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改善小学语文低段教学评价以提升学生学习力
改进小学语文低段教学评价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力
成都市新都区利济学校 黄秀清 电话:*** 教学评价与学习力是如何的关系,相信作为教师的我们都不难理解。我们先来看看它们之间的联系。
我国教育长期受应试教育制约,教学评价方式单一,教育教学出现出了“高耗低效”“高分低能”“少慢差费”等怪现象。随着教育体制尤其是课程、教材、考试制度、学习方式等方面的改革,教育教学又出现出了新的面目,又焕发出新的活力。因此教学评价观念和方式也要与时俱进,由保守评价向开放性、多元化过渡,以此来推动课堂教学改革,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查阅各种学术书,不难理解何谓学习力。学习力就是一个人的学习动力、学习能力和学习毅力的总和。用式子表示为:学习力=学习动力+学习能力+学习毅力。其中,学习动力包含积极的学习心态,学习意愿,学习信心和学习信念。着重解决为什么要学习的问题。学习能力包含开展学习所需的基本能力:如注意力、观察力、理解力、分析力、综合力、转化力以及基础知识等,解决能进行学习的问题,本质上就是学会思考的能力。学习毅力含有意志力、持续力和克服困难的战斗力等,解决能不断学习的问题。
由上可以看出恰当的教学评价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力。
所谓小学语文教学评价,就是根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系统地、科学地搜集、分析和处理小学语文教学信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发展变化以及构成其发展变化的诸种因素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小学语文教学的评价对像的主体是学生。它是通过对学生学习质量和效果的评价,来实现对教师、教材、教学目标、教学媒介等诸因素的评价。本人现就如何改进小学语文低段教学评价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力的话题展开探讨。
小学低段学生,由于刚刚入学,儿童心理研究表明:他们对小学生活既有新鲜感,但又不习惯,因而一时难以适应;对学习有好奇感,却很难做到专心听讲,独立完成作业;注意力不集中,情绪变化无常,容易疲倦;行为动摇不定,不善于控制,容易冲动和特别敏感;对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痛苦都很强烈。他们大部分对语文充满了好奇,愿意去学,但是不知道如何去学,且意志力欠缺,缺乏一定的持续力和克服困难的战斗力。如何解决低段语文的这一显著问题呢?我在低段语文教学中改进了教学评价,并在不同阶段使用不同的评价方法,从点到线再 到面,由浅入深,让学生逐渐的有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产生了一定的学习毅力与一定的学习能力,从而提升其学习力。其主要从以下着手:
一、由“点”入手,给予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评价大致可以分为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作为教师,为了让自己的教学更富有吸引力,会在课堂中或者课堂外对学生使用激励性的过程性评价,如:你听得真认真!你的想法真好!你写的字挺棒的!„„这些就像小溪里的泉水点点滴滴汇聚,然后潺潺地流进学生的心田。使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当然,教师如果再使用更好的阶段性结果评价的话,就能巩固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从而上升为一定的学习毅力。如初学拼音时,会认了、会读了就给一朵小红花。(当然如果教师用手工做太费时费力了,我当时使用的自己雕刻的各种图案的不同意义的印章,能迅速及时又富有新意。)生字能认、能读也给一朵小红花。如果学生完成得相当出色,我不会吝啬,会给他更多,这会根据情况而定„„当然,对学生的学习习惯也应该加入评价,如学生认真完成了家庭作业我给一个笑脸,当天的作业及时完成,不拖拉给一个笑脸。这些习惯看似很平淡正常,学生本来应该完成的,但如果不加以评价的话,学生很可能不能持之以恒,学习习惯也是保证学习力的方面只要。依次类推,一个个鲜活的“点”让低段学生燃起了对语文的渴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加强“线”性评价,增强学生的学习毅力。
