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事业管理发展历史与现状

时间:2019-05-12 17:00: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公共事业管理发展历史与现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公共事业管理发展历史与现状》。

第一篇:公共事业管理发展历史与现状

公共事业管理发展历史与现状

摘要:

“公共事业管理”在中国是个舶来品,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公共事业管理这个概念在中国出现和发展的时间都很短。而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公共事业管理体制改革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当我们把公共事业管理体制放在改革的高度去思考,把研究公共事业管理体制改革当作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继续和深化,特别是随着“新公共管理”或“新公共行政”时代的到来,公共管理职业化的发展,对公共行政和公共管理的研究成为公共管理领域的新视点。

关键词:公共事业管理管理观念管理内容公共管理学 正文:

1.公共事业管理在国外的起源

早在20 世纪,美国就提出了公共事业管理,美国前总统威尔逊将各种科学的管理手段运用到公共管理中,结果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就此形成了公共管理,其主要的理论说明来自泰勒的科学管理和马克斯·韦伯的“官僚制”。虽然前期的公共管理带有官僚制的发展本色,但其发展速度快,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政府管理的深入,公共事业管理范围也逐渐扩大。在上世纪的70 年代,全球石油危机爆发,人们对公共事业管理的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此时,政府不断面临着财政危机,还面临着信任危机和管理危机,从而各国开始着手改革公共事业管理工作,试图用市场管理替代政府管理;政府设法控制财政开支,鼓励人民投资;精简政府人员;鼓励企业之间的竞争,并逐渐实现公共管理市场化。这次改革促进了公共服务市场化和社会化的生成,而这股潮流也持续到了今天,它所提出的企业化政府、学习型政府的改革理念与现实发展环境相符,能为我国社会主义公共事业的完善带来新景象。事实上,这次改革与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因素是分不开的,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公共事务:发展经济、维护社会正义、提供社会保障、增加国民福利、充分就业、改善环境、制止犯罪等,如今,公共事业管理越来越复杂,如果增加政府职能,又会削弱市场的能力,带来官僚制的异化,各种矛盾的出现,需要我们积极实现公共事业管理的专业化。这种想法一经提出,公共事业管理就开始了新的发展,它不再受制于传统行政管理理念,建立起与时代、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新型政府管理制度。在即将步入21 世纪的几年中,世界经济体系逐渐建立,经济贸易实现全球化,但在这一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需要我们解决的问题,例如政府绩效评估、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开发、危机状态下的政府管理、电子政务管理等,但这也为公共事业管理的发展开拓了空间。

2.公共事业管理在国内的发展

教育部根据1997年,北大学和云南大学的申请,于1998年将其列入本科专业目录的,其专业代码为110302。1999年秋季东北大学、云南大学两所高校在全国率先招收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大学生。随之,2000年,全国57所高校招

收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大学生,2001 年招生院校是132所,2002年是180所院校,2003年是220所,2004年发展到300多所院校。内蒙古自治区有三所院校招收本专业。作为新办专业,(根据教育部评估指标体系的定义,办学不足三年的专业都称之为新办专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在我国的发展,呈现出风起云涌、势不可挡之势。

3.我国公共事业发展现状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 城市公共事业主要包括:公共交通、供水、排水、供热、供气、污水处理、道路与桥梁、市政设施、环境卫生、垃圾处理和城市绿化等在内的公共设施。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 国家和各级政府为支持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对公共事业的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注入了大量资金,使公共事业得到了重大的发展,并为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相对坚实的基础。我们选取部分指标来研究发展趋势。在1990年~2008年,我国公共事业各项指标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增长最为显著的是:集中供热面积从1990年的2.1亿m2发展到2008年的34.9亿m2,年均增长率达16.9%;年末公共交通运营数由1990年的6.2万辆发展到2008年的37.2万辆,年均增长率达10.5%; 天然气供应量由1990年的64.2亿m3发展到2008年的368亿m3,年均增长率达10.2%。此外,城市排水管道长度、实有道路面积、燃气普及率年均增长均达到9%以上。

