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污水处理事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时间:2019-05-14 22:03: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城市污水处理事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城市污水处理事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第一篇:中国城市污水处理事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中国城市污水处理事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世界任何国家的经济发展,都会推进社会进步、促进工农业生产能力得到提高,使人民生活得到进一步改善,但是也随之带来不同程序的环境污染。污水也是造成环境污染的来源之一。这个污染源的出现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的关注,治理水污染环境的课题被列入世界环保组织的工作日程。

由于各界政府的高度重视,我国的污水处理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我们要清醒的看到,我国工农业生产发展的步伐很快,特别是发展开放的20多年乡镇企业的诞生使我国的企业结构发生了变化,有些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时忽视了社会、环境效益,若长此下去将带来环境受到严重污染的后患。

为此当今环境污染的治理不能停留在各级政府的重视,而要深化到全民族每位公民环保意识的提高。我们不仅要达到经济发展了,生活水平提高了,还要做到经济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生活的质量不断提高。我国污水处理行业的成长历程

温故而知新。重温历史有助于我们更清晰的了解我国污水处理行业的成长历程。五六十年代:刚刚起步 技术和管理水平较落后

解放初期由于工农业生产刚刚起步,当时的污水污染程度很低,且提倡利用污水进行农业灌溉,特别是北方缺水地区将污水灌溉利用作为经验进行推广,如著名的沈抚灌渠等,所以全国仅有几个城市建设了近十座污水处理厂(还包括1921~1926年间外国人兴建3座污水处理厂),在处理工艺有的还是一级处理,处理的规模也很小,每天只有几千立方米,最大的也只有每天5万立方米左右,致使污水处理技术和管理水平处于较落后的状态。

我国解决城市污水的净化问题始于二十世纪70年代。一些城市利用郊区的坑塘洼地、废河道、沼泽地等稍加整修或围堤筑坝,建成稳定塘,对城市污水进行净化处理。据调查,这个时期在全国已建成各种类型的稳定塘有38座,日处理城市污水约173万立方米。其中生活污水量占一半,其余包括石油、化工、造纸、印染等多种工业废水。此阶段开始重视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开展与国外的技术交流,逐步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工程技术和设计,为以后的建设奠定了基础。

七八十年代:天津市纪庄子污水处理厂投产运行带动新建污水处理厂几十座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城市污水的万分也随之而变化,污染程度由低向高逐渐演变,一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由于污水的污染,使人民身体健康受到威胁的沉痛教训(如,日本国骨疼病、水俣病的出现),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建立了国家级环保组织(国务院环境保护办公室),大学也陆续设置环境工程系或环境工程专业,国务院环保办投资在天津兴建污水处理试验厂(天津市纪庄子污水处理试验厂),70年代末开始兴建,处理规模:一级处理0.1立方米/s,二级处理0.025立方米/s,北京高碑店污水处理试验厂也先后运行。国家和地方都为筹备建设国内大型污水处理厂做前期工作,此刻天津市政府与建设部及有关部委率先决定建设天津市纪庄子污水处理厂,并于1982年破土动工,1984年4月28日竣工投产运行,处理规模26万立方米/d。

我国第一座大型城市污水处理厂——天津市纪庄子污水处理厂于1982年破土动工,1984年4月28日竣工投产运行,处理规模为26万立方米/d。纪庄子污水处理厂投产运行后多年来达到设计出水水质标准,使黑臭的污水变为清流,它的诞生填补了我国大型污水处理厂建设的空白。在此成功经验的带动下,北京、上海、广东、广西、陕西、山西、河北、江苏、浙江、湖北、湖南等省市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分别建设了不同规模的污水处理厂几十座。

“九五”期间:正式启动“三河”、“三湖”流域水污染治理

“九五”期间,我国正式启动对“三河”(淮河、海河和辽河)、“三湖”(太湖、巢湖、滇池)流域和“环渤海”地区的水污染治理,国家给予相应资金和技术上的支持。1996~1999年竣工投入运行的城市污水处理项目有22个,投资59.58亿元,日处理规模371.7万立方米;在建项目109个,计划投资161.83亿元,日处理规模832.0万立方米。

国家“七五”、“八五”、“九五”科技攻关课题的建立,使我国污水处理的新技术、污泥处理的新技术、再生水回用的新技术都取得了可喜的科研成果,某些项目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国外污水处理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被引进到我国,在活性污泥工艺应用的同时,AB法、A/O法、AA/O法、CASS法、SBR法、氧化沟法、稳定塘法、土地处理法等也在污水处理厂的建设中得到应用。由过去只具有去除有机物功能的污水处理工艺技术发展行业的市场。如格栅机、潜水泵、除砂装置、刮泥机、曝气器、鼓风机、污泥泵、脱水机、沼气发电机、沼气锅炉、污泥消化搅拌系统等大型设备。

由于建设大型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投资很大,我国的建设资金有限,无法适应水污染治理的需要。为此引进国外资金建设污水处理厂成为建设资金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也加快了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速度。一批大型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利用国外贷款项目相继建成投产。如:我国20世纪最大的污水处理规模为60万立方米/d;天津东郊污水处理厂、成都三瓦窑污水处理厂、沈阳北部污水处理厂、郑州王新庄污水处理厂处理规模均为40万立方米/d。

据统计,到2000年底,全国已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427座,其中二级处理厂282座,二级处理率约为15%。2000年用于城市污水处理工程建设的总投资约为150亿元。但目前绝大多数小城镇尚未建污水处理设施。

七大硬伤制约城市污水处理的发展

污水处理专家朱雁伯分析,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目前存在七大问题,制约着我国城市污水处理事业的发展。

其一、污水处理厂建设资金的短缺

我国虽然已建成污水处理厂100多座,但是还远远不能满足城市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需要,表现在某一个城市本身的处理率不高,也就是污水处理的量不够,还表现在大城市已开始着手进行污水处理厂建设的规划和建设计划工作。但在中小城市,特别是在西北部中小城市还没有将污水处理的规划建设纳入城市发展的议程。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没有专门建设资金,有的地区的水污染日趋严重,若等待有资金投入时再兴建污水处理厂,就会使环境趋于恶化,给人民生活带来不便,对人民身心健康带来危害,所以促使我们要多方筹措资金,加快水环境污染的治理,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优美的生活环境。

其二、污水处理厂运行经费不能到位

全国目前已经建成投产运行的污水处理厂共计100多座,能够满负荷运行的污水处理厂不到1/3 没有满负荷运行的原因:大多数均是由于运行经费不能到位而造成的,有的省市没有收取污水处理费,有的是只收工厂、企业的,不收居民的,有的是工厂、企业、居民的都收了,但收费标准定得很低,远远不能满足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所需的最低费用,使一些污水处理厂出现了能得到多少经费就处理多少吨污水的实际问题。这样长此下去既发挥不了建设污水处理厂应有的效益,也会使仪表、设备受损,同时也无法发挥污水处理厂专业管理人员的作用。

其三、进口设备的维修及设备配件的开发

由于大批的进口设备进入污水处理行业,经过几年的运转后,设备陆续会出现大小不等的损坏,特别是索赔期后的维修和正常的大修。这就需要有专业技能的技术人员来进行,叵请国外的专家来维修,维修成本将会大幅度增高实在难以接受,或使进口设备能够维持正常运转,必须培养对进口设备维修保养的国内专业人员,使其掌握维修技能达到进口设备的维修标准。有了维修的专业人才还得有充足的备品配件,特别是一些将要淘汰的设备被引进中国,备品配件国外也不会再生产了,就需要国内自行测绘、加工制造,只有这样才能使进口设备发挥出它的作用,否则设备的损坏,配件的缺乏会影响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行。

其四、污水处理工艺选择跟风,不结合实际情况

选择热门工艺是在选择污水处理工艺时,出现的单纯追求工艺新,追求时髦工艺,不考虑本地区的进水水质、处理水量以及出水用途的问题,在我国已建成的一些污水处理厂中,本来进水水质都比较低,还要选择AB法,结果不能得到充分的利用,造成设施设备的闲置。有的地区经处理的再生水直接用于农业灌溉,还过分强调除磷脱氮,采取A/A/O法,增大了建设投资也提高了日常运转成本,还有一些个别地区在建设污水处理厂时,看当时风刮什么工艺就采取什么工艺。

