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国水污染现状及其防治对策分析
我国水污染现状及其防治对策分析
—从国民经济角度
摘要:我国水资源的污染越来越严重,防治水污染变得迫在眉睫。文章简单讲述了中国河流、湖泊、水库、地下水和海洋等水环境的污染现状,结合经济现状讲述了造成污染的可能成因,最后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防治对策。
关键字:水资源、水环境、污染现状、防治对策
一、我国水资源概况
我国水资源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少,分布不均匀的国家,我国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水资源现状令人担忧。淡水资源总量28000亿立方米,人均淡水资源占有量23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居世界第121位,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预计到2030年我国人均淡水资源量将仅有1750立方米。据统计,20世纪末,我国600多个城市中有400个城市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水,其中110个城市缺水严重。扣除难以利用的洪水径流和散布在偏远地区的地下水资源后,我国现实可利用的淡水资源量仅为11000亿立方米,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约为900立方米,且分布极不均衡。
二、我国水资源污染现状
我国总体来说水资源污染严重,下面将从河流、湖泊和水库、地下水、海洋等方面阐述我国的资源污染现状。
1.1 河流
2006年,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和辽河等七大水系的197条河流408个监测断面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 46%、28%和26%。主要污染指标为高锰酸盐指数、石油类和氨氮。总体上看,我国流域污染状况是干流水质好于支流,一般河段强于城市河段,污染从下游地区逐步向上游转移。淮河是一条受污染最严重的河流。淮河在评价的2000km的河段中,78.7%的河段不符合饮用水标准,79.7%的河段不符合渔业用水标准,32%的河段不符合灌溉用水标准。据统计,全国3000家污染严重企业中,属排放工业污染的废水企业,淮河流域占了160家。流域内182个城镇中有排污单位1.55万家,工业废水排放量为16.1亿m3,城镇生活用水排放量7亿m3。
1.2湖泊和水库
我国湖泊普遍遭到污染,尤其是重金属污染和富营养化问题十分突出。多数湖泊的水体以富营养化为特征,主要污染指标为总磷、总氮、化学需氧量和高锰酸盐指数。如,滇池在20世纪70年代水质良好,生物多样性丰富。到了90年代,出现严重的富营养化,水质超出Ⅴ类标准,特别是氮、磷浓度很高,曾分别达到7.5、9.19mg/L。由于昆明市及滇池周围地区大量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的排入,致使滇池重金属污染和富营养化十分严重,作为饮用水源已有多项指标不合格,藻类丛生,夏秋季84%的水面被藻类覆盖。沿湖不少农村的井水也不能饮用,造成30多万农民饮水困难。由于饮用污染的水,中毒事件时有发生;滇池特产银鱼大幅度减产,鱼群种类减少,名贵鱼种基本绝迹。
1.3地下水
全国195个城市监测结果表明,97%的城市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污染,40%的城市地下水污染有逐年加重趋势。在北京,浅层地下水中普遍检测出了具有巨大潜在危害的DDT、六六六等有机农药残留和单环芳烃、多环芳烃等“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有机物。地下水超采与污染互相影响,形成恶性循环。水污染造成的水质型缺水,加剧了对地下水的开采,使地下水漏斗面积不断扩大,地下水水位大幅度下降;地下水位的下降又改变了原有的地下水动力条件,引起地面污水向地下水的倒灌,浅层污水不断向深层流动,地下水水污染向更深层发展,使地下水污染的程度不断加重。
1.4海洋
据《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我国海域总体污染状况仍未好转,近岸海域污染形势依然严峻。全海域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面积约13.9万平方公里,基本维持在近年平均水平。严重污染海域仍主要分布在辽东湾、渤海湾、长江口、杭州湾、江苏近岸、珠江口和部分大中城市近岸局部水域。如在渤海海域,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面积约2.0万平方公里,占渤海总面积的26%。在东海海域,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面积约6.5万平方公里。严重污染海域主要集中在长江口、杭州湾和宁波近岸。
三、我国水资源污染的成因分析
我国是幅员辽阔,资源众多,人口众多,经济发展差异化程度大。水资源污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发展阶段、唯GDP论、产业结构、技术水平等。
3.1 存在资源环境认识问题
我国政府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存在偏差,一些地方政府追求高GDP,领导任命
与环保业绩不挂钩,或者采取“以邻为壑”的做法,将污水排放到公共水体或临近地区的河道。如果不改变只看GDP的这一标准,我国的水污染现状难以改变。
3.2 经济发展阶段的必然成因
我国仍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阶段,建筑物、铁路、公路、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消耗大量资源能源,排放大量废物。快速工业化阶段是资源消耗多、污染物排放量大的阶段。
3.3 我国现今产业结构不合理
目前,我国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带动产业是重化工业。比如,我国钢铁产能达到10亿吨、产量7亿吨;水泥产量达20多亿吨,约占全球的60%。重化工业的单位产品产值能耗物耗明显高于轻工业和农业,消耗能源资源就要排放废物。
3.4我国生产和治理的技术水平不高。
我国的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先进技术与落后技术并存,虽然一些国际领先技术在我国已经出现,但面广量大的还是相对落后的技术工艺。一些污染型企业的污染治理水平和技术不够,存在巨大环境风险。另一方面,我国农业中大量使用化肥和大型养殖场造成的污染也比较重。研究表明,来自农业和农村的污染源已经占水体污染源的50%以上。
3.5环保投入没有高效利用
我国水污染治理有关的产业发展迅速,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加速,对水环境质量的改善起了积极作用。但另一方面,环境保护资金的利用效率需要引起特别重视。在加大环保资金投入的同时,更应重视资金的利用效率,以尽可能少的资金投入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
3.6部分企业社会责任缺失
环境是一种公共物品,具有外部性特征,也是“市场失效”的领域。由于环境的所有权缺乏,人们往往会忽视或过度使用海洋、河流等环境资源。比如,河流不属于任何人,很容易成为化学废物的排放场,因而导致较大范围内的水污染。
四、水污染治理对策
4.1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坚持开源节流并举的方针
大力开展节水活动,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水消耗。制定单位产品用水定额和水重复利用率考核指标,建立工业用水考核制度;明确规定冷却水及工艺用水等工业废水必须循环利用和再生利用;大力发展水的闭路循环使用,最大限度地减少废水排放量。
4.2加大治理制度和防治力度
在开展节约用水,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的同时,全面加强水污染防治,特别
是重点流域的水污染防治。流域治理的重点在城市,城市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治理,要走集中与分散治理相结合和废水资源化路子。因地制宜地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的污水要用于工业冷却水、城市景观和园林绿地用水等。
4.3 建立和完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价格体系
国家有关部门应抓紧组织开展资源定价研究,有计划地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资源和国家稀缺资源制定分类指导的价格政策,尽快改变“资源无价”,资源产品低价的不合理状况。同时,积极推进水资源资产化管理进程,加强资源核算体系的研究,为逐步将水资源核算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创造条件。
4.4 完善环境经济政策
抓紧制定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环境经济政策,进一步强化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环境经济手段。尽快提高排污费标准,使之高于污染治理成本;鼓励和推动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的企业化。
4.5 大力推行清洁生产
要把清洁生产当作在可持续发展战略指导下的一次工业企业的全面改造,在全国所有工业企业推行清洁生产。通过加强环境管理审计,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促进我国工业向新的技术基础转移,以集约方式提高质量,降低消耗,增加经济效益。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我国资源节约型生态工业生产体系。
4.6 加强农村面源污染的防治
农村要推行以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为主要内容的生态农业生产体系。全面推广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合理配置的“大农业”生产模式,注重农、林、牧、副、渔各业全面发展,农、工、商综合经营。把现代化科学技术和传统农业精华有机结合起来,逐步增加有机肥料的使用,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开发生物农药技术,推广以菌治虫、以虫治虫的生物技术替代农药。
3.7 加快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大力发展环保产业
改革现行城市污水处理体制,实现污水处理厂建设和运营的社会化、市场化、企业化。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要引入竞争机制,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建立多元化投资建设、企业化运营管理、社会共同负担费用、政府给予必要的政策扶持的模式。积极探索城镇给排水建设和运营一体化的管理体制。逐步使政府从直接管理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行中解脱出来,让污水处理真正走向市场。
综上所述,我国水资源污染目前处于一个非常严峻的阶段,也引起了人们和政府的持续关注,然而怎样有效的治理污染,从源头上解决问题,是当下我们应当思考的问题。
4参考文献
[1]陈宜菲.我国水环境污染现状及其防治[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35),187-188。
[2]赵永平,中国水资源总量2.8万亿立方米,污染加剧供需矛盾(eb/ol),2007-11-22
[2]肖勤.农村水环境污染现状及其治理对策[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30(1),123-124。
[3]赵丰,黄民生,戴兴春.当前水环境污染现状分析与生态修复技术初 探[J]。上海化工,2008,33(7),27-30。
[4]高延耀,陈洪斌,夏四清,等.我国水污染控制的思考[J].给水排水,2006,32(5)9-13。
第二篇:中国的水污染现状和防治对策_图文.
