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西南交通大学《铁路运输组织》(运输)
《铁路运输组织》教学大纲
Railway Transport Organization 课程代码:0110051 适用专业:交通运输
学时数:128 学分数:8 执笔者:牛惠民,崔炳谋,钱名军 编写日期:2009.10
一、课程性质和目的
《铁路运输组织》是交通运输专业的核心主干课。该课程系统地讲解了现代铁路运输体系及其运输组织的基本原理,内容包括铁路客运组织、铁路货运组织、铁路车站及枢纽工作组织、铁路车流组织、铁路货物运输计划、铁路运输能力与铁路运输调度指挥工作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和主要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较为宽广的基础理论和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使学生熟练掌握铁路车站、铁路局运输组织工作的业务流程和具体作业组织方法,以满足交通运输相关工作岗位的技能要求。同时,适当强化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开展交通运输理论研究工作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熟悉铁路运输生产的过程及特点,掌握铁路运输组织相关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主要内容,并及时关注本学科发展动态,以便于全面了解铁路客运、货运、行车组织各环节的作业过程与方法,形成铁路运输组织管理完整的、科学的概念。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绪论(2学时)第一篇 铁路客运组织(总18学时)第一章 铁路客运设备
(2学时)站前广场、客运站房、站场、客运机车车辆、客车整备所等客运站设备及其能力计算、客运站流线组织方法。
第二章 铁路客运计划
(4学时)铁路旅客运输的特点和组织原则,有关客流调查、客运量预测、客流计划、票额分配计划的编制原理与方法。
第三章 客运站工作组织
(4学时)客运站的生产管理、技术管理和财务管理工作的业务范围和方法、客车整备所的作业流程、组织协调客运站各部门的日常工作。
第四章 旅客列车工作组织
(4学时)列车乘务工作组织,列车乘务组需要数量的计算,旅客列车的收入管理。
第五章 铁路旅客列车营运工作组织
(4学时)
铁路旅客列车运营工作概述,旅客列车开行方案、列车运行方案的编制原则与方法,旅客列车车底需要数的计算,课程设计。
第二篇 铁路货运组织(总28学时)第一章 铁路货物运输的基本条件
(4学时)铁路货物运输种类,一批的概念及办理条件,铁路运输合同的特点,运到期限的含义及计算,运费的计算方法。
第二章 铁路货物运输的基本作业
(4学时)货物运输的基本作业环节的具体内容及质量要求,各作业环节的时间、空间顺序,货票、运单的性质及在运输过程中的传递流程。
第三章 铁路货运计划与营销
(4学时)铁路货运计划的性质和作用,月度运输计划的主要内容和编制过程,合理运输、均衡运输和直达运输的概念,铁路市场营销的特点及营销策略。
第四章 货场与货运站
(4学时)货场主要类型,货场主要设备及配置方法,货场的平面布置,集中化运输及货运站在枢纽内的合理布局。
第五章 货场管理
(6学时)货场管理的目标,货场作业、设备、人员、安全管理的主要内容及措施,货场作业能力的构成及提高货场作业能力的主要措施,专用线管理。
第六章 货车载重量利用
(2学时)货车载重量利用指标的含义及计算方法,提高货车载重量利用率的主要措施,货车静载重统计计划。
第七章 铁路集装箱运输
(2学时)铁路集装箱概述,铁路集装箱货场设计以及集装箱运输组织的有关指标统计分析,铁路运输组织理论与方法。
第三篇 铁路行车组织基础(总56学时)车站工作组织部分
(32学时)第一章 概述
(2学时)
车站功能及分类,车站的组织管理体系,车站作业的特点及作业计划基本内容。第二章 货物列车和货车在车站的技术作业
(4学时)货物列车在站技术作业的主要内容,货车在站的技术作业过程,货车集结过程,货运票据在站内的流转。
第三章 接发列车工作(自学)接发列车作业的基本规定与要求,车站到发线的固定使用,接发列车的主要作业,特殊条件下的接发列车工作。本章教学辅以接发列车实验教学方式进行。
第四章 调车工作
(6学时)
调车的概念,车站调车区的划分,车流组号,调车场线路固定使用,调车作业的组织领导及指挥,驼峰作业方案,牵出线调车作业方法。
第五章 解体调车作业
(2学时)纵列式、横列式车站的解体调车作业计划的编制及实例讲解。
第六章 直达、直通和区段列车的编组作业
(2学时)直达、直通和区段列车的编组作业过程,编组作业计划的编制方法,隔离车和关门车的处理,列车编组顺序表的编制。
第七章 摘挂列车的编制方法
(4学时)摘挂列车调车作业计划的编制方法,可调车组下落位置的确定、待编车列分批解体时开口位置的确定,车组横动、调车线路受限制时的列车编组作业。