其五、污水处理后的再生水得不到充分的利用

巨大的投资建设了污水处理厂,经过处理后的再生水不能得到充分利用,甚至有的地区还将处理后的再生水与未经处理的污水混在一起同流合污,有的地区没有将再生水回用却排入大海造淡水资源的浪费。目前世界的淡水资源极为匮乏,中国淡水资源的占有量在世界上排第121位,人均淡水占有量仅为2000立方米。

其六、污泥没有真正达到无害化,没有最终处置的途径

污水经过各种不同工艺处理后,出水达到了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但是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奖惩的污泥却未能得到妥善的处置,还会给环境造成二次污染。有些地区污泥不经过无害化处理,将污泥堆放在场外,任意取走不知下落。有的地区将污泥进行干燥用作农肥,重金属含量是否达标考虑的很少,对农作物有多大的危害分析不足。国家环保部门禁止将污泥作为菜田、稻田的肥料,作为旱田的农肥需要对污泥的成份进行分析,重金属及有毒家物质不超标方能使用。污泥作为绿地用肥要有园林部门认可,有监测部门跟踪分析方能使用,总之污泥若没有最终处置的途径,是给环境带来再次污染的隐患。

其七、污水处理厂没有除臭装置

污水处理厂的进水池,格栅间,沉砂池,初沉池及污泥处理系统的储泥池,脱水机房(除离心机外)都会产生严重的臭气,既影响操作运行人员的身体健康,也给周围居民生活环境带来污染,特别是一些建设较早,周围过去是农田、水池、远离市区的污水处理厂,目前成为市区,污水处理厂周围盖起了民宅,形成了居民区,污水厂的周边百姓深受其害,应该多渠道解决除臭装置,因为污水处理厂本身就是消除污染保护环境的企业。(文/水戈)

第二篇:中国城市污水处理事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中国城市污水处理事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摘要: 中国城市污水处理事业发展现状与趋势探讨。

关键词: 城市污水

世界任何国家的经济发展,都会推进社会进步、促进工农业生产能力得到提高,使人民生活得到进一步改善,但是也随之带来不同程序的环境污染。污水也是造成环境污染的来源之一。这个污染源的出现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的关注,治理水污染环境的课题被列入世界环保组织的工作日程。中国政府历来重视环保治理工作,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曾提出了“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32字方针,历届政府提出根治海河、三河三湖的治理的要求。由于各界政府的高度重视,我国的污水处理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我们要清醒的看到,我国工农业生产发展的步伐很快,特别是改革开放的20年乡镇企业的诞生使我国的企业结构发生了变化,有些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时忽视了社会、环境效益,若长此下去将带来环境受到严重污染的后患。为此当今环境污染的治理不能停留在各级政府的重视,而要深化到全民族每位公民环保意识的提高。我们不仅要达到经济发展了,生活水平提高了,还要做到经济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生活的质量不断提高。为此我们要唤起民众为21世纪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为人类健康的生存,为子孙后代留下优质的环境而努力完成自己的责任。污水处理现状

1.1 建国50年来我国污水处理行业的成长历程

(1)50~60年代的状况

解放初期由于工农业生产刚刚起步,当时的污水污染程度很低,且提倡利用污水进行农业灌溉,特别是北方缺水地区将污水灌溉利用作为经验进行推广,如著名的沈抚灌渠等,所以全国仅有几个城市建设了近十座污水处理厂(还包括1921~1926年间外国人兴建的3座污水处理厂),在处理工艺上有的还是一级处理,处理的规模也很小,每天只有几千m3,最大的也只有每天5万m3左右,致使污水处理技术和管理水平处于较落后的状态。

(2)70~80年代的发展变化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城市污水的成分也随之而变化,污染程度由低向高逐渐演变,一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由于污水的污染,使人民身体健康受到威胁的沉痛教训(如,日本国骨疼病、水俣病的出现),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建立了国家级环保组织(国务院环境保护办公室),大学也陆续设置环境工程系或环境工程专业,国务院环保办投资在天津兴建污水处理试验厂(天津市纪庄子污水处理试验厂),70年代末开始兴建,处理规模:一级处理0.1 m3/s,二级处理0.025 m3/s,北京高碑店污水处理试验厂也先后运行。国家和地方都为筹备建设国内大型污水处理厂做前期工作,此刻天津市政府与建设部及有关部委率先决定建设天津市纪庄子污水处理厂,并于1982年破土动工,1984年4月28日竣工投产运行,处理规模26万m/d。

天津市纪庄子污水处理厂的诞生填补了我国大型污水处理厂建设的空白,引起了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李先念主席、彭真委员长、乔石主席、倪志福主席、李瑞环主席都先后来厂视察。纪庄子污水处理厂自投产运行后多年来达到设计出水水质标准,使黑臭的污水变为清流,得到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委员们的赞扬,并通过他们向全国各地政府呼吁,加速建设污水处理厂的步伐,发展污水处理事业,消除污水对环境的污染。由于纪庄子污水处理厂是我国第一座大型城市污水处理厂,也引起各省市领导的高度重视,纷纷带队来厂参观取经,他们的到来将污水处理的种子带到祖国各地开花结果。在他们的决策下,北京、上海、广东、广西、陕西、山西、河北、江苏、浙江、湖北、湖南等省市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分别建设了不同规模的污水处理厂,使我国的污水处理厂由60年代的十几座发展到几十座。

天津市纪庄子污水处理厂的设计、施工、管理的成功经验,为我国大型城市综合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起到了工程建设的示范作用,也为我国80年代污水处理事业大规模的发展起到了奠基作用。

(3)20世纪末污水处理技术的发展和污水处理厂建设的成就

国家“七五”、“八五”、“九五”科技攻关课题的建立,使我国污水处理的新技术、污泥处理的新技术、再生水回用的新技术都取得了可喜的科研成果,某些项目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引下,随着改革开放大好形势的不断深入,我国的污水处理事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国外污水处理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被引进到我国,在活性污泥法工艺应用的同时,AB法、A/O法、A/A/O法、CASS法、SBR法、氧化沟法、稳定塘法、土地处理法等也在污水处理厂的建设中得到应用。由过去只具有去除有机物功能的污水处理工艺技术发展为具有除磷脱氮多功能的工艺技术,国

3外一些先进的、高效的污水处理专用设备进入了我国污水处理行业的市场。如格栅机、潜水泵、除砂装置、刮泥机、曝气器、鼓风机、污泥泵、脱水机、沼气发电机、沼气锅炉、污泥消化搅拌系统等大型设备。

由于建设大型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投资很大,我国的建设资金有限,无法适应水污染治理的需要。为此引进国外资金建设污水处理厂成为建设资金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也加快了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速度。一批大型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利用国外贷款项目相继建成投产。如:我国20世纪最大的污水处理厂北京高碑店污水厂,处理规模一期50万m3/d,二期可达100万m3/d;杭州四堡污水处理厂处理规模为60万m3/d;天津东郊污水处理厂、成都三瓦窑污水处理厂、沈阳北部污水处理厂、郑州王新庄污水处理厂处理规模均为40万m3/d。这些大型污水处理厂的建设标志着我国污水处理事业的不断壮大,标志着污水处理技术在我国发展的成果,标志着我国政府对污水处理事业的重视,也标志着我国污水处理事业发展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1.2 目前存在的问题

(1)污水处理厂建设资金的短缺

我国虽然已建成污水处理厂100多座,但是还远远不能满足城市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需要,表现在某一个城市本身的处理率不高,也就是污水处理的量不够,还表现在大城市已开始着手进行污水处理厂建设的规划和建设计划工作。但在中小城市,特别是在西北部中小城市还没有将污水处理的规划建设纳入城市发展的议程。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没有专门建设资金,有的地区的水污染日趋严重,若等待有资金投入时再兴建污水处理厂,就会使环境趋于恶化,给人民生活带来不便,对人民身心健康带来危害,所以促使我们要多方筹措资金,加快水环境污染的治理,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优美的生活环境。

(2)污水处理厂运行经费不能到位

全国目前已经建成投产运行的污水处理厂共计100多座,能够满负荷运行的污水处理厂不到1/3。没有满负荷运行的原因:大多数均是由于运行经费不能到位而造成的,有的省市没有收取污水处理费,有的是只收工厂、企业的,不收居民的,有的是工厂、企业、居民的都收了,但收费标准定得很低,远远不能满足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所需的最低费用,使一些污水处理厂出现了能得到多少经费就处理多少吨污水的实际问题。这样长此下去既发挥不了建设污水处理厂应有的效益,也会使仪表、设备受损,同时也无法发挥污水处理厂专业管理人员的作用。

