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弘扬审计人员核心价值观要常怀“五心”
弘扬审计人员核心价值观要常怀“五心”
审计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将其融入审计工作的全过程,贯穿于审计机关建设的方方面面。刘家义审计长在总结全国审计探索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责任、忠诚、清廉、依法、独立、奉献”的审计人员核心价值观,并具体阐述了其要义。深入领会和落实好这十二字精神,是当前审计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笔者认为,审计人员要真正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关键要常怀“五心”:
一、要常怀感恩之心。感恩是做人的一个基本要素。大而言之,审计事业从无到有、从发展到兴盛,审计队伍由弱到强,是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的结果。小而言之,我们审计人能够在审计这个岗位上安心工作,是党和人民给了我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和事业发展的平台。因此,要不忘根本,常怀感恩之心。感恩,就是要忠于党和国家的审计事业。要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的审计职责,以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推动完善国家治理、保障经济社会健康运行为己任,以崇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待审计。心无旁骛地投入审计工作,认真负责地落实好每一项审计任务,把审计情况查实,把存在的问题查透,把问题存在的原因和对策找准,当好公共财政的“卫士”和党委、政府宏观管理的“眼睛”;心如铁石地对待审计发现的严重违法违纪案件和经济犯罪。《敕王必领长史令》有语曰:“忠能勤事,心如铁石,国之良吏也。”面对损害国家形象、危害国家经济安全的腐败现象和大案要案,审计人员要敢于“亮剑”,敢于坚持原则,敢于碰硬,一查到底,依法问责,依法移交,不隐瞒、不截留、不姑息、不纵容。通过自己的努力工作,树立审计威信,为维护公平正义、维护法律尊严、维护党和国家的良好形象作出自己的积极努力。
二、要常怀为民之心。强化民本审计观,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审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将审计工作与人民群众的利益需求紧密结合起来,把维护和发展民生贯穿于审计工作始终,在审计安排上多征求和采纳群众意见,把社保、住房、就业、教育、医疗、扶贫、国土、国债、“三农”等民生项目资金作为审计重点,把群众反映的事项和问题纳入审计重点;审计中,加大对农村、基层的延伸审计力度,多向群众调查了解国家惠民政策和资金的落实和运行情况,向群众收集审计线索,查处和纠正与民争利、损害民利、侵蚀民利的违法违规行为,确保民生政策落到实处、民生资金用出实效;要从体制制度机制上分析民生政策资金落实上存在的漏洞,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充分运用各种可行手段督促审计整改,防止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重复发生。要大力推行审计公开,把群众关注的审计情况向社会公开,让人民群众享有知情权、监督权、参与权。
三、要常怀敬畏之心。朱熹说:“君子之心,常怀敬畏。”现代人的敬畏之心包括敬畏自然、敬畏生命、敬畏科学、敬畏法则等。作为从事行政执法的审计人员,更重要的是敬畏法则,这个法则包括法律、法规和纪律。首先,要坚持依法审计,在法定职责范围内开展审计,按照法定程序实施审计,依据法律法规进行处理处罚。不能越位、不越权,更不能滥用职权、知法犯法、执法违法。其次,要坚持廉洁审计。认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和廉政纪律,始终在心中有一根廉政“高压线”和“生命线”,学会算违纪违法行为的政治、经济、家庭、名誉、健康“五笔账”,严格执行党纪、政纪和“八不准”审计纪律,不利用审计职权谋取私利,不发生在被审计单位吃拿卡要等不廉洁行为,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干事,自觉防范审计风险,树立廉洁奉公的审计形象。
