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环境化学 水污染治理现状分析
水污染治理现状分析
摘要:我国年平均降雨量648.2毫米,水资源总量为2.8142×10(12)立方米/年,其中河川径流量为2.7115×10(12)立方米/年。年径流量约占全球的5.8%,居世界第六位。虽然我国水资源总量不算少,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所以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很低。关键词:治理
水污染
对策
现状
我国水污染现状
一.我国的淡水资源
我国年平均降雨量648.2毫米,水资源总量为2.8142×10(12)立方米/年,其中河川径流量为2.7115×10(12)立方米/年。年径流量约占全球的5.8%,居世界第六位。虽然我国水资源总量不算少,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所以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很低,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2,165立方米/年,约为世界平均值的五分之 一,在世界上排名第88位,中国已被列入世界12个贫水国家的名单中。我国除了人均淡水资源贫乏之外,水资源的分布在时间和空间上也很不平衡。我国属季风气候,水量大部分集中在汛期,夏季径流量几乎占全年的40%,那时大量的淡水未被利用,通过洪水排入大海,而其余时间又往往缺水,因持续干旱而造成河流断流现象时有发生。从地区上来说,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的径流量约占全国的81%,而北方广大地区不足20%。南方人均年径流量为4,170立方米/年,北方只有938立方米/年,南方为北方的4.5倍。我国目前600多个城市中有300我个城市缺水,日均缺水量达1,600万立方米,影响产值每年为200亿元以上。水资源的短缺,严重制约了城市 的经济发展,使得一些城市不得不进行长距离引水,如天津引滦工程、青岛引黄济青工程、北京引密工程、大连碧流河引水工程、长春引松工程、西安黑河引水工程、贵阳红枫湖引水工程、太原万家寨引黄工程等,耗资巨大。
二.水体污染现状
1. 地下水
我国的饮用水源污染非常严重,符合饮用水标准者约占30%,在以地下水为饮用水源的城市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全国各主要城市地下水超采,且严重超采现象十分普遍。比较突出的有太原、西安、北京、南京、石家庄、苏州、大同、唐山、保定、青岛、烟台等。而大连、青岛、烟台、北海等城市的海水入侵现象日益突出。
2. 河水
对我国532条河流的污染状况进行的调查表明,已有436条河流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占调查总数的82%。到1994年为止,全国各大江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并呈发展趋势,工业发达城市(镇)附近水域的污染尤为突出。据全国七大水系和内陆河流的110个重点河段统计,符合《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的1、2类的占32%,3类的占29%,属于4、5类的占39%。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高锰酸盐指数、挥发酚和生化需氧量。大、中城市的下游河段普遍受大肠菌群污染。
以下列举了我国几个河流主要河流的水质情况
长江干流水质好于支流,但主要城市河段岸边水域污染严重,对沿岸饮用水源构成威胁。据统计全流域水质符合地面水1、2类标准的占42%,3类的占29%,4、5类的占29%。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高锰酸盐指数和挥发酚,个别河段铜、砷化物超标。
黄河干流水质尚好,但有些河段受到有机污染。支流汾河、渭河、湟水河、伊洛河的部分河段污染严重。全支流域水质符合1、2类标准的占7%,3类的占27%,属于4、5类的占66%。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和挥发酚。1994年,黄河兰州段发生两起较大的水污染事故,造成约500公里河长的水体污染。
淮河流域水污染严重,1994年发生了3起特大污染事故,其中以7月15日-20日淮河干流鲁台子段到蚌埠间段发生的污染事故最为严重,群众反应强烈。此次污染在一段时间内给淮南、蚌埠、淮阴、连云港市区、盐城等地数十万居民生活用水带来严重影响,给工农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其中1、2类的水质占16%,3类的占40%,4、5类的占44%。
松花江、辽河流域水污染严重。水质符合1、2类标准的仅占6%,3类的占23%,属于4、5类的占71%。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高锰酸盐指数和挥发酚、酮、氰化物。其中太子河的本溪段污染最重。
海河流域的拒马河水质尚好,其余河段基本为污染河段。水质符合1、2类标准的占32%,3类的占24%,属于4、5类的占44%。
上海黄浦江水质状况分为三个断面,闵行以上江段原水水质为2-3类,临江、长桥江段为3-4类,而位于市区的南市、杨浦等江段为4-5类。
城市地面水污染普遍严重,并呈恶化趋势。影响城市河流水质的主要污染指标是石油类、挥发酚、氨氮、生化需氧量、总汞等。
3. 湖泊、水库水
我国湖泊达到富营养水平均的已达到63.3%,处于富营养和中营养状态的湖泊水库面积占湖泊水库总面积的99.5%。环境监测表明:大淡水湖泊富营养程度进一步加重。主要污染物是总磷和总氮。巢湖西半湖和滇池污染较重。太湖高锰酸盐指数较高,入湖河道污染较重。洪泽湖突发性事故时有发生。全国城市内湖富营养化严重,其中济南大明湖和南京玄武湖污染较重,大型水库水质普遍较好,但多数水库也受到总氮、总磷等污染的影响。
4. 海水
近年来,沿岸海域各海区无机氨和无机磷普遍超标,污染程度有所增加,局部海域营养盐含量已超过国家3类水水质标准,油类污染有所减轻,但珠江口、大连湾、胶州等海域污染仍较严重。我国近海海域内发生赤潮的频次和面积都有所增加。1994年,全国渔业水域生态环境恶化的状况没有改善,水产养殖业受到严重影响,局部水域内发生水生生物死亡。沿岸梭鱼、海螺、蛤蜊、毛蚶、贻贝、牡蛎等水产品受污染影响较大。
据统计,1994年全国共发生工业污染事故3,001起,比上年增加240起。其中,废水污染事故1,617起,比上年增加186起。据20个省不完全统计,94年共发生污染渔业事故333起,造成渔业经济损失12.6亿元,较93年增长142.3%,其中海水产品损失6.01亿元,淡水产品损失6.59亿元。水污染案例
水污染事故一:2011年6月4日晚上22时55分左右,杭州市辖区建德境内杭新景高速公路发生苯酚槽罐车泄漏事故,导致部分苯酚泄漏并随雨水流入新安江,造成部分水体受到污染。事故发生后,杭州市民超市疯狂抢购矿泉水。同时杭州、建德两级政府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环保、消防、交警、林水等部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进行处置;杭州市委、市政府紧急动员、多管齐下,及时果断采取有力措施,提供各类净水机、净水器等净水设备产品,全力保障杭州市居民用水不受影响。
