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认真研究、科学规划,全面推进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创建活动
经验交流材料:
认真研究 科学规划
全面推进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创建活动
府谷县国土资源局(2010年12月)
今年以来,府谷县作为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创建活动试点县之一,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国土资源部门对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新要求,着力构建共同责任机制,破解保障发展、保护资源双重压力的难题,不断总结探索形成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矿产资源合理有序开发的新机制,积极参与全县宏观调控,全方位服务县域经济建设,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府谷县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府谷县地处陕晋蒙三省区接壤地带,辖8乡12镇,总人口23.05万。全县国土总面积322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22.48万亩,基本农田92.66万亩。境内矿产资源富集,特别是煤炭资源储量丰富,已探明储量200亿吨,是国家规划的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和榆林市“两区六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陕西省规划的煤电载能工业园区。
凭借良好的资源禀赋优势,2006年至2009年,府谷县各项经济指标逐年攀升,全县GDP年均增长20.8%,达到162.56亿元;财政总收入增长69.5%,达到42.03亿元;县域经济综合实力由全省第35位跃居第一,跨入“西部十强”、“全国百强县”行列,成为陕西乃至西部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
二、开展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创建活动基本情况
2010年是创建活动启动之年,按照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2010年度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创建活动的通知》精神,我县认真组织,积极部署,确立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全县中心工作,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统筹规划、整体推进”的创建活动总体思路。明确了“政府主体、国土牵头、部门联动”的创建活动工作机制。成立了国土资源集约节约模范县创建活动领导小组。编制印发了《府谷县2010年度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创建活动实施方案》。研究制订了适当、适中、适量的符合府谷县情的国土资源规划执行度、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度、煤炭资源整合强度、煤炭资源就地转化率、耕地保护效率、土地利用效率、国土资源执法效率、矿山环境恢复率等八项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指标标准体系。抽调了6名专门工作人员负责创建活动统筹协调和日常联络工作。安排了100万元经费用于创建活动日常支出。做到了机构、场所、人员、经费四落实四到位,确保了创建活动的顺利开展,力求实现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四大目标:即保护资源更加严格规范;保障发展更加持续有力;节约集约更加扎实有效;服务社会更加全面优质。
三、开展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创建活动主要做法及成效
1、加大宣传提认识。以全国土地日等纪念日为契机,举办了以“土地与转变发展方式—依法管地、节约用地”为主题的大型宣传活动和创建活动启动仪式。组织了“情系国土资源”大型文艺晚会,发放宣传资料5000余份,接受群众咨询200余人次,制作电子标语20余幅。并利用报纸、电视等多种途径进行大力宣传,进一步提高全县各界对开展创建活动重要意义的认识,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关注和践行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2、科学规划促发展。在我县修编全县经济社会中长期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修编完善了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矿产资源二次规划,充分发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宏观调控能力,统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城镇建设规划》、《能源化工基地总体规划》等相关规划,提高国土资源合理利用效率,提升产业层次,促进循环发展。
3、整合资源上规模。创建活动中,我县坚持矿业执法监察与地质测绘、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储量监管、回采率核定、采矿权登记、延续、变更以及矿山企业年检相结合,层层把关、环环相扣,实现资源的节约化开采、集约化利用。鼓励支持现有地方煤矿企业通过兼并、重组、联合等方式整合为大型集团企业。通过第一次资源整合,我县煤矿数量由132个减少到88个,减少了33.3%,总生产能力由815万吨/年提高到4835万吨/年,单井规模平均提高到54.9万吨/年以上。创建活动以来,我们继续深入整合资源,进行了第二次资源整合,使全县煤矿数量再减少10%,总生产能力再提高1000万吨/年以上,所有重组整合矿井实现后退式壁式开采,45万吨/年以上的矿井实现综合机械化采煤,逐步形成资源的整装开发,采区回采率、选矿回采率提高到80%,全面提高我县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
