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中高效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若干误区及对策

时间:2019-05-14 22:12: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构建高中高效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若干误区及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构建高中高效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若干误区及对策》。

第一篇:构建高中高效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若干误区及对策

构建高中高效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若干误区及对策

赣榆县第一中学 游爱玲

摘要: 新课程理论认为“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自然成为这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 但是,理论是抽象的,新课程的理念只有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才能得以充分体现。由于课堂教学实践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加之新课程理念的抽象性,一些教师对新课程标准内涵的理解和把握的层面不同,教学实践中出现了一些值得警惕的新误区。关键词: 新课程理念 片面理解 误区及对策

新课程理论认为“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自然成为这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 因此,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活力,教师由教学的“独奏者”过渡到“伴奏者”,让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愉快地学习成为当今教育的必然趋势。但是,理论是抽象的,新课程的理念只有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才能得以充分体现。由于课堂教学实践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加之新课程理念的抽象性,一些教师对新课程标准内涵的理解和把握的层面不同,教学实践中出现了一些值得警惕的新误区。以下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听课交流活动,结合市教研室推出“‘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教学模式对发现的新误区进行一些思索:

一、问题不明确导致思考盲目性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为学生留有足够的探索的空间,以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可以通过 “看一看、想一想、议一议”等引导学生进行探索与交流,在课堂教学中,应该给学生留出更多的时间与空间进行思考。“‘六模块’建构式课堂”中的模块一就是自学1 质疑模块, “自学质疑”有助于激发学生潜能和内驱力,促进学生积极有效地学。但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有一部分教师并没有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只是一味地让学生看书、做练习,造成很多学生“想学什么就学什么”、“想怎么学就怎么学”、“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学生学到哪儿算哪儿”、“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也有一部分教师给学生规定好了学习的内容,造成学生只是机械地模仿书上的例题完成书后的习题,而不知道挖掘例题的功能,更不用说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了;还有部分教师提出的问题太笼统,学生不知怎样把问题带到学习中,造成自学的盲目性。教师忘记或搁置了原定的教学目标,放弃了自己的价值引导、智慧启迪、思维点拨等职责,导致课堂低效或无效,学生的学习水平仍在原地徘徊。

因此教师在课堂中应设计、引导学生大胆提出一些具有挑战性的,能激发起学生认知上的矛盾和冲突的问题串,使问题具有思考的价值,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与空间,有助于学生进行思维活动,发展探索能力。

二、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在新课程理念提出后,市教研室推出“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教学模式,“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这一新的教学形式,便改变了占垄断地位的传统班级教学方式,成了绝大多数教师教学过程中常用的方法。新课堂中的交流是以生生之间为主,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是广泛的---不仅可以从教师处,还可以从同学中汲取知识,可以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在动手实践中相互合作、积极探索。2 但在实际教学中,合作学习过程中常出现以下问题影响合作学习的效率:

1、合作学习的内容没有探讨价值,小组合作前缺少让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

2、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优生唱独角戏,其它学生当配角。

3、忽视对学生合作技能的训练与培养,讲解的同学说出了答案,听的同学是一听就会,一做就忘,不能真正领会其他同学的本意。

4、时间控制不当,正当学生处于急烈的讨论时,老师为了赶进度,一声令下,合作学习嘎然而止。

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笔者建议在组织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如下几点:

1、精心设计讨论的问题

难度适中:教师设计的问题要让大多数学生经过一定努力就可以完成,讨论时有话可说、有话要说;问题不能太难,以致只有几个优生在发言,其他的学 生只充当听众和附和者。

要有梯度和层次:教师在设计讨论题时,要考虑到这些讨论题是否能够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动脑思考和主动探究知识。要尽可能多角度设问,设问梯度由易到难,由表及里,以便拓宽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同时也要考虑到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需要,充分发挥合作的功能。

2、把学生科学合理分组

教师应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将知识水平、能力、性格、气质不同的学生编为一组,小组的每个成员都有自我展现的机会,从而达到3 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互相帮助的目的,不同类型的学生之间也更容易形成竞赛氛围,这可以提高小组讨论的积极性,学习效率会提高许多。

小组成员要有明确的分工,为了保证每人都参与,每个小组要安排小组长,起组织、监督作用。

3、教给学生合作技巧

教给学生合作的技巧是提高合作有效性的前提.教师应教给学生要尊重对方,理解对方,善于倾听对方的意见;有不同意见,也要等对方说完,自己再补充或提出反对意见;碰到分歧或困难,要心平气和,学会反思,小组内先达成共识,无法达成共识的可在集体汇报时阐述,负责记录的同学将小组成员的不同意见分条加以记录.4、适当的指导,积极参与合作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不但要进行适当的指导,积极地参与合作,增加师生的交流。更重要的是教师要用激励性的语言激发学生积极探索的欲望。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当学生在活动中出现问题或困难时,当学生在思维受阻时,教师要及时给以适时的点拨和帮助以明确活动的目标,并且要争取与更多的学生交流的机会,激励学生的参与和学习热情。