水污染故事二:2010年7月30日,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发生爆炸事故:监测发现苯类污染物流入第二松花江,造成水质污染。国家环保总局有关负责人向媒体通报,受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爆炸事故影响,松花江发生重大水污染事件,吉林、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启动了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采取措施确保群众饮水安全。
每年都会有水体污染的事情发生,2008年我国水环境质量已经达到了一个危险的临界点。2008年松花江水污染的事故到太湖蓝藻爆发危机无锡群众饮水安全,直至发生在汉江严重的污染致使20余万人无法正常用水,千吨融雪剂流入水源造成广东上万村名饮水困难……
面对水环境的挑战,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提出了“让江河湖泊休养生息”的战略思想。新修订的《水污染防治法》,为“让江河湖泊休养生息”战略思想的实施提供了最有利的保障。这一战略下的五大强有力的对策—严格环境准入,淘汰落后产能,全国防止污染,强化综合手段,鼓励公众参与,在新修订的《水污染的防治法》中都上升为了法律意志。水污染的危害(1)危害人的健康水污染后,通过饮水或食物链,污染物进入人体,使人急性或慢性中毒。砷、铬、铵类、笨并(a)芘等,还可诱发癌症。被寄生虫、病毒或其它致病菌污染的水,会引起多种传染病和寄生虫病。重金属污染的水,对人的健康均有危害。被镉污染的水、食物,人饮食后,会造成肾、骨骼病变,摄入硫酸镉20毫克,就会造成死亡。铅造成的中毒,引起贫血,神经错乱。六价铬有很大毒性,引起皮肤溃疡,还有致癌作用。饮用含砷的水,会发生急性或慢性中毒。砷使许多酶受到抑制或失去活性,造成机体代谢障碍,皮肤角质化,引发皮肤癌。有机磷农药会造成神经中毒,有机氯农药会在脂肪中蓄积,对人和动物的内分泌、免疫功能、生殖机能均造成危害。稠环芳烃多数具有致癌作用。氰化物也是剧毒物质,进入血液后,与细胞的色素氧化酶结合,使呼吸中断,造成呼吸衰竭窒息死亡。我们知道,世界上80%的疾病与水有关。伤寒、霍乱、胃肠炎、痢疾、传染性肝类是人类五大疾病,均由水的不洁引起。
(2)对工农业生产的危害水质污染后,工业用水必须投入更多的处理费用,造成资源、能源的浪费,食品工业用水要求更为严格,水质不合格,会使生产停顿。这也是工业企业效益不高,质量不好的因素。农业使用污水,使作物减产,品质降低,甚至使人畜受害,大片农田遭受污染,降低土壤质量。海洋污染的后果也十分严重,如石油污染,造成海鸟和海洋生物死亡。
(3)水的富营养化的危害在正常情况下,氧在水中有一定溶解度。溶解氧不仅是水生生物得以生存的条件,而且氧参加水中的各种氧化-还原反应,促进污染物转化降解,是天然水体具有自净能力的重要原因。含有大量氮、磷、钾的生活污水的排放,大量有机物在水中降解放出营养元素,促进水中藻类丛生,植物疯长,使水体通气不良,溶解氧下降,甚至出现无氧层。以致使水生植物大量死亡,水面发黑,水体发臭形成“死湖”、“死河”、“死海”,进而变成沼泽。这种现象称为水的富营养化。富营养化的水臭味大、颜色深、细菌多,这种水的水质差,不能直接利用,水中断鱼大量死亡。污水治理办法
为加强水资源保护,防止对水资源的破坏、浪费和严重污染,应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工作,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全面保护水资源。一是完善法律法规,强化管理,严格执法。贯彻执行《水法》《水污染防治法》《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同时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的水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对污水的排污标准进行严格控制,尤其要加强对工业污水排放的监督和管理,对违法排放的工业企业要从重处罚。对集中排污口的各类污染源,加强跟踪监测,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加强对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质监测和水源的保护工作。以流域为单元,以河流为主线,以城镇为节点,建立流域水资源保护监督管理体系,强化流域管理的监督职能和协调能力,加强各相关部门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二是从源头控制污染。摆脱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模式,从控制污染物的排放量来遏止污染的进一步扩大。对企业要采取有力措施,改善经营管理,积极引进先进的生产工艺,提高物料利用率,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通过修定产业政策,调整产业结构,用行政、经济手段推行节约用水和清洁生产。三是大力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和重复利用率。我国水资源利用率不足50%,重复利用率为20%左右[3]低效的水资源利用,加剧了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和严重浪费局面。只有施行较高的水资源价格、高额的水污染排污费,才能有效地促使企业采取措施,改直流冷却为循环冷却,改漫灌为喷灌或滴灌,采用先进的节水技术和生产工艺,研究污水的治理和重复利用,降低生产成本,进而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的环境效益的统一。四是提高水污染排污费的收缴额度,使排污费远远地高于水资源恢复治理的费用。当前,我国排污费定位太低,远远低于水资源补偿费用,因此全面提高排污收费指标,向等量甚至高于水资源恢复治理费靠拢,采取“严进严出”的措施,也许对乱排现象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五是研究解决污水的资源化利用。污水资源化利用是解决用水紧张的一个有效途径,并产生较高的经济效益,实现较好的环境效益。六是加强宣传,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
参考文献
(1)水资源合理分配的基本路线 作者:关业祥 水利部规计司处长书名为
(2)行政院环保署「安全饮用水手册」:第3页
(3)中国城市排水建设与发展
(4)中国水资源公报1999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第2页
(5)《造福子孙后代》:前言
第二篇:天津水污染治理现状
天津是资源型缺水城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 160m3,为全国人均占有量的十六分 之一,世界人均占有量的五十分之一,远远低于世界公认的人均占有量 1000m3 的缺水警 戒线,属缺水地区。而且现在天津自身的人口已经偏多,超出了环境的承载能力。
姑且不论中国的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不足世界平均值的 1/4,也不论中国是联合国 的 13 个最为贫水的国家之一,就单单天津所在的海河流域而论,海河流域年人均水资源占 有量只有 321 立方米,与其他几大流域相比是最少的。在海河流域中,天津的占有量更少,年人均只有 160 立方米。属于严重的资源缺水地区。天津本地自产水、地下水资源总量多年平均值为 16.88 亿立方米,长期以来,天津工农业用水主要依靠入境水,而入境水是逐年减 少的,而且多次发生供水危机。根据天津滨海新区的规划,到 2010 年将缺水 4 亿立方米,全市缺水将达到 17 亿立方米。今年 1 月~6 月份,天津日用水量已从原先的 220 多万吨,降为 160 万吨,几近底线。