小学低段的孩子由于其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注意力不能长期的集中,容易疲倦,也不善控制。如果说在不同的“点”上的评价提高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那么怎么让这些兴趣恒久,就得采用“线”性的评价了。这样可以采用一周为一个时间段的评价,这周中听、说、读、写各个方面都可以评价。可以是激励性的评价的阶段性总结,如本周中会听讲,受到的表扬多,那就给予个小奖状,也会在星面墙上为他贴上一颗小星星。(我的星面墙是为每个学生设定的,根据教材、教参以及学生阶段特点,从语文的听、说、读、写等必须掌握的能力,甚至一些语文必备的习惯来设定,有的单独为一项,也有的都存在又互为包含关系。)也可以是结果性的评价的一周小结,如小红花有多少朵,笑脸有多少面,达到一定的数量就给予一颗小星星和一个小礼物。当然我也不会吝啬自己的小星星,这不是为个别优胜生特定设定,我们评价也要以人为本,以达到教育最大化为目的,只要能够达到要求就应该给予。对于那种特殊性孩子,如智力跟不上,教师就得降低对他们的要求,用另一种刻度去评价,让他们也不乏对语文的学习兴趣。这 种一周一评价,其实就把语文的各个“点”连接成了一条条的“线”,看似费时费力,花样百出,但是效果甚佳,除了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和习惯,让学生保持对语文的兴趣,产生一定的学习毅力,同时也让学生明白哪里还做得不够,哪里还值得向他人学习,为下阶段的继续学习奠定了基础。
三、“点”“线”“面”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力。
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的进行学生喜闻乐见的多“点”的教学评价,又在考验耐性和毅力的“线”上进行系列的评价,逐步的我们向整个学习语文的这个“面”上铺开。多个“点”组成“线”,多条“线”交织成“面”。学生学习语文需要多方面的技能、态度、习惯。学生在星面墙上的得星多少,基本可以反映他学习语文的状态,也为我们的教学反馈做好铺垫。就某一方面来说,也能看出其情况。我们就拿二年级学生的写话评价来说,里面包含了写字、组词、造句、连句成段,甚至还包含一些听说方面的内容等多个“点”与“线”的评价,最后达到“对写话有兴趣,能把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了解日记的格式,学习写日记”的这个面的要求。教学评价不是单一存在,也不是永远万能的,它得随着学生的认知及情感变化而变化。在教学中,教师只有巧妙的使用好各方位,各角度,“点”“线”“面”结合的评价,才能促使教学的成长,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学评价要坚持动态的观点,即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发展变化”。
从实践中看来,在小学语文低段的教学评价中,要特别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这是因为小学生的学习效果同他的学习过程有着重要的逻辑联系。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情绪状态、生成状态的好坏与否决定着教学效果的高低。所以,重视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评价,是当代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的重要特征之一。同时,在评价中,还要注意对学生的发展变化进行判断。那种只重结果、不看过程,只注重横向定位、不纵向研究评价对像发展变化情况的评价方式都是不符合当代评价观的。《语文课程标准》评价建议中所倡导的小学语文教学评价要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重视对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评价和重视对学生发展变化的评价就体现了现代教育评价的最新理念。参考文献:
[1]《课堂文化重建的研究重心:学习力生成的探索》吴也显,刁培萼(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江苏南京210024)
[2]《小学语文教学评价要建立“以人为本”的评价观》唐晓俐
第二篇:以学习力提升发展力
以学习力提升发展力
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十二五”时期我国各项工作的主题和主线。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应当紧紧围绕这一主题和主线来进行,引导各级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以学习力提升发展力。
以学习力提升预见力。不审大势,难明方向。应引导各级干部以宽广的视野观察世界,以清醒的头脑审视自身,善于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观察问题,善于用唯物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力求凡事看得远一些、想得深一层,不断提高工作的前瞻性和预见性。引导各级干部密切关注宏观形势,善于从国际国内形势变化中抓住发展机遇;密切关注政策走势,找准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发展与国家大政方针的结合点;密切关注工作态势,全面把握工作进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