第八章 车站班计划
(2学时)班计划的作用、基本要求和主要内容,班计划的编制依据,班计划的编制方法,班计划的审批、下达和执行,班计划的考核。
第九章 阶段计划
(2学时)阶段计划的主要内容,阶段计划的编制依据和编制方法,阶段计划的审批和下达,车站技术作业表的铺画方法,车站阶段计划课程作业。第十章 车站技术室工作和车务段工作组织
(自学)车站运输规章、车站技术设备、调车工作及接发列车等的日常管理,车站行车工作细则的编制、修改,车站技术作业过程及能力查定;车务段的性质与任务,车务段的组织机构,车务段管理工作,中间站管理,车务段工作的考核。
第十一章 枢纽工作组织
(2学时)枢纽内车站的分工方法,枢纽车流组织方法,枢纽列车运行组织。
货物列车编组计划部分
(10学时)
第一章 概述(2学时)
车流组织概述,货物列车编组计划的意义和任务,货物列车的分类,货物列车编组计划的编制程序与原则。
第二章 装车地直达列车编组计划的编制
(2学时)装车地直达列车的定义、作用,装车地直达列车编组方案及其效益分析,装车地直达列车编组计划的编制与执行。
第三章 技术站列车编组计划的编制
(4学时)技术站列车编组计划的主要影响因素,单组列车编组计划方案的优化原理,绝对计算法,满足单组列车编开去向的必要条件、充分条件和绝对条件的概念及原理;表格计算法编制单组列车编组计划的优化方法,分组列车和空车直达列车编组计划的概念及编制原理。
第四章
货物列车编组计划的确定与执行
(2学时)
属于违反列车编组计划的几种情形,货物列车编组计划的确定与执行过程。列车运行图与通过能力计算与加强部分
(22学时)第一章 概述
(2学时)
列车运行图的作用及意义,列车运行的图解表示方法、分类。
第二章 列车运行图的要素及其计算
(4学时)列车运行图要素说明,车站间隔时间的概念原理及其查定方法,追踪列车间隔时间的概念原理及其查定方法。
第三章 铁路区段通过能力及旅行速度
(6学时)铁路区间通过能力的概念和影响因素,困难区间、限制区间的概念,运行图周期的概念及构成,平行运行图的通过能力计算原理,单、双线铁路不同行车闭塞条件下的平行运行图通过能力的计算方法,扣除系数的概念,非平行运行图的通过能力计算原理。
第四章 列车运行图的编制
(6学时)旅客列车运行图的铺画方法,区段管内货物列车铺画方法,货物列车运行图的编制,分号列车运行图的编制,列车运行图的指标计算,铺画列车运行图课程作业。
第五章 铁路通过能力加强
(4学时)铁路通过能力加强的基本原理,技术组织措施和改扩建措施,各主要加强措施的适用条件,运输能力加强方案的比选原理与方法。
第四篇 铁路运输调度指挥(总24学时)技术计划部分(16学时)
第一章 铁路月度货运计划
(1学时)月度货运计划的体制、编制原则和编制程序,提高月度货运计划兑现率的措施。第二章 技术计划的作用、内容和编制过程
(1 学时)技术计划的作用、主要内容,技术计划的编制过程。
第三章 车流径路的确定
(2学时)车流径路的基本概念及分类,车流径路的运用与发布,铁路环状车流径路图的基本概念,车流径路线的绘制方法,车流径路图的查找。
第四章 使用车计划、重车车流表及卸空车计划
(2学时)使用车计划、接运重车去向计划、重车车流表、卸空车计划的主要内容,及其编制原理与编制方法。
第五章 空车调整计划
(1学时)空车调整计划的优化原则、编制方法。
第六章 各区段列车列数计划和分界站货车出入计划
(2学时)区段行车量的概念,区段行车量的计算方法,各区段列车列数计划、分界站货车出入计划的填制。
第七章 工作量计划
(2学时)工作量计算的意义及概念,管内工作车、移交车、空车工作量的计算。
第八章 货车运用质量指标
(2学时)衡量货车运用质量的几种指标,车辆相关法、时间相关法计算货车周转时间的原理,管内工作车、移交车、空车的周转时间计算方法,影响货车周转时间的各种因素,各种货车周转距离的概念区分及其计算方法,货车日车公里的概念及计算原理。第九章 运用车保有量计划(1学时)
运用车保有量的概念、计算方法,各类运用车保有量之间的数量关系。第十章 机车运用指标(2学时)
机车管理分类,机车运用工作量指标及运用效率指标,运用机车台数的确定方法。第十一章 运输方案的编制与执行(自学)
运输方案的性质、作用和内容,运输方案的编制原则、技术组织原理和编制方法;运输方案的下达,保证运输方案实现的措施,运输方案的考核指标与效果分析。铁路运输调度指挥部分(8学时)
第一章 运输调度指挥的任务和组织机构(1学时)
铁路运输调度的基本任务,各级铁路运输调度指挥的组织机构。第二章 车流调整(2学时)
车流调整的概念、意义及调整依据,常用的几种车流调整手段即重车调整、空车调整、备用车调整和专用货车与外国货车的调整,各调整方法适用的条件。
第三章 铁路局调度轮廓计划(2学时)
铁路局调度轮廓计划的主要内容、编制依据,铁路局调度轮廓计划的编制过程。第四章 铁路局调度日班计划的编制(2学时)
编制路局调度日班计划的依据材料,货运工作计划、列车工作计划的详细编制过程,机车车辆工作计划、施工计划概述。
第五章 列车运行调整(1学时)
列车运行调整的目的、意义,列车调度员的业务职能与工作流程,日常运行调整的原则、方法与手段。