国家为了保障饮水卫生,保护取水源头,制订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
88),对取水的水源提出了质量要求。但是,天津市大多数县镇供水企业由于缺少足够的资金和技术力量,对水源管理仅仅是确立水源保护区,对水源的污染及其防治缺乏了解。因此,了解水污染源,防止水污染产生和进一步恶化是水源管理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天津市的污染来源
(一)工业废水
工业废水是水污染的主要原因,其特点是水质和水量因生产品种、工艺和生产规模等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别。另一特点是,除冷却水外,都含有生产原料、中间品和终产品。钢铁厂、焦化厂排出含酚、氰化物等废水;造纸厂排出含大量有机物的废水;化工、化纤、化肥、农药等厂排出含砷、汞、铬、农药等有害物质的废水。对水体污染影响较大的工业废水主要来自冶金、化工、电镀、造纸、印染、制革等企业。工业废水所含的污染物因工厂种类不同而千差万别,即使是同类工厂,生产过程不同,其所含污染物的质和量也不一样。工业除了排出的废水直接注入水体引起污染外,固体废物和废气也会污染水体„„
(二)生活污水
生活污水指人们日常生活的洗涤废水和粪尿污水等。水中主要有害物质为有机物、肠道致病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粪便是水中氮的主要来源。由于含磷洗涤剂的大量使用,使水中磷含量大量增加,是水体藻类污染的重要原因。来自医疗单位的污水包括病人的生活污水和医疗废水,含有大量的病原体及各种诊、医疗用物质,是一类特殊的生活污水,医院污水污染的主要危害是引起肠道传染病。
(三)农业污水
农业污水指农牧业生产排出的污水及降水或灌溉水流过农田或经农田渗漏排出的水。农业污水主要含有氮、磷、钾等化肥、农药、粪尿等有机物及人畜肠道病原体等。农业污染首先是由于耕作或开荒使土地表面疏松,在土壤和地形还未稳定时降雨,大量泥沙流入水中,增加水中的悬浮物。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近年来农药、化肥的使用量日益增多,而使用的农药和化肥只有少量附着或被吸收,其余绝大部分残留在土壤和漂浮在大气中,通过降雨,经过地表径流的冲刷进入地表水和渗入地表水形成污染。
(四)其他
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和城镇居民生活垃圾受雨水淋洗及渗漏会对附近水体或地下水造成污染。
二、天津市水源污染的类型
县镇供水源头主要是受到人为或自然因素的影响,使水的感官性状、微生物指标、有毒成分等超出了标准。其类型有:
1.细菌和微生物污染。这类污染特点是数量大,分布广。特别是以地表水作为取水源头的供水企业,其污染主要来自城镇生活污水、医院污水、垃圾及地面径流等。每升生活污水中细菌总数可达几百万个以上,每克粪便中大约就有100多万个,细菌的种类也达百种之多。若只经加氯消毒就供饮用的水源,大肠菌群每升也不会少于千个。
2.有机物污染。这类污染主要是由于化肥农药及有机化学污染造成的。一般水中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油脂、氨基酸、脂类等都可造成水中有机物含量偏高,水质变差,导致水体污染。水中有机物含量可以用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或化学需氧量(COD)来表示。一般的有机污染物进入水中后就进行化学氧化分解,然后在微生物作用下进行生物化学氧化分解,这个过程会随温度、有机浓度、微生物种类的变化相应发生改变。含氮有机物就被硝化成亚硝酸盐、硝酸盐。溶解氧就是衡量有机污染程度和划分指标等级的依据,污染越严重溶解氧就越少。
3.富营养化污染。主要指以水库、湖泊为取水源头的污染。在水库与湖泊中由于水流缓慢,在有机物作用下引起藻类、浮游生物的急剧增长。水体富营养化没有统一指标规定。富营养化的水体藻类较多,水体呈绿或棕绿色,且伴有臭味,引起人体感官不适,对水质的净化和处理带来很大的麻烦。
此外,在工业较为发达的地区,水污染还包括有毒物污染、化学物质类污染、热污染、放射性污染等。
三、水源污染的防治方法
水源污染的防治对维护管理水源保护区十分重要。防治污染原则是预防为止,重在管理,主要方法:
1.定期进行水体污染源调查。根据水源污染的类型进行定期调查,要实地观察,收集排污资料,并且将污水排放口的水样委托当地卫生防疫或环保部门进行分析,并将调查结果整理成文字材料,预测污染发展的趋势。调查时间一般每年一次,规模要大,最好会同卫生防疫、环保部门一起调查,如果水质发生变化则相应增加调查次数。
2.加强水源上游水质监测。监测项目主要选择对水源有影响项目,可以选择反映水的感官性状的如浊度、色度、臭味、肉眼可见物等;反映有机物污染的如溶解氧、生化需氧量(BOD5)、化学需氧量(COD)、三氮(氨氮、亚硝酸盐、硝酸盐);反映细菌污染的微生物指标等;富营养化的加上藻类与浮游生物的监测。
3.依法治理污染源。水源污染防治是一项关系人民身体健康的民心工程,对已影响水源水质的污染源一定要依法治理,要依据国家颁布的《水法》、《环境保护法》、《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城市供水条例》等法律法规,紧密依靠当地政府、环保、卫生等部门有效地对污染源进行处理。
水污染对人类健康危害极大。污水中的致病微生物,病毒可引起传染病的蔓延。水水中的一些巨毒物质可在几分钟使人畜死亡。最危险的是镉,铅等金属物质,进入人体后造成慢性中毒,一旦发现就无法遏止。
污染的水对人体的影响有很多不利的因素:人体中70%—80%是水分,因此长期饮用不良的水质,而导致体质不佳抵抗力自然减弱,则百病发生乃必然,再者长期累积之污染物到达身体无法承受时,再高明的医生、再有效的药物恐怕也难奏效。
治理水污染的过程中要避免将水环境整治工作同行政强制措施完全等同起来。应该在整治的过程中更多地采用经济手段,调动排污单位的内部积极性,使污染物达标排放和综合治理成为企业主动的自发的自愿的行为。这样不仅能够减少行政强制执行的费用,而且可以减少以至杜绝企业弄虚作假、追求形式上的达标和保留实质上的污染行为的发生,从而有效地提高有关法律法规执行的有效性。
在通常意义上的引进经济激励措施、奖励达标先进单位、为其提供政策优惠的做法之外,是否可以将水环境治理与清洁生产工艺技术的市场开发有效的结合起来,在停产、关闭数以千计的污染企业的同时创立和新建于环境保护有利的新企业新市场,使水环境整治工作同社会经济其它方面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使环保工作不再对于工业企业的发展只是一味的否定,而是肯定与否定相结合。从长远发展的角度看,工业走向环境健康化是世界发展的总体趋势,清洁生产工艺的开发利用将在不久的未来占据巨大的市场份额。因此我们应该把握时机,争取利用后进优势,在促进环境质量改善的同时获得经济的更大发展。
水污染的治理过程中还应避免将水污染防治与工业企业达标排放等同起来。中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占到70%的农业大国,且农业现代化程度较低。美国著名的化学家和环保主义者蕾切尔•卡逊在上个世纪60年代所关注的农业污染问题在今天的中国仍然具有极为现实的指导意义。当我们对于我国大多数流域污染情况寻根求源的时候都会发现干流和支流沿岸的农药化肥及其它农业废弃物肆意地向水体抛弃是构成水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之一,而且往往正是这些不经任何处理就排向江河湖海的大量农业污染物在很大程度上须对水体的毒化问题负责。然而在水环境治理的实际操作中,我们几乎看不见有关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的举措,更没有像“零点行动”那样富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治污行为发生。当然并不否定工业企业污染治理与农业污染控制本身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对于“15小”企业的治理一定范围内断绝了农业污染物的来源,然而从现实的角度来看,这还远远不够;也并不否认农业的面源污染较之工业企业通常情况下的点源污染而言,控制的难度大得多,甚至近乎不可操作,然而不能因为该问题解决起来有极大困难而视其不存在。这样只能造成对农业污染的默认,从而使问题扩大化。
