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答案(高放).
一.如何评价空想社会主义的积极贡献及其历史局限性? 历史局限性: 1 空想社会主义忽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崇拜幸运的偶然性, 宣扬天才论和 英雄史观。空想社会主义看不到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无产阶级群众的力量, 因而始终 没能找到改造现代社会的物质力量。空想社会主义者离开阶级斗争去设计、谈论和实践社会主义, 他们的设想 便成空话,他们的实践活动也充满幼稚的思想。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理论基础是理论原性, 他们的社会主义是从道德情感出 发的社会主义。缺乏科学性。
积极贡献: 1 空想社会主义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发展历史体现了社会主义思想与时 俱进的品格。在那个时代,揭示和论证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思想来源。对未来社会的设想, 包含 着趋向历史唯物主义的合理因素和许多精辟的思想及论证, 为科学社会主义的诞 生准备了条件。
二.如何认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1人类社会从资本主义发展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是一个客观的、自然的历 史进程。马克思和恩格斯分析了整个人类的发展历史, 他们把生产方式的变革作 为考查社会变迁与进步的基本范畴。社会形态的变革和更替是一个自然的过程, 资本主义必然会被社会主义所代替。
2,人类社会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进化必须经过工人阶级和 人民大众自觉的长期的斗争才能实现。所谓的社会过渡并不是说不经过人的努力 自然而然的实现的。人民群众和工人阶级在历史规律的支配下团结一切可以团结 的力量,有目标有策略的坚持斗争,必定能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3,人类社会从资本主义发展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是实现人的解放。科学 社会主义明确的吧扬弃资本主义私有制, 实现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作为自己的目 标。
4,人类社会从资本主义发展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必须要有社会主义、共 产主义政党的领导。能否建立一个自觉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政党来正确的领导 工人阶级和人民大众的斗争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事业成败的关键。
5,人类社会从资本主义发展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 必须掌握政权。无产阶级掌握政权才能运用国家力量对资本主义进行根本性的改 造同时对社会主义社会进行奠基性建设。
6, 人类社会从资本主义发展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 , 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 掌握政权后, 还要经历几个历史阶段才能逐步建成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马克思 和恩克斯认为无产阶级掌权后将经历三个历史阶段:过度时期, 共产主义社会第 一阶段和高级阶段。
科学社会主义的六个原则是有机统一、缺一不可的是必须遵循,不可背离, 少有例外,长久有效但又不可过时的但这些原则又是与时俱进,不断丰富的。三.战时共产主义向新经济政策转变为我们提供了哪些启示? ①要重视市场作用。承认和利用商品货币关系, 承认和利用市场的积极作用, 实现从产品生产向商品生产的转变, 才能在工业和农业之间建立正常的联系, 活 跃农业,振兴工业,建立起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
②要重视各种经济成分的作用。1921年起实行租让制和租借制,还主张重 视发展合作制,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同时存在,互相促进,经济繁荣,是落后国家 逐步实现社会注意的真正便捷之路。
③要坚持并改善党的领导。要从严治党, 注意纯洁党的组织, 为了适应党的 中心任务即搞好经济建设的要求, 党要改变领导方式, 党政之间应有各自的职权 范围。
④要改革集权体制,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列宁非常关心在党和国家 领带核心内建立有效的分权制度和监督制度, 把着眼点放在加强监督和建设社会 主义民主政治上,强调要让工农群众参与和监督国家事务。
要客观地估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复杂性和阶段性;社会主义要有雄厚的 物质基础;利用商品和货币的关系;通过合作制引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正 确看待和利用资本主义;有步骤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反对官僚主义;加强执 政党建设,改善党的领导。
四.试述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历史成就、基本特征和重大弊病。
1、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历史成就
(1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工业化的新路,第一次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 的优越性。
(2取得了卫国战争的伟大胜利,促进了世界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
2、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特点
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基本特征是过度集权, 表现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 对外关系等诸多方面。
(1政治方面的表现
第一,过度集权的党和国家领导体制。
第二,自上而下的干部任命制。第三,软弱而低效的监督机制。第四,地位特殊的国家安全机关。(2经济方面的表现
第一,过度集中的全民所有制的国家所有制。第二,过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第三,过度集中的部门管理体制。
第四,过分强调行政手段的管理经济方法。第五,过分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军事工业。(3思想文化方面的表现
第一,文化团体国家化。(过度集中的思想文化管理体制
第二,领袖言论神圣化。(斯大林言论成为真理与错误的惟一标准 第三,公共舆论一体化。
(4对外关系方面的表现
第一,大国主义和大党主义。(闭关锁国
第二, 热战中战胜德、日法西斯后, 转向与美国为首的世界资本主义阵营实 行冷战对峙。
第三,大力推广苏联社会主义模式。
3、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弊病
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重大弊病主要表现在一下四个方面:(1 政治上过度集权,缺少民主与法治。(2 经济上管得过死,缺少效率与效益。(3 思想文化上管得过严,缺少独立与自由。(4 对外关系中输出革命,盛行大党主义和大国主义。(5 斯大林模式还培植了一个党政军高薪官僚特权集团。
斯大林模式的五大弊病是十月革命后列宁开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工业化新 路变成了歧路, 而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这条歧路还延伸到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五.如何认识社会主义苏联模式失败的根本原因和历史教训? 苏联东欧的剧变, 给各国共产党人和世界人民留下许多值得深思的问题。苏 东剧变只是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失败和灭亡, 它并不能改变资本主义必然发展到 社会主义的社会发展规律, 我们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苏 联东欧的剧变,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1、社会主义苏联模式失败的根本原因
(一社会主义苏联模式失败的原因之一:原有苏联模式积弊太深
第一,苏共长期奉行“左”的指导思想和路线,在苏联形成了一套高度集中 的经济体制模式, 严重违背了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这是苏共败亡的根本原因 之一。
第二,苏共党内长期以来严重的教条主义,在苏联形成了僵化、封闭、保守 的思想文化模式, 背离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是苏共败亡的一条极为重要的 原因。
第三,缺乏民主,破坏法制,极大地损害了社会主义的声誉
第四, 苏共长期忽视民主政治建设, 在苏联形成了一套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模式并衍生出一个官僚特权阶层, 使党严重脱离群众, 逐渐失去广大人民群众的 信任。这是苏共失败的又一根本原因。
(二社会主义苏联模式失败的原因之二:戈尔巴乔夫错误的改革路线 要“根本改造整个社会大厦: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把民主化、公开性 和多元论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三大要素;在党的地位和作用上, 放弃苏共对国家 的领导权,实行多党制;在政治体制上,实行议会制和总统制,从“全部权力归 苏维埃”转为实行西方“三权分立”政体;在经济体制上,赞同以私有制为基础 的自由市场经济;在国家结构上, 走向主权国家的革新联盟;在社会发展总目标 上,走向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三社会主义苏联模式失败的原因之三:西方从外部推行和平演变战略 西方长期宣扬的多党平等竞争、轮流执政的那种多党制在和平演变中起了重 要的突破作用。它是针对社会主义国家一党制、缺少党内民主的弊病而起作用的。
2、社会主义苏联模式失败的历史教训
第一,要警惕右的,但主要是坚决彻底纠正“左”的错误。
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主要弊病, 是 “左” 的教条主义与封建专制主义残余相 结合所形成的保守僵化的理论观念、过度集权的具体体制和急于求成的基本路 线。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必须要彻底消除、根治“左”的流毒,遏制右的抬头,坚 持正确的思想路线。
第二,改革必须坚持并发展科学社会主义。
首先, 改革要把握正确的方向, 在理论上坚持并发展科学社会主义, 认清不 发达国家实现社会主义的特殊规律;其次,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相 互关系;最后,正确对待共产党的历史和社会主义实践。
第三,要警惕帝国主义的和平演变。
社会主义国家要防止被西方黑哦能够演变过去,就必须加快发展新科技革 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与自由。发展共产党党内民主, 发展人民民主,得到人民群众的切实拥护。
六.试述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探索的主要 成果 答:中国自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端正党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路线以来,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第一, 毛泽东思想是科学社会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理论形态, 使中国开始摆 脱苏联模式的影响,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提花了宝贵的经验。第二 , 邓小平理论是科学社会主义中国化的第二个理论形态和成果。它回答 了“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么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 第一次比较系统性地 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等一系列基本问题, 指导了党制定社会主义初级 阶段的基本路线,并取得成就。
第三,“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正是根据国内外的变化作出的新论断,是对 马克思的新发展, 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第三阶段主要成果, 标志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在 21世纪又跨出了重要的一步。
第四, 十六大以来, 我国领导人立足国情和总结了国内外的发展经验, 适应 新的发展而提出了科学发展观, 坚持以人为本, 加强五个统筹, 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对当代中国与世界的进步和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 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 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 它是在新的历史条件和时代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和中国 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是党的几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进行艰苦探索的结晶, 是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七.试述当今社会主义国家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和亟待解决的共 同问题。
(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 当今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对当代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新认识、新发展, 大体上有以下八个方面:
1、在本国社会主义究竟处于什么样的发展阶段问题上, 当今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都有清醒的认识, 认为本国的社会主义仍然是不发达 的社会主义。
2、关于当代社会主义发展模式问题,当今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 普遍认为,当代社会主义是发展道路多样化、发展模式多样化的社会主义。
3、在国家发展战略问题上, 当今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主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完 成抛弃了过去以阶级斗争或政治斗争为纲的错误做法。
4、在所有制与分配制结 构问题上, 当今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大都坚持以公有制与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 种经济成分与分配方式并存的多元化结构。
5、在资源配置方式问题上,当今大 多数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 强调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 实现了思想 观念与当代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突破。
6、在如何认识当代社会主义与当代 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问题上,当今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在强调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同时, 也主张同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友好的合作关系, 为社会主义建设 事业服务。
7、在如何进行社会主义改革问题上,当今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在 一些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上取得共识,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8、在治国理念 与方略上, 当代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认识到了“依法治国”的重要性, 社会管 理体制开始由过去的人治转为现在的法治。
(二亟待解决的十个问题:
1、坚定不移地贯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 如何实现政治与经济的统一, 如何正确处理客观存在的阶级矛盾问题?