以学习力提升创造力。创新是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应引导各级干部视发展为使命、把事业当追求,潜心研究工作、全心投入工作,创新理念、创新思路、创新体制机制,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历史、人民检验的实绩。引导各级干部自觉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谋划工作,用改革创新的思路和办法解决问题;真心向基层讨教、诚心向群众问策、虚心向先进地区学习,科学确定具有时代特征、符合本地实际的发展思路和工作目标,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群众。
以学习力提升凝聚力。我们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应引导各级干部切实提高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牢固树立群众观点,自觉站稳群众立场,始终坚持群众路线,永葆亲民为民情怀,真正做到与群众关系零距离、沟通无障碍、感情无间隙。引导各级干部听民声、顺民意,把群众情绪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盼我有所为,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支持和参与改革发展的积极性。
以学习力提升统筹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一个新课题。应引导各级干部切实提高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认真研究和把握当前社会阶层结构、社会利益关系和人民群众心理心态、利益诉求的发展变化,大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统筹好经济和社会发展。引导各级干部按照“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要求,积极探索建立统一领导、富有活力、配套完善、规范高效的社会管理体制,不断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整体效能,促进社会管理加快由防范型、控制型向人性化、服务型转变,由运用单一行政手段向综合运用法律、经济等多种手段转变。作者为中共江苏省泰州市高港区委书记)
第三篇:小学低段语文识字教学的评价
小学低段语文识字教学的评价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达到学习目的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更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发展。在小学低段,教学的任务以识字为主,如何进行评价,如何将学业评价转向更多地注重激励和反馈功能,提高教学质量,这对于我们教师 来说是个全新的课题。
一、夯实基础,从整体入手评价学生的识字能力
“万丈高楼平地起”。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而识字教学更是基础中的基础。夯实基础,从整体入手评价学生的识字能力,就是要考察学生汉字学得是否扎实,掌握的是否牢固,教师的教学是否得法。这是对识字教学内容方面的评价,它属于教师日常教学评价行为。是对学生的识字水平多方面的测试结果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属于定量评价范畴。通过这种评价,既可以了解某一阶段内学生的识字水平,也可以改善教师自己的教学,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1、注重日常教学,从音、形、义的结合上进行评价
在小学一、二年级,要求认写分开,即要求会认读1600个左右生字,其中800个会写。比如一年级,第一册要求会认读400个生字,其中100个会写。第二册要求会认读550个生字,其中250个会写。从音形义的结合上评价学生的识字能力,就是针对教材中所要求学生会写的字,考察学生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掌握汉字基本意义的情况。形音义结合是检测识字能力的最重要内容,学生只有对汉字形音义有
了全面了解和掌握,才算真正识字。
字形教学是识字教学的关键,也是学生识字的难点。评价识字,就要抓认清字形这个关键。考查测试学生的主要方式应该是听写。让学生听写学过的生字,注重每个字共几笔,第几笔是什么。特别是一些写法独特的字,评价时更应注意。