4.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在中国仅仅有6年的发展历史, 本来应该有极强的生命力和发展空间, 属于热门专业之一, 然而仅仅几年时间, 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该专业却面临非常尴尬的局面, 甚至陷入了困境。主要表现在:

(1).社会对公共事业管理的普遍认识不足, 不知道行政管理和公共事业管理的区别在哪里, 不明白公共组织和政府机关究竟有那些分工。

(2).各高校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认识也不足,对它的专业特点和培养目标的认识差别很大, 大多数的高校都是根据自己原来的行业优势来制定该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 划分出形形色色的培养方向。如卫生院校大多数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方向都是医疗卫生管理, 体育院校大多数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方向都是体育管理等等。

(3).社会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接受程度较差,认为该专业培养的学生不是专业人才, 没有实在的东西, 成了/万金油0, 而大多数的用人单位都需要专业技术人才。因此, 造成学生就业难。

(4).上述问题造成的后果, 直接的表现就是学生的就业难。虽然该专业仅仅有三届毕业生, 数量也有限, 但示范效应却很明显。该专业在家长、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一落千丈, 甚至有网站将其列为中国高校十大最差专业之一。该专业学生普遍学习兴趣不高, 对前途感到渺茫。

5.新公共事业管理趋势

近年来,随着高新技术革命以及经济的自由化、国际化趋势的加强,西方政府内外矛盾日益尖锐,原来无事不管、无所不包的“万能政府”已越来越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为了提高国家竞争能力,快速应付来自各方面的严峻挑战,避免因政府干预市场,从而导致“市场失灵”以致“政府失灵”,西方各国兴起了以

“政府再造”(government reengineering)为主要内容的第二次公共行政改革的浪潮。“新公共管理思潮”的主要代表美国学者戴维·奥斯本和特德·盖布勒提出了一些新的公共管理的思想,如:政府管理职能应是掌舵而不是划桨。新公共管理主张政府在公共行政管理中应该是制定政策而不是执行政策,即政府应把管理和具体操作分开;政府服务应以顾客或市场为导向。新公共管理认为,政府的社会职责是根据顾客的需求向顾客提供服务,只有顾客驱动的政府,才能提供多样化的社会需求并促进政府服务质量的提高;政府应广泛采用授权或分权的方式进行管理。政府应将社会服务与管理的权限通过参与或民主的方式下放给社会的基本单元:社区、家庭、志愿者组织等,让他们自我服务、自我管理;¼政府应广泛采用私营部门成功的管理手段和经验,如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强调成本--效率分析,全面质量管理,提高效率等;1/2政府应在公共管理中引入竞争机制。主张政府管理应广泛引进竞争机制,取消公共服务供给的垄断性,让更多的私营部门参加公共服务的供给,通过这种方式将竞争机制引入到政府公共管理中来,从而提高服务供给的质量和效率等等。

结束语:

我国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应该在新的时期迎接挑战抓住机遇不断促进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发展和进步。未来的社会竞争将更加激烈,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学习者应该要站在新的视角审视我国社会发展的面貌,要在不断提高自我的道路中完成职业规划的目标。只有这样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才能取得更大的发展,我国的社会管理事业也才能有全面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困境与出路”,吴劲松;

2、“我国公共事业管理发展探究”,林国银;

3、“浅谈公共事业管理的现状及前景展望”,郭婕;

4、“新公共管理对公共管理学科建设的启示”,张劲松, 蒋纯红;

5、“浅议我国公共事业管理发展现状及对策”,柴军艳;

6、“对国内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发展现状的思考”,孔春梅;

第二篇:公共事业管理发展现状

公共事业管理发展现状

前言:

公共事业理的职能,是指公共事业机构管理公共事业的职责和功能。公共事业管理机构作为一个国家或社会贯彻实施有关公共事业的政策和计划的承担者,其职责和功能直接取决于公共事业管理的目标。但是,公共事业管理机构之所以通过做某一类工作或程序,而不是另一类工作工程序来完成管理目标,根本上是由公共事业管理机构的组织特性决定的。诚然,我国公共事业管理的过程经历了短时间的大幅度进步,可是这其中因为追求效率而产生的许多现实性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本文将通过对我国公共事业管理现状的探究得出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及问题,并给出可行性解决方案。

一、政府职能转变与机构改革催生了中国公共事业管理专业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在中国的产生,与国际经济一体化、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和国际新公共理论运动的进程分不开。国际经济一体化迫使中国经济体制进行改革,经济体制改革使中国的经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许多原来由政府统一计划、安排、调度、支配的决策、生产、经营事务都转由企业与市场承担。经济体制改革实际上意味着政府职能的转变,职能转变牵动着政治体制进行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都指向同一个公共管理目标——“小政府、大社会”,即政府把应该由企业和社会承担的事务和职能交还给企业和社会。在中国,生产、经营等营利性事务与职能由企业和市场承担,而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环保和社会保障等非营利性公共事务则由相应的事业单位来承担。其中 “政企改革”进程较快,成效较大,工商企业管理 专业因此越办越热;“政事改革”起步相对较晚,首家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开办,较之工商管理专业的开办整整晚了十六年。这恰恰反映出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艰难与迟缓性,同时也反映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就与面临的问题对政治体制改革的迫切要求。

二 我国公共事业管理存在的问题

公共责任机制关注的核心是通过哪些途径和方法使得行为主体切实承担应承担的责任。各类公共事业组织的公共责任机制的形式有所不同,但贯穿各种形式中的主线是监督制约机制。可见监督机制对公共事业组织有多么的关键,而就是这样关键的监督机制却面临着严重的问题,对公共事业管理造成了很大的不良影响。对于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1.社会腐败对公益机构的侵蚀

中国人的同情心不会弱于外国人,中国很多富人同样也有公益、乐善之心。问题是,不合理的制度妨碍了人们从事公益慈善事业。人们只有捐款、捐物的义务,而很难直接投入公益慈善事业之中。资金、物品只能捐赠给与政府关系密切的基金会,而这些基金会对捐赠人的责任感缺乏,资金的使用未必完全合乎捐赠人的意思。事实上,这些基金会经常把捐赠资金交给政府,让很多公益慈善捐款变成了对财政的“补贴”。凡此种种做法,不断地侵蚀着公众,尤其是那些有能力的人士从事公益慈善事业的热情。尤其是前段时间出现的“郭美美事件”,又将这个问题抛向社会舆论的风口浪尖。腐败侵蚀了财物还不算是最可怕的,更可怕的事侵蚀了人们的公益心,会使人们公益心受打击,从而更为深远的影响公益事业。

2.公共事业组织所面临的道德危机

与腐败一样令人痛心疾首的事目前我国社会所面临的道德危机。人们的慈善心可以说是公共事业的关键所在,而公益心的大量缺失及道德滑坡给公益事业带来很大的阻碍。由于多元文化的发展,由于一些不好社会现象的影响,有的人道德滑坡,人们的道德价值观出现了一些混乱现象,道德评价标准失衡。前段时间发生的“彭宇”案就在全社会掀起了一场关于道德危机问题的讨论。遵守社会公德、参与公益事业在一些人眼里变得不值得重视,社会上产生这种错误观念的人不少。一旦社会公德被破坏,必然导致人们行为失范、社会混乱,最终受害的还是广大老百姓。遵守社会公德是利国、利民、利己的好事。如果认为讲公德吃亏,大家都只顾自己,吃亏的将是所有的人,也包括自己。

3.社会监督薄弱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愈发发展,各种金融等诈骗案时有发生。这些大案要案之所以能发生,与我们的政策、法律、法规存在漏洞是密不可分的,与我们的制

