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南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中村”及城乡结合部环境卫生管理工作的通知
南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中村”及城乡结合部环境卫生管理工作的通知
(2007年2月14日 南宁市人民政府
南府发〔2007〕7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各开发区管委会,市直各委、办、局(公司): 随着“城乡清洁工程”工作深入开展,我市市容市貌焕然一新,但是我市少数“城中村”以及城乡结合部还存在环境卫生脏、乱、差,环卫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现象。为了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全面治理“五乱”(摊点乱摆、垃圾乱扔、车辆乱停、广告乱贴、工地乱象),深入持久开展“城乡清洁工程”的有关规定精神,切实做好整治工作,进一步树立“洁、齐、美”的城市形象,现就加强南宁市建成区以内“城中村”及城乡结合部环境卫生管理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各城区、开发区要按照《全国城市市容环境卫生统一劳动定额(试行)》(建人〔1996〕606号)等国家有关标准,落实负责管理“城中村”环境卫生的机构和专门清扫保洁队伍。
二、“城中村”及城乡结合部环境卫生的日常保洁、清运、管理应当符合《广西壮族自治区城乡容貌标准(试行)》(桂建城〔2006〕73号)有关作业规范和要求。
三、各城区、开发区要根据《城镇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CJJ-2005)》(建设部公告第310号)等国家有关标准依法做好垃圾中转站、临时中转点、公厕及果皮箱设置工作。原则上要求果皮箱按每100m-200m间隔标准设置,每个村要设置1-2座公厕、1个临时垃圾中转点,日产生活垃圾量超过30吨的“城中村”要逐步设置小型垃圾中转站。
四、各城区、开发区应加大环卫经费投入,保障环卫保洁人员经费及环卫设施建设经费。
五、“城中村”生活垃圾处理费按照《南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宁市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费征收与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南府发〔2003〕154号)等有关规定收取。
六、各城区、开发区要进一步明确辖区内环卫站与街道办事处之间、环卫站与村屯之间、村屯与村屯之间的环境卫生责任范围,避免出现
责任范围不明确现象。同时对“城中村”及城乡结合部的绿地、排污明沟、内河水域的责任单位进一步明确,并加强日常监督管理。
七、各城区、开发区和市直各有关部门依法对“城中村”及城乡结合部环境卫生工作加强监督管理,对乱倒乱放生活垃圾的行为依法查处。
八、各城区、开发区市容环境卫生主管部门应当按照职责规定做好市容环境卫生工作计划,以及市容环境卫生组织落实等有关工作,并依法加强监督检查。
九、各县“城中村”及城乡结合部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参照本《通知》执行。
第二篇:南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中村”及城乡结合部环境卫生管理工作的通知
南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中村”及城乡结合部环境卫生管理工作的通知
(2007年2月14日南宁市人民政府
南府发〔2007〕7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各开发区管委会,市直各委、办、局(公司):
随着“城乡清洁工程”工作深入开展,我市市容市貌焕然一新,但是我市少数“城中村”以及城乡结合部还存在环境卫生脏、乱、差,环卫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现象。为了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全面治理“五乱”(摊点乱摆、垃圾乱扔、车辆乱停、广告乱贴、工地乱象),深入持久开展“城乡清洁工程”的有关规定精神,切实做好整治工作,进一步树立“洁、齐、美”的城市形象,现就加强南宁市建成区以内“城中村”及城乡结合部环境卫生管理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各城区、开发区要按照《全国城市市容环境卫生统一劳动定额(试行)》(建人〔1996〕606号)等国家有关标准,落实负责管理“城中村”环境卫生的机构和专门清扫保洁队伍。
二、“城中村”及城乡结合部环境卫生的日常保洁、清运、管理应当符合《广西壮族自治区城乡容貌标准(试行)》(桂建城〔2006〕73号)有关作业规范和要求。