如:①“母”共几笔,第三笔是什么,笔顺是什么
②“里”共几笔,第五笔是什么,笔顺是什么
注音填空,或辨别形近字也是检测学生识字能力的好方法。在 检测这类题目时,可利用荧屏投影或小黑板让学生去写、去做,也可以口答,比较简便易行。它可以即时巩固已学生字,并随时掌握学生在某一阶段内的识字情况,对学生进行量化评价。
2、学用结合,在具体环境中评价学生对汉字的运用能力 儿童的思维发展特点,以及认知规律决定了他们是记得快也忘得快。特别是单纯的识记某个字,(如教材中要求只会认读的汉字)非但不好记字形,其字音也容易忘,字义印象就更模糊了。但把生字放到具体语言环境中,由于“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义”,学生可联系上下文去认清字形、了解字义,情况就大不一样了。如学习“照顾”一词时,我让学生在自悟的基础上再试着用它说一句话,学生说出了像“我生病了,妈妈照顾我”“我长大了要照顾爸爸妈妈”等句子,既认读了词语又加深了对这个词的理解。把这个词再放入其它句子中,学生也轻易就会认读,掌握得非常牢固。
改换汉字出现的语言环境不仅是汉字学习的有效途径,也更是
检测评价学生识字能力的好方法。教师可以通过出一些富于情趣的语句组成试题,让学生认读,试做。如:“请你当小医生”(找出句子中的错别字)“我会选”(选词填空)等。这类型试题有趣又符合儿童思维特点,让枯燥无味的识字学习也变得轻松愉快起来。
3、以阅读促进识字,在习作中巩固识字
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是让学生可以提前读写。而认写分开就是为了更好的实现这一目标。在学生学习完汉语拼音后,教师就应该鼓励学生借助拼音进行阅读。阅读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课外背诵古诗,阅读一些简短有趣的故事,并通过阅读比赛,古诗背诵等来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低年级,对学生进行习作训练,不但可以巩固学生的识字,还可以很好的体现语文工具性这一特点,让读写真正的结合起来。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只有当识字对儿童来说,变成一种鲜明的激动人心的生活情境,里面充满了活生生的形象,声音,韵律的时候,读写结合过程才能变得比较轻松。”
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习作的方式应该灵活多样,既要 符合儿童的求知欲望,又要充分调动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让学生从直观到抽象,学会观察事物,分析事物,了解事物,能用自己的笔去描绘多彩的世界,表达自己的感受,真正做到“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心”。比如:贴图看图写话,画图看图写话,摘抄好词好句并写感受等。
二、鼓励探索,从兴趣和习惯入手进行评价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课程标准也提出要培养学生喜欢学习汉字的情感和主动识字的愿望,让学生有独立识字的能力。孩子步入小学是他成长过程中的新起点。初次接触到语文课本,他们会由衷的产生一种新鲜感,产生一种不可遏制的学习渴望。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采用各种手段激发起学生的兴趣,还要尽力维持学生的这种兴趣,精心地呵护这种兴趣,使学生把识字活动看成极快乐极有趣的事。对学生识字能力进行评价时,也应该以激励性评价为主,鼓励学生识字的积极性。久而久之,学生对识字就会由乐趣转化为习惯,进而让主动识字成为他们生活的需要和自觉行动。
在对学生进行检测时,教师可以设计趣味盎然的练习、提问,如“摘苹果”。把要检测的汉字都写在红纸剪成的苹果上,谁认读的生字多谁得到的苹果就多,这就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识字兴趣,有哪个孩子不想多得到几个苹果呢?还比如猜谜语、创设情境教学、游戏识字等。
大量的观察和调查表明,在儿童的学前生活中,他们总能通过各种渠道,或多或少的认识一部分汉字。随着学习的慢慢深入,汉字的逐步增加,他们也会摸索出汉字的一定的结构规律,并依自己的年龄特点在老师的引领下,形成一定的识字习惯。教师要善于发掘并疏通这种习惯,鼓励学生勇于探索,把识字与生活相联系,做个生活的有心人,并不失时机地把它列入识字教学评价机制。如制做“课外识字本”,把在生活劳动中认识的字,在学校的标语布告栏中认识的字,看电视和广告以及超市购物认识的字都记录下来,定期与同学交流,做小老师。教师只要注意发掘,并启发引导,就会使这些习惯从学生无意识的不自觉的行为逐渐形成学生有意识的自觉的识字方法,从而更好的提高识字效率。