2、在共产党一党执政(民主党派参政 的条件下,如何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3、在进行重大社会变革的情况下,如何正 确对待历史?
4、在发展私有经济的条件下,如何坚持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和公 有经济的主体地位?
5、在发展市场经济(商品经济的条件下,如何坚持社会 主义?
6、在各种思潮竞相出台并极力扩张各自影响的情况下,如何坚持马克思 主义的指导地位?
7、在依法治国的条件下, 如何加强道德建设?
8、在需要开展 反倾向斗争的时候,如何准备地把握反倾向斗争的重点、范围和力度?
9、在美 国帝国主义推行独霸世界的全球战略下, 如何维护国家的独立、统一和安全?
10、在新世界、新形势下, 如何正确、全面把握和贯彻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 路线? 八.试述全球化的基本特征及其与世界社会主义前景的关系。
答案:全球化是 20世纪 80年代以来在世界范围日益凸现的新现象, 是当今 时代的基本特征。全球化是一个以经济全球化为核心、包含各国各民族各地区 在政治、文化、科技、军事、安全、意识形态、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多层次、多领域的相互联系、影响、制约的多元概念。“全球化”可概括为科技、经济、政治、法治、管理、组织、文化、思想观念、人际交往、国际关系十个方面的全 球化。全球化还具有现代化和信息化的特征。
世界社会主义前景从当前世界社会主义和左翼力量的增长趋势和新世纪社 会矛盾的发展来看, 社会主义力量肯定会有新的进展, 因为资本主义无法解决其 自身的基本矛盾, 而社会主义经过长期的发展最终会强大, 但在此过程中资本主 义国家会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各种形式的进攻。因此, 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资本主义最终会被社会主义代替。
全球化与世界社会主义前景的关系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社会主义与各国 具体实际相结合, 与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历史文化传统及所处的国际环境相适 应, 使社会主义具有越来越显著的国家特色和民族形式;二是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将面临着重大的挑战;三是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 逐渐突破计划经济模式;四是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 社会主义将是对外开放的社会主义, 但又保持自己 的独立性;五是各国社会主义在强调本民族特点和独立自主的同时, 会更加注重 各国工人阶级政党和社会主义力量之间的联系与协作。
九.如何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答案:所谓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就是指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发展、新变
化, 尤其是指 20世纪 80— 90年代以后的新发展、新变化。这些新变化及其影响 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 新科技革命的发生及其影响。新科技革命萌发于 20世纪 40年代二战, 源于美国, 后来扩展到西欧与日本。这次科技革命极大地促进了当代资本主义社 会生产力的发展。随着整体经济实力的增强, 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先后进入了 以高消费为主要特征的“富裕社会”, 资本主义统治下的政治矛盾与社会矛盾也 有所缓和, 社会呈现出相对稳定与繁荣的景象。这个时期社会主义国家因体制等 方面的原因,生产力发展普遍较慢,人民生活水平低下,社会矛盾有所激化,最 终发生了苏东剧变并导致世界社会主义的低潮。可以讲, 由于新科技革命推动了 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在“两制”力量的对比中,资本主义赢得了暂 时的优势,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与社会主义的优越性面临严峻的考验。
(二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不仅形成, 而且对经济与社会生活宏观调控的作用越 来越大。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产阶级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的垄断资本主 义。在这种机制的运作过程中, 形成了庞大的国家垄断资本, 国家对经济和生产 的干预和调节成了当代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内在机制”,规模与程度越来越 高, 并且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和手段:国家可以利用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手段, 对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进行干预、管理和调节。国家干预经济的国家垄断资本主 义对于克服当代资本主义所面临的政治与经济危机, 缓和社会矛盾, 缩小收入差 距, 克服资本主义经济无序发展的状况, 保持资本主义社会的稳定, 都起到了积 极的作用。二战后,在经济发展速度与综合国力方面,资本主义国家远远走在 社会主义国家前面, 这样就对社会主义国家比较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使社会主 义制度的优越性难以体现形成了严重的挑战。
(三 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科技革命促进了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力 的迅猛发展和经济的快速增长, 表现为包括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在内的经济结构 的巨大变化。就产业结构来说, 第一产业即农业比重不断缩小;第二产业即工业 由 20世纪 50— 60年代的上升到逐渐下降, 总的方向是缩减传统工业, 发展新兴 的尖端工业;第三产业即服务业迅猛发展。到了 20世纪末期, 从第二产业中崛 起了新兴的以信
息产业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群, 并逐步成为主导性产业。与产业 结构的变化相适应, 就业结构也依次从第一、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和信息产业倾 斜。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变化表明, 它们的经济结构开
始向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高科技产业倾斜与过渡。这种从物质经济向知识经济的 过渡对于当代资本主义从发达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过渡、对于增强这些国家的经 济实力、模糊阶级矛盾与缩小社会差别以及对于迟缓资本主义变革, 都具有很难 估量的作用。
(四阶级结构与阶级关系的变化。20世纪下半叶,由于新科技革命的推 动、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变化以及生产力水平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西方发 达资本主义国家的阶级结构与阶级关系都发生了很多新的变化。具体地说:资产 阶级表现为复杂化和多层次化。战后又形成了几个新的阶层, 即代表垄断资产阶 级的、被称之为“行动的资本家”的高级经理阶层与高级专家官员阶层以及以巨 额股息、利息为生的食利者阶层, 垄断资产阶级的经济实力和政治统治大大加强, 中等资产阶级的地位进一步巩固;工人阶级表现为扩大化与多层次化。无论在物 质生产部门或非物质生产部门都出现了新阶层与新集团;新中间阶层的地位与作 用在扩大。伴随以小业主、小商贩、手工业者和自由职业者为代表的传统的中间 阶层的萎缩,以科研人员、教师、医生、社会福利人员、文艺工作者为代表的新 中间阶层崛起。另外, 其它的阶层与集团如知识分子社会集团迅速扩大, 边缘阶 层、流动阶层等的作用也日益显现。
在阶级关系方面,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实施“人民资本主义”、“混合经 济”和“福利国家”等措施和手段,使阶级矛盾得到缓和、阶级利益得到调整, 在阶级利益与阶级意识方面的所谓“一体化”和“趋同化”在加强。
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阶级结构与阶级关系的变化, 必然会对作为传统革命 主体的工人阶级的阶级意识与革命性形成挑战;在阶级关系方面的 “一体化” 与 “趋同化”对于“两个必然”的实现也会带来消极与不利的影响。
(五 国家的职能与上层建筑的变化。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国家职能也发 生了明显的变化。战后,随着新科技革命的发展,随着从一般垄断资本主义进 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国家的作用逐步转变到非强制性的政治职能和意识形态职 能上。另一方面国家的经济职能也大大加强, 国家不仅掌握经济命脉和大量的国 有企业,而且还通过经济、行政、立法、金融等手段来调节经济,通过社会福利 措施缩小社会差距, 保持社会的稳定, 以使资本主义制度得以“长治久安”。其 次, 从上层建筑与法制方面来看, 资方阶级通过多党的议会民主制度来保持政权 的民主性与稳定性。在社会管理领域,国家法制比较完备,管理机制比较成熟。
当代发达资本主义的国家职能和上层建筑的这些变化, 无疑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相 对稳定与 “长治久安” 起着重要的保护与推动作用, 使这些国家的社会主义运动 和实行社会变革更加困难。
当代资本主义的上述五大新变化表明, 由于新科技革命注入了活力, 由于资 本主义的自我调整,由于资本扩张,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已度过了重重危机, 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表现出更加稳定,更加具有活力。这确实给马克思、恩格 斯的“两个必然”论断形成新的挑战,给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带来新的困难。十.在当今时代,科学这社会主义主要面临两大挑战?应该如何正确应对 这两大挑战? 在当今这样的时代, 科学社会主义正面临两大时代性、全球性的挑战:其一 是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挑战;其二是民主社会主义对科学社会主 义的挑战。
第一,发达资本主义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挑战:(1为什么腐朽、垂死的资 本主义还能带头掀起以信息为先导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从而使资本主义更加发 展和发达。(2发达资本主义是否仍处于腐朽、垂死的垄断资本主义阶段或是 发展到了什么新阶段?(3为什么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竞争不过当代的发达资 本主义国家,甚至倒退为资本主义。
第二,民主社会主义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挑战:(1为什么民主主义的影响 越来越超过科学社会主义?(2应该怎么看待民主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及其 趋势?(3苏联东欧各国的共产党为什么都社会主义民主党化,并从科学社会 主义转向民主社会主义?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正确这两大挑战呢?首先这两大挑战也是科学社会主义 能否获得新发展和大发展的重要机遇。其次在面对当代资本主义时, 我们应该开 阔视野,充分利用资本主义的积极因素和经验,来为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借鉴;而在对待民主社会主义方面, 我们应该看到民主社会主义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顺应 世界客观发展的形势,逐步推进改良路线,多方发扬民主,不断调整政策,力争 群众支持, 接受群众监督。科学社会主义应当也必须从民主社会主义中吸取经验 来改善自发身。最后, 只要我们能够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善于采取正确的对策,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就必定会达到新境界,开创新局面。