SPECIAL TOPIC
专题 水工业市场 2011年第 4期
一、水环境基本情况
水环境保护是环境保护工作 的重中之重,全国 318条主要河 流、28个重点湖库每月开展地表 水水质监测,监测流域占国土面 积的 71.9%,监测水量占我国地 表水径流量的 90%以上。对 113个环保重点城市的集中式饮用水 源地逐月开展了水质监测;近岸 海域监测覆盖面积达 260万平方 公里;在河流省界和市界断面国 家和地方建设了近300个水质自 动监测站;在 39条国界河流、两 个界湖的 78个断面开展监测。
1、河流(见图1 我国地表水河流中,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和辽河七大水系总体为轻 度污染。其中淮河、海河、辽河 污染比较严峻,长江和珠江的水 质状况较好。主要污染指标为高
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和 氨氮。408个地表水国控监测断 面中,Ⅰ~Ⅲ类、Ⅳ~Ⅴ类和 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 57.3%、24.3%和 18.4%。
2、湖泊、水库(见图2 湖 泊 的 污 染 情 况 比 河 流 要 严重,劣Ⅴ类水质占到了 50%, 40%以上的湖泊富营养化。26个国控重点湖泊(水库中, 满足Ⅱ类水质的 1个,占 3.9%;Ⅲ类的 5个,占 19.2%;Ⅳ类的 6个,占 23.1%;Ⅴ类的 5个, 占 19.2%;劣 Ⅴ
类 的 9个 , 占 34.6%。主要污染指标为总氮和 总磷。营养状态为重度富营养的 1个(滇池,占 3.8%;中度富 营养的 2个,占 7.7%;轻度富营 养的 8个,占 30.8%;其他均为中 营养,占 57.7%
3、地下水
长 期 以 来 “ 重 地 表 , 轻 地 下”,地下水污染比地表水污染 更严重。经对北京、辽宁、吉 林、上海、江苏、海南、宁夏和 广东 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641眼井的水质监测,水质适用 于各种使用用途的Ⅰ~Ⅱ类监测 井占评价监测井总数的 2.3%,适 合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及工农 业用水的Ⅲ类监测井占 23.9% , 适合除饮用外其他用途的Ⅳ~Ⅴ 类监测井占 73.8%。主要污染指 标是总硬度、氨氮、亚硝酸盐 氮、硝酸盐氮、铁和锰等。
2009年 , 全 国 202个 城 市 的地下水水质以良好 — 较差为 主,深层地下水质量普遍优于浅 层地下水,开采程度低的地区优 于开采程度高的地区。
4、饮用水
2009年,全国重点城市共监 中国的水污染现状和防治对策 文 / 董家华(环境保护部污染防治司 图1图2 测 397 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其 中地表水源地 244个,地下水源 地 153个。监测结果表明,重点 城市年取水总量为 217.6亿吨,达 标水量为 158.8亿吨,占 73.0%;不 达 标 水 量 为 58.8亿 吨 , 占 27.0%。
5、近岸海域
全国近岸海域水质总体为轻 度污染。与上年相比,水质无明 显变化差。2009年,近岸海域监 测面积共 279940平方千米,其中 Ⅰ、Ⅱ类海水面积 213208平方千 米,Ⅲ类为 18834平方千米,Ⅳ 类、劣Ⅳ类为 47898平方千米。四大近岸海域中,黄海和南海近岸海域水质良,渤海近岸海域水 质一般,东海近岸海域水质差。6、2010年上半年
地表水总体水质明显改善, 国控断面Ⅰ~Ⅲ类水质比例占 49.3%,同比提高 1.3个百分点;高锰酸盐指数平均浓度为 5.1毫 克 /升,同比下降 0.2毫克 /升。与 2005年同期相比,全国地表水国 控断面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提 高了 17.2个百分点,劣Ⅴ类比例 下降了 11.2个百分点,高锰酸盐 指数平均浓度由 8.0毫克 /升降至 5.1毫克 /升。
七 大 水 系 水 质 持 续 改 善。Ⅰ~Ⅲ类水质比例为 56.8%,同 比提高 1.0个百分点,劣Ⅴ类水 质比例为 19.2%,同比降低 2.9个 百分点。其中,长江干流、黄河 干流、珠江支流及三峡水库水质 为优,珠江干流、长江支流、南 水北调东线输水干线水体水质良 好。
二、水污染的总体形势 工业污染结构性问题明显;饮用水水源水质安全依然面临威 胁;农业源污染日益突出;突发 水污染事件时有发生;富营养化 状况没有明显改善(尤其是湖 泊、水库。
对不同的污染物控制和采用 的方法也不同。常规污染物,如
工业和城镇生活、规模化养殖等 点源污染,农村生活、分散式畜 禽养殖、水产养殖、农业面源污 染,采用常规防治方法;有毒有 害、痕量污染物,表现形式常常 以突发事件出现,多数控制措施 是以采用应急方式来处理。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结果 显示:废水排放总量 2092.81亿 吨,化学需氧量 3028.96万吨, 氨氮 172.91万吨,总氮 472.89 万吨,总磷 42.32万吨,石油类 78.21万吨,重金属(镉、铬、砷、汞、铅 0.09万吨。
1、工业污染结构性问题明 显
主 要 污 染 物 集 中 在 少 数 行 业,造纸、化工、纺织等行业化 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占全部工
业排放量的比例非常大,如黄 河流域。黄河中上游长期以来形 成了以重化工为主的工业结构, 煤炭、石油等资源开发强度大, 利用效率较低,污染排放强度高 的行业分布比较密集。流域内化 工、食品酿造、石油加工、炼 焦、造纸等主导产业污染比较严 重,部分企业工艺落后,原材料 及水资源利用效率低,污染治理 设施投入严重不足,有些企业甚
至排放汞、镉、铅、砷、六价 铬、挥发酚、氰化物等有毒有害 物质,严重威胁饮水安全,容易 发生水污染事故。
2、饮用水水源水质安全依 然面临威胁
根据环境保护部 2007~2010年开展的饮用水水源基础环境 状况调查显示,有五分之一左 右的水源地存在污染物超标现 象。对于不同的水源地,其超标 情况不同,如河流型主要是氨 氮、总氮、总磷、粪大肠菌群、COD Mn、挥发酚、石油类超标;湖库型主要是总氮、总磷、藻类 超标;地下水型主要是自然本 底、氨氮、重金属超标。
目前饮用水水源地的环境管 理还仅限于主要污染物,有毒有 机污染物的监测与管理在大多数 地方还未纳入工作范围。
3、农业源污染日益突出 根据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 结果,农业源污染物排放对水环 境的影响较大,其化学需氧量、总氮和总磷排放量为 1324.09万 吨、270.46万吨和 28.47万吨,分 别占全国排放量的 43.7%、57.2%和 67.4%。要从根本上解决我国 的水污染问题,必须把农业源污 染防治纳入环境保护的重要议 程。
4、突发水污染事件时有发 生
松 花 江 污 染 事 件、紫 金 矿 业污染事件、江苏盐城饮用水源 污染、福建泉港区城市污水处理 厂群体性事件、太湖蓝藻爆发事 件、云南阳宗海砷污染事件。
19水工业市场 2011年第 4期 20 SPECIAL TOPIC
专题 水工业市场 2011年第 4期
三、已开展的工作及存在的 问题
1、水污染防治法律制度逐 步完善
1984年 5月 11日,由第六届 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通 过,自 1984年 11月 1日起施行;1996年 5月 15日,根据第八 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 通过的《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 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的决定》做 了部分修改;
2008年 2月 28日,由第十届 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 通过,自 2008年 6月 1日起施行;2008年修订通过的《水污染 防治法》,为全面推动新时期水 污染防治工作提供了坚实的法律 依据。新修订的水污染防治法, 对很多条款都进行了补充和完 善。如地下水污染防治方面,饮 用水安全方面,水污染责任,处 罚力度等等都进行了完善。
从两年来的实践看,修订后 的《水污染防治法》对水环境保 护工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已经成为水污染防治工作新的准 绳。
2、水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 有效控制
(1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 续下降,“十一五”目标可如期 完成。
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能源 消耗加速的情况下,主要污染物 排放总量依然保持了持续下降。2009年,全国化学需氧量、二 氧化硫排放总量分别为 1277.5万 吨、2214.4万吨,比 2008年下降 3.27%和 4.60%;与 2005年相比, 分别下降 9.66%和 13.14%,二氧 化硫减排进度已超过“十一五” 减排 10%的目标要求。
(2 强化目标考核与责任追 究制度,加大减排预警。
“ 十 一 五 ” 前 四 年 , 环 保 部 公 开 通 报 8座 城 市、17家 电 厂、2家钢铁集团和 29座污水处 理厂,并责令限期整改;处罚 18家电厂;对 4座城市和 3家电力集 团、1家钢铁集团实行区域或集 团限批;对减排进度较慢的 8省(区发出减排预警,约谈政府 领导,加强督察指导。
(3 出台一系列有利于污染 减排的经济政策,推进排污权交 易试点。(4 全力推动工程减排、结 构减排,促进了经济增长方式转 变。“十一五”前四年:
第一,累计新增城市污水处 理能力 4460万吨 /天,全国城镇 污水处理总能力达到 1.058亿吨 /天;第二, 3000多家重点排污企 业建成深度治理设施;第三,累计淘汰水泥落后产 能 2.14亿吨、炼铁 8100万吨、炼 钢 6000万吨、炼焦 6300万吨;第四,关闭了一批造纸、化 工、味精、酒精和酿造企业。
3、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得 到加强