水污染治理过程应当同生态环境的恢复和改善紧密结合起来。环境问题以其固有的全方位、多因子的特点区别于其它任何部门法所调整的对象,这就要求在整治水环境问题的过程当中首先要考虑到水污染问题的流域性,加强河流湖泊沿岸省市地区之间的协调和合作。这一点在淮河治理过程当中已经获得重要的实践经验,应该在全国范围内加以推广。其次,水资源作为生态环境的一个重要成分对于人类生产生活都具有不言而喻的重要价值,因而将水环境整治与水权概念的开发相结合,明确水资源使用的受益者和水环境问题的治理者无疑具有重要意义;与此同时对于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要实行全流域统筹兼顾的方针,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综合平衡,做到微观与宏观相结合,促进水环境问题的根本解决。
总之:节水从点滴做起。
第三篇:水污染现状与治理措施(DOC)
海洋环境与保护第七小组课题: 当今中国水污染现状与治理
一、现状
根据中国制定的《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把水分为五类。水质按一、二、三、四、五类逐步下降,当水质下降到三类标准以下,就会影响人体健康,因此不能作为饮用水。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黄河流域、松花江流域、淮河流域、海河流域、辽河流域等等河流的四类五类以及劣五类水质所占比例都相当大,水质状况堪忧。
再来看看我国重点湖泊或者水库的水质类别。在我国28个重点湖泊水库中,属于一类水质的为零个,二类的为4个,三类的为2个,而四类,五类,以及劣五类所占的比例高达78.6%
二、水污染影响人类健康
人类是地球生态系统中最高级的消费种群,环境污染对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及生态环境的损伤和破坏最终都将以不同途径危及人类的生存环境和人体健康。各种污染物质通过饮用水、植物和动物性食物、各种工业性食品、医药用品及各种不洁的工业品使人体产生病变或损伤。
随着人口的急剧增长和工业的迅猛发展,需水量和排废水量也急剧增多。目前全世界每年约有4200多亿吨的废水排入江河湖海,污染了55000亿吨的淡水,约占全球总量的14%。现在全球80%以上的淡水被污染。水体的污染造成了全球性水危机。现在世界上有占世界人口40%的80个国家和地区正在遭受严重缺水的折磨。现在不少国家和地区已经无洁净的水可饮,只好喝被自己严重污染了的水。据联合国卫生组织估计,目前1/4的人口患病是由于水污染引起的。每天有2.5万人因饮用被污染了的水而死去,其中大部分是抵抗力弱的儿童,每年有460万儿童因饮用污染的水而死于腹泻。水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引起急性和慢性中毒。水体受有毒化学物质污染以后,通过饮水或食物链便可能造成中毒,这样的急性和慢性中毒是水污染对人体健康危害的主要方面。1972年发生在日本水俣湾等地的“水俣病”事件,使283人中毒,60人死亡。这是由于含汞工业废水污染水体造成的。汞进入人和动物体内会逐渐积累起了,汞中毒以脑损害为主要特征,症状是:口腔炎、齿龈炎、神经过敏、头痛、发抖、腹泻、呕吐和贫血等。原来,含甲基汞的工业废水污染了水俣湾一带的水体,使水俣湾中的鱼中毒,甲基汞在鱼体内逐渐富集起来,人吃了中毒的鱼后受害。饮用水中氟含量过高,会引起牙齿珐斑及色素沉淀,严重时会引起牙齿脱落。相反含氟量过低时,会发生龋齿病等。1963年发生在日本福山县神通川流域的“骨痛病”事件,使许多人受害,其中81人死亡。这是由于含镉工业废水污染水体造成的。镉通过人饮食进入人体后,造成积累性中毒,它首先引起肾脏损害,使肾小管再吸收能力下降,过多的钙长期从尿中损失而得不到补充,就从骨骼中夺取钙,从而导致骨质疏松和骨骼软化,患者有无法忍受的骨痛感,故名“骨痛病”。原来,含镉工业废水污染了神通川水体,两岸农民利用河水灌溉农田,使稻米中含镉,居民饮食了被污染的河水和稻米后中毒。另外,铅也是对人类健康危害较大的污染物。即使食入微量铅也会严重损伤人的肾脏、大脑和循环系统,铅对胎儿和7岁以下的儿童危害更大,因为小儿体内各种屏障机能比较差,铅对正在发育中的大脑、神经系统都会产生严重的、无法逆转的损伤,可以造成儿童智力低下、行为偏离、生长减慢和造血不良等,即使轻度的铅中毒也会造成儿童的注意力涣散、记忆力减退、理解力降低以及小儿多动症等。美国科学家的调查发现,美国每年约有25万多学龄儿童在学校饮用的水中含有铅,足以影响儿童的智力和身体的发育成长。
二是,诱发致癌。当今人类社会人们最熟悉的不治之症就是癌症。说起癌症,难免有“谈虎色变”之感。但把饮水与癌症相提并论,震惊之余又平添了几分疑惑与忧虑。但现代科学已经有力地证明,饮水与癌症发病率之间的确存在着某些因果关系。某些有致癌作用的化学物质,如砷、铬、镍、铍、苯胺及其它芳烃、氯代烃、氯代芳烃污染水体后,可以在悬浮物、底泥和水生物体内蓄积起来。人若长期饮用含有这类物质的水或者食用体内蓄积有这类物质的生物就很容易诱发癌症。美国专家调查研究发现,美国俄亥州饮用地表水为水源的自来水居民患癌症的死亡率较饮用地下水为水源的高,这是因为地表水受污染比地下水重。据联合国卫生组织统计,现在世界上每年有千分之一的人患癌症,每年有300余万人死于癌症,约占全世界人口死亡总数的1/4。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等先进工业国的癌症死亡率仅次于心血管疾病,居第二位。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大部分的癌症是由环境中的化学致癌因子造成的,而这些因子又广泛存在于地表水、地下水和经过处理的饮用水中。自1974年以来美国饮用水中发现的化学污染物已超过2100种,其中已确认是致癌物和可疑致癌物的有97种,另有133种是致突变、致肿瘤或有毒污染物,其余90%的污染物中有没有或有多少致癌物还未确定。这些致癌因子又是从何而来的呢?很显然,地表水和地下水中的致癌因子主要是来源于工业废水、化肥和农药。很多元素本来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但如果它们在饮水中的含量太高,就会对人体产生危害。
第三,水污染威胁用水安全。水污染导致饮用水供应中存在大量安全问题。全球:每年致病事件40亿起,约2000万人死亡;每8分钟就有1名儿童死于不洁水源导致的疾病
我国 7亿人饮用大肠杆菌超标水;3亿人饮用含铁量超标水;1.1亿人饮用高硬度水。
根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数据显示,目前,全世界仍有6.63亿人无法享有改良的饮用水源。然而,使用最新检测技术得出的数据表明,约18亿人的饮用水可能受到大肠杆菌的污染,即使某些改良的饮用水源也不例外。
三、水污染治理