度、教育、监督不力也是密不可分的。从根本上说,案件发生原因是制度缺失和执行不力。由于社会公众缺乏基本的金融知识,社会监督薄弱,加之银行信息不透明,使银行业不规范操作得以长期存在。

4.监督组织缺位

捐款是追求一种满足感和幸福感的行为。目前层层“派捐”的方式就丧失了募捐给人的这样一种精神满足,而且,这样的做法的后果则是钱的去向并不明朗,也让捐款人不放心。一方面是民间慈善力量遭受冷遇,另一方面是善款是否合理使用的监管缺位——有业内人士指出,制度环境的不完善给慈善事业的成长带来了极大制约,打破慈善事业垄断的关键仍在于立法。

三 我国公共事业管理的可行性解决方案

在社会转型时期,完善我国公共事业管理,要在加强立法、完善监督机制体系的基础上,强化公共事业伦理道德建设,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国外对公共事业的管理主要采取两种模式,即英国“行政监督模式”和美国的“非管制模式”。以监督专员或慈善委员会为主的监督机制是英国的特点,对公共事业组织的监督控制具有主动性特点和行政规制的特征。美国对慈善机构的政府管理实施的是“胡萝卜加大棒”的政策。由此再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我主要提出了以下几种解决方案:

1.完善公共事业组织立法

要抓紧制定专门的公共事业组织法,针对公共事业组织行为的实体内容进行系统的规范,增强法律规范的操作行和针对性,搞好法律体系的衔接和法律规范的配套,以使监督惩戒有法可依,确实起到警示、教育的作用。凡过时的法律条款要予以修订或废止,不合理的和重复的要取代,彻底改变把公共事业组织当作行政机关或事业单位来管理的传统做法,使对公共事业组织的管理真正有法可依。

2.加强公共事业伦理道德建设

加强公共事业伦理道德建设的途径就是从道德驱动的自律到制度化的自律。这不仅意味着自律成为少数高尚者的自觉行动,更重要的是使自律成为多数人在外部环境约束下的唯一可行性选择。他律就转化为自律的最好方

法就是通过外力的约束使高尚行为产生惯性并最终成为行为主体的自然反应。公共事业伦理道德建设的核心是摆脱对道德驱动的自律的过分依赖,实现制度化的自律。

3.完善并强化多元化的监督体系

在强化舆论监督的同时,要加强市场监督机制和客户监督机制。在公益服务的新模式中,服务对象要从单纯的受惠者转变为服务的协作生产者。公众可以通过政府部门、评估机构和非营利组织自身设有的投诉热线和网站对非营利组织进行监督。完善客户需求的评估机制、服务提供方式设计中客户参与、客户满意成为组织追求的最终目标等,都意味着客户监督机制的强化。

4.加强对公共组织日常监督

在适当放宽对公共事业组织的登记控制后,同时应加强对公共事业组织运作期间的监督,以保证其公共责任的实现,尤其要注意以下方面:增强年检的可操作性。加强公共事业组织的财务监督。对公共事业组织财政优惠的制度化。放宽国家人为对公共事业组织的限制,而是通过监督使其规范化,适当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结尾:

随着事业机构的改革以及“小政府,大社会”建设的推进,社会上对公共事业管理人才的需求将会日益增长,要求也会日渐提高,这对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发展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学校应该认真研究如何建立具有前瞻性、可操作性的人才培养模式,优化教育资源,降低教育成本,培养能满足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公共事业管理人才,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作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学生,我们应该密切关注公共事业的发展情况,做好自身的定位和发展方向,努力使自身所学知识符合社会的实际需要。

调研论文

公共事业管理发展现状

学院:文法学院

专业:公共事业管理11级2班姓名:陈嘉丽

学号:201112041054

第三篇:中国公共事业组织的发展现状

以公益性组织来看中国的公共事业组织

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经济实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也为我国的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事业提供了快速发展的保证。推进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完善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组织管理,建立现代公共事业制度,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优质公共服务,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成为我国公共管理领域深化改革的重点内容。目前我国的公共事业组织庞大,各种类型,各种性质的公共事业组织不仅发展速度之快,出现的速度也很快,公共事业组织以其广泛的社会服务性,非营利性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可以说它的出现是时代的需要,人民的需要。当前我国的公共事业组织的发展虽然很快,但还是存在很多问题的。