三、各城区、开发区要根据《城镇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CJJ-2005)》(建设部公告第310号)等国家有关标准依法做好垃圾中转站、临时中转点、公厕及果皮箱设置工作。原则上要求果皮箱按每100m-200m间隔标准设置,每个村要设置1-2座公厕、1个临时垃圾中转点,日产生活垃圾量超过30吨的“城中村”要逐步设置小型垃圾中转站。
四、各城区、开发区应加大环卫经费投入,保障环卫保洁人员经费及环卫设施建设经费。
五、“城中村”生活垃圾处理费按照《南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宁市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费征收与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南府发〔2003〕154号)等有关规定收取。
六、各城区、开发区要进一步明确辖区内环卫站与街道办事处之间、环卫站与村屯之间、村屯与村屯之间的环境卫生责任范围,避免出现
责任范围不明确现象。同时对“城中村”及城乡结合部的绿地、排污明沟、内河水域的责任单位进一步明确,并加强日常监督管理。
七、各城区、开发区和市直各有关部门依法对“城中村”及城乡结合部环境卫生工作加强监督管理,对乱倒乱放生活垃圾的行为依法查处。
八、各城区、开发区市容环境卫生主管部门应当按照职责规定做好市容环境卫生工作计划,以及市容环境卫生组织落实等有关工作,并依法加强监督检查。
九、各县“城中村”及城乡结合部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参照本《通知》执行。
第三篇:城中村及城乡结合部
按照县委的统一部署,本人于3月19日至25日赴安洲街道直屋行政村蹲点调研。直屋行政村位于县城西郊,东与三桥和下郭为邻,南临下新屋村和下垟陈村,属于典型的城乡结合部村。在近一周的调研过程中,群众对如何改善村容不洁问题反映强烈。实际上,这个问题是城乡结合部村(城中村)的一个通病,应引起高度重视。
一、直屋村的环境卫生现状
(一)直屋村的环卫状况及不良影响
直屋村位于县城西郊,紧靠全村共304实施清扫保洁。由于长期积累,房前屋后垃圾成堆(调研期间,环卫处帮助清理清运垃圾60余吨),垃圾逐渐向塘水面垃圾漂浮,池塘为污水塘,水沟为臭水沟,是远近闻名的与广大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民生问题,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显而易见。
一是损坏了仙居对外形象。紧靠进出县城的道路,的对外整体形象。
二是降低了广大村民生活质量。高,群众对生活质量的要求和内涵也在不断提高。他们既讲究吃得好,住得好,穿得好,也注重健康的生活方式,不洁的村容,降低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三是影响了精神风貌。村容状况代表了一个村的整体风貌,环境卫生虽然是却可反映出村民的(二)造成环卫不洁的主要原因
1、村民的环境卫生意识淡薄。城乡结合部由于地处城乡交界处,农村气息较为浓厚,虽然村民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期以来形成的生活习惯很难在短期内改变,乱搭乱建、部由于其优越的区位、廉价的房租,的集聚引发了某些对环境卫生有严重影响的产业人口200多人,的二次污染。人(其中党员35外来人员进出我县,对生活的环境质量也有很高的要求。“精神风貌35省道和高速公路出口处,分35人),外来人口都会经过这样的村,随着我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改变村容不洁现状的愿望较为强烈,尤其是村民的环境卫生意识比较淡薄,而且这些区域还聚集了大量的外来民工,加上管理较薄弱,使大量外来人口在此集聚,大量回收的废物堆放在村前屋后,5个自然村,200多人。村内没有环卫设施,没有“垃圾村(城中村)不洁的村容村貌会损坏我县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大量的垃圾,如垃圾回收业。8个村民小组,“小事”,但但由于农村长乱堆乱放、在城乡结合外来人口直屋村有外来造成了环境户,1119省道边上堆放,村内露天粪坑林立,没有一座卫生公厕,村内沟”。以上这些问题是
像直屋村的大部分城乡结合部村与县城紧密相连,影响了他们的健康;”。乱扔垃圾等现象比较普遍。———目前,他们大多从事垃圾回收行业,2、基础设施相对落后。长期以来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使得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严重不足。在城乡结合部尤为明显。城乡结合部是县城扩张后形成的一个新概念,其本质上还是农村,由于村集体经济的不足(直屋村的村集体年收入仅为8万元),“心有余而力不足”,一些基础设施严重缺乏或者比较落后。由于环卫设施配套不足,缺乏有效管理,造成垃圾无序堆放污染环境的现象。
3、干部的思想认识还没有真正到位。城乡结合部村(城中村)相对中心城区而言不仅位置偏僻而且先天不足,因此,不少干部就会认为现在要求城乡结合部村做到长效管理是不切实际的,还为时过早;或认为这都是政府的责任,与己无关;或认为搞城乡结合部村环境卫生吃力不讨好,只有付出,没有收益;这些观念带来的直接后果是表面应付、得过且过,甚至熟视无睹,不愿化力气改善环境质量。
