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公共事业改革发展
当前我国公共事业改革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是什么?
当前,我国的公共事业改革发展取得了重大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第一,我国的公共教育财政体制还面临着巨大困难和诸多问题,其中最突出的是教育经费短缺和教育机会的分配不均等。
第二,公共事业管理非法制化:我国公共事业领域自改革开放以来,虽然在法律建设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至今仍末建立完整的法律体系,我国公共事业单位的法律地位长期不明确,公共事业的地位及其作用得不到法律确认,经费预算没有法律上的保证,运行没有必要的法律监督,法治意识较差,人治在有些地方仍很盛行。关于公共事业具体行业立法则基本上是各地政府出台的一些《供水管理条例》、《燃气管理条例》和《公共交通管理条例》等,缺少规范、全面的全国性法规。在执法中,执法手段不力。政府公共管理部门对公共事业的有关违法行为进行调查时,公共事业单位往往采取抵制态度,甚至拒不执行处罚决定。这与我国公共事业管理立法中,对执法机构的法律地位和执法权限规定不够明确有很大关系。
公共监督机构如消费者协会、听证会等,在我国由于缺乏强有力的法律保证而存在诸多问题。消费者协会发展不充分,不专业,监督的力度不够,有效性差。听证会不规范、程序性差,致使一些重大公共事业管理决策等缺乏约束,过于随意。公众的有些公共利益、权力等也缺乏较好的法律保护。如确保“老、少、穷”等边远地区的小孩接受教育,下岗工人再就业、培训,农村人口享受较高水平医疗服务,改变社会弱势群体享有的公共服务短缺等问题,至今仍无较完善的法律规定。
第三,公共事业运行机制非效率化:一方面指各事业单位间相互封闭,重复建设造成资源的浪费。这些割据性弊端使得各个事业单位之间缺乏必要了解,一些职能相近或职能交叉的事业单位互不沟通,对本来可以共享的资源或本来可以相互利用的设施和设备等实行封闭管理,从而造成了事业单位在基本建设、设备购置等方面的重复投资。加之各类事业单位,大都追求本部门的“大而全”或“小而全”,喜欢自成系统、自我满足,从而造成了公共事业资源的严重浪费。另一方面则是指运行机制混乱、缺乏竞争约束机制,人浮于事,不讲成本等等。
第四、公共事业活动的非经济化:我国传统的公共事业被定位于不直接从事物质资料生产,而只是为改善社会生产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而服务的一种工作。这种非经济化的定位,使得事业单位的活动都被视为社会活动是经济活动。文教科卫等被排除在经济活动之外,一方面使公共事业组织失去了自我生存与自我发展的基础,因为一切的发展需要经济基础的支持(我们学校80年代初校园景象),另一方面又割裂了事业与经济的内在联系,使科学技术不能迅速转化为生产力,与经济活动脱节,闭门造车。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会听到某科学院院士痛心的演讲:国家每年要拨出上千亿元的科研经费,但取得的所谓科研成果中,100个里面竟没有10个能真正转化出来,10年之内,能真正转化出来的也就5%,95%都锁在保险柜里。当然,这个问题,不同的人会从不同的角度去解读,有说是学术腐败的,有说是职称人事制度的,从事业单位的非经济性定位来看,国家大量资金的浪费,就在于科研不管经济,有项目课题了,相关单位组织申报、查阅文献资料,写完了上交结题,至于是否真的会对社会有作用,是否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那就不是搞研究的人的事儿了。
第五、公共事业机构的行政化:公共事业管理机构的行政化首先表现为,政
府不仅建立一系列相应的事业机构,而且直接统管各项事业,直接控制事业单位的运行。同时还表现为事业行政管理部门主要采用行政管理方式来管理各类事业单位。各类公共事业机构之间的责权利划分不清。
由于我国经历了长时间的计划经济时代,国家所有的事业单位与各级各类的行政管理机关往往存在着根深蒂固的家长制隶属关系。卫生局是医院的主管部门、教委是学校的主管部门、文化局是演出团体的主管部门、文物局是博物馆的主管部门等等这些,在多少年来已经成为了国人眼中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但是随着改革的深入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这种隶属关系的合理性,卫生局、教委、文化局作为行业行政监管部门,承担着国家的行政管理职能,他们依照国家的法律法规与医院、学校、文化单位等公共机构之间形成行政监管关系,这是国家所赋予的权力。但是如果在此之外,这些行政机关依然与公共事业单位保持着计划经济时代的家长制隶属关系,就很容易出现问题。
(1)这种隶属关系的存在使有“上级主管部门”的国有公共事业机构很难摆正自己的位置,经常会把自己当成主管政府部门的组成部分,以衙门自居,不参与市场运作,也不按市场规律办事,即始能够摆正自己的位置,参与市场活动也往往会凭借自身隶属关系这种得天独厚的“便利条件”做到许多非国有公共机构很难做成的事情。