四、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概率统计与分析》、《运筹学》、《铁路运输设备》、《列车牵引计算》、《冷藏运输》、《集装运输》。
后修课程:《车流组织理论》、《编组站综合自动化》。
五、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铁路客运组织》,谢立宏,王建军,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年 《铁路货运组织》,陈宜吉,中国铁道出版社,2001年 《铁路行车组织基础》,宋建业,谢金宝,中国铁道出版社,2005年
《铁路运输调度指挥与统计分析》,宋建业,谢金宝,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年 《铁路运输组织学》,杨浩,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年
第二篇:《铁路运输组织》教学大纲
《铁路运输组织》教学大纲
Railway Transport Organization
课程代码:0110051
适用专业:交通工程、物流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学时数:48学分数:3
执笔者:宋建业,朱昌锋编写日期:2009.10
一、课程性质和目的《铁路运输组织》是交通工程、物流管理、信息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系统地讲解了现代铁路运输体系及其运输组织的基本原理,内容包括铁路客运组织、铁路货运组织、铁路车站及枢纽工作组织、铁路车流组织、铁路货物运输计划、铁路运输能力与铁路运输调度指挥工作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较为宽广的基础理论和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使非运输专业的学生熟悉铁路车站、铁路局运输组织工作的业务流程和具体作业组织方法,以满足铁路运输相关工作岗位的技能要求。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熟悉铁路运输生产的过程及特点,掌握铁路运输组织相关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主要内容,并及时关注本学科发展动态,以便于全面了解铁路客运、货运、行车组织各环节的作业过程与方法,形成铁路运输组织管理完整的、科学的概念。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绪论(2学时)第一篇铁路客流组织与货流组织(总4学时)
第一章铁路客流组织(2学时)
铁路旅客运输的意义、特点和组织原则,客流的概念、分类及其构成,旅客列车的分类,客流调查与铁路旅客运输计划的编制原理。
第二章铁路货流组织(2学时)
铁路货物运输的意义、特点,货源调查与货运量预测,货流组织及其构成,铁路货物运输的基本条件、组织原则。
第二篇车站工作组织(总14学时)
第一章概述(2学时)
车站作业及其分类,车站作业系统的基本特点,车站工作组织的基本原则,车站行车工作细则的内容与作用,车站生产活动及其技术作业过程
第二章调车工作(2学时)
调车工作概念,牵出线调车与驼峰调车的基本原理与作业特点,调车钩、调车程的概念,调车作业计划的编制原理与方法。
第三章接发列车与中间站工作组织(实验教学,2学时)车站接发列车工作流程,中间站工作组织原则与方法。
第四章客运站工作(2学时)
客运站的主要技术设备、技术管理和工作组织,旅客和行包流线及流线组织的概念,客运站工作日计划图的编制原理。
第五章货运站工作组织(2学时)
了解货运站的主要技术设备、货运站配置、作业及分类;理解车站货运作业组织原理;掌握货场设备合理布置及合理使用方案,货车载重量的合理利用的原理与方法。
第六章技术站工作组织(2学时)
技术站列车到发技术作业过程,货车集结过程及集结停留时间的概念,车列解编作业组织,货物作业车的取送作业组织,铁路车站与企业专用线的统一技术作业过程。
第七章 车站作业计划、调度指挥及统计分析(2学时)车站日班计划、阶段计划的内容与编制原理,车站调度工作的内容及意义,车站统计与分析工作的内容及方法,主要工作指标的意义及计算方法。
第三篇车流组织(总8学时)
第一章铁路车流组织概述(1学时)
货物列车编组计划的意义及任务,货物列车的分类、车流组织方法,货物列车编组计划的本质,按不同运程进行货物列车分类的原理与方法。
第二章车流运行径路(1学时)车流运行的经济径路、特定径路的基本概念,车流径路与列车编组计划的关系。
第三章装车地直达列车编组计划的编制(1学时)装车地直达列车的概念,装车地直达运输的组织方案、效果及开行条件。
第四章技术站列车编组计划的编制(4学时)
技术站列车编组计划的主要影响因素,单组列车编组计划方案的优化原理,满足单组列车编组开行去向的必要条件、充分条件和绝对条件的概念原理,运用表格分析法编制单组列车编组计划的优化方案,分组列车的概念及其编组计划的编制原理。
