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疼痛管理新进展

时间:2019-05-14 22:38: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术后疼痛管理新进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术后疼痛管理新进展》。

第一篇:术后疼痛管理新进展

疼痛护理 术后疼痛管理新进展

[ 摘 要 ] 术后疼痛管理的新理念包括多模式镇痛、超前镇痛和个体化镇痛,目前国外的术后疼痛管理完成了从以麻醉医生为主体到以护士为主体的转变,术后疼痛评估常态化、常规化,同时将个人数字助理(PDA)用于术后镇痛随访,使用无线远程镇痛监控系统进行术后疼痛管理。这些措施有效地提高了术后镇痛的效果,并实现了个体化的术后疼痛管理,提高了患者对术后镇痛的满意度,减少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国际疼痛学会(IASP)将疼痛视为是一种与组织损伤有关的不愉快的感觉和情感体验。术后疼痛是急性疼痛,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处理不及时会给机体造成一系列不良影响 [1]。术后疼痛是伤害性刺激作用于机体而引起的一种复杂的生理心理反应,直接影响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2],成为术后并发症和病死率增加的重要影响因素。积极和良好的术后镇痛不但可以解除患者精神和肉体的痛苦,还对患者的整体康复,提高医院的整体医疗服务水平,降低医疗成本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有研究报道,对术后患者使用自控镇痛泵进行疼痛管理,效果不佳,患者疼痛没有得到理想的控制,镇痛效果不满意率为 26.85% [3-4]。本文旨在综述术后患者疼痛管理新进展,为提高术后疼痛管理质量提供参考。1 术后镇痛新理念

国外多中心临床试验结果表明,超前镇痛、多模式镇痛、个体化镇痛等积极的术后镇痛治疗可以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从而降低围手术期心血管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 ; 可使患者敢于深呼吸和咳嗽,从而降低肺不张、肺部感染的发生率 ; 可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从而降低下肢血栓形成及肺栓塞的发生率,并有利于肠道恢复通气; 可增强患者的免疫力、改善睡眠、促进机体恢复等[5]。1.1 多模式镇痛

多模式镇痛是联合使用作用机制不同的镇痛药物或镇痛方法,由于作用机制不同而互补,镇痛作用相加或协同,同时每种药物的剂量减小,不良反应相应降低,从而达到最大的效应 / 不良反应比[6-7]。因此多模式的联合镇痛措施用于术后患者疼痛管理颇有前景[8]。联 合用药多途径包括: 静脉、硬膜外、神经阻滞、局部麻醉、口服、外用贴剂等。多模式镇痛的药物选择包括阿片类与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COX-2 抑制剂或对乙酰氨基酚等。世界麻醉医师联合会针对手术引起的急性疼痛提出了三阶梯治疗方案 : ①术后镇痛的第一阶段(疼痛强烈阶段),主要联合应用强效阿片类镇痛药物、局麻药、外周性镇痛药; ②术后镇痛的第二阶段,主要联合应用外周性镇痛药及弱效的阿片类镇痛药;③术后镇痛的第三阶段,主要应用外周性镇痛药[9]。1.2 超前镇痛

超前镇痛的概念由 George 在 20 世纪早期提出[10],超前镇痛是指在伤害性刺激作用于机体前采取一定措施,通过阻止神经纤维传递疼痛信号至中枢神经系统,防止神经中枢敏感化,减少或消除伤害引发的疼痛,从而减轻术后疼痛,增强术后镇痛效果[11]。George 指出除了全身麻醉外在切皮和手术中以局部麻醉药注入对患者进行镇痛,可以阻滞伤害性刺激传入大脑,因而建立了 “无打击手术”,他的观点直到1980 年才被再次关注[12]。1.3 个体化镇痛

个体化镇痛即镇痛治疗方案个体化,包括给药剂量、途径及用药时间,旨在应用最小的剂量达到最佳的镇痛效果。不同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诊断的患者疼痛程度不同,需要的疼痛管理措施也不同[13]。研究 [14]显示不同年龄、社会文化背景、个人经历的患者对疼痛刺激的耐受性有明显的个体差异。一般来说,年长者较年幼者更能耐受疼痛,体力劳动者

较脑力劳动者耐受力高,男性对相同刺激感受到的疼痛程度高于女性,性格内向者对疼痛的主诉较少。近年来,尽管有许多新型镇痛药及镇痛方式应用,特别是患者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 Analgesia,PCA)技术广泛开展,使得术后镇痛效果有了显著的改善,但仍有 50%~75% 的患者术后疼痛得不到有效缓解而忍受痛苦[15]。2 术后疼痛管理现状