4、转变方式走循环。近年来,我县在取缔关闭“五小企业”,淘汰落后产能的 同时,围绕煤电化载能工业基地总体规划,配套建设了一批大型煤炭资源深度转化项目,基本形成了循环经济产业链。共关闭高能耗,高污染企业21个,腾出建设用地1280亩;整合原有的131个兰炭生产企业为18条兰炭生产线,节约用地3850亩;使全县土地利用强度总体提高了15%,资源就地转化率提高到65%以上,切实做到资源的充分利用,逐步形成企业小循环、园区中循环、全县大循环的发展格局。
5、耕地保护有实招。一是以责任促保护,着力建立政府主导、部门齐抓、社会参与的耕地保护共同责任机制,把耕地保护纳入政府、部门帽子工程,县政府与乡政府签订耕地保护目标责任书,层层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制,使各乡镇、各部门真正负起保护耕地的责任。二是以开发促保护,坚决实行耕地占补平衡机制,按照“政府引导、政策激励、多元投资、规范管理”的思路,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力度。县财政每年安排3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实施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累计净增耕地约879亩;通过政府引导、企业自主、群众自愿的模式整理土地约3600余亩;组织国土、环保、农林业、水利等相关部门对无法集中连片整理,特别是线性工程建设切割形成的零散土地,采取工程措施,在整理开发的基础上,造林、种树15.5万亩。三是以质量促保护,启动了四大农业园区建设,着力打造100个现代农业小区,发展“一村一品”、“一区一业”;着力培育特色产业,形成品牌优势,打造产加销一体化示范基地;着力推进优质高产示范基地建设,每亩产值由1000元/年提高到了3000元/亩,提高到了原来的3倍,耕地质量显著提高。四是以监管促保护,不断强化土地执法动态巡查,全面开展土地卫片执法监察工作,坚决制止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用地,坚决遏制土地等违法违规行为发生。第十次土地卫片执法检查中我县112个卫星图斑涉及的36个项目49宗违法用地均已处罚整改到位,累计罚款1278万元,党政纪处分38人,做到了既查处事,又处理人;创建活动以来,集中查处土地违法案件6起,罚款48万元,全县土地违法案件立案率达100%,结案率达95%以上,违法案件同比下降33%。
6、采取措施搞节约。一是按照“布局集中、用地集约、产业集聚”的要求,将所有新上工业项目规划进入园区,科学安排园区内各类项目建设用地的结构、布局和比例,在园区用地空间组织形式、用地结构调控、投资强度、容积率等方面下功夫,统筹考虑园区各项目道路、住宅、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用地,使规划后的园区用地较零散项目建设用地节约40%以上,工业用地投资强度从590万元/公顷的基础上提高到了650万元/公顷,提高了10.17%,单位GDP增长消耗的土地量同比减少 25%以上。二是结合资源整合,引导矿山企业对煤矿采空塌陷区、矿井废弃工业场地等进行综合治理和再利用,使我县煤矿总用地规模由原来的7920亩减少到了6480亩,节约建设用地1440亩,复垦土地1143亩。三是通过土地整理补充一批、推进三集中(生产要素向工业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村向城市集中)节约一批、加强执法收回一批、盘活存量腾出一批的“4个一批”措施盘活了一批闲置土地,腾出建设用地1580亩。四是以“城市带动、工业促动、社会联动”的“三动战略”,积极推行“政府补助、部门帮助、群众自助、社会赞助”的“四助”机制,精心实施了以“百机关单位帮百村,百工矿企业带百村”为主的新农村建设“双百”帮扶工程。近年来,工矿企业累计投入近5亿元帮建新农村,共实施采空区移民搬迁31个自然村,村民宅基地用地面积由614亩减少到了335亩,节约土地279亩,并对搬迁后闲置出的735亩土地进行了复垦,增加了耕地面积。
7、劈山填壑筑新城。由于受黄土高原沟壑纵横、山大沟深的地理地貌,以及府谷县城靠山面水的独特地理环境的制约,原有的府谷县城蜷缩在黄河岸边一个仅有6平方公里的狭长地带,老城区土地资源匮乏,可利用的建设用地相对较少。2006年我县规划了16平方公里的城市新区,在新区开发建设中,我县立足实际,创新思路,用足用活国家有关土地开发整理政策,采取边整理开发、边建设的思路,将劈山填壑开发未利用地,作为解决新区建设用地的有效途径。通过采用市场化运作模式和劈山造地、回填沟渠等方式,整理建设用地4200余亩,为我县城市建设争取了用地空间,提升了城市的承载能力。
第二篇:创建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园区实施方案
创建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园区实
施方案
创建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园区实施方案 为促进依法合理用地,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根据《市开展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创建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现结合园区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主攻项目,决战三区,凸现特色,实现跨越”总体要求,以节约集约用地为主题,以保障科学发展新机制为主线,以提升园区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和土地投入产出水平为着力点,合理控制建设用地规模,优化土地利用布局和结构,创新节约集约用地模式,加强园区节约集约用地评价考核,实现以较少的土地资源消耗保障支撑更大规模的经济增长。
二、工作目标
严格控制园区建设用地总规模,不断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和土地产出率。严格执行工业用地控制指标,防止土地粗放利用。积极盘活存量建设用地,不断提高土地资源保障发展的能力;切实加大批而未供土地消化利用力度,加快处置闲置土地,以实施园区再造工程为抓手,不断提高建设用地投资强度,单位gdp增长消耗新增建设用地量和单位固定资产投资消耗新增建设用地量明显下降,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和综合利用水平居于全市领先。
三、主要任务
深入开展闲置低效土地处置,促进土地节约利用。