第五章货物列车编组计划的确定与执行(1学时)违反编组计划的概念,货物列车编组计划最终确定的有关问题。
第四篇列车运行图(总4学时)
第一章列车运行图概述(1学时)
列车运行图的意义及作用,列车运行图的分类及图解表示,列车运行图要素的概念及其查定计算方法。
第二章列车运行图要素(3学时)列车运行图的构成要素,车站间隔时间及追踪间隔时间的构成原理。
第五篇铁路运输能力计算与加强(8学时)
第一章概述(1学时)铁路运输能力的概念及构成、综合运输能力的概念,能力限制的概念。
第二章铁路区间通过能力计算(2学时)
铁路区间通过能力的概念和影响因素,平行运行图、非平行运行图的通过能力计算原理,限制区间及其运行图周期的概念和构成,扣除系数的概念及构成。
第三章铁路车站通过能力计算(1学时)
车站通过能力的概念,到发线通过能力、咽喉道岔通过能力计算原理,车站通过能力的最终确定方法。
第四章铁路车站改编能力计算(2学时)
车站改编能力的概念,编组站驼峰解体能力及峰尾编组能力计算的原理,掌握驼峰解体能力及峰尾编组能力计算方法。
第六章铁路运输能力的加强(2学时)
铁路运输能力加强的基本原理,增加列车重量、提高行车密度和行车速度的主要措施与方法,各主要加强措施的适用条件,运输能力加强方案的比选原理与方法。
第六篇铁路运输生产计划(6学时)
第一章铁路运输生产货运计划(2学时)
铁路货物运输计划的基本任务和内容,货物运输计划编制的质量要求,货物运输计划的编制方法,货物运输计划的执行与考核。
第二章铁路运输生产技术计划(4学时)
铁路运输生产技术计划的基本任务和内容,技术计划的编制原理方法,技术计划的数量与质量指标。
第三章运输方案的编制(自学)运输方案的任务与作用,运输方案的主要内容。
第七篇铁路运输调度工作(2学时)
第一章铁路运输日常管理概述(2学时)运输调度工作的意义和一般原则。
第二章旅客运输日常工作计划(自学)客运调度工作,客流分配计划与车站旅客输送日计划,站车客流信息传报内容。
四、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概率统计与分析》、《运筹学》、《铁路运输设备》、《冷藏运输》、《集装运输》。
后修课程:《车流组织理论》、《编组站综合自动化》。
五、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铁路运输组织学》,杨浩,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年
《铁路客运组织》,谢立宏,王建军,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年
《铁路货运组织》,陈宜吉,中国铁道出版社,2001年
《铁路行车组织基础》,宋建业,谢金宝,中国铁道出版社,2005年
《铁路运输调度指挥与统计分析》,宋建业,谢金宝,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年
第三篇:铁路运输工作组织知识点
一、铁路运输工作组织知识点
1、旅客运输计划分为长远计划、计划和日常计划3种,其中计划是旅客运输的任务计划。
2、旅客运输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客运量(运输企业在一定时期运送的全部旅客人数)、旅客周转量(在一定时期内运输企业所完成的旅客人*公里数)、旅客平均运程(指运送的每一位旅客的平均运输距离)。
3、日常工作计划:旅客运输日常工作计划是根据旅客运输计划任务并考虑客流的变化情况而编制和执行的。它一般是指车站旅客输送日计划、客运调度工作和站车间的客流信息传报工作及日常统计分析等。
4、旅客列车的种类:特快旅客列车、快速旅客列车、普通旅客列车、旅游列车、临时旅客列车、回送客车车底列车、因故折返旅客列车。
5、旅客列车运行方案图:制定了旅客列车开行方案之后,就需要为开行的每一趟列车排点铺图,以便于基层站段按图组织行车。铺图旅客列车运行线时,分两步进行,第一步编制旅客列车运行方案图,解决全面布局问题,第二部以方案为基础,铺画出表示每一列车在各个车站上到发通过时刻的列车运行详图。
6、客运站是铁路旅客运输的基层生产单位,专门办理旅客运输业务,是客运部门与旅客之间联系的纽带。
7、旅客站房:旅客站房包括客运用房、技术作业用房、车站行政用房、驻站单位用房、职工生活用房和建筑设备用房等。站房的主要出入口、售票处、行李房和候车室等又是客运用房的主要组成部分。
8、站场是列车通过和停靠的场地,也是旅客和行包的集散地点。
9、客运站布置图型:通过式客运站、尽头式客运站、混合式客运站。
10、客运站的生产管理:主要包括售票、行包、乘降、服务4个方面工作的组织与管理。
11、旅客乘降工作组织:乘降工作组织的目的是迅速集散和疏导旅客,维持站车正常秩序。对进站人员持用的车票和站台票要进行检验和加剪,确保旅客安全地进行乘降。
——————————————章节分割线——————————————
12、货运站运转作业:货运站的运转作业是为货运作业服务的,主要办理小运转列车的到发、解体和编组,按货物装卸地点选分与取送车辆,在货运作业地点配置车辆。