2.1 疼痛评估向常态化、常规化方向发展

1995 年,美国疼痛学会将疼痛列为第五大生命体征,疼痛日益受到关注。疼痛评估和护理管理被列为护士继续教育的常规培训内容。通过借鉴 JCI 疼痛管理经验,责任护士需要评估住院患者入院当日的疼痛强度,次日起每天 14:00测量生命体征时评估患者的疼痛强度,实现了住院患者疼痛评估的常态化、常规化。疼痛强度评分<4 分的患者每日进行简易评估,疼痛强度评分≥ 4 分的患者需要进行综合评估,内容包括疼痛部位、性质、持续时间、加重或缓解因素、采取措施(药物 / 非药物治疗)及药物治疗后相关不良反应等,并根据给药方式及药物作用时间进行第二次综合评估。对携带患者自控镇痛泵的患者,责任护士和麻醉科护士每日分别进行疼痛综合评估,及时发现和处理患者镇痛相关的不良反应,保障患者安全。当患者疼痛强度评分>4 分时护士要及时通知麻醉科。2.2 疼痛管理体系从以麻醉医生为主体转变到以护士为主体 2.2.1 建立术后疼痛管理体系 在发达国家,疼痛管理模式已从以麻醉医师为主体转向以护士为主体[16]。Rawal 等[17] 研究发现,以护士为主导的疼痛管理模式,是目前最佳的术后疼痛管理模式。高质量的疼痛管理是无法单靠一个科室或一个专业实现的,有研究显示,许多患者疼痛得不到有效缓解,关键原因是缺乏完善的疼痛管理体系[18]。2.2.2 明确疼痛管理中护士的角色

随着疼痛管理模式向以护士为主体的方向转变,护士将承担起更重的责任。有文献[19] 报道,护士缺乏对患者疼痛的关注及相关知识与技能不足,阻碍了疼痛管理模式向以护士为主体的方向转变,制约了疼痛管理的发展。护士是与患者接触最密切的人,必将成为疼痛管理队伍中的主要成员[20]。也有研究表示护士是临床多学科合作的疼痛管理团队的奠基石 [21]。护士是疼痛的主要评估者,也是镇痛措施的具体落实者和患者及家属的教育者和指导者。把疼痛评估方法列入患者入院宣教的内容,责任护士在患者入院当日即对其进行疼痛评估方法的培训,使患者理解并掌握。医院制作疼痛强度评估工具并贴在患者病床或床头桌两侧,发放宣传册及定期举办疼痛相关知识的培训,使患者能够了解疼痛治疗的重要性,避免患者 “忍痛”。

2.2.3 提高护士疼痛管理知识与技能

国外研究[22]显示,疼痛相关教育能提高护士疼痛管理的知识和态度,有效帮助患者控制疼痛。护理部通过继续教育培训,护士长通过科内小讲课来培训护士疼痛评估的方法、疼痛基本知识和理论、镇痛药物的相关知识,使护士能够在疼痛管理中承担起相应的职责。2.3 信息化技术促进疼痛管理的发展 2.3.1 个人数字助理(PDA)

PDA 用于术后镇痛随访便于资料统计和保管,减少随访人员的工作量,防止遗漏患者,使用无键盘全手写输入的PDA 进行术后镇痛的随访工作,真正实现无纸记录的随访模式。PDA 的使用可以节省每月镇痛数据统计时间及随访完成后的登记时间,节约纸张及文件保 管的空间,提高患者对术后镇痛满意度,减轻医务人员工作负担。2.3.2 无线远程镇痛监控系统

Corizzo 等[23]的研究发现疼痛程度越高、疼痛得不到缓解时间越长的患者对当前疼痛程度越不满意。有研究[24]指出每 4 名手术患者中只有 1 名患者的疼痛可以得到充分有效的

缓解,因为人力限制导致的镇痛监测和随访不及时是多数患者疼痛得不到有效管理的主要原 因。为解决这一问题,采用无线远程镇痛监控系统来监控 PCA 的按压次数并通过患者使用电子触摸屏进行疼痛强度及相关镇痛药物不良反应的评估,麻醉医生在手术室内的中心站可以了解到患者的疼痛情况、镇痛药物使用量及 PCA按压的次数。笔者曾做过相关研究证实,无线远程镇痛监控系统能够提高术后镇痛效果并通过此系统实现个体化的术后疼痛管理,提高患者对术后镇痛的满意度,减少医护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25]。3 展望

