案发源自群众举报。根据漳平市国税局稽查局对漳平市某煤炭公司1997年至2000年的经营纳税情况所进行的检查,人们可以看到,自1997年1月至2001年6月,该公司的煤炭主要销往三明市某国有企业。结算方式均为三票结算,即增值税专用发票、福建省道路运输整车专用发票和铁路运输发票。该公司通过开具假的“福建省道路运输整车专用发票”等手段隐匿销售收入,且在结算时,只把增值税货款这一部分记入公司的财务账目,其余二种发票均在账外经营,其目的就是为了偷税。最终税务机关确定该公司共从犯罪分子手中非法购买使用伪造的“福建省道路运输整车专用发票”3097份,其中假票3079份,涉案金额高达25196万元,偷税980万元。
个体私营企业不做账,以收款收据代替发票,不如实申报应税收入
2003年11月,安溪国税局稽查局根据群众举报,查获从事开采销售石灰石的业户白某和安溪城厢龙禹水暖设备厂两起定额户偷税案。
这两业户已开业经营多年,只按税务机关核定的定额纳税,对超过定额部分未申报纳税,且数额较大,已触犯刑法。经检查共追缴增值税7437万元,滞纳金1291万元,罚款4346万元,合计13074万元。目前该局已按有关规定,将这两起案件移送公安机关处理。从查处的情况来看,目前的税收管理存在着重视按实征收企业的管理,忽视对定额户管理,因此,税务机关应加大对定期定额征收业户的管理力度,不让定额成为不法分子偷税的“避风港”。
《中国税务报》陈光平;郑旭田;魏文中
第四篇:固定资产常见作假手法
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中单位价值较高、应用期限较长,能在较长的时间里保持其原有的实物形态的劳动材料,其价值通过应用的磨损逐渐转移到产成品价值中去,并通过销售收入收回。固定资产是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所必不可少的,是企业生产能力和生产实力的反响,企业常通过固定资产信息的把持或粉饰来达到其目标。固定资产信息反响的作假直接影响着会计信息应用人对企业预测和决策的断定。
一、固定资产构成上作假方法重要有:
(一)固定资产与低值易耗品的划分不符合规定标准
根据财务制度规定,企业的固定资产的构成是:应用期限在一年以上的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器具、工具等;不属于经营重要设备的物品,单位价值在2000元以上,并且应用年限超过两年的,也构成固定资产,不具备上述条件的,应列作低值易耗品。
在工作中存在着未按上述原则和标准划分固定资产与低值易耗品的问题。
有的企业将属于低值易耗品的物品列作固定资产,有的企业将属于固定资产的物品列作低值易耗品。造成核算上的混杂不清。也造成了二者的价值在向生产经营成本、费用转移形成和程度上的不合规、不合理。
企业为了增长成本、费用,将符合固定资产的物品划入低值易耗品,一次摊销或分次摊销,为了减少当期成本、费用将符合低值易耗品标准的物品划入固定资产进行管理,延缓其摊销速度。这种混杂划分标准,还会导致资产结构的变更,使固定资产与存货之间产生此长彼消的关系,使会计信息产生错报,直接影响投资者的决策。
(二)固定资产分类不正确
固定资产可以分成七大类。
①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
②非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
③租出固定资产;
④不需用固定资产; ⑤未应用固定资产;
⑥土地;
⑦融资租入固定资产。
企业对固定资产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类,一般企业多采用按经济用处和应用情况分类。对固定资产的分类正确与否重要涉及到企业对哪些固定资产应计提折旧,以及折旧费用的列支问题,这些问题都直接影响到企业费用与成本的盘算,财务成果的断定与盘算所得税的根据。
(1)将未应用固定资产划入生产经营应用的固定资产之中,会增长当期的折旧费用,使生产费用上升,还会导致固定资产内部结构产生变更,虚增固定资产应用率,给信息应用者以假象,使管理者做出毛病的决策。
(2)企业将采用经营租赁方法租入的固定资产与采用融资租赁方法租入的固定资产混为一谈,以达到降低或进步折旧费用,从而人为调剂财务成果的目标。对企业采用经营租方法租入的固定资产按照有关规定,租入企业是不计提折旧的,由租出企业计提折旧;而采用融资租赁方法租入的固定资产,租入企业是要按规定计提折旧的。