13、综合性货运站:站内设有较大的货场,办理各种不同种类的整车、零担和集装箱货物的发送和到达作业以及专用线作业。此种车站主要为工厂、企业、机关及城市居民服务。
14、货物运到期限是铁路在现有技术设备和运输组织水平的条件下,将货物运送一定距离所需要的时间。
15、集装箱运输的优点(附简化内容):
(1)采用集装箱运送货物,可简化或取消包装,从而可以节省包装材料和费用,降低产品成本。(2)零担货物,特别是需要中转的零担货物,由于装卸次数和交接环节较多,容易产生事故。采用集装箱开展“门到门”运输,可以减少货物在站内和运输途中的装卸作业次数,保证货物安全,防止货运事故,提高服务质量。
(3)采用集装箱运输,便于铁路装卸和搬运作业全面实现机械化,从而提高作业效率,缩短集装箱装卸和中转作业时间,加速车辆的周转和货物的送达。
(4)采用集装箱运输,可用专用车、平车或敞车运送,因而可以减少棚车的需要量。同时,由于在集装箱场办理集装箱的承运、装卸、保管、交付作业,亦可以减少仓库的需要量。
(5)由于集装箱的标准化和系列化,不仅能够充分利用车辆的载重量,而且可为集装箱作业管理自动化创造便利的条件。同时可以减少和简化集装箱运输货物的承运和交付作业的办理手续。
16、集装箱场的作业量是确定场地面积和装卸机械台数的重要依据。因此应根据作业量、作业方式、存放集装箱数、保管期限、直接换装比重和场地备用系数等条件,来确定集装箱场的容量。
17、集装化运输的定义:凡使用集装器具或捆扎方法,把裸装货物、散粒状货物、具有商业包装的货物、体积较小的成件、包装货物,组合成为一定规格的集装货件(即货物运输单元),经由铁路进行运输,统称为铁路货运集装化运输。
18、危险货物运输: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与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毒害品和感染性物品、放射性物品、腐蚀品、杂类。
19、托运人托运危险货物时,应在货物运单“货物名称”栏内填写危险货物品名索引表内列载的品名和编号,并在运单的右上角,用红色戳记标明类项。
20、铁路货物运输的基本作业包括发送作业、途中作业、到达作业。
21、货物的发送作业主要包括托运、受理、进货、验收、制票、承运、装车等环节。
22、货物的途中作业:货物在运输途中发生的各项运输作业。主要包括货物的交接、检查,整理换装,运输变更,整车分卸及运输障碍处理等。
23、货运站信息管理系统的特点和要求:数据量大、实时性强、技术难度高、维护量大、信息共享程度高。
24、货运站信息管理系统组成和结构:根据货运站生产管理组织职能和作业分工情况,货运站信息管理系统,可分为货运作业管理、运转作业管理、装卸作业管理与机关事务管理等4部分组成。——————————————章节分割线——————————————
25、列车的定义、分类及车次:铁路车辆按规定重量、长度及编挂条件编成车列,挂上机车和规定的列车标志并制定有列车车次时,称为列车;列车按运输性质和用途分为旅客列车、货物列车、行包快运专列以及单机和路用列车;为判明列车的性质和等级,便于列车运行组织和管理,每类列车都给予一定的编号,称为车次。
26、车流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某一方向、某一区段或某一车站上,车辆的去向或到站和数量的总称。
27、货流包含四个主要因素,即流量、流向、运距和构成。
28、列车编组计划是全路车流组织的规划,由装车地直达列车编组方案和技术站列车编组方案两大部分组成,它根据全路车流结构、各站设备能力和作业条件,统一安排各种货物列车的编解作业任务,具体规定各货运站、编组站和区段站编组列车的种类、到站及车组编挂办法;列车编组计划是铁路行车组织工作的较长时期的基础性计划,它的正确编制与严格执行可以充分发挥各站技术设备的潜力,提高运输效率。
29、装车地直达列车没有吸收的车流,要将其送往技术站加以集中,一遍和技术站自装车流会和在一起分别编组不同种类和到站的列车。
30、列车运行图不仅是日常指挥列车运行的重要依据,而且也是保证列车安全、改善铁路技术设备运用、加速机车车辆周转、提高铁路通过能力和运营工作水平的强有力的工具。
31、列车运行图的编制,要符合下列要求:(1)确保列车运行的安全。
(2)适应运输市场需求,迅速、便利地运输旅客和货物。
(3)充分利用运输能力,经济合理地运用机车车辆和安排施工时间。(4)做好列车运行线与车流的结合。(5)各站、各区段间的协调和均衡。(6)合理安排乘务人员作息时间。
32、接发列车作业:接发列车作业是铁路运输生产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直接关系到安全正点和运输效率。
33、调车作业方法:调车作业方法按使用设备的不同主要分为牵出线调车和驼峰调车两大类。牵出线调车主要采用两种作业方法:推送调车法、溜放调车法。驼峰调车是利用车辆本身的重力,辅以机车的一定推力,使摘下的车辆由峰顶自行溜入峰下调车场制定线路的调车作业方法,车辆解体作业过程包括:挂车、推送、溜放、整理。
34、
第四篇:运输组织
填空选择判断
