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版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练习
三年级两位数乘两位数练习
姓名;
一,填空;
1、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积,最大是(),最小是()。2、49×31的积是()位数,积大约是)。3、25×3×6=25×()()÷6=60„„5
4、一张作文纸共21行,每行18个格子。这张纸一共大约有()个格子。
5、李师傅平均每天加工10个零件,二月份工作22天能加工()个零件。6、50个20相加得(); 1乘360得()。7、28×53的得数比()大1,比()小1。
8、将2、3、5、9四个数字填入□里,使得(1)□□×□□的积最大;
(2)□□×□□的积最小。(3)□□×□□的积末尾有0。
1、一页书有21行,每行约有28个字,一页大约有()个字。2、25×40的积的末尾一共有()个0。
3、两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位数或()位数。
4、两个乘数都是12,它们的积是()。5、400的5倍是(),400是()的5倍。6、69×29的积是()位数,积大约是()。7、53个28相加得(); 13乘36得()。1、21个14的和是();24的32倍是()。2.、14乘63的积是();16个45相加,和是多少?最简便列式是(),结果是()。
3、小明在计算完37×62后,想核实计算的结果是否正确,可以用()×()来进行检验。4、52与最小的两位数的积是();最大的两位数与18的积是()。5、365加上()正好是75的14倍。
6、、如果口算35×19,可以先口算35×20=(),然后再减去()个35。
7、一盒彩色胶卷最多能拍36张照片,照这样计算,15盒胶卷最多可以拍()张照片。
8、成人平均体重大约是65千克,15名成人的体重大约是()千克。如果这些人一次性的乘坐载重是1吨的电梯,会超载吗?()。(填:没超载或超载)
四、选择,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一个正六边形边长是20厘米,周长是()。①120厘米 ②80厘米 ③60厘米
2、得数比1800大,比2800小的算式是()。①29×53 ②37×65 ③76×49
3、最大的两位数与最小的两位数的积是(),差是()。①99 ②990 ③ 100 ④89
4、估计12×63的答案可能是正确的是()。① 586 ② 756 ③1536
7、下面算式()的得数大约是3000 ① 39×92 ② 52×58 ③ 26×85 1、150×60的积是:()。A 900 B 9000 C 90
2、最大的三位数的10倍是()。A 99 B 9990 C 999
3、一个书包28元,买10个这样的书包,300元钱()A 够用 B 不够用 C 不能确定 4、52×13的积是()。A 四位数 B 五位数 C 三位数 5、35个52连加的和是多少?列式是:()。A 35+52 B 52×35 C 35×53
11、在○里填上“>”、“<”或“=”。
43×24○18×39 79×11○23×68 76×12○12×76 22×15○22×3×4 28×53的积大约是()。
41×59的积在()至()之间。
二、列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83×26=
33×66=
80×59= 26×47=
50×25=
21×44=
60×77= 19×36= 14×26=
81×18=
94×11= 45×30=
99×75=
60×56=
72×65=
49×66=
11×20=
25×50=
54×35=
56×41=
20×90=
12×66=
70×60=
41×20=
39×84=
78×88=
47×23=
52×61=
88×94=
40×91=
97×73=
82×10=
18×14=
21×44= 24×34=
10×59=
31×83= 10×55=
53×21=
40×19=
24×55= 11×87=
86×74=
93×91=
三、文字题;1、36的315倍是多少? 2、135个32是多少?
四、应用题;
1、工厂平均每天要用51吨煤,42天共用多少吨煤?
2、初步调查:我班同学平均每人的压岁钱是85元,那么我班共53名同学的压岁钱共有多少元?
3、新亚文具柜一天卖出18盒钢笔,每盒12枝,一共卖出多少枝?
4、一辆客车可以乘坐48人,28辆这样的客车可以坐多少人?
5、学校每天中午用去大米50千克,晚上用去大米45千克,连续两周共用去大米多少千克?
6、爱民小学30位老师带领14个班的同学去参观“周恩来纪念馆”,平均每班有同学48人。公交公司开来的汽车共有700个座位。这些汽车的座位够不够?