(2)另一方面没有“上级主管部门”的非国有公共事业管理机构,往往因为没有这种隶属关系而徘徊在公共事业管理主体之外,很难与有隶属关系的国有公共机构在同一起跑线上运营发展,不受重视,经常是民营科研院所拿不到国家课题经费,民办文化团体得不到国家推荐,非国有博物馆很难承担国家展览,甚至是在享受一些国家给予全行业的优惠政策时也因为没有“上级主管部门”也往往会遭遇许多无形的障碍。最麻烦的还不只这些,因为非国有公共机构没有“上级主管部门”,往往在老百姓看起来也会被看做另类,得不到一个非营利机构应有的信任,也就丧失了最有力的运营资本,长此以往民办学校招不到学生,民办医院引不到病人,民办博物馆不能吸引观众,久而久之就在国有公共机构和非国有公共机构中形成了一种严重的不公竞争关系。而行政监管部门则在这场平竞争当中同时伴演了裁判员和运动员“家长”的双重角色,在政策分配、行政许可把关上都很难摆正自身的位置,使得竞争中的不公平愈演愈烈。
在这场不公平的竞争当中,最后受损失的往往是国家的公共事业的发展和接受这种公共服务的广大群众。正是因为存在这种不公平的竞争,让教育系统内的国有学校享足优惠政策,才出现了民办教育的不景气;正是因为存在这种不公平的竞争,让公立医院有了“得天独厚”的政策优势,有没有市场压力的情况下间接引发了“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正是因为存在这种不公平的竞争,使公共文化演出团体习惯了“等、靠、要”,造成了文化演出团体长期以来的机制落后,不能适应市场。由此可见行政机关与公共事业单位之间的家长制隶属关系,不但是事业单位改革的根本症结,也是当今中国社会许多复杂问题的根结所在。不能否正确处理这种隶属关系,不但关系到事业单位改革的成败,更是关系着许多重要社会问题的解决,关系到正在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二篇:公共事业管理发展现状
公共事业管理发展现状
前言:
公共事业理的职能,是指公共事业机构管理公共事业的职责和功能。公共事业管理机构作为一个国家或社会贯彻实施有关公共事业的政策和计划的承担者,其职责和功能直接取决于公共事业管理的目标。但是,公共事业管理机构之所以通过做某一类工作或程序,而不是另一类工作工程序来完成管理目标,根本上是由公共事业管理机构的组织特性决定的。诚然,我国公共事业管理的过程经历了短时间的大幅度进步,可是这其中因为追求效率而产生的许多现实性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本文将通过对我国公共事业管理现状的探究得出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及问题,并给出可行性解决方案。
一、政府职能转变与机构改革催生了中国公共事业管理专业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在中国的产生,与国际经济一体化、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和国际新公共理论运动的进程分不开。国际经济一体化迫使中国经济体制进行改革,经济体制改革使中国的经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许多原来由政府统一计划、安排、调度、支配的决策、生产、经营事务都转由企业与市场承担。经济体制改革实际上意味着政府职能的转变,职能转变牵动着政治体制进行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都指向同一个公共管理目标——“小政府、大社会”,即政府把应该由企业和社会承担的事务和职能交还给企业和社会。在中国,生产、经营等营利性事务与职能由企业和市场承担,而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环保和社会保障等非营利性公共事务则由相应的事业单位来承担。其中 “政企改革”进程较快,成效较大,工商企业管理 专业因此越办越热;“政事改革”起步相对较晚,首家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开办,较之工商管理专业的开办整整晚了十六年。这恰恰反映出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艰难与迟缓性,同时也反映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就与面临的问题对政治体制改革的迫切要求。
二 我国公共事业管理存在的问题
公共责任机制关注的核心是通过哪些途径和方法使得行为主体切实承担应承担的责任。各类公共事业组织的公共责任机制的形式有所不同,但贯穿各种形式中的主线是监督制约机制。可见监督机制对公共事业组织有多么的关键,而就是这样关键的监督机制却面临着严重的问题,对公共事业管理造成了很大的不良影响。对于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1.社会腐败对公益机构的侵蚀
中国人的同情心不会弱于外国人,中国很多富人同样也有公益、乐善之心。问题是,不合理的制度妨碍了人们从事公益慈善事业。人们只有捐款、捐物的义务,而很难直接投入公益慈善事业之中。资金、物品只能捐赠给与政府关系密切的基金会,而这些基金会对捐赠人的责任感缺乏,资金的使用未必完全合乎捐赠人的意思。事实上,这些基金会经常把捐赠资金交给政府,让很多公益慈善捐款变成了对财政的“补贴”。凡此种种做法,不断地侵蚀着公众,尤其是那些有能力的人士从事公益慈善事业的热情。尤其是前段时间出现的“郭美美事件”,又将这个问题抛向社会舆论的风口浪尖。腐败侵蚀了财物还不算是最可怕的,更可怕的事侵蚀了人们的公益心,会使人们公益心受打击,从而更为深远的影响公益事业。
2.公共事业组织所面临的道德危机