尽管近二三十年来, 中国在水污染防治方面出台了一系列的水质标准和法律法规, 但没有把水资源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综合平衡的一个重要条件, 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缺乏综合考虑, 只顾眼前的经济利益, 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矛盾, 也对全国正在实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必须采取有力措施, 加大治理力度。
(1)资金、行政、法律保障措施。
由于经济和法制的滞后, 中国水污染防治工作一直以健全法制、加强环境道德教育为主, 经济处罚为辅。1996年, 全国人大对水污染防治法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水污染防治法集中体现了中国水污染防治, 由分散治理为主, 转向集中控制与分散治理相结合, 由末端治理为主转向全过程控制、清洁生产, 由单一的浓度控制, 转向浓度控制和总量控制相结合, 由区域管理为主, 转向区域管理与流域管理相结合的指导思想的转变。国务院规定, 全国所有工业污染源都要做到达标排放, 对新建企业实行三同时制度, 这为进一步加强水污染的防治工作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今后工作的重点应是加强监督管理和强化执法, 真正做到有法必依, 违法必究, 最终实现水体变清, 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在治理水污染的过程中, 要避免将水环境整治工作同行政强制措施完全等同起来。要加大监督检查执法力度, 强化城市污水处理厂设施的的运行管理和监督, 建立政府节能减排工作问责制, 在整治的过程中, 要更多地采用经济手段, 调动排污单位的内部积极性, 完善政策, 形成激励和约束机制,使污染物达标排放和综合治理, 成为企业主动、自发、自愿的行为。这样不仅能够减少行政强制执行的费用, 而且可以减少以至杜绝企业弄虚作假、追求形式上的达标和保留实质上污染行为的发生, 从而有效地提高有关法律法规执行的有效性。(2)工程保障措施。
必须实施彻底截污、污/雨分流, 建立完善的污水收集与输送系统, 污水处理理应包括污水收集和输送。中国工业废水处理设施只有1 /3运行是正常的, 1 /3运行不正常, 而另1 /3停产不运行。不少城市污水处理厂有钱建得起, 却无钱维持正常运行, 一些中小城市建成的活性污泥处理厂更是如此, 除资金缺乏外, 操作运行和管理人员技术和管理水平低, 难以掌握和操作技术复杂的处理工艺和设备。只建污水处理厂而没有相应的管网收集系统, 不是完整的污水处理系统。管网建设不善, 只能半负荷运行, 一方面造成浪费, 另一方面由于未经处理的污水任意排放, 造成了受纳水体的严重污染, 所以建立完善的污水收集与输送系统, 是污水处理系统的关键。
要确定合理的规模, 对污水处理厂究竟建多大规模, 要有长远考虑和统筹安排, 设计时要充分考虑现在和将来的污水处理量, 作为指导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规模。根据不同的地方, 选择适当的处理工艺。由于水量、水质不同, 排放标准也不一定一样, 应因地制宜地选择处理工艺。目前, 中国城市污水处理大多采用一级处理及一级强化处理工艺, 其基建费用一般在500 ~ 700 元/m3。经常性的费用在0.1~ 0.2元/ m3范围内, 比较适合于污水排放量不大或环境容量较大、经济不是很发达的地区, 二级处理及二级强化处理工艺比较理想, 这类污水处理工艺通常以活性污泥法居多。氧化沟因其处理效果好、性能稳定, 便于管理, 在二级处理中被广为采用。(3)技术保障措施。
依靠科技, 加快减排技术开发和推广。启动一批国家级的重点项目, 推进减排技术的研发, 依靠技术进步和先进管理来获取污染治理设施运营的高效率、高水平、低成本和高效益。开发切实可行、有效的实用技术和产品。加强和加快标准化工作, 建立健全技术标准体系。要发展水污染治理技术服务业, 加快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完善技术管理政策。政府应加强技术发展方向的指导, 加大对水污染治理技术与产品研发的扶持力度。其污水处理技术可归纳为以下几种:(A)物理方法: 就是简单经过物理变化来治污, 这也是一种最古老的方法。现在常用于水处理的物理方法有重力分离、过滤、蒸发结晶和物理调节等。(B)化学方法: 就是通过化学反应来治污。例如, 污水中有酸, 就采用碱中和的方法;有溶于水的污染物质,就采用化学反应生成沉淀的方法, 生成不溶物或无害物, 即达到了处理的效果。(C)生物方法: 就是利用生物的生命代谢活动, 减少存在于环境中的有毒有害物质的浓度, 或使其完全无害化, 使已受污染的环境能部分或完全恢复到原始状态的方法。很多藻类、植物都有净化水体的能力, 例如满江红等, 只要把他们养在水里, 就能对污水中的一些污染物质进行处理。
目前, 污水处理多采用化学方法, 它的优点是成本低、技术成熟, 缺点是容易造成二次污染。相比较而言, 治理污水效果最好的还是生物法。生物法的优点十分明显: 污染物可在产生的时候就被消耗掉;修复时间较短;产物一般可以就地处理, 通常可以直接用于田间;较少的修复经费, 用于处理污染物的生物能进行自我修复;一般不产生二次污染, 遗留问题少。
对水污染治理技术路线的选择, 一定要遵照/适情对路的原则, 就是有的放矢, 废水处理工艺要适合国情、厂情和当地的社会环境。污水处理工艺要针对水污染的具体特征有效地展开治理, 水污染治理技术不一定要追求如何先进, 如何标新立异,对污染物质处理的如何彻底, 而要讲究工艺过程简单而便于管理与操作, 处理过程经济而有效果。(4)水资源调控措施。
加强水源调配方面的研究, 如何既节约水源又保护水环境是必须研究的课题。建设一批污水处理厂, 应加强处理水的应用, 污水处理厂与输水管道应同时规划、同时设计,将处理后的洁净水引入河道, 这样既节约水资源又可保护水环境。
水污染治理过程, 应当同生态环境的恢复和改善紧密结合起来。环境问题以其固有的全方位、多因子的特点区别于其它任何部门法所调整的对象,这就要求在整治水环境问题的过程当中, 首先要考虑到水污染问题的流域性。统筹生活、生产、生态用水, 协调和平衡区域用水关系, 加强河流湖泊沿岸省市地区之间的协调和合作。这一点在淮河治理过程当中已经获得重要的实践经验。其次, 将水环境整治与水权概念的开发相结合, 明确水资源使用的受益者和水环境问题的治理者, 无疑具有重要意义;与此同时, 对于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要实行全流域统筹兼顾的方针, 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综合平衡, 做到微观与宏观相结合, 促进水环境问题的根本解决。
(5)综合决策, 源头把关。
在环保审批上, 对新建项目审批要实行/ 一票否决制, 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 环保设施必须与生产建设项目的主体工程同时审批、同时施工、同时投产, 执行率要达100%;在三江流域内, 严格控制审批新上污染性建设项目;严禁已被国家明令淘汰的技术、设备和落后的环境污染建设项目向本省转移;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国家明令禁止的淘汰项目,以及不符合环境标准要求的项目, 各级环保部门不得批准环境影响评价文件。(6)绿色植物的措施。
绿色植物的净化作用,如有芦苇的湿地对NH+4 中N-的去除率接近100%, 佛手蔓绿绒(俗称小天使)和叶喜林芋(俗称春羽), 将它们栽培在重度富营养化的水体中,可以最大限度地吸收水中的氮和磷。植物能防止水土流失, 能忍耐土壤中高浓度的污染物。植物的这种抗毒性作用, 为植物对土壤和水体中的污染物吸收和降解奠定了基础。该技术与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对于解决中小城镇的污水处理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总之, 绿色植物具有多方面净化的作用, 特别是森林, 净化作用更加明显, 是保护生态环境的绿色屏障, 将从单纯的水质保护, 走向恢复和保护生物生息、生长环境的生态治理阶段。(7)公众参与措施。