三、以学生为主,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传统教学评价中,评价的主体是教师,而学生是评价的客体,在评价中处于被动地位。新课程倡导教学评价的主体的多元化,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家长评价以及学生和教师的互动评价等等,使评价成为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互动的过程。在识字教学中,我们教师更要以学生为主,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让低年级识字教学评价真正产生其应有的作用。
1、自我评价与同伴评价相结合
让学生自己参与评价自己的识字能力,既能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意识与能力,还能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找准自己今后的努力方向。而同伴评价,也可以使学生在互相评价中了解他人的长处和自己的短处,在今后的学习中自我完善。这一评价方法比较简便易行,每次新课前或是一个单元学习结束后,教师可以在黑板的一角写上评价的内容,让学生一眼便明白本课要完成的学习内容和达标要求。新课学完或者复习结束后,利用3—5分钟时间组织学生自评、互评,省时省力,效果明显。如学习完第二册识字三之后,我就设计了相应的评价表格让学生自评和互评:
1、会认读13个生字(☆)
2、会听写六个新学字(☆)
3、能熟读成诵(☆)(每项都会就得一颗星)
2、教师评价与家长评价相结合
对于低年级的家长而言,由于孩子刚入学不久,在学校是否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不是能够掌握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他们都很关注。对于学生在学校的识字情况,教师会给予鼓励性的评价,激励他们进一步发展。教师的评价固然重要,但只有教师的评价是不够的,并不能满足家长想了解孩子学习能力的愿望。让家长参与评价,把教师评价与家长评价结合起来,一方面可以使他们能更直观感性地了解自己孩子在学校里的学习情况,为自己孩子哪怕是很小的一点进步感到自豪。另一方面,有利于教师和家长及时发现孩子在学习中的不足,形成学校和家庭的合力,共同提高孩子的学业水平。
每次学习完一个单元后,我都会给家长留两份作业。
一、完成 单元评价表。
二、出一份单元测试卷。
单元评价表的设计很简单,如第二册第一单元的评价表: 识字
本单元共38个生字
1、会认读20—25个★()
2、会认读26—30个★★()
3、会认读31—38个★★★()写字
本单元要求写的字有30个
1、会听写15—20个生字★()2.会听写21—25个生字★★()3.会听写26个以上★★★()
朗读、背诵
1.会背诵《柳树醒了》★()
2.会背诵《柳树醒了》、《古诗两首》★★()3.都会背★★★()评价
1、一共得了()颗星
2、孩子评价:
3、家长评价:
识字教学评价,貌似简单,其实不然。新的课程改革还需要我们教师不断的探索,不断的钻研,从而真正实现它导向、激励和反馈的功能,使它更符合儿童的接受能力,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
第四篇: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习惯,提升学生学习力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习惯,提升学生学习力
新课程把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已作为首要学习内容,因为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空间,促使学生更加主动、自觉、积极投入地学习。这不仅有助于当前的学习,而且是学生个体由幼稚走向成熟、由依赖走向独立的重要标志,是学生个体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的基本条件和根本保证。可见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一个人的素质的提高和长远发展具有重要、长远的意义、价值。“养习于童蒙”,小学阶段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是各种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因此,只有紧紧抓住孩童时期,用好的习惯规范学生的行为,帮助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习惯,正如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所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下面就谈谈在教学基础知识的同时,如何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分析小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对症下药