首先我国规范公共事业组织的法律法规还很不完善,没有具体的界定性标准,限制性规定及实施细则,以至于公共事业组织在它的存在发展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这些问题无法得到明确的解决办法,还会引起很多纠纷,严重影响了公共事业组织的发展和人民大众的利益。就以公益性组织为例,公益性组织最大的特点应该是它的非营利性,非营利性是公益,慈善的化生,其本质应该是为人民服务的。但也不乏利用公益性组织来达到自己目的的行为,近些年来,各种公益性组织,如慈善团体,越来越多,大多是明星发起的,比如李连杰的“壹基金”,李宇春的“玉米基金会”,刘德华——刘德华慈善基金会,杨子、黄晓明、黄圣依—— 阳光行动基金,苏有朋——苏有朋爱心基金,濮存昕——濮存昕爱心基金,李亚鹏往返夫妇——嫣然天使基金等。这些明星基金会的确有助于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也帮助了很多需要帮助的人,但其中到底有多少是真正为了帮助有需要帮助的人才建立的呢,这就要完全看这些明星的心了,他们是真心想帮助他人,还是只是想借助于这个来提高自己的形象呢,不可否认这些基金会的作用,但如果它们成立的初衷只是为了宣传这些明星的形象,那就完全违背了公益事业的本质。

先前李连杰的“壹基金”中断**引起了很大反响,不仅引发公众热议民间慈善基金在实际运作中存在的共同困境,中国慈善基金在发展中面临的制度障碍也引发我们思考。“壹基金”没有独立的账户和公章,只能挂靠在红十字会这样的官方机构下才能获得全国性募捐的资格;另一方面,其筹得的所有善款均进入红十字会下属的银行账户,“壹基金”无权自行使用,每一次财务支出都需要由6个人组成的“壹基金”管理委员会所有成员同意,且必须经过红十字会的批准才能划拨善款。例如汶川地震时,“壹基金”筹得4000余万元善款,而真正由其运作的资金只有200万元,剩余的交由红十字会全权支配。这种混乱的制度,不仅不能让“壹基金”发挥它最初的作用,还会带来相反的效果,公募私募并存,一旦出现善款滥用或是丑闻就会后果严重。而这都是由于这方面的法律政策不完善所造成的,鉴于此,关于慈善组织等公益性组织的法律法规应进一步完善,为民营慈善设立公募基金会打开通道。对于“壹基金”中断事件,政府应该尽快出台相关法律法规,让民间的基金会在法律规范的基础上,像企业一样竞争,增加基金会的竞争力和公信力,也为愿意捐款的人提供更多的自主选择。不仅是慈善组织一方面,归根到底,我们应该由这一面来看我们公共事业组织的问题,建立完善的公共事业组织法律法规已经是刻不容缓的事情了。法律的漏洞会引发很多问题,一旦问题出现,再想解决就困难了。