(3)进口设备的维修及设备备件的开发

由于大批的进口设备进入污水处理行业,经过几年的运转后,设备陆续会出现大小不等的损坏,特别是索赔期后的维修和正常的大修。这就需要有专业技能的技术人员来进行,若请国外的专家来维修,维修成本将会大幅度增高实在难以接受,若使进口设备能够维持正常运转,必须培养对进口设备维修保养的国内专业人员,使其掌握维修技能达到进口设备的维修标准。有了维修的专业人才还得有充足的备品配件,特别是一些将要淘汰的设备被引进中国,备品配件国外也不会再生产了,就需要国内自行测绘、加工制造,只有这样才能使进口设备发挥出它的作用,否则设备的损坏,配件的缺乏会影响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行。

(4)污水处理工艺选择有一阵风的现象,不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选热门工艺

选择热门工艺是在选择污水处理工艺时,出现的单纯追求工艺新,追求时髦工艺,不考虑本地区的进水水质、处理水量以及出水用途的问题,在我国已建成的一些污水处理厂中,本来进水水质都比较低,还要选择AB法,结果不能得到充分的利用,造成设施设备的闲置。有的地区经处理的再生水直接用于农业灌溉,还过分强调除磷脱氮,采取A/A/O法,增大了建设投资也提高了日常运转成本,还有一些个别地区在建设污水处理厂时,看当时风刮什么工艺就采取什么工艺。

(5)污水处理后的再生水得不到充分的利用

巨大的投资建设了污水处理厂,经过处理后的再生水不能得到充分利用,甚至有的地区还将处理后的再生水与未经处理的污水混在一起同流合污,有的地区没有将再生水回用却排入大海造成淡水资源的浪费。目前世界的淡水资源极为匮乏,中国淡水资源的占有量在世界上排第121位,人均淡水占有量仅为2000 m3。

(6)污泥没有真正达到无害化,没有最终处置的途径

污水经过各种不同工艺处理后,出水达到了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但是在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却未能得到妥善的处置,还会给环境造成二次污染。有些地区污泥不经过无害化处理,将污泥外运,到底污泥最终的去处是哪里也搞不清楚。有的地区虽然将污泥进行了消化处理,将污泥堆放在场外,任意取走不知下落。有的地区将污泥进行干燥用作农肥,重金属含量是否达标考虑的很少,对农作物有多大的危害分析不足。国家环保部门禁止将污泥作为菜田、稻田的肥料,作为旱田的农肥需要对污泥的成份进行分析,重金属及有毒害物质不超标方能使用。污泥作为绿地用肥要有园林部门认可,有监测部门跟踪分析方能使用,总之污泥若没有最终处置的途径,是给环境带来再次污染的隐患。

(7)污水处理厂没有除臭装置

污水处理厂的进水池,格栅间,沉砂池,初沉池及污泥处理系统的储泥池,脱水机房(除离心机外)都会产生严重的臭气,既影响操作运行人员的身体健康,也给周围居民生活环境带来污染,特别是一些建设较早,周围过去是农田、水池、远离市区的污水处理厂,目前成为市区,污水处理厂周围盖起了民宅,形成了居民区,污水厂的周边百姓身受其害,应该多渠道解决除臭装置,因为污水处理厂本身就是消除污染保护环境的企业。今后的发展趋势

2.1 经济发展与污水处理事业协调发展

经济发展与水环境污染是成正比的,也就是说经济发展的速度越快,相应带来的水环境污染就越严重。人民生活离不开水,工农业生产发展更离不开水,排出来的无论是生活污水还是工业废水都会带来不同程度的污染。经济的发展是需要资金投入的,保护环境不受污染,同样也需要钱,当资金有限的时候,就需要将经济发展和保护环境这两项硬指标进行有机的协调,不能造成顾此失彼或厚此薄彼的局面。若顾经济发展失环境保护,就会产生环境严重受到污染,再投入相当的资金也不会治理到原来的清洁环境。国外的反面教训警示了我们,日本的伊势湾受到沿海石化生产废水的污染,使伊势湾的水产品受到严重的损失,产生了不能食用的后果,虽经多年的治理也难以恢复污染前的环境状况。这也充分证明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密切关系。要避免环境污染的进一步恶化,我们要采取3项措施:

(1)基本建设项目要坚持生产线与污染治理同步实施。审查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时必须具备环境质量评价报告书,生产线的设计和污染治理设计同步进行,生产线的施工要与污染治理的设施建设同步进行,生产线建成投产要与污染治理设备同时运转,没有具备“三同时”条件的生产线宁可不上,也不要让新项目盲目上马,以免造成环境受到污染的后患。

(2)从改革生产工艺入手,解决污染从源头开始,进行清洁生产,生产绿色产品,如无氰电镀、无氟制冷、无磷洗衣粉的生产等都是从工艺上解决污染的措施。

(3)对已经建成投产的生产线,由于没有污染治理措施而造成污染受到罚款的,不能将罚款简单的退还给污染者,要提出限期治理的要求,要帮助他制定有可操作性的实施方案,从根本上解决污染状况,否则污染者年复一年的交纳污染罚款不搞治理,因为罚10退8的政策太优惠了。

2.2 扶植国内环保产业(污水处理行业)的发展

(1)污水处理专用设备国产化

污水处理设备虽然有一定的专业个性,但也具有其他行业设备的共性,只要了解污水处理专用设备的用途,设备在处理工艺中的作用以及设备应具有的技术“参数”,就会生产出合格的适用的污水处理专用设备,“七五”期间,国家科技攻关课题59-03-04-04“带式压滤机国产化的研究”,该项目成果已在国内污水处理行业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其效果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水平,为国家节约大量外汇额度,从而说明污水处理专用设备国产化是可行的,国内大中型企业中有许多是机械制造厂家,他们已具备机械制造行业的基本素质,再把污水处理专用设备的专业特点和要求结合起来,生产出高质量适用的污水处理设备是完全可以的。这条渠道也是今后机械行业谋求生存之路的良好途径,国家再给予一些优惠的环保产业政策,那么这个企业就会兴旺发达起来,同时可以减少购置国外设备的数量,更重要的是从根本上解决了国外设备需要国外专业维修人员进行维修及国外设备淘汰后没有备品备件的实际问题。

(2)污水处理专用仪表的开发研制

污水处理厂实行现代化管理,离不开污水处理专用仪表,而目前我国使用的国产仪表是借用化工、热工仪表,因污水处理专业与化工、热工行业有所不同,所以仪表在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管理中经常出现问题。另外有些仪表在我国仪表行业中还是空白,这就迫使国内大部分污水处理厂的仪表都采用国外生产的仪表,这不仅是市场被国外占领,也给维修带来不便,为此国内仪表行业应积极投入环境保护领域,国家也应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使其为我国的污水处理事业发展作好配套工作。

2.3 多方筹资加速污水处理厂的建设,以最短的时间控制、治理已造成污染的水环境

(1)千方百计争取国际赠款

利用好国际、国内的政策,抓住机遇,选好项目,争取得到国际上发达国家有兴趣的环保项目的赠款金额,作为水污染治理项目建设资金的一部分。

(2)多种渠道寻求国际贷款

目前有世行贷款、亚行贷款、日元贷款,还有一些发达国家的政府贷款及商务贷款等。要根据我国某个地区的特点和对某种贷款的需要,选择好贷款渠道,充分利用国际金融的财力,搞好污水处理事业的发展,贷款是找人家借钱,要还本付息,这样我们虽然会给子孙后代们留下一些债务,但总比给他们留下一个恶劣的生活环境好得多。

(3)挖掘地方财力,走自筹资金的自力更生之路

自筹资金建设污水治理工程是最好的办法之一,它不仅将被污染的环境得到治理且没给子孙留下债务,但难度很大,由一个部门出资是不可能的,只能在政府的统一组织下由多方进行筹措。从城市建设资金,污水处理费,超标罚款,财政收入等方面共同努力集资,这种方法在中小城市更为适宜。

(4)发挥国家、地方各级政府的积极性,实行三家抬的形式来筹措资金

对污染严重、其污染源涉及面广、危害较大,又不是一个城市自己能解决的污染项目,要由所在省有关部门做好向国家有关部门立项,争取一定额度的建设资金,再由省有关部门拿出一定额度的资金,剩下的由所在市自己投入一定额度的资金,把集中在一起的财力用到治理项目中来,调动了各方的积极性。