第二篇:三年级数学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反思 文档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教学反思
1、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教学目标基本上达到了。同时渗透了数学中的常用方法转化,通过练习,发现效果还可以。我想这样的计算教学课,还应紧接着进行一节练习课,这样对学生熟练掌握算法有很大的帮助。
2、我在处理本课的重难点时,节奏有点快。只是让一个学生说出算理后,没有让其他学生再说一说。就进行下一个环节。算理对学生来说很难,只是说听一遍,我认为是不行的。要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和时间。其次在引导学生竖式中乘的顺序时,不太明确,从而导致在后面的练习中出现了乘的顺序不对的错误,这些地方需要我认真反思,改进教学方法。
3、对学生在课堂上的生成资源利用不好。如在练习时有一个同学在板演时,竖式中出现了错误,我只是主观分析了错因,没有了解这个同学真正错因。生成的资源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教师的教学反思有很大的帮助。老师在课堂上要适时抓住一些生成资源,利用这些资源来教学。这样教学效果会更好。
4、教师的语言不太精炼,在某些问题的表达上,让学生的活动指向性不强,不能点燃学生的思维活动。
5、教师调控课堂的能力不强。本课中大部分学生参与热情较高,但也有一些学生始终不太兴奋。这与老师的调控有关系。
总之,本节课出现了很多的问题,我想出现的问题并不可怕,这有利于找出自己的不足。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把这些问题一一剖析,不断改善,努力提高自己。
第三篇: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两位数乘两位数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两位数乘两位数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两位数乘两位数 1.口算乘法
教学内容:
本单元基础:熟练地口算整
十、整百数乘一位数(20×3,200×3),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每位乘积不满十)(43×2),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
1、会口算整
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会口算两位数乘整
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2、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教学时间:8课时
口算乘法(3课时)
第1课时
教学内容:58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十四1~4题。
教学目标:
经历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学会口算整
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
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教学重点:学会口算整
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
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教具准备:口算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回顾学过的口算方法
口算下面各题:
40×4 60×5 30×3 300×7 200×8
12×4 24×2 13×3 32×3 11×5
自己选两题,说说口算方法。
二、新课
1、提出问题
(1)仔细观察例1图
(2)请学生提出问题。
(3)从学生回答中选择例1的两个问题:
邮递员工作1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
工作3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
2、探讨口算方法。
(1)请学生思考、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出算式:
300×10 300×30
(2)小组讨论:怎样想出得数?
(3)各组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的各种口算方法。
(4)评价。
3、尝试解决问题。
(1)请学生运用口算方法解决其余的问题。如:工作10天,要送多少封信?工作30天,要送多少封信?
(2)组织交流。
请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让学生在交流中品尝学习的乐趣。
4、探讨新的口算方法。
(1)出示:42×10 23×30 14×200
请学生思考,讨论怎么算?
(2)组织交流,并由教师评价每种方法。
三、练习
1、完成做一做的8道题。
(1)先由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2)引导学生总结,发现规律。
2、独立完成练习十四1~2。
3、解决实际问题:练习十四3~4。
第2课时
教学内容:59页例2(估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
2、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口算下面各题:
40×10 60×20 30×40 300×70 200×80
12×400 240×2 130×3 30×3 11×502、求下面各数的近似数:32 18 687 295 358 42
选择几个数说一说是怎样求近似数的。
3、估算:
198×4 305×6 485×3 182×5
说一说你是怎么估的?
二、探究新知:
1、提出问题:
(1)出示例2图:请学生仔细观察。你从图中了解到什么?
(2)把在图中获取的信息汇总,说成完整的一道题:
大会堂里共有18排座位,每排22个座位。有350名同学来听课,能坐得下吗?
2、探讨估算方法。
(1)请学生思考、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出算式:
18×22 22×18
(2)小组讨论:怎样估算得数?
(3)各组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的各种估算方法。
方法一:18≈20 22≈20 20×20 = 400
方法二:18≈20 22×20 = 440
方法三:22≈20 18×20 = 360
(4)比较、评价。
3、尝试解决问题。
(1)请学生运用估算方法解决问题。有一本书,它其中的一页有23行,每行约有22个字。一页大约有多少个字?
(2)组织交流。
请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让学生在交流中品尝学习的乐趣。
三、练习
1、完成练习十四的第7题:
(1)先由学生独立计算;
(2)集体订正,讲讲估算的方法。
2、练习十四第8题:
(1)学生认真读题,理解题目要求。
(2)“已经种了的93棵树苗是几行?”这块地有几个呢?