十一。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世界的新战略包括哪些要点?其现实和理论依 据是什么? 新战略要点: 各国共产党的具体战略会因国情不同、处境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而各有 差别,但从世界全局着眼,一些带有共同性的新战略观念正在形成之中: 第一,经过全世界人民持久不懈的斗争,新的世界战争可能避免,难以再依 靠战争引起革命去实现社会主义。第二,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取代了战争与革命,要在和平与发展 的新历史条件下,通过和平与发展去推进世界社会主义。第三,社会主义在全世界的实现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难以短期突进,短促突发。第四,现今共产党执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根本任务是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搞好本国建设,发展社会民主与自由,健全法制,切实尊重人权,不断增强社会 主义制度的吸引力。第五,社会主义国家如何处理好同资本主义的关系,这是决定世界社会主义 命运的大事。世界社会主义与世界资本主义两种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要调整关 系,由对峙转向长期和平共处、对话、交流与合作。第六,各国共产党要立足于求同存异,联合和各类社会主义政党,尤其是民 主社会主义政党,实行多党合作,结成广泛的统一战线。现实和理论依据: 我们认为主要的依据是: 各类国家社会主义的实现都不可能在短期内一蹴而 就,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再上升到理论高度,应该更新传统观念,认识到社会
主义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传统观念总是把社会主义看做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经过过渡时期就进入 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这样就容易产生急于求成、急于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急于建成社会主义并且急于过渡到工产主义的错误。实践证明,不发达国家走上 社会主义道路后需要更长的过渡时期、更长的社会主义发展阶段。
第二篇: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高放,思考题
第一章
1.如何评价空想社会主义的积极贡献及其历史局限性? 答:(1)空想社会主义的积极贡献
空想社会主义者始终站在时代的前沿,充当时代的先锋,要把资本主义推进到更新的社会主义时代。它是早期无产阶级的世界观,是现代无产阶级先驱者思想的理论表现,包含着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萌芽,为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重要的和直接的思想材料。空想社会主义在上升时期的发展历史体现了社会主义思想与时俱进的品格。(2)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局限性
空想社会主义否认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崇拜幸运的偶然性,宣扬天才论和英雄史观;空想社会主义者看不到人民群众是广大无产阶级群众的力量,始终没能找到改造现代社会的物质力量;空想社会主义者离开阶级斗争去设计、谈论和实践社会主义,他们的设想便不能不是空话,他们的实践活动也不能不充满幼稚的幻想;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理论基础是理性原则,他们的社会主义是从道德情感出发的社会主义。
2.如何认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过程中,系统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认清与把握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首先要注意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则以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这是理解和把握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前提和依据.人类社会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进化和发展是一个客观的历史过程,其目标是人的解放.这一进化与发展必须经过工人阶级自觉的、长期的斗争才能实现,无产阶级要推动人类社会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进化和发展,其自身必须要有成熟政党的正确领导,必须掌握国家政权,这些都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3.试举例说明马克思、恩格斯对待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态度。
①“科学社会主义自从成为科学以来,就要求人们把他们当作科学来对待。”马克思恩格斯始终以严肃的科学态度对待科学社会主义,总是随社会发展和自己认识水平的深化而不断丰富、完善和修正自己的理论。②马克思恩格斯不惟我独尊,用宗派主义态度对待别人,包括资产阶级的学者。
③马克思强调自己的理论不是教条,而应该是方法。使用时应该实事求是的考虑实际出发点,而不应该照搬结论。④马克思恩格斯指出科学社会主义具有普遍指导意义,但是达到共产主义的方法则需要各国无产阶级根据本国具体情况,独立自主的探索本国道路&制定自己方针 第二章
1.战时共产主义向新经济政策转变为我们提供了哪些启示?
答:战时共产主义是在战争环境中建立起来的,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高度来进行分析,作为小农经济和传统社会主义观念的产物,存在很大局限性,表现在脱离了落后国家的客观现实,脱离了农民的需求,实行无货币社会是脱离实际的空想。由此,俄共实行了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是列宁在总结实践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落后国家的国情有了较为清醒的认识,初步探索了通过新经济政策迂回、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新路径。新经济政策容易同农民结合,易于被农民接受,而且党通过这种政策可以同资本主义展开经济竞争,其特征表现在以市场为取向,多种经济成分共存,坚持党的领导,改善党的领导,改革过度集权的政权体制,加强对权力的有效监督与制约。
战时共产主义在一定方面最大限度地集中了人力、物力、财力保证战争的胜利,但同时抑制了人们生产的积极性,在这种情况下列宁采取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实质是在国家掌握经济命脉基础上允许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存在。从军事共产主义向新经济政策的转变,可以认识到落后国家要经历更长的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期间要大力发展商品经济、逐步消除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允许资本主义成分有一定发展,逐步扩大社会主义阵地,最终战胜资本主义,达到社会主义,实现社会主义国家工业化、电气化和政治民主化、工业化,用社会主义现代化来弥补落后国家未曾实现资本主义现代化的过程。
另外,要根据本国国情制定适合本国的计划,一切从实际出发,要把市场与计划相结合,明确看到社会发展水平,不能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重视经济发展规律,保障人民的利益。借鉴别国的经验完善本国经济模式。不应该固定坚持某一种政策应该根据国情改变而改变政策。
2.试述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历史成就、基本特征和弊病。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历史成就:
①,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工业化的新路,第一次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②,取得了卫国战争的伟大胜利,促进了世界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基本特征:P111—P116
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弊病:P117-120
3.如何认识社会主义苏联模式失败的根本原因和历史教训 社会主义苏联模式失败的基本原因:
一是原有苏联模式积弊太深;
二是戈尔巴乔夫错误的改革路线;
三是西方从外部推行和平演变战略。
苏联模式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苏联、东欧各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长期背离科学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苏联模式失败的历史教训:
一是要警惕右面的,但主要是坚决彻底纠正“左“的错误;
二是改革必须坚持并发展科学社会主义;
三是要警惕世界资本主义的和平演变。
第三章
1.改革开放近30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探索的主要成果
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成果:
(1)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概念,把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2)强调了改革是革命的论点,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但不是原有经济体制细枝末节的修正,而是对体制的根本性变革;
(3)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进一步明确了探索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思路;(4)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5)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思想,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
(6)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主张,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由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三位一体”深化拓展为包括和谐社会建设在内的”四位一体”。
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探索上的主要成果: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模式初现端倪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模式初步形成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模式逐步完善
2、如何认识当今越、朝、老、古各国对社会主义改革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探索?