与腐败一样令人痛心疾首的事目前我国社会所面临的道德危机。人们的慈善心可以说是公共事业的关键所在,而公益心的大量缺失及道德滑坡给公益事业带来很大的阻碍。由于多元文化的发展,由于一些不好社会现象的影响,有的人道德滑坡,人们的道德价值观出现了一些混乱现象,道德评价标准失衡。前段时间发生的“彭宇”案就在全社会掀起了一场关于道德危机问题的讨论。遵守社会公德、参与公益事业在一些人眼里变得不值得重视,社会上产生这种错误观念的人不少。一旦社会公德被破坏,必然导致人们行为失范、社会混乱,最终受害的还是广大老百姓。遵守社会公德是利国、利民、利己的好事。如果认为讲公德吃亏,大家都只顾自己,吃亏的将是所有的人,也包括自己。
3.社会监督薄弱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愈发发展,各种金融等诈骗案时有发生。这些大案要案之所以能发生,与我们的政策、法律、法规存在漏洞是密不可分的,与我们的制
度、教育、监督不力也是密不可分的。从根本上说,案件发生原因是制度缺失和执行不力。由于社会公众缺乏基本的金融知识,社会监督薄弱,加之银行信息不透明,使银行业不规范操作得以长期存在。
4.监督组织缺位
捐款是追求一种满足感和幸福感的行为。目前层层“派捐”的方式就丧失了募捐给人的这样一种精神满足,而且,这样的做法的后果则是钱的去向并不明朗,也让捐款人不放心。一方面是民间慈善力量遭受冷遇,另一方面是善款是否合理使用的监管缺位——有业内人士指出,制度环境的不完善给慈善事业的成长带来了极大制约,打破慈善事业垄断的关键仍在于立法。
三 我国公共事业管理的可行性解决方案
在社会转型时期,完善我国公共事业管理,要在加强立法、完善监督机制体系的基础上,强化公共事业伦理道德建设,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国外对公共事业的管理主要采取两种模式,即英国“行政监督模式”和美国的“非管制模式”。以监督专员或慈善委员会为主的监督机制是英国的特点,对公共事业组织的监督控制具有主动性特点和行政规制的特征。美国对慈善机构的政府管理实施的是“胡萝卜加大棒”的政策。由此再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我主要提出了以下几种解决方案:
1.完善公共事业组织立法
要抓紧制定专门的公共事业组织法,针对公共事业组织行为的实体内容进行系统的规范,增强法律规范的操作行和针对性,搞好法律体系的衔接和法律规范的配套,以使监督惩戒有法可依,确实起到警示、教育的作用。凡过时的法律条款要予以修订或废止,不合理的和重复的要取代,彻底改变把公共事业组织当作行政机关或事业单位来管理的传统做法,使对公共事业组织的管理真正有法可依。
2.加强公共事业伦理道德建设
加强公共事业伦理道德建设的途径就是从道德驱动的自律到制度化的自律。这不仅意味着自律成为少数高尚者的自觉行动,更重要的是使自律成为多数人在外部环境约束下的唯一可行性选择。他律就转化为自律的最好方
法就是通过外力的约束使高尚行为产生惯性并最终成为行为主体的自然反应。公共事业伦理道德建设的核心是摆脱对道德驱动的自律的过分依赖,实现制度化的自律。
3.完善并强化多元化的监督体系
在强化舆论监督的同时,要加强市场监督机制和客户监督机制。在公益服务的新模式中,服务对象要从单纯的受惠者转变为服务的协作生产者。公众可以通过政府部门、评估机构和非营利组织自身设有的投诉热线和网站对非营利组织进行监督。完善客户需求的评估机制、服务提供方式设计中客户参与、客户满意成为组织追求的最终目标等,都意味着客户监督机制的强化。
4.加强对公共组织日常监督
在适当放宽对公共事业组织的登记控制后,同时应加强对公共事业组织运作期间的监督,以保证其公共责任的实现,尤其要注意以下方面:增强年检的可操作性。加强公共事业组织的财务监督。对公共事业组织财政优惠的制度化。放宽国家人为对公共事业组织的限制,而是通过监督使其规范化,适当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结尾:
随着事业机构的改革以及“小政府,大社会”建设的推进,社会上对公共事业管理人才的需求将会日益增长,要求也会日渐提高,这对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发展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学校应该认真研究如何建立具有前瞻性、可操作性的人才培养模式,优化教育资源,降低教育成本,培养能满足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公共事业管理人才,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作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学生,我们应该密切关注公共事业的发展情况,做好自身的定位和发展方向,努力使自身所学知识符合社会的实际需要。
调研论文
公共事业管理发展现状
学院:文法学院
专业:公共事业管理11级2班姓名:陈嘉丽
学号:201112041054
第三篇:浅谈中国公共事业管理的改革1
浅谈中国公共事业管理的改革
姓名:巴珍
班级:行管班
学号:201301032001
摘要:事业管理可以说是如今经济与发展的载体,直接影响着社会各种公共利益和人们的生管理活质量。我国传统公共事业管体体制是立足于当时的国情顺应计划经济体制而建立的,而如今社会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为了更好的服务于公众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就要迫使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体制尽快做出及时调整,做出创新改革。关键词:基本特征 弊病 改革基本方向 创新