其次我国公共事业组织的“非政府性”不够明确,组织政事不分、发展不健康。大多数“事业单位”在“鼓励创收”、“政府让利”等优惠政策中“放开搞活”,直接参与市场竞争,利用仍有的“政府资源(权力与资助)”与民争利,不是向社会提供“准公共产品”,而是直接提供市场商品和服务,所以有必要改革我国的公共事业组织制度,使公共事业组织职责清晰,不要越权,健全的组织制度才能确保组织健康发展。而且,对于公益性组织来说,如果没有制度保障,它是很难发展的,例如我国的慈善组织:虽然我国的慈善事业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在扶贫赈灾反面发挥了重大作用,但还是存在着很多问题,例如慈善组织管理制度不健全,相关的立法方面相对滞后,有些慈善组织的账目不明确,不透明,不能让受款者真正地接受帮助,更加打击了捐款者的信心,这让人们怎么放心的把钱捐出去呢,最近几年,中国的天灾大大小小不断,各种类型的赈灾晚会也相继举办,仅从表面上来看,这些赈灾晚会确实筹到了很多钱,但这仅仅是表面现象,很多人,很多企业都是“空头募捐”,一方面为了提升企业和个人形象,喊出几百万,几千万的口号,另一方面,又不能真正地拿出钱来,光喊口号有什么用呢,这又不是比谁的声音响亮,2008年春节前,湖南湘潭的一场赈灾晚会募捐到1 845.8 万元,但是会后,民政局宣布竟然有800万捐款没有到位。如果这些晚会仅仅是打着赈灾的旗号,利用人们的爱心,却又不能真正地达到预期的效果的话,那举办它又有什么意思呢,还浪费了大量的人力,无力,最重要的是它会让人们失去对慈善事业的热情和信心。而慈善事业的监督体系不健全,使得善款被挪用,贪污,造成慈善机构的公信力和效率经常被质疑,其实我也经常有这样的想法,捐出去的钱真的全部都能捐到灾区去吗?如果不能,我宁愿不捐,也不能被贪官拿去。所以只有将慈善事业以法律的形式加以规范,对捐赠者和受赠者的权利和义务进行明确规定,对慈善组织的职责加以明确,对慈善事业的监督体系加以健全,对捐赠行为进行界定才能保证慈善事业的发展。

最后,我国公共事业组织自身的发展存在缺陷,还是以公益性组织为例,目前我国的公益性组织,不管是什么基金会,还是各类慈善团体,它们的运行和发展模式都是差不多的,一直都在沿袭之前的运行方式,管理理念,甚至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手段。面对近几年来中国出现的灾难性大事,很多慈善团体,基金会都采取了募捐的做法,不可否认,这种做法存在一定的好处,能捐到钱固然是好事,但中国有这么多慈善组织,除去那些非政府性质的,还有红十字会等政府性质的,这么多组织,都想捐到钱,虽然中国人口庞大,但有钱的毕竟也是少数,而且那些有钱人也只会选择一个组织去捐钱,他不会去捐两次,三次,这种情况是几乎不存在的,所以你的这种做法最后能募捐到多少钱呢,到最后就可能会出现“空头支票”这种情况,而且对于大多数不富有的人和那些不信任慈善组织的人来说,就失去了他们贡献力量的时候,有些人,宁愿做些实事帮助他们,也不愿意让自己捐出去的钱发挥不了真正地作用。其实,除了捐钱这种方式,难道就没有其他可以方法来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了吗?中国人民的力量是强大的,虽然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没有那么多的财力,但我们有的是人力,不是吗,为什么不给人们机会去做他们力所能及的事情呢,比如说,可以组织各类人群亲赴灾区去看望灾民,给予他们心灵上的安慰。我想他们需要的不仅是国家领导人的看望吧,更多的应该是来自全国各族人民的关心。至于关心的方式可以有好多种,除了亲自去看望,对于不能去的人,可以把我们想要对他们说的话,对他们的鼓励写下来,带给他们,让他们知道他们拥有来自各方面的关心。我只是举一个例子来说明对于公共事业组织来说,解决问题的方法不能单一,局限于以前的模式,目前中国正处于转型时期,转型时期的中国产生了众多的社会问题。众多的社会问题也就引发了公众日益增长并不断扩大的公共服务需求。面对大量的公共服务需求,政府不可能也不必提供所有的公共服务,商业组织无动力也无精力去提供这些公共服务。于是大量社会公共服务空白就给非政府组织和非营利组织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公共事业组织只有不断创新模式,用新的手段和新的方法解决新的社会问题,才能通向可持续发展之路,整个社会也才能走向繁荣之路。

总之,中国的公共事业管理组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虽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但正是因为有问题,所以才会有挑战,也才会有发展的空间,我相信,我们的公共事业组织一定会拥有更好的发展未来,可以成为真正地为人民服务的组织!

