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安全考核必须严格以责论处
安全考核必须严格以责论处
梁红武 彭希平(广东湛江电力工业局 湛江 524005)
安全生产是电力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健全的规章制度及其严格履行又是安全生产的基础。宣传教育、检查督促、奖惩考核都是落实规章制度的措施,其中奖惩考核是对规章制度落实情况进行评价、总结,是规章制度能否进一步落实的关键,考核作为关键一环的价值,就在于严格地以责论处。1 安全考核中存在的问题
在安全生产考核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1)有的单位发生了事故,领导者首先想到的是隐瞒不报。其原因是:一怕惹麻烦,怕上级领导或有关部门来“小题大做”,二怕发生事故后影响单位的荣誉;三怕上级考核、扣奖金。
(2)有的单位,明知事故无法隐瞒,在处理事故时避重就轻,既不组织事故调查、分析,又不落实事故责任,而是一拖再拖千方百计地推卸责任。
(3)有的领导面对事故,摆出一副三年早知道的姿态指责下属:“我再三要求你们注意安全,而你们就是不按我的要求办,你看这不是出事了”。
(4)有的领导面对事故,以“极高的”姿态包揽责任,向上级表示,这件事就扣我们几个领导的奖金吧„„(5)处理习惯性违章,甚至处理事故责任人的时候,不少人包括有的领导都会极富“同情心”,以“教育为主、下不为例”为由尽可能减轻处罚。2 考核必须以责论处方能奏效
无论是违章指挥,还是违章作业;无论是事故苗头,还是事故隐患;无论发生的是障碍,还是事故,都必须按“三不放过”的原则,以部门、单位,领导、职工应履行的安全职责对照履行的情况,明确其在有关安全事件中应承担的责任,按规定给予惩罚。只有严格以责论处,安全考核方能取得成效。2.1 严格以责论处必须分清责任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电力系统逐渐形成并实施了一种“安全立体防护”的管理模式。所谓“安全立体防护”就是把安全生产按职责划分为6个体系:决策体系、执行体系、服务体系、监督体系、控制体系、反馈体系。将安全生产的各项规章制度以责任制的方式分6个体系落实到部门单位领导、员工。只有各级人员都认真履行了自己的职责,安全立体防护才能发挥作用。如一个单位发生了人员伤亡事故,是工作人员本人没有按安全规程作业,还是监护人员工作不到位?是安全措施不全还是安全工器具不符合要求?是技术措施不合理还是组织措施不完备?是工期要求不合理还是因为瞎指挥?是安全培训工作有差距还是安全思想教育不到位等。总之是某些部门、某些个人没有落实自己的职责,才使事故钻了空子。要保证今后的安全生产,就必须堵塞这些漏洞。要堵塞漏洞,就必须落实各级人员的安全职责,就必须通过对事故、障碍、事故苗头、事故隐患的认真分析,查找原因、落实责任,使所有还没有履行或没有认真履行自己职责的人,懂得自己的失误所造成的后果,从而以强烈的责任感去做好自己应做好的每一件事。如果把责任推卸给客观原因,那么,最活跃、破坏性最大的人为因素就无法得到控制;如果把责任不加分析地揽在几个领导身上,实际是大帽子下面开小差,谁也不负责任,谁也得不到教训;同样,如果把责任不加分析地全部归咎予下面,该由领导承担的关键责任就没有人承担,堵塞安全生产漏洞的行动就不可能到位,漏洞也只会越来越大。所以考核必须首先分清责任,从违章事件全过程的调查,到分析查找每一个原因;从对每一个原因控制主体的分析,到落实有关人员的责任,谁该负什么责任就负什么责任。只有这样,整改才能有具体措施,安全管理改进才能有目标,生产中的不安全因素才能有效消除,安全生产的良好局面才能形成。
2.2 严格以责论处必须严格执行“安全奖惩规定”
电力生产的安全不仅关系到电力企业的人身、设备安全,而且直接关系到全社会,包括各行各业的生产、人身和社会秩序的安全。电力安全不允许有半点疏忽和麻痹大意,否则会一失足成千古恨。湛江电力局1996、1997年发生的 2起人身重伤事故,受伤的2位职工,一位至今未醒,另一位四肢不听使唤,只能躺在床上靠人伺侯。他们不能再为国家工作,也不能再为家庭效力。给单位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更给家庭带来极大的痛苦。这就深刻地证明,“责任重于泰山”。这重于泰山的责任要求对已发生的事故、还未产生恶果的事故苗头,都必须按应承担的责任严肃处理,使责任人有切肤之痛,不再重蹈复辙,使大家共同吸取教训,这就是“严则爱”的道理。