(1 编制饮用水安全保障相 关规划。制定了我国第一部饮用 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全国城 市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2008-2020年》。“以防为 主、防治结合、统筹规划、综合 治理、突出重点、分布实施、创 新机制、加强监管、明确职责、强化考核”。
(2 不断加大饮用水源环境 保护的执法监督力度。仅 2009 年,环保部就检查饮用水水源地 3177个,取缔关闭企业 831家、直接排污口 220个,拆除违法建 设项目 780个,对 2006-2008年 56起涉及饮用水安全的突发环境 事件进行追踪调查。
(3 大力解决农村饮水安全 问题。2006-2009年,中央政府 累计投资 390亿元,累计解决了 1.54亿农村人口饮水问题。
4、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工 作取得进展
“ 九 五 ” 期 间 淮 河、海 河、辽河、太湖、巢湖、滇池;“十五”增加了三峡库区及其上 游、南水北调水源地及沿线;“十一五”增加了松花江、黄河 小浪底区及上游。从“九五”到 “十一五”,进行了 15年的重点 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
编制了《重点流域水污染防 治专项规划实施情况考核暂行办 法》。表1
规划项目(个 完成(含调试 在建 前期 未启动 2714 ***664.9% 23% 9% 3.1% 截至 2009年年底,“十一五” 规划治污工程项目及投资均完成 六成,水质监测考核断面中八成 断面水质达标(见表 1。
5、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取得 积极进展
(1 积极实施“以奖促治”, “以奖代补”等政策。农村小型 的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以及促 进养殖业的污染治理;(2 积极开展农村污染防治;(3 努力探索面源污染治理。
6、环境执法与应急管理工 作逐步强化
(1 2009年,全国出动执法 人员 242万余人次,检查企业 98万多家次,查处环境违法案件 1万多件,挂牌督办 2587件, 119名责任人被追究责任。
(2 开展扩内需保增长建设 项目专项检查,对 23个省(区、市 313家企业(项目进行现 场检查,查出 62家企业(项目 存在环境违法问题。
(3 开展规模化畜禽养殖场 执法检查,共检查 33000余家, 依法查处环境违法问题 19000多 件,关闭禁养区内规模化养殖场 1035家。
(4 加强全过程环境应急管 理。2009年环保部直接调度处理 171起突发环境事件,同比增长 26.67%。
7、水污染防治支撑体系不 断强化
(1 三大工程成果丰硕。污染源普查、环境宏观战略 研究、水专项是环境保护三大基 础性战略性工程。
(2 环 境 监 测 转 型 加 快 推 进。去年国控废水排放企业年均 达标率为 78%,同比增长 12个百 分点;污水处理厂年均达标率为 70%,同比增长 9个百分点。(3 宣传教育国际合作扎实 推进。
《 关 于 做 好 新 形 势 下 环 境 宣传教育工作的意见》, “六 • 五”环境日、第十三届世界湖泊 大会,积极开展宣传。
8、存在的问题
污染减排压力有增无减;环 境安全隐患问题突出;污水处理 配套设施建设滞后;环境监管能 力有待加强;环保监测能力严重 滞后。水污染防治工作依然存在
不足,面临一些挑战和困难。(1近些年来环境保护取得 明显成效,局部地区水环境质量 有了较大改善,但是水环境污染 恶化的趋势总体尚未得到根本扭 转。
(2 水环境保护正处于艰难 的负重爬坡阶段和优化经济增长 的新阶段。
(3 预计“十二五”期间, 全国的水环境形势将呈现“墨迹 效应”,污染因子将不断增加, 出现复杂的流域性污染态势,水 环境压力将继续加大。
四、水污染防治工作设想与 对策
1、继续抓好主要污染物减 排工作
完成“十二五”减排目标,深入推进结构减排、工程减排、管理减排,其中工程减排是最显 著的一项减排措施。
2、严格环境准入
(1 认真落实《规划环境影 响评价条例》。制定国民经济 和社会发展专项规划环评指导意 见;抓好“两高一资”行业、重 点流域区域开发规划环评;继续 推进五大区域战略环评。
(2 深化建设项目环评。坚 持“疏”“堵”结合,实行分 类审批,服务好经济社会发展大 局。
(3 强化环保验收管理。坚 持关口前移;积极推进施工期环 境监理。
(4 着力开展工程建设领域 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以政府 投资和国有资金支持的项目为重 点,全面排查 2008年以来,规模 以上投资项目环保要求落实情况 及环保资金使用情况。
3、努力提高饮水安全保障 水平
(1 指导和督促地方政府科 学划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2 加大保障饮用水安全相 关规划的实施力度;(3 完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分级管理制度;(4 组织开展地表水饮用水 水源环境状况评估;(5 建立并完善城乡饮用水 水源污染应急预警体系。
4、进一步强化重点流域水 污染防治工作
加大考核力度;强化对点源 的监督管理;研究面源污染治理 综合措施;开展内源污染防治;强化产业结构调整。
21水工业市场 2011年第 4期
第三篇:我国水污染现状及防治方法
我国水污染现状及防治方法
摘要:水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的最关键资源,可是如今,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水体污染严重,水资源的保护和水污染的治理成为现代社会最关注的问题,文章就对现代水资源的现状和污染问题做了分析,并提出一些有建设性的治理措施。关键词:水体污染现状根源防治措施
一、我国水污染现状
我国是一个资源型缺水的国家和水质型缺水的国家。联合国规定,地区年人均水资源量小于1 700 m3,称为资源型缺水。我国人均水资源,已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1/4,是一个资源型缺水的国家。同时,因为水源的水质达不到国家规定的饮用水水质标准,我国还是一个水质型缺水的国家。
目前,我国的水环境污染已经十分严重,根据我国环保局的有关报道:我国的主要河流有机污染严重,并呈不断扩大才趋势,水源污染日益突出。同时,根据水利部门对全国10万公里河流的调查来看,大型淡水湖泊中,太湖已经完全处在富营养状态,滇池富营养化也越来越严重,巢湖营养状态指数有所下降,但还是处于富营养状态;洞庭湖,洪泽湖水质较差;白洋淀污染较重。
另外,全国大多数城市的地下水受到污染,局部地区的部分指标超标,污染问题每况愈下。由于一些地区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引发地面的坍塌和沉陷,地裂缝和海水入侵等地质问题,并形成地下水位降落漏斗。海洋的污染情况还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其中东海污染量最重,唯有南海的水质还较好,但还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
二、水污染的根源
1、工业污染
工业生产所排放的污水是水环境中污染物的主要来源之一,虽然其排放量要比生活污水少,但是其危害要比生活污水大得多,如果这些废水不经处理直接排到自然水体中,将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工业水污染主要来自造纸业、冶金工业、化学工业以及采矿业等。而在一些城市和农村水域周围的农产品加工和食品工业,如酿酒、制革、印染等行业,也往往是水体中化学需氧量和生物需氧量的主要来源。另外,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其他废弃物进入水体也会造成大量的水污染,如大气污染,最后可能以酸雨的形式污染水体。
2、生活污染
人类所产生的生活污水逐年增加,所占比例持续升高。2006年全国生活污水排放总量为296.6亿t,到2008年,增加至330.1亿t。而我国城市污水的集中处理率仅为57.1%。全国各地生活污水对当地水体化学需氧量和生物需氧量的影响不尽相同。例如,山东省生活污水占废水总量的40%,而重庆市生活污水则产生了当地水体中68%的化学需氧量和85%的生物需氧量。
3、农业污染
一是畜禽养殖废弃物对农村水环境的污染。随着禽畜养殖业规模化发展,禽畜粪便排放量急剧增加,成为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2004年全国禽畜粪便产生量约28亿t。而畜禽粪便的还田率仅为30%~50%,未经安全处理的畜禽粪污直接排放或任意堆放造成氮、磷污染所致的水体富营养化,严重污染地下水和地表水环境,导致广大农村地区饮用水出现安全问题。二是化肥和农药等化学品造成的水环境污染。我国单位耕地面积的化肥投入量是世界平均用量的2.8倍。据统计,2004年我国化肥施用量4 412万t。居世界第1位。但我国化肥利用率平均只有30%~50%,大量的化肥流失导致农田土壤污染,通过农田径流加剧了湖泊和海洋的富营养化。成为水体面源污染主要来源。此外,我国单位面积农药用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其中大多数是难降解的有机磷农药和剧毒农药,一般农药只有10%~20%附着在农作物上,绝大部分都被冲刷进入水体。
三、我国水污染存在问题与治理对策
中国水环境主要有三个问题,洪涝灾害、干旱缺水、水污染,当中影响最大的就是水污染。尽管这20多年来,国家在水污染防治方面出台了不少的明文法规,但还是没有把水资源作为一个衡量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对水污染的治理和水资源的开发,还缺乏综合的考虑,有点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发展的问题,这也加剧了我国资源环境的矛盾,阻碍了国家正在全力实施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可见,我们必须加大水环境污染问题的治理。由于我国经济发展起步晚,整经济情况和法律保障都比较落后,中国水污染防治工作长期都是以加强法制教育为主,经济处罚为辅中国水污染防治,由分散治理为主。而现在,我们应将以前的治理模式转向集中控制与分散治理相结合,实行全程控制,清洁生产,由单一的浓度控制,转向浓度控制和总量控制相结合,由区域管理为主,转向区域管理与流域管理相结合的指导思想的转变。