当今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因此与为计划经济体系建立的传统公共事业管理体制存在许多矛盾。这就需要对传统公共事业管理加以及时改革以适应发展加以创新以引领发展。
我国传统的公共事业管理体制的基本特征:企事一体化,党政不分,政事不分,政企不分,企事不分,从而造成了公共事业机构行政化的管理模式。
传统模式存在的问题:
1、公共事业组织行政化。熟人社会。官僚治理结构,即企业内部实行行政官僚式的等级制度,行政化。独特的管理与激励机制。如经常运用意识形态方面的活动及发动生产竞赛等精神、心里的激励手段来促进和提高生产能力。内部提供各种社会服务于福利。2.体制僵化忽视市场的作用。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人们认为科学、教育、文化、体育和卫生都属于“事业”应由政府举办、由政府养活,其职工为国家干部属于上层建筑领域非经济基础部分非生产活动,不创造经济价值。其提供的服务和产品具有公益性和福利性不能实现产品化和市场化。3.运行机制效率低下。由于上述两种问题的存在公共事业单位内部缺少激励机制、竞争机制、约束和风险机制等。存在人浮与事的现象。资源利用率低不计成本不讲效益现象普遍存在。4.法制不健全。立法上,缺乏公共事业组织单位法。对多样化的公共事业组织单位采取“一法统揽”的做法。再者当前的公共事业管理法规的立法层次较低、权威性不足、约束力不强。5.财务管理不严,资金浪费。财务监管是公共事业监督中的薄弱环节,由于缺乏对公共事业单位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科学有效的评价指标和体系,导致了财务浪费、财务管理的违规与腐败。公共事业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方向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与此相适应,公共事业管理体制也开始着手进行改革。20多年来,公共事业管理体制改革主要围绕着机构和职能调整来进行。但由于非经济领域的管理体制改革相对滞后于经济领域的体制改革,事业单位的管理体制改革也一直被排除在经济体制改革之外,改革进程缓慢,造成了机构重叠、人员膨胀、政事不分、职责管理僵化、缺乏活力、机构失调、效率低下等问题。制约了公共事业的发展和公共需要的满足。
公共事业改革的浪潮已是是不可挡,并日渐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要对当前的公共事业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必须实现管理模式的转变,即从以往的政府控制转变为社会选择。政府控制模式是适应计划经济体制需要而建立的管理公共事业领域的一种模式。而所谓社会选择,就是事业组织对社会的集体需求做出及时的反应,社会通过自己内在的机制为社会成员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在此模式中政府不再是主管部门,行政部门与事业组织地位平等。是一种自愿与公平的关系。社会选择是更加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管理方式。尽管在我国当前事业管理的模式中,社会选择还远远没有得到实现,但是其力量已经通过各种不同方式渗透到传统的事业管理,这是一种客观的发展规律。
我国社会正在经历一个渐进的改革过程。在这种大的改革背景下,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体制的改革也注定是一个渐变的改革过程。社会选择是对一种事业管理体制模式的总体描述,因此它的实现不是某项特定政策的转变,而是整个管理体制的渐变。在这一渐变过程中有两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决定着这种渐变的成败:一是政府的行为方式,政府的行为方式决定了事业组织的生成模式,即政府控制亦或社会选择。二是事业组织能力的改善。政府可以采取直接与间接两种方式管理事业组织。事业组织的生成模式不仅同政府的直接或间接的行为方式有关,而且与政府的行为目标相关。社会选择的模式不仅要求政府对事业组织采取的管理方式,而且要求政府追求的是全体公民的总福利最大化。
政府控制和社会选择是相辅相成的。从政府角度来看,事业组织应该首先增强能力,完善自身的体制建设,然后才能谈到独立性问题。从事业组织角度来看,政府部门应该放弃对社会资源的高度垄断,调整自身的行为方式,事业组织才有可能得到更好的发展。这两方面的矛盾与冲突的解决依靠社会管理制度的重大创新。因为从政府控制到社会选择本身就是一种体制的变迁。
综上所述,我国的公共事业管理体制也应抓住有利时机,要根据我国国情,积极创新,勇于发现问题,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公共事业管理体制新途径,才有利于确保国家公共事业的健康发展,更好地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公共需要。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体制创新所面临的疑难问题 1.缺乏明确的改革目标和路径。由于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体制的创新属于开拓性的事业且无现成的经验可资借鉴,因此,在改革初期的探索阶段,基本上采取了大胆进行实验性改革的方针,并没有提出一个明确的目标模式。由于改革模式不够明确,无法科学界定、合理划分和重新调整政事双方的权责关系,因此很难做到周密策划、有计划、有步骤的简政放权。而公共事业组织自主进行的改革,既不能触动传统事业的根基,也不能解决发展中的问题,更没有实现政事分离、反而还更加混淆了各种不同性质社会组织之间的职能界限,造成了体制混乱和体制冲突。