1.通过研究生产力,谋求提高运输效率与物流效率。通过研究生产关系,谋求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2.公路运输具有“通过”运输和“送达”或“集散”功能。公路运输分为直达运输、干线运输和短距离集散运输三种形式.3.运输属于第三产业的流通部门
4.交通三要素:公共交通网络及其设施、运载工具和组织管理技术。运输四要素:公共交通网络及其设施、运载工具、组织管理技术和运输对象——人或物。
5.交通概念的主题意义在于“主动通行”,重在强调借助五种运输方式实现所连接对象的流通,其核心功能在于保障主动通行的流畅性。运输概念的主题意义在于“被动位移”,重在强调借助五种运输方式实现对所运输对象的位移,其核心功能在于保障被动位移的可实现性。
6.公路运输营运管理业务通常划分为运程管理(也称车辆运行管理)和站场管理。
7.营业性运输:这是一种为旅客货主提供有偿服务(营业性质)的客货运方式,特点是以发生运输结算为标志。非营业性运输:这是一种为乘客货主提供无偿服务(非营业性质)的客货运方式,特点是不发生运费结算的行为。
8.运输的基本功能:货物位移、存储和信息传递。
9.运输经济原理:规模经济原理、距离经济原理和时间经济原理。
10.在使用大吨位车辆时,要真正提高效率,前提条件是:大吨位车辆的工作率、车日行程、行程利用率均应大于或等于小吨位车辆的各个效率指标,否则,应采用小吨位车辆开展拖挂运输。
10.运输组织原理:连续性,平行性原理,协调性原理,均衡性原理,协调性原理
11.运输组织理论三大产品:核心产品—即人和物的位移;形式产品—即产品的形式,或实现的形式,表现在品质、特色、式样、品牌、包装五个方面;延伸产品—是产品附加利益的总和,实质是指产品在销售过程和使用过程中的各种服务、保证等。12.现在运输产品具有三维特性,即空间性,时间性和数量性(运输产品的空间特性反应了运输产品的完成要跨越空间障碍、克服距离等因素;这是社会对运输的实质要求。运输产品的时间特性反映了完成位移所需支付的时间代价,这是社会对现代运输附加要求。运输产品的数量特性反应运输产品的数量、规模的大小,它是一种复合计量单位,用周转量来反映,这是企业利益的源泉。运输产品的效用在于它的空间性和时间性,就是运输产品实现所花费的代价,运输产品的使用价值就在于克服空间障碍的能力和所需的时间代价。)13.网络产业的三种类型:实体、虚拟、混合网络产业(例如道路运输业)14.运输网络的构成:公路和场站等固定基础设施组成的道路运输基础网络,道路运输运营网络(服务网路和关系网络),道路运输信息资源网络。15.运输节点的三种类型:转运型、储存型、流通型
16.与运输方向有关的不合理运输对流运输和倒流运输;与运输距离有关的不合理运输迂回运输和过远运输;与运量有关的不合理运输重复运输,无效运输,返程或起程空驶;与运力有关的不合理运输弃水走陆运输、运距与运输工具的经济里程不匹配的运输、货运量与运力不匹配的运输、运输组织形式与托运方式不相匹配的运输
17.车辆速度利用指标:平均车次行程、技术速度、营运速度
18.车辆载质量利用指标:吨位利用率、实载率
19.影响运输效率的因素:时间、行程、速度、载质量
19.运输过程可分为:运输准备过程、基本运输过程(是主体)、辅助运输过程、运输服务过程 20.基本旅客运输术语:班次、客运量、旅客周转量
21.运输工作量:运输完成的客运量与旅客周转量统称为运输工作量,也叫产量
22.对于一个点来说,没有周转量产生,运量的作用也不一样,对于一条线来说既有运量也有周转量
22.客流五要素:流量、流向、流时、流距、结构
23.公路快速客运包括高速客运和主干线快速客运两种经营方式
24.基本客运种类与方式按旅客出行的目的分生产性客运和生活性客运;按发展区域分城市客运与城间客运 25.客车运行方式:定线运输方式、大循环运输方式、小循环运输方式 26.货物运输业务按其组织体制分为货主直接托运制和运输承包发运制 27.货运发送工作由受理托运、组织装车、核算制票等三部分组成。核算主要是核算运费,制票主要是托运单和货票
28.零担班车的种类:固定式零担车(直达、中转和沿途)、非固定式零担车
29.零担货物中转作业组织方式:落地法、坐车法、过车法
30.运输生产计划是由运输量计划、车辆计划和车辆运用计划(编制方法:顺编法和逆编法)组成的。31.对于承运人来说,运输决策基本可以归纳为两类。一类是干线运输的组织与决策,二是城市配送运输的组织及决策。
32.车辆行驶线路大致分为三类:往复式、环形式、汇集式
33.运输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运输方式服务性能、货主需求特性、市场变化情况、库存成本
34.甩挂运输是运用平行作业原理 35.运输效率的大小:半挂》全挂》定挂 简答
一、运程管理的内容与任务:内容:实现“五位一体”管理办法1.营运车辆运行的整条线路路权2.运输线路经营权3.营运车辆运行动态监控4.营运车辆运行中的后勤服务保障5.营运车辆驾乘人员管理。任务:1.稳定保持公路设施和运输车辆等运输装备的技术状况和完好程度2.建立健全完善的营运网路体系,能借助现代通信手段对营运车辆的运行状态进行有效监控
3.建立一支熟悉营运业务的职工队伍
一、传统运输与物流系统中的运输有什么区别?