相反,若对事故责任人从轻处罚,实行所谓“教育为主,下不为例”,就不可能使责任人及工作人员受到教育。不痛不痒的处理,难给责任者及他人以痛心疾首的教训,而给责任者及他人留下的则是雷声大、雨点小的印象,产生“不过如此”的想法;留下的是各种各样的侥幸心理,难使人们深刻认识自己履行安全职责的重要,极可能造成紧张一阵子,不久就不了了之的局面。不痛不痒的处理,不可能使责任人及他人牢固树立履行安全生产职责是电力职工的神圣职责的观念,高度的责任感就无法建立,严谨的安全生产制度就无法形成。不痛不痒的处理,必然违背“安全奖惩规定”,落实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就成了空话。“教育为主,下不为例”的做法实际上是“以情代法”,它只会淡化甚至掩盖责任人的失职,得到的是事故的重复发生、事故的升级,也就是常说的“宽则害”的后果。
安全生产的奖惩规定已是与安全生产责任制及其他规章制度相配套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以企业法规的形式,给各种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安全生产职责者以相应的惩罚,给电力企业的全体职工以警示。对一切违规、违章行为,不管是否已产生后果,都必须严格以责论处,使电力职工队伍有铁的纪律、有高的素质,真正成为安全供用电的卫士。
第二篇:必须严格实行
必须严格实行‘九个一律’。”
对违章建筑和占用疏散通道的,一律当场拆除;
对“三合一”作坊,一律给予停产停业并从重处罚;
对厂区内未设置消防水源的,一律限期整改;
对消防设施停用或不能正常使用的,一律依法给予从重处罚;
对企业擅自提高车间火灾危险性类别的,一律依法给予从严查处;
对无证经营且存在严重消防安全隐患的,一律予以取缔;
对有证经营但存在严重消防安全隐患的,一律吊销执照;
对阻挠整治、干扰执法的,一律立案查处;
对消防安全监管不力的,一律追究责任。
第三篇:伙同他人骗取公司财产 以职务侵占罪论处(范文模版)
伙同他人骗取公司财产 以职务侵占罪论处
案情介绍
郭某系甲公司的驾驶员,负责向乙公司运输精煤。陶某系乙公司的收煤员。郭某向陶某提出,利用乙公司收煤过程中存在的管理漏洞,合伙骗取甲公司运往乙公司的精煤卖钱。二人经过事先预谋,决定郭某往乙公司送煤时,由陶某对实际没有收到的精煤虚假签收。之后,郭某把这一部分精煤运到附近一农民家的院坝内藏匿、销售。从2010年11月至同年12月期间,二被告先后5次共骗得精煤108.72吨,价值72687元。
审理情况
攀枝花市西区人民法院经审理后认为,被告人郭某、陶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职务便利,骗取甲公司运往乙公司的精煤,其行为已构成职务侵占罪。在共同犯罪中,郭某提出犯意,系主犯,应按其所参与的全部犯罪处罚;陶某系从犯,应对其从轻处罚。被告人陶某到案后协助公安民警抓捕同案犯郭某,有立功表现,亦可对其从轻处罚。西区法院遂依据刑法的相关规定,以职务侵占罪,判处郭某有期徒刑二年六个月,判处陶某有期徒刑一年。
法官点评
职务侵占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行为。职务侵占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占、窃取、骗取或者以其它方法非法将本单位财物占为己有的行为。如果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窃取、骗取、侵吞本单位财物的,应认定为职务侵占罪,而不应认定为盗窃罪、诈骗罪或者侵占罪。从本案来看,二被告人虽然采取欺骗的手段,骗得乙公司财物,但陶某系乙公司的收煤员,其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伙同外单位人员共同将本单位财物占为己有,陶某的行为已构成职务侵占罪。同时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贪污、职务侵占案件如何认定共同犯罪几个问题的解释》的规定,“行为人与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勾结,利用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人员的职务便利,共同将该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以职务侵占罪共犯论处”。因此,郭某的行为也应认定为职务侵占罪。本案警示广大的公司、企业,要加强单位的内部管理,制定并落实详细的内部管理措施,不要给犯罪分子有可趁之机,切实保护本单位的财产权益!