目前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存在着许多不良习惯。如一些学生不爱预习,一味依靠教师,缺乏自主学习的精神;写字歪七扭八,潦草、字迹很难让别人看懂;添字、漏字、错字、漏掉数字或运算符号、点错小数点,也常有发生。有些学生计算粗心大意、经常出错,计算后也不检查验算。有些学生做作业不善于独立思考、爱抄袭别人的。更为严重的是有些学生对作业中做错的题目,不找其原因,及时纠正,二是走马观花、一带而过。
二、培养学生认真预习的习惯
课堂前置,将课堂上要学习的知识提前让学生知道、了解、学习,这就是预习。当然,教师泛泛而谈预习是如何、如何重要,是枉费心机,也是徒劳的。在学生的眼里,优等生一句朴实无华的心得体会,比专家学者滔滔不绝的演讲更可信、更有价值。基于对学生这一认知特点的理解,我尝试了以下做法:首先,我通过走访,了解班里课前主动预习、成绩优异的学生。然后,让这些同学公开场合谈心得、谈体会,充分发挥这些同学的“榜样效应”,让其他同学都羡慕这些教师眼里的“红人”,学习上的“领头雁”,从而对课前预习的作用产生“神秘感”,产生跃跃欲试的心理冲动。进过一段时间之后,我做次一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发学生课前预习的情况大有好转:调查前,比较好的班级课前预习的同学仅寥寥几人;调查时,有的班级课前预习的学生竟达到半数以上。这一结果充分说明,此做法让不少同学认识到课前预习的重要性,尝到了课前预习的甜头。
小学生有这样一个特点:对新鲜事物容易产生兴趣,但持续时间较短。学生的这一生理特点,直接导致学生对课前预习的兴趣会随着体验次数的增多,新鲜感逐渐降低。因此,教师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强化学生的这一兴趣,促使学生把兴趣持续下去,转变成自己的一种习惯,久而久之,他们就会放弃课前预习,甚至对课前预习产生厌烦。故此,在课堂上,我常设置这样一些环节,譬如:说说新课谈到的主要问题、重难点;谈谈你心中的困惑等等,通过这些环节一方面检测学生的预习情况,另一方面,让预习较好的同学在老师的表扬和同学们的羡慕中体验预习的成就感和自豪感,促使他们把课前预习从感兴趣变成自己的一种乐趣,进而形成自己的一种良好习惯。久而久之,“我预习,我快乐,我受益”的良好氛围便会渐渐在班内形成。
要想让学生具有自学的本领,作为教师就要重视方法的指导。由于不同年龄段的学生、不同的学科、同一学科的不同内容所适用的预习方法是不同的,所以,根据小学中年级数学教材的特点和小学中年级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及其认知规律,我个人总结出下面几种预习方法效果较好。
①、任务落实预习法:即教师布置预习任务,学生带着明确的预习任务去进行预习。
②、课本标记预习法:即在预习时,边阅读边用特定的符号做出标记,并在书上空白处提疑问,如果有能力的还可以写出心得和总结。
③、温故知新预习法:在预习过程中,一方面初步理解新知识,归纳新知识的重点,找出疑难问题,另一方面复习、巩固、补习与新知相联系的旧知识。
④、尝试练习预习法:对于计算类新授课、练习课,预习时先进行尝试练习,遇到疑难再返回预习例题,然后再尝试练习。
⑤、动手操作预习法:对于公式的推导等操作性较强的知识,要求学生在预习过程中亲自动手去实践,通过剪、拼、折、移、摆、画、量、观察、比较等活动,体验、感悟新知识。
三、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运算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而运算的准确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体的正确与否。在作业与考试中,我发现许多学生做错题目的原因不是不会做,而是没有看清题目要求,如在计算中有的是把运算符号看错:在文字中由于数量关系复杂,不仅层次多,而且一些表达运算顺序的名词术语往往容易混淆和被忽视,致使学生造成解题差错;在应用题中由于数量关系没有仔细分析,造成数量关系混淆,列式错误。从学生看到题目到动笔解决问题之间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这个过程便是审题。审题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和先导。审题能力是综合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一种能力,它需要以一定的知识储备、认知水平为依托,更需要有良好的读题习惯、有效的思考方法为保证。而这种能力的获得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有一个学习、积累、反思、巩固、发展的长期过程。
我认为审题之所以会出现错误,原因有三:一是没有把题目看完,或看完了不加思索,按“老印象”办事。产生这类错误的原因,主要是“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二是还有的同学没有注意到题目中的关键性字词,这是因为小学生在观察时只注意了整体,不注意细小的地方,因此看错了题目,造成了感知的错误,因此列出各种错误的式子。三是审题时注意到了问题(如单位不统一等),但在做题目时候却忘记了。