四、要常怀奋进之心。对审计事业充满热情,把所从事的审计工作不断推向高点,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成绩,是现代审计人应有的时代精神。首先,立志要有高目标。要抵制“庸懒散”、克服“骄娇暮”,以“挑起来摘桃子”的精神,对自己的工作要有高标准、高要求、高质量,立志把所从事的每一项审计工作干好,干出成效、干出特色,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不能“脚踩一块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更不能“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其次,立业要有高素质。要按照“实、高、新、严、细”的要求,加强自身建设,坚持时时学、处处学,向书本学、向同志学、向实践学,不断优化自身综合素质,提高专业胜任能力,争当审计“四手”型人才。第三,执行要有高手段。方法决定成败,审计中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查处和解决重点问题,增强审计工作的针对性。要自觉适应审计资源整合的需要,做到多种审计方式方法的有机结合,提高审计效率。大力推进联网审计和信息系统审计,提高审计的自动化和现代化水平;第四,履责要出高效果。要通过扎实深入的工作,使自己主审的项目成为精品,审计结果得到党委、政府的重视和社会关注,更多的审计成果和进入党政决策圈,更好的审计建议成为被审计单位加强管理的“金点子”,审计问题得到整改,严重违纪行为受到责任追究,经济损失得到挽回等等。
五、要常怀羞恶之心。孟子曰:“羞恶之心,义之端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一个人若少了羞恶之心,他对美丑的感知就会随之变得麻木不仁,其追求必然低俗鄙陋。审计人要常怀羞恶之心,坚持正确的荣辱观。要恪守职业道德,坚持原则,秉公办事,不屈从外部压力,不歪曲事实,不隐瞒截留问题,不泄露审计秘密,保持客观公正的审计人格;要恪守社会公德,强化做人的良知,抵制歪风邪气,大胆同坏人坏事作斗争,积极开展“学雷锋”、“青年志愿者服务”、“日行一善”等活动,为净化社会空气尽自己一份力量;要注重个人品德,积极投身审计文明建设,讲文明话、干文明事、做文明人,“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用良好的个人形象来营造良好审计环境。(向顺鹏)
第二篇:干部下基层要常怀“五心”
干部下基层要常怀“五心”
干部下基层要常怀真心帮扶创业致富。下基层干部要发扬苏区干部作风,自带被褥与群众同住、同吃、同劳动,积极帮助所挂乡、村制定产业发展规划,选准产业发展项目,推动脐橙、生猪、油茶、瓜菜等主导特色产业发展,实现“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开展“1+x”结对帮扶,扶持和规范合作社及各类协会,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完善农产品营销体系,积极为农民提供项目推介、技术支持、技能培训、岗位信息、资金扶持、贷款帮助等服务,增强群众自我发展能力。
干部下基层要常怀用心开展环境整治。实施村镇整治建设规划,加强村镇整治,完善村镇功能,提高乡村规划管理水平,引导和鼓励农民集聚式建房、生态化居住。下基层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齐心协力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抓好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和示范点建设,大力实施农产品有机化、村庄清洁、庭院美化、村庄绿化、生态能源建设“五大工程”,实现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加强生态保护,努力使山更绿、水更清、家更美。
干部下基层要常怀热心解决民生问题。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热心增进群众福祉,就要紧紧围绕赣南苏区振兴发展规划的实施,花大力气解决群众居住、出行、就学、就医、就业、养老等方面的民生问题,将解决民生问题的内容进行项目化承诺公示并进行考评验收。落实好贫困户帮扶措施,改善困难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抓好农村危旧房、土坯房改造,实施移民扶贫搬迁工程。加快村组道路硬化、危桥改造步伐,提供快捷顺畅的出行条件。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建立孤儿集中教育机制,促进教育公平惠民。推进乡镇卫生院、村卫生所规范化建设,改善
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加大创业扶持力度,完善就业保障体系。推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实现社会保障全覆盖。