如果对有用经营租赁方法租入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其成果只能是人为进步折旧费用,增长当期的生产成本或期间费用。如果对采用融资租赁方法租入的固定资产不计折旧,其成果就是虚伪地降低生产成本或期间费用。这两种成果都是对企业财务成果与纳税的人为干扰。
(3)对土地的分类涌现毛病。与房屋、建筑物价值有关的因征地支付的补偿费,应计而不计入房屋、建筑物的价值。而将其单独作为“土地”入帐,便降低了固定资产的原始价值,造成了固定资产的分类混乱。
(三)固定资产的计价不准
资产根据其起源,有七种计价方法:
①购入固定资产的计价;
②自行建造固定资产的计价;
③其他单位投资转入的固定资产的计价; ④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计价;
⑤改建、扩建固定资产的计价;
⑥吸收捐赠固定资产的计价;
⑦盘盈固定资产的计价。
企业在计价方法和价值构成以及任意变动固定资产的帐面价值方面涌现问题。
(1)计价方法。
企业财务制度规定,新增长的固定资产有原始价值的就应按原始价值入帐;无法断定原始价值的,按重置完整价值入帐;而帐面价值则重要用于盘算盘盈、盘亏、毁损固定资产的溢余或丧失。有些企业却不按上述规定采用正确的计价方法。从而影响了当期其他的成本费用,使固定资产的有效期内的折旧产生毛病,使会计信息反响失实,最终误导人们的决策行动。
(2)价值构成
企业在固定资产价值构成方面产生的问题重要是任意变动固定资产价值所包含的领域。有些企业不按规定,在购入固定资产时,将与购入该固定资产无关的费用支出或虽有某些接洽但不应计入固定资产价值的支出,统统作为固定资产的价值组成部分。造成固定资产价值虚增虚减。
(3)任意变动固定资产的帐面价值。
有些企业不顾国家规定,任意调剂、变动已入帐的固定资产的帐面价值。
如:经营租赁的固定资产,实物虽已转移;但出租单位仍应对该固定资产进行管理,会计部门应对其进行核算。但企业因固定资产已不在本企业应用而随便将固定资产从帐户中削减。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影响管应当局及外部会计信息应用者的正确断定。
二、固定资产增减业务作假方法重要有:
1、购入固定资产质次价高,采购人员捞取回扣
企业采购人员为了捞取回扣,与卖方合谋,购置质次价高的物品,造成企业不当丧失。如:某企业采购为单位采购电脑10台,该配置电脑市场价为6000元,销货方以盈利为目标,批准给购货方回扣6%,而故意抬高价格,每台6500元购货方批准成交。单位付款65000元,采购人员得3900元回扣,装入自己腰包。
2、固定资产运杂费,掺入了旅游参观费
固定资产的原值包含买价、包装费、保险费、运输费、安装成本和缴纳的税金。有的企业将不属于构成固定资产价值的支出也记入了固定资产的价值,虚增了固定资产价值。
如:企业购置吉达汽车一部23万元,计价时将请客送礼、游山、玩水的费用全部计入固定资产运杂费,加大了费用开支。
3、运杂费用张冠李戴,人为调节安装成本
购入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应将固定资产的买价、运杂费、安装费等都先计入在建工程,当设备安装完毕交付应用时,计入固定资产价值。将不需安装的固定资产产生的运杂费列入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的安装成本中,从而人为调节了固定资产的价值。
如:某机械厂购了一部货车价值150000元,运杂费3000元。同时该厂又外购机床壹台,价值100,000元,运杂费2000元。该机床需要安装。但某机械厂履行运输队另行结算。企业为了照顾运输队的利益,将汽车运杂费计入生产设备安装成本,使外购本来102,000元变成105,000元,人为调剂了外购机床与货车的原价。
4、吸收贿赂,虚计固定资产重估价值
其他单位投入的固定资产,应按合同、协议约定的价值或经评估确认的价值计价,由于企业或投资单位有关人员吸收贿赂,私下约定有意抬高或降低固定资产的价值。
如:A、B公司合作成立C公司,B公司吸收贿赂批准虚开发票进行并未存在的实物投资,同时吸收A公司投入已应用帐面原值200,000元,已提折旧15000元,净值135,000元的固定资产,以150,000元重估价值作为投资的资本金。