转变观念, 转变受传统思维定式的影响。人们觉得用水掏钱是理所当然, 但对排污也要掏钱则觉得难以接受。长期以来, 城市排水设施及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和运营管理, 都是以国家和地方政府投资为主, 是造成中国水体普遍受到污染的最主要原因。一般完善的污水处理工程,每立方米污染投资大概在1 500~ 2 000元, 经营性费用一般在0.1-0.3元/m3 污水。2002年, 中国城市污水排放总量大约为400 亿m3, 预计到2010年, 全国城市污水排放总量将增到640亿m3。
从保护城市水源的水质并逐渐改善水环境的角度考虑, 城市污水处理率至少要达到50%(目前不足15%)。要达到上述处理程度, 年投资至少需要800亿元人民币, 污水处理的成本太高, 而切实可行的办法就是转变观念, 走市场化的路子, 即谁污染谁治理, 在收取水费的同时收取水污染治理费, 以及污水处理厂实行企业化运营, 国家只负责相关法规。
对大众要加强保护水质的教育, 沿河树立一些警示牌, 呼吁人们注意保护水质。另外, 新闻媒体对大众进行环境保护的教育效果显而易见。加强宣传, 提高全民环保意识。让公众参与河道环境管理, 河道管理部门应建立与沿线居民的沟通渠道, 定期访问居民, 公布举报电话, 让居民有机会参与对污染源的监督, 及时发现问题, 进行处理。也可以实行/门前三包等措施, 目的是充分发挥群众保护水环境的巨大热情, 对水环境实行有效的监督和保护。
第四篇:松花江水污染的现状和治理
松花江水污染现状和防治措施
【摘要】:通过对松花江水污染现状及原因的分析,了解到松花江水污染防治的必要性,从而浅谈一下对松花江水污染防治的措施。【关键字】:松花江、水污染、现状、防治措施
1.松花江水污染现状 1.1污染现状
据国家环保局2002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2002年按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和地表水资源质t标准评价松花江水系。松花江水系监测101个断面:Ⅰ一劣V类水质比例分别为:1.0%、4.0%、22.8%、35.6%、21.8%和14.8%。嫩江为川类水质.松花江干流吉林省段以川类水质为主,黑龙江省段以vl类水质为主。主要污染指标是挥发酚、生化需氧量和高锰酸盐指数。[1]
图1 松花江水系水质类别比例[2] 1.2 水污染主要原因
1.2.1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对环境保护带来不利的影响
东北地区是老工业基地,松花江流域长期以来形成了以重化工为主的工业结构,煤炭、石油等资源开发强度大,利用效率低,污染排放强度高。1.2.2工业污染源治理水平低
工业废水排放量约占流域内废水总量的40%,并且呈不断增长的趋势。石油化工、制药、食品酿造、冶金、造纸等行业是区域内的主导产业,也是污染严重的行业,设备陈旧,工艺落后,原材料及水资源利用率低,不仅难以实现稳定的达标排放,而且污染应急设施缺乏,容易发生水污染事故。1.2.3城市污水处理率低
流域内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严重滞后,截至2004年底,只建成城市污水处理厂14座,处理能力156.9万吨/日,实际处理量69.9万吨/日,全流域城市污水处理率不到15%。大量未经处理的城市污水直接排入河流,成为松花江流域水污染的重要来源。1.2.4农业面源污染影响较大
流域中下游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共有耕地面积5839万亩,化肥年施用量约203.8万吨,平均化肥施用量为34.9公斤/亩,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8.5公斤/亩)和世界平均水平(6.3公斤/亩)。农田退水汇入河流,加剧了流域水污染。[3] 1.2.5环境监测和环保执法监管能力不足
松花江流域环境监测、预警、应急处置和环境执法能力薄弱,环境违法处罚力度不够。
2.防治措施
2.1加强水质监测
在地表水环境监测方面, 每周对沿江的集中式引用水源地水质进行监测分析;在化冰期, 每日在各例行监测断面采集地表水和集中式引用水源地水样, 分析苯和硝基苯含量;在地下水环境监测方面, 对事故发生点下游沿江各地地下水水质实行周报制度。在土壤、农产品及空气质量监测方面, 应分别于春耕前第一次农灌后和第一次农业收获之后采集典型用地土77壤进行全面分析。此外, 要做好春季江面解冻时的水质监测工作, 确保饮用水安全, 并及时向社会发布关监测信息。要对松花江沉积物样和水生生物样进行全面分析, 准确地掌握松花江的水质污染状况, 为松花江水污染防治提供基础数据。[4]
2.2工业点源污染防治,先防后治
防即从源头预防,全过程治理,实行清洁生产,体现在每个工艺流程中,把点源污染物消化在点内,按国家水质标准,实行达标排放或零排放。
污水处理方法分为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工业回用主要用于冷却、工艺用水及锅炉补给水等循环用水系统。[5]
2.3生活污水处理,使废水资源化
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是解决城镇水污染的重要手段,经过处理净化后的城市废水清、污分离,再生与回用。
城市废水资源化可用于风景景观及环境用水、市政与建筑用水、城市绿地灌溉、非饮用供水及清洁马路、汽车等各种杂用水,以节省好水。
2005年以前,吉林省松花江流域只有2座城市污水处理厂,设计处理能力17.5万t/d,实际处理能力9.2万t/d,生活废水实际处理率仅为8%。“十一五”以来,松花江流域新建城市污水处理厂11座,设计处理能力将达到123.4万t/d,新增处理能力106万t/d。今年年底,松花江流域生活废水处理率将达到91%。到2010年底,吉林省松花江流域33个市&县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将全部建成并投入运行。[6]
2.4建立生态农业体系,发张绿色经济,根除农药、化肥污染水源
建立生态农业工程。可用生物肥料替代化学肥料。世界各国都在开发利用空气重的固氮蓝作为水稻肥料,印度已向全国8000万顷稻田施用生物肥料。全面施用有机肥,做到秸秆100%还田,也是一种好方法。农家肥不但经济,还能改变土壤的板结,恢复地力。也可以用生物农药取代化学农药,用基因工程开发抗虫害的作物新品种。在农业生产中广泛使用生态农业新技术,以彻底根除化肥、农药对水资源的污染。[7] 2.5保障措施
2.5.1组织保障
建立流域水资源保护管理委员会,下设相关专业工作组,由国家水利部松辽委和有关省市组成,协调上、下游关系,共同治理松花江水污染,切实保护好松花江水环境。
制定全面整治《松花江行动计划》,从防治水质污染到寻求松花江流域的可持续发展。通过“责任到户”的方法把防治工作具体化"可操作化,实行目标责任制,切实抓出成效。
2.5.2体制机制保障
赋予松花江水资源保护管理委员会权利,将用水、治水、管水统一起来,强化统一管理,实行统筹规划,统一治理,彻底解决用、管、治分离的管理体制问题。建立河流水污染的生态预警机制,划定生态功能区。对已经出现或可能出现的污染情况应及时向社会公布,以提高防范意识。[8] 2.5.3政策保障
把松花江污染防治列为国家重点项目,给予大力支持和政策倾斜。制定相应政策法规,工业废水要无害化处理达标排放,违者严罚。
按照国家标准,统一制定防治污染条约,严格控制工业、农业、生活废物排入江内。2.5.4资金保障
建议国家每年给松花江污染治理拨专项资金,并列入财政计划。