干部下基层要常怀尽心促进社会和谐。下基层干部要积极创新社会管理模式,编织“联系群众、为民服务、现代信息”网络。采取领导联系乡、单位联系村、干部联系户的方式,宣传政策、收集民情信息、排查调处矛盾纠纷,实现群众与干部双向全覆盖,确保每位干部都参与联系服务群众、每户群众都有干部结对联系服务,实现联系服务群众全覆盖常态化;构建县信息服务中心、乡便民服务中心、村群众工作站的三级便民服务网络,实现为民服务网格化;通过发放连心册、记写民情日记、开展民情家访,实现联系服务群众信息化,促进民情民意的直接、快速和全面沟通,促成群众问题的有效解决。同时,规范培育群众社团、行业协会、社会中介、志愿服务等各类社会组织,动员组织群众依法、理性、有序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同心协力做好群众工作。
干部下基层要常怀倾心夯实基层组织。夯实基层组织基础就要围绕“强班子带队伍、帮民富促和谐、建阵地抓保障、建机制重长效”下功夫,深入开展争创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硬化、美化、绿化、亮化、规范化达标竞赛活动,进一步完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功能,确保综合效益的有效发挥;坚持务实管用的原则创新活动载体,推行“五日一体”、“创绩晋级”、党员义工服务等主题实践活动,为农村党员干部发挥作用提供全新平台,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落实村民代表议事制度、党务村务财务公开以及“党务掌上公开”制度,推进农村基层民主进程;创设“党
性教育馆”、“爱心银行”、“苏区作风陈列馆”等,弘扬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锤炼一支党性修养高、工作作风实、驾驭科学发展能力强的基层干部队伍。
第三篇:领导干部要常怀《五心》
领导干部要常怀《五心》
在新世纪新阶段我军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各级领导干部作为部队建设的中坚力量和“领头雁”,要忠实履行好我军新的历史使命.必须认清职责,以身作则,时刻严格自我要求。具体讲,就是要常怀以下“五颗心”。
一、常怀“忧患”之心.常思为官之责
忧患之心是领导干部的为官境界、政治素养、工作姿态的一个综合反映。领导干部有了优患意识.才能保持一种强烈的革命事业心和高度的政治责任.才能居安思危、常思已过.埋头苦干、扎实工作。相反.如果缺少忧患之心,就必然导致盲目乐观.思想麻痹,斗志消沉。常怀忧患之心.就是要强化敏锐的政治意识、强烈的责任意识、高度的落实意识和无私的奉献意识.始终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始终服务于大局、服从于大局。当前就是要“忧”军事斗争准备这个最重要、最现实、最紧迫的战略任务.对于肩负的神圣使命一刻不能忘,当“和平官”的念头一刻不能有.指挥打仗的“弦”一刻不能松,做打得赢的工作一刻不能停.切实以临战的姿态、实战的标准、只争朝夕的精抻,真正把各项工作抓紧抓细抓到位。
二、常怀“恐慌”之心.常固立身之基
学海无涯.不学则罔;形势逼人.不进则退。随着社会不断创新发展和知识更新周期的急剧缩短.领导干部一定要
有种敢于正税自身差距的责任感,一种不断完善自我的紧迫感.一种迎头赶上的使命感.一种“学少一点不行”、“学晚一点不行”、“学浅一点不行”的恐慌感.始终确立“重新学习”、“超前学习”、“终身学习”等理念,带头学习,带领部队学习,善于积累.敢于探索,勇于实践,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这样才能适应形势和任务的需要.履行好新使命.不被时代所淘汰。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现在常怀“恐慌”之心,正是为了去除以后的“恐慌”之心。
三、常怀“优政”之心.常想为官之本
领导干部常怀“优政”之心,就是要防止满足现状、居功自傲之患。当前就是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胡主席“三个下工夫、一个落到实处”的要求.推进部队建设义快又好的发展。因此,要以业为本,胸怀强烈的革命事业心,肯于钻研,乐于奉献,恪尽职守。要以创优为本,确立工作的高标准.既讲态度、方法、作风.更讲水平、质量、效率,不图形式.不图虚名,努力推动部队全面建设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要以创新为率.拿出创新的胆识.深入研究军事斗争准备的特点和规律,在机制创新、体制创新、手段创新、科学创新等方面多动脑筋、多想办法.不断解决部队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闻题.力求以最优的工作质量来实现部队现代化建设的跨越式发展。
四、常怀“揪心”之心.常葆公仆之色