4、垃圾成份复杂,不可降解垃圾增多。以前的农村,垃圾多用于田间地头作肥料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垃圾成份越来越复杂,产生了大量塑料袋等不可降解的垃圾。而且大量高效的农业肥料代替了“垃圾肥料”,垃圾在农村已无“用武之地”。
二、加强城乡结合部村(城中村)环卫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近年来,随着我县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社会整体发展水平的提高,产生了被城市包围或紧接于城市的城乡结合部村,这些地方属于县城规划范围,在生活方式上日益接近城市,但还没有纳入整个城市管理范围,从而产生了越来越多的问题。在我县,直屋村的环卫状况并不是个例,我县的城乡结合部村(城中村)普遍存在垃圾乱堆乱倒乱处置现象,已经成为市民群众关心的热点和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一定要从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加快仙居又好又快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城乡结合部村(城中村)环卫建设管理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加强城乡结合部村(城中村)环卫建设管理是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基本要求。
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着力打造农村新环境,加快构建城乡一体,共同发展的新格局,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要求。“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五条标准。其中,村容整洁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要求。村容整洁主要体现在生态环境良好,生活环境优美。一个村的村容村貌是给人的第一印象,它不仅反映了这个村的经济发展状况,也反映了这个村的精神文明程度。一个整洁的村容村貌,生态环境、人居环境必然明显改善,也才能与所相连接的城市相适应、相协调,才能为城乡统筹发展创造重要条件。目前,我县正在大力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城乡结合部村(城中村)的环卫建设管理工作应当首当其冲,率先垂范。
(二)加强城乡结合部村(城中村)环卫建设管理是落实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
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净化环境卫生,改善人居环境,这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是个重大的民生问题。抓好城乡结合部村(城中村)的环境卫生工作事关广大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可以让广大城乡结合部村(城中村)村民共享我县文明建设成果,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三)加强城乡结合部村(城中村)环卫建设管理是创建省级文明城市的迫切任务。
创建省级文明城市涉及面广,要求高,环卫建设管理状况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城乡结合部村(城中村)属于县城规划区范围,部分也在创建之列。但城乡结合部(城中村)的环卫状况与创建文明城市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由于长期重视不够,环卫工作基础薄弱,存在的问题很多,可以讲,城乡结合部村(城中村)既是创卫的重点,也是创卫的难点。加强城乡结合部村(城中村)环卫建设管理,就是要解决城乡结合部村(城中村)的垃圾出路问题,破解城区创建进程中城乡结合部村(城中村)环卫基础设施陈旧落后,环境卫生脏乱差等难题。目前,我县的创建工作已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加强城乡结合部村(城中村)环卫建设管理,实现城乡结合部村(城中村)环卫工作规范化,已经成为当前的一项迫切任务。
(四)加强城乡结合部村(城中村)环卫建设管理是城管工作向城郊延伸的务实之举。