随着术后镇痛模式的发展,医务人员、患者及其家属对术后疼痛管理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信息化技术在术后疼痛管理中的应用,术后疼痛评估常态化、常规化必将成为一种趋势,同时护士也必将成为术后疼痛管理队伍中的主要成员,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第二篇:肿瘤疼痛护理新进展

综述:

2009-02-02

癌症疼痛护理新进展 江苏省肿瘤医院 高群英

在癌症患者的自觉症状中,疼痛的发生率最高,WHO统计:全世界癌症患者伴有疼痛的比例为30-50%,晚期患者为60-90%[1]。疼痛对机体的躯体、精神心理、社会人际关系等方面均可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全面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效的镇痛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护士对患者进行有关疼痛知识的宣教,在工作中寻求各种方法减轻患者的疼痛,是提高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2]。

1、癌症疼痛分类:

根据致痛原因,癌症疼痛可分为:①癌组织本身引起的疼痛,系由于癌肿发展、浸润、引起周围组织炎症、渗出、肿胀,压迫或破坏神经;②机体因癌症而发生病理生理变化,引起肌肉关节疼痛;③因癌症合并症而引起疼痛,如神经炎、口腔炎、带状疱疹;④因癌症影响患者生活方式、免疫能力、全身状况而引起疼痛,如手术后疼痛,化学治疗引起的粘膜炎、神经炎,放射治疗引起的炎症、灼伤、溃疡等[3]。

2、癌性疼痛的护理评估

2.1 0-10级线性视觉模拟评分法 标尺从左到右依次标有0-10的数字, 0代表无痛, 1代表最轻微的疼痛,10代表最严重的疼痛,数字越大,表示疼痛强度越大。使用时先向患者解释,由患者标出自觉疼痛程度在标尺中所处的位置。评估标准:轻微疼痛(1-4级),如不适、重物压迫感、钝性疼痛、炎性疼痛;中度疼痛(5-6级),如跳痛和痉挛、烧灼感、挤压感和压痛;严重疼痛(7-9级),如妨碍正常活动;剧烈疼痛(10级),疼痛无法控制。该评分法利于护士准确掌握疼痛程度,适于动态评估,控制疼痛的效果。但赵继军等认为其刻度较为抽象,个人理解的随意性较大,从而易导致评估的结果出现一定程度的偏差。

[5]

[4]综述:

2009-02-02 2.2 Wong和Banker面部表情量表法评估疼痛[6] 该方法用6种面部表情来表

达疼痛程度:(1)非常愉快,无疼痛:(2)有一点疼痛;(3)轻微疼痛;(4)疼痛较明显:(5)疼痛较严重;(6)剧烈疼痛,但不一定哭泣。从微笑到悲伤至哭泣来表达疼痛程度,此法适合任何年龄,没有特定文化背景或性别要求,易于掌握,对于急性疼痛、老人、小儿、表达能力丧失者特别适用。2.3 程度分级法: O级:无痛。

Ⅰ级:轻度疼痛(虽有疼痛但可忍受,能正常生活,睡眠不受干扰)。Ⅱ级:中度疼痛(疼痛明显不能忍受,要求用止痛药,睡眠受干扰)。Ⅲ级:重度疼痛(疼痛剧烈,不能忍受。需要用止疼药,睡眠受严重干扰)。

3、癌症疼痛治疗:

3.1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癌症疼痛治疗的主要方法。WHO提出的三阶梯镇痛方案是目前世界公认的一套简单有效、可合理安排的治疗方法。轻度疼痛:非鸦片类止痛药加辅助药物;中度疼痛:弱阿片类加非鸦片类止痛药加辅助药物;重度疼痛:强片类加非鸦片类止痛药加辅助药物类[7]。熊华等报道癌症疼痛患者接受泰勒宁镇痛治疗后疼痛程度显著降低,镇痛治疗总有效率为82.7%,连续用药后镇痛疗效稳定[8]。秦英等报道126例重度癌性疼痛患者应用美菲康(盐酸吗啡缓释片)止痛,取得满意的疗效[9]。

3.2硬膜外PCA止痛治疗 对于经口服及注射止痛药物效果不佳,且毒副作用较大的患者,硬膜外PCA止痛治疗是一种有效的除痛方法[10]。

3.3中医治疗 杜小艳应用镇痛酊剂外搽治疗癌性疼痛41例,取得满意疗效[11]。陶敏等中医水针治疗晚期肿瘤疼痛,有确切的止痛效果,对晚期癌痛有效率100%。此法是根据病种和疼痛部位不同选取不同穴位,以颅痛定、地塞米松、维综述:

2009-02-02 生素B12穴位注射,同于中医传统的针刺,通过经络起镇痛作用,又结合了现代医学的特点,用药物调节内分泌[12]。

3.4电疗、针刺疗法 这2种疗法直接作用于患者的疼痛部位,采用电刺激神经或用针刺激穴位的方法,来镇痛辅助治疗,效果显著。此外,通过按摩改善血液循环,减轻癌痛和采用气功延长镇痛时间都是辅助治疗的有效手段[13]。

3.5心理治疗 包括生物反馈、自我催眠、分散注意力和幽默等方法使患者心理上得到放松,从而减轻癌痛。此外,医务人员还可以不定期地为患者播放适当的音乐,唤醒其生命的自我意识,克服焦虑心理,也能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13]。4、癌痛治疗的影响因素[14] 4.1 与医护人员有关的原因

4.1.1对癌性疼痛严重程度估计不足 郑莹等[15]对上海市76所医院1415名医生进行癌症疼痛治疗认识的现状问卷调查,结果表明42.8%的医生认为能够准确判断患者的疼痛强度的是主管医师,4.7%的医生认为是患者家属。而实际上,医护人员对疼痛强度的评估与患者自我感觉符合率仅33%,且54%医护人员判断疼痛的程度较患者自我感觉轻一个等级以上[16]。由此可见,医护人员判断准确率较低,这是造成癌性疼痛治疗不充分的重要原因之一。

4.1.2缺乏足够的处理癌性疼痛知识和技能 黄晓蕾等[17]对27省市的126名护士调查结果显示,36%的护士不能正确写出三阶梯止痛的定义,99%不能正确写出三阶梯止痛的内容。同样在处理癌痛上也存在问题。郑莹等调查表明[15],在接受癌痛治疗的患者中癌痛持续1个月以上才得到治疗的患者占24.49%,且有8.7%的医生在患者服用药物无法达到止痛效果时,不采用任何措施。以上资料显示,医务人员仍缺乏足够的处理癌性疼痛知识和技能,所以临床上应加强对癌痛知识的教育和宣传。

4.1.3过分担心药物的成瘾性 虽然大量研究和调查表明,不论麻醉药的剂量多大,用药多久,在用麻醉药镇痛患者中,成瘾的发生率小于1%。然而对医护人综述:

2009-02-02 员的调查发现,大多数医护人员担心药物的成瘾性,如上海地区36.7%医生担心药物成瘾,非肿瘤科医生比肿瘤科医生更担心成瘾[15];27省市护士调查显示88%护士担心药物成瘾性问题[17]。可见,医护人员普遍存在顾虑药物成瘾性问题,这种顾虑必然会造成临床上用药剂量不足或减少用药次数,从而导致治疗不充分。

4.2 与患者有关的原因

主要是患者不如实报告疼痛。李漓等[18]对212例癌症患者所经历的疼痛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仅12.74%的患者会主动报告疼痛。许怀麟等[19]的调查也表明,24%的患者有意隐瞒病情,主要表现在患者陈述病情时隐去疼痛的病史或降低疼痛的等级。这样会在医护人员对疼痛评估时造成误导,从而成为治疗不充分的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患者认为晚期癌症本身就有疼痛,疼痛是不可避免的,另外担心对止痛药产生耐受性,以后疼痛加重时无药可治。

4.3 与社会因素有关的原因

4.3.1对药品控制过严 吗啡消耗量已作为WHO评价一个国家癌痛控制状况的重要指标,而吗啡在中国的消耗量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郑莹等

[15]

对上海市的调查表明,影响癌痛控制的第一位原因就是“阿片类药物使用限定过多”。所以医药卫生管理部门应相应改变医药管理条例,放宽对药品的控制,以适应临床需要。

4.3.2治疗费用过高 卫生部推荐的三阶梯止痛方案的代表药物中,临床上以控释片应用最多,但该类药物价格较贵,而患者需要较长时间服用,因而患者难以承受巨额的治疗费用。

5、疼痛处理中的道德问题[20]

作者认为,如果认同病人有权力要求有效止痛,那么护士就有责任维护这个权利,反之,对病人就是一种伤害。有些医护人员不知道怎样识别和治疗病人的疼痛,因而常忽视止痛药的正确使用,护士不提供足量止痛药的关键原因是担心会加速病人死亡。一位病人在吗啡治疗后死亡,即使有经验的专科护士也可能认为综述:

2009-02-02 是她们的护理措施加速或导致了病人的死亡。虽没有一个护士因执行医嘱应用过量止痛药而被起诉,但有些护士也可能担心法律责任。对此,“促进临终病人舒适和止痛”规则中明确指出:对临终病人疼痛的及时处理,应果断地使用有效足量的止痛药,最大程度地缓解症状,即使以生命为代价,也是伦理学允许的。当疼痛不能控制时,在临终病人身边工作的人都知道难以控制的疼痛能导致病人失望、沮丧、自杀倾向或寻求死亡;反之,当疼痛被很好地控制后,大部分病人可能放弃先前的想法。在有效的姑息治疗和止痛护理下,约95%临终病人的疼痛是可以忍受的。护士的职责是保护病人免受伤害,但却要执行“有害”剂量用药止痛,这与她们的责任相冲突。护理人员必须明白简单地拒绝一个疼痛病人,在道德上是不能接受的。但是也不应该推测病人愿意控制疼痛而承受加速死亡的危险。护士必须向病人和家属讲清这些问题,并尊重他们的选择。尽管主张对病人适当止痛,但仍有非常多的病人在疼痛中死去。作者认为在任何情况下,对忍受疼痛的病人给予充分治疗是必需的,而不是随意的,决不能忽视其中的道德责任。

6、癌痛护理

6.1一般护理 通过仔细观察患者所采取的姿势和体位、面部表情、情绪状态、面色、出汗、肌肉紧张,监察心率、呼吸、血压、脉搏等,全面了解病情。当病人出现不适时应及时解决处理,尽快消除不适,以免加强恐惧、悲观心理 [21]。

6.2 按时、按阶梯、个性化给药、注意给药细节 按三阶梯给药法给药,达到癌症病人夜间睡眠时无痛;白天休息时无痛;日间活动和工作时无痛[22]。注意观察用药后不良反应,如便秘、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并及时对症处理。

6.3心理护理 在人们心目中,仍然是以“不治之症”的观点来看癌症,一般人对癌症都有恐惧心理,而确诊癌症对病人在精神上是沉重的打击,病人常惊慌失措,认为生命快要结束,疑病心理特别重,稍感某处不适,即怀疑是癌症转移,因精神紧张而产生恐惧、绝望的心理[23]。因此,在护理癌症病人时,必须注意心理支持,引导病人自我调控情绪和行为,做一些简单的放松活动,分散病人注意力。如计数、看报、听音乐、看电视、与人交谈等,病人通过重新调节情绪,学会自我克综述:

2009-02-02 服不良情绪,学会用良好的情绪和积极的精神状态来对待癌痛,从而达到治疗癌痛的目的。另外,家庭具有影响和调节力,缺乏家庭支持的平凡人往往难以忍受癌症疼痛,支持型的家庭环境可以增强癌症患者抗病能力[24]。

综上所述,目前对于癌症疼痛护理的研究越来越多, 也越来越细。我们期待着新的突破,生产出效果强、副作用少的镇痛药;另外心理护理也不再是简单的语言安慰,而是由专业心理技师对患者实行音乐疗法、催眠术、松弛训练等。这些都要求我们护理人员除了完成日常护理工作外,还要加强心理学及边缘学科知识的学习,真正为患者提供心理护理技术,更好地服务于病人,使癌症疼痛的护理出现新的飞跃。

参 考 文 献:

[1] 曹军宁.肿瘤内科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4, 405. [2] 李琳.癌症疼痛的护理进展[J].实用护理杂志1992,8(4):1 [3] 刘小静,张敬伦.癌症疼痛的治疗与护理[J].肿瘤防治杂志,2000,第7卷第1期

[4] 佟术艳.疼痛的护理评估[J].中华护理杂志, 1995, 30(2):123~124.[5] 赵继军,陆小英,赵存凤等.数字疼痛量表和描述疼痛量表的相关性研究和改进[J].现代护理,2002,8(9):660-661 [6] 申萍摘,施 毅校.Wong和Banker面部表情量表法面部表情量表法评估疼痛.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8年,第17卷第3期

[7] 唐维新主编.实用临床护理三基理论篇.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3月第1版,335 [8] 熊华,邹燕梅,于世英.泰勒宁治疗癌症疼痛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新药杂志,2008第17卷18期

[9] 秦英,王关芬,白桦,王芳玉, 向亚娟.美菲康在癌症疼痛患者应用中的护理体会[J].重庆医学,2008年8月第37卷第15期

[10] 李越,马长青.晚期癌症患者硬膜外自控镇痛(PECA)疗效观察[J].中国肿瘤临床,1999年第26卷第12期 综述:

2009-02-02 [11] 杜小艳.镇痛酊剂外搽治疗癌性疼痛41例[J].湖南中医杂志,第17卷第4期

[12] 陶敏,鲁汉英,陈南珠,钱淑芬,官成浓,侯天印.水针治疗晚期肿瘤疼痛的临床观察[J].中华护理杂志,1998年10月第33卷第10期

[13] 谭芳.癌性疼痛的控制、辅助治疗及护理[J].当代护士,2003年第9期 [14] 朱丽霞,高凤莉.癌痛控制的状况及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5年3月第40卷第3期

[15] 郑莹,李德录,许德凤,等.上海市医生对癌症疼痛治疗认识的调查[J].中国肿瘤,2001,10(7):393-395 [16] 佟术艳.疼痛的护理评估[J].中华护理杂志,1995,30(2):123-125.[17] 黄晓蕾,马双莲,张金芳,等.27省市护士对癌痛治疗相关知识了解程度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01,10(7):22-25 [18] 李漓,王兵,袁方,等.癌症患者的疼痛状况调查及护理对策[J].护理学杂志,2000,15(4):200.[19] 许怀麟,谢德荣,陈岱佳,等.癌性疼痛治疗不充分的原因及对策[J].新医学,2001,32(2):105.[20] 李慧莉,张俊红摘,何学鹏,闵丹琳校.癌症疼痛处理中的道德问题[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1年第20卷第3期

[21] 石红梅.减轻晚期癌症疼痛的护理体会[J].河南肿瘤学杂志,2002年12月第15卷第6期

[22] 唐维新主编.实用临床护理三基理论篇.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3月第1版,335 [23] 徐慧娟.医学心理学.南宁:广西科技出版社,1991.154.[24] 陈海瑜.对癌症病人及其家属的护理[J].国外医学护理分册,1993,12(2):83-84.

第三篇:围手术期疼痛管理新进展学习班感想

《围手术期疼痛管理新进展学习班》的体会

4月14日,我有幸参加了由深圳市护理学会及外科专业委员会合办的围手术期疼痛管理新进展的学习。作为一名医护人员,无论是理论知识,还是实践经验,对围手术期的疼痛管理都有较为深刻的理解,并能熟悉掌握围手术期疼痛管理的流程。但是通过本次围手术期疼痛管理新进展学习班的学习,让我更深层次的体会到围手术期疼痛管理的重要性。所谓疼痛管理,有一套固有的流程作为指南,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有一个重要的辩证关系,就是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原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这就要求我们要在理论指导的前提下,结合病人的实际情况,因人而异,因时而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传统的按需给药的观念向按时给药转变。这迎合了一个信念,就是发展和创新。这就是本次学习给我最深的感受。

所谓围手术期是围绕手术的一个全过程,从病人决定接受手术治疗开始,到手术治疗直至基本康复,包含手术前、手术中及手术后的一段时间,具体是指从确定手术治疗时起,直到与这次手术有关的治疗基本结束为止,时间约在术前5-7天至术后7-12天。疼痛则是伴随现有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而产生的生理和心理因素复杂结合的主观感受。2001年国际疼痛学会对疼痛的定义是:疼痛是一种令人不快的感受和情绪上的主观感受,伴有现存的和潜在的组织损伤。在临床工作中,疼痛已成为继体温、脉搏、呼吸、血压4大生命体征之后的第5生命体征,并日益得到重视。

无痛病房的建立,无疑是给广大围手术期患者带来了福音。一方面,可以从生理、心理上减轻病人的痛苦,促进病人恢复,降低治疗费用,减轻患者的家庭负担;另一方面,给护患关系建立了很好的沟通桥梁,增加了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

国外近40年的研究表明,护士通过临床实践、研究和创新,在疼痛的知识技能发展和疼痛管理发展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同时,国外的疼痛研究也发生了2次转变,一是从疼痛控制转变为疼痛管理,二是疼痛管理专业的组成人员从麻醉医师为主体的模式转变为以护士为主体的模式。护士在疼痛管理中的独特和关键作用正日益凸显。

1、护士是患者疼痛状态的主要评估者。护士每天24h守护在患者身边,最先了解患者疼痛的各种不适,护士在与患者交流的过程中,通过语言沟通及观察患者的面容、体态、各项生命体征等客观表现,判断疼痛是否存在。

2、护士是止痛措施的具体落实者。很多止痛措施都是由护士来完成的,因此护士的基本知识、观察能力和技术水平都直接影响着疼痛控制的效果。护士除了要执行有关医嘱,按时给予止痛药物外,有时还要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给予止痛剂。此外,护士还可在自己的职能范围内运用一些非药物方法来减少患者疼痛。