1两者的劳动对象不同。一般传统意义上的运输是指人或物的空间位移,既包括货运也包括客运。而物流中的运输仅仅是物品在供应地与需求地之间的实体运送,不包括人员的空间位移。
2.两者的工作范围不同。一般传统意义上的运输主要指流通领域的运输,不包括生产领域的运输;而在物流中的运输作为物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包括流通领域的运输,还包括生产领域的运输。生产领域的运输也称为厂内运输或物料搬运。该活动不包括在一般的传统运输之中,但却是物流运输的主要活动之一。
二、运输与配送的关系
1.一般情况下,我们常常将运输与配送两个词放在一起使用,其原因是要完成整个物流活动,往往需要通过运输与配送这两个活动才能完成。配送是指在合理区域范围内,根据用户要求,对物品进行拣选、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等作业,并按时送达指定地点的物流活动,它是从最后一个物流环节到用户之间的物资空间位移过程。
2.运输与配送的重要区别在于:运输是两点间货物的输送,而配送是一点对多点的货物运输过程。因此,配送是相对于干线运输而言的。从狭义上讲,货物运输分为干线部分的运输和支线部分的配送。从工厂仓库到配送中心的批量货物的空间位移称为运输吗,从配送中心向最终用户之间的多品种、小批量货物的空间位移称为配送。
三、运输组织原理
1.运输组织的连续性原理,是指运输过程的各个生产环节、各项作业之间,在时间上能够紧密的衔接和连续的进行,不发生各种不合理的中断现象。
2.运输组织的平行线原理,是指运输过程的各个生产环节,各项作业之间,在时间上尽可能平行的进行。3.运输组织的协调性原理,是指运输过程的各个环节、各项作业之间,在生产能力上应该保持适当的比例关系。
4.运输组织的均衡性原理(也称为节奏性原理),是指运输过程的各个环节、各项作业之间,在相同的单位时间内,完成大致相等的工作量或稳步增长。
四、运输合理化的措施途径
1、提高运输工具实载率
2.采取减少动力投入,增加运输能力的有效措施
3.发展社会化的运输体系
4.开展中短距离铁路公路分流,有条件的选择“以公代铁”运输 5.尽量发展直达运输 6.配载运输
7.发展特殊运输技术和运输工具 8.通过流通加工,使运输合理化 五.运输组织发展趋势 1.运输的集约化 2.运输的标准化 3.运输的信息化 4.运输的智能化 5.运输的绿色化
六.双班运输工作组织的主要分析结论
1.双班运输的经济性很不理想,因而组织的合理性就成了经济效益高低的关键所在,要提高和改善双班运输的经济性,只有综合考虑车辆生产率,劳动生产率,单位成本等运输,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2.双班运输的合理性主要表现在充分发挥车辆的运输水平,从企业内部挖掘潜力,解决司机不足问题,不增加投资或少增加投资。
3.双班运输适用于短期的和突击性、临时性的任务,以及完成长途干线的直达运输。
七.拖挂运输的经济性分析(主要优点)
1.有利于大幅度提高车辆生产率。2.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
3.能够较大幅度的降低运输成本。4.拖挂运输适宜于一些先进的车辆运行方式结合使用。
5.有利于减少车辆数,减少公害,保护环境。
(主要缺点)
1.技术速度相对下降,出行时间利用系数下降。车辆装卸停歇时间增加。(停歇时间延长的原因:装卸作业时间和车辆调控时间)
2.牵引性能差,换挡频繁,操纵工作量大,驾驶员容易疲劳。3.车辆运营的稳定性差。
八.开展甩挂运输的基本条件
1.只有当主车的装卸作业时间加甩挂作业时间小于汽车列车装卸停歇时间,采用甩挂运输才是合理的。2.汽车列车的运营间隔要大于甩下挂车的装卸作业时间,采用甩挂运输才是合理的。
3.挂车在完成作业后的待挂时间不宜过长。(过长的待挂时间预示着运输的距离过长,甩挂运输只适合于短途运输)
九.甩挂运输的基本原理
甩挂运输是从出车利用时间角度出发,运用了平行作业的原理,它是汽车运行和甩下挂车装卸作业平行进行,也即利用汽车列车返回的运行时间完成甩下挂车的装卸作业或换装作业,其结果使原来整个汽车列车的停歇时间缩短为主车的装卸时间和甩挂时间,加速了车辆周转,从而提高了运输效率。十.等值运距的原理
专用车辆与通用车辆的生产率或成本相等时的运距称为等值运距。根据研究,当实际运距小于生产率等值运距时,专用车辆的生产率高于通用车辆的生产率,适宜采用专用车辆,否则应采用通用车辆。十一.