为加强水资源保护,防止对水资源的破坏、浪费和严重污染,应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工作,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全面保护水资源。
1、是完善法律法规,强化管理,严格执法。贯彻执行《水法》《水污染防治法》《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同时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的水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对污水的排污标准进行严格控制,尤其要加强对工业污水排放的监督和管理,对违法排放的工业企业要从重处罚。对集中排污口的各类污染源,加强跟踪监测,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加强对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质监测和水源的保护工作。以流域为单元,以河流为主线,以城镇为节点,建立流域水资源保护监督管理体系,强化流域管理的监督职能和协调能力,加强各相关部门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2、是从源头控制污染。摆脱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模式,从控制污染物的排放量来遏止污染的进一步扩大。对企业要采取有力措施,改善经营管理,积极引进先进的生产工艺,提高物料利用率,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通过修定产业政策,调整产业结构,用行政、经济手段推行节约用水和清洁生产。
3、是大力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和重复利用率。我国水资源利用率不足50%,重复利用率为20%左右,低效的水资源利用,加剧了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和严重浪费局面。只有施行较高的水资源价格、高额的水污染排污费,才能有效地促使企业采取措施,改直流冷却为循环冷却,改漫灌为喷灌或滴灌,采用先进的节水技术和生产工艺,研究污水的治理和重复利用,降低生产成本,进而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的环境效益的统一。
4、是提高水污染排污费的收缴额度,使排污费远远地高于水资源恢复治理的费用。当前,我国排污费定位太低,远远低于水资源补偿费用,因此全面提
高排污收费指标,向等量甚至高于水资源恢复治理费靠拢,采取“严进严出”的措施,也许对乱排现象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5、是研究解决污水的资源化利用。污水资源化利用是解决用水紧张的一个有效途径,并产生较高的经济效益,实现较好的环境效益。如合理利用采煤过程中抽取的地下水,以全国煤炭产量12亿t计算,大约抽排50亿m3的受污染的矿井地下水,如若全部净化成饮用水,能产生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另外,中水回用、工业冷却用水的循环利用等都是充分合理地利用水资源的有效措施。
6、加快建设城市废水处理厂 城市的废水要在处理的过程中实现循环利用,在缺水地区更应大力实现废水的资源化,利用处理后的废水拿来开展市政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缓解水资源的矛盾。水是人类生存的重要资源,它既是生命之源,又是发展之本。
7、是加强宣传,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环保不仅与政府或相关部门有关,而且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因此要加强宣传,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让每个人都为环境保护尽自己的一份力。
四、结语
我国属于水资源缺乏国家,水资源分布不均匀,同时又面临着日益严重的水污染形势,对我国经济建设与环境健康造成的影响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关注。随着国家对水环境管理和水污染防治法规、措施的制定和出台,以及全民对保护水资源、水环境意识的不断提高,各部门开始对水污染采取有效治理措施,相信我国水环境状况能不断得到改善,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更加和谐、健康。
参考文献:
[1]陆建华,刘金清.关于水域水环境质量规划及水污染控制问题的探讨.北京水利,2001,(4).[2]吴季松.对我国水污染防治的几点考虑[J].水资源保护,2001,34(2).[3]张昕.关于我国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问题的思考[J].环境保护,2001,34
(2).[4]刘鸿志.新时期全国水污染防治工作的分析和建议[J].环境保护,2001,(1).[5]灵舜泽,夏青,刘鸿亮.中国流域水污染分析[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0,89(2).[6] 陈宜菲.我国水环境污染现状及其防治[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35):187-188.[7]王宝贞,等.水污染控制工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77(2)
[8] 肖勤.农村水环境污染现状及其治理对策[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30(1):123-124.[9] 赵丰,黄民生,戴兴春.当前水环境污染现状分析与生态修复技术初探[J].上海化工,2008,33(7):27-30.[10] 高延耀,陈洪斌,夏四清,等.我国水污染控制的思考[J].给水排水,2006,32(5):9-13.
第四篇:我国地下水污染特征现状
地下水污染特征和我国地下水资源污染现状
小编的话:前几日推送的《最全面的地下水基本知识》,深受大家喜爱,今天继续来探讨我们的地下水是如何受到污染的。其实,地下水污染和土壤污染有着很多共同之处,例如隐蔽性,修复耗资巨大等等。这篇文章简明扼要地介绍了地下水的污染机理、我国目前地下水资源的现状,以及地下水污染的防治措施等,可以帮我们对于以上几点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什么是地下水污染
地下水污染(ground water pollution)主要指人类活动引起地下水化学成分、物理性质和生物学特性发生改变而使质量下降的现象。地表以下地层复杂,地下水流动极其缓慢,因此,地下水污染具有过程缓慢、不易发现和难以治理的特点。地下水一旦受到污染,即使彻底消除其污染源,也得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才能使水质复原。至于要进行人工的地下含水层的更新,问题就更复杂了。
地下水污染的主要原因
过度开采地下水,引起地下水位下降,沿海地区海水倒灌;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以及污水灌溉等,污染物渗入地下水中;受污染的地面水体或废水渠、废水池、废水渗井等连续渗漏。地下水一经污染后,总矿化度、总硬度升高,硝酸盐、氯化物含量升高,有毒物质增加,溶解氧下降,有时还会出现病原体。地下水污染不易发现,难以治理和恢复,影响供水水质,加剧水资源短缺,应限制开发,合理使用,从而保护地下水资源。
地下水污染的来源
向水体排放或释放污染物的来源和场所都称为水体污染源,这是造成水体污染的罪魁祸首。各种水体及其循环过程中涉及到许多类型复杂的污染源,从不同的角度可将水体污染分为多种不同的类型,就地下水污染而言。其根源有以下几种:
1、农牧业污染源
(1)农药污染(2)化肥污染
(3)牲畜产生的有机废物污染
2、工业污染源(1)工业垃圾(2)工业污水
(3)石油化工产品污染(4)矿业污染
3、人类生活对地下水造成的污染(1)生活垃圾(2)生活污水
4、自然界自身的污染
我国地下水资源概况
地下水资源的地区分布主要受降水控制,其次还受地表水体、岩性、地形地貌及植被条件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地下水资源地区分布的主要特点是:
①南方多,北方少。南方地下水平均年资源量占全国地下水资源量的69.2%,而北方仅占30.8%;
②平原区地下水资源模数一般大于其周围山丘区的地下资源模数;
③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主要分布在北方,山区地下水资源量主要分布在南方。北方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占全国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的78%;南方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占全国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的79%。南方山丘区地下水平均资源模数是北方山丘区地下水平均年资源模数的4倍;南方平原区地下水平均年资源模数是北方平原区地下水均年资源模数的2.5倍。
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据估算,我国地下水天然资源约为8288亿立方米/年,占我国水资源总量(河川径流量和地下水量)的30%左右,能够直接利用的地下水资源为2900亿立方米/年。全国有近70%的人口饮用地下水。《中国地下水类型分布图》将全国地下水类型划分为平原—盆地地下水、黄土地区地下水、岩溶地区地下水和基岩山区地下水四种。我国地下水资源中,平原、盆地松散沉积层地下水、喀斯特地下水和裂隙岩层地下水三者之间的比例,大体上为3∶2∶4。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对我国的重要工业基地及城市发展建设、国土开发、农林业、畜牧业的发展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我国地下水资源紧缺状况是十分严重的。造成我国地下水资源紧缺状况的原因,一方面是需水量大幅度增加,另一方面是