2.缺乏改革的整体配套条件。由于事业单位的体制改革在前期是分头并进、各自为政的,所以不仅各类事业单位的改革进展不同,而且也未能与其他方面的改革相互配合。而公共事业管理体制改革实际上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其面临一系列的难题,需要各方的配合解决。尤其是资金来源与人员分流问题,更不是仅仅单个部门独立所能够处理好的。不解决这些问题,事业单位管理体制的改革就难以继续推进。公共事业管理体制创新策略分析
1.积极向非政府学习借鉴科学的管理方法 进行公共事业管理体制的创新,离不开其具体管理方法的创新和优化。要从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管理的实践中学习,新的管理方法,如目标管理方法、市场检测法、环境扫描与基准比较技术、政府服务承诺制度、绩效评估方法等等。经过一番加工改造之后应用于政府行政部门和公共事业组织中。
信息化发展的新时代,必须要建立一套相应的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各部门之间的有效沟通,保证信息渠道的通畅、及时和高效。要实现以消费者主导,发挥公共事业组织在横向和纵向两个联合中的作用。2.不断丰富管理手段
传统的公共事业管理手段对于准公共事务大部分采用行政型命令的直接管理手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种直接管理的手段不利于分权,不利于发挥其他系统的作用,横向沟通困难等缺点日益显露出来。因此,这种管理方式必须进行改进、创新,更多的采取间接管理的手段。对于公共事业的管理可以运用经济、法律规范的间接手段,同时发挥情感教育管理手段在组织管理的作用。在组织中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和规范体系,加强道德约束机制,发挥主体的能动性,努力创造良好的管理环境,运用各种管理手段对公共事业组织进行综合的治理。3.努力培养高素质的管理人才 由于公共事业组织涉及到科、教、文、卫、体等各个领域的方方面面,对于公共事业管理体制人才的培养,要求公务员具有过硬的政治品德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培养知识复合型、技能复合型人才。尤其是网络经济的到来,更要求公共事业组织的管理人员除了其他的专业知识外,还要具备一定的网络和计算机操作能力,熟悉现行的各种法律法规政策,从而对公共事业组织进行规范、科学的管理。
[1]马骏,郭巍青.公共管理:新的研究方向[J].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01).[2]乔占军.公共服务型政府——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新范式[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2).[3]朱仁显.公共事业管理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7.王名等.中国社团改革[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76.百度文库
第四篇:公共事业
一、名词解释
1.公共事业:就是以满足社会公共需求为基本目标、直接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提高创造条件或提供服务、不以营利为目的社会活动。
特点:第一,公共性
P.4 第二,公益性 第三,非营利性 第四,服务性
2.公共事业管理:就是政府对公共组织进行规范,同时为促进其发展以满足社会公共需求,所进行的规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的活动。
3.非政府组织: 主要从事社会公益性活动,实行非强制性、非等级和非利润取向的网络型体制。
4.事业单位:是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
特征:第一,事业单位的性质是社会公益性组织。
第二,事业单位的举办主体是国家机关或其他国有机构。
第三,事业单位的经费来源是国有资产。
第四,事业单位的组织目的是从事社会根本服务。
第五,事业单位的活动领域主要是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5,社会团体:是指中国公民自愿组成,为实现会员共同意愿,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
特征:第一,非政府性
第二,自愿性
第三,共同性
第四,非营利性
第五,自我约束性
6,民办非企业单位:是指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力量以及公民个人利用非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活动的社会组织。