(5)调动社会财力,发放建设专项债券

建设污水处理厂,消除水污染也是为人民造福的一项事业,政府一时又拿不出巨大的资金投入到治理项目的建设中去。为了使污染快速得到控制,向公民投放建设专项债券,给公民一定的高于银行存款利息的待遇,使公民的资金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发挥这部分资金的作用,也能为政府解除一些资金筹措的忧虑,又体现了全民的环保意识。2.4 改变污水处理行业的运营机制,由事业型向企业经营型转变

(1)污水处理行业是消除污染,为民造福的行业,也是耗资较大的行业,每天处理污水20万m3的污水处理厂每年需要运行经费几千万元,一个城市一个地区只建一座污水处理厂,当地政府可勉强承担其运行费用,担负几座污水处理厂的全部运行费用,当地政府就无法承担了。所以发展的趋势逼迫污水处理厂的运营机制由事业型转变为企业经营型,由过去的政府承担运行费转变为企业按照市场经济模式自己去收费(要合理的收费),企业法定代表人就可按照经营型的运作方式去管理运行污水处理厂,这样就避免了一些地区出现的无运行经费而造成停运和有多少经费处理多少污水的不正常状态。由于有了正常的合理的固定的收费渠道,从而也保证了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行,使这项造福于民的行业兴旺发达起来。

(2)加大合理收费的力度,保障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行,污水处理厂运行经费的唯一可靠的来源渠道就是收取污水处理费,国家对该收费有了明确的规定,地方政府应按照本地区污水处理行业所需要的经费及当地工厂企业、居民承受的能力,给予加大收费力度的政策。一个地区污水处理厂建设的规模越大,处理的水量就越大,人民受益也相对大,从而污水处理厂的运行费用也高,向工厂、企业、居民收取污水处理费也会相对高些,这个道理人们会理解的。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准的提高,物价会不断上涨,污水处理费的收取也要随之提高。这样才能满足污水处理厂合理开支的需要,才能保障污水处理厂持久地正常运行,才能使污水处理行业沿着良性发展轨道可持续的生存,人民的身心健康才能得到保障,良好的水环境才能得到长期的保留,才能真正办好为子孙后代造福的伟大事业。2.5 加强污水处理工艺选择参谋机制,为各地区污水处理厂建设的工艺审查把关

目前我国有关部门在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的立项审批工作中,有专门机关对项目投资的合理性、资金来源的可靠性进行严格地审查,使资金的合理使用,工程进度的科学安排都具有可靠的可行性。但是建设项目的工艺选择没有专门机关进行审查把关,造成有些污水处理厂的建设由于处理工艺选择不当产生了进水水质浓度不高却选择了较复杂的处理工艺。通水运行后出现部分处理构筑物和设备处于闲置的问题,问题出现的原因,其一是受工艺选择一阵风的影响,其二是建设单位对污水处理工艺了解不多,其三是当地有关部门的长官抉择。该问题的出现实际也是一种浪费,为了避免不必要浪费现象的发生,国家建设部有关部门应有专门机构负责在污水处理厂立项中选择适合当地实际水质状况的工艺方案的审批工作。有关部门与国家计划部门紧密配合,严格把关,正确选择,就会使不必要的浪费问题消灭在萌芽中,从而也会节省一批基本建设投资,使建设资金发挥更大的社会、环境效益。2.6 政府应给予污水处理行业优惠的政策

(1)电费价格

污水处理厂是常年运转的单位,污水需要日夜24小时均匀的衡量地进行处理,污水处理厂又是一个用电大户,电费是污水厂运行费用的主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污水处理厂的成本核算。目前有些省市电业部门提出了“峰、谷、平”的用电收费措施。其目的是鼓励工厂、企业、居民百姓夜间用电,白天少用电,但是污水处理厂享受不了只在夜间用电,白天少用电的优惠政策,由于污水处理厂是为民造福的福利性企业,污水处理厂的成本加大会给工厂、企业、居民造成负担。为了使污水处理厂能够保持正常运行,政府应给予污水处理厂较合理的低价格的电价政策。

(2)自来水水费价格的确定

谈起价格来,老百姓有句通俗话叫“以质论价”,谈起价格的高低来老百姓也有句通俗话叫“物以稀为贵”,水的价格制定也要按照水的质量来定,优质水就得定价高些,矿泉水、纯净水都是按照这个规律定的价,而自来水却不然,从市内河道里取水进入自来水厂进行净化的自来水与从外省市经长途调来的水的价格区别不大,要根据自来水到用户的真正价值来定水的价格。这样也让工厂、企业的领导及居民了解水资源的来之不易,从而也提高节约用水的意识。特别是我国北方城市的淡水资源更为匮乏,南水北调的规划是多年来的愿望,实施起来需付出极大的代价。水的价格也是可观的,无论是哪里来的水都是淡水资源总量的一部分,是越用越少的,而不是取之不尽的。水的价值随着日益减少而更加昂贵起来,这个规律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在走向市场经济的今天,政府有关部门也没有必要再向自来水费中补贴了。只有彻底将自来水价格推向市场,才能体现出淡水资源的真正价值来,才能刺激消费者水的忧患意识和节约用水的实际行动,才能迫使人类产生寻求第二水资源的意愿。

(3)自来水采取定量供应,超量加价的措施

根据工厂、企业、宾馆、饭店等不同行业的特点,制定限量供水的额定指标,居民按照家庭人口的多少定出生活用水额定指标,在此基础上,对自来水用户采取超量加价收费的措施,用经济手段来促进人们对淡水资源匮乏的认识和节约用水的行动,从而逐步使人们认识水资源的本来价值。

(4)污水处理费要按照排出废水的水量和水质的实际状况,实行综合指标计费法进行收费

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规模及处理工艺的选择是依据污水排放系统的水量与水质而确定的,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成本的组成不仅与各工厂企业排出污水的水量有关,而且与各工厂、企业排出污水的水质有更直接的影响。为此,收取污水处理费不能单纯从排出水量的多少来计费,而且还要综合排出污水中各种污染物的多少一并计费,对排放污水量大而且污染物含量高的工厂、企业收费单价相对要高些,对排放污水量小而且污染物含量低的工厂、企业收费单价相对要低些,对宾馆、饭店的收费要高于工厂、企业的收费价格,对居民的收费价格要低于工厂、企业的收费价格。

(5)要充分利用经污水处理厂净化后的再生水

为使再生水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有关部门应出台明确的优惠政策和必要的强制性政策。

A.优惠政策

凡是能够利用再生水的工厂、企事业单位和居民都能享受优惠的自来水水价(额定指标内的自来水用水量)。

凡积极使用再生水的单位和个人,其原核定的自来水用水指标不予减少。

B.强制性政策对能够使用再生水的工厂、企事业单位(再生水水质能达到用水水质标准)而无正当理由却不接受使用再生水的单位进行宣传,协助解决思想技术问题,并采取加倍收取自来水水费的临时措施,使其很快接受使用再生水。对仍坚持不使用再生水的要核减其自来水用水指标。

(6)污水处理厂转制

污水处理厂转制后,由行政事业性单位转为企业经营型实体,但污水处理厂的服务对象还没变,为民造福的宗旨没有变,所以不能把这个企业办成追求高利润的企业,要办成千方百计节约能耗、降低成本的企业。污水处理厂又是保护环境治理污染的企业,应当享受政府颁布的各种减免税优惠政策。2.7 再生水回用

污水经过不同深度的处理后,成为了人们的第二水资源。污水经过处理不能得到合理的使用,就会淡化了污水处理的意义。世界的淡水资源极端紧缺,前联合国秘书长德奎利亚尔曾讲到:“过去人类最可怕的是战争,未来人类最可怕的是淡水资源的紧缺”。淡水资源面临取尽,使人类产生巨大的危机感。中国水资源的拥有量在世界排名第121位,可见我国水资源的占有量居于世界排位之后,说明我国淡水资源匮乏,需引起我们高度关注,并在节约用水的同时还要积极开发第二水资源。实践证明来源较为可靠的再生水是第二水资源之一,但是人们对再生水的认识有偏见,认为再生水是由污水经过处理后获得的,归根还是污水,所以不能得到重用,因此给再生水利用渠道的开发造成了极大的困难。面对淡水资源的宝贵要求,人们重新认识再生水,把再生水利用的渠道拓宽,要因地制宜根据需要确定利用途径,可以从以下几种利用途径选择:

(1)农业用水

国家对农业灌溉用水制定了水质标准,污水经过二级处理后一般都能达到农业灌溉用水标准。如果污水处理厂周围是农田,污水处理厂的出水用于农田灌溉是最好的途径,既节约了输水工程,又可将再生水就近得到利用,还可将二级污水处理厂出水的氮、磷去除标准放宽(只限农业灌溉期间)。

(2)工业用水

由于工厂、企业生产的产品不同,所以工业用水的水质标准也不同。电子工业的用水水质标准较高,工厂循环冷却水的用水水质标准相对低些,工业用水应在二级污水处理厂的出水基础上根据工厂、企业用水水质的不同标准,由工厂、企业再进行进一步的处理,达到不同行业的用水水质标准,作为生产用水以达到节约优质淡水资源的目的。

(3)市政、园林用水

城市道路喷洒、园林绿地浇灌的用水量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而用水量也会逐年加大,将优质的淡水用于道路喷洒、绿地浇灌是一种浪费,只要将再生水的水质达到杂用水标准就可以将再生水代替自来水作为市政、园林用水,这也是节约优质淡水资源的途径之一。

(4)生活杂用水

由于自来水限量供应,给再生水用于生活杂用水带来生机,国家早已颁布了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二级污水处理厂的出水再进行进一步处理即可作为生活杂用水使用。特别是集中的居民小区内使用该水更为方便,可用于家庭卫生间冲洗马桶用水、擦地面用水以及小区内坑塘补充水、小区道路喷洒水、树木、草坪、鲜花浇灌水等。

(5)城市二级河道景观用水

城市的河道由于水源紧张,河床处于无水状态。有的河道变为排放污水的臭沟,使城市景观不仅受到不良的影响,而且失去了河道在城市景观中的功能。国家对景观水质制定了水质标准,二级污水处理厂的出水水质与河道景观用水水质要求相似。在卫生指标上加以再处理即可达标。只要河道是流动的河道本身还具有一定的自净能力,这样不仅使城市景观得到改善,也为河道两岸再生水回用单位提供了输水渠道。

(6)利用现有坑塘储存再生水

污水处理厂是常年运行的,而再生水利用是有季节性或时差性的,因此会产生部分剩余的再生水,利用现有的坑塘或兴建简易水库,将这部分再生水储存起来作为备用水源,避免宝贵的淡水资源的流失和浪费。

(7)地下水回灌用水

由于地下水的开采量过大,引起地面下沉,我国一些城市地面下沉极为严重,平均每年下沉10多cm。为了控制下沉,除限制开采量或禁止开采外,还要采取回灌措施。再生水可以作为回灌水的水源之一,但要经过进一步处理,达到地下水回灌的水质要求方可回灌。2.8 污泥最终处置要向无害化、资源化方向迈进

全国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其最终处置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污泥的最终处置不能用统一的模式,要根据污泥的成分分类结合本地区的具体实情来选择最终处置的途径。

(1)纯生活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经过无害化处理后,可用做农肥。

(2)工业废水与生活污水混合污水的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也要经过无害化处理后可制作用于园林、绿化、鲜花的肥料。剩余的污泥也可送至污泥填埋场去填埋,也可以作为燃料发挥污泥中有机物质的热能作用,但必须具备避免再次污染的条件方可实施。

(3)纯工业废水(特别是重金属及有毒害物质含量较高的)产生的污泥不能作为肥料,避免造成二次污染,其最终处置的方向要进行无机化。无机化的污泥可作为建筑材料的原料,污泥在无机化过程中,要将有毒害气体的处理一并实施。污泥在无机化过程中要将污泥的有机能量充分得到利用,可作为无机化过程中所需燃料的一部分,还要将无机化过程中产生的余热进行回收,达到综合利用节约能源的目的,从而降低污泥无机化处理的成本。2.9 建设环保型的污水处理厂

污水处理厂是消除污染、化害为利、造福于民的产业,建设污水处理厂要消除自身对环境的污染,特别是随着环保法的深入人心,全民环保意识的增强,污水处理厂自身的污染应引起高度的重视,污水处理厂的进水池、格栅间、沉砂池、初沉池以及污泥系统的储泥池,污泥脱水机房等构筑物由于污水、污泥本身的臭气在工艺流程中释放出来,给工作环境和周边环境带来一定程度的污染,为此对臭气的处理,要纳入21世纪污水处理厂消除自身污染的议事日程。采用鼓风曝气的污水处理厂要选择低噪声的鼓风系统,污泥采用填埋处置工艺,要防止污泥废液污染地下水,并将废液进行处理方可排放。采用污泥干燥焚烧工艺的污泥处置厂,要将有毒害气体进行处理,防止有毒害气体污染大气。污水处理厂的生活采暖或生产供热锅炉应配套消烟除尘设备。已建成的污水处理厂要大力开展绿化工作,有条件的污水处理厂进行立体绿化,提高消除污染的力度,使我国的每座污水处理厂建设成为美丽的大花园,成为无污染的绿色工程。

2.10 环保要从娃娃抓起,提高全民水的忧患意识

保护环境不是一朝一夕的任务,也不是一代人的责任,而是世世代代持续发展的战略工程。经济发展了,产生了环境污染的问题,环境污染消除了,又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既相矛盾而又统一的这对孪生姊妹在人类生活中客观存在着。水是人类生命之源,水是经济腾飞的先决条件,水环境不容污染,水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要让孩子们知道,从他们走进学堂的第一天,通过书本、课外读物了解淡水资源的宝贵,从小养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从小就把保护环境作为应尽的义务和责任,还要利用可利用的宣传阵地广泛宣传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树立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的典范。从家庭到单位,从职工到各级领导在全民范围内唤起对水的忧患,使人人都投入到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环境,消除水污染的现代战争中去,为落实21世纪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为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为人类健康的生存,为给子孙后代留下宝贵的水资源及优质的生活环境奉献我们的爱心吧!

第三篇:关于汕尾市城市污水处理事业发展的调查报告

关于汕尾市城市污水处理事业发展的调查报告

近年来,随着汕尾市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加快,城市污水排放量也迅速增长,大量未经处理的污水的任意排放,不仅造成城市及水环境的污染,更加危害百姓身体健康,水环境保护压力日益加大,城市污水处理水平已成为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成为制约汕尾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去年,汕尾市提出了发展蓝色海洋经济的战略,所以良好的水资源环境对汕尾有着重要的意义,而刚起步的城市污水处理事业的发展,对城市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和优化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那么,当前汕尾市城市污水处理事业发展情况怎么样呢?本人带着这个问题,于7月10日至8月10日分别走访了市建设局、市环保局、市供水总公司、市区西区污水处理厂等相关部门,并查阅相关资料、通过与各部门领导、市区各级政府单位、私企、个体商户和人民群众等进行交流,对汕尾市城市污水处理事业发展的情况作了专项调查。

一、当前汕尾市城市污水处理的主要情况

1.总体情况:汕尾市完工或在建污水处理项目有:市城区西区、东区,红海湾区,陆丰市,海丰县污水处理厂,设计规模共计为日处理污水24.5万吨,管网配套总投资约6.2亿元。其中含四个BOT合同和一个TOT合同。现阶段西区污水处理厂暂并入市供水总公司,授权汕尾市供水总公司经营管理,实行供水排水一体化经营,在条件成熟后将移交广东省广业集团采用BOT方式进行运营管理。其他几座污水处理厂也将根据汕尾市政府统筹布局,采用科学、合适的运营管理模式。随着市区城镇污水处理率的稳步提升,对于保护汕尾市区水环境质量,改善和提高人居环境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2.区域性情况:汕尾市区(西区)污水处理厂和陆河县大坪水质净化厂(一期)通过艰苦努力,已分别于去年4月和7月正式发挥减排效益,2009年化学需氧量减排量分别为1360吨和325吨,均超额完成省下达的削减任务。4个新建污水处理厂中,海丰县城污水处理厂已经通过环保验收,并从今年5月下旬起开始发挥减排效益;汕尾汕尾市区(东区)污水处理厂土建工程主体部分完成97%,设备安装完成93%。陆丰汕尾市陆城污水处理厂(一期)土建工程已完成98%、设备安装完成70%,管网完成2公里。红海湾开发区污水处理厂土建工程主体部分完成95%,设备安装完成85%。