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浪费严重。与此同时,水体污染正加剧中国的地下水危机,中国地质调查局的相关专家曾提出,全国有90%的地下水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60%污染严重。
我国地下水资源现状
根据国土资源部近期发布的《2014国土资源公报》显示,全国198个地市级行政区共有4929个地下水水质监测点,其中综合评价水质呈较差级的监测点为1999个,占40.6%,水质呈极差级的监测点为826个,占16.8%。主要超标组分为铁、锰、氟化物、“三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和铵氮)、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硫酸盐、氯化物等,个别监测点存在重(类)金属项目超标现象。在这些监测点中,综合评价结果为水质呈优良级的监测点为580个,占全部监测点的11.8%,水质呈良好级的监测点为1348个,占27.3%,水质呈较好级的监测点为176个,占3.6%。
据悉,其中水质综合变化呈稳定趋势的监测点有2974个,呈变好趋势的监测点有793个,占17%;呈变差趋势的监测点有910个,占19.5%。如何防治地下水污染
地下水受到污染会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对环境的危害。导致生物的减少或灭绝,造成各类环境资源的价值降低,破坏生态平衡。对生产的危害。被污染的水由于达不到工业生产或农业灌溉的要求,而导致减产。对人的危害。人如果饮用了污染水,会引起急性和慢性中毒、癌变、传染病及其他一些病症,污染的水引起的感官恶化,会给人的生活造成不便,情绪受到不良影响。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对防止地下水污染做出了如下规定,禁止利用渗井、渗坑、裂隙和溶洞排放、倾倒含有毒污染物的废水、含病原体的污水和其他废弃物;禁止利用无防渗漏措施的沟渠、坑塘等输送或者存贮含有毒污染物的废水、含病原体的污水和其他废弃物;多层地下水的含水层水质差异大的,应当分层开采;对已受污染的潜水和承压水,不得混合开采;兴建地下工程设施或者进行地下勘探、采矿等活动,应当采取防护性措施,防止地下水污染;人工回灌补给地下水,不得恶化地下水质。
遏制地下水污染需更多公民的行动
向地下水污染“宣战”,需要更多的公民行动起来,去调查、取证,向公众、媒体和政府提供线索。各级政府部门不但应重视这些公民的监督,同样也应善待这些监督的公民。
喝上清洁的水,是每个公民享有的权利。当这份正当权利被侵犯的时候,每个人都有责任去捍卫,用实际行动去调查、取证,或许要冒一定的风险。所以,我们要向这位临朐的爆料人致敬。他是一位负责任的公民,值得尊敬。
治理地下水污染,当然需要政府强化监管执法。但现实中,并非所有地方政府都能将民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并非所有地方的环保部门都在严格执法。有的地方政府一方面信誓旦旦“严惩”、“拉网排查”,一方面却在通知企业“做好应对媒体(暗访)的准备”。
无论,地方政府是积极治污,还是消极应对舆论,当地公民对切身利害的关切和行动,都永远是保护地下水最有力的武器,也是最强大的动力。
各级政府部门不但应该重视这些公民的监督,同样也应该善待这些监督的公民。在地下水污染这个共同的敌人面前,鼓励公民举报,欢迎媒体调查,政府与民众展开良性互动,才能揭开那些不法企业的面纱,让它们受到应有的惩罚。近期地下水污染事件:
1、山东潍坊高压水井排污(2013年2月11日)
2、山东淄博萌水镇井水黑如“墨汁”(2013年2月23日)
3、北京密云水库上游存在垃圾填埋坑,威胁当地水源(2013年2月25日)
4、河北沧县张官屯乡小朱庄村红色井水事件(2013年3月29日)
5、山东潍坊用神龙丹剧毒农药种植生姜,或污染地下水(2013年3月)
6、武汉北洋桥垃圾场渗滤液直排,或致地下水污染(2013年3月)
7、兰州水污染事件(2014年4月)
8、腾格里沙漠污染事件(2014年9月)
9、环保部确认世林化工污染地下水(2015年3月)
第五篇:我国农村水污染现状分析及策略研究
我国农村水污染现状分析及策略研究
(节能减排大赛社会实践调研类国家二等奖)
——以安徽省舒城县沙埂村为视角
作者:董阳,贾朦胧,王璞,王梦雨,郭丽丽,展翎晓,郭慧媛
指导教师:陈维春
摘要: 农村水污染是由农业生产方式不合理,乡镇企业环保措施不足及人们的环保意识薄弱和不合理的生活方式多种因素构成。针对这一日益突出的环境问题,我们根据系统论的观点,从农村水污染问题存在自身特点入手,运用技术层面、制度层面以及精神层面这三个层面的方法与手段,来使农村的水环境得到保护和改善,以达到农村经济社会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的双赢目的。
关键词:农村、水污染、治理
引言: 3月22日,是第十七届“世界水日”。联合国确定今年“世界水日”的宣传主题是“跨界水——共享的水、共享的机遇”;我国宣传主题为:“落实科学发展观,节约保护水资源”。
然而,最近几年,太湖蓝藻等威胁水质性缺水事件频发。尤其是今年年初的大旱中,我们看到许许多多的农村,由于水污染导致了旱情的加剧,从而造成了整个地区甚至是全国范围内的粮食减产。
可以说,水污染已经严重危及到我们国家的粮食安全。如果不能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水污染甚至可能会成为影响我们中华民族存续的一大障碍。
正如环境部副部长潘岳曾警言:“经济危机经过几年的宏观调控可以恢复,社会危机付出政治成本也可以平息,而环境危机一旦产生,就不可逆转,会成为民族灾难。”积极开展农业农村节能减排,利在当代,功在千秋。
目前,国家提出节能减排战略,为治理农村污染带来重大契机。农业部部长孙政才指出,农业节能减排大有可为。
近年来我们一直在倡导生态家园建设、乡村清洁工程等新农村的推进行动,从源头预防污染产生,最有效地减少资源消耗,不排放废弃物,从而真正解决当代中国农村的发展困境。
一、针对旱时农村水污染情况的调查
在过去3个月时间里,一场50年一遇的特大旱灾持续袭击了中国中部和北部,持续时间之长、受旱范围之广、程度之重为历史罕见。
在此次大旱当中,远离黄河流域,往南进入皖中腹地,水的问题却以另一种方式严峻起来——水体污染正侵蚀着本已贫瘠的水资源,进一步恶化浇灌环境。
以安徽省舒城县沙埂村为例,虽然该村地处淮河以南,受旱情的影响有限,但是该村也不折不扣地成为全县的“重灾区”。究其根本原因,该村并非到了无水可灌的地步,而是由于周围3条河流和干渠都已经被严重地污染。
从实地观察来看,由于天气干旱的影响,水分大量蒸发,水资源量急剧减少,对接纳的大量生活污水起不到稀释和净化的作用,废水中的污染物在河床中沉积、渗透,也加剧了水质的恶化,从而使得该村附近的水质已经恶劣到无以复加的程度。而在其某一河段内水分蒸发渗漏掉,其污染物质留存于该河段的河床底泥中。当断流后的第一次河道过水时,其河流中的水质污染较为严重,这是由于该时期排入河中的污染物与断流时留存于河床底泥中的污染物的并重作用。
从水体的颜色及其散发出的浓烈异味来看,该区域内的几条河流及大面积水域都已受到严重的污染,富营养化的程度极其恶劣,干渠内的水流速相当缓慢,甚至可以说是“一潭死水”。
在此次旱灾中,沙埂村的1800亩可耕地中,有将近30%因水质性缺水而受灾较为严重,面临着减产的危险。村内所辖的1300户农民中,有一半会受到直接经济损失。
世代耕种于此的沙埂村农民深深受困于此。20世纪50-90年代,沙埂村附近的水域水质优异,完全符合饮用和灌溉的要求。在过去十多年的时间里,随着附近地区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和城镇化速度加快,未经处理的污水大量排入周围的河道,农田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以及禽畜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致使水污染状况日趋严重。令人砸舌的污染密度,让这里的灌溉水源变成一条条粘稠恶臭的黑色沟渠。
同时由于工农业生产和城镇化发展的加速,用水量呈直线上升的趋势,从而大大加重了流域的负担,削弱了水体的自净能力。
长久以来,人们似乎还一直没有意识都水量与水质之间的密切关系,而这一直是被割裂开来。然而,沙埂村的这样一种悲剧对我们来说,无疑是一个提醒,水资源量的减少加剧了水体污染;同时,水体污染又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二者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
“水资源利用不合理,水体污染,已经成为加重旱情的两大因素。”环保咨询专家马军说,“这些都把环境推向一个崩溃的边缘,我们将逐渐丧失应有的抗灾能力。”
二、关于农村水质性缺水的原因分析
造成农村水质性缺水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水体污染主要来源于内源和外源,内源主要是湖底淤泥和水体中营养物质;外源主要为农业生产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等,来源众多且复杂。以沙埂村为例,造成农业灌溉用水污染的原因主要以下几个方面:
2.1农业生产的污染
2.1.1化肥、农药、农膜等被雨水冲刷进入末级渠系
中华环保基金会会长曲格平曾忧心忡忡地说:“化肥、农药污染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但在中国来得这么快,这么严重,令人震惊。中国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已经到了一个极限,农业面源污染已到非治不可地步了。”
过多使用的肥料量超过土壤的保持能力时,就会流入周围的水中,形成农业面源污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导致藻类滋生,继而破坏水环境。过量的肥料还会渗入20m以内的浅层地下水中,使得地下水硝酸盐含量增加。农业病虫害防治也出现了水体污染的情况,随着杀虫剂、除草剂以及其他各种有机农药的广泛使用,有机氯污染已经成为世界性问题。地膜的使用量有逐年大幅提高的趋势。