三、课堂过于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参与是新课程实施的核心。但在平时听课中发现:有的老师上课该讲的不敢讲,本来老师一句话就可以点明的问题,非要让学生绕几个圈自己讲,学生到黑板展示后,只是简单地看对错,或就题论题,不会引导学生归纳、反4 思,没有挖掘习题的功能;提问学生,还没等学生思考,就开始“点拨”,不能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时间与空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或有交流与讨论,但不能抓住问题的关键,有形式,而无实质,这样的课堂必定是低效的。对于数学这门学科,有些问题如果该讲的不讲,那么学生就连基本知识点都无法理解,还怎么去发现和解决问题?如果让学生去一味的自主发现问题,我觉得这就陷入了另外一种误区。

在课改的同时,我们要注意对传统教育的继承和发展。我们切不可因为传统教学中存在着教师讲得过多的弊病,就全盘否定。‘六模块’建构式课堂”也是要有精讲点拔的。课堂上是不是讲,并不能体现教学观念先进与落后,真正的问题在于讲什么、怎样讲。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课堂教学应该是教师起主导作用,适时、关键起到提纲挈领、画龙点睛的作用,积极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参与、自主思考,发挥其主体的作用。教师要学会驾驭课堂,真正放得开,收得起,做到游刃有余。讲解问题要遵循一个原则: 学生能自己能完成的问题或小组讨论能解决的问题尽量放手让学生去做,学生在互动交流时,要讲清我是怎么做的,我为什么这样做;小组合作不能完成的问题,由师生共同解决,教师一定要有自己高观点的点评。

四、刻意强调学生的独到见解,而忽视价值评价

课堂上,教师过分提倡解题方法的多样性,致使很多同学过于想表达自己的见解。事实上,有的方法巧妙,视角独特,而有的却是牵强附会;过分重视貌似热烈的问题讨论,结果一堂课下来,学生各执一词,莫衷一是。笔者就在教学中遇到有些同学在课堂上只顾着想自己的思路,而不能虚心接受别人的解题通法,致使很多问题的通法通5 解得不到充分锻炼。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个人见解,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很重要。但由于学生认识的局限性,会不可避免地出现各种问题,教师应当适时的进行价值评价,正确处理学生多元体验和多元理解、独特认识与共性认识、多元文化与普遍价值的关系。

六、板书让位于多媒体

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指出“恰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作为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已逐渐成为目前教学技术手段的主流之一。多媒体教学生动、形象、感染力强,易于激发学生的兴趣,确实为课堂“增色”不少,但也出现了课堂教学盲目追求电教而不用板书的怪现象,出现了只重视多媒体形式,而轻视其教学实效,只重视学生情绪的积极反映,轻视了学生能力的形成。有的课件不过是课本知识的搬家,只起到小黑板的作用;有的课堂干脆成了“放电影”,教师成了放映员,学生成了地地道道的观众;有的教师把界面搞得五彩缤纷,以为这样就可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常常被鲜艳的彩色所吸引,忘记了听老师讲课,忽略了课堂教学中应掌握的知识;有的教师为了展示自己精心制作的课件,忽略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自主探究;有的教师因为有了多媒体,黑板干脆成了“白板”,一节课下来,黑板上除了课题没有其它任何字迹,教师跟着电脑走,而不是跟着学生的思维走,何谈课堂上师生互动,彰现个性?应该认识到多媒体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之一,板书的示范作用是不可缺少的。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误区还有很多,这里不再一一举例。认真分析,其实这些都是对课改理念的片面理解造成的。由于理解不深入,在实际操作中只模仿到了它的形式。只有深刻领会新课程的精神实质,加强教改实践获活动,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才不致步入误区。如何更好在教育实践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把“带着知识走向学生” 的课堂变为“带着学生走向知识”的课堂,打造出务实高效、符合校情的“建构式生态课堂”是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和努力的方向。正如叶澜教授说“应该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何谓更好?应该没有绝对的标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参考文献

[1]马晓玉.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J].科技风, 2007,(6)[3]李云鹏.新课改下如何进行高中数学教学[J].考试周刊,2007,(30)