城中有村、城郊相连,这是发展中城市的基本特征。城中村、近郊村、城郊结合部均与城区紧密相连,这些地区环境卫生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城市整体环境卫生管理水平。城中村、近郊村既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也是城市做大、做强、做优、做美的基础。城管部门作为环境卫生工作的业务主管部门,突出城乡统筹发展的主题,加强对城郊环境卫生管理工作的指导,将城市管理工作向城郊延伸,这是新形势下对城市管理工作的新要求。城管部门有责任加强对城郊环境卫生管理工作的指导,不断创新城管走进社区、城管延伸城郊的工作理念,把加强城中村及城郊结合部环境卫生管理作为城管工作走进社区、向城郊延伸的重要举措,作为城管工作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具体行动,不断探索适合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特点的城乡统筹城市管理模式。
三、创新方法,立足长效,全力推进城乡结合部村(城中村)环卫建设
从我县的县城实际出发,加强城乡结合部村(城中村)环卫建设管理不可能全面铺开,一步到位,要因地制宜,创新方法,循序渐进。
(一)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培育村民新观念。从根本上说,环境卫生管理水平的高低取决于人的素质的高低,所以必须把对村民的教育摆在首要位置,运用多种形式、多种途径抓好文明素质教育。村两委要与每户家庭签订卫生保洁责任书,提出一些硬指标,促使家庭这个细胞做好保洁工作。另外,村两委要充分注重发挥村规民约在环境卫生管理中的自我约束作用,通过全体村民制定村规民约,明确卫生保洁义务,以此作为村民共同遵守的准则。开展主题鲜明、寓教于乐的文体活动,使村民潜移默化地增强卫生意识,自觉养成文明的卫生行为习惯。在整治和创建过程中,可组建村巡逻队,劝阻不文明行为,督促村民、外来经商人员、打工者养成良好的日常卫生习惯。
(二)科学统筹村庄规划,培育设施建设新起点。要做好城乡结合部村(城中村)环卫保洁工作,环卫设施建设是基础。应抓住新农村建设的有利时机,在做好村庄规划时,将环卫基础设施纳入整个村庄体系,统筹规划,统筹建设。在规划过程中,要把握分级负责的原则,科学合理安排。即:县里主要负责垃圾中转站的建设与改造,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的建设。各街道要按照城镇环卫设施设置要求,在城乡结合部村(城中村)居住区、道路、河道等处放置垃圾桶,合理设置垃圾房,建造垃圾收集转运点,配置相应的垃圾清运车辆和设备。城管部门将根据城郊垃圾集中收集处理的要求,协调、指导垃圾中转站的建设与改造。同时,在规划时,要充分发挥现有环卫设施设备的作用,做到生活垃圾收集、清运、中转运输等环卫设备设施城郊(乡)共享共用。
(三)多渠道筹措资金,培育投融资新方式。要做好城乡结合部村(城中村)环卫工作,资金是主要因素。要切实转变观念,大胆引入市场机制。从长远看,盘活壮大村集体经济是根本,对土地及其他闲置资产进行招商引资,增<
第四篇: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卫生专题汇报材料(定稿)
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卫生
专题汇报材料
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卫生工作一直是我市一项重点工作,这一卫生工作的好坏即关系着我市市容市貌的提升,也影响着市民对我们市政府卫生工作的满意程度。为此,市委市政府对各镇(街道)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卫生工作高度重视。我街道处在市中心位置,正是我市城中村、城乡结合部众多的地区,做好我街道的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卫生工作对提升市容市貌及民众对政府工作的满意度尤为重要。在市委市政府的指导下,我街道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对辖区内城中村、城乡结合部深入的开展了卫生整治工作,对以往常见的卫生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整改。到目前为止,我街道内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卫生状况良好,得到了街道内民众的认可。接下来就我街道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卫生工作情况做如下汇报:
一、工作措施及落实情况
1、宣传教育
第一、近年来,我街道就关于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卫生知识,在辖区内的多所学校和人流密集处进行宣讲,其中乐昌小学、乐昌四小、乐昌新时代学校、乐昌市第五中学、乐昌市第一中学等主要小学、初中、高中部都有开展,还有一些私立的幼儿园也开展了相关的卫生知识宣讲活动。同时,我街道每年都会在乐昌市职工广场开展为期一天的大型卫生宣讲日活动。现在,人们的卫生意识较以往大幅度增强。
第二、通过发放宣传单、宣传手册、制作悬挂宣传横幅、张贴海报等手段进行宣传,到目前为止,我街道发放卫生相关的宣传单1万多份、宣传手册5千多份、制作悬挂宣传横幅30余条、张贴海报100多张、制作宣传栏27处,并由我街道爱卫办定期下到各村(居)开展卫生知识入户宣传等工作。