化肥、农药等污染物通过农田排水及地表径流等方式进入地表水体,引起地表水体的富营养化,又渗入到地下水中,严重影响了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质。
根据相关资料的介绍,江淮地区的农村化肥的过量施用加剧了水体富营养化,施用的农药中杀虫剂占70%,其中有机磷农药占70%,而有机磷农药中高毒农药占70%,施用农药的60%—70%残留在土壤中,直接流入水体中,造成严重的环境影响。农用薄膜的使用量大,且残膜率达到40%左右,对农业灌溉水源造成了巨大危害。
从沙埂村的现状来看,由于施用过量、利用率过低,造成许多地方土质和水质持续下降,农民为维持农田生产能力,更加依赖于增施化肥,“饮鸩止渴”形成了恶性循环。目前,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在全球范围内非点源污染物是污染地表水和地下饮用水源的最重要的因素。它对水域生态系统将会带来长期和潜在的污染问题,从而引水环境的全面退化。
2.1.2禽畜养殖造成污染
据统计,全国农村每年产生生活污水约80亿吨,生活垃圾约1.2亿吨,每年畜禽粪便排放总量达25亿吨。并且,近年来畜禽养殖业从农户的分散养殖转向集约化、工厂化养殖,畜禽类的污染面明显扩大。
据调查,在沙埂村,三家规模较大的养殖场均缺乏必要的污染防治措施,往往直接将动物血、牲畜的粪便、蛋壳等倾倒入附近的水体,导致大量的氮、磷流失和河道的水体变黑,富营养化严重。
养殖场排出的污水包括尿、冲洗物、部分粪便和食物残渣、畜产品加工过程中的污水,其中含有大量有机物、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及虫卵和重金属等,这些未经处理的污水排放后会污染地表水、地下水、河流、池塘和干渠。有机物在水中分解,消耗水中的溶解氧,氧耗尽后厌氧菌大量繁殖,不管是有氧还是无氧,含有大量有机物质的污水都是病原生物很好的营养基,这些污水直接会污染到村里的灌溉渠系。2.2农村生活污水以及垃圾
生活污水是居民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废水,主要来自居民住宅和公共建筑等处的排水。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有机物、细菌和寄生虫卵,其中可能含有病毒和致病菌,含有这些物质的水水质低劣,如果作为农业用水,会给人体和环境带来恶果,因此也不能用于农业。
2.2.1农村旧式的厕所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选取了50户农户进行了走访调查,得出的结果是,沙埂村村民所使用的厕所主要以滑槽式和浅坑式为主,约占非卫生户厕数量的60%,舀水水冲式和简易无坑式各占10%,这些厕所大多有墙、有顶,有一定的防蝇措施;另有20%难以归类,如使用马桶、篱笆厕所、简易窑洞厕所、院角稍加遮掩、隐避处等,厕所建筑基本不完整;村里的公共厕所数量很少,仅有两座。
这些旧式厕所通常会成为农村水源的重要污染源,尤其是在夏季。该村地处江淮平原上,夏季降水量丰富,且地势低洼,厕所里的粪便污水往往会因雨水的汇入,而漫出便池,并被雨水冲刷进入河道甚至是灌溉渠系,直接造成水体的污染和富营养化。
2.2.2日常生活中的垃圾乱堆、乱放、乱倒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村民自己设置垃圾堆,有各种污染;垃圾按照就近原则处理,村里没有相应的机构去处理垃圾,去维护环境。
村附近的可利用垃圾收购站数量少,而且大多数村民也无收购兴趣,基本上没有进行整理后出售的动力。该村对于垃圾处理,虽然建立了垃圾池,却没有安排了相应人员来处理垃圾,因此村民对于垃圾的后期处理也很随意,只是倒在村后或是河边;有的人对动物尸体等不经任何处理,随意丢弃在河边;村里也没有垃圾桶,可见从村委那里就没有认识到垃圾污染的严重性,没有给村们一个要保护环境建立一个意识。
2.3乡镇企业的废水废渣排放
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得到飞速发展。以沙埂村所在的城关镇为例,乡镇企业多达20余家,并且多为制漆厂、面粉厂、羽绒制品厂等容易对环境造成污染的小型企业。这些企业基本属于效益较差、能耗较大、技术含量低、环境污染严重的企业。大量的工业废物和废水被排入了农村水域中,造成了农村水环境的严重污染。水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在所有环境污染事故中最大,这直接影响到广大农村的生态、生产和生活安全,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其次,乡镇企业领导和职工的环境意识淡薄,整体环境管理水平落后,工业布局不合理。使其环境呈现出脏、乱、差的局面,流经乡镇企业区域的河流水质往往较差。并且,由于乡镇企业设备陈旧、技术落后,多采用土法生产,直接污染严重。例如,其中一条河流就是由于上游的针织厂所排出的污水而被污染的。
2.4乡村卫生院的医疗废水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造成沙埂村灌溉水污染的另一大污染源则是来自于邻乡的卫生院所排出的医疗废水。
位于沙埂村附近的五里乡卫生院未经过环保部门批准,在没有进行有效处理的情况下,废水对外直接排放,对周围农村的灌溉水源造成极其严重的影响。据相关资料显示,与工业废水相比,医疗废水的危害更大。医院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水,成分复杂,涉及多种生物性、化学性或放射性污染。如果含有病原微生物的医疗污水,不经过消毒、灭活等无害化处理,而直接排入农村水域,往往会造成水、土壤的污染,严重的会引发各种疾病,或导致介水传染病的爆发流行。
医院污水中含有致病菌、病毒以及寄生虫卵,如果用这样的水浇灌或洗涤蔬菜,人们食用以后会引起疾病的传播。而据村民们介绍,每到夏天,这条河就成了蚊蝇横飞的世界,全都是因为乡镇医院的医疗废水中所含的寄生虫卵所孳生出来的,“村子里前两年就有人因为在这条河里淘米洗菜得了传染病”。如今,村民们早已是对这条小河避而远之了。
2.5城市垃圾的转移
在沙埂村的灌溉水源的不远处,可以看到一座有着相当大体积的“垃圾山”。据了解,这座垃圾堆并不是一个正式的垃圾处理厂,而是一些镇上的社区和单位进行非法倾倒的场所。这些单位和社区往往为了节省成本,不将垃圾送入收费的垃圾处理厂,而是趁着夜晚的时间,私自将原本应该留在城市中的大量垃圾运送到此处倾倒,造成了城市污染的转移。而正是这些垃圾严重加剧沙埂村的水污染。
全国政协委员陈万志曾提到:“中国城市的环境,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以牺牲农村的环境为代价的。环境不公,正在加剧社会不公。环境污染对农民造成的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特别是对农民健康的损害,已成为农民最大的负担。”
三、针对农村水污染问题的解决方案
农村水污染一直是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一个顽疾,一方面农村太过分散,污染防治成本高,市场投资机制很难建立;其次,农村发展较落后,环境意识不强;更为重要的是,适合农村环境污染防治的技术应用太少、适用性差、效果参差不齐,在技术政策引导和技术评价方面更是空白。
因此目前整治农村水污染的最有效手段就建立一整套环境规划和管理体系,将现有的一系列技术和制度进行有机地整合,并充分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来运用农村水污染的治理中。
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看,整套水污染治理体系可分为三个层次,即技术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精神层面决定制度层面和技术层面;制度层面是精神层面与技术层面的中介;技术层面是制度层面与精神层面的体现。
3.1技术层面
以沙埂村为例,农村地区普遍缺乏完善的下水道系统,大部分农村污水主要通过现有的截污沟渠直接排到附近水体里或者下渗至土壤里,成为水体主要的面源污染。对于农村分散的污水处理方式,造价低廉、工艺简单、处理效果有保证、运行维护简便是首要的原则。
根据目前农村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污水处理与水环境保护要求,笔者尝试将现有的一系列农村污水处理技术进行有机地整合,设计一套适合农村地区的生活污水处理方式。
3.1.1整合农村湿地、植被资源,建立一套天然的污水处理系统
沙埂村位于平原地区,并处淮河沿岸,因此村内湿地资源较丰富,并有大片植被。由于生活污水排放等问题,沙埂村境内有相当大面积的坑塘、池沼等水域受到了污染或已然干涸。
因此,应该将坑塘恢复作为克服农村灌溉水污染的重要一步。以解决农村坑塘污染问题,并提高坑塘利用率。上级政府以及村两委应该通过采取坑塘清淤和扩整,生态护坡,种植净水植物,坑岸边绿化,引、排水系统的补充与完善,修建雨水利用工程等措施,对全村11个面积较大的坑塘进行综合治理,使其恢复并扩大蓄水能力,尽可能多地拦蓄雨水径流,增加可利用水量。
坑塘治理完成后,不仅有利于回补地下水源,改善区域水环境及生态环境,还可以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促进沙埂村的新农村建设。
并且,还可以通过修建人工湿地,来实现净化灌溉水源的作用。人工湿地是人工建造的、可控制的和工程化的湿地系统,其基本原理是:在一定的填料上种芦苇等特定的植物,将污水投放到人工建造的类似于沼泽的湿地上,当富营养化水(如生活污水等)流过人下湿地时,经沙石、土壤过滤和植物根际的多种微生物活动,使水质得到净化。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可处理氮、磷含量较高的污水,还可作为二级污水处理后接的深度处理工艺。参考该系统进行设计,可有效降低出水氮、磷含量,不难想象最终出水能达到水功能区划的要求。
3.1.2推行改厕改圈改厨工程,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
我们通过调查了解到,在沙埂村等农村地区,仍旧普遍采用的化粪池和“两格式”厕所,只能对人畜粪便进行杀菌和无害化处理,虽达到卫生要求,却无法使氨氮磷指标达到环保要求。厕所污水经处理后与餐饮污水一起,仍然会造成面源污染。