开展加快闲置土地清理处置专项活动,全面查清闲置土地、低效利用土地的基本情况。明确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和任务,对区内的工业企业用地情况进行一次“综合体检”。对未按土地合同约定期限进行全部开发建设、使厂区内部分土地处于闲置状态的工业项目,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收回、收取闲置费、收取违约金等方式进行处理;对未按规划设计条件约定的容积率、建筑系数等指标进行开发建设的工业项目,采取收取违约金、责令拆除等措施予以处理;对未经批准擅自改变用途,将工业用地改作商业等其它用途的项目,根据《土地管理法》,责令其交还土地并处以罚款。推进批而未供土地消化利用。加大工作力度,消化处置工作实行园区相关职能部门牵头协调,逐宗落实批而未供土地消化利用工作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制定具体推进计划,明确各环节完成时间,切实推进批而未供土地消化利用工作。建立部门联审机制,促进结构调整。一
是健全招商项目准入审核机制,对招商引资项目,进行部门联查,投资强度小于150万元/亩的项目,不得单独供地;二是着力完善工业用地供应方式。出台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建造标准厂房,为中小企业提供生产经营场所,吸引工业地产开发商按照统一规划投资建设标准化工业厂房,搭建中小企业创业平台,为规模小、实力弱的中小企业提供厂房租赁服务,待企业发展壮大后,再通过招拍挂的方式满足企业的用地需求。加大监管力度,提高土地开发效率。建设项目供地后,国土局会同建设局每季度要到项目现场核查一次,详细记录项目施工建设情况。对未开工建设或未按设计要求完成工程进度的,督促项目单位抓紧施工;对逾期未完成施工进度,形成闲置或低效用地的,按照闲置、低效利用土地进行处置,对未达标准的项目不予竣工验收,督促其尽快整改达标,实现建成投产。完善制度建设,形成长效机制。建立完
善低效利用土地退出机制和工业企业节地挖潜机制。通过支持企业兼并重组、低效土地回购、加快存量土地流转等途径,盘活低效利用土地,提高土地使用效率。要严格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各个环节的监督、检查和执法工作,发挥联动作用,建立健全及时发现和有效制止国土资源违法行为的机制,保证节约集约各项措施的贯彻落实。要坚持国土资源的市场化配置,积极探索国土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市场化配置模式,确保后续资源的持续利用。
四、工作步骤
本次创建活动分三个阶段进行:
启动阶段。召开会议动员部署创建活动,并结合园区实际,制定实施方案,成立领导机构,落实工作任务。推进阶段。全面推进创建活动,各部门围绕实施方案,明确任务、落实责任、积极创建、加快实施,集中力量部署开展创优各项工作,要注重总结发现好经验、好做法,及时研究解决创建活动推
进过程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争取取得明显成效。积极联系新闻媒体对创建活动的进展情况、重要动态、工作经验、先进典型、实际成效等进行全面深入宣传报道。
总结阶段。认真总结在推进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方面形成的好做法、新制度、新机制以及存在的问题,召开总结大会,对创建活动进行全面总结。
五、工作要求 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各部门要统一思想,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开展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园区创建活动的重要意义,把创建活动作为贯彻落实资源节约优先战略的一项重点工程来抓,真正把思想认识和行动统一到园区管委会的决策部署上来,确保创建活动的有序展开和统筹推进。认真组织,加强领导。成立园区管委会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园区创建活动领导小组。领
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园区国土分局,负责创建活动日常工作。
整合资源,稳步推进。在创建活动中,要充分发挥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在政府主导创建活动基础上,充分利用社会各方力量和资源,采取多元化的运作方式,搭建社会化的参与平台,积极发动全社会参与,从而逐步形成从园区到街道、村,从企业到个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机制,合力推进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强化宣传,营造氛围。通过多种途径对创建活动的重大意义、重要进展、典型经验等进行宣传报道,引导社会舆论和人民群众关注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扩大创建活动的影响力。各部门要结合自身实际,充分利用社会各方资源,宣传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创建宣传活动,普及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知识,增强全社会的国土资源忧患意识和节约资源的责任意识,努力扩大创建活动影
响力,切实增进全社会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的共识。
探索创新,及时总结。坚持探索创新,从思想观念、体制机制、发展方式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尝试;在创建过程中,要充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把创建活动置于社会和群众监督指导之下,在完成创建活动有关要求的基础上,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实践,突出特色,及时总结,研究探索符合我区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新机制,为园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土地资源保障。各部门要抓住开展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园区创建活动的有利契机,紧密结合自身实际,在实施方案中确定具有自身特色的创建主题和活动载体,扎实推进创建活动开展。尤其要结合正在开展的闲置建设用地集中清理处置专项活动,抓好消化利用批而未供土地、清理处置闲置土地、盘活存量建设用地等工作,实现重点突破,有序推进创建活动。
第三篇:陕西省府谷县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创建活动总结材料
陕西省府谷县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创建活动总结材料
立足县情 因地制宜
积极探索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新机制