常怀“揪心”之心.说到底是对人民群众的态度问题。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时常想一想基层官兵的需求.时刻把官兵健康成长、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对官兵常怀揪心之感.当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清欠或补偿.而是宗旨和党性要求使然.是职责所系、使命所在。每个领导干部都应把“揪心”之情转化成实实在在的爱兵之举、为兵之行.这样才能把官兵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才能充分调动广大官兵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五、常怀“畏惧”之心.常律为官之纪
畏惧心是领导干部对法纪和监督的心理情感的反应.尤指一种对自己设有遵守法纪深感不安的情感体验。只有常怀畏惧之心,才能常怀律己之心.才能常思贪欲之害.才能时刻有着“如芒在背”的清醒.从而自觉循规蹈矩:只有常怀畏惧之心.才能从那些“栽跟头”的人身上吸取深刻教训.保持警醒的头脑.在金钱面前防贪心,美色面前戒邪心权力面前破私心.自觉做到不正之风不染、不义之财不取、不仁之事不为,切实把住原则.守住阵地。因此,领导干部要牢记做人的原则和做官的准则.常常反省自己.时时矫正自己的言行.不断从肓行上、习惯上、思想上、欲念上等方方面面严格要求自己.始终坚守自已的信仰、节制自己的欲望、平衡自己的心态、管住自己的交往.切实以自身良好形象带动广大官兵履行新使命。
第四篇:领导干部要常怀四心
做人要常怀四心
一、常怀敬畏之心。古人云:“凡善怕者,心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偶有逾矩,亦不出大格。”可见,人是需要敬畏之心的,这既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理念。做人须敬畏,做官更须敬畏。只有常怀敬畏之心,才能在赞扬声中保持清醒,在奉承声中保持自警,在诱惑面前保持坚贞,做到一身正气、一尘不染。只有常敬畏之心,才会有如履薄冰之忧,才不敢有忘忘乎所以之举。记得孔子曾有“君子三畏”之说,即: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领导干部也要有三畏:敬畏规律,敬畏法律,敬畏纪律。
做到:不该做的事情不做,不该去的地方不去,不该拿的东西不拿。只有这样,才能常怀律已之心、常修为官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除非分之想,做到:慎权,慎欲,慎初,慎微,慎独,慎交。约束自己的言行,修身以廉,待人以诚,处事以公,治学以勤。不为权所惑,不为利所诱,不为色所迷,不为情所困。
二、常怀包容之心。“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流,故能就其深。做人应做到心胸宽广、虚怀若谷。一是能容人。能容纳有意见差易、能力差易、性格差易和年轮差易的人,能容人之短,容人之过,容人之异,容人之长,容人超越自己。念人之劳,用人之长。二是能容事。能容天
下难容之事,有海纳百川之气度,壁立千仞之心境。三是能容物。须不以物喜,不以已悲,不以情移,不以权贵。四是能容言。阿谀之语听着顺耳,但会蒙蔽视听;忠言诤语听着逆耳,却能纠偏利行。
三、常怀感恩之心。《诗经》说:“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古人云:“唯贤者,能为报恩。”知恩图报,有恩必报,不仅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责任。
四、常怀尽责之心。“人之无责,犹桶之无箍,一扑即散矣”。责任心是做人之本,成事之基,为官之德。责任心是一种承诺、一种品行、一种修养、一种境界,是实现理想、成就事业的基石。常怀责任之心,则无懈怠之想,更不会以责大而推诿,也不会因责小而敷衍。常怀责任之心就不会斗志松懈、意志消沉。要知责、尽责、担责。
第五篇:浅谈审计人员的核心价值观
浅谈审计人员的核心价值观
【摘要】 围绕树立“责任、忠诚、清廉、依法、独立、奉献”的审计文化理念,努力践行审计人员的核心价值观, 尤其是在培养优秀青年人才方面,要引导他们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以人为本,树立正确的审计价值观,促进审计事业发展。本文通过深入研究核心价值观,引申出审计文化这一新理念,从而进一步加强审计文化建设。
【关键词】审计,核心价值观,以人为本,审计文化
按照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要求,进一步加强审计文化建设,就是要以加强审计人员思想政治工作为导向,以理想信念教育为基础,以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审计机关为平台,以全面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为核心,以机关和审计人员的精神文明建设为入口,以全面履行法定职责、完善国家治理为目标,以党的建设为基础,以宣传舆论和先进典型为导向,营造一种专业、文明、廉洁、和谐、严格、奉献、奋进、包容的文化氛围。对此,刘家义审计长在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上也明确提出要大力弘扬“责任、忠诚、清廉、依法、独立、奉献”的审计人员核心价值观,这十二个字高度概括了审计实践经验和审计文化建设的成果。