(3)请独立列出算式并进行估算。
第3课时
教学内容:口算乘法的练习课(完成练习十四的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熟练口算整
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
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学生回顾上两节课学习的内容。
2、开火车的形式进行口算练习:
50×10 70×20 40×40 500×70 600×80
12×300 240×2 130×2 90×3 11×30
选择一部分题目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口算的。
3、听算练习:
40×10 30×20 30×50 300×10 300×80
22×40 330×2 120×3 30×6 10×50
4、估算:
42×11 68×10 32×47
45×17 26×18 36×
21四人小组互相说说是怎样估算的?有多少种估算的方法?
二、解决问题:
1、养一张蚕需要桑叶约600千克,可产茧约50千克。
(1)小明家养了4张蚕,可产茧多少千克?需要桑叶多少千克?
(2)张村共养40张蚕,可产茧多少千克?需要桑叶多少千克?学生仔细读题,理解题目意思,并弄明白两个问题的不同。
同桌合作完成,集体讲评。
2、果园里有28行橘子树,每行32棵。果园里大约有多少棵果树?
先列出算式,想一想,是求近似值还是准确的值?该怎样解决?
学生独立完成。
三、综合练习:
1、独立完成练习十四第5、6题,比一比,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得最好。
2、分组进行“夺红旗”比赛(练习十四第9题)
3、合作完成练习十四第10、12题。集体讲评。
第四篇: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两位数乘两位数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共5题;共38分)
1.(25分)我会辨。(横着看,两个算式的得数是否相等)
(1)(28+16)×7
28×7+16×7
(2)15×39+45×39
(15+45)×39
(3)35×[(27+15)÷6]
35×(27+15)÷6
(4)40×50+50×90
40×(50+90)
(5)74×(20+1)
74×20+74
2.(1分)与32相邻的两个数的积是_______。
3.(5分)水果店运来梨34箱,每箱重15千克。又运来苹果42箱,每箱重量和每箱梨重相等。水果店一共运来水果多少千克?
4.(2分)25个20是_______.125的24倍是_______.
5.(5分)一个两位数乘7和30乘14的积相等,这个两位数是多少?
二、一位数、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
(共4题;共27分)
6.(2分)计算.
425×9=_______
284×7=_______
7.(5分)学校组织同学们去看航模展览,共租了12辆大轿车,师生每人坐一个座位还剩下9个空座位。这次去看航模展览的共有多少人?
8.(15分)购物。
(1)买13双鞋子要多少元?
(2)王老师带了700元,够买32顶帽子吗?
(3)买33个小熊玩具需要多少钱?
9.(5分)甲乙两人沿着400米的环形跑道跑步,他们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同向而行,甲每分跑280米,乙每分跑240米,经过多少分甲比乙多跑1圈?
三、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1)
(共4题;共16分)
10.(5分)一个篮球是一只钢笔价钱的4倍,钢笔是6元,篮球多少元?
11.(5分)学校有一批图书,如果每班分45本,正好可以分给12个班,如果每班分得6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级?
12.(1分)装订车间原来一台机器一小时可以装订200本笔记本,改进技术后一台机器一小时比原来多装订30本.装订车间的50台机器一天(按工作8小时计算)比原来多装订_______本笔记本。
13.(5分)新华小学6个年级参加长跑比赛,每个年级分成4个组,每组有25名学生,一共有多少名学生参加比赛?
四、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2)
(共5题;共24分)
14.(5分)我的计算最认真
309
28=
567÷28=
507
46=
578÷28=
600
35=
6432÷14=
15.(1分)我们学校操场一圈是200米,小明跑了4圈后,还差_______米就是1千米。
16.(5分)王叔叔和他的爸爸、妈妈去风景区游玩,如果风景区的每张门票售价是108元,王叔叔买门票应付多少钱?
17.(5分)希望小学去年平均每月节约用电26度,照这样计算,一年节约用电多少度?
18.(8分)直接写出得数.
280÷40=_______
14×20=_______
84÷3=_______
48﹣48÷24=_______
360÷12=_______
460﹣80=_______
125×8=_______
450÷5÷3=_______
五、第2课时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1)
(共4题;共17分)
19.(2分)25×65的积的最高位是()位。
A
.十
B
.百
C
.千
20.(5分)直接写得数
24×3=
50×60=
120×40=
363÷40≈
250×40=
300÷50=
630÷90=
103÷20≈
21.(5分)应用题
梨一共多少千克?