答(1)越南:
越南共产党在社会主义改革与建设的过程中,对科学社会主义逐渐形成了一系列新认识,这是越共中央长期重视理论探索的结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关于本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历史阶段。越共认为,越南仍将“坚持社会主义的目标”,但目前尚处在“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初级阶段”。--关于经济体制的发展模式问题。越南已从过去高度集中、绝对计划化及平均主义、包给制经济的管理模式,转变为社会主义定向的、由国家管理的、按市场机制运行的、宏观计划调节的并通过国家法律监督的新管理模式,即社会主义定向的市场经济模式--关于经济运行机制和政策问题,越共认为(1)要发展多种成分的商品经济(2)市场既是计划的根据,也是计划的对象(3)逐步取消包给制(4)由市场机制决定商品价格、汇率和利率,国家主要是利用经济办法引导市场的供求关系(5)土地属于全民所有,实行统一管理(6)积极开拓国内市场,商品在全国自由流通,同时扩大对外经济联系,主动融入国际经济。--关于所有制结构问题。越南共产党主张实行多种经济所有制,“不以私有制为主导”。--关于分配方式问题。越南主张现阶段要多种形式的分配方式并存,即以按劳动结果和经济效益分配为主,并结合劳动者对生产经营的资金投入和知识的贡献进行分配。(2)老挝:
--在社会发展阶段问题上,最终目标是实现社会主义,但当前处在“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初级阶段”还要经过若干阶段和相当长的时间才能逐步进入社会主义。处在建设和发展人民民主制度、为逐步进入社会主义创造必要条件的历史阶段。--老挝现阶段社会的基本矛盾是落后的生产力与发展生产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各方面需要之间的矛盾。--现阶段的所有制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关于国家资本主义。老挝人民革命党认为,商品经济的发展必将走向国家资本主义。--关于革新开放的主要经验。(1)加强全党全人民团结统一和发扬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精神是革新事业成功的决定性因素;(2)一切靠人民、为人民是党的一贯宗旨;(3)维护政局稳定和社会安宁是革新的必要条件;(4)加强党对各个领域的领导和提高国家机关的管理效能,是革新沿着党的路线和目标前进的保证(5)本国的力量与时代的力量相结合,有原则地争取国际援助是老挝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国际条件。(3)朝鲜:
朝鲜在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上,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与政策。--在本国所处于的历史阶段问题上,一方面已经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但社会主义建设还没有完成,目前处于不完全的社会主义阶段。另一方面要建成共产主义可能需要很长时间,但是一国能够实现共产主义。--在建设社会主义的指导原则上,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和巩固社会主义政权,加强思想教育。--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问题上,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必须继续革命,把集体所有制改变成全民所有制,实现无阶级社会,争取社会主义的完全胜利。--在资源配置方式问题上,一直坚持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朝鲜还实行高度集中的自上而下的经济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在建设社会主义的方式问题上,强调发扬革命精神,视经济建设为“战场”,大力发展劳动竞赛,不断提出各种战斗口号,激励群众的劳动热情。--关于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的关系,强调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但不拒绝国际经济交往。(4)古巴:
--古巴改革强调从本国国情出发,走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稳步的改革开放”是古巴改革的显著特征。--从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模式的选择上,没有完全照搬其他国家的经验,即使是成功的经验也不例外。--关于所有制与分配制度。在所有制问题上,坚持公有制为主,允许并鼓励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在分配制度上,允许一部分人合理合法的富起来调整了过高的社会福利性分配,逐步减少分配财富的比例。--关于全球化。认为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结果。发展中国家应当团结起来,实行地区经济一体化,进而实现社会主义全球化。
3、试述当今社会主义国家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和亟待解决的共同问题 ?
(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
当今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对当代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新认识,新发展,大体上有以下八方面,1:在本国社会主义究竟处于什么样的发展阶段问题上,当今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都有清醒的认识,认为本国的社会主义仍然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2:关于当代社会主义发展模式问题,当今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普遍认为,当代社会主义是发展道路多样化,发展模式多样化的社会主义。3:在国家发展战略问题上,当今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主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4:在所有制与分配结构问题上,当今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大都坚持以公有制与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与分配方式并存的多元化结构。5:在资源配置方式问题上,当今大多数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强调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实现了思想观念与当今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突破。6:在如何认识当代社会主义与当代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问题上,当今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在强调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同时,也主张同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友好的合作关系,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7:在如何进行社会主义改革问题上,当今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在一些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上取得共识,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8:在治国理念与方略上,当今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认识到了“依法治国”的重要性,社会管理体质开始有过去的人治转为现在的法治。
(二)亟待解决的十个问题:
1、坚定不移地贯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如何实现政治与经济的统一,如何正确处理客观存在的阶级矛盾问题?
2、在共产党一党执政(民主党派参政)的条件下,如何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3、在进行重大社会变革的情况下,如何正确对待历史?
4、在发展私有经济的条件下,如何坚持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和公有经济的主体地位?
5、在发展市场经济(商品经济)的条件下,如何坚持社会主义?
6、在各种思潮竞相出台并极力扩张各自影响的情况下,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7、在依法治国的条件下,如何加强道德建设?
8、在需要开展反倾向斗争的时候,如何准备地把握反倾向斗争的重点、范围和力度?
9、在美国帝国主义推行独霸世界的全球战略下,如何维护国家的独立、统一和安全?
10、在新世界、新形势下,如何正确、全面把握和贯彻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第四章
1,试述全球化的基本特征及其与世界社会主义前景的关系(1)基本特征:
全球化是一个以科技全球化为龙头、经济全球化为核心、包含各国各民族各地区在科技、经济、政治、文化、军事、安全、意识形态、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多层次、多领域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甚至相互摩擦的多元化概念和多元体系。
从全球化的历史进程看,它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它始于15世纪末的环球航行,这是全球化的起始阶段,它标志人类首次打破民族国家的封锁与孤立,出现跨国流动。到18世纪末至19世纪末以蒸气化为标志的第一次科技革命的浪潮,使西方世界的全球化达到了第一个巅峰,这个阶段的全球化基本特征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全球化,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与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为主要表现的资本主义制度,在整个世界占据主导地位,人类社会基本进入资本主义发展时期。这一阶段全球化基本特征使在全球范围内出现两种相互对立、摩擦与冲撞的全球化理论和实践,资本主义全球化第一次遇到社会主义全球化的严峻挑战,以往资本主义全球化统治世界的局面被彻底打破。到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叶,以电气化为标志的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浪潮。从20世纪60年代——70年代以来以信息化为标志的第三次科技浪潮。该阶段全球化的特征是社会主义全球化的初次尝试与努力遭到重大挫伤,资本主义全球化迎来了自身发展的又一个巅峰。(2)关系:
社会主义国家要在新的全球化浪潮中善于“与狼共舞”,学会如何增强自己的战斗力和竞争力,以扩大社会主义的影响,这很大程度上影响当今世界全球化的性质和方向。全球化是一个客观进程,是社会发展规律的体现和人类文明发展的成果,是不可抗拒的世界历史潮流。社会主义国家应该积极参与,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通过努力促成一个世界各国平等、公平、双赢的全球化,促进人类共同发展,最终发展到社会主义全球化。
2,如何理解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必然逐步发展到社会主义的历史趋势?(1)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当今全球化新浪潮滚滚而来,使得资本主义世界无论在生产力还是生产关系、经济基础还是上层建筑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变化,重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当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重大变化。
资本主义在长达几个世纪的发展中,生产的社会化程度有了三个显著的标志,即蒸气化、电气化以及当今时代的电子化、信息化、网络化和数字化,它代表着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性质与特点。当现代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的帝国主义阶段时,电气化就取代蒸气化,成为另一种更高级的社会生产力社会化的重要标志。从地域上看,资本不断增值与扩张的本性,全球市场的形成与完善,使资本主义生产与贸易由一国范围内的社会化市场化,逐渐发展到国际范围乃至全球范围的社会化市场化。另外,生产要素特别是资本及资本的运作方式的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国际化趋势不断增强,资本主义所有制结构发生重大变化,虽然资本主义私有制仍然是整个社会所有制结构的基础,但所有制结构呈现明显的复杂化与多元化,纯粹的个人所有制结构已不断萎缩,比重愈来愈下降,资本社会化的趋势增强。从合作制经济的发展看,战后资本主义各国普遍推行了以股权社会化为特征的股份经济,过敏数量不仅越来越多而且增长较快,持股量增长也较快,股份制已成为资本主义经济的主要生产组织形式。从跨国公司的发展看,跨国公司在全球经济发展中越来越起主导作用,已成为资本国际化的重要标志和组织形式。
第二:上层建筑的变化和资本剥削方式的重大变化。
当代资本剥削更加隐蔽化、智能化、国际化,政治压迫也由一国内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对立与斗争,逐渐演变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对立与斗争。
在资本剥削形式方面的新变化,一方面,在新科技技术的带动下,当代资本主义的剥削方式出现隐蔽化、智能化饿趋势,即资本剥削从最初的以剥削体力劳动强度、延长劳动时间为主的有形劳动方式,逐渐转变为以剥削智力劳动、剥削知识为主的无形方式,另一方面,受股份分散化的影响,劳资之间的剥削关系发生变化。
在资产阶级统治方式方面发生的新变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上层建筑也在发生变化,民主更加扩大,法制更加完备,精神文明也在进一步发展。
第三: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结构的重大变化。
由于资本剥削形式的变化,雇用劳动阶级的构成以及雇用劳动的形式日趋复杂化,当今在信息化科技革命的推动下,阶级结构转变为橄榄型,即两头小、中间大,中间阶级人数越来越多。
第四: 当今的国际关系的新变化。