二、当前汕尾市城市污水处理事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污水处理跟不上经济发展速度

截至2009年10月,全国设市城市、县及部分重点建制镇共建成污水处理厂1459座,日处理能力8553万吨(36个大城市共建成288座,日处理能力为3497万吨),分别比“十五”末期增加60.5%和42.6%,全国设市城市污水处理率已由2005年的52%增加到2008年的63%;在建城镇污水处理项目1033个,设计日处理能力约3595万吨。2009年1至10月,全国已投入运行的城镇污水处理厂累计处理污水达190 亿吨,运行负荷率达到76%,同比分别增长了21%和约3个百分点。近些年来,汕尾城区社会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给环境带来越来越大的压力,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工业生产的增多,城区污水排放量逐年增多,而处理的污水占排放量不到4/10。这个数字相对我国二三线城市来说少得可怜,作为欠发达的三线城市,汕尾今后的高速发展绝不能以牺牲生态水环境作为代价。

(二)污水处理厂建设起点晚底子薄

汕尾1988年建市至今仅二十几年,而城区则是由一个只有两三条街道的小渔村不断发展壮大起来的,公共设施基础投入巨大,尤其是污水处理厂的建设更是起步较晚。市区西区污水处理厂首期工程于2007年底完成了招标内容工程的建设,这是汕尾市第一座污水处理厂,2008年移交给运营企业市供水总公司,经过大半年的生产调试至2008年底正式开始污水的运营处理。而城区东区污水处理厂现阶段还处于建设、调试运营阶段。可见,汕尾市污水处理事业的发展无论从起点、规模、技术力量等方面看,都是处于起步阶段。

(三)污水处理厂运行资金较为短缺

为了实现汕尾市污水处理2010年的目标,政府必须在较短时间内建设足够数量的污水处理厂。根据统计资料表明,汕尾市完工或在建污水处理项目有:市城区西区、东区,红海湾区,陆丰市,海丰县污水处理厂,设计规模共计为日处理污水24.5万吨,管网配套总投资约6.2亿元。短时间内要筹集这么多资金,资金不足也就十分突出了。由于污水处理厂建设和运行资金短缺,致使一大批规划中的污水 处理厂迟迟不能上马,预期的环境目标较难实现。

(四)污水收集主管网系统建设滞后

特别是城区部分区域雨污分流管网系统还没有全面实现,污水处理设施难以充分发挥效益。目前城区污水处理设施严重不足,城市排水管网普及率及管道污水收集率较低,许多厂管网不能配套,导致西区污水处理厂不能满负荷运作。现有的处理设备还存在着设计水平低、设备质量低、运行稳定性较差等诸多问题,而且更新改造和达标改造资金短缺、运行费用不足。

三、几点建议

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大背景下考虑,城市污水处理工作的任务将会更重,意义将会更大,需要做的工作也会更多。实事求是地说,汕尾市的污水处理事业还有很多不完善的方面,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环节。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加强加快汕尾市污水处理事业的发展。

(一)必须坚持“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管理体制

汕尾市城市污水处理事业的起步较晚,这有助于我们建立更加科学有效的市场管理机制。我们可以采取多种运营管理模式,从根本上解决了计划经济模式下政出多门、多龙治水、权责不清、互相扯皮的体制弊病,建立起了权责统一、运转协调、管理有效的供排水一体化管理体制。从推进城市污水处理的意义上来讲,它彻底改变了污水处理厂“吃财政饭、捧铁饭碗”的状况,确立了其企业身份和市场地位,为污水处理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体制基础。通过供水、污水处理职能的有效整合,也使发挥供水杠杆作用、强化排污监管更具操作性和实效性,形成了供水与治污的高效联动机制。

(二)必须坚持“污染者付费”,建立良性循环的污水处理收费体系

污染者付费,是指由环境污染和损害引起的有关费用由污染者(造成污染的责任者)承担的付费原则,现已被世界各国广泛采用。对排放污水的企业或个人征收污水处理费,是“污染者付费”这一原则的具体体现,也是保证城市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营,推进市场化、产业化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目前,从全国范围看,虽然大多数地方已开征污水处理费,但收费标准偏低、收缴不到位等问题却使其补偿污水治理成本的作用大打折扣,直接影响了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行。根据保本微利的经营目标,污水处理费应综合考虑污水处理厂建设运营成本、还贷及微利等因素合理定价,并建立与污染治理成本的价格联动机制,使其始终保持在补偿污水厂投资运行成本并略有盈利的水平,才能保证污水厂的正常运营和产业化发展。

污水处理收费体系的建立和良性运作,为城市污水处理步入市场化、产业化发展轨道提供了重要前提。通过污水处理费这个“经济杠杆”,既有效地补偿了治污成本,保证了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营,又增强了对社会资金的吸引力,为促进城市污水处理的良性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也强化了市民及厂矿企事业单位 “人人都是污染者,人人都应为污水处理买单”观念和节水意识,提高了削减污染物排放的 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必须坚持“厂网并举、管网先行”,加快提升污水处理运行负荷率

随着汕尾市城市规模的快速膨胀,目前全市各地不同程度地存在污水处理厂建设滞后于城市发展、污水管网配套滞后于污水厂建设的问题。从国家环保部发布的《2007年全国投运城镇污水处理设施清单》看,虽然近几年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呈现加速建设的良好态势,但污水厂的建设仍满足不了发展需求,特别是污水厂运行负荷率低下的问题尤为突出,亟待解决。在全国已投运的1178座城镇污水处理设施中,未达运行负荷要求的污水处理厂占总数的50%左右。造成运行负荷率低下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污水管网配套滞后,污水收集范围有限。因此,在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上,必须切实纠正过去“重地上、轻地下”的做法,坚持“厂网并举、管网先行”,同时加大污水截流并网力度,提高收集能力,从根本上解决污水处理厂负荷率低下问题。

(四)必须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建立多元化、市场化的投融资机制

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投资大,运行成本高,资金问题是最大障碍。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是由地方政府作为单一的投资主体,实行投、建、管、用“四位一体”,全托全管。不可否认,这种传统体制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对保证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集中投入、推进污水处理业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污水处理厂建设运营成本越来越大,在污水处理费 征收不到位的情况下,污水设施建设的巨额投资单纯依靠政府根本行不通。在建立良性污水处理收费体系的前提下,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思路,鼓励各类社会资金参与建设和运营,是城市污水处理产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五)必须坚持公众参与,积极发动和依靠全社会共同推进

治理城市污水,保护水生态环境是政府不可推卸的职责,更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和共同事业,仅仅通过政府动用行政资源自上而下的推进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提高市民素质,强化市民的环保意识和观念,调动一切积极力量,拓宽一切有利用社会参与的有效途径,充分依靠广大市民,打“人民战争”,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城市污水治理、共享治污减排成果的良好局面。

四、结语

城市污水处理是优化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迫切要求,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民生工程、百年大计工程。从汕尾市城区污水处理事业发展的实践情况看,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大力推进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对城市污水处理实行市场化、产业化运作,是破解城市污水处理难题、促进城市污水处理这一朝阳产业、黄金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和根本出路。

第四篇:我国污水处理事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摘要:本文结合我国现阶段污水处理事业 发展 现状及面临的 问题,提出现阶段我国污水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仍然是以发展简易、高效率、低能耗的污水处理技术为主。

关键词:污水处理 现状

发展趋势世界上任何国家的 经济 发展,都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但是相应的淡水资源的需求和消耗也在不断增多。水,作为一种必不可少的资源,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在这种观点的驱使下,水环境的质量越来越恶劣、水资源短缺也越来越严重,这一切都加重了城市的负荷,带来一系列危及城市生存与发展的生态环境问题。

我国水资源和水环境现状

根据水利部门的预测,到2030年我国人口増至16亿时,人均水资源将降低到1760 m3,总缺水量将达到400~500亿m3,已经达到了世界公认的缺水警戒线。从地区分布情况来看,水资源总量的81%集中分布于长江及其以南地区,其中40%以上又集中于西南五省区,就人均占有淡水资源而言,南方最高地区和北方最低地区相差数十倍,西部比东部甚至高出五、六百倍;这些地区水资源短缺的现状将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成为难以解决的问题。

随着人类 社会 的不断发展,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的用水量和排水量都在不断增加,加剧了用水的紧张和水质的污染,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由此造成的水危机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也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城市数量由1978年的193个增加到2001年的664个,城镇人口由17,245万人增加到48,064万人。上世纪90年代后,我国城市化速度进一步加快,目前 城市化水平达到37%左右。城市数量与规模的迅速增加与扩张,带来了严重的城市生活污水和垃圾污染问题。近10年来,我国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每年以5%的速度递增,在1999年首次超过 工业 污水排放量,2001年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221亿吨,占全国污水排放总量的53.2%.与此同时,我国城市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严重滞后和不足。