第二篇:构建高效数学课堂教学工作总结

构建数学高效课堂教学工作总结

下面我结合一年来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调整角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以前,老师在课堂上的地位是非常权威的。学生是聆听者,是教师的配合者,是教师教学思路的体现和实践者。教师怎样讲学生就怎样听。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稍有背离老师的思路和想法,老师就想方设法拉过来。根本谈不上创新能力的培养,更谈不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新的数学课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合作者与引导者,是平等中的首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里的学习,是师生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接触。”这句话道出了教学的真谛。师生间只有建立了民主、和谐、平等的关系,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才能达到和谐统一,教育才能发挥作用。因此,我努力以自己对学生的良好情感引发学生积极情感的共鸣,形成情感交融的氛围,真正把学生当成自己的朋友。在平时的数学课堂中,我经常用“老师有个想法,可以说说吗?”、“我有个建议,不知可不可以说?”、“有的同学没有听明白,谁愿意再说一遍?”……这样的语言平等地与学生进行交流,收到了良好效果。

二、面向全体,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

面向全体,就是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怀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得到新的提高。在具体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分层教学,分类指导。

三、重视课堂评价,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

新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的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纯洁得像一张白纸,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老师的地位是崇高的,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他们的情绪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在课堂上,不论学生的回答让我满意与否,我都会根据实际需要给学生以评价,如:一句肯定的话,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鼓励的目光,一个赞扬的手势等等,都会给学生积极的影响。同时,表扬也是多角度的,如:回答问题棒的,小组合作好的,动手能力强的……这样不仅对受表扬者是一种促进,更是教师与学生心灵的沟通。除此之外,我还注重引导学生对其他同学进行评价,使学生不单注重教师的评价,同时还注重了学习伙伴的评价,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之,如何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促进学生的发展,让所有学生学习到自己必需的数学,让数学课堂焕发出无限生机与活力,是一个永恒的课题。我愿和教育界的同仁共同努力,携手创造数学课堂的新境界。

第三篇:浅论课堂教学几种误区及对策

浅论课堂教学几种误区及对策

内容提要

新课程实施以来,我县教师的教学理念有了较大的转变,教学方式也发生了可喜的变化,课堂教学焕发出新的活力。然而,由于部分教师缺乏自主学习和实践创新意识,加之基层学校课改培训针对性不是很强,培训的力度不够等原因,致使个别教师不能准确领会课改精神,片面理解课改理念,在课堂教学中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本文以语文教学为研究对象,将在深入基层、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客观总结我县课堂教学的常见误区,并针对误区提出自己的教学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 课堂教学 误区 对策

一、问题的提出

新课程改革在我县实施已近四年,综观实施情况,喜忧参半。喜的是多数学校和教师积极响应课改,教育教学中注重了“两个发展”(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和“四个改变”(教学方式、教研方式、学习方式、评价方式的改变),为推进素质教育进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忧的是仍有一些教师甚至基层学校部分管理人员缺乏理性思考,对课改精神领会不深,对课改理念理解片面,在课堂教学中往往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陷入了新的教学的误区。这些误区影响了教学效果,使部分教师和有些学校管理人员对新课程改革产生怀疑,甚至完全抛弃课改,重新回到传统教学模式。为了尽早消除误区,使全体教育工作者对新课改充满信心,使我县新课程步入良性运转轨道,我和几个同仁做大量的调研和探讨,试图找准这些误区产生根源,消除这些误区给教学带来的消极影响。本文以语文教学为研究对象,谈几点不成熟的看法,望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二、研究方法

我县新课程改革试点第二年,一些课改新问题就开始引起少数有识之士注意,与此同时,我县也开始组织力量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探索。根据教育局统一部署,笔者与其他四位同志组成专门小组主要负责语文教学中存在问题的研究。在历时一年多的研究中,只要采取如下方法:一是深入基层调研(采用听课、评课、讨论、交流、总结等形式)获取尽量获取一手真实资料;二是小组成员分别结对子联系一所学校,参加学校教学研究活动,参加各级课改成果展示活动,参与指导教学对比实验,积累资料和经验;三是小组成员定期集中,对资料分析归纳;四是利用互联网搜集相关信息、借鉴先进经验;五是坚持业务自修,钻研新的教学理论,提高自身理论修养,提高研究的科技含量。通过研究,基本明确了目前我县课堂教学(主要是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误区原因及危害,并尽可能寻找有效的解决方法。三、六大误区及其解决对策