对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读题习惯显得非常重要的,良好的审题习惯是做对题目的基础。
怎样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审题习惯呢?我认为主要有一下三点:
(1)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教师必须时刻关注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努力把一些审题中出现的不好的审题习惯扼制住。审题时要求学生做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拿到题目后,不要盲目的答题,而是要多读,多想、读出深意,引导他们一边读一边思考:“读了这一句,我可以想到些什么,求出些什么?”从而让学生彻底得将题意弄清,以达到良好的审题效果。(2)咬文嚼字,读懂。
咬文嚼字就是要善于抓住题目中的关键字、词或句,准确理解其表达的意义。只有学生在审题中养成认真推敲、咬文嚼字的习惯,才能真正理解题意。为了让学生能把认真读题、仔细推敲的过程表现出来,强化学生认真审题的意识,我要求学生一边读题时,一边圈圈画画,把重要的字词圈起来,提醒自己注意。(3)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在读题的过程中,用自己习惯的符号来圈画重点词语和关键句子,像“——”、“?”、和“△△”等都可以找出题目条件、问题,提醒自己注意,使其参与认知活动。
按照上面的方法,每次做练习或者考试,要学生仔细读题,能自己说出题目意思,并训练他们注意题目中的关键词的意义。坚持长期指导和训练,做到持之以恒。
四、培养学生专心听讲习惯
专心听讲的学习习惯是否养成,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针对我现在所教的四年级学生的特点,除了正常的课堂学习常规的教育与训练外,我比较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语言力求儿语化和趣味性,激发学生认真听讲的兴奋点。在我教学时我尽量把语言说的精炼、准确,并增加一些形象思维的色彩。2、让学生有尽可能多的回答问题的机会,促使他们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
在课堂教学中,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尽可能多的回答问题的机会,可是一个班有67个人,怎么样能让所有的人都动口呢?我主要采用的是同桌对答的方式。当一个问题出现后,先指名让学生回答,在他们回答问题后给予一定的肯定和赞扬,这样就能增加其它学生学习的参与竞争意识。当大家都想说时,再让他们同桌互相说,这样并可以做到生生互动,使每个学生都能有动口的机会,同时也培养了孩子与人交流的意识与技巧。也促使学生专心听讲习惯的养成。
3、注意动静搭配,调整学生听讲情绪。
在现行课堂上一定要动静结合。要有一段时间让学生静下来,通过一定的练习来消化当堂的知识。在讲授讨论中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动口讲一讲,动手摆一摆,动笔练一练,并穿插一些轻松活泼的数学游戏,来调整学生的听课情绪。使学生始终处于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有意注意的保持时间自然增长。
4、及时对上课认真听讲、养成好习惯的学生进行表扬
我在教学中注意观察,及时对上课认真听讲、养成好习惯的学生进行表扬、鼓励,给他们在评比台上加分。而对于那些上课不认真听课、偷偷做小动作的学生及时提醒、纠正。
五、培养学生认真独立的完成作业和自觉检查的习惯 在学生的作业中最能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
我认为良好的作业习惯应该包括:态度认真、及时检查验算、书写工整、独立完成、富有创见等。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低不仅仅是体现在对问题的分析与解答,还体现在对解答过程的反思和检验。由于学生缺乏良好的检验习惯,经常事后后悔,我们习惯把这种现象称为马虎,其实是学生能力素养培养缺失的体现,而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忽略这方面的训练与培养。所以,在平时的作业中,对于一些字迹潦草的学生先进行提醒,如果不改的话,只能进行适当的惩罚。不要过于相信学生的检验能力,每个问题的检验方法往往是有多种。解方程、脱式计算、填空等的检验都要经常带领学生进行回顾,针对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检验。如:对应用题的检验学生是非常困难,然而检验是不可缺少的一环。教师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检验应用题的方法,逐步养成“自觉检验的好习惯”。所以,结合教学内容,教给学生检验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把检验作为学生解答问题的必要步骤长期坚持下去,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逐步养成自觉检验的良好学习习惯。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认真的学习态度,而且还能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深刻性和自我评价能力,通过对解题过程的反思,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缜密的思维品质。