第三、利用电视台、电台、报社开展《健康知识》等节目,通过这些现代信息技术,更快的把丰富的卫生知识传输到辖区内民众当中,从这些节目中,民众即可以放松身心又可以学到大量的卫生知识,这对于我街道的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卫生工作开展起着巨大的作用。
2、加强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卫生基础设施建设
近年来,我街道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原则,逐步加大了辖区内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的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新建和改造了一大批道路、垃圾和粪便处理设施、供水、排污、公厕、公园、广场、市场、路灯和绿化美化工程等设施,进一步完善了城市功能,提高了城市环境质量。因而,我街道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村村有垃圾池、部分有条件的村还装上了太阳能路灯。在这一系列的基础设施投入建设过程中,切实改善了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的卫生基础设施,对城市卫生死角整治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总体而言,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卫生基础实施得到完善,环境卫生面貌也因此发生了显著变化,大部分道路实现了硬化,下水道实现了暗渠化,乱堆放、乱搭建、乱扔倒等现象得到了有效整治。
3、提升我街道卫生管理水平
第一、我街道将各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分区分片,将各区各片内卫生工作任务和责任分到所在村(居)单位,街道各村(居)单位分工合作,切实落实好部门卫生职责。以往,经常会因为搞不清或故意不搞清任务范围而相互推诿,导致卫生所在区域问题老大不掉,民众抱怨不已。而现在将这些责任划分清楚了后,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之前经常出现的相互推诿现象。
第二、合理处理民众生活垃圾。民众的生活垃圾处理是一件很考验卫生管理水平的工作,在以往,为了方便,许多地方对垃圾处理的方法是直接焚烧或就地填埋,这一做法,我街道之前也在用,而这一时期附近居民对垃圾池的看法是“异味重,苍蝇满天飞”。在我街道开展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卫生整改工作中,我街道一改往日做法,将垃圾堆放点或指定或承包给专门的公司进行每日一清理,要求在清理将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处理,同时,对不能回收的垃圾再分类,然后填埋的拉到指定地点填埋,焚烧的也运到指定地点焚烧。经过这些改进后,我街道各垃圾堆放点脏乱差现象得到极大改善,该项工作得到看民众的一致好评。
第三、对居民区附近的石材、五金加工、娱乐活动场所、路边小摊进行专项清理整顿。对部分影响居民正常生活的相关活动等进行劝说离开,对居民区附近那些严重影响居民生活的活动场所坚决予以取缔,近年来,有多家石材、五金加工场所等被劝说迁移,有10多家网吧、歌舞厅被依法取缔。这一举措既解决了污染、扰民和影响居民
环境卫生等问题,又规范了行业管理。
二、工作成效及存在问题
我街道自开展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卫生整改工作以来,民众卫生意识明显提高;我街道各村(居)卫生基础设施得到完善;卫生管理水平明显提升,街道面貌焕然一新。
当然,我街道部分村(居)内乱丢垃圾、乱拉挂、乱堆杂物等现象依然存在。比如:一些村(居)交界处农贸市场卫生脏乱差,乱摆卖、占道经营现象时有发生;个别城中村环卫设施仍显简陋,垃圾池不够用;许多村内居民楼、围墙、电线杆牛皮癣清理不彻底;一些村利用空地种菜现象仍然存在。
虽然我街道在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卫生整改工作中虽然取得了较大成效,但也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街道会针对发现的问题,迅速组织力量,长期坚持开展环境卫生清理工作,力求彻底解决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出现和长期存在的卫生问题,彻底根除卫生死角,为建设美丽乐昌做排头兵。
2015年4月8日
第五篇:娄星区城中村及城乡结合部乱象整治
娄星区城中村及城乡结合部乱象整治
实 施 方 案
为推进城中村及城乡结合部市容秩序和环境卫生全面提质、扎实做好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相关工作,根据《2018娄底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各专业组牵头市级领导和牵头单位任务分解表》文件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要求