误区一:用“名著导读”取代阅读实践

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标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在阅读中增强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吸取中外文化精髓,继承发扬优秀传统文化。正因如此,新教材针对性地设置了“名著导读”这一模块,目的在于教师指导阅读方法,让学生喜爱名著,走进名著,养成爱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的好习惯。然而,令人惋惜的是,很多教师(尤其是农村学校的教师)由于对新课标认识不足,将“名著导读”的作用夸大、歪曲。教学中很少给学生提供自由阅读时间,临考前“临阵磨枪”,让学生通读“名著导读”,搜遍资料,“对症下药”地设计各类题型,并附参考答案,让学生理解识记。这种做法有时的确很奏效,但从学生长期发展来看,实则百害而无一利。没有大量的课外阅读,学生仅靠啃教材中的课文,断章取义地读“名著导读”中的片断,死记一些常见考题,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也只能是天方夜谭。

“课外的海明威”比“课内的海明威”更精彩,这是学生普遍的阅读心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这一心理,以“名著导读”为突破口,指导学生利用课内外时间自由阅读“课标”推荐的必读名著。为确保阅读时间和阅读质量,教师须有一个长远计划,做好周密安排。首先,每学期一开学,就应该引导学生通读“名著导读”,明确本期阅读任务。为保证阅读时间,教师可将原先晚自习做题讲题时间,变更为两节阅读课(我们山区中学均有晚自习),指导学生充分利用阅读课和节假日时间,涉猎中外名著。其次,动员学生充分利用各种资源,通过不同渠道,找到必读书目,自由阅读并做好读书笔记。这一步是农村学校语文教学的难点。由于条件不足,阅读资源相对匮乏,很多教师便望而却步,知难而退。孰不知挖掘阅读资源的方法多样,形式不一,其关键是如何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如:同一时间学生所读名著可不尽相同,可分组分批到学校图书室借阅,可向教师、亲朋、同学借读,可办读书卡光顾校外图书馆,也可在班级办“读书角”„„最后是成果展示。为检查学生的读书质量和阅读效果,可利用两三节课的时间,举办“读书沙龙”、“读书笔记展”、“心得交流会”、“读书辩论会”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读书的乐趣,在交流中互补提高。

“名著导读”只能对学生阅读名著起导向作用,它决不能同等于名著阅读,我们只有正确引导,鼓励学生接触“正版”,读整本书,将课外阅读付诸行动,学生的人文素养、审美情趣方能提高,优秀文化才能得以更好地传承发扬。

误区二:将“语文实践活动”简化为“作文训练”

“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为了让学生在活动中学语文,将语文学习渗透于生活之中,新教材创造性地设计了“语文综合性学习”,意在培养学生自主组织、合作探究、勇于创新精神。此类活动的开展,须有教师的精心计划、周密部署、正确引导和学生的广泛参与、主动合作方可取得成效。然而,在农村学校的许多教师却忽略了“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要性。他们怕麻烦,图省事,走形式,“语文综合性学习”走马观花,形同虚设,更有甚者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目标仅仅定位在作文练习上,这无疑是对新教材编写理念的一种歪曲和误解。

如何使“语文综合性学习”更好地培养学生创造性、主动性地学习?我认为应做到一下几点:

1、树立“大语文”理念,让语文学习与生活密切联系。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学习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之上,学生语文能力的高低也绝非是以文章写的好坏而论,而是融听、说、读、写为一体的综合能力的提高。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必须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的教育资源,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语文学习空间,增加语文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发现,在实践中学习提高。

2、发挥教师指导作用,统筹安排,周密计划,确保活动开展有序,富有成效。新教材到手后,教师应认真分析教材编排体系,领会编写意图,把握各单元主题,结合“综合实践学习”内容,合理安排教学进程。各单元“综合实践学习”要写成计划,重点活动,做到安排提前,准备充分,指导到位。

3、广泛参与,自主活动,让学生做真正的实践者。实践性学习是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大舞台,自始至终,学生都是活动的主角,因此,教师那种全权包办,化繁为简的做法实不足取。活动前,教师要积极动员学生广泛参与活动,鼓励学生尽力彰显个性。教师可根据学生语文水平高低均衡分组,确定组长,做好分工。活动中,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自己设计活动问题,自己搜集材料,自己安排活动程序,自选主持人,自我评价自我总结。整个活动教师只是一个参与者、指导者,而学生则在一次次“综合性学习”中,经历着一次次精神探险,体验着语文学习的收获和喜悦。

误区三:重教学形式,轻教学实效

新教材使用以来,多数教师都在着力改变单纯注重讲授的课堂教学方式,努力尝试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如:竞赛式、合作探究式、赏析式、感悟式等等,加之信息技术和远程教育资源的渗入,语文课堂可谓是“锦上添花”,但是,从学生反馈的信息看,实效性并不理想。据调查,在农村学校不少语文课堂经常会出现如此情景:语文课上“唱念做打”,五花八门;小组讨论时间不足,乱而无效;多媒体一统天下,黑板上一字没有;廉价表扬泛滥,激励方式单一„„.我虽不敢全然否定此种做法的不足,但是,单从语文教学而言,那种一节课下来,黑板上一个字也没有,只会打电脑,只用多媒体的教学方式,只能使汉字教学在无形中被弱化。而那些“你真棒”、“很好”、“你真了不起”等单一的赏识,无原则的表扬,也会成为学生成长中的“温柔杀手”①。