受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等因素的影响,资本剥削范围已由一国发展到多国,剥削对象由本国工人转向别国工人,呈现明显的国际化趋势。国与国之间、区域经济组织之间、国际经济组织内成员国之间在各领域的竞争和合作、对立和斗争,是新
形势下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的主要表现。(2)历史趋势
第一:当代资本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仍然是私有制经济 第二:资本剥削现象仍然存在,两极分化现象严重 第三:资本主义社会的统治阶级仍然是资本家阶级
第四: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规律仍然发生作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依然频频爆发,并由此引发了各种社会矛盾 第五: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显示了社会主义在全世界最终胜利的客观历史趋势
3.试述冷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共产党发展的总体态势。①、各党独立自主发展,各党独立自主探索。
自20世纪80年代中国实行改革开放、1991年苏共解散之后,国际共运已经没有统一领导的中心。各地区共产党的任务和道路各不相同,各国共产党都在独立探索。②、共产党的多元化、多党化。
各国共产党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解和运用大有区别,而且在资本主义世界的很多国家都不只有一个共产党,这有利于共产党的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③、各国共产党的国际联系加强。
在独立自主的基础上,各国共产党的党际交往越来越频繁,地区性的共产党会议经常召开。
4.如何看待当代世界各种社会主义思潮与流派
(1).托派第四国际。该政党也信奉科学社会主义,反对资本主义全球化所造成的深重危机,力求全面为世界新秩序和世界社会主义而斗争。托派组织注意克服其左性和宗教性的固有弊病,转向务实合群,参与合法斗争和联系更多组织,其比较活跃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托洛茨基的精神遗产有很强的凝聚力。第二,托派后继有人,理论上能够创新。
第三,苏联剧变和苏联共产党解体更加增强了托派第四国际和各国托派组织的活力
第四,20世纪8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全球化的新发展和大发展,加剧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国内贫富两极的分化和国际上南北两极的分化,资本主义的各种矛盾更加深化,这也为托派第四国际和各国托派组织的活动提供了更充分的社会条件。第五,托派组织还拥有一批政治活动家,他们为建立、巩固和发展托派组织长期艰苦奋斗在第一线。
(2)发展迅速的民主社会主义。它是与社会主义相对立的一种改良主义思潮,它是一种能够代表一部分选民眼前利益的改良主义,比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是一个进步,提倡指导思想多元化以及世界观的多元化,其实质是为推进改良主义政策扫清思想与理论障碍。
(3)仍在坚持的亚非拉地区的民族社会主义.它是亚非拉发展中国家执政的民族主义政所主张的社会主义。他们都实行民族主义,都要发展民族经济和民族文化,巩固民族独立,维护民族利益。
(4)异军崛起的生态社会主义。生态社会主义是在西方绿党运动与生态运动中产生的一种社会思潮,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在90年代逐渐成为一个异军崛起的社会主义思潮和流派。生态社会主义作为批判和否定资本主义制度、关心人类前途与命运的一种资本主义制度派别与理论,对人类面临的生态危机的表现进行了研究,正确揭示了全球生态危机的总根源即资本主义制度本身,但也要看到生态社会主义的一些经济与政治主张,仍然停留在理论探索阶段,一些观点带有明显的空想性、狭隘性,有悖于人类文明的发展趋势 第五章
1.我们的时代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对当今我们所处的新时代应该树立怎么样的新观念?(1).人类社会正面临新科技革命全方位、加速度大发展的新时代(2).人类社会正面临两种制度和平共处、协作、竞争和斗争的新时代
新科技革命全方位、加速度的大发展与两种制度的和平共处、协作、竞争和斗争将同步进行,互相作用。我们要善于借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的东风,大力推行科教兴国的战略,在对外开放中力争尽快追赶新科技革命大潮,尽快提高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以期在科技方面追赶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这将极有利于推进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
2.在当今时代,科学社会主义主要面临那两大挑战?应该如何正确应对这两大挑战?(1).发达资本主义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挑战、民主社会主义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挑战
(2)应对发达资本主义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挑战:
(1).经过全世界人民的斗争,新的世界战争并非不可避免(2).和平和发展取代了战争与革命,成为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3).社会主义在全世界的实现是一个长期的渐进过程
(4).社会主义国家的根本任务是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搞好本国建设,不断增强社会主义制度的吸引力(5).社会主义国家如何处理好同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这是决定世界社会主义命运的头等大事。应对民主社会主义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挑战:
① 在理论上要区分社会党指导思想中的庞杂体系与其中的某些正确思想成分。② 在纲领上要区分社会党背离科学社会主义之处与其正确成分。
③ 在路线上要区分社会党放弃社会主义革命的改良主义本质与其在当前实践中的某些合理之处。
④ 在政策上要区分社会党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统治的本质与其不同于资产阶级右翼政党、有利于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方面。
⑤ 在派别划分上要区别对待社会党领导层中的左、中、右三派,不要把他们看成是铁板一块、清一色的右派。
⑥ 在干群关系上要区分社会党的领导层与基层广大党员以及党外支持社会党的广大群众。⑦ 对不同地区的社会党要加以区分。
⑧ 在与共产党的关系上要区分社会党的反共本质与联共可能性。
总之,真正的科学社会主义者要善于从敌人营垒中寻求朋友,化敌为友,以扩大对敌阵线;而不能从朋友营垒中乱挖敌人,化友为敌,以削弱对敌阵线。吃一堑长一智,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我们千万不能再干那种“唯我独革”、“唯我独社”、残酷内斗、无谓内耗、同室操戈、亲痛仇快的蠢事。
3.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世界的新战略包括那些要点?(1).经过全世界人民的斗争,新的世界战争并非不可避免(2).和平和发展取代了战争与革命,成为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3).社会主义在全世界的实现是一个长期的渐进过程
(4).社会主义国家的根本任务是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搞好本国建设,不断增强社会主义制度的吸引力(5).社会主义国家如何处理好同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这是决定世界社会主义命运的重大问题
(6).共产党要善于联合各类社会主义政党,尤其是民主社会主义政党,实行多党合作,结成广泛的统一战线 终论
1、社会主义的主要历史贡献是什么?p350-353
第一、科学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思想、理论、理想和信念,对人类产生了前所未有的、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第二、科学社会主义为人类社会开辟了崭新的发展道路,展现了美好的前景;
第三、共产党和多种社会主义政党作为社会主义思想的宣传者、社会主义力量的组织者、社会主义运动和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导者,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世界政治舞台和各国政治生活中的一支重要的力量; 第四、由俄国十月革命和苏联带头开创的社会主义制度现实了根本的优越性;
第五、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和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独立;
第六、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帝国主义的对外扩张,不断挫败了帝国主义的战争阴谋和霸权行径,有利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2、试述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基本经验。P360-366
主要经验可以概括为以下五点:(1)、坚持共产的领导,搞好党的建设;(2)坚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念;(3)坚持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4)努力探索反应时代特点、适合本国国情和具体历史条件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道路;(5)善于把握时机,勇于在历史转折关头把社会主义事业推向新的阶段
3、试述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主要教训。P367-373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应该吸取的主要教训,可以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
(1)、必须防止和反对“左”右两种错误思想倾向;(2)、必须善于把理想和现实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和近期切身利益有机结合起来;(3)、必须高度重视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革命,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4)必须积极稳妥地推进社会主义改革;(5)、必须坚持独立自主原则,防止和反对大党大国主义
第三篇: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真理性是什么?
二、科学社会主义思想认识史上的三次飞跃?1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它是在19世纪40年代到90年代实现的。这就是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2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从苏联一国实践到十几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时机,丰富了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3尽管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但是中国、越南等国改革取得了重大成就,并且越来越多国家的有识之士都正在探索以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新路。
三、如何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何不同?
一是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二是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我国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化。三是必须坚持与时俱进,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辨析:以科学社会主义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迄今为止已有150多年的历史,时代发生了变化已经过时,)
这句话是错误的,科学社会主义具有真理性。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产生于历史的需要,以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基础,是指导全人类走向自由解放的真正科学,他是一个开放的科学体系,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永远不会过时。当代世界变化不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否定,而是对他真理性的进一步证明,人类历史的发展终将完成最后的证明:科学社会主义是颠扑不破的伟大真理:(1)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就是要勇于纠正自己的错误。(2)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就是要突破其中某些时过境迁的个别结论。(3)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就是要在创造性运用过程中不断的丰富这个理论。(4)科学社会主义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理论体系,与时俱进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品质,坚持与发展的统一,不能以理论的久远来作为判定其科学性的依据。(5)在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遭受巨大挫折的时候,社会主义在中国却得到了空前的巩固,在资本主义出现新变化的时候,社会主义在中国却赢得了更高的发展速度,在西方势力断言社会主义要灭亡的时候,中国却向全世界展示了社会主义的无限生机和活力。中国的成功,即是坚持科学社会理论的伟大胜利,又是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胜利。
四、科学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贡献及其历史局限性?