主要包括:民办的大学、医院、科学研究院、体育俱乐部、福利院、职业培训学校、法律援助中心和艺术表演团体。
7.基金会:利用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捐赠的财产,以从事公益为目的,按照《基金会管理条例》的规定成立的非营利性法人。
特征:第一,基金会存在的依据是基金,而不是组织或个人,这是与其他非政府组织最显著的不同,据此也有人称基金会是“财产结社”
第二,基金会基金的来源是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捐赠,捐赠就意味着是自愿的、不图回报的
第三,基金会成立的目的是从事公益事业。8.公共支出:一般是指政府为完成其职能、取得所需商品和劳务而进行多种活动的财产资金的支付。就其本质而言,公共支出反映了政府的政策选择,是政府职能的成本。
9.公共事业管理社会化:由政府以外的其他社会主体包括各种民间组织参与公共事业管理、参与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方法
10.公共事业管理的市场化: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其中主要是竞争机制,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方法。
二、1.公共物品 特征:消费上,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效用上,不可分割性 特点:第一,公共物品一般包括有形物品、无形物品,还有公共服务,比如灯塔、国防、法律、制度、教育、医疗等
第二,公共物品中有许多规模巨大,投资回收缓慢,甚至难以收回,比如地铁、高速公路等
第三,公共物品可能不是最终消费品,而只是中间必需品,比如天气预报、电信卫星接转站等
分类:公共物品消费上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具体表现形式是不一样的,可以将公共物品划分为纯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2.公共组织主要类型:政府(狭义)、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
和基金会。(出政府外其他四种也成为非政府公共组织)3.公共组织提供公共物品的必然性?P.7 公共物品消费上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或者不完全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征,“使得对公共物品的消费进行收费是不可能,因而私人提供者就没有提供这种物品的积极性”。
公共物品在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即新增加的消费者的边际成本为零,收费定价的主要依据是边际成本,那么对新增加的消费者就应该免费,而由于无法区分新增加者,实际上很可能导致私人部门提供公共物品后无法得到补偿。
尽管在公共组织不介入的情况下,公共物品的提供也不会为零,但肯定会出现供给不足或供给不均衡。
供给公共物品的任务责无旁贷地落到了公共组织的身上 4.公共事业管理区别于企业管理?
a)管理目标不同。公共事业管理目标:社会效益
企业管理:经济效益
b)管理权力的来源不同。公共事业管理:公共权力
企业管理:生产资料所有权 c)管理手段不同。公共事业管理:法律、规制、政策
企业管理:公平竞争
d)管理结果的衡量标准不同。公共事业管理:不易确定
企业管理:量化指标
5.公共事业管理区别于行政管理?
a)管理主体不同。
行政管理:政府机关
公共事业管理:政府、事业单位、社团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等公共组织
b)管理对象不同。
行政管理:所有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事务
公共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以及一部分经济事务 c)管理方法不同。行政管理:行政方式和法律方式
公共事业管理:以国家相关的政策和法律为依据,在运行行政的、法律的、经济的传统管理方法的同时,更多地使用社会化的方法
d)管理主体的财政地位不同。
行政管理各部门以及作为行政系统和事业系统的一部分的事业单位,经费依赖于国家财政。
公共事业管理主体中的非政府组织,在经济上实行独立核算、自收自支、自负盈亏,它们也通过有偿服务的收费维持正常运转,在经济上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6.市场失灵具体表现?
a)市场无法幼小的提供公共物品
b)市场自己无法纠正经济活动的负外部性 c)市场无法消除垄断
d)市场自身无法维持经济发展的稳定性 e)市场机制会导致收入分配不公
7.政府管理的优势?
a)政府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 b)保持社会经济的稳定增长 c)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d)调节收入分配
8.政府管理的局限?
(一)公共政策失效
(二)政府组织存在低效率(三)存在寻租及腐败
9.与非政府组织相近的几个概念:非营利性组织、第三部门、公民社会、志愿者组织、草根组织、中介组织P.29.30 10.非政府组织的特征?