22.(5分)饲养员为大象准备了3吨的食物,如果大象每天吃395千克,那么这些食物够大象吃一个星期吗?
六、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2)
(共4题;共37分)
23.(1分)美园小区有五栋楼房,每栋有120户人家,小区共有_______户人家。
24.(1分)四年级同学去旅游。每套车票和门票49元,一共需要104套票。应该准备多少钱买票?
列式:49×104≈_______(元)
25.(30分)用竖式计算.带☆的要验算.
(1)☆36×3=
(2)6×305=
(3)420×8=
(4)☆99÷6=
(5)225÷5=
(6)907÷3=
26.(5分)学校要为图书馆增添两种新书:百科全书每套125元,情景数学每套18元,每种买3套.一共要花多少钱.
七、用连乘的运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共4题;共30分)
27.(10分)李阿姨每小时可以做6个玩具娃娃,按一天工作8小时计算。
(1)李阿姨一个月(30天)可以做多少个玩具娃娃?
(2)李阿姨做288个玩具娃娃需要多少天?
28.(5分)计算。
①
②
③
④
29.(10分)公园里有松树和柏树各125行,每行松树43棵,每行柏树37棵。
(1)公园里有松树和柏树一共多少棵?
(2)松树比柏树一共多多少棵?
30.(5分)小芳载了8棵树,小明、小强、李明和天华每人载的棵数与小芳的同样多。他们一共载了多少棵树?
八、用连除的运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1)
(共3题;共11分)
31.(1分)每6个苹果放在一个篮子里,要用_______个篮子?
32.(5分)有37个乒乓球,每袋装5个,要装几袋,还剩几个?
33.(5分)甲仓有粮食76吨,乙仓有粮食64吨,又运来粮食28吨,怎样分配才能使两个粮仓的粮食吨数相等?
九、用连除的运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2)
(共4题;共29分)
34.(4分)在横线上填上“>”“<”或“=”.
100÷5_______10;
20_______40÷8;
72÷36_______30;
45_______90÷11.
35.(5分)一共有48个苹果,每6个装一个篮子,可以装几篮?
36.(10分)下面是1988~2004年中国运动员在奥运会上所获奖牌情况.
请你根据上表的数据绘制出复式条形统计图。
解:
(1)分别计算出1988~2004年中国所获金、银牌的平均数.
(2)1988年金牌数占当年奖牌总数的百分之几?2004年呢?
37.(10分)小红家养了24只鸡,鸭的只数是鸡的3倍,鸭的只数是鹅的8倍.
(1)鸭有多少只?
(2)鹅有多少只?
参考答案
一、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共5题;共38分)
1-1、1-2、1-3、1-4、1-5、2-1、3-1、4-1、5-1、二、一位数、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
(共4题;共27分)
6-1、7-1、8-1、8-2、8-3、9-1、三、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1)
(共4题;共16分)
10-1、11-1、12-1、13-1、四、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2)
(共5题;共24分)
14-1、15-1、16-1、17-1、18-1、五、第2课时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1)
(共4题;共17分)
19-1、20-1、21-1、22-1、六、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2)
(共4题;共37分)
23-1、24-1、25-1、25-2、25-3、25-4、25-5、25-6、26-1、七、用连乘的运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共4题;共30分)
27-1、27-2、28-1、29-1、29-2、30-1、八、用连除的运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1)
(共3题;共11分)
31-1、32-1、33-1、九、用连除的运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2)
(共4题;共29分)
34-1、35-1、36-1、36-2、37-1、37-2、
第五篇:三年级数学下册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练习(三)
三年级数学下册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练习
(三)学号时间姓名成绩
用竖式计算 53×48=
38×41= 19×24= 29×54= 94×22= 27×22= 25×80= 33×90= 8×500= 42×23=
48×32=
57×40= 75×68= 18×73= 90×87= 52×34= 17×59= 36×55= 49×14= 32×25= 54×62=
40×25= 96×42= 56×47= 36×40= 42×39= 57×69= 76×38= 92×22= 86×27= 35×27=
82×50= 26×59= 60×73= 24×35= 92×31= 52×77= 76×43= 13×21= 41×29= 61×48=
39×58=
45×87=
63×28=
92×12=
13×17=
42×59=
60×18=
40×56=
6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