一、审计人员的核心价值观之内涵
审计核心价值观是在长期的审计实践中,审计人员在正确价值观念体系的支配和滋养下,逐步形成和优化出某种群体意识。它代表和反映着审计机关整体的追求、志向和情趣,是审计机关价值理念、审计伦理哲学的综合体现,是审计机关的精神支柱,在审计文化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其核心内容是“责任、忠诚、清廉、依法、独立、奉献”。
(一)对核心价值观内容的阐释
责任,就是以对国家和人民、对历史和法律高度负责的精神和态度,认真履 1
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审计监督职责,充分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当好公共财政的“卫士”,切实维护人民利益和国家安全,推动完善国家治理,保障经济社会健康运行。国家审计作为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必须担负起维护国家财政经济秩序,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的责任。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审计人,我们也肩负着一种神圣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忠诚,就是秉持对党、对国家、对人民、对法律、对事业的无限忠诚,牢固树立党员、公务员和审计人员意识,始终坚持真理和正义,矢志不渝,百折不挠。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政府职能转型相对滞后,;立法机关和社会舆论监督依然薄弱,财政资金取之于民,而并非用之于民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在这种情况下,就特别要求审计机关发扬党和人民忠诚的精神,把主要精力放到维护国家经济社会安全、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上来。
清廉,就是要坚持自警、自省、自律,严格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真正做到清正廉明、两袖清风,清清白白、干干净净做人、做事。为政清廉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存亡。要监督别人,首先要做到自身过硬,坚守住清廉,真正做到“两袖清风存正气,一腔热血为人民”。
依法,就是崇尚法律,敬畏法律,自觉遵纪守法,按照法律的规定和要求开展审计工作,在法律授权的范围内运用法定的手段捍卫法律的尊严。法律赋予了审计的职权,依法审计是最基本的行为规范,也是审计人员的职业理念。审计人员必须遵纪守法,严格规范自己的审计行为,避免随意性,使自己的言行控制在法律框架之内。
独立,就是无私无畏,坚持原则,敢于碰硬,经得住外界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客观公正,秉公办事。审计人员必须排除权、情、利等因素的干扰,敢于坚持原则,大胆揭露问题。审计署“八不准”的措施,割断了审计机关在经费等物质条件方面与被审计单位的联系,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审计机关对被审计单位的依赖,有力促进了审计机关的独立、公正和廉洁,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奉献,就是勤勉敬业,恪尽职守,奋发向上,全心投入,无怨无悔,努力为审计事业发展贡献力量。审计是维护国家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崇高事业,我们青年人一代更应具备这种奉献精神,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为审计事业发展出一份力。
(二)从审计价值观延伸到审计文化
从某种意义上, 我们可以用“审计价值观”来简约地概括审计文化,即审计文化就是审计人员或群体在审计实践活动中的价值观。审计价值观的确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而是一个长期积淀的过程。审计价值观作为审计文化之魂,必须正确反映审计行业所追求的目标。
打造文化,弘扬核心价值。我们要以这一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进一步提高责任感、归属感和荣誉感,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忠诚于事业;要以这一核心价值观为标准,进一步落实“实、高、新、严、细”要求,做到廉洁、质量、文明,坚持原则,守法依规,开拓创新,务求实效;要以这一核心价值观为追求,进一步提升“精气神”,做到以责立志、以德立身、以能立业、以行立信。