(一)非政府性。非政府性指组织独立于政府,它既不是政府机构的一部分,也不由政府主导。
(二)非营利性。非政府组织不以营利为目的,其主要活动是公益性的。(三)志愿性。非政府组织一般都是在自愿的基础上组成的。
(四)公益性或互益性。非政府组织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为了维护社会公益、服务于社会的,也称为公益组织或公共利益组织;另一类是为了维护组织内部成员的利益、服务于内部成员的,也称为互益组织或相互利益组织。而不论哪一种组织都不是为了个人的私立,这也是一个显著的特征。
(五)组织性。组织性是指非政府组织总是具有规范的组织形式。11.中国非正政府组织的特点和问题。P38.39.40(一)独立性差(二)公信力不足
(三)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发展不平衡(四)法制和监管机制不健全(五)能力不足
12.如何促进中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P41.42.43(一)明确政府职能边界,规范与非政府组织的关系。要解决非政府组织行政化和独立性差的问题,首先要解决政府越位的问题。
(二)加强非政府组织的公信力建设。建设非政府组织公信力,首先要明晰产权。其次,还要倡导制定非政府组织的道德伦理守则,逐步建立中国非政府组织的信用文化。
(三)健全政策法规,加强监管力度。国家应根据现阶段非政府组织的实际情况,借鉴国外有益的经验,逐步制定和完善相互配套的非政府组织的法律、法规和规章。
(四)加强非政府组织的能力建设。提高非政府组织的活动能力、组织和管理能力、资金筹措和运作能力等,是中国非政府组织在能力建设上面临的紧迫任务。
13.中国事业单位管理体制的特征及弊端? 特征
(一)非经济性。事业单位活动被排斥在经济活动之外(二)国有化。国家是举办事业单位的唯一主体
(三)行政化。政府直接举办各项事业,同时由国家财政提供各项事业的经费
弊端
1.非经济性的事业单位脱离社会经济发展轨道
2.国家“包办”事业加重了财政负担,降低了事业投入的使用效率 3.事业单位的行政化使事业单位成为政府的附属物 14.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内容?P.59.60 按照政事分开、事企分开和管办分离的原则,对现有事业单位分三类进行改革。主要承担行政职能的,逐步转为行政机构或将行政职能划归行政机构;主要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逐步转为企业;主要从事公益服务的,强化公益属性,整合资源,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强政府监管。推进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和人事制度,完善相关财政政策。
15.社团分类:学术性社会团体、行业性社会团体、专业性社会团体、联合性社会团体P65.66 不同分类标准又有哪些形式?
按照社会团体的社会职能不同,政治性团体、经济性团体、社会性的团体 按照社团的组织形式不同,协会、研究会、联合会、联谊会、促进会、商会等 按照社会团体的宗旨和活动内容不同,为谋取自身合法权益的切身利益组织,为谋求社会共同利益和福利事业的社会福利团体,基于成员的共同爱好、意向和共同愿望的志同道合团体等
另外,根据社团民间性程度,官办、半管办和民办的社会团体 16.社会团体管理体制?
1)统一登记 2)双重负责 3)分级管理
17.我国管理部门对基金会的分类?
公募基金会即西方所谓的公共筹款型基金会 非公募基金会,不得向社会公众公开募集,主要靠接受特定对象的捐赠资金及资金的增值从事公益事业 18.基金会的管理体制?
政府对基金会的管理体制:实行统一登记、双重负责、分级管理的体制。对公募基金会和非公募基金会规定了不同的设立条件和管理措施。
第一,登记管理,《条例》对公募基金会实行分级登记管理的原则,对非公募基金会实行属地登记的原则
第二,设立标准,《条例》对两者设立了不同的设立标准。800万、400万、200万(详见P75)
第三,公益支出管理,《条例》规定了两者不同的公益事业支出比例。70%、8% 19.公共事业管理责任机制?核心是监督和制约 低层次的公共事业责任机制体现为避免违规,避免不当行为和账目的完善管理 高层次的公共事业责任机制体现为资源的有效利用以实现所追求的目标
公共事业管理责任机制即指通过什么途径和方法使得公共事业管理主体真正承担起应该承担的责任 20发达国家的责任机制
英国:行政监督模式,以监督专员或慈善委员会为监督主体,特点,主动性和行政规制
美国:非管制模式,胡萝卜政策,如税收优惠,赋予特权;大棒政策,如特权的剥夺和司法调查 21.发达国家监督机制框架 主体:主体多元化,各部门
专门机构,慈善委员会 规制:
政府规制 注册登记制度
对公共事业组织的财政政策
对公共事业组织的财务规制
a)盈余分配约束 b)支出比例规定
c)行政开支比重规制 d)账目公开规制
对公共事业组织投资规制
a)严格区分贸易和投资 b)董事会负责制
c)专业咨询和投资经理制
d)应遵循安全和道德投资两个基本原则
e)投资类型的限制:商品买卖和艺术品购置
投机行为和期货贷款
房地产投资
公共事业组织的不平等竞争的规则 发展趋势
1)政府对公共事业管理组织的管理的强化 2)多元监督体系的建立和强化 3)公共事业组织自律机制的强化 4)公共责任层次由低到高的重点转移
22.我国公共事业组织监督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应措施
第一,社会腐败对公益机关的侵蚀
第二,道德滑坡,公共事业组织所面临的道德危机
第三,薄弱的社会监督
第四,组织缺位,监督主体多元化与激励不足