(攀枝花市西区人民法院 胡兵)
第四篇:为什么必须严格履行入党手续?
1.为什么必须严格履行入党手续?
严格履行入党手续,是为了保证党员质量,保持党组织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办理入 党手续,不是单纯的技术性工作,而是一项严肃的政治工作,是对申请人的一次严肃的教育和审查。因此,必须严格按照党章的规定严格履行入党手续。
2.发展党员必须履行哪些手续?
发展党员必须履行的手续是:
(1)要求入党的人,自愿向党组织提出入党申请。
(2)对申请入党并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的要填写《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察表》,经过一年以上的培养教育,对条件成熟确定为发展对象的积极分子,要进行政治审查,要进行入党前短期集中培训或学习党组织指定的有关材料。
(3)在党组织准备发展其入党时,必须填写《入党志愿书》。
(4)要有正式党员二人负责介绍。
(5)接收新党员入党,必须经过支部大会讨论,并且作出决议。
(6)上级党组织在审批接收新党员时,要召开党委会集体讨论审批。在审批以前要派专人同发展对象谈话,认真负责地进行考察,并且对其《入党志愿书》、介绍人的意见和支部委员会决议进行审查。
(7)发展对象被批准为预备党员后,要面向党旗进行入党宣誓。
(8)预备党员预备期满后,经过支部大会讨论通过,报上级党委批准,方可成为中共正式党员。
3.为什么加入中国共产党必须由本人提出申请?
中国共产党是由中国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所组成的。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党员,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谋求个人私利和特权,真正做到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因此,加入中国共产党,必须坚持个人自愿的原则,由本人在政治上作一次郑重的选择,并亲自向党组织提出申请。
4.能否动员非党同志写入党申请书?
申请入党必须自愿。在非党同志没有提出入党要求的时候,不能采取动员的方式要他们写入党申请书。但对于那些政治素质好,有培养前途的生产、工作、技术骨干,在群众中有威信的人,党组织要主动关心和帮助他们,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可以有意识地让他们参加一些党的活动,使他们逐步提高对党的认识,提高政治觉悟,促使其在政治上逐渐成熟起来,自愿地提出入党申请。
5.是否只有具备党员条件的人才能写入党申请书?
不是。只要符合党章关于“年满十八岁的中国工人、农民、军人、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阶层的先进分子,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愿意参加党的一个组织并在其中积极工作、执行党的决议和按期交纳党费的”规定,都可以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有的虽然暂还不具备党员条件,也可以向党组织提出申请,以便党组织了解自己的入党愿望和决心,更好地受到培养和教育,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共产党员。
6.为什么申请入党的人要写入党申请书?
每一个要求入党的人,都必须由本人向党组织提出申请。申请入党的人写入党申请书,是为了向党组织表明自己的入党志愿,使党组织了解自己的信念和要求,便于党组织对自己有意识地进行培养、教育和考察。
7.入党申请书主要有哪些内容?