3、护士是疼痛患者及其家属的教育者和指导者。护士是患者及家属健康宣教的主要实施者。美国《癌症疼痛治疗临床实践指南》中指出:“在治疗计划中,应包括对患者和家属进行疼痛治疗方面的教育。”护士通过教育和指导,让那些不愿意报告疼痛、害怕成瘾、担心出现难以治疗的不良反应的患者解除疑惑和担忧,保证疼痛治疗的有效性,同时指导患者家属参与疼痛的管理过程。

疼痛管理是护士的一项基本职责,护士在疼痛管理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受到医护人员的一致认同,但在我国临床工作中有关疼痛管理的研究较少,缺乏相关的观念、知识、技术和方法,以致大部分患者的疼痛得不到有效缓解。因此,加强疼痛管理的教育和培训尤为重要。我国疼痛管理刚刚起步,正在步入专业化轨道。疼痛管理是一门新知识,疼痛知识的普及乃是当务之急。

无痛病房的建立给疼痛管理的规范化带来了新的曙光,希望通过我们不断的努力与实践,可以真正的实现“医务人员积极开展无痛治疗,患者及家属主动要求无痛治疗的新局面。”

第四篇:疼痛管理

急诊外科疼痛管理试行方案

一. 术前疼痛知识教育

1.术前向病人讲述疼痛对机体的影响,常用的控制术后疼痛的药物及副作用;向接受PCA治疗的病人讲述给药的方式和时机,以达到良好的止痛效果。

2.教会患者正确使用疼痛量化评估工具评估疼痛强度。成年人使用数字评分法(NRS)评估疼痛。4岁以上儿童或其他语言表达障碍患者,采用面部表情描述法(FPS)评估疼痛。

3.向病人介绍自我缓解疼痛方法,在止痛药物的同时辅助其他方法缓解疼痛。

二. 术后疼痛管理

1.疼痛控制目标≦4分当疼痛程度评分>4分时,应报告医生,采取有效的镇痛措施。当疼痛程度评分≦4分时,护士应该采取选择权限范围以内的方法如物理或心理措施进行疼痛缓解。

2.疼痛评估时机手术结束、病人知觉开始恢复的所有骨科患者开始疼痛评估,原则上与测体温同时。

手术后1天或NRS评分≧7分:Q4h评估(6AM-10AM-2PM-6PM-1OPM-2AM)手术后2天或NRS评分<7分:Q8h评估(6AM-2PM-6PM)

NRS评分在4分以下:BID(6AM-2PM)

所有评分结果绘制在体温单上。

3.镇痛药物静脉给药5-15min、肌肉注射后30min、口服用药1h后评估治疗效果并记录。对于PCA患者应该了解无效按压次数及效果,按需求增加其他镇痛药物。

第五篇:腹部外科术后疼痛的护理体会.

腹部外科术后疼痛的护理体会

腹部外科术后疼痛的护理体会

术后疼痛是机体对疾病和手术造成组织损伤的一种复杂的生理心理反应。术后疼痛控制不佳,可导致呼吸和心血管系统并发症,不利于术后康复,为此,我们对腹部外科手术后患者加强了心理护理,应用硬膜外镇痛泵,有效地减轻了患者术后的疼痛。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腹部外科术后疼痛常见原因

腹部外科术后疼痛与手术操作、组织损伤和各种导管插入或因伤口周围肌肉痉挛、心理紧张、抑郁、焦虑、恐惧等有关,也与个人对疼痛的感知程度,人的情感反应,以及病人性格、性别、年龄、痛阈、文化背景、社会层次、过去对疼痛的体会等有关。病人年龄越小,对疼痛的耐受力越差,男性较女性耐受力差;性格外向,有一定文化素质的病人更容易表达对疼痛的主观感受。护理体会

2.1 做好术前宣教,加强心理护理

2.1.1 术后疼痛心理护理的意义 疼痛是一种复杂的生理、心理反应。伤害性刺激作用于机体引起一系列的痛觉反应,个体对伤害性刺激的反应有差异并有强烈的感情色彩,表现出一系列的躯体运动反应和植物神经内脏反应,同时伴随着复杂的心理活动。实验证明,人的大脑能够产生吗啡样物质,现已检测出的脑啡肽、强啡肽类物质已有几十种,它们与外源性吗啡一样,能够控制疼痛的传导,抑制疼痛。情绪、心理等因素可影响吗啡类物质的产生。心理护理的原理就是激发机体产生释放内源性吗啡类物质,因此术后疼痛的心理护理有着重大的意义。