府谷县地处陕晋蒙三省区接壤地带,全县国土总面积3229平方公里,辖15镇,总人口23.05万,人均耕地面积1.28公顷,属典型的黄土丘陵沟壑区。县境内矿产资源富集,全县含煤面积1600平方公里,已探明储量200亿吨。“十一五”以来,全县经济和社会事业快速发展,县域综合实力大幅提升。2010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65.97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14亿元,完成财政总收入63.59亿元,完成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7.6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41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786元,综合实力连续两年位居第一,进入西部十强县和全国百强县行列。成为陕西乃至全国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2010年,府谷被国土资源部确定为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创建活动试点县。创建活动开展以来,我县认真落实国家土地法律法规和政策,按照创建要求,结合县域实际,积极探索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有效途径和模式,切实加大土地监管力度,国土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创建活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创建活动主要做法
(一)理清思路定目标。开展创建活动以来,我县确立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统筹规划、因地制宜、改革创新、整体推 1
进,边试点、边完善的创建活动总体思路;明确了保护资源更加严格规范,保障发展更加持续有力,节约集约更加符合县情,努力建成全国节约集约模范县的目标任务。
(二)强化责任抓落实。明确了“政府主体、国土牵头、部门联动”的创建活动工作机制;将创建活动纳入政府工作日常管理和考核体系,把创建活动与各有关部门和乡镇的年终考核、干部提拔任免结合起来,制定了《府谷县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创建活动目标任务考核办法》;成立了以县政府副县长任组长,政府办主任、国土资源局局长任副组长,发改、能源等24个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国土资源集约节约模范县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县政府下拨100万元经费用于创建活动日常支出,做到了机构、场所、人员、经费四落实、四到位,推动了创建活动顺利开展。
(三)科学合理编方案。制定并印发了《府谷县2010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创建活动实施方案》,明确了创建活动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指标体系、工作措施、阶段安排和工作步骤。根据创建活动需要,制定了土地和矿产资源节约集约利用9项管理制度。研究制订了适当、适中、适量的符合县情的国土资源节约集约8项指标标准体系,有效指导全县创建活动。
(四)加大宣传造声势。在第20个全国土地日,举办了以“土地与转变发展方式—依法管地、节约用地”为主题的大型宣传活动和创建活动启动仪式;组织了“情系国土资源”大型文艺晚会,发放宣传资料5000余份,接受群众咨询200余人次,制作电子标语20余幅。通过报纸、电视等多种途径大力宣传开展创建活动的 2
重大意义,引导人民群众关注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提高了全县各界对开展创建活动的认识,扩大了创建活动影响力。
取得的成效和形成的机制
(一)规划“七区八园”,实现节约集约用地。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按照“布局集中、产业集聚、用地集约”的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宏观调控能力,规划建设了总面积近100平方公里的“四大工业集中区、八个兰炭产业园、三个工业小区”。以“七区八园”为载体,积极引进大型企业集团,鼓励扶持地方工业优化升级,进入园区初步形成了煤转电、煤化工、煤电载能并驾齐驱的新型工业化发展格局。工业向园区集中,提高了生产规模,提升了产业层次,促进了循环发展,工业总产值以年均63%的速度增长,2010年工业增加值达到223.79亿元。同时有效节约了用地面积,提高了用地效率,土地利用投资强度在500万元/公顷的基础上提高到了700万元/公顷,单位GDP增长消耗的土地量同比减少25%以上,节约用地约20平方公里,单位土地利用效率提高了约25%,实现了工业增产增值与用地节约集约的“双赢”。
(二)推进“两轮”整合,煤炭产业优化升级。按照大型化、规模化、现代化的要求,全面推进煤炭资源整合和煤炭企业兼并重组。通过第一轮煤炭资源整合,将全县132个煤矿整合成88个,生产能力由815万吨/年提高到4835万吨/年。去年底,结合创建活动,我们又进行了第二轮煤炭资源整合,全县煤矿数量又减少了10%,总生产能力又提高了1000万吨/年以上。同时将现有煤矿 3
通过兼并、重组、联合等方式整合为18个大型集团企业,总生产能力提高到6415万吨。所有重组整合矿井实现了后退式壁式开采,45万吨/年以上的矿井实现了综合机械化采煤。通过资源整合重组,一方面,提高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避免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另一方面,通过充分合理再利用原有废弃工业场地,使煤矿总用地规模由原来的7920亩减少到了6000亩,节约建设用地约2000亩,同时对煤矿采空塌陷区及整合搬迁置换矿井废弃工业场地进行复垦治理,腾出了建设用地1400余亩。
(三)实施“3333“模式,促进集约循环发展。按照“关小上大、淘汰落后、产业升级、扩能增效、循环发展”的思路,我县采取“三关闭、三培植、三转变、三集约”的“3333”模式,取缔关闭耗能高、污染大、占地散的五小企业,培植一批大型煤炭资源深度转化项目、综合利用项目和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实现了布局上由分散向集中、产业上由单一向多元、经营上由个体向组团转变,做到了土地利用集约、矿产资源集约、生产要素集约。近年来,投资10.64亿元,取缔关闭电石、水泥、硅钙等高能耗、高污染“五小企业”552户;整合小规模企业,建设了3个工业小区,节约并腾出建设用地1800余亩;将原来零散的131个兰炭生产企业整合为18条兰炭生产线,集中在8个产业园,较之前节约用地3850亩,土地利用强度较之前提高了15%以上,矿产资源就地转化率提高到65%以上。