入党申请书的主要内容包括:个人履历,有无政治历史问题,受过何种奖励、处分,家庭成员以及主要社会关系的情况;对党的认识、入党动机和对待入党的态度;个人在政治、思想、工作、学习、作风等方面的表现,以及对照党员标准找出的差距和自已今
后的努力方向等。
8.写入党申请书应注意些什么?
写入党申请书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必须对党忠诚老实。申请书的内容必须真实可靠,不得隐瞒个人历史以及有关方面存在的问题。
②要真实反映自己的思想认识,在谈入党动机时要讲真心话。
③写了入党申请书后,要经得起党组织的考验。如果组织上认为某些方面还不够清楚、具体时,申请人可以再按照要求写一份补充材料。
④入党申请书应该尽量自己动笔写。
9.口头提出入党申请算不算申请入党?
申请入党的,可以书面申请,也可以口头申请。但是,申请入党是一件十分严肃的事情,为了使党组织了解自己的入党愿望和有关情况,便于党组织审查,申请入党的同志一般应写出书面申请。
10.入党申请书可否请人代写?
申请入党的人因文件水平低、病重、残疾等原因,本人写申请书确有困难,可以由自己口述,请其他同志帮助代写,但代写的入党申请书一定要真实表达申请人的思想认识和态度。
11.写了入党申请书后,长时间没有被吸收入党,要不要再写申请?
申请入党的如果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的时间较长或有较重大问题需要说明,可以重新写申请书或写补充说明材料;如时间不长,并且没有重大问题需补充说明,也可不再写入党申请书。
12.临时工、轮换工、合同工要求入党,应向哪里的党组织提出申请?
临时工、轮换工、合同工要求入党,一般根据务工时间的长短来确定:到一个企业、事业、机关、学校等单位工作的临时工、轮换工、合同工,应聘、应招时间不满一年的,可向其原工作单位党组织或户口所在地党组织提出;应聘、应招时间超过一年的,可向招聘单位党组织提出。应当指出的是,对于上述人员中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无论是他们的原工作单位党组织或户口所在地党组织,还是招聘单位党组织,都应当热忱关心和帮助他们,主动与对方党组织协调,认真做好培养、教育和考察工作。
到大、中专院校脱产学习的农民要求入党,应向哪里的党组织提出入党申请?
到大、中专院校脱产学习的农民要求入党,一般来说,学习时间在一年以内的可向其原所在乡村党组织提出申请。学习时间一年以上的可向学校党组织提出申请,考察期满,尚在学校学习的,学校党组织在征询原所在乡村党组织的意见后,由学校党组织办理入党手续。
13.下派扶贫、挂职等人员能否在基层入党?
根据中共中央组织部〔组建信(1985)477 号 〕 函规定:“对于下基层锻炼的干部要多予以关心,下去时间二年以及二年以上,可以在基层单位发展,基层党委在发展这些同志入党时,要征求一下原单位意见。”根据这个规定,凡地、县机关下派扶贫和挂职的干部、时间在二年以上的(含二年)可以在基层发展,发展前必须征得原单位党组织同意,时间在二年以下的,由原单位发展。
14.借调到外单位工作的人员要求入党,应向哪里的党组织提出申请?
临时或短期(一年以内)借调到外单位工作的人员要求入党,入党申请应向原所在单位党组织提出,并由该党组织负责对他进行培养、教育和考察。如果借调时间超过一年的,入党申请应向借调工作单位党组织提出,并由借调工作单位党组织负责对其培养、教育和考察。借调单位和原工作单位党组织均应主动关心这些同志的思想、工作等情况,并与其保持一定联系。发展被借调人员入党,发展方党组织(无论是其原单位或借调单位)都要征询对方意见。
15.城镇待业或自谋职业人员要求入党,应向哪里的党组织提出申请?