以打造整洁有序的人居环境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对照《国家文明城市标准》,进一步配套完善基础设施,集中整治“十乱”现象,实现对城中村及城乡结合部市容秩序和环境卫生的全覆盖、常态化管理。
二、组织领导
成立城中村及城乡结合部乱象整治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领导小组名单如下:
组长:王谦
副组长:李建宏(常务)、喻洪波、谢超光、谢争光、陈坚、康郭平、周浩、胡军旗、曾勤勇、刘海峰、谌立军、廖洪蛟、刘袁、康高兴
成员:付庆、王志兵、王向勇、刘江兵、彭晓雄、邬建辉、李本元、胡雪良、聂彪、曾云、颜石玉、刘志强、刘桂源、张助文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城乡综合管理局,办公室主任由李建宏兼任,办公室资料由王向勇、邱辽晖负责整理。
三、工作任务
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认真搞好摸底排查的基础上,找准薄弱环节,对全区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实施提档升级整治,全面改善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人居环境,同时建立常态化管理机制,并着力打造8个示范城中村和4个示范城乡结合部。乡镇主要集中整治乡镇办公楼、镇域中心、集贸市场及辖区内墙体广告与牛皮癣,抓好公路、河道和城乡结合部等重点部位整洁,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重点抓好“一建”、“二清”、“三改”、“四化”、“五落实”等工作。
“一建”即建环卫基础设施。按规定配备密闭式垃圾收集容器,做到生活垃圾按户分类、统一收集转运、日产日清;同时,配套完善污水排放设施,将污水引入排污干管,消除污水外溢和露天排放等现象。
“二清”即清理积存垃圾、清理“牛皮癣”和乱搭乱建。彻底清理屋边、路边、水沟、坡岸、水面、菜地、绿地、闲地等部位的积存垃圾和杂物,彻底清除“牛皮癣”和违章搭建。
“三改”即改水改厕改圈。推进城乡结合部生活用水改造工程,让村民饮用洁净的自来水;将尚未实施改造和改造不到位的旱厕全部改造为三格式、无害化卫生厕所;对城中村家畜退养后留下的猪圈等进行整治,清除“四害”孳生场所,同时对家禽全面实行圈养。
“四化”即净化、绿化、序化、亮化。对尚未硬化或破损失修的进出道路、断头路进行整修和改造,确保路面平整净化、通行便利;对房屋周边和道路两旁的空地及泥土裸露部位进行绿化,努力打造生态宜居村庄;对乱堆乱放乱摆行为进行专项治理,使村容进一步序化美化;在住户相对集中的村庄主要道路和村民集中活动场所进行亮化,安装路灯。
“五落实”即建立日常巡查制度,落实网格化管理;完善“门前三包”责任制度,落实精细化管理;建立公共区域清扫保洁市场化运作机制,落实物业化管理;健全居民自治机制,落实常态化管理;建立文明劝导和执法处置机制,落实制度化管理。
四、时间安排
(一)细化方案,集中整治(2018年6月20日—2018年10月31日)。6月20日—7月20日完成调查摸底,方案制定;7月20日—10月31日重点问题交办、集中整治等工作,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
(二)查漏补缺,打造亮点(2018年11月1日—2018年11月30日)。抓好检查验收、整改提质、示范创建等工作。
(三)巩固提高,完善长效机制(2018年12月1日—2020年12月31日)。出台相关规范性文件,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按照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标准,形成常态化管理机制。
五、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专项整治工作分管副区长王谦牵头,区城乡综合管理局负责组织实施,各街道和相关乡镇行政一把手为该项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分管副职为直接责任人,负责各自辖区内城中村及城乡结合部专项整治工作的具体落实。
(二)实行分类引导。认真梳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各街道和相关乡镇要把任务落实到每个社区(村),落实到每个责任人。
(三)实施重奖重罚。区委、区政府对照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标准进行检查验收,达到国家文明办测评标准的街道和相关乡镇酌情予以奖励;达不到测评标准,出现扣分并影响创文测评顺利通过的责任单位予以处罚。
(四)严格考核问责。区创文办、区委督查室、区政府督查室、区城乡综合管理局组成联合督查组,对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整治工作一周一督查,一月一通报。并对照台账逐项任务、逐个问题进行督导检查,对集中整治工作重视不够、行动迟缓的予以通报批评;对措施不力、工作不实,影响全国文明城市验收的要严肃问责。
2018年7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