贡献:(1)空想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揭露和批判,提供了研究资
本主义早期发迹史的极为珍贵的历史文献资料,也提供了启发工人阶级觉悟的极为珍贵的思想材料。(2)空想社会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的主要思想来源,对未来社会的设想,包含着趋向历史唯物主义的合理因素和许多精辟的思想论证。(3)空想社会主义发展史体现了社会主义思想与时俱进的品格。(4)揭示和论证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始终站在时代的前沿,充当时代的先锋,推进资本主义过渡到更新的社会主义时代;是早期无产阶级的世界观,是现代无产阶级先驱者思想的理论表现;)
历史局限:(1)否认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崇拜幸运的偶然性,宣扬
天才论和英雄史观。(2)空想社会主义看不到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无产阶级群众的力量,因而始终没有找到改变现代社会的物质力量。(3)空想社会主义者离开阶级斗争去设计、谈论和实践社会主义,他们的设想变成为空话,他们是实践活动也充满幼稚的思想。(4)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理论基础是理论原性,他们的社会是从到的情感出发的社会主义,缺乏科学性。(5)空想社会主义“不成熟的理论,是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6)空想社会主义有许多消极的成分,如保留奴隶制和努力劳动、殖民地、宗教神秘主义因素、劳动偏见、政治集中主义和最高领导人职务终身制等。
五、共产党宣言主要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哪些基本观点?
唯物主义历史观的核心思想,关于阶级和阶级斗争的理论,关于无产阶级社会革命和无产阶级民主专政的理论,关于过渡时期的理论,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的理论,关于多党合作与统一战线的理论,关于国家问题的理论,关于民族问题的理论,关于资本主义全球化发展与无产阶级国际联合的理论,关于阶级解放和人类解放的理论。
六、军事共产主义和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军事共产主义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过程以及给我们的启示?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实行粮食贸易垄断制度,禁止私人买卖粮食,实行余粮征集制;2消费品定额分配,取消商品和货币流通;3实行普遍的劳动义务,不劳动着不得食,以迫资本家参加体力劳动,以便更多的人奔赴前线。
新经济政策:用食物税代替余粮征集制,在一定范围内恢复贸易自
由;将雇工在20人以下的小企业退还原主,并对国外资本家实行租借制和租让制;在国营企业恢复计件工资和奖金制;利用外资和技术来加快经济恢复和发展。
启示: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道路,不可能在一个比较短的时间内从一个落后的国家变成一个共产主义国家;社会主义政策的实施必须依靠具体的现实情况,不能脱离具体的客观现实;对于一个农业大国而言,解决农民的问题才是最重要的问题,若脱离了农民的实际需要,必然会导致危机。
七、社会主义苏联模式所取得的成就及其特点和弊病是什么?
历史成就:一是巩固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在这一时期消灭
了城市工商业资产阶级和农村富农阶级,建立了全民所有制,和集体农庄所有制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基础,增强了工农联盟和各民族人民联盟,社会的阶级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得到了巩固,它同当时动荡不安的国际形势形成鲜明的对照。社会的稳定,国家的巩固,为开展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保障,在这样短的时间里,苏联从一个落后的小农国家发展成为强大的工业国。其意义十分重大。二是取得了为国战争的伟大胜利。这不紧为人类的和平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且使得社会主义苏联的威望空前增长,使得苏联以世界两大强国之一的面目出现在世界舞台上,推动了战后世界名族解放运动的高涨和世界进步事业的发展。
基本特征:过度集权。经济上:1.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2
长期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战略;3否认和限制商品货币关系的计划经济。政治上:1过度集权的政治体制;2共产党独掌政权;3党政不分,以党代政;4逆向、一维的权利监督机制;5自上而下的干部委任制。文化上:1实行大包大揽的管理体制;2以斯大林的理论观点作为判断是非和衡量一切真理的唯一标准;3把学术争论等同于政治斗争和阶级斗争,以大批判、大斗争的方法来推动学识文化的发展。4以文化艺术的单一性取代其多样性。
严重弊端:1经济上的高度集权和僵化是计划经济体制,严重束缚
了企业和劳动者的活动,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影响了人民生活的改善; 2政治上的个人专断和个人崇拜严重破坏了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造成了许多冤假错案;3思想文化上的高压政策严重影响了文艺创作和理论研究工作的正常开展;理论上的教条主义,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使社会主义优越性不能充分发挥出来。
八、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苏联模式失败的根本原因及历史教训?
根本原因:苏联东欧各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长期背离科学社会主
义,先是斯大林、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等人从左的方向背离科学社会主义,形成并维护过度集权的体制和和官僚特权集团;后是戈尔巴乔夫、叶利钦等人从右的方面背离科学社会主义,转向搞民主社会主义或自由资本主义,这样左右交混,先左后右,终于把社会主义的苏联模式彻底埋藏了。苏联模式的掘墓人主要是苏联共产党和东欧各国共产党自己培植的官僚特权集团,它不代表先进的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不代表先进民主政治的必然趋势,不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因此不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经济、政治和文化的根本利益,结果终于被人民群众抛弃了。
历史教训:要警惕右的,但主要是纠正左的错误:改革必须坚持并
发展科学社会主义:要警惕帝国主义的和平演变。九?、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进行了一系列探索
所取得的经验及教训?
教训:社会主义必须不断改革,如果社会主义制度优越于资本主义,就把它在特定条件下形成的体制绝对化,而不是随着条件的变化而改革,它就在新历史条件下丧失曾赢得的一切;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四项基本原则是我国的立国之本,社会主义改革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在任何情况下不得有丝毫动摇,如果因社会主义存在种种弊端和缺陷而根本否定社会主义制度,那就把改革变成了该向,其结果必将葬送社会主义,使整个国家陷入沉重的危机和灾难中;必须对西方敌对势力的和平演变的战略图谋保持高度警惕。
探索:《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这两
篇著作的发表,标志着我国开始破除对苏联模式的迷信,在经济、政治、文化领域进行了初步的改革探索与实践。经济上(4点): 1正确处理各个产业部门的关系,由优先发展重工业转向按农、轻、重秩序协调发展;2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强调在中央领导下,适需扩大地方权利,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3在所有制基础上,提出以国家经营为主主体,以个体经营为补充;4是在经济建设重坚持以独立自主、z自力更生为主,以争取外援为辅。政治上(3点):1加强执政党建设,防止和反对个人崇拜,发展党内民主生活,健全全面集中制;2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承认这会注意社会仍然存在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大量的是人民内部的矛盾,强调不同性质的矛盾要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3是正确处理与党外人士的关系,提出共产党与民主党派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思想文化上:双百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艺术问题上要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要百家争鸣。
失误(3个):1政治上阶级斗争扩大,2经济建设中急于求成,急
于过度;3思想文化领域里的意识形态化。
十、邓小平理论对科学社会主义有哪些修正、突破与贡献?
1提出了改革开放这一适应时代潮流的大政策;2提出了我国正处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正确判断;3揭示并概括了社会主义本质;4提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核心的党的基本路线。5.确定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三步走”发展战略;6深刻揭示了计划和市场的辩证关系,确立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目标。7树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切实遵照中国的实际国情建设社会主义。8创造性的提出了和平和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的科学论断。9创造性的提出了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方式,实现祖国的最终统一的科学构想。10.面对改革开放的新历史条件,创造性的提出了既要加强党的领导,又要改善党的领导的科学论断,为新时期党如何加强自身建设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党的指导思想;必须全面正确积极地贯彻执行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必须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放在首位;必须坚定不移的推进改革开放;必须建立和完善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经济制度,经济体制;必须建立特殊民主政治,依法治国,大力推动法制建设;必须保证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必须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争取一个长期的和平环境;必须把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改革和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必须坚持和加强、改善党的领导。)
十一、全球化的基本特征?
(1)苏东剧变以后,资本主义全球化主导全球。(2)全球化是指货物和商品与资金的越境流动,经过了跨国化、局部国际化和全球化阶段(3)全球化以经济全球化为核心,但同时也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安全、意识形态、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多层次多领域的全球化(4)全球化是资本主义现代化的新阶段,其原动力是科技革命,主动力是生产力革命(5)全球化同时带来很多负面恶果,如犯罪全球化、污染全球化等。(本质:资本主义全球化主流是把资本主义剥削与压迫制度推广到全球,不少发展中国家认为全球化是实质是西方文明主导的现代化。)
十二、为什么说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没有改变其必然逐步发展到社会主义的历史趋势?