对面源污染防治示范项目,国家应给予特殊照顾,优先立项,保障示范资金;对于其它各类项目可依据项目性质,制定配套资金比例。
建立生态补偿资金,对于污染松花江水质的企业或单位,在罚金中划出生态补偿专项资金,以保障松花江水环境治理资金和治理效果。2.5.5技术保障
充分发挥相关大学、科研院所的科技力量,研发具有先进实用价值的水资源污染防治的技术方法,提供技术支撑。
学习借鉴国内外水污染防治的先进实用技术和经验。
及时总结试验示范项目成果和经验,指导松花江流域污染防治工作,提高技术水平,增强治理成效。
3.国外防治现状
从国外河流的治理经验来看,一个强有力的具有综合决策和协调手段的流域管理机构是整治流域水污染的基本条件,所以首先必须加强我国流域管理机构的建设。其次,可靠的资金保障也是必不可少的。莱茵河100多年的治理费用高达300多亿英镑,莱茵河每年用于治理的资金为14亿马克。从治理的时间和效果来说,我国远不能和西欧的一些国家比,但由于起步晚,且水资源形势越来越严峻并已严重制约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就要求我们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实现水质的改善,因此应继续加大投资的力度。但目前的情况是,我国的治理资金往往得不到落实,这就需要尽可能地调动政府、企业和社会的积极性,以加大我国水污染治理的力度。[9] 4.结语
为了松花江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不仅要重视水量的研究,而且要注重水质的研究,结合松花江水污染现状及成因,进行防治对策的研究。
参考文献:[1]刘振晴.防治松花江水污染主要措施.化工管理.2007.11.76 [2]王颖.松花江水污染状况与对策.黑龙江水专学报.2005.3.01 [3]杨立国.松花江水污染防治对策.民营科技.2012.01.111 [4]覃雪波, 马立新, 孙海彬.松花江水污染及其防治对策.[5]尹德亮, 韩崧.松花江水污染防治.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9.02.53 [6]蔡宝峰.关于松花江水污染防治政策措施的思考.中国环境管理丛书.2009.03.19 [7]王开宇,王建嵩,陈魁中.松花江水污染亟待治理.水利天地.1996.06.14 [8]杨谦.松花江水污染带给我们的重大启示.黑龙江水利科技.2006.02.2 [9]刘鸿志,卢雪云.中外河流水污染治理比较.世界环境.2001.04.30
第五篇:渤海水污染现状与治理对策分析论文
渤海水污染现状与对策分析
摘要:随着环渤海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急剧增长,排入渤海海域的污染物质总量不断增加,污染物质的长期增加和积累造成了渤海环境质量的急剧恶化,渤海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备受人们的重视。实地调查和对实验数据的比较表明:渤海污染呈上升趋势,陆源污染是造成污染的主要原因,其中污染物以无机氮、重金属和石油类为主,因此,需要从污染源头和制度上综合治理渤海污染。关键词:渤海;有机污染;重金属污染;石油污染;管理体制
1.引言
渤海是我国唯一的半封闭型内海,仅东南部有宽约 92 km 的渤海海峡与黄海相通,由莱州湾、渤海湾、辽东湾、渤海海峡和中部盆地组成,面积约7.8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3 784公里,有黄河、辽河、海河、滦河等河流注入,渤海平均水深 18 m,最大水深 80 m,海岸线长达3784km,面积为 7 7284 km2,占我国领海面积的 20%。渤海海洋生物资源、矿物资源和海洋资源丰富,海水养殖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 40.9%,盐业产值占全国的 73.9%,形成的以海洋资源为基础产业的环渤海地区,是中国北部沿海的黄金海岸,现已成为中国经济、文化发达地区,也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但随着环渤海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急剧增长,排入渤海海域的污染物质总量不断增加,污染物质的长期增加和积累,造成了渤海环境质量的急剧恶化。尤其是近年来渤海的水质污染速度更是惊人,海洋资源被严重破坏,造成了巨大损失。鉴此,本文论述渤海的环境污染现状、污染原因及危害,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得提出渤海污染的防治措施。
2.渤海污染现状
2.1 水体富营养化严重,赤潮频发
渤海水质的严重超标尤其是富含氮磷等营养物质的污染物大量排入渤海,使海水富营养化严重[1],严重的富营养化导致了赤潮频发。赤潮是一种严重的海洋灾害,会使海水水体中的氧气大量被消耗,造成海洋生物窒息死亡。有些赤潮生物能够释放毒素,毒死吞食赤潮生物的鱼贝类,再通过食物链危害人类。渤海湾是一个半封闭的浅海内海,水体交换能力差,自净能力低,加上近年来环渤海地区的开发和发展缺乏环境保护措施,海湾沿岸大量排污,海域环境污染严重,致使赤潮现象频繁发生。2004 年渤海和黄海水域共发生赤潮 25 次,累计发生面积达 7.34×103km2。其中,渤海发生了 2 次大规模有毒赤潮,赤潮发生的次数和面积与往年相比,都有较大幅度提高[4]。2006 年 10 月末,渤海湾天津、黄骅附近海域出现大规模赤潮,渤海海域在这个季节发生棕囊藻赤潮尚属首次[5] 2.2 重金属污染严重
渤海海域重金属污染严重。张小林[6]发现渤海海域海水中Pb、Cd、Hg、As浓度分别为3.19、0.534、0.027和3.0 mg/L,并指出海水Hg、Cd浓度呈上升趋势。渤海各海区重金属污染特征明显不同,北部辽东湾Hg和Cd污染最为严重,秦皇岛近岸Hg污染较为突出,南部莱州湾仅有轻微Hg污染,而西部渤海湾没有出现上述金属污染,辽东半岛近岸和外海海区呈现偏中度Hg污染[7]。重金属的主要污染源为工业废水、矿业污泥和废水,以及被污染的大气。据统计,渤海近岸海域水体中Hg、Cu、Pb、Cd的平均含量在4个海区(渤海、黄海、东海、南海)中最高[8]。2.3 石油类污染严重
渤海目前最难防治的污染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石油污染,渤海水深只有18 m,峡口宽103 km,水动力弱,自净能力差,多年造成的石油污染难以降解。含油污水进入水体后,重油和沥青等较重的部分,进入海域后能迅速在河口和港湾沉降,浮油和乳化油在随水迁移的过程中碰到悬浮物和胶体后,在一定条件下也会沉降。王修林等调查发现石油烃平均浓度为(25.7±13.6)mg/m3,已造成海域污染,而莱州湾,渤海湾等近岸海域的污染更为严重[9]。李海明等[10]发现渤海水样中石油烃的检出率为100%,平均值为134.93μg/dm3,严重超标。
3.渤海污染原因
3.1 陆地污染物的大量排入
陆地污染物的大量排入是导致渤海污染的重要原因。环渤海地区共有地级城市 26 座,沿岸有大小港口近百个,黄河、小清河、海河、滦河、辽河等40 多条河流入渤海,年入海污水量 2.8×109t,入海污染物总量约为 6.63×105t/a,其中陆源污染物为5.79×105t/a,约占入海污染物总量的 87%;而陆源污染物中由入海口排入的为 5.51×105t/a,占陆源污染物总量的 95%。3.2 渤海油气资源的不合理开发
渤海周围有4个大油田、66个大小港口、80多条航线、9万多艘渔船、上万艘轮船,从1991年至今共发生溢油事故71次,溢油1×106t。目前,渤海油田年排含油污水4×104~6×104 t之外,而且时有发生的井喷、跑油、漏油事故还将大量原油直接排入海中,造成海水的石油污染。2006年上半年,山东长岛和黄河口以北海域发现大面积原油污染,山东、河北、天津等地都受到了影响。另外,渤海各港口的船只排出的废水也造成了污染。3.3 水产养殖对渤海的污染