朱燕飞

公管091班

0905022024

第四篇:公共事业管理

期末作业考核

《公共事业管理》

包括本科在内的各科复习资料及详细解析,可以联系屏幕右上的“文档贡献者”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5分)

1.公共事业

2.政府

3.狭义的社会事务

4.公益性研究

5.卫生事业

二、论述题(每题15分,共75分)

1.我国公共事业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2.谈谈你对事业单位社会化的理解。

3.政府为什么要管理教育事业?

4.现代公用事业主要包括哪些基本内容?

5.政府介入现代公用事业产品市场的必要性。

第五篇:公共事业管理

公共事业管理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现代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应用这些知识的能力,能在文教、体育、卫生、环保、社会保险等公共事业单位的行政管理部门从事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现代管理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一般管理方法、管理人员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掌握现代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能从事公共事业单位的管理工作,具有规划、协调、组织和决策方面的基本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管理科学、经济学、社会科学等现代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具有适应办公自动化,应用管理信息系统所必须的定量分析和应用计算机的技能;

3.具有进行质量管理、数据的收集和处理、进行统计分析的基本知识和能力;

4.熟悉我国有关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以及制度;

5.具有较强的社会调查和写作能力;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主干学科:公共管理

主要课程:管理学原理、管理心理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管理经济学、公共关系、公共财务、管理定量分析、应用统计、管理信息系统、行政管理学、行政法、领导科学、公共政策分析、组织行为学、高等数学、会计学、市场营销学、财政学、行政法学、公共伦理学、管理文秘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社会调查、企事业单位实习等,一般安排6周~8周。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管理学、教育学、文学或医学学士

相近专业:行政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就业方向: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公共服务系统的办公和管理工作。修业年限四年,授予学位:教育学或管理学学士。

1、什么是公共事业管理责任?与公共责任是何关系?其基本性质、特征和内涵是什么?公共事业管理责任,是指公共事业管理主体在管理过程中必须承担和履行的职责。公共事业管理责任是一种公共责任,或者说是公共责任在公共事业管理中的表现,公共性以及以这一公共性为基础的效率标准是其最基本的特征。从以公众对政府的希望和要求来认识并划分行政责任的观点角度看,其内涵包括回应、弹性、胜任能力、依据正当的法律程序行为并负责、廉洁。

2、什么是公共事业管理责任机制?基本内涵是什么?

公共事业管理责任机制,即指通过什么途径和方法使得公共事业管理主体真正承担起应担承担的责任。公共部门的责任机制,核心就是监督和制约,因而还在政府作为公共事业管理唯一主体的发展阶段时,人们就对如何建立完善的行政责任机制进行了研究,而随着公共事业的发展和公共事业管理责任范畴的形成,目前一般从正式与非正式、内部和外部两个相互联系的途径或方面出发,来对公共事业管理责任机制进行构建。

3、公共事业管理责任的行政控制机制包括哪些基本内容?

包括:公共组织自身的责任机制、行政监督检查、行政监察、审计、行政复议

4、公共事业管理责任的立法控制机制包括哪些基本内容?

包括立法机构对公共事业产品生产和提供责任法律的确立和立法机构对行政机构公共事业管理责任的控制

5、公共事业管理责任的司法控制机制包括哪些基本内容?

主要有行政诉讼机制和行政赔偿机制

6、公共事业管理责任的公民参与控制机制包括哪些基本内容?

有公开听证、民意调查、资讯委员会、利益群体等基本方式

7、什么是公共事业管理伦理?什么是政府组织伦理和非政府组织伦理?