(1)当代资本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仍然是私有制经济,因此其基本矛盾仍然存在;(2)资本剥削依然存在,两极分化现象严重;(3)资本主义社会的统治阶级依然是资本家阶级,(4)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依然发生作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依然频繁爆发,并引起各种社会矛盾(5)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显示了社会主义在全世界最终胜利的客观趋势。
十三、我们当今时代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对当今所处的时代应树立什么样的新观念?
变化:人类社会正面临新科技革命全方位、加速度发展的新时代。我们认为,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带头掀起的这场科技革命发展不是资本主义朝阳的升起,不是资本主义的起死回生,而是资本主义的回光返照,是资本主义的晚霞。当然这并是不说资本主义会很快死亡,我们应当从这场科技革命中看到共产主义未来的曙光。第一,生产力高度发展是扬弃私有制,消除阶级对立和阶级差别创造了条件。阶级的出现和存在是人类社会生产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即生产力发展到能够产生一定的剩余产品,但还没有发展到能够消除阶级和实现按需分配的地步,这样就必然会存在阶级和阶级差别,所以新科技革命促进了生产力高度发展,归根结底它是为了消除阶级对立、阶级差别创造了更充足的物质条件。第二,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为实现“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原则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要真正实现马克思提出的未来共产主义“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原则,就必须达到像马克思所说的产品极大丰富的社会形态。第三.更进一步看,未来科技和生产力的高度发展,还为人的素质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准备了前提。
观念:人类社会正面临两种制度并存、共处、竞争和斗争的新时代。新的时代里,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协作、竞争将同步进行,互相作用,我们要善于借科技革命迅猛发展东风,大力推行科教兴国战略,在对外开放中尽快追赶新科技革命的大潮,尽快提高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以期在科技方面追赶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这将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的发展。
十四、在当今时代科学社会主义主要面临哪两大挑战?
在当今这样的新时代,科学社会主义面临着两大时代性的挑战:其一是当代资本主义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挑战,其二是民主社会主义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挑战。这两大挑战也是科学社会主义能否获得新发展的重要机遇,只要我们能够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纠正长期以来根深蒂固的左的观念,又防止转向右的方面,善于采取正确的对策,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就必定达到新境界,开创新局面。
1.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挑战:当代世界资本主义的新
发展对社会主义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它要求科学社会主义至少在以下三个问题上给予明确的令人信服的回答:第一,为什么被科学社会主义断定为腐朽、垂死的资本主义,还带头掀起以信息化为先导的全方位、加速度大发展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从而使资本主义更加发达?第二,当代发达资本主义是否仍然处于列宁所说的腐朽、垂死的垄断资本主义及帝国主义阶段?或者已经发展到什么样的新阶段?第三,为什么奉行科学社会主义的苏联东欧等十几个国家都竞争不过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而发生剧变,并且倒退去发展资本主义?
2.民主社会主义的新发展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挑战:当代世界,民主社
会主义的新发展对社会主义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它要求科学社会主义至少在以下三个问题上给予明确的令人信服的回答:第一,在资本主义社会,为什么民主社会主义的影响越来越超越科学社会主义?第二,应当怎样看待民主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及走向趋势?第三,苏联东欧各国的共产党为何都社会民主党化并从科学社会主义转向民主社会主义?
十五、如何认识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曲折性以及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如
何认识社会主义的光明前途?
(1)曲折性:1.道路的曲折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2社会主
义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是人类历史上的崭新事业,前进的道路必然会更加曲折。3.人们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规律的认识有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
(2)应该看到社会主义的光明前景:1.从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来看,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仍然是不可改变的客观规律。2.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3.以中国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在改革开放中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振兴的中坚。4.世界共产主义组织在困难中坚持斗争,在调整中继续发展。
第四篇: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论文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1.如何科学认识当代资本主义
2.如何理解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姓名:
学院:
学号:
年 月
1.如何科学认识当代资本主义
人类进入20世纪,出现一个马克思、恩格斯未曾预料到的社会现象: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空间并存、平时发展。两种制度在相互对立、相互斗争、相互较量、相互影响、相互借鉴中度过了20世纪的历史进程。两制并存的新情况,使得世纪历史更为生动,使得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更为错综复杂。面对两种制度相互较量、相互影响的严峻现实,社会主义的决策者和建设事业者理应全面了解资本主义,正确认识资本主义,深入研究资本主义。这是直接关系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大问题。正确认识资本主义,深入研究资本主义是成功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回顾社会主义的发展历史,正是基于对自由竞争资本主义的深刻认识和深入研究,马克思写下了鸿篇巨制资本论,得出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结论,进而开创并领导了波澜壮阔的科学社会主义运动。
资本主义社会同历史上其他任何一种社会一样,是人类历史长河中的一个暂时性的历史阶段。它的产生、发展和灭亡,是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辩证运动的必然结果。在资本主义产生至今的几百年间,它经历了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私人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今天已经发展到国际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繁荣发展,进入一个生产力迅猛发展,经济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的“黄金时期”;相反,社会主义国家在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后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与危机,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社会主义的影响力和感召力日益减退。理想与现实的反差,导致了人们对“两个必然”——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怀疑,使一些人产生了信仰危机。能否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对于我们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客观规律,坚定我们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是资本主义的自我扬弃,新的社会结构的物质基础在资本主义内部进一步成熟,资本主义进一步向社会主义过渡。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在其自身矛盾的推动下,不断进行着自我扬弃,是一个自我否定的过程。由于资本自身的扬弃,就使它开始向新的、更高级的社会生产方式过渡。这个过渡的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社会化的要求而作的自我调整,这种调整为社会主义提供了完备的物质基础。所有这些因素,虽然没有改变整个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性质,但确实在一定意义上显示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正如马克思所说:“我把生产的历史趋势归结成这样‘本身内一自然变化的必然性,造成对自身的否定’。它本身已经创造出了一种新的经济制度的冈素,它同时给社会劳动生产力和一切个体生产者的全面发展以极大的推动;实际上已经以一种集体生产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只能转变为社会所有制。” 恩格斯说:“生产力的国家所有不是冲突的解决,但是它已包含着解决冲突的形式上的手段,解决冲突的线索。”正因为这样,列宁把包含有这些因素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看着是“社会主义的最完备的物质基础,是社会主义的入口,是历史阶梯上的一级,从这一级上升到叫作社会主义的那一级,没有任何中间级”。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和现实表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不仅是科学的理论逻辑,也是客观存在的趋势。资本主义在社会主义的压力和影响下,正在发生的深刻的新变化,这本身就是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过程的体现,由于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发展为社会主义准备了更加成熟的条件,因而它不是离社会主义更远了,而是更近了。
总之,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一方面进一步增强了它的生成能力,另一方面又给它带来了更多、更强烈的自我否定因素。我们应当客观地、辩证地、正确地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坚信资本主义终究要被更高级的社会制度即社会主义所取代的历史必然性。
2.如何理解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机遇。林毅夫在第27届国际农经大会发表演讲时表示,应对金融危机可采取三方面措施:第一,进行金融部门的改革,主要是加强金融监管;第二,在宏观经济层面采取积极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刺激总需求,以及加强国家之间经济刺激政策的协调和防范各国的贸易保护;第三,解决贫困和脆弱人口的问题。“从长期看,增加收入是解决贫困人口脆弱性的最有效办法,这主要通过提高农业生产力实现。此外,还要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和农村教育的投资。”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一切真正的危机的最根本原因,总不在乎群众的贫困和他们的有限消费,资本主义生产却不顾这种情况而力图发展生产力,好像只有社会的绝对的消费能力才是生产力发展的界限。”也正如列宁所说:“不是生产食物更加困难,而是工人群众取得食物更为困难。”这也就是说,这场国际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是生产社会化生产全球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生产无限扩张与社会有限需求之间的矛盾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深入发展的必然结果。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国际金融危机,演化为自1929年大危机以来最为严重的世界性经济危机。2009年6月22日,世界银行发布《2009年全球发展金融》报告称,预计全球经济2009年将下降2.9%,全部发达国家下降4.2%,其中,美国2009年下降3.0%,日本下降6.8%,欧元区下降4.5%。面对危机,西方各国纷纷采取了带有社会主义色彩的干预措施向银行或企业注资实施救助计划甚至将其国有化。2007年9月,受美国“次贷危机”影响的英国诺森罗克银行遭遇百年来罕见的挤兑风潮。英国央行为此向该银行注资,以帮助其渡过难关。2008年2月,英国政府决定暂时把诺森罗克银行收归国有。“银行国有化”的序幕由此拉开。之后半年多时间里,英国又采用类似方式,将英国第一和第二大银行苏格兰皇家银行和莱斯银行国有化。
在应对危机中,我国的国有企业发挥了巨大的、中流砥柱的作用。国资委主任李荣融2008年12月25日在全国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会议上表示,明年形势严峻,要保持职工队伍的相对稳定,尽力做到不裁员。在全国国资委系统业绩考核与综合工作座谈会上,国资委副主任黄淑和强调,各地国资委要引导国有企业在应对金融危机时做到“五个不”,即,资金链条不断裂,经营业绩不萎缩,现有市场不丢失,新的发展机会不错过,发挥主导作用不打折扣,为“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作出更大贡献。2009年两会期间,来自国企的代表纷纷表示,要进一步发挥国有企业在关键时刻的关键作用。在保增长中勇挑重担,带头优化结构上水平,在履行责任上发挥更大作用。例如,湖北的国有控股企业有120万职工,在2008年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情况下,这些企业不仅没有减员,还新拿出20万就业岗位,支持和帮助返乡农民工、大学生就业。再如黑龙江省国资委出资企业的99.3万名职工,无一人因金融危机失业。“国企不是没有问题,但是这些问题比起国企的优势和作用来,不是主流,而且是可以解决的。垄断、腐败的问题,其实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企业也存在,君不见美国的华尔街高管们一边高嘁政府救市,一边照样拿着令人 咋舌的高薪!”