创建和谐课堂,引领学生成长,需要处理好形式和实效的关系。好的教学形式对学生学习语文的实效确有帮助,科学适宜的评价是学生健康和谐成长的催化剂。但在语文教学中,若一味地追求形式,必将冲淡实效。我们提倡讨论,但反对一分钟的无组织讨论;我们提倡实践,但反对在摄像机镜头下“表演”;我们提倡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但反对语文课堂的思路被鼠标所牵制;我们提倡激励赞赏,但反对虚假表扬、廉价赏识。教师只有准确把握学科特点,熟练掌握教材体系,因文制宜,合理施教,方能真正收到实效。

误区四:一味强调“技能”而忽略“基础”,新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一点在近几年各类命题中已得到了渗透。于是,许多教师就沉溺“题海”,在提高学生的解题技巧上煞费苦心。每次考试,总觉自己各个知识点都讲到讲透了,各类题型也练到位了,可学生的成绩总是事与愿违。究其原因,学生基础没打牢。翻看学生答卷,我们不难发现:诗词句默写了,可不是错字就是漏字;听说题答了,可用语不当,言不由衷;阅读做了,可意不及题,语不中的;作文写了,可标点滥用,字迹潦草,病句连篇,空洞无物。面对新课程新教材,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必须认识到:中小学是“基础教育阶段”,无论课程教材怎么改,打好基础是关键②。我们只有在教学中巧用“读一读,写一写”,让学生了解一定的语法修辞;引导学生品评佳篇美文,通读中外名著,做好读书笔记。最终让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积累沉淀,逐步提高,达到写好一手字,讲好普通话,理解准确深刻全面,习作文从字顺,情文并茂之目的。若学生最基础的知识都没弄懂,最基本的目标尚未完成,那么一切“锦上添花”只能是“空中楼阁”,“更上一层楼”的理想也只能化为不切实际的“泡沫改革”③。

误区五:语文课堂“重讲解轻朗读”

“好文自应琅琅读”,“教学千法读为本”。语文教学要抓语言,语言教学要抓语感,语感教学要抓朗读。著名特级教师余映潮说:“课堂上的朗读,小而言之,是培养语感、积累语言的极为重要的正确途径;大而言之,是教学改革和教师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培养文明的高素质人才不可或缺的教学手段。”初中语文学习,朗读理应成为语文课堂上悦耳动听、美妙迷人的乐章。笔者在教学实践与研究中,却发现了这乐章中的几个不和谐的音符。

初中的语文课堂较之小学,也许是随着教学任务的增加,也许是迫于中考的压力,教师们越来越重视“讲解”,学生们神采飞扬、声情并茂的朗读越来越少。没有熟读就开始讲解,没有熟读就开始提问,没有熟读就开始讨论,这些情况时有发生。所以,课堂上常常会有听而不闻、问而不答、启而不发的尴尬。

古人云:“授之以鱼,莫如授之以渔。”把文章的层次、中心、写作方法这些结论,或者说这几条“鱼”送给学生并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教学应重视提高他们的“捕鱼”能力。“文章的讲解是分析,朗读是综合;讲解是钻进文中,朗读是跃出纸外;讲解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给作品以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朗读更能使人感受。”(朱作仁教授语)与其多“讲”,不如让学生多朗读。我国历史上有无数名垂青史的大学者、大作家朗读感悟的事例,如扬雄“读千赋”,杜甫“破万卷”,白居易读到口舌生疮,蔡文姬靠诵读回忆父亲的文稿„„“读书百遍,而义自见”,“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的古训,都证明了读者自身朗读、体味的重要。语文学习要注重过程,靠朗读能够解决的问题,就无须长篇累牍地讲解。让学生在朗读中读出情味,读出意境,读出神韵,读出字里行间的情感起伏和深邃哲理,受到熏陶,获得启迪,享受乐趣,岂不更好?