第五,角色冲突,监督主体的身份障碍
第六,双重俘获,监督瘫痪的必然结果
第七,市场约束的软化,限制竞争的产品 措施,a)完善我国公共事业组织的组织方法。制定专门的公共事业组织法,对公共事业组织行为的试题内容进行系统规范,增强法律的操作性和针对性。
b)减少公共事业组织登记限制,简化登记程序。我国应出台优惠措施鼓励非政府组织的成立并放宽各种非政府组织的进入公共服务领域的限制,在公共服务领域内形成竞争机制机制 c)加强公共事业组织的日常监督
确立公共事业组织章程的最低需求
增强年检的可操作性
加强公共事业管理组织的财务监督
对公共事业组织财政优惠的制度化
d)明确界定政府监督主体,加强监督力度。关键是要努力实现监督者与被监督者的双重身份的剥离
e)营造竞争环境,促使公共事业组织运作透明化。重点是要实现公共事业组织主体的多元化和科学化的评价机制
f)建立公共事业组织行业监督,完善自律机制。行政监督只要是通过公共事业组织在系统内部建立监督约束机制
23.公共事业管理传统方法有哪些?P288.289.290 行政管理方法、法律管理方法、经济管理方法 24.对传统管理方法的评价?(一)三种方法都是有效的。
行政管理方法是最基本的管理方法,也是政府行使职能的基本途径
法律的管理方法是管理现代化的基本要求
经济的管理方法是最人性化的,所以也是适用最广、收益最直接的管理方法
(二)三种方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
行政管理方法的局限性主要在,行政管理讲求的层次节制、按部就班、繁文缛节往往会导致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教条主义,结果是严重影响工作的效率
法律管理方法,缺少灵活性和弹性,也不利于管理系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对思想认识问题的解决也显得无能为力
经济管理方法,不可避免的产生一定的盲目性和自发性,而容易导致人们的思修意识的狭隘性。
(三)三种方法一般会综合使用 25.社会化和市场化的主要形式是民营化
26.社会化和市场化的基本形式:委托、代替、撤资 27.社会化和市场化方法的优势 及局限
1)可以降低公共服务成本 2)可以提高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3)可以增加公众选择的机会
4)可以吸收民间资本,整合国家资源 局限关于规避公共责任的问题
关于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
关于民营化引发贪污腐败的问题
关于民营化引发的公平性问题
关于民营化可能引发的社会不稳定问题 民营化可能引发的管理危机
28.非公共支出的来源有哪些?
来源于公共事业管理费用中公共支出以外的资金投入。这一资金主要是由非政府组织收入及承担公共事业产品生产的企业资金构成的。从事于公共事业产品生产和提供的非政府组织的资金来源于其收入:溢余、社会捐赠、政府拨款 29.公共支出和非公共支出的管理原则
公共支出的管理原则:公平原则、效益原则、稳定原则 非公共支出的管理原则:遵循非营利原则、遵循安全原则 30.项目融资的方法有哪些?
BOT建设-经营-转让(BOOT建设-拥有-经营-转让 BOO建设-拥有-经营)TOT转让-运营-转让
PPP公共部门和私人企业合作模式
第五篇:发展改革
发展改革信息
(第4期)
定州市发展改革局2014年3月25日
党的事业无止境“赶考”无穷期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为扎实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3月25日下午,在发改局会议室开展了‚书记一堂课‛活动。党委书记、局长王永军给局机关全体干部职工上了一堂主题为‚党的事业无止境,‘赶考’无穷期‛的党课,分三部分进行了授课,深受广大干部职工的欢迎。
一、认真学习,认清形势。首先对‚赶考‛一词的背景进行了阐述,然后深入分析了总书记当前提出‚‘赶考’远未结束‛的深层含义。一是执政为民的表现,要以人民满意不满意、拥护不拥护、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评判‚考生‛成绩的标准来做好‚赶考‛的准备;二是对全体党员干部的警示。警醒广大党员干部要随时不忘给自己照
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是要有些‚辣味‛,让每个党员都能红红脸、出出汗。
二、摆正位置,明确方向。结合自身学习感受,要求广大干部职工要用新知识指导实际工作,在工作中要常接地气多充电,确保底气足;要始终聚焦作风建设,确保身子正;要让群众看到新希望,确保心为民;要善始善终善作善成,确保‚考试‛优。
三、抓住机遇,履职尽责。要求全体干部职工要搞好沟通协调,确保项目早立项、早落地、早建设、早投产;搞好审批服务,加强窗口建设,优化办理流程,强化项目管理,提高服务水平,坚决落实‚一章制、一费制、一站式‛服务,采取多种手段、多项措施对企业和项目分类进行策划包装,加强同国家发改委、省发改委的联系沟通,争取更多的项目列入省管重点项目盘子。
最后,王局长强调,局机关领导干部职工,要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充分做好‚赶考‛的准备,把党正在接受的和将要经受的各种‚考试‛考好,为实现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的目标增砖添瓦。
报:市委书记、市长、副书记、常务副市长、主管副市长、活动办、市委办、政府办
发:局长、副局长
(共印15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