(四)、实行“四位一体”,保护耕地落到实处。全面实施了“以责任促保护、以整治促保护、以质量促保护、以监管促保护”四 4
位一体的耕地保护工程;实施卫片执法和节约集约“双管齐下”的耕地保护措施,形成了政府主导、国土牵头、部门齐抓、社会参与的耕地保护共同责任机制、耕地保护“约谈问责”机制、土地督察预警机制和动态巡查制度。县财政每年安排3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实施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两年累计净增耕地约879亩;累计投入4亿元对无法集中连片整理,特别是线性工程建设切割形成的零散土地,在采取工程措施整理开发的基础上,五年共造林、种树48.3万亩,绿化干线公路260公里,绿化荒山13万亩,全县林草覆盖率达到53%,被评为“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县”;按照政府引导、企业自主、群众自愿、社会参与的模式开发整理土地3600余亩,建设基本农田17980亩,完成农综开发小流域治理2.7万亩;启动了四大农业园区、“五个万亩”基地、100个现代农业小区和34个重点新农村建设,去年完成粮食播种面积55万亩,日光温室和蔬菜大棚面积达到1600亩,增产3.4%;改造中低产田和口粮田约14600余亩,较普通大田平均增产约28%。实现了耕地保护、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五)实施“双百”工程,发挥“联动多赢”效应。近年来,我县坚持实施“城市带动、工业促动、社会联动”的“三动战略”,创造性地提出了以“百机关单位帮百村,百工矿企业带百村”的“双百”帮扶工程。一方面,加大以工哺农、以城带乡力度,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五年累计落实帮建资金9.09亿元,实施项目832个,培植农业龙头企业18户,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6年的2500元增长到去年的7780元;开发重点村174个,5
完成21个村1006户5022人的移民搬迁任务,节约用地480亩。另一方面,坚持以资源换资本,以资本促发展的原则,引导矿山企业“以煤补农”、“回报社会”,积极开展矿区新农村建设。五年来矿山企业累计投资7.5亿元,对7个乡镇31个矿区村庄2465户8000余人进行了整村搬迁;在新农村实施围河造田工程,规划种养殖业、高效农业示范区和农副产品加工厂等“三农”服务实施区,形成了矿区新农村成种、养、加、销一体化农业循环产业链。矿区新农村建设改善了矿区生态环境,解放了旧村庄下面的煤炭资源,节约了用地面积,使农民的生产生活水平得到提升,形成了农民、企业、政府“多赢”的格局。
(六)劈山填沟造地,拓展城市空间。府谷县城地处黄河中上游峡谷地带,在仅4平方公里旧城区居住着近13万人,“大工业、小县城”的矛盾日渐凸显。由于老城区土地资源匮乏,旧城改造缺乏腾挪空间,为拉大城市主体框架,拓展城市空间,我县高起点、高标准规划了能容纳8万人16平方公里的县城新区。由于新区自然立地条件差,90%的土地属荒山荒沟,可利用的建设用地相对较少。新区启动建设以来,我县立足实际,将控制区域内不可利用的荒山石沟,通过劈山造地、回填沟渠沟壑等方式整理成建设用地。目前已累计投资18亿元,开挖山体8座、回填沟渠4条,动用土石方2800万立方米,开发整理土地5000余亩。新区开发建设的全面启动,拓展了城市空间,节约集约了用地,为山区城市建设创出了一条新路。
下一步工作计划
预计“十二五”期间,我县建设用地需求将达到6.5—7万亩,实际用地指标每年只有3000亩左右,资源需求刚性上升,资源供给刚性制约的矛盾十分严重。下一步,我县将以完善节约集约利用资源的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为目标,以创建活动为抓手,以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基础,从府谷的特殊立地条件和土地开发利用实际出发,在保证“耕地总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的基础上,更深层次的探索符合我县的节约集约用地模式和机制,积极实施以“四大区域功能”为特征的差别化土地利用管理模式。具体做法是:
(一)“城镇工业建设区”。
依据新一轮《府谷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府谷县将形成“一体三线四区八园”的城镇建设用地空间体系结构。一体即中心城镇府谷镇;三线即府店公路沿线、府准公路沿线和黄河沿线;四区即清水川、皇甫川、庙沟门、郭家湾四个工业集中区;八园即八个兰炭产业园。在“城镇建设区”内,我们严控建设用地增量,开展土地节约集约调查与评价,针对工业用地、城镇用地建立不同的集约评价指标体系;健全节约集约用地市场机制,建立工业用地退出机制,探索工业项目弹性供地政策,完善工业用地标准,制定工业项目用地准入制度;实施城镇用地综合改造,大力开展旧城区和城中村改造,加大对城镇闲置土地的清查和盘活;鼓励企业挖掘内涵用地潜力,推动工业向园区集中,最大限度地提高 7
土地利用效率。
(二)“基本农田保护区”。在规划的基本农田保护区内,编制实施土地综合整治工程,强力推进中低产田改造、农业机械化和设施农业发展,努力构筑现代农业生产体系、服务体系和保障体系;加快建设四大农业园区、五个万亩基地和100个现代农业小区,确保122.48万亩耕地和92.66万亩基本农田面积不减少、质量有提高;积极实施“东治川 南治山 西搬迁”发展战略,大力开展拦河改道、引黄入川、引水上山、提防工程、围河造地、流域综合治理,年内建成淤地坝78座,淤地1.6万亩,新增川台地4万亩;制定基本农田保护补偿实施办法,拿出部分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和5%的土地出让金,对承担耕地保护任务重、基本农田保护数量多的农户或集体经济组织给予直接的经济补偿,有效提高农村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的积极性。
(三)“生态脆弱区”。在规划的生态脆弱区内,建立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和长效生态补偿机制,编制并实施生态脆弱区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规划,以保护和建设工业园区、城镇周边、矿区、公路整体环境为重点,采取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加大黄土丘陵沟壑区尤其是煤炭采空塌陷区的水土保持,全面推进防治水土流失、涵养水源、绿化环境等工作,严禁进行与生态环境保护无关的开发建设活动,原有各种生产、开发活动应逐步退出,逐步实现水源治理生态化、道路治理景观化、河道治理生物化、小流域治理综合化、复垦治理效益化和生活小区园林 8