总之,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正是以学生为本,是学生探索、认识、肯定和发展自己的一种方式,是在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逐渐自然习得的,是一个创造的过程。它着眼学生现在,关注学生未来。学习的能力和学习的习惯只能在学习中形成和发展。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更新观念,积极进行教学改革。选取最能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在教学基础知识的过程中教学习和思考的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持之以恒,使学生不但学会而且会学,做学习的主人。
第五篇:浅谈小学语文低段字词教学)
浅谈小学语文低段字词教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深入,我们越来越意识到,我们的课堂要由一种硬性的“塞给”、一味的“强行叫卖”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能力,注意学生的需要,学习时间和接受速度,其最重要的是交给学生的学习的方法。
字、词的学习积累为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课标”明确指出并肯定了“识字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在教学中,怎样变机械的教学为有趣的学习,变识字速度慢为高效的识记?我有几点拙见:
一、图画形象识记。低年级儿童形象思维占有优势,对图像的感知优于其它,所以要挖掘汉字的图画性特点,利用看图识字法进行教学。印度前总理尼赫鲁赞美中国的汉字:“每一个字都是一幅美丽的画,一首优美的诗。”作为教师的我们,就是做好这个引导者,引导他们发现这幅画,欣赏这幅画,接收这幅画。比如教学“溪”字时,这个字笔顺较多,较复杂。我向学生展示这样一幅图:一条弯弯曲曲的河流,几滴小水滴从山上的岩石缝中滴下来,一个大人在溪边舀水。学生一下子记住了“溪”的字形:三点水,爪字头,弯弯曲曲的幺,大字。心里有这幅图,字形自然就出来了。又如“休”,用简笔画画一个人靠在一棵树旁打瞌睡,字义字形学生都轻松地记住了。
二。、利用熟字识记。用已经学习过的,熟悉的字加偏旁,减偏旁,加一笔,减一笔,比一比等方法简单方便。
三、形近字、形声字归类识字。如“他、池、驰、地”,“抱、饱、刨、鲍、胞、雹、苞、跑、泡、炮、袍”,“被、破、坡、玻”等,这类字放在一起识记,学生能高效准确地掌握,有效吸收中国汉字的特点,突破单个字的识记训练,加强了对中国汉字文化的吸收与感悟。
四、多种游戏穿插识记。比如开火车,小老师领读、教读,小组比赛识记,猜字谜,这些都是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特别开火车在我们班很受欢迎,只要是到这个环节,我发现他们都特别认真地识记,都希望不是自己把小火车开断,很踊跃,充满激情似的。
五、情景法,故事法,趣味识记。一位老师在教学“显”字时,是这样说的:在阳光下做作业,这显然是不对的。这可谓是一举三得:记住了字形,有组词,并进行了句子的训练。真是高哇!“晃”字也可以用这种方法来学:太阳光很晃眼。只要善于思考总结想象,很多字学起来很有趣呢!
这些方法,也可使用于词语的识记和字义的理解。
比如,在教学《画家和牧童》中的词语“浓墨涂抹”和“轻笔细描”时,我就运用了图画法,展示文中戴嵩的《斗牛图》,让学生指认哪儿是“浓墨涂抹”,哪儿是“轻笔细描”?学生立刻了解了这两个词语的意思,进而积累下这两个词语。相信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他们也能恰当地运用。
词语也可用归类识记,如水果类,蔬菜类,动物类,电器类等。当然游戏法,情景法同样适用。在词义的教学上,还可用表演法。比如“羞怯”,“捧腹大笑”,“气势汹汹”等词。此外,还可以通过朗读,在读的基础上理解词语,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是在说不假的。
教师交给学生方法,学生熟练掌握后,学生又在方法上进行个性化的理解运用创新,将其内化,最后提升学生自己学习的能力,这正是我们要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