误区六:过于强调“自主学习”,忽视教师正确引导

新课程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强调教师引导者、参与者的身份。却让有的老师一下走向另一个极端:

“自主”变成了“自由”:自主学习就是学生想学什么就学什么。一堂课教师都是按照自己的设想,让学生就若干问题去读读念念,说说讲讲,而自己只作为点名者、发问者、旁观者。老师们往往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学生提的问题有没有价值,这堂课上得有没有价值。

“主导”变成“袖手旁观”:自主学习应该把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学。教师的职责只是维持纪律,或者根据教材重难点抛出几个问题或几个观点,然后让学生自学、自练、背诵、记忆,教师讲得越少越好,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体现其主人翁地位。可是强调教师引导者、参与者的身份并不是意味着教师就只能袖手旁观。

上述观点其实是对自主学习本质的误解。自主学习指的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学习,而不是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如果忽视了教师的指导,课堂教学可能会处于一种无序状态。一方面,学生的知识、经验、能力的提升需要一个指导的过程;另一方面,学生的自觉性不是很高,自治能力较差,对自主学习的适应性不强。

所以,自主学习中教师的责任非常重大,教师要研究学生的资质、基础、接受能力等,并根据其特点和教学内容提出真正有启发性的问题,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能够进行发散性思维并能最终理解掌握教材重难点,既让学生百家争鸣,又能够殊途同归才行。

新课改,给了学生思维最活跃、最能展现自我独特个性的“阵地”,新课改,让课堂教学自由飞翔,而不再是戴着镣铐跳舞。但是,课程改革又是一个不断发展、永不停歇的过程。我们客观总结课堂教学中的得与失,有利于促进我县新课程改革进一步向纵深发展。当然,误区的消除了下文所述的六个方面之外,还应做到以下三点:一是各校建立由学科教研员、学科骨干教师及学科教师共同构成的团队,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研究解决问题的对策;二是积极推广新课程教研成果,增强课改意识,提高教师理论水平,培养一批热心课改,业务精良的教研骨干力量;三是改革现有优质示范课评价标准,采取科学、客观、公平的评价方法,引导新课程改革步入良性轨道。愿我们一道再研新课标,领会新理念,探究新教法,走出教学误区,在课改的浪潮中作一个勇于反思的实践者,并在实践中努力探索,在探索中保持理性,找回迷失的课堂。

参考文献

①樊俊《人教版初中语文新教材使用反思》,《中学语文教与学》2006年第8期,第16页。

②③《走向新课程:给教师的18条建议》,《三人行语文网》。

第四篇:高效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效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党岘中学

张恩辉

我校高效课堂的实施已经有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我们体验了高效课堂模式所发挥的教学功能,我们看到了课堂上学生大大方方的展示自己预习成果的精彩瞬间,也看到了学生之间激烈的对抗质疑等等,当然,我们在高效课堂教学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

一、质疑对抗多,任务完不成。(小组展示)

“小展示”由学习组长组织的展示,组员将学习成果在小组内进行展示汇报;“大展示”是小组在全班进行展示汇报,学生展示共性度高的问题,或者易错点、重点、难点、焦点等问题;小组成员人人参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尽可能提供展示的机会,满足个体需要,增强自信心,强化团队合作意识与集体意识;从展示的方式上来讲,体现出师生、生生的交往,可以是疑难求助、质疑对抗、文本批判、合作表演、小品表演等等多种形式的互动交流。学生的展示多了更多的质疑和对抗,往往会偏离教师所预设的答案,而这答案的讨论必然要花掉课堂上不少宝贵时间,这对如期完成教学任务造成了困难。对于这个问题,我觉得应该对学习的方法总结、规律探寻、学习的新发现、新思考、新感悟或新的成果展示等,这样就避免了展示不高效的情况,也真正体现出展示环节的必要性。并要求其他同学认真、不插嘴、不私下议论;要根据展示及师生补充点拨随时记录,做好即时性巩固及导学案整理。展示者展示完后,听展者如有疑问要及时提出自己的观点,其他同学可以进一步质疑对抗;质疑对抗要针对问题,避免不必要的争论;听展者主动质疑、补充要做到有抢有让、语言规范、简明扼要;进行对抗质疑时无需举手,可直接起立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进行第二次学情调查;适时引导点拨;及时评价各小组同学展示的情况,应对突如其来的问题。

二、课前不讨论,缺乏合作意识。(小组合作)

高效课堂模式的学习提倡学生之间的团结合作,互帮互助的集体式学习,不仅仅在课堂上,在课后也应该如此。但是,不少学生课外学习时间主要是个体学习,通过一个人的力量来完成导学案的学习,而不知道寻找集体的力量,不会的题就空下不写,待到上课时只等组长说答案,有些学生存在严重的懒惰心理,不愿动脑,不会思考,坐等别人的答案。这样不利于学生动脑思考,不利于学习问题的解决,也不利于养成学生合作团结的意识。对此,我们主要是采取学生组内学习的方式来完成,这对于基础好的小组来说效果比较明显,对于基础不好的小组而言,想通过讨论来完成学习任务的确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和实践。