1.专用汽车与通用汽车的选择: 实际运距小于等值运距时,使用专用汽车。
实际运距大于等值运距时,使用通用汽车。
2.定挂运输与单车运输的选择:
实际运距小于等值运距时,使用单车运输。
实际运距大于等值运距时,使用定挂运输。
3.甩挂运输与单车运输的选择: 实际运距小于等值运距时,使用甩挂运输。
实际运距大于等值运距时,使用单车运输。十二.
1.运输效率与车辆数、吨位大小以及车辆的运用水平有关。车辆数多、吨位大、车辆运用水平高,运输效率就高。由于计算期一经固定,车辆情况不会有很大的变化,因此车辆生产率主要与运输效率有关
2.车辆生产率与车辆运用效率指标成正比关系(除装卸停歇时间),提高他们的任何一个车辆生产率均可得到提高,但影响幅度不同,工作率是最为基础的指标,托运率与实载率对运输效率和成本的影响最为显著,相对讲速度利用指标影响较小
3.车辆生产率所受各运用效率指标的影响是一个综合性影响的效果,车辆生产率的提高下降和不变,反映了这些效率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制约关系
十三、我国公路客运组织的基本特点 1.全力发展汽车公共客运,这是从实际出发的重要国策
2.投资主体多元化,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参与的客运经营活动
3.大型载客汽车为主要载运工具的道路客运
4.长短结合以短为主的道路客运发展方针
十四、运输决策要解决的基本问题 从理论上说任何运输企业在运输决策时,都必须考虑两方面的权衡:一是运输成本和库存成本的权衡,二是运输成本与用户服务水平的权衡,因此,企业运输决策就是在运输、库存和服务水平之间寻找恰到的平衡。而服务水平与运输成本是影响企业运输决策的主要因素。
第五篇:运输组织
铁路运输组织学期末复习第二篇2.1车站工种概述1.按业务性质和技术作业性质及其站场配置车站如何进行分类各具有什么特征车站的等级又如何划分 车站按其主要用途和设备的不同从业务性质上可分为货运站、客运站和客货运站从技术作业性质上可分为中间站、区段站和编组站。货运站是专门办理货物运输的车站一般设在大城市、工业地区和港口等有大量货物装卸的地点。货运站的主要工作是办理货物列车的始发、终到作业以及与货运有关的业务。客运站是专门办理旅客运输的车站通常设在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市和旅游胜地等有大量旅客到发的地点。旅客列车的始发、终到作业以及为旅客服务的有关业务是客运站的主要工作。客货运站是旅客运输和货物运输兼办的车站铁路网上的绝大多数车站都属于客货运站。中间站是设在铁路区段内的车站办理列车的接发、会让作业及摘挂列车的调车作业。有些中间站还办理市郊列车的折返和列车的始发和终到作业。区段站设在机车牵引区段的分界处它的主要工作是办理货物列车的中专作业进行机车的更换或机车乘务组的换班以及解体、编组区段列车和摘挂列车。编组站通常设在大量车流集中或消失的地点或几条铁路线的交叉点它的主要工作是改变车流即大量解体和编组各种货物列车。由于区段站和编组站拥有较多的技术设备并办理货物列车和车辆的技术作业故又统称为技术站。铁路线以技术站划分区段。根据货运量和技术作业量的大小并考虑车站在政治、经济和铁路网上的地位车站还划分为特等站和一、二、三、四、五等站。车站等级是车站设置相应机构和配备定员的依据。2.简述各种货车车流在不同类型技术站上的技术作业过程及其走行径路(分别战场配置图说明并指出其特点)3.什么叫《站细》 《车站行车工作细则》以下简称《站细》是我国铁路车站贯彻执行铁道部《技规》和铁路局《行规》加强车站技术管理、保障安全的进行行车组织工作的重要技术文件是车站编制、执行日常作业计划组织接发列车、调车和各项技术作业以及有关技术设备使用的基本法规是组织查定各项技术作业过程、时间标准计算通过能力和改编能力进行日常运输生产分析、总结以及铁路局下达年、月度计划指标任务的主要依据。
2.2调车工作1.简述调车钩、调车程的概念及其分类。影响调车程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调车钩通常是指机车连挂或摘解一组车辆的工作它是用以衡量调车工作量的一种基本单位。调车程是指机车或机车连挂车辆加减速一次的移动。按机车走行距离分长调车程、短调车程按是否挂有车辆分空调车程、重调车程按分解方法又可以分成推送调车程和溜放调车程按机车操纵方式分1)加速制动型即机车加速到一定速度后立即制动2)加速惰行型即机车加速到一定速度后以惰力运行3)加速惰行制动型即机车加速到一定速度后以惰力运行一段距离然后制动停车4)加速定速制动型即机车加速到一定速度并定速运行一段距离后制动5)加速定速惰行型即机车加速到一定速度以定速运行一段距离后再以惰力运行6)加速定速惰行制动型即机车加速到一定速度以定速运行一定距离后先惰行后制动停车 影响调车程所需时间的主要因素调车机车类型、调车程长度、调动车数和重量、调车允许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