由于待业或自谋职业人员一般由街道负责管理,所以,他们的入党申请一般应向居住地党组织提出,并由街道党组织负责对他们进行培养、教育和考察。已参加个体劳动者协会的人要求入党,也可向个体劳动者协会或其主管部门党组织提出申请,由接受申请的党组织负责对他们进行培养、教育和考察。
16.为什么党组织吸收 28 周岁以下的青年入党一般应是共青团员?
吸收 28 周岁以下的青年入党,一般应从共青团员中发展,发展团员入党一般应经过团组织推荐。长期以来,在发展党员工作中所以始终强调这一要求,是因为,共青团是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共产主义的学校,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一个青年政治上积极要求上进,应首先加入共青团组织。1992 年中央组织部和团中央联合召开的全国“推荐优秀团员作党的发展对象”工作座谈会要求,要使“推荐优秀团员作党的发展对象”工作逐步成为党组织发展青年党员的主要渠道,使共青团员成为党组织发展青年党员的重要来源。
17.确定共青团员为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为什么一般要经团组织推荐?
推荐优秀共青团员作党的发展对象,是党赋予共青团组织的一项光荣职责。共青团员在团组织的直接领导下工作,团组织对他们的情况了解得比较清楚。确定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时,共青团员由团组织推荐,有利于保证发展新党员的质量,也有助于加强团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增强共青团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第五篇:建立依法、严格、科学的安全生产问责机制
建立依法、严格、科学的安全生产问责机制
强化安全生产问责,对安全生产过程中的失职渎职行为予以严厉追究,是确保政府严格履行安全监管监察职责,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制度保障。然而,任何事情都是把“双刃剑”,严格问责只有与科学问责、依法问责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充分发挥行政问责的政治优势。如果在问责中出现违反客观规律、甚至不依法依规的情况,则会挫伤政府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影响安全监管监察队伍的基本稳定,并最终影响安全生产工作大局。建立依法、严格、科学的安全生产问责机制势在必行。下面,就此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健全安全生产问责机制是落实安全生产责任的制度保障 《安全生产法》第一章第十三条明确规定:“国家实行生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依照本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追究生产安全事故责任人员的法律责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国发〔2004〕2号,以下简称《决定》)强调:“依法严肃查处事故责任,对存在失职、渎职行为,或对事故发生负有领导责任的地方政府、企业领导人,要依照有关法律法规严格追究责任。”《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93号,以下简称493号令)在总则中开宗明义:“为了规范生产安全事故的报告和调查处理,落实生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有关法律,制 定本条例”。去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以下简称《通知》)则把“实行更加严格的考核和责任追究”单列一章,就相关问题作了更加明确、具体的规定。
自《安全生产法》颁布实施以来,全国安全监管监察系统就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问责机制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积极探索,问责方向日趋明确,问责形式日渐完善,一套完整的安全生产问责体系初步确立。概括起来,可以归纳为三大问责方向,三大问责形式。
(一)三大问责方向