化。预计“十二五”期间,政府每年绿化资金不低于1亿元,面积不少于16万亩,着力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滨河生态宜居名城,努力实现绿色府谷建设目标。
(四)“资源开发集中区”。在规划的资源开发集中区,继续加大煤炭资源整合重组力度,不断引进先进技术服务、生产工艺和管理模式,鼓励中、省煤炭企业参股整合开展矿井建设和生产活动,淘汰30万吨以下矿井,建成18家大型煤矿企业集团,全面提高资源回采率和综合利用率。要以煤炭资源为龙头,重点支持煤电转化、煤转化工、煤电向载能工业品转化等资源深度转化项目,推动产业升级和循环发展。要以建设绿色矿山为依托,全面实施资源“开采、治理、监管”三同时制度,认真落实“一矿一企”治理“一山一沟”政策,健全完善矿区生态补偿机制,加强矿区环境治理和土地复垦,要坚决控制资源开发建设占地、毁地,努力实现资源开发、土地利用、环境治理“多赢”效果。
政策建议
围绕我县建设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以创建活动为契机,按照“严格审批、局部试点、封闭运行、风险可控”的原则,在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的基础上,坚持规划调控、指标控制、督察监管、责任考核、备案的模式,鼓励和支持我县在国土节约集约机制制度改革创新方面先行先试,实现土地利用区域功能效益最大化,真正把创建活动推向新的制高点。
一是建议依据县域经济发展规模以及GDP增长速度和比率,9
按照《2011年全国土地利用计划》文件精神,适度倾斜我县建设用地指标,或在安排土地计划时适当扩大利用荒山、荒沟等未利用地的指标。
二是在城镇规划区,建立重点建设项目用地快速审批通道,对报国务院审批的建设项目,按照特事特办的原则,进一步缩短审批周期,提高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和审批效率。对国家和省级重点建设项目控制性工程、有工期要求急需开工的工程,可向上级国土部门申请办理先行用地。
三是在城镇建设区内,鼓励和支持各类建设项目利用国有未利用地,项目建设用地不纳入土地利用计划管理,由省政府按照审批权限直接审批用地;涉及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的,可以边建设边报批,按用地审批权限办理用地手续;涉及占用耕地的,可以边占边补。
四是在新区建设区(城镇建设区),鼓励和支持将控制区域内的荒山荒沟等未利用地等,通过劈山造地整理成建设用地。不列入建设用地总规模,纳入未利用地计划管理,将审批权限下放的地方政府。
五是在城镇建设区和资源开发区,鼓励按照“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方式,对废弃工业场地和“空心村”进行土地整治,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同时在符合规划的区域内置换工业用地,实现“工业用地县内动态平衡”。
六是在资源开发区,资源整合建设项目在完成废弃工业场地 10
和采空塌陷区复垦治理,做好农民补偿的前提下,探索以租赁方式和以地入股供地模式。
七是在生态脆弱区,国有荒山、荒地等未利用地从事造林、种草等生态建设或农牧业综合开发项目,探索以划拨方式提供用地。
第四篇:xxx创建全市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镇活动实施方案
xxx创建全市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镇活动实施方案
为开展好创建活动,根据《xx市创建全国国土资源集约节约模范县(市)活动实施方案》(xx政办发(xxxx)xx号)的要求,结合我镇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国土资源工作的方针政策,把节约集约作为国土资源改革创新的主线,不断完善构建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新机制;把创建活动作为以资源利用结构调整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以资源利用方式转变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有力抓手,发挥资源节约集约再转方式·调结构中的作用;在创建活动中,不断总结推广集约节约好经验·好做法,探索矿产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新机制,使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切实提高我镇的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水平,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二、工作目标
今年是国土资源部在全国开展创建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活动的启动之年,要严格按照xxx市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创建活动要求,制定创建活动指标标准体系,探索矿产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新制度·新机制,狠抓落实,全面完成各项创建任务。
三、工作重点
(一)制定工作方案。及时研究制定创建全市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镇活动工作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及早安排部署,认真抓好落实,形成创建活动的工作制度·工作程序和工作机制。
(二)制定工作指标。根据创建要求,制定《xx镇创建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镇活动工作指标》,从体制机制建设·管理制度执行·矿产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及“一票否决”指标等方面,设置指标标准体系框架,严格按照指标要求认真抓好落实。
(三)提高利用水平。进一步深化矿产资源开发整合,调整矿产开发结构,推动产业升级,促进资源高效开发利用。
1、优化勘查开发布局。进一步提高矿产资源勘查·开发规模集约化程度,发挥矿产资源的规模效益。
2、提升科技水平。增强现代科技管矿意识,全面推广饰面石材轮锯开采·露天矿山中深孔爆破·金属矿山胶结充填·煤矿矸石似膏体充填开采等新技术·新工艺,加强“数字矿山”建设,提高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
3、改善矿山安全生产状态。提高矿山开采规模和技术装备水平,加大对矿山开采引发的地质灾害和安全隐患的治理力度,减少安全隐患。