并且,农村地区地势开阔、人口居住较为分散,具有相关技术的人才较为缺乏,因而集中化、专业化地处理生活污水的难度较大,不仅管网设计很困难,成本也很高,所以显然对生活污水采取散户式处理更为适宜。
因此,我们可以借鉴浙江省桐乡市在该领域所作出的新尝试,相关的环卫专家们优化工艺,精心设计出“六格式”厕所:前两格仍是对人畜粪便进行高温厌氧发酵,卫生间和禽圈污水就在这里进行杀菌处理;洗涤、餐饮污水从第三格开始进入,沉淀、酸化、调节PH值;第四格对污水再次厌氧发酵,将有机物分解成水和无机物;第五格为“湿地过滤池”,深1米的池内由下至上依次铺上鹅卵石、石灰石、煤渣、细沙、泥,泥上种亲水植物,这一格能过滤有机物,分解微生物细菌,吸收氮、磷元素;“过五关”的生活污水到了第六格已改头换面,变成无色无味无害、氨氮磷达标排放的清水了。
3.1.3大力探索中水灌溉技术,实现污水的循环利用 中水又叫“再生水”,主要是指生活污水经处理后达到一定的水质标准,可在一定范围内重复使用的非饮用水。分析表明,中水灌溉和井水灌溉对重金属在作物中积累影响最小,只要对污水进行镉和铅适当处理,用中水灌溉是可行的。
在沙埂村等一些农村地区,水质性缺水的前提下,为了保证一定的粮食产量,在不超过土壤环境标准和食品卫生标准前提下,可以适当的进行污水灌溉,污灌后土壤理化性质得到改善,肥力提高,可促进粮食大幅度增产。
由于污灌区作物体内不同部位重金属铅和镉含量大部分超标,而土壤中铅和镉累积量并未超标的状况,应考虑种植对重金属铅和镉吸收量较小的植物品种或超、富集植物进行修复,如苋科植物、柳树、大叶井口边草。在此基础上,还应对污水灌溉下重金属对土壤—作物—水系系统影响的机理还应进一步深入研究并提出相应的科学措施,为污水灌溉提供理论依据,为农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保证。
3.1.4加速末级渠系水流速度,增强水体自净能力
沙埂村的灌溉水渠的渠道较宽,外加地势低平,从而末级渠系内的水流较为平缓,这也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水体的自净能力。
流水不腐,流动的水体自净能力较强;改善污水水质最佳的、最直接的方法是加氧曝气,而水体动能的消散——消能,就是使水体掺气、旋转、自我碰撞摩擦,能够达到加氧曝气的目的,与机械转动式的加氧曝气具有相同的效果。
因此,我们可以利用水动力潜力,可以通过在污水输送过程中实施加氧曝气的方法和效果,在水体自然流动中改善水质,是低成本高效率的污水处理方法。
3.1.5在面源污染严重的地区,建立农田与河流、池塘间的生物缓冲带
生物缓冲带是指利用永久性植被拦截污染物或有害物质的条带状、受保护的土地。生物缓冲带不仅仅是一个植物措施的概念,而且是一类水土保持和非点源污染控制的生态治理措施的总称。生物缓冲带主要是利用植被来保护水路免于非点源污染。
在沙埂村的境内,植被保护的较好,并且兼有乔木和灌木等多种林木。因此可以通过种植水源涵养林来构筑生物缓冲带。其中除主要树种外,要考虑合适的伴生树种和灌木,以形成混交复层林结构。同时选择一定比例深根性树种,加强土壤固持能力。河岸两边向岸坡爬升的由树木(乔木)及其它植被组成的,防止或转移由坡地地表径流、废水排放、地下径流和深层地下水流所带来的养分、沉积物、有机质、杀虫剂及其它污染物进入河溪系统的缓冲区域。
3.2制度层面
3.2.1行政手段
1)建立农民参与决策管理的民主管理机制
对于农村水利设施的管理以及灌溉水源污染的治理,应该遵循“权责明晰化、管理规范化、投入多元化、经营市场化、服务社会化”的基本原则。
“参与式灌溉管理”的形式要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以沙埂村为例,用水户协会管理模式是今后的发展方向,但目前在农民文化素质较低,该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土地经营分散、灌区管理水平较差的情况下,推行用水户协会管理模式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应结合当地的实际,选择较为合适的参与式灌溉管理模式,只要能落实管理责任、提高服务质量、增加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促进农村良性发展,就有存在的必要。通过新型改制模式的探索,最终选择一条符合当地实际和有利于农村环境发展的模式。
同时,应在全县范围内建立全流域各乡镇面源污染的群防群治网络,本村所在的乡镇与上游各乡镇建立了经常性合作体制,充分发挥上游群众在区域环境保护中的积极性,切实提高广大村民环保意识与生态公益意识。
广泛发动群众,完善渠系的预警系统,加强水质监测,以期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预警和快速反应。从而,将风险所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2)在农村建立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制度,并防止城市垃圾向农村转移
与城市比较,搞好农村垃圾处理工作,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多得多,主要是起步迟、认识浅、资金少、运营难。如何建立农村垃圾收集、运输、处理网络,各地进行了许多尝试。沙埂村地处乡镇边缘,距县城较近,因此可以借鉴北京郊区一些农村推行的“门前三包,统一收集,就地分捡,综合利用,无害处理”新型农村垃圾处理模式。
即在村子里设立垃圾分捡场、有机垃圾堆沤场、无机垃圾填埋场和建筑垃圾堆置场。每天由村里聘用的保洁员将垃圾统一收集起来,再由分捡员细分为建筑垃圾、可回收废品垃圾、纯垃圾和有机垃圾等四类分别处理。可以用建筑垃圾回填机耕路面,将回收废品垃圾卖给回收公司,纯垃圾进行堆集焚烧,有机垃圾通过发酵成为有机肥。
严格防止城市垃圾向农村转移,并通过合理加强农村垃圾处理的专项规划,使城市和农村垃圾处理形成一个科学可行的网络。哪里应该建设垃圾处理场,哪里应该建设垃圾中转站,都要有规划,避免盲目性,减少资金的浪费。3)有效推动信息公开和概念清晰化
近年,环保部门不断强调公众和舆论的监督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2008年5月1日,中国环境保护部颁布的《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正式生效,对促进公众监督和参与有着积极意义。
因此,环保部门应该对环境信息公开进行更为详细清晰的界定,例如何种信息属于商业机密,以杜绝地方环保官员利用管理办法的模糊性,而对环境信息进行有选择性的公布。
并且,要建立环境信息共享机制,保障公民的生态环境信息的知情权、参与权。搭建一种更为广阔的参与式监督平台,通过公众与媒体的广泛参与,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到农村水污染的预防和治理中来,为环保部门的执法提供一个较为有效的信息来源和舆论监督手段。3.2.2经济手段
1)界定初始水权,培育市场主体,改革灌溉水价
正常年景里,以沙埂村为代表的一些农村并不缺水。但在零价格下,水资源的总供给还是满足不了总需求的。如果不存在水权,会出现对水资源的过度和不当使用。“即使不发生旱灾,水资源枯竭也是一个难逃的宿命。”
污染也会导致一种特殊形式的水资源稀缺。一些对水的使用方式,如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就是将水污染后再排入河流或地下,又污染了洁净水,使其质量降低,甚至不能正常使用,也增加了水的稀缺。为了尽可能避免这些人为原因缺水,“水权”以及市场的形成,就非常有必要。
2)建立排污权交易制度和减排补偿机制,运用经济杠杆解决跨界水污染的问题
排污权交易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在污染物排放总量不超过允许排放量的前提下,内部各污染源之间通过货币交换的方式相互调剂排污量,形成一种生态补偿机制,从而达到减少排污量、保护环境的目的。
对于沙埂村等欠发达地区的农村来说,排污权交易制度的推出将促使周边地区的一些乡镇企业改进技术、降低污染。县环保部门可以在新项目进行环评的过程中规定:只有购买了排污权,新项目才能获准进入市场,否则企业将面临停水、停电、停产等一系列惩罚。作为一种以市场为基础的控制策略,效益差、污染严重的排污者在市场竞争中将处于不利地位。从而阻止排污者使用这部分权利,使得环境质量水平高于环境标准。
主要污染物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工作是通过引入市场机制,构建能够反映环境资源稀缺程度、供求关系和污染治理成本的排污价格体系,推进形成污染减排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最终达到提高环境资源配置效率、促进污染减排、改善环境质量的目标。3)建立环境污染责任保险
酿成各种环境问题的原因在于经济发展中环境成本外部性问题。因此开始把保护环境的希望寄托在对经济发展活动过程的管理上,设法将环境的外部性成本内部化到产品的成本中去。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是环境保护中的保险手段。
一般认为,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是以被保险人因玷污或污染水、土地或空气等环境资源依法应承担的赔偿责任作为保险对象的保险。它要求投保人依据保险合同按一定的保险费率向保险机构缴纳保险费,当被保险人因污染环境而应承担损害赔偿和治理责任时,就由保险公司代为支付法定数额的保险金。企业参加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一旦责任事故发生,由保险公司及时对受害方进行赔偿,避免责任难以落实的情况,同时也通过市场手段平息纠纷,减轻政府的额外负担。
因此,针对沙埂村的水污染问题,建议可由流域内相关乡镇企业、农户和县乡两级政府共同出资,为相关的灌溉渠系及水源购买保险,实现风险转移,从而将公用事业的管理与维护推向市场。
3.2.3法律手段
1)进行相关立法实践,提高水污染违法者成本
我国水环境污染处罚力度偏低,缺乏足够的震慑能力,甚至出现违法获得的好处远大于守法带来的利益,这里涉及守法成本和违法成本的问题。这两个成本在社会生活中对人们会起一个导向作用,如果守法成本高了,人们就会规避法律约束。出现“守法吃亏,违法发财”的极为不正常的现象,导致法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受到严峻挑战。