渤海是我国最大的海水养殖基地,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40.9%,海水养殖业已成为渤海渔业经济的支撑点, 但其对海域的污染日益加剧。藻类、贝类排筏,鱼类养殖网箱密布海面水道,阻碍海水正常流通交换和物质循环减慢,鱼类虾类养殖投放饵料落入池塘底部或直接沉入海底, 造成了海水富营养化,加上一些渔民往海里撒化肥,加重了海水污染。3.4渤海自净能力有限
渤海是我国唯一的内海, 自身水动力条件较差决定了它自净能力有限。渤海是全球 11 个典型的封闭海之一,水交换能力差, 海水的自净能力有限, 更新周期长达 15 年,几十年的污染积累很难在几年内消除。另外, 海岸曲折、水流交换不畅, 也使得海水的温度、PH 值、含盐量、透明度、生物种类和数量等性状发生改变, 对海洋的生态平衡构成危害。3.5 政府部门管理不力
多头管理造成“群龙闹海”、“治而反污”的现状。由于涉及面广, 情况复杂, 因而在渤海污染治理上, 惊动了环保、海洋、海事、渔政、交通等多部门, 形成山东、天津、河北、辽宁多省、市齐抓共管的局面。然而, 奇怪的是这么多部门齐抓共管, 不但没有治好, 反倒越治越污, 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主要有两条: 一是“海洋部门不上岸, 环保部门不下海, 管排污的不管治理, 管治理的管不了排污”的部门割据现象严重, 无法形成综合治理的合力;二是渤海致污源涉及多个省份, 污染责任认定比较困难, 容易相互推诿。各个省市往往各自为战、治理步调不一致也是造成渤海污染治理不见效的重要原因。3.6治污资金短缺
据了解, 由于资金匮乏、市场化运作机制未建立起来等原因, 碧海行动计划建设项目进展还不理想。最新的一份资料显示列入国家计划的重点环保工程项目, 尚有三分之一没有开工建设, 主要原因就是长期以来资金投入未得到相应的保障, 中央没有补助, 地方特别是县区经济困难, 建设资金难以到位。3.7 法律体系不完善
《海洋环境保护法》配套法规建设的滞后是影响海洋环境保护的重要原因。我国 1982 年制定了《海洋环境保护法》, 1999 年修订后从 2000 年 4 月 1日起正式实施, 但相关的配套法规并没有随之修订完善。《海洋环境保护法》实施几年来, 没有一部相关的实施细则及法规出台, 一些重要的海洋环境标准仍是空白。另外, 沿海和海洋环境保护法制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海岸带环境管理等还存在着立法空白, 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仍然存在。
4.渤海污染治理对策
4.1 防止和控制陆源污染物排入渤海
治理渤海污染的关键是切断污染源,沿渤海区域工业污水、生活污水应得到集中处理、集中排放;应关掉一批污染严重项目,淘汰和关闭一批技术落后、污染严重、浪费资源的企业,整治一批违法排污单位,从源头上减少污染总量;并加快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环保设施建设,增加环渤海地区城市污水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同时,要高度重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合理使用化肥、农药。重点抓好污染严重城市的毗邻海区、河口附近海区及海湾,促进近岸海域海洋环境质量的改善,实现海洋生态环境良性循环。4.2 加强渤海海上污染防治
严格管理和控制各类海洋石油、海上航运和港口企业的各类溢油漏油、超标排放和海洋倾废行为,禁止向海上倾倒放射性废物和有害物质。加强对倾倒区的监督管理和监测,严格执行倾废区的环境影响评价和备案制度,及时了解倾倒区的环境状况及对周围海域环境、资源的影响,防止海上倾废对生态环境、海洋资源等造成损害。同时海上养殖活动应合理规划、科学布局、控制密度,尽可能减轻或控制海域养殖业引起的海域环境污染。所有海岸和海洋工程建设,都应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并配套建设运行环保设施。并应建立健全重大海上污染事故应急机制,抓紧渤海海域原油污染事件的善后工作。4.3加强渤海立法,执法和监督管理 以法治海,尽快制定相关的法规,加强立法、执法和监督力度,加快治理步伐。只有建立渤海这一内海的特别法规体系和资源环境可持续利用的管理制度,并形成一系列与之对应的政策,才能从根本上保障渤海整治的综合效果和渤海的可持续利用能力。
4.4建立简洁高效的渤海管理机制
建立渤海入海河流全流域水环境综合管理体制,包括海河流域、辽河流域、黄河流域、滦河流域和小清河流域。根据国家环保总局的相应标准,在渤海近岸海域总量控制工作的基础上进行,逐级上推各级的水质目标,逐级计算各河段的控制总量,建设入海河流全流域综合管理体系。4.5采用新技术,新手段进行渤海环境综合整治
加强海洋环境保护科研和技术开发与成果转化,加速发展海洋污染控制和治理高新技术产业运用高新技术提高海洋资源利用率和污染控制能力,以高新技术支持对海域污染的监测和管理。
5.总结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渤海也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可开发利用的能源逐渐被探索开采,在资源的开发的同时海洋污染也日益严重,国家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政策的出台给海洋污染的治理奠定了有力的基础。要加大海洋污染防治和国家监管的力度使我国海洋环境保护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还要不断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提高整体环保意识,维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参考文献
[1] 谢恩年.渤海生态修复与治理思路[J].环境保护,2010,11:49-51.[2] 蒋红,崔毅,陈碧鹃,陈聚法,宋云利.渤海近20 年来营养盐变化趋势研究[J].海洋水产研究,2005,26(6):53-57.[3] 周波,温建平,张岩岩.渤海污染现状与治理对策研究[J].中国环境干部管理学院学报,2006,16(4):70-73.[4] 赵佳佳,易维洁,曲东.渤海沉积物中氧化铁的异化还原特征[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0, 29(9):1789-1794.[5] 崔延伟,张杰,马毅,赵文静,孙凌.渤海悬浮物分布的遥感研究[J].海洋学报,2009, 31(5):10-18.[6] 张小林.渤海海域海水、沉积物中铅、镉、汞、砷污染调查[J].黑龙江环境通报,2001,25(3):87-90.[7] 陈江麟,刘文新,刘书臻,林秀梅,陶澍.渤海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评价[J].海洋科学,2004,28(12):16-21.[8] 刘成,王兆印,何耘,吴永胜.环渤海湾诸河口底质现状的调查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03,23(1):58-63.[9] 王修林,邓宁宁,李克强,石晓勇,祝陈坚,韩秀荣,张传松,王磊.渤海海域夏季石油烃污染状况及其环境容量估算[J].海洋环境科学,2004,23(4):14-18.[10] 李海明,郑西来,刘宪斌.渤海滩涂沉积物中石油烃迁移特征[J].海洋学报,2006,28(1):163-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