二、努力践行审计人员的核心价值观
围绕树立“责任、忠诚、清廉、依法、独立、奉献”的审计文化理念,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审计队伍,使全体审计人员形成共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潜能,尤其是在培养优秀青年人才方面,更应灌输群体思想,增强审计机关的凝聚力、亲和力和向心力。
(一)善于学习思考,提升自身素质
审计的专业性很强,对人员的知识水平要求高。要做到对审计工作负责、忠诚、奉献,就离不开学习思考。审计人员应不断学习, 提高自身修养, 培育符合时代要求的审计精神。善于学习, 不仅从书本中学习, 还要从工作中学习, 从生活中学习, 从周围环境中学习;不仅学习审计知识, 还要学习法律法规、财务知识、基建、哲学、政治、历史等等,不断地提高自身修养,培育符合时代要求的审计精神。审计人员要坚持马列主义,培育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 要依据相关法律,培育依法审计、坚持原则的精神;要据实进行审计,培育客观公正、公平正义的精神;要紧跟改革步伐,培育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培育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精神;要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培育严谨细致、务求实效的精神。通过对审计核心价值观念的认同,打造审计人员自身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这一点相对于刚从事审计工作的年轻人来说尤为重要。
(二)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以人为本
青年审计人是审计队伍中的主力军,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审计机关要引导广大青年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树立审计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综合能力,激发青年的工作热情和信心,从而促进审计事业发展。此外,还要坚持深入基层,关注民生。坚持以人为本,进一步关注环境问题,关注民生问题,处理好审计手段和审计目标的关系,做到批判性和建设性并重,弥补体制、机制和制度性缺陷和漏洞,在批判的基础上不断升华建设性,从而实现审计的价值,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在当前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背景下,审计人员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也不断增强,如不能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观,正确处理好审计组织目标的实现和审计人员全面发展的关系,可能会产生出不同的行为,审计工作会出现多个价值目标,影响审计工作的科学发展。因此,我们始终要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审计文化核心价值观。
(三)勇于自我奉献,维护清廉形象
对于青年审计人员来说,涉足社会经验不多,也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导致心理的失衡,这就要求我们审计人员要有奉献的精神,提升自己的思想觉悟,本着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对照自己的不足,不断提升能力,奉献自己的智力,培养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历史告诉我们,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终究难成大气,顺应发展、开拓创新才能有所作为。开拓创新,不断进取,要敢于冲破传统理念和习惯势力的束缚,不因循守旧,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断总结和完善已有的经验,找出新思路、新方案,落实新举措,开创新局面。审计人员还应大力开展廉洁勤政教育,不断提高审计机关公信力。廉政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审计人员必须廉洁自律。这就要求我们要夯实思想基础,严格制度保障,严肃纪律约束,增强防腐意识,加强责任追究,提高廉洁勤政,维护审计形象。只有自身清廉了,才能更改更客观公正独立的开展审计工作。
三、把握审计核心价值观,推动审计文化之建设