5、固定资产出租收入,虚挂往来帐 固定资产出租收入属于租赁性质的劳务收入,应通过“其他业务收入”科目核算,产生对应的成本费用应在“其他业务支出”科目中核算,有的企业为了挪用固定资产出租收入,将收入直接记入“其他搪塞款”科目,而分期挂帐。
如:企业出租房屋收入200,000元,应计入“其他业务收入”,但企业却挂了“其他搪塞款”科目。将全年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80,000元和产生的其他费用18,000元全部计入“管理费用”。而不通过“其他业务支出”核算。使企业应交纳的房产税、营业税及附加税全部逃交,进而也影响了当年利润和应纳所得税。
6、固定资产高价收入,存入小金库
财务制度规定报废固定资产的残料价值和变价收入应冲减清算支出,企业为将报废的固定资产的变价收入挪作他用,收回的款项存入了企业的“小金库”。
如:某工厂经有关部门批准,报废了壹台设备,出售收回价款50000元,应冲减清算支出。企业为了为职工谋取福利,将收入作为“小金库”以个人名义存入银行。企业为了调节利润,对固定资产的盘盈、盘亏不作帐务处理。
如:企业经济效益不佳,为了调高利润,盘亏的固定资产不作帐务处理,少记了“营业外支出”,从而进步当期利润。
13、随便改高折旧方法,调节折旧计提数额
企业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一般采用平均年限法。经有关部门批准,可采用“年数总和法”和“双倍余额递法”等快速折旧法。但企业为了随便调剂成本利润,便随便转变公司应用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
如:某企业1999年1月份购入某项固定资产,原值150,000元,12月已提折旧15,000元到了第三年未经财政部门批准,企业改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多提折旧150,000元。
14、随便转变折旧率,调节成本利润
固定资产折旧率一经断定,将不能随便转变。但企业为了调节某的利润随便变更固定资产折旧率,多计或少提折旧。如:企业为了贷款需要有所盈余,企业便未经主管财政部门批准擅自降低折旧率,由本来折旧率8%改为5%,少提折旧120000元,虚增利润使得企业有些微利。
15、增长固定资产,不提折旧
财务制度规定:当年增长的固定资产在下月初开端计提折旧。有的企业为了调增利润,将应计提的折旧有意漏提。
如:某在建工程完工后,已交付应用,应及时办理竣工决算,从交付应用的下月初起计提折旧,但企业为了调增利润,有意漏提折旧,在职工宿舍5月份交付应用,但在年底办理竣工决算,少计了6个月的折旧。
16、未用固定资产(除房屋、建筑物外)提取折旧
按财务制度规定,对除房屋、建筑物外的专用固定资产不计提取折旧,但企业为了调节利润,对未应用的除房屋、建筑物外的固定资产也计提折旧。
如:某企业购机器设备原值为400,000元,年折旧率5%。当年购入价值50,000元的设备虽未应用,为了调增费用,即按该折旧率多计提折旧2500元。
17、停用的固定资产,当月不计提折旧
企业为了虚增盈利,压缩成本费用的支出,对当月停用或减少的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
如:企业为了报表上稍有盈余,对当月内停用的机器不计提折旧,从而盈利50,000元。
18、当月不应计提的,当月计提折旧
企业为了调节成本、利润,常常违规对固定资产进行折旧,如:月份新增折固定资产本应下月初计提折旧,而当月计提折旧,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报废后不再计提折旧,而仍在计提,逾龄固定资产有效期满不再计提折旧,仍在计提。
如:企业为了降低利润,当3月份投入应用的固定资产当月计提折旧13万元。
19、变卖固定资产,仍旧提取折旧
企业5月份将不需用设备卖掉,卖掉后又提了12个月的折旧35000元,虚增成本,虚减利润。20、在建工程提前报决算,多提折旧
企业为了把持当年利润实现数额,采用在建工程提前报决算,提前转入固定资产,提前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以虚增费用减少利润。
如:某房地产公司下属企业,在建工程尚未完工,利用提前报决算的方法,多提折旧50,000元,进步成本,降低了利润,在上交利润时截留了50,000元利润。
第五篇:银行存款常见的作假手法