据统计:目前全国年排污量约为350亿m3,但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仅为15%,全国超过80%的城市污水未经任何有效的收集处理就直接排放到附近的水体,使得原本具有泄洪和美化景观作用的河渠变成了天然污水渠。特别是在全国2200座县城与19200个建制镇中,污水排放量约占污水排放总量的一半以上,但这些中小城市(镇)的污水处理能力都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照此发展下去,城市的水环境将每况愈下。并进一步的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即使在我国水资源比较丰富的南方地区,由于水体污染,水质型缺水也处于相当严峻地步。而且随着 现代 工业的发展及人口城市化的加速,城镇污水量将愈来愈大,水环境污染也会日益加重。

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我国污水处理事业的 历史 始于1921年,到改革开放的近二十年来取得了迅速的发展,但仍然滞后于城市发展的需要。据统计,到2000年底,全国已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427座,其中二级处理厂282座。这些污水处理厂的建设,极大地提高了城市污水的处理水平,但处理量的增加仍远远滞后于污水排放量的增长,两者之间的差距还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即便按98年资料,我国城市污水的处理率也仅为15.8%,西方发达国家如美国早在1980年就已达到了70%.我国的污水处理事业的实际情况是污水处理率低,很多老城区的排水管网甚至不成系统。城市污水处理能力增长缓慢和污水处理率低是造成我国水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由此导致了水环境的持续恶化,并严重的制约了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我国城市污水处理能力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三个方面:

1)污水处理技术落后

城市污水处理技术是城市污水处理设施能否高效运转的关键;长期以来,我国的污水处理技术都是沿袭了欧美国家近百年来的路线和处理技术,在吸收、消化国外技术的同时也形成了自己的技术,城市污水处理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我国现阶段采用的污水处理技术与同期国外的技术水平相比依然还很落后,始终存在效率低、能耗高、维修率高、自动化程度低等缺点,从而 影响 它们在污水处理厂投标中的竞争力。

4)资金短缺,投资力度不够

城市污水处理系统是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也是防止水污染、改善城市水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为发展我国的城市污水处理,使水环境污染得到有效的控制。资金是个根本问题。

我国经济水平相对于发达国家还比较落后,用于水污染治理的资金还很紧缺,不可能完全照搬国外的技术和模式,依靠大规模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来改善水环境在现阶段实现的可能性不大。

即使修建了城市污水处理厂,其高昂的运行维护管理费用也是城市污水处理率低,水体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之一。据清华大学紫光顾问公司调查:我国污水处理设备运行状况是1/3运行正常、1/3不正常、1/3处于闲置状态,污水处理厂的实际运转率只能达到50%,我国污水的实际处理率远远低于污水处理设施的处理能力。

统计资料表明:2010年要增加6722万吨的污水处理,约需1344亿元的环保资金投入。按目前日处理能力2685万吨,每立方米的运行费用0.5元 计算,需运行费用49亿元/年,到2010年则需171.7亿元,资金不足十分突出。

虽然近几年国家对污水处理投资有所增加,但与国外相比还差距甚远,远远不能满足需要。据有关资料统计:发达国家包括美国、德国、日本、法国、英国等国家用于排水设施与污水处理方面的投资约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0.53%~0.88%。而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用于排水设施与污水处理方面方面的投资仅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0.02%~0.03%。所以我国应通过宏观调控调整投资结构,加大对城市排水和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投入。

5)管理水平低

传统的处理技术较复杂,我国目前操作人员的技术素质及管理水平不能适应,这样就造成了即使已建成的污水厂也不能正常运行,严重制约了已建城市污水厂的正常运行。

第五篇:中国低碳城市发展现状

中国低碳城市发展现状:未上马已脱缰 无一合格

在过去的一年里,“低碳城市”这4个字在中国远比全球变暖升温更快。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它独占10%的提案;将它敲入中文搜索引擎百度,会在0.004秒的时间里蹦出3600万个搜索结果。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目前至少有100个城市提出了打造“低碳城市”的口号,没有一个省份缺席。最新的成员是西藏自治区的首府拉萨,计划成为以应用太阳能为主的“太阳城”。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的研究员姜克隽在接受中国青年报独家专访时表示:“我国并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低碳城市。”

在11月29日开幕的坎昆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他作为中国政府代表团成员有项明确的任务——积极参加以“低碳城市”为主题的边会,与各国代表“学习并交流经验”。但他坦言,将不会在边会上进行主题发言。

哥本哈根会议之前也许还是政治风险,哥本哈根会议之后就变成政治机遇了

低碳城市不仅在数量上遍布了中国的版图,发展路径的选择也颇为多样。在河北省保定市,浑身覆盖着太阳能光伏电池板的“电谷大厦”成为这座历史名城的新地标;山东德州的“太阳城”名声俨然有赛过“德州扒鸡”之势,太阳能路灯立于大街小巷;深圳市政府选择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进行共建,让这座城市有了“低碳生态示范市”的底气;在浙江省建德市,一场消灭空调外挂机的全城总动员正在轰轰烈烈地进行。

在姜克隽看来,这些热情值得鼓励,但要“名副其实”很难。

目前业界公认的低碳城市标准是,将建筑、交通、工业这三大碳排放源的低碳规划纳入城市的整体运行规划中,并能使整个城市的碳排放量有明显下降。

这一概念发轫于伦敦市前市长利文斯顿2007年发表的减碳计划书——《今天行动,守候将来》。在计划书中,利文斯顿将伦敦二氧化碳的减排目标锁定在2025年降至1990年水平的60%。丹麦的哥本哈根市堪称“低碳城市”的典范。自1995年到2005年期间,这座拥有120万人口的城市将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了20%。

在我国,不仅没有一座城市有过可以量化的减排历史,还出现了诸多建设低碳城市的怪现状。有的是“旧瓶换新酒”,以低碳之名行地产开发之实;还有的是“低端不低碳”,一些打着低碳旗号的新能源产业园区,还停留在设备制造的低端加工环节;还有的“挂羊头卖狗肉”,“烧着高碳的煤,生产低碳的节能灯”。

“就算是形象工程,也比没有要强,起码说明重视这个形象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庄贵阳认为。在他看来,低碳城市的理念能被广泛接受,本身就很不容易。

几年前,他所在的研究机构曾就低碳城市发展项目的合作事宜,与多个省市的相关部门接触,但大部分负责人都以“不知道国家在气候谈判上的态度”为由婉拒了合作邀请。去年年底在哥本哈根召开的全球气候大会成为分水岭。这次会议的全称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15次会议。此次在墨西哥度假胜地坎昆召开的气候大会,是缔约方第16次会议。

在哥本哈根会议上,中国政府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强度减少40%~45%。庄贵阳说,在之后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有超过100个中国城市明确表示愿与低碳“联姻”。“哥本哈根会议之前也许还是政治风险,哥本哈根会议之后就变成政治机遇了。”他分析道。

早在2002年,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博士生王克所在的课题组就与国家发改委、英国大使馆联合举办了一个气候变化战略能力建设项目,邀请各个省份的发改委官员来北京参加

研讨。

据王克回忆,参会的地方级官员们,不是直接走人,就是在研讨会上处理公务,或者干脆质疑说:“这课跟我们有什么关系,怎么不找气象局的来?”

时隔8年,这一项目再次启动,明显换了种待遇。在半年的时间里,研讨会就已经在北京和苏州举办了两次,受邀的近40位地方发改委官员全部赴会,而且还带来了各种问题和思考,光是自由讨论会就持续了一个上午。

做好基础性工作,能比“神七”上天还难吗?