刘家义审计长在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加强审计文化建设,将文化
建设融入到审计工作的各个环节,把审计文化建设作为推动各项基础建设的重要抓手,弘扬审计人员核心价值观,深入推进审计队伍专业化建设,为审计事业发展提供思想基础、精神动力、行为引领和人才支撑,夯实审计事业科学发展根基。”审计机关应根据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结合当前工作实际,大力弘扬审计人员核心价值观,旨在培塑审计精神,弘扬审计文化,促进审计发展,完善国家治理。
(一)审计文化核心理念
推动审计人员核心价值观体系建设,如同为“免疫系统”换上更加强劲的引擎,添加更为柔韧的润滑剂,改良更趋坚固的力臂。为此,刘家义审计长也提出要求:“各级审计机关要把学习好、宣传好和弘扬好审计人员核心价值观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断提高审计队伍的责任感、归属感和荣誉感。”
在审计文化核心理念指导下, 新时代的青年审计人必须具备“明辨是非、应答迅速、发挥审计‘免疫’识别功能”的素质, 形成坚持原则、循规蹈矩和积极主动的工作习惯;必须具备“意识超前、着眼预防、发挥审计‘免疫’防御功能”的素质, 形成遇事早谋划、早打算和早介入的工作习惯;必须具备“吸纳知识、学习创新、发挥审计‘免疫’稳定功能”的素质, 形成终身学习、谨行讷言和与时俱进的工作习惯;必须具备“全程控制、查错纠弊、发挥审计‘免疫’监护功能”的素质, 形成有错即改、不姑息养奸和不做“和事姥”的工作习惯;必须具备“及时跟进、适时披露、发挥审计‘免疫’揭示功能”的素质, 形成亲历亲为、守时守则和尽职尽责的工作习惯。毫无疑问, 蕴含审计文化理念的各种审计工作习惯, 经过不懈的坚持、修养和训练, 最终必然内化为审计人员的优秀文化,必然固化为审计人员的信念、态度和价值观。
以“科学发展观”为价值指向的审计文化, 是先进的、全面的和发展的审计文化。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而人的普适价值主要是自由、公正、安全、和谐、繁荣以及宜人的自然和人工环境。与之匹配的审计文化就不能仅拘泥于某个单位、某个方面或某个领域的利益, 而是要放眼于全局、整体和长远;不能仅谋一时、一地、一己之利, 而是要谋求整个人类社会的福利最大化;不能是一种封闭的、落后的、固步自封的“酱缸”文化, 而应是一个开放的、自学习的、可以重构的文化系统;不能仅沿袭、传承历史上带有审计色彩的共享性的思
想意识、工作态度、价值倾向和制度模式, 而应吸纳、固化富有时代意义、彰显时代特征的审计理念、审计精神和审计风貌。
(二)打造审计文化,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首先,要实施人才强审战略,以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审计机关为平台,不断提高审计队伍素质,努力打造“审计精品”;要不断完善审计各项规章制度,保证审计工作正常运行、审计人员行为规范、审计组织职能有效履行;要弘扬以“依法、求实、严格、奋进、奉献”为主要内容的审计精神,通过开展系列主题教育和寓教于乐的活动,树立和宣传各类先进典型,把审计精神的培养渗透到教育培训和审计工作之中;要加强审计廉政文化建设,要坚持“正人先正己”,增强自身免疫力。
其次,以审计促进各项文化改革政策得到贯彻,并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积极落实,确保政策取得实效;同时要理清政策执行中存在的“症结”,揭露和查处管理过程中的重大违法违规问题,分析原因,从体制、机制、制度层面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协助文化产业部门建立完善的制度和机制,促进深化文化法制建设。
最后,要提升社会宣传引导,树新风尚。要充分发挥审计服务社会功能,关注社会焦点层面,以审计结果公告为载体,宣扬文明道德风尚。
文化是多义的, 审计文化也是一个多视角、多维度和多层面的概念, 我们应该从审计事业发展和审计文化管理的角度, 通过挖掘与凝炼影响审计事业发展的关键文化因素, 其中最主要的是审计核心价值观, 系统、全面和完整地开展审计文化研究和建设。现实紧迫感和历史使命感催发我们,要大力弘扬“责任、忠诚、清廉、依法、独立、奉献”的审计人员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坚定科学的审计文化理念,唤起审计人员对自己生活和工作意义的深思,唤起对审计事业的信念和追求。时代在召唤,作为青年审计人,我们不负使命,奋发向上,作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刘家义:《刘家义阐释审计人员核心价值观》,http:// 7.王爱国:《中国审计文化的反思与重构》,《会计研究》2011年3月。
8.赵远博:《审计文化核心价值观及其实现途径》,《中国审计》2012年第02期,第51-5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