银行存款常见的作假手法
1、擅自提现
是指财务人员在支票管理制度比较混乱,内控制度不健全的情况下,私自签发现金支票,不留存根不记账,将提取的现金据为已有。
2、出借账户
财务人员或领导利用工作之便,因为交情将账户出借他人的一种作假行为。
如:某公司财务主管的亲戚王某得到佣金8万元无法获得现金,财务主管出于交情指使出纳将王某8万元支票送入银行,并提出现金交付王某。会计科目一进一出保持平衡。
3、制造余额差额
财务人员将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故意算错,用转账支票套购商品或擅自提现等。也有的在银行存款月末试算时乘机制造余额差额。这种方法一般的人非常难以觉察,除非在作假当年核查,否则很难发现。
4、出借转账支票
会计人员利用工作之便或领导授意,非法将转账支票借与他人进行营利性业务的结算,或将空白支票作抵押进行买卖交易。
5、涂改转账支票存根日期
商业企业按税法规定一般纳税人的进项税额须在款项付讫后才可抵扣。企业为了逃避税款,在款项不足付款或不愿付款的情况下,企业领导授意财务人员用以前或以前已作抵扣下账的付款存根或未用支票存根对日期进行改动作为抵扣付款凭证,这是企业为了套取税款的一种非法的舞弊行为。
6、修改银行存款进账单日期
会计人员将以前已下账的付款进账单修改日期后作为报账的原始凭证下账。然后擅自提现进行贪污。这种作假方式主要是通过重复记账,套取现金。而账账、银行存款日记账和对账单余额总是保持一致,不易被人发现。
7、重支存款
会计人员利用实际支付款项时银行结算凭证即银行进账单回执联和有关付款凭证即支票存根分别进行下账。化一为二,一笔业务作两笔账。利用账户余额平衡原理,将银行存款日账上记载的比银行存款对账单上记载的多余金额从账户中提出,据为已有。
8、支票套物
会计人员利用职务之便签发转账支票套购物品,不保留存根不记账,将所购物品据为已有。
9、开立“黑户”截留存款
介于银行内部制度不健全,有些单位为了在经营过程中运作灵活,在正常使用的银行账户以外,以某种名义在银行开立别的账户用于收付非法款项或作为企业的小金库。
10、银行存款不入账,贪污或挪用
财务人员和业务人员常见的一种作假行为,如各种现金收入送存个人账户以“预付货款”名义将单位银行存款划到个人账户上,或“预收货款”不入账,擅自入个人账户,虚拟业务将银行存款划入个人账户。业务活动中各种回扣不上交,存入私户以便贪污或挪用。
11、转账套现
企业领导或财务人员通过利用外单位的银行存款账户为其套取现金,表面上会计处理挂往来 借:应收账款 贷:银行存款一收一付金额不变,然后外单位又以 借:银行存款贷:现金的以虚避实的方法套取现金,交于企业领导或财务人。
12、存款漏账
会计人员利用业务上的漏洞,伺机漏记银行存款,待以后有机会再从银行账上提现。这种情况多为银行代收款,银行收款后通知企业,会计隐匿收款凭证不记账的。
13、套取利息(要核算利息收入)
财务人员在制作会计凭证时,只记贷款的利息支出,不作存款的利息收入。出现了账簿与银行存款账户差额,银行存款超出账簿的金额,给财务人员造成了提现不下账机会,即作到银行账户余额平衡,又达到了套取现金的目的。
14、有意签发空头支票
企业采购时,虽然银行存款所剩无几不够付货款,但为了骗得物资以应急之用,或有些单位财务制度不健全,银行内部控制不完善,单位支票流失,致使持支票之人利用空头支票招摇撞骗,以谋私利。
15、银行多划款,企业作收入
由于银行或付款单位人员失误,将账款错划。收款企业对来路不明的款项也不主动退回,企业将这部分不属自己的款项据为已有。
16、挪用账外资金,炒股票非法获利
企业建立“黑户”,设置账外账。有权决定“小金库”的人擅自挪用资金,进行账外谋利活动。
17、多头设户,拖欠银行本息
企业越作越大,贷款越来越多,外债越积越高。业主将资金转移,销货回收率降低,收回的款项不足以支付贷款利息。
18、公款私办信用卡,损害国家利益
有些单位领导和财务人员利用职务之便,图谋方便或炫耀自己,利用公款办理私用信用卡。之后,虽然补足挪用的公款,但损害了国家利益。
19、擅自出借资金,利息收入不入账
企业资金运作较好,比较宽裕,当权者将银行存款擅自借与别人,收到利息收入,私设小金库用于不正当支出。
20、为其他单位或个人提供银行账户,收取好处费
如:李某获得设计费50 000元,因为出支票方针对单位,无奈李某借用A设计院账户,支付借用账户好处费10 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