三、回答问题只为加分。(小组展示)

课堂上,我们经常被学生精彩的演示、自信的展示和激烈的对抗质疑所吸引,为学生的惊人创造力而暗自高兴,但同时我们也发现部分学生回答问题只是为了加分,例如:我们班的商曦元、王朝帅两位同学,上课表象最为明显。由于班上采取了加分机制,只要上课自觉站起来发言就能给自己加分,且每周都有评比,积分多的发奖。也许是积分和奖品的诱惑,上课无论我怎么引导要学会谦让,要把机会留给别的同学一些,但他两个就是不让。这主要是学生对分数的认识和对学习的态度上出现了偏颇,孩子的出发点是很好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主要是利用课下与学生谈心,通过引导来加以改善。

四、精英学生发言机会多。(小组展示)

在教学中,为了课堂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总是那几个学习成绩好、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发言。尤其是让学生只要有不同的答案或有不同的见解,就可以站起来前说,为了节省时间不用组长点名,精英表现的更为突出,B、C层同学展示的机会也就大大减弱了,结果长此以往,其余的学生觉得反正我也抢不到机会发言,无所谓了,举起的小手渐渐的少了,有的学生因为学习基础差、性格内向,担心被同学嘲笑,而不愿发言展示,不愿表达。课堂上就只有几个精英学生包揽了课堂发言展示的机会。为避免精英展示,增强小组成员的参与度。为不同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满足个体需要,增强自信心,1、我主要采用层次性展示,比如在分工上,让组长根据本组学生的不同程度,展示的内容也不同,争取每人都有展示的机会。

2、课堂学习形式要灵活多样。一节课,既要有在全班个别发言的机会,也要有同桌讨论小组学习的机会。学生既可以面向全班学生展示自己的思维成果,也可以在小组学习讨论、互说互评的过程中,让每个学生都有课堂说话的机会,从而充分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和语言应用能力。

3、关爱学困生。可以说每所学校、每个班级都有学困生。学困生成绩差,会产生自卑心理,有的甚至过于严重,导致厌学。其实他们内心也渴望被重视、想发言,但又害怕出错被同学们笑话,内心十分矛盾。对这类学生,作为我们老师应倍加关爱他们,课下多与他们交流沟通。在生活上、学习上给予尽可能大的帮助和关心。让他们从内心消除与老师的隔阂,平时课堂上还要时刻想着给他们一些机会,及时表扬、鼓励,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上才看到他们热情的微笑脸,高举的小手。

第五篇: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途径探析

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途径探析

摘要: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初中数学高效的课堂教学,一直是教学工作者的基本追求和目标,也是教师开展有效课堂教学研究的意义所在。本文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认真分析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以及低效的原因,采取有效的措施,构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关键词:构建、高效课堂;教学途径

课堂教学作为师生活动的中心环节和基本的组织形式,是学生获取知识、锻炼能力和培养一定思想思维的的主要途径。在新课程的改革下,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也有必要做相应改革,有必要对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设计原则进行新的探讨,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转变学生传统被动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有效的时间和主动下,学会学习、学会应用。

1、课堂教学低效的因素

所谓高效的课堂教学途径是根据初中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以明确的年级课堂教学为改革重点,以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构建高效率的课堂结构,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然而,在现阶段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影响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因素诸多,主要有:

1.1、教师的教。在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重知识轻能力,重结论轻过程的传统方法是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难以使课堂教学高效。因此,数学教师要转变观念,在课堂教学中要力成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开展思维活动,注重分析、归纳问题的过程,多设计开拓性、创新性、发散性的数学问题,给学生更多的动手动脑、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机会。同时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注重教师情感投入,说话有亲和力,趣味性强,机智、幽默,使教师自身的愉悦的情感感染学生,让学生在良好的气氛下转化为内在的学习动机,从而自觉主动的获取知识,提高课堂效率。

1.2、学生的学。不难肯定的是学生自身对数学的兴趣是学习效率的主要因素,但是,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意志力等因素也是促进数学学习,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原因。由于每个学生存在学习的差异,各自的思维方式不同,因此,提高教学效果并不那么明显。但是,学生一旦体验到数学学习的成功,就会倍加信心;一旦明确了学习数学的目的性,就会克服困难,发奋学习。这些因素的作用,都会积极主动地去体验,持之以恒去探求,使数学学习能够创造性地完成数学学习任务。

1.3、教学内容的设计。在教学研究中发现,教学内容的形式化、严谨化、抽象化使学生感到厌倦。而具有趣味性、生活密切相关应用的教学内容,却使学生的吸引力加强。因此,教师要认真对待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环境的改变,以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高效的途径,使各方面得到优化。