2.1.2 术前耐心劝导 根据患者的心理特点,术前耐心劝导,让患者了解有关疼痛的知识和缓解办法,使患者认识术后疼痛的性质,采取预防性措施,解除不必要的顾虑,正确对待手术。

2.1.3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尊重患者的人格 主动询问,相信患者的主诉,并表示理解患者的痛苦,使患者感到护士在分担他们的痛苦,让患者有信任感、依赖感、安全感。

2.1.4 分散或转移患者的注意力 可以采用视觉分散法,如看书看报;听觉分散法,如听音乐,以及触觉分散法,如亲人的抚摸等。每个人的性格及以往经历不同,都会选择一些方式来适应疼痛反应。

2.2 镇痛药物的应用

2.2.1 术后仔细观察病情变化,采取预防性措施 指导患者尽量避免压迫伤口部位,咳嗽或做深呼吸时用手或枕头按住腹部伤口,以防牵扯缝线引起伤口疼痛。置引流管的患者,翻身及改变体位时,避免压迫或扭曲牵拉,以减轻伤口疼痛。给予预防用药,而不是疼痛难忍时再给药。预防用药较疼痛剧烈时用药量小,镇痛效果好。

2.2.2 硬膜外镇痛泵给药止痛 病人硬膜外镇痛方法已广泛用于临床,镇痛效果满意。使用硬膜外镇痛泵应注意观察病人有无恶心及尿潴留,注意监测血压、脉搏、面色,观察呼吸频率及深度,防止低血压及呼吸抑制发生。讨论

随着医学的发展,患者对手术镇痛要求越来越高,外科医生、药理学家、心理学家及麻醉医师都进行积极探讨,普遍认为,术后疼痛除受手术部位、创伤大小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外,还取决于患者的情绪、精神、心理状态等主观因素的影响。术后镇痛不仅能减轻患者术后的痛苦,而且能提高患者自身防止围手术期并发症的能力。因此,在术后镇痛的护理中,将病人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加强术后心理护理,积极配合药物镇痛,是术后减轻疼痛的有效方法,并为患者术后创伤的恢复,心理生理状态的调整及整体康复创造条件。

下载术后疼痛管理新进展word格式文档
下载术后疼痛管理新进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腹腔镜术后非切口疼痛护理干预

    妇科腹腔镜术后非切口疼痛护理干预 刘怡,***1,护理13级(2)班 摘要: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腹腔镜手术在临床上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腹腔镜手术的优势明显,但同时术后也会......

    2011年慢性疼痛微创治疗新进展培训班

    2011年慢性疼痛微创治疗新进展培训班 (颈肩腰腿疼痛专题)情况汇报清远市卫生局: 10月9日,广东省疼痛学会脊柱疼痛学组、清远市人民医院、清远市医学会麻醉分会在我院举办了慢性......

    护理管理新进展

    1危机管理概念是指个人或组织通过对可能发生危险导致不良后果的事件进行决策,危机监控和危机处理从而达到减少避免危机事件的发生、发展,甚至将危及转化为机会。 护理危机管理......

    医学论文妇产科患者术后疼痛的评估与护理

    医学论文/妇产科患者术后疼痛的评估与护理 【摘 要】 目的 探讨改善妇产科患者术后疼痛的评估与护理措施。方法 以数字法抽选行妇科手术的96 例行妇科手术的患者做为观察对......

    浅谈妇科剖宫术后疼痛观察及护理

    浅谈妇科剖宫术后疼痛观察及护理 【中图分类号】R71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01405-01 随着现代医学的进展,知识的更新,对于我们提出了更新的医疗......

    疼痛科科管理规范

    疼痛科管理规范 1.病人入院由门诊接诊医生根据门诊检查严格掌握入院标准,根据诊断病情,核对病人信息,开具入院通知单、诊断证明,方可办理入院手续。 2.收住院病人床位由护士长统......

    护理管理新进展学习心得朱小燕

    护理管理新进展学习心得 7月25日—26日,本人非常荣幸地参加了由《中国护理》杂志社、浙江省护理中心联合主办的“护理新进展暨科研写作研讨会”。此次会议吸引了来自全国的30......

    疼痛护理

    目录 1. 一般护理常规 2. 危重病人的护理常规 3.高热的护理常规 4. 腰腿痛的护理常规 5. 颈椎病的护理常规 6.三叉神经痛的护理常规 7.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护理常规 8.偏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