一是对辖区安全生产状况实施整体问责。问责依据是安全生产考核指标完成情况。自《决定》下发实施起,我国开始建立安全生产目标考核体系。考核重点是三大绝对指标(即事故总量、重特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和四大相对指标(亿元GDP死亡人数、道路万车死亡人数、工矿商贸从业人员百万人死亡人数和煤矿百万吨死亡人数),并对特别重大事故实行零指标和一票否决。据此,地方各级党委、政府把安全生产指标考核纳入科学发展综合指标考核体系,与单位评优、干部使用挂钩,实行安全生产一岗双责、一票否决。
二是对辖区内打非治违成效进行专项问责。《通知》明确指出:“对打击非法生产不力的地方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在所辖区域对群众举报、上级督办、日常检查发现的非法企业(单位)没有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查处,致使非法企业(单位)存在的,对县(市、区)、乡(镇)人民政府主要领导以及相关责任人,根据情节轻重,给予降级、撤职或者开除的行政处分,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实践证明,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大多不具备基本的安全生产条件,属于带病上马、带病生产,是导致生产安全事故多发频发的毒瘤。地方政府对非法违法生产坐视不管甚至包庇纵容,是不落实科学发展观、不坚持安全发展理念的具体反映,纳入安全生产问责体系,合理合法。
三是对事故背后的失职渎职行为进行重点问责。这一点,《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中办发〔2009〕25号)说得十分清楚。指出:凡“因工作失职,致使本地区、本部门、本系统或者本单位发生特别重大事故、事件、案件,或者在较短时间内连续发生重大事故、事件、案件,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恶劣影响的”和“政府职能部门管理、监督不力,在其职责范围内发生特别重大事故、事件、案件,或者在较短时间内连续发生重大事故、事件、案件,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恶劣影响的”,就要对“党政领导干部实行问责”。《安全生产法》则明确规定了需要追究行政乃至刑事责任的三种情形,即:“
(一)对不符合法定安全生产条件的涉及安全生产的事项予以批准或者验收通过的;
(二)发现未依法取得批准、验收的单位擅自从事有关活动或者接到群众举报后不予取缔或者不依法予以处理的;
(三)对已经依法取得批准的单位不履行监督管理职责,发现其不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而不撤销原批准或者发现安全生产违法行为不予查处的。” 实践证明,通过查处事故倒查事故背后的失职渎职行为,能够有效震慑安全生产领域的失职、犯罪行为,是完全正确的,效果也是 显著的。
(二)三大问责方式
一是警示性问责。不对当事人构成实质性处罚,却能够起到警示和教育作用。主要有三种方法。
1、约谈。对连续发生较大以上事故,安全生产状况出现恶化趋势的地方人民政府主管领导进行安全生产戒勉谈话,指出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意见。
2、通报。对一周内连续发生3起以上较大事故的地区,用通报形式知会当地政府,提出警示性指导意见,要求其引起重视,迅速改进。
3、发放整改建议或通知书。主要在安全大检查或督查结束以后,针对发现的问题,向相关政府发出整改建议或通知书,要求其就检查中发现的隐患和问题进行限期整改,消除隐患,促进安全。
二是惩罚性问责。也就是对责任人给予实质性的处罚,包括行政处分,也包括司法追究。行政处分包括警告、记过、降级、撤职等层级;法律追究最高可判有期徒刑。实质性处罚一般用之于事故查处当中,与事故等级挂钩。事故等级越高,适用的处罚层次越高。目的在于促进实现“有效防范、坚决遏制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这一安全生产工作目标的实现。
三是督察性问责。指上级政府或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对下级政府或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实施安全生产问责进行督办督查,确保问责到位。目前主要体现为三个挂牌督办:
1、事故查处挂牌督办。《通知》规定:“依法严格查处事故,对事故查处实行地方各级安全生产委员会层层挂牌督办,重大事故查处,实行国务院安委会负责挂牌督办。”为此,国务院安委会下发了挂牌督办工作程序,对挂牌督办工作予以规范。
2、重大隐患整改挂牌督办。《通知》要求:“对重大安全隐患治理实行逐级挂牌督办、公告制度,重大隐患治理由省级安全生产监管部门或行业主管部门挂牌督办,国家相关部门加强督促检查。”
3、对较大以上非法违法生产事故查处实行安委办挂牌督办。国务院安委办印发的《非法违法较大生产安全事故查处跟踪督办暂行办法》(安委办〔2011〕12号)规定,国务院安委办对“非法违法较大事故查处实行跟踪督办。”这是针对非法违法生产经营行为对安全生产的严重危害所提出的新举措。目的在于进一步推进地方政府落实打非治违责任,把打非治违工作进一步推向深入。
严格安全生产问责,已经和正在显示出其强大的政治和制度优势。近年来,地方各级党委政府不断加大安全生产工作力度,强化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严格考核、一票否决等安全生产责任制,把安全发展理念真正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切实强化安全监管,强化预防和责任落实。安全生产保持总体稳定、持续好转的势头,与严格安全生产问责密不可分。对此,必须予以充分肯定。
二、着力在严格、依法、科学问责上下功夫
在充分总结问责机制建设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应清醒的认识到,我国安全生产问责机制仍处于探索阶段,还不十分成熟,还有许多亟待进一步完善、提高的地方。从调研情况看,主要存在三种不利倾向。
一是“交待性”问责。这种现象目前看还比较普遍,主要目的是迅速安抚群众情绪、转移舆论焦点。从维护社会稳定的角度考虑,这 样做有一定道理,在安全生产形势出现恶化态势的情况下也是必要的;负有领导责任的相关领导人,对辖区内或行业内的严重生产安全事故,也应该承担必要的政治责任。但是,在一些地方,“交待性”问责已经成为常态,每发生一起事故,不处分一定级别、一定数量的公职人员,就无法向群众交待、向舆论交待。甚至出现“先抓人,后举证”这类有违法治精神和程序公正的人治情况,形成新的社会矛盾。
二是“粗放式”问责。这与安全生产问责机制尚不健全有直接关系。中央关于安全生产问责的方向是明确的,决心也是坚定的;关键是在方向和决心之后,如何进一步细化,提出一套完整的标准和细则,这项工作做得很不够,以致在问责过程中,大量存在“责任宽泛化、扩大化”问题。比如监管不力、不到位,目前是安全生产问责的重要依据,但是,怎样做就可以定性为监管有力、监管到位,目前没有统一的有法律效力的标准。这就导致只要发生事故,相关安监人员无从举证自己已经依法履职到位,只好接受监管不力、监管不到位的定性。
三是“简单化”问责。我国安全生产工作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这就决定,安全生产问责不是目的,而是“综合治理”的手段之一,目的还是要落实“预防为主”,体现“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这也就是为什么是“四不放过”而不是“一不放过”的根本原因。但是,在一些地方,却出现事故查处简单化的倾向,以“问责到位”等同“事故查处到位”,使“四不放过”只剩责任追究这一个不放过,而“问题得不到整改”不放过这一最重要的不放过反而不被重视,甚至被严重忽视。出现上述问题,总的看仍然是发展中的问题、是安全生产工作机制日益健全过程中的问题。但是,其负面影响日趋严重,应该引起高度重视。第一,损害公职人员的合法权益,影响到安监队伍稳定。《公务员法》明确规定:公务员“非因法定事由、非经法定程序,不被免职、降职、辞退或者处分”。由于事故查处中存在的交待性、粗放式问责,使不少安监人员感到这项权利在安全生产领域得不到保障,形成严重的心理压力和职业恐惧。第二,行政问责的正向激励作用受到严重削弱。问责的重要功能是鞭策后进,激励先进。然而,由于一些地方普遍存在的“责任宽泛化、扩大化”倾向,“不出事千好万好,一出事万事皆休”,从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局面。有些基层语言,比如“年初出事,一年白干;岁尾出事,白干一年”、“不去是失职,去了出问题是渎职”,虽然不乏怨气,但是,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实际情况。第三,重责任追究、轻问题整改,影响事故查处实效。国务院领导同志多次强调,事故查处要坚持“依法依规、实事求是、注重实效”,要求通过事故查处,推动问题整改,促进政策体制机制创新,提高安全生产工作水平。而一些地方包括社会舆论把关注的焦点过于集中在处分了什么人,处分了多少人上,虽然通过形成高压态势也从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工作,但是,对于认真汲取事故教训,推动改善安全生产工作而言,其效果无疑是打了折扣的。