自金融危机以来,以美国经济的衰退为标志,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影响越来越大。危机到来,我们不能坐以待毙,我们应该做出积极思考,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许多专家都设法在扩大就业、拉动内需等方面提出具体的应对措施。2008年12月27日,温家宝总理在考察中关村科技园区时指出,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央出台了一系列应对措施,但
更要重视知识和科技的力量,这是应对危机更带根本性和长远意义的措施。强调要用知识和科技战胜危机。
时光流逝,斗转星移。社会主义事业经过高潮低谷,使人们对它的本质、形式、特征和建设它必须坚持的原则,都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践上显示着社会主义的生命力,而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则在其经济的危机或衰退中证明着社会主义原则的不可抗拒性。
参考文献
[1]胡连生,杨玲.当代资本主义双重发展趋向研究[M].北京市:人民出版社, 2008:1.[2]刘青秀.如何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09(3): 14-16.[3]李慎明.国际金融危机与当代资本主义,低潮中的世界社会主义思潮与理论[M].北京市: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0.07:3.[4]张聚昌.应对金融危机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J].行政论坛,2009(5):3.
第五篇: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学习心得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学习心得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内容与知识是我们每一个公民都应了解掌握的。作为一名研究生,肩负着社会发展,民族振兴的重任,我们除了要学习好自己的专业知识,还要把专业知识与社会实践融洽的结合起来,那就需要我们认真学习《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这门课,从而学以致用,将所学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用于指导我们的实践,才能使我们所擅长的专业技能在社会主义的大舞台上发挥作用,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加美好。
从16世纪开始到19世纪40年代的空想社会主义为马克思和恩格斯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来源,19世纪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实现了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虽然在20世纪前半叶,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并发展到多个国家。新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于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了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期。从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中我们得到深刻教训,在社会主义这条道路,我们还需做更深入的探索。在今年11月9日至12日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全面深化改革成为本次会议的主题,因为只有坚持全面改革,才能继续深化改革,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我国正是在共产党的带领下,坚持改革,实现经济发展持续稳定,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也日益提高。
除了了解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外,通过这几个月的学习,加深了我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知识的进一步了解:
1、生产社会性和生产资料资本数以私人占有形式直接的矛盾发展必将导致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
2、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是现代社会变革的巨大杠杆,无产姐姐是作为资产阶级的掘墓人出现的;
3、无产阶级必须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夺取政权,并在夺取政权后,彻底打碎旧的国家机器,代之以新的国家机构,建立并巩固无产阶级专政;
4、无产阶级专政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阶级社会的过渡。因此在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要对整个社会进行改造,发展生产力,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逐步实现由社会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的伟大目标。科学社会主义科学地阐明了无产阶级政党在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中的作用,具有鲜明的实践性,与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联系最直接也最密切,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
通过上课听老师的讲解以及对相关知识的查找,我了解到新中国在共产党的带领下,坚持走社会主义路线,理论联系实际,在几十年的艰辛路程中不断探索,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并在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五位一体”即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
首先,“社会主义经济”是指生产资料归国家所有的一种经济类型,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经济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引,立足于中国是实际,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1992年,邓小平同志在深圳南巡时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社会制度结合在一起的,也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我国的社会基本经济制度具有根本的优势,因为符合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和水平的客观规律,符合中国国情,符合我国人民发展的客观原位和要求。我国经济一手抓市场经济的同时,一手抓宏观调控,而国外许多国家主要是以市场经济为主,宏观调控力度和实施效果都不如我国。改革开放35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9.8%,经济总量从世界第十跃升至第二,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20%,工业和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实际增长超过10%,城镇化水平上升34.7个百分点。这些成果都与我国的经济制度分不开的,但我国经济体制仍面临以下挑战,如:1.市场体系不完善,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2.国有企业改革滞后,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没有完全确立起来。3.政府职能定位不准确,存在政府职能定位不清,缺位,越位的现象。4.对外经济管理体制不完善。5.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仍要考虑资源问题,发展经济不能以环境为代价。
其次,政治建设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三个基本特征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其核心内容是全体人民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依法享有和行使管理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事务的权利,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如今我国综合实力逐渐提高,也在世界上越来越有话语权,人民生活水平也得到改善,些都充分体现了我们民主政治的效率,说明我们的民主政治是公平的,正义的,并且也是相当有效率的。而且我国的政治制度具有很强的组织和动员能力,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不同于西方的政党制度,保持了政权稳定和政策的延续性,协商民主和选举民主相结合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可以使公民有序参与到政治决策中。同时我国的政治制度还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稳定有序的政治环境,具有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但我们的政治优势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我们不仅需要重视保持自己的政治优势,还需要根据新情况新变化,不断提升我们的政治优势,否则政治上的优势也会逐步弱化甚至流失。同时也存在一定不足,我国人口众多,国民素质还没有达到一定的水平,大规模搞民主是不行的,这需要一个过程,政治体制改革也是漫长的。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始终把文化建设放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重要战略地位,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同发展。我国文化建设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形成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并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坚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创新文化发展理念,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借鉴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实施文化走出战略,不断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当前的文化建设也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1.不能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2.不能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3.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世界地位不相称。以上问题的症结主要在于:观念问题,保障问题,投入问题,体制机制问题及人才问题。要建设好文化事业,就要兼顾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兼顾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兼顾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如今党在推进社会发展中越来重视文化软实力的作用,文化是一个社会重要的精神支柱,强调文化的力量,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们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的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们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是进一步解放发展生产力,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并且为此而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方面和环节。这就需要我们必须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鼓励一部分先富起来,逐步消灭贫穷,达到共同富裕,在生产发展和社会财富增长的基础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种文化需要。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在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就必须从我国的国情出发,走中国特色社会道路。推进社会主义建设是对我党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扬,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内容有:发展社会事业,优化社会结构,培育社会组织,完善社会机构,健全社会功能。近年来社会主义建设取得显著成就,但仍存在一些需改进的地方,如法律有点空洞,一些部门地位不正,预案体系不全,职责分工不明,管理不够精细等。
2007年10月15日,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第一次明确提出“生态文明”,强调要使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上通过的《十二五规划纲要》也明确指出:“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党的十八大报告对生态文明建设又提出了新的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总体布局的高度来论述,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认识的深化,也彰显出中华民族对子孙,岁世界负责的精神。自人类进入工业文明以来,在创造辉煌的物种文明,精神文明的同时,也带来了难以承受的资源危机,生态灾难和环境危机,以致发展不能持续,民事不能有效改善,人类生存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制约越来越凸显,石油、铁矿石等重要资源对外依存度快速上升,三分之二的城市缺水。有些地区环境污染严重,环境状况总体恶化趋势没有遏制,生态系统退化。发展生态文明建设,选择可持续的绿色通路,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一项重大战略任务,用时也是当前的客观需求。
近年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面临国际上的激烈竞争,敌对势力的渗透,我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国内生产总值跃升世界第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布增长8.8%、9.9%,粮食产量实现“九连增”;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载人探潜、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超级计算机、高速铁路等实现重大突破,第一艘航母“辽宁舰”入列;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和上海世博会;夺取抗击汶川特大地震、玉树强烈地震等严重自然灾害和灾后恢复重建重大胜利。这些都是与中国共产党所选择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分不开的,尽管我国还面临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部平衡,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加大等问题;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医疗、住房、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方面也比较突出。但只要我们理论联系实际,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很好的运用到实践当中去,并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我们的民族一定能战胜一切困难,实现我们心中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