4、加快绿色矿山建设步伐。落实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制度,矿山废弃物得到妥善处置,污染物集中处理并达标排放,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进一步得到防控。
5、建立长效机制。建立以规划为龙头·矿业权管理为核心·准入制度为引导·矿业权计划投放为调节的矿业权管理制度体系,加强部门合作·上下联动,及时查处各类矿产资源违法行为,共同推进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长效机制的贯彻落实。
(四)规范资料管理。根据xx市矿产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创建活动考核指标的要求,做好创建活动资料的搜集·汇总·建档和申报迎检工作。
四、方法步骤
这次创建活动自8月初开始,12月迎接xx市验收,分为四个阶段进行。
(一)安排部署阶段(8月初~8月中旬)。成立xx镇创建全市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镇活动领导小组,制定活动实施方案,拟定工作制度,出台创建指标体系,报xx市创建活动办
公室。加大宣传力度,召开专题动员会进行安排部署,签订目标责任书,启动创建活动,形成强大声势。
(二)强力推进阶段(8月下旬~9月中旬)。贯彻落实创建活动工作方案,结合“双保工程”和矿产资源整合工作安排,对照《xx镇创建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镇活动指标标准体系》查问题找差距,认真归纳分析,限期整改提高。采取调查研究·检查督导·跟踪采访报道等方式,研究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新机制,总结创建活动中的做法和经验,形成试点工作总结并报送市创建活动办公室,迎接初步测评。
(三)自查申报阶段(9月下旬~10月底)。对照实施方案,做好各类资料搜集·汇总和建档工作,录制创建活动专题报告片,形成总结材料,组织对上申报。
(四)迎接验收阶段(11月~12月)。准备好迎接现场,迎接市政府检查验收,确保一次性通过。
五、部门分工
为落实责任,建立“镇政府统一领导·相关部门联动·各企业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确保圆满完成创建活动的各项任务。
1、国土所。负责牵头协调相关部门制定创建活动实施方案,提出工作方案和创建活动指标体系标准。履行矿产资源勘察、矿产开发监督管理职责,对重点矿区和重点矿种的勘察·开采活动进行巡查。督促有关单位做好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工作。及时发现并制止各类违法行为。做好创建活动总结,迎接上级检查验收。
2、派出所。坚强对爆破物品的生产·销售·储存·购买·运输和使用管理,严把“许可证”发放关,对违法违规供应爆破物品或提供爆破服务的行为严肃处理,及时办理有关部门依法移交的案件。
3、财政所。落实创建活动和深化矿产资源整合工作的专项资金,负责监督检查矿产资源节约集约模范镇创建活动过程中各项资金的使用工作。
4、安全办。依法行使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职责,对镇·各单位贯彻执行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负责非煤矿山安全生产的监督检查。
5、村镇建设办公室。负责对已批准的矿山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落实情况的监管,依法查处造成污染·不符合环保要求的独立洗(选)矿场(点)。
6、工商所。严格企业注册登记的前置条件,对没有采矿登记管理机关划定范围的批复文件、证件的,不予办理企业法人登记;严厉查处无照生产经营行为,并以法扣押有关生产经营设备。
7、统计站。负责全镇矿业经济活动的指标统计工作,提供创建活动需要的数据资料,把创建活动指标纳入统计年鉴。
8、广播站。负责制定宣传工作方案,加强组织策划,利用主流媒体,开展创建活动的系列报道,大力宣传创建活动的必要性、紧迫性和重要性,做好创建工作中典型做法、模式、经验的宣传报道。
9、供电所。依法保障合法矿山企业的正常用电,禁止向无合法手续的矿山供电,对关闭的矿山企业除保留生活保障用电外,拆除其他供电设施,10、各村(居)。负责辖区内小型建材矿山的监管、整合工作,负责对辖区内开采矿山、勘查项目、独立选(洗)厂的排查清理工作,组织对辖区内矿山地质环境的治理恢复工作,依法打击无证开采等违法违规行为。
各单位在做好上述各项工作的基础上,要认真做好相关资料的收集和台帐整理建档工作,及时完成市创建领导小组下达的其他各项任务。
六、主要措施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创建活动的重要性。创建全市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镇,是贯彻落实国土资源基本国策的长远要求,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实现转方式调结构的现实要求。各村(居)、各有关部门以及各矿山企业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大力度,扎扎实实做好每一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创建目标。
(二)强化领导,推进创建活动深入开展。为搞好这次创建活动,镇政府成立镇长任组长,镇党政办、国土所、财政所、派出所等有关单位负责人任成员的领导小组,负责这次创建活动的组织领导、安排部署、督导检查和总结验收等工作,研究处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在国土所设立办公室,抽调专人具体负责,重点做好创建活动实施方案、指标标准体系的制定,部门协调、督察调度以及材料总结、迎接上级检查验收等工作。
(三)落实责任,确保完成各项创建任务。各村(居)、各有关部门以及各矿山企业,要按照《责任书》和工作分工,认真研究制定本单位的工作实施方案。要把创建活动列入目标考核体系,制定考核标准,奖惩兑现到位。各部门要各司其责,通力合作,做到责任到位、投入到位、措施到位,集中力量打好攻坚战,确保按时保质完成各项创建任务。
(四)完善制度,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一要建立公告制度,将开展创建活动的指标标准体系、操作程序和动态管理措施及时向社会公告。二要建立督导制度。对达不到创建活动要求的矿山企业实行挂牌督办限期整改达标,对符合创建活动指标要求的加强监管,体改创建水平。三要建立委托评价制度。在自测的基础上,委托评价机构对软性指标和不易测量的指标进行专业测定,确保工作质量。