面对像沙埂村这样的水污染事件,国家应尽快制定并出台相关法律法规,通过完善排污收费的有关制度、污染损害赔偿制度、两罚制等一系列新的制度措施,加大违法处罚力度,让违法者付出更大的成本,包括“倾家荡产”,增加法律的严肃性,让环境违法者付出更大的违法成本,这样才能树立守法的信心,水污染治理才能从经济上得到保障。2)推动环境司法创新
到目前为止,水污染防治工作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面临严峻考验。而一些地区已经开始了大胆的尝试,以推动环境司法创新,例如:成立专门的环境保护法庭,集中审理环境案件;尝试环境公益诉讼制度,鼓励检察机关、社会团体加入环境执法;积极发挥司法审查职能,支持行政机关依法执行,督促行政机关依法作为,及时执法。
在充分肯定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发挥能动性,加强环境司法保护所做出的努力以外,我们也提出一些具体的建议:各级人民法院可以在环境案件审判规则和实践上深入创新,并专门针对涉及环境保护案件(包括与环境信息有关的政府信息公开案件)开展调研指导工作;努力学习国外成功的经验,积极参与国际环境司法保护工作的交流与合作;支持环境公益诉讼的实验性案件,加强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研究;完善相关制度,适时出台司法解释;培养一支具有专业技术能力,高素质的环境保护案件的审判队伍。
3.3精神层面
国务院环境部副部长潘岳曾经说过:“环境保护不是技术问题、不是政治问题,而是道德问题。”我深以为然。一切技术和制度层面上的手段和方法都需要通过人的意识来起作用。因此,提高人的环境保护意识则是核心,而宣传和教育则是重中之重。
3.3.1通过警示教育,以大旱为契机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水资源保护意识
通过公益广告等一系列现代大众传媒,运用恐怖诉求等手段,即展示一个具有极强感官震撼效果的、甚至可怕的情景(例如:世界上最后一滴水就是人类的眼泪),营造出环境破坏对生存坏境恶劣影响的情境,来唤起受众的焦虑和不安,进而指出恐怖情景可以通过增强环保意识,投身环保行动予以缓解甚至解除。
针对沙埂村村民,我们可以借此次大旱为契机,通过恐怖诉求的手段将水污染的程度以及村民所蒙受损失的程度进行相应地放大,特别要将水污染问题与其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使之在短时间内能从水污染问题联想到旱灾所造成的严重损失,意识到水污染问题的紧迫性。以此为途径针对受众的文化水平和接受能力予以宣传,引起他们的重视。尤其在当前我国农村人口受教育水平不高、认知能力有限的情况下,通过采取警示教育的方式,相对于普通的政策宣示来讲,要更加地行之有效。
3.3.2通过普及国家法律政策,借助于典型宣传,以加强公众对于环境保护的理解
在环保知识的普及过程中,我们尤其需要加强公众对于环境领域的政策和法律的认识和了解,从而达到自觉守法的目的。
针对这一点,我们可以通过在沙埂村村民、周边乡镇企业及其他单位中,树立违法和守法的两方面典型人物和事迹。对于违法者,特别是在水污染问题上“罪大恶极”的人物,我们应将其劣迹进行曝光,使公众认识到该类人物对公共环境所造成的危害,在公众中形成一种对污染者人人喊打的局面。并根据国家的一系列法律、政策对其进行从重严惩,要让污染者在“政治上身败名裂,经济上倾家荡产,思想上深恶痛绝”,使之从思想根源上认识到“破坏环境,害人害己”。同时,也能让公众看到污染者的“悲剧性结局”,引以为戒,避免破坏环境给他人与社会,尤其是自身所带来的一系列恶劣影响。
对于守法者,尤其是主动保护环境的人,我们应当予以重奖,并通过各类媒体对其进行大肆宣传和报道,甚至对其授予一系列比较高级的荣誉,从而在公众中产生一种轰动性的效应,即“保护环境,无上光荣”,在社会中倡导这样一种保护环境的新风尚。
通过对环境问题中“守法者”和“违法者”两类典型的宣传,较为明显地突出二者之间的反差,从而让公众在潜意识(建立于趋利避害的根本动机之上)中树立起公众的守法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以便更加自觉地遵守法律、保护环境。3.3.3加强青少年的环保教育,从小树立起环保理念
农村的中小学生将成为未来农村的主要领导者和生产者,只要他们在学生时代树立了环保意识和观念,在将来的工作和劳动中就会自觉地关注环境保护问题。
以沙埂村为例,鉴于该村的现实情况,以学校为环保教育的基地,展开广泛的环保宣传和实践活动,是培养和提高农村居民环境意识和素质的最好途径。学生在学校所受到的环保教育,不仅会对学生自身的环保认识产生影响,而且也可以间接影响到学生的家长。
通过对该村的一些中小学生进行调查,我们发现在他们的课程体系中,关于环保教学内容的单设科目较少。学校在开展环境教育时,可以将环保内容渗透在相关学科中进行。教师在教授学科知识的同时,应结合农村实际生产、生活中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对学生进行教育,加深学生对环保问题的认识。例如,针对当前农村中由于大量使用化肥而导致的水污染以及由此带来的一系列鱼虾死亡、人畜中毒等问题就可以在化学课上指明原因:这是由于化肥中所含的氮、磷等成分污染了水体所造成的。诸如此类的教学方式,一方面联系实际使课程更为生动有趣,一方面又宣传普及了环保知识。
此外,启发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是进行环保素质教育另一项重要组成部分,这也是使学生产生环保参与意识的最佳途径之一,只有将所学到的环保理论知识自觉地运用于日常生活之中,才能使环境教育获得最终的成功。在学生中不失时机地开展“节水周”、“植树日”、“收集废旧电池”、“回收白色垃圾”等活动,都会深刻触动到学生的思想,使他们的环保意识转化为自觉的环保行动,进而去影响和规范家庭行为,形成一种“人人促环保,户户促环保”的好局面。
开展送书下乡,针对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可塑性强、世界观与价值观没有形成等特点,通过一些漫画、图书、动画片等媒介,以其喜闻乐见的形式潜移默化中影响他们;使其了解一些环保方面的常识,从小树立环保意识,为祖国的未来培养环保行动者。
3.3.4建立企业和个人的环境社会责任档案,促使其环境意识的培养
可以参照一些发达国家所建立的社会诚信档案,由公安户籍部门、环境部门、民政部门、税务部门、财政部门和银行等单位共同建立一个全国性的环境社会责任信息网络,并将公民的环保或污染记录载入个人身份信息内,利用二代身份证可以全国联网查询的特点,为公民建立信息全国可查的环境社会责任档案。
通过这种方式,对环境社会责任系数较高的个人进行区别对待,尤其是对于农村群众来说,更要将环境责任记录与其切身利益紧密结合起来:可以针对其环境责任记录,在外出务工时优先聘用那些环境社会责任意识较强的农民,尽快解决其进城务工问题,甚至户口问题;在政府征地的过程中,给予那些环保治污先进个人多出一定份额的补助;在其子女上学时,对于外出务工农民身边的子女,可以降低其在所暂住地的入学门槛。
而对于一些环境社会责任档案记录比较优良的企业来说,我们也应当给与其相应的优惠政策:在其贷款时,可根据其社会责任记录,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放宽贷款资格的要求,适当延长还款期限,并减少其贷款障碍;并且根据其治污表现,在税收政策上对该类企业给与一定的税收优惠。
我们可以通过建立企业和个人的环境社会责任档案的方式,来让企业和公众都能够实实在在地看到环境保护给其自身所带来利益,从而在其内心深处树立这样一种环保、“向善”的欲望,有助于树立更多人的环境责任意识。
四、结论
农村水污染随机性大、发布范围广,如何防治是个世界性的难题。在我国,粗放分散的经营模式更是将治理的难度无限放大,这注定农业农村节能减排将是一个艰苦而又缓慢的过程。正因为如此,政府推动、政策支持和全社会关注就变得尤为重要。长期以来,一些地方和部门只把目光盯在城市,盯在大企业,而对农业农村节能减排的重要性和困难度缺乏足够的重视。
如今,粮食供给、农民增收的压力依然紧迫,而农业生产面临的资源短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却日益明显,已成为制约农村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农业农村节能减排不仅限于为实现国家“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作出贡献,对于要完成向现代农业转型,乃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都具有重大意义。农业农村节能减排,已经是农业和农村工作面临的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农业农村节能减排是一项事关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社会大工程,需要举全国之力、集民众之心作共同努力。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土地是人类的衣食父母。农村节能减排问题是一项事关当代和后代人共同利益的问题,需要作长期不解的努力。保护好农业生态环境,这既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必然选择,也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 赵士洞,汪业勖.生态系统管理的基本问题[J].生态学杂志,1997(4).[2] 张光辉.中国水与环境问题及其对策探讨[J].地质科技管理,1999(1).[3] 杨晓波,奚旦立,毛艳梅.农村垃圾问题及其治理措施探讨[J].农业环境与发展,2004(4).[4] 苏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浙江的经验和启示[J].浙江经济,2006(4).[5] 李贵宝,王东胜,谭红武,等.中国农村水环境恶化成因及其保护治理对策[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03,1(2).[6] 安徽省统计局.安徽统计年鉴——2005 [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