公共事业管理伦理,是公共事业管理主体作为特定的社会化角色在进行公共事业管理活动中的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

政府组织伦理通常也称为行政伦理,是行政管理领域中的角色伦理。政府组织伦理或者以政府组织系统为主体,或者以政府组织为主体,是针对政府组织行为和政治活动的社会化角色的伦理原则和规范,是以“责、权、利”的统一为基础,以协调个人、组织与社会的关系为核心的政府组织行为准则和规范系统。

非政府组织伦理是指非政府组织在从事其组织活动,即公共事务或与维护和增进社会公共利益有关的活动时,所应遵守的伦理原则和伦理规范。

8、公共事业管理伦理的内容构成是什么?

第一、公共事业管理伦理意识(包含伦理准则意识、伦理责任意识和伦理目标意识)第二、公共事业管理实践伦理

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维护公共服务活动正常运行所需的伦理规范,是由政府或其他社会权威机构设计、制定和推广的;二是指对于政府倡导的这些公共服务活动中的伦理规范,除了用社会舆论、自我评价等软约束手段支持外,还要为其设定政策优化的硬约束手段,使这些伦理规范真正成为公共事业管理主体在公共服务中的普遍化行为方式。

9、公共事业管理伦理的基本内涵有哪些?

第一、维护和增进公共利益

第二、以公众为本提供服务

第三、严格遵守和执行法律

第四、勇于承担公共责任

第五、高尚的敬业精神

10、公共事业管理伦理在公共事业管理责任机制中有什么作用?

公共事业管理伦理对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有着导向作用、规范作用和选择作用

11、如何推进公共事业管理伦理的建设?

推进公共事业管理伦理建设的途径是道德建设驱动自律和制度建设推动自律。

A、道德建设驱动自律

即:通过提高公共事业管理主体的道德修养,使其能够超越一切外在监督和制约,以事业心、使命感、社会责任感人生理想和价值观为基础,自觉地遵守公共事业管理伦理规范和要求。

B、制度建设推动自律

即:通过相关的制度设计,来推动公共事业管理者遵守公共事业管理伦理规范和要求,逐步达到自律。

这一机制实际上是将伦理建设与公共事业管理结合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第一、建立完善的法律框架

第二、公共事业管理的责任履行机制

第三、行为守则

第四、公民参与

下载公共事业管理发展历史与现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公共事业管理发展历史与现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公共事业管理

    公共需要:指满足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诸如社会公共秩序的维护、防治水旱灾害、环境保护、国防建设等等。 特点:1公共需要是社会成员在生产、工作、生活和发展过程中的共同需要。......

    公共事业管理

    各类考试历年试题答案免费免注册直接下载 全部WORD文档 中国自考人(.cn)——700门自考课程 永久免费、完整 在线学习快快加入我们吧!浙江省2011年7月自学考试公共事业管理......

    公共事业管理

    公共事业管理:指政府对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主要目的的各项公共事业的发展进行规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活动。 P7 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非排他性、不能依靠市场力量......

    公共事业管理

    公共事业管理(卫生事业管理)(本科)集中实践环节实施细则 为落实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与北京大学医学部联合举办的“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公共事业管理(......

    公共事业管理

    请思考:2009年国务院决定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以来,到现在已经2年过去,为什么地方还没有全面实施,原因何在? 1.实施绩效工资涉及广大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切身利益,政策性强,工作任务......

    公共事业管理

    公共事业管理(本科类) 本专业培养具备现代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应用这些知识的能力,能在文教、体育、卫生、环保、社会保险、其它公益事业等公共事业管理单......

    浅谈横县民歌之历史、现状与发展

    学院:商学院 班级:财管081班 浅谈横县民歌之历史、现状与发展 引言:茉莉花茶是我国的特有茶叶品种,有着千年独特的茉莉花茶文化。我的家乡,享有"中国茉莉之乡"美誉的千年古县横县......

    休闲渔业发展历史、现状与问题[大全]

    休闲渔业的发展状况与创新 摘要: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社会节奏加快,学习和工作的压力增大,人们的生活方式需要得到调节,使自己能够以健康的身心更好的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休闲渔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