(五)广泛宣传,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集中搞好创建活动的系列报道,是创建活动的必要性、紧迫性和重要性等深入人心,引导动员全民参与、齐心合力抓好落实。要总结推广创建活动中好的经验做法、管理模式,形成全民节约集约利用矿产资源意识,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附:xx镇创建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镇活动领导小组名单
第五篇:望谟县国土资源局关于开展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创建活动宣传方案
望谟县国土资源局关于开展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创建活动
宣传方案
根据国土资源部、省国土资源厅、黔西南州国土资源局关于开展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创建工作的相关文件精神及《国土资源部关于报送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创建活动工作进展情况及相关材料的通知》的具体要求,为做好我县创建工作,通过宣传调动全社会参与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发展的积极性,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落实中央对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新要求,把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作为国土资源改革创新的主线,不断完善保护资源和保障科学发展的新机制;把创建活动作为以资源利用结构调整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以资源利用方式转变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有力抓手,发挥资源节约集约在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中的作用;在创建活动中,总结推广节约集约好经验、好做法,探索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新机制,使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成为各乡镇、各部门的自觉行动和社会的共识,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二、目标及任务
广泛深入宣传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创建活动的任务、意义和工作内容,提高各级政府、部门参与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的积极性;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对模范县创建工作的理解与配合,营造重视、支持节约集约发展的舆论环境;促进社会各界对国土资源工作的关注,形成全社会对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既积极支持又敢于监督的氛围,保证节约集约成为破解资源供求矛盾的有利途径。
三、主题与内容
(一)宣传党中央、国务院宏观经济政策;宣传国土资源面临的形势;宣传经济发展和保护资源的重要意义。
(二)宣传徐绍史部长关于创建活动讲话的重要精神、国土资源部关于创建活动的重大部署和活动安排。
(三)宣传深入开展创建活动的工作要求。宣传创建活动的指导思想、总体布局、主要目标、工作安排、工作任务、工作要求等;做好各级创建领导小组各类会议、调研情况的宣传;做好启动、推进、总结三个阶段的宣传。
(四)宣传深入开展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创建活动中涌现的先进典型。宣传基层政府和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在创建活动中好经验和好做法,为全市创建活动的开展提供好的借鉴和启发。
(五)宣传深入开展创建活动取得的实际效果。宣传创建活动进展情况和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大力宣传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对推动实践科学发展观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四、宣传方式
充分利用当地电视、广播、报刊、互联网等主流媒体,通过新闻报道、宣传展板、理论探讨、经验交流等方式广泛深入的宣传创建工作的方方面面。
五、组织实施
各创建活动宣传工作在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按照统一部署、同步宣传、各负其责的原则组织开展;相关科室要按照活动方案的要求,组织开展宣传工作,确定宣传内容、拟定宣传口号、编印宣传图册等。
六、工作安排
全县创建活动宣传工作从2011年9月开始,持续到创建工作结束,具体安排如下:
(一)新闻宣传
联系新闻媒体对创建活动的进展情况、重要动态、工作经验、先进典型、实际成效等进行宣传报道。
(二)社会宣传
充分利用赶集天和各项纪念日宣传活动,通过宣传车辆广播、街头散发传单、公益广告等形式对创建活动集中进行宣传报道,扩大创建活动的社会影响力。
(三)网络宣传
在各级政府或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外网开辟节约集约专栏,及时发布当地创建活动的文件、方案、部署、要求,刊登创建的活动动态,扩大网络宣传的覆盖面。
(四)信息报送
各站所、科室要积极撰写、发布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创建活动动态信息,侧重发布各自创建工作中的进展情况、好的做法经验、遇到的问题、工作建议等,扩大创建活动在国土资源系统内的经验交流和信息共享。
七、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国土资源部开展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区)创建活动是面对当前发展现状的明智之举和形势所需,要提高对此项宣传的认识,加强对宣传工作的领导,切实抓好活动的开展。
(二)突出主题,抓出特色。
要突出“节约集约”的宣传主题和创建活动内容,在形式、内容上抓出特色。
(三)注重服务,讲求实效。
创建宣传活动同时要注重“积极主动服务、严格规范管理”的核心,将树立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的理念作为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一一年九月十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