面对这股热潮,去年全国“两会”期间,国家发改委气候司曾起草了一份《关于低碳经济发展指导意见》。相关负责人并不讳言这份意见的目的:“旨在为低碳热降温,现在众说纷纭,缺乏统一的指导性文件。”

时至今日,这份意见并未出台,取而代之的是8月10日公布的《关于开展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通知中,国家发改委对进入试点的五省八市明确提出了5项具体任务,其中一条是“明确提出本地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和具体措施”。

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这恰恰折射出我国建设低碳城市的困境:地方发改委没有经验,寄希望于意见出台,以向中央取经;国家发改委同样没有经验,寄希望于通知落地,以观地方试点。

“低碳城市被炒得那么热,其实,真刀真枪的工作还没起步,还停留在摸索阶段。”王克分析道。

据悉,碳排放指标进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已经确定。执行方式可能是建立在省份级别的领导签署“军令状”的基础之上,即作为一种约束性的硬指标,分解到各地区。

据王克回忆,在今年6月举行的研讨会上,地方官员向国家发改委的研究人员频频提问。他们的问题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第一,城市基础碳排放量的统计与检测方法;第二,中央与地方如何分配财政投入;第三,是否存在可以学习的现实案例。

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顾朝林教授看来,这些都是低碳城市建设过程中最基础性的工作,就像“做生意之前要摸清家底、算好账”一样。

事实上,我国省市一级的碳排放清单长期处于空白状态。试点中的五省八市,还未提交任何具体规划。至于财政投入是否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节能减排任务中2000亿元的中央财政投入看齐,目前尚无定论。

“做好基础性工作,能比‘神七’上天还难吗?”顾朝林反问道。

一些城市的规划小组还将“低碳”简单地理解为节能减排,甚至在方案上也部分照搬“十一五”中的节能规划。

但类似于通过大批淘汰落后产能而减排的方式潜力并不大。仅在“十一五”的最后一年,各省累计淘汰的小火电机组已超过1000万千瓦,这一规模超过了英国全国的火电装机容量。“低碳建设应该进入统领性的整体城市规划,而不仅仅是工业减排的附属品。”王克说。建设低碳城,绝对不是政治任务,而是一种责任

“大家都想建设低碳城市绝对是好事情,但不要把它当做是政治任务,而要视为一种责任。”作为中国最早研究低碳城市的学者之一,姜克隽曾不止一次地在公开场合宣扬低碳城市的意义,那就是创造宜居环境、保障能源安全、在新能源经济领域实现我国技术上的后发优势。

而事实是,不少地方官员将低碳城市的建设目的视为“为气候谈判服务”。在一些研讨会上,有些官员经常会借用我国代表在世界气候谈判大会上的发言词,以“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作为开场白。

据知情人士透露,国家发改委曾举行过一次研讨会,听取一些地方负责人预估的减排目

标。在讨论过程中,各省份代表均以其他省份代表的主流减排目标为参照,有的将目标从30%增加到了40%,也有的从50%减少到了45%。最终,几乎所有代表的意见都趋同于45%,这也是我国承诺减排目标的上限。

“每个城市资源禀赋都不一样,有些城市应该更激进,有些城市则太激进了,缺乏科学性!”一位专家评价道。

今年,王克所在的课题组帮助贵阳市制定了一份《贵阳市低碳发展行动规划》。而在东部某发达城市举行的一次规划研讨会上,王克发现,该市给出的规划方案,居然大部分抄袭自那份贵阳的行动规划。在提评定意见时,王克没好意思写明抄袭,只是委婉地表示根据该城市的发达程度,已经“不需要再延长产业链做深加工了”。

在姜克隽看来,城市建设主政者应该转变思维,“低碳不是包袱,是财富”。

去年,他到斯德哥尔摩开会。在清晨,他发现大批市民自发骑车上班,原本的两条机动车道一条变成了自行车道,剩余的也以公交车为主。姜克隽忍不住掏出相机拍下了这一幕。他告诉记者,这座古城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每个决策环节都必须考虑环境和气候变化因素。目前斯德哥尔摩已经实现了1990年基础上的25%二氧化碳减排,并计划在2050年成为零碳城市。

近日,一则来自北京近郊怀来县的新闻吸引了姜克隽的注意。新闻中提到,一条大街改造后全长4260米,车行道宽度24米,道路档次大大提高。今年年初,这座城市提出了要在经济开发区内建起新城,打造成中国第一个零碳城。

“太宽了!”姜克隽连连摇头,在他看来,一个人口不足20万的城市,建这么宽的大街走的还是“建汽车城的老路”。

11月29日,记者回访了这座“零碳新城”。除了一座占地7000平方米的两层生态新城规划馆外,这片方圆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依然荒草丛生。

而在展馆西侧那一排银白色的太阳能路灯下,那块印有“零碳城”字样的巨幅围墙式广告牌也已悄然撤下。

钱江晚报:低碳城市不是时髦“头衔”

庄贵阳

2010年12月03日11:11来源:《钱江晚报》

【字号 大 中 小】 打印 留言 论坛 网摘 手机点评 纠错E-mail推荐:

中国城市目前的低碳实践具有零散性和尝试性,尚未形成系统的低碳经济发展框架。国内发展低碳城市、进行低碳试点的热情很高,都希望城市名片前拥有“低碳”这个时髦“头衔”。各地打造“低碳城市”的热情值得肯定,但要有科学的态度,目前必须走因地制宜、切合实际的道路。

城市是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政策实验室。实践证明,通过有意识的城市规划和管理,有助于减少气候变化不利影响的风险,促进城市向低碳经济转型。向低碳城市转型已经成为

世界城市发展的大趋势。即便是在缺乏国家政策和承诺的情况下,世界上很多城市和大都市地区正采取行动应对气候变化。一座城市能否在未来几十年里走到发展前列,开放、宜居、宜业并具有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在低碳经济时代的应对调整能力。

城市在全球温室气体排放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城市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存在巨大的责任,决定了应对气候变化要取得了令人满意的进展就必须把城市有效整合进来,就必须让资金、技术、政策以及社会意识等诸方面在城市层次上得到全面有效贯彻。

低碳城市虽然是一个比较前沿的理念,但离我们并不遥远。(庄贵阳 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

人民日报来论:“低碳”不仅是标签

2010年12月03日00:00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字号 大 中 小】 打印 留言 论坛 网摘 手机点评 纠错E-mail推荐:

新闻背景:目前,全国有超过100个城市提出打造“低碳城市”的口号。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有关专家表示:“我国并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低碳城市’。”

“低碳”不仅是标签

“低碳”,的确是城市发展应该追求的目标。百余城市提出打造“低碳城市”,某种程度上正反映了城市管理者对节能、环保型发展之路的迫切要求和积极探索。然而,“低碳”不应仅是标签,而应是城市建设时各项工作的基本原则,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减少碳排放的行动。

这就要求,一方面要明确“低碳”的内涵。如果不知道城市碳排放的基本构成,不明白能源、生产、消费和生活在城市碳排放中的权重,一边发展高能耗高污染产业,一边换几个太阳能路灯、修几栋低排放大楼,“低碳城市”难免成为形象工程。更重要的是,需要有权威机构研究制定“低碳城市”标准,需要具有公信力的机构进行测评和认证,使“低碳城市”真正可量化、能操作。否则,“低碳城市”将可能沦为空喊口号。

下载中国城市污水处理事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城市污水处理事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电子商务发展历史及现状(合集5篇)

    中国电子商务发展历史及现状 来源:作者:日期:09-12-02 从1998年8848、阿里巴巴网站的出现,到2001年左右,由于互联网泡沫的影响,电子商务网站很多倒闭了。2003年非典催化了网购市场......

    浅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浅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发展的现状与问题2009-07-05 22:46:45|分类: 默认分类 |字号【摘要】本文主要探讨的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发展过程中给传统文化所带来的巨大冲击,......

    历史、现状与未来:中国行政管理教育发展分析

    【内容提要】中国行政管理教育经过十几年的恢复发展之后,正在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为此,我们需要对中国行政管理教育过去的发展历程、现今的实际状况和未来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浅析中国慈善事业现状与发展

    浅析中国慈善事业现状与发展摘要:2008年以来,冰川、汶川地震、西南旱灾、玉树地震„„这一系列不行的天灾引发了一股慈善潮,促进了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但中国的慈善事业依然还是......

    中国5个城市的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中国5个城市的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发表于:2010-5-31 13:34:00 阅读:5678 评论:2 36 推荐本文 北京商务部尝试打造京津冀环渤海电子商务圈 针对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北京争取在未来......

    中国散打历史与发展

    历史与发展 散打是中华武术的精华,是具有独特民族风格的体育项目,多年来在民间流传发展,深受人民喜爱。散打起源与发展,是和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同步。它从先辈的生产劳动,生存斗争......

    公共事业管理发展历史与现状

    公共事业管理发展历史与现状 摘要: “公共事业管理”在中国是个舶来品,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公共事业管理这个概念在中国出现和发展的时间都很短。而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

    中国信托业的历史与现状[推荐]

    中国信托业的历史与现状中国的信托业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1918年浙江兴业银行开办具有信托性质的出租保管箱业务;1919年聚兴城银行上海分行成立的信托部;1922年上海商业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