2、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教学

初中阶段的学生是生理上发育迅速,心理成长中属于“断乳期”,每个年级的身心发展都有明显区别。而初中数学又有各自的特点和目标,因此,要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原则注重教学的不同重点。

2.1初一阶段

培养学生自主。初一学生刚从小学进入中学,习惯了教师的管,学习依赖性强,缺乏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因此,要以传统的传授知识为主,逐渐转变为以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模式,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指导学生主动学习,把学生被动的教学位置改变为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课堂教学,营造学生表达自己的数学思想的氛围,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促使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2.2初二阶段

鼓励学生自信。初二学生心理水平较提高,但发展不平衡,因此,从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出发,一方面教师注意本身的感情投入,努力优化教师的教学行为,以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力求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另一方面,设计使学生学习数学的有趣、生动、应用实用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情感和兴趣,最终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2.3初三阶段

引导学生自强。初三年级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大大增强,因此,要以问题的探究为主,创设开放式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学习知识的过程,通过例题的变式训练,创设数学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创造的欲望;精心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寻求“中间量”,经历知识迁移,让学生在数学王国里,标新立异,大胆创新,进而培养学生创新素质。

3、构建数学高效课堂的方法 通过对初中课堂教学低效的因素分析及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教学分析后,在具体教学中,结合教学实践,可通过以下途径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3.1、创设民主课堂,激发学生热情.教师应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要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学习,鼓励质疑问难,发表不同意见,使每位学生不用担心自己的意见被批评,而是坚信自己的观点受欢迎。只有这样,学生讨论起来才心无疑虑,才能互相启发,取长补短,不同层次的学生才能各有发展。在课堂上,教师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使学生学得主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3.2、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

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必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从而促进教师和学生互动,共同参与课堂活动。具体的教学有“问题式导学法”,基本操作是:“展标设疑——自主学习——探究拓展——教师指导——训练提升——达标应用”,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自学,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有针对性,学生可以凭着自己的能力解决大部分问题,解决不了的再由小组合作解决,创设思维的火花得到碰撞的情境,最后,通过教师的点拨,使知识水平提升。3.3、趣味的教学内容设计

教学内容的设计主要体现在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把握方式上,采用什么样的教学策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具有动态性、综合性、灵活性和创新性等特点,教师应根据课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师生的实际、学校的条件等因素,精心选择、设计适宜的教学策略,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只有教师在不断的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不断反思自己课堂教学行为,合理运用有效课堂教学的策略,才能真正提高和发展学生数学能力,才能真正培养出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才能真正走进新课程。

最后,构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但是,只要每个数学教师都积极投身于课堂教学的改革,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业务水平,精心设计堂课教学,想方设法让学生想学、乐学、爱学,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打造高效的课堂教学。参考文献:

[1]沙宝庚.构建高效课堂 实施有效教学——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途径[J].初中数学教与学.2012(16):26-27 [2]陈林.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的效益[J].数理化学习,2008(10).[3]杨祥明,甘庆军.新课程理念下重构有效数学课堂的探索与尝试[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理科专辑)[C].2006.

下载构建高中高效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若干误区及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构建高中高效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若干误区及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大全

    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下的数学教学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从......

    构建高效课堂教学反思

    构建高效课堂教学反思 敦化市红石学校 佘贤娥 高效课堂教学是指班级授课的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在教学中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

    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核心概念界定 (一)、对“高效课堂”的界定 “高效课堂”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而言的。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

    构建高效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构建高效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构建高效课堂教学心得体会1 今天教育局组织全县数学老师参加了国培计划第三阶段的送教下乡活动,对我们进行培训的是东莞教育局教研室教研员刘翥远......

    数学课堂教学中多媒体运用之误区

    数学课堂教学中多媒体运用之误区 武 保 (蒙城县漆园中心小学 邮箱wbksq.2007@163.com) 【摘要】多媒体技术广泛应用于小学数学课堂,的确给数学课堂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然......

    新课改数学教学的误区及对策

    新课改数学教学的误区及对策 张 吉 林 (甘肃省永昌县第五中学 甘肃 金昌 737200) 摘要:随着我国新课改工作的不断深入,逐渐出现了片面地依靠新教材,忽视通过“备学生”对教材的灵......

    构建自主高效优质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浅谈构建自主高效优质的初中数学课堂 ——湖北省荆门市东宝区仙居中学杨明文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数学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必须使学生形成......

    初中化学高效课堂教学的构建

    初中化学高效课堂教学的构建 荆门市掇刀区白石坡中学:陈迪友 胡稳山 摘要: 在实行课程改革今天,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尤为重要,其中蕴含的科学原理和方法值得我们不断探索,教无定法,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