进一步健全问责效能,就需要认真总结事故问责的成功经验,依据“四不放过”原则和“依法依规、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的基本要 求,对安全生产问责机制做进一步梳理,不断总结完善,着力形成“依法、严格、科学”的问责长效机制。
当前,要突出抓好以下几点:
(一)坚持依法依规,注重实事求是。安全生产问责机制依法建立,要求“问责”本身也必须依法依规。要使“问责行为”成为依法治安的典范,经得起历史和法律的考验。第一,要充分体现“以法律为准绳,以事实为依据”的法治精神。决不能以长官意志代替法律尺度,既要体现对人民负责的政治原则,也要充分尊重公务员个体的合法权益,切实做到尽职免责、失职必问、犯罪必究,实现严格要求与关心爱护的高度统一。第二,要符合“错罚对等、罪刑对等”的法治原则。既不要随意降低惩治标准,降低安全生产问责的威慑力和公信力,也不能随意抬高惩治标准,损害法律法规的严肃性、权威性。既要让百姓感到解气,又要让被惩戒者服气,真正做到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第三,要践行程序公正、慎重严谨的法治规范,要坚持“先调查后问责”的原则,把安全问责建立在弄清原因、分清责任的基础上,坚决纠正“先免职后举证”“先抓人后举证”这类违反程序公正和《公务员法》的人治行为。对问责有异议的,还应依法给予相关人员申请复议或上诉的权力,着力避免问责过当,切实保护安监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二)健全标准体系,完善问责依据。缺乏履职到位与否的衡量标准,已经成为制约问责效能的突出问题,必须下大力气尽早解决。解决方式有三:一是抓紧研究制定《安全生产问责条例》,明确规定 哪些属于必须问责的情形,哪些属于可以免责的情形,并严格规定问责程序,确保司法公正。二是抓紧研究制定《安全生产监管监察工作条例》,对安全监管监察的体制机制、职责范围、监管方式、监管手段等做出明确界定,既为各级安全监管监察机构依法履行监管监察职能提供法律依据,也为安全生产问责提供衡量标准。三是借鉴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经验,制定《安全监管监察工作基本规范》,推进安全监管监察工作标准化。《基本规范》既可作为衡量安监机构和人员是否履职到位的标准,也可以通过达标创建、严格考核,促进安全监管监察水平的全面提高。目前可以率先起步。
(三)理顺政企关系,明晰责任边界。政府监管与企业负责都是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但是,两种责任对于安全生产的作用程度及作用方式是完全不同的。政府监管主要是通过公共治理和社会管理手段对所辖区域的安全生产状况施加影响并承担责任;而企业则主要是通过企业管理和内部控制手段对本企业的安全生产状况施加影响并承担责任。这就要求我们在问责过程当中进一步理顺政企关系,科学把握政府责任与企业责任的差异性,既要坚持严格问责,又要防止政府企业一勺烩、连裆裤现象,模糊政府和企业的权责界限。要把对政府的问责重点放在区域安全生产状况上。只要区域安全生产状况持续好转且圆满完成考核指标,就可确认履职到位,不单纯以事故论成败;具体每个事故查处,要把问责重点放在企业,依法对企业进行严厉惩处,直至追究刑事责任。对相关监管人员的问责,要严格按《公务员法》办事,凡非因监管人员的过失而导致事故发生的,均 应免予惩罚性追究。
(四)统筹各项工作,增强问责实效。一是要统筹问责与激励。既要严厉追究安全生产领域的失职渎职行为,又要大力褒奖在安全生产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或个人,切实做到扶正祛邪、惩恶扬善;二是要统筹问责与整改,凡认真落实整改措施,能够在短时间内使安全生产状况实现明显好转的,可以减轻或撤销处分,调动有关单位或个人的整改积极性,切实以事故教训推动安全生产工作;三是统筹问责与反腐倡廉建设,对于事故背后暴露出的官商勾结、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要严厉打击,决不手软。同时,要通过建立健全预防腐败体系,加强权力监督和制约,促进安监人员廉洁执法、公正执法、严格执法,提高安全监管监察工作效能,在推动安全生产状况持续好转的同时,促进干部队伍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